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研究范文

时间:2023-09-19 21:29:58

社交媒体研究

社交媒体研究篇1

“网络口碑营销的现实可操作空间研究——以消费者的信息搜索行为为研究视角”,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丁汉青副教授主持;

“基于社会化媒体的消费者定位及网络营销”,香港城市大学互联网挖掘实验室,由张伦(博士候选人)和祝建华教授主持。

这两个项目是泛媒研究院从2010年6月开始以来资助的第三批项目,至此围绕传媒产业的热点问题共资助了8个项目(详细列表见后附录)。所有资助项目都经过严格的匿名评审和学术委员会的综合评定,本期的两个项目是从14个申请项目中评选出的。

香港城市大学的“基于社会化媒体的消费者定位及网络营销”是在社会化媒体成为网络营销的重要渠道的背景下提出的一个新问题。相对于传统营销,基于社会化媒体的网络营销具有信息可靠性高、数据易于获得、营销成本低廉等多项优势,该研究将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与数据挖掘技术,根据用户所处的网络结构特征、社会化媒体使用特征以及用户自创的网络内容将受众细分,建构社会化媒体中的营销分众模型;并探索社会化媒体中的不同类别的营销信息传播模式,对已有社交网(SNS)营销案例进行效果评估,从而为社会化媒体平台下制定可行的网络营销策略提供参考。

中国人民大学的“网络口碑营销的现实可操作空间研究——以消费者的信息搜索行为为研究视角”,主要是通过考察目前消费者搜索网络口碑信息的行为来探讨网络口碑营销的现实可操作空间,以期廓清操作网络口碑营销的多维度约束条件。研究重点主要包括消费者在什么条件下搜索网络口碑信息;产品类型等条件如何影响网络口碑对消费者决策的作用程度;广告主如何在营销中合理地利用网络口碑等。

泛媒研究院院长、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李海容教授表示,社交媒体在消费者购买行为和品牌营销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是社交媒体的影响与传播机制、效果以及如何有效的应用是中国乃至世界营销界面对的难题,也是泛媒研究院的当前的研究重点之一。本期资助的两个项目都涉及社交媒体及网络口碑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受到学界和业界评审专家的高度认可。

李海容院长希望更多的研究人员参与泛媒研究院的资助申请,这包括学校的学者、学生,也包括业界的公司、研究机构。每份申请书力争探讨一个传媒产业紧迫的现实问题,追求立意的新颖和研究的深度,充分体现可能的理论突破或者有用的实践创新,避免泛泛而谈。此外,一般情况下,泛媒研究院资助项目的研究周期应为一年,必要时可延期,以保证研究成果的及时性。

关于泛媒研究院和泛媒资助

泛媒研究院(Panmedia Institute, PMI)是国内首家非盈利性的媒介智库,旨在促进媒介、受众和广告知识的创造和共享,致力于整合海内外业界和学界的独特资源,推动前瞻性、科学性、实用性的研究,促进媒介产业的发展,提升中国媒介产业的竞争力。作为非盈利性机构在香港注册,泛媒研究院于2010年5月14日在北京成立。其资金来自国内创始公司的启动资金和会员公司的会费及赞助。泛媒研究院董事会由始创公司和学界人士构成,共9人,其中5名来自业界,4名来自学界,监督泛媒研究院的全面工作。泛媒研究院的学术理事共有19人,其中5名业界专家,14名知名学者,代表业界和学界共同指导泛媒研究方向、参与每期资助申请书的评审工作。

作为泛媒研究院的重点工作,泛媒资助围绕媒介产业的新问题,通过资助研究机构和学者,从传播学、营销学、经济学、社会学以及其它相关学科的角度进行探讨与研究,并紧密结合业界的实际情况,创造出从业人员可以直接运用的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方法,以便推动媒介产业的迅速发展。为此,泛媒资助强调研究项目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实用性。从2011年开始,泛媒研究院的资助评审将由原来的每季一次改为每半年一次,申请截止日期春季为3月15日,秋季为9月15日。从2011年春季开始,泛媒资助申请实现网络提交和网络评审。

附录:泛媒研究资助列表

1、“数字化时代营销传播策略的变革与创新——基于媒介变革、广告创新的理论思考和对策”,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程士安教授主持。

2、“在线广告的形式及特征对用户容忍度和体验质量的影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周荣刚主持。

3、“植入式广告传播效果测评研究”,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李彪主持。

4、“手机精准营销中的用户许可及作用机制研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赵占波副教授主持。

5、“我国传媒上市公司治理绩效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山东大学管理学院,谢永珍教授主持。

6、“大型媒体事件广告效果计量模型及定价策略研究”,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赵心树教授主持。

7、“网络口碑营销的现实可操作空间研究——以消费者的信息搜索行为为研究视角”,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丁汉青副教授主持;

社交媒体研究篇2

(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18)

摘 要: 社交媒体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具有锻炼大学生情感表达能力、减少现实交流障碍以及节约交往成本等多方面的积极影响;另一方面,它也在一定程度上疏离了现实同学关系、弱化了现实交往能力、降低了人际信任度。高校辅导员应引导大学生在全面把握社交媒体的基础上合理利用社交媒体,构建和谐的同学关系。

关键词 :社交媒体;大学生;同学关系;高校辅导员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14.044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学生群体在中国网民中占比23.8%,在所有群体的互联网普及率中居于高位。大学生思维敏锐,接收新事物能力强,更是处于技术创新浪潮的最前端,社交媒体也因不断地发展创新得到大学生的青睐。社交媒体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方式和内容,但它的负面效应不容忽视。正确引导大学生使用社交媒体,构建和谐同学关系成为高校辅导员的重要任务。

1 社交媒体概述

社交媒体是建立在万维网的技术资源基础上,允许用户创建和交换各方面信息的应用程序。其典型代表是腾讯QQ、新浪微博、微信、人人网等。当今时代,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热衷于社交媒体,花费在社交媒体上的时间越来越多,这与社交媒体的以下四方面特征密不可分。

1.1 交互性与共享性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都有与他人沟通交流的心理需求。通过社交媒体,用户可以随时保持沟通、给别人发表评论,还可以将所见所闻第一时间出去与其他用户共同分享。这种互动与共享能够使用户结交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拓展人际网络,满足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交往、情感需求。

1.2 开放性与平等性

当今大学生开放程度高,个体意识强,平等观念深。社交媒体使交往不再受时间、空间等因素的限制,加之有些社交媒体为匿名登陆,使得信息与获取的自由性进一步增强,便于大学生找到自己的“圈子”发展兴趣。这样,社交媒体打破传统媒体的精英运作模式,原先传播者与受众的失衡关系得到平衡。因此,社交媒体的开放是基于所有人的开放,它为每个人提供了更为公平的机会,开放和平等成为社交媒体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1.3 娱乐性与个性化

冰心曾说过,娱乐至少与工作有同等的价值,或者说娱乐是工作的一部分。当今社会,娱乐必不可少,绝大部分社交媒体都有供用户来娱乐消遣的板块,如QQ游戏、QQ宠物、QQ空间日志,以及微博、微信等媒体提供的娱乐图片、视频以及各种热门话题;社交媒体大都具有强烈的个性化色彩,具体表现在主页装饰、页面排版以及聊天背景等细节设置上,用户可以以多种形式、转载、评论信息。

1.4 融合性与“碎片化”

社交媒体是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媒介融合的有效平台,兼容文字、图片、动画、声音、影像等多种传播形态,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来表述、发送信息,这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同时,许多社交媒体要求发送内容简短精炼,信息的这种碎片化倾向使大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学习新知识,充分利用零散时间,如微电影、微视频等“微”事物广受大学生的青睐。

2 社交媒体对大学同学关系的影响

2.1 社交媒体对大学同学关系的正面影响

(1)有利于锻炼大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诗经》中传唱千载的“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比鸟矣,犹求友声”,传递出每个人内心深处对与人交往、表达的渴望。然而,有些大学生因不善交际或害羞、自卑、社交恐惧等心理障碍的禁锢,在现实生活中不善于同别人互动交流,无法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甚至把自己孤立起来,阻碍了正常的同学交往。社交媒体具有匿名性、开放性、平等性等特征,这为大学生提供了充足的锻炼机会,更好地满足大学生情感的表达与传递,使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沟通更自由。

(2)有利于减少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客观障碍。大学生来自四面八方,每个人生活习惯不同,家庭背景等亦存在差异,交流起来很容易出现误解甚至产生矛盾。科技的飞速发展实现了麦克卢汉“地球村”的预言,社交媒体的出现打破了传统交往基于血缘、地缘的格局。通过社交媒体,大学生有机会充分接触不同地域的道德风俗习惯、伦理规范以及思想观念等,能开阔眼界,更好地了解各地域同学的生活习惯,进而使大学生增强对交流信息的理解,减少交流过程中的摩擦和碰撞,交往起来更得心应手。

(3)有利于大学生节约交往成本。高校班级概念逐渐淡化,同班同学日常见面机会逐渐减少,毋庸置疑,同学间要经常性的互动交流才能保持同学关系的稳定性和持久性。然而,专注于现实交往成本过高,网络交往是现实交往的重要补充,社交媒体成为人际联络的好帮手。同学间可以通过网络保持联系。一方面,大学生无需话费只需要WIFI或者流量就可以使用社交媒体来维持人际关系,节约了经济成本;另一方面,使用社交媒体只需动动手指就能关注对方动态,及时掌握最新资讯,社交媒体使人际交往变得更加方便和快捷,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4)有利于缓解大学生的日常压力。大学生在校内会面临来自生活、学习上的各种压力,面对这些压力产生的消极情绪,有些大学生往往得不到社会支持系统(家长、老师等)的慰藉,转而把目光投向社交媒体。社交媒体具有开放性、平等性以及娱乐性等特征,大学生可以在网上痛痛快快地打游戏、开开心心地看视频、随心所欲地聊天……他们就像一条自由自在的鱼儿遨游在大海里。这样,不良情绪就能随着手指摆动而“烟消云散”,积极情绪便会“扑面而来”,这种积极情绪有益于和谐同学关系的构建与维护。

2.2 社交媒体对大学同学关系的负面影响

(1)疏离现实同学关系。社交媒体内在的交互性、开放性、自由性、娱乐性等特征,使部分大学生浏览各大社交网站成为一种习惯,以至于吃饭走路甚至在同学聚餐等公共活动中都要时不时聊QQ、玩微信、刷微博,有些人甚至形成了社交媒体依赖。结果,大学生交往有广度而缺乏深度,缺乏心灵沟通,增加了内心的孤独感。寝室同学关系更是如此,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归属感是人的基本需求,同住一个屋檐下的室友很少有机会静下心来真诚地沟通,他们把归属感转移到各种虚拟网络社区,导致同学情感上趋于冷漠、疏离,以至有人毕业时要“感谢室友的不杀之恩”。

(2)弱化现实交往能力。在网络上扮演好角色比在生活中容易,开放、平等、自由的社交媒体使大学生在交往中更加具有随意性。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交往要受到外部环境,个人角色及言语、声调、表情、姿势、服装等太多非语言信息的束缚,长时间的网络交往使他们难以适应二者间的角色转换,以至于对现实交往力不从心。他们找机会逃离现实交往,向网络寻求安慰,把更多的时间花在社交媒体上。

(3)降低人际信任度。社交媒体具有匿名性、开放性的特点。这导致网上道德约束力不强,网民可以在这个虚拟的空间中自由交流,这给那些不法行为带来了施展机会,网上虚假信息遍布,道德失范现象严重,网络诈骗、网络犯罪等时有发生。大学生社会经验、人生阅历不足,在虚拟的网络世界很容易受骗,一旦被骗,就会对他们正在成长的心灵产生巨大影响,他们会本能地对周围人失去信任,防止悲剧再次发生;即使没有被骗经历,经常看到网上曝光的庞杂负面的新闻,亦会把社会上的不信任带到现实生活中,导致同学之间的信任度降低,使人际关系蒙上阴影。

3 合理利用社交媒体,构建和谐的大学同学关系

社交媒体给大学同学关系带来的影响有利有弊,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问题的关键是能否合理运用社交媒体。合理用之,利大也;过度用之,弊大也。

3.1 利用社交媒体开展教育工作

大学生使用社交媒体的潮流势不可挡,辅导员也应该积极顺应这一潮流,使之为构建和谐同学关系服务。因此,辅导员应该熟练掌握主流社交媒体,尽可能与大学生成为好友,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减少他们人际交往中的困惑;在上网交流的过程中向大学生提供一些关于人际交往的方法、技巧以及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为现实人际交往做好理论铺垫;同时,辅导员还应经常性地在主流社交媒体上分享一些集思想性、趣味性、创新性于一体的优秀资源,让大学生充分吸收正能量。

3.2 帮助大学生提高社交媒体素养

社交媒体对同学关系的消极影响反映出大学生的社交媒体素养有待提高,辅导员要帮助大学生提高社交媒体素养,就应该教育大学生:全面、准确地认识和对待社交媒体——既要认识到它可以锻炼情感表达能力、减少交流障碍等有利的一面,又要清醒地认识到它消极的一面,使之为我所用;从我做起,促进网络文明化、道德化——在提高防范意识、提高信息批判能力以及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影响的同时,还要自觉传播正能量(比如,与他人聊天时聊一些高雅的、有品位的话题,使聊有所得);合理控制上网时间——大学生要加强自律,抵制社交媒体的诱惑,把更多的时间、精力用于现实交往和其他更有意义的事情上。

3.3 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现实交往是“本”,网络交往是“末”,要防止大学生本末倒置或者舍本逐末,辅导员应该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的重要作用,积极加强线下工作,经常性地开展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活动,如读书月活动、体育周活动、辩论赛、演讲比赛、节日晚会等。这不但能够减少大学生的上网时间、发展业余爱好找到自己的“圈子”,而且能够提供广阔的平台为大学生锻炼现实人际交往能力,提高交际水平。

3.4 重视构建和谐寝室同学关系

清华大学朱令案、马加爵案以及复旦大学投毒案等几起恶性杀人事件都是发生在寝室内,寝室人际关系原本就存在问题,社交媒体出现后更使某些寝室人际关系雪上加霜。辅导员应有针对性的加强和谐的寝室同学关系的构建,可行性路径为:鼓励学生设计健康丰富的寝室文化;定期进入学生宿舍了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多开展以寝室为单位的活动。这样能更好地增强室友间的默契和凝聚力,让寝室成为情感沟通的场所,成为大学生的“心灵港湾”。

4 结语

社交媒体以其鲜明的特征成为大学生使用的主流媒体,它给大学生带来了平等、自由,却使他们丧失了安全感、归属感。辅导员应在倡导、鼓励大学生现实交往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合理利用社交媒体。这样,大学生才能找到心灵的最佳归属,使那颗冰冷、孤独的心得到缕缕温情与安抚;才能在共同的学习和生活中形成互相关心、相互帮助、互相促进、良性竞争的一种积极状态;才能在美好而短暂的青春年华里充分吸收营养、绽放光芒。

参考文献

1 巴巴拉·M·纽曼.社交媒体影响青少年同伴关系:友谊、孤独感和归属感[J].中国青年研究,2014(2)

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 严三九.新媒体概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4 王晓霞.现实与虚拟社会人际关系的文化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5 曹珊,段泽宁,刘开源.社交媒体时代大学生人际交往影响路径探究[J].新闻世界,2014(6)

社交媒体研究篇3

关键词:电影营销;社交媒体;话题营销

电影具有作品和产品的双重属性。作为产品,电影属于“快速消费品”,上映之初的表现,往往决定了影片在市场上的命运。“电影营销的关键是做口碑,提前几个月把要传播的内容话题化,不断吸引目标受众参与。”营销专家张文伯如是说。作为一种文化产品,电影口碑宣传会对有可能观看该片的受众群体产生很大的吸引力和重大的影响。通常,一部电影的营销主要包括宣传海报、户外广告、落地活动等几大部分,期间会用到电影预告、主题曲MV、拍摄花絮、电影片段、主题宣传等宣传物料。随着网络论坛、微博、抖音、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媒体的兴起,营销手段的丰富为电影市场扩容提供了可能,电影也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一、电影价值基础

成功的电影往往需要从观众的角度进行解读,并建立起电影与观众之间经常性的联系。通俗来讲,电影价值是将电影故事和艺术家的创作概括为公众利益的过程。演员、导演、故事、主创、形象风格、意义等元素构成了电影价值的基础。作为一种文化产品,需要对电影的意义进行解构,引导消费者理解其价值。一方面,意义体现在说教方面。众所周知,好莱坞电影大都具有“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特征,即通过塑造某个民族英雄来达到增强民族斗志和爱国情怀的目的。比如电影《蜘蛛侠》塑造的英雄人物教化人们要贡献自己的力量来保卫地球家园不被破坏。另外一方面,电影本身属于休闲娱乐行业,自然带有浓郁的娱乐气息。娱乐的东西属于精神层面的产物,并非人类生存必需,但少之无味———缺了它人们会少了很多生活的乐趣。

二、电影营销的全过程

(一)电影开发阶段

1.清晰的电影定位是关键成功因素当前是电影产能过剩的时代,题材同质化非常严重,明星效应递减,纯粹娱乐搞笑的风格或已失去市场。比如2019春节档电影,其中有号称东方梦幻电影的《蒲松龄》、犯罪/悬疑电影的《廉政风云》、前人气电影《喜剧之王》的续集《新喜剧之王》等香港电影都是由著名明星主演的,票房表现却不尽如人意。越来越多的电影开始强调前期市场调研、受众定位和喜好分析。清晰的定位、符合受众市场的定位是营销成功要素之一。下面列举出定位一些成功的电影。2013年动作科幻电影《金刚狼2》定位的目标受众是动作电影迷,英雄电影爱好者和主演休·杰克曼的粉丝。2015年暑期档电影《大圣归来》对剧情进行了合理的重构———大圣不再呼风唤雨,所向无敌,而是成为个融合桀骜、悲情与顽强的落寞英雄形象。在当今社会现实环境下,这样的形象更容易被受众接受,引起年轻人的情感共鸣。科幻题材给了2019年春节档电影《流浪地球》一个巨大的突破机会,其定位为“中国第一部硬科幻电影”。根据这个定位,影片宣传划定了大学生和办公室白领两大观众群体范围。2020年国庆档电影《我和我的家乡》用家乡这个元素正好对长假中的观众有一种情感共鸣。2.以粉丝为核心的电影定位策略知名小说是经过市场验证出来的佼佼者,还自带庞大的粉丝基础。许多知名网络文学改编电影在拍摄之初,就将受众群体定位为电影故事的粉丝,牢牢抓住粉丝,就成功了一半,与粉丝进行互动交流成为他们的必然选择。比如,《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是知名作家张嘉佳的一本故事集。《失恋33天》最初是网络上的热门帖子,最终演变成拥有100多万忠实粉丝的小说。这些故事后来改编成同名电影。电影宣传范围锁定为原来小说的粉丝群。在为电影选角开始,电影宣传人员就不断与故事迷互动,继而向故事迷汇报演员的电影拍摄过程。比如,2011年贺岁档电影《亲密敌人》就曾发起“微博求助”,在网友中征集100名群众演员。结果短短一天,便收到铁粉们的7000多封邮件,求上镜过戏瘾。特别是,市场上还有一类电影被称做“粉丝电影”,即无论是演员明星的粉丝还是导演、主创的粉丝,电影对于这些特定人群,如学生而言,有着非看不可的意义。正是优质的故事题材加上粉丝经济带来了电影的成功。

(二)电影预热宣传阶段

在电影开发完成后,主力电影爱好群体对电影的定位已经很清楚,主题宣传如预告片、宣传片要面向更广泛的观众。特别是,随着娱乐用户需求泛化,内容消费也在走向分众化,只有挖掘更多泛娱乐人群和有增长潜力的人群,才能实现高票房转化。这个阶段分别有开拓市场、情感共鸣、名人效应的营销策略。1.着眼开拓市场的营销策略(1)病毒释疑,引发好奇。2014年五一档电影《催眠大师》先后推出“催眠档案”和“徐铮展催眠术”等病毒网络视频,不仅描述了“催眠”这一略带神秘色彩的行为,同时也展现了一些精彩的影片片段,特别是将徐铮主演的角色与米尔顿、查理、约翰等世界级催眠大师等同列比较,增强了视频的代入感。视频将《催眠大师》打造得富于奇幻悬疑色彩,引发了观众强烈的好奇心。(2)开发增量,引导讨论。2016年国庆档电影《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电影制片方和电台广播合作,开发听众市场。首先与企鹅FM电台合作,在上海外滩大屏幕上投放影片广告,引发了微博#全世界点亮上海外滩大屏#的话题热议。后又在荔枝FM电台、网易云音乐创建“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电台,邀请杜鹃、秦岚、黄渤等当红明星作为电台主播录制节目,引发了微博#全世界都在听#的话题讨论。(3)线上活动,吸引参与。《金刚狼2》在豆瓣上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一是海报PS活动,把电影海报人物P成其他人物的搞笑活动;二是晒照片活动“狼爪纹身才性感”,鼓励有纹身的人晒出性感纹身;三是“定制金刚狼图腾”的活动。其中“定制金刚狼图腾”的用户参与度最高。2.着眼情感共鸣的营销策略2011年电影《失恋33天》除了官方微博,还形成由“失恋33天经典语录”、“失恋33天心语”等账户组成的微博矩阵。电影制片方从不同城市挑选许多年轻人讲述自己的失恋经历,并将“失恋物语”视频放到微博等平台上,引起了众多有过恋爱经历的男女的情感共鸣。2014年五一档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开通官微后,为“谁是你心中的林静”发起全民投票;“致青春,卡带狂想曲”的活动吸引大家纷纷拍下伴有自己青春回忆的卡带;“母亲节,陪妈妈-起致青春”征集网友与妈妈的合照,与“致青春”相关的系列话题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生活。电影《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官方微博以原创小说的名字,启动微博话题,比如讲述了76位用户的真实故事或体验,并且让路过的读者也来讲述自己的真实故事、体验或感受,从而让更多的观众关注电影,产生情感共鸣。2017年贺岁档电影《前任3》中女主角吃芒果、男主角站在街头流泪告别的片段,电影音乐如《说散就散》、《体面》等在抖音上疯狂传播,虐心桥段与伤心情歌准确戳中大众市场情绪痛点,成功引感共鸣。3.着眼名人效应的营销策略在2010年春节档电影《将爱情进行到底》中,爆品是王菲的同名主题曲,MV被挂上微博之后,当日的转发量就达到1000万,5天,播放量轻松突破2000万。《金刚狼2》通过豆瓣平台对外公布拍摄花絮、人物特辑、主题曲,更新海报,预告片,以此吊足观众的胃口。在相关的电影豆瓣小组发帖,吸引目标豆瓣用户参与。如在“休·杰克曼电影小组”,发帖“粉丝有机会与休·杰克曼一起参与会”,利用大明星的效应来获得粉丝的支持和关注。(三)电影上映阶段影片正式上映,人气逐渐减弱,此时实现破圈层辐射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这样才能尽可能触达到每一个人。如果电影话题很成功,让影片在网上一个圈子一个圈子地传播开来,能够进入热门区,比如微博“热门话题榜“的话,就获得了更多跟用户接触的机会。1.故事仍然是电影的核心所在调查数据显示,引发观影兴趣的因素中,66%的观众选择了“电影片段本身吸引我”。其中,“电影剧情解说”最受欢迎,在抖音电影兴趣用户看过的电影相关内容中占比高达69%。2020年国庆档电影《姜子牙》上映后,首日便夺得同期电影的票房冠军,但之后表现却是江河日下。缘于社交媒体上出现了这个声音,“特技越来越多,但是不会讲故事了”,显示故事仍是电影的核心所在。2.引入话题争议性强,让讨论范围扩大引入争议性强的话题,有利于更广泛范围地促进与潜在观众的情感沟通,延长电影的人气周期。比如,在上映后的短短七天,关于《流浪地球》电影的评论严重两极分化。电影先是经历了“中国科幻先锋”、“中国科幻元年”、“中国科幻一大步”的赞誉,又经历了豆瓣一星的差评。差评者不认同电影中的价值观,厌恶电影中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然而,话题的争论性往往是票房的良药。黑挺两派在社交媒体上展开了旷日持久的骂战,让《流浪地球》引起了更大的关注,电影中的经典台词,如“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已经成为各大媒体平台争相模仿和使用的对象。苏州、杭州等地的交管部门甚至将电影院线移至交通信息屏。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官媒更是对《流浪地球》赞不绝口,带来了更大的观影热潮。3.渲染幕后故事,悲情戏码收获情感支持“票房被盗”、“排片量少”可以激发民众的正义感。在《大圣归来》上映之后,有网友在微博上晒出电影票根,声讨其他影片偷取《大圣归来》的票房,人们的正义感与同情心被激起,纷纷谴责这种偷梁换柱的行为,身体力行地支持“受害者”。

三、电影社交媒体营销的全过程模型

在电影营销全过程的不同阶段,需要对电影价值基础的构成元素进行优化配置,搭建起与广大网友沟通的桥梁,吸引更多的网友参与到电影话题的创作和讨论当中。不同阶段用于话题营销的社交媒体是有差异的。不同阶段网友会通过不同的渠道了解有关电影的信息,也会使用不同的社交媒体与原著小说作者、演员明星、导演进行互动,不同社交媒体电影受众的活跃度也是不同的。不同阶段整合优化不同的电影价值元素和不同的社交媒体至关重要,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电影社交媒体营销的效果。由此建立了电影社交媒体营销的全过程模型,如图1所示。第一,在电影开发阶段,电影价值基础不仅仅需要导演主创、注重“明星效应”带来的力量,更需要注重故事(/原著小说)的使用、非同质化清晰的定位、精准划分受众群体、利用网络论坛、微博等社交媒体与原著作小说、明星、导演的粉丝进行沟通与对话,增加其参与性为预热阶段做准备。第二,在电影预热阶段,电影价值基础需要明确电影预告片的风格走向,影片要符合电影观众的审美,主题宣传需要针对更广泛的受众群体。拍摄能引发广大网友情感共鸣的故事短片(/预告片/宣传片),并在网络论坛、微博、抖音、网络电台等社交媒体平台进行投放,增加受众群体的讨论度与参与度。还需要创建电影官方微博,在微博上发起话题、让话题有充分的发酵期,通过演员(明星)的粉丝、原著小说的粉丝、电影的粉丝之间对话题的互动,增加电影的讨论热度,引发自来水效应使更多的观众关注到影片,产生共鸣。为电影的上映阶段做好铺垫并扩大受众群体、积累更多的粉丝。第三,在电影上映阶段,讲好故事,保持电影的口碑,实现破圈层辐射成为重要的任务。营销策略是保持与观众的情感沟通,通过意见领袖的引导能增加诸如豆瓣、猫眼、时光等网络论坛、抖音、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有关电影故事、影片片段、台词等周边物料的大量讨论,引入争议性强的话题,破圈效应让讨论范围扩大。舆论是票房最好的催化剂,电影的票房也将一路攀升。

四、结语

在这个“碎片化阅读”的时代,电影宣传要想达到一个更高的曝光率、知名度、美誉度,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这个电影故事以及幕后故事等周边物料,产生一种想要看下去的好奇和欲望,话题营销变得越来越重要。通过诸如网络论坛、微博、抖音、网络电台等各种社交媒体,确定好以市场为导向,以粉丝为核心的定位,以优质口碑为目标的话题营销已经成为如今最流行、成本低且效率高的营销方式之一。本文建立的电影社交媒体营销的全过程模型希望能为电影营销界有效开展营销提供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刘海粟.文学改编电影的话题营销要素分析[D].沈阳:辽宁大学,2018.

[2]李纯辉.基于《流浪地球》的电影口碑营销成功要素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9(06):67-70.

[3]毛良斌.电影的社交媒体营销及其成功之道[J].电影评介,2014(10):6-9.

[4]秦菲.从《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看社交媒体环境下国产电影话题营销策略[D].南宁:广西大学,2016.

社交媒体研究篇4

关键词:社交媒体;用户;网络广告;设计

网络广告设计在经过新生与蓬勃的发展,已经慢慢成为一个巨大的行业,而且仍在不断进化中。同时,社交媒体时代悄然到来。据最新数据统计,目前全球社交媒体平台上有15亿用户,五分之一的人上网时间花在了社交网络。商家从社交媒体中捕捉到的客户信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只有当广告主及设计者真正了解如何通过广告设计与社交媒体用户进行有效沟通,才更接能近成功的目标。

一 广告内容的创新

受众的参与才是关键,用户才是决定一个广告是否有吸引力,是否有价值的关键。这个时代广告内容尤为关键,内容的创造,是品牌与它的受众相互合作和不断互动的产物。好的内容,也就是与用户相关,且为他们喜闻乐道的内容。近两年微电影的火爆透露了内容营销与社交媒体互动结合后产生的巨大效应,微电影的特殊性让广告主有了机会深化品牌和消费者之间的联系。广告设计过程中,找出品牌所需传播内容中契合用户兴趣的传播点,然后创设引导性内容,传达有趣、有教育意义、诉诸情感面、具启发性等信息,激发用户互主动点击,参与互动的欲望,可为品牌带来更深层次、更长期的品牌建设回报。

二 广告形式的创新

网络广告的游戏规则正在改变,不再完全遵守传统的广告形式,而是围绕着使用者体验和产品本身,开始重新设计广告的表现方式。从Facebook的Sponsored Stories、Twitter的推文广告等,都是传统模式的新型广告型态,以一种更能融入网站环境本身的型态,将广告置入其中。“蘑菇街”、“美丽说”等,这些垂直类社交媒体带来了图片视觉广告的新时代,原生广告也在此诞生发展。过去传统横幅与搜寻等主流的广告方式,几乎不会让人想要分享,或是无法获得主动点击。相反地,黑马一样出现的原生广告则由于外观强烈的视觉整合,因此让阅听人更容易分享广告,或是与之互动。Pinterest发起Promoted Pins、Google Plus发起 Instagram 无一例外显示国际大公司们都在专注于原生广告这一新的基于社交媒体的广告形式,寻找广告与社交媒体的契合点。必须从社交媒体用户的角度来思考、利用创新的形式,投放或设计出让人感兴趣,愿意与之互动的网络广告,网络广告有很多形式,也许以后还会创造出更多新奇的形式,但不管其采用哪种展现形式,前提是注重目标用户体验。

三 广告的色彩视觉呈现

社交媒体用户他们可以自主选择看或不看广告。如果一个广告的视觉表现里有太多的元素,用户将迷惑于去看哪里或误解每个要素的优先级。广告设计者在欲将广告文化以刻意或不经意的思维方式传达给受众之前,有必要对网络广告受众的消费心理以及视觉心理有一个预先认知。极简的色彩视觉表达能够将最重要的内容带到最前面并为用户避免分散注意力。比如,淘宝网的天猫商城,它在社交媒体上投放的各类广告都是以“红”的色彩意象让人记忆深刻。从心理学的理论分析红色能对人的心理产生巨大鼓舞,最适合需要消费冲动的品牌,而天猫正有这个特征。很多时候 ,广告色彩带来的感性认识比理性认识对于人们做出决定更为关键。 它建立的不仅仅是效用,而是喜爱。因此,品牌在对自身广告进行识别设计的时候,在可用性和美观的标准之上充分运用色彩来进行有效传播。

四 小结

广告传播的目的并不是只是为了建立品牌名声,而是与你的顾客沟通一种共同的观念 社交媒体广告是网络广告的新形态, 在对社交媒体用户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如何进行高效率的网络广告设计这一研究领域还是比较空洞的,时代性让这一领域是成为所有企业与商家开拓和占领未来消费市场必须的研究和挖掘的区块。

参考文献

[1] Nielsen. 社会化营销,品牌与用户互动真相 [TNW].

[2] http:///article/267c0ed2fe6411e096d7000c2959fd2a.

社交媒体研究篇5

关键词:社交媒体;大学生创业;作用

1 现代社交媒体对大学生创业的推动作用

1.1 拓展人脉

在创业过程中,人脉的拓展尤为重要,它会对创业成功率产生直接的影响,而对于人脉拓展而言,社交媒体的合理使用所带来的积极作用又极为明显。在创业者看来,要想获得人脉与关注,无论是使用微信还是微博,都是既困难又简单的。说其困难,原因在于微信与微博等现代社交媒体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它们所面向的对象有所不同,因而在获取人脉之时亦面临相应的局限;说其简单,原因又在于微博能够采用制造热点话题、使用微博推广等方式加强宣传,以此获取更为广泛的关注,而对于微信而言,同样能够借助公众号等手段提升关注度。大学生在创业之时,可以对微博、微信等现代化的社交媒体进行巧妙地利用,以此积累人脉,这能够在较大程度上保证其创业活动的成功。

1.2 提供平台

大学生创业需要有平台作支撑,在当前电子商务迅猛发展且广泛普及的背景之下,如果一味地以传统创业思路为指导,必然是不可取的。现代社交媒体能够提供一个选择平台的机会于大学生创业者,对于大学生而言,不管是在哪一个领域开展创业活动,都是可以以社交媒体为支撑来进行的。举例来说,如果大学生选择在美食餐饮领域进行创业,便可以利用微博、微信等制造热点话题,以此引起广泛的讨论与关注,让消费者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之上,可通过拉手、糯米等餐饮平台加强推广语宣传,此外,还可与金融平台建立合作关系,开展一些折扣减免活动,例如,使用微信支付特享周五半价优惠等。由此可知,社交媒体能够提供可选择的平台于创业大学生,有利于其创业道路的铺筑。

1.3 集成化创业

除了在人脉与平台两个方面向大学生提供一定的支持,推动创业活动的开展以外,现代化的社交媒体还有利于实现创业的集成化,对某一单一环节创业尴尬现象的发生予以避免。现代社会正朝着集成化与统一化的方向发展,传统形势下的只强调生产链中某一环节的创业模式已失去先进性,逐渐被新时代社会与市场的发展所淘汰。此外,以消费者为视角来分析,一条龙的服务需求越来越明显,这同样要求大学生开展集成化的创业活动。利用现代社交媒体,大学生在创业之时能够更好地将不同环节集合起来,提供能够符合消费者心理预期的优质服务。

2 大学生利用现代社交媒体开展创业活动的制约因素

2.1 虽了解社交媒体但欠缺创业意识与实践经验

目前,很多大学生对现代社交媒体的使用频率均很高,但是,他们利用社交媒体开展创业活动的意识却相对欠缺。大部分大学生在使用社交媒体之时,仅将其视作一种娱乐与休闲的工具,很难充分把握其营销价值。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普遍不会以社交媒体为依托进行市场的拓展。虽然现阶段已有部分大学生具有了利用现代化的社交媒体开展创业活动的意向,但其必要的工作经验较为欠缺,在大学生寻找到正确且合适的创业途径之前,依靠现代社交媒体进行创业这一先进思想只能停留于起始的计划阶段。

2.2 利用社交媒体进行创业的特征并不突出

目前,诸多现代社交媒体均以促进人际交流、拓展人脉关系为其主要功能,大学生在借助社交媒体开展创业活动之时,只能依靠自身的技术力量优化各个媒体的效果。然而,就现有的实际运行结果分析可知,基于精力、能力以及实力等因素的限制,很多大学生不具备足够的知识与能力利用并驾驭全部的社交媒体。若委托专业公司对社交媒体进行运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使用效果,但是这又需要支出大量的资金,加之国家政策等因素的限制,现阶段大学生还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现代社交媒体的营销外包或托管,因而又成为对创业活动产生制约的一项重要因素。

2.3 社交媒体网络信息对大学生造成不良影响

很多新闻媒体曾报道过互联网信息对青少年影响的事例,大学生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接触的信息亦会对其产生很大的影响。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与大学生密切相关的现代社交媒体功能亦愈发高端。作为走在潮流前端的人群,大学生对于很多新生事物都有着广泛的兴趣与积极的探索欲望,社交媒体中有很多不利于他们成长的信息,在利用社交媒体进行创业的过程中,如若不能对微信、微博等媒体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分辨,便会很容易误入歧途。

3 高效发挥现代社交媒体作用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服务

客观分析,正确使用现代社交媒体向大学生创业提供服务需要由学校、家庭、社会以及政府等多方面进行引导与监管。

3.1 学校方面

要通过举行网络论坛、开展与专业相结合或者提高专业技能的教育活动对大学生进行引导,使其对创业知识以及利用现代社交媒体进行创业的概念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增强其创业自觉性,培养务实心态,对其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进行不断的锻炼与提升,向大学生创业提供优质的服务,此外,还要进行网上就业指导教育以及网上职业咨询辅导等活动的积极开展,将社会实践同学生专业实践以及就业创业密切地结合起来,使大学生随时随地地利用现代社交媒体接受教育,增长知识,对其正确创业意识的树立进行积极且合理的引导。

此外,学校还要对现代社交媒体进行充分的利用,积极宣传优秀创业典型,以榜样的实际经历激励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创业队伍中去,营造并优化创业氛围,对创业工作予以不断的推M。利用公众号、微博发文或者讲座等形式向学生传授现代社交媒体的正确使用方法,对社交媒体的不良危害予以强调,以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进而使其养成良好的社交媒体使用习惯。在课堂上,教师要多注意提醒学生专心听讲,减少学生课上使用社交媒体的频率,预防大学课堂出现现代社交媒体污染,影响正常上课与人才培养质量等不良现象的出现。更为重要的,思想修养培养必不可少,教师要时刻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向,引导学生健康向上发展,助其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提高学生鉴别有害信息的能力,构筑思想堡垒。此外,学校还可利用网络进行大学生创业指导课程或讲座的开设,使学生树立自信心,为自己的目标不懈努力,避免出现由社交媒体中黄赌毒等有害信息侵害而自甘堕落的现象。

3.2 家庭方面

家长要寻找正确的教育方法,不能过分地溺爱子女,积极督促他们奋发向上。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要从小养成,尤其是在子女上了大学以后,家长要对其用于社交媒体之上的开销进行合理的控制,通过交流了解子女在学校的学习与生活状况,对其受不良信息影响的情况进行监控,以防子女过于依赖现代社交媒体现象的发生,使子女能够在学校正确地使用社交媒体,形成健全的人格,在顺利完成学业的同时对创业能力以及竞争力予以提高。

3.3 社会方面

首先,要在全社会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鼓励大学生利用现代社会媒体开展自主创业活动,并在鼓励成功的同时宽容失败,通过自主创业宣传教育的加强对大学生创业持以积极的鼓励态度。其次,要对现代社交媒体进行严格的规范,现代化的社交媒体横跨各行各业,它不仅关系到技术培育问题,还与市场规范息息相关,社交媒体的运营必须以业务管理平台的建立为前提,对媒体信息进行严格管理,有效控制负面信息的传播,以此为前提向大学生创业提供优质服务,对政府压力予以缓解。例如,可以利用微信、微博等进行创业信息的免费,开辟创业新渠道等。而怎样控制、怎样征询、怎样选择是需要各方面密切合作的一件事,管理部门需要进行公共信息现代社交媒体发展机制的制定,在推动社交媒体发展的同时强化信息管理,尤其是加强对媒体内容的管理,真正实现社交媒体的更安全、更绿色且更创新。

3.4 政府层面

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政府发挥着引导性的作用。首先,政府应在大学生利用现代社交媒体进行创业之时制定多种优惠政策,给予其特殊的税收优惠,向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信贷以及市场政策等的支持。其次,适当优化大学生创业的风险投资,允许其在缴纳所得税之前进行相应风险准备金的计提,以此对投资运营风险予以降低,增加大学生风投类创业企业的投资积极性。如果风险投资最终走向失败,政府与相关部门可以开展评测工作,给予一定的税赋抵减。最后,政府还要将大学生利用现代社交媒体创业作一项公共服务常规工作来抓,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一定的“事后担保”服务。

4 结语

社交媒体研究篇6

关键词:社交媒体;口碑;购买决策质量;消费行为

2015年7月2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互联网普及率为48.8%,其中网民规模达6.68亿,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手机网购用户规模达到2.70亿。消费者可以利用手机接触各种社交媒体,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社交媒体影响了消费方式,缩短了消费者决策的时间,提高了消费者购买决策的效率,并且在购买决策过程中消费者表现的更为理性、主动,社交媒体的出现提高了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质量。

社交媒体的概念及类型

社交媒体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建立的互动社区。为用户提供极大地参与空间,一方面满足网民存放个人资料的需求,另一方面满足网民建立关系与发挥影响的需求,社交媒体赋予网民创造与传播内容的能力。社交媒体具有匿名性、社交性、平民性、对话性和涌现性五种本质特征。

社交媒体的形态主要包括博客c维基、论坛、播客及视频分享、社交网络、网络社区。博客与维基有如互动百科、百度百科等;论坛有天涯等,社交网络有如开心网、校内网等,播客及视频分享有如土豆网、优酷网等,网络社有如猫扑等。

社交媒体的生产者是消费者,他们大部分是非专业人士;消费者能选择适合自己才能和兴趣的媒介去表达和出版;社交媒体的服务功能远胜过搜索引擎和电子邮件;社交媒体使人成为出版人、制作人和促销人。正是因为这些特点,消费者利用社交媒体传播产品信息,分享购物经验及失败的购物经历。Slaekedtal(2008)之处口碑是消费者做出决策的重要依据。Kotler(1999)同样也认为口碑信息能够有效帮助消费者决策。

1.社交媒体对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的影响分析

影响消费者的决策质量的因素主要表现为消费者信息搜集即产品或品牌选择的时间、经济及精力成本及感知风险。本文通过研究社交媒体对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不同阶段影响,得出社交媒体提高了消费者购买决策质量的结论。

2.确认需求阶段

确认需求是消费者决策过程的第一步。当消费者意识到的理想状态与感知的实际状态存在差距时,从而需要采取进一步的行动,此时,消费者的需求产生。消费者在意识到某个需求以后,是否和采取行为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消费者的理想状态和感知的现实状态之间差距的大小和强度;二是某个时间段内,消费者需求的相对重要性。

消费者通过社交媒体找到潜在的、现有的和先前的消费者对产品或品牌的评价,了解消费者对某类产品或(品牌)的态度、需求倾向,从而对比自己的当前状态或想象自己使用某种产品后达到的理想状态。并且社交网站呈现的信息多是客观的、理性的,不考虑需求的相对重要性的影响的前提下,这些信息拉大消费者现实状态与理想状态的之间的差距,消费者更易确认需求。

3.信息搜集

当消费者确认自己的需求后,就会进入到信息搜集阶段,特别是对于高介入度的产品。在传统的零售渠道,相关研究发现,对于越来越多的高介入度的商品如耐用消费品,消费者只进行有限的信息搜集,主要的原因是信息搜集需要付出货币成本和非货币成本。货币成本包括交通费、停车费和时间有关的成本;非货币成本包括体力心力的损耗,还包括搜寻中的挫折。往往消费者付出高昂的成本后,获取的信息有限,搜寻成本超过预期收益。从而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即使面对高介入度的商品时也只进行较少的信息搜集。

而社交媒体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更便捷的信息,节省了消费者获取信息的时间。并且社交媒体的口碑比企业传播的信息更有价值,更容易被消费者信赖。消费者主要借助三种途径获取信息:一是在社交网络上浏览产品或品牌的信息,而是浏览其他消费者的购买经验,三是参考意见领袖的信息。意见领袖是指在社交网站上的一部分消费者,他们对某类产品非常了解,掌握关于这类产品的丰富的知识,通过与其他的消费者分享购物经验得到了大家的认可,积累了良好的声誉。消费者通常认为意见领袖传播的信息更具有可信性,更易被消费者所接受,为消费者决策提供强有力的参考。

社交媒体提供的信息一方面消费者进行了充分的信息搜索,降低了消费者搜集的时间和评估信息的所花费的时间、经济、精力成本,尤其当消费者所购买的产品信息披露少,消费者对其非常不了解,社交网站提供的信息帮助消费者降低购买前风险,做出较好的消费决策。

4.购后行为

消费者在购买某些产品或服务后会相应产生一系列的购后行为,如抱怨、投诉等不满意的行为,或良好的口碑传播等满意的行为。这些行为都直接或间接与购后冲突相关。所有的购后行为都取决于对这次购买的满意度。购后冲突指的是消费者对自己的购买行为的明智性产生怀疑,从而消费者出现的怀疑、不安、后悔等情绪。社交媒体上的产品购后评价有助于消除或降低消费者的购后冲突,尤其是对于高介入度的产品,使消费者更加确信购买决策的正确性,降低消费者不满意的程度。

参考文献:

[1]曹博林.社交媒体:概念、发展历程、特征与未来[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3):p65-69.

[2]彭静.网络购物环境下消费者购买决策质量的影响因素[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6):p45-48.

[3]王晓展.社交媒体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J].中国出版,2015(6):28-31.

[4]张静.网络口碑对消费者购买决策影响的研究述评[J].市场周刊,2017(2):p54-55.

社交媒体研究篇7

>> 多媒体网络课件的交互 多媒体课件交互设计的探索和研究 交互式多媒体课件的研究实现 网络环境中多媒体课件交互性研究及案例分析 Flash多媒体课件作品设计中交互技术研究 基于用户体验的多媒体课件交互设计方法研究 基于内容分析法的交互多媒体课件用户界面研究 关于多媒体课件交互性的探讨 基于Authorware的交互型多媒体课件开发 多媒体交互在网络课件中的应用 Flash交互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与实现 小学交互式多媒体课件的设计 用MMB制作交互式多媒体课件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 基于ppt课件交互功能的应用与研究 关于多媒体课件开发的研究 多媒体教学课件浅析与研究 小学数学多媒体课件设计研究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研究 多媒体课件字幕同步显示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0.

\[2\]赵莉萍,李琼.多媒体课件交互设计的探索与研究\[J\].内江科技,2007(9).

\[3\]谢维,朱学亮,陈麟,等.多媒体课件制作与实例\[M\].第1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1).

\[4\]戴维・H・乔纳森.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M\].郑太年,任友群,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张军征,,于文,等.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

社交媒体研究篇8

社会化媒体营销是指运用社会化媒体,如博客、微博、社交工具、社会化书签、共享论坛,来提升企业、品牌、产品、个人或组织的知名度、认可度,以达到直接或间接营销的目的。这一概念与其他定义最大的不同,是社会化媒体的应用。它允许用户进行内容创造和交换。

二、社会化媒体营销的划分

根据营销目标的分解以及早期对社会化媒体类型的研究,Efthymios 提出了一个分类模型,确定五个社交媒体应用程序类型:网络日志、内容社区、社交网络、论坛和内容集成商。]Yu-Qian Zhu把社交媒体按照服务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类型:关系、自媒体、协作、创新。彭兰提出不同类型的人在社会化媒体营销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社会化媒体营销中存在的几种类型的媒介,归纳来看可以分为一般网民(口碑传播的媒介)、信任(信任感传播的媒介)、粉丝(产品文化传播的媒介)、企业人员(企业文化的传播媒介)。Shiv Singh认为开展社会化媒体营销活动可以分为不同的活动类型,根据活动类型选择不同的营销方式。大致可以分为博主推广、UGC竞赛活动、品牌效用、音频软件、发起会话等类型。

还有其他相关分类例如根据内容来源可以分为用户原创内容(UGC)和消费者自主的媒体(CGM)。根据使用者的主体类型划分,社会化媒体营销可以分为自媒体平台和组织媒体平台。

三、社会化媒体营销与相关领域的联系与区别

(一)社会化媒体营销与传统营销方式

传统的营销手段是依赖企业的前期投资,然后对品牌进行宣传建立品牌忠诚度,这是一个单向传输信息的过程,消费者处于被动接受信息的状态。与传统营销相比,社会化媒体营销增加了消费者之间互动的环节,这样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营销策略的方向。

(二)社会化媒体营销与网络营销

网络营销不仅包含社会化媒体上的营销活动,还包含非社会化媒体平台上的营销推广,如电子邮件营销与搜索引擎营销,所以从波及范围上来说,网络营销大于社会化媒体营销的影响领域。所不同的是,相对于网络营销,社会化媒体营销更注重用户之间的互动。在范围上来说,社交网络营销相对社会化媒体营销来说更小,只包含社会化媒体营销过程中利用社会化媒体平台进行营销活动的部分。

(三)社会化媒体营销与内容营销

内容营销更加强调企业对内容的创作和,而社会化媒体营销更加强调在社会化媒体这种渠道平台上做出的营销努力,其营销手段不仅包括内容,而且包括各种促销活动以及售后服务等。内容营销所涉及内容的形式和渠道要比社会化媒体营销广泛。社会化媒体只是企业自有媒体的一部分,除此之外企业的自有媒体还包括网站、podcast、博客等非社会化在线媒体以及白皮书、杂志等纸质媒体。从这一点来看,社会化媒?w涵盖了内容营销活动渠道的大部分。

四、对未来的研究展望和研究不足

上一篇:数字农业发展趋势范文 下一篇:测绘工程和土木工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