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与生物科学的区别范文

时间:2023-10-16 18:16:43

生命科学与生物科学的区别

生命科学与生物科学的区别篇1

关键词: 温州医学院 实验动物中心 发展历程

高等医学院校的发展离不开实验动物。实验动物中心是学校开展教学、科研、对外服务的重要场所。实验动物中心是高等院校的一项基本建设,作为生命科学的前提和重要支撑条件,实验动物是不可或缺的。实验动物学是一门结合生物学、遗传学、医学、环境微生物等学科建立起来的边缘新兴综合性学科,其目的在于解决如何使实验动物符合不同学科研究的共同需要的问题及研究出符合某种特殊需要的实验动物,最终把对动物生命现象的研究推用到人类,造福于人类。

温州医学院是浙江省省属高等院校,是浙江省重点建设大学。学院1958年8月由浙江医学院从杭州分迁至温州创立,同年开始招收五年制本科学生,是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现有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温州医学院作为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医学、生命科学研究离不开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但在学院初创时期,还没有专门的实验动物机构,实验动物的采购是由教务处医教组负责的。20世纪60年代初,成立了动物房,属总务处下设班组,才开始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实验动物的采购和饲养。

改革开放以后,温州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在学校领导的重视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自强不息、艰苦创业。1979年由国家拨款1.6万元建设了233m2动物简易饲养用房和办公室;1988年学院自筹10.43万元拆建一幢305m2二层的实验动物楼,配置了正规的实验动物笼器具,实验动物用房条件得到了改善,动物房也更名为实验动物室,脱离总务处,划归设备处管理;1994年增设实验动物供应中心,直至1999年合并为实验动物中心,由温州医学院副院长直管,但挂靠于学校科研处。1999年5月,学院对实验动物中心进行搬迁,由温州医学院校本部、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采用共同出资、资源共享的方式,新建普通级实验动物设施150m2和改建清洁级实验动物设施300m2。

进入新世纪,温州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在学校党委的直接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自己,自强不息、艰苦创业、与时俱进。2002年在温州医学院茶山校区兴建了实验动物大楼,总建筑面积达13000m2,目前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有SPF级实验动物繁育生产设施、SPF级动物实验设施和普通级实验动物设施,且都取得相应级别的设施合格证和动物生产许可证。目前,实验动物中心不仅承担着全校医学实验动物学的教学工作和实验动物的供应任务,而且为浙南地区生命科学研究、医疗和药物开发提供服务。

近年来,我院迅速发展,不断改善科研条件,科研氛围浓厚,科研水平迅速提高。近几年,我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立项数和资助经费呈现直线上升的趋势,立项数2009年为35项,2010年为50项,2011年增至82项(其中面上项目39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0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3项),经费总数2009年为785万元,2010年为1334万元,2011年增至3038万元。2010年,国家自然基金立项数和资助经费总额均创我院历史新高。实验动物中心作为学院一个重要的教学与科研服务平台,承担的动物实验也越来越繁重。2007年至2011年,实验动物中心承担与协助的普通级、清洁级、SPF级实验动物科研项目共计1205项,平均每年241项。

学院科研项目的增多,不仅是学院快速发展的结果,而且是研究生教育规模扩大和广大教职员工科研意识的逐步增强的结果,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的需求也相应迅速增加,使得实验动物中心不仅要提供数量巨大的实验动物,而且必须有足够的实验室供科研动物实验。但是实验动物生产需要一定的周期,有极强的时间性,实验动物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克服一切困难,2007年至2011年,为全院科研服务提供小鼠、大鼠分别为27000只与47000只,平均每年分别为5400只与9400只。

随着医学实验动物的发展,学院为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开始设置《医学实验动物学》课程,首批授课对象是医学检验专业94级本科生。此后,授课对象和学生数不断增加,2005年开始为硕士研究生授课,教学工作成为实验动物中心的另一重要任务。本科生、研究生的《医学实验动物学》课程授课学生数2006年为502人,2007年为575人,2008年为912人,2009年为1198人,2010年为1210人,2011年为946人。我院实验动物中心同时也是浙江省卫生厅医学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培训基地的五个基地之一,是杭州之外省内唯一的培训基地。从2009年第一期培训班开始,至今已培训七期共1458人,这七期培训班分别有111人、187人、154人、172人、288人、326人、220人。通过培训,学员不仅掌握了如何合理选择、使用标准化的实验动物,如何规范动物实验操作技术,而且进行了相互交流学习,促进了浙南地区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了浙南地区医学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整体水平。

实验动物中心随着学院的发展而发展,从无到有,特别在近十年来,无论在硬件建设方面还是在软件建设方面,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现在已成为我院科研平台建设中的一个亮点,给来中心参观的领导和专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然而,实验动物科学是与生物医学乃至整个生命科学相辅相承、共同发展的,在生命科学研究突飞猛进的今天,我院实验动物中心任重而道远。中心必须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功能实验室的建设、大型仪器设备的配置、在实验动物科学本身研究方面,尤其在转基因动物与动物疾病模型研究方面不懈努力和探索。

目前,实验动物中心担负着全院医学实验动物学的教学、科研实验动物供应任务,并为全院教学、科研、医疗、开发第一线服务,亦将承担浙南地区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标准化的担子。现实验动物中心实验室已对外开放,实行“旅馆式动物实验”管理模式:中心采用先进的智能监控系统,严格实行实验动物控制管理模式,积极拓展与校外单位进行科研项目的合作,充分展示我院实验动物平台在浙南地区的作用,为进一步扩大实验动物在医学事业的作用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魏泓.医学实验动物学[M].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2]陈惠生.温州医学院校史(1958—2008)[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11.

[3]朱加银,王一龙,赵惠玲等.实验动物中心在高校中的服务性作用探讨[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2,(3):43-44.

生命科学与生物科学的区别篇2

  创业型生物医药企业的发展模式千差万别,但许多都在困境中摸索前进,因此,需要专业的生物医药孵化器,引导这些初创企业的发展。

  近日,记者走访了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生物医药孵化器。这是一家生物医药领域的专业孵化器,不仅为企业提供专业化的技术服务平台,还为初创的生物医药企业提供各类创业指导。

  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政府资源,中关村生命园孵化器成为中小生物医药企业的创新创业摇篮,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今,生命园孵化器已成为部级高科技企业孵化器,并于2011年12月首批通过了北京市战略新兴产业孵化基地的认证,在北京地区通过这项认证的孵化器仅有6家。

  几年来,由生命园孵化器推荐并入选 “”、“海聚工程”等项目的高端人才10多名。生命园孵化器独立运营的开放实验室通过了“CNAS认证”,成为中关村挂牌的开放实验室之一。

  “这些成绩足已说明,在全国生物医药产业的专业孵化器里,生命园孵化器走到了前列。”一位从事孵化器管理多年的行业专家曾这样评价生命园孵化器。

创新创业摇篮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成立于2000年,是中关村科技园区内的生物产业专业化园区之一。作为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产业支撑平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生命园孵化器成立于2003年,主要功能是为园区企业提业及创业孵化服务,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桥梁和生物医药企业的创新创业摇篮。

  生命园孵化器虽然其成员不足10人,却搭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生物医药专业服务平台,其中包括分析检测、药物筛选、固体制剂和分子生物学四类技术平台,并成长为一家为生物医药企业提供专业服务的公司。

  为创业企业提供辅导是孵化器的日常工作之一。不少初创型生物医药企业并没有预见到创业过程中的艰难性,创业初期可能在产品及市场定位上出现与实际不符的地方,进而增加了创业的风险与难度,需要生命园孵化器这样具有成熟经验的团队对其进行引导。

  对生物医药企业来说,由于自身的行业特殊性,决定了他们不同于普通生产或销售型企业。

  “药品的研发需要一个专业化的基础设施、大型的仪器设备和大量的资金支持。”生命园孵化器副总经理范兰丰介绍,“研发新药要严格地进行药效学、药理学、临床实验等内容,还需要国家药监部门的认证和审批,也许部分产品的定型预试只需要1~2年时间,但距离上市销售还有很长时间。因为在临床前、临床实验及在审批流程上需花费大量的资金与时间,以及懂得新药研发的经验和规律,只有对国家的药政法规非常熟悉的专业人员才能完成。”

  生命园孵化器为企业搭建了一个培育与技术服务平台。一方面为企业提供创业指导服务,另一方面还通过开放的实验平台为企业提供专业技术服务。

  范兰丰说:“如今,我们孵化器搭建的技术平台除了园区里的企业,还面向北京市和其他的十几个省市的相关企业,以及一些相关联的大学和研究所,他们将需要检测的样品快递给我们,再由孵化器里对应的平台出具检测报告。与众多提供研发外包服务的企业相比,客观性与中立性是我们的特色所在。”

平台助力企业发展

  “高效液相色谱仪器在我们公司并不是常用的实验仪器,但也不可缺少。一台进口的高效液相色谱仪器报价约40万元,一旦采购对公司来说就会新增一笔运营成本。如今,在园区分析检测平台里就有这样的仪器,我们只需每次支付100元左右使用费,实验人员就可以在办公楼里完成实验,这就是入驻生命园孵化器的优势所在。另外,园区里还有很多其他仪器设备可以供企业使用。”华禧联合科技企业发展总监王静宜说。

  华禧联合科技是刚入住不久的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的一家药企,成立于2003年,是一家处于发展上升期的医药研发生产企业,公司负责人选址生命科学园主要看中这里的办公环境和实验条件。

  生命园孵化器除了为园区里的企业提供办公场所,也提供很多软。“资源网络同盟”是生命园孵化器成立的多个产业联盟之一,联合了生命园区内多家大型企业,整合了价值2亿元的仪器资源供园区企业共享使用,极大地方便了园区企业的研发活动。

  另外,生命园孵化器还起到枢纽和衔接作用,衔接企业、投资机构、药品审批等相关政府部门。通过组织一些活动,比如高端人才推荐交流会、政府资金申报等,这些都是生命园孵化器提供的服务内容,对创业企业有很大帮助。

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创业孵化服务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是专业知识、政府资源、产业引导等能力的综合表现。这也是初创药企选择生命园孵化器的主要原因。

  范兰丰说:“目前入驻生命园孵化器的医药企业基本分成四类:第一类企业从事新药研发,占比10%,因新药研发周期一般需要6~10年,企业在成立以后很长一段时期内获利能力较差,只能等待新药的研发成功;第二类企业从事研发外包,占比30%,本身不生产最终产品,而是为其他企业提供科研服务;第三类企业提供诊断试剂及医疗器械类产品,占比30%,一般研发周期在3年左右,能很快投产上市;第四类企业为医药研发企业提供相关资源,诸如实验室试剂、生物信息服务,占比30%。这四类企业的业务内容常常会相互交融。

  因为涉及企业类型及业务范围众多,生命园孵化器一直将综合服务能力的提升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之一。综合服务能力具体体现在专业技术能力、产业引导能力、政府资源对接能力、财务金融服务能力、人才引进与培育能力等几方面。当前,生命园孵化器通过技术平台建设,投融资金对接会、产业联盟组织等多种形式实现了综合服务能力的整合与提升。

  生命园孵化器通过“中关村生物产业联盟”(原“中关村CRO联盟”)组织企业承担政府部门的重大课题,并获取资金支持,部分研究成果将推动产业发展。

  同昕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是生命园孵化器的一家在孵企业,侯京和副总经理说:“虽然具体工作还需要企业自己去实施,但孵化器的服务确实对我们企业发展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同昕生物是一家专注于重大疾病的早期无损伤性诊断技术和治疗技术的企业,生命园孵化器曾对同昕生物进行过引导性创业投资。

  生命园孵化器目前在孵化的企业有60多家,出孵的企业还有10几家。在未来5年里,将会孵化出2~3家企业到资本市场上市。

打造世界生物产业创新中心

  “十二五”时期,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将以园区产业发展需要为出发点,积极利用北京市发展北部高新技术产业带和昌平区规划发展七北路西部科技商务区的机遇,加大园区产业空间拓展力度,努力提升专业园区各项功能,实现园区产业、生活、服务和环境的和谐发展,倾力把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物技术创新中心。

  据介绍,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目前已成为部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是北京市生物医药研发、中试及产业化的重要基地,已有生命科学研究所、生物芯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蛋白质组研发及工程中心等6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入园发展。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一直以来都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北京市委、市政府的亲切关怀和高度重视,受到中外科学家和相关企业、机构的喜爱和推崇。

生命科学与生物科学的区别篇3

一、考试性质

宜昌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是初中毕业和高一级学校招生合二为一考试。它具有以水平(毕业)考试为主、兼备选拔(升学)考试的性质。

二、考试方式

1.语文、数学、英语:实行纸笔闭卷和分卷考试。物理和化学、道德与法治和历史、地理和生物实行纸笔闭卷和合卷考试,分别计分。

2.英语听力口语:与笔试分开考试,采用人机对话的方式,实行电脑评分。考试分为“回答问题”、“听后选择”、“听后记录并转述”以及“模仿朗读”四个项目。

3.体育与健康:采取过程管理评价与目标效果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即七、八、九年级平时考核和中考统一考试两部分综合评定。平时考核由学习态度和体育课学业水平成绩两部分组成;统一考试分为中长跑测试、力量测试和技能项目测试。

4.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与笔试分开进行,采取现场操作方式单独组织考试。其中物理和化学采用合卷,分别评分。考生现场抽签确定考题,成绩当场评定,合格即得满分。

5.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标准化考试,采用五科合卷机考的方式,实行电脑分别评分,成绩当场呈现。主要考核学生初中阶段“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

三、考试计分

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体育与健康以原始分数呈现,各科总分值分别为:语文120分;数学120分;英语120分,实行笔试(80分)与听力口语(40分)分开测试;物理80分,实行笔试(70分)与实验操作(10分)分开测试;化学50分,实行笔试(45分)与实验操作(5分)分开测试;体育与健康50分(其中七、八、九年级平时考核成绩各计5分,中考统一考试成绩计35分)。

生物、地理、道德与法治、历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生命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以等级呈现,各科卷面总分值均为100分(其中生物笔试90分与实验操作10分),按80分及以上、70—79分、60—69分、59分及以下分为A、B、C、D四个等级呈现。其中生物、地理、道德与法治、历史分别对应30分、25分、20分、10分,计入总分。

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三门科目考查,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四、考试时限

语文150分钟。数学和英语各120分钟,其中英语笔试90分钟,听力口语30分钟。物理和化学(合卷)笔试共150分钟,理化实验操作(合卷)30分钟。道德与法治和历史(合卷)共90分钟。地理和生物(合卷)共90分钟,生物实验操作20分钟。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合计100分钟。

五、考试时间

注:1、体育与健康科目平时考核时间安排在七、八年级下学期和九年级上学期。

2、2019年八年级地理和生物科目考试时间安排在6月22日下午。

六、考试组织

1.考试命题

宜昌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由宜昌市教育局组织统一命题。命审题工作实行集中封闭式管理。

2.考试范围

考试范围严格按照各学科《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确定的课程内容,同时参考现行学科使用版本教材。学业水平考试注重考查学生九年义务教育的积累,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增强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重视发挥考试的教育功能,在各科目考试内容中融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育和劳动教育等内容的考查。

3.考务工作

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和生物等笔试学科考试和听力口语考试,由宜昌市教育招生和考试办公室统一组织,各县(市、区)教育局实施。

体育与健康测试,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考试,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生命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机考学科考试,由宜昌市教育招生和考试办公室制定统一的考试办法,各县(市、区)教育局组织实施,各学校家长委员会选派代表全程参与监督实施。

七、考试成绩运用

1.在用于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时,参加全部学科学业水平考试并取得成绩,与完成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一并作为取得初中毕业证书的依据。

2.在用于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时,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一并作为学校录取的依据。

生命科学与生物科学的区别篇4

关键词:植物;种名;学名;科技文章

中图分类号:Q94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3)02-0000-00

收稿日期:2013-03-25

修回日期:2013-04-02

植物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当我们研究植物时,首先应了解所研究的是哪种植物。种是生物物种或种群的简称,是生物分类等级的基本单位,是具有一定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以及和一定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也是一个具有共同基因库的、与其他类群有生殖隔离的类群。一个物种中的个体一般不能与其它物种中的个体,或后一般不能产生有生殖能力的后代。种是生物进化与自然选择的产物,是研究利用植物最基本的重要对象[1]。给植物一个名称,的做法是从人类社会历史之初就自然地开始了有的。由于地域的不同,出现“一物多名”和“一名多物”的现象比比皆是。而这种现象必然造成混乱,阻碍科学的发展。为避免这种错误,首先要分清种名称的相关问题。

1 植物种名称的种类

常用的植物种的名称有学名、中名、英文名、拉丁名等。

学名(scientific name)是指用拉丁文书写的符合《国际植物命名法规》(I.C.B.N.)各项原则的科学名称,每种植物只有一个,也只能有一个学名。学名也称拉丁学名,但与拉丁名不同。植物学名由三部分组成,第一个词为属名(属加词要用名词),第二个词为种加词(种加词要用形容词或地名或人名,加后缀或所有格),第三个词为命名人[2]。正式发表的研究文章中,必须使用正确的学名,如月季花Rosa chinensis Jacq.。这是科技文章中出现种时必须使用的植物种名称。

中名(Chinese name)是指在《中国植物志》、《中国孢子植物志》等权威著作根据拉丁名称的含义确定的相对应的中文名称,中名和学名应该是一对一的关系。建议使用中文正名,特指这些中名;避免使用中文学名,引起混淆。由于植物分布的地域差异、人们对植物利用和认识不同等原因而用的其它名称,称为别名、地方名或俗名[1]。如中名(中文正名)为月季花Rosa chinensis Jacq.(学名),俗名为月月红、月月花、玫瑰等。其实玫瑰Rosa rugosa Thunb.为另一植物的中文正名。中文科技文章中种的名称应使用中文正名,不使用别名、地方名和俗名等。

英文名(English name)是指用英文书写的名称,它和中文书写的名称一样,有异名、别名、俗名和地方名。如月季花(中名)Rosa chinensis Jacq.(学名)的英文名为Chinese rose。

拉丁名(Latin name)是指用拉丁文书写的名称,它和中文书写的名称一样,有异名、别名、俗名和地方名。拉丁名不是学名。如血桐(中名)Macaranga tanarius (L.) Müll. Arg. var. tomentosa (Blume) Müll. Arg.(学名)的拉丁名为Macaranga[3]。文献资料中,常见学名与拉丁名混淆的情况。

2 植物种名称的科学性

植物的科学命名是用双名法来命名的。双名命名法(binomial nomenclature)亦称“二名法”,是生物分类之父、――瑞典博物学家林奈(Carolus Linnaeus)在1753年发表的《植物种志》一书中,采用前人的建议创立的,。后为全世界的植物学家和动物学家采用,并按I.C.B.N.实行。双名法要求1个种的科学名称(学名)必须用2个拉丁词或拉丁化了的词组成,第一词是属名,是这个种所处的属,属名的第1个字母必须大写;第二个词为种加词,或种区别词,通常是一个反映该植物特征的一个拉丁文形容词,种加词的字母一律小写;这2个词共同组成一个种名。同时,命名法规要求在双名之后还应附加命名人之名,以示负责,便于查证。一个物种的完整的学名必须符合本方法,如银杏Ginkgo biloba L.。

在科普著作和科技期刊中,为了阅读方便、节省篇幅而省略命名人,不规范,但被普遍接受。

3 植物学名的相关问题

我们使用种的学名时,是使用接受名称(accepted name)的,即符合I.C.B.N.或《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I.C.N.C.P.)法规规则,用于属、种、品种、品种群的最早建立的那个名称。除学名外,各国语言出现的名称则为权威著作认可的正式名称[4]。

由于随着研究的深入和资料的不断积累,有些种的接受名称可能要更改。因此出现了异名(synonym)。异名是指学名中,符合法规建立条件规定的一个或多个名称,与接受名称为同一植物,但发表较晚;或是原来的命名有误的名称。如尖叶杜英的接受名称为Elaeocarpus rugosus Roxb.,而Elaeocarpus apiculatus Masters为异名;九里香的接受名称为Murraya exotica L.,而Murraya paniculata (L.) Jack.则为异名等。异名不能正式应用在科技文献中。

生产中,为了方便直观地出售某种植物,也会使用商业名称(trade designation),但它不是植物名称,而是在种、品种或品种群的销售中,认为某一接受名称不适于商业目的时,用于代替该接受名称的手段[4],如乳茄Solanum mammosum L.的商品名称叫“五代同堂”、“黄金果”等,蔓花生Arachis duranensis Krapo et W.C.Greg.的商品名称叫“遍地黄金”。科技文献中,不能使用商业名称,也不能将商业名称与异名混淆。

4 种下等级涉及的问题

在实际生产实际中,常涉及的种下等级有亚种、变种、变型、品种、品种群等[1]。它们的名称也要注意规范使用。

亚种(subspecies, subsp., ssp.)是指一个种内的类群,自然条件下,在形态上有区别,分布上、生态上、季节上有隔离,如斜叶榕Ficus tinctoria subsp. gibbosa。

变种(variety, var.)是自然条件下,一个种产生某些较为稳定的形态变异,且其分布的范围(或地区)比亚种小得多(比亚种)。在其特征上与原种有一定区别,并有一定的地理分布。如红花木Loropetalum chinense var. rubrum,其花形态与原种一致,只是其花呈红色,且仅在湖南、江西一带自然分布。

变型(form, f.)为形态或个别性状变异比较小的类型,通常只有1个性状的差异。羽衣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 acephala f. tricolor为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 acephala的一个变型,其叶不结球,常带彩色,叶面皱缩。

品种(cultivar, cv.)是栽培植物的基本分类单位。它是指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物种,经人类选择、培育而得,能适应一定的自然和栽培条件,在其产量和品质上比较符合人类的要求。它是为根据某一或某些专门目的而选择的,具有一致、稳定和明显区别的性状,而且经采用适当的方式繁殖后,这些性状仍能保持下来的一些植物的集合体。在植物学范畴,种与品种不能混淆。品种按I.C.N.C.P.命名。品种加词应是富于想象力的词,与由拉丁语形成的植物名称显著不同,如用拉丁词作品种加词,则必须符合植物命名法规的规则和构成。品种的学名写法是在其原种的学名后,在单引号内写上品种加词的拼音,并且第一个字母用正体大写,其余用正体小写,加词前无须加“cv.”来表明它的栽培品种的等级,其后也无需引证它的命名人[4]。如锦叶大红花Hibiscus rosa-sinensis ‘Cooperi’。

品种群(Group, Gp)是基于一定相似性的品种、植物个体或植物集合体的正式类级。品种群名称由它所隶属的属或者更低分类单位的正确名称与品种群加词共同构成。品种群加词中每一个词的首位字母必须大写,其它小写,都为正体,不加其它符号。如报春花属Primula中,品种‘MacWatt’s Blue’、‘Old Irish Scented’与‘Osborne Green’ ,其形态、生态适应性及生物学特性具有很强的相似性,它们被一起置于品种群Primula Border Auricula Group中[4]。

5 5 种名称的查找

实际应用中,如何快速地得到某个种的学名(接受名称)如何快速地得到,可以有很多方法,包括查找《中国植物志》、《中国孢子植物志》、《Flora of China》等,还有各科的专著。随着网络的使用,大多数人直接使用网上的搜索工具,快速得到学名。由于网上有不少的资料,是有不少由非专业人士进行编辑的,错误较多,包括存在不是正式接受的学名、书写错误等问题。

建议尽量使用最新的研究专著《Flora of China》的资料,这个可以从网上直接查找;也可以使用中国生物物种SP2000的资料[5],以达到快速准确地查到正确的学名;也可查找广东植物名录电子版等。使用时再进行名称的核对,并选用最新的资料。

6 科技文章中种名称的其它问题

在文章中,标题、摘要和正文第一次出现植物种的名称时,都应附学名,第二次及之后出现不再附加学名。除植物系统分类学相关的文章外,一般未作说明的科技期刊可以不写命名人,以节省的方式书写学名,尽管不规范。

属下有多种时,第一个种属名要写全,如白兰(Michelia alba)、含笑(Michelia figo)同时同现,白兰的属名Michelia写全,含笑的属名则可用M.代替;如属下只有一个种,属名则应写全,不能简写。

排版时,尽量按照书写要求,即属名和种加词斜体,命名人正体的方式排版,以示英文词汇和拉丁词汇的不同[6]。对于种下等级,连接词用正体,种下加词用斜体。

如遇属下种不确定时,只有一种的情况,用属名加sp.表示,如某种竹(竹属)Bambusa sp.;如为属下几种,则用属名加spp.,如几种竹(竹属)Bambusa spp. [7,8]。

如文章中植物种类出现较多,则尽量采用表格的方式呈现植物种的名称,方便查找和核对。

参考文献:

[1] 马炜梁主编.植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张丽兵译.国际植物命名法规[M],维也纳版,中文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3] 黄普华,孙洪志编.汉英拉植物分类群描述常见词汇[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4.

[4] 向其柏,臧德奎,孙卫邦译.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M],第七版.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5]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Z].http:///joacn/index.php

[6] 翁廉主编.科技期刊编辑向导[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0.

[7] 叶创兴,石祥刚.植物拉丁文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8] 汪劲武.种子植物分类学[M],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林正眉(1969-),女,福建永安人,

生命科学与生物科学的区别篇5

1.高中生物与人文学科教育的联系

在高中阶段,人文学科教育主要包括语文、历史、政治、英语和地理等。

1.1与语文的联系

生物现象与文学作品间的联系随处可见,在一些古典诗词、成语中随处可见生物学问题的影子,前人已经作了不少总结,在此仅举几个例子予以说明。

1.1.1诗词中的生物学

1.1.1.1“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是高中语文第一册中毛泽东的诗词《沁收集整理园春.长沙》中的诗句。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与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异曲同工,都是描写秋天的景象。这种动人的自然秋景是秋天气温渐渐降低、紫外线照射强烈等外界因素造成的。在低温的作用下,叶绿素逐渐分解,同时叶脉的运输能力逐渐减弱,叶子白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糖分不能完全运出叶子,叶子里的糖分越积越多,可溶性原糖多了,就形成了较多的花青素,同时细胞内ph值改变,呈现酸性,使花青素表现出红色,秋天红叶的种类如枫叶黄栌、槭树、柿树等。

秋天,也有些植物叶肉细胞衰老,叶绿素的合成速度低于分解速度,叶绿素含量相对减少,类胡萝卜素分子比较稳定,不容易破坏,所以叶片逐渐呈现类胡萝卜素的颜色——黄色,故而会出现“黄叶地”的景色。如银杏树,每到秋天淡黄色的小扇子型的叶片落在地上,令人不忍踩踏。

1.1.1.2《采桑子·重阳》是新高中语文收录的毛泽东又一首诗词。“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毛泽东寥寥数语展现了深秋季节战地的壮丽景象。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也是描写重阳日的菊花。

深秋季节,霜后万木萧瑟,唯独菊花傲霜盛开。菊花为菊科菊属,多年生宿根亚灌木花卉。是短日照植物,适应性较强,喜凉,耐寒,生长适温18℃—21℃,最高32℃,最低10℃,虽然水稻、牵牛花、苍耳、大豆等,都是属于短日照植物,但它们不耐低温,中秋前后就成熟枯萎了。

短日照植物是指给予比临界暗期长的连续黑暗下的光周期时,花芽才能形成或促进花芽形成的植物。在自然界中,在日照比较短的季节里,花芽才能分化。夏至过后,日照渐短,许多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秋季开花的植物多属短日照植物,要使短日照植物,即秋天开花的植物提前开花,就要对它们进行短日照处理。在日照长的季节,进行遮光短日照处理,能促进开花,若长期给予长日照,就抑制开花。利用短日照进行促成栽培的花卉有:菊花、一品红、玉海棠和三角花等。

冬至过后,日照渐长,春夏季开花的植物多属长日照植物,指给与比临界暗光期长的连续光照下的光周期时,花芽才能形成或促进花芽形成的植物。春天开花的花卉多为长日照植物,如紫罗兰、蒲包花、天竺葵、瓜叶菊、四季报春、金鱼草、三色堇等,对它们进行长日照处理可提前开花。

利用光照处理能达到鲜花周年供应,不但能美化环境,而且能增加经济效益。

1.1.2成语中的生物学

1.1.2.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语出《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太(叹)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意思是说像燕子和麻雀这样的小鸟哪里知道鸿鹄的志向,比喻平庸的人不能了解杰出人物的远大抱负。鸿鹄就是天鹅,形状像鹅,体型较大,全身白色,脚和尾都短,脚黑色,有蹼。居住在海滨或湖边,善飞,吃植物、昆虫等,是候鸟。候鸟指随季节而变更栖息地的鸟类,如燕子、杜鹃等春夏来我国繁殖,秋季飞到印度过冬,是夏候鸟;野鸭、大雁、天鹅春季飞到较远而且较冷的地区繁殖,秋季又飞回原地区的鸟类为冬候鸟。留鸟则是终年生活在一个地区,不到远方去的鸟,如麻雀、画眉、喜鹊等。

1.1.2.2“良禽择木而栖”,候鸟选择适于自己生活、繁殖的地区栖息,因此,践行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更加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并存,保护环境,是我们长期的任务与责任。

1.1.2.3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语出《庄子·山木》,汉代韩婴《韩诗外传》和刘向《说苑·正谏》。这反映了捕食(食物链)和适应的相对性。螳螂全身绿色或土黄色,头呈三角形,前腿呈镰刀状,活动灵敏自如,能出其不意地捕食昆虫,这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然而有时螳螂却顾此失彼,在全神贯注地捕食蝉的同时,没有发现身后的黄雀,而被黄雀捕食,这正是适应相对性的最好体现。此外,螳螂吃蝉,黄雀捕食螳螂,这也反映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属于食物链的一部分。食物链是指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这句成语隐含的一条食物链就是:植物—蝉—螳螂—黄雀,在这条食物链中,植物是生产者,属于第一营养级,蝉、螳螂、黄雀都是消费者,分别属于第二、三、四营养级。

1.2与历史的联系

1.2.1生命科学发展史

对学生进行生命科学史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乃至人整个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有积极的意义。重大科学发现过程不仅体现了科学家以严谨的科学态度、严格的科学方法、敏锐的观察思维对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进行的艰苦探索,还体现了科学家的个性、爱好,以及观点,在竞争与合作中形成的学术思想上的融合、碰撞和冲突,也反映出社会和学术群体的评价给予的鼓励、包容和压力。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在必修模块《分子与细胞》、《遗传与变异》、《稳态与环境》中引入了很多科学家的经典实验,同时还增加了较多的科学研究方法和思想,是很好的进行生命科学史教育的材料。现将部分经典科学实验及所蕴含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汇总如下。

必修模块中部分经典实验所蕴含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一览表

1.2.2历史生物学

时间是生物的发生发展的尺度之一。在较大的时间尺度上,例如在不同的历史年代,有不同的生物出现,结合化石资料,就形成了古生物学,关于生物进化的很多证据就来自于化石、孢粉等;在较小的时间尺度上,例如在人类文明诞生以后,如研究近几千年来人口的增长、植被的破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情况,则是历史生物学。人教版高中生物课本必修三“稳态与环境”中118页“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一节,就有关于我国历年来人口增长情况的图表。

转贴于

1.3与政治的联系

生物与政治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与哲学方面的联系,如辩证思维。辩证思维是在思维活动和感性经验的基础上,以概念、判断和推理为基本形式,按照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而进行的思维活动。高中生物新课标在阐述课程目的时明确指出:“通过高中生物课程的学习……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树立创新意识,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对课程目标的规定是:“通过生物学知识的学习,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生物进化观点和生态学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逐步建立科学的世界观。”

生命科学与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首先,生命科学是一门自然科学,辩证唯物主义的产生本身就是以自然科学的发展为重要前提的,生命科学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观点提供了丰富的论证材料;其次,哲学是对科学规律的高度概括,哲学对自然科学的发展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哲学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应该主要包括以下三大方面:(一)生命世界的物质性及其运动规律;(二)生命世界的普遍联系与矛盾;(三)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以至无穷的认识论。

以对立统一规律为例,生命现象中普遍存在着局部与整体、结构与功能、个别与一般、个性与共性或称做多样性与共同性等方面的对立统一。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是生命科学基本的观点之一,如叶绿体、线粒体的结构分别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相统一;这些自身结构在各有其结构和功能的特点的同时,又相互联系,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如神经的兴奋和抑制、激素作用的二重性等现象就是局部的对立而整体上的统一的典型实例。生命世界最常出现的就是在一般规律中的例外,是特殊的个别,因此,在教学中讲解概念、规律时要特别注意概念、原理的外延及适用范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从个别出发,归纳总结,上升到一般,从现象上升到本质,然后必然将一般作用于具体的个别,解决个别的问题。比如,含有性别决定基因的性染色体相对于其他常染色体而言是特殊的,任何杂交遗传都是两性的结合,都在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存在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xy染色体的遗传同样符合自由组合规律和分离规律,这是常染色体与性染色体的遗传共性。所以,在涉及伴性遗传的现象解题时要分析xy的行为,而不必写常染色体,同理,分析常染色体遗传时尽管也涉及父母亲代,但不必动辄写上xy。

1.4与地理的联系

生物知识与地理的关系非常密切,由于人类的生活需要和生产活动,很早就接触到植物的种类和分布问题。如早在公元前300年,“植物学之父”、古希腊theophrastus随军记述了沿途观察到的不同植被和植物,并根据植物的经济用途或生长习性进行了分门别类。我国在公元前11世纪至几世纪的古代著作中,就有关于植物种类和分布的记述,如《诗经》中记载了200多种植物,并记载古代汾河下游,山(山地)有枢、栲、漆等树木,隰(低地)有榆、杻、栗等树木,秦岭山地多松树、竹类,还有桑、杞、栲等。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主要研究生物与地理之间的关系形成了生态学和生物地理学两门重要的学科。

在高中生物教材中,生物与地理之间的联系主要体现在环境和生态两个方面,如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的后半部分主要是关于生物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主要是生态学方面的基础知识。

例外,在地理中还有一个方面体现出与生物之间的关系,这就是地名,一是很多地名中都包含了生物名称,如宝鸡、榆林、枣庄、龙州、梧州、桐乡、虎牢关、狼牙山,等等;二是一些地名与生物故事有关,如淝水、八公山与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有关系;三是许多少数民族或国外的地名原来的意思里有生物的元素,如包头,蒙语的意思是有鹿的地方等。

1.5与英语的联系

生命科学与生物科学的区别篇6

【关键词】自主论/还原论/生命现象/解释/遗传信息

【正文】

1.目的性解释或功能解释的方式是概念自主性的逻辑延伸

如果承认生物学理论具有自主性,那么理论自主性的根本在于概念的自主性,即存在所谓不能用物理——化学术语进行描述和定义的概念。生物学理论自主性的另一表现——理论体系的目的性解释或功能解释方式,是概念自主性的逻辑延伸。另一方面,生物学理论中仅存在自主性概念并不必然导致目的性解释或功能解释,例如,孟德尔遗传学、公里化处理后的群体遗传学和进化论的演绎体系(1),其中所有的概念都没有与物理——化学发生关联,都是自主的,只有在一个体系中,例如,以分子生物学为主体的现代生物学,存在自主性概念的同时,又存在物理——化学的术语和概念,并且,二者都处于解释起点的位置,才必然导致目的性解释或功能解释的理论结构,这种结构成为融合自主性概念与物理——化学概念为一体的方案。就现代分子生物学来说,其中的物理——化学概念所描述的是生命现象中的分子及其行为,而自主性概念所描述和推演的是我们宏观经验的生命现象本身,这二者之间,从概念的构造和体系的建立的过程来说,分属两套逻辑体系,因而它们之间没有逻辑演绎的导出关系(2),同时,由于生命现象的复杂性(即使假定把它描述成所谓的因果反馈网络是可行的方案),难于形成一个由前者到后者的历史演化的因果决定性的理论描述,剩下来将二者结合在一个理论中的唯一方案就是目的性解释或功能性解释的方式。由此形成的体系中,自主性概念(如遗传信息)处于核心地位,物理——化学的术语和概念(如dna,蛋白质)是附属的。现代还原论(或称分支论,企图将生物学作为物理科学的一个分支)对生物学理论的目的性解释或功能解释方式的一切责难,以及将其变换为演绎解释方式的企图,如果不首先化解概念的自主性问题,将是徒劳的。

从生物学理论的客观构建过程来说,这些“自主性概念”是直接从生命现象中认定的,因而也是无机世界所没有的。在自主论看来,无论站在什么角度或立场上,“自主性概念”是理论中不可再分解的最基本,最原始的元素,是解说其它现象的起点;而在还原论看来,从物理——化学的立场或从无机界与生命界的关系的角度来看,“自主性概念”是复合的,应由物理——化学的术语和概念复合而成,因而它们就不应是理论中最基本的元素。我们顺着还原论的思路思考下去,还原,就是最终由物理学中的概念逻辑地演绎“自主性概念”的内涵。物理学中所有概念都终究归结为可感知、可操作的三个量纲:质量、空间、时间。物理科学内部的还原都是这种归结:对热质的否定并把热现象归结为能、温度归结为分子的平均动能,从化学到量子力学等等,著名的“熵”,则以热量与温度的关系来表示,在申农创立了信息论之后,人们便千方百计地寻找“信息”与物理学的关系,勉强将其与“熵”联系起来。从有限的意义上说,分子生物学还原了经典遗传学,将基因还原为dna和“遗传信息”,而“遗传信息”如何进一步归结为物理学的量纲呢?“遗传信息”是一系列生命过程的整体赋予dna等生物大分子行为以生物学意义的概念,也就是说在解释的逻辑次序上整体在先,元素在后,这是“遗传信息”这一概念的自主性的来源。因此,分子生物学的还原仅是有限意义上的还原,甚至不能说是还原,因为它仅仅是以一个自主性概念(遗传信息)解说了另一个自主性概念(基因),而“遗传信息”已成为现代生物学的研究范式或纲领的核心。因此,现代分子生物学并没有给还原论以支持,而且具有反作用,因为,如果说经典遗传学是一个演绎体系因而在这一点符合还原论的要求,那么分子生物学由于“自主性概念”与物理——化学概念的混合而具有了目的性解释和功能解释框架的特征,这成为生物学理论自主性的表现特征之一。

现代自主论正是从分子生物学的这些自主性特征出发,声明了自己的原则和立场。

2.现代自主论的原则及其本体论基础

从活生生的生命现象中直接认定一些概念,从而它们独立于无机界,有别于物理——化学语言,使建立在这样的概念之上的理论具有自主性,最极端的例子是本世纪初的生理学家杜里舒(h·driesch)将“活力”概念科学化和理论化,使它成为逻辑解释的起点;孟德尔到摩尔根所构造的经典遗传学中的“基因”,也是直接以生命现象以及从中所获得的数据为根据认定的有别于物理——化学的概念。本世纪六十年代,分子遗传学将“基因”用dna分子片段代替,使人们一度认为生物学的自主性是一种虚幻的认识,迟早会消失的。但是,并非dna分子片段唯一地代替了基因,而是dna分子与“遗传信息”二者一起来解释基因。“遗传信息”又是直接来源于生命现象的概念,仅就这一点来说,分子生物学仍然具有自主性。这是现代生物学自主论的根据。

现代自主论的主要论点是生物学完全有根据形成自主的概念,“自主”意味着不能由物理——化学术语来分解或描述或定义。为了区别于分子生物学诞生之前的生机论或活力论,现代自主论提出以下原则:将生物学能否还原为物理科学与能否用物质原因阐释生命现象严格区分为两个问题。(3)这个原则所要强调的是,物理——化学并不是对物质世界的唯一表述方式,关于生命有机体自身的物质原因的表述(生物学理论)则是另一种关于物质世界的理论表述方式,二者之间不存在逻辑蕴涵或逻辑导出关系。生物学还原为物理科学,其严格意义是以物理——化学的概念和定律来解释生命现象,从而推演生物学理论。仅从概念的层次来说,完全用物理——化学的术语描述或定义生物学概念,已经非常苛刻而至今远未做到。现代自主论“用物质的原因阐释生命现象”则宽松得多,实际上,分子生物学就是这样,以生命大分子组成,再加上遗传信息、复制、转录、翻译以及选择、稳定等诸多生物学独有的自主性概念,成功地阐释了从功能到进化的许多生命现象和活动。这是一个非常实际的原则,既可以摆脱科学史上令人厌恶的“活力”纠缠,又没有象还原论那样自套枷锁。

虽然如此,如果深究这一原则,则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现代自主论所称的具有自主性的生物学概念的认知来源无疑仍是对生命现象的直接认定,因此,在还原论或分支论那里应该是纯粹的解释对象的生命现象,在此成为认知和解释的起点。至少在这一点上与“活力”概念是相同的;

第二,现代自主论的本意是,生命现象中的物质运动方式为无机界所没有,因而对这些运动方式、关系等可形成独立于或自主于描述无机界物质运动方式的物理——化学的术语、概念乃至规律、理论,作为解说生命现象的前提。这种主张或可与当下的生命现象或“功能生物学”(4)相谐调,但与科学界的一个基本承诺(也是一个从未被证实过的预设)相抵触:生命来自于无机界。这意味着生命现象中的运动方式与无机界的运动方式有—个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关系,描述它们的理论也应有一个统一的逻辑关系,因而自主性不应该是必然的。

第三,在解释上,“物质的原因”中的“物质”是指生命体组成,主要是生物大分子,因此在现代自主论看来,分子生物学在具有了自主性的同时,又具有了物质性。而具体体现这种主张的分子生物学必然是自主性概念与物理——化学的术语和概念相“混合”的理论,其中,直接以生命现象作为实在性基础的自主性概念占有主导地位,是理论的核心。“遗传信息”规定了未来的蓝图,成为生物大分子所有行为的目的性基础与源泉,(5)它以生物大分子自身的逻辑内涵所没有包容的、因而是外在的东西,来赋予生物大分子行为以生物学意义。这就使得dna等生物大分子成为遗传信息等概念的附庸,导致了目的性解释或功能解释方式(2)。这实际上仅仅一半是物质的,而另一半却仍旧是“生机”的。这样,与其说是解释生命现象,不如说是在阐释生命形式下的分子及行为。这样的理论之所以被人们接受,其原因之一是人们接受了“生命来自于无机界”这个科学界中最基本的承诺之一,它已成为一种指导思想,给人们带来了希望:迟早有一天我们可以使理论上的从无机到生命的逻辑与历史上的从无机到生命的演化过程统一起来。因此,现代自主论的原则尽管与现代生物学相一致,但是,它却与这样一个重大的承诺不谐调。

第四,由此,我们可以做这样的一个回顾:生机论以从生命现象中认定的概念作为解释的起点,可简略称为“以‘生命’解释生命”;还原论则基于近现代科学精神的要求,以描述无机界的概念为起点来解释生命现象(即“以‘物质’解释生命”);而现代自主论的原则和主张,在分子生物学的具体体现中,却付出了这样的代价:以自主性概念为核心规范了物理——化学的术语和概念,以此为解释起点,但所解释的并非是生命现象本身,而是分子的行为(尽管是生命形式之下的)——自主性的那部分所解释的是生物大分子的(物质的)行为(即“以‘生命’解释物质”),“物质原因”那部分所解释的也仍是物质,而非生命。

以上几点,既是现代分子生物学理论体系中存在的哲学疑难,又是现代自主论的主张所存在的问题。现代自主论的原则是以现代生物学为其合理性依据的,它之所以坚持这一原则,一方面是由于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内容的确如此,另一方面又企图把这一原则固定为今后理论生物学构建的指导性原则。这不由得使人想起了二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的技巧,他不满意柏拉图在灵魂(生命)与肉体(物质)之间设置的鸿沟,企图找出生命过程与物理过程的密切联系,同时又要界说生命过程以表明与物理过程的区别,他构造了“形式因”和“目的因”的概念来解决这一问题:一件东西赖以构成的原料或物质并没有告诉我们它是什么,但赋予它以形式或目的,我们就可以根据它能做什么来说明它。

进一步的问题是本体论问题。现代自主论的优势在于现代生物学理论的形态和内容确以一些自主的概念作为理论根基的,但它的本体论基础却不令人信服:“生物学自主性的本体论根据在于生命有机体这种体系中的因果关系是复杂的,其中,生命整体行为对部分的制约是无机界所没有的。”(3)在此,存在着这样的悖论:因果关系是对现代生物学自主性的否定,而这里却以因果关系(尽管是复杂的,但仍是因果关系)作为自主性的本体论基础——前文分析了“一个理论体系中自主性概念与物理——化学概念同存并列作为解释的最基本元素,必然导致目的性解释或功能解释的方式”,它的逆否命题便是“非目的性解释(演绎的或因果关系的)体系不允许两种概念混合并列为解释的起点”,只能由一方还原另一方。那么,理论出现了“自主性”,到底是由于生命现象太复杂、纯粹以无机界为起点因果地或演绎地解释生命现象太困难而采取的权宜之计;还是由于存在着无机界所没有的“制约”,因而生命现象在本体上具有“自主性”(自主于无机界、确切地说自主于物理——化学的运动机制),使生物学也具有了“自主性”?接下来就发生这样的重大问题:本体上的自主性是什么?它与“活力”“生命力”的本质区别是什么?现代自主论可以争辩:生物学理论的自主性并不等同于生命现象具有自主性。但是,“整体对部分的制约”等诸如此类的现象如果在本体上不是自主的,而是与无机界有演化机制的因果关联,又为何不能为物理——化学(包括未来的物理科学)所描述?除非承认“科学的认识方法是有限的和不完备的”以及进一步承认“人的认知能力是极为有限的”这样令人气馁的命题,这又回到了“太困难而采取的权宜之计”上来。

因此,现代还原论固执地坚持以下两点与现代自主论的原则以及生物学理论现实作对:第一,生命必须纯粹地作为解释对象,而不能在解释之先从生命现象中预设某些概念作为解释的起点,如果生物学理论中有这样的概念,则它应被分解为物理——化学的语言;由此,第二,用演绎的解释方式转换由于存在自主性概念而采用的目的性解释或功能解释方式。坚持以上两点,也即将生命现象作为纯粹的解释对象而从无机界来演绎,就意味着用“物质的原因解释生命”与“生物学还原”是同一个问题。由于这种理想主义的固执,还原论所遭遇的困境甚于现代自主论。

3.现代还原论的困境

还原论的致命之处,主要不在于它反对现代自主论的原则,而在于反对现实的生物学理论的形式和内容去追求一种不太切合实际的理想。对生物学理论中的目的性解释和功能解释的诸多责难及演绎还原的要求所依赖的合理性依据——解释预言的检验是经验上可操作的,已随着现代生物学的成功而烟消云散,因为目的性解释或功能解释方式同样在试验上可检验。面对现代生物学的成功,以及还原所难以克服的诸多困难,再加上现代自主论强有力的批判和否定,现代还原论发现,剩下来可依赖的唯一合理性是哲学意义上的依据,即“生命来自于无机界”这一预设性和承诺性命题,我们不应“以‘生命’解释生命”,也不应“以‘生命’解释物质”,合理的“解释矢量”的方向应是“以‘物质’解释生命现象”。在这里,“生命现象”是一个很不具体的抽象概念,实际上可具体为被“约束”或“规范”的物质行为表现和“约束”或“规范”机制本身,这是真正的解释对象,也是理论自主性的实在性基础。因而,对于还原论来说,追究“基因”或“遗传信息”的起源和分子进化机制已成为其最后的坚守阵地,并且,当代自组织理论和超循环理论的盛行,似乎为还原论带来了令人振奋的希望。

迈尔曾将生物学理论划分为功能生物学与进化生物学,(4)在功能生物学中,基因所携带的遗传信息是生物学一切功能和目的的基础和源泉,只要突破这一点,即能够用物理——化学的语言演绎地描述形成遗传信息的分子进化机制,那么,还原论至少在原则上取得了胜利。但是,通过以下分析,这种希望似乎又是水中之月。

前面说过,“自主性概念”之所以“自主”,是由于它直接对应于生命现象或认定“生命的实在”,它反映了生命特有的本质,因此,它作为理论的起点,不必给予也不可能进行物理——化学的描述。还原论否认存在生命的特质,把所谓“自主性概念”或直接来自生命现象的概念看成是“复合性”的,可分解为诸多物理——化学的术语和概念,与此相应的试验上可操作性依据是生物化学对生命有机体的组成还原。但是,组成上的还原虽然可作为生命与无机界密切联系的依据,但也没有否定现代自主论的“用物质的原因解释生命不等于还原”的命题及所坚持的原则。否定“自主性概念”的充分条件不仅仅是把它看成“复合性”的,而且要以物理——化学的术语和概念逻辑地导出它的内涵。如果只满足于组成上的还原,结果只能是以“自主性概念”为核心来赋予生物大分子及其行为以生命意义(2)。与逻辑导出相对应的试验依据不是组成上的分解还原,而是与逻辑导出同向的试验可操作性,说白了,就是由无机要素合成生命,哪怕是最简单的生命现象。例如,对于超循环论来说,就是生物大分子超循环耦合能否在试验条件下发生,这涉及到“生命来自无机界”这一命题由哲学化向具体的科学化的过渡,关系到还原论在科学上能否真正站稳。但是:

第一,由无机到生命,经历了漫长时间,并且,生命的产生和演化是在十分优越的条件下选择了唯一快捷的途径而发生的。以人类的有限生命和历史是否有能力进行这种操作呢?这就象大海里的沙子,原则上是有限的,如果想数清楚有多少粒,则在实践上是一个无限的问题。退一步说,仅理论上的操作,即以物理——化学诸要素,通过在无机背景下取得的参数,进行自组织理论的非线性过程计算,来描述无机与生命之间的逻辑关系,这种非线性理论的计算操作也同样是事实上的无限复杂。这种原则上的有限而实践上的无限,直接冲击还原论的哲学基础:决定论。只有决定论成立,由无机到生命的逻辑演绎方式才是理论上可操作的,才具有进行预测和试验上可操作的价值和意义;决定论的前提又是自然有限论,而无限性就意味着不确定性,也就意味着逻辑演绎的理论之路是不通畅的、实践之路是不可操作的。

第二,自组织理论本身的结论——非线性过程的不可逆性,使这种操作不可能。从无机到生命的历史过程,其中有许多偶然性或随机因素起了决定作用并已作为“信息”储存于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中。由于偶然性或随机因素的不可重复,使时间不可反演,因而整个过程无法进行重复操作。

第三,自组织理论和超循环论的非线性动力学过程的不确定性,使从无机到生命的演绎过程不可能。在此,应对“因果决定论”与“演绎解释方式”作出区分,一般来说,这二者被合二为一地用来与目的性解释或功能解释方式相对立,但它们之间是有区别的。因果决定论是用来表述定律或原理的方式,而演绎解释的方式是解释体系乃至理论体系的构成框架,即因果决定论形式的定律或原理是作为演绎框架的解释前提而出现的。这就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否定了因果决定论的自组织理论的非线性过程的定律、原理是否可以作为从无机到生命演绎解释框架的解释前提呢?按照还原论解释的要求,如果中间环节有不确定因素,将阻碍这种演绎解释的逻辑通道的畅通。只有解释前提的因果决定论形式才与整体的演绎解释框架相谐调。尽管自组织理论及超循环论这一新物理科学曾经被讨论的热火朝天,由于它在分子自组织领域内就已经在逻辑上不确定了,因而,至今为止它对生物学的影响只限于描述性地说说而已,至多提供一个框架式的思想启示。

4.结语

还原论所遭遇的困境,是由于坚守着理想主义的科学信仰而不顾生物学现实。但是,无论是同情还原论而提出的带有折衷性的整体还原,还是反对还原论的自主论,在其构建生物学理论的建议中,只要还主张保存直接来自于生命现象的术语和概念,并且不可被物理——化学的术语和概念、也即描述无机世界的术语和概念所代替,都是在认识论上允许预先设定生命现象作为解释的起点,从而在本体论上承诺了存在着一种生命特质,也就有违于“从无机到生命的历史走向和逻辑走向相一致”这一基本的科学承诺。

在现代生物学面前,还原论成为固执地坚守理想和信仰的牺牲者而在所不惜,自主论由于切合生物学理论的现实而取得了优势,并以能够指导未来生物学理论的构建为最大的价值所在。但是,笔者认为,一门学科,特别是具有哲学色彩的学科,其意义和价值不应仅仅依赖于其他学科,更不能以其可否“指导”自然科学的发展为其价值标准。逻辑实证主义起始的现代科学哲学的历史已证明这种“指导”是虚妄和徒劳的,科学往往自我发展而不听命于哲学家的“指导”。在这方面,还原论也并不是无可厚非。无论是还原论还是自主论,它们的目的都是企图指导生物学理论按照它们指定的框架来运行,结果使我们处于这样一个悖论之中:如果信守“生命来自无机界”这一命题,则应否定“不能用描述无机界物质运动的概念、规律即物理科学进行还原”;而坚持还原论,则遇到操作上包括不确定性对演绎过程的否定的阻碍。这是否值得我们反思一下过于功利主义倾向的行为,以修正我们对科学的哲学探讨的目的?科学哲学的真正意义和价值在于自身,在于对科学及其与自然的关系的理解,在于它自身体系的建立,这个体系体现了人类的心智对完美的追求和向往。这一点,特别是在一个人欲横流的社会里,是极为可贵和重要的。

【参考文献】

(1)rosenberg.a.(1985).the structure of biological science.(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郭垒:“生物学自主性与物理科学的理论构建”,《自然辩证法研究》,1995年第3期。

(3)董国安、吕国辉:“生物学自主性与广义还原”,《自然辩证法研究》,1996年第3期。

(4)〔美〕迈尔:《生物学哲学》,四川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生命科学与生物科学的区别篇7

新课程遭遇中考之坎  翟晋玉       今年是新课改实验区学生参加中考的第一年,据悉,2004年,广东省考试中心将会就实验区和非实验区所使用的不同教学大纲分别出题进行考试。另据《中国青年报》报道,2004年高考,湖北省将首次和其他23个省、区、市一起使用按照新课程标准命题的高考试卷。该报道称:“高考语文关注的已不是知识的多少,而是关注考生知识、技能是否已经转化为语文素质。考试有可能侧重于对学生认知能力、表达技巧、生活阅历的考查,注重考查学生的跨学科综合能力,靠死记硬背得分的题会很少……”     这两条消息令人欣慰,对于深受考试之苦的广大师生来说,无疑更是好消息!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长期以来,评价和考试制度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决定着千千万万师生的命运。它是师生快乐、愁苦、希望和恐惧的源泉,是师生对之顶礼膜拜的上帝和偶像。这其实使得我们的教育从根本上成了对人本身的否定:人不是被当作人,当作一个本身就是目的的存在而得到直接地、无条件地肯定,而只是由于他们的成绩才被间接地、有条件地肯定,而这种肯定恰恰是对人本身的否定。教育的基础是生命,我们的教育却摧残生命;教育是成长,我们的教育却扼杀成长。因为没有从根本上对生命本身、对人本身的尊重和肯定,人就不可能真正成长起来,人的道德、智慧、审美、批判性和创造性等也都无从谈起。     目前,建立以师生的发展为本的考试和评价制度已是全国上下的共识。《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指出:“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保障。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使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教学发展与提高的过程。”     无疑,中央这些关于考试和评价制度改革的精神是很好的,但在基层是如何落实的呢?  老师们总是围着指挥棒转来转去   深圳市福田区景秀中学今年刚刚实施新课改,现在他们期末考试不再进行全区统考了,“比过去好一点儿。”教科学课的葛秀萍老师评价说。她希望中考“不要那么认真去算分,要让学生能够快乐地学,培养他们的素质”,“现在已经在推行素质教育,应该淡化分数和排名。” 葛老师告诉记者,还不知道中考时考不考科学,如果考,又将会以什么形式来考也不清楚。她很想知道上面怎么考,因为上面怎么考,下面就怎么教。当前学生的考试成绩仍然是衡量一名教师教得好坏的标准。“现在做老师挺难的,学生考不好,就会认为是老师教不好。”葛老师说。更令人痛苦的是,综合了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科学课目前仍然被看作副科,上面不重视,“除了语、数、英,其他都是副科。”     葛老师认为,如何评价科学课的地位、量化科学课老师的工作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尽管葛老师认为新课程很好,但在目前情况下,教科学课“特别困难,还是分科好”,葛老师有些无奈地感叹道。我想这或许是许多科学课老师共同的心里话。     当记者提到有的地方中考仍然将物理、化学、生物分开考试、分开评价时,葛老师认为,分开评价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是不可取的。因为科学课中的物理、化学、生物等知识是分不开的。比如讲植物的光合作用,要讲到光线、空气的成分和进行的化学反应等,这里面物理、化学、生物的知识都有,并且它们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 据说现在福田区出了一份样卷,各校可以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情况加以修改。“考试结果需要报上去,但不排名,所以不会因此束缚我们。”尽管如此,“老师们总是围着指挥棒转来转去,压力很大,如果能很快知道怎么考就好了!”教研员也在了解下面希望怎么考,但还是没有结果。 “没办法,上面让教什么就教什么。”葛老师的话语中透露出深切希望高考和中考有一个大改变的心愿。     “世界各国都有考试,关键是如何考。”葛老师说,她希望考试能够贯穿对学生科学素养的考察,多一些联系生活实际的内容,多考察学生的能力。葛老师认为,能力与知识并不矛盾,能力是以知识为基础的,如果连基本的知识都没有,又怎么会有能力呢?     深圳市南山区是首批部级课改实验区,今年第一批参加课改的学生将进入中考。南山区北师大附中教务处的张老师告诉记者,南山区2004年中考方案的基本思路已经确定为等级制评价,具体怎样操作尚未确定。区里对于这个方案很重视,已开了不下10次研讨会,估计最近方案可以出来。南山区教委禹主任说,中考方案事关重大,对广大师生特别是家长有很大影响,在最后完成之前不便透露。     发稿前夕,记者再次打电话到南山区教委,得知中考方案初步讨论稿已出来,但具体内容目前仍不便透露,方案会贯彻教育部的精神,最后定稿尽可能在放寒假前出来。  如果高考这根指挥棒不改变课改会大打折扣       湖北省钟祥市石牌二中是课改试点。对于中考的现状,石牌二中的唐永平老师认为,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阅卷的方式,现在阅卷往往是随便指定几个老师,一般是教研组长或年级组长,或者是三年级的老师。选择的阅卷老师有些是非改革实验区的,年纪偏大或偏小,视野和知识修养有限。比如,“写出某位诗人其他的诗句”这样的考题,一般的阅卷老师都没有能力评判,因为他们对这位诗人了解太少了。         二是中考命题形式。中考是各地、市、州教研员自主命题,很多教研员对课改的研究并不很深,盲目借鉴高考,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接受水平。“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切入到学生的实际中来,对老师的指导性不大。老师知道按照新课程不该这么教,可是按照考试却该这么教,老师们不知道该怎么办好。他们不敢完全搞新课程,因为那样中考看不出老师的水平。”唐老师说。     唐老师认为,中考题和高考题常常惊人相似,高考有什么题型,中考马上就出来什么题型。高考和中考对教学的影响非常大,如果高考和中考不根本改变,无论怎么改革都是失败的,新课改也不可能有质的变化。唐老师认为,现在越是重视教育的地方,往往越是重视分数。新课程对学生的发展和素质培养有益,教材怎么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怎么变,是需要深入研究的。唐老师认为,组织教研员讨论中考和高考问题,对教师有较大指导意义,而目前在这方面比较欠缺。唐老师希望我们的报纸在这方面能够更多地反映教师的心声。     唐老师建议能否进行一些这样的尝试: 采用阅卷老师资格制。阅卷资格采用考核的方式,取得资格方能阅卷。考试应该让素质好的学生得高分,但是在目前阅卷人员良莠不齐的情况下,没有在“新课程”里学习的学生反而能考高分,那新课程能推行下去吗?还有老师敢上“新课程”吗?还有学生愿“走进”新课程吗?不是说新课程就不能考高分,也决非否定新课程。相反,现在师生都非常欢迎新课程,只是,没有谁愿意为新课程付出代价。所以,目前当务之急是尽快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一系列评价体系,就目前来看,尤其应该优化命题和阅卷老师的素质。否则,新课程就走不了多远。     另外,语文试卷应该一卷多人阅(而且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作文),并且制定评分的细则。语文考卷中的开放性试题,往往只提出答题的基本要求,不大可能提供所谓的“标准答案”,试题的开放性带来了答案的多样性。面对“丰富多彩”的回答,评卷的误差是在所难免的。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减少这种误差。评分的标准越细,阅卷老师死抠字眼的就越多,这不符合语文评价的宗旨。相反,如果评分标准太“活”的话,阅卷的结果就可能失去有效的区分度。因此,对试卷中的主观性命题都应该像作文那样制定评分细则,从观点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周全、表述是否清楚、语言是否流畅等四个方面进行评分。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语文试卷阅卷时开放的随意性和咬文嚼字的僵化性,使语文试题有合理的可信度和区分度。     还有就是阅卷的时间限制问题。语文中考试卷基本上都摒弃了客观题,改以主观题为主。可以说其他任何一门学科的试卷都没有语文这样“主观”。基于这种特殊性,语文试卷的阅卷也应该特殊——在时间上要特殊,应该比其他学科更长一些。目前我们阅卷老师用在中考作文上的时间有多少?恐怕一般只有几十秒钟,用在其他答题上的时间呢?那就可想而知了!     江苏省灌南县教育中心教高三的周如俊老师说,尽管他们那儿已经实施了新课程,但教师上课基本上还是老一套。学校通常只是派一些人去学习一下,买一些新的教材,请一些专家、领导来讲,对教师的系统培训很少。学校只是在用新教材,教学方法的变化却很少。为了应对高考,学校组织专门的任课老师进行试题研究。周老师认为,高考命题肯定会变。他最近感到压力比较大,教师大多不知道该怎么搞,学校也搞不清楚高考会怎么改。     周老师认为,新课程的方向是对的,它改变了过去那种纯应试的教育,但实施起来有较大的阻力,从上到下要有一定力度,不是仅靠几个理论和讲座就可以实现的,关键是教师的思想观念要改变。现在大多数老师也在变,他们平时从报纸杂志上看到一些关于课改的理论和实践,对于新课程会有一些个人的看法,但这种学习并不系统。     周老师希望教育主管部门能够尽快脚踏实地地实施新课程。现在其实还是应试教育,市、县会把各校的高考成绩进行排名,并暗地里予以公布。“不是教师不想改,是不敢改。如果高考这个指挥棒不改变,课改会大打折扣。”对于课程改革,关键是怎么实施,基层的学校怎么应对。周老师希望我们的报纸能对此进行深入调查。  考试评价统一还是分开?    不久前,北京市教委了2004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工作方案。方案规定: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由北京教育考试院统一命题、统一组织考试,分区县阅卷。进行新课程实验的区县,考试科目、阅卷与全市一致,原则上统一命题。     针对课改实验区与非课改实验区中考统一命题一事,记者采访了北京市海淀区教委胡副主任,他告诉记者,“北京市中考统一命题是吸取国外的教训,对学生评价统一标尺,从国家的要求统一命题,统一考试。海淀区在1994年被北京市政府批准为教育改革实验区,1995年海淀区就开始独立命题,到现在已经9年了。2002年,海淀区参加了国家课改,到2005年,第一批参加课改的学生将面临中考,应该有自己跟课改配套的新的中考方案。海淀区目前正在打报告申请明年(2004年)独立命题,不久前报告已递到市里,估计可以批下来。市里的文件说是‘原则上’统一命题,我们应该是被照顾的对象。”     “1995年以来,我们一直坚持教育改革的思想,每年中考命题都有变化,都有自己的特点,学生都能接受。明年新的中考方案内容很多,肯定要增加一些内容,卷面成绩不能成为评价学生的惟一标准。比如,在这3年里孩子的成长过程要考虑进去,一个孩子3年表现都很优秀,由于各种原因中考一时发挥失常,不能就此判定这个孩子的成绩就是这样。”     胡副主任认为,面对新的评价改革,教师理念的端正和改变非常困难,而且他们缺乏“招数”。为此,区里按照新的课改理念,对教师开展了全新的培训,工作量极大。在培训中,所有的人都是完全平等的,他们在一起共同讨论如何进行教学,教师在这里获得了亲身体验,然后再去教自己的学生。比如,“大白纸讨论法”,每个小组4个人,围绕一个问题进行讨论。一个班分成5个小组,每个小组进行讨论修正,把自己的想法写在大白纸上,然后在上面挂出来。各组通过讨论得出更优的答案。这样,答案不是惟一的,而是开放的,可以有多种。与过去固定惟一的答案相比,现在的答案是开放和多元的,在各种答案中看谁的更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与世界的教育理念是一致的。  困难和希望      当然,现行考试和评价制度的弊病不止是这些。在这次采访中,我还不只一次听到“副科”老师们对他们不被重视的痛苦和不平,史、地、生、音、体、美等“副科”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元旦前夕,记者在“博物学与中学教育有机结合研讨会暨《博物》杂志创刊会”上,听到与会多位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反映地理、生物、历史等学科不受重视,使孩子们的视野和心胸变得狭窄,缺乏爱心,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听到一位已退休的白发苍苍的特级教师对几十年来地理、生物等学科不受重视的悲痛和感慨,更让人在同情之时深思。     评价和考试制度之弊年深日久,背后更有其深厚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中国古代讲“学而优则仕”,这儿的“学”和“优”却大有问题。狭隘的甚至教条化的考试内容、单调而缺乏变化的考试形式以及僵化的评判原则,培养了一批批传统的忠实继承者,却严重束缚了中国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从某个角度来说,以中考和高考为核心的现行考试评价制度正是这一传统的延续,毋庸讳言,要彻底改变这一制度有相当大的困难。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看到了希望。近年来,要求考试和评价制度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中央对评价和考试改革的认识和要求也越来越深入、具体,特别是这次新课改的力度和投入是前所未有的。教育部副部长王湛日前强调指出,中考改革是当前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中必须抓紧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要改变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惟一录取标准的做法,力求在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定、高中招生录取三方面予以突破。2004年要进入中考的实验区,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支持他们单列计划、单独命题、单独招生的要求,以保障中考改革和整个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后 记      有人说中国最苦的是中小学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大概是不错的。半个多世纪前鲁迅先生曾大声疾呼:“救救孩子!”面对今天的教育状况相信他若活着仍会这样疾呼。解放孩子,要从改革教育着手;改革教育,要从改革决定他们命运的“那只看不见的手”开始。  

    

生命科学与生物科学的区别篇8

科目: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和化学(两考合一)、体育,共6科。

范围: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以现使用教材、《资源与评价》和课程标准为准。

形式: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和化学为闭卷考试,体育为平时锻炼考核和体质健康测试。市区与四县考生使用同一套试卷。

分值:语文(蒙古族学生学习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考生所考汉语文、蒙语文每科120分,分别按50%计算总分)、数学、外语每科满分120分;物理、化学每科满分100分;政治、历史、地理、生物以学业水平考试成绩(100分制)为准,按30%的比例折算后计入高中招生考试总成绩;体育满分为100分;总分780分。

2.2017年全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由市教育局统一组织命题。

科目:初二年级考试科目为地理和生物(两考合一);初三年级考试科目为政治和历史(两考合一)。

范围:以现使用教材、《资源与评价》和课程标准为准。

形式:开卷考试。市区与四县考生使用同一套试卷。

分值:初二年级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为地理、生物,初三年级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为政治、历史,每科满分为100分。

考试时间安排

(一)取卷时间:6月22日。

上一篇:市政园林景观工程范文 下一篇: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