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核算方式范文

时间:2023-11-10 22:17:19

成本会计核算方式

成本会计核算方式篇1

[关键词]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模式

所谓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模式就是通过凭证、账户、报表对物流成本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地记录、计算及报告来核算物流成本的模式。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模式又可以分为两种:单轨制和双轨制。单轨制是建立一套能提供多种成本信息的核算体系,在统一的成本核算体系中反映产品成本、变动成本、物流成本等信息。双轨制是在现有成本核算体系之外重新构建另一套成本核算体系来反映物流相关的成本费用。显然,单轨制是将物流成本核算与产品成本核算结合在一起。双轨制是将物流成本的核算与产品成本核算截然分开,单独建立物流成本核算体系。针对我国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中出现的问题,本文对我国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模式的比较与选择进行研究。

一、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模式的选择标准

单轨制,是结合财务会计体系的物流成本核算模式,即把物流成本核算与企业财务会计成本核算结合起来进行,在现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增设与物流成本相应的会计科目、凭证和账簿。并且明确有哪些费用项目(物流成本种类核算)以及这些费用是为哪些部门、产品或生产活动发生(物流成本对象核算)。使用这种模式在会计处理上,与物流成本无关的部分直接记入相关的成本费用账户,把与物流成本有关的部分直接记入设置的物流成本账户中。会计期末,再将各个物流成本账户归集的物流成本余额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摊到相应的成本费用账户中。这种模式的物流成本账户和传统的成本费用账户是合一的。

双轨制,是独立的物流成本核算模式,这种模式要求把物流成本核算与财务会计核算体系截然分开,单独建立起物流成本核算的会计科目、凭证和账簿。这样形成相互独立的两套账户系统,两套计算体系分别按不同要求进行,向不同的信息要求者提供各自需要的信息。提供的信息比较系统、全面、连续、准确、真实。在新的成本核算体系中单独反映出有哪些费用项目(物流成本种类核算),这些费用在哪些地方发生(物流成本位置核算)以及这些费用是为哪些部门、产品或生产活动发生(物流成本对象核算)。

二、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模式的比较与选择

从收益与成本匹配来讲,对于我国一般企业更适合于选择双轨制单就收益来讲,单轨制能够在一套成本核算体系中提供多种成本核算信息,其经济效益也是非常显著的。而双轨制下物流成本核算体系只能反映物流成本的情况,企业如果要得到责任成本、变动成本等资料还需再构建责任成本核算体系,变动成本核算体系等。所以,当需要多种成本资料的企业可以选择单轨制,而不需要多种成本资料的企业可以选择双轨制,这样企业的物流成本核算能得到较高的收益成本比。1.相比单轨制,双轨制更适用于使用传统成本核算方法的企业

从成本核算方法的因素考虑,双轨制模式以两套会计账簿体系分别反映企业的物流成本和产品成本。物流成本核算是产品成本核算相对独立的过程,其本身就包含费用的重新收集、整理和加工,企业采用传统的制造成本法不会对物流成本的核算产生影响。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下,制造费用的分配较为笼统,它的核算成本也比作业成本法的核算成本低,这一点与双轨制模式成本较低的特点相一致。所以,对于我国目前大多数企业来讲,应考虑选择双轨制模式。

2.相比双轨制,单轨制对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要求过高

从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会计基础工作和电算化程度等因素看,单轨制模式对新的凭证、账户、报表体系提出了高要求。而要做好这两方面的工作,必然需要企业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全面协调各部门的工作以及较高素质的员工,特别是会计机构的员工完成全新成本核算体系的构建与运作。相比双轨制模式,在单轨制模式下,需要大量更烦琐的信息收集、整理和加工工作靠手工是无法完成的,必须辅以电子计算机及企业内部网络的帮助。因此,上述各项工作水平都较好的企业可以选择单轨制。单轨制要求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会计基础工作和电算化程度等水平较高,相对而言,双轨制模式对企业这些因素的要求较低。如果企业的这些基础工作水平一般,则企业就应该考虑选择双轨制,这样企业的物流成本核算工作才能真正有效地完成。

为了更清晰地比较对两种核算模式的特点有,明确哪一种更符合我国现阶段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实际需要,下面通过列表来比较。另设账簿,但既不违反财务会计准则,又将物流成本纳入了管理会计体系,利于物流成本的管理。基于我国企业的普遍情况,以及我国一些会计相关制度、准则的限制,提倡使用双轨制模式,即不改变原有的财务会计核算模式,而是在凭证、账户中增设明细科目来辨认,同时另设管理会计账簿,在该账簿中单独核算。新晨

三、企业物流成本核算的账户设置和账务处理

企业物流成本核算包括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隐性物流成本核算是在会计核算体系外,通过统计存货的相关资料,按一定的公式计算得出,计算方法简单,不涉及会计科目的选取和物流成本账户的设置问题。本文的物流成本核算账户设置和账务处理主要是针对显性物流成本的核算。

物流成本核算采用双轨制核算模式,双轨制核算模式是在不打破现行财务核算方式的条件下,对物流成本进行内部管理核算。具体做法是:由财务人员根据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记账凭证的账务处理要进行更明确的明细划分,登记有关账户后,根据原始凭证登记物流成本有关账户,登记由企业统一提取或支付而应由物流活动负担的费用及按支付形态反映的物流费用,月末物流成本员依据物流成本有关账户编制计算表,并据此对物流成本发生情况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

[1]黄乐恒.物流成本及物流成本管理(四)[J].物流技术及应用,2008,(3):40-45.

[2]张梅琳.物流成本初谈[J].上海会计,2006,(7):10-11.

[3]黄更波,张汉江.物流成本控制的系统方式[J].系统工程,2004,(1):52-54.

成本会计核算方式篇2

关键词: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模式

中图分类号:F2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1―0192―02

所谓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模式就是通过凭证、账户、报表对物流成本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地记录、计算及报告来核算物流成本的模式。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模式又可以分为两种:单轨制和双轨制。

单轨制是建立一套能提供多种成本信息的核算体系,在统一的成本核算体系中反映产品成本、变动成本、物流成本等信息。双轨制是在现有成本核算体系之外重新构建另一套成本核算体系来反映物流相关的成本费用。显然,单轨制是将物流成本核算与产品成本核算结合在一起。双轨制是将物流成本的核算与产品成本核算截然分开,单独建立物流成本核算体系。针对我国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中出现的问题,本文对我国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模式的比较与选择进行研究。

1 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模式的选择标准

单轨制,是结合财务会计体系的物流成本核算模式,即把物流成本核算与企业财务会计成本核算结合起来进行,在现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增设与物流成本相应的会计科目、凭证和账簿。并且明确有哪些费用项目(物流成本种类核算)以及这些费用是为哪些部门、产品或生产活动发生(物流成本对象核算)。使用这种模式在会计处理上,与物流成本无关的部分直接记入相关的成本费用账户,把与物流成本有关的部分直接记入设置的物流成本账户中。会计期末,再将各个物流成本账户归集的物流成本余额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摊到相应的成本费用账户中。这种模式的物流成本账户和传统的成本费用账户是合一的。

双轨制,是独立的物流成本核算模式,这种模式要求把物流成本核算与财务会计核算体系截然分开,单独建立起物流成本核算的会计科目、凭证和账簿。这样形成相互独立的两套账户系统,两套计算体系分别按不同要求进行,向不同的信息要求者提供各自需要的信息。提供的信息比较系统、全面、连续、准确、真实。在新的成本核算体系中单独反映出有哪些费用项目(物流成本种类核算),这些费用在哪些地方发生(物流成本位置核算)以及这些费用是为哪些部门、产品或生产活动发生(物流成本对象核算)。

对于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两种模式,单轨制和双轨制,应该如何选择和运用,以满足我国现阶段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需要,笔者提出了以下五个选择标准。

(1)符合我国现阶段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物流成本会计的核算是对物流成本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所以,与企业财务会计核算一样,需要遵守规则制度并且必须与公认的会计准则相符。在我国必须符合《企业会计准则》。这是选择会计核算模式的基本标准。

(2)符合企业物流成本核算和管理的需要。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目的就是为企业内部人员决策提供物流成本信息。这正是在传统企业成本会计核算体系中所缺乏的,这是选择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模式的直接要求。

(3)收益与成本匹配。企业物流成本会计的核算是为了提供准确的成本资料。通过对成本资料的详细分析,可以了解成本的构成比例,找出不合理的部分。同时,成本核算本身也要消耗一定的经济资源,即成本核算本身也有成本。单轨制和双轨制在核算中的具体操作不同,其成本也不同。另外,两种模式反映物流成本信息的信息程度也不同,这样对于企业对物流成本的控制和管理所获得的收益也不同。因此,企业在选择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具体模式时,应将不同核算模式所需的成本和能带来的收益进行配比。这是企业选择核算模式的重要标准。

(4)与企业现有成本核算方法相适应。物流成本的核算有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和作业成本法。两种成本核算方法的思想与特点不同,各自适合的物流成本核算模式(单轨制和双轨制)也不一样。两者匹配的好,则物流成本的核算工作可以得到简化,提供的成本资料也准确完整;两者不相适合,则物流成本的核算可能费时费力,企业的会计工作也受到不利影响。

(5)符合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的管理现状。物流成本的核算是一项以人为主体的会计活动,不同物流成本核算模式对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的要求不同。另外,企业会计基础工作水平和电算化程度也对企业物流成本核算模式的选择产生一定的影响。不同的物流成本核算模式对这两者的要求不同,所以在选择时也要考虑到企业的这两个因素。

2 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模式的比较与选择

从收益与成本匹配来讲,对于我国一般企业更适合于选择双轨制单就收益来讲,单轨制能够在一套成本核算体系中提供多种成本核算信息,其经济效益也是非常显著的。而双轨制下物流成本核算体系只能反映物流成本的情况,企业如果要得到责任成本、变动成本等资料还需再构建责任成本核算体系,变动成本核算体系等。所以,当需要多种成本资料的企业可以选择单轨制,而不需要多种成本资料的企业可以选择双轨制,这样企业的物流成本核算能得到较高的收益成本比。

2、1 相比单轨制,双轨制更适用于使用传统成本核算方法的企业

从成本核算方法的因素考虑,双轨制模式以两套会计账簿体系分别反映企业的物流成本和产品成本。物流成本核算是产品成本核算相对独立的过程,其本身就包含费用的重新收集、整理和加工,企业采用传统的制造成本法不会对物流成本的核算产生影响。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下,制造费用的分配较为笼统,它的核算成本也比作业成本法的核算成本低,这一点与双轨制模式成本较低的特点相一致。所以,对于我国目前大多数企业来讲,应考虑选择双轨制模式。

2、2 相比双轨制,单轨制对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要求过高

从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会计基础工作和电算化程度等因素看,单轨制模式对新的凭证、账户、报表体系提出了高要求。而要做好这两方面的工作,必然需要企业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全面协调各部门的工作以及较高素质的员工,特别是会计机构的员工完成全新成本核算体系的构建与运作。相比双轨制模式,在单轨制模式下,需要大量更烦琐的信息收集、整理和加工工作靠手工是无法完成的,必须辅以电子计算机及企业内部网络的帮助。因此,上述各项工作水平都较好的企业可以选择单轨制。单轨制要求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会计基础工作和电算化程度等水平较高,相对而言,双轨制模式对企业这些因素的要求较低。如果企业的这些基础工作水平一般,则企业就应该考虑选择双轨制,这样企业的物流成本核算工作才能真正有

效地完成。

为了更清晰地比较对两种核算模式的特点有,明确哪一种更符合我国现阶段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实际需要,下面通过列表来比较。另设账簿,但既不违反财务会计准则,又将物流成本纳入了管理会计体系,利于物流成本的管理。基于我国企业的普遍情况,以及我国一些会计相关制度、准则的限制,提倡使用双轨制模式,即不改变原有的财务会计核算模式,而是在凭证、账户中增设明细科目来辨认,同时另设管理会计账簿,在该账簿中单独核算。

3 企业物流成本核算的账户设置和账务处理

企业物流成本核算包括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隐性物流成本核算是在会计核算体系外,通过统计存货的相关资料,按一定的公式计算得出,计算方法简单,不涉及会计科目的选取和物流成本账户的设置问题。本文的物流成本核算账户设置和账务处理主要是针对显性物流成本的核算。

物流成本核算采用双轨制核算模式,双轨制核算模式是在不打破现行财务核算方式的条件下,对物流成本进行内部管理核算。具体做法是:由财务人员根据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记账凭证的账务处理要进行更明确的明细划分,登记有关账户后,根据原始凭证登记物流成本有关账户,登记由企业统一提取或支付而应由物流活动负担的费用及按支付形态反映的物流费用,月末物流成本员依据物流成本有关账户编制计算表,并据此对物流成本发生情况进行分析。

为单独集中核算物流成本,可专门设立账簿,并增设“物流成本”一级账户,并设置“供应物流成本”、“生产物流成本”、“销售物流成本”、“退货物流成本”和“废弃物物流成本”账户五个二级账户,并按成本责任单位及费用项目进行明细核算,在“物流成本”的二级账户下设置“运输成本”、“材料费”、“仓储成本”、“包装成本”、“管理费”、“折旧费”及“其他费用”等若干明细账户,对于账户的选择可由企业依据自己的实际业务种类进行划分,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来进一步细分各项费用科目,如下设:“材料费”、“燃料费”等。双轨制物流成本核算模式不需要对现行成本核算的账表体系进行调整就能全面系统的提供物流成本资料,且易于掌握,能及时传递和反馈物流成本会计信息。

参考文献

[1]汪小勇等,一种适用于物流企业的成本计算法一一作业成本法[J],系统工程,2007。(3):26-27

[2]黄更波,张汉江,物流成本控制的系统方式[J],系统工程。2004,(1):52-54

[3]陈志祥,马士华等,供应链管理与基于活动的成本控制策略[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8,(5):32-36

[4]黄乐恒,物流成本及物流成本管理(四)[J],物流技术及应用,2008,(3):40-45

[5]张梅琳,物流成本初谈[J],上海会计。2006,(7):10―11

成本会计核算方式篇3

【关键词】 企业物流成本;成本管理;核算方法

目前,在我国企业中尚未进行系统的物流成本核算,物流成本核算体系更不完善。在此,笔者通过借鉴日本“物流成本计算标准”中的物流成本计算方法,结合我国企业实际,对我国企业物流成本核算方法进行设计研究。

一、企业物流成本核算的设计思路

企业物流成本核算的设计思路,可以分为会计方式、统计方式以及会计和统计相结合的方式三种模式。

(一)会计方式的物流成本核算方法

会计方式核算物流成本就是通过凭证、账户、报表对物流耗费予以连续、系统、全面地记录、计算和报告。具体有两种形式:一是把物流成本计算与正常的会计核算截然分开,单独建立物流成本核算的凭证、账户和报表体系,物流成本核算和正常的会计核算两套体系同步展开,物流成本的内容在物流成本核算体系和正常的会计核算体系中得到双重反映,也叫双轨制;二是把物流成本的内容与物流成本核算体系和正常的会计核算相结合,增设“物流成本”科目,对于发生的各项成本费用,若与物流成本无关,直接计入会计核算相关的成本费用科目,若与物流成本相关,则先计入“物流成本”科目,也叫单轨制。

运用会计方式进行物流成本核算时,提供的成本信息比较系统、全面、连续,且准确、真实,这是其优点。但这种方法比较复杂,或者需要重新设计新的凭证、账户、报表核算体系,或者需要对现有体系进行较大的甚至可以说是彻底的调整。

(二)统计方式的物流成本核算方法

统计方式核算物流成本,不需要设置完整的凭证、账户和报表体系,主要是通过对企业现行成本核算资料的剖析,分离出物流成本的部分,按不同的物流成本计算对象进行重新归类、分配和汇总,加工成所需的物流成本信息。

与会计方式的物流成本核算比较起来,由于统计方式的物流成本核算没有对物流耗费进行连续、全面、系统的跟踪,据此得来的信息,其精确程度受到很大的影响。但正由于它不需要对物流耗费作全面、系统、连续的反映,所以运用起来比较简单、方便。在会计人员素质不高、物流管理意识淡薄、会计电算化尚未普及的情况下,可运用此法,以简化物流成本核算,满足当前物流管理的需要。

(三)会计方式与统计方式相结合的物流成本核算方法

所谓会计方式与统计方式相结合,即物流耗费的一部分内容通过会计方式予以核算,另一部分内容通过统计方式予以核算。运用这种方法,也需要设置一些物流成本账户,但不像第一种方法那么全面、系统。而且,这些物流成本账户不纳入现行成本核算的账户体系,对现行成本核算来说,它是一种账外核算,具有辅助账户记录的性质。

从实践操作来看,由于企业的物流成本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成本是指在企业现行成本核算体系中已经反映但分散于各个会计科目之中的物流成本;而隐性成本是在企业现行成本核算体系中没有反映但应计入物流成本的费用,主要表现为企业存货占用自有资金所产生的机会成本。考虑到上述两种物流成本各自的含义和特征,以及目前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水平与要求、会计管理与核算的基础工作的现状、会计电算化的普及程度等因素,笔者认为,会计与统计相结合的方法模式是我国企业在进行物流成本核算时的一个必然选择。

二、物流成本核算科目及账户设置

由于在会计与统计相结合的方法模式下,企业物流成本核算包括显性成本核算和隐性成本核算两个方面,其中隐性物流成本核算是在现行的会计核算体系之外,通过统计存货的相关资料,按一定的公式计算得出。计算方法相对简单,不涉及会计科目的选取和物流成本账户的设置问题。这里所涉及的会计科目选取和物流成本账户的设置问题,主要是针对显性物流成本的核算而言。

一般来说,在会计核算中,生产制造企业的成本费用类会计科目主要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其他业务成本、营业外支出等科目,同时由于我国核算中对于采购存货成本的确认通常包括运输费、装卸费等与物流成本有关的内容,而这部分内容连同存货本身的采购价格一并计入“材料采购”科目。所以,计算企业物流成本时,除了从上述成本费用类会计科目入手计算外,还应考虑材料采购科目中所包含的物流成本信息。

显性物流成本往往需要设置物流成本辅助账户(针对财务会计所设账户),具体需要设置哪些物流成本账户,取决于物流成本计算对象的选取和物流成本管理的要求。基本的物流成本计算对象主要包括三维,即以物流成本功能、物流范围和物流成本支付形态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根据这三个维度,以“物流成本”作为一级账户,以物流成本功能所包括的具体成本作为二级账户,以各物流范围成本作为三级账户,以各支付形态物流成本作为四级账户,按照以上思路,共需设置100多个物流成本明细账户。例如物流成本中自营运输成本的核算可以设置下列明细账户:

(1)物流成本——运输成本——供应物流成本

(2)物流成本——运输成本——企业内物流成本

(3)物流成本——运输成本——销售物流成本

(4)物流成本——运输成本——回收物流成本

(5)物流成本——运输成本——废弃物物流成本

根据需要在每个第三级明细科目下可分别设置第四级明细科目:人工费、维护费、一般经费。

其他物流成本明细账户的设置可参照物流运输成本账户的设置,不再一一列举。总之,物流成本明细账户的设置只是开辟了一条核算物流成本的通道或者说是一种方法,明细账户设置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通过这样一个通道来核算

物流成本。

三、物流成本核算步骤

核算物流成本需要分别计算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然后将两大成本汇总,即为物流成本总额。现分别依据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的特征对核算步骤加以分析。

(一)显性物流成本核算步骤

首先,设置物流成本辅助账户。在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系统不变的前提下,还应该依据前述方法设置显性物流成本辅助账户。

其次,对企业会计核算的有关成本费用科目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其他业务成本、营业外支出以及材料采购等科目及明细项目逐一进行分析,确认物流成本的内容。

再次,对于应计入物流成本的内容,企业可根据本企业实际情况,选择在期中与会计核算同步登记物流成本辅助账户及相应的二级、三级、四级账户和费用专栏,或在期末(月末、季末、年末)集中归集物流成本,分别反映出按物流功能、物流范围和物流成本支付形态作为归集动因的物流成本数额。

最后,期末(月末、季末、年末),汇总计算物流成本辅助账户及相应的二级、三级、四级账户和费用专栏成本数额。

(二)隐性物流成本核算步骤

首先,期末(月末、季末、年末)对存货按采购在途、在库和销售在途三种形态分别统计出账面余额。无论按在途或在库哪种状态统计,均以存货正在占用自有资金为统计标准,对于存货已购在途或在库但企业尚未支付货款以及企业已收到销售货款单存货仍在库或在途的,不计入统计范围。

其次,按照公式:

存货资金占用成本=存货账面余额(存货占用自有资金)×行业基准收益率,计算出存货占用自有资金所生出的机会成本。

其中,对于生产制造和流通企业而言,若企业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则存货账面余额为扣除存货跌价准备后的余额。

四、企业物流成本表

企业物流成本核算出来后,需要通过一种载体披露物流成本信息,这个载体就是企业物流成本表。按披露物流成本信息内容的不同,企业物流成本表可以设计成企业物流成本主表和企业自营物流成本支付形态表两张报表。

(一)企业物流成本主表

企业物流成本主表是按物流功能项目、物流范围和成本支付形态三维形式反映企业一定期间各项物流成本信息的报表。它是根据物流成本的三维构成,按一定的标准和顺序,把企业一定期间的功能物流成本、范围物流成本和支付形态物流成本予以适当的排列,并对在日常工作中形成的大量成本费用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后编制而成的(见附表1)。

(二)企业自营物流成本支付形态表

企业自营物流成本支付形态表是对企业物流成本主表的补充说明。物流成本按支付形态划分为自营物流成本和委托物流成本,自营物流成本又有其具体的支付形态。企业在物流成本管理过程中,除了要了解自营和委托物流成本的数额,还需要了解不同支付形态下的各项自营物流成本数额。企业自营物流成本支付形态表对企业物流成本主表中的自营物流成本做了进一步的诠释和细化,使相关信息使用者可以更详尽地了解企业内部不同支付形态下的成本发生额以及不同成本项目的支付形态构成(见附表2)。

【主要参考文献】

[1] 鲍新中. 物流成本管理与控制[M].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2] 易华. 物流成本管理[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 傅锡原,高风琴. 物流企业成本核算[M]. 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

[4] 傅桂林. 物流成本管理[M]. 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

成本会计核算方式篇4

(一)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方式比较单一。进行企业成本核算的方式有很多种,而这些核算方式的选取是需要我们依据本身的企业发展情况来选择的。但是我国企业发展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也存在了不同情况的资源流失,对此我们国家的企业仅仅采取了分步或者品种的核算方法,因此企业现在的会计成本核算方式存在着单一的特性。具体来说,企业的自身发展情况是有特殊性的,而这些企业会计成本的核算方式多种多样,我们应该具体的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而不是全部采用同样一种核算的方式进行分析。企业的成本核算方式单一,会使得在核算的过程中发现很多的纰漏,同样也不利于成本核算的进行。

(二)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内容有局限性。很多企业进行成本核算的过程之中,本身包含的范围就不广泛,因此就影响了成本核算的各个方面的进行。企业在进行核算时,一般会偏重于对于企业实际生产资料的核算环节,对于本身的人力或者其他方面的成本核算是不重视的,而这些生产资料往往都是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的。我们要切实的落实企业资本会计的核算,就要保障企业的成本核算包括的方面必须要全面。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我们要重视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核算,这样才能真正的了解企业的发展现状。现在我们国家很多企业都将知识等无形的资源当作了影响企业运营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在进行成本核算的时候也进行的是一般的普通核算,没有将其价值突出出来,造成了核算的不准确。

(三)会计人员的素养不高。会计核算人员的本身素质存在问题,就会使得我们国家的企业核算过程出现便宜,也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一些中小型的企业由于本身的规模或者是资金的限制,就会对于本公司的内部事务比如说财务或者会计核算等有比较大的宽松管理空间。正因为有这些实际的条件限制,就导致了现在的核算方式和核算结果并不能直接准确的反映出企业的发展状况。

二、解决现存问题的策略

针对现在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应该积极的采取一些政策来进行解决,这样才能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也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企业应该必须认识到现在进行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为了实现企业的进步,就必须应该对我们自己的企业有一个很好的认识,才能着手进行改进。根据自己公司的发展情况,可以确立相应的核算方式,同时也应该将这些方法进行改进,使其更好的符合我们自己企业的发展。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应该提升自己的素养和管理能力,督促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业务上的培训,提升他们自己的执行能力。会计人员要学习先进的管理知识,提升自己的会计核算能力,最终帮助企业实现自己的飞跃发展。企业对于无形资产的认识,应该落实到实际的企业资产核算过程中。先对这些资源进行定位,然后科学的了解各个方面的核算准则和要求,充分而全面的了解企业的发展。同时,企业应该了解成本核算的体系,将企业和我国的发展相互结合起来,最终能够综合的了解企业发展情况,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小结

企业会计的成本核算对于一个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有重大意义的。对此,我们应该真正的了解企业的各项发展目标和情况,结合现在的发展情况,进而来选择最为适合的核算方式,减少企业的资源浪费。企业得到很好的发展,就能够促进经济效益的提升,进而有利于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最终实现飞速的发展。

成本会计核算方式篇5

一、现行的单一企业成本核算模式述评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成本核算是以计算产品实际成本为主,以满足计算税利和产品定价等宏观成本管理要求为重点的,主要目的是为上级服务。基于为了满足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宏观成本管理的需要,我国长期沿用了前苏联的成本计算方法,建立了一套以事后计算产品实际全部成本(含制造、销售过程中的耗费)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成本核算模式,即完全成本法。为了与国际惯例接轨,1992年及其之后陆续颁布的“两则”、“行业会计制度”,以及2006年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制造成本法(只含制造过程的耗费)”计算产品成本,即由所谓的完全成本法向制造成本法转变,并一直沿用至今。制造成本法实际上并没有从根本上改革现有的成本核算模式。因此,无论是全部成本法,还是制造成本法,都是一种单一的企业成本核算模式。

在现行的单一企业成本核算模式下,为了适应各种类型企业的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形成了三种以成本计算对象为标志的不同产品成本计算基本方法,即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现行单一的企业成本核算模式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表现在:一是采用制造成本法的产品成本核算制度;二是遵循实际成本计算产品成本的原则。实践证明,在该模式下计算的企业产品成本,强调的是生产过程的耗费,对非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支出不计入产品成本,直观地体现了《企业会计准则》中所界定的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的概念_同时,成本核算的工作比较简单,对成本核算人员的会计专业素质要求也不高。但是,现行的单一企业成本核算模式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能客观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不利于责任考评。在制造成本法下,将固定性制造费用计入产品生产成本,其主要目的是为对外报告服务。采用该法计算出来的产品制造成本包含了变动成本和固定性制造费用,而单位固定性制造费用是与业务量成反比例变动的,这种使业务量变动引起的成本升降与节约和浪费引起的成本升降混淆在一起,不能客观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业绩,不能适应经济责任制下的责任考评的要求。

2.可能刺激企业片面地追求产量,不利于成本控制。企业的利润要通过销售来实现,而制造成本法下计算的产品制造成本,只要产出产品而不论其是否实现销售,其固定性制造费用就分摊到了单位产品的制造成本之中,即使产品因不能适销对路而积压,企业利润却同样增加,从而可能导致企业为了实现利润目标而片面地追求产量。同时,由于制造成本法将固定性制造费用计入产品成本,也给成本控制带来了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分配,增加了成本的计算工作量,影响成本计算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二是产品成本中没有进行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划分,使成本控制工作变得更加复杂。

3.没有按成本性态进行成本划分,不利于经营决策。由于企业在生产的产品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总额不变时,其利润的变化理应同销售量的变化同向。但是按制造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没有按成本性态进行成本划分,采用职能法编制利润表,从而导致利润的多少和销售量的增减不能保持相应的比例,因而不易被理解。在企业在进行短期生产经营决策时,必须要对成本资料重新进行复杂的加工整理,需要按成本性态进行成本分析,增加了成本核算的工作量。因此,制造成本法下计算的产品成本,不能直接用于企业的短期生产经营决策分析。

以上关于制造成本法的局限性表明,现行企业成本核算模式是一种对外报告型的成本核算方法,其功能比较单一,不能很好地为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从而没有充分发挥成本核算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应有的作用。因此,现行的成本核算模式需要进行变革。

二、新型的多元企业成本核算模式的构建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企业由传统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并逐渐向开拓经营型过渡。因此,企业成本核算的目的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成本核算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满足政府的宏观成本管理的要求,更为重要的目的是为实现企业耗费补偿和企业自身经营管理服务,充分发挥成本核算在成本控制、经营决策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方面的积极作用。这就客观上要求企业的成本核算模式必须由现行的只满足计算企业税利、产品订价和为上级服务为主要目的的单一成本核算模式转变为既能计算产品实际成本,又便于成本控制和成本的预测和决策;既能满足宏观成本管理要求,又能满足企业内部管理控制要求的多元成本核算模式。

所谓的多元成本核算模式,是指根据多种成本核算目的的要求,把各种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有效组合起来而建立的一种新型的成本核算模式。多元的企业成本核算模式不是一种固定的成本核算模式,根据成本核算的目的不同,它本身可以是二元的成本核算模式,也可以是三元的成本核算模式,甚至是更多元的成本核算模式。根据我国企业成本计算目的及成本核算实践情况,为了使企业能提供既满足耗费补偿、纳税计算和产品定价审核等宏观成本管理需要,又满足企业实施成本预测、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与考核而进行企业经营决策需要的多样化的、可靠的成本信息。笔者建议政府主管部门在制定全国统一的企业成本核算模式时,采用制造成本法、标准成本法和责任成本法三种成本核算方法有效组合而形成的三元的成本核算模式。

新型的三元成本核算模式的构建,是以产品的制造成本计算为基础,将制造成本法、标准成本法和责任成本法三种成本核算方法融为一体,为企业进行成本控制、成本预测和经营决策提供更广泛信息的多功能成本核算模式。该模式之所以选择制造成本法、标准成本法和责任成本法为其构成内容,是因为这三种成本核算方法能有效地满足成本耗费补偿、宏观成本管理和企业管理控制的需要,具体而言:

1.制造成本法能满足对外报告和政府宏观成本管理的需要。制造成本法是现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企业应当采用的成本核算方法。同时,在制造成本法下计算的企业产品成本,反映着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全部消耗,它是生产耗费补偿的一个重要尺度,也是企业正确计算盈亏和纳税的基础同

时还是企业对外提高报告的依据。因此,它能有效满足对外报告和政府宏观成本管理的需要。

2.标准成本法能为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和短期决策提供依据。标准成本法是指在根据成本性态划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基础上,以预先制定的标准成本(含直接材料标准、直接人工标准、变动性制造费用标准和固定性制造费用)为基础,用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核算和分析成本差异的一种产品成本计算方法。它的核心是按标准成本记录和反映产品成本的形成过程和结果,并借以实现对企业成本的控制。在标准成本下计算的产品成本,不仅有利于对成本费用进行控制,为成本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还能为企业进行成本预测、短期决策提供重要依据,能有效地满足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3.责任成本法有利于企业进行责任中心的责任考核和评价。责任成本法是在划分责任中心的基础上,根据可控原则把成本划分为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两大类,并把可控成本归属于不同责任中心,根据“谁控制谁负责”的原则,不仅要把可控的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给责任中心,也要把可控的固定间接费分配给责任中心。因此,在责任成本法下计算的产品成本是一种责任成本,它是以具体的责任中心(部门、单位或个人)为对象,以其承担的责任为范围所归集的成本,也就是特定责任中心的全部可控成本,所反映的是责任中心与各种成本费用的关系。采用责任成本法,对于合理确定与划分各责任中心的责任成本,明确各责任中心的成本控制责任范围,进而从总体上有效地控制企业成本,对企业进行责任考评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单轨制”下的企业多元成本核算模式的设计

在新型的多元成本核算模式中,对多元成本核算方法的组合设计方式一般有“多轨制”和“单轨制”两种。对多元成本实行“多轨制”的成本核算方式,就是要求企业设置多套账薄体系,运用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分别核算出满足对外报告需要的产品制造成本、以及满足企业内部管理控制所需要的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责任成本。由于该核算组合方式存在着成本核算工作量大、重复劳动多,不同成本形态的核算资料缺乏科学的联系等缺陷,一般不建议采用。根据成本核算目的和企业实际情况,笔者建议对多元成本采用“单轨制”的成本核算方式。

“单轨制”下的多元成本核算模式的设计思路是:在不违背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前提下,只设置一套账薄体系,以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为计算基础,以标准成本作为控制成本费用发生的标准,以责任成本为计算核心,以产品的制造成本为最终计算对象。具体而言,制造成本法要求根据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以产品制造成本为对象,按照制造成本构成项目对生产费用进行归集和分配,计算产品的制造成本,从而满足对外编制会计报告和国家宏观成本管理的需要;标准成本法要求根据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关系,采用一定的方法将各项成本费用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部分,而后通过制定成本标准、计算成本差异和分析成本差异并加以汇总,以获得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信息,从而满足企业成本预测、成本控制和经营决策的需要;责任成本法要求费用根据其发生的部门和用途进行归集,然后根据可控原则划分为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以取得各职能部门的责任成本信息,从而满足企业进行成本费用责任分析、成本费用责任控制和成本费用责任考核的管理需要。

根据上述关于“单轨制”的多元成本核算模式的设计思路,“单轨制”下的多元成本核算的一般模式设计方案如图1所示。

在“单轨制”的多元成本核算模式设计方案中,“单轨制”下的多元成本核算模式系统,是通过改进有关的“成本费用分配表”和各种“成本费用明细账”的设计格式来实现的。各项成本费用分配表主要有直接材料分配表、直接人工分配表、制造费用分配表、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完工产品成本与在产品成本分配表等;成本费用明细账主要有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制造费用明细账、管理费用明细账和销售费用明细账等。现以“制造费用分配表”和“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为例,列示其在“单轨制”的多元成本核算模式系统下的基本格式如表1、表2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在“单轨制”下的“制造费用分配表”,是将制造费用按成本性态划分为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两个部分,以便在记人“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时,在相应的成本项目下反映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会计信息。其他的成本费用分配表,也要以划分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为基础,参照“制造费用分配表”的设计思路进行分配表的格式设计。

从表2可以看出,在“单轨制”下的“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中,首先将成本项目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个部分,其中:变动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固定成本包括固定性制造费用,然后在此基础上划分为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部分,同时满足提供对外报告和对内进行成本预测、经营决策以及责任考评的需要。

需要指出的是,在“单轨制”的多元成本核算的实际工作中,各种成本费用无论是在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之间的划分,还是在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之间的划分,都可以根据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情况,对其各项目逐一分析后进行直接划分,对不能直接划分的成本费用项目,也可以采用理论上的划分方法(如高低点法、散布图法、回归分析法等)进行划分。

综上所述,通过“单轨制”的多元成本核算,既获取了满足对外报告、成本补偿以及税利计算等宏观成本管理需要的产品制造成本信息,又获取了满足企业管理控制需要的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和责任成本等管理成本信息。其中: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信息是通过改善各种“成本费用分配表”的设计格式而形成的;责任成本信息则是通过改善各种“成本费用明细账”的设计格式而完成的;产品制造成本则应当分别等于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之和,或等于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之和。

四、结束语

成本会计核算方式篇6

关键词:中国信息化 会计核算 发展对策

1、引言

信息化会计核算主要是指应用信息技术与会计核算方法相结合,开发出应用性较强的会计信息系统,该系统不仅能够体现会计工作的核心思想,而且能够将会计与社会、会计与技术、会计与管理等高度融合,形成实时、互动和共享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模式。信息化会计核算在我国起步较晚,但是,其发展确是较为迅速的,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征,表现为四个方面:第一,信息化会计核算具有普遍性,即将信息技术应用在会计的理论、管理、教育等所有领域;第二,信息化会计核算具有集成性,即在核算过程中,对传统会计组织和业务处理流程进行重整,以支持“虚拟企业”、“数据银行”等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第三,信息化会计核算具有动态性,即,会计数据的采集、处理是实时的、动态的。第四,信息化会计核算具有渐进性,即现代信息技术对会计模式重构具有主观能动性。但是,这种能动性的体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2、信息化会计核算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信息化会计核算的内涵理解不到位

当前很多会计工作者或者会计行业体系外的人员,对信息化会计核算的理解还是单纯停留在“会计电算化”的初级认知阶段,认为会计信息化就是应用计算机,将原本做的手工帐搬到电脑上来,根据原始凭证,形成电子的记账凭证,采用电子版的总账、分类账、日记账等,归根结底不过是记账的工具发生变化而已,这种理解是具有一定的误区的。

具体而言,形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首先,信息化会计核算与传统的会计核算有着很多的相同点,容易造成会计工作者或者会计行业体系外人员的混淆,例如,信息化会计核算的主体和传统的会计核算相同,依然是企业、政府及政府机构、行政单位、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信息化会计核算的对象和传统的会计核算相同,依然是与各核算主体相关的业务活动;信息化会计核算的基础依然是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相结合,并没有脱离传统的会计核算基础,更加没有形成完善的会计核算思想体系等。

其次,对信息化会计核算应用领域的认知比较狭隘,很多会计工作者与会计行业体系外人员认为,信息化会计核算主要是应用在本公司的财务部门,审计部门,以及需要从会计报表中获取财务信息的投资者的,与公司其他部门或者管理层、决策层是不相关的。

2.2、信息化会计核算系统开发目的不明确

信息化会计核算系统开发目的不明确主要是指,想要应用信息化会计核算方式的公司,没有从自身利益和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衡量开发信息化会计核算系统的价值,走出盲目开发,无目的开发的决策。

分析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信息化会计核算方式的普及,使得开发会计信息系统的商家看到了利润空间,通过这些开发商的宣传,更多的公司愿意出资开发或者应用会计信息系统,但是,他们的开发目的并不是十分明确,很多就是为了追求潮流,觉得其他公司都在用信息化会计核算模式,自己公司要是不用的话就显得自己的公司档次不够,这样的攀比心理本身就使得领导者看问题的时候,带上了浓重的个人主官色彩,无法公平公正的评估信息化核算系统的价值、成熟度、上线信息化核算系统对于本公司的利弊等。

2.3、信息化会计核算模式应用过多

当前有许多会计核算模式,由于信息化会计核算方法使得,同时应用多种会计核算模式成为可能,那么,许多公司财务部门为了突出自己的工作量,就会采用多种会计核算模式共同核算的方式,这样,使得许多不适合公司现状的财务分析结果呈现出来,这样造成的后果主要是增加了诸多成本。例如,增加了公司内部的人员及费用成本,上线信息化会计核算模式本是希望节约会计核算时间的,但是财务部门有意无意的作为,都使得他们所做的工作存在过多的无用功,这些无用功所占用的时间如果好好利用,将为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另,财务部门的报告在本公司流通多数需要纸质版上报、签字、存档等流程,相对于只采用适宜的核算模式而言,这种采取多种核算模式并存的核算方法,也增加了本公司内部的费用;增加了会计信息使用人员的时间成本,许多人员,如投资者,需要通过阅读更加冗长的财务报告,才能确定自己所需的信息,也就意味着他们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在获取信息上,大大挤占了他们在获取信息以后,通过结合自身状况,做出决策的时间,增加了时间成本。

分析原因主要有两个,分别是:第一,公司员工没有归属感,财务部门工作人员对于自己能够快速完成公司任务以后,是否会有其他工作安排没有一点把握,如果没有其他工作安排,提高了工作效率是否需要裁员,裁员会裁到谁等问题都困扰着财务部门人员,所以,他们宁愿做一些没有意义的工作,也要将工作量搞上去;第二,公司财务部人员专业水平不够,不知道这样采用多种模式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2.4、领导层重视程度不足

当前,很多公司的领导层人员认为,实行信息化的会计核算模式是对财务部门工作的简化,与其他部门没有太大关系,更不认为信息化会计核算制度的贯彻落实有什么地方是需要自己关注或者出力的,但是,这种认识是有一定问题的,因为,公司的很多决策无法脱离财务部门提供的财务报表,但是,如果无法根据财务部门提供的报表,合理分析各部门工作的情况,领导层的决策就可能出现偏差,造成损失,因此,信息化会计核算是需要该公司的各个部门将自己部门的数据及时进行整理,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的,而不是像传统会计核算一样只是真实记录,反映会计科目规定的内容而已。

3、解决信息化会计核算发展中问题的对策

3.1、明确信息化会计核算的内涵

明确信息化会计核算的内涵是解决当前存在的“信息化会计核算的内涵理解不到位”的主要渠道。具体的做法可以包括以下三种:

第一,通过组织与信息化会计核算有关的培训,倡导所有从事信息化会计核算的工作人员积极参加,从而,采用“面对面”的形式,将信息化会计核算与传统会计核算的差异进行对比,并设置互动讨论时间,通过问答的方式,加深对信息化会计核算的印象和理解,甚至可以在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试和继续教育过程中,加入有关信息化会计核算的专题,从而让即将和已经取得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都能从根源上掌握有关信息化会计核算的知识。

第二,通过在各大高校开展巡回讲座的方式,向会计专业的师生讲明信息化会计核算与传统的会计核算有什么区别,信息化会计核算的发展趋势等,让有可能从事信息化会计核算工作的人员,在正式踏入社会以前,便从源头上把握信息化会计核算的内涵,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不限制其他对会计信息化感兴趣的同学的参与,甚至鼓励其他专业的学生参加讲座,是有利于信息化会计核算的发展的,例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同学,有可能在将来对信息化会计核算软件的开发、完善、修复等提供智力支持;经济金融专业的同学,有可能在将来应用信息化会计核算结果,判断所在领域的投资方向和投资可行性,做出有利于本公司的投资决策,是信息化会计核算成果的应用者之一,对信息化会计核算的优劣有绝对的发言权,可以通过反馈的方式促进信息化会计核算向着更实用的方向发展等,综上所述,鼓励其他专业的学生参与讲座有利于实现跨学科的专业交流。

第三,通过网络宣传等方式,将信息化会计核算的知识宣传给登陆网站的人员,如,在注册会计师协会网站、中华会计网校网站、中国知网数据库的词条、百度百科网站、MBA智库网站等,给出有关信息化会计核算的介绍或者链接,让更多想要学习会计知识的人员正确理解信息化会计核算的内涵。

3.2、明确信息化会计核算系统开发的目的

明确信息化会计核算系统开发的目的是解决“信息化会计核算系统开发目的不明确”问题的重要对策。具体做法主要包括以下两点:

第一,坚决杜绝领导一言堂的决策方式,有关公司重大决策的问题,例如,公司的增资减资、合并分立、破产清算、上线新产品等能够影响公司未来发展的问题,每个相关的工作人员或者领导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议案,但是最终一定要以开会表决的方式形成最终决议,这样就杜绝了因为领导的攀比心理,做出不正当决策的现象了,此处,便可通过会议决定是否上线信息化会计核算系统。

第二,对于涉及专业性较强的问题,或者与本公司参与决策的人员利益过于相关的问题,可以聘请独立的第三方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做出专业的评估,形成评估意见,公司管理人员参照评估意见做出决策,其中,独立的第三方可以由专业的投资咨询公司承担,也可以由高校的研究团队承担,还可以多方聘请,由公司牵头组建工作组。

总而言之,一定要通过某些方式使得公司可以决定开发信息化会计核算系统,但是一定要在明确为什么开发这一系统,这一系统对我们公司的价值究竟在哪里的情况下再去开发,避免任何原因的盲目开发。

3.3、选择适宜的信息化会计核算的模式

选择适宜的信息化会计核算的模式是解决“信息化会计核算模式应用过多”问题的有效途径。具体做法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针对本公司财务部门人员知道哪些信息化会计核算模式,是适宜本公司应用的情况,只是担心自己的工作效率过高被裁员而故意采用多种会计核算模式的问题,可以通过向员工做出不裁员保证的形式,鼓励员工大胆应用新技术进行创新,例如,在公司工作第一年,签订三年劳动合同,在公司工作三年以后改签终生劳动合同,并规定一旦在合同有效期内,被公司辞退,公司需要补偿给员工一定的经济损失等,从而增强员工的归属感,愿意为公司而做出最有利于公司的决策,应用适宜公司的信息化会计核算模式。

第二,针对本公司财务部门人员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所以,不知道采用多种核算模式是没有意义的情况,可以参照“信息化会计核算的内涵理解不到位”问题的解决方案中针对在职员工的解决方案执行,在此不再赘述。

3.4、加强领导层的重视力度

加强领导层的重视力度是解决“领导层重视程度不足”问题的关键措施,主要的做法是:领导层人员需要站在公司是一个整体的立场上,充分认识到信息化会计核算模式,不仅仅是财务部门工作形式的一种变化,而是整个公司赖以生存的决策基础的变化,从而加大领导层对信息化会计核算的关注力度,出台相应的制度,规范各部门对信息化会计核算所需资料的报送流程等,使得各部门间形成互助风气,真正发挥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力量。

4、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我国当前信息化会计核算的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包括:信息化会计核算的内涵理解不到位,信息化会计核算系统开发目的不明确,信息化会计核算模式应用过多,领导层重视程度不足;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对策,对存在问题进行一对一的解决:明确信息化会计核算的内涵,明确信息化会计核算系统开发的目的,选择适宜的信息化会计核算的模式,加强领导层的重视力度。

参考文献:

[1]何黎明.信息化条件下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J].商场现代化,2014,11:118.

[2]康华霈.会计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冶金财会,2014,01:35-36.

[3]李长军.会计信息化发展趋势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02:159-160.

[4]徐淑娜.试析信息化条件下会计核算方法选择[J].现代经济信息,2014,01:207.

作者简介:

胡春旭:辽宁对外经贸学院11级会计学(注册会计师方向)四班。

成本会计核算方式篇7

一、露天煤炭企业实施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

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开始被应用到各行各业中。当前企业在会计工作中也开始运用了电子计算机,借助电子计算机不仅促使企业的财会管理水平得以提高,还促使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向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在露天煤炭企业所有的管理工作中,财务管理是一项核心工作。在新的发展形势下,露天煤炭企业的财务管理开始向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露天煤炭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要引进先进的计算机硬件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并且还要从制度创新、管理理念等多个方面来进行探索,从而可以推动露天煤炭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露天煤炭企业借助信息化技术来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有助于降低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通常情况下由计算机完成了数据的计算,因此会计人员可以有很多的时间去干别的工作。与此同时作为一名会计人员要学习相关的计算机知识,在不断的学习中促使自身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露天煤炭企业借助信息化技术来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有助于规范会计核算。露天煤炭企业可以合理的规范财务数据,还可以规范业务流程,从而促使会计人员的会计核算质量得以提高。通过利用信息化技术还可以有效的控制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及业务流程。

露天煤炭企业借助信息化技术来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有助于强化财务管理。通过强化财务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准确掌握经济的实际情况,也便于企业了解到财务的实际运行情况。

二、会计信息化管理在露天煤炭企业中存在的问题

(一)露天煤炭企业缺乏会计信息化人才

煤炭企业不同于其他企业,大部分煤炭企业都属于老企业,因此企业内的会计人员几乎都是老员工,这些老员工仅仅懂得手工记账等,他们根本没有学习到会计电算化,也不了解会计电算化。虽然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一些煤炭企业开始培训这些老员工,但是经过短期的培训,这些老员工仅仅掌握了简单的业务知识,他们不太了解计算机硬件知识以及计算机软件知识。当计算机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问题,他们往往不知道是哪一方面出现了问题,此时会由于计算机出现了问题而耽搁财务工作。除此之外,这些员工还没有熟练掌握财务软件的使用方法以及技巧,他们对软件的认识还不够全面,这就导致财务软件系统无法正常运行。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露天煤炭企业的会计信息化水平较低。

(二)露天煤炭企业的财务信息存在着安全问题

在会计电算化发展的背景下,会计数据已经被电子符号所取代,所有的会计信息都以电子数据形式被存储到计算机数据系统中。在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影响下,露天煤炭企业的会计人员在运用会计软件的时候,往往不重视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同时会计人员在操作过程中也不重视加密,这就带来一些安全隐患,这些安全隐患会丢失一些会计数据。现阶段,有很多黑客、病毒会侵袭露天煤炭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如果露天煤炭企业没有确定相关的防范措施,那么这就会给露天煤炭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三)露天煤炭企业不能实现资源共享

当前,一些露天煤炭企业仅仅在会计核算中使用了信息化,但是在企业内部,人力资源部、业务部等与财务部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当人力资源部、业务部等部门的相关信息发生了变化,此时会计核算数据也会相应发生变化,但是由于人力资源部、业务部等部门没有使用信息化,因此他们无法及时更新数据,这种情况就容易增加数据的差错率,还阻碍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三、信息化对露天煤炭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

露天煤炭企业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因此在信息化技术发展的背景下,露天煤炭企业要改变自身的会计核算模式。只有改变了自身的会计核算模式,才可以提高露天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露天煤炭企业的会计核算深度在逐渐增加

所谓核算深度是指会计核算指标的详细程度以及关联程度,然而会计科目设置的是否合适会影响到核算深度。在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的推动下,露天煤炭企业的会计核算模式仍然选用了三栏式等会计核算方法,但是都已经为明细账目进行编码。如果编码很详细,这就说明所设置的会计科目也是非常详细的。这种编码为会计核算工作提供了便利,同时还可以加强很多会计科目的核算深度。与此同时科目编码的出现也改变了会计报表的结构。通常情况下,二维结构的棋盘式报表体系是企业会计报表中所采用的一种结构,借助这一结构既提高了填制报表的速度,又可以全面的反映各个方面的信息。

(二)露天煤炭企业的会计核算广度在逐渐增加

所谓会计核算的广度是指企业会计的核算范围。露天煤炭企业会计核算的尺度选择、指标的覆盖范围这两个方面都会影响着会计核算的广度。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较为单一,这种单一的会计核算模式已经无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在信息化发展的背景下,露天煤炭企业在进行总账核算的时候,往往会选择多种多样的核算方法,这些核算方法可以满足会计核算的要求,也促使会计核算广度在逐渐增加。同时露天煤炭企业还可以设置相关的数据库以及会计报表,从而可以将这些非货币信息存储到其中。在露天煤炭企业运用棋盘式会计报表不仅可以扩大会计核算的范围,还可以更好的控制每一笔支出,最终将财务部门的职能充分发挥出来。

(三)露天煤炭企业的成本核算模式越来越多样化

近几年来,我国科学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信息化技术引入到自身的经营管理中。在信息化技术的推动下,露天煤炭企业的成本核算模式开始向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通过使用这些新技术便于露天煤炭企业选择合适的会计核算方法,也便于露天煤炭企业将多种成本核算方法结合起来,最终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会计成本核算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市场经济发展的多种要求,因此露天煤炭企业要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构建既满足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又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会计成本核算模式。每一种会计成本核算模式都有不同的特点,因此露天煤炭企业要依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会计成本核算模式。露天煤炭企业应用成本核算模式既有助于企业制定合理的决策方案,又有助于企业管理好、控制好自身的发展。所以在露天煤炭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要确定多样化的、新型的成本核算模式。

四、总结

成本会计核算方式篇8

【关键词】 循环经济; 会计核算; 废弃物

循环经济体系作为对资源进行循环利用的一种模式,把整个社会经济组织活动形成一个反馈式流程,对使企业经济的经营活动安排在这个模式体系中进行,用最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对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从而使企业的经济活动对社会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当今社会提倡发展循环经济,要求在一个既定框架内对会计成本进行核算。本文分析了循环经济环境下会计核算体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可行的方法和对策。

一、循环经济模式下现行会计核算的问题探讨

(一)会计核算方法和内容有待完善

在循环经济模式下,企业经营活动中涉及的废物回收、废品处理、相关环保设备的购置等环境保护方面经济事项,对会计核算方法以及这些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企业外部环境的影响很少在会计核算中反映。现在大部分企业会计主体核算的主要内容是企业日常生产运营相关的经济活动,而不会将对外部环境造成的影响企业经济行为纳入会计核算范围之内,即不会以价值的形式就外部环境对资源造成的间接损耗纳入核算范围。但是在循环经济模式框架中提倡的是一种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理念,它要求任何经济经营部门都参与到保护社会生态环境中来,把环境资源作为企业运作的资本范畴,对使用或破坏环境等资源进行交易付费。因此,在循环经济框架中企业等经营单位所有涉及的经济交易活动中对社会环境造成的影响都应在会计主体核算中反映。但实际上我国企业会计主体均没有对外部环境损害作出会计成本计量。

2.企业生产过程中成本费用归集方式不能满足循环经济的要求。在循环经济框架中要求会计主体应该对企业废旧物品的处理和回收及再循环利用的交易事项进行核算,但基于其特殊性,无法用货币和历史成本来计量,采取什么方法核算很难形成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而且现行的会计核算方法很难对这些事项进行反映。在生产过程中,那些不符合产品质量要求的成品(即废品)产生的成本费用是隐藏在合格品费用当中,而没有单独以生成废品的成本费用核算,但从对资源——废品——废品回收——资源再利用的循环经济框架体系中,企业实际上正视了废弃物(废品)的存在,那么就应该对废弃物单独进行会计核算,从而使企业意识到废弃物的存在以及对企业经营产生的影响,促使企业提高资源利用率,反映企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和生成成本无形存在。根据现行会计成本核算原则,将废弃物的成本放到产成品的价值中,在成本核算中完全忽视了废弃物的存在,而现行会计准则对生产成本核算方式也与循环经济运行机制相悖。

3.企业没有对可循环利用的废品价值进行核算。循环经济是将资源循环有效利用来提高企业对资源的利用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废品)有一定的成本,这些废弃物可以被用于再制造产品。在循环经济模式下,采用的反馈式流程中有一个废弃物转化为再生资源的环节,对这些废弃物(废品)核算其价值,从而体现废弃物在整个循环经济重复利用的价值。但实际上对这些废弃物转化为可利用的相关生产原材料过程中所消耗的资金成本,我国现行会计核算并没有给予特定的关注和具体的反映。

(二)循环经济模式下我国现行会计核算流程存在的问题

从传统会计核算角度看,企业是以最终产成品定价为目标来反映经济效益,然而在循环经济模式下,企业逐渐承担起社会责任,提倡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考虑环境保护因素,使企业的日常生产行为不以危害社会环境为前提或危害程度降到最低。因此,循环经济模式在企业会计核算应用中的缺陷和不足比较明显:一是循环经济要求企业对废弃物等费用的处理进行成本核算,而现行会计核算准则中并没有对此作出反映;二是循环经济要求企业提高环保意识,在中间环节对废弃物处理的耗费要合理计量。发展循环经济倡导资源节约、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达到一致要求,为此在会计核算中就要对这些信息作出反映,体现企业内部资源消耗和损失情况以及外部环境损害程度,但现行会计核算中对这些信息的反映无法通过计量方法进行定量价值计量。

二、对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完善会计核算的措施

(一)增加会计核算内容,细化会计科目

企业在会计核算时都将不合格品(废品)的成本分配到合格品中,隐藏了不合格品(废品)的成本,从而使企业没意识到不合格品(废品)的存在。在循环经济模式的会计核算内容中,把不合格品(废品)作为一种“负制品”单独反映,把不合格品(废品)的价值体现在生产过程中,认识到不合格品(废品)会对企业日常的经营交易产生不良影响,从而使得企业自身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的利用率,以达到降低成本和保护环境的目的。因此增加会计核算内容,进一步细化会计科目,明确区分和计量企业生产中合格品与不合格品的成本,对企业在促进循环经济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计量产成品和不合格产品(废品)成本原理

(三)完善会计核算方法

在循环经济模式下,通过什么方法来计量废弃物的排放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外部损害成本呢?本文借鉴日本开发的LIME方法计算废弃物对环境损害定量测度,LIME是基于终端的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方法,通过调查核算不同属性评估废弃物价值在成本控制中的比重,综合判断废弃物的分配比例,确定对外部环境的破坏程度,得出相关系数,从而定量核算其损害系数来估算废弃物对环境损害的程度。

具体计算思路:外部环境损害成本=废弃物的数量x废弃物的环境损害系数。1.将废弃物数量单位标准化(如LIME系数表中的标准单位:质量为kg)。2.计算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数量。3.计算废弃物的环境损害系数。该系数来源可借鉴国外的环境损害综合系数计算表,求得各种资源环境损害系数。比如对外部环境影响的外部成本率数据可以用社会成本率来替代,从而确定废弃物对外部环境的损害系数。4.从以上系数等值计算可以看出,对外部环境的损害价值就是标准化的废弃物数量与损害系数值的乘积。

(四)循环经济模式下新的会计核算演进流程

循环经济体系要求企业对废弃物循环再利用的价值核算和对外部环境影响的价值度量,为此,这种新的会计核算方式对企业经营活动中产生的不合格品(废品)及排放对外部环境损害程度进行反映。在循环经济框架下,具体的核算方式和流程如图3所示。

在循环经济模式中会计核算过程如下:首先,企业生产出产成品需要多道工序,在第一道工序加工中,企业投入的资源组成各种成品的价格。循环经济会计中,各道工序中产出的不合格品(废品)将在合格品与不合格品之间按照上述介绍方法以数量进行分配,废弃物中回收部分与对外部排放分别利用上述方法进行货币化计量。其次,企业生产的第二步,对合格的半成品进入下一道工序进行深加工,在进一步加工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人工费等间接费用,而在循环经济模式下,两道生产工序中的人工费和间接费相加,再在合格半成品和不合格半成品之间进行分配和计量,后面各个生产工序的费用核算以此类推,最终生成合格的产成品。

三、结论

本文基于循环经济模式视角对传统会计核算方法的局限性进行分析,并进行了改进,把企业生产过程的损耗价值通过新的方法进行会计计量,从而完善了传统会计核算方法,将传统成本核算中难以明确反映的废弃物价值充分反映出来,突破了传统产品成本计算淹没废弃物成本的局限,促使企业在提高资源效率的同时注意节约资源的使用,通过减少污染物排放,把企业生产经营推向资源生态循环与经济循环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刘三红.循环经济对会计核算的新要求[J].财会月刊,2012(10).

[2] 周艳.循环经济会计核算问题浅析[J].财会通讯,2011(11).

[3] 肖序,熊菲.循环经济价值流分析的理论和方法体系[J].系统工程,2010(12).

[4] 罗喜英,肖序.基于低碳发展的企业资源损失定量分析及其应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

[5] 肖序,周志方,李晓青.论环境成本的创新——基于内部资源流成本与外部损害成本的融合研究[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2008(9).

上一篇:特殊儿童融合教育方案范文 下一篇:广告宣传服务实施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