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规划设计范文

时间:2023-11-12 09:01:13

生态规划设计

生态规划设计篇1

关键词:功能;效应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一、生态城市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生态城市的基本特征;同现代城市相比,生态城市有着本质的区别,其主要表现特征有:生态城市具有高效性、整体性、和谐性、全球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生态城市规划中景观设计的原则;景观规划是生态城市建设中最基本的因素,景观规划设计原则是进行设计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同时也是能形成最佳设计方案所需要具备的必要条件。在进行景观设计时 ,要遵循以下原则:

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为中心来调整环境,以实现人所达到的目的。生态城市中的景观设计的实质是调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满足人们对各种不同的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因此,在进行景观设计、城市规划中,要将以人为本的思想作为设计和规划的基本原则,要从满足人的需求这个出发点上来进行规划、设计,以此来营造适合人类居住的环境和空间。

生态原则;生态原则是景观规划的必要原则。生态景观设计就是要解决这类问题,要通过自身起到一定的弥补作用,来实现保护环境和自然景观,增加人文景观和绿地景观,使之与社会发展的和谐共处。

美观、多样性、稳定性;美观是生态城市进行特色规划和设计时所需达到的基本目标,这就要求所规划和设计的特色景观要能符合大众的视觉感受,能满足大众对美观的理解,能触及人们内心的感动,同时要具有美学价值,能体现独有的美感。生态景观多样性是指在现有的条件基础上,要尽可能多的运用设计手法,合理地选择植物物种,组成物群丰富、生态功能健全的生态系统。稳定性是要求城市的景观要在对外界自然环境和对人为的干扰能保持平衡,在受到外部强烈干扰时,能最大程度的保持在原始状态。

保证经济效益原则;生态城市景观特色设计要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获,用最少资源投入,建设健全的生态景观,并能减少资源浪费,同时便于资源的再生使用。规划设计中要将改善生态环境和调节作用作为衡量工程设计的基本目标,通过采用积极的生态技术措施,来改善生态景观,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资源环境效益的最大化。

二、太湖新城生态建设实践

湿地系统

无锡太湖新城构建“三纵三横”的湿地系统,三横为梁塘河、庙桥港及贡湖湾;三纵为长广溪、尚贤河及蠡河,现已全部完成规划设计,其中60%已经建设。

其中,尚贤河湿地公园占地面积197hm²,贡湖湾湿地保护区东西方向长6km,南北方向宽1km,总用地面积约为6km²。

大规模湿地系统的建设,能够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提高建筑的节能效益。同时,减轻城市雨水处理系统的负荷,利用植物吸附灰尘,还可以改善空气品质。此外,湿地系统还可以起到改善城市的景观,增加公共或私人的绿色空间,丰富城市物种的多样性的作用。

能源系统

通过调研诊断太湖新城建筑能源需求和可再生能源资源的情况,对能源需求和可再生能源资源进行预测评估,制定出可再生能源利用规划方案及地块指标、能源中心规划方案,从而达到平衡城市能源供需关系、创新城市能源建设管理模式、提升能源梯级利用效率及实现城市能源管理全过程的四大目标。

目标1:平衡城市能源供需关系

太湖城能源规划改变传统能源规划的理念,从“供多少”到“用多少”,建筑必须满足国家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从能源使用方面限制城市能耗的无限制增长。考虑综合节能效果、投资回收期等因素,太湖新城规模化利用可再生能源可替代常规能源比例为10.2%。

目标2:创新城市能源建设管理模式

突破传统城市能源规划和管理模式,将能源指标分解引入地块控制性指标内,探索从城市规划层面能源建设和管理的新模式。例如:建设用地区域可再生能源应用指标限制为6.43%;实施方案可参考光热、光伏和土壤源热泵资源供给潜力选择,优先选择光热、热泵。

目标3:提升能源梯级利用效率

针对中央商务区、中瑞低碳生态城等高密度区域,建立以燃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为核心的能源中心,实现能源高效梯级利用。

目标4:实现城市能源管理全过程

基于“信息城市”理论,开发城市能源管理系统,可逐步实现对城市区域能源调控、单体建筑能耗控制,建筑用能系统运行,建筑可再生能源运行等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管理。建立中瑞生态城试点环境资源监测系统。

交通系统

无锡太湖新城路网采用方格网形式,主要分为4级: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形成“五横八纵”的主骨架及“五横九纵”的次骨架,并确立了“公交+慢行”为主体的交通系统,大力发展以轨道交通、中运量系统、常规公交为主的公共交通,以及以自行车、步行为主的慢行交通。慢行交通主要承担公交接驳、短距离出行以及健身休闲的功能。规划远期公共交通的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到80%。

根据规划,太湖新城构筑居住与工作、商业片区的联系走廊,实现“慢行-公交”接驳距离不大于500m,换乘距离不大于150m的要求,根据太湖新城河网密布的特点和优势,着力打造滨河慢行路径,规划了一环(环太湖及景区慢行系统)、五纵、三横、四连的慢行休闲骨架网络;其中经过生态城的是“四连”,即连接太湖新城核心区、华庄居住区、太科园中心、新安居住区的东西向慢行休闲廊道,并形成尚贤河和运河慢行系统之间的连接。

非传统水源利用系统

太湖新城积极大规模推广再生水利用技术。构建中水管网。中水管网一期工程中水主要用于市政道路和绿化的浇洒冲洗、建设地块内道路和绿化的浇洒冲洗、地块内公共厕所的日常冲洗,现已完成沿吴都路中水市政管线建设共10km。

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太湖新城污水处理厂设计总规模为日处理污水15万m³。污水处理采用改良A²/O除磷脱氮工艺,实现去除有机物,除磷脱氮的目的。二期扩建工程采用了目前国际比较先进的生物池工艺优化精确曝气控制系统。现出水水质远高于

加大雨水收集利用,将太湖新城内的河道规划区划分为11个排水区域,依据每个分区的用地性质、功能不同,分别控制其下渗量及径流系数。采用生态雨水收集方案,以入渗和调蓄排放为主,雨水径流引入两边或中央绿地,绿化带建设为下凹式绿地。

综合管廊建设

将管线集约化的内容纳在综合管廊中,不但美化环境,也能够避免由于埋设或维修管线而导致路面重复开挖的麻烦;由于管线不接触土壤和地下水,因此避免了土壤对管线的腐蚀,延长了使用寿命;同时为规划发展需要预留了宝贵的地下空间。

无锡太湖新城根据高起点规划、高起点建设的要求,提高地下空间利用,加大综合管沟的建设。在核心区沿路建设共同沟,内置中水管、电缆、电讯、给水干管等,综合管廊总长达16.5km,土建总投资3.3亿,电气等辅助设施165亿。根据实际需求,在立德道、信成道、清源路建设双仓综合管沟,在瑞景道、大通路建设单仓电力综合管沟。

三、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实例――无锡无锡太湖新城国家低碳生态城规划

无锡太湖新城生态城,北靠梁塘河,南临太湖,西依梅梁湖部级的风景旅游区,东至京杭大运河,总面积约一百五十平方公里,功能定位为无锡新的城市中心,新城范围内300多条自然河道,有比较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的地理特征。2010年7月3日,被国家住建部授予了国家低碳生态城示范区的牌子,要求整个新城要按照低碳生态城的标准来建设。

太湖新城的建设秉承了规划先行的理念,在完善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环境景观规划、城市设计以及色彩规划等传统规划的基础上,从低碳生态理念角度完善多层次的生态规划,并反馈调整、完善原有法定规划、强化生态目标在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中的落实,提高生态规划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对整个太湖新城的规划进行更新,把生态指标纳入到地块的图则当中去,为规划审批提供了法定依据。在城市功能方面,重点强调的复合城市功能、紧凑的用地布局,还有适宜的街坊尺度,土地的高效利用,等等方面。像绿色交通,就是利用太湖新城的300多条水网系统。

在专项规划方面,主要是补充能源规划,关于传统化石能源如何提高利用率,对于一些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比例,都把它细化到每个地块进行分解,包括它的地理位置等等进行详细的分解。另外,在推进绿色交通方面也开展了慢行系统的规划。

能源与资源方面,主要是用太阳能和电能,最后是经过综合平衡,太湖新城一部分已经建设,整体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是达到15%以上。生态环境方面,强调了对原来的水网体系的保护和保留,还有对绿地里面,像建设乔木的数量,增强他的排氧和碳汇能力,都提出了数值要求。绿色建筑,太湖新城在2010年推出的地块都要求是百分之百的绿色建筑。

无锡政府出台了一个红头文件,把生态城的一些任务,政府各个部门如何来管理、监督,每个部门进行了分工。无锡出台了《无锡市太湖新城生态城条例》,2012年2月1日起施行,这个法规是从更广的范围、从社会各界如何参与,不管是技术上的要求还是城市管理监督等等方面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然后也明确了一些法律责任。对生态城建设提供了更多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浅析新时期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中的问题研究,科学时代

生态规划设计篇2

关键词:生态;城市;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城市是人类生活的乐园,但目前,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城市所面临的危机越来越严重,而生态城市概念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产生的。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健康协调地发展,满足人们向往自然的生理和心理需要,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城市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之一。

一、生态城市的含义

生态城市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 它要求从根本上统筹考虑城市的治安环境、生活环境、自然环境、基础设施以及空间布局, 进而有效的使用信息、物质和你能量,从而促进经济发展、生态保护以及社会进步之间的和谐。生态城市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运转速度快。在整个生态城市运转过程中,可以投入较少的自然物质,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并且排出较少的污染物。

2、流转系统的高效率运转。城市内的各项基础设施作为总体支撑, 保障了能源流、价值流、信息流、物流以及人流的运作,显著加快各项流动的速度,减少城市污染。

3、城市规划的系统性。生态城市的规划并不只注重自身的繁荣或者城市生活环境的优美, 更多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中寻求经济的快速发展, 只有人们的发展与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协调, 才能真正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4、高质量的环境指标。生态城市规划的各种污染、管理水平、人均绿地面积、绿化率等指标应当符合国际标准, 高效率的进行城市建设、资源利用、劳动就业、人口控制管理, 进而促进城市资源的有效利用。

二、生态城市规划原则

1、整体性原则

( 1) 城市发展与环境质量的平衡。一是在了解城市生态系统结构的基础上,树立全局观念,完善和执行城市的总体规划设计,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高质量的生态环境相结合; 二是在城市规划设计上,对城市环境实施容量控制。环境容量是指环境可承受的既定利用方式的综合上限,包含人口容量、土地容量、绿化容量及交通容量等; 三是在注重经济与环境平衡的基础上,优化城市的生态结构,考虑城市与郊区、乡村的合理区划及功能配置。

( 2) 注重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要强调区域性,生态问题的发生、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区域。生态规划要将城市放在特定的区域中,从大的背景设计人工化环境在区域内的布局和利用。规划要有全盘统筹的眼光,促进生态稳定,追求最佳效益。城市生态系统的完善有赖于其子系统的平衡发展,创造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与具体的每一幢建筑密不可分。在提倡建筑单体生态设计的同时,建筑设计要着眼于城市设计,从城市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出发,考虑建筑与周围环境及所在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

2、循环再生与节能

( 1) 资源的循环使用。建筑材料的选择,首选无害无污的环保性建材,减少木材的使用,同时积极尝试一些新型技术材料; 另一方面注重材料的循环使用,通过良好的管理计划重复利用建筑废料,如石膏、玻璃、砖瓦、未装配的建筑构件以及一些废旧的装饰材料等。建立固体废弃物的利用及回收系统,便于对垃圾等废物进行生态经济循环利用,变废为宝,走一条废弃物资源化、生态化、产业化的道路。建立城市自然资源循环系统。注重城市结构布局、城市建筑物自然采光、通风、通气,使城市成为拥有自然空气通道的开放循环系统。尤其是热带地区,应充分考虑利用自然通风。

( 2) 降低能耗。资料显示,全球能源消耗中有45% 用于满足建筑物的取暖、制冷和采光等需求,一幢典型建筑物的能耗费差不多占了该建筑物总营运费用的25%。如能通过设计降低建筑的能耗,将己造建筑改造成节能建筑,将大大减少对能源的需求。此外,应充分利用可更新的自然资源,如地热、太阳能、风能等。

三、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策略

1、突出地方本土特色

设计应根植于所在的地方。对于任何一个设计问题,设计师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是我们在什么地方? 自然允许我们做什么? 自然又能帮助我们做什么? 我们所常常惊叹桃花源式的乡村布局及美不胜收的民居,实际上它们多半不是设计师创造的,而是当地居者在与场所的长期体验中,在对自然深刻了解的基础上与自然过程相和谐的创造性设计。城市的形成源于“逐水草而居”的生存准则。生态城市建设必须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只有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建设生态城市,才能建成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城市。

2、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

对不可再生资源加以保护和节约使用,即使是可再生资源,其再生能力也是有限的,要用生态建筑原理对居住区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形成生态建筑与完善的基础设施构成的生活环境以及包括精神文明在内的社会生态系统,居住区设计要坚持合理布局、节能低耗无污染、应用生态技术处理生活排泄物和生活垃圾; 通过增加居住区绿地,推广屋顶绿化、垂直绿化,河湖、溪流水体的坡岸绿化,大幅度提高居住区绿化覆盖率,居住区内必须设置集中公共绿地,增加居住区文体设施。

3、实现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合作

传统设计强调设计师的个人创造,认为设计是一个纯粹的、高雅的艺术过程。而现代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则强调人人皆为设计师,因为每个人都在不断地对其生活和未来作决策,而这些都将直接影响自己及其他人共同的未来。从交通方式到选择家具、装修材料、水的使用、食物的选购、垃圾的处理甚至于包装袋的使用,都是一个生态的问题。因为它们都对整个杜区和环境有着深刻的影响,每个人的决策选择都应成为生态规划设计的内容。所以,从本质上讲,城市生态规划设计包含在每个人的一切日常行为之中。对专业设计人员来说,这意味着自己的没计必须走向大众,走向社会,融大众的知识于设计之中。同时,使自己的生态设计理念和目标为大众所接受,从而成为人人的设计和人人的行为。

4、绿化建设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要采取有效措施,增加城市中心区的绿地面积,提高城市绿化水平。要制定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严格划定绿化用地面积,科学安排绿化布局,加强城市绿化隔离带建设,形成乔、灌、花、草相结合,点、线、面、环相衔接的绿地系统。推进城市绿化建设,必须尊重客观规律,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宜树则树。宜草则草。城市绿化要鼓励采用节水技术和废水利用技术,尽可能减少绿地养护的水消耗。要坚决查处各种挤占城市绿地的行为,增加城市绿化建设用地和资金投人,尽快把城市绿化建设提高到新水平。

5、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力度

要加快旧城有机更新。重点解决城市建成区特别是中心区开发强度过大、人口密度过高、公共设施短缺、交通拥挤、环境脏乱等问题,坚决关停或迁移城区内污染严重的项目,清除违法违章建筑。要促进建筑节能技术的普及推广,改善城市民用燃料结构,减少和控制城市大气污染。以通达、低污染、低能耗为目标,实行公共交通优先的城市交通政策,推进现代通信技术在城市公共交通调度管理中的应用,积极促进城市交通组织和管理的现代化。城市环境综合治理与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直接相关,必须推动全社会广泛参与,密切合作,共同促进。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不仅是物质条件的建设和改善,还要将文化精神、道德意识的建设和改善很好地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协调发展。

6、 推进节约用水和水污染防治

要用足用好政策,运用市场规则,利用价格杠杆促进水资源的节约和优化配置。要加大节水技术和设施的普及推广力度。以污水资源化为目标,加快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步伐,加强中水回用技术与设备的开发应用,处理好设施布局集中与分散的关系,注重污水处理的安全性和生态效应,努力建设节水防污型城市。

综上所述, 人们利用生物圈中各种资源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 既不能忽视生态系统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也不能忽视人类活动对各种生态系统造成的胁迫效应和影响, 更不能将充满生命的生物圈简单地看作人类的资源库和蓄污池。在城市规划设计中, 我们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 要尊重自然,保护生态平衡, 才能持续利用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贵财富, 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新志.加强生态城市建设的思考[J]. 前进论坛. 2010(12)

[2] 蔺晓彬,万旭梅.从国外生态城市看国内生态城市建设[J]. 现代商业. 2010(27)

生态规划设计篇3

关键词: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一、生态城市的特点

1、和谐性

生态城市的和谐性不仅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更表现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可以营造出满足人类自身进化需求的环境,使得城市富有生机和活力。文化是生态城市的重要功能,文化个性与文化魅力则是生态城市的灵魂。可以说,和谐性是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

2、高效率运转的流转系统

以城市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为支撑骨架,为人流、物流、信息流、价值流与能源流的运作创造合适的条件,进而通过加速各种流动的有序运动活动中,减少经济损耗和对城市生态的污染。

3、整体性与系统性的规划

生态城市不是单纯追求环境优美,或自身的繁荣,而是在整体协调的新秩序下寻求发展;重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更注重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不会以牺牲后代的利益为代价来保持目前的发展。

4、区域性

生态城市是城乡的统一体,其本身可以说是一个区域概念,是以区域平衡为基础建立起来的,而且城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只有平衡协调的区域,才能确保生态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从广义方面看,生态城市的目标在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而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在全球范围内加强合作,实现技术和资源的共享,建立全球生态平衡。

二、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原则

1、坚持生态优先,以环境为本

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因此城市规划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在规划设计中要充分发挥自然基础的功能,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维持原有的地理环境,以保持原有自然环境不被破坏,并得以有效的保护与延续。各类自然生态景观的设计重在完善基础设施,完善生态功能,提高其生态效益、景观效应和共享性。

2、转变生产生活方式,以实现碳减排为目标

节约城市土地资源,合理配置水资源,在城市建筑、交通、绿地系统等建设活动中,以及居民日常活动中遵循自然生态制衡、循环再生与自我调节规律,遵循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本质。用生态观念对能源、环境、建材、废弃物处理等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和解决。

3、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低碳化产业链

从生态城市建设的需求引导产业发展,结合城市建设的技术与市场发展,积极实现产业由能源消耗指向向科学技术指向转变,建设科技指向的支柱产业;以重点项目带动现代文化产业、服务产业等绿色、低能耗产业的发展。

4、营造生态和谐环境,以建立生态文化体系

生态城市的建设,离不开社会价值观的引导,因此要在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价值观与低碳生活观念,建立文化设施,加强价值文化的传播。以社会价值观引导人们自觉参与生态城市的建设,维护生态城市的健康发展。

5、革新观念,建立生态建设保障体系

生态建设保障体系涉及减排目标、新能源开发、碳金融、新节能方式推广、低碳技术研发等内容。专门的组织与管理体系的运作需要体现低碳经济的运行特点。

三、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方法

1、做好生态要素调查

在对现代生态城市进行规划设计时,首先要做的就是生态要素调查工作。对于城市而言,能否实现持续稳定发展,直接受到城市所处的生态环境的影响。生态要素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包括植物、阳光、水分、大气等天然因素,以及建筑等人为因素。在对生态因素进行调查后,可以为决策者提供完善的数据,确保城市规划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2、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力度

要加快旧城有机更新。重点解决城市建成区特别是中心区开发强度过大、人口密度过高、公共设施短缺、交通拥挤、环境脏乱等问题,坚决关停或迁移城区内污染严重的项目,清除违法违章建筑。要促进建筑节能技术的普及推广,改善城市民用燃料结构,减少和控制城市大气污染。以通达、低污染、低能耗为目标,实行公共交通优先的城市交通政策,推进现代通信技术在城市公共交通调度管理中的应用,积极促进城市交通组织和管理的现代化。城市环境综合治理与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直接相关,必须推动全社会广泛参与,密切合作,共同促进。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不仅是物质条件的建设和改善,还要将文化精神、道德意识的建设和改善很好地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协调发展。

3、建立适应城市生态化发展的职能机构

在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中,机构以及人员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建立一个适应城市生态化发展需求的职能机构,对城市的规划和设计进行管理,监督城市生态化发展战略的实施,对于生态城市建设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4、做好人口的适宜度规划

城市的繁荣和发展离不开城市人口的流量和工作量。对于我国而言,由于人口众多,城市人口密集,以上海为例,在2013年,有户籍人口1400多万,非户籍常住人口900多万,总人数超过2300万,并且仍在不断的增长中。因此,在进行生态城市建设时,需要充分考虑人口的适宜度问题,了解城市人口的分布、人口组成、增长率等基本情况,这对于提高人口素质、维护环境资源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5、突出地方本土特色

设计应根植于所在的地方。对于任何一个设计问题,设计师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是我们在什么地方?自然允许我们做什么?自然又能帮助我们做什么?我们所常常惊叹桃花源式的乡村布局及美不胜收的民居,实际上它们多半不是设计师创造的,而是当地居者在与场所的长期体验中,在对自然深刻了解的基础上与自然过程相和谐的创造性设计。城市的形成源于“逐水草而居”的生存准则。生态城市建设必须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只有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建设生态城市,才能建成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城市。

6、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

在我国大部分南方城市,如杭州、深圳等,都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基础,因此,在对生态城市进行建设时,应该对自然生态基础进行充分合理的利用。一方面,要做好自然生态基础的保护工作,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原有面貌;另一方面,要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提高和完善,通过相应的工程技术措施,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生态效益和共享性进行维持和提高。从实践经验来看,只有对自然生态基础进行充分利用,才能建成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城市。

7、以尊重自然而展现自然

现代城市居民离自然越来越远,自然元素和自然过程日趋隐形,远山的天际线、脚下的地平线和水平线,都快成为抽象的名词了。如同自然过程在传统设计中从大众眼中消失一样,城市生活中的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发电厂及变电站等都市生活支持系统被作为丑陋的对象而有意识地加以掩藏,使人们无从关心环境的现状和未来,也就谈不上对于环境生态的关心而节制日常的行为。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态城市的建设既符合自然发展规律,又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方向。生态城市的建设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仍会出现诸多的困难和阻力,面对困难和阻力,我们一定要坚守原则,不能因此而选择放弃原则,回到以破坏换发展,以污染谋利益的道路上,如果现在我们的城市规划中仍然不能将生态环境作为重中之重,那所造成的损失将是未来无法弥补的,而城市的畸形发展所取得的所有成就,也都将不复存在。

参考文献

[1]陈亮.现代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理念创新与发展[J].江西建材,2014,15:39.

[2]云利波,魏延军.对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研究[J].民营科技,2014,05:119.

[3]周惠峰,邓超,赵泳华.浅谈生态城市规划设计[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5:49.

生态规划设计篇4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生态城市概念;城市规划探究

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城市化建设的步伐。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城市建设开始逐渐转型为生态型城市。城市不仅要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要求,而且还应该反映人文需求,实现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城市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的不断发展。

1 生态城市的概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态环境面临严峻的挑战,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也不断地涌现出新的生态问题,生态城市建设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所谓的生态城市,就是指在城市建设不断发展的同时,城市环境也能得到很好的维护,达到社会的和谐,使城市的生态环境不仅能满足人们生活的要求,而且还可以形成良性的循环。生态城市建设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宗旨,可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各种要求。满足生态环境要求的生态城市,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态城市建设的最终目标就是创建使生态持续和谐的生活环境。

2 我国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的现状

我国的城市建设理念还不太成熟,起步较国外晚,虽然在近几年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仍然存在许多严重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将会严重阻碍我国城市建设的脚步,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城市管理和建设方面不够科学合理造成的,使得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出现严重的污染问题,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其中主要的生态问题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面积减少、水污染和物种灭绝等。人们的生活环境遇到了严重的挑战,城市的经济建设也受到了阻碍。

3 科学合理地进行生态城市设计

在进行生态城市设计时,首先要全面编制生态城市的规划,只有科学合理地进行生态城市的设计,才能真正实现城市生态化的目标。城市的生态设计还要体现出该城市所独有的文化特点,展现出城市的特有风格和形象,提升城市的吸引力。对城市进行科学合理设计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包括城市产业设计、城市住区设计和城市景观设计。

城市的景观设计要体现出城市自然生态的特点,人文景观成为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建设的核心,人文景观以各种生态景观、园林和建筑为主。在进行建筑景观设计时不仅要进行城市的平面规划,而且还要做好城市空间轮廓线的规划设计,主要体现在街道建筑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在做好低层生态建筑的同时,兼顾高层甚至超高层建筑的景观设计。在进行城市园林设计时,不仅要注重城市园林的美观性,而且还要融合城市的文化、地域生态理念和历史传统文化,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城市的吸引力,提高城市的景观效应、生态效应和城市的共享性,园林设计的重点要放在城市公园、城市广场、河湖两岸的林带等地区。示范产业园区是一种生态型的工业体系,以生态化为前提,体现出其特有的经济性和高科技性。示范产业园区还应该同时兼顾发展教育、物流、文化、医疗、信息和房地产等。对现有的产业进行升级和改造,调整产业形式,建立生态产品设计、研发和孵化为一体的产业系统,产业的生态转型可以有效提高GDP中生态经济的比重。为了更好地对城市企业进行生态管制,还应该建立企业环境的行为评价体系,将企业的环境信用纳入到企业的信用体系之中,并定期向社会媒体进行公布。城市的居住区也是进行城市生态建设的重点,要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使居民的生活环境融入完善的精神文明。

4 绿色容积率是城市建筑和规划的生态量度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生态环境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人们也开始逐渐提升环保意识。近些年,一些建筑设计师和工程师在进行城市建设的同时,开始注重生态保护和城市发展之间的紧密关系,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融入绿色的生态概念。在城市的规划设计中融入更多的绿色生态植物,不仅可以提升城市建筑的景观,而且可以有效地降低建筑物的温度,使得建筑物得到全面的使用。绿色植物在城市中的另一个作用是能够有效地锁住城市降水,减少水土流失。近几年,城市的空气质量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建筑物周围的绿色植物还能有效改善城市的空气污染状况。因此,城市的绿化在城市的建设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城市规划质量考核的重要指标。城市规划的有关部门开始将城市的综合绿化面积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问题,这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实现:第一,根据城市规划设计师的要求进行绿化效果的确定;第二,根据城市所处地域环境的绿化功能进行确定;第三,根据地块未来发展方向的绿地面积指数进行确定。

5 生态城市规划中应注意的问题

5.1 保护和恢复湿地系统

湿地是一种重要的生态系统,可以有效改善和调节人们的生态环境,对城市和居民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服务功能,被誉为“自然之肾”,它的作用主要包括调节城市局部的小气候,提供多样的栖息地,净化环境和减轻旱涝灾害等。湿地系统在城市建设中不仅成为人们精神文化的源泉,而且还为居民提供公众环境的机会和场所。在最近几年,湿地成为城市建设重点关注的内容,在生态规划中要恢复和保护城市湿地,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城市的环境污染问题,而且还可以有效防止湿地生态服务功能的退化,符合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需求。

5.2 科学编制生态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影响着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方向,也是一切城市建设活动的中心。因此,为了改善城市发展的方向,就需要科学编制城市规划的方案。生态环境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不容置疑,随着社会发展的需求,城市规划方案应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从生态保护的角度出发,结合城市的特色,制定一个完善的生态城市规划方案。在城市生态规划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居民经济和生态经济的发展,而且还要包括改善自然生态环境的内容。统筹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要素,只有在城市规划时同时兼顾三者,才能共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

5.3 注意保留自然景观要素

城市规划建设中的自然景观要素不仅包括山、水等自然景观,而且还应该包括历史文物古迹,这些景观是经过历史的长期演变形成的,对环境有极强的适应能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动植物的生存空间,形成了平衡的生态体系,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在城市规划建设的过程中融入这种原生的自然景观,可以提升城市的人文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城市景观的种类。这些自然景观更容易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成为人们放松休息的地点,居民的观赏和休闲的同时还可以回忆熟悉的环境和文化,增添了人们对城市的归属感。

5.4 注意缓冲性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

在城市规划建设的过程中,为了区别繁忙的城市空间和自然休闲空间,需要建立一定的城市缓冲空间。在目前的城市规划建设中,城市公共广场和公共绿化带成为了规划设计的重点,忽略了对城市边缘地区的规划,在城市和乡村的过渡地带更是缺乏深入的研究,为了在规划设计中,兼顾城市和乡村两个系统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应该在城市边缘地带建立一个逻辑清晰的城市绿色缓冲地带。

6 总结

总而言之,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环境生态问题也日趋严峻。人们的环保意识也在逐渐的增强,在开展各项生产生活的过程中都要将生态保护作为重点关注的内容。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城市特点,将生态环境因素和规划设计方案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完善的生态城市规划设计。

参考文献

[1]杨奋雄.城市规划中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探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23):7-7.

[2]于洪东,杨蕾,王宇峰等.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0):310.

生态规划设计篇5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生态规划设计;概念;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在我国的城市生态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虽然经过了很多的实践,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也暴露了我国城市生态规划设计的一些问题。在城市生态规划设计的过程中,我们采用的主要原理就是生态学。以生态学的相关知识为基础,结合科学的、系统的城市规划设计,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地实现社会,自然以及经济发展协调共同发展的城市生态。我们在进行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时必须在研究设计以及模拟城市内部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来找出最佳的城市生态位置,找出最佳的城市规划设计协调方案。本文主要从生态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城市生态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以及设计过程中的主要内容等方面进行详细地论述以及分析,希望借此文能够对我国的城市生态规划设计做出有益的指导和建议。需要注意的是城市生态规划设计在我国的城市规划设计中仍然处在初级阶段,还有很多的错误和不足需要我们在日后的工作学习中加以改进和完善。

1.我国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基本概念

在我国进行的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必须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在我国进行生态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符合3个特点。首先是城市生态规划设计要从科学的角度去看设计全过程;其次城市生态规划设计的设计起点必须要高;最后城市生态规划设计必须要符合现有的条件,切合实际来进行设计。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地体现经济性因素,社会性因素以及生态因素,一切设计要素必须要符合生态学的相关要求以及相关原则。生态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生态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从经济性,社会性以及生态性的角度建立的符合人类居住条件的有机生态体。在规划过程中实现自然与人的完美匹配,形成互惠互利,双赢的城市建设。城市生态规划最终需要实现的目标是要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2.我国生态城市规划的基本现状

我国的城市生态规划现状,总体来讲是在恶化,但是局部有好转的趋势。现阶段我国的城市规划在治理方面远远达不到破坏。我国城市的生态赤字在不断扩大。最主要的表现是城市的水土流失异常严重;城市的沙漠化程度呈现扩大的趋势;城市中的森林资源在不断的减退;城市中的生态物种在不断减少;城市的地下水位在不断下降,城市湖泊面也在不断缩小,城市中的水污染在不断加剧;城市的大气污染非常严峻;城市中每天在排放大量的废渣,大量的垃圾正在包围着城市;城市的生态环境受到了非常大的破坏,城市严重的环境污染直接导致了城市的经济损失以及生态财富损失。

3.我国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学的主要应用

3.1 在生态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要重视城市发展同环境总体质量之间的平衡

在城市生态规划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要充分地了解整个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结构,设计的大局观要端正,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建立健全以及完善总体的规划设计方案,督促规划设计要落实到位;其次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要针对城市的环境容量进行详细地控制。城市环境容量主要指的是城市能够承受的环境压力,主要包括了城市人口流量;城市土地容量;城市绿化容量以及城市交通容量。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重视城市经济同城市环境之间的平衡,不断地优化城市的生态主要结构,要充分地考量城乡之间的差距,努力地缩短城乡之间的生态差距以及经济差距。

3.2 在生态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对整体和局部之间的关系给予重视

在城市生态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重视城市的区域性设计,尤其是要对生态变化频繁的区域进行有效地强调。在生态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将城市的规划放在一个特别的位置上进行考量设计,从大的城市背景出发,认真设计局部的生态规划。强调能源以及资源的再利用。城市生态规划主要强调的是物质循环以及能量循环,这两种循环是相辅相成的,是一个有机的结合体。主要体现在新物质不断地合成;同时新物质又被分解成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使之具有新的使用价值。周而复始地循环利用是我国城市生态规划设计的设计初衷。

4.我国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

在编制生态城市规划的基础上,要精心做好生态城市设计,以真正实现城市的生态化目标,并体现不同城市独有的城市生态环境、城市文化、城市形象、城市风格特色和吸引力。其基本设计有城市景观设计、城市产业设计和城市住区设计3个方面。城市景观设计的目标是建立由建筑、园林等为主的人文景观和各类自然生态景观构成的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建筑景观设计的重点是在平面规划的基础上做好空间天际轮廓线的规划设计,特别是沿主要街道的建筑。景观设计,要在做好高层超高层建筑景观设计的同时,适当布置低层的生态建筑。

参考文献

[1]李浩,李建东.生态城市规划实效论DD兼议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矛盾性与复杂性[J].城市发展研究,2012,19(3):53-57+88.

[2]杨涛.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探究[J].建筑・建材・装饰,2013(11):104+97.

生态规划设计篇6

【关键词】 城市规划 可持续发展生态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生态概念规划

城市生态概念规划是指自然和人类生态因子、生态关系、生态功能和生态网络的发展战略规划。沈阳城市森林的发展战略就是城市生态概念规划的一个典范。城市森林主要包含:市区绿地;郊区绿地,包括了自然休养林、森林公园、郊区环境保护林等城市近郊林及畜、林、农、水产生产绿地。它的范围涉及市区小社区直至大都市。有关学者将城市周围或附近一定范围内以景观、旅游、运动和野生动物保护为目的的森林称为城市森林。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物种选择、生境研究、物种与生境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物种空间分布特性的研究。

城市森林的实施可以产生一些好的影响。

1、生态效益。分布于密集居住区的森林,对城市的污染物有降解、吸收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改善城市小气候,对城市的热岛效应有减轻和消除作用,对市区内的碳氧平衡有很大的改善作用,净化大气环境,降低噪音,还能满足市民对美学的需求,起到提高人类身心健康的作用。2、经济效益。城市森林带来的经济效益可以分为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两个两个方面。直接经济效益主要来自药材、苗圃、木材、公园的收入以及果实的生产等方面。间接经济效益主要来自于防风和遮阳带来的能源节省,贮水保土、净化环境和防火所带来的损失的减少,环境改善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以及绿地的存在所带来的财富增值等。

3、社会效益。在城市森林的众多益处中,被人们实际使用最多的功能是满足市民日常生活的游憩娱乐、科学普及、文化教育等对精神生活的需要。这一切,给人们一种愉快、舒服的感官享受,有助于平衡都市人的紧张生活,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城市森林生态规划的设计。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和城市的发展,人们对城市森林中绿地的认识已经不再是强调美化和景观装饰,而是向着促进城市生态平衡、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方向转化;在植物的应用方面,也向注重利用地带性乡土植物资源的生态特性和不同的生态位,优化结构,合理配置,发挥最大生态功能的方向去转化。

编制城市森林的生态规划,首先要对城市用地状况和绿化现状进行了解,对现有森林绿地的功能、结构、布局做出一个定性和定量的评价,然后再根据城市未来空间形态和城市的发展定位进行规划:1、提出重要项目的实施计划及城市森林分期建设;

2、对城市森林及其各子系统进行生态规划;3提出一系列保证规划实施的措施;4确定城市森林生态规划的原则和目标;5参考过去的绿地系统规划,对城市森林绿地,确定其位置、性质、范围和面积进行合理布局;6根据城市的生产生活水平、建设重点和发展规模,确定城市森林建设的发展水平与速度,对城市森林各项定量指标和分期规划目标进行系列的拟定等。

城市生态工程规划

城市生态工程规划包括水、能源、景观、交通和建筑等生态工程建设规划。城市生态工

程规划以贵阳市“十二五”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专项规划为例。

生态建设情况。水土流失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00平方公里(其中小流域和重点水源地综合治理面积100平方公里),全市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体系初步形成。林业生态建设稳步推进。完成营造林41829.33公顷,森林覆盖率预计达到42.3%以上,中心区绿地建设成效显著。水利建设为生态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新增解决农村人口60.48万人的饮水安全,完成21座小型病险水库和重要山塘除险加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成效突出。全市推行户用沼气池启动测土配方施肥,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及风景名胜区建设稳步推进。

重点实施的工程。1、优化水资源综合开发工程。水资源综合开发工程要围绕增加城市供水;保障农业生产用水,提高粮食安全生产能力;保护重点水资源,改善重点区域生态环境;治理水土流失四个方面加快启动实施。2、生态修复工程。生态修复工程继续围绕重点水源地和保护区,进行水土流失治理和石漠化重点区域治理。重点安排石漠化及水土流失治理工程。3、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工程。围绕市民餐桌计划,构建绿色生态屏障,加快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的必然选择,要围绕“畜、禽、蛋、奶、菜、果、茶、药、花”等9大特色优势主导产业按照无公害、绿色、有机的理念做大做强。4、大中型沼气池建设工程。加快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力度,按照循环农业理念,走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3R模式,改变农村畜禽粪便乱堆乱放,养殖小区臭气熏天的现状,实现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和环境治理双重目标。形成“养殖-废弃物资源化-种植业”的良性循环系统,提高能源和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和畜禽粪便污染“零排放”。6、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又称节水农业工程,贵州市农业生产上有较为成功的经验,以农业喷灌、微灌和滴灌相结合,以较小的水、肥循环利用换取无公害、绿色农业最大的经济效益,深受群众喜爱。

城市生态管理规划

城市生态管理规划是指在充分认识生态系统整体性与复杂性的前提下,以持续的获得期望的物质产品、生态及社会效益为目标,并依据对关键生态过程和重要生态因子长期监测的结果而进行的管理活动,包括生态资产、生态服务、生态代谢、生态体制和生态文明的管理规划。生态系统管理的基本原则:整体性原则、动态性原则、再生性原则、循环利用性原则、平衡性原则、多样性原则。生态系统管理的主要途径与技术:生态风险评估、适度干扰与恢复重建、清洁生产、废物资源化管理、生态工业园区、实施标准化环境管理系列标准、大力开展生态工程和生态建设、加强自然保护的管理和研究,建立各种类型自然保护区、推广3s技术(RS遥感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环境管理信息系统(EMIS)。

生态风险评估是利用生态学、环境化学、毒理学和公共卫生学等学科的知识,定量描述环境危害对人类负效率的概率、强度极其作用过程。适度干扰与恢复重建的核心观点是中等程度的干扰水平能维持较高多样性。轮草放牧修生养息主要依靠生态系统所具有的自我修复能力合理放牧。清洁生产主要包括无公害工艺、无污染生产、废料减量化。目前,我国大多城市受到生活垃圾包围,因此提出抵制、减少、修复、回收、响应的5R法。

生态规划可以促进人与环境关系持续协调发展,主要特点是以人为本、控制在生态系统的承载力之内、系统开放、优势互补、高效、和谐、可持续。基本原则是整体优化、高效和谐、生态功能分区、相互制约、最小风险、可持续发展、人地系统协调共生。

【结束语】生态城市的主要标志表现在:以循环经济为特色的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稳定可靠的生态安全保障体系的基本形成;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度等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与落实。居住环境良好并不断向更高水平发展,环境污染现象基本消除,自然资源得到有效地保护与合理利用;人与自然能够和谐共处,生态文化有长足发展;城市与乡村的环境变得整洁优美,人民的生活水平全面能得到提高。生态城市的主要标志也是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目标,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现代城市规划的新方向。城市的生态规划带来的不仅是给人们更好的生活环境,也促进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更长远的是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梦琪;;生态城市规划准则与设计问题[J];中华建设;2011年08期

2、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生态规划学术委员会2011年年会学术综述[J];江苏城市规划;2011年06期

生态规划设计篇7

关键词:生态城市;城市生态规划;生态系统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1 生态城市与城市生态建设

1.1生态城市

生态城市是指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基础设施完善,布局合理,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其科学内涵就是倡导社会的文明安全、经济的高效和生态环境的和谐。

生态城市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居住形式,是自然、城市与人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所形成的互惠共生结构简而言之,生态城市是一类生态健康的城市。

1.2城市的生态建设

城市的生态建设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应用工程性的和非工程性的措施建立合理的城市生态系统结构,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促进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合理流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类在城市空间的利用方式、程度等方面与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相适应,其最终目标是建设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关系协调的生态城市。

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克服改造过程的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它包括生态环境、生态意识和生态制度生态文明的基本理念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发展,体现在城市生态规划上就是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公平原则和整体原则。

2 生态规划与城市生态规划

2.1生态规划

我国学者曲格平在《环境科学词典》中对生态规划作了如下定义:“生态规划是在自然综合体的天然平衡情况下不作重大变化、自然环境不遭破坏和一个部门的经济活动不给另一个部门造成损害的情况下,应用生态学原理,计算并合理安排天然资源的利用及组织地域的利用。”生态规划体现的是一种“平衡”或“协调”型的规划思想,它把城与乡、人与自然看作一个整天,综合空间、时间、人三大要素,协调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保护之间关系,促进人类生存空间向更有序、稳定的方向发展,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生态规划的目的就是要从自然要素的规律出发,分析其发展演变规律,在此基础上确定人类如何进行社会经济生产和生活,有效地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要素,促进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最终使整个区域和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

2.2城市生态规划

城市生态规划是遵循生态学和城市规划学有关理论和方法,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各项开发与建设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从而调控城市居民与城市环境的关系。也就是运用系统分析手段、生态经济学知识和各种社会、自然的信息与规律,来规划、调节城市各种复杂的系统关系,在现有条件下寻找扩大效益、减少风险的可行性对策而进行的规划。城市生态规划是与可持续发展概念相适应的一种规划方法,其目标是:

(1)城市人类与环境的协调。

人口的数量与结构,要与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相适应,抑制过猛的人口再生产,以减轻环境负荷;土地利用类型与强度要与区域环境条件相适应,并符合生态法则;

(2)城市人工化环境结构内部比例要协调。

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协调。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发生和发展、城市生态系统的调节、城市人工化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结构的建立都需要一定的区域回旋空间。

城市生态规划的目的。

它是在一定的可接受的人类生存质量的前提下使城市的经济、社会系统在环境承载力允许的范围内得到不断的发展。

因此,城市生态规划应致力于城市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建立城市人类与环境的协调有序结构;致力于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同步化;致力于城市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生态规划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治理、污染控制和保护,而且把当地的地球物理系统、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紧密地结合起来,进行多功能、多层次、多目标控制的综合研究与规划,据此进行城市结构调整、规划设计、产业布局、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的规划建设。

3城市生态建设中城市生态规划的重点

3.1城市生态和谐度评价

任何城市都是在人工与自然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因此,城市在任何发展时段都存在着人类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即“生态”而各城市由于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条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技术水平、生态意识等的差异,这种城市中“人类与其周围环境”关系质量的优劣程度可称为城市的“生态和谐度”这种城市生态和谐度应包括三层含义:(1)城市人类的健康;(2)城市环境的持续;(3)两者之间的和谐。

3.2创建城市生态管理系统

对城市的大气污染物、废水、废渣以及饮食业、屠宰业、农副市场、大众娱乐场所等系统排出的各种废弃物,都要按照各自的特点及时进行处理和处置,同时加强对噪声的管理,使城市生态环境洁净、舒适"高效的道路交通系统,能流、物流、信息流的运转系统,以及人口控制、资源利用、社会服务、医疗保险、劳动就业、治安防火、城市建设、环境整治等的高水平管理系统,是城市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的有力保证。

3.3做好生态功能分区规划

生态功能分区是进行城市生态规划的基础,是在对城市生态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的基础上,运用生态学理论与方法进行生态敏感区、生态控制区、生态功能区等的用地规划。

通过土地适宜性分析和生态敏感性分析,确定对城市生存、运行和发展具有关键制约作用的生态因子及其所在的空间区域;通过对城市周边地区生态系统的弹性研究,确定城市发展的用地性质、建设项目、建设强度等规定、管理和控制的区域;通过对人类聚居地生态健康分析,确定聚居地特殊的自然景观区域或人工建立的模拟自然景观区域"

3.4加强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建设

城市森林作为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和维持城市生态环境具有核心作用。城市森林是指在城市及其周边生长的以乔灌木为主体的绿色植物的总称,是以成片森林为主体,乔、灌、草相结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文化和福利水平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和景观系统。这些森林对于保证城市的发展及补充城市绿地的不足,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4 城市生态规划中的注意事项

4.1注意保留自然景观要素

这里所指的自然景观要素(或称原生的自然景观要素)不仅仅是指山、水等自然景观要素,还应包括历史文物古迹经历了长期的环境演变,这些景观要素无论是对动植物的生存空间还是对其周围环境的适应上,都已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形成了相对的平衡空间,具有很大的生态保留价值不仅如此,在城市生态规划中,把这些原生的自然景观元素与城市现代的景观元素结合起来,在城市空间的塑造中保持这些即使很细小但是非常有趣味的自然人文景观部分,可以丰富城市景观的异质性,同时为新城的居民提供异样的城市空间去休闲、休息或者仅仅就是观赏和回忆自己过去熟悉的文化和环境"

4.2保护和恢复湿地系统

湿地是地球表面上由水、土和水生或湿生植物及其他水生生物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生态系统,湿地对改善和调节人居生态环境有重要的意义,被誉为“自然之肾”,对城市及居民具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和社会经济价值"其生态服务包括:提供丰富多样的栖息地,调节局部小气候,减缓旱涝灾害,净化环境,满足感知需求并成为精神文化的源泉,为公众环境教育提供机会和场所等,所以在城市生态规划过程中要保护、恢复城市湿地,避免其生态服务功能退化而产生环境污染,这对改善城市环境及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3注意缓冲性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

可持续的城市,需要一系列自然开放的城市缓冲空间,来区别和独立繁忙的城市空间和自然休闲空间在目前的城市规划中,只注重对城市公共广场、城市公共绿地等进行了组织安排,而对城市边缘地带,特别是城市和乡村的过渡地带的作用和布局缺乏深入研究 在城市生态规划中应对城市的边缘地带用自然的元素去创造一个清楚逻辑的城市系统,使城市和乡村这两个系统非常容易的进行快速联系和交流。

5 结束语

生态城市作为未来的人类聚居地,它的实现有个发展建设的过程,也就离不开规划的指导以切实可行的规划指导当今城市的生态建设,是实现生态城市的基础城市生态规划就是以人自然整体和谐的思想为基础,对城市的结构功能、资源利用、生态关系进行社会、经济和自然的整体协调发展的调控,因此,城市生态规划是实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 戴善伟.城市建设的生态布局规划的探讨[J].价值工程,2010.

[2] 李微微.注重生态的建筑设计[J].山西建筑,2009.

生态规划设计篇8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 生态城市 研究

前言

生态城市是一种全新的文化观,是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然而,当前我们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过于强调经济效益的高效性,而忽视了生态建设和环境效益,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阻碍了现代城市才和谐发展。因而,将生态城市概念引入到城市规划设计全过程,极力打造经济发达、社会繁荣、生态良好、人们安居乐业的现代化城市,非常有必要,且势在必行。

一、生态城市规划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生态城市注重的是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其目标主要包括:(1)和谐性。(2)可持续性。(3)高效性。这主要是改变了“高能耗”、“非循环”的传统城市发展模式,更加注重资源的循环再利用和相互关系的协调共生。(4)整体性。生态城市是在兼顾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者效益的基础上,更加突出社会建设与生态环境以及人们生活质量之间的整体协调。生态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主要有:(1)城市区域规划。(2)城市人居规划。

二、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面临的问题

(一)大气污染。据中央气象台统计,2013年12月以来,我国已有25个省(区、市)不同程度地出现过雾霾天气,尤其是华北地区出现的大量雾霾天气,引发了社会对大气污染的关注。大气污染已成为城市规划和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特别是现代城市中,工业及交通运输业的不断发展,排放到大气层中的有毒物质越来越多,导致了大气层不断恶化,不仅给工农业带来极大的损失和破坏,甚至危害到人们身体健康。

(二)水污染。我国水资源短缺、水灾害频发,水环境持续恶化。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中的人口大幅度增长,工业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放,造成严重的水污染。近几年来,由于水污染导致的缺水事故不断发生,制约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威胁到人们的生存。不仅如此,地下水资源污染的形势同样不容乐^,这些都是生态城市规划所面临的难题。

(三)噪音污染。城市现代化建设和发展中,各种机械设备的创造和使用,特别是各类交通运输工具的使用,成为城市噪音污染的主要噪声源,对人、动物、仪器仪表以及建筑物等均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应通过有效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噪音污染对城市居民带来的危害。

(四)固体废弃物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是城市中较为常见的污染,若不加妥善收集、处理和利用,将会对大气、水体及土壤造成污染,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被垃圾包围的城市,绝不属于生态城市。因而,生态城市规划过程中,还应综合考虑固体废弃物污染的治理问题。

三、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

(一)重视城市绿化建设。城市绿化建设是打造现代城市的基础性工作,同时也是生态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城市绿化建设,主要是充分利用城市绿化生态环境使城市生态系统具有还原功能,从而改善城市居民环境,提高人们生活的质量。城市规划设计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因地制宜地进行生态城市规划、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的规划建设。充分重视城市绿化建设,主要包括:城市绿地系统的合理规划;绿化用地范围的科学划定;城市绿化结构的合理布局;城市中心区域绿化率的综合提高;城市绿化点、线、带的布局的不断优化等。同时,还要大力提高广大群众的植绿、爱绿、护绿、兴绿意识,唱响“以人为本,共建绿色家园”的主旋律,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生态城市提供强有力保障。

(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新的形势下,城市经济增长方式已不再单纯地要求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而是要求从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益的经济增长方式转为低投入、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益的经济增长方式。这就要求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制定城市发展整体规划,着力提高城市产业规划水平,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污染程度小的产业。同时,还要加强生态监督,对城市原有的产业布局进行优化调整,控制好城市工业发展规模,一些污染较大的企业要搬离市区,减少工业生产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思维超前、技术先进、经济适用、环境优美的生态城市规划效果,为城市居民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加强城市生态评价。所谓生态评价,就是要根据合理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运用恰当的生态学方法,评价某区域生态的环境状况、生态系统环境质量的优劣极其影响作用关系。生态评价本身是对自然的客观认识,同时也是对发展规律的充分利用,城市发展与周围环境密切相关,加强城市发展生态评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为城市规划设计提供科学依据,还能有效促进人与自然、社会建设与生态建设,经济发展与社会效益的和谐。生态城市规划中,要加城市生态评价,充分认识生态环境的特点和功能,明确城市建设和发展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并制定出具体措施,为维持生态环境功能和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保障。

四、小结

上一篇:办公室优化方案范文 下一篇:优秀体育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