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资产评估范文

时间:2023-09-20 10:26:41

投资资产评估

投资资产评估范文第1篇

关键词:清产核资;风险投资;作用路径

一、前言

清产核资主要针对国有资产的监管,是指国有资产监督机构组织企业全面清查账务和资产清查,并且重新评估资产价值并确定相关损益,从而保证国有资本金的保值增值。清产核资的主要意义是根据重新界定的账务和资产价值来评价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清产核资的主要方法有括账务清理、资产清查、价值重估、损益认定、资金核实。清产核资能够有效地解决账务混乱、账实不符、价值错位和信息失真等问题,能够减少国有资产流失的可能性。当前,国有资本投资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特别是风险资本投资,根据国有资产监管部门的规定,国有资本可以投入产业升级项目和高科技行业,并且,2016年8月成立了中国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众所周知,风险投资具有高收益和高风险的特点,国有资本具有社会属性,其特殊属性要求国有资本必须实现保值增值,否则势必将影响国家经济和损害人民利益。风险投资管理的内在要求是评估风险资产,寻找价值低洼,而清产核资正是为资产评估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准确的资料。因此,清产核资在提高风险投资效率方面具有一定的效用。

二、清产核资对风险投资效率的作用路径

(一)清产核资为风险投资评估提供科学的依据

风险投资效率取决于风险投资管理的效率,有效的管控能够降低投资风险,保证风险投资的可控性,从而实现风险投资资产的保值增值。风险投资的管理体系包括立项评估、跟踪监控和投资回收控制。在立项评估阶段,针对被投资企业的财务状况评估是可行性论证的焦点,保证被投资企业财务状况的真实性是重中之重。跟踪监控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状况、盈利状况和资产价值都依赖于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和科学性。从以往的清产核资过程中,账务混乱是一个突出的问题,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不健全,账务处理不及时,经济业务未及时入账,帐实不符,成本费用核算不准确,分配方式不合理。财务报表是评估企业价值的核心依据,然而,账务混乱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财务信息失真,这样风险投资资产的评估就缺乏有效的依据。而清产核资在保证财务信息真实性方面具有功效,清产核资能够对企业的账务全面检查,保证账务处理的全面性,纠正错误的处理方式,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科学性和有效性。通过清产核资,投资主体能够全面了解风险投资对象的财务状况,能够有效地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通过对风险投资对象的财务监控实现风险投资管理的有效管控,降低了突发突发事件的影响,进而提高了风险投资效率。

(二)清产核资实现了风险投资资产的有效评估

根据规定,国有资本可以投向产业升级项目和高科技行业,这些产业的一个特点是资产的专用程度高和无形资产的比重较大,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企业价值。投资主体在评估风险投资对象时应该重点关注重要资产、专用资产和无形资产。根据现行会计准则,风险投资对象的资产入账以历史价值为基准,却较少关注资产的市场价值,但是,在评估风险投资对象时,投资主体的评估基准是资产的市场价值,因此,风险投资对象的资产价值失实的情况比较严重。根据以往的经验,企业对资产评估工作并不重视,例如,应收账款不计提坏账准备,明显不能收回的应收账款长期挂账;固定资产评估机制不健全,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不及时;无形资产评估不完善,缺乏合理的评估基础;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确认不到位。而清产核资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资产评估,重新确定资产的价值。根据规定,对企业账面价值和实际价值背离较大的主要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按照国家规定的方法、标准进行重新估价。对于风险投资而言,资产评估的意义重大,风险投资就是一种价值投资,在风险承受范围内寻找有价值的投资对象,确定投资价值是核心,财务报表所反映的资产价值存在局限性,投资主体必须重新界定资产价值,并且在现代市场环境中,资产价值的波动性较大,特别是风险投资,外部市场环境对资产价值的影响较大,清产核资使投资主体科学地掌握风险投资资产的价值,从而提高了风险投资效率。

(三)清产核资有利于风险投资对象完善财务内控制度

财务内控建设是企业制度建设的一项长期课题,特别是风险投资。风险投资对象在市场上的波动性较大,面临较大的风险,如果不采取严格的内控制度,经营失败的风险将增大。作为风险投资对象,必须执行严格的内控制度,加强资金管控,保证财产安全,完善内部信息传递,保证经营效率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但是,现实情况并非如此,风险投资对象多属于高科技行业或者产业升级项目,而这些企业大多比较年轻,并且它们关注的焦点在于市场和技术,却忽略了制度建设,各项规章制度不健全,内控体系不完善。内控制度能够保证企业沿着预设的路线前行,如果内控建设不健全,企业的经营效率和资产安全将很难保证,特别是风险较大的行业,更应该注重内控建设。清产核资的一项主要议题就是完善制度,在清产核资中按照财务制度和内控条例等规定,逐项检查企业的制度建设,及时厘清制度漏洞,纠正不合理的制度,促进企业的规范化和制度化,避免风险投资对象因为制度漏洞而无法完成经营目标。

三、清产核资在提高风险投资效率中应用

(一)梳理账务,保证账务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加强风险投资管理首先要掌握风险投资对象的财务全貌,这就要求企业账务处理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在对风险投资对象的清查中应重点关注以下几项内容。首先,掌握风险投资对象的资金状况。在资产清查中,应全面检查被投资对象的资金账务,盘存企业货币资金,编制货币资金核对表,对于货币资金的短缺应详细查明原因,如果是账务处理不当,应及时纠正,如果存在舞弊,应关注资金使用制度,及时弥补制度漏洞。全面梳理被投资对象的银行存款账户,在人民银行的系统中查询企业所开立的所有账户,并与企业账目中所显示的账户进行比较,严查企业私设账户的现象,比通过函证手段,查取企业的银行存款账户动态,编制余额调节表,保证银行存款账户的安全性。其次,盘存企业的资产。对于往来款项,采用函证的方式进行查询,保证往来款项都已经入账。对于企业的存货和固定资产,应采取现场盘存的方式进行控制,对于盘存的短缺和盈余应及时处理,并查明原因。对于无形资产,应搜集权属证明,保证无形资产的权利归属于被投资对象。再者,重点关注营业收入账户,将存货的收发和营业收入记录进行比较,保证所有的销售都已经入账,避免账外账的现象。最后,严格管控企业的资本金,重点关注企业资本金的变动,严防企业抽取资本金或者增加资本金以损害投资主体的利益。

(二)加强对重大资产和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估

对于风险投资对象而言,重大资产或者无形资产是其核心竞争力,也是其企业价值的核心变量,因此,在清产核资中应重点关注重大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市场价值。首先,在清产核资中应辨别风风险投资对象的重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例如,对于产业升级的风险投资项目,重大的技改项目和固定资产是对企业发展影响较大的资产;对于高科技行业,诸如专利、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是清查小组应重点关注的对象。其次,在资产评估前应进行市场调研和搜集评估所需数据和资料,对于专利技术,应重点关注专利技术所处的市场环境,专利技术的存续年限和替代技术的威胁等,对于专项重大资产,应重点关注未来的盈利能力和资产寿命。最后,利用专业的资产评估方法进行资产评估,科学的资产评估方法有收益现值法、重置成本法、清算价格法、市场比较法。每种方法所适用的条件不同,在资产评估时应合理选择。对于风险投资,采用收益现值法进行风险评估较为合理。是将评估对象剩余寿命期间每年(或每月)的预期收益,用适当的折现率折现,累加得出评估基准日的现值,以此估算资产价值的方法。通过对重大资产和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估,投资主体能够有效地评估风险投资价值。

(三)重新界定风险投资对象的损益溢价

通过账务梳理和资产评估,风险投资对象的损益需要重新调整。风险投资对象的损益对于风险投资的价值评估是非常重要,风险投资的评估需要对未来的盈利状况和现金流量进行估算。清产核资后,当期损益可能会被调整,资产的价值也可能会被调整,并且会影响到未来的损益和现金流量。重新界定资产损益后,投资主体将会获取科学准确的利润和现金流量数据,这样在对风险投资对象进行价值评估时就会更科学。

(四)完善财务内控制度

内控制度是保证企业运行无偏差和资产安全的保障伞,对于风险投资而言,更应该关注风险投资对象的内控建设。加强风险投资对象的制度建设应重点关注以下几项内容。首先是资金安全内控制度。按照内部控制要求,资金使用应建立预算制度和授权审批制度,资金的收入和支付必须先执行预算程序,对于预算外资金必须遵照严格的审批程序,并且,资金的收入和支付必须有真实的经济业务予以支撑,并取得相应的票据。其次是资产安全内控,资产的采购必须执行预算程序和请购程序,防止资产采购无计划或者采购程序不合规,资产的报废和推出应建立严格的报废制度,对于报废资产应明确审批权限,凡是未得到审批,不能进入报废程序,防止资产流失。再者是信息传递控制制度,信息传递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风险投资对象的内部信息传递控制,一个是投资主体和风险投资主体之间的信息传递。当风险投资主体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时,应及时向投资主体报告:重大资产处置、重大经济业务、关联交易、重大亏损等。

四、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研究,清产核资和风险投资效率之间存在关联,清产核资为风险投资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实现了风险资产的有限评估,并且能够完善风险投资对象的财务内控制度。因此,在清产核资过程中应加强对风险投资的管理,提高风险投资效率。

作者:赵长龙 单位:春泉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田至立.管窥破产企业清产核资专项审计———以资产核实问题为例[J].中国内部审计,2013,11.

[2]姚文霞.浅谈清产核资的必要性[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09.

投资资产评估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国企改制 资产评估 会计处理

国企改制是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主要特色,同时也是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促使企业成为独立经济实体的重大举措。资产评估作为国企改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资产评估来对国有企业价值进行合理确定,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各方均能够合理接受的改制方案已成为共识。然而,在国企改制实践中存在许多与资产评估相关的问题,其中,对资产评估结果的会计处理如何进行实施对国企改制的时资产评估具有重大的影响。本文笔者结合工作实践,从资产评估价值的会计调账及资产评估增减值的会计处理等方面探讨了国企改制资产评估结果的会计处理方案。

一、国有企业改制资产评估价值的会计调账

国有企业改制中需对企业的资产进行评估,并按资产评估确认的价值调整企业相应资产的原账面价值。而国有资产改制评估后如何调账,如何进行后续计量等一系列会计处理是会计实务操作的重点。目前,国有企业改制资产评估价值的调账主要有两种做账方法:一种是在企业成立日建新账、弃旧账;另一种则是在原有账务的基础上,根据资产评估结果进行差额调账。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中指出,企业改制过程中应以经评估确认的资产、负债价值作为认定成本,该成本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应当调整所有者权益。同时,目前国有企业改制资产评估价值会计调账的重点一般在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投资上。

(一)流动资产

一般情况下,流动资产的评估增减值不需进行调账。但针对流转速度慢,评估过程中有出现减值现象的流动资产则需进行调整。

(二)固定资产

评估调账的主要对象即是固定资产。会计实务中,应结合评估明细表的参照,根据调账日固定资产在基准日的账面值和评估值,对固定资产原值和累计折旧进行分别调账,然后根据调账后产生的价值和剩余使用年限来计提折旧。

(三)无形资产

国有企业改制无形资产评估的会计调账主要是针对土地资产增值的调账。会计实务中,需根据土地的评估值和使用年限进行摊销。而除土地外的其他无形资产则参照固定资产的方法进行摊销。

(四)长期投资

国有企业改制长期投资资产评估的会计调账需对各笔长期投资按评估报告对增减值进行调整。同时,按评估价值予以调账后,需以此做为新的投资成本,后期参照其基础予以成本法核算。

二、国有企业改制资产评估增值的会计处理

资产评估增值主要指资产评估所确认的价值高出原账面价值的差额,产生评估增值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多提折旧;二是物价上涨。而确认资产评估增值是资产评估增值会计处理的基础环节,在增减值额的确认上,应以主管部门审核批准资产评估机构评估报告后的金额为准;在入账时间的确认上,应以资产评估报告批准的时间为准。而在会计处理上,根据财税字[1997]第77号文件的有关规定,内资企业股份制改造,评估增值额不折成股份,应将未来所得税扣除后的余额,计入“资本公积”增值准备账户。同时,国有企业改制资产评估增值的会计处理还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

(一)评估增值调账日的会计处理

在会计实务中,因被评估企业的调账日与评估基准日不同,而在从评估基准日到评估报告批准日期间,被评估企业的资产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动。因此,资产评估增值的会计入账时间应以调账日为准,增值额的会计记录应以批准增值额为准。同时,针对从评估基准日到评估报告批准日期间被评估企业资产的变化情况,会计调账时应予以针对性的处理:如资产数量增加,增加部分根据资产的实际价值予以其账面价值的确认;如资产数量减少,减少部分与原评估确认增值的差额,不再对资产账面价值进行调整。

(二)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会计处理

国企改制资产评估中关于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会计处理主要有两种方案:一是根据固定资产的原账面原价计提折旧。由于在该方案下,企业评估增值部分未计提折旧,其价值未实现。因此,在会计处理上,评估增值的递延税款不需计算,会计调账时,于“资本公积”账户中将增值全部计入。同时,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应将增值额逐步从“资本公积”向“累计折旧”转销 。二是根据评估调账后的固定资产原价计提折旧。在该方案下,由于企业评估增值部分计提了折旧,导致折旧费用的增加。因此,在会计处理上应将未来应缴纳的所得税计算出来,并进行纳税调整,结转递延税款。

三、国有企业改制资产评估减值的会计处理

资产评估减值主要是指资产评估所确认的价值低出原账面价值的差额。对于国有企业改制资产评估减值的会计处理,目前尚未规定统一、明确的方案。但在实践中,主要有两种会计处理方案:一是直接冲减资本公积;二是作为营业外支出处理。但在实践应用中,应根据资产评估减值的原因来选择合理的处理方案来进行会计处理。若国有企业改制资产评估减值是因客观因素而造成的评估值降低或重置价值降低,基于正确体现资产所有者权益真实情况的考虑,应将减值额直接冲减资本公积金,而不是作为当期费用处理。若国有企业改制资产评估减值是因企业经营管理不善等造成的资产评估减值,基于资本保全原则的考虑,应将资产减值予以当期费用处理,而非冲减资本公积金。同时,对于因超原值入账、折旧少提等原因而引发的资产评估减值,其本身性质不在评估价值范畴之内,可在企业日常会计评估或核算的资产清查阶段进行调整。

参考文献:

[1]胡静静.国有企业改建时资产评估的会计处理[J].中国外资. 2013(03)

[2]李林凤.试析评估基准日后评估调财前资产负债增减的会计处理[J].齐鲁珠坛. 2013(04)

[3]卫江英.国有企业改制重组中资产评估有关问题的探讨[J].企业家天地. 2012(11)

投资资产评估范文第3篇

1.出资行为的真实性。增资的审验重点在于检查、审核出资行为的真实性,与设立验资、减资验资比较,这一点尤为重要。增资验资时,识别、排除被审计单位以自有资产或第三人资产作虚假出资有相当难度,由于审验时企业已运行多时并形成一定规模的自有资产,在筹资无着、不愿或无法扩股而又急于增加注册资本时,企业就可能以其自有资产或第三人资产假充投资资产提供审验,或以购买行为冒充接受投资行为,而对这类行为的识别和确认难度都较大。

2.投资行为的合法性。审验企业增资的合法性,是变更验资的另一个重点,对于债转股、公积金转股等审验则更侧重于合法性。按现行法律、法规规定:(1)分期出资的非首次出资,其依据为公司章程。(2)有限责任公司增资扩股,经本企业股东会审议批准,按《公司法》第179条规定执行。(3)股份有限公司发行新股,按照《公司法》第134、135、179条规定办理。

二、以现金增资及前期出资实有情况的审验

(一)检查与货币资金收付相关的项目

审验以现金出资与审验前期出资,在业务性质上有所不同,但由于抽回投资一般多采用货币资金付出方式,一方面表现以往货币资金(存款)的减少,另一方面表现为应收款项的增加。因此在审验以现金出资、查验投入现金的来源时,可将验资前付出现金、增加应收款项这一与审验实收资本相关事项一并进行梳理,既理清出资现金的来源,也查清以往出资是否已到位或已被抽回。主要审验程序包括:(1)检查现金及银行存款日记账,审核近期内大额货币资金付出的去向,排除企业以自有现金作虚假投资的可能。(2)索取近期银行存款余额对账单,检查银、企双方未达账项情况,排除收入往来款不入账、转出资金不销账直接或转弯抹角将业务往来收入现金变成投入资本的可能。(3)向结算户银行及主贷款银行进行函证,排除以借入贷款不入账的办法虚报投入资本的可能。(4)检查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等项目现时余额和近期的借方记录,有疑点的应审查原始凭证,排除在预付、外借、应收上搞先提后存虚假出资。(5)检查大额应收、预付项目原始凭证,排除以应收项目掩盖抽逃出资的可能。

(二)涉及货币资金出资和抽资审验的具体操作

1.受理现金增资验资业务后,首先应取得被审验单位最近一期的财务报表,对涉及货币资金应收、预付项目的有关项目进行审查,检查以往出资是否已记账到位,检查资金到位以后有没有以应收款等形式变相抽回出资,检查账务记录中有没有涉及以上需要“排除”的事项存在。

对以上内容的审查,都应视同审计编制审计工作底稿。

2.取得被审计单位自最近一期的资产负债表日至验资截止日的货币资金收付凭证和银行存款对账单,检查这期间有没有以自有资金作为投资资产的可能或者有抽回、变相抽回投入资本的,或有无将原投资抽出后再汇回又变成新一轮投资的可能。

三、以实物增资的审验

验资,是对被审验单位已接受投资资产的检查确认。因此,待审验人员观察、监盘实物时,投资的实物资产应均已交付给被审验单位,且按规定应作产权过户的,均已依法办理完毕。

实物资产的作价,则以实物资产出资明细表配以评估机构的评估报告为审验证据。

(一)出资行为真实性的审验

(1)检查货币资金明细账并与近期的银行对账单核对,有疑点的,应追踪检查相关原始凭证,排除以现金购进资产又假充收到投资资产的可能。(2)检查预付、应付相关账户和原始凭证,排除以赊销方式购进货物假充实物投资的可能。(3)检查相关账务记录及相关原始凭证,排除被审验单位以自有资产或以第三人的资产假充投入资产的虚假出资。

非货币资产出资,资产评估是必备要件,而其虚假出资另一存在形式是虚增投入资产评估价格,审验应注意:(1)要审查评估机构的相应资质,关注评估机构的诚信程度。(2)对出资明细表中的大额资产进行抽样询价,发现疑点时应追加审验程序查明原因。

(二)出资资产产权转移的审验

1.投资者开具的发票。由投资人向被投资单位出具转移货物财产权的法定凭证,应为发票。《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视同销售货物纳税,被投资单位可以与购进货物一样计算进项税额抵扣。因此,由出资人自己向被投资单位开具货物发票,是已办理财税权转移的重要凭证。

2.税务部门代开发票。对无法开具发票的投资人,可到当地税务部门开票点申请代开发票,注明供货人和货物接收人。

3.以不动产权证作为已办理财产权转移的证明。税法规定,以不动产投资入股,参与接受投资方利润分配、共同承担风险的行为,不征收营业税。由于此项业务又不属免税行为,因此无法开具销售发票。但以房产、土地使用权投资时,按规定必须办理产权过户手续(过户时如因涉税受阻,可请地税机关出具不征税证明),因此可以用办理好的产权证作为已办理产权转移手续的证据。

4.投资资产和移交接收。投资资产已交被投资单位接收,是其财产权已转移的重要环节。审计人员一方面要对投入资产观察、监盘,同时还要编制投入资产明细表,由被投资单位经办人签字并加盖公章。另外,观察、监盘时应注意,实物资产存放地不在被投资单位的,则有“借产”验资的可能。

(三)出资资产产权真实性的审验

1.投资者以产成品、半成品出资。审验时只要投资人账务上有完整的产成品、半成品成本核算记录和相应的原始凭证,排除代加工的可能后,应能确认投资人对投资资产的原始所有权。

2.投资者以外购材料物资、外购的新、旧设备出资。审验投资者用于出资的外购物品,应检查其购货发票、货物运输单、提货单、保险单等,以验证其产权归属。如果出资人因货款尚未付清等原因无法提供购货发票,也可检查其与供货人签订的供货合同和已交部分货款的账务记录和收据等证据。按《民法通则》的规定:除法律另外规定或当事人另有约定外,按照合同或其他合法方式取得财产的,财产的所有权从财产交付时起转移。

3.投资者以自己使用过的设备、低值易耗品出资:(1)如果投资者有健全的账务,可凭账面记录和原始凭证确认其对出资实物的所有权。(2)如果投资者未建账或账务记录不规范,应要求其提供对出资实物拥有产权的购进发票等其他有效证明。(3)车船之类实物备有行车证、行船证的,可凭以确认产权。

4.投资者以不动产出资:(1)投资者以房屋建筑物出资,审验时只要有原以出资人为所有权人的房屋所有权证(以下简称房产证)之类产权凭证即可,属以在建工程或刚完工尚未领证的房屋建筑物投资的,应审验其准建证之类基建证明,同时检查建房的相关账务记录和原始凭证。(2)投资者以土地使用权出资的,应同时审验其权属性和合法性。土地使用权权属,应以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为准,尚未领证的,则以出让合同、出让金收据为主要证据。

由于按规定不动产出资应先过户后验资,因为过户,验资时原产权证已被房地产管理部门收缴,验资则无法提供能证明原产权归属的证件,处理这问题有两种方法:(1)有条件的,可在产权过户前由审验人员将产权证复印并签验留存,待过户后验资时再配合审验。(2)不具备以上条件的,应由审验人员通过向房地产管理部门函证解决。

以无形资产出资的审验,可参照以上不动产出资审验程序处理。知识产权等出资一般限于使用权,在程序上更着重于合同约定。

四、债转股、公积金转股等特殊形式增资的审验

1.转股增资的“债”、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以下合称公积金)等真实性的审验。首先应审验用于转股的这些项目金额的真实性,具体应详细检查转股债权存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检查转股公积金项目转股前余额形成的全过程,排除这些项目金额是人为编造的可能。

2.转股行为合法性的审验:(1)债转股,除金融债权、国有资产“债转股”需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以外,其他性质债转股无须批准,只要不违背限制条件,符合基本程序(如债权人同意、且有股东会或董事会、股东大会决议)即可。(2)公积金转股首先应经股东会或股东大会讨论决定,其中资本公积一般只有“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项目金额可用于转股,其他资产公积一般不能用于转股,法定盈余公积转股后,所留存的金额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25%;未分配利润转股,则必须是计提法定盈余公积后的税后利润。

五、对以前验资、出资事项及企业经营状况的关注与披露

1.对以前验资、出资事项落实情况的审验和处理。变更验资时,审验人员应对以前出资的会计处理和以后是否有抽逃出资情况进行审查,对于以前验资实际未到位或到位后又抽回的,在抽回出资补齐前,一般不能出具验资报告。

2.对被审验企业净资产赤字的关注和披露:企业在净资产为赤字的情况下办理增资验资时,应掌握如下原则:(1)经审查以前出资的确到位又不存在股东抽回投资证据的,已入账的资本不得减少。(2)在验资报告的说明段或“验资事项说明”中,披露被审验单位由于亏损而至增资前净资产为负数这一事实。

投资资产评估范文第4篇

(一)被兼并企业的账务处理 一是被兼并企业评估后的会计处理。经批准被兼并的企业,按照规定由法定资产评估机构对其财产进行资产评估,该项资产评估事项属于企业产权变动事项,在评估结果报有关部门核准或备案后,应按如下原则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被兼并企业应按批准评估备案的资产价值调整有关资产的账面价值。流动资产、长期投资以及无形资产,应当按照评估备案的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借记(或贷记)有关资产科目,贷记(或借记)“资本公积”科目。固定资产,按评估确认的固定资产原值与原账面原值之间的差额,借记(或贷记)“固定资产”科目,按评估确认的固定资产净值与固定资产原账面净值之间的差额,贷记(或借记)“资本公积”科目,按照两者之间的差额,贷记(或借记)“累计折旧”科目。二是被兼并企业结束时的会计处理。被兼并企业丧失法人资格的企业结束旧账时,借记所有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科目的余额,贷记所有资产科目的余额。保留法人资格的企业,仍可继续沿用原企业账册;也可以结束旧账。另立新账。企业无论是继续沿用原企业账册还是另立新账,均应将被兼并企业的净资产全部转入实收资本。

(二)兼并方企业的会计处理 也分为两种情况。一是被兼并企业丧失法人资格情况下的处理。采取有偿方式兼并的,按照各项资产评估确认的价值,借记所有资产科目,按照成交价值高于评估确认的净资产的差额,借记“无形资产――商誉”科目,按照确认的各项负债数额,贷记所有负债科目,按照确定的成交价值,贷记“专项应付款――应付兼并企业款”科目。企业支付价款时,借记“专项应付款――应付兼并企业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采取无偿划转方式兼并的,应按各项资产、负债评估确认的价值,借记所有资产科目,贷记所有负债科目,两者之间如有差额,贷记“实收资本”科目。二是兼并企业仍保留法人资格情况下的处理。企业有偿兼并其他企业,作为长期投资处理,按支付的价款借记“长期投资”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在年终进行财务核算时,兼并企业在编制个别会计报表时应对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其长期投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本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之间的差额,作为股权投资差额。企业采取无偿划转方式取得被兼并企业资产的,按划转的净资产,借记“长期投资”科目,贷记“实收资本”科目。

二、企业对外投资资产评估增减值会计处理

企业只有以实物资产对外投资时需要进行资产评估,在评估结果得到有关部门的核准或备案并投资成功后,投资方和被投资方均要按评估结果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企业间进行股权重组或以非现金资产对外投资,应按非货币易的原则确定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采用权益法核算时,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之间的差额,作为股权投资差额,分别情况进行会计处理;初始投资成本大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差额,借记“长期股权投资――某单位(股权投资差额)”科目,贷记“长期股权投资――某单位(投资成本)”科目,并按规定的期限摊销计入损益;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差额,借记“长期股权投资――某单位(投资成本)”科目,贷记“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科目。

企业以放弃非现金资产而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与所放弃的非现金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首先应当扣除按规定未来应交的所得税,记入“递延税款”科目的贷方。投资成本与所放弃的非现金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扣除未来应交所得税后的余额,记人“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科目。企业处置该项投资时,原记入“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科目的金额转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转入”科目;待企业按规定程序转增资本时,已实现的转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转入”科目的金额,可用于转增资本(或股本)。企业以现金对外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时,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之间的差额,也比照上述原则处理。

三、企业改制资产评估增减值会计处理

企业改制必须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授予有资产评估资格的机构进行资产评估,评估发生的增减值报经有关主管部门立项确认。企业会计人员在接到评估确认通知后,应调整资产的账面价值,做好相应的会计处理。

(一)国企改制资产评估增值的会计处理 根据财税字[1997]第77号文件的有关规定,内资企业股份制改造,1997年7月1日以后,评估增值不折成股份,扣除未来所得税后的余额,计入资本公积增值准备,按税法规定须缴纳所得税。企业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可以按照固定资产原账面原价计提,也可以按照评估确认的固定资产原价计提。

按照评估调账后的固定资产原价计提折旧。资产评估增值部分不折成股份,并按税法规定在评估资产计提折旧、使用或摊销时需要征税,在按评估确认的固定资产价值调整固定资产账面价值时,应将按规定评估增值未来应交的所得税记入“递延税款”科目的贷方,固定资产评估增值扣除未来应交的所得税后的差额,记人“资本公积――资产评估增值准备”科目。公司按规定于评估资产计提折旧、使用或摊销时,或按规定的期限结转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时,其应交的所得税,借记“递延税款”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原计入资本公积的资产评估净增值准备,因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应将该“资本公积准备”转入“其他资本公积”;待评估资产增值价值实现后,该转入的“其他资本公积”方可按规定程序转增股本,借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转入”科目,贷记“股本”科目。对于资产评估增值如何结转计入应纳税所得额,从理论上讲,应当在各项评估资产计提折旧、使用或摊销费用时分别项目处理。但由于在股份制改组时,资产评估是将资产增值和减值相抵后的净额计入资本公积,在实际工作中很难一一对应,可考虑按照税法规定采用综合调整办法,即对资产评估增值额不分资产项目,均在以后年度纳税申报的成本、费用项目中予以调整,相应调增每一纳税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调整期限最长不超过10年。有条件的企业也可以按照每一项目的实际增减值情况逐项调整。

按固定资产的原账面原价计提折旧。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公司只将按照固定资产的原账面原价计提的折旧部分计入成本费用,则评估增值部分不需要计算未来应交的所得税,公司应将评估增值部分全部计人资本公积。在计提折旧时,公司应按固定资产原账面原价计提的折旧,借记有关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同时,按评估增值后的固定资产原价计提的折旧与按原账面原价计提的折旧之间的差额,或按规定的期限(不超过10年)平均转销的金额,借记“资本公积”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

(二)国企改制资产评估减值的会计处理 对于评估减值的会计处理,由于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明确规定,实践中主要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直接冲减资本公积,另一种是作为营业外支出处理。这两种处理方法各有优缺点,企业应区别实际工作中的具体情况决定采用哪一种处理方法。

四、清产核资资产评估增值会计处理

投资资产评估范文第5篇

一、注册在试验区内的企业,因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等资产重组行为产生资产评估增值,据此确认的非货币性资产转让所得,可在不超过5年期限内,分期均匀计入相应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按规定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二、企业以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应于投资协议生效且完成资产实际交割并办理股权登记手续时,确认非货币性资产转让收入的实现。

企业以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应对非货币性资产进行评估并按评估后的公允价值扣除计税基础后的余额,计算确认非货币性资产转让所得。

三、企业以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其取得股权的计税基础应以非货币性资产的原计税基础为基础,加上每年计入的非货币性资产转让所得,逐年进行调整。

被投资企业取得非货币性资产的计税基础,可以非货币性资产的公允价值确定。

四、企业在对外投资5年内转让上述股权或投资收回的,应停止执行递延纳税政策,并将递延期内尚未计入的非货币性资产转让所得,在转让股权或投资收回当年的企业所得税年度汇算清缴时,一次性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企业在计算股权转让所得时,可按本通知第三条第一款规定将股权的计税基础一次调整到位。

企业在对外投资5年内注销的,应停止执行递延纳税政策,并将递延期内尚未计入的非货币性资产转让所得,在歇业当年的企业所得税年度汇算清缴时,一次性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五、企业应于投资协议生效且完成资产实际交割并办理股权登记手续30日内,持相关资料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递延纳税备案登记手续。

主管税务机关应对报送资料进行审核,在规定时间内将备案登记结果回复企业。

六、企业应在确认收入实现的当年,以项目为单位,做好相应台账,准确记录应予确认的非货币性资产转让所得,并在相应年度的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对当年计入额及分年结转额的情况做出说明。

主管税务机关应在备案登记结果回复企业的同时,将相关信息纳入系统管理,并及时做好企业申报信息与备案信息的比对工作。

七、主管税务机关在组织开展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后续管理工作时,应将企业递延纳税的执行情况纳入后续管理体系,并视风险高低情况,适时纳入纳税服务提醒平台或风险监控平台进行管理。

八、本通知所称注册在试验区内的企业,是指在试验区注册并在区内经营,实行查账征收的居民企业。

本通知所称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等资产重组行为,是指以非货币性资产出资设立或注入公司,限于以非货币性资产出资设立新公司和符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号)第一条规定的股权收购、资产收购。

九、本通知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投资资产评估范文第6篇

关键词:资产评估;市场法;收益法;成本法;

中图分类号:F71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1-0023-03

资产评估方法是实现资产评估机理的手段,是影响资产评估质量高低的重要环节。它实际上是表达某项特定资产在市场中如何运做的经济模型。通过对资产评估方法的分析,将有助于资产评估师与评估机构依据不同的资产评估现实条件与资产特点,选择适用的资产评估方法进行评估,并为方法间的相互验证提供理论依据。

一、资产评估基本方法的应用原理与局限性分析

目前,奠定三大基本资产评估方法的理论已经逐渐成熟,其他评估方法一般由这三种方法派生而来,如由市场法派生的路线价法、由成本法派生的假设开发法、由收益法派生的投资法等。但从资产评估实践来看,即使是同一资产,采用这三种方法评估所得的结果有时也相差较大,存在局限之处。

(一)市场法的应用原理与局限性分析

1.市场法的应用原理与模型特点

市场法也称为销售比较法,原称市场数据法。市场比较法的理论依据是市场供求论。它从资产本身出发,运用替代原理,认为资产价格等于类似资产在市场均衡点上的均衡价格。在实际操作中,市场比较法则是将待估算资产与其所在区域近期内已经成交的类似房地产进行比较,以这些资产的成交价格作为参考进行修正,从而估算待估资产在正常市场情况下的价格或价值的一种方法。市场比较法是一种技术较成熟的估价方法,用市场法得出的评估结果因为直接来源于市场又应用于市场,所以很容易被接受使用。目前评估界一致认为,在三种评估方法都可使用的条件下,市场法是首选。

市场法在资产评估实践中的运用可用数学表示为如下三个方程:

S=P+A(XI-Z)(1-1)

V=WS(1-2)

WI=1(1-3)

方程(1-1)定义了由不同的可比资产价格导出的不同的指导价格。

方程(1-2)定义了对如上的指导价格进行调整可以得到最终的评估价格,这一过程体现了资产评估师的经验和知识。

方程(1-3)使最终的资产评估值介于最高与最低的指导价格之间。

方程(1-2)与方程(1-3)是评估实践中的协调(或调和,reconciliation)过程。其中:

S=A(1×n),代表特定目标资产的n个指导价格向量;

P=A(1×n),代表n项可比资产的销售价格向量;

X=A(j×1),代表目标资产的j项资产特征向量;

Z=A(j×n),代表n项可比资产的j特征矩阵;

(?X与Z包含了适当的比较因素(如资产特点、位置、支付条件等))

A=A(1×j),代表j调整因子向量;

I=A(1×n),为标准单位阵;

V为(1×1)的目标资产的最终评估价值;

W为(1×n)的与n项可比资产有关的权重向量

如上方程也可用下述简化的、两个相关联的公式表示:

以上的公式表示是一种确定型的模型,即评估师视各个变量为确定变量,而不是随机变量,不存在变量的概率分布。此时,资产评估师认为通过市场数据信息,以及他们的专业判断就可以形成确定的资产评估值。通常情况下,评估师仅选用三到五个可比资产销售价格数据进行评估。

2.市场法应用的局限性

采用市场法的关键是能够找到合适的参照物。在发达国家,市场数据是很丰富的,而在新兴市场,市场数据相对稀少的多。在资产(尤其是房地产)市场发育较为成熟的国家和地区,如英国、美国、日本、我国台湾和香港等地,由于易于找到众多相似的可比资产,所以在各类资产评估中广泛采用市场比较法。但在一些资产市场尚不够成熟的地区,就很难采用这种方法进行估价。而且,即便是在资产市场比较发达的地区,比较法在某些情况下也不大适用,如由于某些原因导致特定区域在一段较长的时期内没有发生资产交易的情形。另外,比较法需要在交易情况、交易日期、资产特征等方面对比较对象进行修正,这个过程很难采用量化的计算公式,只能由估价人员凭其知识和经验进行判断,这也将影响估价的准确性。

(二)收益法的应用原理及其局限性

1.收益法的应用原理与模型特点

在理论上,收益还原法以预期原理为基础,即资产的价值通常不是基于其历史价格、生产成本或过去的市场状况,而是基于市场参与者对其未来所能获取的收益或得到的满足、乐趣等的预期。它主要从使用者角度,运用预期收益和效用价值原理,将未来收益资本化,确定房地产价格等于其未来所获收益的折现值之和。在实际操作中,收益还原法是预计待估资产未来的正常净收益,选用适当的还原利率将其折现到估价时点后累加,以此估算资产价格或价值的方法,该方法一般用于经营性资产价格测算。

还原法可用如下公式表示:

确定评估期间的方法有:对比法、现金流量波动曲线,以及多项式回归倒推法等。

2.收益法应用的局限性

虽然收益还原法的基本思想简单明了,易于理解,而且从理论上来讲,收益法的评估结论还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说服力,但是在收益法的计算中,确定适当的折现率、收益年限和预测资产未来纯收益并不容易。对于没有收益的资产或者收益无法测算的资产,无法采用收益法实施评估,而且未来收益的估算也受到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影响。在实际操作中,还原利率的确定随意性大,往往对评估结果产生较大影响。

(三)成本法的应用原理及其局限性

1.成本法的应用原理与模型特点

在理论上,成本法的依据从卖者角度为生产费用价值论,从买者角度为替代论。它主要是从开发角度,运用等量投资至少获取等量收益的投资原理,根据产品定价的一般原则,确定房地产的价格等于所有投入资本和利润之和。在实际操作中,重置成本法则是将待估资产的各项成本构成进行分析,求取待估资产在估价时点的重新构造价格(重置价格或重建价格),然后扣除折旧,以此估算资产的客观合理价格或价值的方法。成本法的一般模型为:

使用乘法模型需具有严格的假设条件,即假设有形损耗、功能性损耗与经济性损耗为并列发生,三者之间互为因果关系或存在明显的时序关系。相比之下,在减法模型中不需要具备以上条件,其三项损耗或损耗率之间往往也并非具有前因后果,或者时序上严格的先后关系,所以减法模型具有一般性。

2.成本法应用的局限性

从理论角度来看,只要是可以估算其成本的房地产,都可以采用成本法估价。但是,现实生活中资产的价格取决于其效用,而不是所花费的成本;资产成本的增加并不一定能增加其价值,投入成本不多也不一定说明其价值不高。另外,采用成本法进行估价比较费时费力,难度最大的就是损耗的计算,尤其是对陈旧的资产,往往是以估价人员的主观判断为依据,这同样会影响估价的准确性。

二 资产评估基本方法的差异分析及消除差异的措施

(一)不同种类的资产对评估方法选择有侧重

各种评估方法具有各自不同的评估思路、前提条件和数据来源。对形态各异、种类繁多的资产实施评估,选择评估方法总是有侧重和优选顺序的,如机器设备按照成本途径能获得更充分的数据,评估时一般采用成本法评估;无形资产或投资资产更能满足收益法评估的前提条件,容易获得与收益、投资报酬率有关的数据,其一般首选收益法评估;资产在成熟发达的市场条件下容易找到参照资产,此时应优先采用市场法评估。

(二)不同市场条件对评估方法选择有制约

市场条件即资产评估目的所涉及的经济行为面临的市场环境,包括市场体系和市场机制的完备程度、交易的频繁状况、交易信息的畅通与否、行业和国家有关经济参数的获取可能性等。根据市场条件的优劣,选择评估方法的一般顺序为:市场法、收益法、成本法。如对既无市场参照物,又无经营记录的资产,只能选择成本法。

(三)评估人员自身素质的影响

评估人员的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胜任能力、职业纪律等素质始终影响着评估的全过程。资产评估结果是资产、市场的客观表现与评估人员的经验、智慧、判断的主观努力相结合的产物。如果是评估人员自身素质原因造成评估结果差异,应启用经验丰富的评估师,消除其中缺陷和错误引起的偏差。

三 资产评估基本方法的趋同性分析

资产评估三大基本方法是实现评定估算资产价值的技术手段。虽然这些评估方法具有各自不同的评估思路、前提和运用条件,但他们在评估资产价值是具有结果趋同性的特征。趋同性指在相同评估基准日和相同评估目的下,对同一资产使用不同方法进行评估,只要这些方法使用的前提条件具备,则分别得到的评估结果应该相同或相似。这种趋同性主要表现在基本目的的同质性(即资产评估的基本目的就是揭示资产在评估时点的公允市场价值)、评估方法的本质功能的一致性(即三种方法本质功能都是用来解释资产公允市场价值的技术手段)以及交易假设的共同性(即均基于交易假设这一最基本的前提假设)三方面。

在评估条件允许使用多种方法对同一项资产进行评估时,各种方法得出的结果应该是趋同的。但资产评估本身并不是一项精确计量的科学,它只能通过对市场的预测,得出一个模拟市场下的可能出现的结果,因此差别是必然的。而我们所说的趋同性或一致性指的是在一定范围内的吻合。

依据传统确定性的估价理论,已经得出了一些估价方法备于在不同条件下使用。这些方法有可比较销售法(即市场法)、资本化法、假设开发法、特别价值法、安全价值法、保险价值法、生产价值法、司法价值法、继承价值法等等。实际上,几乎可以为每一独立环境条件相应地提供一种不同的方法;加之资产评估具有不确定性的本质特征,在估价中也可以应用不确定性理论与方法予以评估,评估方法呈现多样化特征。资产评估是由适当的数学模型表述与发展起来的,评估方法的多样化不妨碍其数学表达的统一性、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方法可以统一用下式表述。

投资资产评估范文第7篇

关键词:资产评估;价值类型;评估方法

中图分类号:F123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26-0122-03

1 资产评估的价值类型

资产评估中的价值类型指的是人们对资产评估成果的价值属性的诠释和表达,不同价值类型下的被评估资产,对其评估出的价值性质是不同的,这一点根据评估数目的差异性得以体现。

人们将资产评估类型按照多种划分标准进行划分。最常运用的划分标准是根据资产评估时的市场条件和被评估资产的使用状况进行划分。

根据已经提出的市场价值观念,划分出市场价值和市场价值以外的价值两种类型。

资产评估的价值类型决定了企业该如何选取资产评估基本方法。只有资产评估的价值类型被确定后,才能选取相应的资产评估方法。资产评估结论的确立之前,必须要有一个具体的条件,这个条件是假定的条件,然后再根据现阶段的市场条件状况和评估目的来确定相应的价值属性。

资产评估人员在评估报告中首先应确定评估资产价值类型,再依据特定评估目的来确定最恰当的价值类型,然后选取最合适的方法评估被估资产,并得出最终结论。

笔者认为:

①不同的资产评估方法往往由不同的资产价值类型决定,因此,每种类型的评估方法具有自身的特点,这种特点是其他方法不具备的,因此评估方法之间没有替代性和可比性,即不一样的资产评估方法表现出被估资产不同的价值类型。

②资产评估人员应根据指定的评估目的,将资产评估价值类型准确地划分出来,因为这不仅决定着企业对资产评估方法该如何选择,也对评估结论的准确性具有很大影响。

③由于不一样的资产有不一样的价值类型和价值属性,因此,资产评估人员确定估测资产价值时不仅仅要把资产评估报告使用者的要求作为依据,还应根据被评估资产的不一样的价值属性或价值类型反映资产价值决策。

2 资产评估方法

资产评估方法指的是评估资产价值的技术思路,以及完成该评估技术思路的各类评估技术方法的总称和集合。目前最有代表性的资产评估方法有:收益法、市场法、成本法。

2.1 收益法

收益法根据现阶段的被评估资产的预期收益值,来判断企业资产价值的评估方法。也就是说,这种方法是以资产收益决定资产的价值,在假设条件成立的前提下,投资者在考虑是否投资某资产时,都是以资产现在及未来的收益情况为标准来确定其支付价格,一般投资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不会超过被投资资产未来产生的收益价值,即回报,即收益额。

如果该项资产的收益能够在未来有更多的增加,那么其评估价值也随之变大,反之,评估价值会随之变小。运用收益法进行资产评估的前提是估算出被评估资产的预期收益值,之后再按折现率或者资本化率折算成现值,从而进一步完成被评估资产的价值的估算。具体评估公式为:

P=■■

式中,P表示被评估资产的价值;

n表示收益年期;

Ri表示未来第i年的预期收益;

r表示折现率或资本化率。

由此可知运用收益法必须满足的前提条件如下:

①首先能够预测出被评估资产的预期收益值,并运用货币衡量。

②要求被评估资产的所有者能够对预期收益取得后所承担的风险做出准确地预测,并运用货币衡量。

③还需要预测出被评估资产的预期获利年限。

由于收益法是按被评估资产获利能力确定资产价值,因此收益法能较真实和较确切地表现资产的资本化价值,能够解决利用市场法不能解决的问题,并实现成本重置,在此基础上保证正常使用收益符合国际惯例要求并得到全面体现。但是因为需要准确地把握收益额、折现率、收益年限等相关参数,实施难度大,且易被人们主观决策和未来不可预测多种因素左右,评估范围必然受到制约,从而导致评估结论不够准确。

2.2 市场法

市场法是一种先取得市场中同类资产的近期交易价格,并通过对交易价格数据的对比或分析,来进行资产价值评估的技术方法。运用市场法的理论依据为均衡价值论和资产价值论,市场法通常以比较和对比的方法作为评估思路从而实现被估资产价值的估算。一个投资者在购买某项资产时,会做出十分理智的判断,所以根据他的推断和分析,最终给出的价格往往低于市场上同类替代品的现行价格。市场法的运用过程中,要求资产评估人员全面掌握评估对象的相关的信息,这也是市场法的评估条件。

评估公式如下:

P=P’×A×B×C

式中,P表示被评估资产的价值;

P’表示可比交易实例价值;

A表示交易情况修正系数;

B表示交易日期修正系数;

C表示房地产状况因素修正系数。

由此公式可以看出,构成市场法评估的组成部分有资产的功能、实体特性、质量、市场状况和交易状况件等,因此,进行资产评估时应考虑其多项可比因素。

市场法使用之前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①要有保证市场的活跃性和公开化。

②保证市场上存在类似可比资产和相关交易活动公开进行。

③收集市场上的可比的指标和技术参数。

由于运用市场法可以直接取得其评估参数、指标,因此被估资产现行市场价格相对来讲很客观,被评估资产价值准确性越高,各相关方对其理解也就越深刻。

使用市场法进行资产评估得到的结论固然准确可靠,但市场法的运用条件却十分严格,因此其适用领域有限,市场法的运用环境为公开活跃的市场,对地区环境也有严格限制,其适用范围是实际存在的有形资产,对于部分机械设备和大多数无形资产并不适用。

2.3 成本法

成本法又叫重置成本法,是一种首先对评估对象的重置成本进行估算,再对评估对象的经济、功能实体性等贬值因素进行估算,最后将存在于重置成本中的这些因素一一减去,从而获得评估对象的各种评估方法。运用成本法进行资产评估的前提是重建或重置被评估资产。

投资者决定是否投资某项资产时,内心的价格往往低于重建或者重置被评估资产的现行购建成本。具体评估公式为:

被评估资产的评估价值=重置成本-实体性贬值-功能性贬值-经济性贬值。

成本法的基本思路是根据再取得资产进行评估,其必须具备的条件如下:

①评估对象应该处于持续工作状态或假设处于持续工作状态。

②评估对象必须有足够丰富的历史资料。

③评估对象的贬值特征会随着时间发展而展现出来。

成本法的资产评估范围不包括推移价值与时间成反比的资产。这是因为成本法的评估思路上是依据据资产的损耗状况,所以这种评估更适用于单项资产和特定资产的评估。

成本法可以在收益法和市场法难以运用的情况下使用,即在难以获得被评估资产难未来收益值或难以获取被评估资产的市场数据的状况下,使用成本法进行评估。

然而成本法的运用也有些许弊端,其工作量非常大,经济性贬值不易全面计算,因此很难确定历史资料为依据的假定的可能性。

3 资产评估方法的选择的案例分析

3.1 案例背景

本文将某港口码头股权让渡所涉及相关权益价值评估作为案例。A公司持某港口码头的国有股份股权22.5%,现拟将股权让渡给某外资企业,作为该让渡行为所涉及的港口码头股东相关权益价值提供参考依据。

被评估的港口码头在1986年8月成立,并在1989年1月开始运营,经营状况如下:主要业务是进出口货物的港口装卸和仓储生意; 同时还代办全国各地经XX港至其他地方的往返转运运输业务手续。截止到评估基准日,某会计师事务经过审计后得出数据如下:总资产值为9,603.31万元,总负债值为2,228.81万元,净资产值为7,374.50万元。2012~2014年主营业务收入依次为4,024.92万元、4,211.50万元及4,174.15万元,净利润依次为2,422.91万元、1,819.48万元及1,845.28万元。

3.2 案例内容

3.2.1 评估目的

本次资产评估的目的是评估A公司拟将持有的XX码头的股权让渡事宜,以及相关权益在评估基准日时的市场公允价值。

3.2.2 评估对象及范围

本次评估的对象是XX码头的股东所有权益。评估的范围是XX码头的所有资产及相关负债。

3.2.3 评估基准日

2014年12月31日

3.3 价值类型判断和资产评估方法选取

本次评估的内容主要为在评估基准日的评估对象的相关状况,以及评估对象在持续经营情况下所呈现的市场价值。由此推断,评估资产的价值评估方法可采用市场法。

根据被评估企业实际情况可以发现,其股票市场的发展尚未成熟,因此从股票价格方面进行其价值评估不可取,故不采用市场法评估其价值。被评估企业如果能保证持续经营,且企业的各项经济资料齐全,则恰巧满足成本法评估的运用条件。

因此,如果可以满足评估目的,那么部分资产可以运用成本法进行评估。被评估企业在现有经营管理模式下,经济收入来源相对稳定,因此也能够对未来收益做出相应的预测,因此也能完成对未来收益所产生的风险的预测。

现阶段,被评估企业处于较成熟的港口码头运输行业,在持续经营的前提下,其经营年限也可以被预测,以上条件满足收益法的基本条件,因此可以运用收益法进行评估。

综上所述,最终选取收益法进行评估对象价值的评估。

3.4 评估过程

预计未来三年收益额为4 421.06万元、4 428.42万元、3 935.59万元,确定折现率为12%,故该净资产评估值:

P=++=13,785.07万元

3.5 评估结论

通过收益法估算后得到评估结果如下:净资产评估值约为12785.07万元。

由于此次评估的目的是被评估资产的客观公允价值的全面体现,以期为拟对外转让涉及的企业股东相关权益提供参考建议。

因此,采用收益法得出的评估结果作为评估结论。

由上述的案例结果可知,资产评估人员评估方法选取的可能性多种多样,原因是被评估资产的资产价值类型和资产评估方法具有多样性的特点。选用不同的资产评估方法进行评估,其结果自然是不同的。这是因为资产评估的特定目的、被估资产所处的市场状况具有差异性,继而导致被估资产未来预测的使用状况和使用年限以及资产价值类型的选择也大有不同。资产评估人员在评估时能够正确选择适合企业自身条件和特点的资产评估方法,有利于被估资产价值的明确。

笔者认为,资产评估人员在进行实际评估时,应考虑这三个方面:

①选择的资产评估方法要适用于评估对象。由于评估对象的类型和企业存在的状况限制资产评估方法的选择,所以在实际评估中,面对无市场参照物又无经营记录的资产,企业的评估方法往往采用成本法,面对工艺性质独特且正在经营的企业,往往采用收益法进行评估。

②资产评估方法的选择应考虑到评估工作的效率。在实际评估中,应该保证评估某资产所需的数据和信息资料的数量尽可能多,目的是选择评估方法时,减少这些数据和信息资料对它的制约,保证数据和信息资料分析足够充分,从而选择出最为适合的评估方法。

③资产评估方法选取时,应对所有评估方法的适用性全面考量。在选择某种评估方法进行资产的价值评估后,必须在考虑到该种方法是否能够与具体评估业务相匹配、能否安全高效地进行评估,企业条件是否符合该种评估方法的条件和要求等。

4 结 语

总而言之,选择评估方法时,必须充分考虑各类资产评估方法的适用性。

第一,保证评估方法与价值类型相统一;

第二,充分考虑此种方法对评估对象的适用性;

第三,充分考虑评估对象的各种假设条件和参数数据能否与评估结论在逻辑上保持一致。资产价值类型的不同导致资产评估方法的选择也不同,因此,同一资产的价值类型的差异使其资产价值各有不同,最后得出的评估结论也是多种多样。

这种观点与现阶段存在的评估理论大有不同,因此,对进一步研究和探讨资产评估基础理论大有益处。

参考文献:

[1] 刘杰,曹秀娟.资产评估[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5.

[2] 姜楠,王景升.资产评估[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3] 朱柯.资产评估[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投资资产评估范文第8篇

关键词:价值评估影响因素;价值评估方法

一、中小企业价值评估方法运用的影响因素

中小企业估值方法因素是高风险的战略行为,要同时考虑到行为的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并购企业和目标企业的投资者希望交易价格对自己有利,但偏向信息或主观认识,对目标公司的了解以及把握都不够,一般会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了解企业估值的因素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影响评估结果的主要因素有:

1.对资产收益的预期。资产都具有潜在的经济效益,公司的以往的成绩,它所在行业的前景以及环境的不同,都会对预期对的资本收益有影响。例如,合并前,目标公司是在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目标公司的行业正处于一段时间的过热,或者宏观经济的扩张使未来收入预期可能过高。估计预期回报有两种办法,其一是指把目标企业当作一个整体,对协同效应不考虑或者少考虑,资产的预期寿命可能降低;其二是指目标企业和并购业务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协同效应的基础上,考虑未来的获利预估,因此会有较高的预期回报率的资产。

2.机会成本的估计。并购企业购买目标公司的资产,而放弃了额外的投资机会,在其他领域。机会成本对市场的判断,资金成本,这将直接影响到目标公司的估值估值的影响。影响收益的市场预期收益率的主要因素通常是由回报的股市指数波动的市场预期收益率计算。

二、中小企业的价值评估方法

1.成本法:成本计算是企业价值合理评估的评估方法,是从资产和负债的企业价值的基础上确定的。但从资产的角度来看,采用成本法体现交换价值,即重置资产的折旧值。如果条件允许的任何潜在投资者,决定投资资产时,他愿意支付的价格不超过该资产重新建设完成的成本。

2.收益法:收益法是首选的方法,这是企业的估值更科学的方法。在商业评估中,行业收入的方式方法是基于目前的经营状况,企业价值等于预期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常用来评估折现自由现金流模型和折现法,经济价值分析(EVA估值法)和收益还原法。

三、中小企业价值评估中遇到的问题

1.成本法自身有缺点,直接导致运用成本法进行企业价值评估有两个弱点:

(1)要想使用成本法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估,必须把所有的资产的价值都计算,才能得出最可靠的结果。在这种基本的前提下,可采用成本法核算。采用成本法,评估师往往在总资产的基础上重视财务报表,并没有对除此之外的资产报表进行审核,从而从整体上影响了资产评估的正确性与真实性。

(2)成本法本身自有的局限性对于评估值的准确性有影响。成本法是以资产作为基础,更新重置成本,考虑到资产从使用物理折旧,功能折旧绘制当前的资产价值产生,使成本法评估资产价值的股票估值日,该资产本身耗时的获取,评估的重点是资产,这是成本法的定性要求的输入值。因此,成本法不适用于企业价值的评估。

2.收益法评估企业价值的局限性任何方法都不会是完美的,企业估值,或应用程序,至少需要一定程度的调整收益法不适合以下条件:

(1)陷入困境的公司。公司经营陷入困境,净收入及净现金流通常为负,且无法预期时,公司将以更好的未来现金流量,如果估计是难以维持,那么对于这种企业,收益法并不适用于它。

(2)收入周期性变化的企业。往往会改变企业盈利周期性的变化,在宏观经济政策和经济繁荣,企业盈利上升,经济衰退降低。估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宏观经济复苏这样的企业未来盈利预测的时间和强度的评估。然而,这种预测必然会受主观偏见的严重影响,最终会影响到结果。

四、对中小企业价值评估中遇到问题的解决对策

1.正确应用收益法,真实反映企业价值。企业资产价值分析方法,无论从理论或实践,收益法应该是比较科学的首选方法。如果我们能在评估中恰当的应用,并且做出合理的预测,对于相关的一系列因素考虑合适,那么收益法必将在企业的资产评估工作提供更大的帮助。对于使用收益法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估,我们必须知道,这一方法是不具有普遍性的,不恰当的使用收益法的评估结果将导致严重背离现实,收益法的应用前提,即投资者投资的是价格不会超过预期的未来利润的贴现现值的企业;合理预测未来收入风险,相应得到一个合理的估计未来的收入数字。

2.使用收益法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估的关键是要会合理确定收益法的参数。收益法是在国外都受到认可的评估方法,这个方法本身具有非常深厚的理论基础,但是,因为当前我们国家的市场经济的系统还不够完善,比如收益额,折现率等这些参数存在不可预见的可能,所以导致收入的确定比较困难,在我们目前的收益法评估企业价值的不当假设等问题都正在对企业价值评估中对于这一方法的应用产生影响,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公司如何正确选择价值评估方法,是推动我们国家资产评估行业走向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的道路的关键。我们应该努力吸取国外的企业相关方面的理论经验以及实践经验,并结合我们国家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研发。

参考文献:

[1]中国资产评估协会.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试行)[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2]吴应宇,陈良华.公司财务管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 121.

投资资产评估范文第9篇

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厦门大学会计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会计学会教育分会(原中国会计教授分会)会长、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委、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评审专家、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会计准则咨询专家、中国会计学会学术委员及理事、中国第一位会计学女博士和第一位会计学女博士生导师、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美国富布莱特学者、全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 CC)论证发起人、国内外若干学术期刊编委、全国先进女职工。

导言

资产评估因资产出售和置换、产权交易、企业改制、公司上市、对外投资和企业并购等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资产评估业务主要涉及单项资产评估、类别资产评估和企业整体价值评估。资产评估因资产交易的复杂程度不同,在技术上的繁复程度也不尽相同。

资产评估可以发生在企业发展的任何阶段,可以基于各种背景和动机,可以导致参与有关交易的主体之间的不同博弈结果,因而在宏观和微观层面上都具有重要影响。

一、资产评估及其范围

资产评估(asset valuation),原指对资产价值做出的估计。资产评估业务,为市场上资产买卖双方当事人议定资产价格提供参考。因此,资产评估的结果形成了资产交易定价的基础。目前,资产评估业务范围广泛,包括资产出售和置换、出租、抵押、保险、企业改制、公司上市、中外合资与合作、产权交易、对外投资和企业并购、破产清算、证券市场、金融监管、房地产市场、珠宝市场、财产征税、司法鉴证等诸多方面。

资产评估作为中介职业逐步发展。资产评估的方法和技术水平随着市场的发展和交易的复杂化而不断提高并规范化,由此形成了资产评估这一中介职业。资产评估职业在资产交换、产权交易的过程中不断发展,逐渐建立了评估业务准则、评估职业道德准则和行业准入标准,并且这些标准在国际范围内逐渐趋同。

近年来,国际上对资产的认识逐渐深化。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1980年12月第3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SFAC No.3)(《企业财务报表的要素》之后,会计理论和实务界不再拘泥于传统的资产概念,而是把资产视为“某一特定主体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获得或控制的可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在资源观下,负债便可以被理解为负资产,而产权则可以从净资产的角度来审视。

随着资产定义的发展,资产评估的对象也在不断扩展。早期,人们对资产的概念局限于具体的现金、银行存款、债权和机械设备以及房屋场地设施等具有明确金额或实务形态的资产。这些传统意义上的资产的评估工作相对简单,评估结果也易于取得共识。但是,随着交易方式和范围的拓展,特别是产权交易和企业并购的频繁发生,客观上迫切需要对类别资产、产权甚至整个企业的价值进行评估。同时,无形资产在企业并购中的重要性又使资产评估的理论和实务进一步发展,由此形成了一系列针对无形资产的评估方法和技术。金融工具的广泛应用,促进了资产评估业务中公允价值的广泛应用。企业并购业务和证券市场的发展,使资产评估业务扩展至企业的定价,即从企业净资产市场价值的角度来考察整个企业的价值。

二、资产评估的发展概况

1.资产评估在国内的发展

在我国,资产评估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而产生并逐步发展的一种中介服务,是在国有企业经营机制转换的过程中逐渐摸索而形成的有关资产价值认定的一系列技术方法。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企业产权市场逐渐形成并且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资产评估的地位和作用也随之提高。在最近十余年来企业集团化的过程中,企业并购活动日益频繁,一些并购事项甚至走出国门,资产评估由此成为企业产权交易定价特别是国有资产、产权、甚至企业整体转让定价的一种基础性工作。

2.资产评估在国外的发展

在国外,资产评估已经从单项资产的价值评估逐步发展到对资产和负债、类别资产、企业整体价值评估的阶段。资本市场对上市公司的定价功能,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相关方面客观、审慎的价值评估。因此,资产评估的适用范围早已超越了其字面涵义,而是逐步发展到国际评估应用指南涉及的范围极为广泛的价值评估阶段。由此,在资产评估领域,更为广泛应用的术语是价值评估(valuation)。

即使在发达国家,由于交易对象存在某些特殊性以及交易机制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局限,加之市场供求力量的作用,某些资产或企业产权交易的市场价格发现机制失灵状况时有发生,因而也需要专业人士根据相关的职业准则、专业知识和经验为参与交易的主体提供的价值评估意见作为交易双方决策的参考。因此,在西方发达国家,资产评估同样作为价格发现机制的补充为市场定价提供参考,而且随着市场机制的完善而日益完善。

随着20世纪90年代世界第五次并购浪潮的发展,企业并购达到了空前的规模。近年来,外国直接投资(FDI)形式主要采取跨国并购方式,1999年全球跨国并购金额已经超过当年全球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80%。随着新一轮跨国并购浪潮的到来,企业并购涉及的价值评估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并构成西方国家资产评估的主要方面。

三、资产评估准则的发展

1.中国资产评估准则的发展

资产评估主观性强、涉及面广、对经济和市场的影响深刻。为了适应资产评估事业发展的需要,提高资产评估工作的水平和效率,保证评估结果的客观、准确、合理,规范资产评估操作,各国乃至国际资产评估职业组织纷纷建立了行业准入制度和职业标准。其中,目前最有影响的职业标准就是国际资产评估委员会的《国际资产评估准则》。

我国的资产评估规范是伴随产权交易逐渐发展起来的,经历了从政令到借鉴国际惯例的职业发展的过程。1991年11月16日国务院第91号令《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1995年3月15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国资办发[1995]27号《关于资产评估立项、确认工作的若干规范意见的通知》,1995年4月12日国资评协发[1995]3号《关于印发资产评估执业人员自律守则的通知》,1996年5月7日中国资产评估协会了《资产评估操作规范意见(试行)》。为了提高《资产评估操作规范意见(试行)》的权威性,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当天转发了这份规定,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有资产管理局(办公室)及时转发资产评估机构,并在审核确认评估报告以及检查监督评估工作中贯彻执行。2004年2月25日财政部了《资产评估准则――基本准则》和《资产评估职业道德准则――基本准则》两个基本准则,对评估操

作行为和评估报告行为提出了最基本的要求,目的在于建立评估师规范执业的基础,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保护资产评估相关利益方的合法权益。两个准则的,规范了评估师执业技术和执业行为,标志着中国资产评估准则体系的初步建立。两个基本准则借鉴和保留了中国原有的理论与行业实践的内容,同时参考了国际评估准则和其他国家成功制定资产评估标准的有益经验。为适应中国市场经济稳定发展的需要,在2~5年内与国际评估实践相接轨,财政部还将陆续制定包括相关基本准则、具体准则、评估指南和指导意见在内的一套完整的资产评估准则体系。

2.国际资产评估准则的发展

国际评估准则的制定工作在近几年取得了巨大成果。国际评估准则委员会(International Valuation Stan―dards Committee,IVSC)前任主席约翰埃认为,随着评估行业普遍在资产计量工作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国际评估准则仍需要进一步发展。评估是为资产计价提供服务的技术。可靠的计价需要三个基石:准确性、一贯性和透明性。这三个方面在评估业主自有资产、投资资产和涉及资本市场以及贷款保全的资产时是必不可少的。与会计准则的情形十分相似,评估准则作为“良好实务”的准绳也应当相对稳定,而评估方法则较灵活,应随着业务需要、客户需求以及来自其他领域的分析性技术而改变。准则是来自个人良知、国家行业协会或法律的尺度,涵盖行为、道德和专业胜任能力等内容,如:评估基本事项、评估目的、完成任务的能力证明、评估师的责任、职业谨慎程度和所需的调查范围、接受任务时所需的披露程度、在报告正文中的声明、限制条件和所做假设的合理性以及对评估过程和推理过程的详细介绍。

国际评估准则委员会(IVSC)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世界各国资产评估专业团体推动下逐步发展起来的重要国际性评估专业组织,其主要宗旨是:为公共利益制定和用于财务报告的资产评估准则和指南,以满足财务报告、国际资本市场和国际经济领域的需要;满足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对制定本国资产评估准则的需要,促使国际评估准则和指南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和遵守;在世界各国之间统一资产评估准则,披露地方或地区性评估准则与《国际评估准则》(International ValuationStandards,IVS)之间的区别,致力于促进地方或地区性准则规定与IVS之间的协调和统一;促使IVS在国际会计准则及其他相关报告准则中得到认可,促使其他专业领域理解专业评估和评估师的作用,并教育评估师了解相关专业领域的要求。国际评估准则委员会也与诸如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证券委员会国际组织(IOSCO)一些准则制定机构保持紧密联系。目前,IVSC在国际评估界发挥着主导作用,其制定和努力推广的IVS是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性评估专业准则。

国际评估准则委员会自1985年起《国际评估准则》。《国际评估准则》根据评估业务发展的需要适时修订和发展。2005年2月10日,国际评估准则委员会(IVSC)了《国际评估准则2005》,这是《国际审计准则》的第七个版本。《国际评估准则2005》(IVS 2005)的具体内容包括:《一般评估概念和原则》(GeneralValuation Concepts and Principles);《执行守则》(Code of Conduct);3份准则;2份国际评估应用指南;14份国际评估指导意见和1份信息文告。其中,《国际评估准则》包括:1号准则《评估的市场价值基础》;2号准则《非市场价值评估基础》;3号准则《评估报告》。《国际评估应用指南》包括:1号国际评估应用指南《财务报告的评估》;2号国际评估应用指南《贷款目的的评估》。《国际评估指导意见》包括:1号国际评估指导意见《不动产评估》;2号国际评估指导意见《租赁权益的评估》;3号国际评估指导意见《厂场/设备评估(审查中)》;4号国际评估指导意见《无形资产评估》;5号国际评估指导意见《私人财产评估》;6号国际评估指导意见《营业评估》;7号国际评估指导意见《危险和有毒物质评估的考量》;8号国际评估指导意见《财务报告的成本方法》;9号国际评估指导意见《折现现金流量分析》;10号国际评估指导意见《农业财产评估》;11号国际评估指导意见《评估复合》;12号国际评估指导意见《专门化贸易财产评估》;13号国际评估指导意见《财产税大宗评估》;14号国际评估指导意见《采掘业财产评估》。信息文告只有1份,即《新兴市场的评估》。

国际评估准则委员会定期《业务通讯――全球评估问题》(New Sletter:G10bal ValuationIssues)。2001年6月号《业务通讯――全球评估问题》用5页的篇幅,专门报道IASB及其动态。2002年1月号《业务通讯――全球评估问题》又用5页的篇幅介绍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评估国际评估应用指南及其最新动态和讨论公允价值会计对评估实务的影响。2002年3月《国际评估准则委员会通报》(IVSC Alert)讨论欧洲会计准则从国家准则向国际准则转换中的评估问题。2002年8月号《业务通讯――全球评估问题》用6页的篇幅提供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评估国际评估应用指南问题的最新动态,并讨论了公共部门会计的评估问题。2003年2月号《业务通讯――全球评估问题》用7页的篇幅提供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评估国际评估应用指南问题的最新动态,并讨论了公共部门会计的评估问题。2003年9月号《业务通讯――全球评估问题》用7页的篇幅提供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评估国际评估应用指南问题的最新动态,并讨论了投资业绩准则。

3.评估准则的国际协调

因资本市场的跨国发展,国际评估准则委员会于2000年启动《国际评估准则》新一轮的制定工作。为了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加强全球的评估实力,使《国际评估准则》具有广泛的可获性,国际评估准则委员会决定在2003年及以后,以经济的价格提供纸质版本和免费提供电子版本的《国际评估准则》(IVSC,2002)。《国际评估准则》第六版于2003年首次免费向公众提供,使《国际评估准则》在全球市场发挥效率功能中扮演重要角色,促进《国际评估准则》的全球认可,并且推进全球职业评估师实务的统一。

国际评估准则委员会的国际评估准则在国际上正在获得越来越广泛的认可,无保留采用《国际评估准则》或与《国际评估准则》趋同正在加快步伐。南非评估师协会已经将《国际评估准则2003》作为国家准则。斯洛文

尼亚评估师协会再次翻译《国际评估准则》(2003)作为其国家准则。斯洛伐克和格鲁吉亚也做出了类似要求。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也将《国际评估准则20039中的关键准则及其国际评估应用指南指南作为国家准则纳入其《职业实务手册2003》。2003年5月3日加拿大评估协会(AppraisalInstitute of Canada)、评估协会(Appraisal Institute)、美国评估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Appraisers)、美国农场经理与农业评估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FarmManagers and Rural Appraisers)作为北美4个主要评估机构签署r一项谅解备忘录(Memorandum ofUnderstanding)鼓励建立一个影响评估与评估咨询职业发展的积极环境。这一备忘录下的第一个批协议项目是这些机构将:(1)承认和支持国际评估准则委员会的评估准则;(2)承认和支持评估基金会(Appraisal Foundation)在国家准则和IVSC国际评估准则方面的努力;(3)承认和支持世界评估组织协会(World Association of ValuationOrganizations)的目标。新兴市场化国家,包括我国以及俄罗斯、南韩、马来西亚、罗马尼亚等许多国家则相继以国际评估准则为基础发展本国的评估准则。

对《国际评估准则》的需求和日益广泛的接受,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其他国际准则的发展,特别上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发展,同时《国际评估准则》也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顺利转换提供支持。因此,国际评估准则委员会密切关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关于资产评估的要求及其变化,这些可以影响遵循国家准则的现行评估实务。值得注意的是,国际会计准则中关于财产、厂场设备和投资财产的估价要求与评估准则是一致的。

欧盟通过立法程序,规定欧盟上市公司2005年及其后的合并财务报表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为了配合欧盟及其他一些国家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需要,国际评估准则委员会修订了相应的固定资产评估准则。正如国际评估准则委员会前任主席约翰・埃居(JohnEdge Frics)解释所说:“当我们获知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按照其规划在2005年之前对涉及不动产和其他固定资产的会计准则作出一系列重大改动时,我们的反应时间只有不到12个月。因此,我们在仅有的几个月里忙于与世界各地的评估机构、监管者、会计师和评估服务使用者进行协商,对国际评估准则作出必要修订。”

2004年,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对涉及不动产和其他固定资产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进行了一系列重大修订,作为其改进项目的一部分。受修订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影响最大的两份评估准则是第1号国际评估国际评估应用指南《财务报告评估》和第8号国际评估指导意见《财务报告的成本法》。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16、17和40修订后,虽然去除了原有的不合理内容,但在不同目的下固定资产公允价值计量所涉及的基本假设方面仍有待明确。为此,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目前正在制定相应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项目。对此,埃居先生说:“国际评估准则委员会欢迎这些措施,并愿意在以下方面向这些会计准则委员会提供帮助:确定特定情况下影响公允价值的实务问题,明确实现会计目标所需要作出的假设。”国际评估准则委员会的这些工作很可能导致将来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国际评估准则作出进一步修订。

国际评估准则委员会前任主席埃居先生指出:国际评估准则委员会准则项目的一个目标,是评估准则以支持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严格国际评估应用指南。这个目标的实现正在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认同。虽然财务报告目的评估是国际评估准则委员会的一个重要的兴趣领域,但并非国际评估准则委员会的唯一目标。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IPSASS)得到世界范围内日益广泛的关注并且已经被一些国家所采用。国际评估准则委员会被邀请作为一个由国际会计师联合会新组建的有关咨询组――公共部门委员会的代表,从而可以更广泛地影响公共部门会计准则的制定。基于银行贷款目的的不动产评估的重要性正在得到日益广泛的承认,特别是来自一个关于新的巴赛尔资本协议的建议(a new Basel Capital Accord)。国际评估准则委员会将继续协助全球投资业绩准则(Global Investment Perfor―mance Standards,GIPS)的不动产贷款损失准备的建立。全世界权益和债券基金经理正在接受全球投资业绩准则,财产投资者毫无疑问会跟进。财产投资业绩计算和报告在国际层面的准则将再一次凸显对国际评估准则的需要。

投资资产评估范文第10篇

新文件规定:“外商投资企业以实物或者无形资产对外投资,投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即初始投资成本)大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差额,作为股权投资差额处理,并按有关规定摊销计入损益;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差额,作为资本公积处理。”1993年财政部下发的(93)财工字第474号文件规定:“外商投资企业以实物或无形资产向其他单位投资的,须对投出的资产重新估价,其估价金额与账面价值的差额,属于短期投资的,作为当期损益;属于长期投资的,作为递延投资损益,在投资期内逐年平均转销。” 因此,以实物或者无形资产对外投资评估增减值已经计入损益的,因投出资产评估增减值不产生现金流量,企业在利润分配时应充分考虑这一因素。企业按照原有财务制度规定作为利润处理尚未分配的,可用于以后年度弥补亏损或者转增资本。

此文件从7月4日起实施。

2003年7月15日,国家税务总局了《关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有关政策规定的通知》(国税发[2003]89号)。关于房产税问题,鉴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的商品房在出售前,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而言是一种产品,因此,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建造的商品房,在售出前,不征收房产税;但对售出前房地产开发企业已使用或出租、出借的商品房应按规定征收房产税。通知还对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确定进行了规定:购置新建商品房,自房屋交付使用之次月起计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购置存量房,自办理房屋权属转移、变更登记手续,房地产权属登记机关签发房屋权属证书之次月起计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出租、出借房产,自交付出租、出借房产之次月起计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房地产开发企业自用、出租、出借本企业建造的商品房,自房屋使用或交付之次月起计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

2003年7月9日,国家税务总局了《关于房地产开发有关企业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3]83号)。通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经营特点,现就房地产开发企业征收所得税有关问题进行了规定。

通知对房地产开发产品,根据收入来源的性质和销售方式的不同规定了其收入确认原则;房地产开发企业采取预售方式销售开发产品的,通知规定其当期取得的预售收入先按规定的利润率计算出预计营业利润额,再并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统一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待开发产品完工时再进行结算调整;通知还对视同销售行为的收入确认问题、代建工程和提供劳务的收入确认问题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在进行成本和费用扣除时,必须按规定区分期间费用和成本、开发产品建造成本和销售成本的界限,期间费用和开发产品销售成本可以按规定在当期直接扣除。

此通知适用于各种经济性质的内资房地产开发企业,以及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的其他内资企业。通知自2003年7月1日起执行。此前发生的尚未进行税务处理的事项,也按本通知执行。

上一篇:公司知识管理范文 下一篇:人事培训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