成本会计核算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12-11 04:16:08

成本会计核算的方法

成本会计核算的方法篇1

【关键词】管理会计 成本核算方法 成本会计

一、工业革命时期的成本核算方法

成本会计是工业化的产物。随着工业革命的蓬勃发展,以工厂为代表的组织形式诞生了,为了核算原材料以及人工成本,计算利润,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应运而生。主要分为两种,一是完全费用计量法,就是将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切中间费用计入产品与库存货物的费用上,包括在生产期间耗损的直接材料、人力费用、制造成本等,因此,完全费用计量法亦被称为吸收成本法。以这种方法为标准的计价,每一单位产品价值的大小主要受产量规模的影响,两者之间存在反相关关系,及产量的增加会促使产品价格下降,能在短期内刺激企业提高产品生产的积极性,但该法不利于成本管理和企业的长期决策。

二是变动成本法,指的是以成本形态为企业计量、核算生产成本时的基本依据,这里对产品成本的理解仅指可变成本,却把以固定资本和非生产费用等在内的一系列概括为期间费用,通过比较两者对于企业产品生产所做的贡献大小来统一核算生产成本的流程。

利用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获取的信息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的关联相差较远,无法满足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传统的成本系统建立在“业务量是影响成本的唯一因素”这一假定基础上,成本核算相对简单的原因如下:

第一,工业革命时期的企业多为高度人工密集型企业,对成本所做的这种简单假定通常不会严重歪曲产品成本。因为生产中涉及的主要成本是公司生a系列产品所必须花费的直接材料以及直接人力资本,而制造成本所归集的间接费用,往往在总成本中所占比重较低,而且这些费用的发生通常又与直接人工成本高低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第二,市场竞争不足。在当时的条件下,交通运输不发达、全球性的工业生产有限而且顾客缺乏对商品价格的了解意味着企业不需要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成本核算方法一样能经营的很好。所以商家们采用了最简单的定价方法,即成本加成定价,而完全不用考虑市场的需求情况。

因此制造费用以直接人工成本为分配标准分配至各产品的做法能够适应传统的经营环境。

二、新时代成本核算方法的发展

然而,20世纪70年代爆发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科技在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企业的生产渐趋智能自动化。另外,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顾客获取产品信息的渠道拓宽了,全球市场逐渐形成,竞争日益激烈,逐渐由卖方市场变成买方市场。这就要求企业提供与众不同、具有个性的差异化产品或服务。企业外部环境的这种巨大变化,必然要反映到企业内部生产组织与管理上来,做相应的配套性变革。当时企业面临的环境有以下特点:

第一,许多企业不得不放弃大批量的生产方式,采用以顾客为导向的生产方式,由大批量标准化产品变成小批量差异化产品,从而使生产过程的复杂程度大大增加。

第二,在高新技术生产领域,智能机械的广泛应用使得直接人工的花费在企业的生产成本中所占比重降低,反而促进了固定制造成本数额的增加。调查数据表明当时许多技术先进企业的间接费用为直接人工成本的4~5倍,并且间接费用所占比重还在不断提高。同时,间接成本是以人工工作时长和智能工作时长为分配基础的,工作时长的改变影响了产品的成本结构,导致企业在获取成本开支的相关信息时效率不高,无法及时做出决策。

依照此种现象,公司急需一种新的成本核算方法提供更准确的成本信息,于是作业成本法逐渐发展起来。

费用计量的核心内容以及核算的主要对象是生产作业,在核算过程中将产品生产和提供服务的总花销确认为实际损耗的企业资本。作业成本法受“费用目标损耗生产作业,生产作业损耗物资”口号的影响,统一将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直接或间接的费用纳入成本范围内,并给予其与产品或劳务消费成本同等的地位,这样做不仅延展了生产费用的计算内容,也能有效保证所得数据的精准与真实。

三、传统费用确认方法和作业成本法的比较

(一)作业成本计算与传统成本计算的差别

在核算生产成本的传统理论中,直接材料与人工不属于制造成本,其他的支出都会被归到制造成本理论中进行核算,然后以各个产品生产所花费的直接手工时间和机械智能时间的比重为基础开始着手分配,将企业生产产品的费用分摊到各个生产基地,最终确定单个产品的制造成本。这种方法对于产量大技术简单的产品来说,会增加生产成本;但对于数量小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来说则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甚至存在这样的情况,制造费用可能和直接人工或者机器工作小时无关,从而导致不同产品的成本和实际情况不相符,成本要素与产品的生产耗费之间存在脱节的现象,使得成本不能客观真实的反映企业的资财耗费,从而误导决策者。

作业成本作为一种成本计算方法看,它对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的核算和初始的费用计量核算方式相差无几,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对制造花销的核算上。以作业费用核算法取代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就是为了能解决成本分配和实际耗用资源之间的匹配问题。

为了促进此类现象有效得到解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优化原有的由总部负责给各生产基地分配生产制造费用的措施,将自主分配权赋予生产中心;改变原有的单一分配制度,丰富分配标准的内容,明确分配的依据。通常是根据促使制造费用产生的变动因素进行分配。所谓的费用动因是指推动费用发生变化的原因,找出每个作业的成本动因对于建立一个成功的作业成本系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成本动因和作业之间存在着因果联系,所以根据成本动因进行成本分配则更加的准确和科学。成本库和产品成本中心在实质上是一样的,特定的成本库有与之一一对应的作业模式。在作业成本计量中,由于促使制造费用产生的因素众多,要合理配置就需要建立与之相匹配的成本库,将众多繁杂的内容进行细化分类,帮助成本核算更有效的施行,同时也提升了成本自身的归属属性,杜绝了制定分配标准的刻意性,这样做对提高成本的客观性无疑有很大帮助。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利弊,虽然作业成本法能准确科学的计算成本,但是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

首先,作业成本法实施起来耗时长且成本高,平时还需要对该系统进行维护和更新,尤其是如果企业的业务量大且复杂,成本动因很多,那么成本就更高了。

其次,由于作业成本法操作起来非常复杂,提供的信息也较专业,对于一些缺乏专业知识的决策者来说,可能会比较难理解,那么对于做决策则不会有什么好处,相反还会带来额外的支出,企业有可能失去作业成本法所带来的好处。

作业成本法不是对所有企业都适用,对于一些进行大规模重复性生产的企业来说,传统方法带来的结果和作业成本法的结果可能一样,而作业成本法提供的定价和成本管理信息可能无法弥补选择该方法所产生的费用。

作业成本法可能带来一些计量和追溯成本的问题,因为不是所有的成本都对应着特定作业,而所有的制造费用又必须都划分到成本库中。对于那些无法确定成本动因的作业,可能就存在人为地随意分配成本,这样做也会导致数据的不准确。

如果大部分的作业成本都是固定不变的而不随着耗用的人工、材料而变化,成本和作业之间的因果关系就很难确定了,如果成本动因选错了,也会影响决策的正确性。

(二)如何规避作业成本法的弊端

从计算成本的准确性和科学性角度看,作业成本法很有必要继续为企业所用,因为对成本精确的计算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更好地进行成本管理,并且最终达到降低成本的目标。

根据研究调查结果,规避作业成本法弊端有以下几项措施:

1.选取恰当的实施客体。作业成本法对于不同规模的业务效用不同。如企业的生产规模较小、产品种类多样且间接费用外总的生产费用中所占比重较大时,采用作业成本法就是比较明智的选择。间接成本在企业总生产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足够大时,才能在利用作业成本法的基础上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收益,同时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2.提高企业电算化水平。为保证企业成本经营的高效快速,计算机科技的应用不可或缺,企业的核心管理和核算都需要以此为媒介实现。为保证作业费用法实施的标准,企业需要建立完备的网络信息管理平台,同时还应加大对参与作业成本法核算的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保证核算工作顺利进行。

3.优化企业内部管控机制,协调与激励并重。针对员工工作及绩效制定详细的绩效考核细则,定期考评,督促员工形成节约时间成本的意识,加强主人翁意识,做到控制成本人人有责。另外,对于部门间的职责分工应该秉承公平性原则尽可能清晰明确的分配,避免在进行绩效考核时出现“踢皮球”的推诿现象,也为作业成本法的实施创造良好发展条件。

四、现代管理会计的新领域

企业若想在新的经济大背景下,在众多竞争激烈的对手中脱颖而出,就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提升企业的竞争实力,此时,高效协调企业发展的完整的成本体系必不可少。公司通过调整生产费用,将其降到最低从而使价格更有竞争力,同时还需要实现企业的目标,即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1990年以后逐渐流行起来的作业成本法凭借自身的优势赢得了广泛赞许,并被大规模引用在企业的运营当中,其所提供的成本信息内容精准,有利于改善运行过程,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具有优化配置企业的各项资源、推进会计系统发展的特点。但是该方法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下面列示的是近几年产生的几种相对科学的成本核算方法,可以配合作业成本法一起使用,有效规避弊端。

(一)生命周期成本法

产品的生命周期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产品投产前阶段。成本包括研究开发成本、规划与设计成本、广告以及促销成本等;产品生产阶段。即生产产品过程中发生的所有费用;生产结束后阶段。包括售后服务费用、废弃产品的处理成本等。

传统的成本计算只局限于生产者成本领域(即生产阶段产生的成本)而不涉及使用者成本(即生产结束后阶段产生的成本),其视野是狭隘的,可能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无穷的后患。比如说汽车生产,其使用者在汽车产品上的运行成本及至它们最终被废弃时的处置成本的总和,往往比汽车的生产者成本大得多。

再从生产者成本的计算看,传统的做法着重于产品制造成本的计算,而对产品在研究与开发、规划与设计领域的成本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实际上产品的大部分成本都来自于产品投产前的研究与开发、规划与设计,所以只有把产前和产后阶段的成本都考虑进来才能高效全面的进行成本控制与管理。

(二)目标成本法

在传统的定价方式下,价格的制定通常都是将产生的总成本直接加到想要实现的利润上,这种方法在如今普遍的买方市场上是行不通的,和市场发展趋势相背离。

于是人们提出了目标成本法,即在产品投入生产之前先确定自己想要实现的目标利润,然后用市场价格减去目标利润,就得到了目标成本。和传统的定价方式最大的不同就是考虑到了市场的需求,从而能更好的控制成本。

(三)适时生产系统

适时生产系统也称无存货管理,20世纪70年代由日本人首先创立,随后被西方发达国家所采纳,并逐渐得到广泛的推广运用。即时制造系统利用需求的变动促进生产的发展,并不断改良最原始的f推式生产,改变了传统的推进式生产方式使企业减少、甚至完全消除了存货,推动了存货管理和质量控制方面的重大变革,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生产费用,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利益。

成本会计核算的方法篇2

关键词:新财务会计制度;医院成本核算;方法分析

中图分类号:R197.32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9-0-02

在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的成本核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有效的管理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节省医院的成本支出,而且还可以提高医院在社会上的竞争力,这些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医院树立自身良好形象,为医院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提供有利条件。虽然新财务会计制度的运营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是在成本核算方面还是有一系列问题,这与传统核算方法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要求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

一、新财务会计制度的重要意义

1.为了满足医院自身发展需要。医院作为救死扶伤的特殊机构,具有公益性特点,医院为了能够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就需要有自己的创收方法。如果医院一味的只追求经济效益,将药品收入和医疗服务费作为主要的收入来源,必将使得看病贵问题越发突出,为了能够有效的避免这一矛盾的激化,医院在保证收入稳定的同时就必须加强对成本费用的核算和控制,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保证自身长久发展。

2.医院成本核算的改革可以有效的改变医保对医院的支付方式。合理、切实可行的医保支付方式需要医院在开展成本核算的基础上进行,新财务会计制度下的医院成本核算不仅可以为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提供真实、准确的依据,还可以增加卫生管理部门在制定特种病价格时的话语权。

3.可以有效规范医院成本核算。新财务会计制定对医院成本核算工作做出了详细的说明和规范,在医院内部建立了一套相对合理的成本核算管理制度,使得医院成本核算工作的具体流程和方法不断优化。在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工作正在朝着医院的实际财务情况方向发展,为各个医院寻找出符合本医院发展的成本核算方法打基础。在实际工作中制定切实可行的成本核算方法,可以有效保证医院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结合,使得成本核算越来越优化,促进医院健康有序的发展。

4.有利于医院成本核算管理技术的现代化。在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管理技术也在不断得到发展,不断改进过往不够完善之处,促进管理技术的现代化,形成行之有效的权责制度,逐步促进医院管理技术趋于完善,促进医院成本管理水平的提高。在新财务会计制度下,使得医院成本核算管理信息更加准确和客观,促进医院成本管理技术的现代化。

二、医院成本核算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1.对成本核算的认识不足

由于医院领导们对成本核算不够重视,使得医院整体职工对成本核算都不具备深刻的认识。长久以来医院都是依靠国家拨款,使得很多医院在正常经营上不存在任何压力,所以在成本核算方面缺乏一定的执行力,医院的成本核算都是流于形式,没有起到根本的效果,这样就造成了严重的医疗资源浪费。

2.医院内部财务会计人员业务水平不够

一般在大型医院中,对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有着严格要求,而在大部分小型医院或是基层社区医院却对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没有严格要求,甚至存在一些非财务专业人员在岗现象,他们对医院新财务会计制度的认识和掌握不够,无法满足医院成本核算的需要。

3.医院经济管理不够限制了成本核算工作的开展

医院内部的经济管理活动离不开医院成本核算的保障,医院成本核算能够准确的反映出具体的成本状况,为医院的价格补偿、医疗付费标准的制订以及医院经营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而且还可以满足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需要,形成一套社会化标准。但是目前医院成本核算机构不够健全,人员管理与财务管理不协调,严重限制医院成本核算工作的开展。

4.医院成本核算方法比较落后

受传统因素影响大部分医院的成本核算都比较落后和保守。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大部分是以科室作为单位,具有一定的利弊性,好处在于可以为医务人员增添更多的经济效益,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但是不足之处是会使医院的管理制度缺乏有效的执行力,比如很多科室会盲目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医院服务水平的提高,在选购医疗器械的时候选择性能较差的产品,这样将不利于医院长久发展。还有一些医院对医院的成本核算有着不同的计算方法,有的是按成本管理费用进行统一计算,缺乏细化的程序,使得成本控制无法具体到细节问题上,这样会无形增加医院额外成本支出。还有的是对成本管理费用进行平摊,就是根据员工人数进行分摊,这种方法也是不够合理的。以上这些成本核算方法都不能真实、准确的反映出医院的实际情况,缺乏系统性,将无形中提高医院成本,不利于医院的健康发展。

三、新财务会计制度下的医院成本核算方法

1.建立专门的成本核算小组

在财务会计部门成立专门的成本核算小组。成本核算小组的职责为以下几点:第一,有关医院内部的成本核算流程以及细节等制定明确的制度。例如对医疗器械的采购、药品出入库制度以及费用的日清月结制度等。建立健全原始数据的搜集和记录,统一数据口径,制定内部服务价格。第二,每个月对成本数据进行处理和核实,对每月成本进行详细划分。第三,负责医院成本核算相关培训工作,对相关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指导。第四,成本核算小组要对成本核算相关资料进行整理,编辑成册,这样就便于以后的查阅和借鉴。

2.院领导要高度重视成本核算

只有医院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到医院成本核算工作的重要性,才能加强对医院成本核算工作的投入力度进而保证医院健康发展。医院管理者要结合医院的实际经营情况建立相应的成本管理机构,本院是全国有名的名老中医专科骨科医院,有着自己的自制药品(正骨一、二、三号,跌打酒等),这些自制药的价格成本由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切费用核算出来的,如:原材料的采购价格,人员工资,水,电,煤,固定资产,维修费用等等。这些自制药对治疗骨科方面的疾病有着非常显著的效果。药品成本核算在医院管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促使医院管理人员采取相应措施控制成本费用,改善经营管理,还能够增强员工的成本意识,节支降耗,使患者以最大实惠得到最好的医疗服务,推动医院向优质、高效、低耗的健康方向发展。医院成本核算方法的规范化管理是顺应医院发展和时展的步伐的,因为它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医院整体管理水平。同时医院管理者可以大力宣传成本核算工作的重要性,使成本核算成为医院文化的一部分,增强大家对成本控制的认识,并且对成本控制的具体细节进行完善,让医务人员真正的意识到成本核算的重要性是院领导应该履行的义务。

3.加强成本控制和管理

医院成本核算管理工作的实施和开展,可以直接的展现出医院的实际情况,只有对实际情况有了专门的了解以后,才能制定出科学的管理方案。所以说要保证医院成本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就需要对医院的成本预算工作进行落实。成本预算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杜绝不必要的问题发生,通过成本预算可以对医院成本收支进行动态监督和规范,这样才便于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医院的成本支出提供保障。但是目前很多医院将没能将医疗辅助部门独立出来,使得在核算过程中出现问题,所以要在原有的医疗管理中将材料收入单独进行统计,通过精细化的成本核算杜绝成本核算问题的发生,使管理更加规范。

将成本核算和医务人员的工资绩效相联系,t务人员本来就是医院成本管理的见证者,他们对于基层有关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是最为了解的,所以要多听取他们的宝贵意见和建议,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各科室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还可以间接树立他们对成本核算概念的全新认识。而且医院可以根据他们的需求,结合医院具体实际情况,为医务人员制定一套完整合理的奖惩制度,这样才能提高医院管理者的权威性,提高医院成本控制力度。在新财务会计制度的规范化管理下医院成本核算对中大型医疗器材的采购等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可以有效减少医院决策的盲目性。

四、结语

在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方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体服务水平的提高和医院经济效益的提高。所以要不断纠正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提高医务人员对成本核算的认识,使得成本核算方法不断完善,进而降低医院的经营成本,使得医院成本核算方法达到更加科学合理的水平。

参考文献:

[1]伍美英.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的成本核算的探讨与实践[J].会计师,2014,9:25-26.

[2]郭剑飞.对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的探讨[J].财经界,2015,1:209-209.

成本会计核算的方法篇3

关键词:作业基础成本;会计;计算程序

        1  作业成本的核算

        1.1 划分作业中心

作业成本系统将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不同的作业中心,在每个作业中心要汇集其发生的各种费用,从而计算出该项作业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最后分配给每种产品负担。这与传统的成本核算有很大的区别,传统的成本计算是将某一个生产部门作为一个成本中心,而作业成本法是将某一项作业作为一个成本中心。

        1.2 成本费用汇集和分配的程序

        (1)设立作业中心。在进行作业成本核算时,首先应找出成本驱动因素,建立成本中心。由于企业的生产活动较多,发生的费用也较多,若将每一个作业活动的费用都作为作业成本进行分配,虽然比较准确,但却比较复杂。所以,可对作业活动进行分类,划分为若干个作业中心。

        (2)将间接费用按作业进行汇集,然后将作业成本分配到各种产品成本上。应正确确定作业成本与产品之间的关系,以便将作业成本分配于各种产品的成本上去。在进行成本的分配时,应注意其相关性原则,以某项作业与产品成本的关系为基础进行分配。

        2  作业成本法的适用范围

        作业成本法可以比较好地解决间接费用的分配问题,使成本计算所提供的资料更加准确可靠。不是所有间接费用都可以归属于不同的作业,采用作业成本法进行分配。在一般情况下作业成本法只适用于由于生产作业所引起的成本费用,而与作业活动关系不大的间接费用则不能采用此方法。从成本的构成来看,在生产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情况下,不但制造费用在产品成本中所占的比重增大,而且它的构成也大大复杂化了。

        作业成本计算的优点是能向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间接费用的来源,提出新的间接费用的分配方法,并且通过该系统,找出不能产生价值增值的作业,借以降低成本。

        作业成本计算以作业为基础,其计算工作贯穿于作业管理的全过程。由此实现对所有作业活动追踪地进行动态反映,从而充分发挥其在决策、计划和控制中的作用,促进作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作业成本计算不仅是先进的成本计算方法,同时它也实现了成本计算、成本管理相结合的全面成本管理制度。

        3  作业基础成本会计的运行基础

        根据调查显示,能否成功实施ABC,关键取决于如下几方面:(1)明确而一致的系统目标:系统的目标决定着系统的设计及其运行结果,目标不同,系统的结构设计、实施方法及其运行结果均会不同。如果没有明确而一致的系统目标,必将导致不明确甚至混乱的设计和结果。(2)最高管理当局的支持:ABC系统的运行涉及面广,并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最高管理当局的支持与否,是ABC系统能否实施的前提。(3)与业绩评价和报酬计划对接:变革常常会遭遇抵制。通过提供必要的激励,引导员工支持并参与ABC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并保证依据他们的业绩进行恰当的评价和奖惩,将有助于系统的推进。(4)非会计所有:ABC系统是贯串公司的所有成员的实践运用,而不是仅仅针对并依赖于会计部门。(5)培训:对管理阶层及全员进行有关ABC设计、实施及系统有效性等方面的培训,使他们明白其概念并正确评价其优势,有利于激发大家的参与热情。

    4  作业基础成本会计的运行程序

        作业基础成本计算(以下简称ABC)是一种基于产品或服务对作业的消耗而导致的资源消耗,从而将成本分配至产品或服务的成本计算方法。这种成本计算方法的前提: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由作业完成,而对作业的需求所耗用的资源导致了成本。资源被分配给作业,及其后作业被分配给成本对象均基于它们的耗用。

        一个ABC系统至少应包含三个主要步骤,即:(1)识别资源成本和作业;(2)将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3)将作业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

        步骤一:识别资源成本和作业。

        设计ABC系统的第一步即识别资源成本并进行作业分析。资源成本为完成各种作业而发生,大多数资源成本都体现在总分类帐的一级明细帐户中,如材料、物料、采购、材料整理、仓库、办公场地、家具用具、建筑物、设备、公用事业设备、薪金和福利、工程等。

        作业分析是识别和描述一个组织中所做的工作(作业)。作业分析通常采用从已有的文件和报告中收集数据,并且采用问卷调查、观察、与核心人物直接交谈等形式。作业分解的详略程度则取决于系统的目标。

        步骤二:将资源成本分配给作业。

        作业驱动资源成本的耗用。资源动因被用以将资源成本分配给作业。选择一个好的资源动因的重要标准之一即因果关系,典型的资源动因包括:

成本会计核算的方法篇4

一、企业物流成本的三种核算方法

(一)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方法。为提供详细的物流成本信息,有学者认为,物流成本核算应首先依赖于现有的会计信息系统。但是仅靠传统的会计方法难以取得足够的所需数据来核算物流成本,而折衷之举就是对其作出若干修正。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方法采用货币作为主要的计量尺度,利用设置账户、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等会计专门方法来记录和反映物流成本。完善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方法的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在财务会计制度的基础上明确物流成本项目。企业在进行物流成本核算时,首先要根据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对象确定本企业物流成本不同核算层级的具体项目。从目前看,企业物流成本的内容可以按照物流范围、支付形态、功能分类、对象等不同标准来确定,但要注意所确定的物流成本核算项目必须能全面反映本企业物流业务所发生的成本费用。

第二,企业应根据物流成本项目和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管理的需要,设置好相应的会计科目、凭证和账薄,这是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关键。企业可以选择采用单轨制(即在现有成本核算基础上增设与物流成本相应的会计科目、凭证和账薄)或双轨制(把物流成本核算与其他成本核算截然分开,单独建立物流成本核算的科目、凭证和账薄)两种方式。企业应综合考虑自身的管理水平、员工素质、会计基础工作的高低来选择相应的会计核算模式。

第三,根据物流成本的核算特点设置物流成本会计报表。编制物流成本会计报表,提供本企业物流成本信息,是企业进行物流成本核算的目的所在。企业应根据物流成本管理需要来设置物流成本会计报表的种类;根据企业物流活动的基本职能构成或物流成本的性质设计会计报表的内容,其具体内容应与物流成本项目保持一致。此外,还可以编制“物流成本明细表”反映物流成本的增减变动情况。

在实施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方法时,笔者认为企业还应关注以下两点:第一,物流成本核算属于管理会计体制范畴,不能纳入一般的财务会计核算体制中,以避免影响企业原有会计体制的正常运行;第二,个别物流成本科目的数据在原有会计科目中是无法获取的,也不能还原到会计科目中,如存货的机会成本这类损失必须在管理会计体制中进行核算。

(二)物流成本的统计核算方法。物流成本的统计核算方法是一种简单、易用的核算方法。这种方法利用统计原理,以公司会计核算资料为基础,进行资料搜集、加工和处理,最后汇总出公司的物流成本资料。该方法采用多种计量尺度,包括货币和实物尺度,并采用普查、重点调查等统计方法以获取所需要的核算资料。其具体做法是:首先对公司成本核算资料进行分析,从中分离出物流耗费部分,然后再加上会计成本核算中没有包括但需计入的部分,最后根据物流管理要求对上述材料进行整理、加工、分类得出所需成本信息。我国许多企业在还未建立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之前,一般都实施物流成本的统计核算体制,且许多企业不愿意改变其物流成本的统计核算方法。

(三)物流成本的作业成本核算方法。传统的会计方法主要是沿着组织预算的思路对费用进行分类和归集,而物流活动常跨组织发生,两者之间存在矛盾。通常的财务会计在物流成本核算上存在着缺陷,因而不能提供对物流成本的准确量度。为此,理论界提出了作业成本计算法来解决物流成本的核算和管理问题。

作业成本计算是建立在“作业”这一基本概念基础上的,其基本原理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用作业方法计算产品成本时,需要将着眼点从传统的“产品”转移到“作业”上,以作业为中心。其计算程序主要为:首先确定主要作业,确认作业中心;其次以作业中心为成本库汇集资源,并将汇集的投入成本或资源分配到每一个作业中心的成本库中;最后将各个作业中心的成本按各种成本动因分配到最终产品。该方法是以作业为单位,把成本按作业进行分摊,并以此为依据计算出产品成本,部分地解决了传统会计方法核算的缺陷,对物流成本的计算是一种有利的尝试。同时,由于作业成本计算把成本核算深入到作业层次,能提供更为准确真实的产品成本信息,从而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二、企业物流成本核算方法的选择

进行物流成本核算应首先明确影响物流成本核算方法选择的因素。企业物流成本核算方法的选择主要受三种因素的影响:(1)成本与收益的配比。物流成本核算的目的是提供准确的物流成本资料,找出并消除物流成本的不合理部分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但同时物流成本的核算本身也有成本,需要消耗一定的经济资源。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前应对取得物流成本资料的耗费(成本)与取得的成本资料所能带来的经济所得(收益)进行权衡,进而决定应该选择的物流成本核算方法以及核算的详细程度。(2)企业会计基础工作水平和电算化程度。企业会计基础工作水平和电算化程度会对企业物流成本核算方法的选择产生一定的影响。成本核算系统是会计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需要会计基础工作的支持,而会计基础工作的效率又与电算化程度关系密切。(3)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物流成本的核算是一项以人为主体的会计活动,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的高低会对物流成本核算模式的选择产生影响。不同的物流成本核算模式这两者的要求不同,所以在选择核算方法时要考虑到企业这两个因素的现状。

其次再来谈三种物流成本核算方法的特点及选择。企业应根据不同核算方法的特点,综合考虑影响物流成本核算方法选择的各种因素,选择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核算方法。

物流成本的统计核算方法是一种较简单,实施成本较低的核算方法。该方法的缺陷主要是不能连续、全面、系统地反映物流费用,采用该方法得出的物流成本信息精确度相对较差。但由于目前我国企业还不能很全面、系统地把握物流这一概念,对会计基础工作水平和电算化程度较低的企业而言,这种方法是可行、有效的。笔者认为,物流成本的统计核算方法具有简单、成本低、对会计基础工作水平要求不高等特点,中小企业可考虑使用该种核算方法,其适用于处于物流成本管理和核算初期阶段的企业。

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方法利用会计原理连续、系统、全面地对整个物流过程进行核算,期末汇总出物资总成本。这种方法具有以下明显优点:(1)核算的物流成本较为精确;(2)有助于企业物流成本核算工作的规范化、系统化和持续进行,通过这种方法,管理人员可以方便地了解日常的物流成本;(3)与物流成本的统计核算方法相比,会计核算方法可以减少物流成本与会计成本核算之间的重复性工作,有助于物流工作获得财务部门的支持,便于进行成本分析,进而推动企业整体管理效益的提高。但其弊端在于核算过程较为复杂,且现有的会计核算是按照劳动力和产品来分摊企业成本的,这种方法掩盖了企业的基本活动,忽视了各项活动之间的联系,不能适应物流跨边界性这一特征,不能跟踪物流成本的真实发生环节;另外该种方法所实施需要一定的条件,如因为物流会计核算、计算与产品成本计算是一项交叉工作,需要有高水平的会计人员等等。这种方法适用于规模较大、具有良好会计核算基础、人员素质较高的企业。

物流成本的作业成本法将物流成本按作业分类,便于企业分析成本结构,深入管理;该核算方法科学、精确,基本涵盖了物流活动的各个方面,可以暴露出物流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另外,基于作业的成本核算方法同物流活动的跨组织性质相吻合,有利于与物流过程管理相适应。在此基础上,管理者可同时进行基于作业的管理、改进活动内容,使促企业各物流功能单位的协调合作,排除不需要的、无效率的作业,从而提高效益、降低成本。与传统会计核算的成本法相比,作业成本法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利用作业成本法核算物流成本可望达到全面真实地揭示物流费用的目的,是物流成本核算最为有力的工具,也是目前物流成本核算中较为高级的核算方法。但是,以作业为基础作物流成本分析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首先,要求在所有物流活动节点实施,需要操作人具有较高的成本分析水平;其次是核算科目繁多,分类归总工作量大,会造成核算工作直接成本下降,间接费用上升;再次,在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分析中,有必要确认与完成特定活动或任务相联系的成本,但是在正常的以会计为基础的费用分类实践中,物流成本的分配不易为个别活动所细分。这种方法只是部分地解决了传统会计方法在物流成本核算中的缺陷。笔者认为,这种方法对企业会计基础工作水平、电算化程度、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的要求都很高,其实施成本也较高,因此具有较强实力、较高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的企业可考虑实施。

成本会计核算的方法篇5

关键字: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成本核算概念重要性方法分析

Abstract: accounting cost accounting of enterpris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nterprise, it is able to provide enterprises with scientific advance planning, help enterprise reasonable planning daily cost management, and to ensure that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enterprise for the long term, so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overall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to ensure the benefit of the enterprise, strengthen enterprise cost accounting work is very important. Here in this paper, starting from the concept of accounting cost accounting introduce several relatively common cost accounting methods.

Key words: accounting cost accounting cost accounting concept importance method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F23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企业在日常的经营之中经常需要考虑到各项开支和经营效益的问题,因此说为了能够保证企业更好的应对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管理者需要加强对于会计成本核算工作的落实力度,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下面本文就从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概念、重要性以及核算的具体方法三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论述。

一 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概念浅析

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指的是企业的会计工作者在进行会计财务工作的时候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所需要的相关费用进行调整,并且按照相应的标准和方法对企业的成本进行计算或者是统计的过程。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制约并影响着企业的会计财务工作,并且对企业今后的经营决策以及发展战略有着深远的影响。

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能够对企业的预算以及成本的规划进行必要的监督和控制,并能够对成本的运行机制进行考核,显示企业现阶段的发展情况和成本管理水平,能够帮助企业实现事前的规划。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主要目的有两个,即成本的控制和成本的补偿。

企业的成本控制是会计成本核算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一直以来我国的企业会计成本核算都是按照企业现有的生产工序以及程序进行的,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费用以及分配和管理。但是从整体上来说,我国的大部分企业在会计成本核算中还处在并没有做到事前控制,一直是处于事中和事后控制的状态下,这种被动的控制模式影响了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的正常运行。

而实行企业成本的补偿则是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中的另一个关键的目标。企业在进行最初的成本核算时,主要就是以实现成本的补偿为目的,企业在进行成本的补偿时需要有两个计算的对象,即生产企业产品所需要的成本和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费用。企业的成本计算程序就是围绕着这两个因素展开的,这两个因素所包含的内容不同,所以在进行成本补偿时也会有不同的方法。

二 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重要性

上文中简单的介绍了企业成本合算的相关概念问题,在当前的情况下,经济迅猛发展,竞争更加激烈,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获取较多的经济利益,就必须要进行成本核算,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加强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能够通过科学的模式将企业的资金和资源进行重新整合,达到节约资金的目的,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为充足的资金和资源支持;其次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对于企业分配经营成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一般情况下,企业的经营成果是由企业的财务收入和成本费用两部分组成的,由于企业的成本计算是十分复杂的过程,需要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进行计算,这就会造成计算结果的差异,加之成本的变化也会对企业的经营成果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说加强成本的核算,能够有效的解决这种差异带来的影响,实现企业经营成果的合理分配;最后,加强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关系到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方向。在有效的企业成本核算机制和模式之下,企业能够按照这个方案进行科学和合理的规划,并进行企业产品的生产和经营,同时能够对成本达到有效的控制。综合以上三个方面来看,加强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 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具体方法

恰当的会计成本核算方法能够促进企业会计财务的各个方面顺利进行,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科学的规划,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减少其在生产经营中的成本,保证经济效益。良好的会计核算方法能够帮助企业提升自身的竞争水平,不同的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选用恰当的核算方法,根据企业的生产特点以及相关的管理要求,会计的核算方法一般分为四类,即分步法、分批发、品种法以及分类法,下面本文就对这四种方法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分步法

分步法,是企业会计成本核算较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其主要的成本计算对象是企业生产产品的步骤和产品品种在进行生产时所需要的费用,也就是将产品的步骤和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归集起来,采用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分步法在一些大批量生产的大型企业中经常用到,同时也广泛的应用在实行多步骤生产的企业中。由于不同的企业每一个生产步骤各不相同,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相关人员所需要的相关信息也不尽相同,因此说为了更好的实现成本的核算,需要采用分步法进行计算,将分步法转换为平行结转分步法以及逐步结转分步法,以保证在实际的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中不会出现问题。综上所述,在企业大批量多步骤且多阶段生产中,一般采用分步法,能够有效的实现对企业会计成本的核算。

(二)分批法

分批法主要的会计成本计算对象是企业生产产品的批别或者是企业生产的产品的定单。该方法主要就是将企业的生产产品的定单或者是企业生产产品的批别多需要的费用归集起来进行管理,采用企业产品的成本计算方法进行成本的核算。分批法又可以称作是定单法,一般情况下,一些小型的企业或者是生产产品步骤较多的企业经常会在会计成本核算中使用该方法,例如一些精密仪器生产企业或者是重型的机械企业,较长用的都是分批法进行会计成本的核算。由于该方法具有程序分明的优点,且在计算时准确度较高,因此说在较为复杂的多步骤产品生产的过程中较多的应用到这种方法,以减少会计成本核算的错误,保证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品种法

我国大型的企业在进行会计成本核算中一般较为常用的是品种法,该方法主要的成本计算对象是企业生产的产品的品种,在用该方法进行会计成本核算时,需要将企业生产的产品所需要的费用归集起来,进行成本计算。品种法的成本计算以月为单位进行,并且在每月末实行产品费用的处理,且在进行成本核算中,该方法具有简单快捷的优势,因此说基于该方法的特点,一些大型的供水供电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时较多的运用这种方法。在企业进行会计成本核算中,使用品种法能够有效的进行成本计算,并且能够根据成本计算的结果及时的发现企业在运营以及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保证企业的长远发展。

(四)分类法

分类法主要是在企业产品品种的规格繁多的情况下应用的,分类法就是以产品的类别作为成本核算的单位,一般情况下,企业生产的产品可以分为管理需要的产品类别以及自然类别,在进行会计成本核算时,一定要分清成本的类别之后再进行核算。该方法在成本计算上和品种法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是其有独特之处,在进行成本计算时需要在类别中选中某种产品作为标准依据,并且能够制定出和其他产品之间的换算标准,再将成本分解到每个具体的品种中去。

以上四种方法是企业在进行会计成本核算中较为常用的集中方法,在具体应用时,需要根据企业产品生产和经营的实际情况选取恰当的方法进行成本核算,避免因为方法选用不当而影响到成本核算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在使用成本核算方法的时候,一定要遵循相关的原则,如实际成本计价原则、合法性原则、成本分期核算原则以及权责发生制原则等,这样才能够更加有效的实现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目的。

结束语: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状态下,企业要想获得发展,除了要保证产品的质量之外,加强成本核算管理也十分必要,这样能够保证企业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部分,加强成本核算,能够使得企业的管理者对于各部门的财务状况进行统筹规划,实现节约成本的目的。本文就以此为出发点,首先对企业会计成本核算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指出加强成本核算的重要性,最后分析了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四种方法。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对今后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使企业将自身的生产特点和成本核算方法有机结合,制定出符合自身发展的切实可行的成本核算方法,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潘波 企业成本核算方法浅谈 科技信息,2012年第21期

[2] 李华 企业成本核算方法分析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学术版,2009年第9期

[3] 田立新 浅析现代会计准则下企业成本核算方法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年第2期

[4] 张震秋 论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第23期

[5] 张振强 论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与控制管理 经营管理者,2013年第01期

成本会计核算的方法篇6

1、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内涵。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一定的对象进行分配和归集,以计算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成本核算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企业的成本预测、计划、分析、考核和改进等控制工作,同时也对企业的成本决策和经营决策的正确与否产生重大影响。成本核算过程,是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耗费如实反映的过程,也是为更好地实施成本管理进行成本信息反馈的过程。企业成本核算的方法很多,包括品种法、分批法、作业成本法等。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要求及程序在成本核算工作中,应遵循以下各项要求。首先,算管结合,算为管用。即成本核算应当与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相结合,所提供的成本信息应当满足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的需要。其次,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再次,正确确定财产物资的计价和价值结转方法,做好各项基础工作。适应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

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是指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根据前述的成本核算要求和生产费用、期间费用的分类,可将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归纳如下:首先,对企业的各项支出、费用进行严格地审核和控制,并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确定其应否计入生产费用、期间费用以及应计入生产费用还是期间费用。其次,正确处理支出、费用的跨期摊提工作,将应计入本月产品的各项生产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按照成本项目进行分配和归集,计算出按成本项目反映的各种产品的成本。将该种产品的生产费用(月初在产品生产费用与本月生产费用之和),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计算出该种产品的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2、实施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意义。

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一定的对象进行分配和归集,以计算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成本核算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企业的成本预测、计划、分析、考核和改进等控制工作,同时也对企业的成本决策和经营决策的正确与否产生重大影响。成本核算过程,是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耗费如实反映的过程,也是为更好地实施成本管理进行成本信息反馈的过程。

二、低碳经济下我国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1、忽视了无形产品的成本核算。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是指为了求得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而核算全部生产费用的会计。成本会计的中心内容为成本核算。成本核算主要是产品的核算,产品不但包括有形产品,还包括无形产品,有形产品的核算相对简单,但是无形产品在核算方式方面比较复杂。尤其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在无形产品越来越多,在这种形式下,工业成本会计核算应该由原来的偏向有形产品转向无形产品。

2、成本会计核算方法滞后。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工业企业为在竞争中取得优势,不断提升技术水平。然而,很多工业企业在重视研发投入、重视技术进步的同时,往往忽视甚至牺牲会计成本核算技术的改进,使其跟不上企业技术进步的需要。再加上一些工业企业不学习借鉴先进的技术方法,造成成本会计核算工作仍然停留在报账型会计核算方法上,远远落后于同行,这就有可能导致企业原本在工业技术上已经取得的优势地位,由于成本控制不擅而丧失。

三、新形势下提升工业企业会计核算水平的措施

1、侧重无形产品的成本核算。无形产品有很多,比如保险服务、旅游服务、咨询服务等都属于这一类。无形产品具有无形性、瞬时性、不可分割性和多样性等特点,因此在成本核算方式上与有形产品存在很大的区别。以前在企业成本核算中,比较偏重于有形产品,但是随着企业的壮大,无形产品日益增加,这就对成本会计核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应对新形势下的成本多样化问题,工业企业需要拓展成本会计核算范畴,侧重无形产品的成本核算。

2、改进成本会计核算方法。工业企业在加快技术进步步伐的同时,应该改变传统的手工记账式的成本核算方法,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手段与方法提升成本会计工作水平。引入ERP系统,利用计算机运算速度快,有极强的信息存储、分析功能的特点,改进成本核算方法,树立科学的成本会计核算观念,建立科学的成本会计核算方法,这样不但能够大大提升工作效率,也会提高成本核算的准确度,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四、结语

工业企业的目标是为了追求利益,如何实现利润最大化是企业要实现的首要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工业企业就要努力增加收入,同时降低生产成本,这就使成本会计核算环节越来越重要。因此,在当今全球化的新形势下,企业要克服成本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难点,树立新的会计核算观念,转变核算方式,完善管理体系,提升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这对提高工业成本会计核算水平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成本会计核算的方法篇7

一、企业会计核算中成本核算的现状

1.没有科学合理的成本核算理念

当前企业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变化,生产产品的时间逐渐缩短,企业制造成本消耗也逐渐降低,但是目前我国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依旧使用传统的方式,工作的主要精力还集中在产品的生产制造上,企业的真实成本不能有效地反映。而且企业对企业内的无形资产重视程度不够,不能及时的调整和处理无形资产,也没有反映在账面上,使得这些无形资产的成本消耗在生产经营中被冲销[1],不利于企业无形资产的成本核算。

2.成本核算的内容不全面

目前企业的资产管理计量不科学,企业的会计核算人员不能对土地、自然资产等进行科学准确的计量,资产负债中并没有这些记录。但是这些资产都是属于企业控制的,科学合理的管理能够使企业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但是目前不全面的成本核算使得企业的经济利益受到了严重的损失。同时当前科学技术、信息资源也是企业的重要资产,这些资产的消耗也应计入到企业的成本构成中,但实际上这些资产都被纳入到企业的管理费用中,不能适应成本核算的实际含义。

3.成本核算方法不科学

传统的企业成本核算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企业管理人员依旧注重经济效益的实现,成本核算被忽视。传统的企业成本核算方式严重制约了企业成本核算工作的全面开展,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受到了损失,不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成本核算方法。目前企业使用的主要核算方法有分步法和品种法。成本核算中分批法的使用比较少,成本核算时的随意性比较强,成本核算人员对核算方法了解不够全面,不能明确生产经营中的复杂性,还有些成本核算人员利用自己的职权私自调整成本以谋取个人利益[2],使企业的会计成本信息不真实,不利于企业经营决策的制定。

二、企业会计核算中成本核算的有效对策

1.树立正确的成本核算理念

企业管理中,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促进企业经济发展,强化自身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企业应树立正确的成本核算理念,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实现良好的成本核算,应将企业成本核算的理念落实到企业的生产经营中,要求企业的会计以及管理人员都积极参与到成本核算中。做好成本核算的宣传工作,强化企业的纳税意识,能够根据相关的会计准则以及法律规范进行成本核算,明确成本核算对于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做好企业的管理工作,实现企业成本核算管理与经营管理有机结合,科学全面的分析产品价值链[3],实现企业内部以及外部的全面成本控制,使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实现全面的成本核算

在企业进行成本核算时,要保证成本核算的科学全面,将企业的无形资产归入到企业的成本核算中,保证企业成本核算的完整。做好企业无形资产的分类,不同的无形资产使用不同的入账方式,使企业产品成本中包含无形资产的价值,由于知识等无形资产是可以重复使用的,并且更新的速度比较快,因此可以进行弹性摊销,在对环境成本进行核算时,也需要将环境成本纳入到成本核算中,并添加绿色成本项目的部分,强化企业的环保意识,促进企业实现良好、和谐的发展。成本核算时,需要明确资本化的环境成本支出,重点监督控制不会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环境罚款等。

3.采用科学的成本核算方法

为了实现科学的成本核算,企业应采用合理的成本核算方法,促进会计成本核算水平和质量的提升。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方法有很多种,如分步法、品种法、分批法等,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会计成本核算方法,还可以将多种成本核算方法进行重新组合,实现综合利用,促进会计成本核算效果和质量的提升。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企业为了强化会计成本核算的效果,还应不断创新成本核算的方法,保证会计成本核算更加科学、规范。强化基础性的企业成本核算,保证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方法更加专业化。

4.提高成本核算人员的素质能力

在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中,会计核算人员是成本核算的主要人员,会计核算人员的素质能力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质量和效果。因此为了实现科学全面的会计成本核算,就应努力提高会计核算人员的素质能力,建立高素质的会计核算队伍。企业在招聘会计核算人员时要更加规范,制定科学的人才招聘选拨制度以及考核机制,保证人才的高水平。并组织企业的会计核算人员进行学习培训,强化他们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提升职业道德和责任意识,使会计核算人员具有一定的归属感。企业还应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提高会计核算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认真的进行会计成本核算,保证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完成。

三、结束语

科学的会计成本核算能够减少企业的成本支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应加强对会计成本核算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树立正确的成本核算理念,明确成本核算的内容以及方法,强化会计核算人员的素质能力,使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强化企业竞争力。

成本会计核算的方法篇8

一、《成本会计》课程体系决定因素:“成本”

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对“成本”概念的内涵有着不同的理解。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商品价值的这个部分,即补偿所消耗的生产资料价格和所使用的劳动力价格的部分,只是补偿商品使资本家自身耗费的东西,所以对资本家来说,这就是商品的成本价格”。马克思所称的“商品的成本价格”指的是产品成本。所以,《资本论》中所指的成本是产品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产过程中一部分劳动耗费的反映;是生产过程中价值补偿的尺度。美国会计学会1951年在《成本概念与标准委员会报告》中对成本的定义是:“成本是指为实现一定的目的而付出的用货币测定的价值牺牲”。我国1993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对成本的解释则为:“成本是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发生的各种耗费”。

上述三种对成本概念的不同解释,虽然从字面看各不相同,但从本质上看,其具有共同之处。其一,都明确了成本是对生产要素的消耗这一问题。马克思及我国企业会计准则采用的是“耗费”一词描述,美国《成本概念与标准委员会报告》则采用的是“价值牺牲”一词。其二,都强调了作为成本要有一定负担对象这一特点。虽然,马克思及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把这一负担对象确定为“产品”,即把成本看做是“产品生产成本”或“生产产品的成本”,而使得成本的外延显得过于狭窄,但至少明确了成本强调一定的负担对象这一特点。美国《成本概念与标准委员会报告》中对成本负担对象——“一定目的”的界定是恰当的。“一定目的”可以是生产的产品,也可以是采购的商品,还可以是提供的劳务等,其外延非常广泛,远远超出了“生产产品”这一范围。这样,成本概念就可以运用于不同类型的生产经营活动,而不仅仅适用于制造企业的产品生产活动了。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成本强调一定的负担对象,并不是所有的“耗费”、“价值牺牲”都属于成本范畴,只有与一定的对象——产品、劳务的生产、提供密切相关的“耗费”、“价值牺牲”才属于成本,而且,作为成本的“耗费”或“价值牺牲”并不真正流出经济利益,而是表现为企业内部资产的转换,也即“耗费”或“牺牲”一种资产转变为另一种资产。那么,与一定对象没有关系或者关系不密切的“耗费”、“价值牺牲”作为什么看待呢?这就引出了另一个与“成本”概念有一定关系的“费用”概念。

根据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费用是指企业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可见,企业会计主体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流出经济利益的“耗费”或“价值牺牲”属于费用范畴。另外,费用强调与一定期间收入的配比性,即凡是能与一定期间的收入配比的“耗费”或“价值牺牲”即为费用,所以费用又称“期间费用”。

“成本”与“费用”并非泾渭分明,在特定条件下是有关系的:当成本的负担对象——产品或劳务等销售、提供获取收入后,产品生产成本、劳务提供成本即转化为费用。如生产产品销售后,其生产成本从“库存商品”账户转入“主营业务成本”账户,生产成本即转化为费用,因为“主营业务成本”账户核算的内容属于费用范畴,并与主营业务收入进行配比核算经营成果。

需要强调的是,成本和费用都强调发生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非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发生的耗费或价值牺牲不属于成本、费用之列,而是作为营业外支出,又称损失(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

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内容界定

由于《成本会计》课程内容是围绕成本会计学对象安排的,因此,应将《成本会计》课程内容理解为成本会计学对象。目前对成本会计学对象有不同的看法,有以“成本”为对象的,那么《成本会计》课程的内容就是“成本”,围绕“成本”的核算、监督组织教学内容;也有以传统的“费用”为对象,并将其作为《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传统的“费用”是指企业会计主体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一切耗费,显然与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准则》对费用的界定不一致。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长期以来人们包括会计政策制定部门对“成本”、“费用”的内涵以及外延没有厘清所致。成本会计理论界、实务界一直把费用视为日常生产经营的一切耗费,并且以其为成本的逻辑起点,把其中能对象化的部分作为成本,得出成本是费用的一部分、成本是对象化的费用的观点;不能对象化的则作为期间费用看待。因此,一直以来,都以费用为成本会计的对象,那么成本会计学课程自然是以费用为教学内容了。这样,与其说是“成本会计学”不如说是“费用会计学”。由于这种观点根深蒂固,即使现行《企业会计准则》对“费用”概念做了新的规定,即对费用的界定,但没有将这一变化体现在成本会计学教材以及教学中,众多的成本会计教材以及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依然以不变应万变。具体表现在以各项费用(又称要素费用)为对象,从要素费用的核算入手,将其中对象化的部分计入产品、劳务中,形成成本;不能对象化的部分,则作为期间费用。

由于《财务会计》课程关于费用的界定是以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的,这样,同属于会计专业的两门专业课程对费用进行不一样的处理,显然是不合适的。因此,当今《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对课程内容以及后述的课程体系结构这种以不变应万变的处理方式应该进行革新,应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国家会计法规的规定,适时地进行变革。所以,目前情形下,《成本会计》课程应该以“成本”的核算、监督方法为课程内容,至于费用——营业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等,均属于《财务会计》课程的内容。如此划分两门课程的内容,第一,是“名符其实”,《成本会计》课程内容当然应该是“成本”;第二,分清了《成本会计》、《财务会计》课程内容界限;第三,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规范了成本会计报告、财务会计报告的内容。众所周知,成本会计报告是“对内”的,财务会计报告是“对外”的,财务报告中的利润表要求提供诸如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等费用信息,如果按照传统的做法将这些费用作为成本会计对象的话,那么编报利润表时,理应由财务会计系统提供的费用信息却由成本会计系统提供,显然是不合适的。

鉴于此,笔者认为,应将企业会计主体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经济资源的消耗称作“耗费”,并将其作为“成本”与“费用”的逻辑起点。按照耗费的经济用途,其中能对象化的部分形成“成本”,不能对象化的部分即为“费用”。“成本”作为成本会计学的对象,自然也为《成本会计》课程的内容;“费用”作为财务会计学的对象之一,也就成为《财会会计》课程内容的一部分。此外,站在成本会计职能这个角度上,还有一种对《成本会计》课程内容的理解。成本会计职能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考核、成本分析等。那么,《成本会计》课程内容也可以分为成本预测、决策、计划、核算、控制、考核、分析的理论和方法。一般来讲,重点本科院校会计专业《成本会计》课程是根据上述内容安排的;但一般本科院校及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成本会计》课程只安排成本核算、成本分析等内容,而将成本会计学其他职能相应的理论方法安排在《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等课程中进行介绍。这样做的最大优点是避免各门专业课程之间内容的交叉重复。

三、《成本会计》课程结构体系改革

作为一门专业课程,其结构体系往往由相应的概念、理论为基础,然后以不同的技术方法搭建起课程的框架结构,框架之间相互支撑,也即各种方法相互关联,形成严密的课程结构体系。《成本会计》课程主要介绍成本核算、监督、分析等技术方法,属于会计学的一门专业技术课程,有其自身的理论基础和方法体系。一直以来,《成本会计》课程是以上述传统的“费用”为逻辑起点,搭建其框架结构的。首先介绍各项费用(又称“要素费用”)的核算程序即方法,通过核算,将能对象化的费用计入成本,不能对象化的费用作为期间费用;其次,介绍成本核算对象的选择,一般称成本核算方法的选择,因为选择什么样的成本核算对象就意味着选择什么样的成本核算方法;再次,介绍不同成本核算方法的运用,也即分别不同成本核算对象介绍其成本核算程序和方法。至此,成本核算方法介绍告一段落。接着,介绍期间费用的核算方法,而这些在《财务会计》课程中也做过介绍,课程之间内容重复。以上均以工业制造企业为例进行成本核算方法介绍。然后,再就非工业制造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做一简单介绍。最后,编制分析成本报表。上述课程结构体系如图1所示。从图1可以看出,各层次之间的逻辑关系不够严密。如框架结构的第二层,在没有明确成本核算对象之前,首先介绍各项要素费用的核算(分配、归集)程序和方法,包括要素费用的核算方法、辅助生产成本的核算方法、废品损失的核算方法、制造费用的核算方法、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核算方法。至此,完工产品成本已经核算得出,学习者误认为成本核算方法到此为止,但紧接着出现了第三层次,介绍工业制造企业成本核算方法也即成本核算对象的选择,结论是根据不同的生产类型和成本管理要求,可以选择品种法、分步法、分批法以及其他辅助性成本核算方法。学习者疑惑了:第二层次与第三层次的核算方法是什么关系?第四层次是分别介绍不同成本核算方法的运用,各种方法之间的关系没有充分表现出来,尤其是品种法的运用,与第二层次成本核算程序和方法内容严重重复。以上种种说明改革传统成本会计学课程结构势在必行。

改革后的课程结构如图2,是以“成本”为成本会计学对象搭建的《成本会计》课程结构。图中第一层次,介绍成本、费用概念、分类及二者的关系;成本会计的概念、职能、对象;成本核算的要求、程序、要求及账户设置等内容;第二层次,由于成本的特点是强调其负担对象,即成本核算对象,所以,把成本核算对象也即成本核算方法的选择作为成本会计基本概念理论等内容后的问题率先提出,为后续各种成本核算方法的选择打下基础;第三层次,分别工业制造企业和其他行业介绍产品生产成本和其他行业经营成本的核算方法。其中工业制造企业成本核算方法按照成本核算对象不同分别有品种法、分步法、分批法等基本核算方法以及其他辅助性方法(分类法、定额法、标准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等)。品种法是最基本的成本核算方法,因为核算出各品种产品成本是各种成本核算方法的最终目标,所以第四层次为品种法的应用。介绍品种法的概念、特点、适用范围、核算程序以及各项生产耗费在各种产品之间的核算方法(归集、分配、再归集的过程),从而计算出各种产品的生产成本。第五层次是分步法、分批法,在明确各自的概念、特点、适用范围之后,以品种法成本核算程序为基础,结合分步法、分批法特点,制定适合的成本核算程序

--------- ,以各步骤成本、各批次成本核算为桥梁,最终核算出各品种产品成本。所以品种法在产品成本核算方法体系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第六层次是其他辅助性成本核算方法。这些方法是解决单纯的品种法、分步法、分批法解决不了的问题而起到辅助性作用的方法。如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理应选择品种法进行成本核算,但如果产品品种繁多而且各品种产品生产工艺过程、产品用料基本相同,此时,可将众多的产品归为一类,将该类别产品视为“一种产品”,并以其为对象,采用品种法的程序、方法进行类别成本的核算,然后再将类别成本在类内各品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核算出各品种产品成本。所以这种情况下的成本核算方法称为以品种法为基础的分类法,辅助品种法完成产品成本的核算。又如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下,成本管理要求加强成本控制,则可以在按生产步骤为对象的基础上辅之以定额法、标准成本法的具体方法,此时可称为分步法基础上的定额法、标准成本法。最后一个层次,也就是成本核算的最后环节,成本报告的编制和分析。

如果把上述《成本会计》课程框架结构视为一座房屋的话,第一、二层次是房基,必须夯实了,也即要正确确定成本会计学的概念、理论;第四层次品种法相当于房屋的梁柱,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品种法的成本核算程序及具体方法均可为下一层次的分步法、分批法借鉴使用;第五、第六层次成本核算的分步法、分批法以及其他方法相当于房屋的椽、檩,相互搭建,共同撑起《成本会计》课程这一“房屋”的屋脊、房顶。

四、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模式创新

关于教学模式,可以理解为课堂学科知识传授、课外实践技能教练;也可以理解为现代多媒体教学、传统“黑板、粉笔”教学;还可以理解为启发式教学、情景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此处讨论的教学模式属于第一种情形。成本会计的技术性毋庸置疑,因此,《成本会计》课程就要采取适合成本会计技术方法、技能传授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成本会计教学采取的是课堂成本会计学科知识传授的方式。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可以向学生系统地传授成本会计的概念、理论、方法等知识,至于成本会计技术方法,主要是成本核算技术方法,一般是先介绍每种方法的概念、适用范围、特点、程序,然后按程序进行核算方法的解析。如“品种法”的教学,首先介绍品种法的概念、适用范围、特点。其次介绍品种法的核算程序。再次,按照设定好的核算程序,一步步介绍每道程序的核算方法,如第一步,介绍建账方法,以产品品种为对象设置“生产成本明细账”;第二步,介绍产品生产各项生产耗费在各种产品之间的归集、分配、再归集的方法;第三步,介绍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归集;第四步,介绍制造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的分配方法;第五步,介绍期末各产品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至此,品种法教学得以完成。这种教学方式的缺陷是没能突出成本会计的实践性,也即与成本会计岗位实践联系不紧密。成本会计(主要指成本核算)实践工作,首先是要确定成本核算模式,是集中核算还是分散核算;然后按照成本核算工作任务进行岗位设置,成本核算岗位一般有材料燃料成本岗、动力成本核算岗、人工成本岗、折旧修理成本岗、辅助生产成本分配岗、制造费用分配岗、完工产品成本核算岗、成本报表编制岗等,根据岗位业务量大小,可以一人一岗、一人多岗、一岗多人。如果是集中核算,这些岗位全设置在厂部;如果是分散核算,则应将有些岗位下放到分厂或车间。传统的成本会计教学方式没能结合成本会计岗位工作的需求进行相应技术方法的教、练,使得学生不能胜任实际工作的要求。因此,改革后的教学方式应该是按照成本会计岗位工作的要求组织教学。仍以“品种法”课程教学为例,在介绍完品种法的概念、适用范围、特点等概念及相关理论知识后,结合成本核算程序进行成本会计岗位设置的介绍,如在第二步各项生产耗费核算教学时,要明确这个步骤的工作要由“材料燃料成本核算岗”、“动力成本核算岗”、“人工成本核算岗”、“折旧修理费核算岗”等岗位来完成;第三步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归集,要由“辅助生产成本分配岗”负责完成;第四步则由“制造费用分配岗”来执行制造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的分配任务;第五步完工产品成本和在产品成本的分配则由“完工产品成本核算岗”来进行。按照成本核算岗位任务进行教学时,首先要介绍每个岗位的工作流程,一般由以下环节组成:原始凭证的搜集、有关生产耗费分配表的编制、记账凭证的填制、成本核算账户的登记;然后按照工作流程分别介绍相应的核算方法。另外,各成本核算岗位各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如辅助生产成本分配岗位的工作要待上一步骤各项生产要素耗费核算各岗位工作完成后,方能进行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工作;制造费用分配岗位亦如此,要待前面各步骤包括辅助生产成本分配岗位工作完成后,才能进行制造费用的分配。

按照上述基于成本会计工作岗位进行成本会计技术方法传授的教学方式,教师和学生就犹如置身于各成本会计岗位进行岗位技术教、练一般,极大地提高了课程的实践性。如果辅之以成本会计各工作岗位成本核算技能的实训,学、练并举,成本会计课程实践性教学效果将会更好。

参考文献:

[1]威廉·莱恩、香农·安德森、迈克尔·马厄著,刘宵仑、朱晓辉译:《成本会计精要》(第2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年版。

[2]颜敏、王秀芬主编:《成本会计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上一篇: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管理范文 下一篇: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