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收益测算方法范文

时间:2023-10-06 06:24:48

投资收益测算方法

投资收益测算方法篇1

[关键词] VaR 方差风险 Markowitz组合投资模型

一、引言

1993年G30研究小组在《衍生产品的实践和规则》的报告中首次提出VaR模型,之后在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和国际证券委员会的推动下,VaR模型逐渐成为金融风险管理的主流方法。关于VaR模型在股票组合投资决策中的应用,国外学者做了大量研究。例如,Alexander,Baptista(2002)对比研究了均值-方差模型和均值-VaR模型对于股票组合投资决策的经济意义。Campbell,Huisman,Koedijk(2001)在VaR模型框架下研究了最优证券组合投资问题。Consigli(2002)应用均值-VaR模型研究了不稳定金融市场中的证券投资组合选择问题。

关于VaR模型在金融风险计量和管理中的应用,我国学者也作了一些研究。例如,戴国强、徐龙炳、陆蓉(2000)探讨了VaR模型对我国金融风险管理的借鉴意义及其应用方法。宁云才、王红卫(2002)探讨了Markowitz投资组合有效边界的程序化解法。

本文首先探讨了基于GARCH模型的股票投资组合VaR风险计量方法,然后将VaR风险替代Markowitz投资组合模型中的方差风险,通过求解非线性数学规划问题得到股票投资组合的另一种最优投资策略。

二、模型与方法

1.VaR的定义

根据Jorion的定义VaR指给定置信区间下金融资产或资产组合在持有期内的最坏预期损失。若用V表示资产组合在持有期末的价值,E(V)表示资产组合在持有期末的期望价值,表示给定置信区间c下资产组合的最低价值,则VaR值如(1)式所示。

(1)

其中,V*满足(2)式所示的条件。

P(V|V>V*)=c 或(2)

其中,f(v)表示持有期末资产组合价值的概率密度函数。

计算VaR需先确定以下三个因素:资产组合持有期的长短、置信区间c的水平和持有期内资产组合价值的分布特征。VaR值计算通常有三种方法:历史模拟法、方差-协方差法和蒙特卡洛模拟法。本文的研究采用方差-协方差法。

2.计算VaR值的方差-协方差方法

假设投资组合由n只股票组成,记为第i只股票的价值在投资组合总价值中所占的比例,并满足(3)式所示的约束条件。

令S表示投资组合收益率的方差-协方差矩阵,表示股票投资组合的投资策略向量,则投资组合收益率的方差可由(4)式计算得到。

(4)

假定资产组合的收益率服从正态分布,由正态分布的分位数进一步计算得到投资组合的VaR值,如(5)式所示。

(5)

其中,表示投资组合的初始投资额,表示标准正态分布在置信水平c下的分位数。

由于根据历史数据计算的收益率方差不能准确反映未来持有期内收益率的波动性,为克服这一的缺点,本文应用GARCH模型对股票未来持有期内的波动率进行预测,在波动率预测值的基础上计算投资组合在未来持有期内的VaR值。

3.GARCH模型及其对股票收益波动率的预测方法

对金融时间序列收益波动率的研究一直是金融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1982年Engle提出了ARCH模型,即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1986年Bollerslev在此基础上提出了GARCH模型,即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用以对金融时间序列收益波动率进行建模。对股票收益波动率的建模经常采用GARCH(1,1)模型,例如宋逢明、江婕(2003)对中国股市波动率特征的实证研究,赵留彦、王一鸣(2004)在对中国股市收益率的时变方差与周内效应的研究,本文的研究采用GARCH(1,1)模型。

GARCH(1,1)模型的具体设定如公式(6)、(7)所示。

(6)

(7)

其中,rt表示股票在第t期的收益率,u表示股票收益率的均值,εt表示第t期股票收益率偏离均值的残差,σt表示第t期股票收益的波动率。α0 、α1和β为待估参数。

GARCH(1,1)模型实际上包含了一个递推公式。根据rt和公式(6)可计算得到εt ,将εt 和σt代入公式(7),可对σt+1进行预测,依次类推。预测使用的第一期的收益波动率通常由历史波动率法计算得到。

4.基于VaR的最优股票组合投资策略

令表示投资组合各成分股票收益率的相关系数矩阵,s表示由各成分股票收益率方差预测值构成的列向量,其中收益率方差的预测值由GARCH模型得到,则投资组合在预测期内收益率的方差可由(8)式计算得到。

(8)

在股票收益率服从正态分布的假定下,将代入公式(5),可计算出投资组合的VaR值。将投资组合的VaR风险值替代Markowitz组合投资模型中的方差风险值,可得下述非线性数学规划问题。

(9)

(10)

求解上述非线性数学规划问题,可得到最小化投资组合VaR风险值的最优投资策略向量和最优投资组合的VaR值。

三、实证算例

本文选取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分属不同行业的6只股票构成样本股票投资组合,这6只股票的名称见表1。本文收集了上述股票2006年9月7日至2007年4月30日的日收盘数据,根据日收益率数据应用Eviews5.0软件估计各成分股票GARCH模型的参数,参数估计结果见表1。

应用GARCH模型预测各成分股票在下一个交易日里的收益波动率,预测结果列示于表2。

根据样本股票日收益率数据可计算成分股票间收益率相关系数矩阵。在给定各成分股票投资比重的条件下,应用公式(8)计算投资组合收益波动率的预测值, 再根据公式(5)计算投资组合在下一个交易日里的VaR风险值。利用Excel中的规划求解功能求解公式(9)、(10)所示的非线性规划问题,得到各成分股票的最优投资比重,求解结果列示于表2。

为比较上述最优投资策略降低投资组合VaR风险值的程度,本文同时计算了等比例投资策略下投资组合的VaR风险值,计算结果列示于表3。

表3显示,如果投资者的初始投资为1000000元,则在下一个交易日里,在5%的置信水平下,最优投资组合的最坏损失约为36443元,等比例投资组合的最坏损失约为39748元。在1%的置信水平下,最优投资组合的最坏损失约为51462元,等比例投资组合的最坏损失约为56130元。在两种置信水平下,等比例投资组合的最坏损失均大于最优投资组合的最坏损失。

参考文献:

[1]Alexander G. J.Baptista A. M.2002,Economic implications of using a mean-VaR model for portfolio selection:A comparison with mean-variance analysis [J],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 Control 26,1159~1193

[2]Campbell R.Huisman R.Koedijk K.2001,Optimal portfolio selection in a Value-at Risk framework[J],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25,1789~1804

[3]Consigli G.2002,Tail estimation and mean~VaR portfolio selection in markets subject to financial instability [J],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26,1355~1382

[4]戴国强 徐龙炳 陆 蓉:2000,VaR方法对我国金融风险管理的借鉴及应用[J],金融研究,第7期

[5]宁云才 王红卫:2003,Markowitz组合投资模型的程序化求解方法[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第10期

[6]Jorion P.2000,VaR:风险价值――金融风险管理新标准[M],张海鱼译,中信出版社

[7]宋逢明 江 婕:2003,中国股票市场波动性特性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第4期

[8]赵留彦 王一鸣:2004,中国股票收益率的时变方差与周内效应[J],世界经济,第1期

投资收益测算方法篇2

【关键词】科研项目;投资;项目论证;经济效益评价

1.经济效益评价的依据

经济效益评价不是编制单位及人员凭空想象的,而必须针对立项属性及特征,以国家有关部门根据审理项目的实际需要所编制的经济评价系数和方法作为客观依据。其中,国家计委、建设部颁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1993年第二版),是企业投资立项经济效益评价指标确立和应用的最直接依据;国家税收法规政策是评价项目创造税收能力的客观依据;市场平均价格是计算效益和费用的客观依据等。这些依据,可以确保建设单位立项分析经济效益格式、结构、内容和方法等规范,在编制可研报告时必须明确列出。

2.经济效益评价内容与方法

投资项目评价不需要长篇累牍的单纯定性分析,而是要求“用数据说话”。经济效益评价需采用财务估算指标和效益分析指标两种。财务估算指标包括产品销售收入及税金、成本费用、现金流量等,是进一步开展投资效益分析的基础数据支撑;效益分析指标包括投资利润率、财务净收益、财务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前投资回收期、盈亏平衡点、盈亏临界点销售量、项目安全率、投资利润率等。

2.1 盈利能力分析

财政投资项目盈利能力分析属于融资前分析,是从项目投资总获利能力角度,考察项目方案设计的合理性。所以,该分析旨在考核财政投资项目在计算期内可以创造利润和税金的能力,包括销售收入即税金水平、发生的成本费用负担和最终的利润贡献等。

2.1.1 产品销售收入

首先应确定项目的计算期,设定为N年,作为经济效益的评价期;再根据项目建设规划将之划分为建设期(N′)、投产期N″和达产期(N-N′-N″),各期均遵循以销定产营销策略,以便将各期产量直接作为销售数量,依照现实市场价格即可估算收入。

(1)建设期销售收入。主要是对项目建设期间的物资销售和生产机器设备安装试产产品销售收入进行测算。公式为:销售收入=销售数量×单位价格×N′。

(2)投产期销售收入。依据市场开发进程,对项目投产年开始逐年递增直至达到稳产年(达产年)期间的销售收入进行测算。公式为:销售收入=销售数量×单位价格×N″。

(3)达产年销售收入。当项目运行平稳,市场局势稳定,产量基本固定在预期高产数值上,运用各年均等的产量和预计价格,测算各年销售总收入。公式为:销售收入=销售数量×单位价格×(N-N′-N″)。

2.1.2 销售税金及附加

按照我国税法规定,生产加工货物应该缴纳增值税以及与之相关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城市教育费附加等两项附加税费。结合经济效益评价期测算的总收入和税法规定,计算如下:

(1)其中:进

项税额=外购货物(含固定资产)成本×适用增值税率+购销货物运费×7%

(2)如果项目生产的属于“特定消费品”,还要进一步测算应纳消费税额。公式为:

(3)应纳流转税附加

流转税附加是以增值税和消费税税额为依据附加征收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和城市教育费附加,其中城市维护建设税依据项目建设地点确定,市区为7%,县城和建制镇为5%,其他地区为1%;教育费附加征收率全国统一为3%。

流转税附加=(增值税额+消费税额)×(1+征收率)

2.1.3 总成本费用估算

(1)单位产品生产成本

根据投资项目生产单位产品消耗的主要原料、人工、固定资产折旧及维修费等直接成本与重大间接成本,进行分项计算;对一些品种多而耗量小的辅助原料等,则可汇总估算。一般情况下,单位产品成本估算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的价格参照当地同类产品的市场价格进行计价,单位消耗参照同行业生产情况进行估算;②固定资产折旧费,按照直线法提取并分摊进单位成本;③修理费根据项目的特点,结合同行业类似企业情况按照固定资产的的一定比例估算提取,并计算单位产品成本中应分摊数额;④工资及福利费根据当地的工资与福利水平提取并均摊到单位成本之中;⑤编制项目《单位产品生产成本估算表》。

(2)项目总成本费用

项目总成本费用除单位生产成本外,还包括项目借款利息支出、财政资金占用费支出、和管理费用、技术开发费、营销费用及其他可预见费用。

(3)年经营成本

项目经营成本包括原材料购入、直接人工、水电消耗、其他材料消耗、修理费用等成本。根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合项目所在地实际,估算出投资项目的单位经营成本和年度经营总成本,并将成本估算结果编列成附表。

2.1.4 投资利润及利润率

根据需要,可从所得税前和(或)税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计算所得税前和(或)税后财务利润指标。税前利润只反映项目方案自身盈利能力,是项目方案比选的依据;税后利润能判断在不考虑融资条件下财政投资对项目的价值贡献,是财政投资决策的依据。分析时,首先要对营业收入、建设投资、经营成本、相关税费和流动资金等现金流量进行识别与预测;继而考察整个计算期内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编制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然后依据项目建成达到正常生产能力时实现的销售毛收入额减除增值税额后的销售额,分别减除附加税费、总成本费用后,确定项目利润总额;最后,依照所得税法规定计算出企业所得税和税后净利润。

投资项目总利润(税前)=产品销售收入-总成本费用-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

应纳企业所得税=投资项目总利润×适用企业所得税税率

投资项目净利润(税后)=投资项目总利润-企业所得税额

2.2 投资收益分析

需要计算反映项目投资财务盈利能力的动态指标有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项目投资财务净现值,静态指标有项目投资回收期、总投资收益率。

2.2.1 投资利税率。是指项目的年利税总额与总投资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投资利税率=年利税总额÷总投资×100%

年利税总额=年产品销售收入-年总成本费用

式中的年利税总额可以是项目投产年开始到达计算期最后一年各生产年份的年利润总额与销售税金之和,也可以是生产期平均年利润总额与销售税金之和;总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建设期利息及流动资金。

计算出的投资利税率应与行业的平均投资利税率进行比较,若大于(或等于)行业的平均投资利税率,则认为项目是可以考虑接受的,否则不可行。

2.2.2 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

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指能使项目在整个计算期内各年净现金流量现值累计等于零时的折现率。计算公式为:

式中,Ci:现金流入;Co:现金流出;Ci-Co:第t年的净现金流量;n:计算器年数。

项目内部收益率一般通过计算机计算,手工计算采用差值法计算。将求出的财务内部收益率与设定的判别基准Ic进行比较,当FIRR≥Ic时,项目可行。

2.2.3 财务净现值

式中,ic为设定的折现率,其他符号同前。

项目财务净现值是考察项目盈利能力的绝对值指标,反映项目在满足按设定折现率要求的盈利之外所能获得的超额盈利的现值。项目财务净现值大于零表明项目可行,达到或超过了设定折现率要求的盈利水平。[2]

2.2.4 投资回收期

投资回收期实际上是一项静态指标,是指以项目的净收益回收项目投资所需要的时间,一般以年为单位,从项目建设开始年算起,若从投产年算起需要特别说明。公式为:

项目投资回收期可以借助项目现金流量表计算,当项目累计净现金流量由负值变为零时的时点就是项目投资回收期。将计算公式为:

投资回收期越短表明项目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越好,投资回收期的判别基准是基准投资回收期,可根据行业水平或投资者的要求确定。

2.3 不确定性分析

主要是对涉及到相关不确定内涵因素可能对项目产生影响进行的分析,包括盈亏平衡分析和安全率分析两个方面。盈亏平衡分析主要应用盈亏平衡点及其盈亏临界点销售量两项指标,安全率分析主要是对项目安全率和敏感性进行分析。

2.3.1 盈亏平衡分析

盈亏平衡点又称零利润点、保本点、盈亏临界点、损益分歧点和收益转折点,是指全部销售收入等于全部成本时的产量。以盈亏平衡点的界限,当销售收入高于盈亏平衡点时企业盈利,反之,企业就亏损。它可用销售量来表示平衡点的销售量,也可用销售额来平衡点的销售额。其基本作法是假定利润为零,先分别测算原材料保本采购价格和保利采购价格;再分别测算产品保本销售价格和保利销售价格。

按实物单位计算:盈亏平衡点=固定成本/(单位产品销售收入-单位产品变动成本)

按金额计算:盈亏平衡点=固定成本/(1-变动成本/销售收入)=固定成本/贡献毛益率

盈亏临界点销售量=固定成本/(产品单位售价-单位变动成本)

关于盈亏平衡分析的平衡点,是多方案相对评价指标,此值应越低越好。

2.3.2 项目安全率

该指标主要反映投资项目达产后的安全可靠性水平。通过从投产年到分析期最后一年的各年平均可盈利或增值的净产量占平均设计产量的比率测算,该比率越高,项目安全性越好。

2.3.3 敏感性分析

是指从定量分析的角度研究有关因素发生某种变化对某一个或一组关键指标影响程度的一种不确定分析技术。其实质是通过逐一改变相关变量数值的方法来解释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税后财务净现值、税后全部投资回收期等关键指标受变动因素(如市场价格波动、总投资增减变化等)影响大小的规律,以此检测经济效益指标对某个不确定因素影响的敏感反应度。分析时可用总量法和差量法,分别计算有关因素变动对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的影响程度;也可采用各因素不利变动的临界限度分析法,计算有关因素的变动极限。假定某项目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26.5%,财务净现值6376万元,税后全部投资回收期2.87年,期敏感性分析如下:

分析结果表明,当最不利因素发生时如产品销售价格下降5%时,项目的税后全部投资收益率仍能达到25.6%,远高于资本成本,说明本项目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2.4 经济效益评价结论

一般来说,当财务净现值大于0,财务内部收益率高于资本成本,投资回收期超过项目经济寿命,说明财务效益较好,可以判定项目从财务上来看是可行的;从不确定性分析结果来看,项目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最后可以确定项目在经济上、技术上均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王树锋.刘浩丽.国家税收[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9(2):65-66.

[2]张先志等.高级财务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1):243.

投资收益测算方法篇3

关键词 投资估算 项目评价

发电建设项目,往往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因此项目建成后能否盈利,能否达到预期目标,是每个投资方都非常关心的问题。投资估算作为项目立项阶段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评价项目效益的重要方法,也是控制概算,控制工程造价、融资的依据。

投资估算是指在整个投资决策过程中,依据现有的资料和一定的方法,对建设项目的投资额(包括工程造价和流动资金)进行的估计。投资估算总额是指从筹建、施工直至建成投产的全部建设费用,其包括的内容应视项目的性质和范围而定。投资估算是项目主管部门审批项目建议书的依据之一,并对项目的规划,规模起参考作用,可以从经济上判断项目是否应列入投资计划。项目投资估算对工程设计概算起控制作用,当可行性研究报告被批准之后,项目投资估算额就作为建设项目投资的最高限额,不得随意突破,同时它也是对各设计专业实行投资切块分配的尺度或标准,是进行工程设计招标,优选设计方案、资金筹措及制订建设贷款计划的依据。

一、投资估算的内容

发电项目投资估算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估算。按照费用的性质可划分为:建筑工程费、设备购置费、安装工程费、基本预备费、其他费用。建筑工程费、设备购置费、安装工程费直接形成实体固定资产,被称为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可分别形成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建筑工程费如果是涉外项目,还应考虑汇率的影响。建设期利息就是债务资金在建设期内发生的并应计入固定资产原值的利息,流动资金是指生产经营性项目投产后,用于购买原材料、燃料,支付工资及其他经营费用等所需的周转资金,即营运资金。其中,建筑工程费、设备购置费、安装工程费、基本预备费构成项目的静态投资部分,建设投资动态部分主要包括价格变动可能增加的投资额、建设期利息两部分内容。动态投资加上流动资金最终形成项目的总投资。

二、发电工程项目投资估算的特点

发电项目具有投资规模大、投资项目数量种类多、项目建设周期长,投资收益回收慢、安全可靠责任重大,受国家政策、经济总体形势影响较大等特点,这就必然对投资决策阶段的投资估算提出较高要求。发电工程投资估算行业专业性强、估算的内容、编制依据和具体的测算方法上主要参考行业的一些规定、限额,自成体系。发电工程由于总投资较高,预测期基本在十年以上,因此工程量的计算、关键指标、参数的估测相当重要,对项目的测算结果影响重大,尤其是设备投资。

三、编制投资估算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资料收集方面

发电项目编制投资估算时,一般依据电力概算定额、发电工程建设预算编制规定、同类型机组的造价资料、发电工程装置性材料综合预算价格等相关资料并结合项目实际情况进行测算。由于投资估算资料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从资料的搜集、整理、到估算编制完成,往往与项目实际情况有一定差距。为了提高项目的经济性,现在普遍要求缩短项目工期,降低项目的资金成本。所以业主通常在一些技术参数、外界条件都没有确定的情况下,依靠技经人员的判断能力和经验估计,这些势必影响投资估算的准确性。

2.设备购置费、材料费方面

发电工程造价主要由建筑安装工程造价、设备购置费以及其它费用组成,而设备购置费及材料费在建安工程造价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有时仅设备费用就占全部投资的50%,实际工作中,设备购置费及材料价格的确定往往是工作难点。对有些设备,由于无法及时了解到准确的价格信息,只能参考同类设备或其它设备的价格估算,造成设备价格水平失真,估算价格与实际价格脱节。对于建筑、安装材料,各地造价管理部门虽定期材料价格信息,但并未全面覆盖且与实际的材料价格也存在差异。因此,设备购置费、材料费的合理计价难度较大。

3.评价指标方面

在发电项目投资估算中,评价指标数目偏少。如在财务评价当中,只有净现值和投资回收期、内部收益率、投资利润率等指标,而没有主营业务利润、净利率、周转率、资产负债率、EBIT、EVA等指标;主要是对盈利能力的分析,对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分析不够,缺乏投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指标,无法对当前复杂环境做出判断;动态指标计算假设误差太大等。而在现存的指标中,计算项目净现值时,常假设该项目的未来现金流量是在项目计算期期初或期末发生,这使得未来现金流量偏离预期;另一方面,假设项目计算期内贴现率保持不变,贴现率的选择比较单一,与实际资本成本有一定差距。

4.缺乏风险分析

投资活动是一种逐利活动,其风险与收益呈同向变化,许多财务收益很好的项目可能由于风险过大而不具可行性,即拟投项目的外在条件的不确定性对盈利能力、清偿能力、回报率、变现均有重大影响。而发电项目投资估算缺乏这种不确定性分析,未能将风险分析与盈利能力分析、清偿能力分析、发展能力分析等结合起来,不能使其成为对投资项目可行性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关于提高发电项目投资估算的建议

1.在投资决策阶段做好基础资料收集,保证资料详实、及时、准确

要做好项目的投资预测需要很多资料,如工程所在地的水电路状况、地质情况、主要材料设备价格及现有已建、在建类似工程等,对于做经济评价的项目则所需数据更多。估算人员要对收集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进行分析,认真做好市场研究,包括国内外市场在项目计算期内对拟建产品的需求状况,国家对该产业的政策和今后发展趋势等,合理估计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重视设计,做好方案优化

设计阶段是工程投资全过程控制中的重点。据统计资料表明,设计费用在项目全寿命费用中占1%以下,但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却在75%以上。设计方案的经济化,将大大提高工程的内在价值。建立设计技术与工程经济密切结合的经营理念,把提高设计工程造价管理水平作为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技术经济人员应有专业知识,熟悉工艺技术方案,和设计人员密切配合,用动态分析方法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通过方案优化,使工艺流程尽量简单,设备选型更加合理,从而节约资金,提高设计方案的技术可行性和投资总额的合理性,提升工程投资的效益。

3.合理确定评价价格和基准参数

投资估算的财务评价是在国家现行财税制度和价格体系下,计算项目范围内的效益和费用,分析项目的盈利能力、清偿能力,以考察项目在财务上的可行性。在财务评价中,评价指标的选用是项目经济评价的关键,直接影响评价的质量。例如,目前在经济评价报告中电价是按当前的上网电价或区域市场的标杆电价计算的,不考虑计算经营期内电价的变动。事实上,由于一般发电项目经营期较长,经营期内电价不变的概率很小,这就要求评价人员针对不同项目的特点,选取多种价格方案并加以分析,以使投资者对项目未来效益有充分的了解,减少项目投资风险。企业还应合理确定各行业的基准收益率。由于最近两年银行贷款利率一再上调,所以采用的基准收益率也应重新测算,设定合适的折现率。现行通常按基准收益率或内部收益率来折现,但这两个折现率与实际的资本市场的资本价格差距很大,建议根据地区的实际物价水平、工资水平、材料价格合理预测成本费用,贴近实际。

4.多模型测评项目经济性

针对同一项目可采用多种估算模型来测算项目效益。目前大多发电工程估算采用分类估算法,投资估价模型多采用贴现现金流法,但随着电力市场不断完善,也可导入国际上比较常用的期权估价模型和类比估价模型,通过不同模型的评测,比较收益率、现金流多项关键指标,全面、多角度发掘项目的内在价值,发现项目的一些隐性问题,从而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收益。

5.注意与资本预算、项目后评价的结合

资本预算又称建设性预算或投资预算,是指企业为了今后更好的发展,获取更大的报酬而做出的资本支出计划。它是综合反映建设资金来源与运用的预算,其支出主要用于经济建设,其收入主要是债务收入。企业的投资估算往往与资本预算有很大的交叉和重叠,可以将两者结合起来,互为补充。在编制资本预算的时候以估算为依据,做估算的时候应将资本预算的项目考虑进来,以防漏项,注意资本预算的预测方法与估算所用评价方法的差异性。项目后评价是在项目建设完成后,对项目的目的、执行过程、效益、作用和影响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客观的分析;通过对建设项目实践的检查和总结,确定项目预期的目标是否达到,项目是否合理有效,项目的主要效益指标是否现实;通过分析评价找出成败原因,并通过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为提高未来新项目的决策水平提出建议。项目后评价与投资估算在评价指标的选取上、评价方法的实施上有很大类同,在估算的编制时可以把项目后评价的要求、指标考虑进去,有利于评价时的对比。

6.将确定的投资估算纳入ERP中

越来越多的发电企业都开始采用ERP软件作为企业的核心管理软件,取代了以前单独的财务核算软件。企业应将投资估算编制工作纳入ERP,与财务核算、计划、合同管理、概预算无缝衔接,从而节约编制的基础工作量和避免信息孤岛现象,提高工程管理的效率。投资估算编制尽可能细致、全面,结合工程实际,充分考虑到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及不利因素对工程投资的影响。

五、结束语

项目投资估算是项目主管部门审批项目建议书的依据之一,是项目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研究、分析、计算项目投资经济效果的重要条件,并对工程设计概算起控制作用。企业应强化项目前期工作,规范项目投资决策,通过投资科学管理,提高投资效益,以使企业得到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燕,张健,杨旭中.电力工程经济评价和电价.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193~243.

投资收益测算方法篇4

关键词 投资项目 投资决策

1 投资项目评价常用的经济评价指标和方法

1.1 净现值和净现值法

净现值是反映投资方案在计算期内获利能力的动态评价指标,净现值是指同一个预期的基准收益率或折现率ic,分别把整个寿命期或计算期内各年所发生的净现金流量折现到建设期初的现值之和。表达式为: NPV=■(CI-CO)t(1+ic)-t(1) 式中:NPV表示净现值,CI表示现金流入,CO表示现金流出,n表示寿命期或计算期,ic表示基准折现率或基准收益率。 净现值法的判别基本步骤可分为如下进行:

(1)进行绝对效果检验,即考察各个方案自身的经济效果。分别按(1)式计算各个方案的净现值,剔除净现值NPV

(2)进行相对效果检验,即考察哪方案最优,对所有净现值NPV≥0的方案进行比较其净现值,根据经济效益最大化原则即净现值最大的方案为最优方案。

1.2 净年值和净年值法

净年值是以基准收益率或折现率将项目计算期内净现金流量等值核算的等额年值,净年值是反映项目或投资方案在计算期或寿命期内的平均获利能力的指标。其表达式为: NAV=[■(CI-CO)t(1+ic)-t]·(A/P,ic,n)(2) 式中NAV表示净年值,CI、CO、ic、t、n同净现值法式中符号,(A/p,ic,n)表示资本回收等数。

净年值法判别的基本步骤为:

(1)进行绝对效果检验,即考察各个方案的经济效果,分别按(2)式计算各方案的净年值,剔除净年值小于零的方案,保留净年值NAV≥0的方案。

(2)进行相对效果检验,即考察哪方案最优,对所有净年值NAV≥0方案。

进行比较其净年值,根据经济效益最大化原则,选择净年值最大的方案净年值因反映的项目在计算期内每期的等额超额收益,因净年值法多用于项目期不等的多方案的选优中。

1.3 内部收益率和内部收益率法

内部收益率实质就是使投资方案在计算期或寿命期内各年净现金流量的现值累计等于零时的折现率,一般情况,即净现值为0的收益率,其表达式为: NPV(IRR)=■(CI-CO)t(1+IRR)-t=0 式中:IRR表示内部收益率,CI,CO,t,n同上。

内部收益率法的判别步骤为:

(1)计算各投资方案的内部收益率,剔除内部收益率IRR

(2)将保留的投资方案依次计算各方案间的差额内部收益率(方法同计算内部收益率相同,只是把两方案之间各年的净现金流量差额数看成一新方案进行计算内部收益率),凡差额内部收益率大于基准收益率者,即舍弃投资较小的方案而保留投资大的方案,反之,舍大保留小的。

(3)将保留的方案分别与其它方案按步骤(2)进行比较,最后保留方案为最优方案。

1.4 费用现值、费用年值和最小费用法

费用现值是指同一个预期的基准收益率或折现率ic,分别把整个寿命期或计算期内各年所发生的净现金流量中支出部分折现到建设期初的现值之和。其表达式为: PC=■COt(1+ic)-t 费用年值是以基准收益率或折现率将项目计算期内净现金流量中支出部分等值核算的等额年值。其表达式为: AC=■COt(1+ic)-t·(A/P,ic,n) 式中:PC表示费用现值、AC表示费用年值,CO、ic、t、n、(A/P,ic,n)同净现值法式中符号符号同前。 最小费用法适用于项目所产生的收益相同,或收益难以用货币直接计量,这时计算可以省略现金流量中的收入,只计算支出,它包括费用现值法和费用年值法。费用现值法是净现值法的一种延伸,方法同净现值,只不过仅计算各方案中的费用而已,再以费用现值最低的方案为最佳方案,计算式同净现值法计算式;费用年值法通过计算各方案的等额年费用并进行比较,以年费用最低的方案为最优方案,其方法同净年值法。

1.5 投资回收期和动态投资回收期法

投资回收期按是否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可分静态和动态投资回收期,在技术经济效果评价中,一般都要考虑资金时间价值,通常应用较广的是动态投资回收期法,动态投资回收期法是计算从项目投资之日起,用项目各年的净收益的现值将全部投资的现值收回所需的期限,以收回全部投资所需时间长短来判断投资项目风险大小的方法。其表达式为: ■(CI-CO)t(1+IRR)-t=0 Pt表示为投资回收期CI,CO,t,ic同上 投资回收期法是来判断项目风险大小的方法,投资回收期越长,投资者对未来所能把握的信息就越小,风险就越大,因此对于投资者而言,风险越小越好,即投资回收期越短越好。

2 投资项目评价应注意的问题

2.1 投资项目经济评价中要对项目现金流量的进行动态测算

投资项目的动态经济评价都是基于项目现金流量来测算的。一个投资项目从立项到项目寿命终结一般都要经过较长的投资和收益期。项目的现金流量根据发生的时间阶段不同分为初始流量、营业流量和终结流量三部分。其中,初始流量因其发生的时间阶段比较前,一般在估测时偏差较小;终结流量虽发生的时间阶段较远,但其现金流量较小,贴现后对整个项目的影响不大;关键在于营业流量的测算。营业流量也称营业净流量,它是项目建成后在漫长的收益期内的现金流入量扣除现金流出量之后的净额,是按计息期分期测算的。从经济分析来说,要求项目收益期的营业现金净流量的现值能完全弥补投资额的现值,并有余额,才是可行的项目。

当然,实践中完全可能出现相反的情况,即企业的经营形势向着收入增加、成本降低的方向变化,使一些原来认为不可行的项目实际上却有利可图。但是,从会计学的"谨慎性"原则来说,做财务预算时应该把收入尽可能估计得保守些,而把成本费用尽可能地预算得全面充分些,以最大可能地增强风险承受能力。会计年度财务预算尚且如此,对于长期投资项目的经济评价来说,就更应该遵循这一原则,才有可能避免投资失误给企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2.2 投资项目评价要对项目折现率进行动态估计

在采用贴现技术对投资项目进行动态经济评价时,折现率的估计对企业来说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十分重要的问题。折现率的选用,实践中常用的折现率一般有三种:一是采用银行贷款平均利率作为折现率,这是投资项目获利水平的下限标准;二是以行业平均利润率为折现率,体现了本行业投资利润率的标准。若低于这一标准,即使投资项目不亏本,也会使行业平均利润水平下降;三是以企业的平均资金成本为折现率,说明项目的资金利润率若不能高于企业的资金成本,实际上是无利可图的。因此,在采用内部收益率作为投资项目的经济评价指标时,常用这三类利率指标作为基准指标与项目的内部收益率进行对照比较。

2.3 投资项目评价要注意对企业内外环境进行分析

(1)投资项目经济评价要准确掌握企业内部真实的历史资料。企业为求发展而进行项目投资,其经济可行性评价最为根本的依据是企业的历史资料,历史资料的积累又靠企业日常的基础管理工作。企业改制后,决策者们应该清醒地意识到,基础管理是企业生存之根本,基础管理的好坏决定着历史资料是否真实可靠,历史资料是否真实可靠又直接影响投资项目能否正确决策,进而影响企业能否把握发展机遇。在这个价值链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给企业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要求企业对以往的经营状况做出准确无误的定量描述应该是现代企业管理起码的要求。因此,狠抓基础管理,确保历史资料的真实性,是正确进行投资决策的基本前提。

(2)投资项目经济评价要及时了解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国内外经济信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出台和变动,利率、汇率、大宗物资指导性价格等经济调控手段的利用和变动,都是企业无法驾驭的,却又是与企业命运密切相关的重要因素。企业的决策层必须认真学习、研究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了解经济调控手段的变动规律,掌握宏观经济周期及产品寿命周期等经济知识,把握国内外相关资源价格变动和金融市场利率变动的一般规律,更全面的掌握信息和利用信息。唯有如此,企业才有可能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相对准确地选定适用的折现率进行投资项目经济可行性的动态评价。

(3)投资项目评价要准确把握市场情况。市场是企业赖以生存的环境,企业对自身环境了解程度便成为企业能否取胜的关键。我国大量的中小型企业目前对市场的了解仍然处于起步状态,中小型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必须要在市场调研和市场预测方面加大投入。从市场调研的范围来说,不仅要调研分析同类产品市场,还要考虑相关产品和替代产品的市场情况;从市场调研的时间来说,既要了解市场的过去和现状,更要掌握市场的发展趋势,用动态的观念、动态的方法搜集动态的市场信息;从调研和预测的方法上说,要用科学的手段,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动态的市场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和运用。这样,企业在进行投资项目经济可行性评价时,才能科学、客观、准确地测算项目未来的收入、成本、利润及现金流量,才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对投资项目进行科学的经济评价。

参考文献

1 陈玲.投资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2 刘晓君.工程经济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3 高俊强.经济效果评价方法及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5(2)

投资收益测算方法篇5

摘要:收益法在国外被广泛运用于收益性房地产价值的评估,收益法又称为收入资本化法、投资法、收益法还原法,在我国也是最常用的评估方法之一。总收入-总费用=净收益。这种理论包含着三个假设前提,即净收益每年不变,资本化率固定,收益为无限年期。运用收益法评估房地产价值,首先要求取净收益,通过总收益减总费用求得;然后确定资本化率;最后选用适当的计算公式求得待估房地产的价值。

关键词:收益法 房地产评估 应用

收益法在国外被广泛运用于收益性房地产价值的评估,收益法又称为收入资本化法、投资法、收益法还原法,在我国也是最常用的评估方法之一。总收入一总费用=净收益。这种理论的抽象,包含着三个假设前提,即净收益每年不变,资本化率固定,收益为无限年期。运用收益法评估房地产价值,首先要求取净收益,通过总收益减总费用求得;然后确定资本化率;最后选用适当的计算公式求得待估房地产的价值。

收益法适用于有收益的房地产价值评估,如商场、写字楼、旅馆、公寓等,不适用于政府机关、学校、公园等公用、公益性房地产价值评估。净收益是指归属于房地产的除去各种费用后的收益,一般以年为单位。在确定净收益时,必须注意房地产的实际净收益和客观收益的区别。实际净收益是指在现状下被估房地产实际取得的净收益,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通常不能直接用于评估(例如当前收益权利人在法律上、行政上享有某种特权或受到特殊的限制,致使房地产的收益偏高或偏低,而这些权利或限制又不能随同转让:或当前房地产并未处于最佳利用状态,收益偏低;或收益权利人经营不善,导致亏损,净收益为零甚至为负值;或土地处于待开发状态,尤当前收益,同时还必须支付有关税、费,净收益为负值)。由于评估的结果是用来作为正常市场交易的参考,因此,必须对存在上述偏差的实际净收益进行修正,剔除其殊的、偶然的因素,取得的房地产在正常的市场条件下用于法律上允许的最佳利用方向上的收益值,其中还应包含对未来收益和风险的合理预期。这个收益被称为客观净收益,只有客观净收益才能作为评估依据。

一、净收益测算的基本原理

运用报酬资本化法估价,需要预测估价对象的未来净收益。在实际估价中,求取净收益甚至比求取报酬率更困难,特别是针对不同的估价对象,求取净收益时应从收入中扣除哪些费用、不扣除哪些费用。此外,测算出的价值对净收益也很敏感。

收益性房地产获取收益的方式,可分为出租和营业两大类。据此,净收益的测算途径可分为两种:一是基于租赁收入测算净收益;二是基于营业收入测算净收益,例如旅馆、影剧院、娱乐中心、汽车加油站等类房地产。在实际估价中,只要是能够通过租赁收入求取净收益的,宜通过租赁收入求取净收益来估价。因此,基于租赁收入测算净收益的收益法是收益法的典型形式。下面先介绍基于租赁收入的净收益测算,然后介绍基于营业收入的净收益测算。

二、客观总收益

客观总收益是指以收益为目的的房地产和与之有关的各种设施、劳动力及经营管理者要素结合产生的利益,也就是指被估房地产在一年内所得到的所有收益。求取总收益时,是以客观收益即正常收益为基础,而不能以实际收益计算。在计算以客观收益为基础的总收益时,房地产所产生的正常收益必须是其处于最佳利用状态下的结果。最佳利用状态是指该房地产处于最佳利用方向和最佳利用程度。在现实经济中,应为正常使用下的正常收益。在确定收益值时需以类似房地产的收益作比较;需对市场走势作准确的预测;必须考虑收益的风险性和可实现性。

三、客观总费用

客观总费用是指取得该收益所必需的各项支出,如维修费、管理费等,也就是为创造总收益所必须投入的正常支出。总费用也应该是客观费用。客观总收益一客观总费用:净收益。资本化率又称为还原利率,它是决定评估价值的最关键的因素。资本化率越高,意味着投资风险越大,在净收益不变的情况下,房地产价值越低。求取资本化率的方法包括净收益与售价比率法;安全利率加风险调整值法[资本化率=无风险利率(例如国债利率)十风险报酬率]:各种投资收益率排序插入法。资本化率分综合资本化率(是将土地和附着于其上的建筑物看作一个整体评估所采用的资本化率。此时评估的是房地产整体的价值,采用的净收益也是房地合一的净收益)、建筑物资本化率(建筑物资本化率用于评估建筑物的自身价值。这时采用的净收益是建筑物自身所产生的净收益,把房地产整体收益中的土地净收益排除在外)、土地资本化率(土地资本化率用于求取土地自身的价值。这时采用的净收益是土地自身的净收益,把房地产整体收益中的建筑物净收益排除在外)。

(1)评估房地合在一起的房地产价值时房地产价值=房地产纯收益/综合资本化率

房地产净收益=房地产总收益-房地产总费用

房地产总费用=管理费+维护费+保险费+税金

(2)单独评估土地的价值

① 由:上地收益评估土地价值

土地价值=土地净收益/土地资本化率

土地净收益=土地总收益一上地总费用

土地总费用=管理费+维护费+税金

② 由房地产收益评估上地价值

土地价值=房地产价值建筑物现值

建筑物现值=建筑物重置价一年贬值额x已使用年数

土地价值:(房地产纯收益一建筑物纯收益)/土地资本化串

建筑物纯收益=建筑物现值x建筑物资本化率

(3)单独评估建筑物的价值

建筑物价值=房地产价值一土地价值

建筑物价值=(房地产纯收益一土地纯收益)/建筑物资本化率

四、基于营业收入测算净收益的基本原理

有些收益性房地产,通常不是以租赁方式而是以营业方式获取收益,其业主与经营者是合二为一的。这些收益性房地产的净收益测算与基于租赁收入的净收益测算,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不同:一是潜在毛收入或有效毛收入变成了经营收入,二是要扣除归属于其他资本或经营的收益,例如商业、餐饮、工业、农业等经营者的正常利润。例如,某餐馆正常经营的收入为100万元,费用为36万元,经营者利润为24万元,则基于营业收入测算的房地产净收益为100―36―24=40 OY元)。基于租金收入测算净收益由于归属于其他资本或经营的收益在房地产租金之外,即实际上已经扣除,所以就不再扣除归属于其他资本或经营的收益。

参考文献:

[1]齐斌《浅析降低建筑工程造价的措施[J]》建筑经济,2000,(5)23―25.

投资收益测算方法篇6

孤三污水站1986年建成投产,设计处理能力为1.5×104m3/d,2003年改造后处理规模达到2.0×104m3/d。近年来受大规模注聚、热采开发的影响,污水处理难度加大,污水站出水水质变差。目前,孤三污外输水含油量为1,318mg/L,悬浮物268mg/L,严重超标,水质治理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水质达标问题,孤岛采油厂拟通过BOT运营模式对孤三污改造。由项目方(华孚公司)投资改造污水处理站,并在一定时期内负责管理运行,孤岛采油厂在运营期内向项目方支付购水费获得达到合同约定标准的回注污水。初步测算,当财务基准收益率为12%、污水处理量为1.6万m3/d时,单方合格污水的购水价应为1.7元/m3(不含税)。

二、本项目现金流特点

由于采取BOT模式运营,站在业主(胜利分公司)角度的财务现金流与常规项目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化。包括以下三点:

1、由于项目方(华孚公司)带资建设,业主方(胜利分公司)早期不需投入大量资金进行项目建设。因此,对于业主方而言,该项目的建设投资、折旧费将大幅减少。

2、对于业主方而言,该项目的经营成本基本由项目方支付的购水费形成。而BOT项目的购水费不仅包括常规的水处理成本,还需要包含项目方投资所形成的资产折旧、项目方利润等。因此,与常规项目相比,经营成本将大幅上升。总成本由于包含了项目方的利润,也将高于常规项目。

3、业主在项目筹建过程中不需考虑项目融资。因此,要求胜利油田分公司现有的投资、财务管理体制应对上述变化采取针对性措施。

三、购水费定价思路的确定

(一)项目方定价思路。项目方通过对项目总成本的分析并考虑一定的利润率确定了购水费。实际上是采用了“成本费用利润率”的概念进行定价。

(二)业主方定价思路

1、为确保项目成功运作,业主方应当把握BOT项目双赢原则,测算项目方最低可接受的购水费定价,即为对己方最有利的定价。

2、“财务基准收益率”是指建设项目财务评价中对可货币化的项目费用和效益采用折现的方法计算财务净现值的基准折现率,是投资者在相应项目上最低可接受的财务收益率。“财务基准收益率”是用于对投资项目进行经济评价的基础参数,能够完整地评价项目整个运作周期,能够体现资金的时间价值,是一个动态参数,也是国家宏观调控参数。

3、本次经济分析拟站在项目方的角度对本项目进行完整的经济评价。把购水费作为现金流入,投资及水处理成本作为现金流出,当项目达到合理的“财务基准收益率”时的购水费定价即为项目方最低可接受的定价。

4、如何确定合理的“财务基准收益率”是本次经济分析关键所在。

(三)财务基准收益率的选定

1、从项目方的角度,其期望的基准收益率是越高越好。从分公司的角度考虑,采取BOT方式的根本原因是无法从技术或者管理上解决孤三污的污水处理问题,因此必须让利于项目公司,其所期望的项目方的财务基准收益率越低越好,当期的长期贷款利率一般为企业投资项目可接受的财务基准收益率的极端低限(7.4%)。

2、根据国家发改委和建设部联合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参数》(第三版)第2.2条规定,“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的基准收益率为12%。

3、根据“关于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工作的若干规定”第九条规定,对于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的企业投资项目,可根据核准机关或备案机关以及投资者的要求,选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方法和相应的参数。”

4、对于“孤三污BOT”而言,该项目属于企业行为,基准收益率可以比12%高,也可以比12%低。但是,由于本项目需报有关部门核准,因此不能偏离12%过多。本次经济分析暂按12%选取。

四、单位购水费的计算

(一)基础数据。1、固定资产投资:1,800万元;2、计算期10年;3、参考销售水量为16,000m3/d;4、财务基准收益率12%(税前)。

(二)成本分析。总成本费用由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组成,其中固定成本包括:折旧费、财务费用、大修基金、维修费、工资福利费、管理费、保险费、化验分析费;可变成本包括:电费、清水费、药剂费、污泥处置费。参考项目方(华孚公司)所提成本分析表分别测算如下:

1、折旧费。根据施工图预算,固定资产投资按1,800万元考虑,按照直线折旧法折旧,取残值率为0,则年折旧费为180万元。

2、财务费用。按照固定资产投资的100%自有资金投资,因此不产生财务费用。

3、大修基金、维修费用。参照国内同类工程大修基金和维修费用的取值,认为大修基金按照设备固定资产的3%取值,则大修基金为48万元/年。维修基金按照大修基金的50%取值,则为24万元/年。

4、清水费。清水费取值基本合理,因此本次评价按照其合同取值,耗用清水为80m3/d,清水费为14.02万元/年。

5、动力费。根据约定的范围划分,动力费只包括公司负责运行管理的设施的用电负荷,未包括外输泵、场区照明、生活用电等负荷。计算负荷:173.2kW,电价:0.58元/kW.h。电费:173.2×0.58×24×365=88万元/年。

6、工资福利费。本次评价参考业主提出的方案进行取值,为2.76万元/人·年。

7、管理费。管理费本次评价参照公司所提费率取值,人工费×10%=3.86万元/年。但在实际运行中此费用明显偏低。

8、保险费。本次评价参照合同书取值,为9.9万元/年。

9、化验分析费。由于投资中包含了化验设备,人员配置中设置了化验岗,因此全部取消项目方提出的化验分析费,本评价取0。

10、药剂费。剂费的取值参照采油厂提出的方案进行取值。药剂费:药剂费=吨水处理药剂费×结算水量。药剂费=0.61×16000×365/10000=356.24万元。

11、污泥处置费。污泥处置由业主负责清运,项目方将处理好的污泥放置在指定地点。因为动力费、人工费等污泥处理费用已经取费,因此污泥处置不计费。

(三)销售收入税金及附加。销售收入税金及附加参照一般纳税人规定测算,本次测算的单位污水价均为不含税价。

如该处理站能够申请为公用事业(或申请到其他免税政策),则不缴纳增值税,只须缴纳营业税。免税后营业税税率为3.0%,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分别为营业税的5%和3%,合计税率为3.24%。

(四)所得税、盈余公积金、公益金。所得税率按33%计取,盈余公积金费率为10%,公益金费率为3%。

(五)流动资金估算。流动资金均按30天周转计算。

(六)单方购水费的确定。通过计算可知,当基准收益率为12%(税前),处理水量为16,000m3/d时,对应的项目方年销售收入为989.9万元。对应的单方购水费:989.9/16000/365=1.70元/m3(不含增值税)。

(七)税后单方购水费。税后单方购水费为1.83元/m3。

五、污水量变化对购水价的影响分析

(一)不同污水量的单方购水价测算

1、不同水量变化区间测算。合同双方约定的处理规模为16,000m3/d,而实际生产运行不可能保持每天的水量恰好为16,000m3/d,当业主方需水量发生变化时,乙方回收投资获得利益的速度也发生变化。因此,应当分析不同需水量情况下不同购水价的确定原则。污水量的变化范围大约在1.10~1.60×104m3/d之间。

2、水价测算。分别对处理水量为1.1×104m3/d、1.6×104m3/d进行水价测算,当达到12%收益率(税前)时,高负荷水量在处理水量达到1.6m3/d时的单方购水价为1.70元/m3,在处理水量达到1.1m3/d时为2.19元/m3。

投资收益测算方法篇7

【关键词】政府基础设施 经营权 预测分析

近年来,国家对投资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初步形成了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投资方式多样化、项目建设市场化的新格局。我国各级政府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从加强资本运营入手,实施了一系列有意义的尝试。政府有意向拟将基础设施经营权转让,如公路、桥梁、管道、医院、飞机场、用水输送设施、污水处理设施、能源供应和电信网络等采用经营权转让方式经营。一方面,为盘活城市基础设施存量资产,以发挥其最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能及时筹集城市基础建设所需资金,开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新途径。通常为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项目现行的财务状况和运行成本进行核实,并预测经营权转让后的运行服务费及经营权转让价值估算,其中转让后的运行服务费由政府支付受让方。

拓展新业务领域已成为注册会计师行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转变行业发展方式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本文对注册会计师拓展的这项新业务进行初步研究。

一、项目预测的特殊性

1.原项目单位一般为事业单位编制,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行财务核算,账务反映历史的运行成本主要为实际发生的支出,投资形成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而直接列支事业支出,因此在核实分析现运行成本时需要注册会计师进行大量的调整还原,调整已直接列支的固定资产,将固定资产分类分期折旧等。

2.对未来经营权转让成功后的运行服务费预测分析、经营权价值估算,要求注册会计师除具备会计、审计、税务及财务管理知识外,还需具备一定的法律、投资、咨询及风险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需要进行大量调查研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敏锐的专业判断能力。

3.由于项目预测为政府决策提供服务,对预测前瞻性和准确性提出更高要求。

4.项目在服务对象、服务目的方面都突破了传统的注册会计师业务领域,在预测环节运用BOT、TOT等经营模式的概念。

二、项目预测方法

除向项目单位询问调查了解、审核相关历史资料、与管理层充分沟通等通用的预测程序方法外,重点要对现行成本分析、未来运行服务费预测、经营权价值估算等环节进行测算分析。

1.现行成本分析。首先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核算的事业支出转换为充分考虑运行中固定资产价值分期折旧的实际成本,然后分步骤、分阶段进行计算分析。如:某污水处理厂现行成本分析主要步骤包括:(1)城市污水经初步处理生成二级水计算二级水成本;(2)二级水进一步分层处理生成三级水计算三级水成本;(3)三级水向城市河道供应生态补给用水计算送水费用;(4)三级水深度处理加工生成中水计算中水成本和收益。通过计算分析,得出现运行成本结果。主要数据包括政府投资总额、政府拨付运行费、处理二级水总成本(含折旧,下同)、处理三级水增加成本、向城市河道供水增加成本等数据。

2.对经营权转让后未来运行服务费的测算。该环节涉及的前提条件主要有:经营权转让合同的固定总期限;政府按照项目设计规模(而不是按实际处理量)按时支付的服务费;受让方转让资金一次性或分次交给政府。所有数据在符合前提条件下,通过市场调查、行业比较、历史数据分析等形成。仍以TOT模式下某污水处理厂为例,政府将其已建好的污水处理厂按一定价格一定期限的经营权转让给某运营企业后,在运营期间每处理l吨污水,政府应支付给运营商的费用(即污水处理服务费,Rtot)。该服务费包括企业购买和运营污水处理厂的成本(Cpo)及运营利润(Pop)。该环节涉及前提条件主要有:合同的总期限为30年;假设政府按照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按时支付服务费、购买污水处理厂的资金一次性在运营第一年初全额交给政府,其中30%由投资商承担,70%为银行长期贷款。

三、具体分析计算

1.运营污水处理厂的成本(Cpo)计算。主要包括:动力费用C1、药剂费C2、职工薪酬C3、维修与日常维护费C4、污泥处理费C5、管理费C6 、税费C7、财务费用C8、折旧费C9等。各项费用测算考虑污水厂日处理进水量、日生产水量、人员数量、吨处理用电和药剂费用等参数计算。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污水处理费有关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1〕97号)、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供水节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00〕36号)和财政部、国税总局《关于资源综合利用及其他产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156号)相关规定,污水处理劳务免征增值税。《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七条第(三)项规定,“企业的下列所得,可以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本次测算未考虑所得税,则Cpo= (C1+C2+C3+C4+C5+C6+C7+C8+C9)。

2.运营利润Pop的计算。根据《城市供水价格管理办法》第十一条规定,“供水企业合理盈利的平均水平应当是净资产利润率8%~10%。具体的利润水平由所在城市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征求同级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意见后,根据其不同的资金来源确定。(1)主要靠政府投资的,企业净资产利润率不得高于6%。(2)主要靠企业投资的,包括利用贷款、引用外资、发行债券或股票等方式筹资建设供水设施的供水价格,还贷期间净资产利润率不得高于12%”。TOT模式下,投资商不承担建设期的风险,所以投资收益率应低于BOT模式下的投资收益率。本环节投资收益率确定为10%。运营利润Pop按投资商自有资金乘以投资收益率得出。即:Pop=单位投资自有资金额×投资收益率。

3.二级水污水处理服务费(Rtot)的计算,即Rtot= Cop+Pop。

四、经营权转让项目价值估算

本环节主要通过估算项目的未来预期收益并将其折算成现值,进而确定经营权转让项目的价值。

公式:V=∑FCF t÷(1+ R)t

式中,V:特许经营权转让项目价值;FCF:年现金流量;R:折现率;t:年序号。其中:

1.年现金流量(FCF):通过测算合同期每年的税后净利润(NI)加每年折旧费用(DEPR)和利息费用(INT)形成。FCF=NI+DEPR+INT。该参数可采用增减法、有无法及其他方法计算企业的超额收益。增减法: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以企业在正常运营经营权状况下的获利水平与企业丧失该项权利状况下的获利水平相比较,据此测算因使用特许经营权企业获取的超额收益。有无法:因经营权的存在,获授权企业可能独享基本经营额领域的利益;如取消该项特许,众多企业可能挤入分享市场,原企业经营收益因此让出一定份额。该份额即是测算其经营权资产超额收益的依据。比较此两种情况,企业的超额收益能力不难得到。此外,还可以通过咨询、调查等多种手段对资产的收益能力进行估算。

2.折现率:考虑安全利率和风险调整因素确定,并参照同行业的收益状况确定。

3.收益年限:应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第126号令《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第十二条规定,“特许经营期限应当根据行业特点、规模、经营方式等因素确定,最长不得超过30年”等有关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进行测算。

作为注册会计师新拓展的业务,对政府基础设施项目经营权转让的预测目前尚无准则规定,其中有关财务信息预测分析中涉及的了解项目单位情况、预测财务信息、预测假设、预测程序可参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其他鉴证业务准则第3111号――预测性财务信息的审核》有关规定执行。

(张晓庆为高级会计师、CPA、CIA、中国注册评估师、中国注册税务师、中国注册房地产估价师;李兰霞系建行阳泉市分行会计主管、经济师)

参考文献

[1] 赵志强.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市场化运作的思考[J].北京:中国建设信息,2009(24).

[2] 杨畅.项目融资中国有资产转让定价的博弈分析[J].成都:中国西部科技,2010(6).

投资收益测算方法篇8

【摘要】本文从国内外研究现状入手,在吸取前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人力资本贡献率测量模型和人力资本贡献价值会计计量模型,并对其突破与创新作了系统的论证。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1.古典经济学时代在劳动力对产出贡献上的研究

自古典政治经济学到现代经济学中人力资本理论,在理论上论证人力资本作用和贡献的同时,也尝试对人力资本的贡献进行测量研究。

西方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认为,社会财富的增长取决于劳动者数量的扩大和劳动者质量的提高。将他们的理论内涵予以概括,可得到劳动与产出的测量模型:G(产出)=q(劳动生产率)×L(劳动力数量)。这是西方最早的有关劳动对产出贡献测量的研究。20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出现大萧条之后,面对资本主义生产过剩,有效需求和就业不足的经济背景,凯恩斯从宏观需求的角度提出了劳动与产出的测量模型:

L(就业总量)=D(总需求)÷R(容纳一个劳动力所需求的社会平均需求额);该式也可以变换为:D=L・R,如果将总需求视作可以实现的产出,社会平均需求额视作可以实现的劳动生产率,则凯恩斯的测量模型与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测量模型从本质上是相同的,只是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罢了。

2.现代经济学时代对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研究

现代经济学中的人力资本作为一种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从经济学中分化出来的。在此后半个世纪中,许多学者都对人力资本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

现代人力资本理论的开创者和代表人物主要有西奥多・舒尔茨(Theodore W・Schultz)和加里・贝克(Garys・Becker)。他们俩人都因为对人力资本理论的开拓性研究而分别获得199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舒尔茨认为研究经济发展的动力应引进包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在内的总括性资本概念,他还论证了人力资本投资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贝克对人力资本的开拓性研究是他对教育、培训在人力资本形成中的地位和作用、教育和培训投资的收入效应和收益率会计计量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和经验分析。作为现代人力资本学派的创始人,他们不仅提出人力资本已成为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还对人力资本的贡献进行了测量分析。舒尔茨首开人力资本收益率测量的先河,在他的《教育与经济增长》一文中用三种方法测量;1929-1957年教育投资的收益率,得到美国在1957年因教育投资增长所带来的收益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为33%,即经济增长中有33%应归于投资的增长。

继舒尔茨和贝克对人力资本的奠基性研究后,罗默、卢卡斯又发展和兴起了“新经济增长理论”,他们的主要贡献在于采用了数学方法,建立了以人力资本为核心的经济增长定量模型,将人力资本作为内变量纳入了增长模型。这中间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卢卡斯,卢卡斯提出了一个更为透彻的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的阐释,从而完成了用人力资本解释持续经济增长率的著名尝试。在他看来,人力资本的增长率正比于人力资本生产过程中的投入产出比率,正比于社会平均的和私人的人力资本在最终产品生产中的边际产出率,而反比于时间贴现率。卢卡斯的人力资本贡献测量别强调了专业化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后凯恩斯主流学派对经济增长中的要素贡献也有他们的观点,他们认为,经济增长的原因可以归结为资本投入量的增长和劳动投入量的增长。因此,主流学派提出如下经济增长模型:

Y/Y=a(K/K)+b(L/L)

式中,Y代表收入或产量,Y代表收入增量或产量增量,Y/Y代表经济增长率,K代表资本,K/K代表资本增长率,L代表劳动增量,L/L代表劳动增长率,并假定技术条件不变。在主流学派看来,资本(指的是财务资本)和劳动这两个要素对产量增长都能起作用。式中a、b就分别代表资本和劳动在产量增长中所起的这种作用的权数(即估计数)。各国经济技术条件不相同,这种权数数值的大小也各不相同。例如,在美国经济增长中劳动要素所占的比重大体上为70%,资本要素所占的比重大体上是30%,即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产量的增加有70%是靠劳动量增加,30%是靠资本量的增加。

随着人力资本作用的不断扩大,对人力资本贡献测量的研究亦趋深入、具体。

柯布-道格拉斯的生产函数给出了劳动力与物质资本对产量贡献比例的关系:Y=A・L[α]・K[β]。索罗、丹尼森等人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分别提出了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测量模型。索罗的新古典模型为:G=F(K[t],L[t],t),其中G为产出,K[T]为资本投入,L[T]为劳动投入,T为时间因子。丹尼森则将劳动投入进行细分,将劳动力构成各种因素如就业、教育程度、劳动时间、性别、年龄等考虑在内,并应用不同特征的劳动小时收益作为权数对劳动投入进行加权,得出劳动投入指数,这种对人力资本投入的细分和测量是在前人基础上的一大进步,他运用数学模型对1948―1981年间诸要素对产量增长的贡献进行分析,发现财务资本仅是一个作用有限的贡献者,仅占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额的1/6左右,而教育、技术变革和其他要素(多为人力资本投入要素)贡献了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额的2/3,人均产量增长额的4/5。

在上述这些对宏观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要素作用研究的基础上,弗兰霍尔茨(Flamholtz)创造性地提出了微观人力资本随机回报模型,用他来测算企业员工的价值。此模型认为企业员工的价值可以通过个人在组织中的“服务情况”的折现数来确定,而对服务情况价值,又有两种方法――“价格数量法”或“收益法”来计算。价格数量法即通过每一单位人力资本服务的价格和服务的数量的乘积来得到服务情况价值;收益法则通过公司获利在不同要素之间的分配及至细化到个体之间分摊的企业收益来确定人力资本价值。通过这些价值的测量来体现企业人力资本对企业的贡献。

由此可见,自古典政治经济学到现代人力资本理论有关人力资本贡献测量的研究,多是从宏观的、理论性的、较为抽象的层面进行的,即使对较为具体的人力资本贡献率的测量,也只是从宏观层面选取样本数据对人力资本贡献理论所做的实证性的补充描述。而当今最为重要的是要把人力资本贡献的测量置于微观、应用、具体核算的层面,解决企业亟待解决的人力资本按贡献参与与收益分配问题,这就需要对人力资本包括群体人力资本、个体人力资本的贡献价值进行具体测量和核算。

(二)国内研究现状

在国内,“人力资本”概念首次出现于1980年,自1987年5月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梁小民翻译的《人力资本――特别是关于教育的理论与经济分析》,人力资本理论由此开始了在中国学术界正式而广泛的传播,人力资本的概念及重要作用得到了进一步肯定。这段时期国内研究者不仅翻译了一些国外的有关人力资本的经典著作,出版了他们自己的一些著作和相关论文,如:南京大学教授赵曙明出版的《人力资本管理研究》、清华大学教授张德出版的《人力资本开发与管理》。我国学者对人力资本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概括:

1.从宏观层面对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我国许多学者在国际研究的基础上也对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李建民从人力资本的要素和效率的生产功能来分析其对经济增长的机理。斌提出在知识经济条件下调整收入分配机制,激励人力资本投资和人力资本发挥效率。刘迎秋从“脑体收入倒挂”现象来说明人力资本没有得到重视,收入分配的不合理。向恒提出向落后地区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是反贫困的有效途径。赵延东则研究了人力资本与再就业的关系等。在定量研究上,我国学者周天勇于1994年计算了我国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人力资本的存量,结果分析出1852-1990年间,我国教育投资所形成的人力资本的增长对国民收入增长贡献率为20%。冯子标在《人力资本运营论》中针对知识经济时代特征,提出了以土地所有者、物力资本所有者、人力资本所有者为三要素的新三位一体化价值分配公式。

2.从企业层面对人力资本产权的研究

在人力资本的理论研究中,有些国内学者着重研究了人力资本产权,人力资本的产权是人力资本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西方人力资本理论忽视产权的研究。一批中国学者从企业理论的角度对人力资本的产权进行了研究。其中李建民把人力资本产权理解为人力资本所有权,认为人力资本产权是存在于人体之内、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技能乃至健康水平等的所有权。魏杰指出,人力资本不仅要获得劳动收益,而且要获得相应的产权收益。张维迎则从企业产权角度理解,认为人力资本产权决定人力资本所有者能否拥有企业所有权,即企业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黄乾从产权的可交易性和合约性来理解,认为人力资本产权是市场交易过程中人力资本所有权及其派生的使用权、支配权和收益权等一系列权利的总称,是制约人们行使这些权利的规则,本质上是人们的社会经济关系的反应。另外,在关于人力资本产权特性的争论中,李建民认为它的所有权可以是多元化的,但其“承载所有者”才是个人,人力资本“承载所有者”与其所有者是不同的,他们之间充满矛盾。周其仁则认为,一方面人力资本具有一种独一无二的所有权,它天然归属个人,他的所有权也仅限于体现个人;另一方面,人力资本产权具有完备性和关闭功能。它的产权权利一旦受损,其资产可以立刻贬值或荡然无存。当人力资本产权中的一部分被限制或删除时,产权的主人可以将相应的人力资产“关闭”起来,以至于这种资产似乎从来就不存在。

3.从企业层面出发,对人力资本的价值进行测量方法的研究

徐国君等人以人的未来价值为基础,研究了一些会计计量方法,主要包括徐国君的“完全价值测定法”、文善恩的“未来净资产折现法”、张文贤的“改进后的完全价值测定法”。徐国君的完全价值测定法认为在计算群体价值时,要根据过去、现在的情况及未来变化的趋势进行估算,并在以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在计算个体价值时,对职工个体的变化值可根据经验、岗位和能力大小分别进行测算。文善恩的未来净资产折现法考虑得比徐国君的完全价值测定法更全面,分人力资本的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来测算人力资本价值。张文贤则对完全价值测定法进行了一定的改进,分行政垄断和非垄断行业对会计计量公式作了相应调整。谭劲松则以人的内在价值为基础,通过“评估+计价还价”法来测量人力资本价值,该方法认为人力资本价值可先由中介机构评估出人的公允价值;再由租用双方进行讨价还价;最后确定人的内在价值。该方法显然易于操作,不需要繁杂的计量过程,但评估和谈判得到的人力资本价值要受到供给、地区等因素的影响,这种价值数据缺乏精确性。这些方法的出发点是提供企业人力资本的完整信息,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人力资本价值信息的要求。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许多实施上的困难,缺乏应用性。

少数学者对要素贡献度量也进行了一些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工作,如施祖辉对国有企业人力资源测度方法研究中,得出了显性人力资源模型的基本测量方法,集体内容为:(1)人力资本的投资过程度量。(2)人力资本的存量与流量的度量。(3)人力资本的投资收益率度量。(4)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量。(5)有关在职培训的人力资本及收益度量。

上述研究基本上集中于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或教育与培训的收益率等有限的几个领域,对价值的测算模式也只是侧重于人力资本价值会计计量的模型构建,而且这些价值的会计计量模型只是概括了人的过去教育投资额或者未来的报酬预计数,都不足以反映人的真正客观价值,尤其是未涉及将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的贡献价值分离的研究,对企业人力资本贡献价值定量研究的作品极少。从总体上说,国内学术界对企业人力资本的核心理论如人力资本的形成和贡献程度(即效率)缺乏研究,并且绝大部分研究缺乏实证分析。关于人力资本与收入分配之间关系的研究也只是处于起步阶段,而且大多只是宏观层面的研究。

二、人力资本贡献率测算模型的构建

(一)模型构建思路

目前人力资本所创造的价值如何从企业人力物力共同创造的总的价值中分离出来,这是国内外长期以来未能解决的问题。20世纪20年代西方著名的库柏―道格拉斯产出函数理论为我们提供了计量人力资本贡献价值的思路。近年来,随着投入产出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大,投入产出技术已成为研究人力资本、知识经济问题的主要工具之一。

为什么计量人力资本贡献价值要以投入和产出为基础呢?总结国内对人力资本价值研究的经验教训,可以得到如下启示:1.研究人力资本价值以工资、收入通过贴现来测算未来价值是不可能准确的,因工资收入本身就不能代表人创造的价值,会计计量的结果不是高估就是低估,只能作为预测、决策的参考,而不能作为会计计量的依据。2.研究人力资本价值以人本身能力、智力的大小和学历、资历的高低来计量人力资本的价值,也是很难准确的,因为具有相同条件的人,由于思想意识、观念、信仰等的不同也能导致其结果不尽相同,就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也不一样,所以根据蕴涵于人体内的内在条件作为会计计量的依据,也是很难实现的。只有以投入价值和产出价值为基础来计量人力资本价值,将人力资本的内在功能通过当期投入成本和当期创造的新价值体现并进行会计计量,才是切实可行的。3.人是有价值的经济资源,比任何物质资源更具有价值的经济资源。当劳动者将自己的知识、技能投入到企业的经济活动时,就是将凝结在人力资本上的资本投入企业了。劳动者投入企业后所耗用的投入成本和创造的新价值,就构成人力资本投入价值和产出价值了。因此依据投入和产出价值进行会计计量,是比较现实和科学的。

以企业人力资本投入成本和产出的新价值之和作为企业人力资本当期已实现的价值,符合传统会计按历史成本计价的原则,且类似于物质产品价值构成,由投入产出成本+税金+利润=产品价值构成,投入产品成本相当于人力资本投入成本,税金+利润相当于人力资本产出的新价值。

投入价值和产出价值都是当期实现的价值。投入价值是当年人力资本实际投入的价值,比如吸收成本、使用成本、安置成本、追加成本、机会成本、沉没成本、重置成本乃至原始成本等,都是可考虑的因素;产出价值是当年人力资本创造的新价值,都是人力资本当期实际发生的价值和创造的价值,没有一点虚构的内容。都是劳动者通过辛勤的劳动,将投入和创造的价值融入物质产品之中,而后通过销售,实现销售收益,它体现人的内在功能,通过创造价值反映出来,并体现其贡献大小,这是劳动者内在功能的外在表现。以这个看得见的价值尺度来进行会计计量比按蕴含于人体内的资历、学历、能力、智力等因素进行会计计量和按工资、津贴、收入等内容进行会计计量要来得现实、直观、准确。

产出函数表明了投入与产出的技术关系,该理论的基本公式是Y=KαAβLγ。其中Y代表产出产值(如国民生产总值),K代表资本,A代表土地,L代表人力,α、β、γ是与K、A、L有关的指数。这个公式当时解决的是宏观经济中的产出价值会计计量问题,笔者从微观角度即从企业出发,结合收益分配的要求,可以把影响企业产出价值的要素分为人力资本和物力资本。经过反复深入的研究,探索了一种新的方法,设计了一种可以把二者分离开来的模型来解决人力资本贡献价值难题,即通过建立人力资本贡献率模型,把人力、物力共同创造的价值分离开来。

(二)模型的构建

企业产出是指企业创造的新价值,这部分新价值是人力资本和物力资本共同创造的。但是为了人力资本贡献价值,必须将二者分离开来。建立人力资本贡献率(以H表示)的计算公式,H的确定非常重要,因为它反映了人力资本和物力资源对企业的效益(或产出)的贡献,可通过以下步骤确定H的值。

计算人力资本的贡献率,需要含人力资本水平变量的生产函数,在此,引入生产函数要素分析方法,建立企业生产要素与产出的函数关系式。前文已述及,企业产出是人力、物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可以将企业的生产要素归为人力资本和物力资本两类,并建立企业效益(或产出)与人力资本的投入、物力资本投入的函数关系式:

Q=ALαKβ ①

式中:Q――效益或产出

L――人力资本的投入

K――物力资本的投入

A――技术水平参数

α――人力资本投入的效益参数

β――物力资本投入的效益参数

为了简化计算,将公式①两边取对数得到:

LnQ=LnA+αLnL+βLnK②

再令 Q'=LnQ

A'=LnA

L'=αLnL

K'=βLnK

则公式②变换为:Q'=A'+αL'+βK'

即人力资本投入、物力资本投入和产出三者的自然对数之间存在上述线性关系,为了进一步简化计算,笔者直接采用企业当期人力资本投入、物力资本投入、产出的数据,并假定技术参数A在短期内保持相对稳定,视为常量。在此情况下,考虑如下生产函数:

即:Q=αL+βk③

其中:Q――企业效益或产出的对数值

L――人力资本投入的对数值

K――物力资本投入的对数值

公式③已说明短期内企业效益(或产出)与人力资本的投入之间呈线性关系。运用式③便可以求得

H=αL/(αL+βK) ④

显然,上式反映了人力资本的投入增长及物力资本的投入增长与企业新增长产出之间的关系,其中α为人力资本投入的增长对产出的贡献的作用力,β为物力资本投入的增长对产出贡献的作用力。企业的新增价值就是由物力资本与人力资本共同产出所作的贡献。如果参数α比较大,意味着人力资本的增加对产出增长的贡献大,如果参数β比较大,则物力资本投入的增加对产出增长的贡献大。

由于人力资本价值创造的滞后性特点以及物力资源的价值转移受宏观政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两类资本在不同时对企业效益产出的贡献程度也是不断变化的,在此,笔者运用移动加权法对不同时期的α和β进行加权,得到符合其变动趋势的结果。具体方法如下:

由第一年和第二年的投入产出方程解出第一组α,β即α1,β1

三、人力资本贡献价值会计计量模型的构建

模型一:人力资本当期群体贡献价值

V=(VA+I)×H

式中:V――人力资本当期群体贡献价值

VA――工业企业当期的增加值

I――工业企业当期利息支出

H――人力资本对新价值的贡献比例(人力资本贡献率)

第一,运用此模式可以计量人力资本群体(如整个企业、企业的独立核算部门、附属企业、分支机构等)的贡献价值大小,反映集体力量的劳动成果和智慧,反映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实力,以评价和分析企业创新价值的能力和水平。

第二,根据企业当期群体贡献价值除以员工人数即可求得人力资本当期人均个体贡献价值。

模型二:人力资本当期人均贡献价值

VP=V/N

式中:VP――人力资本当期人均个体贡献价值

V――人力资本当期群体贡献价值

N――该群体员工人数

不同的行业应该选择不同的产出指标。在工业企业中,笔者以工业增加作为企业经济效益主要产出指标考评企业微观经济效益较为合理。因为工业增加值是当年劳动者新创造的价值,是在总产值基础上扣除中间消耗的物化劳动转移价值后的剩余产品价值,即生产经营和劳务活动中追加到劳动对象上的价值,是各企业、单位为社会提供劳动量的货币表现,为社会所作的贡献,反映生产经营和劳务活动的最终成果。其计算公式和过程如下:

企业当期工业增加值=当期总产值-当期物质生产部门消耗价值-当期支付非物质生产部门的费用-利息支出

模型三:人力资本当期个体绩效价值

Vij=VP×Gi×Rij

式中:i=1……个岗位

j=某岗位1……个员工

Vij――某岗位人力资本当期个体绩效价值

Gi――某岗位、岗级调整系数

Rij――某岗位个体绩效价值调整系数

此模型为了使人力资本人均个体贡献价值和个体绩效价值集中反映,将两者融为一个模型,改变现有人力资本绩效考评多以非价值指标评价员工贡献大小的情况,实现价值指标与非价值指标的有机结合。

模型四:人力资本当期个体分配价值

人力资本收益价值的分配直接与员工当期个体绩效考评挂钩,它分配的具体实现过程是:首先确定分配总额;其次确定分配标准;最后确定分配额。

人力资本当期个体分配价值=分配总额×分配标准

式中:Pij――人力资本当期个体分配价值

Ti――某岗位分配总额

Sij――某岗位人力资本个体分配标准

Vij――某岗位人力资本当期个体绩效价值

∑Vij――某岗位人力资本当期个体绩效价值总额

模型五:人力资本未来群体贡献价值预测模型

式中:Vt――未来第t期人力资本群体绩效价值的预计数

VAt――未来第t期企业增加值预计数

It――未来第t期企业利息支出预计数

Ht――人力资本当期创造新价值所占比例预计数

r――未来第t期人力资本价值贴现率

模型六:人力资本未来个体绩效价值预测模型

式中:Vijt――未来第t期某岗位人力资本个体绩效价值的预计数

Gij――未来第t期某岗位岗级调整系数预计数

Rijt――未来第t期某岗位个体绩效价值调整系数预计数

Nt――未来第t期群体员工人数预计数

VAt、It、Ht、r的含义同前。

四、企业人力资本按贡献价值会计计量与应用的突破与创新

(一)创造性地提出当期价值理论

建立人力资本当期价值会计计量理论,改革传统人力资本的价值计量方法,指出由于蕴含与人体内的内在因素受到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给人力资本价值会计计量带来难度。因此,提出从人力资本当期贡献价值的角度来计量人力资本的价值,符合现代资本价值会计计量的特点和原则,与物质资产价值的确定、计量一致。物质产品价值构成一般由产品价值成本、产品销售税金和利润三部分构成,产品创造成本是制造产品直接投入的成本,相当于人力资本当期投入成本,产品销售税金和利润属于剩余价值,相当于人力资本当期创造的新价值。人力资本当期价值由当期投入成本与当期创造的新价值之和构成,类似于物质产品价值构成。因此当期价值理论是对人力资本理论的一次突破性的尝试。

(二)创造性地提出人力、物力按贡献分离

首次提出将企业人力、物力贡献价值分离的观点,把人力资本的贡献价值从物力资源中分离出来,解决了二者长期混为一体无法单独反映的状况。人力、物力贡献价值混为一体所造成的影响:1.由于人力资本贡献价值不能从物力资源中分离出来,无法对人力资本的贡献价值进行会计计量,则企业的群体价值、个体价值无法计算出来,各人应得的回报就更无法计算出来了,无疑将影响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2.由于不能分别反映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源的贡献价值,致使贡献高低的原因不明,从而使企业不能对症下药,往往具有盲目性而造成失误。3.将人力物力共同创造的价值完全归物力所有,人力的价值排除在核算之外,这显然是不合理的。4.不仅企业无法反映人力价值,国家宏观也无法统计和公布,致使人力的情报信息不能及时提供和反映出来,从而影响政府宏观调控和政策的制定。对于这个问题传统的提法虽然意识到,企业投入产出的贡献价值是人力物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并没有把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的贡献价值进行具体分离,缺乏相关的量化研究。至今与此相同内容的研究尚未发现,所以此项研究成果具有源头性。

(三)构建了系列会计计量模型

笔者分别构建了人力资本当期价值系列会计计量模型,分别计量出企业人力资本当期群体、个体、绩效和分配四种价值,同时在计量人力资本当期价值的基础上,还构建了人力资本未来群体和个体价值会计计量模型,计量出未来人力资本群体、个体价值的现值。这些模型从不同的角度计量人力资本价值,为企业内部管理和外部相关利益者提供了多方位的信息。所建立的人力资本价值会计计量模型,从群体到个体到绩效到分配到未来等会计计量模型,环环相扣,紧密相连,逻辑严密,前一个模型是后一个模型的计量基础,当期模型是未来模型的计量基础,形成了有机的价值链,实现了人力资本六位价值一体化,成为人力资本价值会计计量的有机体系。

(四)实现非价值指标价值化

运用价值指标与非价值指标的有机结合,科学合理地对员工进行绩效考评。人是复杂的高级动物,仅用非价值指标来反映人力资本的价值有失偏颇,而传统的人力资本绩效考评只注重非价值指标,而忽略价值指标。为了更全面反映人力资本的价值和绩效贡献,笔者运用科学的方法,把人力资本价值会计计量和非价值指标的绩效考评有机巧妙地结合起来,通过科学运用非价值指标进行绩效考评与评分并折算成价值指标求得绩效价值调整系数Rij,通过岗级测算,体现岗级的重要程度,求得岗级调整系数Gi,实现非价值指标价值化。为了方便和集中反映,将两个系数巧妙地融入人力资本个体价值绩效计量模型中,实现不同岗位人力资本的个人绩效价值与岗位价值、绩效价值的有机结合,从而可以更准确地计量和反映出不同岗位人力资本的个体绩效价值。同时依据员工绩效和贡献的大小来确定分配价值,使企业的收益分配与员工的绩效和贡献大小直接挂钩,以实现企业对人力资本收益分配的合理性,成功地解决了收益分配充分体现贡献大小的问题。

(五)创造性地提出收益按贡献分配

首先指出各要素应以其对企业贡献的大小来参与企业收益分配。人力资本的当期价值就是人力资本在当期对企业的贡献价值,因此,人力资本在企业收益分配中就是根据人力资本当期价值的贡献享受应得的权益。其次提出按人力资本当期价值的收益分配模型的创新,建立了充分体现人力资本按贡献价值的收益分配办法,解决了目前收益分配中只有定性分析而没有定量分析的局限性,为收益分配理论和激励理论开辟了新的一页。

(六)强化实证检验、修正、改进与完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研究成果是否科学合理,必须到企业实践中去检验。笔者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企业,经过长岭炼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山东邹县电厂、长沙性特自控设备实业有限公司、长沙市政工程公司等多家企业应用、验证、测算,并将测算结果对其模型与方法进行修改与完善,使会计计量的人力资本群体价值、个体价值、绩效价值、分配价值和未来群体价值、个体价值等计量模型都能准确地反映其客观价值,为企业人力资本价值核算、绩效考评、收益分配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依据,受到企业的好评,被一致公认这套计量模型与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七)建立人力资本核算方法,填补传统会计、统计对人力资本价值反映的空白

传统会计只反映物力资本的价值,不反映人力资本的价值,将企业最重要的人力资本价值排除于会计、统计核算体系之外,这显然是极不合理的。笔者针对人力资本当期价值,建立起人力资本价值会计、统计核算体系,包括人力资本成本核算、人力资本权益核算以及人力资本价值核算和人力资本报告内容四个部分,并按现行核算制度,可将人力资本会计、统计核算纳入现行会计、统计核算范畴,以填补传统会计、统计对人力资本价值反映的空白。

结论:这项研究成功地解决了长期困扰人们的对人力资本价值会计计量问题的研究,创造性地提出人力资本当期价值的计量理论与方法,使人力资本的价值得到合理科学的计量,给人力资本按贡献参与企业收益分配提供了科学的依据,进而更好地维护人力资本的产权,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此项成果对企业人力资本价值的计量和收益分配将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通过推广应用将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上一篇:独立式住宅建筑设计方案范文 下一篇:全面经济责任审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