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建设用地分类标准范文

时间:2023-09-26 11:59:19

村镇建设用地分类标准

村镇建设用地分类标准篇1

【关键词】 村镇建设档案室达标晋(升)级

Abstract: This paper develops an in-depth discussion on goal management promotion of towns construction archives, focusing on how to do deep research, scientific planning, establishment standards, grasping typical materials and strengthening guidance and assistance.

Key words: towns; construction archives; promotion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村镇建设档案是村镇建设活动的产物,和其它档案一样,是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村镇建设档案管理既是村镇建设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城乡建设档案管理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村镇建设档案室,关乎村镇建设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和村镇建设档案事业的发展,关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关乎城镇一体化的快速推进。对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国务院《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中都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国家建设部2007年以68号文《关于加强中小城市城乡建设档案工作的意见》,专门强调了要“切实做好村镇建设档案管理工作”。因此,抓好村镇建设档案室的建立、健全和规范化建设尤为必要。

从江苏全省看,村镇建设档案工作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发展得到了较快的发展。2009年7月,江苏省建设厅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村镇建设档案工作的通知》(苏建档【2009】262号),对村镇建设档案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2010年下力抓村镇建设档案工作, 2011年在全省分苏南、苏中、苏北三个片区试点单位推进村镇建设档案业务工作,2012年在全省大张旗鼓地推行了村镇建设档案室目标管理评估工作,并要求“十二五”期间全省50%的村镇建设档案室达到省级标准。江苏省住建厅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村镇建设档案室目标管理达标晋(升)级工作,为全国开了先河,为抓好村镇建设档案工作创出了新路子,带了好头。本文围绕如何抓好村镇建设档案室目标管理达标晋(升)级工作,作了一些深入的探讨,谨望对抓好此项工作能有所帮助。

一、深入调研,摸清实情

村镇建设档案工作,虽然伴随村镇基本建设工作的进行早已存在,但一直以来尚未引起各级的高度重视。市、县(市、区)两级城建档案馆(室)也没有下力去抓。形成管理不到位,机构不健全,库房、经费、档案工作人员不落实,档案收集不齐全、整理保管不规范,县以上城建档案主管部门和业务管理机构对村镇建设档案室基本情况若明若暗。

抓村镇建设档案室目标管理达标晋升级工作,面临困难不小,特别是经济不富裕的地区困难可能更大些。面对这些困难该从何抓起呢?我们的认识和体会是首先应该从调查研究入手。通过调查研究,摸清各村镇建设档案工作的基本现状和需求,然后针对不同情况,采取有效措施。

调查村镇建设档案工作,通常采用以下形式。一是搞好书面调查。书面调查非常重要,通过信息反馈可以快速把握所辖区域内的基本情况。进行书面调查,事前要有充分的准备和详细的计划,把所要了解的内容,最好设计成统计表发至各县(市、区),再由各县(市、区)发至各镇(办事处)建设主管部门,各县(市、区)城建档案馆(室)汇综后报市城建档案馆。调查中一定要弄清各镇(办事处)是否建立了建设档案室;档案员具体人数,是专职还是兼职;现有档案类别和卷数,档案装具名称、数量,电脑等设备数量及库房、办公用房面积等情况。二是深入实际调查。这一环不能少,因为通过深入村镇进行实际调查,不但可以使调查者准确把握第一手资料,而且可以大大增强感性认识,缩短与村镇建设档案工作的距离,使制定的工作方针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同时,更有利于发现典型,深入开展业务指导工作。三是对调查材料要认真进行分析。分析应由点到面,既对个别问题进行剖析,又对共性问题进行梳理。通过分析,去伪存真,纵览全局,分清层次,找准工作的切入点,抓住主要矛盾,切合实际地安排工作,展开有效地支持和帮助。

二、科学规划,有的放矢

村镇建设档案工作如同其它事物一样,同在一个地区,但发展是不平衡的。抓村镇建设档案工作上台阶,不可能齐头并进,而必须分清不同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办法,科学规划,分步推进。

1、对条件好的镇(办事处)快速推进。各县(市、区)都有一、二个或几个发展比较好的镇。这些镇经济发展、奔小康各项综合指标测评得分比较高,建设档案工作有基础、发展相对正常,具备上台阶的主客观条件。其不足之处是起步晚,各项规章制度不够健全,档案整理保管不规范,保管设施、工作设备落后,信息化管理未开展,无上下统一的档案管理软件系统。这一层面在徐州地区可占15—20%,徐州馆计划在今明两年内通过上下努力使他们达到江苏省特级村镇建设档案室标准。

2、对一般化的镇(办事处)限定时间加速推进。一般化的镇占全市大约在35—40%。这些镇经济基础不是很强,村镇建设档案工作尚未引起领导的足够重视,档案偏少,收集不够齐全,无像样的档案库房、装具和现代化的工作设备,专兼职档案员不稳定不落实,档案管理工作走上正轨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对此,徐州馆计划用3—4年时间,帮助他们达到省级要求的村镇建设档案室标准。

3、对基础条件差的镇留有充分的发展时间。这类镇( 办事处)离市、县(市、区)中心城市较远,比较偏僻,经济欠发达,交通不便利,目前尚未建立建设档案室,极少的档案材料往往由他人代管。按照规范化要求建立健全建设档案室,需要较长的时间,资金投入也相对大一些。对其发展,徐州馆认为时间上应该更长一些,可在5—8年时间内达到省级馆标准。此类档案室占比在40—50%。

三、加强学习,把握标准

村镇建设档案工作,滞后于镇域城市化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要原因是工作起步晚,一直以来未能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当下特别应抓好以下几点。

1、深入宣传,提高认识。通过广泛深入地宣传工作,要让各级领导和城建档案工作人员,深刻认识村镇建设档案工作的重要性。村镇建设档案是村镇建设活动及其成就的真实历史记录,是村镇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是各级政府和规划建设管理部门重要建设决策的参考材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关注民生的必要条件。在新的时期,要全面开展村镇建设档案工作,首先就要统一思想,深化认识,进一步明确村镇建设档案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度来认识村镇建设档案及其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支持和推动村镇建设档案工作的全面开展。

村镇建设用地分类标准篇2

城镇居民饮用水安全是指城镇居民能够及时、方便地获得足量、清洁、负担得起的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要求的生活饮用水。但我国目前在农村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饮用水安全问题,这与一些地区在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盲目扩大城镇建设,只建地面建筑、忽略饮用水相关设施建设有关,也与农村城镇化建设过程当地的水资源环境状况直接相关。

我国的水资源短缺现实

目前,饮用水短缺是饮用水安全问题中比较突出的方面,也是我国在农村城镇化建设过程当中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饮用水短缺包括水量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水量型缺水是指可供应的饮用水数量不能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最低需求量。水质型缺水是指可供给的饮用水质量不能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即某个或某些指标不能达到标准要求)。我国在“十五”和“十一五”期间,曾针对农村饮用水短缺问题开展了大量工作,使得农村地区饮用水短缺问题有所缓解。但在我国农村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由于一些自然和人为因素,使得饮用水短缺所导致的饮用水安全问题仍是我国农村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水资源短缺——我国淡水资源匮乏,是世界上13个人均水资源贫乏国家之一,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且分布不均,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山区多、平原少。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我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年际间变化大,无论北方还是南方,普遍存在冬干、春旱等季节性缺水问题。西北、华北、东北的大部分地区,经常出现大旱或连续干旱,地下水位下降,许多泉水、溪水、河流断流,对农村饮用水水源影响极大,尤其是浅井枯干失效问题严重。

同时,我国又是一个多山丘国家,山丘区地形复杂,农民居住分散,南方深山区取水困难,浅山丘陵区季节性缺水严重,属工程性缺水;北方山丘区不仅取水困难、季节性缺水严重,甚至难以找到地表水和地下水,属资源性缺水。

水质不达标——受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开矿等人类活动影响,沿海区、低平原区、湖区、河套、洪泛区、山前洼地、矿区等易沉积地区,部分地下水有害矿物质成分高,如氟、砷、铁、锰或含盐量超标,这些水或感官性差、或不能直接饮用、或长期饮用后会对身体健康造成损害,甚至可能会导致氟中毒、砷中毒等地方病,因此,水质型缺水问题严重。

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提高——修订后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 -2006)已于2010年全面实施,与原来村镇执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 -85)和《农村实施准则》(1991)相比较,水质指标由35项增加至106项,其中10项指标实施了更加严格的限值,即:氟化物由1.5mg/L调整为1.2mg/L、氯化物由450mg/L调整为300mg/L、硫酸盐由400mg/L调整为300mg/L、溶解性总固体由2000mg/L调整为1500mg/L、总硬度由700mg/L调整为550mg/L、铁由1.0 mg/L调整为0.5 mg/L、锰由0.5 mg/L调整为0.3 mg/L、色度由30调整为20度、浑浊度由20NTU调整为5NTU、总大肠菌群由27CFU/L调整为不得检出/100mL。水质指标项数的增加和部分指标限值的严格化在提高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同时,使得部分农村城镇重新面临水质型缺水问题。

我国水环境污染严重

目前,我国水环境污染状况仍然严重,据2013年6月国家环保部公布的《2012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目前我国淡水资源总体污染仍为轻度污染。其中,全国十大水系704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68.9%、20.9%和10.2%。62个国控重点湖泊(水库)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湖泊(水库)比例分别为61.3%、27.4%和11.3%;其中三大湖泊(太湖、巢湖、滇池、)全部处于富营养化状态。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全国198个地市级行政区、共计4929监测点的地下水水质监测显示:依据《地下水质量标准》,综合评价结果为水质优良的监测点580个,占全部监测点的11.8%;水质良好的监测点1348个,占27.3%;水质较好的监测点176个,占3.6%;水质较差的监测点1999个,占40.5%;水质极差的监测点826个,占16.8%。主要超标指标为铁、锰、氟化物、“三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和氨氮)、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氯化物等,个别监测点存在重(类)金属超标现象。

此外,农村地区水源还受到典型的面源污染,包括养殖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无序排放而导致的当地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同样威胁着饮用水安全。

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城镇化建设对当地水资源环境的影响问题已经显现出来,城镇化建设会改变当地的地表径流量、水源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引起地下水水量、水质发生变化,对区内地下水资源开采利用产生影响。

有些城镇无城市总体规划,城镇布局不合理,没有正规的环卫管理机构,城镇生活垃圾无规范化收集处理设施,垃圾污物大多采用露天堆放方式,垃圾随意沿河堆放或填沟,对地下水、地表水甚至土壤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多数城镇建设未统一规划,或者相关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未同步规划建设,或者建设滞后,造成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地表水或随意漫流。虽然有部分城镇在建设之初同步修建了集中污水处理厂和分散式处理设施,却忽视了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运行、管理需要大量资金,对于经济欠发达小城镇来说,维持运行相当困难,因此存在污水处理率低的问题。

同时,我国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随着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城镇环境污染也正在从点到面、从局部向整体蔓延。工业生产活动在城镇地区的集中,如果治理不到位,工业企业所排放出来的废水、废物、废气和废渣等污染物将会导致水环境的污染,同时由于人们对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意识淡薄,将进一步增加城镇饮用水资源

污染。

农村城镇供水安全保障措施不足

目前,我国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对集中供水水源地绝大部分未划定水源保护区,且缺少安全管理措施,水质无定期监测计划。许多城镇的供水设施只有水源和管网,未考虑水质处理和消毒设施,或者设计了但未按照要求配备,甚至有配备但不能正常使用等现象。

1. 农村村镇饮用水水质检验技术力量薄弱

水质检测是判断水质是否安全的依据,是评价水质安全的基础措施之一,也是保障饮用水安全的核心管理措施,而水质检测技术与设备是实施水质检测的必要物质基础。

目前,我国大中城市自来水厂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要求,均建立了水质检验实验室,配备了与供水规模和水质检验要求相适应的检验人员,拥有较完善的水质检验技术与设备,如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等,并配备有较完善的实验室检验条件等。但因为经济发展水平、专业人员配置以及现有技术的局限性等因素的限制,使得目前大中城市自来水厂采用的技术与设备在农村城镇推广受到一定限制。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城镇自来水厂没有相应的水质检测实验室和水质检测设备。

现有检测技术及设备价格相对较高。根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的要求,农村城镇供水单位应具有一定的水质检测水平。据估算,建设一个农村城镇饮用水水质检测实验室,并购置水质检测仪器及设备,大约需要50万元左右的费用,这还不包括运行成本和昂贵的试剂耗材费用。这笔费用对于大多数农村城镇仍存在一定困难,尤其是一些边远、欠发达地区。目前,由于缺乏专项经费,一些地方缺乏水质检测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水质检测工作十分薄弱。

现有检测设备专业化水平较高。目前大中城市自来水厂均配备有一定数量的专业人员从事水质检验工作,同时,我国《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中推荐的水质检测方法大多需要具有一定专业知识水平的从业人员才能完成,尤其是一些指标需要采用专业仪器设备,比如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等。而农村城镇一方面不具备检测条件,同时也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配备和培训专业人员。

在“十一五”期间,我国虽然针对农村城镇自来水厂水质检验的技术及设备研究开展了一定的工作,建立了部分水质指标的便捷检测技术,操作步骤相对简单,但其中一些指标仍然是定性或者半定量测定,还不能完全满足农村城镇自来水厂的技术需求。因此,具有灵敏度高、造价低、操作简便的水质检测技术和设备仍然是保障农村城镇饮用水安全所亟需的。

2. 适于农村城镇供水的饮用水处理技术和设备有待研发

饮用水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水质净化与消毒两方面,是保障饮用水安全的技术基础和必要条件。目前,国内大中城市自来水厂采用的传统的混凝-沉淀-消毒三段水处理工艺,技术成熟,可以满足自来水厂饮用水处理的基本需要。但农村城镇建设过程中,由于管理、技术和经济等条件的限制,很多并没有建立完善的自来水厂,或者只是修建了简单的集中供水设施,在饮用水安全保障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隐患。

农村城镇饮水保障管理和技术力量不足。农村城镇供水工程规模建设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滞后,技术储备不足;供水工程许多处在偏远地区,条件差、待遇低,对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缺乏吸引力。

特殊水处理操作繁琐、成本较高。特殊水质是指原水中含有特殊化学物质,必须经过处理才能饮用的水体,如含铁、锰、氟离子高的水,海水及苦咸水等,是我国农村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饮用水安全问题。目前适宜农村城镇特点、处理效果好、成本低、操作简便的特殊水质处理技术仍然缺乏。在缺乏优质饮用水源的高氟水、苦咸水地区,饮用水必须经过处理,但针对特殊水质处理的技术,如离子交换与吸附法处理苦咸水、骨炭除氟、锰砂除铁、氧化除砷等,大部分实验室技术已经成熟。但是这些吸附材料的消毒和再生在目前的农村环境无法解决,严重制约这些技术在农村城镇的推广应用,同时,这类技术制水成本高、管理复杂、可靠性差,进一步限制了其在农村城镇的应用。目前在城市工厂、企事业单位使用的小型化、集中式饮用水制备设备,如反渗透膜(RO)技术、电去离子(EDI)技术等,由于技术要求高、价格昂贵,也很难在农村推广。

饮用水消毒不规范、隐患多。饮水消毒是指采用一定的物理或化学手段杀灭或去除水中的致病微生物,目的是防止饮用者发生介水传染病。目前,病原微生物对饮用水安全构成的威胁仍是我国农村广大地区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问题。现有的氯消毒、二氧化氯、臭氧等技术在城市应用已经很普遍,但这些技术专业化要求高、使用存在不安全因素、成本高,面对我国农村城镇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生活习惯,在农村城镇推广仍然遇到障碍。

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城镇供水安全保障建议

针对我国农村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列问题,我国应该有针对性的予以解决,强化农村城镇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完善适宜于农村城镇饮水净化消毒技术、建立健全农村城镇饮水安全保障管理系统,为保障农村城镇和非城镇人口的饮用水安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1. 强化农村城镇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农村饮用水水源类型复杂、点多面广,保护难度大,加之目前农村地区面源污染以及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不达标排放问题严重,进一步加大了水源地保护的难度,甚至南方部分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也很难找到合格水源。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涉及地方政府多个部门以及群众切身利益,涉及面广、解决难度大,特别是受到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地方财力状况等因素制约,应加大水源地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落实,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农村城镇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意识。

2. 开展适用于农村城镇供水水质检测关键技术与设备研究

针对农村城镇供水规模小、资金少、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等特点,需要研究不同规模、不同水源、不同水处理工艺和管理条件下供水水质检测与监测模式,包括检测项目的确定、设备购置、人员配备以及社会化监测体系建设等,并重点开发适宜农村城镇供水工程的水质简易检测技术和设备。尤其是采用新技术、新材料与新理念,使水质监测技术达到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快速、灵敏、价廉的目的。

3. 开展适于农村城镇供水的水处理关键技术与设备研究

需要研究不同水源、不同规模和管理条件下的水处理关键技术与设备。尤其是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及新工艺(微滤技术、纳滤技术、微气泡动力清洗技术及重力流技术等组合)研制出高效、经济、操作简便、易于管理的农村饮水处理设备,并在农村城镇推广使用。

4. 开展适于农村城镇供水的消毒技术与设备研究

根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要求,生活饮用水应经过消毒处理。针对目前只有少数城镇水厂有消毒设备,大部分小规模城镇水厂无消毒设备或措施的现状,需要研究不同规模、不同水源、不同水处理工艺和管理条件下的消毒模式,包括消毒剂(措施)、消毒设备、消毒方法等。重点研究以新技术和新材料为依托的高效、长效、使用简便、价廉的饮水消毒剂(措施)。

5. 建立、健全农村城镇饮水安全保障管理系统

针对农村城镇供水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基础设施简陋等特点,依托县级疾病预防控制部门设立农村城镇饮水水质监测、净化、消毒的技术咨询、指导、培训体系,及相关材料补给、设备维护、性能监测中心,保证农村村镇安全饮用水供给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徐卸古系军事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少将、研究员

尹静 李君文系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研究员

村镇建设用地分类标准篇3

【关键词】村镇;发展;规划

0.引言

在对新时期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探索中,我国付出了不懈的努力,社会主义新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不仅是为了繁荣农村的经济,还关系着我国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顺利建成。因此,为了统筹城镇经济发展与村镇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快速稳定的发展村镇经济建设,国家提出了以拉动内需为主要内容的振兴经济的政策措施。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机遇与挑战共存,资源、能源和环境的约束,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以及巨大的城乡差异和低下的城镇市政公用设施支撑能力都将是阻碍村镇经济发展的因素。所以怎样规划经济发展成为了现阶段最迫切的问题。

1.依照法规,合理规划

1982年国家建委及农委颁布了《村镇规划原则》,我国开始了“从只抓农房建设发展到对村镇进行综合规划建设”的新阶段。1993年国务院《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同年建设部《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1995年《建制镇规划管理办法》。各个地方政府也制定并完善了相应的地方法规及标准,至1996年底,全国78%的镇, 59%的集镇,18%的村庄对规划进行了修编或调整完善。在1996年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 98%的县(市)和67%的镇(乡)设立了村镇建设管理机构。2007年《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2008年实施了《城乡规划法》,使城乡规划进入了完整规划体系的新时期。

2008年新实施的城乡规划法已明确,城乡规划中的村镇规划也要遵循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现阶段规划中,市(含县政府所在镇)的规划相对来说按城市规划的要求编制实施进展较好,村镇规划包含的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发展相对滞后。在制定城市规划时,要确定区域内的乡、村庄布局。镇(乡)制定规划时,也要规划区域内的村庄发展布局,指导村庄制定规划。镇(乡)规划的具体要求可按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的规定执行,村庄规划在新的村庄规划标准实施之前应参照村镇规划编制办法和新农村规划建设的要求编制。

2.根据实际,理性规划

根据我国村镇规划编制要求的发展来看,村镇规划已从原来最基本的要求,即满足村镇体系现状图,村镇体系规划图,规划区用地现状图,规划区用地规划图,规划区工程管网规划图和规划说明书的“五图一书”,调整为现状资料分析,村镇体系规划、土地利用规划、道路交通规划、各市政工程规划、防灾减灾、环境规划、历史文化保护规划等一整套内容,所采用的标准也基本与城市规划的要求接轨。而且,规划法要求在制定调整规划时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城乡经济的发展,政策的推进,审美观的变化,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使得村镇规划的制定与修编将是一个动态渐进的过程,也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逐步完善。因此,有必要对现阶段村镇规划提出几点建议。

2.1产业分析,准确定位

产业是城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村镇规划的依据。因而我们要注重产业定位研究,做好产业分析,找到产业发展的规律、特点及重点。村镇在产业定位研究时,应优先发展现代农业,形成产业发展新格局,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非农产业也应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空间,也包含在“生产发展”的要求之中。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拉长产业链,可以使农民在加工增值的过程中增加收入。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产业定位研究的过程。产业定位研究通常由产业规划师进行专题的产业研究,根据产业的内外部环境分析,相关典型的成功案例的研究借鉴,产业的SWOT分析,确定产业定位,确定总体发展思路的规划产业、指导产业的发展。

其次,在产业定位研究中必需进行产业的详细分析,应从产业发展机遇与区位优势,发展现状,及与其他区产业的对比,当地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与机遇总结中理清产业发展的脉络。通过产业扫描,产业筛选,提出产业定位建议,确定村镇的先导产业、支柱产业。也就是对产业及产业链进行全方位的梳理与整合,搭建村镇的发展平台,培育村镇的综合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

确定产业定位之后,就可以为村镇规划中确定村镇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提供依据,如确定村镇的类型,是区域条件分类的城郊型和乡村型,还是主导产业及资源分类的产业型、养殖型、旅游型、保护型、交通型等。村镇类型确定后也就容易确定村镇的发展方向,产业发展之路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村镇发展之路。

2.2城乡结合,共同发展

这就要求村镇规划时,要充分发挥规划对城镇化和城镇建设的引导和调控作用,需要继续发挥市场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各级政府对城乡空间的规划管理,把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放在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突出节地、节能、节水、节材,促进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在区域层面划定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适宜建设区,将基本农田、重要自然人文资源和生态保护区、环境脆弱区作为禁止和限制开发的地区,严格控制这些地区的建设活动,切实加强对重要水源涵养地、自然生态资源保护区、历史文化保护区、基本农田的保护;划定城镇增长边界,提高城镇建设用地使用效率,促进城镇紧凑布局,集约发展;在城市层面划定蓝线(水系控制线)、绿线(绿地控制线)、紫线(历史文化保护控制线)、黄线(基础设施建设控制线)和红线(道路、用地控制线),作为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城乡统筹政策的落实与推进,也就使村镇纳入城乡一体化的规划,使城乡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3.结束语

村镇建设用地分类标准篇4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村镇规划设计工作实践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这些问题应当引起有关部门和规划技术界的高度重视。

一、村镇规划理论 体系没有形成

目前 ,我国广大乡村建设尚未摆脱自然 演进的模式。在这恢复村镇规划和建设 管理 近二十年的建设实践中,村镇规划技术理论发展远远落后于村镇建设发展的速度,没有形成自己的完整系统的村镇规划理论与技术管理体系。目前,应用 的主要是村镇建设规划和乡镇域总体规划,可是村镇在建设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不同内容 的规划指导是远远超出上述规划所涉及的内容的。因此,在村镇规划实践中,城市规划和村镇规划所含的各种内容、技术标准都在村镇建设所必须的规划设计中运用,技术管理比较混乱。

目前,在理论上需解决的是:村镇规划是否应是一个独立的规划体系?如果是一个独立的规划体系,它应具有哪些层次的规划?各层次规划重点是什么?主要解决哪些重大问题?主要技术内容是什么?何时和如何制定出台相关的技术标准与规范?它们与城市规划相关内容有哪些区别?某些相关行业标准能否在村镇规划上运用与如何运用?

二、村镇规划收费无依据

在村镇规划收费方面,国家没有一个收费标准,在很多情况下要参照城市规划收费标准,这给组织编制规划单位的付费和规划设计单位的收费都造成一定困难。更为一些不重视规划的单位蓄意压低规划收费价格创造了条件,这是非常不尊重规划技术人员创造性技术劳动的一种倾向,长此发展下去,对村镇规划技术队伍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也影响专业规划设计部门对村镇规划工作的重视和参与的积极性。因此,希望国家有关部门能够引起足够重视并抓紧研究 、落实有关工作。

三、村镇规划技术规范、标准缺乏

村镇规划目前只有一个国家标准,即《村镇规划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该《标准》,从制定的针对性和内容上看,其技术规定是应用于村镇建设规划的。从规划实践上看,小城镇总体规划也可应用此《标准》,从目前实践情况看,急需加快村镇规划各类标准与规范的编制工作。

四、《村镇规划标准》尚应进行补充完善

根据笔者多年从事村镇规划工作的实践,该《标准》尚应进行补充完善。

1.《标准》虽没明确规定建设规划期限。标准要求在建设规划上明确表示各项 建筑 及用地布局和给水、排水、 电力 、电信、绿化、竖向设计等内容,这个内容要求几乎达到了城市规划中详细规划的内容深度。但是规划期限都大大长于城市详细规划期限,为10-20年。在这么长的期限内任何人也难以予见到如此详细的建设计划和规模。因此,有理由对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合理性产生疑问,这样作出的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必然缺乏灵活性。

2.《标准》适用于县城以外的建制镇。以我们黑龙江省为例,许多老的建制镇和农、林、场部人口都达到几万人,城镇建设占地有的达到10平方公里左右,但是其不是县政府驻地。如此规模的建制镇,如果也是执行《标准》,那么,从《标准》的内容上看,至少尚需补充完善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规定:

(1)充实环卫规划方面的内容 。

目前 在许多集镇特别是建制镇设有专门的环卫队伍对城镇进行环卫保洁工作,而且这项工作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今后其机构设置和人员安排工作必将逐渐正式落实到政府工作计划中去。但是,在实践中,环卫工作尚存在如机构设置;人员和相关 机械 、工具不足;垃圾储运,中转用地不明确;垃圾不分类,难以回收利用,浪费资源;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场址不明等诸多问题 。 环境 卫生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 到居民的居住与生活环境水平。因此,必须予以十分重视,应将环卫规划纳入《标准》中去,以利环卫工作正常开展,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

(2)充实环境保护方面的内容。

目前,国家领导和有关部门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和可持续发展 的问题。在广大乡镇,由于城市中有严重污染的企业 向农村 转移和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使村镇建设环保问题十分突出,而小城镇是村镇建设的重点,其环境保护工作面临十分紧迫的任务。如何避免或减小各种污染带来的长期危害,防止生态环境恶化,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环境保护规划工作应列入《标准》中去,加以强制性的执行,方可能使我们的子孙后代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3)充实防灾规划方面的内容。

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震区范围广大,涉及人口众多,防范地震灾害及震后次生灾害问题,应引起必要的重视。

由于我国广大乡村居民生活的燃料结构主要是以农作物桔杆、柴、草等为燃料,相当数量地区农民的建筑为木质及草盖等易燃物质组成,农村火灾问题突出。因此,村镇防火规划问题应列入《标准》中去,使小城镇建设过程中,通过规划,最大限度减小火灾的危险性和减少损失。

(4)充实集中供热规划方面的内容。

我国北方地区幅源辽阔 ,人口众多,虽然广大乡村,由于经济 原因,近期很难能够实行集中供热,但是经济发展较快,人口较多的小城镇,近期已建有相当多的多层 公共 建筑和多层住宅,而且这种趋势代表了今后的建设方向。因此,集中供热问题已经摆在了我们面前,我们必须对此拿出合理的解决办法,那应是实行区域集中供热,它所能带给我们的益处自不用细说。因此,集中供热规划应列入《标准》中去。

(5)充实有线 电视 规划内容。

目前,有线电视系统已进入广大乡镇,为便于其合理地进行建设市局,应在《标准》中充实有线电视规划容。

3.道路规划技术指标

目前在广大村镇、机动 交通 运输 工具已是居民非常普遍拥有的,大型和较大型的运输车辆所占的比例也逐渐提高。而这些较大型的车辆都有一个较大的较弯半径。《标准》中四级道路只有3.5米宽的路面部分,没有红线宽度控制,这样较大型车辆难以进入宅院内。由于目前农民多为个体经营,如果车辆不能进入宅院内,安全保管则成了大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此一级路的宽度问题进行更深入的详细研究 论证和加以调整。

村镇建设用地分类标准篇5

根据会议的安排,我把××镇近期“整乡镇推进”工作情况向你们做一简要的汇报。

一、前期工作情况

1、抓好宣传发动,统一镇村干部思想。全县5月29日××镇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现场会和全县农组工作会召开后,我们镇党委政府及时召开了领导班子会议,认真传达了会议精神,仔细研究了我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乡镇推进”工作,特别是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工作。6月3日我们又组织了镇领导班子、包村点长和村(街)主要负责人到××镇参观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工作,并与当日下午召开了我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乡镇推进”工作动员大会,会上我们就我镇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做了具体的安排部署,统一了镇村干部的思想,明确了工作任务,使镇村干部真正认识到做好我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乡镇推进”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提高我镇党建工作整体水平,推动我镇各项工作上台阶的组织保证。

2、制定切实可行实施方案,明确“整乡镇推进”工作目标任务。为按时完成我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乡镇推进”工作任务,根据我镇近几年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情况,我们进行了认真的调研分析,对照县委20xx年“整乡镇推进”的工作内容和目标,找出存在的差距和问题,明确了工作内容和目标,研究制定了《××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乡镇推进”工作实施方案》。并针对“整乡镇推进”工作的需要,在联村帮扶县直单位的指导下,我们又逐村制定了实施方案,明确了各村(街)的工作目标和任务。

为高标准完成我镇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工作任务,我们根据11个村(街)现有的活动场所状况,分类指导,制定了具体的建设工作计划。××村、××村、××街道为新建活动场所村(街),已于7月29日、30日分别开始施工,工程进展顺利,预计于10月20日前可以完工;××街道、××村、××村和××村为扩建改建活动场所村(街),在原来基础上进行装修、扩建、改建,提高档次,于7月20日开始施工,现已进行到工程扫尾阶段,预计8月底可以交付使用;××街道、××村、××村、××村为装修活动场所村,主要是优化办公环境,提高办公条件,已于7月24日前后开工,8月底可以完成任务。为了高标准完成工程质量,我们聘请了监理,镇成立了工程质量监督组,具体负责工程质量,村书记每天到工地监督了解质量情况。

3、开展农组业务培训,确保 “整乡镇推进”工作有序开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乡镇推进”工作内容丰富,原则性较强,业务量大,为高标准完成此项工作,我镇于6月26日—7月2日对全镇××个村(街)的党建专干进行了业务培训和农组资料建设相互观摩活动,通过培训和观摩提高了各村(街)党建专干的业务水平,为确保我镇各村(街)党组织活动和农组“五大载体”活动正常开展,“党内温暖”工程和党员干部“素质提升”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可靠的保证。我们于7月4日—5日又对全镇××个村(街)的党组织书记和党建专干进行了党建知识集中培训,通过培训全面提高了他们做好党建工作的知识和水平,为抓好我镇的农组“整乡镇推进”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县直单位联村帮扶是开展农组“整乡镇推进”工作的坚强后盾。全县农组工作会议后,为了推动我镇农组“整乡镇推进”工作,在县政协戴克奎主席的指导下,11个县直单位党建指导员分别到各自联系的村(街)开展了联村帮扶调研活动。通过调研活动,摸清了所联系帮扶村(街)的实际情况,均制定了有针对性地帮扶村(街)的计划及切实可行的推进方法。6月16日县政协××*主席又亲自主持召开了“整乡镇推进”联村帮扶对接会,县政协办公室、县水务局、统战部、计生委、交通局、机关工委、政法委、××*农场、县委党校、招商局等10个联村帮扶县直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党建指导员参加了会议。各联村帮扶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就如何开展好帮扶工作做了表态发言,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促进作用。在县直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所需资金大部分已筹齐。

二、下步工作打算和安排

1、高标准完成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任务。多方筹措资金,在不增加农民负担,不新举债的前提下,全面提升我镇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档次。在配套完善功能,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上做文章,新建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确保10月20日前完成建设任务;改建、扩建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确保8月底完成任务;装修的村级活动场所,确保8月底前完成任务。

2、扎实抓好农组工作“五大载体”活动。为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成果,积极探索建立保持共产党先进性长效机制,利用我镇现有的资源优势,大力实施“双培双带”先锋工程,继续抓好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流动党员管理及“双向带动”、为民服务全程等工作,全面开展党组织和党员“双向承诺制”,着力把各项活 动贯穿于日常工作之中,使每项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取得明显效果。在镇村干部规范化管理、党务公开、村务公开、村财镇管、党组织建设及农组示范基地作用发挥上创特色、创品牌。

3、集中开展村(街)党组织整顿工作。镇党委对所辖11个村(街)党组织建设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排队,结合近几年掌握的情况,确定××村、××村、××村为一类村;××村、××街道、××村、××街道、××街道、××村为二类村;××村、××村为三类村,对各类村街明确了重点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实行分类指导。对三类村重点要解决班子的工作能力、增强战斗力和凝聚力;对二类村,按照“五个好”的要求,促进其上台阶;对一类村要在规范落实党建工作任务的基础上,选择1—2项特色工作进行探索创新,创建自己的农组工作品牌。

村镇建设用地分类标准篇6

关键词:村镇规划;收费;环卫

1前言

当前,国家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求跳出农业抓农业。2003年6月,浙江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冶”工程,提出以中心村建设为重点,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推动城市公共服务事业向农村覆盖,推动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加大村庄环境整治的力度,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民主建设,加快农村社会发展,使农村面貌有一个明显改变。为加快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为保证农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上一个新台阶打下扎实的基础。在这个政策的指引下,近几年全国各地的小城镇建设犹如“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态势发展,面貌焕然一新。但由此产生的村镇规划设计问题也就显现出来,这些问胚应当引起有关部门和规划技术界的高度重视。

2存在的问题

(一)村镇规划理论体系没有形成目前,我国广大乡村建设尚未摆脱自然演进的模式。在这恢复村镇规划和建设管理近二十年的建设实践中,村镇规划技术理论发展远远落后干村镇建设发展的速度,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村镇规划理论与技术管理体系。目前,应用的主要是村镇建设规划和乡镇域总体规划,可是村镇在建设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不同内容的规划指导是远远超出上述规划所涉及的内容的。因此,村镇规划实践中.城市规划和村镇规划所含的各种内容、技术标准都在村镇建设所必须的规划设计中运用,技术管理比较混乱。

(二)村镇规划收费无依据

在村镇规划收费方面,国家没有一个收费标准,在很多情况下要参照城市规划收费标准,这给组织编制规划单位的付费和规划设计单位的收费都造成一定困难。更为一些不重视规划的单位蓄意压低规划收费价格创造了条件,这是非常不尊重规划技术人员创造性技术劳动的一种倾向,长期发展下去,对村镇规划技术队伍的发展会带来不利影响,也影响专业规划设计部门对村镇规划工作的重视和参与的积极性。

(三)村镇规划技术规范、标准缺乏

村镇规划目前只有一个国家标准,即《村镇规划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该标准从制定的针对性和内容上看,其技术规定是应用于村镇建设规划的。从规划实践上看,小城镇总体规划也可应用此《标准》,从目前实践情况看,急需加快村镇规划各类标准与规范的编制工作。

3解决的对策

(一)建立一个完整统一的村镇规划理论体系

当前,在理论上需解决的是:村镇规划是否应是一个独立的规划体系?如果是一个独立的规划体系,它应具有哪些层次的规划?各层次规划重点是什么?主要解决哪些重大问题?主要技术内容是什么?何时和如何制定出台相关的技术标准与规范?它们与城市规划相关内容有哪些区别?某些相关行业标准能否在村镇规划上运用与如何运用等?

我们应结合实际情况来回答这些问题,建立一个完整统一的村镇规划理论体系。

(二)完善村镇规划设计收费

要完善村镇规划设计收费,首先国家有关部门能够引起足够重视,抓紧时间研究相关的收费标准,制定出合理的收费标准后及时的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实施标准。各部门应严格执行标准,各单位应严格按照标准收费。

(三)《村镇规划标准》尚应进行补充和完善

1、标准应明确规定建设规划期限。

标准要求在建设规划上明确表示各项建筑及用地布局和给水、排水、电力、电信、绿化、竖向设计等内容,这个内容要求几乎达到了城市规划中详细规划的内容深度。但是规划期限都大大长于城市详细规划期限,为10—20年,在这么长的期限内任何人也难以预见到如此详细的建设计划和规模。因此,有理由对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合理性产生疑问,这样作出的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必然缺乏灵活性。

2、充实环卫规划方面的内容。

目前在许多集镇特别是建制镇设有专门的环卫队伍对城镇进行环卫保洁工作,而且这项工作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今后其机构设置和人员安排工作必将逐渐正式落实到政府工作计划中去。但是,在实践中,环卫工作尚存在如机构设置、人员和相关机械、工具不足。垃圾储运,中转用地不明确;垃圾不分类难以回收利用,浪费资源;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场址不明等诸多问题。环境卫生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居民的居住与生活环境水平,因此,必须予以重视,应将环卫规划纳入《村镇规划标准》中去,以利环卫工作正常开展,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

3充实环境保护方面的内容。

目前,国家领导和有关部门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在广大乡镇,由于城市中有严重污染的企业向农村转移和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使村镇建设环保问题突出,其环境保护工作面临十分紧迫的任务。村镇如何避免或减小各种污染带来的长期危害,防止生态环境恶化,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环境保护规划工作应列入《标准》中去,加以强制性控制。

4充实防灾规划方面的内容。

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震区范围广大,涉及人口众多,对防范地震灾害及震后灾害问题必须重视。由于我国广大乡村居民生活的燃料结构主要是以农作物秸秆、柴、草等为主,相当数量地区农民的建筑为木质等易燃物质组成.农村火灾问题突出。因此,村镇防火规划问题应列入《村镇规划标准》中去,通过规划最大限度减小火灾的危险性和减少损失。

5充实集中供热规划方面的内容。

我国北方地区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虽然广大乡村由于经济原因.近期很难实行集中供热,但是经济发展较快、人口较多的小城镇近期已建有相当多的多层公共建筑和多层住宅,而且这种趋势代表了夸后的建设方向。我们必须对村镇集中供热问题拿出合理的解决办法,因此,集中供热规划应列入《村镇规划标准》中去。

6充实有线电视、数字电视规划内容。

目前,有线电视、数字电视系统已进入广大乡镇,为便于其合理地进行建设布局,应在《村镇规划标准》中充实有线电视,数字电视规划内容。

7调整道路规划技术指标。

目前,机动交通运输工具在广大村镇已是非常普遍,大型和较大型的运输车辆所占的比例也逐渐提高。而这些较大型的车辆需要较大的拐弯半径。《村镇规划标准》中四级道路只有3.5米宽的路面部分,没有红线宽度控制,这样较大型车辆难以进入宅院内。由于目前农民多为个体经营,如果车辆不能进入宅院内,安全保管则成了大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此一级路的宽度问题进行更深入的详细研究论证和加以调整。

4结语

村镇建设用地分类标准篇7

一、乡镇环卫所基本情况

我县各乡镇通过与县环卫处的积极配合协作,靠近年来的努力,已全面完成了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的阶段性任务,并形成卓有成效的农村卫生保洁长效机制、管理机制和保障机制。

(一)健全组织机构。我县结合县情,构筑了县、乡、村、组四级网络化垃圾无害化处理及卫生保洁管理体系,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局面。各乡镇均成立了农村清洁工程领导小组,由当地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人员为成员,下设环卫所,实行乡镇领导挂村、一般干部蹲村,分工负责,对各村委会环卫保洁进行监管,并将挂点村环境卫生作为考核乡镇干部的内容之一,村“两委”对全村环卫保洁负总责,村两委成员对每个自然村实行责任包干,负责监管村庄环境卫生。各农村清洁工程领导小组能明确职责,建立议事制度、工作协调制度、信息通报制度、督促检查制度等工作机制,使清洁工作更加规范有序。

(二)建立专业队伍。以每50户左右配备一个保洁员的标准,组建保洁员专业队伍,圩镇按每4000平方米(或按乡镇镇区人口的3‰)配备1名保洁员的标准,组建环卫队伍,负责圩镇卫生清扫,垃圾收集、拖运等。

(三)完善基础设施。根据乡镇和村庄区位、自然环境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数量、合理确定区域内农村垃圾处理设施的规模及分布,科学安排垃圾焚烧炉、填埋场、建筑垃圾堆放场、垃圾中转站(房)和沼气池等村庄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布点。结合改水改厕等工作,统筹考虑沤肥沼气池建设,确保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安全环保。乡镇财政对必备的垃圾清运车、焚烧炉、村中转站、自然村垃圾池、手推垃圾车及清扫工具等给予了坚实保障。

(四)强化督查考核。各乡镇通过实行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四定二保”(定目标、定时间、定责任、定奖惩,确保推进快、效果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做到目标明确到村,时间明确到月,责任明确到人,奖惩明确到单位。实行分片包干,对所包村组不定期督导,并将督查结果进行及时通报,以推广典型,激励先进,纠正偏差,勉励后进。年度工作结束时,采取统一的尺度和标准,进行自下而上的逐级量化考核。实行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一票否决,即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不过关的乡镇和村,不能评为新村镇建设先进单位,按评优罚劣机制,对考评较好的,在下年度资金安排中给予重点倾斜。

二、各乡镇城管执法工作情况

作为加强乡镇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我局及时与各乡镇签订了行政执法委托书,将行政处罚权及时延伸到各个乡镇,并指导各乡镇城管中队的组建及执法培训工作。

(一)组织机构

我县各乡镇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分别成立了乡镇城管执法中队,其隶属为乡镇政府直属机构,依法独立开展工作,县城管局负责相关业务培训指导工作,管理体制实行双重管理,以乡镇政府管理为主,受城管局委托,以城管执法的名义行使执法权,各乡镇政府及时做好了各城管中队的人员、经费、办公场所、执法设施设备等的保障工作。

(二)建立健全行政执法培训、监督机制。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的各乡镇城管执法中队,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严格内部管理,不断加强对执法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遵纪守法教育。拟录用为执法人员的,统一参加法制部门组织的公共法律知识考试,考试合格者,由法制部门颁发行政执法证件,并参加专业法律培训,经考试合格者,颁发执法证。通过这些有效措施,不断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三、开展圩镇居民的“五种垃圾分类”培训

在抓保洁机制建设的过程中,我局联合各乡镇政府、环卫所始终坚持“垃圾是资源,分类是关键”的工作理念,一手抓环境整治,一手抓培训教育,广泛宣传开展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的意义和要求,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通过面对面的教育,手把手的传授,引导农民进行垃圾分类,实现农户“要我分类”向“我要分类”的转变,把农村垃圾分类转化成为农民的一种自觉行动。通过开展农村垃圾处理、农村妇女家庭保洁、学生保洁知识宣传、“卫生文明户”创评活动等形式多样的培训,让更多的人从“垃圾减量分类”入手,将“低碳生活”落到实处,让天更蓝、水更绿、地更净、家更美。

五种垃圾分类:将垃圾分为沤肥垃圾、可回收利用垃圾、建筑垃圾、封存垃圾、焚烧垃圾,整个农村垃圾分类建立在“两桶一袋”基础上,即一个沤肥垃圾桶、一个焚烧垃圾桶、一个废品回收袋,实行农户家所有垃圾源头分类,垃圾无害化处理则按照5类垃圾分门别类处理。

(1)沤肥垃圾:就是指易腐烂有机垃圾,如菜叶(根)、剩饭剩菜、瓜皮果壳、树叶、人畜粪便、动物内脏、动物尸体等。处理办法为:主要是用作沼气原料。大力推进沼气池建设,每个省扶建设点不少于20%的农户建成沼气,并作为村庄整治的硬性指标来考核。沼气池可以单户建,也可以联户建。

(2)建筑垃圾:主要是建筑施工中产生的废土、废砖、废石以及废陶瓷和煤渣等。处理办法为:采取集中堆放,然后指定地点填埋。可全部用于本村庄和农户的填塘平地、修道铺路等。

(3)可回收利用垃圾:主要指可回收利用的无机垃圾,如废泡沫、废塑料、废橡胶、废玻璃、废电器、废铜烂铁、废旧衣服和鞋子等。处理办法为:以供销系统牵头负责,采取市场运作,建立县、乡、村、组网络,形成“县供销回收龙头企业+乡(镇)回收中心+自然村回收站(点)”的农村可利用废品回收运行网络和回收经营模式,合理布局废旧品收购网点和专业收购人员,做到应收尽收。

(4)封存垃圾:主要指回收不可利用垃圾,如废电池、废农药瓶、废日光灯管等;处理办法为:废电池要用特殊设备来实行集中处理;废农药瓶、废日光灯管等要实行定点封闭深埋。并由供销部门统一集中收购,环保部门参与处理,真正做到有效减少对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气的污染。

村镇建设用地分类标准篇8

关键字:农村;移民居民点;公共设施配置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ublic facilities, and configuration based on case analysis, the proposed the immigrant settlements Public facilities to configure the objectives, principles, and configuration from the classification of public facilities, layout, services radius configuration items and configuration scale explore suitable for the immigrant settlements public facilities configuration standards.Keywords: rural; immigrant settlements; public facilities configuration

中图分类号:G812.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前言

1.1研究背景及目的

目前,农村公共服务水平高低是衡量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移民居民点大多位于农村地区,做为农村地区的一部分,也应该致力于提升其公共服务水平。健全和完善移民居民点公共设施配置,满足移民基本生活需求,这不仅能保障库区移民得到妥当安置,使移民工作顺利进行,同时关系到地区社会的和谐稳定以及协调发展。

1.2研究对象界定

结合《镇规划标准》,村庄规模分为四个等级,人口规模在1-1000之间。由于村庄公共设施配置标准的缺失,同时移民居民点项目人口规模也多小于1000人。根据《水电工程农村移民安置规划设计规范》(DL / T 5378 ― 2007)“集中安置是集中建立移民居民点和居住点,统一布局的搬迁安置方式,一般指移民人数在100人以上的居民点。”因此,本文所研究的移民居民点指人口规模在100-1000人的村庄。规模大于1000人的居民点,按集镇规划标准进行建设。

2公共设施执行标准不明确、层次不清

公共设施执行标准不明确、层次不清。在居民点规划设计过程中,具体配置哪些公共设施项目,用地规模和建设规模配置多大没有可参考的依据和标准。

在公共设施规划层面,由于城乡的地区差异和面临问题的不同,在城乡规划中对于农村地区的公共设施配置标准也有所差异,需要制定适宜农村地区特点的公共设施配置标准。

3公共设施配置依据及案例分析

3. 1相关规范标准

3.1.1城乡规划体系技术标准

目前适用的有关移民居民点公共设施配置的国家标准主要包括《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一93)第六章和《镇规划标准》(GB 50188-2007)第七章。这两套标准分别针对居住区和村镇地区公共设施的项目内容、建筑面积和用地面积规模、设置标准进行了规定。前者针对城市居住区、小区和组团,将公共服务设施分为教育、医疗卫生、文体科技、商业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市政公用和行政管理八类;后者按照中心镇、一般镇来配置六类公共设施,即行政管理、教育机构、文体科技、医疗保健、商业金融和集贸市场。

《镇规划标准》中规定了中心镇和一般镇公共设施的配置项目,在移民居民点公共设施配置规划工作中,对于移民集镇公共设施配置有一定可参照性,而对居民点公共设施的配置没有相关规定。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对城市居住区、小区和组团公共设施的配置项目及控制指标做了相关规定。移民居民点人口规模为100-1000人,接近居住组团规模。因此,结合移民居民点实际需求,其公共设施的配置项目及指标则参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进行。

3.1.2服务设施专项标准

移民居民点公共设施较为具体,指标需要落实在项目的用地规模和建筑规模上,而《镇规划标准》中对具体项目。如中学、小学、卫生院等设施的具体用地规模和建筑规模没有做明确的规定。因此,在公共设施配置中,需要参照服务设施的专项标准,如:《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城市幼儿园建筑面积定额(试行)》、《乡镇集贸市场规划设计标准》等。

3.1.3公共设施复建项目要求

公共设施配置在用地允许的前提下,根据需要适当增加公共设施项目;在总用地规模不足的情况下,应该优先考虑居民点的复建项目。

3.2典型案例研究-某移民居民点公共设施配置

《镇规划标准》将公共设施分为行政管理、教育机构、文体科技、医疗保健、商业金融和集贸市场六类。结合实际案例,对不同等级人口规模移民居民点的公共设施进行分类配置研究。

3.2.1人口规模

该居民点规划水平年人口规模为524人,根据《镇规划标准》人口在201-600人之间,属于中小型村庄。

3.2.2区位条件

该居民点位于对坪镇镇区。对坪镇为建制镇,是镇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镇区基础设施较完善,有中小学校、卫生院、信用社会、派出所、法庭、税务所等公共设施,商贸教发达,经济发展水平好,是金阳县南侧的经济文化中心。

3.2. 3布置位置

考虑到公共设施的承接以及方便居民的使用,将公共设施布置在镇区与居民点的结合部位,位于居民点中部主要道路入口广场处(图1)。公共设施服务半径小于300米,能就近满足村民基本生活需求。

图1 居民点一公共设施位置示意图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3.2.4配置项目

由于居民点位于集镇镇区内,集镇现状公共设施配置已经较为完善。因此,在公共设施配置时注重考虑对集镇现有公共设施的共享,避免重复建设造成浪费。

居民点公共设施采用集中布置的形式,公共设施项目配置主要社区管理类、以及有服务半径要求的设施,包括社区管理用房、活动室、医疗室、便民店等,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配置。

3.2.5配置规模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中规定的居住组团千人指标,居住组团公共建筑用地面积指标为488-1058m2/千人,建筑面积指标为362-856m2/千人。该居民点人口规模为524人,规划公建用地面积为600m2,建筑面积为400m2。

4移民居民点公共设施配置标准探讨

4.1公共设施的分类

根据《镇规划标准》公共设施包括行政管理、教育机构、医疗保健、文体科技、商业金融和集贸市场六类设施。

4.2规模等级划分建议

结合移民居民点的特点,按人口规模将居民点分为三个级别(表2)。

表2公共设施规模等级划分

人口规模 设施配置要求 设施空间布局

移民居民点 100-600人 部分设置 须集中配置

600-1000人 设施配置比较齐全 须集中配置

≥1000人 参照集镇标准设置 参照集镇标准设置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4.3公共设施的布置方式

公共设施布局的位置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设施功能的发挥和合理性,关系着设施利用的便捷性,信息传递的可达性以及设施发挥的效用。公共设施布局应结合移民居民点人口规模、地形条件以及规划用地和周边的交通以及建筑的环境。

公共设施的布局采用三种形式:位于主要出入口、位于居民点中部,可以结合步行道路设置、位于新建居民点与现状建成区域结合部等。具体采用何种方式,要结合居民点的具体情况而定。

4.4公共设施的服务半径

多数公共设施都有一定的服务半径,服务半径内的人口数量决定了公共设施的规模大小。设置合理的服务半径,一方面应考虑居民利用设施的便利程度;另一方面应考虑设施运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4.5公共设施的配置项目

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主要从人口规模来考虑设置公共服务设施的种类数量和规模大小,并结合移民居民点的实际情况,项目具体应包括:行政管理、教育机构、医疗保健、文体科技、商业金融以及集贸市场设施等内容。

4.6配置规模

居民点各项公共设施用地及建筑面积配置规模应参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千人指标计算,人口规模小于3000人的居民点按组团千人指标进行配置,千人指标算下来不满足《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规定的下限值,即建筑面积362m2,用地面积488m2,应按下限值控制。人口规模大于3000人的居民点按照小区千人指标进行配置。

5结语

本文对移民居民点公共设施的相关配置标准进行分析并探讨,以期为移民集中居民点公共设施配置规划提供借鉴。同时,居民点公共设施的建设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居民点民主建设和居民行为文明逐步提升的过程,应通过村民参与、村规约束、村委监督等环节促进居民点设施与村民社区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迟福林.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城乡一体化.理论探讨,2008(4).

上一篇:健康教育的知识范文 下一篇:医药零售市场前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