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工作思路范文

时间:2023-03-20 14:42:46

成本会计工作思路

成本会计工作思路范文第1篇

对于工业制造企业来讲,成本会计实务工作不仅影响着企业成本的高低,还体现着企业管理能力的强弱。此项工作的有效进行,需要相关人员在理清工作思路的基础上,有意识的加强对关键环节的把控,以实现强有力的过程控制。本文结合工业制造企业特点,对其成本会计实务工作的基本思路作了分析。

关键词:

工业制造企业;成本会计;基本思路

对于任何一家现代企业来讲,成本会计都属于最重要的管理工作之一,工业制造企业也不例外。在此类企业中,由于生产制造流程繁杂,成本会计工作任务十分繁重,难度也高于一般企业。所以,要想做好成本会计工作,相关人员首先必须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作有条不紊的展开。

一、关于成本会计

受到企业改革与市场环境变化的影响,企业成本会计工作也发生了一些改变。在以往的情况下,成本会计工作的目的主要在于控制成本和保证产品质量,开展方式为:会计人员对企业生产能耗进行统计,并围绕结果进行分析和规律总结,最后将部门结果汇总起来进行计算,以获取生产成本及产品成本。按照上述模式进行的成本会计工作囊括预算以及统计、控制等多项流程,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对各个环节进行控制。在网络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领域的当今,成本会计范围也开始随之扩大,并延伸至多个领域。这种背景下,成本会计逐渐演变成为一项将成本分析、预测、核算、决策以及考核等环节均涵盖在内的工作,企业对此的要求主要是:结合关键的会计信息,确定系统的对策措施,优化会计环境,保证会计准度,以促进产品品质的提升、平均成本的降低。以上仅是针对现代企业而言,工业制造企业尚未真正落实到位,也正是因为如此,会计实务工作才显得至关重要。

二、工业制造企业成本会计实务工作的基本思路

(一)会计实务工作中的要点

总体来讲,工业制造企业成本会计实务工作中的要点一般包括:第一,成本计算。结合工业制造企业的成本构成可知,原料成本在其总成本中占据很高的比例,所以,对这部分成本进行准确计算,是企业达到成本控制目的的基础。但是,目前却有很多企业对此并不重视,成本计算的盲目性十分明显。这种情况不仅影响了成本值的准确性,还会给企业带来诸多麻烦。关于成本计算,最主要也最基本的要求是保证数据可靠。也就是说,成本计算中采用的数据必须能够真实的反映原料成本及加工成本。只有数据可靠,成本计算才能得出正确结果,在数据有误的前提下,后期进行的评估就会失准,产生的影响还会波及到生产效率。所以,出于优化成本管理的考虑,成本会计工作中必须要重视以原料价格变化为依据进行相关费用的评估,并以此为制造指导,进而达到控制成本及保证产品质量的目的。第二,目标成本的确定。出于保证成本决策科学性的考虑,制造企业有必要重视数据统计工作,并对统计数据进行科学的计算,借助有效的举措来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在具体进行优化选择时,企业应注意利用恰当的方式对涉及的变量进行控制。为此,企业可以成本高低为依据,对不同方案进行对比,以选出最佳方案。与此同时,企业还应给予员工一定重视,并通过增强他们成本意识的方式,来保证成本控制环节的完整性,为目标成本的合理确定打下基础。第三,成本控制。对于成本会计工作来讲,强化成本控制、避免挤占成本现象的出现均属于基本要求。为此,企业需要从增强管理者的责任意识与节约意识、成本控制意识入手,借助管理者的表率作用来带动底层的改变。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企业从上至下都重视成本节约问题,对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使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工作,企业可考虑实行奖惩并举的管理方式,通过具体的奖惩措施,来督促各个部门正式成本会计工作。第四,明确成本责任。企业全体员工均担负着一定的成本责任,这种责任一般是由企业做出规定,并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此举能够起到增强员工责任心与自律意识的作用,也是实现工作责任摊派的有效方式,有助于员工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形成节约成本的意识,对于生产效率及产品品质均可产生一定影响。

(二)落实策略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工业制造企业面临的不仅有机遇,还有来自外部环境及其自身的多项挑战。要想提高管理水平、实现长远发展,企业就必须要重视革新成本会计工作理念,尽快建立健全会计体系,并通过完善预测体系、确定恰当的成本目标、改进计划方案、强化管理、优化核算程序等措施来将成本会计实务工作落到实处。

1.通过科学预测,保证成本目标的合理性

成本目标影响着成本会计工作的全过程,因此,保证该目标合理属于成本会计的基本要求。为此,企业就要注重事前进行科学的成本预测。此项工作在成本会计中属于不可缺少的环节,值得企业给予高度重视。同时,为了保证预测结果的科学性,会计部门还要规范落实预测体系,以尽可能的提升预测值的有效性。在进行预测的过程中,应结合市场情况,将原料价格、设备折旧及人力费用等均考虑在内,最终通过对预测成本的归纳,获得成本目标。上述做法能够保证成本目标的合理性,对成本会计工作的有效进行具有重要影响。

2.加强设计改进,优选成本方案

成本方案的重要性并不亚于成本目标,所以,在实际开展工作的时候,必须要正视该项方案的优化设计,并通过对比等方式,选择出最佳方案。也只有该方案确定的足够合理,后期管理部门开展的成本管理工作才能够更有效的进行。所以,优选成本方案与成本管理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关联密切。为了达到优选成本方案的目的,企业就要重视对方案设计进行优化,并结合市场变化,落实相关的会计原则,保证成本具有可预测性。上述做法能够促进成本会计工作积极作用的发挥,有助于企业获得良好的发展条件。

3.结合物价变化,做好成本分析

对于现代企业而言,会计计量及核算已经成为了成本会计工作中必须要重点考虑的两个部分,物价波动的影响作用也得到了承认。考虑到市场因素对物资价格产生的影响十分显著,相关部门需要以成本会计工作的特点为依据,对其计算体系进行优化设计,并立足企业实况,参考其各项参数,选用恰当的方式对成本分析进行改进。其中,企业必须要注意的有两个方面:第一,重视风险防控,严格选料。第二,将网络技术引进成本会计工作中,创新核算工作模式。

4.重视环节把控,改善成本管理实效

成本管理的影响作用不仅体现在成本目标的合理性上,还体现在成本方案是否具备可行性上。所以,此项工作的实效对于企业管理目标的实现有着巨大影响。在成本管理不到位、措施有效性差的前提下,成本目标与方案均会因为受此影响而出现失准等问题,所以,改善成本管理的实效可以说是成本会计实务工作落实中至关重要的一点。成本管理和企业管理存在共同点,但同时也有区别,其本质是对企业成本实施控制,其中囊括了原料采购及运输、制造、销售等企业生产的全部环节,对成本会计工作的影响不容小觑。所以,企业必须要重视提升管理水平,为成本会计工作要求的落实提供保障。于企业自身来讲,上述做法同时也是提升市场占有率的有效方式,对企业面貌革新及管理链的完善均有重要意义。

三、结语

整体来讲,工业制造企业当前的成本会计工作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和改进,这种局面对企业的发展与效益提升均极为不利。所以,企业必须要积极的转变思路、创新工作方式,针对成本会计工作的特点,采取恰当的方式予以改进。

参考文献:

[1]霍丽洁.企业成本会计发展趋势的新思考[J].甘肃科技纵横,2016(05):61-64.

[2]王桂芬.成本会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6):282-282.

[3]吴香菊.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对策分析[J].财会学习,2016(11):137-138.

[4]庞慧扬.浅谈成本会计在企业中的合理运用及完善对策[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6(12):33-33.

[5]谭振华.工业企业成本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及完善建议[J].财会学习,2016(06):104-105.

成本会计工作思路范文第2篇

关键词: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融合

一、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概念与联系

首先,从概念上来讲,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属于不同领域,区别非常明显,财务会计又可以称之为对外报告会计,这个工作领域对于会计信息的质量与真实性要求非常高,相关资格考核也是非常严格,具体来说其工作就是充分考虑企业的会计准则,分析企业的相关规定,更为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运营状况,然后将相关的财务报告提供给企业的管理阶层。

对于企业财务会计来讲,无论其要开展什么样的业务,都应该积极遵守响应的会计原则和相关的会计准则。而管理会计则是一门非常复杂的学问,其包含有成本会计和管理控制系统两个方面,并且涉及到了大量的学科知识,如统计学、计算机学、运筹学等。管理会计的工作核心内容是有效预测企业的经营活动,并对企业的决定和考核、评价内容进行管理,通过这些工作活动实现对企业未来经济活动的有效指导与规范,提升其运营效益。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不同还体现在,管理会计在企业内部管理方面的侧重较多,因此也被称之为对内报告会计。

然后,两者在充分行使自身职能的同时,也存在很多必然的联系,这是由会计工作的整体体系的所决定的,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是建立在二者的有效联系之上的。而从会计对象的角度来讲,虽然在工作重点上存在一定的差别,但是从本质上来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都是会计领域,并且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企业服务,二从信息资源方面来分析的话,财务会计则又同管理会计有很大的相同性。从二者的本质来看,它们都是能够为企业管理提供有效的信息的,都是为企业经营活动服务的。

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必要性

1.重复工作造成效率低下。在网络技术高度发达的新时期,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多,途径也更加多元化,因此在会计工作领域,财务会计拥有的信息,管理会计也同样拥有,两个部门的信息也常常会出现交叉重复的现象,这样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升,同时也增加了工作人员的额外工作负担与压力,消耗了企业的人力、物力。

2.不利于企业的相互协调运作。在以往的管理模式中,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个部分是分别设置的,那么这样一来,这个部门之间的信息也是独立,是闭塞的,很多信息即便是重复也无从知晓,两个部门的沟通与交流少,各部门都是分别整理对内,对外信息的,市场需要将自己的部门信息筛选出来,并进行整理,工作效率非常低,并且质量不高,不利于两者的协调发展。

3.增加了开销经费。在传统的会计模式中,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相分离,那么其各种开销与经费必然也是独立结算的,因此增加了很多额外的开销,这样的工作模式极大的阻碍了企业的发展,不利于企业经济成本的控制与节约。

综上所述,传统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相分离的工作模式,随着企业的发展,弊端会越来越明显,实行新时期的发展需求,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是必然之举。

三、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策略

1.树立科学的会计观念。在对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进行有效融合的过程中,首先,应该积极树立起系统完善的会计观念。从实践中来看,应该对会计职能有一个新的认识,在工作中不单单要计算企业的经济情况,也要对相关的管理工作提供帮助。而企业在有效开展会计工作时,一定要更为有效地发挥出会计管理的重要职能。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更为有效地融合起来,从而更好地提升企业的管理效果。

与此同时,会计人员也应该进一步加强管理自己的选择。企业在选择会计人员时要选择那些不但拥有财务计算能力,也拥有管理参与能力的会计人员。

2.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在开展财务会计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积极加强财务会计人员本身的培养,提升他们的整体素质。首先要保障财务会计人员的整体职业道德水平,由于财务会计工作的特殊性,很多信息必须要采取保密手段,一旦这些信息泄漏必然会损害到企业的利益,并且会为一些违法犯罪分子提供机会,所以在职人员一定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不能够为一己私利出卖集体的利益。另外,要创新工作思路,引入先进的工作方法,全面掌握信息技术,从根本上提升会计工作质量与效率。

3.加强对会计工作的监督。监督机制的构建能够确保管理工作质量与执行力度,因为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开展都与财务会计信息之间存在紧密联系,所以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也必须要全面落实,强化会计财务监督,能够规范财务会计人员的行为,确保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另外,会计财务监督还能够细化企业会计工作的分工,各部门的工作责任也会更加明确,坚持责任分工的细化,有利于财务会计工作质量的提升,并对企业经济活动的整体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4.提高管理工作水平。在不同的时期企业对于会计管理工作的要求也不同,尤其是网络信息技术高度普及和发展的今天,会计财务管理需要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提升其管理质量,同时管理人员还要控制好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安全问题,要保障会计信息的透明化,防止一些不法分子的不法行为,企业内部管理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完善与创新,这样才能够顺应发展的规律,为企业更好的服务。

5.建立并完善两种会计体系的数据共享的机制。在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有效融合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二者间的数据共享,这是有效促进二者结合的重要支持。对于企业来讲,现代企业工作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而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工作能否有效实现,是建立在二者间能否数据共享的基础上的。而想要实现这一目标,无疑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积极构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信息目录。同时要对目录进行非常细致详细的分类,进行必要的编码,从而让所有的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数据能够在信息目录中更为直观、完整地表现出来,为日常工作中的数据提取提供有效的支持。

参考文献:

成本会计工作思路范文第3篇

(一)管理会计本身的弊端。

管理会计所采用的方法可以是会计的、统计的或数学的方法,但用得最多的是经济数学方法。它将管理会计复杂的经济活动用简明的数学模型表达出来,揭示有关对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最优化的数量关系,为管理人员正确地进行经营决策提供客观依据。至本世纪70年代初,在管理会计思想发展中出现了“信息经济学方法”,试图将成本会计的“绝对真实方法”和“条件真实方法”归结到一个更为广泛的概念体系中。这种微观信息经济学对管理会计的影响,使管理会计研究人员试图用理论来改变实践。他们在书斋中为实践工作者设计了一些复杂的确定型、风险型、不确定型经济数学模型,有些模型直到今天还难以在实践中运用,因而出现了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问题。

(二)我国管理会计研究现状的弊端。

在中国会计史上,会计理论和实际工作者早已研究产生了一系列类似于管理会计的核算和管理方法。目前我们对管理会计的研究,仍然倾向于注重理论,追求科学化,而忽略对可操作性的探索,而且大多是借鉴西方。对于管理会计理论来说,完善的市场经济环境是其得以构建并付诸应用的前提条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刚刚起步,人们的思想观念有待转变,这些都会对管理会计目标产生影响。

二、出路探索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今后我国管理会计研究应该以研究管理会计的实践为重点,以建立和完善会计管理组织体系中的管理会计系统为保证,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目标,逐步探索出一套能够与实践相结合的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

(一)建立和完善管理会计系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使企业走向市场,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有一个专门机构从事管理会计的研究与应用。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已转变成为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会计系统。笔者认为,该系统可由以下3个层次构成:

1、建立由管理会计方面的专家组成

的独立的民间机构———管理会计委员会。该委员会应具有独立性和权威性。其职责是作为政府会计管理机构的辅助力量,协助政府会计管理部门共同管理全国的管理会计工作。

2、建立地方和各行业管理会计协会。

其职责是遵循有关管理会计原则,根据本地区、本行业的实际情况,组织有关管理会计理论和实践的研究;组织学术交流,总结本行业的管理会计工作,促进管理会计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为企业管理会计的应用提供咨询等。

3、各企业根据具体情况设立总会计

师领导下的专门负责管理会计工作的机构,或在财会部门配备专职管理会计人员。作为专门的管理会计机构或专职的管理会计人员,其职责是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研究和应用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向企业管理者提供及时、准确的有关决策所需要的管理会计信息。

(二)管理会计实践要加强

1、取得单位领导的高度重视

从我国的实际来看,无论什么工作,只要领导高度重视,工作将会大出成绩。管理会计的实践也不例外。为此单位领导应多关注单位的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工作,工作人员也应多向单位领导汇报工作情况、提出工作思路以及要求,使管理会计的重要性在单位领导心中日益得到提升。

2、提高管理会计人员素质

目前,我国还没有真正建立起管理会计师队伍,管理会计师由财务会计师承担。从国外的情况来看,管理会计师的素质要求要高于会计师。面对市场竞争,管理会计师作为既懂管理又懂会计的专门人才,应具有战略头脑,判断准确,勇于抓住机遇,创造性地分析解决问题。当然,做到上述几方面并非简单之事,应博学多识,一专多能,紧紧把握时代脉搏,积极主动地更新知识。同时,应加强思想修养,达到“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的思想境界。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在1995年就有48%的管理会计师走出办公室狭小的空间,深人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前沿了解企业的情况,这一点值得我国学习,也有助于管理会计师上述素质的培养。

3、学术界积极参与

学术界将管理会计的研究成果及时应用到企业的实践中,指导管理会计实践。企业为学术成果提供试验场所,并能促进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管理会计的实践又反过来有助于提升管理会计的理论,形成理论、实践交替上升的良性循环。

我国在推动管理会计研究和应用方面也开展过一些工作,如1997年《会计研究》杂志举办了“安易杯”管理会计论文的有奖征文,这是我国首次开展的有关管理会计研究的规模较大的论文征集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相信,随着管理生产要素的逐步深入人心,管理会计逐步得到重视,管理会计的理论水平和实践应用层次、规模将出现一番新的景象。

成本会计工作思路范文第4篇

(一)管理会计本身的弊端。

管理会计所采用的方法可以是会计的、统计的或数学的方法,但用得最多的是经济数学方法。它将管理会计复杂的经济活动用简明的数学模型表达出来,揭示有关对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最优化的数量关系,为管理人员正确地进行经营决策提供客观依据。至本世纪70年代初,在管理会计思想发展中出现了“信息经济学方法”,试图将成本会计的“绝对真实方法”和“条件真实方法”归结到一个更为广泛的概念体系中。这种微观信息经济学对管理会计的影响,使管理会计研究人员试图用理论来改变实践。他们在书斋中为实践工作者设计了一些复杂的确定型、风险型、不确定型经济数学模型,有些模型直到今天还难以在实践中运用,因而出现了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问题。

(二)我国管理会计研究现状的弊端。

在中国会计史上,会计理论和实际工作者早已研究产生了一系列类似于管理会计的核算和管理方法。目前我们对管理会计的研究,仍然倾向于注重理论,追求科学化,而忽略对可操作性的探索,而且大多是借鉴西方。对于管理会计理论来说,完善的市场经济环境是其得以构建并付诸应用的前提条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刚刚起步,人们的思想观念有待转变,这些都会对管理会计目标产生影响。

二、出路探索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今后我国管理会计研究应该以研究管理会计的实践为重点,以建立和完善会计管理组织体系中的管理会计系统为保证,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目标,逐步探索出一套能够与实践相结合的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

(一)建立和完善管理会计系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使企业走向市场,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有一个专门机构从事管理会计的研究与应用。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已转变成为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会计系统。笔者认为,该系统可由以下3个层次构成:

1、建立由管理会计方面的专家组成

的独立的民间机构———管理会计委员会。该委员会应具有独立性和权威性。其职责是作为政府会计管理机构的辅助力量,协助政府会计管理部门共同管理全国的管理会计工作。

2、建立地方和各行业管理会计协会。

其职责是遵循有关管理会计原则,根据本地区、本行业的实际情况,组织有关管理会计理论和实践的研究;组织学术交流,总结本行业的管理会计工作,促进管理会计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为企业管理会计的应用提供咨询等。

3、各企业根据具体情况设立总会计

师领导下的专门负责管理会计工作的机构,或在财会部门配备专职管理会计人员。作为专门的管理会计机构或专职的管理会计人员,其职责是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研究和应用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向企业管理者提供及时、准确的有关决策所需要的管理会计信息。

(二)管理会计实践要加强

1、取得单位领导的高度重视

从我国的实际来看,无论什么工作,只要领导高度重视,工作将会大出成绩。管理会计的实践也不例外。为此单位领导应多关注单位的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工作,工作人员也应多向单位领导汇报工作情况、提出工作思路以及要求,使管理会计的重要性在单位领导心中日益得到提升。

2、提高管理会计人员素质

目前,我国还没有真正建立起管理会计师队伍,管理会计师由财务会计师承担。从国外的情况来看,管理会计师的素质要求要高于会计师。面对市场竞争,管理会计师作为既懂管理又懂会计的专门人才,应具有战略头脑,判断准确,勇于抓住机遇,创造性地分析解决问题。当然,做到上述几方面并非简单之事,应博学多识,一专多能,紧紧把握时代脉搏,积极主动地更新知识。同时,应加强思想修养,达到“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的思想境界。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在1995年就有48%的管理会计师走出办公室狭小的空间,深人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前沿了解企业的情况,这一点值得我国学习,也有助于管理会计师上述素质的培养。

3、学术界积极参与

学术界将管理会计的研究成果及时应用到企业的实践中,指导管理会计实践。企业为学术成果提供试验场所,并能促进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管理会计的实践又反过来有助于提升管理会计的理论,形成理论、实践交替上升的良性循环。

我国在推动管理会计研究和应用方面也开展过一些工作,如1997年《会计研究》杂志举办了“安易杯”管理会计论文的有奖征文,这是我国首次开展的有关管理会计研究的规模较大的论文征集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相信,随着管理生产要素的逐步深入人心,管理会计逐步得到重视,管理会计的理论水平和实践应用层次、规模将出现一番新的景象。

成本会计工作思路范文第5篇

(一)会计思维

从以上论述中,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思维,以及思维涉及到的一些内容。那么,如果我们将思维与会计学联系到一起时,会计学思维又会包括哪些内容呢。简而言之,如果套用思维的概念,那么会计思维就是会计专业学生、教师、相关研究者对采集到的有关会计的信息进行主观能动性操作、应用的一种活动。在进行会计思维时,我们主要是以会计语言为媒介的,对会计实践中相关的原则、规则进行批判性的概括与应用。我们知道,认识知识、运用知识、创造知识是知识的三个层次,从认识到实践,再到认识,循环往复,不断创新。会计思维的应用也是如此。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应该在让学生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础学科的同时,增加课堂实验,课外实训,在实践应用中不断的创新,将会计的认识推到更高的层次。

(二)会计思维训练

会计思维训练的内容一般可以包括:创新思维训练、逻辑思维训练、系统思维训练、决策思维训练、分析思维训练、问题解决思维训练、实践技能训练等方面。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个人思维的培训,思维培训机构也是层出不穷,很多的国有大中型企业都引进了思维培训项目。一般来说,思维培训的步骤是:首先学习思维与物质存在的关系,以及各种思维方法。通过这种方式,理解思维一般规律,学会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其次是了解思维指向的对象,通过集体方式讨论,提高认识水平;最后是实践应用,一方面是检验思考方式的正确与否,另一方面是在实践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最终解决问题。

二、培养会计思维的理论支撑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的相关理论也在“更新换代”,为了跟紧时展的步伐,我们的会计思维方式也应进行相应的改进。按照会计思维所涉及到的方面,以及其思维流程。本文将会计思维具体成逻辑、创新、应用思维。

(一)会计逻辑思维

会计逻辑思维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怀疑思维(批判思维)与整体思维(系统思维)。书本知识反映的是作者写书时的社会发展情况,是由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所决定的。如果我们的教学活动不能正视这一点,不允许学生提出质疑的话,那就尤如“刻舟求剑”,禁锢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任何学科的学习我们都应该具有“怀疑思维”,会计学也不例如。再加上会计学的实践应用性比较突出,因此更需要不断质疑,才能得到不断发展。会计学是一门综合性要求比较高的学科,在学习会计基本理论、基本能力的同时还应该培养其他方面的能力。当然这也是现代企业对于供职者的基本要求。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全素质能力培养,比如说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交流能力、表达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

(二)会计创新思维

国家的发展战略报告中,明确了创新思维,鼓励创新精神。同时,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也是我国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因此,在教学活动中,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他们多思考,多怀疑;另一方面是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设置相应的课程,配备相应的设备软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样做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充分利用启发式的教学理念,努力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新理论,培养学生的新思维,积极调动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性。现代教育理念以及现代企业都要求会计人才必须具有创新意识,能够对会计实务中的会计核算、列表分析等具体会计工作进行思考与创新,以利于创造更有效、更合理的会计工作思路。

(三)会计应用思维

会计应用思维要求大中院校的会计专业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应用科学研究为突破口,走校企合作道路。本科会计专业学生在四年的学习当中,要掌握经济管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基础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学会会计的基本方法与实践技巧,接受工商管理、税务筹划、税务申报、定购原材料、财务管理、帐单制作、财务审计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并且能够熟练地运用财务软件进行会计电算化,运用excel进行表格制作、分据分析等实际操作业务,具备投资理财的能力,具备社会要求的综合素质,富有创业和创新精神。

三、会计学课程中会计思维的培养模式

(一)课堂教学方面

在大学本科会计专业的课堂教育中,我们应该力争做到:一是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二是教学课程的合理设置。当前,以教师授课为主,以课本知识为纲,以基本课程设置为准的传统教学理念已经不适应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因此,我们需要转变教育理念,重新构建教学模式。首先在教育理念方面,我们要在关注基础教育的同时,加强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将“以教为主”的书本理念转变成为“以学为主”的人本理念, 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为目标。其次在课程设置方面,我们要尽可能的优化课程结构,丰富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时,以会计基础课程(如《基础会计学》、《成本会计学》、《财务会计学》)为主,以会计相关领域课程为辅(如《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财务报表分析》等)。此外,大中院校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国家规定的教育模式范围内,设置具有特色的学科和培养模式,例如根据企业需求,设置职场心理素质、会计财务技能等课程同时,还可以与当地企业合作办学。

(二)教材内容的时代性

目前,虽然我们极力倡导会计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会计专业学生对于会计知识的获取大部分还是来自于教材。因此,对教材内容的把握和与时俱进,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之一。2006年新的企业会计准则颁布,对会计学中的很多概念进行了修改和重新定位。例如会计基础理论部分的“财务报告目标”,新准则明确了会计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这反映了会计目标中实践与责任、分析与决策的协调统一。针对这一全新的理论,我们的教材中应该加大对于“什么是会计信息、怎样做才是履行受托责任、财务分析与经济决策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新内容的过程中真正懂得什么是会计思维。与此同时,教材的选择也是很重要的。在选择时,我们应该把握两个方面:一是教材的内容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尤其是符合国内的经济发展状况;二是选择影响较大且应用性较强的。例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作者戴德明)一书,对长期股权投资、资产减值、所得税、企业合并、合并财务报表、金融工具等难度较大的部分作了详细的论述。当然,目前有些学校加大科技投入,组织教师编写符合自身办学特色的专业教科书,这种方式也未尝不可。

(三)教学实践模式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已经知道会计学是一门重实践的应用型学科,因此,大学教育中对于实践课程的重视也是经济发展所必需的。我们认为,教学实践模式有广义说与狭义说之别。广义说认为实践模式包括课堂实验、课外实训两方面,而狭义的实践模式只指课外实训。在这我们为了更全面的分析、研究培养模式,故采用实践模式的广义说。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就可以从课堂实验、课外实训两个方向做文章了。实践表明,模拟实验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实践应用能力大有帮助。

比如我们可以建立一个模拟的企业财务部,并且按照现代企业的办公形式布置,设置财务经理、融资主管、财务主管、审计主管、融资助理、会计、出纳、审计员等职位,任意挑选一名学生担任上述职务,当然融资助理、会计、出纳、审计员职位可以由多名同学担任,由担任主管职务的同学任命。装备人员配齐后,由教师出题,学生根据所学按部就班的进行会计工作。此外,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咨询公司也应该成为我们模拟的对象。课外实训是培养学生会计思维的另一种方式,比较可取的办法是学校与当地企业积极联系,建立实习基地,让学生顶岗实习,在实践中领悟会计思维。

成本会计工作思路范文第6篇

(一)会计思维

从以上论述中,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思维,以及思维涉及到的一些内容。那么,如果我们将思维与会计学联系到一起时,会计学思维又会包括哪些内容呢。简而言之,如果套用思维的概念,那么会计思维就是会计专业学生、教师、相关研究者对采集到的有关会计的信息进行主观能动性操作、应用的一种活动。在进行会计思维时,我们主要是以会计语言为媒介的,对会计实践中相关的原则、规则进行批判性的概括与应用。我们知道,认识知识、运用知识、创造知识是知识的三个层次,从认识到实践,再到认识,循环往复,不断创新。会计思维的应用也是如此。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应该在让学生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础学科的同时,增加课堂实验,课外实训,在实践应用中不断的创新,将会计的认识推到更高的层次。

(二)会计思维训练

会计思维训练的内容一般可以包括:创新思维训练、逻辑思维训练、系统思维训练、决策思维训练、分析思维训练、问题解决思维训练、实践技能训练等方面。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个人思维的培训,思维培训机构也是层出不穷,很多的国有大中型企业都引进了思维培训项目。一般来说,思维培训的步骤是:首先学习思维与物质存在的关系,以及各种思维方法。通过这种方式,理解思维一般规律,学会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其次是了解思维指向的对象,通过集体方式讨论,提高认识水平;最后是实践应用,一方面是检验思考方式的正确与否,另一方面是在实践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最终解决问题。

二、培养会计思维的理论支撑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的相关理论也在“更新换代”,为了跟紧时展的步伐,我们的会计思维方式也应进行相应的改进。按照会计思维所涉及到的方面,以及其思维流程。本文将会计思维具体成逻辑、创新、应用思维。

(一)会计逻辑思维

会计逻辑思维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怀疑思维(批判思维)与整体思维(系统思维)。书本知识反映的是作者写书时的社会发展情况,是由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所决定的。如果我们的教学活动不能正视这一点,不允许学生提出质疑的话,那就尤如“刻舟求剑”,禁锢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任何学科的学习我们都应该具有“怀疑思维”,会计学也不例如。再加上会计学的实践应用性比较突出,因此更需要不断质疑,才能得到不断发展。会计学是一门综合性要求比较高的学科,在学习会计基本理论、基本能力的同时还应该培养其他方面的能力。当然这也是现代企业对于供职者的基本要求。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全素质能力培养,比如说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交流能力、表达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

(二)会计创新思维

国家的发展战略报告中,明确了创新思维,鼓励创新精神。同时,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也是我国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因此,在教学活动中,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他们多思考,多怀疑;另一方面是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设置相应的课程,配备相应的设备软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样做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充分利用启发式的教学理念,努力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新理论,培养学生的新思维,积极调动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性。现代教育理念以及现代企业都要求会计人才必须具有创新意识,能够对会计实务中的会计核算、列表分析等具体会计工作进行思考与创新,以利于创造更有效、更合理的会计工作思路。

(三)会计应用思维

会计应用思维要求大中院校的会计专业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应用科学研究为突破口,走校企合作道路。本科会计专业学生在四年的学习当中,要掌握经济管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基础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学会会计的基本方法与实践技巧,接受工商管理、税务筹划、税务申报、定购原材料、财务管理、帐单制作、财务审计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并且能够熟练地运用财务软件进行会计电算化,运用excel进行表格制作、分据分析等实际操作业务,具备投资理财的能力,具备社会要求的综合素质,富有创业和创新精神。

三、会计学课程中会计思维的培养模式

(一)课堂教学方面

在大学本科会计专业的课堂教育中,我们应该力争做到:一是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二是教学课程的合理设置。当前,以教师授课为主,以课本知识为纲,以基本课程设置为准的传统教学理念已经不适应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因此,我们需要转变教育理念,重新构建教学模式。首先在教育理念方面,我们要在关注基础教育的同时,加强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将“以教为主”的书本理念转变成为“以学为主”的人本理念,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为目标。其次在课程设置方面,我们要尽可能的优化课程结构,丰富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时,以会计基础课程(如《基础会计学》、《成本会计学》、《财务会计学》)为主,以会计相关领域课程为辅(如《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财务报表分析》等)。此外,大中院校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国家规定的教育模式范围内,设置具有特色的学科和培养模式,例如根据企业需求,设置职场心理素质、会计财务技能等课程同时,还可以与当地企业合作办学。

(二)教材内容的时代性

目前,虽然我们极力倡导会计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会计专业学生对于会计知识的获取大部分还是来自于教材。因此,对教材内容的把握和与时俱进,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之一。2006年新的企业会计准则颁布,对会计学中的很多概念进行了修改和重新定位。例如会计基础理论部分的“财务报告目标”,新准则明确了会计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这反映了会计目标中实践与责任、分析与决策的协调统一。针对这一全新的理论,我们的教材中应该加大对于“什么是会计信息、怎样做才是履行受托责任、财务分析与经济决策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新内容的过程中真正懂得什么是会计思维。与此同时,教材的选择也是很重要的。在选择时,我们应该把握两个方面:一是教材的内容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尤其是符合国内的经济发展状况;二是选择影响较大且应用性较强的。例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作者戴德明)一书,对长期股权投资、资产减值、所得税、企业合并、合并财务报表、金融工具等难度较大的部分作了详细的论述。当然,目前有些学校加大科技投入,组织教师编写符合自身办学特色的专业教科书,这种方式也未尝不可。

(三)教学实践模式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已经知道会计学是一门重实践的应用型学科,因此,大学教育中对于实践课程的重视也是经济发展所必需的。我们认为,教学实践模式有广义说与狭义说之别。广义说认为实践模式包括课堂实验、课外实训两方面,而狭义的实践模式只指课外实训。在这我们为了更全面的分析、研究培养模式,故采用实践模式的广义说。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就可以从课堂实验、课外实训两个方向做文章了。实践表明,模拟实验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实践应用能力大有帮助。

比如我们可以建立一个模拟的企业财务部,并且按照现代企业的办公形式布置,设置财务经理、融资主管、财务主管、审计主管、融资助理、会计、出纳、审计员等职位,任意挑选一名学生担任上述职务,当然融资助理、会计、出纳、审计员职位可以由多名同学担任,由担任主管职务的同学任命。装备人员配齐后,由教师出题,学生根据所学按部就班的进行会计工作。此外,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咨询公司也应该成为我们模拟的对象。课外实训是培养学生会计思维的另一种方式,比较可取的办法是学校与当地企业积极联系,建立实习基地,让学生顶岗实习,在实践中领悟会计思维。

总之,会计思维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对大中院校而言,应该多管齐下,采用综合性的手段,来不断提高学生的会计思维。对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会计思维的形成,不仅仅要靠学校的教育,更要靠在日后的会计工作岗位中不断的实践,不断的摸索。只有二者的有机结合,会计思维才能真正的在头脑中形成。

成本会计工作思路范文第7篇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财务会计的重要性逐渐得到了体现。尤其是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国际间的经济往来日益密切,国内各个企业对于财务会计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要求都有所提高。高职财务会计专业作为培养会计人才的重要基地,其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因此,应当充分认识到当前高职财务会计专业的教学现状,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实施,从而提升财务会计人才的质量。

[关键词]

高职财务会计;教学模式;创新与实施

前言

高职学校是直接面向社会、面向企业培养和输送人才的重要基地。在高职财务会计专业当中,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出高能力、高素质的审计、会计、出纳等人才。在当前社会中,对于这些方面人才的要求是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工作能力、职业道德。因此,结合高职学校的办学宗旨以及财务会计专业的教学目的,应当结合当前高职财务会计教学现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优化和创新,推动高职财务会计的发展。

一、高职财务会计专业的教学现状

在当前很多高职财务会计专业当中,一些任课教师会反复的对一个或几个知识点进行讲解,从而造成了知识点的重复讲解,极大的浪费了教学时间。同时,由于长时间学习同样的知识点,学生也容易失去学习积极性,产生厌烦的情绪。在当前常见的高职财务会计教学模式下,学生都是对这方面的知识被动接受,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按照教材进行,缺乏对实际工作情况的联系,甚至与实际工作不相符。这是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重视书本知识与实际工作之间的联系,从而忽视了二者之间的融合与协调。此外,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只注重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教学,对于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训练则缺乏应有的重视。在这样的情况下,枯燥、抽象的财务会计知识往往难以被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并且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对于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来说,有着非常不利的影响。

二、高职财务会计教学创新的意义

学生通过学习财务会计课程,能够掌握财务会计的相关方法和理论,提升学生的会计工作核算能力,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不过,在当前很多高职学校中,采用的财务会计教学模式,基本上都是照搬本科学校财务会计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当中,主要包括了负债、收入、利润、费用、资产、所有者权益着六个会计要素。在各个要素当中,对于会计账户经济业务进行分别阐述,最后对编制财务报表的方法进行介绍。在当前的高职财务会计教学模式当中,学生仍然延续着传统应试教育的学习习惯,对于知识,习惯于被动接受,并且学习的知识与实际工作中的经济业务、工作情景等,存在着严重的脱节现象。因此导致很多高职财务会计专业的学生都缺乏良好的实际工作能力。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固然会掌握一定的财务会计理论知识,并且能够在课堂和考试中有良好的表现。但是,一旦其毕业步入社会,在实际的工作岗位当中,往往就会不知所措、毫无头绪。因此,对于原有的高职财务会计教学模式,必须要做出一定的改变和创新,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对实践操作的能力基于更大的重视,从而推动高职财务会计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施。

三、高职财务会计教学的模式的创新

(一)教学内容的设置

结合高职学生的感性认识规律,应当在实际工作环境当中,对完成工作任务所应当具备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进行教育。在传统的高职财务会计教学模式下,在每一章的教学中,都是先理论、后实践,先介绍相关概念,然后确认要素和计量方法,进而学习账户设置、账务处理等知识,最后进行举例和总结。对此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因此难以进行深刻的理解。在教学模式的创新当中,根据不同的岗位工作职责设定教学内容,在教学中,首先取得原始凭证,然后对其进行审核,在对记账凭证进行填制和审核,最后登记账簿和传递凭证。

(二)课程体系的重构

在高职财务会计教学当中,对于职业能力、岗位能力等,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并且以此为基础进行课程体系的重构。以当前市场中的中小企业为例,其中的会计部门工作主要包括出纳、工资核算、财务成果核算、往来结算、稽核、内部审计、财务分析管理、税务会计、档案管理、总账报表、资产核算、成本费用核算、财产物资核算等。在构建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应当对以上的会计工作职责进行分解,从而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基于会计工作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和要求,能够提升课程体系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三)实践环节的构建

财务会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因此,在实际教学当中,应当对实践环节的构建加以重视。在教学中,要确保学生校内学习和校外工作的一致性,从而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实际操作技能。在课程实践教学的创新当中,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环节。首先在讲授课程知识之前,在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在会计岗位中进行认知实习。然后在学习课程的过程中,在校内外的实习基地进行会计岗位实习,或是在校内实训室进行会计分岗实训。最后,在完成课程学习之后,可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顶岗实习,或是在校内实训室进行综合模拟实训。

四、高职财务会计教学创新模式的实施

(一)学习实习一体化的仿真工作岗位

在高职财务会计教学模式的创新之下,应当同时进行分岗会计实训课程的配套开设。在具体的操作中,可以在实训课程中设置不同的实验,主要包括往来结算、工资核算、资金核算、总账会计、成本会计、财产物资核算、出纳等不同岗位进行设置,让学生根据相关的资料和要求,独立完成这些会计岗位的工作任务。最后,以某个小型企业的所有经济业务为例,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共同来进行操作。根据班级学生的数量,可划分为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进行一个会计岗位的核算工作。教师将原始凭证下发给每个小组,小组在完成岗位业务核算之后,将编制完成的凭证继续向其它岗位传递。

(二)教学做一体化的仿真工作流程

根据不同的会计岗位,在财务会计创新教学模式下,分别设置了仿真的工作流程:首先对原始凭证进行填制和审核,然后对记账凭证进行填制和审核,最后进行账簿的登记和凭证的传递。在教学之前,先将企业真实的原始资料展示给学生观看,然后从原始凭证的填制开始,进入到教学内容当中。在教学当中,通过教师的基本讲解,对工作思路和工作过程进行指导,让学生自行对业务内容和业务性质进行判断。最后,以原始凭证为基础,让学生尝试对账簿资料、记账凭证等进行编制。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在教学和工作中,实现了一致的账务处理流程,从而达到了教学做一体化的目的。

(三)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的融合

根据不同的财务会计职业岗位要求,主要包括往来结算、工资核算、财务成果核算、总账会计、资金核算、成本会计、财产物资核算、出纳等岗位。因此,在组织实施创新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应当将这些工作岗位作为导向,根据不同岗位对知识与技能的需求,分别设置不同的工作任务。然后将工作任务作为驱动,对需要学习的知识进行列举。在融合了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之后,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有效的融入财务会计的知识点,同时加深学生对岗位的了解。

(四)工学交替的真实工作岗位

在高职财务会计创新教学模式的实施当中,应当安排学生到学校内外的实习基地进行顶岗实习。例如,学生可以到学校的电子阅览室、体育馆等收费项目的工作中,担任会计记账、出纳等相关岗位。在学校超市,则可担任会计记账、仓库管理员、收银等工作岗位。根据教学内容设定实习课时,学生完成实习之后,由教师和实习单位领导相互沟通对学生进行打分。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岗位上进行训练,学生能够掌握到很多实用的技能和经验,例如填写收据、盘点存货、月末结账、日常记账、假币辨别等账务处理方法和技能。可以将几名学生分为一个小组,每一组负责一套账的。通过这种实践操作,学生能够学习和掌握整套账务处理流程,实现良好的工学交替,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理解和吸收理论知识,从而促进学生财务会计能力的全面提升。

结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当前社会中,对于财务会计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会计人才的能力和素质也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高职会计专业作为面向社会培养财务会计人才的重要渠道,应当充分认识到过去教学模式中的不足,并且进行积极的创新和良好的实施,以确保高职财务会计教学质量的提升,为社会输送更多的财务会计人才。

作者:吴湘 单位:江苏商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王素玲.《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内容与方法创新研究———基于国际化管理型人才培养模式视角[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28-131.

[2]刘峥,范莹莹,蔡文芬.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1(22):136-137.

[3]傅丽萍,周磊,许芬艳,蒋希众.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创新型实践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研究[J].知识经济,2015(6):175-176.

成本会计工作思路范文第8篇

关键词:会计思维;培养;实践;教材

会计学是大学本科教育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目前,我国的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社会经济实力成倍增长,国内企业现代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会计学,由于其经济基础性、实践可操作性,在经济事务中的作用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会计专业人才,也日益受到企事业单位的青睐。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勇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倡会计思维,即在提高会计意识的同时,不断的增强自己的实践应用能力。那么,什么是会计思维,它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在会计思维的引导下,我们又怎么优化会计专业培养模式。关于这些问题,本文将在以下做出详细的论述。

一、概念辨析

(一)思维

一般而言,思维是主体对收到的信息进行的能动性操作的一种活动。思维的主体主要指的是人(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电脑虽然能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加工表达,但由于是人为的操纵,所以不能称其为思维主体。思维客体是信息,包括以存储、采集、传递、提取等方式获得的信息。思维的能动性主要指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某思想或思路下主动做出的。这里的思维活动可以是一种思维、思考方式,也可以是一种实践应用活动。

在哲学中,思维主要有广义说和狭义说两种。具体而言,广义的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通过筛选、分析,从而概括出的一种观念,它所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事物外在形式间的联系。狭义的思维通常是专指逻辑思维,这主要是从心理学意义上来说的。由于会计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的事物比较多。因此,本文采用广义思维说,以便于论述。

关于思维,我们要特别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的基本形式是客观事务本质与特征的集中反映。比如会计学中的会计概念、会计六要素、会计的基本假设等。二是思维中的概念与现实表达、词语标示可能会有偏差,因此需要我们透过词汇看本质。例如会计学中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利润”、“利益”、“税务筹划”、“税务谋划”等。

(二)会计思维

从以上论述中,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思维,以及思维涉及到的一些内容。那么,如果我们将思维与会计学联系到一起时,会计学思维又会包括哪些内容呢。

简而言之,如果套用思维的概念,那么会计思维就是会计专业学生、教师、相关研究者对采集到的有关会计的信息进行主观能动性操作、应用的一种活动。在进行会计思维时,我们主要是以会计语言为媒介的,对会计实践中相关的原则、规则进行批判性的概括与应用。

我们知道,认识知识、运用知识、创造知识是知识的三个层次,从认识到实践,再到认识,循环往复,不断创新。会计思维的应用也是如此。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应该在让学生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础学科的同时,增加课堂实验,课外实训,在实践应用中不断的创新,将会计的认识推到更高的层次。

(三)会计思维训练

会计思维训练的内容一般可以包括:创新思维训练、逻辑思维训练、系统思维训练、决策思维训练、分析思维训练、问题解决思维训练、实践技能训练等方面。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个人思维的培训,思维培训机构也是层出不穷,很多的国有大中型企业都引进了思维培训项目。

一般来说,思维培训的步骤是:首先学习思维与物质存在的关系,以及各种思维方法。通过这种方式,理解思维一般规律,学会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其次是了解思维指向的对象,通过集体方式讨论,提高认识水平;最后是实践应用,一方面是检验思考方式的正确与否,另一方面是在实践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最终解决问题。

二、培养会计思维的理论支撑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的相关理论也在“更新换代”,为了跟紧时展的步伐,我们的会计思维方式也应进行相应的改进。按照会计思维所涉及到的方面,以及其思维流程。本文将会计思维具体成逻辑、创新、应用思维。

(一)会计逻辑思维

会计逻辑思维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怀疑思维(批判思维)与整体思维(系统思维)。书本知识反映的是作者写书时的社会发展情况,是由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所决定的。如果我们的教学活动不能正视这一点,不允许学生提出质疑的话,那就尤如“刻舟求剑”,禁锢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任何学科的学习我们都应该具有“怀疑思维”,会计学也不例如。再加上会计学的实践应用性比较突出,因此更需要不断质疑,才能得到不断发展。会计学是一门综合性要求比较高的学科,在学习会计基本理论、基本能力的同时还应该培养其他方面的能力。当然这也是现代企业对于供职者的基本要求。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全素质能力培养,比如说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交流能力、表达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

(二)会计创新思维

国家的发展战略报告中,明确了创新思维,鼓励创新精神。同时,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也是我国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因此,在教学活动中,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他们多思考,多怀疑;另一方面是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设置相应的课程,配备相应的设备软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样做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充分利用启发式的教学理念,努力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新理论,培养学生的新思维,积极调动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性。现代教育理念以及现代企业都要求会计人才必须具有创新意识,能够对会计实务中的会计核算、列表分析等具体会计工作进行思考与创新,以利于创造更有效、更合理的会计工作思路。

(三)会计应用思维

成本会计工作思路范文第9篇

2014年被会计业界誉为我国管理会计的元年。2014年,财政部正式《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4]27号),明确把管理会计作为中国会计工作“升级版”予以高度重视和大力发展。成本信息作为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都共同关注的会计信息,成本会计也随着管理会计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开启管理会计元年之前,财政部即已先行颁布并于2014年1月1日起开始正式施行成本会计的基本制度规范———《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根据不同行业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对产品成本核算对象和核算方法等做出了细致明确的规定,企业可根据内部管理相关要求,按照现代企业多维度、多层次的管理需要,确定多元化的产品成本核算对象进行成本计算。

二、懒人思维及其本质

事实上,偷懒是人的天性。为了既能达到既定目标完成既定任务,又能适当偷懒,人们总是会想出各种各样可以堂而皇之“偷懒”的方法去提高工作效率,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的予以解决。这种“偷懒”对社会又何尝不是好事?可以说,像懒人那样思考是一种聪明的工作办法,利用“懒人思维”去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也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工作思路。

三、成本计算方法与懒人思维

企业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目标和任务就是计算出每种产品的完工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因此,按照产品品种逐一计算其完工产品成本就是企业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和思路,这也正是产品成本计算最基本方法———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的基本方法和思路。由于生产过程的复杂性,不同生产类型的企业产品虽然都可以按照品种法计算出每种产品的成本,但很多情况下,逐一按产品品种计算成本,工作效率并不高。在“懒人思维”的作用下,总是不断的有聪明的“懒人”针对不同生产类型的企业对品种法进行反思和改进,创造出更能提高计成本计算工作效率的新方法。例如,对于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的产品,按照步骤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每个步骤运用品种法计算每个步骤完工产品成本,最后一个步骤的完工产品成本就是整个企业的完工产成品成本。这种以生产步骤作为成本计算对象逐步计算产成品成本的方法就是分步法。可见,分步法实际上就是各步骤的品种法串联在一起形成成本计算方法。以此类推,分批法实际上就是按批别作为成本计算对象、逐批按品种法计算每批产品成本的方法;分类法实际上就是按产品的类别为成本计算对象,把每一类视为一种产品按品种法计算每类产品成本,然后再在类内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最终计算出每种产品的成本的方法。无论是分步法、分批法还是分类法,都是基于品种法简化、发展演变出来的,这种发展演变思路也就是懒人思维: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在保证提供管理需要的准确成本信息基础上最大限度提高计算成本的工作效率。事实上,懒人思维在产品成本计算方法中的应用还不止于此。分步法、分批法、分类法这三种方法每一种还有典型方法和简化方法之分,其中的简化法就是在典型方法的基础上,利用“懒人思维”的原理简化出来的一种可以适当“偷懒”的方法,既能达到与典型方法一样最终计算出产品成本的目标,又比典型方法省略或简化了一定的计算过程和程序,达到提高成本计算工作效率的目的。各种产品成本计算常用方法发展变化过程归类如下图1所示。

四、分步法的“懒人思维”

分步法可以分为典型分步法和简化分步法。典型的分步法也称为逐步结转分步法。这种方法以每一生产步骤所生产出来的完工半成品视为一种产品用品种法计算该半成品的成本,然后逐步往下一步骤进行结转,上一步骤的半成品视为下一步骤的材料,直至最后步骤。典型的分步法,不但计算出最终产成品(即最后一个步骤的完工产品)的成本,而且每个步骤的半成品成本也计算出来。因此,这种典型的分步法,也被称为计算半成品成本的分步法,主要适用于半成品较为重要、需要了解和考核半成品成本的多步骤生产的产品成本计算。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多步骤生产的产品,如果半成品成本信息不重要,管理上并不需要了解半成品成本,按照“懒人思维”,就可以把典型分步法简化,不需要逐步计算并往下一步结转半成品成本,这就产生了简化分步法———平行结转分步法,也称为不计算半成品成本的分步法。与典型分步法(逐步结转分步法)相比,简化分步法(平行结转分步法)简化了计算每个步骤完工半成品成本的工作,无需计算并向下一步骤结转各步骤半成品成本,各步骤成本明细账只需归集本步骤发生的生产费用以及本步骤应计入最终产成品成本的“份额”(即最终产成品应分得的各步骤生产费用),平行汇总在一起即为最终产成品的成本。

五、分批法的“懒人思维”

分批法也分为典型分批法和简化分批法。典型的分批法下,不论该批产品当月是否完工,均把其应归集和分配的生产费用全部归集和分配到各批别的生产成本明细账中,即无论是直接生产费用还是间接生产费用都需在发生当月就在各批次之间予以分配,不但计算出各批产成品成本,也能计算出各批次的期末在产品成本。这种典型分批法,也被称为分批计算在成品成本的分批法、间接生产费用当月分配的分批法。主要适用于当月完工产品的批次比较多,即大部分批次均有完工产品的情况。在实际工作中,如果月末未完工的批次很多,由于管理上主要目标是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对在产品成本主要是了解总体水平即可,并不一定需要细致了解每批别的在成品成本,按照“懒人思维”,就可以把典型分批法简化,就产生了简化分批法,也称为不分批计算在成品成本的分批法、间接生产费用累计分配的分批法。与典型的分批法相比,简化分批法简化了计算每个批别的在产品成本的工作,无需分批计算各批在产品的成本,但需要增设基本生产成本二级账,对于各批别应归集和分配的间接生产费用(如制造费用)先在基本生产成本二级账汇总记录,不必分配到各批别的成本明细账,等到月末,再按照基本生产成本二级账汇总的累计间接生产费用分配率,对当月有完工产品的批次分配间接生产费用并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对于当月无完工产品的批次则不分配间接生产费用。

六、分类法的“懒人思维”

分类法也有典型分类法和简化分类法之分。两种分类法的区别在于将每类完工产品总成本在类内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的方法不同。典型的分类法也称为一般分配的分类法。这种方法是在类内各种产品之间分配该类完工产品总成本时,按照常规的分配标准进行分配。由于类内各种产品之间的成本费用比例相对固定,为了简化,可以按照“懒人思维”,事先将类内不同产品之间的各项目费用的分配比例折算并固化为系数,直接以总系数作为分配标准进行分配。所以,简化分类法通常也称为系数分配的分类法。与典型的分类法相比,简化分类法简化了类内各产品之间分配该类产品总成本的工作,直接以相对固定的系数作为分配标准,无需计算其他分配标准。

七、结束语

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发展演变过程就是利用“懒人思维”不断提高计算产品成本工作效率的过程。“懒人思维”在产品成本计算方法上的具体体现包括两部分:一是产品成本计算常用方法的发展变化过程体现“懒人思维”,即由最基本的品种法发展出分批法、分步法、分类法;二是典型方法向简化方法的发展变化过程体现“懒人思维”,即典型分步法简化了各步骤计算半成品成本的工作就产生了简化分步法;典型分批法简化了间接生产费用的分配工作就产生了简化分批法;典型分类法简化了分配标准的计算工作就产生了简化分类法。“懒人思维”正是驱动人们不断寻求更优更有效率的方法的根本原因,学习理解产品成本计算方法,应在首先理解和掌握最基本的品种法的基础上,再利用“懒人思维”理解其他方法是如何在品种法的基础上发展变化出来以及如何由典型方法发展变成出简化方法,唯有这样方能事半功倍的理解和掌握各种成本计算方法。

成本会计工作思路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近几年,特别是《关于2008——2012年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的实施意见》、《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和《中央组织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的陆续出台、具体落实以来,全国各地从本部门本地区的实际出发,掀起了干部培训的热潮,对于各级各类干部加强党性修养、提升个人素质、增加业务知识,开阔眼界打开工作思路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各级干部培训院校作为培训的主力军功不可没。但随着干部培训院校培训业务量的不断增加,培训要求的不断提高,管理难度的不断增高和工作压力的不断加大,作为全民事业单位的干部培训院校的内部管理模式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应对这种巨大的挑战,笔者以为,与时俱进、实事求是推进企业化管理改革不失为一个可以探索的方向。

1 干部培训院校推进企业化管理面临的困难

举办干部培训业务的院校(机构)性质千差万别,其中事业单位所占比例较大。干部培训院校和普通高校、科研院所虽然同属事业单位,承担公益服务,但干部培训院校部分资源可由市场配置,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特征。

1.1 苏州某干部学院的基本情况。

苏州某干部学院(以下称学院或该院)成立于上世纪70年代中期,是一所立足苏州、面向全国专门从事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和继续教育的成人院校,是直属于市委市政府、从事公益服务类的全民事业单位。它致力于打造全国基层干部提升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阵地、城乡基层干部教育模式的研发基地、苏南与全国其他地区合作交流的纽带和桥梁以及苏州特色经济社会发展经验的传播窗口。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该院干部培训日益凸显“面向基层的明确定位、注重实务的培训内容、与时俱进的课题设置、精选优质的师资队伍、典型示范的现场教学、不断增强的科研支撑、基本完备的硬件设施、真诚热情的配套服务”等八方面的特色,在全国基层干部教育培训界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学院现有教职工100多人,其中50%左右为编内教职工,30%左右为公益性岗位,其余为委托聘用制员工。根据工作需要,设办公室、培训处、学员处、继续教育处、科研处、财务审计处、行政处和后勤服务中心等内部职能机构,分别赋予相应的管理职责,推行目标管理责任制。该院自办食堂和住宿,实行收支两条线,由国库支付中心统一管理。

1.2 企业化管理面临的困难。

无容置疑,干部培训院校推进企业化管理对于消除人浮于事、机构臃肿,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利用资源,创新内部管理机制具有极大促进作用。然而,身为全民事业单位的苏州某干部学院推进企业化管理的道路却并不顺畅,相反,困难重重。

1.2.1 观念有冲突,思想难统一。

有的教职工认为,既然学院已经是全民事业单位,只要工作上轻松一些,收入上稳当一点,混混日子就行了,搞企业化管理就是琢磨人,难为人,搞得不好,甚至可能自己断送事业单位根基。因此,教职工中出现了思想观念不一致的矛盾冲突。

1.2.2 人员能进难出,缺乏退出机制。

虽然该院已实行全员聘任制,但人员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的情况客观存在。学院内设职能处室各自承担明确的任务,但处室没有用人自,在人力资源的使用上学院决策层还不能下定决心推出退出机制,这就很难给懒散拖沓、毫无责任意识的员工以压力和刺激,久而久之,就会出现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不能优胜劣汰,就难以真正实现企业化管理。

1.2.3 内部交易不科学,成本核算不全面。

该院推行处室目标管理责任制,初步实行处室之间内部交易,进行模拟成本核算,这对于加强成本核算、绩效考核奠定了一些基础,但学院领导考虑到各处室之间的平衡,在内部交易的项目、价格设置上还未能做到标准统一,执行到位,人为调节的成分比较大,撇开了人力资源成本和固定资产折旧等最为重要成本的成本核算,只能是部分成本而非全面成本核算。

1.2.4 经济杠杆不明显,激励手段难奏效。

该院作为全民事业单位最大的特点也是企业化管理最为诟病的问题主要是分配上强调相互平衡、搞平均主义,大家习惯于端“铁饭碗”、吃大锅饭。这使得改革者或决策者难以创新分配手段,最有效地撬动经济杠杆,缺少激励手段的企业化管理最终将失去源动力。

2 深入推进干部培训院校企业化管理的几个关键问题

随着干部教育培训形势的变化,该院提出了深入推进企业化管理的思路,在实际工作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根据笔者调查分析,在如何推进企业化管理上依然存在思想准备不足,操作工具还不到位,特别是在成本核算和经济指标考核体系的设计上还有待重新审视,进一步商榷,比选方案,慎重决策。对该院这样一个比较特殊的事业单位,如何深入推进企业化管理?笔者认为,应着力解决以下三个关键问题:

2.1 真正确立企业化管理的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是一种管理方法的探索,是一种管理思路的创新,更是一种管理理念的突破,是一次管理方式的变革。企业化管理说到底,就是要进一步强化目标、责任、考核,强调经济效益,突出可支配现金流量。事业单位推进企业化管理,不仅不会改变事业单位的性质,反而有助于明晰责任,提高效率,更加巩固事业单位的根基。而且,事业要发展,根基要稳固,作为事业单位而言,更要拿出突出重围的勇气和决心,更要秉持超前的思维和先声夺人的利器,也只有跳出事业单位的窠臼和视野,才能更好地顶推事业单位的大发展。

尽管该院是苏州市市属事业单位,但因为自身的一些历史原因,长期坚持走向市场找业务,要效益,形成了自身鲜明的业务特色,有别于其他大专院校和公办成人教育机构。从学院目前几块主要业务来看,具备实行企业化管理的条件。因此,要在学院内部大力宣传企业化管理的理念,务使全院教职工从学院长远发展的高度,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强化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牢固确立市场意识、品牌意识,彻底放下事业单位的包袱,更新科学管理理念,做好服从和践行企业化管理的思想观念准备。

2.2 进一步明确企业化管理的着力点。

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着力点在于建立比较科学的工作绩效考核体系。从该院目前的状况来看,对于有创收目标管理任务的经济责任单元,其关键在于确立比较科学的经济指标考核体系。而要确立比较科学的经济指标考核体系,其重点又在于坚持内部交易的观点和明确收入与成本费用确认、计量的界限(口径),并以按上述口径计算的“净利润”(可支配现金流量)作为考核评价的核心指标。经过几年内部模拟成本资料的收集整理,可以总结的经验教训是:务必要尽快建立一种符合该院内部企业化管理实际的统一口径的成本核算(经济核算)模式,这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2.2.1 改革和创新经济核算办法。

对外,该院首先是一个事业单位。因此,严格按照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的要求(如按现金收付实现制要求)编制收支预算报表向上报送,这是作为市属事业单位对外对上完成财务会计工作必不可少的步骤。对内,学院要坚持走企业化管理这一步棋,即根据学院各业务部门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尽可能按照企业会计的要求,实行权责发生制并以此制定经济核算和考核的办法。在核算和考核办法确定之前召开有关经济责任部门(单元)联席会议,共同商讨确定收入划分的内容(亦可称之为范围或者边界)与标准、成本费用支出的内容(范围、边界)与标准以及计算的办法,以可计算的净利润或可支配的现金流量等指标作为考核经济指标的主要依据,同时将收入总量和成本费用总额作为考核经济指标的参考依据。这样,对外的预算会计和对内的 “准企业”会计两种核算彻底分开,避免彼此搅合在一起。

2.2.2 落实内部交易原则。

确立和落实内部交易原则,关键是确立内部交易的内容与内部交易的价格。内部交易内容由学院决策层和相关业务部门统筹考虑,协商确定。对于内部交易价格,目前可以考虑,首先,根据已经掌握的历史数据测算有关二线服务部门的实际业务成本,制定的内部交易价格可略高于实际业务成本,略低于目前市场运行成本。其次,一线业务部门通过向二线服务部门按内部交易价格购买专项服务,从而实现既可考核一线业务部门的成本(此成本为部分总成本而非全面成本),也可考核二线服务部门通过提供服务而取得的收入,一举两得。

例如,该院继续教育处可按内部交易价格通过向行政处购买教室等服务,向后勤服务中心购买餐饮和客房等服务,向办公室购买文印等服务。继续教育处支出的内部交易价格可以作为行政处、后勤服务中心和办公室等部门提供有关服务的收入,并以此作为考核其服务收入和工作绩效的依据。培训处和学员处可以内部交易价格通过向后勤服务中心、行政处购买客房服务、膳食服务和交通服务、教室租赁服务等,同样也可以考核后勤服务中心、行政处或提供其他服务的部门收入和工作绩效,从而在根本上扭转双方之间的关系,打破了原来仅仅是工作上的配合关系(因此在工作中常常出现推委扯皮,相互埋怨的现象)。因为部门之间交易关系的存在,一线部门可以向二线服务部门提出比现在更高的要求,二线服务部门更需要转变服务观念,主动适应业务部门的需要,进而有利于提升其业务管理水平和效率。

2.2.3 准确把握成本核算的内容。

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重心在于能否坚持全面成本核算,而成本核算的关键又在于能否准确把握成本核算的内容。对于业务往来发生的成本费用作为成本列支,意见分歧不大,但对于职工工资和固定资产及其折旧,较为普遍的观点是,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是财政划拨的,固定资产也是财政资金支持的,因此,不应该计入成本。

目前,该院在界定成本核算的内容时基本上也持这种观点。不仅如此,对于合作办学的教育管理费分成款是否作为成本核算内容也存在意见分歧。笔者认为,干部培训院校是一种业务比较特殊的事业单位。吃、住、行、游、购等环节众多,干部培训接待要求更高,固定资产投入大、维修改造任务重、设施设备更新快,包括课堂授课和现场教学以及教育辅助管理投入人力多,智力服务的成分更大,因此,职工工资和固定资产相关成本理应构成成本核算的重要内容。教育管理费分成问题由来已久。对于该笔费用是否进入成本列支,目前该院决策者担心学院财务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一方面造成收入基数夸大,另一方面分成款再作为成本核算意义不大。我们认为,该院作为承办院校向主办高校支付的教育管理费正如加盟企业支付的加盟费一样,是企业典型的成本费用,这是双方长期博奕和谈判调整的结果,是学院必须付出的代价,应在成本中列支,才能体现成本核算的要义。

2.3 认真选择适合单位实际的企业化管理操作工具。

实行企业化管理首先应考虑单位的实际情况和传统影响,但又不能钻在这个牛角尖里,跳不出来,要善于借鉴企业特别是规范的外资企业在人、财、物、业务等管理方面一些成熟有效的方法,也要善于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炼出一些新的管用的办法。目前来看,授权部门管理,突破整齐划一的统一管理模式,尊重各处室管理的创造性和灵活性是探索并选择适合学院实际的企业化管理操作工具的努力方向。

2.3.1 人事工具。

人是事业发展最活跃的要素,人事工具也是企业化管理最直接的工具。要将支持各处室对其成员考核上的最终决定权,维护处室负责人组成团队人员的选择权(不选择权),行之于文,稳步推进,用好调配人员的人事工具。至少在形式上也要明确处室在用人问题上具有最终决定权。员工毕竟长期在一个处室工作,对处室的认知和忠诚是最基本的品质,而现在不少员工认为我是学校的员工,用不用我是学校说了算,因此,对现有的工作岗位他不尊重,因而他没有压力,也没有动力,不会去努力工作。

2.3.2 考核工具。

绩效考核关系到员工的激励问题,最终会影响员工在工作中的积极性、创造性。学院要将绩效考核放在较之于工作时间考核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用可比的数据说话,用实实在在的业绩说话,兑现奖励,严格惩罚措施,用好经济杠杆的考核工具,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2.3.3 运营工具。

单位要正常运营,必然离不开各种工作规划和信息传递,需要确立工作流程与工作规范等。学院要将工作规划和对工作规划的落实作为日常工作的重要抓手抓紧抓细,要重视“再造”工作流程和梳理工作规范,创造和运用信息管理平台,创新工作保障机制的运营工具。

2.3.4 创新工具。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任何成功的组织都离不开创新。创新是有效管理的源泉,只有创新,才能发现新机遇、解决新问题,默守陈规、固步自封,就会丧失有利时机。世界上没有一套固定的适应一切组织的管理体系,每个组织都必须根据自身的特点,结合现代管理的基本原则创造性地形成自己的管理特色和优势。学院要将企业化业务开拓的办法学习好,业务开拓的干劲保护好,把企业化业务管理的创新思路谋划好和业务管理创新的手段落实好,用好快速有效拓展业务的创新工具。

3 结论

干部培训院校由于其事业的性质、特点有别于普通高校和其他科研院所,存在实行企业化管理的客观需要和现实条件。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需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观念,准确把握内部交易原则和全面成本核算的着力点,选准企业化管理操作工具,毫不犹豫地推进企业化管理,只要长期坚持下去,干部培训院校必将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

[1] 王勇、蔡俊伦,《现代管理学》,江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9月第1版

[2] 于富生,《成本会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第5版

上一篇:科技人才工作思路范文 下一篇:税收执法督察工作思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