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规划的思考

时间:2022-08-19 08:48:36

村镇规划的思考

摘要:村镇建设和规划工作,如果要走入一个更高的、更科学的层次,就必须不断的总结经验,对理论与实践中遇到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方能指导我国的村镇建设工作取得更伟大的成绩。

关键词:规划;总结;讨论

Abstract:, If the village and town construction and planning work want to walk into a higher, more scientific level, it is necessary to constantly sum up experience, depth discussion of the major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and put forward practical solutions towns and villages can only guide our construction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Key words: planning; summarize; discussion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一、 村镇规划的意义和作用

(一)村镇规划的意义

村民的收入在持续增长,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加快了自身环境的建设需要。为更好指导村镇发展,村镇规划是村镇发展的战略、建设村镇的纲领、管理村镇的依据。如何打造一个村镇的风貌、建设一个和谐、生动、合理的空间体系,是现在规划建设中十分热门的话题。村镇规划必须注重个性特征,村镇个性是一个村镇的特色,是独特魅力之所在,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似曾相识的村镇越来越多,村镇的个性特色已湮没在程式化的厂房烟囱之中,失去了村镇的特色和魅力。村镇个性化成为现代村镇规划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突出特点。 打好“文化牌”,彰显文化特征是十分重要的课题。在村镇规划中必须处理好建设与继承的关系,在发展中传承历史文化。否则,村镇一旦失去历史陈迹,犹如人失去鲜明的个性,得到的利益是暂时的,而遗憾却是永远的。

(二)村镇规划的作用

由于村镇所处的空间地理位置、地形条件、气象条件和自然环境的不同,构成了不同的村镇环境空间形态,提供了每个村镇区别于其他村镇的环境空间特性。村镇规划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充分认识该村镇的山、水、林和风景名胜等自然景观要素,发掘、保护、利用、开发、改造自然环境空间特色,在共性中找出个性,围绕个性建设特色村镇。与此同时也要注重生态的和谐与持续发展的战略。满足住户的生产生活要求,村镇规划有其特色性,有的地方产业化程度高,完全可以按城市标准建设。城镇周围农用地面积大,规划为生态村镇条件优越。规划为村镇发展定好基调、指明方向。合理的规划,可节约用地,充分利用土地。

二、村镇规划面临问题剖析

产业化建设深度不够,农业产业效益不明显。一是产业发展不平衡。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没有形成任何有一定规模的支柱产业,产业结构也很单一。二是产业链条不完整。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尚未真正形成,缺乏稳定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生产资料供应、食品储藏、保鲜、运输、分割、精深加工,批发零售等诸环节链条不够完整,造成初级产品所占的市场份额比例越来越重。三是产业品牌不够响。传统产品多,优质产品少,品牌不多,不响,走出州外的品牌更少,直接影响农民增收,严重制约了产业经济的发展。四是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高。

小城镇规划自身存在缺陷。市场经济复杂多变,小城镇发展变化迅速,而规划的制定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造成规划“滞后”现象,从而导致城镇建设和开发活动中的规划缺位。城镇体系规划滞后,缺乏必要的调控机制与措施,各小城镇之间及其与主城区之间出现产业同构、分工不明、重复建设等现象,造成小城镇之间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的绿色开敞空间不断遭到蚕食。近期建设规划滞后,与相关的专项规划、重大基础设施规划等规划协调、衔接不够。这些规划在城镇化快速发展中变化速度都很快,不可预见因素众多,而小城镇总体规划期限是20年,跟不上它们的变化,严重削弱了城镇规划的综合性和协调全面的功能。小城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滞后,造成了小城镇修建性详细规划缺乏科学性、时序性,致使规划做了许多,而按照规划实施的不多。

通过这些年的发展,城镇规划从技术层面上越来越成熟,规划理念越来越先进,而城镇规划管理中暴露出的问题却越来越多。传统城镇规划决策模式更多地强调技术因素,强调如何把事情“做好”,缺乏针对现实社会政治环境中的特征研究,而不能够细致地阐述社会问题。在这种模式下的城镇规划其可操作性就会很差,目前大多数规划其实施的不外乎两种:一是只有规划没有建设,规划只是“图上画画、墙上挂挂”,二是规划实施后是另外一张陌生的面孔,建设品位降低,开发强度提高,特色丧失,功能不齐全等。

市场决策多元化使政府原有的控制作用明显削弱,市场投资的项目相当一部分不符合城镇规划功能,规划功能调整成了政府和规划部门的家常便饭。市场经济下城镇建设的多元化投资使得各种利益集团常常从自身角度出发,在开发过程中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忽视社会整体利益,忽视城镇规划与发展的根本使命。使得城镇规划的理论和实践差距较大。规划理论要求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来编制、管理、实施城镇规划,而实践中的城镇规划工作却是:最初的构思原原本本地按理论要求来编制规划方案,全面地兼顾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到了规划编制审批过程,来自各方压力迫使原来构思的方案增加一些建筑,减少一些配套设施、绿地等;规划审批后进入建设阶段,又一次迫于各种压力调整一下指标,再增加一些建筑面积;建成后经过验收又发现违章地增加一些建筑面积。最后留下的只有更多的建筑,而各项配套、绿地等反而减少。在有的城镇,城镇规划跟着某些领导走,而某些领导又跟着资本走,结果导致公共利益被资本侵蚀的怪现象不断发生。有的城镇,建设单位只注重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出现了建设不服从规划、超占规划红线、领导随意承诺修改规划、不履行规划报批手续等问题。

三、规划编制对策

(一)完善城镇规划体系

健全城镇体系规划管理,强化城镇体系规划管理中的协调职能。因为有了城镇体系规划,协调的地位就已经确立。以城镇体系规划为蓝本,按照纳入全局、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形成特色的要求,协调各方按照蓝本进行规划建设,特别是重大基础设施工程的建设,以实现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和基础设施的高效配置。

实行近期建设规划,提高控规覆盖率和质量。近期建设规划可以强化规划的可实施性,提高城镇规划的综合协调性。通过近期建设规划来顺应城镇化快速发展中的变化,以变应变,把合理的内容吸收到近期建设规划中来,变成具体可以操作的内容,对其它相关规划进一步制约协调。控规可以具体指导实际建设。在编制控规时,有些重要地段先要搞村镇设计,再把村镇设计中有利的方面吸收到控规中,提高控规编制的合理性。

(二)提高城镇规划的有效性

一个“好”的规划不仅来自于一个“好”的规划理念,而且也来自于一个“好”的规划过程。规划不仅包括理想蓝图的绘制,也包括一种动态的调整完善过程。总体规划年限为二十年,空间构架上、功能布局上及土地利用上均以规划期末的目标进行规划。而规划实施并非一个终极蓝图的规划方案可以解决,同时还应考虑经济实力、土地供应、市场需求等。一直以来,人们对城镇规划的理解总是存在一种误区,认为规划就是技术工作,缺乏对社会问题的研究,其实很多社会问题、上访事件都源于城镇规划。在市场经济异常活跃的当今年代,城镇规划需要更多地关注广泛的社会问题,从只关心物质环境的规划转变到理性的、综合性的规划;从实践指向的专业转变到强调理论的理解;从以建筑师、工程师为主转变到融合各种专业,尤其是社会科学的全方位的协作;从注重设计手法转变到注重政策研究。通过制定科学的公共政策来保证城镇规划的实施,由政府这只有形的手来调节市场失灵。

(三)充分发动公众参与

公众参与就是在法律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公开各种村镇规划,逐步建立起公众参与规划管理的机制,通过公众舆论来监督各级规划行政部门的行政行为。公众参与一是体现民主,以民主制约权力;二是通过舆论和向民众公开来制约权力;三是用程序制约权力。通过民主、公开、程序来制约权力,城镇规划的地位就提高了。对权力实施制约,可以大大提高对错误的修正能力。另一方面还可提高工作效率,因为公众参与的内涵与实施的法定图则有密切的关系,只有把规划不确定的内容减少了,才可以公开,在公开的过程中修订规划中存在的错误,有利于规划的法制化。通过控规公开,公众对哪些项目不能建设,哪些项目可以建设了解得一清二楚。那些符合许可标准的项目审批是立等可取的,建设单位可以尽早开工,这样的规划就可以捕捉任何发展的机遇,这样的规划就具有高效率,领导和投资者必然也会满意,同时也体现了公正公平。

上一篇:议10kV配电网节能降耗的方法 下一篇:变压器最佳运行状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