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考试质量分析范文

时间:2023-11-08 14:20:51

英语考试质量分析

英语考试质量分析篇1

从考试结果反映出这样三个情况:

1、从学生来看,就是学生的层次不同,一部分是学优生和中等生,另一部分是学困生。平时学习行为习惯比较好的学生,考试基本上都考出了好成绩。而学困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后惰性强,不及时进行复习和预习,他们往往没有良好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英语的学习上存在许多不足:比如, 听说读写的能力较差,学习没有兴趣,掌握单词,语言信息量不足,等等,所以考试成绩不尽人意。

2、其次,从试卷上分析,由于试卷的难易度不一样,因而各年级的学生的及格率,优秀率和平均分都不同。

四、五年级各班之间的差距比较明显,如何减小班级之间的差距,将是下半段时间的工作重点。四年级和五年级各个班的成绩在平均分,及格率和优秀率方面都不尽如意,须多加努力,争取稳中求发展。六年级的情况比较平稳,这次考试与第一阶段考试来比较的话,有所进步,可喜的是,班级之间的差距在拉近。

3、从教师来看,有的老师由于年轻,缺乏教学经验,有的老师由于执教了没有执教过的年级,知识的细节掌握不扎实。因此,教学效果形成了平行班之间教大的差异。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应该采取的以下的措施:

1、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分层练习,分层辅导,分层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不要造成优等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对优等生多给他们创造施展才华的好机会。

2、注重学法指导,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具有自我激励,独立获取知识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打好基础,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

4、优化课堂教学,精讲多练。

5、加强课后辅导工作,特别是对学困生的教育教学。我们任课老师都很认真负责,牺牲了自己的业余时间,义务为那些基础差的同学补课。我们还应该和家长多联系,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帮助学困生,以便提高我们教学的及格率。

6、我们要加强备课组的交流活动,在教学方面互相切磋请教,勤于思考,总结并积累经验,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减小班级之间的差异。

英语考试质量分析篇2

    本次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120分,其中听力30分,笔试90分。考试题型包括听力、单项选择、完形填空、阅读理解、选词填空、完成句子、书面表达七大版块。本次考试听力听短文选择正确选项部分、任务型阅读部分和完成句子部分对于学生相对较难,学生得分不理想,其余部分难易适中,学生较易得分。

    二、教学成绩总体分析

    听力部分(30分)本次听力题目难度不大,语速适中,但由于学生没有养成提前阅读听力题目的习惯,听短文填空正确率极低。完型填空(20分)考查考生在语篇理解的基础上,对词汇知识的掌握情况,总体说来,本次完型填空题目较为简单,但由于平时练习少,有很多同学出现了懂意思还是填错的现象,并且一些固定搭配记忆不清。文章的情节清晰,但学生遇到个别生词时容易着急,影响了对下文的理解,导致后面失分率高。阅读理解(20分)从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失分的原因还在于未能准确找准有效信息,并及根据上下语境猜测词义、句意。还有很大程度上的粗心大意失分。任务型阅读(10分)这部分题目难度不大,文章难度也不大,得分率较高。后进生这一部分失分的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技巧,看不懂文章就心慌,影响做题。其实答案就在原文里。完成句子(5分)这一部分这次较难,学生失分的原因主要是Be动词使用不当。写作部分(15分)这一部分两极分化严重,基础好的同学能拿满分,但基础差的人只能拿8分左右,再有就是书写占了很大的印象分。以后要加强书写的训练。部分同学能够拼对单词,但是动词的时态和语态,名词的单复数等大多不会变化,造成了失分。

    总体上来说,初一一班平均分83.15,参考人数47,及格人数36,及格率0.77,上100分的有12人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规范听力时间的听力练习,做到听力时间既能锻炼听力,又能积累知识。不能懒散放羊。

    2、阅读理解能力差,生词量不够,不能正确理解文章。

    3、部分学生缺少耐心,不认真读题干,浅尝辄止。

    4、单词记忆不扎实。

    四、教学建议和改进措施

    1、用心备课,有效教学,要提高导学案的实效性

    2、加强语音和词汇教学,夯实语言学习基础

    3、搞好课前预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4、注重输入,灵活运用,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5、遵循规律,举一反三

    6、加强教学研究,探索有效教学模式

    7、小组合作学习,真实有效,制定合理的评价机制

    8、弹性作业,自主发展

    9、趁热打铁,及时复习

    10、注重优生优培和必培生转化工作,克服两极分化现象。

    11、搞好课外读写训练,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英语考试质量分析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英语测试;测试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1-0276-03

一、高职院校英语测试制度改革的重要性

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从摸索阶段进入现今蓬勃发展时期,高职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但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科技的不断创新及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各行各业对高素质、有创新能力、英语应用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这就对我们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英语教学改革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新的挑战。

《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1]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中指出我国高职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专业知识的英语应用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也就是说,大力开展英语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是今后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重心。

英语测试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一方面是评价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基本途径;另一方面则是真实反映学习者的学习情况、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其创新思维和能力的重要手段。只有科学有效的测试才能为教学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由此可见,英语测试制度改革已然成为高职院校测试制度改革和深化英语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二、高职院校现行英语测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不断深入,但英语测试改革却明显滞后。现行的高职英语测试制度已不能满足当前人才培养的需要,必须要深入探究其问题的根源并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青年英语教师,笔者根据自己的一线教学经验及参与相关课题进行科学的研究取证,现总结如下。

(一)完善高职院校校内英语测试

学校考试属于教育测试,是在学校教育环境中使用的、服务于教学目的的测试[3]。英语教师应当明确学校考试的特性,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考试的命制。

1.测试形式应灵活化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英语课程考试多以闭卷、笔试的形式安排在每学期的期末。这种期末“一锤定音”式的英语考试,既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效,也不能客观体现教师的教学进程,更不能考查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或直接经验的收获。而且由于形式和方法过于一成不变,英语考试中“闭卷考试多,开卷考试少,笔试多,口试少,理论考试多,技能、操作、实践能力考察少,统一考试多、因材施考少”[4]这四多四少的现象日益严重。

刘润清和韩宝成指出,语言测试有多少目的,就会有多少种测试类别。也就是说,设计任何测试,不能按照一个模式进行,测试的目的不同,考试的形式、试卷的内容和要求自然不一样。因此,我们应明确每一次测试的目的、结合所考查语言项目的特性,灵活选择测试形式。如,想了解学生在词汇或语法等基础知识方面的阶段性学习情况可采用听写、提问等随堂小测的方式;想对学生英语读、写技能进行考核,则可采用提交英文读书体会、撰写英语论文、设计调查报告等形式;想测试学生听、说的能力,则可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这样既能测试出学生真实的学业水平又激发了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促进了个性化发展同时也降低了学生对考试的厌惧心理。

2.考查内容应宽泛化、考试题型应多样化

由于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并未设有专门的英语测试小组,所以出题人仅为任课教师个人,考查范围则主要针对教材、以授课内容为主、个人倾向性较重。题型上又多以客观题为主,尤其是单项选择题,与要考查的语言能力内容不相匹配。此外,基于评分难、考试流程不易操作等各种原因,听力和口语能力的测试通常被忽略。这就导致了考试根本无法全面评定学生的语言知识能力水平,更没有起到应有的导向和激励的作用,反而限制了学生的求知欲和交际、创新能力的培养。

鉴于上述问题,笔者建议,首先要拓宽考查覆盖面,不局限于理论知识的死记硬背,本着来源于实际、立足于应用的宗旨,把学生在专业领域内涉及的实际问题引入到考试中来。如,商务英语专业报关时英文书面材料的写作,既考查了学生英文写作的能力,又加强了与专业的联系,提高了专业知识的英语应用能力。其次,题型上根据适合化、多样化的原则选择客观题型、增加半客观题和主观题的比例。如问答题、材料分析论述等无标准答案的开放性题目,以利于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最后,以真实性为原则听说结合,增设英语口语考试。无论何种语言的学习其最终目标均是在实际交际中的应用,对于专业性突出的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更是如此。因此,加大英语口语测试力度,既可以改变聋哑英语现状,又提高了英语交际能力和专业知识的融合度。如模拟医院查房、配药情境,测试护理专业学生能否在该环境下与医生、病患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3.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

教学评估分为终结性评估和形成性评估。前者是指在一个教学阶段完结时,以定量测试手段,评价学习者该阶段学习情况的教学活动[5]。现为我国大专院校所普遍采用的方法,如期末课程考试。但是这一评估过于重视教师的评价,忽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合作评价;过于重视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的考查,忽视学生实际交际运用、综合能力和创造能力的考查。与之对应的形成性评估则是教学过程中的评价,为教师和学习者提供教学过程的反馈信息,强调过程性和采集信息的多样性。

因此,为避免单一评估模式带来的片面性,高职院校应建立两种评估模式相结合的英语测试评估体系,即把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查纳入考核范畴。如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随堂小测、作业等,与期末考试各占学期总成绩的一半。又如,对学生英语口语进行测试时,课堂上的问答、小组讨论以及任务活动中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师生评价都将纳入到总体评价中。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不仅评价全面,而且带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自主学习能力,还激发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4.测试数据分析应用科学化

当前,高职院校对于英语测试数据的分析处理仍采用较落后的传统方法。卷面以百分制居多,阅卷工作及数据资料的整理均由教师手工进行,质量分析也仅限于及格率、平均分等,流于形式。低质量的测试数据分析,既不能全方位体现教师的教学成果、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也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查缺补漏取得更大的进步。

由李莲英和王金生[6]等人对国内英语测试研究的统计分析,不难看出,测试的理论不断更新、测试研究也涌现出新的方法和思路,但是对测试数据分析与应用的研究几乎为零。这就要求我们应用现代化手段和先进的软件,借鉴国外测试数据分析的理论与方法逐步使英语测试的数据分析与应用科学化、现代化、准确化、高效化更好地为英语测试和英语教学服务。如,可借助有强大图表功能的SPSS(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即“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软件,或者易于操作的Excel表格来实现数据的统计分析。通过生成的英语测试成绩分布图,就可以实现从纵向比较同一学习者自身的学习进展情况,从横向对本班学生之间、各班级之间的学习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实现数据分析对英语测试、英语教学工作的支撑、促进作用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推进作用。

在众多影响测试数据分析准确性的因素中,阅卷的公平、公正性值得探究。客观题的评阅可以借助电子计算机来完成以减少人工误差;主观题的评阅,由于没有相对标准的答案,则可借鉴中、高考评分方式,即同一主观题由多位教师进行评判,取平均分为最终得分。这样可从一定程度上保证原始数据的公正性及后续数据分析的准确性。

5.组建专门的测试小组确保测试内容专业性、真实性

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开设的英语课程为非专业性的公共英语,任课教师为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少数院校另设有由专业课教师进行授课的专业英语课程。也就是说参与测试题编纂的多为公共英语教师,他们往往不具备所教授专业的专业知识,因此在进行英语测试时多偏重于语言的运用,缺乏对学生在真实工作情境下专业知识与专业英语综合运用的考查。

因此,这里笔者建议采用合作测试模式即专业人员或专业学科的专家和语言教师共同承担英语测试的工作。由至少一名专业课教师和至少一名语言教师组成合作测试组,从确定测试目标、选择考查内容、筛选题型到试卷的编写、测试的执行,专业人员都全程提供协助和指导,语言教师担任具体操作。在这个过程中,专业课教师可以帮助语言教师切实地了解学生目标语言使用的环境而语言教师则可以使专业教师更了解学生面临的语言困难,不仅能够确保英语测试的专业性、真实性,也为今后英语课程、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建立专业英语标准化考试

田剪秋[7]指出英语考试分为通用英语考试和专门用途英语考试,而专门用途英语考试则可分为学术英语考试和职业英语考试,其中职业英语考试又可细分为通用职业英语考试和专业英语考试。专业英语考试是针对各行各业的专用职业英语考试。

现今,国内外英语考试种类繁多,中国考生和教师较熟悉的剑桥商务英语考试(BEC)、托业(TOEIC)和博思考试(BULATS)是比较有代表性的通用职业英语考试。我国在校的高职高专学生必须要参加的“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PRETCO)也属于此类考试。而在国外比较有影响力的专业英语考试有澳大利亚的医药卫生行业英语测试(OET),美国护士资格考试(CGFNS),剑桥考试委员会的法律英语测试(ILEC)和金融英语测试(ICFE)以及欧洲空管局的空中交通控制英语考试(PELA)。这几项考试主要涉及四个行业领域且起步较早,尤其是OET是较早的大规模专业英语测试。我国虽也相继出台了针对金融和IT业的三项大规模专业英语考试,但是远不及上述考试的影响深远涉及面广。

作为正在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转变的国家,我国却少有自主研发设计的标准化专业英语测试,既不利于专业人才技能的鉴定,也不利于专业英语教育的推动,更不利于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随着社会进步、科技的创新,各行业迅猛发展,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需求迫切。因此,应借鉴国外已成规模的专业英语测试模式,结合我国实际国情由专业的考试机构组织建立专业英语标准化考试,随着考试理论的完善和实践的发展逐步拓展到更多专业领域,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

(三)英语测试改革实施的保障因素及后续思考

无论是校内英语测试的改革还是建立专业英语的标准化考试,首先离不开国家的大力扶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政府将切实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其次,有赖于各院校之间的积极响应、精诚协作,开展专业交流、合作,资源共享。最后,取决于英语测试改革最切实的执行者――教师,能否摆正心态、转变思想、敢于实践、大胆创新。

测试制度的改革关系到我国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要想发挥其“指挥棒”的作用,将高职高专教育引向培养会学习、能思考、爱应用、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轨道上,就应不断更新理念、转变思想,深化测试制度改革,实现测试制度的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然而仅对英语测试进行变革却没有其他与之相呼应的教学体系,如没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合理的课程设计、科学的课程安排、恰当的授课方式,高质量的教材,那么高职英语测试改革也是难以推行进而成功的。因此,在深化高职高专英语测试改革的同时,更应对相关的英语教学改革、课程改革进行深入探索,只有各个方面都稳步发展、共同进步,才能真正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的通知[J].教育部政报,2000,(5).

[2]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

[3]武尊民.英语测试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4]刘云秋.高校英语考试改革探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2):176-177.

[5]王振亚.现代语言测试模型[M].石家庄:河北大学出版社,2009.

[6]李莲英,王金生.国内英语测试研究现状与展望――对国内13种外语类核心期刊5年(2005-2009)的统计分析[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2):89-92.

英语考试质量分析篇4

关键词: 大学英语 三级快速阅读题 难度 区分度 正态性分布

1.引言

大学英语试题库测试系统数据分析是大学英语教学和科研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分析试卷的易度值(facility value),或者难度系数(coefficient of difficulty)、区分度(dipartite degree)和正态性检验(test of normality),可以了解出题质量和教学效果。它既可以作为教学评估的手段,其本身又是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2.研究的依据

所谓题库就是以一定的教育测量理论为依据,按照一定的规范编制,收集的有相当数量和较高质量、附有试题性能参数、并经过分类编码的大批题目的科学集合,其理论基础主要来自于经典测量理论。这种理论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发展得已相当成熟,应用十分广泛。

在试题库建设中,不进行题目分析,不分析试题的信度、效度,就不能科学地筛选、补充、修订和配置试题。效度的关键就在于试题设计的科学性,即真正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把最典型、最富代表性的内容编入试卷,并做到题量合理,比例适当,内容与形式统一,使试题的难度适合测试者的实际水平。

为了了解题目的信度和效度,我们必须掌握试题的易度值、区分度,并对试题进行正态性检验。

2.1易度值(或难度系数)

所谓易度值,就是指题目的难易程度,或说测试的难易程度,常以试题的平均正确率作为易度值的指标。难度系数与易度值成反比例关系。

易度值P在0至1之间。P>0.8时,试题太易;P0.8、P

(1)客观性试题易度值P(这时也称通过率)计算公式:P=K/N(K为答对该题的人数,N为参加测验的总人数)(2)主观性试题难度P计算公式:P=X/M(X为试题平均得分;M为试题满分)(3)适用于主、客观试题的计算公式:P=(PH+PL)/2(PH、PL分别为试题针对高分组和低分组考生的难度值)。在大群体标准化中,多采用第三个计算公式。具体步骤为:①将考生的总分由高至低排列;②从最高分开始向下取全部试卷的27%作为高分组;③从最低分开始向上取全部试卷的27%作为低分组;④按上面的公式计算。

2.2区分度

所谓区分度是指测验对考生实际水平的区分程度或鉴赏能力。它是题目质量和测验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一般要求试题的区分度在0.3以上。

区分度D在-1至+1之间。D≥0.4时,说明该题目能起到很好的区分作用;D≤0.2时,说明该题目的区分性很差。D值为负数时,说明试题或答案有问题。

(1)客观性试题区分度D的计算公式为D=PH-PL(PH、PL分别为试题高分组和低分组考生的难度值)。(2)主观试题(非选择题)区分度D的计算公式为D=(XH-XL)/N(H-L)(XH表示接受测验的高分段学生的总得分数,XL表示接受测验的低分段学生的总得分数,N表示接受测验的学生总数,H表示该题的最高得分,L表示该题的最低得分)。

整个试卷的区分度,是所有试题区分度的平均值。

2.3成绩分布的正态性检验

计算出来的区分度界于0.30-0.39之间,或高于0.39,就表明同质考生的考试成绩分布符合正态分布。具体指标如下:

3.研究的方法步骤

本次数据分析的样本为某高校大学英语三级快速阅读试题,参加测试的学生人数为1249人,全部在读大学英语三级课程,学习者来自人文社科、经济管理、机械工程、材料工程等多个专业。测试题为客观性试题,全文927个单词,要求学习者在15分钟之内读完,并对于文章相关的十个句子作出正确、错误或信息缺失的判断。本次研究所采用的计算公式为:P=K/N(P为该试题易度值,K为答对该题的人数,N为参加测验的总人数)。D=PH-PL(D为该试题区分度,PH、PL分别为试题高分组和低分组考生的难度值)。经计算后得到的题目错误率、区分度、难度系数统计表如下所示:

从经典教育测量理论来分析,在此次测试的快速阅读试题中,难度系数在0.2到0.4的试题所占比例为10%,接近理想数据。难度系数大于0.8的试题所占比值为10%,这个数据也是符合预期的。但是难度系数小于0.2的试题所占比例为60%,这个比例过大,致使试题整体难度降低。难度系数在0.6到0.8的试题所占比例为零,而在理想命题状态下,此期望数值应为20%。特别是难度系数在0.4到0.6之间的试题所占比例仅为20%,远远低于60%这个期望数据值。全部试题难度系数的平均值仅为0.289,也远低于0.4到0.6这个期望系数区间。数据显示,此次快速阅读试题偏简单,在试题库中应属于大学英语二级到三级之间难度的试题。

从区分度数据分析,此次测试题中区分度大于等于0.4的试题占全部试题的90%,这些试题区分度非常良好,可以在试题库中予以留用。但是有10%的试题区分度如需继续留用,必须予以修改。具体而言,快速阅读试题中的第10小题的题干“President Bush has signed into law an emergency spending plan”就是几乎照搬原文最后一句话:“President Bush has signed into law a 40,000 dollar emergency spending plan.”学习者在不理解文章意思的情况下也可以找到上述信息。从命题角度而言,可以适当增加这个题目的信息承载量,更好地测试学习者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从试题的错误率分析,此次快速阅读测试题中第二小题和第三小题的错误率是最高的。而这两个小题的答案都是“Not Given”,也就是说在文章中找不到题干中的信息,是信息缺失类试题。这类试题往往具备这样的特征:题干中的某些内容在原文中没有提及;或者题干中涉及的范围小于原文的范围,也就是更具体;题干是某人的主观思想(目标、目的、想法、愿望、保证、发誓),而原文陈述的是事实。以第二小题为例,“There were children in the day-care center of the World Trade Center when the terrorist attacks took place.”这正是主观思想,而不是文章陈述的事实内容。因此,信息缺失类快速阅读试题不仅能测试学习者的理解能力,还能测试学习者的逻辑思维能力,应当配置在大学英语试题库当中。

4.结论

我们认为,出拟试题,组建题库只是一个载体。在题库建设过程中,要进行一系列教学改革的研究,并藉此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而对大学英语测试系统进行多角度数据分析与研究正是教学改革的一个方面,它能够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水平,提高命题质量,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可以从以下三点总结此项研究的深刻意义。其一,大学英语试题库测试系统数据分析可以帮助提供每套试题易度值等相关参数,从而了解出题质量。其二,分析得到的数据可以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效果,特别是发现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其三,分析得到的数据是大学英语教师进行教改、科研不可多得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励景编著.考试命题与试卷分析[M].浙江宁波出版社,2002.

[2]白晓明,陈国明,叶成华等编著.考试命题与试卷分析[M].浙江宁波出版社,2003.

[3]汪美琼.大学英语试卷分析探析[J].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2008,58卷第2期.

英语考试质量分析篇5

关键词:大学英语 词汇 元认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3-0025-01

1 引言

词汇学习是英语学习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也是英语其他综合技能如:阅读、听力、写作、翻译等的必要基础。有研究表明,英语学习者的词汇量大小与其学习策略相关;文秋芳(1996)在调查传统与非传统学习方法时发现,“对学习成绩起关键作用的变量之一是学生的自我管理策略,其核心是自我反思和评价的能力(即指元认知策略)”(冷卉,2012)。但是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生,他们的词汇水平和与元认知策略的使用情况究竟怎样呢?大学英语教师该从何处着手切实地提高词汇教学的效率呢?本研究针对笔者所在的辽东学院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词汇学习现状以及元认知策略使用情况进行了测试与调查,以期能够为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提供深入研究的基础,为英语教育工作者进行有效的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思路。

2 理论基础

本研究是从二语习得研究的角度将词汇测试分为量的测试(tests of vocabulary size)和质的测试(tests of vocabulary quality)。量的测试也叫词汇知识宽度的测试(breadth of knowledge)。质的测试也叫词汇知识深度(depth of knowledge)的测试。本研究是基于O’Malley 和Chamot (1990)的理论把元认知策略定义为:“用来计划、监控和评估学习活动的技能”,是“关于学习的策略而不是学习策略本身”(Cook, 1993)。根据O’Malley和Chamot (1990) 对学习策略的划分,可应用到词汇学习的元认知策略有: 预选计划、自我监控、选择性注意以及自我评估等。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对象为本校非英语专业本科一年级四两个班的学生,共计118人。这些研究对象已经进行了一个学期的大学英语学习,掌握了一定量的大学英语词汇,对大学英语的学习思路和方法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3.2 研究工具

(1)数据收集工具。本研究主要通过词汇学习策略问卷调查、词汇测试试卷来收集数据。问卷制定参照O’Malley 和 Chamot (1990) 对元认知策略的划分,结合词汇教学的特点,从预先设计、自我监控、选择性注意和自我评估四个方面设计问题;词汇测试试卷的设计参照Nation (1990) 对词汇掌握的观点设置题目,其中包括对词汇量和词汇知识的质两个方面的考查(满分100分,对词汇量的考查部分和对词汇质的考查部分各占50分)。对学生词汇量的测试是利用Paul Nation在1983年设计的“Vocabulary Levels Test---2000words”试卷;词汇质的测量,所用的是Paribakht和Wesche 在1997年设计的词汇知识量表Vocabulary Knowledge Scale(VKS)。

(2)数据分析工具。本研究主要通过统计分析软件SPSS(Statistical Package for Social Science)来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

4 结果分析

本次测试与问卷采用无记名方式,发出118份问卷,收回118份,其中12份为无效问卷, 106份为有效问卷;同时发出并收回了118份词汇测试题。本人对118份词汇测试卷得分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学生词汇总分的平均分为58.2,词汇量测试的平均分为31.5,词汇质的测试平均分为26.7,这说明学生的词汇水平总体情况不容乐观,平均分未达到及格,但对比词汇量的得分与词汇质的得分我们不难看出,词汇量得分率为63%,而词汇质的得分率为53.4%,可见研究对象的总分偏低是受词汇质的得分影响较大。

笔者对106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针对学生每类策略得分情况结果见下表:

从这组得分情况可以看出,每项元认知策略的使用情况都不乐观,因为学生们超过半数都得1分(从未使用),而对于每项策略,得5分的(经常使用)的仅占1%左右,因此我们可知,学生们在词汇学习中经常有意使用元认知策略的为极少数,大多数同学没有这种意识。

5 结论

由此可见,大学英语教师们在平时尤其要注意培养学生有意识地利用元认知策略来促进自己的词汇学习,提升自己的英语词汇水平,尤其是词汇质的水平,不仅要认识积累词汇量,还要更深层次的把握词汇的语法表现、搭配、频率、语域、涵义和联想等综合知识。

参考文献:

[1]程晓堂,郑敏. 英语学习策略[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2]冷卉.元认知策略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J].才智,2012 (8).

[3]文秋芳. 英语学习策略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英语考试质量分析篇6

关键词: 高职英语教学 考核现状 改革建议

一、引言

教高[2006]16号文件要求高等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贯彻落实16号文件精神,高职教育正在不断努力全面推进课程建设和课程改革,高职英语教学也不例外。然而,语言教学和语言测试的关系是一种“伙伴关系”(Hughes,2000:2),两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测试既能为教学服务,对教学产生一定的反拨作用,又可能直接影响教学。测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推动教学的正常进行,检测教学效果,创造良好的反拨和导向作用。因此,加强对课程考核改革的研究和探索,深入推进课程考核系统化改革,建立符合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多形式、多层次的课程考核方式,就已成为必然。结合高职英语的应用性和工具性的特色,高职英语教学应强调服务于专业的应用技能培养,考核模式就必须与人才培养方案一致,强调综合语言应用技能考核与测试,因为有什么样的考核导向,就会培养和造就什么样的人才。本文主要从高职英语考核现状进行分析,对构建多样化、多元化、过程化、科学化的“3+7”考核体系及其制定考核标准进行探讨。

二、考核现状

1.考核形式单一。

和其它大多数课程一样,高职英语课程考核采用单一的平时成绩+期末终结性评价,即一次性笔试的方法。高职英语具有应用性和工具性的职业特色,期末一次性闭卷笔试难以全面检测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技能;期末一次性笔试受试卷容量、考试时间限制,不能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教学全过程,不利于学生平时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培养。

2.考核分数分配比例不合理。

目前多数课程普遍采用百分制,虽然也考虑平时成绩,但期末考试所占比例过大,形成过程强调不够,导致学生平时不用功,期末突击死记硬背,考试过后又将背记的东西还给了老师和课本。

3.形成过程考核评价缺少具体指标依据。

课程教师往往仅凭主观印象给学生评定平时成绩,缺乏客观公正,直接影响着学生平时的学习和表现积极性。

4.考试内容和题型设计不科学。

考试内容多侧重语言知识的掌握,缺少对英语应用技能的考查。为了便于阅卷,填空、选择、简答等客观题比例较大,而综合性思考、分析、论述及技能展示等主观性试题较少,抑制了学生思辨能力、分析能力、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

5.英语教学目标不明确。

不少高职院校将英语三级考试的过关率作为衡量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英语水平的标准,导致英语课程考试就以英语三级考试内容为依据。结果是,不少学生虽然取得了英语三级合格证,却连最基本的日常会话都不会,更谈不上为培养专业服务的应用能力。

6.注重考试过程的组织和对学生考试成绩的评定,忽略了考试结果的信息反馈。

现行的期末考试虽然也要求教师进行考试情况分析,但只是流于形式,没有真正把学生在考核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学生,以便及时纠正。考试的重要意义之一在于更充分地发挥其反馈功能,应该既有学生对教师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反馈,又有教师及时发现问题,重点教授、解惑的回应。

三、改革建议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必须遵循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坚持知识、素质和能力协调发展的原则,以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为依据,构建多样化、多元化、过程化、科学化的“3+7”评价模式,制定考核标准,将教学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有机结合,将成绩分数分解到课程教学的全过程。

1.“3+7评价模式”。

学期成绩=形成性评价30%+终结性考试70%;终结性考试成绩=口试30%+笔试70%;笔试成绩=听力成绩30%+其他成绩70%,即3+7、3+7、3+7,各部分均按百分制记载,期终按此比例折合,计入学生记分册。

2.考核标准。

3.实践技能项目考核评分标准

四、结语

考核模式就像一根“指挥棒”,直接指引着教学的方向。高职英语教学应以能力训练为主线,通过课程考核系统化改革,实现考核形式多样化、考核内容科学化、考核主体多元化、考核对象差异化、考核时间全程化,还需要进一步努力探索,并在实施过程不断完善,以期能以考核方式的改革推动教学内容的创新、教学手段与方法的变革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达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的目的,从而促进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

英语考试质量分析篇7

关键词: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试题设计 基本原则

一、引言

语言测试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自己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大学英语四级测试也是如此。大学英语语言测试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科学的测试工具,通过对考生英语语言运用的抽样,对他们的英语语言能力进行客观的、准确的、公正的评价。下面谈谈大学英语四级测试设计的基本原则。

二、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设计的基本原则

大学英语四级测试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一个大规模的考试项目,从开发到成熟,至少要经过三个环节:设计阶段、实施阶段和考后阶段。设计阶段包括制定考试内容范围,公布考试大纲,规定考试内容和试卷构成,以及试卷形式和确定计分体制。下面主要论述英语语言测试设计的基本原则。

1.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设计的目的

大学英语四级测试设计的目的是测量考生的英语能力。这是英语语言测试的理论基础,涉及一项英语语言测试的结构效度,也是使分数具有可解释性的根本依据。例如: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题是以《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为依据而设计测试题的。大学英语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的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因此,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主要是考核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同时,也考核学生对英语语法结构和词语用法的掌握程度。

2.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设计的题型和内容规范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设计的题型有作文(15分)、快速阅读理解(10分)、听力(35分)、仔细阅读理解(25分)、综合题型(15分)5个部分。根据《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考试内容规范分别是:(1)作文考试的形式越来越实用化,应用文、记叙描写文、图标作文、申请书、道歉信、邀请函、工作申请、邀请函、演讲稿都有可能成为四级写作的题目要求。(2)快速阅读理解测试的重点是考查考生在短时间内获取篇章主题和特定信息的能力。它要求考生在15分内读完大约1200个英语词的阅读材料,然后完成10个题目。(3)听力由短对话、长对话、短文和复合式听写构成。(4)仔细阅读理解加大了对考生阅读深度和阅读速度的考查,而且题型多样化,有四种题型:判断正误、补充句子、选词填空和四项选一项的选择题。(5)综合题型灵活,分别为完形填空或短文改错(10分),汉译英或简短回答问题(5分)。

3.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可靠的信度和效度

信度,即可靠性,衡量研究食物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效度指的是研究结果是否反映了研究者要研究的东西。在如大学英语四级这样大规模的考试中,为了保证考试的信度和效度,对考试有很高的要求。首先要保证评分的客观性和一致性。根据评分是否受阅卷员的主观判断的影响,测试题可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客观题常见形式有选择题、简答题、完形填空等。因为客观试题的答案是唯一的或有限的,所以常用机器阅卷。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有65%的考试题是用机器阅卷的。其命题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命题难度大、周期长。要建立专门的命题队伍;命题员都要经过严格培训。大学英语考试的主观题占35%,目前有作文、听写和翻译或者简答题,答案是开放性的。主观题的阅卷需要采用一系列质量控制措施,包括阅卷员培训、阅卷过程监控等,目的是保证阅卷本人和阅卷员之间评分的一致性。为了使不同考次的分数具有可比性,每次考试之后在成绩之前,还要经过漫长的数据处理过程,包括数据录入、加权处理、等值处理、分数的正态化处理等。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来说,还有一项必须做的工作,这就是效度研究。效度是一个实证问题,它不是靠测试项目的设计者的言论而获得,而必须靠实验来验证。效度要通过外部的、独立的标准进行评价,例如把学生成绩与教师的评价进行比较,把四级考试与某一项公认的大规模标准化考试做出相关分析,通过长期观察考生语言能力的变化来推断考试的效度,等等。

3.命题与审题

命题是保证四级考试质量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四级试题是通过一定的方法,让考生通过一定的英语语言活动来表现其英语语言能力,以此作为对英语语言能力评价的依据。命题人员必须经过一定的培训,不但应熟悉四级考试的内容规范,而且应掌握必要的命题技巧。因此,四级试题不但要要求明确,而且要有高的信度和效度。

审题是命题以后必须进行的一个环节。比较好的办法是请非命题人员从考生的角度先做一遍,并回答每一套题考的究竟是什么,再与命题人员当初的设计意图比较、与考试内容规范比较。这样一来,必能发现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提高四级考试的效度。

4.预测与分析

四级试题命题结束以后,必须经过预测,才能知道题目的质量。对于某道试题考什么、难易程度如何要进行预测。预测必须保证三点,即采样要有代表性、保密性,样本要有一定的量。预测以后要对题目进行项目分析。经典的项目分析主要是求题目的难易度和区分度,还可以进一步求出整卷的平均难易度和试卷的内部相关系数。经典算法的题目难易度依赖于考生水平。也就是说,对一批考生来说很难的题目,对另一批考生来说可能很容易。想要排除考生因素的影响必须遵循试题响应理论(ItemResponseTheory),试题响应理论的数学基础是概率论。该理论认为,考生答题是一种概率现象:考生能力越强,答对某题的概率越接近1;能力越低,答对某题的概率越接近0。这可以用试题特性曲线(ICC)来表现。

三、结语

本文从大学英语四级测试的设计的目的、题型、内容规范、信度和效度、命题和审题和预测与分析等方面论述了大学英语四考测试设计的基本原则,以供英语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英语和迎接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参考。

参考文献:

英语考试质量分析篇8

论文摘要: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对我国大学英语教育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贡献。但这些贡献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牺牲学生对专业知识及其它重要知识的学习为基础的。为充分发挥四、六级考试的积极作用,必须加快其改革步伐,使之与各专业课程的教学相和谐。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已对并将继续对我国大学英语教育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但在看到其贡献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其贡献的真实缘由,惟有如此,才能不断完善该制度,充分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一、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价值分析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之所以能够产生、发展和不断完善,是因为它具有许多重要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促进我国英语整体水平的提高

四、六级考试在近20年的发展历程中,每年参加考试的人数也由最初的10余万猛增到目前的1000余万,已成为我国现今规模最大的外语成绩测试,考试的结果也得到社会广泛的认同。四、六级考试的举办,推动了教育行政部门、高等院校和社会各界对英语由最初的不重视到现在的高度重视,大大提高了大学英语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大学英语的教育水平,同时也带动了中小学甚至幼儿园对英语的重视,对我国更好的融入到现今开放的世界,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2 推动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贯彻执行

四、六级考试是参照《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要求,对《大纲》中各个目标类目的听、说、读、写、译等定期进行考核。利用这一评判方式,有助于把大学英语教学结果与《大纲》的要求进行对照,衡量《大纲》目标的贯彻执行情况,促使课堂教学达到教学目标,同时也有利于稳定整体的教学质量,从而推动大学英语教学向《大纲》规定的目标要求发展。

3 促进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由于四、六级考试能对大学生的英语能力进行较客观、准确的测量,因而它可作为获取有关教学反馈信息的主要渠道,也可作为评估高校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手段,从而促使各高校增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视,增加资金投入,配置先进的教学设施,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优化英语教学环境。同时,它也为高校师生提供了一个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激发英语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高校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4 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由于四、六级考试从命题、阅卷、分数处理到考场组织等方面都已形成一整套较科学、合理的制度,从而保证了考试成绩的可比性,使四、六级考试成为检查和评估教学效果、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成为改进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因而它能推进各高校不断评价自己的教学水平,制订新的工作目标,修订课程和教学计划,加快英语教学的改革。

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机会成本分析

四、六级考试虽具有诸多价值,但在最近笔者做的一项调查中,却发现了这些价值的部分根源。

1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有关调查

针对大学生四、六级考试与各专业课程学习之间的关系,笔者对我校的二、三年级的280位非英语专业的本科生做了一次抽样调查,并对其中的265份有效样卷进行统计分析。调查的结果是出乎意料的,其中几个主要项目的数据如下:

首先,在“本学期课余时间中,平均每天用于准备四级或六级考试大约是多少小时?" 用于各专业课程上的课余时间又是多少小时?”问题中,调查的结果为:96%的学生认为他们用于准备四或六级考试的时间多于用在各专业课程上的时间,其中,认为花在前者的时间是后者2倍以上的就有56%。 第三,在“您觉得学习英语的压力大于学习专业课的吗?”问题中,题后的4个选项分别为:是、否、两者差不多、说不清楚。结果选择“是”的有66%的学生。

2 调查结果的相关分析

调查的对象是二、三年级的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本学期学习的专业课程都不少于3门,而他们绝大多数人用在准备四级或六级考试的课余时间都多于对专业课程上的学习,其中有一半以上的学生用在前者的时间是后者的2倍,有的更高达5倍。另外,他们不仅把大量的课余时间和精力用在了四级或六级考试上,竟有80%的学生在上专业课时,还在不失时机的看四级或六级考试资料,在为考试做准备而放弃部分专业课的学习,其中有12%的学生还是经常这样做!他们之所以要这样,是因为66%的学生认为学习英语的压力大于学习专业课的,而压力从何而来,就很值得我们深思。

因此,对于四、六级考试之所以能够促进大学英语教育的发展,这里就可得出这样一个较合理的推断:学生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了准备四、六级考试上,也就是以放弃部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为代价换来在四、六级考试中有更好的表现,我们把这称为四、六考试的机会成本。

这种机会成本是否值得付出呢?英语作为当今世界的一门主要的国际语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四、六级考试的主要对象是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他们都有本应重点学习的专业知识,绝大多数学生将来谋生时依靠的也不是英语而是专业知识所奠定的基础。因此,我们必须摆正非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与英语知识之间的学习关系。笔者认为对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在努力学习英语的同时,更应注重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不应强调前者而忽视后者。

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时间是一种稀缺的资源,他们的时间是有限的,能够用在学习英语和专业知识上的时间更是有限,如果他们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英语上,英语水平势必会提高,但就很难保证对专业知识的学习,这其中的道理很明显,无须赘言。

3 四、六级考试机会成本的原因分析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四、六级考试对我国英语教育发展的贡献,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畸形的贡献,是一种以牺牲学生对专业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的学习为代价的。这种不合理的情况,可能不是四、六级考试的组织者和相关教育主管部门所预料到的,也偏离了他们的初衷。那么,是哪些因素导致了这一结局呢?

首先,高校以四、六考试成绩为最高标准的作法。四、六级考试是由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的,也是目前惟一的一门全国性统考科目。由于其考核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靠性、可比性”,因而也就成了目前评价各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水平和整体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如此以来,四、六级考试便演变为目前在高校中盛行的种种作法:有些高校把考核结果与相关教师的教学业绩、职务晋升和奖金津贴等挂钩;有些高校以四、六级考试为中心来组织大学英语教学,不惜调整课程设置,打乱正常的英语教学计划;更有甚者,许多高校把学生是否通过四、六级考试作为研究生的推荐、修读第二专业学位、学生的综合评价以及能否获得学位的一个关键因素。目前,随着四、六级考试制度的改革,采用了新题型并用考试成绩单代替了原来的证书,取消原来的及格线和合格证书,但很多高校却想方设法采取自行划定一个及格分数线的变相方式,仍把考试成绩与学位证书相联系。最终,广大的教师、学生只得全力投入四、六级考试的准备之中,其他的一切事情都得围绕四、六级考试转。

其次,社会各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对四、六级证书(成绩)的要求。四、六级考试是我国目前较完善的英语考试制度,它通过一系列较为严密、科学的环节保障考核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考核结果也大致反映了考核对象的水平,因而考试的结果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也正是如此,绝大多数用人单位在招聘大学毕业生时,都把是否有四级、六级证书或一定的成绩作为一项必要条件,否则,即使其他方面再优秀也可能不被录用。

把四级或六级证书(成绩)作为应聘的一项必要条件,对那些工作岗位中英语知识较重要的用人单位来说,这种做法无可厚非;但现实中,许多用人单位招聘的工作岗位对英语知识的需要可有可无,有的根本就用不到,但也把它作为应聘者必备的条件之一。这样就会给在校的大学生传递这样的信息:要想以后找到工作,必须取得四级、六级考试一定的分数。因而,他们只得把大量的时间用在四、六级考试上,挤占了本应用于学习专业知识、参加社会实践以及进行体育与娱乐活动等的时间。有的学生在通过四级之后,为给找工作增添筹码,紧接着又投入到六级考试的学习之中。

第三,四、六级考试本身的因素。随着我国高校英语教育水平的提高,四、六级试题的难度也在迅速增加,特别是现在用分数更加精确地表示考生的水平,这无疑给参加考试的大学生以更大的压力。因而对于许多学生来说,不付出艰辛的努力是不可能取得高分的,他们只能在学习时间这块“蛋糕”中,分给四、六级考试更大的一块,把剩下的小块留给各专业课,毕竟专业课相对而言更容易通过。再者,四、六级考试的目的是检测学生对《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属于大学英语基础阶段的教学考试和学业成就测试,而不是水平测试,更不是竞赛,因而试卷的难度应定在中等偏下英语水平的参加者都能得到总分的60%的基础上,试想各专业课程每次考试的不及格率是多少?同时,从四、六级试卷的题型来看,客观题多、主观题少,这也会妨碍对学生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能力的检测,也阻碍了对他们提高这些方面素质的引导。

此外,硕士、博士招生中对英语的重视以及社会各类职称评审中对英语的强调等,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在校大学生更偏重于四、六级考试的学习。"

三、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的现实路径

作为一种由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决定的产物,四、六级考试尽管存在诸多弊端,但要在短时期内把它取消还不太现实,况且教育部高教司的有关领导已表示要把它建设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达到国际教育测量学专业标准的、能与国际接轨的语言测试体系,”并且要求将其打造成为“中国的民族品牌”。因此,当前务实的作法是协调好高校英语教育和专业知识教育之间的关系,理性的摆正四、六级考试在高等教育中的位置,使之与专业课程的教育相和谐,而不是以僭越、侵占、牺牲后者为代价,因而应将四、六级考试定位于对大学生英语学业成就测试,并与时俱进地加快四、六级考试制度的改革。

1 高校切实将四、六级成绩与学位证书脱钩

许多高校为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引导和督促学生加强英语学习,往往将学位证书与四、六考试成绩挂钩。目前,一些高校纷纷宣称“学生没有四、六级证书照样拿学位”,但仍有很多高校采用最低分数线(其实质与以前的60分相同)与学位证书挂钩的做法。这些做法都不具有合法性,因为我国的《高等教育法》、《学位条例》、《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都没有相关的规定,正在拟制的《学位法》也没有这方面的限制,而且四、六级考试制度一直也没有这方面的要求。因而高校的这种缺乏合法性的作法,是导致目前四、六级考试在高等教育中不能正确定位的主要原因,必须予以取消。否则,它只能使四、六级考试制度被滥用,并把学生的学习引入歧途。同时,各高校应通过加大英语教学设施的投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学环境等途径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提升学校的英语教学质量,而不能靠一些强行的规定。

2 教育行政部门加强监督和管理

目前,各教育行政部门应积极、主动地对各高校和四、六级考试制度加强监管,制定相关的规定制止高校把学位证书与四级、六级考试成绩挂钩的各种作法,制止把四、六级考试成绩进行任何形式排名,并对违规者给予严厉地处罚。另外,还应禁止任何把四、六级考试成绩作为评估指标的作法,保证我国英语教育事业在良性轨道上发展。

3 社会各界理性看待四、六级考试

社会各界特别是用人单位不应把毕业生是否具有四级、六级证书或一定成绩作为评价其英语能力和水平的惟一标尺。对于英语较重要的用人单位,可要求应聘的毕业生具有四级、六级证书或较高的成绩,同时更应注重对其实际英语水平的考查而不能仅关注一个证书或分数上;而对那些工作中英语知识可有可无或不太重要的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无须再把它作为一项条件,而应着重考查应聘者是否具备经后工作所需的专业能力和素质。

4 加快四、六级考试制度本身的完善

鉴于四、六级考试对各专业知识学习的影响,最根本的出路就是与时俱进,加快四、六级考试制度的改革,将其定位于一个社会化的水平考试。当前,最紧要的工作就是按2004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的有关规定,加快题型设置的变革,使题目能够科学、合理的测评应试者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引导他们加强这些能力的培养,提高用英语进行有效的口头和书面信息交流的能力;同时,还应逐步降低试卷题目的难度,并保证目前该制度新的改革措施能够得到切实地执行。另外,对目前考试中的替考和其他作弊现象迅速上升的趋势,考试指导委员会和教育主管部门也应给予高度地重视并设法解决。

5 高校英语教师正确的组织日常教学

大学英语教师应按正常的教学计划组织日常的教学工作,仅把四、六级考试作为一个检测自身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情况的工具,不断改进教学工作,关注学生综合英语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全面提高他们的英语素质和水平。

上一篇:朗诵的技巧范文 下一篇:cad实训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