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培养建议范文

时间:2023-10-20 23:36:06

干部培养建议

干部培养建议篇1

通过前些年的整村合并,使调整后的村规模变大,村干部的工作量也随之增大。村里事务、村民事务、落实国家各项惠农政策、人口与计划生育、征兵、社会综治、农环整治、秸秆禁烧等工作一项接着一项,正如一些村干部所说:“村干部芝麻大的官,山一样的事”。农村干部工作效果呈现三种,一种是爱干事,雷厉风行,工作很出色;一种是干好事,不慌不忙,工作扎实;另一种是怕出事,不思进位,应付于事。因此,为适应和开展好村级各项工作,基层政府和组织部门应注重培养村干部的工作能力。建议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培养。 

一是培养团结协调能力。村党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村委会主任与村委委员之间,要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在工作中合作默契,才能发挥村干部的整体工作效益。否则,班子不团结,一盘散沙,工作就做不好。 

二是培养组织管理能力。村委会一方面要发展集体经济,另一方面要带领村民群众发展生产,建设美好乡村。 

三是培养依法行政能力。村干部要学法、懂法、用法,依法办事,依法治村,不能凭感情用事。如果村干部凭自己主观愿望办事,往往会出现合理不合法等现象。

四是培养廉洁自律能力。村“两委”干部要增强廉洁自律能力,不能挥霍浪费,不能大肆招待。虽然村级经济发展不平衡,但集体经济有的数万元,甚至几十万元,如何用好、管好这笔钱,干部廉洁自律至关重要。

干部培养建议篇2

[关键词]大连市;党外干部队伍建设;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D66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4496(2011)01―0010―05

党外干部是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党外干部队伍的建设,是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民主政治、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实质性举措。新世纪新阶段的形势任务对加强党外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大连市党外干部队伍基本情况

(一)总体情况

截止到今年上半年为止,大连市现有副处级以上党外干部253人。其中:市人大副主任1人,市政府副市长1人,市政协副主席4人,市政府工作部门领导班子中13人,市检察院副检察长1人;区市县人大副主任12人,区市县政府副区(市、县)长10人,区市县政协副主席24人,区市县政府工作部门领导班子中党外干部45人(其中正职5人),区市县法院副院长2人,区市县检察院副检察长2人;省、市属高校正副校长8人,省、市属科研院所领导班子副职3人,市级人民团体领导班子正、副职5人,市属国有企业正、副职8人。

从党外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来分析,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党外干部的安排进展较快。市管党外干部由2005年的65名增加到80名,增长23%。10个区市县政协领导班子中选配了24名党外副主席,比上届增加了4名,10个区市县人大领导班子中选配了12名党外人大副主任,比上届增加了2名。

2.党外干部的任职领域和层次有较大突破。领导班子中配备党外干部的市政府工作部门由上届的8个拓展到13个,任职范围由科、教、文、卫逐步向经济和综合管理部门拓展。正职领导干部有新的突破,目前,10个区市县共安排正职党外领导干部26人,其中政府工作部门5人。另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人民团体、国有企业领导班子中均配备了一定数量的党外干部。

3.党外干部的结构有较大改善,知识层次明显提高。现任市管党外领导干部共有80人,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73人,占91%,其中,研究生学历的有19人,博士学位13人,平均年龄49岁,比2005年下降2岁。党外后备干部共236名,平均年龄43周岁,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116名占49%,博士学位48名占20%;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174名占74%,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75名占32%;归国留学人员61名占26%。

4.新一代党外干部思想观念开放、思维活跃,作用发挥较好。调查发现,新一代党外干部关心社会经济政治问题,参与政府科学决策和社会民主管理的意识增强。党外干部社会兼职较多,大多在人大、政协和党派兼任职务,在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方面等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党外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方法和途径

1.党委重视、统筹规划、形成合力。从市一级的情况看,近年来,市委高度重视培养选拔党外后备干部工作,纳入全市人才和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常委会定期研究部署,先后制定了《2005-2007大连市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规划》、《大连市2009-2012年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规划》等文件,明确了党外干部选拔配备的比例和要求。市委组织部、市委统战部建立了以党外干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工作机制,通过定期沟通、定期研究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做到了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形成了合力。今年初,为推动区市县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两部联合下发了《市委组织部、市委统战部建立和完善两部联席会议制度的意见》,规范了区市县联席会议制度的工作内容,提出了明确的工作要求。从区一级的情况看,各区市县党委均将培养选拔党外后备干部工作列入了重要日程,定期研究党外干部工作,中山区出台了《中山区委2008-2010年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规划》,沙河口区下发了《区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党外干部工作的若干意见》,都对培养培养选拔党外干部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任务;西岗区组织人事部门和统战部密切配合,做到“四个同步”,即同步制定规划、同步特色培养、同步考察人选,同步使用管理,为做好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机制保证。

2.抓住源头、广揽人才、做好储备。各级党委能够坚持把“四个能力”作为党外后备干部人选的基本条件,注重及时把那些政治素质好、业务素质强、与党真诚合作的党外优秀人才纳入党外后备干部队伍,在综合考虑性别、年龄、专业、界别等结构比例的基础上,分层次分类别建立和完善了党外后备干部队伍数据库,并注重加强跟踪培养,实行动态管理。对脱颖而出、有发展潜力的党外后备干部人选,及时向党委和党委组织部门推荐,努力把他们列为组统两部共同掌握的后备干部人选。如中山区,制定下发了《关于推荐党外后备干部、党外优秀青年、加强党外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实施方案》等指导性文件,依托“中山区统一战线成员信息管理系统”,形成了后备干部数据库。

3.把握规律、加强培养、提高素质。各级统战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大规模培训干部的指示精神,围绕党外干部成长进步的特点规律,科学设计成长台阶,制定培养措施,促进了党外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一是培训提高。各级统战部门按照统一战线教育培训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开办各类党外干部培训班,努力为党外干部学习新知识、增长新才干创造条件。市委统战部连续5年举办党外后备干部培训班,共培训党外后备干部280余人,连续3年选派党派驻会副主委赴新加坡进行公共管理课程培训,2009年,首次与市委组织部联合举办市管党外干部专题培训班,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提升了培训效果。西岗区坚持每年举办党外干部培训班,对全区45岁以下的党外干部进行全员培训,从2006年至今,选派1名党外领导干部赴境外培训,选派8名处级党外领导干部到北大脱产学习。二是实践锻炼提高。注重采取铺设台阶、岗位轮换、挂职锻炼等方法,加强党外干部能力素质培养。市委统战部坚持把党外干部挂职锻炼纳入全市实践锻炼的总体规划,近三年,共选派20多名党外青年干部到基层、全市重点工程项目、部门、对口帮扶地区等学习锻炼,基层党委也积极推动党外干部学习锻炼工作,去年,中山区对2名处级党外领导干部进行了交流任职,今年,计划9月份选派各派基层负责人到对口政府部门进行2周时间的调研实践;西岗区抽调部分优秀党外干部到街道、社区参与文明城市创建、稳定、奥运安保等专项工作;理工大学近3年共选调20名党外教师到学校机关进行挂职锻炼。通过多岗位的学习和磨炼,使党外干部在实践中拓宽了视野,丰富了阅历,提高了能力。

4.创新机制、拓宽渠道、推动使用。从各单位情况看,党外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一是组织任命,二是公开选拔。在党委的积极推动下,中山区、西岗区在党外干部担任政府工作部门正职上实现了突破,分别有1名党外干部任局长;中山区在7个政府工作部门领导班子中安排了党外干部,占政府工作部门总数的33%,超过了文件规定的比例;理工大学和辽宁师范大学均按要求配备了党外副校长。中山区、沙河口区注重引入竞争机制选拔配备党外干部,去年,利用公开选拔的方式,共选拔配备了3名副处级党外干部,特别是中山区拿出4个副处级领导岗位专门面向区内党外干部进行选拔,任用了2名优秀党外干部,在社会上和党外人士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二、党外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在党外后备干部培养上存在的问题

1.部分党政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高度不够。有些领导干部和一些单位思想不解放,对一些比较出类拔萃的人才不敢备用,更不敢用。有的把培养党外后备干部看成是一项可为可不为的工作,或者把培养党外后备干部当成点缀,认为是上面这么要求规定的,缺乏真正的统一战线、多党合作和广纳群贤意识。

2.在培养锻炼上,仍存在效率不佳的状况。目前在党外后备干部培养教育上,缺乏多渠道机制,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上与干部的实际需要及形势的发展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仍没有充分调动起来。从锻炼的情况来看,不注重锻炼的实际效果,走过场、搞形式的问题也不同程度存在。有的党外后备干部只愿意到条件好的地方去,不愿意到条件差的地方去;有的党外后备干部工作起来放不开手脚,顾虑重重,实践锻炼收不到实际效果。有的不敢把党外后备干部放到急、险、难、重的岗位,担心风险太大,使他们不能在复杂的环境中磨练意志,增长才干,给今后进一步培养使用产生了障碍。

(二)在党外干部选拔、任用上存在的问题

1.选人面窄,存在偏见。由于受习惯势力的束缚,在选拔干部时,视野狭窄,认为“表现好的大都入了党,不入党的就是落后的”, “党外干部大都属于专业技术型人才,担任领导不能发挥其特长”。在选拔、任用干部时,习惯于从党内找,即便是选拔党外干部,也是把眼睛紧盯着几个党派代表人物,不仅严重影响了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而且影响了其他党外干部的积极性。

2.培养选拔和使用管理脱节。在培养、选拔、使用管理党外干部的实际工作中,存在说法重要,选拔次要,使用脱节的现象,统战部门负责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而使用、管理工作又是组织部门,形成了“两张皮”现象,没有形成备用结合良性互动的科学机制,更谈不上制度化、规范化。基层党外干部上岗率低,长期备而不用的问题相当严重。有的党外后备干部一备几年,甚至十几年,有的甚至后备时间太长,脸面上过不去,思想上有压力,对党外后备干部培养选拔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3.党外干部实职安排的力度不够。尽管党外干部实职安排的数量和领域有较大的增长,但与中央、省委的要求还有距离。一是选配比例、数量不足。目前,全市10个区市县仅有3个区市县的政府工作部门党外干部安排比例达到规定的30%;只有瓦房店按要求在法院、检察院领导班子中配齐了党外干部;在连的14所高校中,只有7所高校领导班子中配备了党外干部。二是政府工作部门中党外正职的安排数量比较少。市政府工作部门还没有党外正职,区市县政府工作部门党外正职只有5名。

4.高素质、复合型的党外后备干部相对缺乏。主要表现在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把部分优秀人才留在党外的制度落实不好,导致符合条件的党外后备干部数量不足,既存在“选不出”的问题,也有“拔不上”的现象。沙河口区选拔副处级领导干部,没有1名党外干部符合任职的年限要求。中山区在公开选拔时,专门设置了4个党外处级岗位,最终符合岗位能力要求任职的只有2名。

(三)在党外干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1.互动联动机制不够顺畅。存在上热下冷、统战部门热其他部门冷的现象。在培养、选拔、使用的整个链条中没有形成一致性。但是,党外干部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仅靠一个部门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要靠党外干部分布的各个领域的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要引导全社会都来关注党外干部,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要从政治上、生活上和工作上关心党外干部,多为他们提供发挥作用,展示才华的平台。

2.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从实际工作情况看,保证了质量就保证不了数量,保证了数量就保证不了质量,这一矛盾比较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配备数量过大。有的地方为了达到数量硬性要求,在党外后备干部推荐过程中降低标准,把条件达不到要求的人也推荐上来,以求凑数。二是干部配备比例过死。在较高层面上,党外干部配备的比例高,有利于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也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但在较低层次,应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搞一刀切。

三、加强和改进党外干部队伍建设的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党外干部教育培养

1.加大党外干部教育培训的力度。坚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作为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有计划的组织党外干部到各级社会主义学院、党校、行政学院学习,对现任党外领导干部争取三年内轮训一遍。要创造条件支持他们通过理论学习、实地考察和相互交流经验等方式来不断开拓视野,提高政治素质和领导能力。在培训经费安排上给予保障,并纳入财政预算。

2.注重党外干部的实践锻炼。要把党外干部纳入党政领导干部轮岗交流、挂职锻炼计划,并保证党外干部占有一定的比例,使其在多个岗位接受锻炼,丰富阅历。对基本素质好、年轻优秀的党外干部,要选派到乡镇和企事业以及重点工程单位任职或挂职锻炼;对表现突出、成绩显著、条件比较成熟的党外干部,要选派到上级机关、沿海及经济相对发达地区挂职锻炼。

3.进一步提高党外干部的理论水平和履职能力。党外干部与党内干部一样面临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共同历史任务,同样承担着历史赋予的使命,面对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和国内建设的改革攻坚,应努力使党外后备干部具有较高的政治把握能力,坚决维护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善于从政治上认识和处理问题,能够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和风浪面前明辨是非,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鉴别力和敏锐性同时,要努力提高党外后备干部的调查研究能力、参政议政水平。党外后备干部作为统战工作对象和政协工作重点,不再仅仅是科研、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部门和基层单位的业务骨干、管理干部,在改革开发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迫切需要党外后备干部大胆建言献策,提出有针对性、科学性、有利于国家改革发展的好建议、好设想。

4.加强对党外后备干部的培养。要立足源头,扩大视野,抓紧建立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党外后备干部队伍。在目标规划上,一是建立后备干部队伍数据库。从各级政府和政府部门领导班子的实际需要出发,形成党外后备干部队伍总量。二是进一步完善发现机制,工作手臂向体制外延伸,牢牢抓住公务员招录、基层公务员遴选、公开选拔等重要选人环节,坚持早发现,早储备,早培养,成熟一个推荐一个。三是对党外后备干部进行分类选备。特别是对文件明确要求安排党外副职的领域和部门应重点予以考虑。四是不断加强对党外后备干部队伍的动态管理。通过个别了解,座谈交流、定期考核等多种形式,掌握党外后备干部的表现,并视其情况进行不断的调整充实,使年龄梯次、知识结构、能力素质不断优化,并在发展中保持相应的动态平衡。

(二)不断完善党外干部选拔任用机制

1.改革和完善党外干部选拔任用的工作机制。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党外干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与组织部门的沟通联系,定期研究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的有关问题,对优秀的党外干部要有意识的保留在党外。二是完善党员领导干部与党外干部交朋友制度,在与党外干部的交友联谊中不断加强对党外干部的了解、培养和教育。三是建立重点干部跟踪培养考察了解机制。建立重点培养的党外干部名单,加强对其学习、思想、工作情况的了解和掌握,使培养工作有针对性,实效性。四是把组织推荐和公开选拔结合起来,不断完善选拔使用机制,努力为优秀党外干部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2.建立健全相关部门职责明确、协作配合的运作机制。要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进一步完善组织部门和统战部门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的联系制度,通力合作,互相支持,形成合力。组织部门要认真研究统战部门推荐的党外干部人选,在决定对党外干部任免、调动、交流前,要听取统战部门的意见。统战部门要认真做好党外干部的物色、培养、推荐工作,并与组织部门共同做好考察工作。

3.建立规范有序的党外干部队伍管理机制。组织、统战部门要根据干部管理权限,认真履行各自职责,通过建立和完善党外干部年度考核、谈话、跟踪考察、跟踪服务、统计年报和档案管理制度,协调、指导同级有关部门和下级党委(党组),扎实抓好党外干部的管理工作,使之逐步走上运作有序、管理规范的轨道。

(三)加强党对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的领导

1.建立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领导责任制。各级党委(党组)要把培养选拔党外干部纳入干部队伍建设总体规划,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按照分类指导,分级负责原则,逐级建立领导责任制,坚持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采取多种方式,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重视培养选拔党外干部的意识,努力为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进一步搞好合作共事,充分发挥党外干部的作用。要保证担任领导职务的党外干部有职有权有责,对分管工作真正拥有行政管理的指挥权、处理问题的决定权和人事任免(调动)的建议权。涉及党外干部分管工作范围的重要决策,应事先听取并尊重其意见和建议。除有特殊规定外,(党委)党组会议要邀请班子中的党外干部列席,有关文件要送其阅读学习,重大问题要向其通报。党员领导干部对班子中的党外领导干部要平等相待,真诚与他们交朋友,善于求同存异,沟通协调,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在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代表性强、联系面广的优势,通过他们去团结和影响一部分群众,自觉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

3.进一步加大党外干部的选配力度。建议从六个方面推动这项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强督查。建议能够每年组织一次全市性的督促检查,及时通报各区市县选配情况。通过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总结好经验、好做法,查找不足和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二是认真落实选配比例要求。重点是推动政府工作部门领导班子中党外干部的选配,通过竞争上岗、公开选拔、交流任职等方式不断提高党外干部的选配比例。三是专门研究全市法院、检察院领导班子中党外干部的配备工作,对于人选缺乏的地区,可以通过横向调剂等方式加以补充。四是积极推动在政府工作部门党外干部正职的安排上有新的突破,积极推荐群众基础好、年龄适中、综合素质好的党外干部担任正职。五是有计划地安排党外领导干部交流任职。对在同一岗位任职较长,业绩比较突出的党外领导干部,要结合使用方向,适时交流使用。六是在党外干部的使用上,可以有意识的留出位子。可以在民主推荐环节明确党外干部推荐的名额,在公开选拔工作中,专门设置党外干部任职岗位。

4.加强对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的监督检查。要建立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的情况通报、经验交流等制度,逐步形成经常性的督查机制。各地各部门要定期反映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情况及遇到的问题,及时研究,提出解决的具体办法,努力把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稳步向前推进。

(四)不断优化党外干部的发展环境

1.要加大统战工作的宣传力度。要充分利用电视、电台、报纸、期刊网络等舆论阵地,大力宣传党在新时期新阶段的统战理论和统战政策,大力宣传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为培养选拔党外干部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目标责任。建议充分利用调研、培训、会议等时机,广泛宣传党的统战理论政策,坚持把统战理论政策学习纳入党政领导干部培训内容,引导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使各级党委能够从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巩固执政地位、加强经济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制定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规划;建立党外干部工作量化考核制度,并列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年度考核内容,以考核的方式,督促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有关政策落到实处。

课题组成员:徐晓暖(执笔) 苏杭

注:本文系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系统2010年科研项目结项课题。

收稿日期:2010-12-01

作者简介:1.徐晓暖,女,大连社会主义学院统战教研部主任,副教授;“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基层统战工作理论本溪研究基地”特邀研究员。

干部培养建议篇3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执行党的十六大精神,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干部选拔任用方针,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把那些有较高的思想政治文化素质,有较强的工作能力,有发展致富的本领,带颔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做出一定贡献的人,人民比较满意的人作为后备干部选拔的对象。要不断拓宽后备干部选拔的渠道,增加选拔培养后备干部工作的透明度,使二0__年我乡后备干部选拔、培训工作走上一条正规化、规范化的道路,使基层干部后备力量不断壮大和增强。

二、教育培训的任务、方法及主要内容

二0__年我们将根据我乡的实际情况,适时进行后备干部的培训,全乡18个行政村,每个村培训2—3名,乡机关包括七站八所人员,按照1:3的比例,预计培训25人,全乡共培训人员65名,按部就班,逐步完成。们将充分利用乡党校和培训中心,对全乡后备干部进行培训,每月一次,并分批定期采用到县党校培训,到其它地方参观学习走访等形式,增强培训的多相关性和灵活性,以达到培训的实际效果.对后备干部培训的内容,包括方方面面,主要进行以下几个培训:1、思想政治理论的培训,主要学习党的十六大会议精神,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市场经济知识的培训;3、管理知识、科技知识的培训;4、时常经济知识培训。通过培训,不断增加广大后备干部的各方面素质,以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的需要。

三、后备干部选拔培养方法

针对村“两委”班子后继乏人的现状,重点加大对后备干部培养力度,将培养后备干部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将书记、村委会主任对后备干部的培养与享受待遇挂钩,并作为今后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考核。做到培养后备干部年初有计划,年中有督查,年底有考核,建立了一整套后备干部培养制度。要将正派,年富力强,有实干精神的后备干部,充实到村“两委”领导班子中。要结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的学习贯彻,按照“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积极推行公示制、公开选拔制、试用期制、竞争上岗制,把那些“靠得住、有本事”的优秀年轻干部及时选拔到工作岗位上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用好的制度约束人,用好的作风管理人,不断加强宗旨教育和廉政教育,增强基层领导干部的大局意识、奉献意识和服务意识。不断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做好培养选拔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的工作,保证各村有5—7名后备干部,建立起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切实做到后续有人。

要不断进行探索和研究,依据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指导新实践,使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在加强中改进,在改进中创新,在创新中提高,做到常抓不懈、常抓常新,不断得到发展。村党支部书记为具体责任人的考核制度,强化责任,完善责任体系,真正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和“一把手抓一把手、一把手抓一班人”的工作责任制。乡党委要坚持每半年召开一次党委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专门研究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建工作。每个月听取一次各单位抓后备干部的汇报。乡党委要筹措基层组织建设所需的经费,保证做到有钱建设。要成立后备干部工作督查组和检查组,及时对后备干部工作进行督查和验收。负责后备干部的领导要经常深入农村第一线,全面检查指导后备干部工作,不断为后备干部工作注入生机与活力。

__x乡党委

干部培养建议篇4

    [关键词]统一战线;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多方互动一体;机制建立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积极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充分发挥党外人士参政议政积极性,是巩固和发展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基础性工作。新世纪伊始,我国经济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人均GDP越过了1000美元,正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迈进。这一阶段,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期,又是各种矛盾的凸显期,团结和凝聚包括党外人士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集中力量加快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显得尤为迫切,尤为重要。当前,正值我国党外代表人士和民主党派新老交替的重要时刻,中共中央颁发了文件,又向全党全社会提出了加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中发[2005]5号)的主张。可见,建立健全党外干部培养选拔机制,举荐和选拔一大批优秀党外人才,建设一支素质高、能与中共合作共事的党外干部队伍,使党外干部队伍特别是民主党派自身建设可持续地发展,进一步巩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当前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党中央重视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更是把这项工作作为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工作来抓。中央和地方党委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措施,形成了党委领导、组织部门和统战部门具体实施、其他部门协助配合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实践证明,这些方式方法的运用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对加强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但也要看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这些方式方法中,对那些有生命力的,仍需要进一步总结、完善和发展,对那些不能适应形势发展要求、日益显露出缺陷和问题的,要摒弃和否定。一是政策要求不清晰,执行难以到位,各级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开展不平衡。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来指导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党外干部工作的发展。但一些地方制定的文件中作出“争取配备”、“逐步配备”、“尽可能配备”、“要有一定数量”、“要加大力度”等规定和提法,弹性较大,缺乏可操作性的考核指标和措施,随意性大。二是责权不够明晰,缺乏有效机制,难以形成合力。责任和权利是一对相辅相成的矛盾统一体,处理得好,事物就能遵循着其客观规律正常发展,否则弗然。目前,在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的分工方面,有关文件虽然也提出一些要求,但各部门、各单位究竟有哪些具体职责和权力,并没有得到明确。例如,统战部主要负责党外干部的培养和举荐,组织部主要负责选拔和任用,统战部检查工作的最终落实。这一规定,意味着组织部和统战部都对党外干部的选拔和任用发挥作用。但目前的情况是,两个部门的具体权责没有得到具体化和明晰化。在实际工作中,不仅成本高,而且容易产生矛盾。三是管理监督机制不健全,党外干部队伍建设难加强。管理监督是社会发展的一门科学,是社会发展系统工程中的重要环节。从党外干部队伍建设的系统工程看,任用党外干部到领导岗位,既是旧的培养选拔和任用周期的结束,又是新的培养选拔和任用周期的开始。这就要求对党外干部从担任领导职务起直至从岗位上退下来全过程进行管理监督。但实际上,对党外干部的管理监督仅限于对其阶段性工作表现的考核,这不利于保持党外干部队伍建设的良性发展。

    不难看出,现行的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机制存在一定的缺陷,包括物色举荐、培养提高、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诸环节中,都存在着脱节的现象,这很难避免造成资源浪费和工作效率低下的现象,也难以适应新世纪新阶段党外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亟须予以完善。

    二、广西党外干部培养选拔机制的实践与探索

    近年来,广西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努力推进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不断探索出许多好做法、好经验,逐步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工作机制,对于建立健全党外干部培养选拔机制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主要做法有:

    (一)强化党委领导下“两部”工作相协同。组织部和统战部两部缺乏协调配合,培养举荐与安排使用脱节,党外干部选拔任用出现“两张皮”、“三张皮”现象,是长期制约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开展的主要瓶颈之一。针对这一难题,广西建立了两部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在党委统一领导下,两部分工协作、相互配合的工作机制。如在工作中,两部做到“四个共同”,即共同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共同考核后备干部,共同研究确定后备干部名单和拟定任用人选,共同向自治区党委汇报,解决了以往两部缺乏沟通协作带来的一些问题。

    (二)广泛物色与重点联系相统一。如何正确把握数量与质量的关系,一直是党外干部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广西采取了多渠道物色选拔党外后备干部等措施,如公开推荐优秀党外干部,建立自治区、市、县三级后备人才库;在全区范围开展了“全面加强新一代党外代表人物的工作”,建立“物色”与“培养”相结合的“重点联系”制度等。这些做法,对党外干部的培养举荐和选拔任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政治效果。

    (三)理论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理论教育与实践锻炼是促使干部成长成熟的必要途径。为了适应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代表性强、与党亲密合作的党外干部队伍的需要,广西一方面加强对党外干部和党外后备干部党的基本理论政策和统一战线知识培训,帮助他们提高思想认识水平与合作共事能力;另一方面在民主党派各级组织开展了“思想政治交接教育实践活动”,帮助党外代表人士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此外,针对当前党外干部普遍存在工作经历较少的特点,对党外干部加强实践锻炼。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党外干部到基层、中央和国家机关、东部发达省区挂职锻炼,为党外干部茁壮成长创造条件。

    (四)提高认同与完善制度相匹配。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能否获得广泛的社会支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对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和任用政策及对党外代表人士本身的了解和认同程度。广西一方面注意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大力宣传选拔任用党外干部的有关政策;另一方面通过组建“专家百人团”,积极为党外干部展示才能、树立形象提供舞台,提高党外代表人士的社会认同,从而为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基础。目前自治区人大、政府领导班子均配备了党外干部,自治区政协领导班子中,安排党外干部6人,超过副主席总数的60%。14个地级市的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中,全部配备了党外副职。109个县(市区)有104个政府领导班子配备了党外副县(市区)长,与上届换届时配备数同比提高了46个百分点。

    通过实践与探索,有三条基本经验必须坚持:一是建立党委统一领导下的组织领导机制是根本。各级党委必须加强领导,才能确保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建立党委统一领导下的两部协同工作机制是关键。组织、统战两部门必须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各方协同作战,形成合力,才能把建设高素质的党外干部队伍的工作做好。三是建立上下联动的督查机制是保障。加强督促指导,形成经常性的督查机制,才能使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三、建立健全多方互动一体的培养选拔工作机制、

    古人云:“国之兴,在于政;政之得,在于人。”选好用好干部,其重要性无论如何强调都不为过。与选拔使用其他党政领导干部一样,选好用好党外干部,关键靠制度,靠科学的机制作保证。所谓机制是指事物结构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科学机制是各种要素的有机结合。培养选拔党外干部的机制,主要是指组织上为党外干部的进步成长提供的外部条件和培养选拔党外干部的工作方式,包括教育、培训、发现、推荐、选拔、安排、使用的方针和政策措施,也包括科学的考核、考察、评价体系和监督管理体系等。建立健全培养选拔党外干部的科学机制,就是要使培养选拔工作的诸多部门、诸多环节和各种要素有机地结合,良性互动,形成合力,融为一体,进而产生“1+1>2”的效果,使之既与党和国家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相协调、相适应,又与民主党派、无党派代表人士的新老交替和政治交接的需要相协调、相适应。经多年的实践与探索,我们认为,这种科学机制就是在党委统一领导下,组织部门与统战部门各司其职、互相配合、规范有序,各有关单位积极支持和参与的培养选拔党外干部的工作机制。具体来说,要建立健全以下几个方面的机制。

    (一)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领导机制。在建立健全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机制中,党委的领导起核心作用。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是各级党委工作的组成部分,建立健全有效运行机制,使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更是各级党委责无旁贷的重要工作。第一,建立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领导责任制,把培养选拔党外干部纳入干部队伍建设总体规划,把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年度目标管理,作为考核领导班子建设的重要内容。各级党组织将党外干部工作纳入干部人事工作进行通盘研究,明确分管领导,落实分管领导责任,每年由组织部牵头、统战部配合,对领导责任制的实行情况进行检查。第二,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除需提请党委领导决定并主持的重要议题外,一般由组织部、统战部共同召集,定期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加强联系、沟通和信息交流,对党外干部工作中的重要情况进行通报,在党外干部提拔任用、变动调整事前通报征求意见。第三,建立健全组织部门和统战部门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的联系制度。努力在党外干部的发现、培养、选拔、任用和合作共事、发挥作用等各个环节,做到前后衔接,各负其责,协作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

    (二)建立健全相关部门职责明确、协作配合的运作机制。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涉及许多部门,需要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努力。必须建立健全在党委统一领导下,组织部门和统战部门各司其职,协调配合,规范有序,各有关单位积极支持和参与的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的机制。第一,建立健全党外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明确选拔任用党外干部的范围和条件,党外干部一般应当具备《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所规定的基本条件和任职资格。考虑到特殊性,还应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较强的政治鉴别与把握能力,有较好的群众基础,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共事能力、参政议政能力和民主监督能力。另外,选拔到法、检两院任职的,应具备《法官法》《检察官法》所要求的必备条件。对特别优秀的党外干部,其任职资格可适当放宽。第二,建立健全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制度。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已确定的后备干部到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和桂会主义学院学习和轮训,对比较优秀的党外后备干部,采取小步快走、多岗位锻炼的方法,及时安排他们进行轮岗或到基层挂职锻炼。待条件和时机成熟后,及时提拔使用,充实到领导班子中来。特别优秀、有培养前途的可选拔担任部门(单位)行政正职。第三,建立与党外领导干部谈话和联系帮助制度。组织上每年与担任领导职务的党外干部进行一次谈话。

    (三)建立健全上下联动、层层推动的督查机制。一要制定党外干部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培养选拔党外干部的工作规划和目标。注意近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的有机结合,既要有总的目标,又要有分阶段、有步骤的实施计划;既要有明确的要求,又要有切合实际的具体措施。二要建立健全情况通报制度:(1)定期汇报。分管领导每半年或一年将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开展情况向党委汇报一次,掌握工作进度,查找不足,并切实加以解决。(2)定期抽查。组织部、统战部每年对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进行抽查,检查实施方案是否落实,并将抽查情况及时向分管领导汇报。(3)定期走访。组织部、统战部每年对重点同级部门、单位和下一级组织进行走访调研,及时掌握党外干部工作动态。(4)定期反馈。各地各部门要定期向同级组织部、统战部反馈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情况及问题。三要建立健全经验交流制度。通过创办培养选拔党外干部信息刊物、建立培养选拔党外干部网页或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等形式,提供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的交流平台。四要建立健全上级组织、统战部门检查指导制度。上级组织、统战部门定期对下级组织、统战部门进行党外干部工作的业务检查指导。下级组织、统战部门也要定期向上级部门反映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情况及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研究,提出解决办法,不断改进工作。

    四、落实党外干部培养选拔机制的主要措施

    (一)把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提到重要位置、列入重要议程。培养选拔党外干部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培养好、选拔好、使用好党外干部,是各级党委必须履行好的一项重大政治责任。各级党委应从党和国家事业的全局出发,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切实加强对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的领导,实行严格的目标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一是科学制定和不断完善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规划,并将其纳入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工作的总体规划,使之在目标上有机衔接、在政策上统筹考虑、在责任上同步落实、在工作上协调推进。特别是在换届中班子的配备要强调党外干部的配备,要着眼于换届工作抓紧培养党外干部。二是搞好督促检查和分类指导,针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提_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和措施。三是大力宣传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方针、政策,以及培养选拔党外干部的重要意义,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对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为培养选拔党外干部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密切配合,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做好这项工作,关键在党委,落实在部门。要努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和统战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各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共同做好党外干部工作的格局。组织部门应主动与统战部门加强联系,沟通情况,对统战部门推荐的党外干部人选,要认真研究和考察,在党委决定对党外干部任免、调动、交流前,组织部门要征求统战部门的意见。统战部门应主动配合组织部门,认真做好党外干部的发现、培养、举荐、考察等工作。各有关单位和部门应积极在本单位和本部门发现和培养党外干部,并主动向组织部门和统战部门推荐。

    (三)狠抓落实,在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上争取明显成效。一是应坚持标准,把握条件,正确对待和评价党外于部。坚持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注重实绩和群众公认,把坚定不移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首要条件。在坚持政治标准的前提下,注重选拔那些既有业务专长和代表性,又有较强参政议政能力和一定组织领导能力的党外干部。对党外干部要看本质、看主流、看潜力,辩证、全面、发展地作出评价,既要坚持标准和条件,又要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的陈旧观念,不拘一格选拔党外干部。对其中特别优秀的,要及时大胆地选拔担任重要的领导岗位。二是应扩大视野,拓宽渠道,不断优化党外干部队伍结构。扩大民主,广纳群贤,坚持走群众路线,注重社会公论,在更大范围选拔党外于部。进一步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人民团体推荐党外领导干部人选的作用。根据新时期人才资源分布的新变化,逐步消除区域、部门、行业、身份、所有制等限制,积极探索从新的社会阶层和留学回国人员中选拔优秀党外人才担任领导职务的路子。三是应创造条件,改进方式,逐步形成有利于党外干部脱颖而出的机制。由于历史原因和党外干部队伍自身状况,目前破格提拔、越级提拔党外干部的情况较多。从长远看,培养选拔党外干部还是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一般应逐级提拔。为此,要积极创造条件,为党外干部成长铺设必要的台阶。把培养选拔党外干部纳入于部队伍建设和人才工作的总体规划,统筹考虑,充分发挥实职安排和政治安排的不同作用,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完善竞争机制,积极运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方式选拔党外干部。

    (四)积极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的规律。进一步加强对新形势下党外干部的特点和成长规律的研究,不断深化对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党外干部成长特点、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的新路子。一是充分尊重、真正信任党外干部。党组织尊重、信任党外干部,支持党外干部开展工作,是保证党外干部有权有责、充分发挥作用的基本前提。要根据党外干部的特长,合理分工,扬长避短,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党外干部分管工作范围内的重要事项包括人事问题,党委在作出决定前,应事先听取并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二是平等相待、放手使用党外干部。各级党委要积极支持党外干部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保证他们在其位、主其事、负其责,对分管工作真正享有行政管理的指挥权、处理问题的决定权和人事任免的建议权。三是正确引导、严格要求党外干部。党外干部与党员干部一样,都是执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国家公职人员,都必须严格履行岗位职责。担任各级领导职务的党外干部通常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要履行领导职责,另一方面要承担社会兼职的任务,容易出现因社会兼职过多丽影响履行领导职责的情况。各级党委组织部门要会同统战部门,统筹考虑党外干部在社会组织中的兼职情况,引导他们把主要精力放在忠实履行领导职责上。同时,要根据党外干部的情况,提供必要的条件,安排他们分管适宜的工作,以充分发挥党外干部在专业领域的优势和专长。

干部培养建议篇5

一、把握总体要求,明确目标任务

总体要求:坚持好干部标准和“重品行、重实干、重公认”原则,鲜明用人导向,把一大批农村优秀青年人才吸引到新时期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伟大实践中来;坚持抓基层、强基层的工作方针,为村“两委”班子补充新鲜血液,进一步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生机与活力;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农村人才缺乏、村级组织后继乏人等突出问题,建立一支政治素质较好、群众口碑较好、干事能力较强、服务意识较强、发展潜力较大的规模宏大的村级组织后备力量,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二、坚持全面从严,确保选拔质量

(一)严格选拔标准

1.政治立场坚定,对党忠诚老实,维护党的权威,在思想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2.具有较强的推进集体经济发展、率带群众致富的能力,组织协调处理农村基层复杂问题的能力,脱贫攻坚工作中攻坚克难的能力,推进农村各项改革中开拓进取的能力。

3.具有乡村旅游、规划建设、产业发展、电子商务、综合治理、社会工作、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方面专业素养或有相关工作经历。

4.年龄一般在35岁左右,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优秀人才,特别优秀的可适当放宽条件。

5.事业心责任感强,热心村级事务,对基层群众有感情,守纪律、讲规矩,作风正、品行好。

(二)拓宽选拔范围。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破除在“少数人中选人、在圈子内选人”的现象,坚持内外结合,既注重发现本地优秀人才,又注重引进外来优秀人才。大力实施“四个一批”选拔计划。从农村致富能手、农民经纪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中选拔一批;从大学生村官、复员退伍军人、乡村医生、乡村教师中遴选一批;从在外务工经商青年农民中回引一批;从青年人才党支部培养的优秀党员中选拔一批。

(三)明确推荐程序。按照村级后备干部选拔条件,建立“三荐两考”机制,即采取个人自荐、群众举荐、组织推荐和测试考评、组织考察的形式,从严择优选拔,确保人员质量。

1.村按照选拔条件采取个人自荐、群众举荐、组织推荐等形式,确定推荐不少于3名后备干部建议人选,经村支委员讨论同意后,向乡党委上报书面推荐意见。

2.乡党委对建议人选进行测试考评、组织考察并审批。结合村实际,通过知识测试综合评价建议人选工作能力素质,对能力素质还不达标的,要反馈所在村继续培养。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对基本具备村级后备干部条件的人选,从严进行组织考察,重点考察村级后备干部政治立场、德才素养、一贯表现、遵纪守法等情况。要广泛征求纪检、综治、民政、计生、派出所等部门(单位)意见,采取座谈、谈话等形式听取党员群众评价,在群众口碑中识别干部。对表现优秀,受到各级党委、政府表扬的,优先考虑。乡将结合实际制定“负面清单”,凡是违纪违法、群众意见较大、口碑形象不佳的,一律不纳入培养。组织考察合格后,乡党委将名单报组织部备案,正式确定为村级后备干部。

3.村按照统一要求确定后备干部培养方向、培养期限和培养计划,乡党委依此建立村级后备干部个人档案库。

三、加强培养锻炼,提升能力素质

(一)加强学习培训。把村级后备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纳入村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计划,积极探索和完善村级后备干部培训的途径方法,坚持重点培训与基层普遍培训相结合的方式,通过集中办班、以会代训、主题教育、参观考察等形式,加大培养力度和频次,每名村级后备干部在每年内至少参加2次乡组织的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3天。鼓励村级后备干部自主学习和参加学历教育,乡将结合实际适时组织利用党支部的“”、农民夜校等活动举办村级后备干部中长期培训班,对表现优秀的村级后备干部,上报县委组织部,纳入全县优秀干部人才递进培养计划。

(二)注重结对帮带。从乡领导班子成员、村“两委”主要负责人、第一书记中确定一批结对帮带干部,每名村级后备干部至少有1名乡村干部联系帮带,负责帮带的干部要与村级后备干部开展经常性谈心谈话。乡党委书记每年将至少组织开展1次所辖村级后备干部全覆盖谈心谈话。把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与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结合起来,是中共党员的,要督促其认真参加“”等党的组织生活,完成党组织交办的任务,自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入党积极分子的,要教育其高标准、严要求做好工作,接受组织的挑选和考验;对其他村级后备干部,要关心他们的思想进步,教育引导其积极主动向党组织靠拢。

(三)强化实践锻炼。以村级日常工作为平台,要把村级后备干部选派到产业发展、脱贫攻坚、征地拆迁、维稳等重点工作、重大项目一线锻炼;可安排村级后备干部参与村组事务管理、农村公益服务、村级经济发展等日常工作,全面熟悉村级各项事务,积累工作经验;可安排村级后备干部按程序、按规定参选村民小组、社会组织负责人,可推荐作为群团组织负责人候选人。

四、全面建库建档,实行动态管理

(一)建立一账一卡。乡将建立后备干部档案库,村党支部要建立培养台账,做到一村一本台账、一人一张基本情况卡,如实记录村级后备干部在教育培训、实践锻炼、培养使用等过程中的现实表现。乡将统筹本镇村级后备干部的管理,村支部书记为本村后备干部的具体责任人,乡、村可利用qq、微信等网络平台,跟踪了解后备干部的思想动态、工作表现、需求建议等情况,帮助解决村级后备干部生活上的困难和问题。

(二)定期分析研判。乡党委做好日常分析研判,每季度对村级后备干部现实表现进行1次评议,对其发展潜力和主要不足作出评价意见,评议结果及时填入村级后备干部档案,作为培养、使用、调整的依据。

(三)推行动态管理。结合村后备干部日常管理、考核评议等情况,实施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优胜劣汰、良性循环、动态调整的机制。对新发现的基本素质好、有发展潜力、群众公认的,要及时纳入村级后备干部培养计划,确保数量相对稳定。对政治立场不坚定,散布政治谣言,在大是大非面前态度不鲜明;参加、宗派、黑恶势力活动,参与非法等违纪违法活动;为群众干事工作不力、敷衍了事,甚至侵害群众利益,搞优亲厚友,群众公认度不高的村级后备干部,由村党组织提出调整建议,经乡党委审批同意,报县委组织部备案后,取消其资格。

五、鲜明用人导向,规范选用程序

(一)统筹择优选用。村“两委”班子成员出现空缺时,本着备用结合、及时使用、量才使用、发挥所长的原则,优先从表现优秀、群众公认、人岗相适的村级后备干部中推荐选用。本村暂无合适人选的,可在乡范围内统筹调配。

(二)严格选用程序。对村级后备干部的选用,由所在村级党组织提出推荐意见,经乡党委审批同意后,报县委组织部备案,并在村级后备干部所在村及任职村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5个工作日。注重听取村“两委”班子成员、党员群众代表及纪检、政法、民政、卫计、等部门意见。对法律有规定的,应严格依法产生。

(三)严明纪律规矩。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把严明纪律规矩贯穿到村级后备干部培养使用全过程,坚决严禁利用培养后备干部搞拉帮结派、团团伙伙等行为;坚决杜绝说情打招呼、弄虚作假、“近亲繁殖”、权钱交易;坚决严防黑恶势力、家族和宗教势力趁机培养“代言人”,插手村级事务;坚决防止任意简化培养程序,执行上打折扣搞变通等;坚决查处村级后备干部培养使用工作中的不正之风和违纪违规行为,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六、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一)加强组织领导。把村级后备干部培养作为组织工作重点进行推进,由乡党委具体抓。乡将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工作作为各村支部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明确责任分工。乡党委将建立健村级后备干部管理相关制度,认真履行指导、督促、检查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的选拔、培养、管理、使用、考核等各项工作。

干部培养建议篇6

一、拓宽发展界别,建好后备干部的人才库。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超前意识,不拘一格地发现、选拔人才。在注意从会员中选拔后备干部的同时,我们十分注意吸收会外有成就、有发展前途的中青年优秀知识分子入会。在组织发展中,严格按照“坚持条件,保证质量,改善结构,稳步发展”的原则发展新会员,认真做好发展对象入会前的了解考察工作。注意新会员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工作中的表现和广泛的代表性,做到宁缺毋滥,成熟一个发展一个。换届以来,每年组织发展保持5%左右的增长率,总体上做到了有计划地稳定发展。吸收了一大批优秀的中青年会员,使会员整体素质有所提高,南通民进现有440位会员,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占比例为95%,比*年同期提高了5个百分点,年龄结构有所改善,出现了年轻化趋势。

会员界别单一直接影响参政议政领域的拓宽,民进南通市委会非常重视扩展会员界别问题,在巩固老阵地的同时开拓新领域,积极做好30%的文章,使会员界别在经济(公有经济和非公有经济)、金融、科技、医卫、法律等领域有了较大的突破。目前,新会员中有市中级人民法院三庭审判长、建设银行部门经理、华泰证券部门经理、科技馆常务副馆长、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副主任、金鹰国际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江海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海子牛广告有限公司总经理、区农科所所长,以及财政局、国税局、机关事务管理局、社会劳动管理处等部门的新同志,使人才结构发展界别趋于合理的拓展,既保持了我会的传统优势和特点,又充实了新的力量,适应参政议政的需要。

根据《民进江苏省委关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工作的意见》精神,从参政党建设的需要出发,通过民主推荐、考察了解,酝酿协商、集体研究等环节,我会按1:2的比例建立起一支德才兼备的后备干部队伍,并对后备干部实行动态管理,不断充实后备干部人才库,优化结构,形成高素质的人才梯队,为南通民进市委会顺利换届储备人才,作好组织准备。

二、制定培训计划,搞好后备干部的培养工作。

育人是用人的基础,培养后备干部包括学习培训和实践锻炼。人才选以后,关键是加强学习、培养和锻炼。自换届以来,南通民进注重代表性人士的发展培养和教育工作,积极选派后备干部参加各级社会主义学院、政协、统战部等有关方面组织的培训班,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共中央5号文件,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和党派史等,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组织领导及参政议政能力,尽快具备一定的政治理论素养和合作共事意识,换届以来,南通民进参加市级以上各类“学习培训班”学习的会员共40多人次。会员在培训班上也不辜负组织的厚爱,不少同志担任了班长、小组长和召集人,他们积极交流学习体会,特别是对教育、文化、经济等领域的改革与发展,以及反映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和难点,积极建言献策,供有关政府部门决策。

民进南通市委会也制定了培训计划,每年分批举办骨干和后备干部、支部主任及新会员培训班,学习中央领导的重要讲话,学习多党合作的理论、统一战线理论、科学的发展观,进行民进优良传统教育,提高各级会员的政治敏锐性、社会洞察力,增强组织的凝聚力。还举办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撰写议案、提案的培训。新当选的省政协委员,在省政协九届一次全体会议上作的书面发言《关于“朝九晚五”作息制度的再建议》,作为1号提案,还被邀请到省电视台“江苏综艺”频道与节目主持人在“机会面对面”栏目中向观众介绍议案的内容,并先后接受江苏电视台“江苏新时空”频道的电视采访以及《现代快报》、《扬子晚报》记者的专访,产生较大社会影响。新当选的几位市政协委员积极履行委员职责,踊跃建言献策,其中不乏“提案大户”,每年都成为新闻记者追踪的对象。他们的个人提案《关于我市医疗费用增速过快的对策建议》和《加快发展我市职业教育》等被评为优秀提案,受到表彰。今年8月份南通民进举办“学习贯彻5号文件精神,努力提高参政议政能力”支部主任培训班;9月份结合民进成立*周年,继承发扬民进以党为师的优良传统,保持派的进步性,切实履行参政党的基本职能,举办了新会员培训班,增强了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搭建后备干部锻炼的平台。

实践锻炼也是成长为一名高素质干部必须经历的过程。民进南通市委会领导班子非常重视这一做法,注重与各级党委、统战部沟通、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争取他们的关心、支持、指导和帮助,千方百计为后备干部铺台阶、搭舞台,充分施展各自的才干,组织他们参加有关会议和调研活动,安排后备干部担任会内职务,积极向有关部门推荐优秀人才。许多后备干部在实践锻炼中脱颖而出。市委会积极为后备干部提供舞台,**年届中增补市委委员1名,对各工作委员会组织人员届中进行了增补和调整。*年推荐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23名,其中新担任的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17名,占推荐总数的71%。近两年来推荐各级各类特约人员8人次。江苏省南通中学有4名民进会员担任学校中层干部,是通中史无前例的。今年上半年成立了民进南通大学总支委员会和科技支部;基层26个支部顺利完成了换届工作,选拔了一批有一定理论水平,熟悉统战理论、方针、政策,参政议政意识强,作风正派,热心党派工作,有较强的政治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和有一定群众基础的年轻同志担任基层组织负责人,从而为基层组织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干部培养建议篇7

>> 浅析年轻干部的成长现状、对策与途径 最年轻干部:疑惑与期待 基层年轻干部精神压力现状与排解对策分析 年轻干部在工作中需注意的大智与小节 新时期如何抓好年轻干部培养工作 年轻干部应具备的工作作风 企业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的几点思考 加强年轻干部培养选拔问题研究 试论年轻干部的培养与选拔 浅析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与选拔 浅论年轻干部的选拔与培养 关于年轻干部选拔与任用的政策建议 年轻干部的理想困惑与自我调适 年轻干部培养选拔事关国本 年轻干部莫为优势所累 “仕途无望”心理侵蚀年轻干部 年轻干部选拔培养之初探 企业优秀年轻干部培训模式 古代选拔年轻干部的难题 年轻干部应如何面对挫折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9]24岁女副镇长18岁大学毕业 组织部称履历无虚假[N].浙江在线,2013-04-13.

[10]张磊,李阔.安徽22岁团县委副书记被停职 毕业半年连升两级[EB/OL].人民网,(2013-05-15)[2013-07-12]. .

[11]广东揭阳27岁副县长被撤职 按办事员安排工作[N].京华时报,2013-05-11.

[12]雷涛.湖南耒阳被曝现80后女副市长 系原市长之女[EB/OL].新华网,(2013-05-08)[2013-06-21]. http:///2013-05/09/c_115696785.htm.

[13]李宁.山东25岁女镇长与父同日辞职 曾高票当选镇长[N].新京报,2013-04-23.

[14]李游,蒋小康.湖北现23岁女副镇长 回应称农村出身非“拼爹”[N].华声在线,2012-02-24.

[15]格祺伟,张桓瑞.湖南“14岁工作”副局长被免职后简历仍未公开[N].现代消费导报,2013-06-06.

[16]80后美女副市长晋升如坐火箭惹来争议[EB/OL].人民网,(2013-01-13)[2013-05-25].http:///a/20130113/000089.htm?pgv_ref=aio2012&ptlang=2052.

干部培养建议篇8

一、从加强执政能力的高度充分认识党外领导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的重大意义

党外领导干部是我党领导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党外领导干部培养选拔工作是坚持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要把党外领导干部培养选拔工作摆上重要位置,作为一项基本政策长期坚持。加大党外领导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力度,实现培养选拔党外领导干部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适应新的历史条件下政权建设和多党合作的党外领导干部队伍,进一步提高党与党外人士合作共事的水平,为我县民主政治建设提供组织保证,为加快**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为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四个文明”协调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明确党外领导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根据中央、省、州有关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党外领导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全国第二十次统战工作会议精神,着眼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抓住源头、打好基础、完善机制,培养选拔更多优秀党外领导干部,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代表性强、具有参政议政能力,与党亲密合作的党外领导干部队伍,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服务。

三、培养选拔党外领导干部的目标和任务

(一)县人大、县政府领导班子要配备一名党外副职,县政协领导班子要配备一半党外副职。

(二)各乡镇政府领导班子中原则上要配备一名党外副乡镇长,一时配不上的,应留出职位,适时增补。领导班子职务已满而没有党外领导干部的可以采取先进后出的办法解决。

(三)县政府职能部门领导班子中,要在四分之一以上的部门配备党外领导干部,有条件的可以安排正职。

(四)县人民法院、县人民检察院、县司法局按规定配备一名党外领导干部。

(五)**一中、泸源中学、**二中、县职业高级中学、县教师进修学校领导班子中,原则上要配备一名党外领导干部。

(六)县人大、县政协领导班子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党外干部所占的比例,原则上要按照中央和省、州党委的规定进行配备。

四、培养选拔党外领导干部的措施

(一)切实加强对党外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加强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努力提高党外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组织领导能力和参政议政、合作共事能力,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一是要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对党外干部进行教育培训。县委组织部、统战部要将党外干部的培训纳入干部教育培训的总体规划,每年至少要举办一期党外干部培训班,着力加强政治理论、管理知识、权力观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对已担任领导职务的党外干部,要适时安排他们到各级党校和社会主义学校培训。对已确定为后备干部的,要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分期分批进行培训。二是要加强实践锻炼。对拟进入班子担任领导职务的党外后备干部,要有计划地进行交流和轮岗锻炼,对长期从事技术工作,缺乏行政管理经验的,要选派到基层任职、挂职、担任助理或到政府部门见习。三是组织党外干部到国内外进行考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二)着力抓好党外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党外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是做好培养选拔党外领导干部工作的重要基础。在公开推荐干部的基础上,按照“一职三备”的要求,保持党外后备干部的数量不少于后备干部总数的25%,培养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门类齐全、结构合理,能适应各个层次领导班子建设需要的党外后备干部队伍。后备干部名单要分层次、分类型建档立卡,定期考察,动态管理。今后,名单要备用结合,滚动发展,逐步完善。同时要注意保持党外干部队伍数量的稳定,要从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战略高度出发,有意识地保留一批优秀干部在党外发挥作用,对重点培养的党外干部积极要求入党并符合党员条件的,要耐心细致地做好工作,继续满腔热情地关心培养他们,使他们更好地在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发挥作用。因特殊需要吸收党外干部入党的,必须经过组织部门和统战部门的同意。

(三)加大对党外领导干部的选拔力度。选拔党外领导干部要认真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既要遵循干部的成长规律,坚持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又要充分考虑党外干部的特殊性,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使优秀党外干部能脱颖而出。在选拔党外领导干部时,必须把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坚持以德为先,看其是否具备与中国共产党真诚合作的政治素质和政治基础,在关键时刻能否坚定不移地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防止出现片面追求数量、强调结构而降格以求的现象。在坚持政治标准的前提下,要充分考虑党外干部的特殊性和实际情况,注重把那些既有业务专长和代表性,又有较强参政议政能力和一定组织领导能力的党外干部选拔进领导班子。对班子职数已满又有合适人选的,可采取先进后出的办法予以充实。无适合人选的要留出职数,待有合适人选时进行配备。安排优秀党外干部时,任职资格和年龄可适当放宽,特别优秀的可以越级提拔。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做好聘请党外干部担任特约检察员、监察员、陪审员、审计员、教育督导员的工作。

(四)明确职责,齐抓共管。县委组织部、统战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密切配合、加强联系、沟通情况,认真做好党外领导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县委统战部要发挥经常联系党外人士的优势,积极物色、精心培养、认真推荐、热忱服务,主动做好党外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系统掌握党外干部的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状况,及时将符合提拔条件的人选向组织部门推荐,配合组织部门做好党外干部的考察工作;同时组织部门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规定将人选提交县委讨论;在县委决定对党外干部任免、调动、交流前,组织部门要征求统战部门的意见。县委统战部商同级有关部门,负责人大代表和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党外候选人名额分配的提名工作。县政协委员的推荐工作,党内的由县委组织部提名,党外的由县委统战部提名,建议名单由县委统战部汇总,在征求县委组织部、政协党组意见后报县委审定,然后按有关程序规定办理。届中政协委员工作如有变动需要增补的,由县委统战部提名推荐,按程序予以办理。

五、加强对培养选拔党外领导干部工作的领导

上一篇:儿童预防接种应急预案范文 下一篇:企业的经济状况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