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投资产管理范文

时间:2023-10-23 07:16:45

城投资产管理

城投资产管理篇1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积极推进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城市资源、资产的有效整合和合理流动,建立政府主导、政企分开、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新型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为我县城市建设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基本原则。投融资体系建设按照“积极稳妥、分步实施”的原则进行。要立足我县实际,规范投融资公司启动运营,融资规模既考虑满足城市建设资金需求,又控制在县财政可承受限度之内,实现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要先把投融资公司做大,解决融资问题,再扩大经营范围,增加主营业务,做强投融资公司。

(三)总体思路。按照“政府主导、政企分开、市场运作”的模式,以县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和城市经营投资有限公司作为投融资平台,通过注入资本金、增加有效资产、现金流量等措施,先做大公司,再逐步赋予公司土地开发经营、城市资产经营等职能,通过履行职能,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公司自身的发展壮大,使公司逐步发展成为资产规模大、资产质量优、投融资能力强、偿债能力佳的综合性投融资机构,形成融资—投入—收益—再融资—再投入—再收益的良性循环机制,走出一条以城建城、以城养城、以城兴城的市场化路子,形成资金“借、用、管、还”一体化长效机制。

二、搭建投融资平台

(一)公司组建。以县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和城市经营投资有限公司为基础,组建投融资公司,作为政府主导的城建投融资主体。

(二)公司性质。投融资公司为国有独资公司,领导成员由县政府提名。

(三)公司职能

1、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针对县政府下达的城市项目建设计划,加强与各金融机构的联系和沟通,依法进行融资、建设、管理以及部分项目的运营。

2、投融资公司作为项目法人,承担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等公益性项目的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并享受国家相关财政、税收的政策优惠。

3、建立城市规划与土地储备相结合的联动机制,在公司设立土地储备分中心,通过项目合资、合作等多种方式,引进社会资本,推进城镇土地储备、整理和开发工作。

4、受县政府委托,参与旧城、旧村拆迁改造,形成的储备土地,通过招拍挂形式注入投融资公司,实现土地增值,获得收益。

5、运营管理分散在各部门的城建资产和其他政府性资产。

(四)公司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等有关规定,进一步完善公司章程、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运用市场机制,加强企业内部科学管理与决策,建立健全公司的劳动人事、统计、财务、投资管理及公司议事规则等内部制度,形成规范的权限、决策、执行、监督体系。

三、公司的运作

根据公司职能,通过整合各类政府资源,把现有能够利用的分散在各部门的城建资产和其他政府性资产全部划转到投融资公司。

1、对已划转到投融资公司的企事业单位资产,根据有关政策规定,理顺产权关系;由国资局牵头,摸清拟划转的国有资产情况,完成清产核资,确定有效资产,尽早实现划转。

结合我县实际,企业资产划转,目前保持原管理体制不变,即人事管理、重大经营决策、资产处置等仍按体制由相关部门审核、审批,但通过投融资公司履行手续。财务方面,在管理权限不变的前提下,账务上实行合并报表,以形成银行认可的有效资产。

2、选择部分县直行政事业单位,对其占有使用的土地、房产以及所属经营性资产进行整合,从原单位剥离划入投融资公司。

3、将城市规划区内已拆迁开发的部分土地和已完成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的道路、管网、绿地、公园等城市资产注入投融资公司。今后,根据建设发展情况,逐步将其他城市资产和资源划入投融资公司。

4、把重大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周边和旧城、旧村改造形成的储备土地,通过招拍挂形式注入投融资公司。

四、建立健全各项机制

(一)建立规范的决策机制。成立由县长任组长,建设、规划、国土、财政等有关部门为成员的县政府投融资管理领导小组,增强宏观调控能力,提高政府投融资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每年年初,根据全县经济发展和财力情况,制定投资和融资计划,确定融资方案和投向,按照法定程序审批后,下达给投融资公司执行。在不影响既定项目建设资金需求的情况下,经县政府投融资管理领导小组研究,所融资金可以在不同项目之间进行统筹调剂使用。

(二)建立城建投资主体偿债保障机制。优化城市建设投融资主体的债务结构,严格控制债务风险。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采取第三方担保、资产抵押、应收账款或股权质押担保、财政专项收费受益权和财政专项补贴资金承诺等多种方式为城建投融资主体融资担保。从财政资金、土地出让收益和其他经营开发性收入中拿出一定比例,设立城建项目偿债基金,委托城市建设投融资主体管理和使用,逐步形成以盈利性项目为载体,以城建项目偿债基金为还款来源,与城市建设相适应的城建投资主体偿债保障机制。

城投资产管理篇2

关键词:产业化思路和政策暂行规定

城市污水处理系统是城市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城市广大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对城市投资环境的改善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根据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计划以及国务院提出的目标要求,“十五”期间,我省将建设一大批城市污水处理设施,需要大量资金,单靠政府投入不能满足需要,同时,我国加入WTO后,必须开放城市建设投资市场,鼓励民间资本和外资进入。

因此,改革城市污水处理投融资和运营管理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适应新形势的客观要求。为此,福建省政府高度重视,提出了推进全省城市污水处理产业化的总体构想,福建省建设厅在这一构想指导下,积极探索承担了政策研究和制订的具体工作,省政府于今年十月九日正式颁布了《福建省关于推进城市污水处理产业化发展的暂行规定》。

按照建设部城建司的要求,在此我将《暂行规定》的内容和起草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向大会作个简单的汇报交流,希望能够抛砖引玉。由于产业化这项工作仅仅是改革中一种的尝试,政策制定中还有不完善之处,希望各位同行批评指教。

一、出台《暂行规定》的背景和意义

福建省城市污水处理事业总体上起步较晚、发展水平较低,集中体现在:

一是城市污水处理率偏低。2000年底我省城市污水处理率仅22.2%,与全国平均水平34.2%相比,有较大的差距。

二是城市污水处理投资和运行体制僵化。在现有体制下,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全部由政府承担,单一的投资渠道造成的资金紧缺制约了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缺乏竞争的垄断式的经营体制形成了敞口花钱、效率低下、投资运行成本偏高等种种无法克服的弊端。

三是城市污水处理费征收不足。目前福建省有福州等七个城市开征污水处理费,最高为0.45元/吨(福州市),大部分为0.25元/吨,最低为0.15元/吨,全省城市污水处理费征收范围小,总体标准偏低,征收的污水处理费不足以以补偿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维护费用。

为改变城市污水设施落后的状况,福建省“十五”计划提出了,到2005年全省设市城市至少应建成一座污水处理厂,城市污水处理率达45%以上的目标要求,根据测算,需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160万吨,厂网投资及运行费用共需58亿元。如果这些资金全部由政府承担,政府财政是难以承受的。因此,如何使城市污水处理行业健康发展,实现良性循环,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亟需解决的迫切问题。在这一形势下,福建省政府提出了在全省实施城市污水处理产业化,其实质就是要引入竞争机制,鼓励各种经济成分的参与。实施污水处理产业化其目的意义:

一是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投融资体制,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引导各种经济成分投入城市污水处理行业,解决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

二是把城市污水处理厂全面推向市场,引入竞争机制,改进管理,降低工程造价和运营成本,提高污水处理行业的经营管理效益和投资效益,减轻各方面的负担;

三是通过收费,强化全民的环保意识,利用价格杠杆,增强群众的节水意识,减少污水排放,减轻污水处理压力;

四是通过产业化后大规模的建设,促进与污水处理相关的设计、施工、机电制造等行业的发展,扩大社会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五是减轻财政负担,把政府的有限资金从污水处理产业中可以进入市场竞争的部分退出,用在不宜进入市场方面,简单地理解就是把建设污水处理厂部分资金省下,用于污水管网的建设,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

六是通过推进产业化,有效治理城市污水,进一步推进城镇化,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和投资环境,实现我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暂行规定》的主要内容

城市污水处理产业化发展的政策研究主要围绕我省城市污水处理的发展目标,从改革和发展的角度提出城市污水处理产业化的基本思路,明确实行产业化的具体措施和政策保障,确定产业化中市场竞争机制的基本要求。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由于缺乏成熟经验可借鉴,因此,该政策仅作为暂行规定,今后随着产业化工作的逐步推开,我们将适时对政策进行修改,使之不断完善。下面我就对《暂行规定》的有关内容作一介绍:

(一)污水处理产业化的指导思想

要转变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必须由政府投资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经营的观念,解放思想,采用一切有利于加快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办法,鼓励各种经济成份的积极参与,引入竞争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逐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城市污水处理投融资和运营管理体制,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营主体企业化。

(二)污水处理产业化的原则

现阶段,福建省城市污水处理产业化暂按厂网分开的原则推行,即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投资、建设和运营要推向市场,全面引入竞争机制;城市污水管网的投资仍主要由政府承担,但运营实行企业化管理方式。主要理由是:根据我省目前情况,若厂网共同推向市场,一是势必要提高收费标准,造成居民负担过重;二是由于污水管网的建设、维护、调度和运行涉及面广,协调工作量大,非一般企业所能承担,由政府负责比较合适;三是投资方面,由于管网建设复杂,不可预见因素多,投资难以把握,会影响投资者信心。

(三)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营模式

1、对新建城市污水厂,要面向社会公开招标确定投资和运营主体。鼓励采用BOT方式投资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其项目资本金应占总投资的30%以上,经营期限不超过20年。

2、对现有污水厂,应全部改制成市场化运作的独立企业法人,有条件的可实行经营权转让或资产评估拍卖。鼓励具备运营条件的各类企业通过招投标方式独资或合资承包现有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运营,获得城市污水处理厂承包运营资格的企业必须具有相应的技术人员,其注册资本按不同处理规模有不同要求,最低为150万元,经营期限一般为5-8年。

(四)污水处理费的征收使用

污水处理费的征收具有较多政府行为特征,具体收费标准由当地政府提出,经省物价主管部门审核,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收取的污水处理费,在当地财政部门设立专户,独立核算,按合同约定支付给通过公开招投标取得投资或运营资格的业主。污水处理运营费用因客观原因而发生变化时,当地政府和投资运营业主可进行协商合理调整。

(五)投资回报

为了鼓励和引导社会各方面的资金投向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对项目投资回报率提出以下解决方案:当地政府可按略高于同期银行长期贷款利率的标准设定投资回报率,并测算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运营费用,作为向社会投资者招标标底的上限,连同项目建设和运营的其它条件向社会公开,政府通过公开招标选择最经济的项目投资者和运营商。这样做一方面有利于给投资者一个明确、权威的投资引导信息,吸引投资。另一方面,有利于防止地方政府因经验不足或急于建设,盲目对投资者承诺过于优惠的投资条件,避免今后居民企业交费负担过重,或因无法兑现诺言而留下纠纷的隐患。

(六)土地、电价政策

城市污水厂用地采取行政划拨方式,降低土地成本。

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用电也给予优惠,其电价按城市非居民照明用电标准执行。按城市非居民照明用电标准每度0.4元测算,污水处理成本每吨可降低0.07元。

(七)城市污水管网建设融资渠道

城市污水处理厂部分实施产业化后,政府仍要承担污水收集管网的建设。为加快污水管网的建设,确保城市污水处理厂建成后污水的有效收集,该政策规定了城市污水管网建设融资渠道:一是允许收费权抵押贷款;二是省级财政专项资金补助,2002年和2003年每年各安排资金2000万元;三是省计委计划内资金补助,按新增日处理规模每万吨补助资金100万元;四是城市污水处理厂上缴的地方收益部分用于管网建设和维护。

(八)城市污水处理产业化的经济测算和分析

1、污水处理费测算

根据测算,要满足2005年全省城市污水处理率达45%的目标,全省平均城市污水处理费每吨要0.54元(物价部门测算为每吨0.52元),就可以满足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折旧、还本付息和合理回报的需要,考虑到产业化核心是收费,明确平均收费标准,能使政府有信心,对投资企业有吸引力,有利于产业化的实施,因此在《暂行规定》中规定了现阶段设市城市污水处理费标准可按0.5元/吨左右收取,同时规划在“十五”期间新建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市、县要尽快开征污水处理费。

2、投资效益分析

按我省现有污水厂造价和运行成本测算,在投资效益分析中设定项目总投资年回报率7%,折旧按固定资产率6%提取(折旧年限16年,残值率4%),12年还本付息(含建设期2年),运行期20年,项目总投资中资本金与融资比例为30:70,得出资本金内部收益率10.18%(含税)。由于污水处理厂的投资回收和资本回报是政府承诺,保证付予,因而风险较低,这样的投资回报对投资者应该是很有吸引力的。

3、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造价测算

根据福建省已建和在建污水厂的建设投资情况,全省城市污水厂的平均建设投资约1500-2000元/吨。在产业化后,通过企业的市场竞争和政府给予土地、电价等方面优惠,估算可将城市污水处理厂厂内部分的建设投资控制在1200元/吨以内。

三、实施污水处理产业化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1、管网建设滞后。据测算,到2005年全省要满足新增日处理160万吨的污水处理能力,配套管网建设共需投资约25亿元,而同时,由于受城市地形地质条件、规划布局及新建、改建等诸多因素影响,管网建设复杂,建设工期长,因此,可能会出现管网建设滞后于污水厂建设,导致在污水处理厂建成后,污水收集达不到设计生产能力,影响投资者利益。对此,我们考虑:一是在《污水处理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中做相关规定,在污水量不足的情况下如何保证投资者的利益,同时投资者也要承担一定风险;二是省政府已明确了污水管网建设的融资渠道,各地政府必须尽快开始建设污水管网。

2、收取的污水处理费,不足支付投资企业。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的确定受以下因素影响:一是各地在测算污水处理费时,当地政府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特别是居民的承受能力;二是由于污水处理费的审批权在省里,由于各地污水处理率不同,势必污水处理费标准也不同,考虑地区平衡,省里在审批污水处理费时可能调整收费标准。以上二个方面因素都可能导致收取的污水处理费不足支付污水厂的运营费用,对此,《暂行规定》中规定了"各级政府要将征收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污水管网建设和建立城市污水处理项目补偿基金,用于补偿污水处理收费支付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营费用的不足部?quot;。

3、市场主体的培育问题。要引入充分的市场竞争,必须有众多的市场投资主体。污水处理业的发展有其特殊性,首先它要受政府规划的约束,不像一般竞争性产品的生产具有较大的选择范围和弹性;其次是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一次性投资较大,而且是一个技术含量较高,在我国尚属于新兴的行业,目前福建省还处在起步阶段,虽未有成功的例子,但随着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和加入WTO后对外开放的扩大,市场竞争环境必将将逐步成熟。因此,投资福建省的城市污水处理事业前景看好。我们热忱欢迎国内外有志于污水处理行业的企业到福建参与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1、加强宣传。通过各种新闻媒介,宣传、报导、讨论水污染、污水处理及其收费问题,提高各级政府、老百姓、投资方对污水处理事业及产业化发展必要性的认识,明确三个行为主体各自的权利和义务。污水处理实施产业化后,其运营费用要通过收取的污水处理费来支付,而收费又是全社会比较敏感的问题,因此,要强化"谁污染,谁付费"的环保意识,并取得全社会的共识,为推进污水处理产业化发展和征收污水处理费创造良好的氛围。

2、制定相关配套措施

《福建省关于推进城市污水处理产业化发展的暂行规定》出台后,为加强对这面工作的指导、规范市场秩序,相关部门还要根据省政府文件制定配套措施,主要有《污水处理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污水处理运营企业管理办法》、《污水排放监控办法》等。

3、开展污水处理产业化试点工作

(1)确定晋江市污水处理厂作为新建污水厂的产业化试点。该项目规模4万吨/日,现已完成工程立项和可行性研究,并通过上网招商,目前晋江市有关部门正在与一些投资企业进行商谈。

(2)确定安溪县污水厂作为县级试点。安溪县作为福建省晋江流域的上游城市,其污水处理实施产业化有一定代表性,该工程规模4万吨/日,已完成立项,初步确定由福建某一集团以BOT方式投资和运营,并签订了投资协议书。

(3)选择漳州污水厂作为已建污水厂的产业化试点,实行承包经营或资产评估拍卖。该工程规模10万吨/日,采用澳大利亚政府贷款,2000年5月开始试运行,由于管网不配套,目前处理能力还达不到设计要求,污泥消化部分正在建设(现污泥处理采用浓缩脱水),现漳州市有关部门正在与一些香港投资企业商谈。

4、召开污水处理产业化推介会

城投资产管理篇3

关键词: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效率;DEA

中图分类号:F299.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409(2013)04-0007-05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城市基础设施(Urban Infrastructure)是城市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工程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的总称,是使城市顺利进行各种经济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而建设的各类设施。按照定义,城市基础设施一般可以分为工程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本文所称基础设施一般仅指工程性基础设施,包括能源系统、给排水系统、交通系统、通信系统、环境系统、防灾系统等工程设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入,我国由政府主导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传统投融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现实需要。如何提高我国区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的效率,缓解各地区城市建设资金压力,破解城市投融资难题,已经成为当今城市建设的重大课题。

从宏观上来看,我国城市建设投融资主要存在投融资水平不高、投资主体不明确、融资渠道狭窄等问题;从微观上看,存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较大、城市基础设施使用效率不高和运营效益不好等问题。正确认识城市建设发展与投融资之间的关系,促进我国城市建设投融资效率的提高,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投融资制度,是我国在下一阶段提高城市化水平的重点。

关于如何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效率提高以及科学管理的课题,国内外学者已经做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得到了很多重要的科研成果。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杜玛(Evsey D Domar)提出了政府投资双重效果理论,指出政府投资一方面可以增加国民所得,进而使有效需求增加;另一方面政府投资也可以增加生产能力,使社会总产量上升,即投资生产力效果(Capacity Effect)。李嘉荣在分析我国西部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效率时援引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埃德蒙德・菲尔普斯(Edmund S Phelps)对我国投资效率的看法,他认为“中国面临着一个最终需要解决的长期问题是过失的投资,中国需要解决投资决策中的低效率问题”[1]。如果投融资效率不能有效提高,我国基础设施投资的资金缺口只能越来越大。对于效率评价方法,李嘉荣还引用了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和宏明用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和投资效果系数这两个指标说明目前我国基础设施投资的低效率观点,提出应有序地将政府、国有企业、私人企业、外资企业等列入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主体,以提升投融资效率。潘胜强从城市政府宏观经济管理角度出发,建立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水平评价模型和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管理绩效评价模型,并进行了实证研究[2]。满奕、李昌友在分析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影响因素和设计原则的基础上,建立了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为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绩效评价提供参考[3]。邹慧宁利用昆明市2004年和2008年的相关统计数据,通过各指标等价划分临界值及各细分指标所附权重,对昆明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的绩效进行了评价[4]。之前学者们的研究要么只是从理论上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指标体系进行定性研究,要么未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框架完全纳入考量范围,导致模型拟合出现设置误差。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为将专门研究效率的模型――数据包络分析(DEA)应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效率研究中,可以从投入产出角度定量地研究我国各区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效率,为我国各地区缓解资金缺口提供借鉴,具有现实意义。

目前我国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效率评价方法主要有典型层次分析法(AHP)、数据包络法(DEA)、典型相关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等。层次分析法具有系统性、简洁性、灵活性、实用性等特点,适用于关联因素多且难以用数学模型反映其关系特征的复杂问题的分析研究。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路是:把复杂问题的各种因素通过划分相互联系的有序层次使之条理化,但是,其计算结果是定性分析的结果,不适用于具有较高定量要求的方法。数据包络法从决策单元的投入产出角度出发,用一组投入产出的观测值来估计有效生产的前沿面并以之进行综合评价。其优点是:适合于具有输入输出指标的决策单元的相对有效性评价,并且输入输出指标的单位可以不统一[5]。典型相关分析方法是一种用于研究分析两组随机变量之间线性相关结构的多元统计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分别在两组随机变量上利用线性组合来构造成为典型变量的具有代表意义的综合变量,在保持变量信息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将原始随机变量所包含的信息分配到这些典型变量上,通过分析这些典型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来替代对原来两组随机变量相关关系的研究。本文综合利用了三种方法在效率评价上的优点,首先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我国各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产出的评价体系;然后利用典型相关方法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多个评价指标进行综合;最后利用DEA法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产出效率进行分析。

二、计量模型、指标选择及数据说明

(一)计量模型构建

数据包络方法(DEA)是一种以相对效率为基础的目标决策方法,目前已经成为评价具有相同类型决策单元(DMU)相对效率的有效方法。

其中,m和s分别表示输入和输出指标的个数;xij0和yij0表示第j0个DMU的第i项输入和第j项输出;s+r和s-i分别表示松弛变量;ε表示阿基米德无穷小量,在计算中取正的无穷小,如ε=10-6。

(二)城市基础设施评价指标体系分析

城市基础设施体系是一个复杂巨系统,其中涉及到社会、经济、技术、工程等多方面的因素,它的现代化程度是由许多指标共同决定的,为了能较全面、科学地反映其现代化本质,同时又避免指标重复,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多因子分析,同时借鉴其他城市经验和专家推荐相结合,选取城市基础设施各子系统指标(见表1)。

表1城市基础设施评价指标

系统评价指标指标城市基础设施评价指标体系城市能源动力系统 (F1)燃气普及率(%)t1电力消费总量(百亿千瓦时)t2水资源系统(F2)人均水资源(十立方米/人)t3用水普及率(%)t4城市供排水系统(F3 )供水综合生产能力(百万立方米/天)t5污水日处理能力(十万立方米)t6供水管道长度(百千米)t7排水管道长度(百千米)t8道路交通系统(F4 )城市道路照明灯(万盏)t9实有道路长度(百千米)t10公交运营线路网长度(百千米)t11年末公共交通运营数(百辆)t12邮电通讯系统(F5)邮政营业网点(百处)t13城市电话用户(百万户)t14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万个)t15生态系统(F6 )建成区绿地覆盖率(%)t16生活垃圾处理率(%)t17(三)数据来源及指标处理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指标分别来自2011年和2010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和基础设施维护资金投入来自各年《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本文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固定资产建设投入效率和基础设施维护资金投入效率分别考虑,用2010年与2009年各个评价指标之差代表2010年新增投资的产出流量,而维护资金投入的产出指标则为2010年的各个指标存量。由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劳动投入没有确切的统计,本文用建筑,电力、燃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以及水利环境和公用设施管理等行业就业人员的总数来代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劳动力总量。

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效率分析

由于DEA对投入产出指标的数量有严格数量要求,本文采用典型相关分析对产出指标进行降维处理。研究者一般采用主成分分析或因子分析对指标进行综合处理,但是应用这类方法会使信息量损失较多;而典型相关分析可以在保持信息总量不变的条件下,使提取的综合变量之间不具有相关性,并且将原始变量所包含的信息分配到这些典型变量上。

(一)城市基础设施指标的典型相关分析

本文利用SPSS分别对2010年我国各省市城市维护建设资金产出(2010年城市基础设施指标)和市政固定资产投资产出指标(2010年与2009年城市基础设施指标之差)进行分析。认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维护资金投入的产出指标是2010的存量指标,而2010年城市市政固定资产投资的产出指标是2010年的净存量指标。

(1)城市维护建设资金产出指标分析

对于城市维护资金的产出指标,本文提取了两个典型变量(见表2)。这两个典型变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89和0937,其χ2 统计量分别为119317和42085,P值为0,表明相关性十分显著。由于原始变量的计量单位不同,不能直接进行比较,因此本文采用标准化后的数据构建典型相关模型。反映城市维护资金产出指标的第一个典型变量为 L1 ,第二个典型变量为 L2 。

(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效率DEA分析

本文利用EMS13软件,分别用我国31个省市的城市维护资金和城市建设劳动投入以及城市市政固定资产投资和城市建设劳动投入来建立基于投入导向BC2-DEA的模型。考虑统计口径的统一性和可比性以及数据的可得性原则分别设置输入指标和输出指标。维护资金模型输入指标为:城市设施维护资金(亿元)、城市建设劳动投入(万人);维护资金模型输出指标为:第一典型变量L1; 第二典型变量L2。市政固定资产投资模型的输入指标:城市基础设施市政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城市建设劳动投入(万人);市政固定资产投资模型的输出指标为:第一典型变量V1;第二典型变量V2;决策单元为我国大陆31个省市及自治区。

(1)城市维护建设资金效率分析

在城市维护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率研究中,资金使用效率主要从整体上考察资金是否存在浪费现象。纯技术效率主要衡量城市维护资金投入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规模效率是指在制度和管理水平一定的前提下,现有规模与最优规模之间的差异。因此,规模效率主要用于评价城市维护资金是否处在最优规模水平上。从表4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我国各省市城市维护资金的总生产效率平均值为056,纯技术效率平均值为0405,规模效率平均值为138。由此可知,我国城市维护资金配置使用未达到有效状态,资金处在高投入低效率状态下运行,维护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率有待提高。从各地区的具体情况来看,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效率相对较高,海南、浙江和江苏在东部名列前茅;中部地区资金使用效率处在全国最低位置,山西、河南和安徽等省份均处在“高资金投入,低使用效率”的怪圈内;西部的和青海生产效率都很高,与该地区资源丰富、城市人口规模较小以及人均占有高有关。例如,和青海的人均水资源含量远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的省市,使得其在资金人力投入量较低的情况下得到较高的产出。同时从数据可以看出,城建维护资金呈现出规模报酬递减的技术特征,东部地区维护资金使用效率低下是由于资金投入过剩造成的;中西部地区维护资金使用效率低下是由于资金投入不足造成的。表4城市维护建设资金使用效率测评结果

(2)市政固定资产投资效率分析

从表5的测评结果可以看出,我国市政固定资产投资总效率的平均水平为0347,纯技术效率的平均水平为0938,而规模效率为0351。因此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各省市的市政固定资产的技术效率相对较高,导致总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其投资水平未达到最优规模。为了应对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我国政府用4万亿资金刺激经济,其中大部分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然而过度投资却导致资金使用效率的低下。从各省市的具体情况来看,福建的总效率高达136,新疆和次之,青海的投资效率最低。山西、辽宁等17个省市的纯技术效率已经达到最高水平,表明资金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都比较高。从整体上看来,只有适度调整市政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才能最终促进整体使用效率的提升。

四、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我国各个地区的城市建设资金使用效率各有差异,导致效率低下的原因也不尽相同。从整体水平来看,我国城市维护建设资金的规模效率较高,而其技术效率水平较低;我国市政固定资产投资的技术效率较高,而其技术效率较低。因此,对于城市维护资金,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整合,发挥现有资金利用的效率最大化。各主管部门应加强项目信息的沟通,在立项审批、验收等环节上加强把关,防止多头立项和套用项目骗取财政资金。对规定可以重复申报立项的项目,对其资金要加强整合使用,提高项目建设的档次和工程质量,同时完善资金拨付形式和办法,把“拨款制”改成对资金终极使用者的“报账制”;对项目工程要加强管理,整合后可集中委托对工程有严密管理程序的部门管理,这样既解决了资金相对分散的问题,又可防止建设资金被挪用,提高资金使用效果,同时可减少行政管理成本;其次,应该大力引进民间资本,合理引入竞争机制,不仅可以缓解政府公共项目建设的资金压力,吸收私营部门的知识、技术和管理方法,降低产出成本,使社会资源配置更加合理,而且符合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化目标,有利于减少政府干预,提高建设服务效率。对于市政固定资产投资,相关部门应该尽力提高其规模效率,综合考虑全体市民在整体上对城市建设的需求,统筹规划城市各大系统的均衡配套,将提升城市硬件水平、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一并纳入城市效率的综合考评体系中。

参考文献:

[1]李嘉荣,王钟.西部城市化与基础设施投融资效率分析[J].探索,2005(6):144-148.

[2]潘胜强.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管理及其绩效评价[D].湖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3]满奕,李昌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7(4):187-189.

[4]邹慧宁.昆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绩效评价[J].经济研究导刊,2011(12):75-76.

[5]冯振环,赵国杰.基于DEA和广义BCG模型的中国区域投资有效性评价[J].经济地理,2000(12):10-15.

[6]刘力昌,冯根福,张道宏,毛红霞. 基于DEA的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效率评价[D] .系统工程,2004(1): 55-59.

[7]谭桔华.社会结构转型与社会管理创新[J].湖湘论坛,2010(3):90-94.

城投资产管理篇4

【关键词】城市电网 投资管理 现状 改善措施

1 城市电网项目投资管理的概述

1.1 城市电网项目投资管理的界定

城市电网投资管理是指在城市电网输变电工程项目的建设周期内,对城市电网项目的规划设计、实施、竣工验收等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开支进行监控,对已经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投资偏差进行纠正,从而确保将工程项目费用控制在计划成本的范围内,切实提高电网公司的投资效益(电网公司总资产的70%以上为电网资产,这意味着城市电网项目投资管理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电网公司的经济效益)。

1.2 城市电网项目投资管理的基本模式

城市电网项目投资管理是将有限的资金、材料和人力等资源分配到部门、地区和项目的过程,其模式可以划分为基本投资管理、高效投资管理和被动投资管理等三种(见表1)。

从上述分析中可知,在城市电网项目投资管理中应该选择高效投资管理模式,在城市电网项目投资计划的指导下,科学评估备选城市电网项目投资效益,并且结合实际情况来得到最优的投资方案,切实确保投资的高效利用。

1.3 城市电网项目投资管理的特征

首先,城市电网项目投资管理的周期较长。电网建设项目包括决策阶段、前期阶段、建设阶段和运营阶段,整个过程往往需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方能完成。而由于城市电网项目参与方众多且规模较大,使得投资周期内的不确定因素较多,这意味着城市电网投资管理中要树立全过程投资管理的理念,通过实施最优的项目投资方案来尽量降低各不确定因素对项目经济效益的影响。

其次,城市电网项目投资需要优化管理。城市电网项目的建设环节较多(如变电站的建设、电气设备的安装等),对项目投资经济效益、项目实施对城市电网运行的影响、项目实施技术方案等具有很高的要求,这就需要科学评估项目的投资额度、投资组合方案及投资优先级顺序,对项目投资管理的各项工作进行优化,从而确保项目投资管理的最优化。

2 城市电网项目投资管理的现状

2.1 城市电网项目前期决策阶段的问题

第一,前期规划缺乏战略眼光。不少城市电网项目前期规划时着眼于解决投产年用电问题,并没有从未来5~10年甚至是更长的周期来对项目的发展进行考虑(例如新建一个开关站时,在工程建设期内没有启动投运的情况下,规划了两期扩建间隔项目,然后又规划了一台主变的扩建,而如果能够从较长的周期来对该开关站的建设进行规划,那么各子项目的投资成本必将大大降低)。

第二,重视城市电网网架的规划,忽视城市电网项目投资的可行性分析。近年来随着城市人口的急剧膨胀和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大批电网输变电工程项目迫切需要投入到运行中,而电网公司为了缓解城市电力紧张的局面,非常重视城市电网网架的规划,从政府对城市的发展规划、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等角度来开展城市电网网架的规划工作,而忽视了城市电网项目投资的可行性分析,导致不少项目的实际投资成本超出预算。

2.2 城市电网项目设计阶段的问题

一方面,设计的深度不够。城市电网项目建设中存在大量边设计边施工的现象,设计人员只对设计负责而缺乏经济理念,设计方案保守且质量不佳,设计方案不完善导致在施工时需要进行较多的变更;勘察设计深度和精度不够,例如变电所项目在施工时发现地质情况与勘察报告相去甚远,不得不临时变更设计而采取代价更高的施工方法;施工图纸设计时没有严格按照“两型一化”、“三通一标”等标准来进行,同时设计合同内容不够全面,缺乏具体的技术经济指标而影响了城市电网项目的投资计划管理。

另一方面,重视工图设计,轻视初步设计。施工图纸的设计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且是考核设计进度的重要阶段,因此设计单位会给予工图设计较高的重视度。而城市配电网项目的初步设计不存在大量的图上作业,通常只是对设计原则和方案进行初步确定,因此设计单位会给予初步设计较低的重视度。但对于城市配电网项目投资管理而言,“重视工图设计,轻视初步设计”无疑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做法。

2.3 城市电网项目实施阶段的问题

(1)投标工程的后续工作缺乏跟踪管理。有的施工企业在投标时会采取“低价中标高价结算”的策略,为了中标而估计降低价格,而在工程实施时通过施工签证、补充合同、施工索赔等手段来弥补损失。如果电网公司不能够在投标后采取行之有效的跟踪管理手段,杜绝施工企业的施工签证、补充合同、施工索赔等手段,那么势必会增加投资成本。

(2)物资管理不规范而导致浪费严重。为了节约成本并减少中间环节,电网公司通常会对所有工程物资采取招标公司集中招标,物资公司统一供应的方式。招标、供货、使用分别为不同的单位,容易产生“建设单位不采购物资、供货单位不签订合同、物资使用单位没有主动权、采购中间环节”过多的现象,而这些现象将造成产品质量不佳、供货不及时等问题,不仅物资浪费严重且容易影响工期。

(3)施工阶段合同管理和现场管理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电网公司所签订的施工合同过于简单且漏洞百出,个别合同甚至没有清晰划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导致纠纷发生时难以判定各方责任;合同的执行过于松散,没有严格执行合同中约定的事项,随意对合同条款进行变更;合同变更的手续不齐全,缺乏相应的签字手续。

2.4 城市电网项目投运阶段的问题

受到用电供需矛盾突出、用电负荷快速增长等因素的影响,城市电网项目建设时过多地关注其投运效果,而忽视了投资统计管理工作,不少电网公司将城市电网项目的结束等同于城市电网项目的投运,忽视对投运资料的采集,导致项目投运多年后仍然没有编制决算,没有结转资产,并且折旧无法足额计提。投资统计管理将城市电网项目的投资完成、新增能力、资金到位等指标涵盖在内,并且包括了安装费、管理费、建筑费、设备费、财务费及其他工程投入费用,因此是城市电网项目效益分析的依据,而对投资统计管理工作的忽视导致电网公司账面资产不真实,严重影响了公司管理的质量。

3 城市电网项目投资管理的改善对策

3.1 强化投资前评价管理,做好设备选型工作

3.1.1强化投资前评价管理,丰富可研报告内容

首先,电网公司要构建完善且合理的城市电网项目评价指标体系,选择合适的综合评价方法,对城市电网项目的可行性、必要性和经济性进行全方位考察,以此来确定各项目建设与否以及建设优先顺序等;其次,电网公司要将投资前评价的结果及时反馈到年度投资计划的投资过程中,充分发挥投资前评估的反馈作用。

在上述过程中,电网公司可以在可研报告中增加投资收益分析的相关内容(尤其是对城市电网项目投资收益情况进行预测和衡量),从而对城市电网项目的投资可行性分析进行丰富。电网公司要牢记,当资本成本低于城市电网项目的收益率时,公司的经济效益就会增加;当资本成本高于城市电网项目的收益率时,公司的经济效益就会减少。因此,在开展城市电网项目可行性研究时,电网公司要将未来经济发展、市场需求、用户负荷电价结构等因素综合考虑在内,合理预算城市电网项目的投资收益,从而为资金收回提供理论依据。

3.1.2做好设备选型工作

设备价格会因选型的不同而相差2~4倍,而设备投资占城市电网项目投资的较大比重,因此城市电网项目投资管理的一大重点就是做好设备选型工作。在城市电网项目的前期决策阶段,应该从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的角度来确定设备选型,除了将项目建设阶段投资的额度考虑在内,还要将项目建成后营运周期内每年经营成本的差异考虑在内,以全寿命周期内建设与运营总成本最低的方案作为设备选型的依据,从而切实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3.2 规划投资主体的管理,减少项目的资金浪费

城市电网项目投资管理中存在固定资产投资建设主体与使用主体相脱节的问题,为此电网公司要对工作流程进行梳理,完善设计变更、概预算变更的考核制度,对设计方案进行完善和优化,细化设计批复并划分责任,制定下发城市电网项目新开工计划管理方法,对投资节奏进行良好控制。加大对物资采购和回收环节的监管,优化物资的采购流程并减少资金使用风险,最大限度降低项目资金的浪费。

3.3 强化招投标的管理

电网公司要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来选择评标侧重面,评标过程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切不可将投标报价数值进行简单的比较,盲目采用最低报价。除了考虑投标报价的合理性以外,电网公司还要对投标人的技术水平、管理能力及风险承受能力等进行评价,以确保投标人中标后能够按时保质的完成所承担的项目。

此外,电网公司要建立中标工程跟踪管理和工程合同备案制度,对中标工程投资的动态变化进行跟踪监管,对不符合相关法规的行为进行及时纠正,切实保障项目招标的实施利益。

3.4 强化项目的结算管理

电网公司在项目结算时,要认真做好如下方面的工作:审核竣工结算时要对所有隐蔽工程进行认真验收,确保施工记录和验收签证相关文件完整、工作量与竣工图一直后方可列入结算;按照合同约定的结算方法、取费标准、计价定额等,对项目竣工结算进行审核;落实设计变更签证,设计变更要有原设计单位负责人的签字,并经业主单位代表和监理工程师签字,重大设计变更要经原设计审批部门审批,否则不能列入竣工结算;竣工结算的工程量要根据竣工图、设计变更单和现场签证等进行核算,并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计算规则来对工程量进行计算;建设、建立、设计和施工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和经办人员要参与把关,对隐蔽工程和设计变更及签证进行核对确认,对施工殊措施发生的费用进行共同商定,认真落实索赔费用,确保将工程投资落到实处。

3.5 重视投资后评估管理,为其他新建工程提供数据支撑

投资后评估管理是指在城市电网项目投入运营一段时间后,对项目从立项决策、设计、施工、竣工验收到投入运营等全过程进行系统地投资分析和投资总结,对城市电网项目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全方位评估,并且针对投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建议,为日后其他类似项目的投资管理提供借鉴。

为此在城市电网项目竣工投入运营一定时间后,电网公司要构建一套完善的投资后评估指标体系和方法,对项目前期规划可研中计划达到的预期效果与实际效果进行科学比对,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改善对策;总结比较项目建设投资实际效益与项目在可研、筛选等管理阶段的预期效益,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并总结经验,从而为日后其他类似项目的开展奠定基础。

4 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电网项目投资管理直接关系着项目投入运营后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影响着电网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为此要从项目前期决策、设计、施工、竣工验收及运营等各阶段着手,深入分析投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针对性采取行之有效的投资管理对策。

参考文献:

[1]林丽琼.加强技术经济管理提高电网投资效益[J].经济研究导刊,2011(15).

[2]郑琳.电网建设项目投资优化管理方法与应用[J].电力建设,2011(1).

[3]王雄,贺宪武.电网建设投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与企业,2012(12).

[4]齐力,曾鸣.配网建设项目投资优化管理[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2(6).

[5]陆炜,杜鹏宇.电网投资经济效益分析研究[J].管理科学,2012(4).

城投资产管理篇5

【关键词】城建资金;筹措;管理

一、 城建资金筹措现状

城市建设对改善环境、实现人口从农村到城市的转移以及刺激内需等方面都有非常大的作用,要想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建设好城市,就必须以经营城市的理念、按照市场机制来多来源筹措城建资金。

目前,我国城建资金的筹措通过逐渐放宽准入限制以及引入市场机制,已经逐渐形成了来源多渠道、建设市场化、投资多样化、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城建资金的筹措除了政府财政投入外,国有及民营资本,甚至外国资本都开始参与城市市政公用建设。在具体实践中,城建资金的筹措主要有以下渠道:包括地方财政拨款及中央财政拨款在内的政府预算内支出;国内银行及国外政府贷款;主要用于城市道路、供气、供水、供热、污水处理、双高一优技术改造等重点工程建设而发行的国债;另外还有股份融资、经营融资、信托融资、项目融资等多种筹资模式。

二、 城建资金筹措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城建资金来源渠道多元化的情况下,其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城建资金筹措总量仍不足: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建投资占我国GDP的比重逐年在上升,但是直到目前,我国城建投资占我国财政固定投资比重、占GDP的比重仍然不足,仍处于较低水平。

2、城建资金投资地区间差距明显:因为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中、西部地区稍微落后,一直以来我国东部地区城市建设规模远大于我国其他地区,即使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密度远大于中西部地区,从人均城建资金方面来看,东部地区也高于中西部地区。

3、城建资金来源仍然比较集中: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城建资金来源主要有中央及地方财政拨款、发行债券、银行贷款、自筹资金及外资等。近年来的数据显示,我国各城市的城建资金来源主要依靠贷款及国家预算资金,外资比重低、发行债券筹资比重也不高、自筹资金比重呈下降趋势。

三、 对于我国城建资金筹措管理的思考

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仍在继续,对城建资金的需求量仍然很大,因此目前仍必须在科学经营城市的理念指导下多方位筹措城建资金,必须在继续坚持财政投入的同时,利用市场对资源配置所起的作用来调动各方投资的积极性,实现城建资金筹资方式的多元化、城建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实现多方筹资、多方共建。对于我国城建资金的筹措管理,本文作了如下思考:

(一)加大财政投入以保证城建合理规模

日本高速增长时期,城市基础设施占GDP比重约8%,占社会总投资的比重甚至超过了40%。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推荐,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比重,发展中国家的比重为10%-15%是较为合适的,占GDP比重3%-8%是较为合适的;我国的相关比重远远未达到这一标准。作为城建资金最基本的来源,政府财政投入应继续稳定发挥作用。从国家层面来说,应该深化财政改革,逐渐完善公用事业股权、城建项目经营权等。作为城市,也应该精心设计城建项目,尽力争取更多的国家投资;还应关注国家相关的地方政府发债的法规政策、做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前期准备,在政策允许、自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尝试通过发行债券来筹集城建资金。

(二)整合资源以加强投资平台建设

首先可以建立城市基础设施资产经营、资产处置的平台,以这个平台来代表政府部门与相关投资者进行谈判以优化资源组合。还应积极尝试市政工程跨区域的经营方式,可以通过区域合作的方式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同使用;特别对于供水、气、热以及污水、垃圾处理、公共交通等应允许跨行业、跨地区合作经营。另外还应该建设投融资服务平台,要加快完善金融产品、法律政策、城建项目信息库,应加快完善信用担保机制、可设立专门的担保机构来服务于民间投资主体,再完善城建企业诚信约束机制,约束投资主体行为以确保资金安全。

(三)创新金融机制以促进多渠道筹措城建资金

我国筹措城建资金应改革地方金融机制,充分发挥资本及金融市场的作用。首先应积极取得国际金融机构的低息长期贷款,应促使国内商业银行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对城市建设的贷款规模,鼓励其采取联合贷款方式参与城市基础建设,要促进银企合作的开展,更大程度上发挥商业银行的作用。还应引导保险、社保、住房公积金等资金进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要扩大国内外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规模,鼓励城市基础建设经营企业通过优化内部资产组合、加强管理来创造上市条件,促使其能直接在股票市场上融资。上市融资的项目应不仅仅局限于房地产或道路桥梁等大型基础设施,像燃气、污水处理、自来水等市政公用资产也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等方式达到上市融资的目的,此举能盘活已有的资产来弥补城建资金的不足。另外还应努力探索降低城建资金筹资成本的方式,可以积极推广融资租赁业务;像水务、公交等城建资产有长期持续的现金流,所以对于水处理设备、公交设施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就可以采用融资租赁的方式经营,通过设计适当的还款机制可以取得降低融资成本、扩大融资规模的双重作用。

(四)创新公共政策以构建多元化资金保障体系

好的公共政策环境可以通过使城市建设准入门槛降低来引入社会投资;例如可以完善城市公用项目及基础设施特许经营权制度,鼓励国有企业、民间资本甚至外资来参与城市基础建设,要积极创建好的投资环境真正使外资、民营资本能与国有资本待遇等同。与此同时,应从制度上通过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来保证城建资金的安全;例如可以通过划定融资风险控制警戒线,通过对政府债务结构、规模、安全性的定期统计分析及评估来确保政府债券规模的可控,要使资金管理与项目建设互相分离,要使财政投入城建资金实现严格管理、统一拨付。另外还应通过健全城建投融资方面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城市建设投融资活动,在对现有的法律法规进行全面清理的基础上,废止、修订或者调整那些违背公平、不符合经济体制要求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建立或完善适用的法律法规来从根源上对城建投融资活动进行规范。

参 考 文 献

[1]刘全福.我国城市建设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J]公用事业管理.2010(12)

[2]吴新鸿.城建资金筹措管理在新形势下的思考[J]经济管理.2011(3)

[3]苏悦齐.浅析如何多渠道筹集城市建设资金[J].现代经济.2011(8)

城投资产管理篇6

关键词:小城镇建设:城镇体系;城乡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TU984.1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08)07-0116-03

发展小城镇建设是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的突破口,是消除城乡差别、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现实途径,也是带动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战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以及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和长株潭地区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迅速实施,建立和完善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体系,对于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贯彻实施科学的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突出作用。为探讨新的历史条件下小城镇建设与发展思路,笔者于2007年暑假对地处湖南中部偏东的湘潭县进行了工作调查,现将情况综述如下。

1 湘潭县小城镇建设的基本情况

湘潭县总面积2512km2,辖16个建制镇,6个乡,总人口115万人。2007年,小城镇镇区人口达到39.4万,占全县人口比重的27%;小城镇人均建筑面积达25.06m2,人均道路面积6.06m2,自来水普及率达41%;依托小城镇兴办的规模工业企业发展到149个,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2.3万人:目前全县城镇化率达到27%。全县城镇化发展呈现三大特征:

1.1 投入持续增加,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2003年以来,湘潭县城镇建设资金投入逐年增加,累计达到22.6亿元,城镇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县城建成日供水6万吨自来水厂、5万千伏安双回路供电网络,2005年提质改造了海棠路、银杏路、金桂路等县城交通要道,天然气管网工程竣工投入使用。石鼓、射埠、青山桥、花石等乡镇对镇区路灯进行了改造,河口、分水、响塘、谭家山等乡镇新建了垃圾填埋场,青山桥、花石、射埠、茶恩寺、中路铺、石潭等乡镇自来水厂相继投入使用。2007年,全县共完成小城镇建设投入6.2亿元,完成建设项目154个。投入12480万元,完成城镇道路硬化179万m2;投入1560.62万元,完成排污管道工程12398m:投入732万元,在谭家山镇新建自来水厂一座,铺设自来水管道28000m;投入25万元,安装路灯250盏:投入80万元,改造电力城网线路2200m。全县城镇私人建房超过20万m2。

1.2 管理不断加强,发展环境逐步优化

加强内部管理。每年定期开展乡镇村镇建设规划人员培训、执法人员业务培训,有效提高了建设系统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顺利开通“湘潭县城镇建设网”,为各乡镇建设主管部门配备了电脑并联网,城镇建设信息化管理得到普及应用,内部环境得到优化。加强整治工作。建立了建设工程初步方案设计审查制度和图纸审查制度,制定了审查工作方案。加大了对全县违法、违章建设项目的查处力度,2007年共督查乡镇违法违章建设项目25个,已立案17个,行政处罚17个,督查办理施工许可项目3个,已做好调查取证前期工作的6个,正在取证的2个。通过依法行政、强管重罚,全县建筑市场逐步走上规范化和法制化轨道。同时,以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和优美居住环境为目标,以治理“脏、乱、差”为重点,实行综合治理,取得了新成效。

1.3 主导产业凸显,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全县在城镇建设中注重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实施“园区兴工、产业兴城(镇)”战略。县城加快了天易生态工业园同类产业项目引进与建设,初步形成了食品、医药、机电、新材料和现代物流五大主导产业。2007年,开发区工业总产值达到35亿元,完成财政收入1.4亿元,龙头带动作用进一步显现。各乡镇利用自身优势,合理规划,综合开发,初步形成了当地主导产业。如青山桥镇依靠本镇鞋业生产基础打造皮鞋产业;花石镇利用湘莲主产地和全国湘潭湘莲贸易集散中心这一优势,发展了湘莲产业:姜畲镇以农博园为中心打造农业休闲旅游产业,依托320沿线玻璃制造传统优势打造玻璃产业;云湖桥镇利用毗邻江南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的优势,发展机械加工产业,同时加快发展玻璃、建材产业:中路铺镇主要发展建材工业、制鞋等轻工产业;白石和茶恩寺镇分别发展旅游产业和竹木产业。2007年全县22个乡镇实现财政收入1.8亿元,小城镇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2 小城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规划滞后,建设质量不高。一是缺乏精品意识。与长株潭地区先进县市相比,湘潭县在城镇规划编制、执行和管理方面均存在一定差距,城镇规划和建设的起点不高,布局不合理,普遍存在重眼前、轻长远,重建设、轻规划和管理的问题。二是缺乏特色意识。规划没有发掘和利用自身特色与资源,没有将自身的自然、人文资源优势转化为城镇特色优势来推动城镇化进程。三是编制进度不平衡。目前全县有9个镇完成总体规划修编并通过评审,仍有13个乡镇没有进行总体规划修编,且大多数规划仅限于用地布局的控制,在具体建设项目的选址选点、设计和建设的先后顺序上没有依据,且缺乏整体性、科学性和美观性。

2.2 投入不足,融资渠道不广。近几年,全县投入小城镇建设的资金虽然逐年增长,但与邻近县市区相比仍然差距较大,如1996年到2006年,长沙县小城镇建设投入年均达25.3亿元,而湘潭县近十年城镇建设投入年均仅4亿元左右。同时,筹资渠道单一,主要原因:一是信贷难。银行融资条件十分苛刻,使争取信贷资金投入举步维艰。二是个人投资积极性不高。对个人投资缺乏一套完整、合理的机制,部分收费过高,如群众普遍反映60元/m2的报建费标准过高,且报建手续过于复杂,严重影响了个人投资积极性。三是等、靠、要思想严重。存在居民等国家,政府等上级和开发商的现象,政府、居民、开发商之间利益关系协调难。

2.3 体制不优,管理水平不高。一是部门协调机制不健全。重部门轻全局现象严重,部门间协调配合不够,如存在未经规划部门办理选址意见书或规划用地许可证就进行土地拍卖的现象,有的部门对未及时通过工程项目验收和备案就取得其他部门相关手续。二是乡镇规划部门权责失衡。乡镇规划站不是建设行政主体,在人员编制、人员结构、责任机制方面都存在较大问题。部门责、权、利失衡,加上专业人才缺乏,导致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难以承担小城镇规划编制和小城镇建

设、管理重任。三是依法治理工作有待加强。部分乡镇没有严格按照规划进行建设,违反或随意改变已审批的规划方案的施工现象严重,镇区因赶集导致交通堵塞的现象时有发生,依法监管和行政执法工作难到位。

3 加快湘潭县小城镇建设的建议

湘潭县小城镇建设应坚持三个原则,处理好四个关系,从四个方面着力。即: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原则;坚持建管同步、依法依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处理好规划与建设、建设与管理、县城发展与小城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等四个关系;从规划、建设、管理和模式创新四个方面着力。

3.1 立足长远,高起点搞好城镇建设规划。规划是指导城镇建设发展的重要依据和手段,是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应坚持适度超前的原则。切实抓好各项详细规划、专业规划、中心城区规划和重点村庄规划的修编完善工作。应树立品牌意识,按照“合理布局,有利发展,突出特色”的原则,突破传统定势,高起步、高标准做好小城镇规划,根据各乡镇的经济基础、自熬环境和人文背景特点,把规划细化到块、到点,分别发展工业型、商贸型、城郊型、旅游型等具有独特区域功能的特色化、专业化小城镇,引导业主和城镇居民在建设上突出规模和档次。同时,要注重小城镇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交通网络、环境保护、社会发展等各方面规划的衔接和协调,通过科学规划促进小城镇规模扩大、功能完备和质量提高。

3.2 加强引导,高质量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基础设施质量,决定了城镇聚集效益和规模效益的大小,是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首先应落实好既定战略任务。按照“西提东扩”战略,继续抓好中心城区改造与建设,各建设项目必须符合城镇规划,避免出现规划、建设“两张皮”。按照《县城管理办法》的规定,加大对107、320国道沿线、潭花线公路沿线、县城、各乡镇镇区中心的集中整治。要坚持产业兴(城)镇战略,县城坚持走“园区兴工”之路,加快主导产业发展,乡镇要立足各自资源状况和区位条件,以市场为导向,以工业园区为依托,培育和发展好本地主导产业,加快各类专业市场建设,鼓励民间投资兴业,引导企业和人口向城镇集中,不断提升工业发展水平和城镇的集聚效应。其次应积极开拓城建筹资渠道。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利机遇,建立政府投入、金融信贷、吸引社会资金相结合的多元化融资体制。学习外地成功经验,成立城镇建设投资开发公司,经营、管理城市建设资金和国有城建资产。通过以地生财、社会融资、银行贷款等多渠道进行融资,把上级投资、企业融资、外商投资和民间投资有机结合起来,多渠道筹措资金。尽快出台小城镇建设配套政策,制定优惠的投资政策,并对有收益的基础设施,如供水、垃圾、污水处理等实行有偿使用,调动业主投资积极性。

3.3 依法行政,高效率搞好城镇管理。高效率的管理是城镇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一是深化城镇管理体制改革。组建以建设局为主体,国土、工商、环保、卫生等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综合执法队伍,建立相关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切实解决乡镇规划站在人员编制、人员结构、责任机制等方面的具体问题,进一步明确责任,完善考核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规划站在城镇建设和管理上的重要职能。二是加大城镇环卫管理力度。强化舆论引导,培养居民公德意识、文明意识和管理意识,引导全民关心和爱护城镇市容环境。切实做好城镇建设项目的环评工作,加强景区景点资源和生态保护。集中力量对小城镇的环境面貌和社会治安进行综合治理,克服脏、乱、差现象,保证城镇面貌和社会秩序稳定。目前要尽快解决谭家山镇采矿沉陷区治理问题,启动花石、石潭等镇垃圾填埋场建设项目和花石镇城镇管理示范街建设项目。三是严格依法行政,规范管理。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妨碍市场公平竞争及难以发挥效用的行政审批,明确保留项目的审批范围、条件和程序;规范行政审批行为,认真执行行政审批程序和行为规范;强化监管和执法,坚决制止和严肃查处违法、违章建设行为,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应进一步完善小城镇建设工作的年终绩效考核办法。

3.4 创新模式,加快建立市场化运作体制。结合湘潭县实际,创新城镇建设模式,建立公司化运作体制。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适度超前,突出特色”的原则,充分发挥各乡镇城镇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的作用,明确公司职能,包括:城镇建设规划、城镇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城建开发项目的投融资及服务、镇区国有土地的垄断经营、城建资产经营、城镇管理等职能。明确法人责任,公司享有由出资人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具有企业法人资格,合法权益受到法律保护。

城投资产管理篇7

近年来,政府投资运作模式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筹集资金的基础上,也大大加快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步伐。因此,地方各级政府都迫切要求通过努力构建政府投资运作模式,充分有效整合资源条件,切实把资源、资产、资金、项目等有序纳入政府新的投资运作平台体系中。通过积极发掘有效的投资途径和渠道,最大限度地满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对于资金的巨大需求。同时,促使政府新的投资运作模式及体系拥有了更多质量良好、数额巨大的资产,尽力保证现金流的稳定,促进财务管理的良好形象和利润来源的稳步提升,提高地方各级政府筹集资金和管理运营的能力水平。近段时期内,深圳市将以旧城改造和新城开发为重点,在城市建设及基础建设方面的投资将出现新的高潮。根据《深圳市旧城改造项目整体开发规划》,仅深圳市的旧城改造项目的规划面积达到了351公顷,预计投资总额超过3000亿元。据悉,《深圳市旧城改造项目整体开发规划》是采取土地挂牌和政府投资运作模式等合作开发的方式进行的。目前,从深圳市旧城改造开发的实际情况来看,全市旧城开发建设在资金方面较为匮乏,而且表现得越来越明显。随着深圳市全面深入推进产业转型、旧城改造和新城开发“三大战略”,进而对政府投资运作模式提出新的更高的标准及要求。当前,深圳市城市及基础建设资金的使用质量和效率不高,普遍存在资金紧张等困难及问题。对此,笔者以深圳市为例,通过分析研究深圳市政府投资运作模式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并提出健全完善体制机制,充分整合资源条件,努力实现多元投资等政府投资运作模式的对策思考,逐步探索出一条促进政府投资运作全面发展的道路。

二、政府投资运作模式理论概述

(一)政府 政府是指管理国家行政区域内相关事务的政府组织机构的总称。通常情况下,我国的政府组织机构主要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而地方政府是指除特别行政区外的省、县(市)和乡级人民政府等3级组织。本文以深圳市为例,重点探讨研究政府投资运作模式的问题。

(二)政府投资行为 投资具体是指政府在一定时期内投入一定数额的资金,并期望得到回报的具体行为于活动。政府投资作为特殊的投资行为之一,与企业一般投资行为不同。政府投资行为就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配置有关资源的实现途径之一,在促进经济增长、调整和改善经济结构等方面具有极为明显的成效。政府投资行为可以增加能源、交通、运输、通讯、原材料和农业等产业及基础设施的投资,也能有效缓解、消除相关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制约,进而有效提升国民经济的主导作用。

(三)政府投资模式 政府投资模式作为政府投资的重要载体,主要就是由政府及其授权的相关部门通过财政拨款、注入土地及股权等作为资本,组建承担政府投资或融资功能,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运行形式,有国有独资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及国有企业等几种主要形式。本文主要涉及的政府投资模式是深圳市国有资产管理中心、深圳市国有资产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和深圳市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等3个投资运作模式。

三、政府投资运作模式案例分析——以深圳市为例

(一)深圳市政府投资运作模式现状 近年来,深圳市政府在投资运作及资产管理方面,已经由过去的以资产监督监管为主向以资产监督监管和资产运营并重的方式逐步转变。而在政府投资运作模式上,则逐步从弱变强,从无到有。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市政府深入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融资活动,进而为旧城改造工程建设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及保证,有效推动了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目前,从深圳市的实际来看,其企业改制工作已经结束,很多国有大中型企业都实现国退民进、资产集中和政府投资运作的基本模式。对于深圳市政府投资运作模式的现状,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深圳市政府投资运作模式现状示意

(1)深圳市国有资产投资运作现状。目前,深圳市已经初步形成和发展了以市国有资产管理中心、市国有资产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和市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3个投资运作模式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相互支撑和相互制衡的发展格局。市国有资产管理中心贷款余额8.01亿元,支付利息费用4497万元,实际拨付旧城改造资金3.26亿元。市国有资产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贷款余额为8.51亿元,支付利息费用4810万元,支付拆迁款4.88亿元。市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贷款余额为8.25亿元,已支付利息费用4541万元,支付旧城改造拆迁款4.31亿元(见表1)。

(2)深圳市国有资产管理中心。深圳市国有资产管理中心是全市国有资产管理、经营的组织机构之一,也是市级国有资产以及资产管理、经营和收益的重要载体之一,其性质为国有独资企业。深圳市国有资产管理中心具体负责管理、经营、监督和交易市级政府所属的企业及控股、参股企业。同时,负责经市级政府授权的资产投资、管理和经营。然而,随着深圳市国有资产管理中心进一步吸收改制以后的一些企业资产及国有资产的收益,其竞争实力得到逐步提升。例如,其注册资本从2007年成立时的6000万元,增加到2012年的16.18亿元。截至2010年12月底,深圳市国有资产管理中心的资产总额达到16.47亿元,负债总额6.35亿元,净资产总额10.12亿元。截至2011年12月底,深圳市国有资产管理中心的资产总额达到20.16亿元,负债总额6.91亿元,净资产总额13.25亿元。截至2012年12月底,深圳市国有资产管理中心的资产总额达到25.33亿元,负债总额7.82亿元,净资产总额17.51亿元(详见表2)。可见,深圳市国有资产管理中心的大部分资产都为划拨获得,因而具有很大的增值空间与潜力。

(3)深圳市国有资产投资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10月,深圳市政府通过借款1.5亿元,政府自筹资金1亿元,组建资本金为2.5亿元的深圳市国有资产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其性质为国有独资公司。主要服务于深圳市旧城区改造项目的投资、管理和经营。2009年初,深圳市积极抓住国家金融政策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倾斜的大好时机,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平台体系的积极作用,获取商业银行贷款30亿元,极大地缓解了深圳市旧城改造的困难及压力,也满足了旧城改造所需资金的巨大需求,有力地推进了深圳市旧城改造的稳步有序开展。深圳市国有资产投资有限责任公司2010—2012年投资情况,具体如表3所示。

(4)深圳市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3月,深圳市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由原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深圳市房地产经营公司改制而成的,其性质为国有控股公司。公司注册资本5192.48万元,其中国有资产占92.11%,公司全体职工持股7.89%(其中,公司管理者、经营者和一般职工各占比为3:3:4)。深圳市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接受市房地产管理局的业务指导,主要承担深圳市政府直管公房的受托、管理、经营和服务等职能。同时,也履行深圳市旧城改造的房屋拆迁、物业管理等基本业务。2012年12月,公司有员工168名,均为原事业单位以及受托管理退休的165名人员(含离休人员12名)。近年来,由于深圳市旧城改造工程全面深入推进,公司管理的旧房拆迁数量大幅度增加,加之公司积极开拓出新的经营途径,营运收入出现持续增长。据统计,2012年深圳市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收支情况为:主营业务收入1762.38万元,其他业务收入591.22万元,当年成本费用1932.64万元,当年盈利420.96万元。

(二)深圳市政府投资运作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1)国有资产较为分散,整合力度不够。从整体而言,深圳市政府所管理的国有资产依然存在着较为分散,整合力度不够等具体问题,因而根本不能很好地形成合力和潜在优势。此外,深圳市部分国有资产的使用质量和效率不高,严重影响制约了全市国有资产的增长增值,没有形成资金——资产——资本——增值的良性循环链。

(2)市直企业产权不清,监管力度不够。在深圳市市直企业中,有的仍属于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模式下的国有独资企业,因而都没有构建起较为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机制。另外,一些市直企业在投资运作模式方面,存在着思绪观念较为落后,也对投资运作模式、要求、目标和任务等缺乏统筹规划,必然导致投资运作及模式较为滞后,不仅投资能力低下,而且自身造血功能也严重缺乏,国有资产的使用质量和效率自然不高。

(3)投资运作模式不强,资本实力不足。当前,深圳市国有资产管理中心注册资本仅有6000万元,深圳市国有资产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2.5亿元,深圳市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5192.48万元。可见,几家企业在投资运作模式方面,载体、实力和能力等都明显不足。而且投资运作模式的职能较为单一,投资功能明显不够,几乎都仅承担政府项目的投资职能。此外,由于政府投资途径较为单一,极易受到国家金融相关政策变化的影响制约。

四、政府投资运作模式解决对策

前文分析探讨了深圳市政府现有投资运作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实际,提出构建高效的、科学的和合理的政府投资运作模式及其体系的目标与方向。

(一)政府投资平运作模式的目标及方向

(1)明确政府投资主体资格。当前,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需要我们进一步理顺和整合政府投资运作模式的资金、来源与渠道,具体包括管理、经营、收入及项目等方面,并努力实现国有资产与负债的匹配、收入与成本之间相互配套。同时,需要进一步明确政府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其投资上的角色、定位与目标,这就要求政府应当明确职责,科学划分投资范围与方向,尽量减少政府投资不良行为的出现。

(2)积极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积极构建现代企业制度,就要求我们必须严格按照《公司法》的标准及要求,进一步明确政府在投资运作模式与产权之间的关系,逐步构建职责清晰的现代企业管理机制和结构。同时,根据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尽量明确企业内部机构的职能、权利和责任。从深圳市政府投资运作模式的实际来看,市直企业都属国有资产性质的,更是履行政府资产管理的职责及载体。此外,政府要始终采取积极有效的扶持对策与措施,进一步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减少国有资产的不良流失。在政府构建投资运作模式及其规划时,要把投资运作管理机制和运作模式等影响因素进行综合权衡、分析和考虑,进而达到预期的目标及效果。

(3)增强投资决策的合理性。增强投资决策的合理性,要求政府在投资运作模式及行为方面,必须结合自身实际科学合理匹配资源,多方面进行可行性分析、论证和研究。特别是在那些投资数额较为巨大的投资运作项目,需要提请上级政府进行分析、讨论和研究,待审核通过以后贯彻落实。此外,深圳市政府要充分发挥同级人大、政协、纪检监察、审计、财政等部门的职能及作用,全面深入地对相关建设项目、规划和方案的可行性、科学性和合理性等进行分析、讨论和研究,并进行表决审议,促使相关建设项目、规划和方案在投资运作及模式方面始终处于科学有效的监督监管体系之内,进一步提高工作的质量效率,逐步降低投资运作潜在风险,尽量减少腐败行为的发生。

(4)大力拓宽政府投资渠道。拓宽政府投资渠道,要求深圳市政府积极采取建立相关担保组织机构,进一步健全完善政府信用担保体制机制、建设债券发行与交易机制,为全市旧城改造的基础设施建设筹集所需的大量资金。此外,政府要大力推行信托管理计划、发行债券等有效途径,鼓励、支持和帮助城镇居民积极主动参与到那些投资周期较短、项目见效较快的城市投资建设项目中来,努力拓宽城镇居民投资的渠道。要合理引入相关竞争体制机制,促进城镇建设管理质量、效率和水平的逐步提升。

(二)政府投资运作模式的选择

(1)横向模式。对于政府投资运作的横向模式,就是把已建立的市国有资产管理中心、市国有资产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和市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及着手建立的商贸发展平台、旅游发展平台、房地产发展平台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平台等,作为深圳市政府直接管理的国有资产投资平台体系,进一步明确其各自的投资发展目标任务。目前,国家银监会对政府融资平台抵押贷款现行的政策规定,就是不得超过其抵押物价值的60%。而采用横向模式以后,深圳市下属的各个投资平台之间,由于没有相互协调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所以,各投资平台的资产、规模和效率等,都受到了其所对应行业、资源和环境的限制。如果没有一个科学有效的平台和体系的话,那么把绝大多数国有资产有效联系起来,进而形成规模较大、实力雄厚的投资体系,尽力破解政府投资运作所产生的影响问题。

(2)纵向模式。对于深圳市政府投资运作的横向模式,就是把全市几大产业及其发展平台有机联系起来。首先,以深圳市国有资产管理中心为主要载体,以投资、参股、控股等为手段,全面对所辖企业的资产进行管理,并通过所辖企业的现金、投资等,积极吸引社会其他资本,尽力解决其在投资运作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及问题。同时,把深圳市的一些商业网站、机构等统一纳入市国有资产管理中心投资运作体系,并作为其实施投资管理与运作的重要载体,进一步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其次,就是以深圳市国有资产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和市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为重要平台体系,认真对城市建设、房地产、旅游和商业等投资体系进行管理,不但投资的规模较大,而且也利于商业银行对政府投资运作的监督监管。

(3)组建国有资产投资机构。从深圳市的实际来看,市国有资产管理中心注册资本仅有6000万元,市国有资产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2.5亿元,市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5192.48万元。到2012年12月,市国有资产管理中心贷款余额 8.01亿元,市国有资产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贷款余额8.51亿元,市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贷款余额8.25亿元。从2010 年起,我国全面实施物业抵押贷款相关政策规定以后,市国有资产管理中心、市国有资产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和市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在投资运作模式上,已经采取了投资融资功能,但质量、效率却并不理想。而由于3家企业都是根据《公司法》的相关规定建立起来的国有独资企业。与此同时,3家企业根据深圳市政府的地方财力及其需要,除了把一些土地收益以国有资产收益的形式上缴市级财政收入入库以外,都将大部分土地收益进行了新一轮的投资。因此,积极组建国有资产投资组织机构,是符合深圳市政府投资运作模式的根本要求的。对此,可以通过对其他行业进行控股、管理和参与,进而把政府投资运作模式逐步发展成为代表政府对其他发展潜力较大行业进行管理、投资、控股和参与的良好平台。这样不仅大大增强了企业自身的资产规模和资金实力,而且也确保了国有资产的有序、高效和稳步运作。

五、结论

总之,对政府投资运作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以西方经济学、公共产品管理理论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理论为前提,全面深入分析研究了深圳市政府在投资运作的模式、性质和不足。同时,结合当前深圳市政府投资运作模式存在的问题,深入探究其原因,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健全完善体制机制,充分整合资源条件,努力实现多元投资等政府投资运作模式的对策措施,逐步探索出一条促进政府投资运作全面发展的道路,进而得出政府应当根据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企业内部结构等政府投资运作模式,努力实现政府投资运作模式有序、高效和稳步运作的结论。

参考文献:

[1]李玉周、杨美丽:《政府投资运作模式的财务风险分析及对策》,《投资研究月刊》2010年第3期。

[2]李辉、姚雪:《基础设施融资理论文献评析》,《情报科学》2010年第5期。

[3]郭继秋:《新型政府投资运作模式的运作与效应——以湘潭市为例》,《中国金融》2010年第7期。

[4]龚凯颂:《我国企业投资运作模式理论研究回顾与展望》,《财会通讯》2009年第1期。

城投资产管理篇8

关键词:三环线道路 投资 资产管理 投资回收 经营方式

中图分类号:C9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8-138-02

1 背景

武汉市城市主城规划路网以江河为天然轴线,道路基本上平行和垂直江河布置,组成三镇相对独立的路网骨架。当前,武汉主城区已经形成了完善的“环形+放射”路网,布置了三条环路、十条主放射线。三环线是武汉路网三条环路中的一条,它是环绕整个武汉市城区的城市快速道路。它衔接了所有进出武汉市的道路,有助于减少中心区直穿车流,是三镇主要的货运和过境通道。三环线全线贯通对于建立完备的武汉市交通体系,提高城市交通系统的综合运行效率。见图1。

由于三环线道路建设的大部分资金来源于世界银行①和国内银行的贷款,今后每年都面临较大还贷的压力,所以如何建立对三环线道路项目投资补偿机制,保证有充足的资金来源归还贷款并收回投资,以及如何管理好庞大的三环线道路资产,充分发挥其社会、经济效益等问题日渐突出。

2 三环线道路投资回收基本情况

三环线道路是武汉市政府分段投资建设的,前后达10多年之久,于2010年12月30日全线通车。数据统计显示,三环线道路静态总投资61.5亿元左右,建设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城建资金和国内银行贷款,以及世界银行贷款。当前,三环线道路收回投资依赖于武汉市城市路桥收费管理中心(以下简称路桥中心)收取的车辆通行费。

三环线道路投资回收内容主要是债务偿还。除了世行项目中的南段和北段要求武汉市政府利用其他财政资金偿还少数债务之外,车辆通行费收入是三环线道路债务偿还的几乎全部来源,车辆通行费收入中的75%用于贷款偿还。根据目前数据统计结果,当前车辆通行费是不能够保证三环线全部债务的。

武汉市政府是三环线道路全部资产的实质所有者,对世行项目中的三环线南段和北段所分摊的世行贷款本息负有直接偿还的义务。此外,由于它在三环线西段贷款回购和东段贷款建设中提供了政府信用兜底,武汉市政府将承担这些债务偿还的连带责任。

在世行项目中的三环线南段和北段建成移交之后,武汉城投集团拥有三环线全部资产的法人财产权,对其在贷款回购和贷款建设中所借的银行贷款负有直接偿还的义务。武汉城建基金办配合武汉城投集团的城市建设任务,目前与武汉城投集团是“一套班子”,形式上已经与武汉城投集团在组织、业务、资产和负债上分离,然而实质上并没有分开。

3 三环线道路的资产管理与投资回收

当前对三环线道路的资产管理是在产品经营的观念下指导进行的。从实际情况来看车辆通行费收入不能满足全部运营和维护支出、债务偿还和未来道路改造的资金需求。

前面已经说明,作为国有资产,三环线全部资产的实质所有者是武汉市政府。武汉城投集团已经通过贷款回购和投资建设获得了三环线西段和东段的占有权,即武汉城投集团目前已近拥有了三环线西段和东段的法人财产权。目前亟需解决世行项目中建设的三环线南段和北段的产权安排问题。与武汉市政府在管理三环线西段和东段产权时相比,处置南段和北段,不变的是武汉城投集团仍然在世行项目中筹集了国内贷款资金,变化之处主要是:(1)世行项目目标明确为支持武汉市的社会与经济发展;(2)武汉市政府向世行直接借款。

从武汉市和三环线道路的实际情况出发,站在武汉市政府对公共资源管理的角度上,武汉市政府把三环线道路整体产权交给武汉城投集团,以使得武汉城投集团成为三环线道路全线资产的唯一的法人财产权所有者,应该是一个符合武汉市政府公共资源管理目的的产权安排。未来还需要武汉城投集团积极争取,促使市政府能进行部分追加补偿,弥补资产本身投资回收的不足。

武汉城投集团(基金办)作为投资建设主体,在三环线投资、建设和运营的各个阶段,以不同的方式接受着来自武汉市政府的资源、政策和资金的补偿。三环线项目相当一部分资产的形成是直接来自于政府补偿或者与政府补偿直接相关的。三环线周边的土地、绿化资产,以及三环线路桥的车辆通行收费权,三环线道路养护等的专营权都是直接来自于武汉市政府。主要依靠银行贷款投资建成的路桥资产、排水管涵、地下管线、照明亮化设施以及路桥空间资源,也与政府补偿息息相关。

武汉市政府对三环线的补偿是以项目补偿的方式进行的。在项目补偿方式下,对三环线的所有补偿直接补偿到该项目上,并限定任何补偿性的资源不得用于武汉城投集团(基金办)的其他项目和用途上。在三环线每段的投资建设期,武汉市政府主要以土地资源作为补偿方式。在三环线运营期,武汉市政府主要以路桥车辆通行费的方式给武汉城投集团(基金办)补偿。车辆通行费补偿采取价格管制的形式,并通过路桥中心这样的一个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实现。

武汉市政府目前已经采用和可能采取以下方式帮助武汉城投集团来收回三环线投资,包括:(1)路桥车辆通行费;(2)购买服务和财政补贴补偿;(3)政府回购和公私合作制;(4)政府土地补偿和特许经营权授予。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预测,武汉市政府未来能够给予的政策和资源的力度和空间,将会非常有限。因此,武汉城投集团寄希望于武汉市政府的投资补偿,面临着政府在财政补贴和提高车辆通行费之间的两难选择。如果政府不愿意做出这一选择,或者降低这一选择的程度,那么武汉城投集团收回三环线的投资,将只能在政府有限的补偿下,实现“自救”。

上一篇:服务行业的财务管理范文 下一篇:证券行业市场分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