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银行发展中的问题范文

时间:2023-11-17 14:38:04

村镇银行发展中的问题

村镇银行发展中的问题篇1

[关键词]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差别化监管

[DOI]1013939/jcnkizgsc201650104

随着国家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注程度的日益提高,农村金融相关问题也成为学界与管理层关注的热点。2004年以来,为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每年中央“一号文件”都在反复且不断深入地论述农村金融问题,意在通过鼓励农村金融的持续改革与良好发展来解决“三农”问题。然而,农村金融的发展力量仍然十分薄弱,存在一系列问题:农民收入水平低、增长缓慢,农村金融市场供给不足、服务缺失、垄断性经营、体制不完善。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村镇银行是解决农村地区金融问题的创新之举。在政策引导下,近年来村镇银行如雨后春笋般,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但由于控股模式单一、目标偏离现实、创新不足等问题的存在,其发展过程还面临问题。

1村镇银行目前的发展现状

11数量及分布

截至2016年6月末,全国共组建村镇银行1412家(开业1371家,筹建41家),覆盖全国31个省份的1256个县(市、旗),县域覆盖面达672%。其中湖北、辽宁、江苏、吉林、海南、重庆、宁波、青岛、上海、天津10省市已实现县域全覆盖。

在村镇银行的地区分布上,按东中西部划分,截至2016年2月,在全国已开业的1328家村镇银行中,东部成立481家,中部成立482家,西部365家。其中,设在部级贫困县的有193家,占1453%。

12主发起行类型情况

在村镇银行其主发起行的类型上,截至2016年2月,全国共有279家银行类金融机构发起设立了村镇银行,其中农村商业银行(含农村合作银行)占半壁江山,城市商业银行占1/3,农村信用社占1/10,其余机构总和不到10%。

13资产规模

截至2015年年末,村镇银行资产规模首次破万亿元,全国有306家村镇银行资产规模在10亿元以上,其中91家超过20亿元,13家超过50亿元。截至2016年3月末,全国村镇银行资产总额10061亿元。但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15年年底,村银行在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当中占比不到1%,相对来说,城商行总资产占比为117%,农商行占比为78%。可见,村镇银行资产规模在银行业金融机构中是比较小的。

14盈利能力

在盈利能力上,《中国村镇银行发展报告》指出,在2014年前村镇银行盈利能力确实在不断改善,盈利面已经接近90%,资产利润率和资本利润率也逐渐提高。但2015年较2014年资产利润率和资本利润率分别下降02和07个百分点。而进入2016年,盈利仍在继续下滑。截至2016年第一季度,全国村镇银行资产利润率和资本利润率分别为111%和832%,均低于商业银行119%和1596%的平均水平。

2015年全年,全国254家村镇银行经营亏损,亏损面接近20%,其中31家机构净亏损在1000万元以上,开业三年以上的110家机构净亏损合计达到85亿元。对此,可以看出目前村镇银行盈利能力有待提高。

2村镇银行发展中的问题

第一,控股模式单一,导致各方利益主体动力不足。《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要求村镇银行最大股东或唯一股东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且持股比例不低于20%。而在河南被调研的22家村镇银行中,超过一半的发起行拥有51%及以上的绝对控股权,部分银行持股比例达80%。民营资本股东的话语权太小,对村镇银行采取观望态度的居多,客观上阻碍了民间资本和证券、保险等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起成立村镇银行的积极性。国有商业银行出于经营效益考虑,不愿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农信社也认为在农村没必要再成立村镇银行,现有村镇银行大部分是地方商业银行设立。这种制度设计在一定意义上对繁荣发展村镇银行、促进支农机构“广覆盖”不利。

第二,村镇银行有偏离目标的现实外在条件。但“村镇”一词刻画了其应“在农村地区设立,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现实中,大多数成立的村镇银行都将其支行设在行政中心所在地,多是县城。村镇银行最终呈现“冠名村镇,身处县城”的格局。这并未完全符合在农村这个金融服务空白地区布局的经营思路。

第三,先天不足,制约村镇银行发展。目前从现实看,一是结算系统孤立。部分村镇银行至今没有单独的行名行号,无法加入人民银行的大小额实时支付系统,只能进行资金的手工清算,汇划到账速度较慢,不能满足客户快速、便捷的服务要求,而且容易出现差错事故。二是网点少,便民服务上不去。三是力量小制约发展。从目前看,绝大多数村镇银行人员偏少,多为10来个人,加之都是新来人员、成分素质不一,对本银行的发展理念认识不一,这些都势必加剧“万事开头难”。

第四,客观要求创新经营与观念陈旧化的矛盾。村镇银行要想在农村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真正闯出一片新天地,必须创新方式、适应农村实际,如创新贷款风险管理制度,创新贷款审批流程,创新具有农村特色、真正符合农村实际的金融产品等。但由于目前村镇银行的从业人员大都是其他金融机构的人员或社会上的招聘人员,旧有观念多,很容易把自己的业务模式照搬过来,但农村市场具有自身的特点,照抄照搬很难开辟新天地、实现大发展。如何避免村镇银行走四大商业银行的老路,如何使控股股东向村镇银行输出经验并使之适应县域市场的特点是一大难题。

第五,宣传不够,公信力低。一方面,由于村镇银行成立的时间短,农村居民对其缺乏了解,与国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相比,农村居民对村镇银行的认可程度较低,担心存款安全性;另一方面,由于村镇银行经营网点少,大多数只在县城有一个点,极少数能开设一两个支行的,服务不够方便,就很难争得农民市场。

3村镇银行发展中的政策建议

31改进支农、支小再贷款的使用方式,增加对“三农”和小微企业的信贷服务,缓解农村地区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

首要是应该改革支农再贷款的拨付办法,可以考虑支农再贷款的申请与拨付的无缝对接。例如,第二期再贷款可以在第一期清偿之前申请、审批和拨付,把第一期再贷款的偿还情况作为能否得到第三期再贷款的影响因素。这样,可以使两期相连的贷款无缝对接,解决再贷款使用期限与实际需要错配的问题。

32在坚持主发起行制度的同时,着力培育村镇银行的自主发展能力

主发起行应尊重村镇银行独立法人地位,以股东身份参与村镇银行公司治理,按照市场化原则处理好业务往来关系,这样才能更加处理好与其他股东之间的关系,稳定和提高村镇银行管理队伍及其能力,推动村镇银行健康发展。根据村镇银行发展情况,可适时考虑调整主发起行的“兜底”要求,依照《公司法》由股东承担相应责任。

33m当延长财政奖补政策期限,增加奖补范围,改进奖补方式方法

首先,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可适当延长财政奖补政策期限,以支持村镇银行健康发展。其次,增加对扩展基础金融服务的补贴。最后,可以考虑改进财政奖补资金的拨付方法,加强现有财税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简化流程,使各县财税补贴能够快速、及时、精准地下发至各村镇银行。

34对村镇银行进行分级差别监管

首先,对于支农和支小成效显著、评级优秀的村镇银行,可以适当放开业务限制。其次,对于经营管理状况优秀的村镇银行尽快落实“一行多县”政策,允许其在同一地市范围内其他区县设分支机构,在为村镇银行自身发展提供更大市场空间的同时,提升区域普惠金融服务水平。最后,对村镇银行实施差别化的监管。在诸如公司治理、监管指标等方面能够对村镇银行适度放宽,为村镇银行的健康发展营造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1]夏楠村镇银行相关文献综述[J].金融经济,2014(16)

[2]2016年中国村镇银行发展报告[Z].2016

[3]张弘村镇银行的 SWOT分析及发展策略[J].商场现代化,2010(10)

[4]彭浩,邢欣村镇银行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应对策略[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0,12(4)

村镇银行发展中的问题篇2

一、村镇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机构设立地点城中化。村镇银行设立的重要目的是为了填补农村区域金融网点空白,支持“三农”建设,完善支农金融服务。但从实际设立的情况来看,多数村镇银行的总部设在县域主城区,下辖的支行设立地点也多位于开发园区或各县的经济发展中心地带。未来发展规划中,部分村镇银行甚至没有在乡镇地区设立分支网点的打算,其管理中心和经营重点明显向县城中心地带倾斜。

(2)注册资本规模扩大化。银监会为引导各家银行到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设立村镇银行,切实改善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放宽了准入门槛,规定在乡(镇)、县(市)设立村镇银行的注册资本金最低限额为100万元和300万元。而地方政府却把在当地设立村镇银行作为一种引资项目,希望尽量做大注册资本,以增加信贷投放。同时,主发起人也愿意做大注册资本,以增加单笔贷款额度,但对村镇银行所需承担的资金成本以及业务逐步发展的规律等因素均缺乏通盘考虑。据调查,目前已开业的村镇银行注册资本金普遍在5000万元左右,已远远超过最低限额。

(3)发起人选取规模化。主发起人在组建初期征集其他发起人时,只着眼于未来信贷业务的顺利开展,被企业的规模和影响力所左右,导致村镇银行的股东结构单一,规模化民营企业股东和有政府背景的官股成为其主旋律,投资的融资性目的明显,严重忽视了吸收设立地小企业、种粮大户甚者普通农民在当地的宣传力。因此,村镇银行与国有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相比,既缺乏令农民信服的资金实力又缺少社会认知度,吸储难度很高,由此对村镇银行资金流动性、资本充足率等造成不利影响。

(4)高管人员设置附属化。绝大部分的村镇银行高管人员与主发起行存在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一是村镇银行的董事长大多由主发起人派员担任,经营思路和发展模式容易回到主发起人的经营模式,并最终成为主发起人在农村的一个经营网点,难以处理好法人与分支机构的关系。二是村镇银行的高级管理人员也大多来自主发起行,在管理行为、制度设立和办事程序上与主发起行雷同,缺乏配合实际情况的开拓创新精神,影响了业务的开拓。

(5)机制建设薄弱化。一是支付结算体系不畅。村镇银行作为独立法人机构,应当新设各项结算信息系统,但大量资金投入会增加村镇银行的运营成本,为减小经营压力,目前绝大多数的村镇银行仍然是依附主发起人的结算渠道来开展业务,效率差且成本高。特别在主发起行是异地机构的情况下,由于支付结算业务的收费高于本地机构,往往会造成客户的误解和不满。二是人力资源配备不足。村镇银行通常整体人员较少,并且缺乏业务熟练的中层管理人员,在开展贷款额度小、覆盖面广的“三农”业务时明显力不从心。

二、原因分析

(1)商业性和政策性存在冲突。村镇银行是基于商业化模式运行的独立法人机构,首先考虑的是投资回报和自身发展,在资本逐利性和规模经济等内在规律的作用下,村镇银行更加倾向于将机构设立在县城中心或开发园区等易于发展的区域,而不是面向农村,不折不扣地履行政策定位。

(2)市场竞争的压力。一是由于目前股份制商业银行过度依赖贷款增长和存贷利差的发展和盈利模式,使得村镇银行在其发展过程中愈来愈求大求全。主要表现为注册资本不断增加,贷款集中度逐渐提高。在受单户比例控制的情况下,增加注册资本是村镇银行提高贷款额度,争取企业客户的重要途径。二是村镇银行成立时间短,网点少,覆盖范围小,市场认可程度低,与其他类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相比明显处于劣势,储蓄存款的增长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因此,寻求财政性存款以及单位存款来实现规模扩张显然更加有效和便捷。

(3)经营管理依赖发起行。村镇银行的发起人主要是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日常运行大都照搬发起行的经营、管理体系,虽然是独立的法人机构,却没有自主创新建设的意识。在机制和业务系统建设等方面也完全依赖发起行,没有因地制宜地探索出一条适合当地的,能够为当地“三农”服务的经营体系和产品体系,导致村镇银行的经营发展渐渐偏离了服务“三农”的政策初衷,不仅没有成为农村金融市场的补充者,反而变成了传统商业银行同质化经营的参与者、效仿者和竞争者。

(4)政策扶持力度不够。目前,国家对村镇银行的财政支持、税收优惠政策不明确,各地区的政策也各不相同。与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相比,村镇银行在营业税率、企业所得税、存款准备金等政策上没有额外获得更多的扶持。再加上农户和农业贷款信贷风险相对较高,信贷风险带来的损失难以弥补,村镇银行的支农积极性面临拷问。

三、对策建议

(1)明确市场定位,服务县域,服务“三农”。在目前村镇银行经济规模较小、辐射范围有限的情况下,定位于“服务县域经济”是比较客观和理性的选择。村镇银行应坚定不移地加强政策定位约束,紧密地扎根县域,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吸收县域优质客户。再由县域辐射到乡镇,逐步设立分支机构,并能根据农村市场的实际情况,基于“三农”特色,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提供金融服务。同时村镇银行要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当地企业、居民、农户的认知度和信任度,牢牢抓住县域和农村市场。

(2)转变经营理念,实现差异化经营。一是产品差异化。村镇银行要针对不同客户、不同行业的经营特点和需求特征,积极开发制定适宜的涉农信贷产品。二是价格差异化。村镇银行要充分发挥自身在利率市场化下的优势,灵活调整存贷款利率,给予不同客户不同的利率和收费标准。三是服务差异化。村镇银行要利用自身的地域优势提供客户更便捷、更贴心的服务,提高客户的满意度,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3)尊重市场规律,选择适度资本规模。确定村镇银行注册资本规模时,既要充分考虑设立地经济条件、人文环境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坚持因地制宜,又要考虑其自身的分红压力、经营需求、股东质量、政策许可及主发起人的现有资本水平等因素。为此,对于经济较发达地区,在科学测算农村地区资金需求及机构饱和度的基础上,采取市场化方式促进民间资本投资参股,促进规模型村镇银行发展;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可设立小型化村镇银行,逐步发展。

(4)加强系统建设,加大金融创新。村镇银行要在借鉴传统股份制商业银行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经营管理体系,及时掌握当地农村金融服务的具体情况和需求,积极创新,重点开发与自身及所在地区相适应、与“三农”需求相匹配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进一步发挥政策定位效应下的社会职责。人民银行要鼓励村镇银行加大先进支付结算服务设施的投入,加快农村支付结算网络建设,利用跨行资金清算平台,努力实现农村结算网点的资源共享,方便农村客户在就近的结算网点办理业务。

(5)加大扶持力度,优化生存环境。农村金融基础弱、风险大、成本高,要充分调动村镇银行服务“三农”的内在积极性,需要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国家各有关部门应给予村镇银行税收、存款准备金、支农再贷款等方面更多的优惠政策,建立长效的优惠机制。加快建立农业政策性保险机构,为村镇银行健康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建立必要的风险补偿机制和服务“三农”、支持农村建设的激励机制。此外,地方政府在财力和资源许可的情况下,可以进一步加大对本地区村镇银行的支持、优惠和奖励力度。

村镇银行发展中的问题篇3

关键词:村镇银行 运营模式 宏观环境 政策分析

一、村镇银行政策推进情况

(一)村镇银行设立初期出台的政策

这段时期是从2006年12月20日银监会明确提出设立以村镇银行为主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至2008年末。这段时期的政策主要为规章制度性政策,对村镇银行的定为和以后的发展路线和方针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这个阶段的政策,决定了村镇银行在性质上属于商业银行,而国家设立村镇银行的初衷,又使其具有政策性和扶贫性。同时表现出,在村镇银行建设初期,当地地方政府和行业监管部门在资金、办理相关手续等方面都给予大力支持,但相关的政策主要偏向于规范性文件,而村镇银行成立以后,相关部门对其关注度下降,没有提供相应的可持续的政策扶持。对于村镇银行,政府在税收优惠、财政贴息、资金支持等方面都没有具体措施。

其次,村镇银行虽属于一级法人,其具有决策链条短,信贷审批和发放贷款快,经营机制灵活等优势,但其未获准接入银行业征信系统、未获准进入中央银行大小额支付系统,也未获准进入全国同业拆借市场。进而促使村镇银行对发起银行高度依赖而受其约束,降低民间投资者积极性,吸储难等问题,所以村镇银行从一开始就有很多问题需要通过自身和政府的努力来解决。

总结来看,这整个阶段的政策主要是为了推出村镇银行这一新生事务,至于如何将其发展并落实相关的政策,似乎从一开始就没有下定论。

(二)村镇银行三年发展规划期间政策

村镇银行三年(2009~2011)发展规划阶段,对村镇银行来讲是社会探索和实践村镇银行发展道路的关键三年,是国家相关部门摸索探究以及实践的三年,相关部门在这三年的积累下来的经验,将决定村镇银行三年后的命运。

1、宏观推进政策

首先,我们对于这一阶段的政策推行总体是表示认可的,自2009年7月23日确定了三年规划后,定监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在有关税收减免、费用补贴、地方财政性存款等方面做出一定的努力。

尤其是《关于农村金融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将三年规划内,向村镇银行征收的营业税降至3%,与农村信用合作社持平,这加速的村镇银行的投资设立速度,充分表现出政策上对村镇银行的扶持。以及《中央财政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后,一些地方财政部门对村镇银行上年末涉农贷款余额增量超过15% 部分,按2% 给予奖励,像这样的政策支持,不仅有利于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也时刻鼓励着村镇银行立足“三农”。

可以说这一阶段的国家关于税收减免、费用补贴、地方财政性存款等方面较之于村镇银行发展初期是有明显的改进的,也意示着村镇银行第一阶段的快速增长期的到来。

2、政策及其执行上的不足之处

在课题组看来,关于批准设立突破县域的“跨地区”村镇银行的决定,虽然有助于鼓励村镇银行在我国中西部等贫困地区设立村镇银行,带动农村经济,但是也可能受扩张业务驱动,导致部分村镇银行远离乡村和偏离“三农”初衷的问题。事实上,当前就存有以此政策为扩张业务跳板的村镇银行。

其次,经过对政策的关注与对调查报告进行学习,发现关于村镇银行政策的执行力度存在一定的问题。当前的很多关于村镇银行的调研结果中提出的关于政策支持措施的建议,有一部分是已经存在了的,这意味着相关扶持政策的执行在地区间存在差异,原因有地方政府的原因,也有银行自身的原因。

比如,机构对财税新政关注度不够,在财税[2010]4号令中,明确规定村镇银行执行3%营业税率,国内很多主流媒体和网站都进行了转载和政策解读,获得了较高社会认知度。但部分村镇银行在缴交2010年的营业税时仍然执行5%税率,既没有主动与税务部门联系有关纳税比例的调整事宜,也没有申请退还已缴的营业税款。表现出对新政认识不足,执行力不足。

最后,虽然当前税收减免、费用补贴等支持性的政策有效执行的地方,村镇银行对政府扶持力度也是认可的。但同时也认为,更为关键的是解决村镇银行支付结算系统和批准进入银行同业拆借系统、接入征信系统等问题。事实上目前很多村镇银行也表示这些问题若得到解决,向吸储难等问题将得到很大的程度的解决。但由于村镇银行一级法人身份和风险承担问题,致使其成为一个需要深思熟虑的问题。

(三)关于村镇银行的最新政策

当前,随着2011年末的到来,2009年设计的三年计划已步入尾声,这个时候的政策,表现出村镇银行这三年的发展情况,展现政府对村镇银行发展道路的探究成果,更为重要的是体现国家对村镇银行这一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未来发展的态度和规划:

1、2011年7月末,银监会调整了村镇银行设立的审批程序,由现行银监会负责指标管理、银监局确定主发起行和地点并具体实施准入,调整为由银监会确定主发起行及设立数量和地点,由银监局具体实施准入。这一调整也间接表明2009年制定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三年建设规模规划宣告失败。

2、2011年9月6日,银监会就《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子银行管理暂行办法》向商业银行征求意见。提议建立村镇银行子银行,这一经银监会批准,由境内外商业银行作为主发起人出资设立的,专司批量化投资、集约化管理和专业化服务村镇银行的持有限牌照的商业银行。

对于村镇银行子银行,我们认为最值得关注的有三方面:

第一,设立村镇银行子银行的门槛,除了对资产规模有要求之外,要求设立村镇银行子银行的发起银行要有明确的农村金融市场发展战略规划,已经探索出可行有效的农村金融商业模式,具有到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内在意愿和具体计划等。

第二,村镇银行子银行需对村镇银行进行绝对控股。

第三,为村镇银行提供重要的后台服务,《村镇银行子银行管理办法》规定,村镇银行子银行可村镇银行设立统一的电子银行渠道,使之集中加入银联网络,进而统一申请并管理银行卡品牌。解决吸存难和汇兑结算难的问题。

对此,我们的观点是:

可以肯定,银监会一直都在不断地探索最为适合的组织形式来解决村镇银行作为单点机构,金融网络化、电子化的趋势相背离等问题。

同时,虽然村镇银行三年规划宣告失败,但主要在于设立数量上的未达标。当前全国共组建村镇银行536家,基数不小,而且银监会对村镇银行设立的态度,大有将重数量战略转变为重质量战略。

最后,对于最新出台的关于设立村镇银行子银行的提议,虽然在审批上加强了对其支农战略的严格考察,但对于村镇银行子银行对其设立的村镇银行的绝对控股要求我们并不是很认同,表示对该政策下村镇银行能否独立发挥支农效应保留意见。

二、政策变化分析

纵观2006年以来关于村镇银行政策的推进情况,结合自身的调研结果。我们看到,经过近五年时间的探索与总结,国家在宏观政策上对于如何促进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与兼顾支农使命已逐步的有了清晰的认识,也针对相关的规章制度、扶持政策出台了明确的相关规定,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同时,按照当前国家对村镇银行的关注度,可以看出国家对村镇银行的支持会一如既往地,并且更有效地进行,那么村镇银行的运行条件将逐步得到改善,但重要的仍然是如何改善和最优改善的问题。可见三年的规划,虽然没有在建设规模上达到标准,但是却稳定了村镇银行在我国金融市场中的位置。

三、对有关村镇银行政策的分析结论

纵观2006年以来有关村镇银行的政策及其推进情况,国家在宏观政策上对于如何促进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与兼顾支农使命已逐步的有了清晰的认识,陆续出台了相关的规章制度、扶持政策,这对于村镇银行建设和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近期的国家政策更加注重村镇银行运营质量情况。

但也必须承认村镇银行存在于相对弱势的农村经济环境中,必然面对很多已知和未知的风险。虽然政策上已经有所支持,但解决面不够全、解决的力度不够大。

首先,当前亟待解决是村镇银行与大小额支付系统、银行同业拆借系统、征信系统等存在很大程度上脱离的问题,从而解决村镇银行吸储难、规模难以扩张等困境。这些问题不是依靠单个银行能解决的,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和落实。

其次,各地政府对村镇银行的支持力度不同。虽然当前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享有一定程度的税收优惠,但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当地政府对于村镇银行的特色化政策优惠和支持,虽然很重要,但各地情况不尽相同,存在较大的差异。国家需要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村镇银行的发展,同时鼓励、监督当地政府对村镇银行进行扶持。

同时,我们主张国家在准备对村镇银行的发起人、村镇银行自身、监管部门、政府等各个方面进行调整时,把握好宏观大局,从村镇银行发展的角度出发,去考虑如何确保村镇银行的良性发展,为服务“三农”、为农村金融改革做出切实的贡献。这样才能确保政策的有效性和正确性,才能充分发挥行政力量在推动农村金融市场蓬勃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程琳,芮莎.对村镇银行发展中“三农”目标缺失的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10

[2]李佳勋,李凤菊.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及其存在问题探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1;3

[3]刘玲玲,杨思群,姜朋等.清华经管学院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报告[J].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4]慕丽杰,王兆刚.村镇银行的发展与城乡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破解[J].农业经济,2011;4

[5]王海燕 方首军.村镇银行的外生性问题与化解策略探讨[J].广东农业科学,2011;6

村镇银行发展中的问题篇4

村镇银行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成立意味着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客户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客户同等的金融服务权利。十七届三中全会和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也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列为中国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表明以村镇银行为代表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正式纳入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将向9亿多农民提供更多、更好的金融服务。发展村镇银行,对解决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从目前国内研究现状来看,村镇银行发展问题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少数民族山区、中西部地区。2007年,国开行共参与组建甘肃、四川、青海、湖北、吉林等五省6家村镇银行。2007年12月13日,国内第一家外资村镇银行--湖北随州曾都汇丰村镇银行正式开业。这是全国首家由外资银行全资设立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08年9月12日,彭州民生村镇银行正式开业,这是国内第一家由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发起的村镇银行,更是在“5•12汶川大地震”后,在四川重灾区成立的首家支持“三农”、支持灾后重建的金融机构。2008年12月9日,建设银行发起设立的首家村镇银行—湖南桃江建信村镇银行正式开业。2009年2月4日,内蒙古和林格尔渣打村镇银行正式开业。这是渣打银行在华乃至全球范围内建立的首家村镇银行。吉林省截至2009年11月末共设立了6家村镇银行。从目前各地村镇银行的运行现状来看,当前村镇银行的建立处于“试水”阶段。从目前国外研究现状来看,类似于村镇银行的金融机构现在基本上已经建立了庞大的信息网路,并且朝着国际化、信息化方向发展,并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例如,澳大利亚的澳新银行在华的投资以及他们的村镇银行其目的在于不是一个纯盈利的机构,主要是给当地的居民带去金融知识方面的服务和教育,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财富。因此,在发展村镇银行业过程中,我们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

2.村镇银行的理论分析

2.1相关概念的界定

村镇银行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3.村镇银行的性质及类型

村镇银行的性质为:经有关部门批准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商业性银行。主要类型有境外金融机构控股、境内金融机构控股、企业法人组建、自然人组建等类型。

3.1村镇银行的作用

村镇银行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解决县域尤其是农村地区金融机构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优质服务缺位等问题。

3.2影响村镇银行发展的因素

(1)存款方面的问题

首先,农村经济是落后的,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比较低,闲散资金少,在吸收存款方面比较困难。其次,营业网点是金融竞争的最前沿,营业网点数量上的多少,提供的服务是否及时、方便、快捷和多样也是吸引客户的主要方面。村镇银行刚刚成立,面临网点少、成本高、吸收存款困难等问题。

(2)贷款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村镇银行面对的放贷需求较大。由于保险保障体系不健全,农户、村镇企业早已被传统商业银行排除在贷款客户之外,所以村镇银行无疑成为大批农村资金需求者的救命稻草。另一方面,村镇银行贷款额度受其资本金限制,服务区域受限。这使得村镇银行不可能拥有大集团客户。大多数村镇银行注册资本仅仅超过底线。

(3)竞争力方面的问题

因受到业务地域限制,村镇银行之间并不存在业务竞争,而主要表现为与原有的金融机构的竞争。即主要竞争对手是农村信用合作社、邮政储蓄、商业银行等等。这些率先发展起来的金融机构,凭借自身的优势已经拥有了庞大的金融网点和固定的客户群。而村镇银行还没有树立自己的品牌与信誉,大多数客户还采取观望态度,,因此村镇银行在竞争力方面还处于劣势地位。

(4)配套法规政策不健全

自从《意见》出台以后,中国银监会又陆续了《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等6项新型农村银行业金融组织的行政许可及监管细则,但是对农村新型金融组织的财政支持、税收优惠、业务管理等具体规定还没有出台,各地区的政策也不一样。具体表现为:一是国家税收政策扶持不明确,能减多少税、免税多少年没有规定;二是国家还未建立支农奖惩机制,对支农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尚未建立激励机制,影响其支农积极性;三是中国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尚未向村镇银行倾斜;四是村镇银行的不良资产处置能否享受国有商业银行的剥离、核销呆账和农信社的中央银行票据置换等政策,当前还未能明确。

4.河南新乡村镇银行的经营运作

2010年3月22日,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新乡银监局批准,河南新乡新兴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其市场定位为:立足地方,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城乡百姓。目前其人员还未全部到位,业务还未开展。

5.河南新乡村镇银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5.1河南新乡村镇银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政策不明朗;(2)资金短缺;(3)人员素质问题;(4)盈利能力

5.2河南新乡村镇银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国家相关政策出台缓慢;(2)新乡市地处中部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市,经济不发达。(3)专业人才大都流向股份制银行及外资银行,农村地区金融专业人才奇缺。(4)村镇银行服务对象是农户及中小企业,管理成本高风险大回报率低。

6.完善河南新乡村镇银行建设的建议及措施

(1)争取政府正当扶持,减少政府不当干预

政府的政策扶持是村镇银行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证。政府可以在存款准备金、资本充足率、营业税、所得税、分红、进入“门槛”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政府可以帮助村镇银行进行融资,解决村镇银行创立初期资金不足的问题;除此之外,政府还要在法律上和行政上对村镇银行进行规范和管理。但是,政府不当干预也是金融机构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因此,发展我国的村镇银行,要最大限度地减少政府的不当干预。在具体操作上,应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则,政府对于村镇银行的发展只能通过政策加以引导,以使其向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向发展,不能够单纯采取行政手段进行干预。

(2)严格进行市场化操作,建立合理的银行制度

首要建立严格的准入制度,对申请开办村镇银行的个人和企业进行严格审查,防止出现信用危机。其次要建立明晰的产权制度,只有这样才能理顺村镇银行内部的各种责、权、利的关系。再次,要建立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将经营情况进行公开,方便存款人查阅。应建立由监管者、专家和业内人士组成的经营评价机构,定期公布评价结果。最后,建立危机处理机制。通过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内控制度、风险管理系统对经营中出现的风险因素、风险事件及时进行处理,防止其扩大。

(3)准确进行市场定位,展开错位竞争

村镇银行主要面对的是农户和中小企业,在资金运用上,主要是为了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即将一个地区吸收的存款继续投入该地区,在开展信用审查时除了审查财务数据外,更关注借款人的个人情况对还款能力的影响。村镇银行处于发展的初期,由于受资金、地域等条件的限制,必须根据自身特点,展开错位竞争,才能够与大型银行抗衡,吸引更多的客户。

(4)完善金融监管,强化风险防范

针对农村金融风险较大和村镇银行的实际情况,应加强对村镇银行的监管。首先是外部监管,即要强化公众的社会监管,鼓励存款人加强对村镇银行的监管;其次是专职监管,规范村镇银行的信息披露制度,所有的信息披露都要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核,保证信息披露的准确、完整、及时;最后是内部监管,要充分发挥银行协会的自我管理和服务功能。

7.课题研究目的、内容、技术路线

(一)绪论;

(二)村镇银行的理论分析

(三)河南新乡村镇银行的经营运作

(四)河南新乡村镇银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五)完善河南新乡村镇银行建设的措施及建议

(六)研究的结论

8.论文的选题思路和研究方法

本研究课题主要以作为全国农业大省的河南新乡村镇银行作为案例,对当前我国构建科学有效和谐的村镇银行体系给予系统地研究。本课题首先对全国村镇银行业的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给予全面系统地分析。接着,针对作为特殊大省的河南新乡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以及对河南农业经济的发展作用给予剖析。再者,对作为农村经济金融流通形式的村镇银行的性质,类型和地位作用给予分析。最后,根据现代全球经验发展趋势和河南经济发展的需要,对新乡村镇银行、河南村镇银行乃至全国村镇银行的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发展对策。本课题采用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图表分析法等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9.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本研究课题主要以河南新乡村镇银行作为研究视角,一点带面的对河南乃至全国村镇银行的发展给与研究。论文主要对全国村镇银行业的发展现状给予分析,以河南新乡村镇银行作为典范,对村镇银行的性质、类型、特征、作用给予详细分析。同时,在科学辨证分析其经营管理中的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管理策略以及存在的困境给予分析。最后,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寻求未来发展的良好对策。本研究课题以河南新乡村镇银作为研究案例对我国村镇银行业的发展给予研究,在河南银行业发展中是一种创新研究。

10.创新之处与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①创新之处

本文的特色和可能的创新之处在于:

研究的视角较新,本文主要是区域性的实证研究,从新乡市的角度来研究农发行对新农村建设支持问题,而国内外文献中农业政策性银行的区域性研究较少,大多为农业政策性金融业的宏观分析和研究。研究的观点较新,从多角度构建新乡市农发行支持新农村建设体系。

②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或技术难点有:(1)农发行支持新农村建设创新之处;(2)如何构建整体新乡市农发行支持新农村建设体系。

11.预期目标

本论文预期达到的目标有:(1)农发行新乡市分行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信贷投入的意见;(2)研究的理论成果既要符合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的客观规律,又能为农发行信贷风险防范提供科学的理论、实证与政策支持;(3)论文研究水平达到硕士学位论文的高要求。

12.可行性论证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新乡市分行成立于1996年12月,服从国家宏观调控大局,改革发展取得突出成绩,业务快速发展,实现了从单一支持粮棉油收储向多方位、宽领域支农的转变,初步实现了向现代银行体制的转变,农发行新乡市分行采取有力措施,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和“三农”工作的政策方针,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重点支持粮棉油收购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新乡市新农村的建设。新乡市农发行作为当地的唯一一家政策性银行,将构筑城乡一体的统筹发展体系、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难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首要任务和工作切入点,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县域经济发展和中原城市群新乡都市区建设作为‘三位一体’系统工程一体规划、一并推进,新乡市农发行按照总行有关信贷管理办法,结合新乡实际,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新乡市农发行信贷支持新乡市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是县域城镇建设贷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和农业综合开发贷款,为新乡市的新农村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本人在农业发展银行新乡市分行工作多年,对农业发展银行新乡市分行的业务情况比较了解,本人已经收集了大量与论文的相关数据和资料,这对于论文的写作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13.研究结论

本文提出争取政府正当扶持,减少政府不当干预;严格进行市场化操作,建立合理的银行制度;准确进行市场定位,展开错位竞争;完善金融监管,强化风险防范等发展对策。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促进村镇银行的发展。

村镇银行发展中的问题篇5

关键词:新农村 村镇银行 发展对策

一、村镇银行概念和兴起原因

(一)村镇银行概念

银监会的《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中对村镇银行概念作了界定,村镇银行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二)村镇银行兴起原因

现在国家正大力推行新农村建设计划。在此过程中,农村生产方式和农业产业结构都将发生重大转变,需要增加对农村固定资产的投资,因此农村金融市场将获得较大发展。

但是现有的农村金融市场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流向农村的固定投资数额较少。2010年,农、林、牧、渔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了3966亿元,同比增长18.2%,只占了2010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6%,大部分固定投资都流向了城市。二是原有金融机构贷款审批要求高,一般农户很难借到款项。

在此情况下,国家扶持发展村镇银行就可以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吸收农村区域存款,用于新农村建设投资;二是发挥自身优势,为农户提供差异化的信贷方案,支持正常的农业生产。自2006年,银监会出台《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来,村镇银行发展势头不减,截至2010年底全国开设的村镇银行的数量达到了349家。

二、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问题

虽然村镇银行发展形势不错,根据银监会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09—2011年总体工作安排》,计划在2011年底全国设立1027家村镇银行,但计划和现实之间还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缺乏政策扶持

现在各级地方政府没有系统地出台对村镇银行的扶持政策,村镇银行相较于农村信用社在税费减免、财政支持和农贷贴息上都缺乏优惠政策。目前,村镇银行在资金规模、团队建设和产品创新能力上都与农村信用社有较大差距,而且农村信用社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也优于村镇银行,显然不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竞争氛围。这种差异化的扶持政策,也将进一步削弱村镇银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能力,某种程度上背离了开办村镇银行的初衷。

(二)团队建设不足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时间较短,还处于探索阶段,需要一批在金融方面拥有专业技能和操作经验的人才。《意见》中对村镇银行从业人员的要求并不高,但村镇银行在人员的薪酬待遇方面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导致招聘不到相应的人才。现阶段村镇银行并不能提供更为优越的条件吸引这些从业人员,最后只能退而求其次,招聘那些经验不足、业务水平较低的从业人员,带来一定的经营风险。

(三)产品缺乏创新

目前,开展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业务的村镇银行数量还不多,绝大多数村镇银行在仍采用传统金融机构的贷款方式,导致农户在村镇银行贷款的意愿不高。虽然农业生产具有较强的周期性和不确定性,很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为村镇银行带来较大的经营风险,但有些村镇银行在风险防范上呈现出过度敏感的情况。个别银行在办理贷款业务时,在已有住房抵押的情况下,还需要担保人担保,既增加了银行和借款人之间的交易成本,又引起借款人的反感,导致优质客户流失,不利于信贷业务的开展。并且,村镇银行在信贷管理方式上也存在问题,审批模式陈旧,仍沿用过去的运作模式,审批权集中于贷审会,使得审批流程繁琐而无效率。

(四)缺乏农户信任

村镇银行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农户接受和认可村镇银行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现在,大部分农户比较信任传统的商业银行和信用社,对村镇银行始终抱有观望和不信任的态度,对于到村镇银行存贷款还持有排斥的心态,导致村镇银行业务发展缓慢。村镇银行要想改变农户的看法,提高自己的美誉度,就必须做好正面宣传工作。虽然,媒体对村镇银行有过正面宣传,村镇银行也使用各种渠道宣传自己,但是农村地区主要的信息来源并不是报刊,这些宣传工作能起到的作用也十分有限。

(五)营业网点较少

村镇银行发展中的问题篇6

一、村镇银行发展面临的问题

第一,资金来源不足。首先,村镇银行主要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设立,居民收入水平普遍较低,农民和乡镇企业的闲置资金有限,客观上给村镇银行筹集资金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其次,村镇银行这类新型金融机构成立时间较短,农村居民对它的认可程度远远低于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等这类在农村开展业务时间较长的金融机构。对重庆市1000户居民和农民的问卷调查显示,对村镇银行的信誉持怀疑态度的占调查对象的86%;93.5%的调查对象不愿意把钱存到村镇银行,认为把钱存到村镇银行不安全。再加上村镇银行网点较少、规模较小、现代化服务手段缺乏等,直接导致村镇银行吸储难度大,资金来源不足。即便有一些居民将储蓄存到村镇银行,其主要目的也是为了获得村镇银行的优惠贷款。由于资金来源不足,村镇银行的可贷资金明显不足,限制了信贷支农业务的开展。

第二,一些村镇银行偏离办行宗旨。《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指出,村镇银行主要是为当地的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经济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由此可见,村镇银行的宗旨是服务“三农”。但村镇银行是独立的企业法人,实行“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经营方针,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而农村经济是一个风险高、效益低的弱势经济,再加上我国农业政策性保险不到位,在利益的驱动下,村镇银行会逐渐偏离服务“三农”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办行宗旨。目前,村镇银行在全国大范围组建,但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急于扩张规模、高速发展、创造收益的现象,直接造成信贷投向偏离“三农”,偏离村镇银行的办行宗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副部长魏加宁2009年11月在杭州举行的村镇银行发展高峰论坛上指出,村镇银行偏离服务“三农”和新农村建设的办行宗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服务对象偏离“三农”;二是倾向于在相对发达的县城设立分支机构;三是求大求全,最后演变成趋同、同质化的经营。

第三,村镇银行资金清算渠道不畅。从功能上说,村镇银行可以经营吸收居民存款、发放贷款、办理国内结算、票据承兑与贴现等业务。但是,目前多数村镇银行没有取得进人全国清算系统的“行号”,其账户系统、信贷管理系统无法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正常联网,所以村镇银行也就不具备开具票据、银行汇兑、发行银行卡等基本功能,更不能办理房贷、基金理财等金融延伸业务。同时,因为村镇银行没有纳入中国人民银行结算系统,所以也就进入不了中国人民银行的“大网”,导致对公业务无法正常开展,这也限制了村镇银行存款的增长。目前除了储蓄和小额贷款,其他银行业务村镇银行几乎都做不了。浙江苍南建信村镇银行董事长叶建勇曾说,由于村镇银行不具备现代银行结算功能,没有网络平台,钱进不来,出不去,感觉像孤岛。因此资金清算渠道不畅已经成为村镇银行快速发展的“瓶颈”。同时,由于村镇银行全国数量较少,还没有自成一体,系统内通存通兑也无法实现,与客户的结算需求差距很大,严重影响村镇银行的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四,风险控制盲点较多。首先,村镇银行的客户主要是村镇小企业和农户,他们既没有以往的信用记录,更没有完善的财务和产业发展系统可供评估,不利于信用风险的控制。其次,我国经济欠发达农村地区的金融生态环境也不利于风险控制,一些贷款人信用和法律意识淡薄,使信贷资12金的安全面临很大的挑战。再加上农业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很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在我国农业政策性保险覆盖面很小的情况下,村镇银行的信贷资金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第五,员工不足,素质不高。村镇银行与银行分支机构管理存在着本质区别,村镇银行是一级法人,不但要与当地政府各级部门沟通协调,还要拓展业务,从业人员承担的责任更重。但是,现在村镇银行普遍人员配备不足,岗位设置较少且兼岗较多。另外,村镇银行从业人员的素质不高。村镇银行在组建、经营的过程中,可供选择的优秀人才较少,现有员工大多是从别的商业银行选调或者对外招聘来的,业务水平相对较低。据统计,到2010年9月末,重庆市6家村镇银行共有员工146人,其中有专业技术职务的只有28人。熟悉各项业务的人员较少,各项差错经常发生。员工素质不高,不能适应现代金融业务发展的需要,不利于村镇银行的长远发展。

二、促进村镇银行健康发展的对策

第一,拓宽村镇银行资金来源渠道,解决村镇银行的吸存难问题。现有的村镇银行均存在存贷比例过高的问题。笔者认为,要解决村镇银行存款不足问题,首先基层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村镇银行的支持力度,将扶贫专项款转变为提供给村镇银行的贴息贷款,给予其一定的支农再贷款额度,从而增强村镇银行的资金实力;村镇银行应该得到国家一些涉农性财政资金的对口支持,如农田水利建设、以工代赈等。其次,村镇银行应该充分利用其优质股东的实力,在股权融资的同时考虑债券融资,通过定向发行融资债券,拓宽其融资渠道。最后,村镇银行应加强自身建设,吸引更多的存款。应该在居民中广泛宣传国家允许设立村镇银行的目的和意义,介绍村镇银行的各项业务;在设立村镇银行分支机构时,要因地制宜地选址,扩大服务半径;要采取现代化的管理和业务手段,以优质的服务吸引更多的客户加入,让居民愿意把闲置资金存到村镇银行。

第二,控制风险,促进村镇银行稳健经营。首先,应该在市场准入上加以控制。要对村镇银行的股东成分严格审查,对其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进行审核;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审核村镇银行的各项指标,对不符合要求的要责令整顿。其次,应坚持审慎经营的原则。为了保障村镇银行更安全地运营,村镇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标准应该高于其他类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其贷款分类标准和流动性比率应更高。同时,在村镇银行内部应该建立起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其内控水平。最后,为了能有效保护存款人的利益,增强公众对村镇银行的信心,应该通过市场化的风险补偿机制,尽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合理分摊因村镇银行倒闭而产生的存款和财产损失。

第三,加大政府政策扶持力度,增强村镇银行发展的信心。为了使村镇银行服务“三农”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政府和监管部门首先要改变村镇银行面临的政策上不公平的现象,给予必要的倾斜性政策支持,如可以实行定向税收减免和费用补贴。对于村镇银行发放的涉农贷款,政府应给予一定的补贴,引导村镇银行积极开展针对农户的金融服务。其次,应该对村镇银行开放更多的融资途径,如支农再贷款资金、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捆绑发行金融债券等,使村镇银行获得更多资金支持。另外,放松利率管制,允许村镇银行在一定的范围内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资金供求状况、债务人可承受能力等情况自主浮动利率,以增强其经营的灵活性。最后,要支持村镇银行积极参与当地农村养老保险金的发放,提高村镇银行的知名度,提升其在村民中的影响力。

第四,完善金融基础服务体系,为村镇银行业务的开展提供便利。由于村镇银行不能加入全国银行问的电子信息平台,限制了村镇银行业务的开展。因此,中国人民银行应尽早将村镇银行纳入主流支付结算系统,允许村镇银行进入大小额支付系统并开展同城票据结算业务,允许村镇银行开立对公结算账户和发行信用卡。还应该明确全国性统一的征信系统上线标准,村镇银行可以借助主发起行的平台,开通自己针对企业和个人的征信系统,实现信用查询功能,为其业务开展提供便利。

第五,加强经营创新,促进业务发展。村镇银行由于发展较晚,网点和人力资源不足,在市场竞争中处于相对不利地位。因此,为了实现村镇银行更好地发展,村镇银行需要创新经营模式。一方面,村镇银行可以利用自身贴近农村、农户的特点,大力开发适用农村市场的金融产品。大力开发农村承包土地、林地使用权、农户宅基地及房产的抵押担保贷款,逐步扩大担保物范围;积极探索实行仓单质押、“联保小组”保证担保等多种担保形式,力促业务快速稳健发展。另一方面,村镇银行可以与其他银行进行战略合作,提升自身品牌,提高自身的服务范围和能力。例如,浙江长兴村镇银行推出了“柜面通”业务。通过这种业务,其储户可在浦发银行、交通银行等浙江省内l9家银行的437个网点实现免费跨行存取款、转账和查询,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村镇银行还可以大力开展中间业务,如代办理财产品、开展保险业务等,增加中间业务收人,提升其品牌知名度。

村镇银行发展中的问题篇7

【关键词】村镇银行 经营管理 可持续发展

一、村镇银行发展概况

2006 年12 月,为解决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中国银监会出台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调整和放宽了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农村金融机构准入门槛降低后,村镇银行开始设立,并且设立的步伐逐步加快。2007 年3 月1 日,我国第一家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正式挂牌成立。首批试点阶段,南充市商业银行、辽源市城市信用社、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发起设立了12家村镇银行。之后,外资银行、国有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地方中小金融机构纷纷加入设立村镇银行的行列。截至2007年末全国组建村镇银行19家,2008年末达到91家,2009年末达到148家,2010年末达到349家,2011年末达到726家,2012年9月末达到799家。

二、村镇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市场定位不准。国家调整放宽村镇银行准入门槛,积极鼓励各类资本设立村镇银行,目的是增加农村金融供给,活跃农村金融市场。村镇银行市场定位是在农村地区设立,以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为对象,为当地农民、农村和农业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而目前大部分村镇银行市场定位不准确,没有将自己准确定位为服务“三农”的农村金融机构,大多只移植了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过分注重吸收存款,追求利润最大化,严重扭曲了村镇银行的宗旨和目的,不利于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2)资金来源不足。目前村镇银行吸收存款比较困难,普遍存在着资金来源不足的问题。村镇银行吸收存款难的原因主要包括:一是村镇银行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成立时间短,缺乏公信力和认知度,多数人不愿也不敢把钱存到村镇银行;二是村镇银行设立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农民收入水平不高,农民和村镇企业闲置资金有限;三是村镇银行经营网点少,缺乏现代化的服务手段,无法为客户提供便捷的服务,对农民和农村企业缺少吸引力。

(3)支付结算渠道不畅。虽然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允许村镇银行接入现代化支付系统,但规定只能间接接入,中间还必须设一个清算银行。村镇银行只能通过主发起行或选择其他银行间接接入,导致支付结算渠道不畅,无法直接办理跨行转账、支付业务,支付环节增多、资金结算和周转速度缓慢。

(4)政策扶持力度不大。村镇银行起步晚,存贷款总量小,实力有限,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出台相关的配套政策予以扶持。目前国家和一些地方政府虽然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但政策扶持力度还不大,激励和引导作用不够,不利于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三、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1)找准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市场定位决定村镇银行的可持续性。村镇银行应以服务“三农”为目标,以农村中小企业和农户为主要服务对象,在业务发展上应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积极发挥小银行优势,发挥机构小、管理半径小、信息反馈快的特点,与传统的涉农金融机构开展错位竞争,办成有特色的小银行。村镇银行应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情况细分金融市场,推出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大力挖掘和培育一批优质客户,避免与其他银行业机构同质化竞争,避免同大中型银行争夺同质客户。

(2)拓宽村镇银行的资金来源。针对村镇银行普遍存在的社会知名度不高的问题,村镇银行应积极利用各种媒体和平台提高认知宣传度,树立村镇银行自己的品牌,引导民众全面、正确了解村镇银行,引导当地居民把个人闲置资金存入村镇银行。要增设经营网点,扩大服务半径,方便客户办理存款业务。加强村镇银行的基础设施建设,以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吸引优质的客户,逐步增强村镇银行的影响力。

(3)疏通村镇银行的支付结算渠道。目前,按照人民银行支付结算相关管理规定,村镇银行还不具备进入全国大额或小额支付清算系统的准入条件。人民银行应适当降低村镇银行的结算准入门槛,准许其以直联方式加入大、小额支付系统,为村镇银行进入全国支付系统搭建平台,有效解决村镇银行面临的汇路不畅问题,为客户提供快速、便捷的支付结算服务。在村镇银行还难以达到进入全国清算系统的条件前,应与其它金融机构进行沟通协调,支持村镇银行寻找合适的机构,委托其它金融机构为村镇银行办理支付结算。

(4)完善村镇银行的扶持政策。一是加大对村镇银行的税收减免优惠。对村镇银行的营业税和所得税免征部分扩大幅度和范围,如比照农村信用社享受免征所得税和减免营业税的优惠政策。二是加大财政补贴力度。财政部对村镇银行涉农贷款制定了相应的补贴和奖励办法。在此基础上,地方政府可以进一步加大对村镇银行涉农贷款的奖励,对涉农贷款利息予以一定的财政补贴。三是给予支农再贷款支持。人民银行应给予村镇银行一定的支农再贷款支持,以扩大村镇银行的资金实力。

参考文献:

[1]冯丽娜.村镇银行发展障碍与策略分析[J].中国国情国力,2012,(8).

[2]张纪安,谭春兰.浅析村镇银行发展中的困境与可持续发展[J].湖南农业科学,2012,(1).

村镇银行发展中的问题篇8

[关键词]村镇银行;发展现状;“三农”

[DOI]1013939/jcnkizgsc201552253

1村镇银行兴起的背景

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国家加大了城乡统筹发展力度,提出了完善的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其中就有改革完善农村金融体制的内容。为改变农村金融市场处于垄断状态,没有竞争,服务水平无法提高,农民贷款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的现状。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下发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银监发〔2006〕90号文件)、《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银监发〔2007〕5号文件)等相关文件,村镇银行应运而生。

11河南省濮阳县经济金融发展情况

濮阳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华北平原南端,黄河下游北岸,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古老文明的历史文化名城。濮阳县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已探明油气蕴藏面积300平方公里,石油地质储量4亿吨,天然气储量330亿立方米。生产小麦、水稻、玉米、大豆、花生、棉花等,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全省对外开放重点县、全省城镇化建设重点县。改革开放以来老城区个体工商户长期繁荣发展,现在有8537家,是濮阳经济的支柱和金融业发展的丰沃土壤。

濮阳县具备村镇银行生存发展的经济基础和市场空间。近几年来,濮阳县的经济持续增长。2010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92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6%。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在快速增长,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324元,增长16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43元,增长1064%。经济的高速发展为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金融服务供给增加相对缓慢,为村镇银行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根据银监部门的调查,2015年濮阳县各家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增势明显,达79亿元之多,增幅2605%,而贷款却相对增长迟缓,增加311亿元,增长1253%。由此可见,在濮阳县经济高速发展的这几年,濮阳县的金融业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而快速发展和实现经营模式的转变。金融网点覆盖面窄,农村地区的储户存取款不方便,金融服务效率较低。贷款条件过高,获取服务不便限制了中小企业、个体工商业者和农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

12濮阳鹤银村镇银行简介

濮阳鹤银村镇银行以发起方式设立,注册资本为人民币5000万元,鹤壁银行出资2550万元,占股本金总额的51%,企业持股不超过规定的10%,单个自然人持股不超过规定的5%。截至2013年3月,濮阳鹤银村镇银行共发放涉农贷款7495万元。

2村镇银行面临的发展困境分析

21制约村镇银行发展的因素

(1)资金来源匮乏。村镇银行的主营业务是信贷业务,满足“三农”对资金的需求,其主要的资金来源是农户的储蓄存款。然而由于受到自身发展情况及外界条件的限制,其存款规模较小,因此村镇银行往往面临资金匮乏的问题。以鹤银村镇银行为例,其目前成立时间较短,从农户中获得的资金来源较少,不利于其业务的开展。

(2)信誉度和社会知名度低。村镇银行在近几年内得到快速的发展,发展历程相对四大国有银行及大型商业银行比较短。由于属于新兴的金融机构,人们对村镇银行并不是很相信,对其信誉情况也持怀疑态度。因此,村镇银行面临着信誉度和社会知名度低的困境。出于这些担忧,农民不愿把钱存入村镇银行,这也造成了村镇银行资金来源有限的问题。除了主发起股东外,村镇银行绝大多数股东都是民营企业,也造成了客户的不信任,以鹤银村镇银行来说,除鹤壁银行外,其他股东都为濮阳本地私人企业或自然人。

(3)村镇银行难逃网点扩张之嫌。城市商业银行近年来都在施行跨区域经营,而银监会对此要求较为严格,设立村镇银行似乎可成为其变相扩张之捷径。以鹤银村镇银行来说,发起单位鹤壁银行就是总部在濮阳市邻市的鹤壁市。借助村镇银行政策,鹤壁银行成功将网点建立在了濮阳。邻市银行因为地域关系而不熟悉本地业务,也是鹤银村镇银行初期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

(4)运营成本相对较高,制约其盈利性。一般,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收入费用率通常为15%左右,农村信用合作社通常为22%~30%,而村镇银行则高达40%以上。在贷款管理方面,农户贷款通常为小额贷款,客户管理方面单位成本较高,加之村镇银行信贷人员多为在当地招聘简单培训便予以上岗,人员素质问题必然造成贷款管理成本的增加。

22村镇银行发展面临的风险

多种风险并存风险管控能力亟待加强。村镇银行由于在设立时便严格限制其经营地域,仅在乡镇经营,许多村镇银行将其经营集中于当地个别行业,一旦出现地区性自然灾害或市场波动,村镇银行缺乏有效的风险对冲与规避能力便会造成其整体风险的巨大损失。而在人员配置方面,大多村镇银行除董事长、行长等少数几人由出资参股银行金融机构选派,其他均在当地招聘,简单培训便予以上岗,人员素质相对较低,尤其两三人组成的部门难免会使经营治理制度流于形式,增加操作风险。比如鹤银村镇银行,于2015年公开招聘2名副行长,并且基层员工流动性也大,经常性招聘柜台人员。

3促进村镇银行发展的建议

31服务“三农”,不断丰富产品体系

由于村镇银行主要的经营区域和服务对象都是农村地区,而农村金融主体具有多样性和多层次性,因此它们的金融需求也表现出多层次性。在这种情况下,创新产品服务,因地制宜地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成为村镇银行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为解决“三农”融资难题,濮阳鹤银村镇银行从大处着眼,从小处落墨,量体裁衣,根据濮阳县农村经济发展状况,积极推出特色种植、特色养殖、农户小额贷款的投放工作。

32树立良好形象,提高社会知名度

作为农村金融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村镇银行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从自身出发,不断完善内部管理结构,提高在业务和产品方面的创新能力,提高由员工素质决定的人力资源结构和机构的社会知名度,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优势。此外,村镇银行应加强自身社会认知度的建设,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具有自身特色的品牌。鹤银村镇银行以“龙都贴心人的银行”为宣传口号进行品牌建设,就是有目的的建立品牌核心竞争力。

33扩展资金来源渠道

对于村镇银行面临的资金来源匮乏的问题,政府应加大在这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以求缓解该问题。一方面,针对村镇银行,政府应建立专项的基金对其进行扶植帮助。另一方面,财政部门应大力支持村镇银行的发展,在税收及与其相关的各项费用方面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王曙光农村金融与新农村建设[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

[2]李学春乡村银行运作模式及借鉴[J].东岳论丛,2009(4)

[3]张笑尘村镇银行市场定位分析[J].西部金融,2009(6)

上一篇:银行业的发展历程范文 下一篇:资产管理基本情况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