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的利弊范文

时间:2023-10-27 00:23:17

社交媒体的利弊

社交媒体的利弊篇1

关键词 电子媒介 儿童 社会性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12.066

Impact of Electronic Media on Social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LIU Ruiyuan

(College of Education, 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 Huaibei, Anhui 235000)

Abstract In the children's social development process,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electronic media education has many advantages, but there are many difficult to overcome their own shortcomings. Thus, a universal and open electronic media is a double-edged sword. Firstly,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of electronic media, the three aspects of social development for children to elaborate, namely the impact of electronic media on the pros and cons of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s, peer relationships of influence on the pros and con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impact on pro-social behavior. Further analysis of the reach of children develop their social nature of electronic media intrinsic value. The conclusion that, to be classified electronic media resources from screening, routine guide and train the right values and healthy personality of these children's parents and teachers three correct guidance to the rational use of electronic media to play its positive effects on children's social development.

Key words electronic media; children; social development

1 问题提出

媒介,《现代汉语词典》中认为“媒介是使双方发生联系的人或事”;而在英语中,媒介“medium”大概出现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含义是使事物间发生联系的工具或中介体。在本文中,笔者所用的“媒介”一词,是从狭义层面界定的,借用浙江大学邵教授的论点,媒介指“介于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用以负载、传递、延伸特定符号和信息的物质实体”。①而媒介时代,从某种意义上指的是电视普及后的现代传播时代和网络出现后所谓的“后传播时代”。②现代社会中,儿童在生活、学习、生理心理等方面都受到电子媒介的深刻影响,身心渐趋成人化。主要是由于现代社会高新技术突飞猛进,儿童与电子媒介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多造成的。

Neil Postman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所作的《The Disappearance of Childhood》,从社会角度分析了媒介促使儿童提前社会化。他认为电视是一种视觉性的媒介,并不需要特殊的技能,由此使得成人对儿童的控制与权利随之变弱。波兹曼对此非常焦虑,并公布了他的担心:童年正在消逝。约书亚・梅罗维茨在他的论文《消失的地狱: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中也将印刷品与电视对儿童的认知含义作了清楚的区分,他认为印刷品倾向于将儿童与成人隔离开,而电视倾向于将他们再融合。③戴安娜・克兰在《文化生产:媒体与都市艺术》中指出:“电视给孩子提供的成人交往方式的知识比他们通常从印刷媒介中获得的这方面的知识更老道,从而瓦解了父母支配孩子的权威”。④国内一些儿童教育专家和青少年问题学者都在研究早熟的儿童(扮酷的幼儿)和迟迟长不大的成人(装嫩的成年人),但对现代电子媒介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积极作用的研究尚不够深入。近几年来,在社会和学术界萌发了一种关于电子媒介和儿童间关系更为积极的建构的观点,该观点认为新的电子媒介解放了儿童和青少年,赋予他们更大的权利,使他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从而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健康的人格。但研究尚停留在表面,因此深入探究电子媒介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关系,探索有益于儿童合理利用媒介发展和完善自己的有效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2 电子媒介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2.1 电子媒介对亲子关系的利弊影响

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广播、电视中植入些许关于亲情的公益广告,无时无刻的宣传着尊老爱幼、关心父母等的教育。儿童在接触到这些信息之后,不自觉地便关心父母及长辈,对亲子关系产生积极的影响。

现代社会信息与科技革命促使电视、互联网等日益普及化,并已成为现代儿童生活、学习不可或缺的媒介,居民的消费观念也正在逐渐改变。大多数父母会毫不吝啬地为孩子购买高端手机,曾有报道除夕之夜某一家庭吃团圆饭时,孩子均沉迷于玩手机而丝毫不与家长交流,终于家长无法忍受而生气离席,团圆饭不欢而散。现实生活中有的儿童放学后回到家就看电视,到了吃饭时间不肯吃饭,到了睡觉时间不肯睡觉,严重影响着身心健康。这大大缩减了与父母交流谈心的时间,淡化了与父母的感情。有些家长便用强制手段阻止儿童接触电子媒介,孩子由此产生反感与抵触情绪,不利于亲子感情向积极方向发展。

2.2 电子媒介对同伴关系的利弊影响

儿童间共同的兴趣爱好促使儿童相互沟通交流,从而加强彼此的认同感,建立深厚的友谊。通常情况下,儿童喜欢接触电子媒介,是因为这些电子媒介不仅能提供同伴间的谈话资源,也能提供某种程度的社会地位。但是过度地接触电子媒介,不仅会减少儿童的户外活动时间,而且也使得儿童逐渐疏远了与同伴的交往。

2.3 电子媒介对亲社会行为的利弊影响

亲社会行为通常指对人或社会有益的行为,如分享、助人、合作等。儿童亲社会行为的产生及发展,与他们道德行为的产生及发展一致。而社会传播道德价值观的主要载体是电子媒介,其会对儿童的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实验研究发现,适合儿童年龄特征且深受儿童喜爱的电视、电影等,能够为儿童提供直观生动的榜样,帮助儿童强化亲社会行为,有助于他们在以后生活过程中通过细致观察发展亲社会行为。

然而幼儿在接触电子媒介的过程中会有一些不良的内容,例如电视打破了不同群体的信息系统分离状态,使得儿童可透过影视等媒介来窥视他人的生活,判别能力较低的儿童就会在模仿过程中做出一些危害社会的事。

3 电子媒介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内在价值

3.1 电子媒介对有助于提升幼儿的知识水平、审美能力

一个人的童年时期是儿童获取知识、增长知识的关键时期。一些媒介学者通过研究发现电视在孩子们的生活当中的确相当重要,尤其是电视作为现实与幻想之间的调节者,以及在儿童观测现实的行动中,电视是一个“决定性的源泉”。⑤处于自我中心主义时期的儿童,关注的往往是自己童话般的美好世界,脑海中出现的全是自己已经经历过的事情。因此电视画面能够以其独特的渗透力,影响儿童的对社会的认知及情感体验,促进儿童感知社会、积累经验和拓展视野。

3.2 儿童接触电子媒介有助于其思维的拓展

在现今社会中,新奇的事物在日益增长,儿童在探索学习中,往往喜欢去了解那些新奇的事物,而能让新奇事物真实重现的电子媒介正是带给他们一个了解与发现的机会,使知识的传播实现了空间与时间的跨越。电视所塑造的各种勤奋好学、乐于助人、热爱祖国等形象能够从正面起到榜样模范作用;电视所渗透的思考问题、认识世界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儿童的价值判断和人生观形成。⑥

3.3 儿童接触电子媒介使个性发展更加多样化

电子媒介已经逐渐成为儿童认识世界的工具,而且儿童天性好动,活泼、好奇心强,可塑性大。对于丰富灵活的电子媒介来说,不仅在无时无刻地充盈着儿童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而且也在更加富有成效地促进其独立人格的完善。例如,能够满足儿童个性需求的电子媒介之一互联网,可以为他们提供交互参与的平台,给好奇心和求知欲强的儿童带来了机遇,因此赢得了广大儿童的喜爱与追逐。同时利用网络学习会有诸多要求,例如要求儿童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探索精神,主动吸收所学并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因此丰富多样的电子媒介使儿童个性发展更加多样化。

4 合理利用电子媒介,进行正确引导

4.1 电子媒介资源的分类筛选

儿童往往辨析能力较低,他们无法去分辨应该接触哪些电子媒介,这说明在他们接触电子媒介的时候需要有人在旁辅助,让幼儿兴趣盎然而不误入歧途。因此对传输给孩子的电子媒介资源需要进行分类筛选。指导儿童选取适宜其身心发展的网站去找寻有趣的学习资源,指导他们在看电视、浏览图片时尽量选取一些能丰富已有生活经验的内容,这些优质的电子媒介资源会让孩子更好地发现自我,同时提高了儿童在社会认知、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能力。

4.2 家长老师的日常引导

在对电子媒介的使用上,有的成人不禁会走入一个极端,他们把电视、网络等当作儿童的保姆,非常放心地将孩子交与它,以便寻求更多的工作时间。这种放任自流的态度非常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家长、教师等成人应发挥榜样模范作用,帮助儿童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优秀动画片、电视节目等。比如说,现实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对恐龙特别感兴趣,由于他们内心深处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驱使,会导致他们心里产生一系列的“为什么”。这时候家长及教师等成人便可抓住时机,指导孩子去查找一些与之相关的电子内容,教他们学习如何有效利用“百度”等搜索引擎来浏览有关恐龙的图片,从而大大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儿童接触电子媒介的过程中,家长及教师等成人应做出及时而有效的引导,帮助儿童巧妙地利用电子媒介发展和完善自己。

4.3 培养儿童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人格

一般来说,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开始于家庭,父母将道德观、社会价值观及其各种社会性发展目标教授给儿童。随着儿童自我认知的进一步发展及其理论思维的不断开拓,他们开始用社会价值及社会意义来衡量社会中的许多现象。在儿童接触电子媒介时,家长及老师应时常与他们沟通,了解他们心中对自我和世界的认知,这不但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儿童,还可以预防儿童出现认知偏差,潜移默化中培养了他们对不良电子资源的识别和抵抗能力,促使儿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人格。如果他们有了正确的道德观念,误入歧途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减少,这也是解决电子媒介双面影响的好办法。

注释

① 邵培仁.传播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② 谭旭东.语境、文化实践与问题缘起――电子媒介对童年及儿童文学的影响之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8(5):13.

③ [美]约书亚・梅罗茨杰.消失的地狱: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M].肖志军,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227.

④ [美]戴安娜・克兰.文化生产:媒体与读书艺术[M].赵国新,译.译林出版社,2001.1:22.

⑤ [英]罗杰・西弗斯通.电视与日常生活[M].陶庆梅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24-25.

社交媒体的利弊篇2

关键词:微博议政;趋利避害;引导管理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11-0160-03

在当今信息社会,我国媒体市场正经历着一场大变革,有人称之为“微革命”、“微时代”。微博、博客等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共存并逐渐融合,为广大民众提供了一个及时交流信息、自由表达观点的广阔讲台。在微博这个虚拟场所,公民畅所欲言地发表意见,表达心声,问政议政,针砭时弊,参与社会管理,评说重大事件,实现自己的知情权、知政权、话语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各级党政部门也日益重视利用微博这一信息畅通渠道广开言路,了解民情,接受舆论监督,密切联系群众,不断改进工作,从而推动了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和法制建设。但是,微博议政也给一些虚假信息的传播和不良情绪的发泄提供了自由场所,以致损害到公民的合法权益,影响社会的稳定。为使微博议政趋利避害,当前,亟待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完善网络立法和网络管理建设等工作,使其变无序为有序,朝良性化方向发展。

一、充分发挥微博议政的优势

在传统媒体时代,信息传播以媒体为本位,采用自上而下、单向传输、我传你受的信息传播方式。而在网络、微博、博客、手机竞相发展的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转为以受众为本位,采用自下而上、双向传输、传者与受者互动的信息传播方式。当今,公众采用微博议政,是极其广泛、自由、即时、平等的。公众的大量意见、观点和诉求,通过微博来汇聚、交流和传播,这和他们通过参加“两会”议国是、在传统媒体上当嘉宾、在集会上公开发表演说等其他形式相比,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其一,广泛的公共性。新媒体时代,每一个普通公民可以利用微博,随时随地以点对面的形式,公开表达自己对于某一社会问题、新闻事件乃至方针政策的看法,这是以往的一些民主渠道所不能企及的。在过去组织化的媒体时代,对于一个社会热门话题、一个新闻事件持某种观点需要发表,要经过诸多程序和标准的过滤和筛选,只有符合程序和标准的言论,才能见诸媒体。而在网络微博这个舆论环境中,以往的这些程序和标准不复存在。任何一个公民,都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真实地反映自己的愿望和诉求。各级党政部门可以从中了解掌握社会思想动态和人心向背,获得比较可靠的第一手资料,为法律和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提供依据。

其二,高度的平等性。微博议政这一言论自由表达渠道,为消解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官本位观念,确立民本思想,实现官民平等对话,创造了有利条件。在网络平台上,官员以平等身份同民众对话交流,讨论民生问题。如2009年2月18日,总理与网民在线交流,历时两个小时,网民提问的帖子超过30万个,页面访问量达到1.5亿,100多万人同时在线观看视频,数万手机用户发来短信。总书记通过人民网强国论坛同网民在线对话后,人民网即推出了“直通中南海——中央领导人和中央机构留言板”,网民直接向中央政治局九常委等中央领导及中纪委等中央机构,提出意见和建议,这都反映出在政治生活领域公民借助微博议政,享有平等的话语权与表达权。

其三,快捷的时效性。网络是全球性的媒体,信息传播迅速及时,容量巨大,又没有边界。微博议政成为全球范围的实时传播,其传播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内容之多,前所未有。如2011年9月23日晚20时30分左右,在温甬路段发生高铁追尾事件。事故发生仅4分钟,现场亲历者、一位名叫袁小芜的乘客,通过手机发出了第一条事故微博,比国内媒体在互联网上发出的第一条关于“列车脱轨报道”早两个多小时。两天后,一段由微博网友自行拍摄的事故现场航拍录像,在央视、浙江卫视等媒体播出,媒体直接援引微博上的消息和言论。这说明,在突发事件报道与评论中,微博传播比传统媒体具有快捷的时效优势。

其四,充分的交互性。网络的另一优势是信息的传、受主体双方随时随地地交流互动。微博议政的交互性,不仅体现在参与者交互作用的行为上,而且表现在他们相互交流的信息内容上。不论是关于公共安全问题,还是娱乐八卦新闻,抑或是社会热门话题,一旦在微博上披露,都会吸引天南地北的网友的踊跃参与,进而形成微博热议。网友们共同关注,互相评说对方的观点,实现广泛的交流与充分的互动。

其五,强烈的震慑性。在微博上表达意见的群体成员,相当多的人既不是政府官员,也不是知识精英,而是普通百姓。他们所关注的话题,有的并非内政外交大事。有时一些凡人小事,或偶发事故,或法律纠纷,或腐败行为,或社会流弊,经过微博传播,引起诸多网民围观,而成为社会热议对象,进而与政府作为、公民维权、管理体制、干部作风等联系起来。通过微博“意见领袖”的议题设计,众多网民的参与评论,形成一股巨大的社会舆论风暴,产生轰动效应。譬如,2011年6月21日,有网友在新浪微博上曝料:“20岁女红十字商会总经理,各种炫富!火速围观!”仅一天之内,参与围观热议的网民达到3.9万人次。第二天,网民上升到13.1万人次。随着微博热议的发展,网民的关注重点从郭美美的私人生活,转向对中国红十字会的质问,并涉及中国慈善事业的监管体制、红十字会有无和违纪行为、名人捐款的落实等问题。随后,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也加入了报道,产生了舆论监督的巨大威力。

社交媒体的利弊篇3

关键词:新媒体;青少年;利与弊

        一、新媒体的定义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媒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新媒体在业界的繁荣也使得学界对其研究进一步加强,2005新闻传播学核心期刊关于此论题的文章有数十篇之多,这些文章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新媒体进行了分析。对于新媒体的界定,学者们可谓众说纷纭,至今没有定论。一些传播学期刊上设有“新媒体”专栏,但所刊载文章的研究对象也不尽相同,有数字电视、移动电视、手机媒体、iptv等,还有一些刊物把博客、播客等也列入新媒体专栏。那么,到底什么是新媒体?清华大学的熊澄宇教授认为,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新”相对于“旧”而言。从媒体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新媒体是伴随着媒体发生和发展在不断变化的。广播相对报纸是新媒体,电视相对广播是新媒体,网络相对电视是新媒体。今天我们所说的的新媒体通常是指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之上出现和影响的媒体形态。还有学者把新媒体定义为“互动式数字化复合媒体”。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

        二、新媒体对青少年的益处 

        1.强大的搜索功能。“百度一下,你就知道”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网络强大的搜索功能为广大青少年的学习、生活提供了便利。有这样一个例子,某人忘记空调遥控器放在哪里了,百般寻找无果之下,上网查找答案。果然在一条搜索“在空调上面”的提示下灵光一现,找到了遥控器。从这个例子中,我们不难看出网络的包罗万象,它就像一个浓缩社会百态的全知家,无所不通。层出不穷的各种网站为不同的受众提供了他们所需的资源,时事政治、财经报道、读书教育、八卦娱乐、星座占卜等等。只需轻轻一点,答案立刻揭晓。

这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我们的时间与精力,提高了我们的工作、学习的效率。

        2.快捷的交流平台。古时人类依靠鸿雁传书来交流情感,获取信息,时效性差,代价高。现代人借助手机与千里之外的亲人、朋友取得联系,时效性强,但费用高昂,而且手机诞生初期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网络视频解决了这一难题,依靠一根细细的光缆,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与对方进行视频聊天。方便快捷、省时省钱。手机生产商在看到这一巨大商机后,适时地将qq、msn、飞信等通讯软件引入手机设置,同时研发了3g手机,为人们的信息交流提供了极大地便利。 

        3.时尚的购物选择。网络购物成为近年来的一个时髦词汇,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人们能够自由上街购物的时间日益减少。网上购物应运而生,而且颇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免去了上街购物的繁琐程序,节约了大量时间,何乐而不为?

 二、新媒体对青少年的弊端

        1.摧残青少年的斗志。2004年12月27日,十三岁的少年张萧艺从因网络游戏成瘾,不能自拔痛苦万分,从二十四层高楼跳下,结束了自己幼小的生命。从这个例子中,我们不难看出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毒害之深。腐蚀他们的心智,摧残他们的斗志,引他们走向黑暗的深渊。同样,手机在为青少年提供便捷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他们的思想、行为。在课堂、公交车上,甚至厕所内我们都可以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手机不离身。对手机的过分依赖造成了部分青少年情感冷漠、自闭,焦虑,使不少青少年成为“手机综合征”的受害者。

        2.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期,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完全形成,制止力差,好奇心强,易受外界新鲜事物诱惑。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青少年的这些特点,在网络、手机上传

播色情、淫秽信息,极易诱导青少年做一些违法犯罪的事件。给自己的人生留下无法抹去的污点,也使受害者的身心俱损。与此同时,部分青少年无法甄辨网络中人的身份,易被一些居心叵测的人蒙骗,进行网恋,甚至与网友见面约会,或被坑蒙拐骗,或被强暴失贞,酿成无法挽回的惨剧。

        3.造成青少年攀比的不良风气。2009年,某少年卖肾买ipad2,今年九月网上又爆出一名90后女孩愿用初夜换取一部iphone4的消息。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对青少年攀比风气的批判与思考。现在很多青少年都是家中的独子,被家长娇宠溺爱,有求必应,滋长了他们的拜金思想与攀比风气。甚至打肿脸充胖子,给家庭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也扭曲了他们的原本纯真的心理,一味追求金钱,满足欲望。

        新媒体作为时代进步的产物,有其巨大的优势。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新媒体也不例外。尤其是对青少年的弊端更为显著。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积极作用,尽量避免对青少年的成长造成负面影响,这是一个值得全社会探讨与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宫承波. 新媒体概论〔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7.

[2]张国良.新媒体与社会变革〔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3]蒋宏,徐剑.新媒体导论〔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社交媒体的利弊篇4

关键词:新媒体;思想政治;工作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4-0131-02

新媒体以其强大快捷的传播速度,已日渐博得大众的青睐。借助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既是不同学科领域的交叉,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新媒体是时代赠与我们的一样有力工具,我们要接受时代的赠与,学会利用新媒体,探索新媒体在各个学科中的具体应用,使这种结合可以更好的提升各学科的建设。

一、新媒体对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作用分析

(一)员工通过新媒体获取信息成为大趋势

当今时代网络技术日新月异,发展速度之快已经超过最初发展时期的几倍甚至十几倍,尤其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一些移动互联网平台已经成为人与人之间沟通,人们获取信息最为有效,便捷的手段及方式,例如,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几乎成为每个人手机中必备的项目。而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使人们获取信息的速度更为的快捷,获得信息的内容也更加的丰富,作为一名企业的员工,员工表达自己思想的途径也更多,表达的空间也更加的宽泛,而不会再人云亦云、迷信权威。借助新媒体平台,也打破了员工与员工,员工与领导之间沟通的障碍,消除了人与人交往的范围和时间的限制,在新媒体时代,人们进行沟通和交流时,可以进行“隐性沟通”,通过昵称、代号甚至匿名等一系列方式进行沟通,能让人们敞开心扉,有效提升了沟通的便利性和完善性。沟通渠道的进一步完善,使得借助新媒体背景所开展的思政工作,更具人性化特点[1]。

(二)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

如今无论是各专业知识的APP,还是各门户网站的客户端及微博、微信等软件,只要你点击,各种各样的知识会随之映入眼帘,丰富的网络资源会让我们根据自己所获缺的亦或自己所感兴趣的信息进行学习,这样就避免了“一概而论”的学习及培养模式。这种学习及培养模式简单、自由,也可以使企业内部的员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更适合自己学习的内容,不断提高了员工学习的积极性及效率,是员工从以前的被动学习转变成为了主动学习,也在更好学习的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提供了广泛有效的情感表达和价值观沟通平台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思想政治工作也实现了教育方式的转变,人们能够通过互联网的平台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意见及看法,让自由的意识,民主的价值观成为人们的共识。人们交流更加的便捷,员工的真实感情及意见也能得到很好的表达,员工之间的互动也会更加的频繁,这样也有利于促进员工之间的感情交流,进一步加强整个单位的凝聚力,优秀的价值观也能在传播过程中形成一种共识,从而更好的带动整体人员的素养及思想的提升。

(四)新媒体有利于信息的传递及提高企业管理效率

自媒体出现后,尤其是移动媒体的发展,使人与人的沟通越来越便捷,信息的传递速度也越来越快。作为企业的管理者,这种高速的效率传递,会使思政工作的开展及信息的传达也更加的高效,一条指令的下达到被每一名员工接收可能就只需要短暂的数秒钟时间,所以作为企业的管理者,要充分利用这种高效的传播方式有效的开展思政工作。例如:如今微信平台的群聊,每个微信群都有一个管理员,在一个群中一条信息可以为所有群里的人所接收,而大家也可以自由的在微信群里表达自己的观点,相互交流及时提出意见。作为管理者也可以很快传播信息的同时,看到群里每个人的意见反馈,了解其思想的动向。

二、新媒体对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影响分析

新媒体的发展正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但新媒体的运用又是一把双刃剑,新媒体的平台使信息更加的自由化、开放化,正因如此,有人会借用新媒体平台传播很多不健康,不利于社会稳定的负能量的价值观,而对于思政工作在新媒体上的应用及传播就会形成很大的挑战及威胁。因此在如何利用新媒体技术时,要充分考虑其利弊,尤其是在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政教育时,要尽量使其优点得到更大发挥,而缺点尽量要去学会管控。

(一)独特优势

1.新媒体拓展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多年来,依赖会议文件、谈心谈话、座谈交流、集中学习、主题活动等开展的思想政治工作,其载体单一,不生动,效果不够明显。而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交互性强的新媒体技术,将教育内容渗透到多样化的新媒体信息中,收集整理有用信息,及时发现情况,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并进行有效地引导,在潜移默化中使员工受到了教育和熏陶。

2.新媒体使机关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更加丰富。以往思想政治工作者唱独角戏、“我说你听”“我讲你通”的方式,被新媒体以图、文、声、像等多样化的形式替代,方便了群体沟通、相互交流,使受教育者由“旁观者”变成了“当事人”。特别是网络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严肃的思想教育内容变得生动有趣[2]。

3.新媒w的运用使机关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大幅提高。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3],比较“刻板”,而借助于新媒体,进行深入沟通,或者隐秘交流,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极大地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此外,利用新媒体开展工作更容易被善于接受新事物的年轻同事所认同,其生动有趣的表现形式也受到各个年龄段员工的欢迎,使思想政治工作具备了良好的先决条件。

(二)消极影响方面

1.新媒体尤其是自媒体,没有规定具体的传播者与接受者,每个人都可以是接受者也可以是传播者,这样就不可避免的导致信息源多样化,信息也比较分散。碎片化的特点决定了新媒体传播下的内容肯定的不足,正确与错误的信息共存,这就使积极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困难。

2.新媒体信息传播难以监测。新媒体时代,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媒体,从网络论坛,社区,个人网页到博客,微博,微信等自媒体,每个人发表言论的空间越来越自由,的话题或消息也越来越多样,各种各样的媒体传播会造成“蝴蝶效应”,迅速在互联网上扩散开来,而信息的开放性,匿名性及扩散的快速性等特点也就不可避免的造成了舆论监控的困难。对于企业员工来说,一旦有负面的消息及新闻在整个团队中扩散开来,势必也会影响整个团队的稳定及士气。

3.过度依赖新媒体。深度网络,在虚拟世界的过度放纵,逐渐与社会疏远,成为自封闭,它容易乐氐摹巴络迷恋”,“网络自闭症”。根据调查,在现实中,56.7%的受访者似乎没有打开手机的意图(事实上,没有做任何事情),然后关闭习惯;在使用手机过程中,76.3%的受访者存在没有手机或当手机没有电时,你会感到不安的现象,33.8%的受访者通常甚至不使用,将会登陆新手机软件(如QQ,微博,微信)。同时,新媒体无法突破人际沟通网络,在没有情感限制的情况下,非语言形式的情感交流达到非常低的水平,新媒体用户面对冷机和无表达网络,情感交互。情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桥梁,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没有情感思想政治工作只能淡淡的讲道,机械灌输,自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新媒体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思想政治工作者。

三、利用新媒体深化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

新媒体有其独特优势,但其弊端也显而易见。新媒体作为一种工具、载体,一种场合,关键要趋利避害、变挑战为机遇,化被动为主动,这样才能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有力的武器。

1.开放思维。新媒体的发展及广泛应用已是必然,以单独的“控制”“拦堵”甚至“阻断”等方式试图回避新媒体,这种做法在效果上只能是适得其反。不如与时俱进,开放思维,在实践中创新,用创新来推动实践,让思想政治工作充满生机与活力。

2.人本理念。在新媒体时代,强化了人们的平等观念、权利意识及自主意识 ,思想政治工作也趋向于双向沟通、平等互动。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学会用平等的理念、宽广的眼界来分析问题,发挥情感的力量、用说理的方法和平和的形象来启发、激励、教育人,与党员干部平等对话,强化以人为本理念,推动形成平等民主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

3.包容心态。新媒体的发展使意愿表达扁平化、时空传导无限化、身份认可虚拟化、沟通路径多点化、社会价值多元化。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以宽大的胸怀和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党员干部不同的声音甚至一些非主流的观点。

四、结 语

从总体上来讲新媒体与思政工作的融合是时代的大趋势,这不仅是时展的趋势,也是企业新模式的一种应用,在探索的初期,新媒体的应用有利也有弊,但利总归要大于弊,所以我们要在充分发掘其优势为企业思政工作的同时,也要尽可能的想办法遏制或者控制不利因素对企业思政工作影响的一面。所以积极的探索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及实践途径,才能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不断改进创新,永葆思想政治工作的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 李芳.精心打造“网络政工”――革新思政工作新思路分析[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5(7).

[2] 林艳.试论信息化背景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理念创新[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9).

社交媒体的利弊篇5

新兴媒体大学生利弊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和互联网广泛深入地应用,新兴媒体使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近年来,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正风头强劲地涌入大学校园,成为高校学生获取资讯、交流沟通的重要工具,也是当代大学生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新兴媒体的定义及现状

新兴媒体就是能对大众同时提供个性化内容的媒体,是传播者和接受者融会成对等的交流者,而无数的交流者相互间可以同时进行个性化交流的媒体。

据《新浪微博用户发展报告》显示,截止2013年5月,新浪微博用户超5亿,80后占55%,90后00后占37%,这两者合计占九成以上,70后和70前仅占6%、2%。根据腾讯官方公布的信息,截止2012年11月微信用户已经突破2亿。从微信用户年龄分布来看,20~30岁之间的青年占了74%,职业分布大学生占了64%。

由此可见,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已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和交流信息的新渠道,深受大学生的关注和喜爱,对大学生的生活产生着影响。

二、新兴媒体风靡大学校园的原因

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在大学校园内迅速普及,除了大学生崇尚新潮,追求新奇以外,平等开放、方便快捷、资费便宜、形式多样等诸多元素将吸引着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群体加入到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的队伍中来。

1.促进学生的生活节奏

如今,大学生的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用手机可以随时登陆微博、微信,即时更新信息,迎合了大学生随时随地记录所想的需求。“wifi”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有利于用微博、微信快速获取各类知识,包括科学技术知识、生活常识、资讯信息等,它们帮助学习与工作,服务生活。

2.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新时代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很强,对自我评价、社会评价更加敏感,渴望在所处环境中表现自我,吸引他人的注意力,成为关注的焦点。大学生对于社会现象的评述,对于周遭际遇的记录,将以广播的形式,向外辐射,同时又以同等速度得到反馈,这种无限传递的传播链将无限满足希望被关注,希望表达,希望被认同的心理。

3.扩大学生的社交范围

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使学生融入到新的社交圈。相互关注的不仅仅是熟人,在微博、微信平台上说一句话,发一句感慨,上传一张照片或者一段视频,所有关注的人都能看得到。在微博、微信上关注一些名人、财经、新闻等,也让学生认识了一些有共同爱好的新朋友。

4.拓宽学生的信息来源渠道

近年来,大学生竞争压力大,升学、就业需要获取多方面信息,微博、微信提供无限增长的海量信息,拓展无限的人脉资源,并且促进大学生对公共事件、国家大事的关注,便利同学们发表意见并参与其中。

案例一:舟曲泥石流灾害发生后,重庆理工大学学生王凯以“Kayne”为名发了100多条关于灾区情况的微博,在网上被迅速转发传播,部分图片被各大网站转载。

案例二:“雅安发地震了!”20日一大早上,中南民族大学研究生马晓岸还躺在床上,一打开手机微博,被这条信息惊得坐了起来。和马晓岸一样,数以万计的人不是通过电视、报纸得知“4•20”雅安地震,而是通过微博、微信第一时间获知这一信息。这和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发生时的信息传播方式形成鲜明对比。

5.节约学生的通讯费用

尤其是微信的资费便宜。用学生的话说,“用微信,省钱。”微信只花流量,不收取其他费用,而且话费流量还很小。校园、商城、公共场所基本普及了WIFI无线网,大部分是免费使用。

三、新兴媒体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起床刷微博,睡前聊微信,近半大学生是“手机控”。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所产生的巨大正面效应有目共睹,但其潜在的负面影响同样不容忽视。

1.影响课堂纪律

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刷微博聊微信,严重影响课堂纪律。如果长期延续下去将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也为高校课堂无形中增添了监管盲区,从而对学校的学风和考风建设中带来很大的阻力。

2.存在安全隐患

新兴媒体中信息泛滥,存在大量的垃圾信息和虚假信息,尤其是应用插件鱼龙混杂,个人信息容易被泄露。并且新兴媒体所营造的虚拟环境,将使大学生沉迷于自我经营的虚拟世界之中,不利于大学生的社会化发展,不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3.影响价值观

新兴媒体的价值观多元,良莠不齐,享乐、功利、等思想诱惑力大,多部分学生对很多社会现象缺乏独立正确的认识能力,产生的价值观对其形成负面影响很大和不良诱导,人性的阴暗面极易被开掘。

四、新兴媒体风靡大学校园带来负面效应的对策

对新兴媒体带来的负面效应采取干预措施,防止问题恶化,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新兴媒体。

1.建立师生互动平台,关注学生心理动向

利用新兴媒体建立民主、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耐心倾听、用心交流,这种交流方式带来轻松和谐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也会很愿意把自己内心深处最本真的想法倾诉出来,与老师探讨交流,使老师能够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

2.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引导学生积极情绪

所有媒介都有其自身的传播特点和规律,其传播的信息也呈现出一种海量增长的态势。在这些信息中,不免有各种反动、虚假和不良信息,大学生在面对这些良莠不齐的信息时,很容易产生困惑和迷茫。在大学生中存在着大量主动或被动接触不良信息的现象,尽管大部分大学生能意识到新媒体对自己的行为习惯以及观点思维的影响,但他们对于新兴媒体的评估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仅能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同时将不良情绪控制在萌芽状态。

3.借助媒体宣传力度,积极开展校园活动

新兴媒体和党团活动相结合,让新兴媒体成为有利的宣传工具。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自觉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又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关注点从网上转到现实,从自我封闭空间转向社会群体。

参考文献:

\[1\]曾军顺.微博对大学生的影响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学理论,2011,(20).

\[2\]王煜全.微博里的社会心理学.互联网周刊,2011,(05).

\[3\]杜坤林.“微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生成与干预机制研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06).

\[4\]范芸芸,毕莹.浅谈微博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技资讯,2010,(21).

社交媒体的利弊篇6

【关键词】 高中 英语教学 多媒体辅助教学 弊端 措施

多媒体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它所具有的实时性、交互性以及综合性使其成为广大师生的欢迎和认可。而且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让各个地区的中学都普及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再加上网络技术的发展,为高中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也扩展了教学的交流空间。但是在实际实践中,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主要是因为教学中受到其弊端的影响,阻碍其作用的充分发挥。

1. 高中英语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弊端分析

1.1教学流于形式

很多教师在进行课件的实际制作过程中,为了追求外在美,过于注重华丽的动画和视听,很多与教学内容没有太多联系甚至是不相关的图片、动画等穿插在课件中,这样的教学不是以学生为主,也不是以教师为主,而是一堂展示多媒体课件的课堂,而且丰富多样的插件分散了学生大部分的注意力,让学生只对课件中有意思的图片和动画等有印象,完全没有关注和记忆授课内容,这样的教学就与教育心理学中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客观规律相违背,在学生的头脑中占据了过多的无意注意,进而让教学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再加上没有充足的教学资源,使得英语教师不得不自己制作教学课件,有些教师为了省事,只是粗略简单设计和制作了课件,并没有结合学生实际学习状况以及教学目标和内容来进行制作,导致制作出的课件不合理、不贴切。

1.2受到教学制作内容的局限

当前很多英语教师都充分认识到了情境教学的的重要性,因此在进行教学课件的制作中,一些英语教师过于注重对情境的创设,而且这种情境创设是在假设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会发生很多的不定因素,学生的学习需求也是动态的,这种提前制定好的课件并不能随机应变,此外重要的一点就是英语学科是一门注重实践,强调语言交流的学科,如果在固定单一的环境中单独放入所有的英语单词和英语知识,那么势必会严重影响学生交际能力的锻炼,对无时无刻不再变化的社会情境加以了局限,同时还捆绑了师生的思维。而且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过多的多媒体课件,会让学生依赖于教学课件,课堂中忙于观看课件内容,不能很好地进行思考,进而不能锻炼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创造性思维的开发与发展。同时还会减少师生之间的交流,进而降低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

2. 高中英语多媒体辅助教学弊端的规避措施

2.1促进与传统教学方式的结合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是以多媒体课件为中心的,这样就成了课件展览课了,这无疑使得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减少了,同时还要减少课件中大量无效信息的输入。教师在英语教学中,需要借助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根据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目标进行全面细致的备课,完成课件后还需要反复检查,保证课件始终围绕着教学目标,能够将教学结构充分体现出来,并突出教学的重难点。在开始教学之前,以导学案的方式将课堂要讲授的重难点印发给学生,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课堂学习中的重难点,有效减少幻灯片中的无效信息,当讲到教学重点的时候,有必要借助黑板板书等的方法,也是可以点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启发学生的英语学习思维等,同时还能有效避免无效的信息分散学生的学习注意。

2.2加强教学中师生互动性的培养

在教学中,英语教师除了要注重提升自身开发教材以及课件制作能力外,还要加强在多媒体教学中自主探究和情境学习的整合。作为整个多媒体教学活动的组织者,需要对多媒体技术的众多优势进行充分利用,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进行生动形象的学习氛围的创造,提倡在情境中促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同时还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英语对话和探讨。同时加强师生之间的点评等互动的活动,不仅仅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够有利于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以及听力能力的提升。

3. 结束语

总之,高中英语教师在实施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时候,应该要清晰地了解到其中的优势和弊端,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并针对其弊端和缺陷采取相应的规避措施,进而在刺激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同时,提高英语学习能力,提升英语教学效率和质量。

[1] 高艳丽. 高中英语教学中多媒体辅助教学存在的弊端及应对措施[D]. 山东:山东师范大学, 2014.

[2] 林志慧. 多媒体辅助高中英语教学的现状调查研究[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11.

社交媒体的利弊篇7

关键词:多媒体;阅读教学;优点;弊端

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中的广泛运用,使常规的教学如虎添翼,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然而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就好比是一把双刃剑,既有促进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

一、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语文阅读教学的优点

1.存储信息量大,提供大量阅读材料

在传统教学中,阅读教学的目标是通过“预习、讲解、默读、朗读、查字典、小组讨论和总结”等环节实现的。由于班级集体授课、课时及授课进度的影响,教师让学生自己默读、朗读的时间很少,更谈不上大量、有效的阅读。这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多媒体计算机具有提供文本、图形、静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教学信息的能力,在教学设计指导下,教学内容可以按照知识点进行划分并实现超媒体链接,形成类似语义网络的非线性结构,非常适合学生学习。

2.激发动机,使之勤学

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形象性强,感染力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促使学生勤奋学习,进而发展其智力。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营造色彩缤纷、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的教学情景,可使学生积极参与情感体验,能促使学生运用各种感官主动参与学习的认知活动.主动探索知识,大大激发其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其主体积极性。

3.创设情境,进行美感熏陶

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散文、小说具有很强的审美属性。由于学生受时代、生活经历、环境的限制,作品的美感与学生情感难以沟通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然而,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媒体,将无声抽象的语言文字所要表现的内容变成有声有色有动感的画面图式,创设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或氛围,激发他们的想象,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形成审美共振。帮助他们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材内容。

二、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弊端

世间万事万物皆具有两面性,有利必有弊。在看到多媒体教学手段众多优点的同时,还应看到它的缺点。

1.抹杀了语言的模糊性

当前,不少老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语文课堂教学走出了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路子,开辟出一片绿洲,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对此,有的语文老师提出了疑问:语文教学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让学生学习母语,领会祖国语言丰富的内涵,进而掌握运用它的。如果将语言符号转化成画面图像,那么,学习语言岂不成了一句空话?况且图像画面具有很强的直观性,会杀语言的模糊的特性,会限制学生的思维。

2.课堂教学模式成为另一种借助于高科技的“满堂灌”

课堂教学的精妙在于艺术性地激发学生的情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其产生顿悟,迸发出创造性的思维的火花,而不是把预先设计的教案表演得如何淋漓尽致。滥用多媒体手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课堂师生之间的交流。每个有经验的教师都能从学生的眼神和面部表情接收信息,然后做出相应的反映;而学生也可以从教师的面部表情和手势得到鼓励,受到启发。这种交流是无声却必不可少的。教师手不离鼠标,学生眼不离屏幕就隔断了这种无声的交流,课堂上的“人气”。师生面对面教学相长的热烈与融洽的交流气氛大减。使课堂教学模式成为这种借助于高科技的“满堂灌”。

三、多媒体辅助语文阅读教学的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1.多媒体的运用增大了信息量,但是不要泛滥成灾

如果整个教学过程从头到尾充斥着大量复杂的信息、不停转动的画面,不断地向学生灌输,这样的“填鸭”式教学形式会引起学生的“消化不良”,扼杀了学生创造的机会。同时,往往会喧宾夺主,淡化了主题。

2.既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又要处理好人机阻隔的矛盾

语文教学往往要求以情动人。而我们若将学生带入计算机房上语文课,学生会只盯住各自的屏幕,平时那富有生机能传情达意的脸庞不见了,他们完全被一台冷漠的机器给淹没了,你就会强烈感到计算机已不同程度地阻隔了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3.运用要恰当

多媒体教学手段要在适当的时间进入教学环节,要在急需的时候运用多种手段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电教手段的功能,否则用了等于没用,甚至适得其反。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把握“火候”。捕捉教学良机,适时地运用电教手段,达到手段与效果高度统一境界。

多媒体教学手段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一种信息传递媒体,同样存在着一个幅度的大小和数量多少问题。幅度要适量,就是说每节课运用多媒体的量要适宜,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过少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过多则有画蛇添足之弊。

社交媒体的利弊篇8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优势是不胜枚举的,我只选择其中的两点简要谈谈,试图能窥一斑而知全貌。

一、多媒体教学能更为有效地创设课堂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

情景教学的核心内涵是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在历史教学中情景创设尤为重要。我们的高中生,虽然接受到的信息较广泛,有一定的阅读基础,但由于缺乏一定的人生阅历,对于一个问题的理解或一种思想的领悟却往往停留在表面,难以深入理解体会。对于文科类的学习而言,重在理解领会上,所以必须要去努力克服这一硬伤。此时,教师作为一个引领者,就需要将课本上的抽象的生硬的知识点形象化、具体化,创设课堂教学情景,将那些晦涩难懂的思想、事件,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来表现,才能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才能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而多媒体技术的恰当运用,在此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比如,我在讲授必修1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引入了大型史政纪录片《复兴之路》中的相关视频资料来创设情境。视听相结合,再加上相关知识点的补充,使学生们更容易接受并理解那段曾经逝去的岁月,更易于理解课本上的生硬的文字所包含的内容,也更易于进行情感上的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尤其是《复兴之路》的前两集——“千年局变”和“峥嵘岁月”,按照历史发展线索,逐步呈现了中国在近代史上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如何在国家危亡之际开始了民族觉醒,如何一步步探索求民主的救国之路,如何在民族救亡的探索之中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并最终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的。这两集视频资料与我们的课本内容紧密结合,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了真正的画龙点睛,情感升华,激发兴趣的作用,也极大地体现了多媒体技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被动学习方式,尽可能在教师讲授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让学生主动获取更多的相关知识点,增强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而多媒体技术的信息呈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不同信息的呈现,让学生自主提炼相关信息和知识点,并进行合作探究,培养他们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习惯。例如,我在讲授必修2第六单元的《罗斯福新政》这一课的内容时,先给学生们播放了大型纪录片《大国崛起》之“(美国)新国新梦”中的相关视频资料,通过简单呈现罗斯福新政的背景:“1929到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相关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了经济大危机的原因、表现、影响及当时美国政府采取的应对措施、结果,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及记忆。然后播放了视频《罗斯福就任总统》并引导学生思考:假如你是新当选的美国总统,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你将如何实施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来摆脱困境,复兴经济?在学生利用五分钟时间自主思考并分组讨论的基础上,通过幻灯片展示了“国家干预经济示意图”,帮学生理清了思路,简化了记忆,达到了很好的效果。还有,比如在讲必修三第一单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内容时,先通过幻灯片展示相关历史文献记载,并让学生根据这些史料去自主探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背景及具体内容,再进行相关梳理。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又有利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及记忆,还做到了“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真正体现出了多媒体技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着传统教学模式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但是,也不可否认,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与不断发展成熟,我们对其背后隐藏的危机,也要有清醒的认识。就此,浅谈以下两点:

一、不当使用多媒体,教师就会失去在课堂上作为一个引导者的作用。

历史课堂的无穷魅力,要想让学生感悟、领会,主要依赖老师生动的语言、敏捷的思维和富于想象力的描述去牵引学生的思想、思维于字里行间,这样学生才会获得真实的阅读体验,达到“知文达理”的效果。然而,在多媒体被广泛应用的现代课堂上,老师们往往容易被牵着鼻子走,为课件所制约,常常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面对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问题不予解答或所言含糊,解答不够清晰准确。整堂课只剩下教师和电脑的交流,课堂上教师也总是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思路引到电脑的程序上来,此类现象实在是多媒体教学的弊端,缺少了师生之间的真正交流。

二、不当使用多媒体,会使课堂信息量太大,无法拓展学生思维,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准确把握。

多媒体技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很大程度上可以满足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但若教师一味追求新奇、刺激,迎合学生好新鲜的口味,将插图配的太多或过分夸张,或为了所谓的美化效果而过于修饰,加很多动态点缀画面的话,一堂课下来,内容花里胡哨,学生眼花缭乱,课堂气氛的确是很活跃的,但该记的重点内容没记住,疑难点没突破,思维也没有得到拓展,这样的课堂势必是失败的,这也是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运用不当带来的弊端。比如,我在讲解必修三第八单元“文学的繁荣”和“美术的辉煌”时,就犯了以上错误。

上一篇:国内的医疗保险范文 下一篇:初中劳动教学设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