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基金管理范文

时间:2023-09-01 11:24:44

投资基金管理

投资基金管理范文第1篇

概括而言,产业投资基金是指一种主要对未上市企业和公司直接提供资本支持,并从事资本经营与监督的集合投资制度,是通过发行基金受益券募集资金,交由专业人士组成的投资管理机构操作,基金资产分散投资于不同的实业项目,投资收益按资本分成的投融资方式。通常,基金发起人会联合主要投资者出资设立基金管理公司,由其担任基金管理人并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同时选定一家商业银行作为基金托管人托管基金资产,投资收益按投资者的出资份额共享,投资风险由投资者共担。产业投资基金一般定位于高新技术产业,有效率的基础产业,如收费路桥建设、电力建设、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等,以促进产业升级与结构高度化。产业投资基金在我国可以发挥作用的范围很广,凡是符合国家鼓励发展并具有较好回报的产业,均可以运用这种投融资方式。

根据有关研究,中国产业投资基金业的总体目标是成为一个具备一定规模的金融产业,其举足轻重的作用仅次于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参照美国等发达国家金融业结构比重,中国产业投资基金的资产规模应占金融业资产规模的1%—3%。按中国现有金融资产规模约40万亿元匡算,产业投资基金规模应在4000亿元到8000亿元,最终达到占金融资产3%的目标。在影响上,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将改善我国企业的融资格局,加快金融市场的改革进程,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二、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环境

当前,中国正在经历一段高新技术、基础设施投资活跃的时期,投资主体既有政府,也有私营部门。一方面,是国内高新技术、基础设施投资需求显著增长,而政府面临财政压力和职能转变,需要减少债务,并将投资风险转移到私营部门;同时相对较高的估值推动更多的资产转手,进而促进了较快的资本投入。另一方面,在需求作用下,资金被吸引到国内高新技术,尤其是基础设施行业,基础设施资产已成为具有长期投资等级,富有吸引力的固定收益产品;而且在宏观经济向好的情况下,股本投资将产生较高的股息收益,能充分利用杠杆实现增长,并与通货膨胀挂钩。这些都为中国私募股本投资创造了极好的机会,也为中国产业投资基金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从法律环境来看,经国务院批准,1995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设立境外中国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办法》,该办法是至今中资机构在境外设立中国产业投资基金的主要依据。对在境内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国家发改委于2004年11月起草了《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虽然至今没有出台,但是有关内容已经在相关政府部门达成共识。而国内已成功设立的中瑞、中比等中外合资产业投资基金,均由国家发改委以特批的方式报国务院批准成立。

从市场环境来看,当前国内经济继续保持强劲增长,社会资金较为充裕,但投资渠道不畅,包括保险资金、社保资金在内的大资金集团,正积极寻找有稳定现金流回报而又能与其负债结构相匹配的项目投资。只要产业投资基金的回报和结构设计有足够的吸引力,就可以完成基金的募集。

三、产业投资基金的投融资特点

从国外发展经验来看,产业投资基金主要投资于基础设施行业,包括运输行业(如收费道路、机场、港口和部分铁路)、受监管的公用事业(如供电和天然气网络、供水和废水处理网络)、政府服务业(如学校和医院、卫星等部分国防项目)和其他(如输油管、液化石油气接收站和运输船、合同发电)等。该行业资产均属于社会基础设施,具有稳定、可预测和低风险的现金流,且独立于商业圈之外,通常与本地通货膨胀相关,有能力支撑高负债。

产业投资基金是一个值得中国企业探索的、比较适合大型建设项目的股本融资方式。对于项目主体而言,其通过产业投资基金融资,主要有五大特点:一是投资期限较长,一般为1015年;二是投资者一般不要求占控制地位,只要求参股;三是投资者到期后退出,发起人可拥有优先回购权;四是以财务投资者为主,很少参加经营管理(但会要求改善和强化公司治理);五是投资者对投资回报要求不高。当然,由于股本投资者比债务融资者承担更多的风险,在收益获得次序上排在贷款之后,因此,产业投资基金的融资成本要高于银行贷款。

与传统的融资方式相比,产业投资基金融资特点如下:

四、产业投资基金的设立方案要点

目前,我国产业投资基金立法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已设立的中瑞合作基金、中比直接股权投资基金、以及其他创业投资基金和房地产投资基金,均采取了迂回的方式,对不同的设立模式进行了探索。因此,如何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对产业投资基金设立方案进行研究、设计,不仅直接关系基金本身能否成功募集和运作,而且对于中国整个产业投资基金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结合国内外实践,在中国设立产业投资基金需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基金组织形式:公司型还是契约型。公司型基金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治理规范,管理直接,透明度高等优点;但需承受双重税赋,不可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基金单位,无法实现利润100%分红。契约型基金设立简单,便于运作,经批准可以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基金单位,基金收入可以全部分配给基金份额持有人,基金本身无须缴纳所得税;但治理相对困难,对投资者的保护不如公司型基金。

2.基金注册地:境内还是境外。在境内注册基金,目前尚无有关的专项法规,无税收优惠政策,审批程序相对简单,投资者以境内保险公司和社保机构为主,期望回报率比债务融资略高;在境外注册基金,法律环境较完善成熟,可选择具有税收优惠的境外地点注册,但审批程序较复杂,投资者群体广,期望的回报率较高(一般在12%一16%)。

3.基金投资方向。首先需确定基金定位是稳定收益的基础设施投资基金,还是要求高回报的创业投资基金,并考查拟投资行业的监管要求;然后分析投资者对基金收益率及其分布特点的要求,选择投资成熟项目,还是在建项目;最后检查不同项目的现金流配合情况,确定具体的投资方向或项目。

4.基金规模与存续期。基金规模主要受拟投资项目预计的资金需求,监管机构对基金规模的要求和审批的难易程度,潜在投资者的资金供给规模影响。基金存续期主要受拟投资项目预计的资金需求期间,潜在投资者的资金供给要求,满足投资者一定的预期收益率影响。

5、基金到期后处理方式。基金到期后的主要处理方式包括续期,基金将所持有投资项目股权在市场上出售等。项目出售可由约定的投资者拥有优先购买权,出售价格可按项目账面净值、基金成立时的收购价格,或市场价格进行。

6.发起人认购比例。发起人需确定对基金希望保持的控制力,将基金预期收益率与其现有投资项目回报率进行比较,以及衡量自身的资金来源是否充分。在契约型基金中,由于发起人可通过控股基金管理公司来实现对基金运作的实际控制,因此其对基金的认购比例可以尽可能的低。

五、产业投资基金的治理

产业投资基金的治理包括以下几个层次:

1.基金公司或基金本身的治理。由于公司型基金和契约型基金的组织形式完全不同,二者本身的治理也大相径庭。公司型基金参照《公司法》、《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设立,以基金章程为治理法则,其最高权利机构为股东会,常设机构为董事会,并由董事会负责制定基金投资原则与投资战略、审定基金管理公司提交的投资方案;同时设立投资委员会,由各股东按投资比例列席,审查基金管理公司提出的投资方案。契约型基金参照《信托法》、《证券投资基金法》设立,投资者通过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行使基金资产的所有权、收益权、委托权、监督权和处置权等,对大会审议的事项进行表决。

2.基金管理公司的治理。基金管理公司根据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相互分离、相互制衡的原则建立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以确保公司管理的科学性与规范化;公司董事会下设风险控制委员会,专职负责公司的风险控制,以保证基金资产的安全性;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通过对投资项目的筛选、价值评估、投资决策和投资管理,在促进所投资产业发展的同时,谋求基金收益的最大化。基金管理公司的责、权和利应在基金公司或基金与其签订的委托管理协议中明确。

3.基金托管人的治理。基金托管人是依据基金运行中“管理与保管分开”的原则,对基金管理人进行监督和保管基金资产的架构,是基金持有人权益的代表。基金托管人的主要职责是保管基金资产,执行投资指令并办理资金往来,监督基金管理人的投资运作,复核、审查基金资产净值及基金财务报告。基金托管人的责、权和利应在基金公司或基金与其签订的托管协议中明确。

产业投资基金的治理结构具体如下: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2004

[2]徐洪才.投资基金:投资者的“诺亚方舟”\[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年10月

投资基金管理范文第2篇

期货投资基金是指通过集资,以专业投资机构为主体进行期货投资交易,投资者承担风险并享有投资收益的一种投资工具,其投资对象包括调期、互换、期权、权证以及商品指数等衍生工具。期货投资基金的具体运作与证券投资基金相类似,具有规模经营,降低成本;组合投资,风险分散,专家理财,投资科学;专门保管,安全性高;经营稳定,收益可观等特点。另外,期货投资基金还具有期货交易与投资基金的双重特性,是投资者介入期货市场的重要桥梁。在国外成熟的期货市场,期货基金分为公募期货基金、私募期货基金和管理期货三类。

1949年,美国海登斯通证券公司的经纪人理查德·道前(RichardDonchian)建立了第一个公开发售的期货基金(ManagedCommodityFundFuturesInc.),成为世界上第一只真正意义上的期货投资基金。但直到60~70年代,期货投资基金才开始真正引起人们的兴趣,当时的投资者主要是小资金客户。1975年,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成立,监管期货投资基金经理(CPO)和商品交易顾问(CTA)的活动;80年代,期货品种由农产品发展到债券、货币、指数等金融领域,期货投资基金在资产的风险管理与运作方面的作用日趋重要。随着现资组合理论的诞生和投资技术的不断变化,期货投资基金规模迅速扩大。据统计,到1999年,美国期货投资基金的市场份额已由1988年的60亿美元增加到500亿美元。根据美国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的资料,至2000年9月,美国共有基金经理(CPO)1416个,交易顾问(CTA)935个。目前,美国期货投资基金不仅成为期货市场上的主要投资工具,而且已成为机构投资组合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繁荣美国期货市场及促进美国资本市场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样,期货投资基金在欧洲、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家与地区已步入陕速发展阶段。

二、国内发展期货投资基金的迫切性

中国期货市场经过几年的治理整顿,规范化程度已经大大提高,进入了稳步发展的新阶段。今年以来国内期货市场发展形势良好,交易规模增加迅速,截至到2006年6月,全国期货交易量累计达到212,569,166手,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1.48%,成交金额达到100971.5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9.43%。虽然交易增长迅速,但一些制约期货市场发展的问题却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例如,市场规模小、所覆盖的行业少,流动性差,交易主体比较单一,以“散户投资”为主的问题仍然存在,导致期货市场的功能不能充分发挥。目前,我国期货市场迫切需要发展期货投资基金,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改善期货市场投资主体结构,培育机构投资者的迫切需要

我国期货市场与发达国家期货市场在成熟程度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别,特别是投资结构迥异,以“散户投资”为主的国内期货市场与以“机构投资”为主的国外期货市场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些散户投资者由于在知识、经验、资金规模,技术手段、信息、投资成本、交易渠道和心理素质等方面受到限制,在投资活动中处于劣势,极易成为市场的牺牲品,这将会对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产生较大负面影响。要想改善这种不合理的投资结构,进一步规范发展我国期货市场,就必须大力培育机构投资者。而期货投资基金作为机构投资者中重要组成部分,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投资工具,小量资金的投资者可以通过购买期货基金实现投资期货的愿望,把广大中小投资者资金集中于投资基金,实现资金的再配置,把中小散户投资转化为机构投资,从而可以改善市场的投资结构,形成了稳定的市场投资主体,保证了市场发展的连续性、稳定性,有利于市场监控和风险防范。

2.解决期货市场资金供给不足,提高市场流动性的迫切需要

我国期货市场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期货市场的发展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尽管2006年前半年期货市场交易额就突破10万亿元,但期货业的资本金只有60亿元左右,只相当于一只证券投资基金的规模,存量资金明显不足。这几年我国先后推出了玉米、棉花和燃料油等期货品种,而以股指期货为代表的金融期货也即将在我国推出。这些期货产品的推出将要求期货市场规模逐渐扩大,需要更多的资金参与,而期货投资基金可以有效的扩大市场规模,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了一个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工具。小量资金的投资者可以通过购买期货基金实现投资期货的愿望,从而大大增加期货市场存量资金,提高我国期货市场流动性,增强市场活力,恢复市场信心,推动了期货市场的不断发展。

3.充分发挥期货市场各项功能的迫切需要

为了应对近年来国际原油、铜、黄金等资源类商品价格持续飙升,当务之急是大力发展国内期货市场,利用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和套保功能转移市场风险。发展期货投资基金有利于发挥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功能,在期货市场中,保值者和投机者都是不可少的,投机者为保值者分担一定的风险,缺少任何一方,交易都无法顺利进行。若投机者太少,套期保值者的风险就无人承担,市场缺乏流动性。随着众多现货商参与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必须要有对应的投机者作为现货商转移风险的承担者,而期货基金正是最好的风险承担者,通过建立期货基金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入期货市场,扩大了市场的规模,使整个市场变得更加有效。

同时,发展期货投资基金有利于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的发挥,期货投资基金的建立一方面扩大了期货市场的规模,另一方面,由于期货投资基金管理者专业知识丰富,信息掌握全面,技术操作科学,从而投资也相对比较理性。因此,期货投资基金的建立对价格稳定和理性波动有较大的作用,在交易规模达到合理水平以及投资者日趋理性后,期货价格将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对现货价格的指导性,期货市场发现价格功能将得到较为充分的发挥。

4.金融机构有效利用期货市场提高风险管理能力的迫切需要

今年年底,我国金融业将实现全面的对外开放,国内金融机构将面临国外实力强大的跨国金融机构带来的巨大竞争压力,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可提高我国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金融业的发展迫切需要期货交易这一先进的交易方式来规避风险和套期保值。国际市场的经验和期货市场自身的特殊性都表明,一般金融机构(如银行、保险公司、社保基金)基本上都不是直接参与期货市场交易,而是主要通过期货投资基金这种形式间接进入期货市场的。因此,发展我国期货投资基金可以为这些金融机构以及其他机构投资者参与期货市场交易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尤其是在金融衍生品(如股指期货)市场交易中,期货投资基金的这种职能显得尤为明显和重要。

三、我国目前发展期货投资基金的有利条件

1.期货市场的发展壮大,为发展期货投资基金奠定了坚实的市场基础

从2001年开始,我国期货市场交易出现恢复性增长,市场流动性逐渐增强,2002年全年成交额接近4万亿元,今年仅前半年成交总额已突破10万亿,其中上海、郑州、大连三地交易所的成交金额分别为60168.50亿元、11254.93亿元、29548.07亿元。上海期货交易所已经发展为仅次于LME的亚太地区最大的金属期货交易中心,而大连期货交易所已经成为仅次于CBOT的亚洲最大农产晶期货交易中心。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推出了大豆、玉米、豆粕、豆油、棉花、白糖、小麦;铜、铝、天然橡胶和燃料油等11个期货大类品种。另外,我国第一个金融期货交易所也正在筹建之中,股指期货作为我国第一个金融期货产品将呼之欲出。国债市场的发展,机构进入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等,为国债期货及其衍生晶的产生提供了基础;而汇率浮动范围的加大,也加快了汇率衍生工具的开发进程。期货市场规模的发展壮大,交易品种的逐渐拓宽,为期货投资基金构建投资组合提供了可选择的对象,为发展期货投资基金提供了坚实的市场基础。

2.期货市场的法制化运作,为发展期货投资基金奠定了制度基础

我国期货市场从试点发展经过治理整顿,然后再进入稳步发展的新阶段,市场的法制化运行环境已经显著改善,市场规范程度大大提高。当前期货行业已经具备了一套比较系统的法律、法规体系,为期货投资基金的安全规范运行奠定了制度基础。随着国务院颁布的《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及证监会四个管理办法出台,市场监管能力明显提高,交易所运作理念、管理水平发生了极大改变,经纪公司经纪行为、内控机制日趋规范。2003年10月《投资基金法》正式出台,为开创我国基金业的新局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期货投资基金的发展提供了规范的制度空间和余地,使发展期货投资基金有了法律上的依据。2004年2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首次将中国期货市场纳入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期货市场10多年发展过程中所作的探索性努力给予了充分肯定。另外,《期货交易法》也已于今年3月起由全国人大财经委负责起草,这将是资本市场领域继《公司法》、《证券法》修订后,又一项重要的立法工作,对期货市场的规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布和实施都将为我国期货投资基金的发展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

3.期货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为发展期货投资基金奠定了人才基础

期货市场已经造就了一支既懂期货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期货管理人员、经纪人与投资者队伍,为期货投资基金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目前,我国有专业期货经纪公司180多家,4000余名从业人员和众多的投资者。经过十几年的市场磨练,中国国际等一些大型期货公司正脱颖而出,成为推动我国期货市场中的佼佼者。通过专业的培训和长期的实践,期货市场从业人员的素质也得到了明显提高,特别是一些高级管理人才,经过十几年来的风雨洗礼,已经初步具备了从事期货基金运作和管理的能力,为期货基金的发展提供了直接经验。

4.国内证券基金的蓬勃发展,为发展期货投资基金提供了经验借鉴

证券投资基金在管理与运作上与期货投资基金是相似的,因而有许多值得期货投资基金借鉴的地方。国内证券基金业经过几年的发展,规模迅速扩大,已经积累了许多经验和教训,是期货投资基金发展的宝贵财富。截止2005年底,我国共有基金公司52家,持有基金资产总规模达到4797亿元。其中,开放式基金169只,基金资产份额4056.86亿份,基金资产规模4179.20亿元;封闭式基金54只,基金资产份额817亿份。而且,这几年来,证券基金的运行明显好于股票市场综合指数,证券基金的平均收益明显好于股票指数的收益。另外,《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和《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试点办法》中的大部分条款对期货投资基金实际上也是适用的,在制定期货投资基金相关法规时可以充分借鉴,保证期货投资基金发展规范化。

四、我国发展期货投资基金的战略构想

随着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尤其是金融期货交易所的建立和股指期货的推出,发展期货投资基金将成为市场必然趋势。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并考虑我国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了我国期货投资基金发展的如下战略构想:

1.建立多层次的期货投资基金监管体系

国际经验表明,对期货投资基金业的监管必须多管齐下,我国应建立中国证监会、期货行业协会、基金托管银行、基金投资人大会和社会监督等多层次的期货投资基金监管体系,明确相关主体的权利和义务,特别是要对基金管理公司的高管人员和基金经理的私人财产进行必要的监管,控制基金管理公司滥用财产或利用职业便利侵犯基金投资人利益的行为。此外,还应该考虑建立独立的第三方责任审计制度和投资人请求赔偿民事诉讼制度等,以切实保障期货基金投资人的合法权益。监管部门可以从《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和《投资基金法》的指导思想入手,制订相应的期货投资基金的管理办法,强化监管和自律,保证期货投资基金的健康发展。

2.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期货投资基金信息披露方式

我国期货投资基金的信息披露方式在遵循国际已普遍承认的披露方式和原则的基础上,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期货基金信息披露方式,这是保证期货投资基金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在发展期货投资基金的过程中,要强化监管职责,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对期货基金进行有效监督,保证期货投资基金市场的稳步发展。充分发挥期货业协会的作用,由协会建立一整套以风险和回报为评估标准的期货投资基金评估体制,监督基金信息的披露。同时,还应建立起由市场第三方独立组建的基金评估机构,对期货基金的运作情况进行客观评估,为投资者提供有效的信息,同时也进一步强化对基金管理公司的监督工作。

3.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期货市场,丰富期货基金的投资对象

在中国目前情况下,期货基金可以投资的对象包括三大期货交易所的交易品种,电子商务现货批发市场仓单和远期现货,上海黄金交易所品种,以及银行间债券市场远期债券,但这还远远不能满足期货投资基金组合构建的多样化要求。国际经验表明,发展期货投资基金需要具备市场容量大、品种丰富、流动性高的市场基础。在搞好现有品种的同时,逐步推出适应市场需要的新商品期货合约,并在适当的时机推出我国的金融期货品种。上市品种的多样化有利于期货投资基金顺利构建投资组合,并且使不同基金专注于不同的领域,形成多样化的投资风格,以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尤其是推出金融期货品种,将吸引大量金融机构参与期货市场,而许多不宜直接入市的金融机构可以选择投资期货投资基金这种形式。期货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是期货投资基金发展的源泉所在。

4.加强期货投资基金的风险管理和控制

期货投资的保证金交易的杠杆原理使得其风险和收益的波动程度大大高于其它投资品种,相应的期货投资基金的风险管理也有其特性。期货投资基金风险管理体系总体框架从结构上应包括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两个组成部分,从内容上应包括期货投资基金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和期货投资基金市场风险管理体系两大部分。在对期货投资基金总体风险进行评估后,应对其面临的风险进行管理。该管理过程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期货投资基金高级管理层根据风险评估的情况,对风险进行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制订期货投资基金长期风险战略目标和风险管理目标,并经由风险管理部门作出风险管理计划,将总体风险分解到期货投资基金内部的各个业务部门。

5.发展期货投资基金应遵从循序渐进的原则

投资基金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基础设施投资基金融资综合性投资基金

近年来,投资基金在我国得到蓬勃发展,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投融资方式。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基础设施投资基金作为产业投资基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扶持基础设施产业的成长,以及对产业结构的优化都起着有力的推动作用。根据我国当前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的现状,中国急需重视和利用基础设施投资基金这一融资手段,以加快我国基础设施产业的发展。

一、基础设施投资基金的构成和形式

设立基础设施投资基金有利于集中社会闲散资金、解决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缓解政府支出压力过大等问题,是解决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问题的有效途径。由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显著社会效益,基础设施投资基金理应成为各类产业投资基金中优先发展的基金品种。

1.基金的构成

基础设施投资基金的构成一般由政府的财政资金、与城建产业相关的法人出资以及居民个人投资三方组成。其中财政资金占基金的比例,应视项目的具体类别确定,大约为3%~30%.对盈利前景明朗的产业,如电信设施建设、发电、配送电等项目,财政资金大约只需占基金的3%左右;对社会效益大而投资收益不确定的产业,如治沙造林、引水工程等,财政资金则应占基金的30%左右;其余基础设施项目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财政资金约占5%~25%左右。与城建相关的法人出资额须占基金的20%~30%.这里所说的法人包括该项目的建设单位,或该产业的经营公司以及相关公司,甚至还包括各类社会保险基金。其余的为居民个人投资,大约占基金的40%~77%.基金的规模应根据项目建设及运营本身所需最低资金量来确定,规模过大会降低资金的使用效率,影响基金投资人的收益水平,从而影响他们未来对基金投资的积极性;而基金规模过小,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则会出现资金周转困难,以至影响项目正常的资金借贷活动。

基础设施投资基金的类别,则根据具体需要,既可以逐个设立项目基金,也可以设立综合性基础设施投资基金。综合性投资基金的构成与一般项目基金一样,也由以上3部分出资组成,但出资比例可根据市场变化适当地进行调整。综合性投资基金可同时对多个基础设施项目进行投资,或者可投资于运作基础设施项目的数家项目基金(此时它成为“基金中的基金”),也可在此基金下建立若干子基金,每家子基金投资于不同类别的基础设施(此时基金为“雨伞基金”)。综合性基础设施投资基金的设立为投资人选择了广泛的投资领域,特别是那些拟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但又未能确定具体类别的投资人,更是最佳选择。此外,由于其投资于多种类型的基础设施,有效地分散了投资风险,有利于吸引更多的投资人参与。

2.基金的形式

基础设施投资基金一般应以在工商管理局注册的公司制为主,基金持有人大会是其最高的权力机构。为维护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基金公司的董事会中,应有熟悉基金运作规则的投资理财专家担任独立董事(或监事)。基金经营期限的限定一般应与项目经营年限一致,而对一些长期运营项目也可不设定期限,基金经营期满,应对基金进行清算,若基金持有人愿意,可以转入新的基础设施项目,作为新基金的持有人。由于基金由众多投资人组成,为避免大股东挪用、占用资金,其资金的日常划拨、使用应交由基金以外的机构托管,以保证资金能按广大基金持有人的意愿进行运作。如缺少有效监管措施,基金成立初期就很难吸引中小投资者的参与,基金托管人可选择一家经营管理较好的信托投资公司担任,按基金持有人大会通过的资金使用办法进行监控和资金划拨。

二、我国组建基础设施投资基金的可行性分析

长期以来,由于投资不足,基础设施已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瓶颈”,造成经济的剧烈波动和资源配置的低效率。虽然在扩大内需的背景下,从1997年以来,经过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我国的基础设施总量和水平都上了一个新台阶。但是,这一改善具有明显的弥补欠账的性质,无法从根本上缓解基础设施供给不足的问题。2001年以来,特别是2003年底,我国出现了严重的能源供给问题,尤其是电力供应紧张的问题(全国2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出现拉闸限电现象)。广大中西部地区,特别是农业、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更是严重地滞后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又对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长期以来,由于财政收入有限和国债发行的规模限制,特别是投融资体制造成的投资壁垒,使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十分有限,基础设施产业自身又缺乏自我积累机制,从而制约了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正常发展。因此,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际工作部门,都提出了多种融资渠道和方式来解决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措施即是组建基础设施投资基金。下面拟从资金来源、已有基金的收益和国家优惠政策等3个方面进行初步探索。

1.资金来源

从国际上看,各国的基础设施建设都是广开渠道,吸引各方面的资金进行投资。结合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现状,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基金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民间私人资本。虽然银行1年期储蓄利率从1996年的10.98%下降到目前的1.98%(个人储蓄还要交纳20%的利息税),名义利率降至不到原来最高时的1/6.利率下降幅度不可谓不大。但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不降反升,到目前为止,已超过10万多亿元。特别是近两年来,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每年增加1万多亿元,且以每年高达30%~40%的速度继续攀升。这一方面源于我国居民的高储蓄倾向,但主要还是支出预期增加的结果;另一方面,也表明中国的金融体系还不能提供更多的投资工具供居民选择,造成民众投资渠道十分单一。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居民个人资产的增加以及现代金融投资意识的深入人心,广大居民的投资需求会越来越大,并在追求资金安全性的同时,更加注意追求资金的收益性。组建基础设施投资基金正好满足了居民的投资需求,它的风险小于股票、债券、期权等投资工具,收益又大于银行储蓄,并且也较稳定;二是,保险基金和养老基金。随着人们收入提高和风险意识的增强,推动了保险业的发展,保险公司资金实力日益雄厚。2002年,我国保险业务收入达3053亿元。至2003年6月末,我国保险业总资产达到7783亿元。1999年10月以来,我国开始允许保险资金通过购买证券投资基金间接进入证券市场。截至2002年底,已有20多家保险公司获准入市,保险公司投资于证券投资基金的金额达300多亿元,占到证券投资基金总量的30%左右。保险公司投资于证券投资基金的资金约占总资产的5%左右。其余75%左右的资产投资于银行储蓄和购买国债。近年来,由于银行利率、国债利率大幅下降,加上股市暴跌,保险投资收益率出现较大幅度下降。2000年,我国保险投资收益为:证券投资平均收益率为12%,债券投资总收益率为3.5%;与银行等同业的大额协议存款最低利率为3.7%.但2001、2002年连续两年投资收益大幅下降。2001年,平均收益率为4.3%,2002年降为3.14%,在证券投资上的收益率更是陡降至-21.3%.投资收益严重下降,将使保险公司面临巨大的经营风险。因此,必须为保险资金开辟新的投资渠道。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基金的设立,将为保险资金投资需求提供一条新的通道。同样地,随着中国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的深化,养老基金积累机制的逐步完善和发展,养老基金的结余数额将越来越庞大。养老基金保值增值的本质必然要求其在运作中寻求多元化投资。而基础设施投资基金较长的投资期限,较高的投资收益,较稳定的投资回报对养老基金来说也是较适合的投资品种;三是,企业投资。我国企业方面的存款据最新统计已达4万多亿元。而且还在保持增长的势头。不言而喻,对于那些经营状况较好、经济效益较高的企业,必然有大量的资金需要作长期投资打算。因而也可以成为基础设施投资基金的资金供应者;四是,政府资金。近年来,随着国家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上升,除了正常的财政支出外,还是有一部分可以成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基金的来源;五是,国外投资者。近年来,中国是世界上利用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每年利用外资的总额超过450亿美元,这也是基础设施投资基金的重要来源渠道。一方面,国外投资者可以享受政府的政策优惠,获取有保障的收益,因而乐于投资;另一方面,此种方式可以不增加外债,不用担心所投资项目被外方控制,中方也乐于接受投资。

2.基金的收益

由于基础设施项目具有投资周期长、投资强度高、一次性投资资金需求量巨大、资金回收期长、风险程度较高、利润率一般较低等特征,因此需要解决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基金的效益性与流动性的矛盾。借鉴美国产业投资基金的作法与我国1995年制定的《设立境外中国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根据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实际情况,将筹集到的资金的大部分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其余用于证券市场中股票、债券和其他类型基金的投资。这样可以部分地解决基金收益性和流动性之间的矛盾。并且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基金认识的逐步深入,基础设施投资基金的特有优势将日益凸显出来。另外,基础设施投资基金的规模较大,以现阶段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规模水平,完全可以将一定比例的资金投资于另一投资基金,成为其控股股东。经营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基金的基金管理公司也就成为控股公司。由于控股公司在资金上具有较强的杠杆效应,可以以较少的资金控制大量的资金;加之公司法又赋予股东以下两个重要的权利:(1)投资决策权,可以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基金运行的前期运用控股权,引导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管理公司,投资于收益高、流动性强的上市证券,以达到提高基金的收益率的目的。(2)利润分配权;对基金投资年收益可以在本基金运行前期分配较多,这样可以部分地解决投资于基础设施项目前期收益率较低的问题,从而可以做到年收益相对稳定,使其具有较好发展潜力,从而达到提高投资者信心的目的。

3.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优惠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与沿海地区的发展经验表明:政策出效益,政策促发展,政策是最大的潜在资本。基础设施投资基金主要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这是我国国家产业政策中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但由于受基础设施产业本身特点限制,如任其自发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基金将缺乏吸引力。因此,国家政策对基础设施投资基金的支持是很重要的。应制订一系列优惠政策,切实解决基础设施投资基金的收益性、流动性问题,从而促进我国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市场的活跃与发展。笔者认为,国家和地方政府可以从以下方面制定一些优惠政策,扶持基础设施投资基金的发展。

一是国家、地方政府可以采取的优惠政策:基础设施项目是社会效益显著而经济效益较低的项目,因而多年来一直主要依赖政府财政投入,而民间资金投资严重不足(当然也有投资壁垒原因)。目前,为了优先发展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吸引广大中小投资者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各级税务部门有必要在税收上提供各种优惠政策,使投资人在经济上得到一定的补偿,以调动他们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基金的积极性。(1)在投资税收上的优惠。首先,可考虑将投资人当年投入基础设施投资基金中的资金数额从其个人(或法人)所得税当年的应纳所得中扣除,因为这部分投资额已从投资的当年收入中支出,用于社会公益事业建设,故不应作为个人(或法人)当年收入再缴纳所得税。若当年抵扣未完的部分,可推迟至第二年再抵扣(可以仅限于推迟1次)。在投资人回收全部投资退出基金时(基金清盘或赎回),再将其回收的投资本金计入当年的总收入中计算缴纳所得税。此做法实际上只是使投资人当年应缴纳的所得税推迟,政府财政收入并无实质上的损失(至多为应交税款的利息损失),而投资人则可通过对此基金的投入(购买)和赎回,来调整自身在各个时期的税负水平,并获得隐性的利息收益。其次,对治沙造林、防洪及引水工程这类需要重点扶持的项目,则应有更为优惠的税收政策。例如,可以规定对此类投资基金持有期达10年以上者,只将其回收投资额的80%计入所得税的当年应纳所得中,年限更长的以此类推。这样可鼓励民众将资金长期滞留在此类社会公益性较大的基础设施项目中。(2)投资收益税收上的优惠。我国现行税法规定,个人投资收益所得按20%缴纳个人所得税。由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巨大社会效益,故对投资此基金所得红利,也应在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基础上给予适当优惠,使人们在此投资中获得一定程度的补偿。可根据基础设施项目的类别不同,规定不同的优惠折扣率:如对道路建设、污水处理项目、垃圾分类处理工程按20%的折扣执行;对防洪、引水工程以及治沙造林项目按50%的折扣执行;而对电信设施、发电、送配电等盈利性较大的项目则不予优惠。除税收优惠以外,国家还可以在基金的再融资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

二是地方政府可采取的优惠措施:为鼓励当地形成基础设施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对经营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主体,当地政府部门也应提供多项优惠措施。(1)对城市污水、垃圾处理项目免交土地出让金和免交城市基础设施“四源”建设费、防洪费等。(2)政府出资建立基建项目补偿基金,对中标价格与政府定价之间的差额进行补偿。(3)为平衡建设资金或成本预算,针对不同项目,经相关专家研究测算后,由当地政府给予投资企业一定数量、一定期限的开发土地,用于建设高收益项目。(4)经当地政府批准,给予投资企业在其建设经营项目中的一定期限内的广告等方面的特许经营权。(5)在政策允许的条件下,当地政府协助投资企业申请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并支持企业证券化运作;根据基础设施建设的实际需要,地方政府还可以给予其他方面的优惠,如对政府公开采购项目在同等条件下赋予优先竞争权或提供投资担保等方面的便利。

三、关于基础设施投资基金的赎回、购买和质押问题

设立基础设施投资基金,无疑为人们投资理财开辟了新的投资渠道。虽然该基金为实业投资,其风险要小于股票、债券等证券投资品种,而且还可享受税收等方面的许多优惠条件。但是,如果它缺乏流动性,不能变现和转让,只是一种“死资产”的话,显然很难引起人们的足够兴趣。因而,必须赋予它一定的变现功能。

1.设立半开放式基金

目前,国内尚缺乏产业投资基金交易的场所,因而基金的转让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较大的限制,故基础设施投资基金不宜采取封闭形式,而是选择半开放形式为好。即允许基金持有人在持有基金一段时间(如3年)后,可退出基金(具有可赎回性)。为了基金的平稳运作,基金的发起人如财政资金以及法人投资者原则上不允许退出,个人投资者的退出也只能在基金规定的期限和时间范围内,经提前申请后方能办理。在部分资金退出的同时,也鼓励新资金的加入。可采取调节基金赎回和购买手续费的差价,适当控制资金的退出和加入的比例。此基金虽不许私下转让(因涉及大量的税收优惠待遇),但为了保证基金运作的平稳性,允许退出方和加入方在基金管理部门的批准下签订基金转让协议,待符合基金规定的赎回和购买条件时方可办理有关手续。

2.基金的质押

由于基金不能进行实质性转让,其赎回期限相对而言也较长,为提高它的变现能力,应允许持有人有权将基金质押给金融机构或有关债权人,以获得资金的融通。质押期满,如果基金原持有人不能偿还其所欠债务,金融机构或债权人有权于基金赎回日将其质押的基金卖给基金公司或办理过户变更手续,成为新的基金持有人(当然它也按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享受应有待遇)。值得注意的是,金融机构或债权人在收受质押基金时,应充分了解质押基金持有人在此基金上的税收优惠程度,以充分估计此基金的变现价值,以免赎回基金时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由于资金来源渠道广泛、已有投资基金在人们心目中已树立的良好形象、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使得组建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在我国现阶段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可行的。但应该引起注意的是,基础设施投资基金不应该成为一种新的圈钱行为。为此,必须加紧制订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监督机制,使信托投资公司及有关各方能充分利用好这笔宝贵的资源,使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更为良好的运行环境。

参考文献:

1.朱会冲,张燎。基础设施项目投融资理论与实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2.王辰。基础产业融资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3.杨大楷,范飞龙。启动民间基础设施投资研究[J].投资研究,2003,(09)。

4.李建斌,张玲。加强我国保险资金投资能力分析[J].投资研究,2004,(01)。

5.中国保险发展论坛2003年会精彩论点辑要[J].中国商业保险,2003,(02)。

6.秦振球,俞自由。保险公司投资比例问题研究[J].财经研究,2003,(02)。

7.曹杰萍。关于拓宽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法律思考[J].中国商业保险,2003,(05)。

投资基金管理范文第4篇

概括而言,产业投资基金是指一种主要对未上市企业和公司直接提供资本支持,并从事资本经营与监督的集合投资制度,是通过发行基金受益券募集资金,交由专业人士组成的投资管理机构操作,基金资产分散投资于不同的实业项目,投资收益按资本分成的投融资方式。通常,基金发起人会联合主要投资者出资设立基金管理公司,由其担任基金管理人并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同时选定一家商业银行作为基金托管人托管基金资产,投资收益按投资者的出资份额共享,投资风险由投资者共担。产业投资基金一般定位于高新技术产业,有效率的基础产业,如收费路桥建设、电力建设、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等,以促进产业升级与结构高度化。产业投资基金在我国可以发挥作用的范围很广,凡是符合国家鼓励发展并具有较好回报的产业,均可以运用这种投融资方式。

根据有关研究,中国产业投资基金业的总体目标是成为一个具备一定规模的金融产业,其举足轻重的作用仅次于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参照美国等发达国家金融业结构比重,中国产业投资基金的资产规模应占金融业资产规模的1%—3%。按中国现有金融资产规模约40万亿元匡算,产业投资基金规模应在4000亿元到8000亿元,最终达到占金融资产3%的目标。在影响上,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将改善我国企业的融资格局,加快金融市场的改革进程,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二、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环境

当前,中国正在经历一段高新技术、基础设施投资活跃的时期,投资主体既有政府,也有私营部门。一方面,是国内高新技术、基础设施投资需求显著增长,而政府面临财政压力和职能转变,需要减少债务,并将投资风险转移到私营部门;同时相对较高的估值推动更多的资产转手,进而促进了较快的资本投入。另一方面,在需求作用下,资金被吸引到国内高新技术,尤其是基础设施行业,基础设施资产已成为具有长期投资等级,富有吸引力的固定收益产品;而且在宏观经济向好的情况下,股本投资将产生较高的股息收益,能充分利用杠杆实现增长,并与通货膨胀挂钩。这些都为中国私募股本投资创造了极好的机会,也为中国产业投资基金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从法律环境来看,经国务院批准,1995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设立境外中国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办法》,该办法是至今中资机构在境外设立中国产业投资基金的主要依据。对在境内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国家发改委于2004年11月起草了《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虽然至今没有出台,但是有关内容已经在相关政府部门达成共识。而国内已成功设立的中瑞、中比等中外合资产业投资基金,均由国家发改委以特批的方式报国务院批准成立。

从市场环境来看,当前国内经济继续保持强劲增长,社会资金较为充裕,但投资渠道不畅,包括保险资金、社保资金在内的大资金集团,正积极寻找有稳定现金流回报而又能与其负债结构相匹配的项目投资。只要产业投资基金的回报和结构设计有足够的吸引力,就可以完成基金的募集。

三、产业投资基金的投融资特点

从国外发展经验来看,产业投资基金主要投资于基础设施行业,包括运输行业(如收费道路、机场、港口和部分铁路)、受监管的公用事业(如供电和天然气网络、供水和废水处理网络)、政府服务业(如学校和医院、卫星等部分国防项目)和其他(如输油管、液化石油气接收站和运输船、合同发电)等。该行业资产均属于社会基础设施,具有稳定、可预测和低风险的现金流,且独立于商业圈之外,通常与本地通货膨胀相关,有能力支撑高负债。

产业投资基金是一个值得中国企业探索的、比较适合大型建设项目的股本融资方式。对于项目主体而言,其通过产业投资基金融资,主要有五大特点:一是投资期限较长,一般为1015年;二是投资者一般不要求占控制地位,只要求参股;三是投资者到期后退出,发起人可拥有优先回购权;四是以财务投资者为主,很少参加经营管理(但会要求改善和强化公司治理);五是投资者对投资回报要求不高。当然,由于股本投资者比债务融资者承担更多的风险,在收益获得次序上排在贷款之后,因此,产业投资基金的融资成本要高于银行贷款。

与传统的融资方式相比,产业投资基金融资特点如下:

四、产业投资基金的设立方案要点

目前,我国产业投资基金立法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已设立的中瑞合作基金、中比直接股权投资基金、以及其他创业投资基金和房地产投资基金,均采取了迂回的方式,对不同的设立模式进行了探索。因此,如何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对产业投资基金设立方案进行研究、设计,不仅直接关系基金本身能否成功募集和运作,而且对于中国整个产业投资基金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结合国内外实践,在中国设立产业投资基金需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基金组织形式:公司型还是契约型。公司型基金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治理规范,管理直接,透明度高等优点;但需承受双重税赋,不可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基金单位,无法实现利润100%分红。契约型基金设立简单,便于运作,经批准可以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基金单位,基金收入可以全部分配给基金份额持有人,基金本身无须缴纳所得税;但治理相对困难,对投资者的保护不如公司型基金。

2.基金注册地:境内还是境外。在境内注册基金,目前尚无有关的专项法规,无税收优惠政策,审批程序相对简单,投资者以境内保险公司和社保机构为主,期望回报率比债务融资略高;在境外注册基金,法律环境较完善成熟,可选择具有税收优惠的境外地点注册,但审批程序较复杂,投资者群体广,期望的回报率较高(一般在12%一16%)。

3.基金投资方向。首先需确定基金定位是稳定收益的基础设施投资基金,还是要求高回报的创业投资基金,并考查拟投资行业的监管要求;然后分析投资者对基金收益率及其分布特点的要求,选择投资成熟项目,还是在建项目;最后检查不同项目的现金流配合情况,确定具体的投资方向或项目。

4.基金规模与存续期。基金规模主要受拟投资项目预计的资金需求,监管机构对基金规模的要求和审批的难易程度,潜在投资者的资金供给规模影响。基金存续期主要受拟投资项目预计的资金需求期间,潜在投资者的资金供给要求,满足投资者一定的预期收益率影响。

5、基金到期后处理方式。基金到期后的主要处理方式包括续期,基金将所持有投资项目股权在市场上出售等。项目出售可由约定的投资者拥有优先购买权,出售价格可按项目账面净值、基金成立时的收购价格,或市场价格进行。

6.发起人认购比例。发起人需确定对基金希望保持的控制力,将基金预期收益率与其现有投资项目回报率进行比较,以及衡量自身的资金来源是否充分。在契约型基金中,由于发起人可通过控股基金管理公司来实现对基金运作的实际控制,因此其对基金的认购比例可以尽可能的低。

五、产业投资基金的治理

产业投资基金的治理包括以下几个层次:

1.基金公司或基金本身的治理。由于公司型基金和契约型基金的组织形式完全不同,二者本身的治理也大相径庭。公司型基金参照《公司法》、《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设立,以基金章程为治理法则,其最高权利机构为股东会,常设机构为董事会,并由董事会负责制定基金投资原则与投资战略、审定基金管理公司提交的投资方案;同时设立投资委员会,由各股东按投资比例列席,审查基金管理公司提出的投资方案。契约型基金参照《信托法》、《证券投资基金法》设立,投资者通过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行使基金资产的所有权、收益权、委托权、监督权和处置权等,对大会审议的事项进行表决。

2.基金管理公司的治理。基金管理公司根据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相互分离、相互制衡的原则建立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以确保公司管理的科学性与规范化;公司董事会下设风险控制委员会,专职负责公司的风险控制,以保证基金资产的安全性;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通过对投资项目的筛选、价值评估、投资决策和投资管理,在促进所投资产业发展的同时,谋求基金收益的最大化。基金管理公司的责、权和利应在基金公司或基金与其签订的委托管理协议中明确。

3.基金托管人的治理。基金托管人是依据基金运行中“管理与保管分开”的原则,对基金管理人进行监督和保管基金资产的架构,是基金持有人权益的代表。基金托管人的主要职责是保管基金资产,执行投资指令并办理资金往来,监督基金管理人的投资运作,复核、审查基金资产净值及基金财务报告。基金托管人的责、权和利应在基金公司或基金与其签订的托管协议中明确。

产业投资基金的治理结构具体如下: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2004

[2]徐洪才.投资基金:投资者的“诺亚方舟”\[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年10月

投资基金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产业投资基金风险分析控制

产业投资基金概述

产业投资基金是一种借鉴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规范的创业投资基金运作形式,对未上市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和提供经营管理服务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制度,其特点可以概况为集合投资、专家管理、分散风险、运作规范。但是产业投资基金的风险要比证券投资基金大。从产业投资基金风险产生的环节上看,可以将风险分为两部分:一是源自产业投资基金投资对象的风险;二是源自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方面的风险。而这两方面的风险又可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构成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的因素很多,此外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和基金市场发展初期,基金市场中各类行为尚未完全规范,因此我国产业投资基金的风险必然是多种多样的。对这些风险的准确把握,有助于各方面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防范,使产业投资基金得到健康发展。

产业投资基金风险分析

(一)流动性风险

市场流动性风险是指,由于产业投资基金本身或者所投资的资金是否具有合理的流动性而产生的风险。产业投资基金的存续期有5-10年,投资对象是特定的企业,需要一定的投资回收期,所以流动性不是产业投资基金的固有特性。流动性风险是产业投资基金的最大和最突出的风险,产业投资基金能否生存和发展,取决于对流动性风险是否能够达到有效规避和防范。其次,由于产业投资基金主要投资于见效周期较长的实业、未上市企业或上市企业的未流通证券,因此其投资的资产缺乏流动性。缺乏流动性使资金的周转存在困难,一旦所投资项目经营状况不佳,基金的处境将会十分艰难。特别是当基金的存续期满后,基金仍不能从所投资资产中变现,那么,整个产业投资就以失败而告终。

(二)市场风险

产业投资基金的市场风险指市场主体因市场环境的变化所产生的盈利或亏损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包括经济周期波动、利率变动、通货膨胀导致的购买力变化等宏观经济因素的改变而产生的风险,以及行业政策的变化所引起的行业供求关系改变所产生的风险。从微观环境来看,市场风险指投资企业产品市场风险,包括:市场容量的不确定性。其决定了产品的市场商业总价值,产业投资基金一般投资规模较大,最后形成的产品对本行业会造成一定的冲击。如果产品市场的容量不大,会导致产品供过于求,价格下降,利润甚微或亏损。市场接受新产品的时间不确定性。产业投资基金所投资的高新技术企业生产的产品往往是市场中尚未出现的新产品。新产品被市场认可的过程和结果都是不确定的。市场竞争的不确定性。不管产业投资基金是投资于新兴产业或者是传统产业,都会面临着一定程度的市场竞争。如果投资的产业市场竞争激烈,高的预期投资收益一般就难以达到,投资结果不理想。

(三)经营管理风险

产业投资基金的经营管理风险是指基金管理人的业务能力,及其在具体项目经营管理上的不确定性。具体包括项目选择风险和决策管理风险。项目选择风险指由于对投资项目选择失误而产生的风险;决策管理风险则指由于管理技能缺乏或管理方式不当所造成的损失。产业投资基金运行,通常遇到的经营管理风险有:体制风险。体制风险是指由于产业投资基金所采取的设立方式,及其基金运作过程中责权利的划分方式而产生的投资风险。经营风险。主要由项目选择风险和规模选择风险两部分组成。项目选择风险是由于对项目的选择的失误而造成的损失,项目的规模风险是指项目在选取规模和种类上存在的风险。人力资源风险。人才的流失对企业来说是致命的打击,个别技术人才的流失有可能导致整个技术的崩溃,因此人力资源风险也是时时存在的。

(四)投资环境风险

产业投资基金的投资环境风险指资本市场投资环境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的风险。主要包括三类:

第一,政策环境风险指由于地方政府或中央政府对待产业投资基金的政策发生了变化而引起收益变化。随经济形势的变动政策不断变化,从而使产业投资基金政策不明朗。

第二,法制环境风险是指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以及执法部门执法不力等造成对产业投资基金损害的可能性。我国仍处于经济发展转型期,各种规范市场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特别是投融资方面的法律法规明显滞后于经济建设的发展。在这样的环境下,产业投资基金的运作就可能存在与其它法规产生冲突、甚至由于理解不同而出现触暗礁的现象。同时,由于我国执法队伍的素质原因,在产业投资基金运作过程中与有关部门发生纠纷时,产业投资基金的正当权益保护就会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第三,市场环境风险指由于市场体系和市场规则不完善而对产业投资基金的运作产生收益减少的可能性。目前,我国的市场机制仍受传统计划经济思想的干扰,特别是在金融领域的行政干预更加普遍。

(五)市场交易风险

产业投资基金的市场交易风险指由于在市场交易过程中因价格的变动而引起的风险。我国产业投资基金一般是依封闭式方式设立的,与封闭式的证券投资基金和其它股票一样,产业投资基金一旦上市流通,就要接受市场法则的检验。普通股票的风险同样存在于产业投资基金中,买进卖出、市场炒作等二级市场的各种风险都会发生。另一方面,市场价格总水平的变动(通货膨胀)也可能使同样数量的货币在不同时期的购买力产生差异,从而引起产业投资基金收益变动。

(六)道德信用风险

道德风险指基金管理人为了自身利益而弄虚作假、欺骗投资者,给投资者造成损失或收益减少的可能性。投资过程是基金管理人对资金的运作过程,除了资金因素,还有投资水平、投资技术等因素。其中基金管理人的道德水平和价值取向对基金收益也有很大的影响。因为在投资项目选择、论证决策、经营管理、获取收益等一系列环节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有关人员的道德品质的影响。同时,当前我国的社会信用环境不完善,秩序还比较混乱,专业性的组合投资和高素质投资队伍比较欠缺,资本市场特别是产权(股权)市场不够有效。最突出的问题可能是企业会计做假账,审计结果缺少诚信,使得产业投资基金无法对项目做出科学判断,增加投资风险。

产业投资基金的风险控制

产业投资基金在运作过程中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为了避免和减少风险造成的损失,需要不断探索防范和控制风险的对策与方法。

(一)以预期的高收益性抵消流动性风险

由于产业投资资金大都投资于特定的企业,有一定的投资回报周期,因此,流动性风险是产业投资基金最大和最突出的风险。产业投资基金能否生存和发展,往往取决于对流动性风险能否有效规避和防范。由于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导致流动性不足是一个很大的风险。为了弥补这个不足,产业投资基金常常是以预期的高收益来抵消。

(二)以科学的管理决策控制经营管理风险

对于项目选择风险的控制,一方面要具有科学的决策机制,使选择的项目具有相对稳定的投资收益;另一方面,要尽量利用有效的渠道争取到有益的项目。而对于基金管理风险的控制,则要求尽量提高基金管理人的管理能力,建立市场化的用人机制,通过一定的激励措施吸引高素质的基金管理人才。要从根本上规避经营管理风险,还必须建立有效的基金管理公司的治理结构,使基金的运作过程有一套高效、健全的投资决策机制。

(三)以规范完善的市场法律体系控制环境风险

对于投资环境风险的控制,要不断地完善市场体系和规范市场行为,理顺政府职能,使行政干预从微观经济领域中脱身,让位于市场机制。同时,通过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提高执法水平等多种途径逐渐减少和消除这类风险。

(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并规范道德信用风险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除了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外,要避免道德风险,最根本的措施是强化规章制度的管理,将个人收益与业绩真正挂起钩来,制定合理的激励约束制度,让每一个基金经理在获得合理报酬的同时相应地承担风险及其它责任。

(五)采取市场化方式发起运作产业投资基金

我国大部分产业投资基金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由当地政府牵头发起,上报国务院申请设立。其发展思路是:先由地方政府设立一个目标,然后想方设法寻找投资人,再去寻找基金管理人。这种做法实际是本末倒置。很多情况下,地方政府不过是打着设立产业基金的旗号筹集发展资金,根本没有市场化思维,更无法适应投资者,特别是一些机构投资者的投资需求。产业基金可能会沦为地方政府操控投资的工具。产业投资基金的发起运作应该真正采取市场化的方式,从而杜绝非市场化造成的市场风险。

参考文献:

1.鲁育宗.产业投资基金导论——国际经验与中国发展战略选择[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2.李敏.我国产业投资基金基础研究[M].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6

3.徐燕鲁.产业投资基金风险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08.3

4.张微,李文静.我国产业投资基金问题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7(8)

投资基金管理范文第6篇

截止到2011年3月,我国共有各类基金748只,从可查数据来看,458只基金2010年获得管理费总额为199.1675亿元,其中客户维护费约为30.2535亿元,客户维护费占基金收取管理费的比例为15.19%。基金管理费率按基金净值的一定比例计算,不同收益和风险的基金管理费率差别比较大,货币基金为0.33%,债券型基金为0.65%,股票型基金为1%—1.6%之间。基金管理费逐日计算,托管人月底从基金资产中一次性支付给基金管理人。

自2002年证监会全面停止提取业绩报酬之后,基金业绩对管理费用的影响下降显著,甚至有时出现了基金收益系数为负的怪现象。由此进行讨论基金管理费用的设计和认识的看法。从世界各国发展经验来看,投资基金已经成为了与保险、银行并列的三大金融支柱产业之一。目前,国内的基金管理费用都是在严格的管制之下,按照基金净值的1.5%提取,不管基金是否盈利,都按照这一规定提取费用。在这种固定费率结构下,由于高收益基金所提管理费甚至会低于低收益的基金,因此对基金管理人未能起到应有的激励和惩罚作用,同时投资者也难以通过固定费率方案对基金管理人的投资能力进行判断。

为此,关于固定费率制度的改革当前讨论比较激烈,目前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支持当前的固定费率制度,反对浮动以提取业绩报酬;另一种认为应该对固定费率进行改革,引入业绩报酬,采取固定与浮动相结合的办法。根据可查数据,2010年36家基金公司合计创造利润98.98亿元,但同时收取了管理费达到了191.14亿元,管理费收入是行业利润的近两倍。由此数据对比不难发现,不管基金是否盈利,都依照1.5%的比例从净值中提取基金管理费用。因此,无视业绩好坏,基金管理人都能旱涝保收,取得稳定的收益,这种做法难以长期获得投资人的信任。衡量基金公司是否完全履行了委托,必须部分包含投资结果的好坏,目前不顾基金业绩的收费模式是不合理的。此种现象在2008年表现的尤为突出,2008年,上证A股从历史高位6124点一路下跌只1600多点,股民,基民损失惨重,但从基金报表中可见,仅仅在2008年上半年,各基金公司收取管理费高达188亿元;银行收取的托管费则超过32亿元,加上各个基金的申购、赎回费用,各相关机构从基民处收取费用超过300亿元。并且由此使得基金管理费用的收取办法成为众矢之的,备受争议。

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在于商品的价值由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的价格由市场决定。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基金管理费用的产生却是在行政主导下决定的,这种制度的存在,第一不能准确的表现基金管理人的管理水平,同时,也使得整个市场变成了一个卖方市场,投资者缺乏话语权,成为风险的最大承担者。固定费率的基金管理费提取办法,割裂了投资基金和基金持有人之间的利益关系,生意的投资基金名义上是为基金持有人理财,实际上是为基金公司谋私利,哪怕基金持有人损失惨重,基金公司仍然收取巨额管理费,严重损害了基金持有人的利益。其次,固定费率的基金管理费提取办法严重制约了投资基金本身的发展。固定费率是以基金规模为计提基准,这使得基金公司更加重视基金规模的做大,而不是基金理财水平的提高。不少基金公司虽然规模做大,但是却没有做强实力。最重要的是,由于以上两点原因,使得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抛弃投资基金。

改革办法:在降低固定管理费率的基础上,引入业绩报酬提取方式,即固定与浮动相结合的方式。在国外基金管理费的设计上,固定费率相当低,甚至出现亏损时不计提基金管理费,基金管理人主要依靠业绩报酬来获利。考虑到国内基金管理人水平还有待加强的情况,可以按照基金资产净值的某一较低的百分比为基数提取,同时每年根据基金相对于同一时期相对应的证券资产的走势进行对比提取业绩报酬。这样可以保证基金管理人按照所管理的基金资产净值获得一定的基本收入,限制基金管理人为追求高业绩而忽视基金资产的文件成长,有利于控制基金资产的风险水平;另一方面,由于基金管理人的报酬与其基金相对应的资产证券的超额利润挂钩,可以激励基金管理人去追求基金收益的最大化。

投资基金管理范文第7篇

截止到2011年3月,我国共有各类基金748只,从可查数据来看,458只基金2010年获得管理费总额为199.1675亿元,其中客户维护费约为30.2535亿元,客户维护费占基金收取管理费的比例为15.19%。 基金管理费率按基金净值的一定比例计算,不同收益和风险的基金管理费率差别比较大,货币基金为0.33%,债券型基金为0.65%,股票型基金为1%—1.6%之间。 基金管理费逐日计算,托管人月底从基金资产中一次性支付给基金管理人。 自2002年证监会全面停止提取业绩报酬之后,基金业绩对管理费用的影响下降显著,甚至有时出现了基金收益系数为负的怪现象。由此进行讨论基金管理费用的设计和认识的看法。 从世界各国发展经验来看,投资基金已经成为了与保险、银行并列的三大金融支柱产业之一。目前,国内的基金管理费用都是在严格的管制之下,按照基金净值的1.5%提取,不管基金是否盈利,都按照这一规定提取费用。 在这种固定费率结构下,由于高收益基金所提管理费甚至会低于低收益的基金,因此对基金管理人未能起到应有的激励和惩罚作用,同时投资者也难以通过固定费率方案对基金管理人的投资能力进行判断。 为此,关于固定费率制度的改革当前讨论比较激烈,目前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支持当前的固定费率制度,反对浮动以提取业绩报酬;另一种认为应该对固定费率进行改革,引入业绩报酬,采取固定与浮动相结合的办法。 根据可查数据,2010年36家基金公司合计创造利润98.98亿元,但同时收取了管理费达到了191.14亿元,管理费收入是行业利润的近两倍。由此数据对比不难发现,不管基金是否盈利,都依照1.5%的比例从净值中提取基金管理费用。 因此,无视业绩好坏,基金管理人都能旱涝保收,取得稳定的收益,这种做法难以长期获得投资人的信任。衡量基金公司是否完全履行了委托,必须部分包含投资结果的好坏,目前不顾基金业绩的收费模式是不合理的。 此种现象在2008年表现的尤为突出,2008年,上证A股从历史高位6124点一路下跌只1600多点,股民,基民损失惨重,但从基金报表中可见,仅仅在2008年上半年,各基金公司收取管理费高达188亿元;银行收取的托管费则超过32亿元,加上各个基金的申购、赎回费用,各相关机构从基民处收取费用超过300亿元。并且由此使得基金管理费用的收取办法成为众矢之的,备受争议。 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在于商品的价值由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的价格由市场决定。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基金管理费用的产生却是在行政主导下决定的,这种制度的存在,第一不能准确的表现基金管理人的管理水平,同时,也使得整个市场变成了一个卖方市场,投资者缺乏话语权,成为风险的最大承担者。 固定费率的基金管理费提取办法,割裂了投资基金和基金持有人之间的利益关系,生意的投资基金名义上是为基金持有人理财,实际上是为基金公司谋私利,哪怕基金持有人损失惨重,基金公司仍然收取巨额管理费,严重损害了基金持有人的利益。其次,固定费率的基金管理费提取办法严重制约了投资基金本身的发展。固定费率是以基金规模为计提基准,这使得基金公司更加重视基金规模的做大,而不是基金理财水平的提高。不少基金公司虽然规模做大,但是却没有做强实力。最重要的是,由于以上两点原因,使得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抛弃投资基金。改革办法:在降低固定管理费率的基础上,引入业绩报酬提取方式,即固定与浮动相结合的方式。 在国外基金管理费的设计上,固定费率相当低,甚至出现亏损时不计提基金管理费,基金管理人主要依靠业绩报酬来获利。 考虑到国内基金管理人水平还有待加强的情况,可以按照基金资产净值的某一较低的百分比为基数提取,同时每年根据基金相对于同一时期相对应的证券资产的走势进行对比提取业绩报酬。 这样可以保证基金管理人按照所管理的基金资产净值获得一定的基本收入,限制基金管理人为追求高业绩而忽视基金资产的文件成长,有利于控制基金资产的风险水平;另一方面,由于基金管理人的报酬与其基金相对应的资产证券的超额利润挂钩,可以激励基金管理人去追求基金收益的最大化。

投资基金管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投资基金不对称信息治理和监管

我国的投资基金是伴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深入而出现的。它的出现的自发性、相关制度及监管的缺失或不完善使得投资基金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从理论界和政府部门的角度看,投资基金的引入,一方面是因为投资基金已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金融运作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美国在2000年底共同基金的总资产达到69668亿美元,约占美国股票总市值的45.64%);另一方面,也是基于投资基金的功能和我国经济的发展趋势而在金融领域进行的制度创新的尝试。在西方,投资基金业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在经历了漫长的探索过程之后逐渐建立了非常完善的制度和监管体系。我国需要借鉴西方的经验来缩短这个探索的过程。

一、投资基金运作中的不对称信息问题

长期以来,因非资本所有者的管理者控制企业而产生的动力问题,一直为经济学家所关注。由此形成了早期的“经理型厂商理论”和“行为型厂商理论”,这些理论摒弃了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资本所有者和管理者合一的古典企业模式,而倾向于把重点放在研究经理的动力问题的理论上。对同一问题的近期研究则形成了“委托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在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的情况下,会出现内部的利益冲突,委托人(企业的所有者或称股东)追求的是利润的最大化,而人(经理)追求的是自身的效用最大化,如收入、权威、在职消费等。由于经理人员不是或不完全是企业的所有者,在努力工作的前提下,努力成本完全由自己承担,而因努力工作提高的产出却被股东分享,故经理人员没有足够的动力努力工作。同时,假如经理人员追求在职消费的话,所耗费的成本由企业承担,自己却可以得到全部好处,故经理人员就有足够的动力追求在职消费等不利于股东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实际价值就减少了,所减少的部分被称为“成本”。这种成本广泛地存在于各种委托关系及其他不同利益主体之间。总之,只要所得和所付出不相称,就意味着某个当事人的行为会带有外部性,因而产生了激励问题。不过,无论是哪种问题,其根源都可归结到一方没有足够的能力监督另一方的行动。委托理论把这种监督能力的缺乏视为信息的不对称造成的,即拥有私人信息的一方是人,他利用委托人对自己的不了解来采取谋私利的行为。如果要解决这种问题,委托人必须设计恰当的契约或制度促使人说实话。

交易之前的信息不对称会导致逆向选择,交易之后的信息不对称会导致道德风险。金融市场上的逆向选择指的是:那些最可能造成不利(逆向)结果即造成偿还风险的资金使用者,常常就是那些寻找资金最积极,而且是最可能得到资金的人。道德风险是指资金使用者可能从事从投资者的观点来看不希望看到的那些活动的风险,因为这些活动使得这些投资血本无归。由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使得存在巨大的投资风险,投资者可能最终放弃投资的打算。信息不对称理论尽管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仍不失为一种较为有效的分析工具。

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投资基金有不同的称谓。无论称谓如何,作为金融创新的产物,投资基金既是一种组合资产和投资工具,也是金融中介机构和金融制度。投资基金是指按照共同投资、共享收益、共担风险的基本原则,运用现代信托关系的机制,以基金方式将各个投资者彼此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交由投资专家运作和管理,主要投资于证券等金融产品或其他产业部门,以实现预定的投资目的的投资组织、投资机构和投资制度。可以看出,在投资基金的运作体系中,投资人和基金的运作和管理者之间是一种典型的委托关系,因此也必然产生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由于巨大的风险,投资人会选择不投资于基金,投资基金就得不到发展。如果信息不对称问题能得到解决或最大限度的缓解,投资者能选择优秀的基金运作和管理者,基金运作和管理者能够基于投资人的利益谨慎行事,投资人的投资利益将得到保证。实际上,投资基金的治理制度和监管体系都是围绕着解决投资基金运作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当然,在现阶段,我国这个问题解决得还不太好,因此才出现了投资者利益得不到保护、“基金黑幕”等种种问题。

二、投资基金的治理和监管

投资基金在我国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初,与其刚出现时的完全无序状态相比,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我们已初步建立了投资基金的治理和监管框架,但离相对成熟的治理和监管体系还有很大的差距,投资基金也未得到投资者的完全信任。

1.投资者分类及监管的特殊性

建立投资基金的治理和监管体系,并不是要构建一个让投资人“只能如此”的僵化体制,更不是代替投资者做选择。在金融服务现代化的过程中,如何放松金融管制、鼓励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促进金融效率的提高,同样是金融监管部门面临的课题。既要防止过大的金融风险,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又要避免抑制金融创新,提高金融效率,监管者必须找到均衡点。在投资基金的监管上,如果从监管措施上着手效果恐怕不会太理想;但如果按投资者信息收集能力、对风险的认识能力和承受能力进行分类监管,监管者的上述困境似可迎刃而解,同时也可使监管者有效地分配监管资源。这一认识的理论基础同样是上述的信息不对称理论。既然投资人委托投资的主要风险来自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那当投资者获取人信息的能力很高时,监管自然就可放松。西方国家在投资者分类和分别监管方面的成功经验也证明了信息不对称理论在分析这类问题时的有效性。

在美国,监管规定把投资者分为普通投资者和高深投资者,并根据投资者的不同分类,对基金业务给予了一定的豁免,具体包括两种情形:

(1)投资顾问根据客户账户资本收益或资本升值收费的豁免。

美国的《投资顾问法》只允许投资顾问对所管理的资产(包括投资基金)按资产的规模收取固定比例的费用,而不能按业绩收取费用,目的是避免投资顾问追求短期利益,滥用权利,损害投资者的利益,但国会给予证券交易委员会豁免的权利。具体说,证券交易委员会对下列情形的客户实行豁免:①如果客户有750000美元以上的资产接受该投资顾问的管理,或客户有不少于1500000美元的净资产。②客户是符合资格的购买者,即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个人或配偶拥有至少500万美元的投资;具有至少500万美元投资的家庭公司;至少具有2500万美元随意投资支配权的公司(机构投资者);一些信托机构(如果不以控制该证券为目的,并且得到信托人的批准,则该信托机构符合条件)。③客户是投资顾问中有专业知识的雇员。

(2)私募投资公司的豁免。

在美国1940年《投资公司法》中,有一类特殊的投资公司即私募投资公司得到了豁免。如果投资公司不公开募集股份;并且股东不超过100个,或者股东全是符合资格的购买者。私募投资公司(民间习惯上被称为对冲基金)不需要根据《投资公司法》注册为投资公司,也不需要按《证券法》注册其股份,因为其不公开发行股份。私募投资公司几乎摆脱了所有有关投资基金的联邦法律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规则的约束,其投资目标、投资方法以及公司治理结构的安排没有固定的模式,很大程度上由基金发起人和投资者协商而定。私募投资公司的投资顾问补偿费用主要或完全取决于投资业绩。当然,对私募投资公司投资顾问的监管不能豁免,《投资顾问法》包括许多反舞弊的条款,投资顾问必须全面地向客户披露业务、费用以及利益冲突的事项。在发生东南亚金融危机和美“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危机之后,有关对私募投资公司监管过松的问题引起了广泛的争议,美国对此进行了评估和反思,认为应该加强私募投资公司的信息披露,但仍然不应对私募投资公司采取实质的监管。除美国之外,其他发达国家如欧盟国家也有类似的安排。

我国目前在监管文件中尚未对投资者进行明确分类,在监管上还没有把金融产品与投资者分类对应起来。中国法律对证券类经营机构的业务活动进行了严格的限制,这对于保护普通投资者无疑是正确的和必要的,但却牺牲了高深投资者特殊的投资需求和金融创新。另一方面,虽然法律没有规定,我国实际上已存在大量的处于地下的、隐蔽状态的具有私募基金性质的机构,据估计其总规模已达2000~5000亿元人民币。由于缺乏法律的规范,这些“私募基金”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不但投资者利益得不到保护,而且存在巨大的金融风险。

2.投资基金的治理结构及其独立性

根据委托投资的关系,各国设计了两种投资基金形式及相应的组织架构。契约型基金也称信托型基金,它是根据一定的信托契约原理,由基金发起人和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订立基金契约而组建的基金。基金管理人依据法律、法规和基金契约负责基金的经营和管理;基金托管人负责保管基金资产,执行基金管理人的有关指令,办理有关基金的各种资金往来;投资者通过购买基金单位享有基金的投资收益。公司型基金是按照公司法的规定而设立,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募集资金,组成具有法人资格的股份制投资公司。基金持有人既是基金投资者又是公司股东,按照公司章程的规定享有权利,履行义务。公司型基金成立后,一般委托特定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基金资产,委托托管机构保管资产。两种组织结构的组建和运作都遵循“管理和保管分开”的原则,在投资者、管理人和保管人之间形成明确的权利、义务关系和相应的制衡约束机制,可以较好地防止信息的垄断和内部人控制,从而抑制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从治理结构的角度看,公司型基金由于本身即是法人实体需建立自己的治理结构,这个结构再加上与基金管理人、保管人之间的制衡机制,更加有利于保护投资人的利益。而且在美国,《投资公司法》通过规定基金董事会的结构来保证董事会的独立性(即董事会必须拥有40%的独立董事),从而进一步保证投资者的利益。独立董事作为董事会的成员,和其他董事享有同样的权利,共同参与、监督和表决有关投资基金的重大决策。通过独立董事的独立性与相当的表决比例来影响董事会的决策。此外,法律还赋予独立董事独特的权利,以此突出与投资者利益有重大冲突方面独立董事的作用。这一点对于我们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3.信息的私人生产和投资基金的风险评级

解决基金投资中逆向选择的办法,是向投资者提供各基金或其管理者、托管者的详细情况,以消除信息不对称问题。使投资者获得这些材料的途径之一,就是设立私人公司,由他们负责收集基金或其管理者、托管者的信息,然后卖给投资者。风险评级实际上就是这种方法的体现。基金的风险评级是指在对基金当前状况和过去业绩的客观因素进行评价的基础上,投资组合和市场资产对市场条件和一般经济条件变化的敏感性。一般的基金信息披露注重合规性和客观性,而且主要是历史信息的披露,即使这样的披露相当完善,投资者仍然可能没有足够的信息作出正确的决策,因为他们必须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对披露给他们的专业信息进行从新加工,评估基金未来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并对这些风险进行正确的综合。而风险评级结果是一种前瞻性的信息,与历史信息相比,对投资者的未来投资决策更有参考作用。投资者从风险评级的信息中可以得到更为独立的、可靠的和专业性的信息,据此可以更好地作出合理的投资决策。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为监管机构减轻监管的压力。如果能把这种风险评级和政府要求的信息披露结合起来,将非常有利于投资者的投资选择和利益保护。

现代风险管理技术的发展,为前瞻性地度量基金的风险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由于基金投资的高流动性和透明性,最有可能运用现代的风险管理技术向投资者及时提供基金的风险评级信息。实际上在发达国家,几乎所有大的基金管理集团已经使用量化的风险管理技术进行内部投资组合的风险管理,现在是让投资者分享这种信息的时候了。美国正在进行证券基金的风险评级试点,并制定了一系列很有参考价值的规定。

4.政府监管和基金的信息披露制度

私人生产信息固然有助于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但其独立性仍然值得怀疑;况且其操作的相对复杂性和有偿性使得这种评估不能是经常性的,评级结果出来后,据此决策依据的仍然是过去的信息。更重要的是,基金的风险评估对于发达国家来说也是未来的事情,短期内中国还无法操作。

无论如何,私人市场不能够生产出足够的信息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人们当然只能寄希望于政府的干预。比如,让政府生产信息,帮助公众识别基金管理者、保管者的好坏及避免其道德风险。直接由政府公司的负面信息在政治上是困难的,更好的办法是鼓励或迫使基金管理者、保管者披露真实信息,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事实证明,信息披露制度对于基金的运作、保护投资者的利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般来说,基金信息披露主要包括招股说明书、定期报告(年报和中期报告)、公开说明书、净资产价值报告、临时报告等内容。在美国以风险为基础的信息披露中,证券交易委员会要求以图表化、定量化和标准化的方式,披露特定基金的总体风险,并讨论有可能负面影响基金净资产价值、总收益的情形。我国由于基金产生的时间短,信息披露显示出明显的试行特征,信息披露的要求是粗线条的,主要集中在合规性的披露,缺少技术性的披露,对风险披露的要求很一般化,只是在中国证监会的《信息披露准则》里要求提供“市场风险,管理风险和其他风险”,至于其包含的内容、披露的方式与程度均未做具体的规定。

5.政府监管和基金业的检查

信息披露制度极大地弱化了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但它同样不是万能的。基金管理者披露的信息仍然是有限的,更重要的是,他们可能对信息进行包装。这样,对基金业的检查就必不可少。具体来讲,对基金业的检查包括3个部分:(1)管理:向行业被监管企业、投资者等解释监管法律和有关监管规定,审查被监管机构如投资基金、基金管理公司的申报材料;审查有关被监管机构的执法事项;修订和制定规则来使监管体系适应新的要求。(2)检查:促进被监管企业遵守法律和其他规定,发现违法行为并使监管机构保持了解行业的最新发展。(3)执法:调查可能的违法行为,进行处罚或协助司法机构处理案件。在我国,基金业的检查职能由中国证监会负责,基金部、机构部、期货部同时具有批设和检查的功能;稽查局主要是调查与执法功能。我们不难看出弊端所在:检查功能不明确不突出,批设和检查不分导致在出问题时容易因推卸责任而妥协等。

6.人的自我约束和投资基金业的自律监管

基于委托人与人目标函数的不一致性,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我们需要设计一套制度来避免人的机会主义行为。但另一方面,委托人和人的目标也并不总是矛盾的,例如,没有基金业的发展,投资者和基金从业者的利益都难以实现。作为一个整体,基金从业者和机构有足够的积极性来减少机会主义行为,尤其是避免某些害群之马损害他们的整体声誉,况且,一部分从业者的不当甚至违法行为通常都会在竞争中置另一部分从业者于不利地位,利益受损者有积极性来反对不当甚至违法行为或把信息提供给监管部门。总之,基金业自律监管实际上是通过基金参与人员之间的相互制衡来减少信息不对称问题。因此,基金业自律监管的有效性一方面源于市场参与者的共同利益,另一方面,主要由基金从业者组成的自律监管组织具备更为丰富的专业知识,更加熟悉市场的运行规则和竞争中存在的不当甚至违法行为,对于市场一线的不当甚至违法行为,可以灵活地根据事件的大小作出反应:例如可以自己处置,亦可提交政府主管部门进行处理。在投资基金业正处于探索、发展过程的国家或地区,由于对基金业的发展规律正处于认识之中,治理监管体系还不完善,因此信息不对称问题会更加严重,依靠基金业内部的相互制衡来减少不当甚至违法行为会更有效。建立基金业自律监管组织在我国显得非常迫切。

一个完善的治理和监管体系,对于投资基金的运作是极其重要的。从西方的经验看,投资基金的大规模发展始于投资基金制度和监管体系的相对完善之后(例如,美国是以1940年的《投资公司法》和《投资顾问法》颁布为标志)。对我国来说,探索一个适合中国的投资基金治理和监管体系同样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现在要做的并不是满怀希望地去迎接“投资基金时代”的到来,而是脚踏实地地在投资基金的稳步发展中逐渐把握基金运作的规律,建立比较完善的治理和监管体系。忽略这个过程,“投资基金时代”就永远不会到来。

主要参考文献:

1.〔德〕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M].商务印书馆,2002.

2.Arrow,K.J.“TheEconomicsofAgency,”InJ.PrattandR.Zeckhauser,eds.PrincipalandAgents:theStructureofBusiness,Boston:HarvardBusinessSchoolPress,1985.

3.段文斌。分工、报酬递增和企业制度[M].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

4.何德旭。中国投资基金制度变迁分析[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5.杨瑞龙,周业安。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其运用[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6.李仲翔等。以风险为基础的基金监管现代化[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7.GeorgeG.Kaufman.TheU.S.FinancialSystem-Money,MarketsandInstitutions,PrenticeHall,1997.

8.陈立。影响未来的中国基金产业[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9.厉以宁,曹凤歧。跨世纪的中国投资基金业[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投资基金管理范文第9篇

一、国外期货投资基金的产生与发展

期货投资基金是指通过集资,以专业投资机构为主体进行期货投资交易,投资者承担风险并享有投资收益的一种投资工具,其投资对象包括调期、互换、期权、权证以及商品指数等衍生工具。期货投资基金的具体运作与证券投资基金相类似,具有规模经营,降低成本;组合投资,风险分散;专家理财,投资科学;专门保管,安全性高;经营稳定,收益可观等特点。另外,期货投资基金还具有期货交易与投资基金的双重特性,是投资者介入期货市场的重要桥梁。在国外成熟的期货市场,期货基金分为公募期货基金、私募期货基金和管理期货三类。

1949年,美国海登斯通证券公司的经纪人理查德?道前(RichardDonchian)建立于第一个公开发售的期货基金(ManagedCommodityFundFuturesInc.),成为世界上第一只真正意义上的期货投资基金。直到60-70年代,期货投资基金才开始真正引起人们的兴趣,当时的投资者主要是小资金客户。1975年,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成立,监管期货投资基金经理(CPO)和商品交易顾问(CTA)的活动。80年代,期货品种由农产品发展到债券、货币、指数等金融领域,期货投资基金在资产的风险管理与运作方面的作用日趋重要。随着现资组合理论的诞生和投资技术的不断变化,期货投资基金规模迅速扩大。据统计,到1999年,美国期货投资基金的市场份额已由1988年的60亿美元增加到500亿美元。根据美国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的资料,至2000年9月,美国共有基金经理(CPO)1416个,交易顾问(CTA)935个。目前,美国期货投资基金不仅成为期货市场上的主要投资工具,而且已成为机构投资组合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繁荣美国期货市场及促进美国资本市场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样,期货投资基金在欧洲、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家与地区已步入快速发展阶段。

二、我国发展期货投资基金的迫切性

中国期货市场经过几年的治理整顿,规范化程度已经大大提高,进入了稳步发展的新阶段。今年以来国内期货市场发展形势良好,交易规模增加迅速,截止到2006年6月份,全国期货交易量累计达到212,569,166手,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1.48%,成交金额达到100971.5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9.43%。虽然交易增长迅速,但一些制约期货市场发展的问题却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例如,市场规模小、所覆盖的行业少,流动性差,交易主体比较单一,以“散户投资”为主的问题仍然存在,导致期货市场的功能不能充分发挥。目前,我国期货市场迫切需要发展期货投资基金,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是改善期货市场投资主体结构,培育机构投资者的迫切需要

我国期货市场与发达国家期货市场在成熟程度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别,特别是投资结构迥异,以“散户投资”为主的国内期货市场与以“机构投资”为主的国外期货市场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些散户投资者由于在知识、经验、资金规模、技术手段、信息、投资成本、交易渠道和心理素质等方面受到限制,在投资活动中处于劣势,极易成为市场的牺牲晶,这将会对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产生较大负面影响。要想改善这种不合理的投资结构,进一步规范发展我国期货市场,就必须大力培育机构投资者。而期货投资基金作为机构投资者中重要组成部分,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投资工具,小量资金的投资者可以通过购买期货基金实现投资期货的愿望,把广大中小投资者的资金集中于投资基金,实现资金的再配置,把中小散户投资转化为机构投资,从而可以改善市场的投资结构,形成了稳定的市场投资主体,保证了市场发展的连续性、稳定性,有利于市场监控和风险防范。

2、是解决期货市场资金供给不足,提高市场流动性的迫切需要

我国期货市场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期货市场的发展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尽管2006年上半年期货市场交易额突破10万亿元,但期货业的资本金只有60亿元左右,只相当于一只证券投资基金的规模,存量资金明显不足。2004年,我国先后推出了玉米、棉花和燃料油等期货品种,而以股指期货为代表的金融期货也即将在我国推出。这些期货产品的推出将要求期货市场规模逐渐扩大,需要更多的资金参与,而期货投资基金可以有效的扩大市场规模,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一个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工具。小量资金的投资者可以通过购买期货基金实现投资期货的愿望,从而大大增加期货市场存量资金,提高我国期货市场的流动性,增强市场活力,恢复市场信心,推动期货市场不断发展。

3、是充分发挥期货市场各项功能的迫切需要

为了应对近年来国际原油、铜、黄金等资源类商品价格持续飙升,当务之急是大力发展国内期货市场,利用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和套保功能转移市场风险。发展期货投资基金有利于发挥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功能,在期货市场中,保值者和投机者都是不可少的,投机者为保值者分担一定的风险,缺少任何一方,交易都无法顺利进行。若投机者太少,套期保值者的风险就无人承担,市场缺乏流动性。随着众多现货商参与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必须要有对应的投机者作为现货商转移风险的承担者,而期货基金正是最好的风险承担者,通过建立期货基金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入期货市场,扩大了市场规模,使整个市场变得更加有效。

同时,发展期货投资基金有利于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的发挥,期货投资基金的建立—方面扩大了期货市场的规模,另一方面,由于期货投资基金管理者专业知识丰富,信息掌握全面,技术操作科学,从而投资也相对比较理性。因此,期货投资基金的建立对价格稳定和理性波动有较大的作用,在交易规模达到合理水平以及投资者日趋理性后,期货价格将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对现货价格的指导性,期货市场发现价格功能将得到较为充分的发挥。

4、是金融机构有效利用期货市场提高风险管理能力的迫切需要

今年底,我国金融业将实现全面的对外开放,国内金融机构将面临国外实力强大的跨国金融机构带来的巨大竞争压力,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可提高我国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金融业的发展迫切需要期货交易这一先进的交易方式来规避风险和套期保值。国际市场的经验和期货市场自身的特殊性都表明,一般金融机构(如银行、保险公司、社保基金)基本上都不是直接参与期货市场交易,而主要是通过期货投资基金这种形式间接进入期货市场的。因此,发展我国期货投资基金可以为这些金融机构以及其他机构投资者参与期货市场交易提供一种有效的途径。尤其是在金融衍生品(如股指期货)市场交易中,期货投资基金的这种职能显得尤为明显和重要。

三、我国目前发展期货投资基金的有利条件

1、期货市场的发展壮大,为发展期货投资基金奠定了坚实的市场基础

从2001年开始,我国期货市场交易出现恢复性增长,市场流动性逐渐增强,2002年全年成交额接近4万亿元,今年上半年成交总额已突破10万亿,其中上海、郑州、大连三地交易所的成交金额分别为60168.50亿元、11254.93亿元、29548.07亿元。上海期货交易所已经发展为仅次于LME的亚太地区最大的金属期货交易中心,而大连期货交易所已经成为仪次于CBOT的亚洲最大农产品期货交易中心。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推出了大豆、玉米、豆粕、豆油、棉花、白糖、小麦、铜、铝、天然橡胶和燃料油等11个期货大类品种。另外,我国第一个金融期货交易所也正在筹建之中,股指期货作为我国第一个金融期货产品将呼之欲出。国债市场的发展,机构进入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等,为国债期货及其衍生品的产生提供了基础;而汇率浮动范围的加大,也加快了汇率衍生工具的开发进程。期货市场规模的发展壮大,交易品种的逐渐拓宽,为期货投资基金构建投资组合提供了可选择的对象,为发展期货投资基金提供了坚实的市场基础。

2、期货市场的法制化运作,为发展期货投资基金奠定了制度基础

我国期货市场从试点发展经过治理整顿,然后再进入稳步发展的新阶段,市场的法制化运行环境已经显著改善,市场规范程度大大提高。当前期货行业已经具备了一套比较系统的法律、法规体系,为期货投资基金的安全规范运行奠定了制度基础。随着国务院颁布的《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及证监会四个管理办法出台,市场监管能力明显提高,交易所运作理念、管理水平发生了极大改变,经纪公司经纪行为、内控机制日趋规范。2003年10月《投资基金法》正式出台,为开创我国基金业的新局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期货投资基金的发展提供了规范的制度空间和余地,使发展期货投资基金有了法律上的依据。2004年2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首次将中国期货市场纳入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期货市场10多年发展过程中所作的探索性努力给予了充分肯定。另外,《期货交易法》也已于今年3月起由全国人大财经委负责起草,这将是资本市场领域继《公司法》、《证券法》修订后,又一项重要的立法工作,对期货市场的规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布和实施都将为我国期货投资基金的发展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

3、期货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为发展期货投资基金奠定了人才基础

期货市场已经造就了—支既懂期货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期货管理人员、经纪人与投资者队伍,为期货投资基金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目前,我国有专业期货经纪公司180多家,4000余名从业人员和众多的投资者。经过十几年的市场磨练,中国国际等一些大型期货公司正脱颖而出,成为推动我国期货市场中的佼佼者。通过专业的培训和长期的实践,期货市场从业人员的素质也得到了明显提高,特别是一些高级管理人才,经过十几年来的风雨洗礼,已经初步具备了从事期货基金运作和管理的能力,为期货基金的发展提供了直接经验。

4、国内证券基金的蓬勃发展,为发展期货投资基金提供了经验借鉴

证券投资基金在管理与运作上与期货投资基金是相似的,因而有许多值得期货投资基金借鉴的地方。国内证券基金业经过几年的发展,规模迅速扩大,已经积累了许多经验和教训,是期货投资基金发展的宝贵财富。截至2005年底,我国共有基金公司52家,持有基金资产总规模达到4797亿元。其中,开放式基金169只,基金资产份额4056.86亿份,基金资产规模4179.20亿元;封闭式基金54只,基金资产份额817亿份。而且,这几年来,证券基金的运行明显好于股票市场综合指数,证券基金的平均收益明显好于股票指数的收益。另外,《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和《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试点办法》中的大部分条款对期货投资基金实际上也是适用的,在制定期货投资基金相关法规时可以充分借鉴,保证期货投资基金发展规范化。

四、我国发展期货投资基金的战略构想

随着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尤其是金融期货交易所的建立和股指期货的推出,发展期货投资基金将成为市场必然趋势。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并考虑我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我们提出我国期货投资基金发展的如下战略构想:

1、建立多层次的期货投资基金监管体系

国际经验表明,对期货投资基金业的监管必须多管齐下,我国应建立中国证监会、期货行业协会、基金托管银行、基金投资人大会和社会监督等多层次的期货投资基金监管体系,明确相关主体的权利和义务,特别是要对基金管理公司的高管人员和基金经理的私人财产进行必要的监管,控制基金管理公司滥用财产或利用职业便利侵犯基金投资人利益的行为。此外,还应该考虑建立独立的第三方责任审计制度和投资人请求赔偿民事诉讼制度等,以切实保障期货基金投资人的合法权益。监管部门可以从《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和《投资基金法》的指导思想入手,制订相应的期货投资基金的管理办法,强化监管和自律,保证期货投资基金的健康发展。

2、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期货投资基金信息披露方式

我国期货投资基金的信息披露方式在遵循国际已普遍承认的披露方式和原则的基础上,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期货基金信息披露方式,这是保证期货投资基金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在发展期货投资基金的过程中,要强化监管职责,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对期货基金进行有效监督,保证期货投资基金市场的稳步发展。充分发挥期货业协会的作用,由协会建立一整套以风险和回报为评估标准的期货投资基金评估体制,监督基金信息的披露。同时,还应建立起由市场第三方独立组建的基金评估机构,对期货基金的运作情况进行客观评估,为投资者提供有效的信息,同时也进一步强化对基金管理公司的监督工作。

3、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期货市场,丰富期货基金的投资对象

在中国目前情况下,期货基金可以投资的对象包括三大期货交易所的交易品种,电子商务现货批发市场仓单和远期现货,上海黄金交易所品种,以及银行间债券市场远期债券,但这还远远不能满足期货投资基金组合构建的多样化要求。国际经验表明,发展期货投资基金需要具备市场容量大、品种丰富、流动性高的市场基础。在搞好现有品种的同时,逐步推出适应市场需要的新商品期货合约,并在适当的时机推出我国的金融期货品种。上市品种的多样化有利于期货投资基金顺利构建投资组合,并且使不同基金专注于不同的领域,形成多样化的投资风格,以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尤其是推出金融期货品种,将吸引大量金融机构参与期货市场,而许多不宜直接入市的金融机构可以选择投资期货投资基金这种形式。期货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是期货投资基金发展的源泉所在。

4、加强期货投资基金的风险管理和控制

期货投资的保证金交易的杠杆原理使得其风险和收益的波动程度大大高于其它投资品种,相应的期货投资基金的风险管理也有其特性。期货投资基金风险管理体系总体框架从结构上应包括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两个组成部分,从内容上应包括期货投资基金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和期货投资基金市场风险管理体系两大部分。在对期货投资基金总体风险进行评估后,应对其面临的风险进行管理。该管理过程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期货投资基金高级管理层根据风险评估的情况,对风险进行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制订期货投资基金长期风险战略目标和风险管理目标,并经由风险管理部门作出风险管理计划,将总体风险分解到期货投资基金内部的各个业务部门。

5、发展期货投资基金应遵从循序渐进的原则

由于期货投资的杠杆效应,期货投资的损益变化比较大。同时期货投资基金作为新生事物刚推出时,对监管者、基金公司和投资者,都还有一个熟悉适应的过程,而且监管当局也需要在相对简单的环境中来逐渐完善自己的监管职能。因此发展期货投资基金不宜一步到位,而应遵从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发展初期,应首先对我国目前存在的大量地下私募期货基金进行引导和规范,建立公开化、规范化的私募期货投资基金,同时,严厉打击地下非法的私募基金。这样将引导相当部分的地下私募基金走到阳光下,在一定程度上化解金融风险。随着监管能力的逐步加强,可逐渐增加私募期货投资基金的数量,进一步挤压地下私募基金的生存空间。同时,可选择少数条件较好的证券投资基金作为试点,允许其将部分资金(例如基金总资产的10%)投资于期货市场,等积累一定的经验后再考虑适当扩大投资于期货市场的比例。在私募期货基金达到一定规模,监管能力和手段达到一定水平后,在修订证券投资基金法基础上,推出公募期货投资基金。在公募期货投资基金的发展顺序方面,还应遵从先推出封闭式基金,等市场条件更加成熟后再考虑推出开放式基金的原则。

主要参考文献:

[1]萧瑞贾玉贺:我国期货投资基金的构想[J].南方金融,2004,(6).

[2]张新文陆倩:我国期货市场的创新与发展[J].中国金融,2005,(6).

[3]祁国中:发展期货投资基金培育机构投资者[J].上海金融,2004,(6).

[4]彭伏阳江洪:期货投资基金风险控制探析[N].期货日报,2004-8—16.

[5]叶永刚等:国外期货投资基金的产生和发展[N].期货日报,2004-8-26.

[6]魏修立:中国期货市场发展与法制创新[N].期货日报,2004-7-29.

投资基金管理范文第10篇

近年来,基金行业在中国证券市场上发展迅猛,规模不断壮大。截至2011年12月31日,我国正式运作的证券投资基金共有1079只,其中以中国大陆境内市场为投资对象的基金有1028只,以中国大陆境外市场为主要投资对象的QDII基金有51只。毫无疑问,基金已成为我国证券市场最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之一。 但在过去的一年,我国基金业整体亏损超过5000亿元,是继2010年后,再一次全军覆没。基于这种现状。创新将是基金发展的最佳选择,但基金的创新离不开对投资资者分析和基金产品设计。 一、我国基金投资者结构分析 基金作为一种金融产品,是投资者的重要投资工具,因此,基金在品种上的创新就应该满足投资者的需求。为满足其需求,就应该全面了解投资者。综合当今中国基金市场的发展情况,主要将投资者分为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两大类。 1.机构投资或者 目前投资于证券投资基金的机构投资者主要有保险公司、社保基金和企业资金等。从保险资金的需求看,安全性是其投资决策过程中首要考虑的因素,因此一些能够为其带来稳定收入的债券和以低风险方式运作的基金品种如债券基金应是其投资的首选;从社保基金的投资需求来看,安全性也是其在选择基金品种时所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因此可以恰当地设计一些低风险的基金品种供其投资;相比较而言,企业资金可以承担相对较大的投资风险,因此一些成长型的基金较能满足企业的投资需求。 2.个人投资者 我国证券市场中个人投资者所占比重一直偏大。由于散户资金规模巨大和投资群体偏好的复杂性,客观上要求基金设计品种的多样化。研究表明我国个人投资者具有以下特征: (1)基金投资者中近一半是中年人。调查结果显示,30—50岁之间的中年投资者占48.9%;20-30岁之间的投资者占了43.1%;50岁以上的投资者占6%;而20岁以下的投资者只占2.1%,从总体看,承担风险的能力为两头小,中间大。 (2)基金投资者近8成为中低收入者。按照目前的居民消费水平,月收入在3000-5000元的人属于中等收入者,月收入3000元以下则属于低收入者,月收入10000元以上属于高收入者。调查显示,基金投资中,中低收入者和低收入者占据了将近八成,而由于他们月收入较低,生活负担较重,大多需要较为稳健的投资品种。 (3)农民投资者将快速增长。调查显示,有51.8%的基金投资者是普通职员,而工人、公务员和其他职业分别位列第二和并列第三,分别为8.5%和8.4%;自由职业者占7.6%;学生占7.3%;农民仅占1.8%。由此看出,面向广大农民的基金面临较大的发展机遇。 针对以上我国证券投资者的特征来看,投资者的目标主要定位于获取较高的资本利得,对现实的红利收入并不在意,因此针对现在证券市场的特点进行基金品种设计时,应考虑对普通投资者有较强吸引力的基金。 二、基金品种创新 通过上述对投资者的分析,并参照国外成熟基金的运作经验,目前我国可以发展以下基金产品: 1.对冲基金 对冲基金,也称避险基金或套利基金,是指由金融期货和金融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与金融组织结合后以高风险投机为手段并以盈利为目的的金融基金。其操作宗旨在于利用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产品以及相关联的现货进行实买空卖、风险对冲的操作技巧,一定程度上可规避和化解投资风险。对冲基金起源于美国,近年来在国际市场上迅速发展,截止2010年底全球对冲基金的资产规模为1.917万亿美元。但现在的对冲基金已经变成利用各种金融衍生产品的杠杆效用,承担高风险。追求高收益的投资模式。其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投资活动的复杂性。 近几年来,各种金融衍生产品的结构日趋复杂,种类层出不穷,如期货、期权、掉期等,这些衍生产品的直接目标是对冲风险,由于其成本低、高风险、高回报等特性,逐渐成为对冲基金进行投机行为的主要操作工具。 (2)投资效应的高杠杆性。 对冲基金往往利用银行信用,以极高的杠杆借贷在其原始基金量的基础上几倍甚至几十倍地扩大投资资金,从而达到最大程度地获取回报的目的。对冲基金所具有的高流动性,使得对冲基金可以利用基金资产方便地进行抵押贷款。同样,也恰恰因为杠杆效应,对冲基金在操作不当时往往亦面临超额损失的巨大风险。 (3)筹资方式的私募性。 对冲基金只能通过私募发起,证券法规定,它在吸引顾客时不得利用任何传媒做广告,投资者主要通过投资银行、证券中介公司或投资咨询公司的特别推介等参与投资,这些投资者被认为是具有自我保护能力的。 (4)操作的隐蔽性和灵活性。 证券投资基金在投资工具的选择和比例上有确定的方案,例如平衡型基金指在基金组合中股票和债券大体各半,而对冲基金则完全没有这些方面的限制和界定,可利用一切可操作的金融工具和组合,最大限度地使用信贷资金,以牟取高于市场平均利润的超额回报。 截止2011年末,我国已经出现了私募对冲基金,而公募对冲基金仍没有进入市场。因对冲基金能规避证券市场的系统性风险,进而满足了部分投资者的投资需求,因此在未来中国的基金市场,对冲基金一定会成为主要力量。 2.公司型基金 公司型基金在法律上是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股份投资公司,基金投资者是公司的股东。公司型基金在形式上类似于一般股份公司,但不同于一般股份公司的是,它委托基金管理公司作为专业的财务顾问或管理公司来经营与管理基金资产。其具有契约型基金所不具备的制度性优势:#p#分页标题#e# 第一,公司型基金保障了投资人的合法权益。投资人对公司型基金的投资是一种权益投资,它直接构成公司的股本,资产为投资人所有,股东选举董事会,由董事会决定是由发起人本身或其相关机构,还是挑选其他专业的基金管理公司来具体负责管理基金业务,作为公司型基金投资人的股东享有法律赋予的权益。这种制度安排优势可以从根本上避免我国现行契约式基金在基金治理结构上的缺陷。 第二,公司型基金可以直接融资。公司型基金本身具有法人资格,公司依据章程来经营,按照股份公司的模式来运营,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既可以通过增资扩股,也可通过正常途径在许可范围内向银行融入资金,使公司发展得到强有力的支持。而契约型基金因受到制度限制,根本不可能向银行融入资金。 第三,公司型基金机制便于长期投资。公司型基金同一般股份公司一样,其投资行为的规范程度较高。除依据公司法的有关规定进入破产、清算程序以外,都可以按照公司章程的规定持续经营,这既有利于公司进行长期投资,获取稳定的收益,也有利于证券市场的稳定。 第四,公司型基金有利于促进基金投资品种的多元化。根据国外基金市场的经验来看,公司型基金可以灵活地指定投资策略、选择投资品种,即可投资流通股、债券和可转债,也可部分地投资于基金认为有成长潜力的产业,灵活多样的投资策略为公司型基金的成功运创造了条件。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公司型基金不仅能够改善契约型基金在制度上的缺陷,还能利用其规范和具有法律保障等特点,为投资者提供更好的投资品种。由此可见,这种基金运作方式的改变,将在维护投资者权益,完善基金结构、推动基金市场的稳定发展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上一篇:高二语文范文 下一篇:大学安全教育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