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园林景观规划范文

时间:2023-12-10 04:17:32

生态园林景观规划

生态园林景观规划篇1

在我国房地产行业日益兴旺的今天,园林景观的设计至关重要,一定要将环保、生态、低碳等新时期的生活理念要求作为设计考虑的基础,在园林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秉承现代化绿色生态的观念,实现“生态规划”的功能性,进而才能满足人们的各种要求,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越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二、生态规划的概念

生态规划是在协调社会环境、人口分布、生态环境等因素的前提下,通过对某一定区域进行园林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规划,改善该区域的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进而为该区域的人群提供一个和谐舒适的生活环境。同时,生态规划是在宏观的范围内进行的长期规划,规划的相关依据主要是生态学的相关原理,规划人员在充分了解人口、自然、社会等方面信息的基础上,做出保护生态环境且适合该区域发展的规划计划。

三、生态规划理念的应用现状

早在20世纪七十年代,生态思想就被规划框架所引用;但是,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能量流和物质流,而景观规划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空架结构,生态规划和景观规划之间缺乏连接的共同点,所以目前而言,要想在园林景观规划中引入生态学的相关理念是十分困难的。此外,在我国目前的社会条件十分不足,不仅自然资源严重匮乏,而且科学技术的发展较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也十分落后,所以我国目前的条件很难给生态规划提供更好的支持。生态设计还不能完全取代常规的规划设计手段,传统规划设计是以人的基本需求为依据进行的,在功能性、艺术性以及社会文化性等多重原则的前提下,进而满足人们的各项生活需求。生态规划设计与传统规划理念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生态规划设计在满足当代人生活需求的同时,还不损坏后代人的生活资源;而传统的规划设计则很少考虑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所以,生态规划设计最大的优点就是弥补了传统规划设计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欠缺。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园林景观设计中逐渐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改良主义手法,即在满足近期城市发展需要的前提下,通过与传统的规划设计手法相结合,进而实现了对环境的保护和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应用。综上所述,我国的园林景观设计中,生态规划的理念将会逐渐得到重视,但是生态理念的引用中还存在许多不足,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

四、生态规划设计理念与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结合

(一)在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合理结合科学、艺术、社会三个方面的要求

应该把生态设计思想当做景观设计中科学原则的重要部分,在设计过程中,应该把人看作自然系统中的一个因子,在生态设计过程中要保证人为过程与生态过程协调的协调性,遵循生态循环的规律,进而大大减小对环境的破坏性。

(二)要保证生态设计思想与园林景观设计的有效结合

在进行实际的生态景观设计中,重点不应该是单一的设计或者自然,而应该是设计和生态的结合体。所以,一个优秀的设计师应该注重对自然提供潜力的应用,而且在遵循自然本身的限制条件的前提下来实现对园林的整体规划。例如设计者在进行园林的整体规划时应该尽可能的采用可再生的生产原料,实现原料的循环使用,而且尽可能的减小生产运营过程中的各种能源、原料的消耗。

(三)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还应该处理好人类与城市园林景观

生态系统之间的生态关系;从外表看,多数的景观设计都体现出了绿色生态的需求,但是许多绿色工程进行的背后还有许多能源的浪费,这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消耗;而且在实际的园林设计中在绿化过程中,应该多加选用乡土植物,这是因为与人为的植被相比,自然群落不仅富含活力,而且更加健康;此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人类活动的影响,这是因为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经济上,人类的活动都会对整个景观系统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要充分考虑人类与城市园林景观生态系统之间的生态关系,要尽量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未来的园林景观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现状,把生态学景观设计思想当作未来的景观设计的主导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类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生态园林景观规划篇2

关键词:生态规划,园林景观,设计

Abstract: how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true meaning of the landscape, and give full play to its fair value of science, now the basis of protection reasonable development, sustainable us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vercome and ruled out in the current landscape know of error, and resolutely put a stop to and correct all kinds of serious destructive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behavior, particularly necessary.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planning of landscape design thinking.

Keywords: ecological planning, landscape, desig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现代景观的生态设计反映了人类的一个新的梦想,一种新的美学观和价值观――人与自然真正的合作与友爱的关系。景观是人类的世界观、价值观、伦理道德的反映,是人类的爱与恨,欲望与梦想在大地上的投影。时至今日,景观已经成为人类生活中必须依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孔子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这充分说明了优良的生态环境对于人们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的重要性。然而,自北京人学会使用火开始,人的行为对地球自然面貌而言多数为破坏作用;无论是作为一个生态规划师或者是景观规划师,都应该认识到现代技术由于轻率和不加思考地应用科学知识或技术设施,已经损坏了环境和降低了它的可居住性。比如最简单的杀虫剂、除草剂、洗涤剂和其它化学污染、放射性废弃物等。

2生态规划是园林景观设计的核心内容

西蒙兹说:“景观设计师的终生目标和工作就是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他们的生活同生活的地球和谐共处。”久居高楼如林、车声嘈杂、空气污染的城市之后,人们又企盼着亲近自然和返回自然,于是返朴归真成为时尚。因此,随着席卷全球的生态主义浪潮,人们不得不站在科学的视角上重新审视园林景观行业,设计师们也开始将自己的使命与整个地球生态系统联系起来。设计已不再停留在花园设计的狭小天地或是图纸上的空谈,而开始介入更为广泛的园林景观设计领域。对场地生态发展过程的尊重、对物质能源的循环利用、对场地自我维持和可持续处理技术的倡导,具体到每个设计,都体现了浓厚的生态理念。根据上海的研究,乔木与草坪的投资是1∶10,而产生的生态效应是30∶1,1hm2树木每年能吸收二氧化碳12t、二氧化硫300kg,并产生氧气,吸收灰尘和蓄水,且树林里冬暖夏凉,空气湿润清新,是最让人舒适的环境。可见,在设计中对生态的追求已经与对功能和形式的追求同等重要,有时甚至超越后两者,占据首要位置。生态主义已成为景观设计师内在和本质的考虑,其创造的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景观。

3生态规划设计理念与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结合

3.1生态设计的原则

园林景观设计具有科学、艺术和社会三个方面要素构成,三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不同的景观设计师和景观作品对三个方面有不同的侧重,因而指导思想和表现形式不尽相同,缺少了其中任何一方,设计就存在缺陷。如果从这点来理解,生态设计思想作为景观设计中科学原则的重要部分,应当贯穿设计过程的始终。在现今,景观设计师的任务和责任已转变为帮助人类合理的进行土地和其他自然资源的利用以及为人类创造户外活动空间,所有的景观设计都必须建立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之上,生态设计应是景观设计中的一个普遍原则。在设计过程中,不应当将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应将人看作自然系统中的一个因子,生态设计意味着人为过程与生态过程相协调,遵循生命的规律,对环境的破坏达到最小。但是这个最小没有一个衡量的标准,所以生态设计应当是在现有的知识和技术条件下朝这个方向的努力。

3.2生态设计思想与园林景观设计的结合

作为生态景观设计,不应单纯地把重点放在设计上面,也不能完全放在自然本身上面,而是应该把重点放在“结合”上面,这其中包含着人类的合作和其他生物的伙伴关系的意思。作为一个优秀的设计师,他寻求的不应是武断的硬性的设计,而是去充分地利用自然提供的潜力,当然这还必须要根据自然本身的限制条件来设计。例如,设计中要尽可能使用再生原料制成的材料,尽可能将场地上的材料循环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的潜力,减少生产、加工、运输材料而消耗的能源,减少施工中的废弃物,并且保留当地传统的一些文化特点。越来越多的景观设计师在设计中遵循生态的原则,这些原则表现形式是多方面的,但具体到每个设计,可能只体现了一个或几个方面。通常,只要一个设计或多或少地应用于这些原则,都有可能被称作“生态设计”。充分利用场地上原有的建筑和设施,赋予新的使用功能。高效率地用水,减少水资源消耗是生态原则的重要体现。一些景观设计项目,能够通过雨水利用,解决大部分的景观用水,有的甚至能够完全自给自足,从而实现对城市洁净水资源的零消耗。在这些设计中,回收的雨水不仅用于水景的营造、绿地的灌溉,还用作周边建筑的内部清洁。或者利用自然净化的机理设计各种人工湿地,水的流动、水生植物的生长都与水质的净化相关联,使景观被理性地融合于生态的原则之中。

除了上述基本原理外,园林景观生态规划设计还强调人人都是设计师,人人参与设计过程,每个人都是景观规划设计的受益者。景观规划生态设计是人与自然的合作,也是人与人合作的过程。正如城市规划从“控制式”向“协调式”发展,从“物质型”向“综合型”发展一样,景观规划设计也需要各个阶层的参与。从本质上讲,园林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包含在每个人的日常行为之中。使园林植物在城市环境中合理再生、增加积蓄和持续利用,形成城市生态系统的自然调节能力,起着改善城市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导和积极作用。对设计师而言,这意味着自己的设计必须走向大众,走向社会,融大众的知识于设计之中。同时,使自己的生态设计理念和目标为大众所接受,从而成为人人的设计和人人的行为,真正做到园林、城市、人三者相互依存、融为一体,满足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Frederick S. The living landscape: an ecological approach to landscape planning [M].New York: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 2000. 9-15.

[2]俞孔坚. 景观设计:专业学科与教育[M]. 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2003.70-93.

[3]侯晓蕾. 生态学思想在美国景观规划发展中的演进历程[J]. 风景园林,2008(2):86-87.

生态园林景观规划篇3

【关键词】景观生态;生态设计;生态园林

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来看,城市景观设计的对象是具有特殊属性的生态系统,人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主体.城市是典型的以人类干扰为主的景观,是一种连续动态变化的特殊景观,其自发的过程是自然景观的破坏和人工景观要素的扩大.其景观结构的具体表现为:工业斑块数量增多,环境污染源增多,面扩大;内部绿地和水域等环境资源拼块锐减;城市建筑急剧膨胀并向郊区扩展,取代农田基质和绿地斑块;城市景观的平均净生产力是负值,比其它任何景观斑块却更具有依赖性,需要依靠廊道运输大量能源来维持正常运转.可见城市景观的自发发展具有日趋恶劣的趋势。

1.城市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

1.1整体优化原则

城市景观是城市尺度上是―系列生态系统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与功能的整体,在设计中应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和研究,达到整体最佳状态,实现优化利用.在把握城市总体景观结构的基础上对于城市中的自然绿地、水域等环境资源拼块的分布和发展趋势要做系统的调查分析,以此作为宏观基础来对城市广场、公园、绿地等中观的城市景观要素进行指导和协调。

1.2异质性原则

异质性是景观的重要属性,景观空间异质性的维持与发展是景观生态规划的重要原则。

1.3多样性原则

景观多样性是描述生态镶嵌式结构的拼块的复杂性、多样性,可以采用多度、均匀度、镶嵌度和连通度等加以描述.生态学的研究表明,生态系统内结构和物种多样性有利于系统抗干扰能力的提高,有利于系统的稳定和发展。

1.4景观个性原则

每个景观都具有与其它景观不同的个性特征,即不同的景观具有不同的结构与功能,这是地域分异客观规律的要求.地域性因素直接影响到城市景观设计的对策和方法,城市的气候、水文、地理、土壤、植被、动物、微生物等地域性,自然条件是因地制宜设计的基础.同时,根植于地域的文化传统与文化遗迹也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1.5遗留地保护原则

城市生态系统是扎根于土地之上的,地域性因素直接影响到城市景观设计的对策和方法.城市的气候、水文、地理、土壤、植被、动物、微生物等地域性自然条件是因地制宜设计的基础.同时,根植于地域的文化传统与文化遗迹也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一定要绝对保护自然保留地和宝贵的历史文化遗迹。

1.6生态关系协调共生原则

指人与环境、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景观利用的人为结构与自然结构及生态系统与生态系统网的协调,把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建立在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之上,实现人与自然共生。

2.城市景观生态设计的方法

由于生态化设计的特殊性和系统性,照搬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的方法是不完全适用的,城市景观的网络生态化设计应该在根本上从景观生态出发。

2.1廊道的构建

廊道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也就是一个线状或带状的斑块.城市中的公路、铁路、河流、各种绿化带、林荫带均属于廊道.廊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景观的连通性,也影响着拼块间物种、物质和能量的交流.城市廊道网络的构建不仅仅是道路和绿地系统的规划,它奠定了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空间格局,是整个城市生态系统各景观生态元相互作用的通道,直接影响到生态系统的运行效率.例如:方向和规模恰当的廊道可引入自然气流,改善局部气候环境,也可以阻挡风沙或寒流.再如:控制廊道对拼块的干扰,可以控制拼块的发展趋势,从而保护自然资源拼块,协调人工景观拼块的发展.以“廊道”的概念来设计城市的基本生态网络,可以不再局限于仅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的城市空间和交通层面的规划,保证城市生态系统的有机性.廊道网络的构建应遵循整体性和地域性原则,并预留动态发展的弹性空间。

2.2景观生态元的分级

景观生态元的分级并不是仅仅依据其自身的规模或面积而定,一般可分为三级.对于城市的生态环境系统有较强的调控影响能力的景观生态元为一级,如城市级中心绿地公园,规模大的自然水体及绿化带等.相对而言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较小,但对局部环境有较强调控作用的为二级,如小区级的游园、绿地、林荫道等.对局部微环境调控能力也较小的为三级,如以铺地为主的活动广场等.景观生态元的分级有两方面的作用:第一,为景观生态元的配置提供依据,使城市景观不仅在功能和视觉上布局合理,生态调控容量也张弛有致,不致出现盲区.第二,为景观生态元的进一步细化设计提供依据,对生态调控量大的景观生态元,应尽量控制人的干扰,保持其局部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调控作用.而生态调控容量小的景观生态元往往功能性较强,人为干扰多,应在满足人的需求的同时防止负面效应,并借助廊道和相邻景观生态元的作用来强化调控能力。

2.3景观生态元的配置

景观生态元的配置对于城市生态系统有着重要影响.R.T.T.Foreman和MichelGodron对宏观尺度的景观格局提出了基础格局和最优景观格局的模式:保留生态学上具有不可替代意义的大型自然植被拼块用以涵养水源,保护稀有植物;有足够宽的廊道以保护水系和满足物种、能源的流动;在开发区或已建成区内用小的自然资源拼块和廊道以保证景观的异质性.这种集聚间有离析的景观格局对城市景观生态元的配置有直接的借鉴意义.廊道网络的节点是廊道的交结区域和物流、能流的源或汇,其空间可达性和生态调控的辐射性都很强,因此景观生态元的位置与廊道网络节点相耦合,可更好地发挥其美化和生态的效能.同时,景观生态元在廊道网络节点上的布置应参照最优景观格局的模式,级别大小相间,物流、能流高效畅通,生态调控容量互补,从而分担人为干扰的压力和生态变化的风险,确保各个景观生态元融入城市生态网络,提高整个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4景观生态元的异质性和多样性

景观生态元都有其美学和功能上的意义,而这些意义的实现应充分考虑到景观元素的异质性和多样性的要求.在自然状态下,景观生态元中各种自然资源是异质分布的,而在城市景观生态元中,由于人的审美和使用需求,往往倾向于同质分布,例如:我们需要大面积的活动硬地,需要大面积的观赏草皮或单一林带等等.热力学第二定律告诉我们,一个系统要从无序状态进化到有序状态,就必须不断吸收外界的物质和能量.也就是说,景观生态元维持同质分布状态比异质分布状态要耗费更多的物质和能源.因此,在设计中可以用局部的同质来造就整体的异质性.尽量保护景观生态元中景观的异质性,可以减少人工维护的费用,提高景观生态元的稳定性.同时,景观的异质性也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维持了生态系统的健康和高效,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基础.因此生态化设计就应该尊重和维护其多样性,即保持有效数量的乡土生物种群;保护各种类型及多种演替阶段的生态系统;尊重各种生态过程.在城市中,以城市绿地为代表的景观生态元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后堡垒.城市绿地应该走出唯美价值标准的层次,从大草坪和观赏花木的集合地走向可持续的、具有丰富物种的生态化绿地。

3.结语

生态园林景观规划篇4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园林规划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随着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显著扩张,城市空间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城市化过程对推动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但所引发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必须加以高度重视,如城市自然景观被切割得支离破碎、自然的生态过程受到严重威胁、生物多样性在消失、环境污染问题愈加突出等。这些不仅影响到城市的社会形象和区域生态质量,还直接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因此,在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与建设中不得不更加重视景观生态的规划问题。现今,景观生态学理论是解决环境和发展问题的重要社会研究课题,将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城市园林规划设计,可以减轻城市化造成的负面影响,改善城市生态,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思路。

1 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及原理

1.1景观生态学的概念

景观生态学一词首次由1937年德国地理学卡尔特罗提出,是研究景观结构、功能和变化的一门科学。我国部分研究者认为:景观生态学是研究在一个相当大的区域内,由许多不同生态系统所组成的整体(即景观)的空间结构、相互作用、协调功能以及动态变化的生态学新分支。并认为只有将地理景观学和生态景观学两者结合起来综合研究考虑,才能解决大尺度地理区域中生物群落之间、生物群落与环境之间各种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问题。

1.2 景观生态学的原理

景观生态学的核心在于重视人类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处,它的提出与运用,使得维护生态环境与经济或资源的合理开发不再相违背。从区域范围角度看, 城市就是一个典型的人工干扰斑块;从较小尺度上,城市作为一个景观单元是由基质、廊道、斑块等为主的三要素构成。其中各要素之间通过一定的流动产生联系和相互作用,在空间上构成特定的分布组合形式,共同完成生态系统所承担的生产、生活及还原自净等功能。刘茂松、张明娟认为:景观结构和景观功能原理、生态流聚集与扩散原理、尺度效应与等级结构理论、空间异质性与景观过程原理、景观生物多样性原理、景观的自然性与文化性、景观变化与稳定性原理等7条基本原理贯穿于景观生态学的各个发展方向。

2景观生态学对城市园林规划设计有借鉴作用的主要原理

2.1 自然优先原理

保护自然资源、维护自然过程是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前提,自然有它的演变和更新规律,同时具有很强的自我维持和自我恢复能力。生态设计要充分利用自然的能动性使其维持自我更新,减少人类对自然影响的同时,带来极大的生态效益。因此,一切园林规划与设计都应以保护自然资源、维护自然为利用和改造自然先决条件。

2.2 整体优化原理

景观由一系列生态系统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与功能的整体。生态整体性和景观异质性是景观生态学中的核心理论。因此,园林规划设计应从整体的高度上把景观作为一个系统来思考和管理,对组成景观的各要素的构成、数量、分布等进行研究和分析,从而实现整体最优化利用。

2.3 多样性原理

景观生态学中景观异质性原理决定了景观的多样性的存在,而多样性的存在对确保景观的稳定,缓冲生态旅游活动即人类活动对景观的干扰,提高观赏性都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园林的规划设计应人为结构与自然结构及生态系统与生态系统间的协调,实现人与自然共生。

2.4景观个性原理

每个景观都具有与其它景观不同的个性特征,即不同的景观具有不同的结构与功能是地域分配客观规律的要求。每个景观作为一个单独的存在都是独一无二的,也是城市特色的重要体现,所以在园林规划设计中应高度重视景观的个性。

2.5 生态关系协调性原理

生态关系协调,是指人与环境、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景观利用的人与自然及生态与生态间的协调。

2.6 景观异质性原理

景观异质性越大,景观类型也越多,防止外来干扰的能力也就越强,生态系统因而就更加稳定。故景观异质性的维持和发展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在城市园林绿地中,利用立地条件即环境资源景观要素空间异质性,可创造城市园林中异质而多样的景观。

3 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3.1树立景观生态规划的理念

城市景观的规划是合理安排土地及土地上的物体和空间来为人创造安全、高效、健康和舒适的环境的过程,是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的规划设计形式,这意味着在进行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尊重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剥夺,保持城市景观的平衡。将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利用在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中,合理的规划城市景观空间结构,实现自然与文化、规划环境与生命环境、美的形式与生态功能的真正全面融合,解决出现的新问题,超越现有的景观设计。首先,城市园林规划设计应能与自然和谐共存,并维护生态功能的完整性,而不是以破坏自然来满足人类生存发展的需求;其次,应能协调当前与未来世展要求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设计规划的过程中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维护自然资源的再生能力;第三,要协调人与环境,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使景观空间格局和生态特性及其内部的社会文化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协调,达到景观优化利用。

3.2 重视斑块-廊道-基质模式的应用

该模式是描述城市空间格局的一个基本模式。在进行城市园林规划设计时,应按照“环、楔、廊、园”的景观生态格局进行布置,保证绿地景观的完整性。可以利用生态廊道将绿地斑块有机地联结起来,通过维护和强化整体山水格局的连续性、将城市防护林体系与城市绿地系统有机结合等方式构成一个绿地生态网络,真正融入城市内部,充分发挥绿地在城市中的功能。

3.3注重自然性、生活性、科学性、艺术性相结合

在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中,应用生态学原理进行设计,保护自然环境不受或尽量少受人类的干扰。现有场地或现有景观的形成往往经过了较长时间,形成了稳固的生态系统。在景观改造设计时,应进行科学的调查分析,本着充分保护利用的原则,尊重场地原有的自然环境的生态特征,根据生态平衡原理,尽可能将原有的有价值的自然生态要素保留下来并加以利用,组织到园林规划设计中。园林规划设计应以人为本,富有人情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要加强科学性、艺术性的结合,体现出景观个体与群体的形式美,以及人们早欣赏时产生的意境美。在实际创作中,只有将四者有机结合,相辅相成,才能实现预期目标。

3.4 突出地方区域特色

生态园林景观规划篇5

关键词:建筑规划;园林景观设计;共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民生活质量也有的很大提高,其对房屋建筑的环境质量也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建筑规划和园林景观设计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居民居住环境的质量。因此,有必要对建筑规划和园林景观设计的共融问题进行探讨。

1 建筑规划与园林景观设计

建筑规划中的园林景观设计是一项相对复杂的工作,它需要有相应园林景观设计方法才能实施。建筑规划需要考虑城市生态系统的维护,而优秀的园林景观设计方法可以满足这一要求,对城市建筑整个生态系统起到改善作用。其设计方法如果运用得当,不仅能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环境,而且还有促进城市文明建设的作用。但是就目前的形势看,我国建筑规划和园林景观设计还没有取得较好的融合效果,体现在园林景观设计方法不够成熟,在一些地方运用失误,导致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而且还没有起到最终改善建筑环境的作用,相反的,还可能对建筑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掌握建筑规划和园林景观设计融合方法,是当前城市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2 建筑规划中园林景观设计的意义及现状

2.1 建筑规划中园林景观设计的意义

建筑规划中园林景观设计要充分体现人性化设计要求,园林景观设计人员在具体设计中,应体现人性化设计特点,以满足现代人们对建筑环境的需求。这种设计应围绕人而展开,真正服务于人,为用户提供便利。建筑园林景观设计除了需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外,还需遵循将景观、建筑和用户有机结合的原则。这种人与建筑和环境的和谐让人感觉居住环境更加舒适,让人感觉到自己才是主体,而不是景观。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上,要充分考虑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并且能明确划分各区域空间,动静结合,合理分布公共设施。其设计的好坏,与各种景观设施的材料选择等细节有直接联系。此外,人们对建筑园林景观的感知是一种理性思维过程。用户心理感知是人性化园林景观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通过理性的观察和感知,用户才能得到对园林景观的评价。人和园林景观的统一是通过人对景观的心理感知过程实现的。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一方面有情与景的融合,满足人们高层次的精神文化享受需求;另一方面有人与景的融合,让人触景生情。

2.2 建筑规划中园林景观设计现状

我国园林景观设计工作相比西方国家起步晚,而且随着工业的发展,对生态环境破坏越来越严重,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开始关注建筑园林景观设计,并提倡亲近自然的设计理念,得到了广泛的社会反响,人们纷纷将建筑园林景观设计纳入购房要求。我国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才提出建筑规划园林景观设计的概念。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城市化规模越来越大,现代居民对居住环境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这种要求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促进建筑规划和园林景观设计的作用。

3 探讨建筑规划和园林景观设计共融问题

3.1 建筑生态规划是园林景观设计主要内容

我国建筑园林景观设计的主要目标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现代建筑园林景观设计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合作关系。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一个区域内的建筑园林景观体现了该区域内人们的价值观以及世界观,而且也充分展示了人们的梦想。建筑园林景观在当前的经济发展背景下,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建筑生态规划是其中重要内容,其目的是为人们创造一个适合生存的环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改善其居住环境以适应这种社会发展需求,就必须将建筑生态规划融入园林景观设计中。

3.2 将建筑规划理念同园林景观设计有效结合起来

在具体设计园林景观时,设计工作者应根据实际需要将建筑规划理念融入到实际设计中,并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设计人员应充分考虑节能减排问题,将循环利用资源和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融入设计中,从而将工作中的资源消耗控制在最低水平。目前越来越多的建筑规划和园林景观设计者在规划设计过程中,都充分重视资源的合理利用,他们自觉遵守建筑生态设计原则,从而提高能源利用率,将建筑规划和园林景观设计有机融合在一起,实现高质量的建筑和最佳的景观效果。保护环境和改善自然系统生态功能是建筑规划的主要目标之一。在具体的园林设计环节中,设计者应结合建筑规划的这一目标充分考虑建筑的环保功能,设计者在挑选植物时,可挑选具有环保功能的植物,并充分利用这些植物。此外还用充分利用植物不同特点营造园林植物群落,实现景观与植物群落功能的协调统一。

3.3 建立完善统一的建筑规划和园林景观设计理念

建筑规划和园林设计共融应有完善统一的理念来指导。建筑规划和园林景观设计都应充分考虑区域历史文化背景,在建筑规划和园林景观设计中不可少的创新,但也要从全局出发,根据当地历史文化背景进行建筑规划和园林景观设计。这样建筑和园林景观才能很好的融入其中。此外园林景观设计还需要有一定的个性化特征体现。因此,需要不断引进国外该领域内先进规划和设计技术,吸收其中的精华,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应用。从而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展现建筑独有的特性。

3.4 遵循建筑规划和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准则

从某种意义上讲,建筑规划和园林景观设计的目的是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代居民越来越渴望拥有一片属于他们的绿色空间。因此,现代建筑规划和园林景观设计应遵循基本规划设计原则,注重建筑的生态规划和设计。为实现园林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园林设计人员在具体设计中应充分尊重自然生态发展规律,平等看待建筑规划和园林景观设计的功能和作用。此外,园林设计人员还应将资源循环利用放在重要位置,并合理利用现代化工艺手段和园林艺术,将建筑规划和园林景观设计有机融合起来,以体现其特有的历史文化内涵,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4 结束语

园林景观是人们价值观和人类文明发展程度的具体体现,也是用户居住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规划的关键内容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因此在建筑规划中融入园林景观设计,使二者实现共融是现代化建筑规划和园林景观设计的必然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习颖锋.建筑规划生态环境设计与景观设计的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9).

[2]杨丛暄.城市规划中融合特色园林景观设计探究[J].现代园艺,2014(2).

[3]丁丽.居住区规划建设中园林景观设计问题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0).

生态园林景观规划篇6

关键词:城郊型森林公园;森林景观;规划设计;植被特点;景观设计原则

城郊型森林公园处在城市市区或郊区,它不同于一般的森林公园和城市公园。就其自身条件来说,城郊型森林公园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一定的生态基础,其森林景观资源丰富度介于森林公园与一般城市公园之间。森林景观是森林公园得以存在的物质基础,因此有必要对城郊型森林公园森林景观规划进行研究。出于对上述特点的充分理解和把握,以及考虑到城郊型森林公园用地类型比较复杂这一状况,在对城郊型森林公园进行规划设计时应重点把握森林景观的规划设计[1]。

1城郊型森林公园植被特点

1.1森林资源优势

城郊型森林公园的主体资源往往是分布在山地丘陵或湖泊水库的森林景观和野生动物资源。城郊型森林公园的基地环境与城市中心的一般绿地、主题公园等相比具有相对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风格更具野生性和野趣性。有部分或大部分区域保持了原始的森林生态系统,森林景观及森林生态环境质量较高。

1.2森林资源劣势

由于城郊型森林公园处于城市市区或郊区,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它不同于一般的森林公园以景色秀美、风光无限为基础。基地通常受到人为干扰,大部分区域天然次生林消失殆尽,森林景观以人工林、经济林为主,林分结构简单,森林生态功能等级和森林健康也处于较低水平[2]。同时,城郊型森林公园的用地类型比较复杂,通常会涉及矿山废弃地、工业用地、村庄、果园、农田、林地等诸多种类。

2森林景观规划原则

2.1系统性

根据系统论原理,系统的功能大于系统各部分功能的总和。在设计中改变以往植物景观设计中拼拼凑凑,缺乏系统性、整体性的“绿化”方式,通过分析基地特点,对森林景观采取从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的逐级规划方法,创造整体协调、自然开敞的绿地系统。

2.2生态优先

在生态、经济、社会三大系统协调统一发展过程中,生态系统及其基本规律具有基础性、决定性地位,是经济社会系统及其规律存在和发挥作用的根本前提。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统一发展是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主要目标,城郊型森林公园以生态保护及生态恢复为核心,因此在对森林景观规划时,首先考虑的应该是生态问题,协调和统筹发展,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2.3突出特色

城市森林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和文化属性,是城市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生命力的载体。城市森林培育的根本目的是要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景观和文化效能,为城市居民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文化效能是森林综合效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森林景观打造时必须符合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在树种选择及景观营造时要符合栽植地的文化气氛,突出当地的特色。

2.4分期规划

以先绿后景、分步实施为建设方针,突出规划的时代性和前瞻性,保证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在确保“黄土不见天”的基础上,逐步调整规划区的生态性和景观性。近期遵循先种植后建造的方针,主要进行大面积的植树造林和林相改造。按不同区域植被的生长势和布局情况对其进行不同等级的保护以及植被恢复、重建。中期以完成生态基础设施为主,建设游览道路,继续植树造林。远期在中期建设基础上完善各园区建设,加强各园区联系,形成整体森林公园。

3实例项目研究

3.1项目概况与基地植被现状

照母山森林公园规划总面积约421.80hm2。规划区照母山位于渝合高速路以东,渝北区内高速路与冉家坝之间,属于大竹林—礼嘉组团与观音桥组团之间的隔离绿带之一。是重庆北部新区重要生态绿岛和城市背景,对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形成城市优美天际轮廓线有重要影响。该基地按照《重庆市北部植物园总体规划》实施步骤的安排,在2003~2007年4年时间内,北部新区大礼组团隔离带规划已完成植物园1期主景区建设的初步工作,大量的基础绿化使该区绿化初具效果,环境有所改善,人气有所提升。随着北部新区开发建设力度的加大,山水园林城市、森林重庆建设步伐的加快,规划建设全面铺开。

照母山森林公园规划控制范围较大,主要涉及农田、林地、荒地、居民社会用地、交通用地及水域。规划区内野生植物覆盖率约占总规划面积的40%左右,主要为泡桐、桑树、刺槐、臭椿、青杠、柑橘、珊瑚树、桉树、麻椰树、构树、黄葛树、慈竹等。地表土壤斑块裸露情况严重,植物景观缺乏统一性和整体性。

3.2森林植被恢复及景观营造方法

3.2.1宏观规划。宏观尺度规划首先注重园区绿地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比如它在城市绿地系统中的功能、它作为城市背景的功能等,其次考虑园区自身绿地的完整,做到先绿后景,分步实施。规划中利用GIS技术分类提取出植被分布现状、道路便捷程度、水域保护、视线因子、坡向及坡度6个单因子分析图,然后从生态保护和景观营造的角度对6个因子进行叠合分析,同时以隔离带的气候(风向、光照、地灾、土壤)为基础,利用GIS多因子叠加分析技术得到4个分区,并对不同类型的用地采取不同的森林景观营造方法。

生态园林景观规划篇7

关键词:城市规划;园林景观设计; 趋势; 现状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1.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城市园林景观建设起步较晚,经过30 多年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和广大园林设计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园林景观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在园林景观的规划与设计方面,做到了与世界接轨。但是多种原因的存在使我国在园林景观建设中存在着许多差距和不足,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整体规划与设计水平有待提高

总体看,我国园林景观设计人员的自身素质还存在缺陷,设计理念比较陈旧,规划设计的手段、方法还很落后,导致城市园林规划缺乏科学性,整体设计水平较低,再加上部分城市对已经形成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严肃性不够重视,缺乏强有力的监督和制约,这就直接和间接地影响到城市的整体建设和发展水平。

1.2 园林景观建设缺乏技术创新

园林景观建设行业在我国还是新兴产业,在建设上仍采用过时的施工技术、手段、措施与方法,技术的创新力度不足,不能运用新工艺、新方法和新材料来解决和改善园林景观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也就

不能满足既美化环境,又改善生态的双重需求,因此无法提升城市园林景观建设的整体效果。

1.3 城市景观建设与生态环境效用缺乏统一性

一些城市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缺乏经验和相关技术,只把园林景观当作城市景观的辅助,忽视园林的生态效益在改善城市环境和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方面的作用,忽略了园林景观作品对整个城市景观所起的美化作用。就算是考虑到园林景观的规划,也只是从园林绿化规划的形式上考虑城市广场或公园的观赏价值和艺术表现力,单纯强调视觉上的整体对称以及冲击力,却放松园林改善环境的设计要求,更不会结合本地的自然环境和土壤特点设计出具有个性特点的园林艺术作品。

1.4 园林规划选择的植物品种存在不合理性

有的城市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没有尊重生态学关于植物种类多样性的种植原则,要么品种单一,没考虑植物品种的多样性,要么一块园林中种植上百种的树木,而且一味追求名贵树种,只是简单地增加树木的种类,而没考虑这些树种的具体生长情况,很难形成稳定的植物生存环境,不利于保持园林生态结构的稳定性。

2.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在西方现代城市园林普遍尊重自然与可持续发展,注重场地特征、空间塑造、时空效果、地域文化特色,强调简约和个性化设计风格的潮流下,我国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和建设还停留在抄袭模仿西方城市园林大搞形式主义,注重实体景观而忽视空间塑造,强调张扬和人工堆砌的设计手法上,这显然是因为对现代城市园林发展趋势缺乏深刻认识。未来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趋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树立符合当代城市发展要求的生态园林理念

按照当代化城市发展要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要做到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应该走生态城市建设之路,使园林景观设计与建设既达到美化城市、推动旅游、增进经济效益的目的,也要以城市生态环境为前提条件,实现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要强化城市生态的整合,加强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真正实现城市的生态化和休闲化,要以开放式绿地形态渗透到居住区、办公园区、工业园区之中,让城市不再是一个个绿色区块,而是弥漫于园林城市整体的“绿色液体”。政府要主导,民众要参与,家家要栽花,户户要绿化,使阳台、屋顶、甬道、墙面、门前、屋后,无不披上绿色的盛装。

2.2 立足当代城市整体发展要求规划长期目标

所谓当代城市建设,是指通过最优秀的人才激活最先进的文化和理念,应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材料与工艺,降低城市建设与运转的各类成本,提升城市的各项配套系统功能与效率,增强城市的经济价值与经济发展的活力,节能、低碳、环保、绿色、高效、宜居。园林景观的设计者们要把现代城市的建设理念、发展总目标与城市生态环境有机结合,做到布局合理,设计出满足现代城市发展要求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体系和方案,做到城市的景观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相统一,发挥园林景观对城市正在进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应有的推动作用。

2.3 遵循生物多样性、科学性与艺术性结合

以注重生态优先为原则,在园林生态景观设计上,遵循生物多样性,注意科学性与艺术性结合,生态与景观兼顾,合理配置园林植物,协调植物间的关系,增加生态效益;以注重适地适树为原则,以乡土树种为主、引进树种为辅,讲求科学,适地适树,宜草则草,宜树则树,努力形成城市个性化的园林绿化特色;以注重因时绿化为原则,紧紧抓住春季重要时节,大力实施园林绿化建设,防止园林绿化建设反季节施工,避免严寒酷暑种植绿化影响苗木成活率和绿化生长效果。建立乔、灌、草相结合的人工植物群落,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植物群落,形成和谐的生态关系,达到理想的绿化、美化、净化效果。

2.4 兼顾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三者间的必然联系

一是在生态城市园林建设方面,要遵循“以小为主,中小结合”的原则,空间绿化要与绿地建设相配套,进行多层次的绿化。以城市规划学、生态学、植物学等学科理论为支撑,应选择适宜生长的树种进行种植,使城市生态建设向草坪、植被、乔木、灌木等多层次立体混交发展。二是城市园林绿化在重视整体环境的同时,要逐步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质量,重视生态小区的建设。在建设中要重点以自然景观、绿化园林为主,尽量减少亭台楼阁、喷泉雕塑、假山水池等人文景观,使得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相统一,使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更有利于生物物种多样性的发展。三是生态建设要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建设过程中要处理好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处理好长远与近期、整体与局部的利益关系。

2.5 明确人性化的园林景观设计主题

以人为中心,关注园林景观的使用者,设计出人性化、使用便利,让人产生愉悦感的园林景观,是园林规划设计以人为本的主题思想。人是园林规划设计的中心和尺度,要把心理学、行为艺术等学科引入到园林规划设计领域,要体现人的行为在不同人、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下的互补关系,扩展园林规划设计的内涵。园林景观的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设计的精巧,产生愉悦感,并把这种愉悦感升华为一种审美意象,从而实现集园林景观的实用、生态、功能、观赏性为一体的目标。

2.6 多学科高度综合应用性是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特征

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是园林学、景观学、建筑学、城市规划、环境艺术、园艺、林学、文学艺术等自然与人文科学高度综合的一门应用性学科,这就要求城市园林设计师不仅要用感性的眼光,更要用科学和理性的方法去观察和研究自然与环境,要用科学的手段指导城市园林建设。园林设计师还必须密切与资源、生态、生物、水保、哲学、社会学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的学者们的交流与合作,产生新观点与新思路,博采众长,以不断提高整体规划设计水平。未来园林景观的发展必然是以现代城市环境建设及社会需求为背景,综合各学科对园林景观的需要,对古典及现代园林景观的发展概况、园林景观文化与艺术、规划设计要素及理论、园林景观规划与生态、组景手法、种植设计、园林景观工程、风景旅游、绿化施工及概预算等做出科学、生态与艺术的规划与设计。

3. 结语

我国的城市园林规划与设计起步较晚,整体规划设计水平还不高,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建设与现代城市发展的要求有相当大的距离。未来的园林景观建设已经是现代城市文明程度的象征和城市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它不仅使人们修身养性,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而且对改善投资环境,发展地方经济,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现代城市的园林景观应本着高起点规划设计,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建设成为一项政府组织、群众参与的社会系统工程。

参 考 文 献

[1]陈满.论我国园林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方向[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

[2]孙华勤.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方案规划简论[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

生态园林景观规划篇8

1.1园林景观的文化品位低下

园林景观与艺术品相同,均需要人对其进行鉴赏。然而在设计过程中经常会看到一些文化品位低下的园林景观作品,使得人们在鉴赏过程中难以感受到艺术之美,也难以感受到园林本应给人带来的恬静、舒适的感觉,反而给人一种冷淡和清冷的感觉。而究其根源:一是在设计过程中往往融入了设计人员的审美观,二是为了以最快的速度提高园林景观的文化品位,使得所设计的园林景观缺乏最基本的设计内涵,使得一些低俗的景观作品出现在人们面前。

1.2难以将园林景观主题与周边环境进行有机的结合

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主要是结合园林的使用功能与性质要求,将园林景观主题与环境进行有机的结合。但就目前来看,很多园林景观设计人员往往难以将二者进行有机地融合,取而代之的是过分地注重创新,极大地忽视了园林的功能要求与环境特征,导致园林景观的主题和文化难以有效地反应出来,尤其是在当前旅游市场日益发达的今天,很多园林景观设计人员设计的园林景观和建筑风格失去了应有的审美情趣。

2现代园林景观主题及文化规划策略的分析与研究

2.1严格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进行景观主题与文化的规划

在园林景观主题和文化规划设计过程中,为了更好彰显整个景观设计的主题和文化内涵,就必须始终遵循统筹兼顾的基本原则,即既要掌握整体设计,更好地确保细节布局的合理性。在规划设计时虽然可以借鉴西方的表现形式,但必须紧密结合我国的文化底蕴,注重古今的有机结合,学会“洋”为中用,从而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园林设计出来。此外,作为设计人员还应具有大众的审美感和平常心,始终坚持科学严谨的态度,以设计和创造现代化的园林景观艺术品。在此基础上进行园林景观主题和文化的规划,以更好地确保在注重外观设计的同时更好地彰显园林景观主题和文化。

2.2紧密结合园林主题开展园林景观的规划

在规划和设计园林景观时,往往需要确定园林主题,且很多园林以这一主题对园林进行命名。但在确定园林设计主题时,作为园林设计和规划人员,必须结合园林所在地城市的基础建筑风格确定园林景观的主题风格,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园林景观的规划和设计工作。在设计工作开展之前,必须深入设计现场开展实地考察,结合我国园林建筑的设计风格,掌握园林所在地的历史与文化内涵,结合气候、植物生态等特点,针对性地确定园林主题,切勿确定多个主题,影响园林景观的设计。

2.3致力于园林景观文化品位的提升

在城市园林景观主题及文化规划和设计过程中,为了确保设计的有效性,必须从文化品位方面入手,确保所设计的园林景观的文化品位高尚和典雅,以高尚的文化品位确保景观文化的内涵得以有效地彰显。

2.4在园林景观主题和文化规划中深入生态保护意识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需要设计者不仅注重景观主题及文化凝练,也需要注重园林内种植的植物是否会对该城市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以此来保护城市所在地的生态环境。最好使用本地植物,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恢复发展,为打造特有的城市景观和植物景观奠定基础。

3结语

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人员,必须认真分析当前在园林景观主题和文化规划存在的不足,并针对存在的不足采取有效地措施,以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为构建和谐生态园林城市注入强劲的动力。

上一篇:电子商务教案范文 下一篇: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