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项目过程范文

时间:2023-10-21 20:28:47

科研项目过程

科研项目过程篇1

关键词 农业科研项目;过程管理;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 G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7-0276-01

农业科研项目主要是指研究解决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重大难点和关键技术问题,对农业科技进步有重要突破,对现代农业发展有重大推动作用的项目[1]。随着国家对农业的重视,农业科研项目立项和支持也逐渐增多,项目的管理工作也开始变得精细化、信息化、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一般意义上的农业科研项目过程管理是指课题项目申请、立项论证、组织实施、检查评估、验收鉴定、成果申报、科技推广、档案入卷的全过程管理。其目的是保证科研计划圆满完成,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提高竞争力。本文仅针对农业科研项目立项之后、结项之前,即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讨论。

1 农业科研项目过程管理现状

1.1 缺乏必要的管理和控制,无法保证研究质量

管理方面存在“重立项,轻执行”的模式,即只重视项目申报和立项,合同签订后,项目执行与管理脱节,对于项目如何执行没有任何措施,缺乏有效的监管,以致项目的实际成效达不到预期目标。

1.1.1 沟通不畅,加大过程管理难度。在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涉及上级主管部门、科研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课题组等各个方面。由于项目执行过程中存在各种不确定因素,往往导致主管部门、管理部门和课题组相互之间沟通不及时,从而出现“信息不对称”[2]的现象,主管和管理部门不能准确地掌握研究动态,无法了解具体执行过程,评估和预防出现的风险,加重了过程管理的难度。

1.1.2 项目预算缺乏监管,影响过程管理。在项目预算执行方面,很多单位和部门未能充分开展财务监管,难以保证经费的使用效率。由于项目负责人不重视以及各个管理部门之间协调不够,在预算执行监督中往往出现“支出随意、滥用经费、中饱私囊、用票据滥竽充数”甚至“监管真空”等现象[3]。

1.1.3 影响因素多,重大科研项目过程管理难。重大科研项目涉及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项目的实施过程管理尤为关键。由于是多个单位联合攻关、共同协作,重大科研项目实施过程影响因素较多,难以预测每个子项目的结果。因此,缺乏必要的监管措施,出现技术路线存在差异、人员流动、信息资源不平衡等,都会影响项目的执行[4-6]。

1.2 管理模式和方法有待改进和创新

随着国家对项目管理的重视和信息化程度的提高,项目管理多是采用网络信息化管理,这种管理模式方便快捷,在节省资源的情况下,提高了工作效率。其中过程管理多是采取固定时间段内填报执行进展或者中期研究报告等方式开展。笔者认为目前的模式还无法达到有效监管的预期水平。其一是科研项目具有高风险性和不确定性,不能准确定量,因此此种单一模式无法全面、深入了解项目的实际和真实的进展情况,使得项目中期检查成为“表面文章”而流于形式,最终导致项目完成时,只能凭借项目产出来评估项目完成情况。其二是不同的科研项目研究节点不同。基础研究项目重在探索和创新,可能短时间内不会有突破或进展。应用项目则是对基础研究的扩展,有特定的目标和目的。在同一时间节点内,开展项目过程评估,必然会影响项目的完成质量。此外,目前项目的评估方式和体系过于单一,无法开展项目全过程评估,使项目始终在可控范围内进行[7]。

因此,综上如何利用便捷的信息化管理,选取适合的节点,提高项目的过程管理水平,及时鉴别和评估项目执行中的风险,才能更好地保证项目的完成质量。

2 加强农业科研项目过程管理的建议

2.1 采取“动静”结合的方式进行全方位的过程管理

全方位的过程管理除了监督项目执行进度外,还应包括控制执行质量和经费使用情况,项目支撑和组织协调等多方面的管理。笔者建议在管理过程中应结合项目的特点采取“动静结合”的方式。“动”是指管理部门发挥主观能动作用进行项目常规管理,对项目进行动态监测,确保项目支撑条件,协调各方的关系;开展实地考察,收集和分析项目执行实际信息,监控项目执行进度;掌握项目进度动态,及时对项目执行中的风险做出评估和预防。“静”是指选取合适的时间节点进行阶段性或里程碑式的检查汇报,由课题组主动汇报项目进展情况,总结项目执行,提出存在的问题和下一阶段的项目情况,必要时可委托专业的中介机构或评审机构开展经费检查或执行情况评估。“动静”结合共同保证项目的执行质量。

2.2 项目过程管理中利用信息化手段

科研项目信息化管理的目标在于实现项目管理者和项目组之间各种信息的共享,让项目组及时反映项目最新进展和存在问题,管理者及时处理反馈的问题,减少中间环节信息滞纳时间和信息失真,提高信息传递和处理效率[8]。笔者认为目前可以从两方面来改善项目的信息化管理:一是设计业务流程,完善管理系统,彻底实行信息化管理,实行“无纸化”办公,让科研人员逐步适应信息化管理的模式;二是“扬长避短”,加强管理工作,做好信息化管理的辅助工作,找到信息化手段与管理之间的最佳配合方式,发挥信息化的最大效益。如建立健全风险评估制度等项目管理制度,及时预防项目执行过程出现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建立监督评价机制,监管和评估项目执行情况,保障项目顺利执行。加强单位科研管理部门、科研人员与上级科研主管部门三者之间的联络与沟通,及时了解项目进展情况,提高项目的执行质量。

3 参考文献

[1] 刘红霞,郑健,侯佳贤,等.浅析农业科研项目动态过程管理[J].农业与技术,2014,34(12):244-255.

[2] 钟卫.过程管理方法在地方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今日中国论坛,2013(4):62-63.

[3] 李发福.从项目预算的全过程看我国科研项目管理中存在的弊端[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7):59-62.

[4] 朱彩青,瞿雯婕,陈克樱.高校二级学院重大科研项目的过程管理[J].云南科技管理,2015(3):21-22.

[5] 杨熙.大型科研项目模块化过程管理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2(7):84.

[6] 严智宇.高校科研项目过程管理实践研究[J].今日科技,2014(7):53-54.

[7] 刘军,邱俊荣,梅盈洁,等.提高农业科研单位项目过程管理水平的思考[J].科技管理研究,2011(17):119-122.

科研项目过程篇2

>> 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浅谈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合同管理 论高校科研处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作用 论建筑项目管理过程中工期控制 高校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 论高校科研处与科研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过程中的管理艺术 论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思考 高校校级教学改革项目管理过程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论技术创新在项目施工管理过程中的应用 浅谈档案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的安全保护问题 网络安全在医院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的实施 项目管理过程中的组织结构规则 项目管理过程中的经验点滴 项目管理过程中的时间控制 论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的人本理念 论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的创新 加强我国高校科研项目经费全过程管理的探讨 论项目管理在科研项目中的应用 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div=-1.

[2]陈可.英国e?鄄Science计划的管理和现状[J]. 全球科技经济晾望,2004(9):6-8.

[3]李岚,杜澄. 科研机构信息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17)

[4]卢新德. 构建信息安全保障新体系[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15-21.

[5]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 信息安全辞典[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

[6]杨慧娟.科研机构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管理评价方法研究[D]. 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9.

[7]尚小溥,张润彤. 信息安全:意史、挑战与策略[J].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0(1):42-45.

[8]毛钟红. 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探析[J]. 科技管理研究,2007(12).

作者简介:

科研项目过程篇3

1 高校重大项目科研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重大项目科技统计中的基础数据缺乏准确性

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各种数据资料的规范性、准确性和真实性是科技统计信息的重要条件。目前的高校科技统计普遍存在基础数据缺乏准确性的通病。主要原因在于项目组由于平时疏于整理项目数据,统计时临时抱佛脚,不认真核实数据。有些量化指标中由于缺少相关附件材料支撑,填写较随意,极易导致数据误差较大,严重影响了科技统计工作的有效性发挥。①

1.2 重大项目统计数据涵盖面不全

高校的项目科技统计主要集中于科技经费、科技成果(包括:论文、专利、奖励等)等方面。而对于一些重大项目的科技交流情况、技术转让等统计指标没有给予一定的重视。然而在现阶段高校重大产学研及国际合作项目的申报中,必须注重平时收集相关产业化及科技交流信息,才能更好地把握项目申报机会。

1.3 不重视重大项目数据统计工作

在部分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中,普遍认为科技统计只是临时性的工作,科技统计工作意识薄弱,不适应高校科技活动迅速发展的趋势。有些学校由于重大项目数量相对较少,往往将重大项目与其他的项目情况一并统计,这样往往掩盖了重大项目中的问题。还有高校在重大项目情况统计过程中,统计工作的时间、流程安排不合理,导致项目负责人为了赶时间应付统计,严重地降低了统计质量。

1.4 高校内的科研统计人员缺乏统计专业背景,流动性大②

很多高校中,绝大部分的重大项目科研统计人员是兼职负责统计工作的科研行政人员,往往不具备统计专业知识,平时忙于应对重大项目的管理工作,在统计工作上付出的时间和经历相对有限。有些个别高校的统计人员几乎每年调换,前后无法衔接,更易使科研统计工作缺乏长效性与承接性。

1.5 重大项目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落后

高校重大项目科技统计工作相对繁琐,涉及的栏目广,统计范围较大,但是现阶段有些高校的科研统计工作往往还要依靠人工进行汇总、计算,费时费力,信息化程度远远落后,统计的准确性难以得到保障。

2 加强科技统计工作,完善高校重大项目全过程管理

重大项目的全过程管理涉及重大项目申报、立项、中期检查、结题验收的全过程。如何更有效地促进重大项目申报、规范管理,及时发现重大项目进展过程中的问题,这就需要在高校重大项目管理全过程中,必须利用科研统计这个有效的工具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笔者在查阅文献、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如何在重大项目管理中发挥科研统计的重要作用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2.1 注重在重大项目全过程管理中发挥科技统计的重要作用

(1)项目申报时,科技统计主要发挥前期的材料收集与汇总作用,为申请新项目申报提供素材。每个重大项目攻关目标的确定,一般以科学分析历年科技统计数据为依据。通过准确、全面地收集历年重大科技项目活动的数据,掌握重大项目科技活动的结构和布局特征,为组织申报重大项目提供确切的数据支撑。这项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多年的统计数据的积累与支持。有些专家建议在科研管理工作中要把重大项目的科技统计工作列入年度科研工作计划。同时要重视统计数据质量就必须高度重视基础数据的采集工作,如健全科技统计原始记录,结合学校实际建立有关科技指标体系和定期报告制度,规范科技统计工作,使统计数据建立在扎实可靠的基础上,使高校科技统计真正为重大项目申报提供可靠的依据。③

(2)项目立项时,主要是制定合理经费预算和项目实施计划等相关工作。这也离不开重大项目的科研统计,通过积累相关的信息,给项目的预算申报及实施计划提供合理建议。

(3)项目实施过程中,有专家建议通过定时的科技统计跟踪能够及时了解重大项目的进展情况及产出状况,是管理部门及时了解项目进展保障项目顺利完成的重要手段。通过科技统计,帮助项目负责人及时梳理项目完成情况,帮助科研管理部门跟踪分析项目进展情况及项目进展中所遇到的问题,从而更有效预防项目技术攻关中的纰漏,防止项目管理漏洞,同时将妨碍项目完成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通过项目情况跟踪统计,切实了解经费支出情况,便于加强经费监管,有效地防止经费乱支出的现象,对于经费管理尤为重要。

(4)项目验收结题后科研管理部门应及时对该项目中关于科研人员、科研经费、科技机构、科研成果以及成果转化等各个方面都进行量化统计,和预定的目标任务进行比对,对科研和科研管理工作做出详细和客观的评价。对反映出来的问题加强改进,努力提高科研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对于高校科研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以及创新科研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再次申报重大项目积累了大量的科学统计分析资料,为重大项目的管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2 高度重视稳定的统计人员培养工作

高校的重大项目统计工作中应配备与统计任务相适应的相对稳定的专职科技统计人员,更有利于统计工作的长期开展。同时通过学习、培训与交流,不断提高科技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重大项目的复杂多样的统计指标要求统计人员知识结构多元化,既要懂得统计专业知识,又要对科技项目、财务审计、信息处理等各方面知识都有所了解。因此必须重视培养和鼓励统计人员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不断提高的统计要求。

2.3 完善重大项目科研统计的信息系统

高校重大项目科技统计工作内容广泛从前期支持,产出成果到成果转化,后续项目的申报支持等,都在统计的范围中。要想让科技统计工作做到准确、高效,单凭人工统计必然存在一定的不准确性。因此在统计实践中,要充分利用网络、数据库等信息平台促进科技统计基础数据采集,利用完善专业的统计信息系统,及时处理及分析数据,减少统计过程中的人为误差。从而准确地实现重大项目情况从宏观到微观,横向到纵向的比对。

2.4 强 化科技统计意识

最后笔者认为应强化科技统计意识,高度重视统计基础数据的采集工作。必须强化从科研管理人员到项目负责人、项目参与人员的科研统计意识,只有思想上重视了,才能主动地积累重大项目的原始数据,保证基础数据的准确性,从根本上有利于重大科技项目管理的长远发展。

高校重大项目科研统计工作为高校组织申报重大项目提供依据,帮助管理部门了解项目进展,优化重大项目全过程管理过程中都起了重要作用。因此科研统计工作在重大项目全过程管理工作中意义重大。高校重大项目全过程管理工作必须与科研统计工作有机融合,重视统计人才的培养,建立完善的统计信息系统,强化统计意识,才能使科研统计更好地为重大项目项目管理服务,从而不断提高重大项目的管理效率。

项目基金: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

注释

① 刘勇.高校科技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前沿,2013(2):19-20.

② 张宁,孙勇.对高等学校科技统计工作的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4):67.

科研项目过程篇4

关键词:高校;科研管理;科研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

中图分类号:G52文献标识码:A

高校是我国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也是我国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原始性创新的主力军之一。虽然高校科研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高校科研存在的问题却不容忽视。与社会、经济以及高校自身发展的要求相比,高校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的总水平仍然较低;高校科研经费的产出效率不高;高校科研项目延期结题的现象为数不少、甚至有些无法产出科研成果;科研人员、科研管理人员和科研项目委托方因沟通不畅造成矛盾;高校内部院系间科研资源未能充分利用、甚至科技资源相互封锁等现象时有发生。为此,高校科研引入质量管理体系势在必行。

一、高校科研项目质量管理现状分析

(一)不断提高科研质量已成为各个高校建设的重点。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校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活动与经济社会的结合也越来越密切,高校更多地转向为生产服务,为社会需求服务。科研作为高校的一种产品,也逐渐走出“象牙塔”,参与社会竞争。不断提高科研质量,正成为各个高校建设的重点。

(二)通过建立科研质量管理体系,进而推动科研项目质量管理。近年来,许多高校相继在科研管理过程中引入质量管理的概念和方法,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院校都已经建立了科研质量管理体系,采用的标准主要是lSO9001或GJB9001A标准,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三)高校科研项目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引进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生搬硬套传统企业质量管理做法的情况,或者虽然开展了质量管理,但是没有很好地贯彻执行,重项目争取、轻项目管理;重项目数目、轻项目质量;重硬件条件建设、轻软件制度培育,导致了质量管理体系的“水土不服”,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质量管理体系的作用。

二、高校科研项目质量管理体系构建

(一)高校开展科研项目质量管理的必要性分析。1、技术进步对高校科研质量的需求;2、社会环境对高校科研质量的需要;3、顾客用户方对高校科研质量的需求;4、高校加快自身发展的要求。高校建立科研质量管理体系,可以促进学校的科研生产工作更加规范化,更加科学化,能有效地提高科研管理工作水平,推动学校科研工作的向前发展。因此,积极探索建立具有高校特色的现代科研管理体制,建立科学、合理、适宜的质量管理体系,是高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高校科研项目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根据项目发展过程,不同科研项目类型可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工作的内容也不尽相同,管理方法也各不相同,但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立项阶段、项目实施阶段、验收阶段。其中,项目立项阶段具体包括项目可行性研究、申报、签订合同;项目进行阶段包括项目跟踪、中期检查;项目验收阶段包括成果申报、项目审核、项目结束;按此过程在设计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程序上也分为了运行的准备、实施、控制三个阶段。

1、高校科研管理引入ISO9000的准备阶段

(1)建立科学合理、职责明确的组织机构。按照实施ISO9001标准要求,首先要确定本单位实施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最高领导层;其次要确定具体实施质量管理的各个相关责任部门,责任部门的设置以能够覆盖ISO9000标准要求的各项管理职能为前提。由于高校的工作是教学和科研并重,科技人员以及设备和工作场所等都要兼顾教学和科研两个方面,在人力资源、设备配备、机构设置等方面,高校与任务相对单一的生产企业或科研机构有很大区别。高校科研的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不能照搬企业或研究机构的组织机构模式,所以设置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组织机构必须结合学校自身的工作实际来进行。

(2)建立质量体系文件。按照ISO9000标准理念,对于产品实现过程涉及到的所有相关因素都必须结合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实际,一一加以对照,确定具体可操作内容,进行控制,并且对这些控制都有相应的原则。所以,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体系文件必须既能够覆盖ISO9000标准又具有可操作性。要使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体系文件的条款必须能够覆盖ISO9000标准的各项程序和原则,与其相符合;质量管理体系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等文件,应该能够使整个科研项目研制过程中凡是与项目质量相关的所有事项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关键过程都留有记录、有案可查,相关信息能够及时反馈;对质量问题能够做到预防、控制和改进,对影响质量的过程可以追溯。

2、高校科研项目管理引入ISO9000的实施阶段。ISO9001标准提出“过程管理”理念,就是把一个组织实现最终产品的相关活动看作是一个大的过程,不同层次的生产和管理活动为其中的子过程,每个子过程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ISO9001质量体系强调“过程管理”及“持续改进”,强调资源与过程有机的结合,把产品最终的质量目标分解为各个子过程的质量目标;对各个子过程设置监控制点,在过程管理中不断地预防和纠正不合格项,通过对过程的管理和持续改进,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过程管理”是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和基础。

3、高校科研管理引入ISO9000的控制阶段。质量控制是指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质量控制适用于对组织任何有关质量活动的控制,控制的目的是保证质量、满足要求。质量控制依托于质量记录,在质量记录的基础上开展。质量记录就是按照管理要求完成每个事件后留下的记录和证明,完善的质量记录是质量体系正常运行的直接反映。一个组织实施质量体系,实际上就是把执行管理规范的结果用质量记录的形式反映出来,在此基础上进行过程的控制和改进。可以说,质量记录控制实际上就是质量控制的抓手。

三、高校科研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

(一)采用以过程为基础的QMS模式。高校科研管理中任何接受输入并将其转化为输出的活动,即可视为过程,所有科研管理中的工作都是通过过程来完成的。识别高校科研管理中的每个过程,应从每项工作入手。对每个过程的识别应包括科研工作的输入、输出、活动及活动所需资源。对高校科研实施过程链管理,应抓住关键过程和接口两个重点进行管理。对于这两个重点,可以通过设置监测点实施强化的系统控制。建立监测点,就是抓高校科研工作中的关键过程和关键接口,把管“结果”转变为管“原因”,将“把关”转变为“预防”,从根本上保证输出产品的质量。

整个科研项目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项目申报阶段、项目实施阶段、项目结束阶段。每个阶段又分别由若干子过程构成。如项目申报阶段包括项目可行性研究、项目申报和签订项目合同:项目实施阶段根据每个项目的不同,包括若干个研究子阶段;项目结束阶段包括成果申报、项目审核、项目结束等子阶段。

按照其先后顺序,前一个过程的输出有是下一个过程的输入,过程与过程、子过程与子过程之间形成科研项目管理的过程链。过程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且又自成体系。整个、每个过程、子过程都坚持“持续改进”,坚持PDCA循环,即计划、执行、检验、控制。没有好的科研项目管理过程就没有好的结果,最终作为产品的科研项目的质量通过整个科研项目的过程管理来实现,所以必须保证其过程有效。

(二)引入“PDCA循环”进行持续的自我改进。高校科研的质量管理核心问题是满足需要,而需要具有相对性、动态性、发展性。任何高校或科研组织都不可能也做不到完全反映并满足需要。因此,高校科研管理中制定改进目标和寻求改进机会的过程是一个持续过程。该过程常常使用审核发现、审核结论、数据分析、管理评审或其他方法以确定问题、分析原因,其结果通常为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P(计划)-D(执行)―C(检查)―A(总结)”循环,简称“PDCA循环”,反映了管理工作必须经过的四个阶段。通过引入ISO9000系列标准中的“PDCA循环”对高校科研的QMS的每个过程进行持续改进,不断循环上升,四个阶段要周而复始地转动,而每一次转动都有新的内容和目标,因而也意味着前进了一步,犹如爬楼梯逐步上升。持续改进应始终注重过程改进,通过对高校科研的QMS中每个过程使用“PDCA循环”进行持续改进,将使其QMS得到完善。所以,高校科研管理在采取改进措施时应强调过程的效率和有效性,以确保实现预期目标。

(三)质量记录的控制。科研项目管理中建立和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应把重点放在对项目研制过程的控制上:分析、确定科研项目的质量检查节点;明确质量管理层次和各环节的职责分工;制定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规范和检测方法;提出各项质量管理的记录要求。通过几十项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对项目的申报、立项、方案论证、设计、实施、人力资源、设备、环境及实施、研制阶段质量记录、产品检验等各项与研制相关的过程,都明确了质量管理职责并制定了相应的实施程序和规范。

这些工作正是ISO9000质量体系所强调的过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项目研制和成果的质量都有密切的关系。实施ISO9000质量体系最终的落脚点,也就是要通过质量记录的要求,把质量控制贯彻到整个项目研制过程中。

(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杨青.项目质量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廖政权.科技项目质量管理体系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5.5.

科研项目过程篇5

关键词:高校 科研项目 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0(c)-0251-01

目前我国的科研体系中,高校占有重要地位。在科研项目的立项方面,高校所占比例居高不下,而且呈现上升趋势。高校在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综合国力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目前我国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制约了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下面,主要从三个方面谈谈我国高校科研项目的管理。

1 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特点

科研项目管理的管理过程有:课题申请、立项、组织实施、检查评估、验收鉴定、成果申报、入档等过程。区别于其他单位,高校的科研项目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具体有以下几点。

1.1 项目来源范围广

目前,我国高校所承担的科研项目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即纵向科研项目、横向科研项目和校设科研项目。其中,纵向科研项目是指国家、部(委)、省、市、县等相关管理部门批准立项的科研项目,以及高校与国外政府、学术机构间科技合作项目;横向科研项目是指各类企业、社会其他单位及个人委托研究、开发的项目;校设科研项目是指由学校设立的各类科研专项项目。可以说,高校科研项目的来源涵盖了各个层次,上至国家层面的项目,下至企业委托开展的研究,高校都有涉及。

1.2 精力分散

高校科研人员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要承担科研任务;另一方面还承担着教学工作。高校科研人员在职称晋升过程中,承担科研项目和教学工作都是考量的标准。他们在从事科学研究,承担科研项目过程中很难集中精力。

2 高校科研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过程管理缺乏

高校科研人员存在“重申报,轻执行;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一般来说,科研人员在看到项目申报通知后,会积极组织课题组人员,认真研究通知精神,严把项目申报书的质量关。但当项目获批后,科研人员往往将注意力放在新项目的申报上,在已获批项目的执行和组织实施方面积极性不高,难将研究落到实处。同时,由于课题负责人往往同时负责多个项目,难将精力集中。

2.2 科研成果难以转化

在项目申报时,为了提高获批几率,高校科研人员往往会提出取得某某研究成果的预期目标。但在科研人员完成科研项目,取得科研成果时,往往对成果转化重视不够。这和高校不直接和生产对接,研究成果难以和生产需要紧密结合有很大关系。但也存在一方面高校科研人员取得了科研成果;另一方面企业也确实需要相关成果和技术,但缺乏一个平台,相互无法及时掌握信息的情况。

3 有关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几点思考

3.1 探索科学的管理方法,.实现规范化管理

高校承担大量的科研项目,如何实施有效管理,已成为各高校关心的热门话题。尤其随着国家科技经费投入的持续增加,科研项目的不断增多,要求高校要及时探索科学的管理方法,不断创新管理理念,实现高校科研项目的规范化管理。应针对高校科研项目实际,探索一套形成有效的管理方法,规范从科研项目立项、执行到结题、验收的全过程。

3.2 加强监督,确保项目执行质量

加强项目执行过程中的监督机制,是确保项目顺利开展,保证研究质量的有效办法。要充分发挥校院两级的管理职能,尤其要调动学院作为科研人员直接管理单位的积极性。在科研项目执行的过程中,学校科技处和学院应给予一定的指导,并应进行中期检查、评估、预验收等。此外,还应调动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如财务处、审计处等在科技经费的监管和审计中的作用,确保科技经费专款专用。

3.3 重视知识产权,促进成果转化

高校应针对知识产权管理、成果转化,逐步建立科学的项目管理绩效评价指导体系。高校科研处、科研人员应充分重视知识产权,并将知识产权保护贯穿项目执行始终。项目执行过程中,形成的知识产权应及时申报专利,并对专利进行分类管理。高校应成立知识产权与成果转化专门管理部门,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开展技术创新,形成的成果及时和相关企业开展技术合作,促进科技成果及时、迅速转化。

参考文献

[1] 耿丹.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5).

[2] 陈彦武,曾长虹.基于项目管理的高校科研管理机制探析[J].管理科教,2011,7(10):2217-2219.

科研项目过程篇6

关键词:道路交通;科研项目;管理问题;方法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2-0254-01

在当前的城市道路交通建设的现状来看,道路交通建设的科研项目管理为道路交通建设工程实践提供更加有力的理论支持。一方面是关系到交通道路的工程质量,另一方面直接关系到我国交通业的发展,因此一定要做好交通道路的科研项目管理。要做好科研项目管理不仅要提升工作效率,同时也要深刻的剖析科研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分析并且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从而来提升道路交通的理论支持水平,来进一步推动交通道路行业的发展。

1 科研项目管理的内涵

科研项目管理是一门管理科学,与自然科学相比似乎不是一门很复杂的科学,而是一系列简单的逻辑和步骤的组合。但若要合理正确地运用这些逻辑和步骤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将项目管理方法运用到科研项目管理中,实现科研活动的目标,充分发挥有限科研资源的作用,适时、保质、保量出成果、出人才,绝非简单的管理所能达到。

科研项目管理就是以科研项目为对象的系统管理方法,通过一个临时性的专门的柔性组织,对项目进行高效率的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用项目管理的方法对科研项目进行合理分解和分工,有效配置并充分利用资源(人、财、物、技术和时间等),对科研项目的全过程全方位进行动态管理和目标管理,提高科研活动的效率和效果。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实现目标,确保项目的成功率。

2 结合当前基层科研项目管理中存在问题介绍

2.1 科研项目管理缺少相应的规范制度和标准

在科研项目的管理过程中没有明确相应的制度,从而导致参与科研的工作人员缺少约束力,工作效率降低,延缓科研工作的开展。没有明确的制度监督管理,一方面导致工作开展存在着困难,另一方面也导致工作人员对自身的职责不明确,工作职责没有具体到位,这就出现了责任混乱的现象。如果在工作中出现问题不能责任到人,不仅影响工作的开展,同时也会影响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2 项目专业水平有待提升,项目成果转化水平不高

对于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来说,科研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着项目专业水平较低,项目成果转化水平不高的问题。整体技术开发能力仍然薄弱,申报的项目仍然不能够很好的将科技研发同实际生产需求结合起来,成果转化的局面仍然没有打开;缺少专业研究团队同技术领军人物,大部分项目参研人员并不能真正的持续介入到研究工作中,致使主要研究人员工作效率不高,影响项目研究质量与工作效率,仍需探索稳定、长期的产学研合作模式。

2.3 预算编制缺乏合理性

预算编制缺乏合理性,一方面是在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过程中缺少明确的参考标准,在申报项目之初,没有对经费预算内容进行细化,导致争取来的科研经费利用率不高。最终的项目支出与预算支出存在出入,从而导致预算与实际支出不能吻合,存在着误差。另一方面就是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缺乏和财务部门的有效合作,很多预算的编制是项目的相关人员根据自身的经验进行的预算编制,没有通过专业的财务人员进行核算,这就会出现预算不准确的问题,预算结构不合理,导致后期项目实际实施的过程中会出现小支出、大预算的现象。同时在实际的实施操作过程中,很多项目参与人员缺乏一定的财务法律知识,会根据实际的项目支出随意的修改预算调整预算结构,这就会出现预算出现混乱的现象。最后预算编制不合理与财务相关部门的监督也是有关系的,相关的财务部门因为没有发挥自身的监督作用,才会出现一系列预算上的问题。

3 加强基层科研项目管理的方法

3.1 加强项目全过程管理的意识

科研项目管理不仅要把好立项和验收关,还应借助现代化的信息管理工具和手段,对科研项目的全生命周期进行全过程的管理,使项目从启动到结束过程中的每一个节点都处于有效地控制和跟踪状态,以提高科研项目成功的有效性。

3.2 注重项目负责人的培训

项目负责人是整个科研项目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因为无论是项目的确立还是项目的实施都是由项目负责人来开展的,因此项目负责人一定具有专业的素养。对于项目管理本身是一门专业,对于一些项目项目负责人可以多提升实践的能力。对于一些相关专业知识缺乏的项目负责人可以有针对性的开展相应的培训,这样能够针对性的进行专业知识的提升,将专业知识和实践要紧密的结合起来,从而来保证整个项目负责人的专业水平。

3.3 落实和强化科研项目的内控制度

科研项目的内控制度能够有效的对整个科研项目进行约束和管理。内控制度能够明确的规定科研项目本身的管理权限、职能分配、相关管理程序、项目经费的管理等等方面,是保证整个项目顺利实施的最有效的制度。

3.4 改进科研项目审批管理制度

对于科研项目审批管理制度的完善来说,首先要建立专业的项目审批和验收的小组,避免出现临时组建的现象,小组成员要由专业的人员组成,这样才能真正的发挥小组的作用,发现项目中存在的问题,推进项目改进和进步。同时对于项目的管理人员要多参加一些国内相关行业领域的专业会议,从而来保证自身的科研的前瞻性和创新性,保证整个项目的跟上时展的脚步。对于项目管理人员要多参加一些专业的科研费用管理培训,从而来提升对项目费用的管理,将项目的费用发挥最大的价值。

4 结语

在我国经济科技齐头发展的背景下,交通道路建设也在不断的提升自身的工程质量,也在不断的完善和提升交通道路项目管理的水平。提升交通道路科研项目管理水平能够有效的保证交通道路的理论支持水平和实际开展的顺利程度。在整个交通道路科研项目管理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认识到存在的问题,根据相应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M行解决,从而为交通道路工程实施提供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吴晶晶,.科技发展决定中国的未来[J].广东省基础研究工作动态,2011,(6).

[2]邹蓟,张冬.关于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模式的探讨[J].科技咨询,2008,(6).

[3]胡骏红.科技计划项目全过程管理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7.

科研项目过程篇7

关键词:国防科研项目 风险管理 运用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 (2017) 04-0085-01

在现代的管理学发展当中,衍生出了相当多的管理分支,项目风险管理便属于其中的重要内容,它主要是指通过科学的风险管理手段,对整个项目运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进行科学的识别和应对,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有效监控的过程。目风险管理本身是通过一些科学方法实现相关实践活动安全保障的过程,它的主要工作目标是为了较好地控制和处理一些项目可能遇到的风险,并最大化减少这些风险所带来的损失,进而保障整个项目能够稳定有序地进行。

一、风险管理意识在国防科研项目中的运用发展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国内的项目风险管理变得更加科学有效,并且整体向着系统和专业的方向发展,其管理范围以及相应的应用领域也获得了全面的拓展,尤其是在工业领域的很多项目当中,不仅拓展了对它的运用,还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风险管理的含义,使其具有相当广泛的覆盖范围。而在这个过程中,也生成了专业性相当强的风险管理意识。从一些专业角度来说,国防科研项目当中的风险管理属于项目风险管理意识在科研项目当中的拓展应用。而当代的科研项目,本身具有了相当多的特点,其研制周期十分长,并且技术要求相当高,研制系统也较为复杂,同时在研制的过程当中很可能出现多种风险因素。此外,国防科研项目,本身的项目领域涉及相当广泛,横跨了多个专业和领域,而且其中的很多项目都是由多个单位进行联合研制的,因而出现了配套单位过多并且有着不同的隶属关系,想要进行全面综合管理十分不易。同时,项目管理本身具有相当大的挑战性,因而在整个科研项目的运行当中,科学运用风险管理意识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二、风险管理意识在国防科研项目当中运用的现状分析

1.我国的国防科研项目本身有着严重的拖、涨、降现象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当中,我国的国防研究院所得到了全面的优化和改革,并且每家研究院所均同时承担了相当多的科研项目,其中一些项目周期长,涉及单位部门多,而在这样的环境下,依旧存在着严重的拖、涨、降现象。在实际的科研项目研制当中,由于基础的方案论证并不是很充分,严重缺乏对整个风险的科学评估和控制,导致相当多的科研项目在研制过程中,很难按照最初的计划实施完成,因而导致经费超支现象时常发生,甚至导致研制进度脱节,严重影响科研任务。

2.国防科研部门对于风险管理意识仍旧没有太高的重视度

在现如今的国防科研过程当中,大多数的国防科研人员,对于科研项目的立项和具体操作流程有着相当高的重视度,但是却忽略了整个项目的风险评估和管理内容。尽管一些科研人员渴望通过技术方案上的完善,实现高效率的风险预防和解决,但是这一行为仅仅能够对风险的应对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技术上的风险因素。而且,即使有一部分科研人员本身对于风险管理有着一定的重视程度,但是其重视的方向往往都是技术方面的风险,而忽略了经费风险以及进度风险,进而频繁出现各种拖进度甚至不管不顾的现象。尤其对于一些科研过程本身较为危险的项目,科研人员许多时候并没有足够的安全风险意识,因而盲目地进行立项规划,而到了实际的研制阶段,就会出现了相当多的风险内容,使得风险管控难以切实有效完成,进而产生了严重项目损失、项目延误等状况。

3.科研人员缺乏较为专业的风险管理素质

国防科研部门的管理人员以及科研人员,虽然本身的认知水平已然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但是他们在风险管理的意识方面,却有着相当大的不足之处,尤其缺乏一定的风险管理能力,难以切实有效发现各种科研项目的潜在风险,进而导致一些风险带来的损害不断加大。现阶段,我国的国防研究院所已然在时代的磨炼当中形成了全新的管理体系,其中大多数科研管理人员,都属于理工科出身,并且都经过了系统化的专业训练,在整个科研项目管理活动中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但是很多人都没有进行过专业的风险管理能力培训,他们所具有的风险管理意识仅仅是一些基础性内容,并没有太大的适用性,当科研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深层次的风险,他们就会因为自身经验不足变得手足无措,进而导致风险带来的损害不断扩大。

三、风险管理意识在国防科研项目中的运用方向

1.逐步提升国防部门科研管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

风险管理意识在整个国防科研项目当中的运用,能够保障科研项目顺利高效的开展。在实际的国防科研项目研制执行过程中,需要通过多种方法切实培育和提高相关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使得这些风险管理意识能够与国防部门的创新切实地结合起来,实现可持续性发展,进而形成科学的国防科研项目风险管理体系,提高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2.积极推广应用一些较为先进的风险管理办法

在国防科研部门优化自身的风险管理意识的时候,需要切实结合现阶段国防科研项目所具有的特点,对其中的技术应用加以切实推广,促使其中的技术有较高的成熟度,进而合理有效地规避各种风险。同时,国防科研部门还有必要加大对新时期国防科研风险管理办法的研究力度,对其加以一定的创新和优化,并充分汲取国外先进风险管理措施中的经验,进而在整个国防科研项目的管理当中得以切实的推广应用,实现深层次的风险管理。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今的国防科研项目管理中,风险管理意识不仅仅是其对自身进行优化的主要方向,同时也是保障国防科研项目顺利进行的关键内容,为了切实提高国防科研项目管理的有效性,国防科研部门应当重新审视风险管理意识在国防科研项目管理当中的重要性,进而加以合理的运用,以达到较高的风险管理效用。

参考文献

[1]程文渊,张慧.美军国防采办技术成熟度评价模型对比分析[J].科研管理.2015(S1)

[2]李燕宁.科研项目风险管理探析[J].管理观察.2015(02)

[3]韩召.科研单位重大科研项目的风险管理[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4(05)

[4]孙琳娜.科研项目的风险管理及防范措施初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3(14)

[5]李平.项目风险管理在科研项目管理的应用研究[J].现代商业.2010(32)

科研项目过程篇8

关键词: 普通高校 科研项目 地域分布

在科教兴国、知识就是力量的时代背景下,整个社会,从政府、事业单位、企业集团,到普通民众,对高等院校的投入与关注日益增强。人们越来越关心高等教育的办学质量和科研竞争力。而科学研究工作是高等学校的主要职能和任务之一,也是评价高校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1]。因此,以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学院为例,对2005年至2009年科研项目按地域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将为学院乃至学校及科研管理人员提供参考,使得科研管理人员了解科研项目具体分布在哪些地区,科研项目分布地区的特点和原因。通过科研项目的地区分布特点和问题分析科研项目结构特点和原因,科研管理人员了解提高科研水平的方法,以此提高学院的整体科研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1.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学院基本情况

学院有水工结构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水利水电工程、水灾害与水安全、水利水电建设工程管理5个博士点学科。其中,水工结构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水利水电工程均为国家重点学科。学院现有硕士点7个,即水工结构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水利水电工程、水灾害与水安全、机械设计及理论、防灾减灾工程、水利水电建设工程管理。学院现有教职工127人,其中,专任教师105人。专任教师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河海学者特聘教授3人,博士生导师22人,教授32人,副教授32人。[2]

学院科研方向有:大坝安全监控、高坝及地基的分析理论与现代化试验技术、高边坡及地下工程、大型水闸、船闸及输水结构、施工技术与建设管理、渗流控制与优化、水生态及环境模拟、河流泥沙工程及河流管理、工程水力学、渗流控制与监测、高速水流、数值模拟与水信息技术、水利水电系统规划与优化调度、水利经济与管理、水电站、抽水蓄能电站、潮汐电站及泵站水力过渡过程与控制、输水系统物理模型仿真、水电站泵站结构、流体机械测试与诊断、流体机械流动计算及优化设计、水力机组过渡过程控制与仿真。学院发挥科研优势,先后承接了三峡、向家坝、龙滩、二滩、锦屏、拉西瓦、溪洛渡、白鹤滩、小湾、南水北调、小浪底、水布垭、双江口、两河口、淠史杭灌区等遍及全国各地的重大水利水电工程的科研项目,研究经费超过1亿元,取得了大量成果,2000余篇,出版教材、专著80余部,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等8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16项[2]。

2.学院科研项目按地域分布统计与分析

2.1资料来源与统计结果

资料来源于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学院2005年至2009年在河海大学科技处登记的立项项目。统计以项目合同生效时间为准,不考虑项目实际的开始和完成时间,以此使得统计数据限定在统一的时间段。

根据对学院2005年至2009年科研项目数量和科研项目经费进行统计,得到分布在各省份的科研项目占全部项目数量的百分比和项目经费占全部项目经费的百分比资料,见图1和图2。

2.2科研项目数量和科研项目经费分布统计资料分析

由图2.1和图2.2可以看出,分布在江苏、四川、北京等省、直辖市科研项目数量和科研项目经费都位居前三位。分布在江苏、四川、北京的科研项目数量占学院科研项目数量的50.27%,科研项目经费占学院科研项目经费的37.76%。

河海大学是以水利为特色,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学院是河海大学的骨干学院,以水利为特色的工科为主的学院。其科研项目主要是面向工程实际,特别是水利工程以及为地方发展服务。从统计资料分析,可以得出学院科研项目的三个特点:(1)结合工程实际,特别是结合水利工程的前期规划、施工、后期运行等实际工程问题开展研究;(2)加强基础研究,结合国家863、973等研究计划,以及基金委、各部委的研究计划;(3)服务地方,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科技保障。

2.2.1学院科研项目结合工程项目实际

学院科研项目积极参与工程项目实际,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工程多的地方,科研项目也就多,如四川省。四川境内河流众多,绝大多数属长江水系。按流域水系划分,四川省水系区域可分为金沙江、岷江、嘉陵江、沱江、长江上游干流等区域。四川省内水系众多,海拔高、落差大,适宜建设水利工作,且建成、在建及拟建的水利工程众多,如大竹河水利工程、周公河沙坪水电站工程,被小平同志誉为“第二个都江堰”四川省武都引水工程等。因此,很多结合工程实际的项目,如:位于大渡河中游汉源县和甘洛县境内瀑布沟水电站项目、位于大渡河甘孜州康定县境内的猴子岩水电站项目、位于大渡河甘孜州泸定县境内泸定水电站项目、位于雅安市境内的大渡河干流上的大岗山水电站项目、位于岷江上游的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项目、位于金沙江上的溪洛渡水电站项目等,都分布在四川省境内。这些工程项目从规划、设计、施工、运行都需要高校科研人员的参与,学院科研项目也应该包含本类工程项目,为国家工程建设贡献力量。

2.2.2学院科研加强基础研究

学院想要提高科研竞争力,就必须进行学科基础研究,如国家863、973等研究计划,以及基金委、各部委的研究计划等。以北京为例,国家基金委、各部委机构所在地都设在北京,所以北京地区的项目都是以基金、研究计划为主,项目也比较集中。如2005年至2009年,学院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2项,合同经费共计780万元;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6项,合同经费共计302万元;“973”项目、“948”项目、“863”项目17项,合同经费共计423万元。基金项目的目标是:促进基础研究、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教育部也高度重视高校基础研究工作,积极鼓励原始性创新,对高校的基础研究工作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支持。因此,学院科研也应该重视基础研究工作,积极培育重大的基础研究成果,为我国科技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2.2.3学院科研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

在地缘优势及高效科研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背景下,学院科研项目自然会结合所在地江苏的经济建设,为江苏的经济建设服务。如南水北调项目、长江沿江治理工程、地方的基础研究计划等。高校通过与地方和企业开展各具特色的产学研合作,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帮助企业增强竞争力,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并且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创新型人才。在为社会提供服务的同时,高校自身科技创新能力和为社会服务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推动高校科技工作迈上新的台阶。1992年原国家教委、原经贸委,中国科学院共同组织实施了“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2006年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国资委、全国总工会、国家开发银行六个部门,又成立了推进产学研结合指导小组,产学研结合已经成为建设国家的核心问题,成为增强国家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产学研结合,多方位服务社会,在科研直接促进生产的同时,学院采取多种合作机制,与社会建立多层次、多方位的长期伙伴关系,为学院的产学研发展构建有效的转化平台。

3.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通过高校科研项目按地域分布的统计资料,分析得出高校科研项目的三个特点,但是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3.1存在的问题

3.1.1科研项目地域分布不平衡

东北三省、西部地区、海南等省份科研项目分布偏少,北京、四川、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科研项目分布较多,这与各地工程项目分布、地理位置、经济发展密不可分,但是也说明高校科研项目以经济利益为核心,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过程中目标取向为经济利益。

3.1.2科研项目基础研究比重较小

科研项目按地域分布中,北京地区科研项目虽然位列前3名,但是占科研项目数量比例10.39%,经费比例11.12%。而基础研究项目主要分布在北京地区,也就是说明基础研究比例偏低,仅为十分之一左右。我国高校是国家基础研究的主力之一,教育部也在不断加大对基础研究项目的支持及投入力度。自“973”计划实施至今,国家共批准了532个项目,其中高校牵头283项,占项目总数的53.20%。而学院目前还没有牵头的“973”计划项目,仅有参与课题2项。虽然近几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量有较大增长,批准率却低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平均水平,立项项目相对偏少。

3.2解决问题的对策

3.2.1积极参与各地地方经济建设

了解各地经济建设动态,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业务沟通活动,并与相关科研院校、事业单位、企业集团建立合作与交流机制,特别是科研项目分布偏少的地区。抓住各省部产学研政策导向,掌握了信息资源,形成了良好的合作机制,再加上科研院校的科研能力,才能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也才能提高科研院校的科研竞争力。

3.2.2加强基础研究

学科发展必须依靠基础研究,发展基础研究才能把握学科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更好地培养人才,也才能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科技部部长万钢提出: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之源,其使命不仅要服务于今天,更重要的是引领未来,创造新的需求和发展优势[3]。国家和地方也都投入大量的资金支持基础研究,如1997年至2006年,我国“973计划”共立项301项,国家财政投入62亿元等。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科研院校要抓住基础研究的机遇,迎接挑战。

参考文献:

[1]周川.简明高等教育学[J].河海大学出版社,2006.

[2]沈振中.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学院年报,2008.

上一篇:仓库档案管理范文 下一篇:全区安全生产工作会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