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春天的作文范文

时间:2023-11-20 23:12:10

有关春天的作文

有关春天的作文篇1

素素穿起她窄肩细腰的小短裙,黑色,颇有些晚礼服的味道。卓旭阳曾经说这裙子让素素看起来过于成熟,素素也因此将它挂在衣橱最暗无天日的角落里,以为自己再也不会去碰它。

可是今年素素又把这裙子翻出来。用最简单的话说,她觉得她一直在长大。她很快就要到十八岁了。虽然看上去她还是一副什么都不懂的模样,但她的成年礼,仍然让她充满期待。

素素一直希望,爸爸可以看到她笑起来很成熟的模样,而不是小候踢翻花盆的小丫头。

卓旭阳看见她款款地来,竟然有些瞠目结舌,锈了他的伶牙俐齿。素素怕他这反常的状态指不定又冒出什么惊人的语句来,埋着头就钻进了教室。她听课,做作业,又听课。一直到中午放学,屁股才离开板凳。而这期间卓旭阳竟然还一直很安分。

素素忽然就想,卓旭阳是不是也已经长大。

每一个孩子,都要长大。这是她们小时候通常挂在嘴边的词,如今已经一步步来临。

老班在黑板的右上角挂了一个倒计时牌,白底红字,写着:离高考还有90天。据说这是学校的规矩,历届的毕业生,在最后的这段日子,天天都要被这牌子压着,视而不见绝对是妄想,只得越发的紧张。

逐渐地,空气都开始体恤他们,好像在散发一种使调皮的孩子安静的魔粉。

素素不再迟到,抱着她的历届高考题就像是抱了金砖。

卓旭阳也安静了不少,再没有得到前排同学转过来狠狠扫射他的目光。

温婷的参考书比谁都多,每回考试她都能指出某题曾在何处跟她打过照面,可她最后还是没有记住。

苗栋栋让卓旭阳不许再给他讲什么星际争霸,他要金盆洗手退隐江湖,还把金庸古龙梁羽生全都压在了箱子底下。

连何宝,都只是在座位上咬着笔杆子,做一些比奥林匹克还难的数学题,不再那么勤快地往办公室跑。

只是。素素还是会在偶尔出神的当口,想起风的呜咽灯光的迷离,想起漆黑的大桥头,她曾踮起脚亲吻向然时的模样。

只是。温婷还是会在忧心自己分数不济的时候,偷偷掉几颗眼泪,然后猜想,何宝到底是要她还是不要。

只是。周欣桐虽然避开了众人的询问,一如既往把头埋在书本,却还是会挂念乡下的爷爷。他的病,究竟能不能允许他吃到自己辛苦挣钱买回的燕窝八宝。

而向然,在回忆他的轻狂过往时,想起那个叫涵静的女孩,却总要觉得她背后还有一个程灵素,在眯起眼睛对他微微地笑。然后他就靠在他的枕头上,唱清清凉凉的校园歌曲,唱老狼或者许巍,惹得一屋子的人都跟着他哼,眼里就泛起氤氲的潮湿。

离别是捣蛋的心痒,在这样紧迫的时光,还要惹得他们去挂念即将来临的感伤。

[要记得像老鼠那样快乐]

最后一次大规模的狂欢,是在八月二十一号那天。卓旭阳的家里。

外面是炎炎烈日,温度已经快要烧到四十。苗栋栋说幸好这世间还有人发明了空调。何宝就拍他的头,说幸好这世间有一个卓旭阳,可以将苗栋栋同志从古代拉回现实,知道家用电器原来不止手电筒。结果逗得大家哄堂大笑。

温婷在沙发上眯起眼睛看他,一如从前,装满了“秋天的菠菜”。何宝等大家笑累了,就走到温婷面前,很绅士地伸出手,弯了腰。温婷擦了胭脂的脸,更加发红。何宝拉开了嗓门:“我要让大家都知道,你是我何小班的女明友。”

然后男生起哄,女生就在旁边鼓掌,连老班都推了推眼镜好气又好笑:“何宝,你以为毕了业就没个章法了,你要是敢成天顾着谈恋爱,我家小惠以后可不给你吃外国原装进口的巧克力啊。”老班这么一说,温婷吓得把伸出去的手突地就缩了回来,结果老班自顾自笑得比谁都厉害。

“何小班,你怎么认识老班的女儿呀?”大家异口同声。

何宝耷拉着脑袋嘀咕:“叫你不要说出来的,你偏说。”他又吐了一口气,算是给自己壮胆:“许老师,她是我舅舅的老婆。”

这下可没了何宝的好日子过,温婷眼看着何宝被一群人按倒在沙发上,叠罗汉似的,她要拼命掩饰自己的紧张都不成。大家都说老班偏心,选何宝做班长,何宝说这叫肥水不流外人田,结果那些喊打喊杀的声音更加激烈。幸得厨房里有人拿了西瓜出来,温婷顺势这么一吆喝,何宝才从虎口脱了险,还忿忿地说自己居然不如一盘西瓜。

可是那次聚会,素素和向然都没有去。向然给她打电话,那声音,素素说是在药酒里浸泡过,钻进她的耳朵让她浑身都觉得发苦。他说:“我要走了,不知道外面是怎样的天地。”这口气可比当年素素的爸爸离开的时候,前途渺茫却还是说要拼了命出去闯一闯。

素素说:“何宝和温婷都在天津,何宝在南开,温婷读的是一个航空学校,隔得不算远。”向然说:“我知道。”

素素说:“卓旭阳还是那么痞,就考了个专科学校,幸好他老爸有钱,以后可以升本。苗栋栋就厉害了,文科生都能进西南财大,不过可惜,他还是没走出这个盆地呵。”向然还是说:“我知道。”

素素说:“咱班考得最好的就是二丫了,她说以后要拿未名湖的湖水给我做生日礼物。”向然点头,比上句话多说了一个字:“嗯,我知道。”

素素于是就觉得鼻子酸了,喉咙有东西哽咽着,她猛吸了一口气:“向然,没关系的,你只是发挥不好,复读吧,我……”她一连吐了好几个我,终于还是没有把后面半截话说出来。她就听见向然笑的声音,可她看不到此时向然脸上的表情,她担心他是故做的欢喜:“素素,厦门可以看海的。”这回轮到她点头,说“我知道。”其实刚才素素是想说,我会一直陪着你,即使,不能每天在你身边。

向然说:“你要是在西安觉得闷了,看厌了那里的沙尘黄土,你就来找我,我带你去看海。那个时候我已经挣了钱,就可以给你买冰淇淋,再不会像以前,每次都只买一块钱的那种。我听他们说,有一种冰淇淋叫哈根达斯,好吃得像老鼠。”

有关春天的作文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把事情叙述清楚、完整;正确使用动词;使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

2.过程与方法:教会学生读题目,理解作文题目的要求;巩固思维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和想象,热爱大自然,喜欢春天,并把自己的情感传递给别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这次作文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单元的“小笔头”。自己认真读一下题目的要求和例文,看看这次的“小笔头”要求我们写什么。(学生回答)

这次作文要写春天,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来写:写一首小诗;写一件有关春天的事情;编写一个关于春天的童话故事;画一幅关于春天的画,在画的下面写上文字。

二、找素材,选素材

1.找素材

春天来到了,你都看到了什么呢?你在春天要做些什么事情呢?(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关于春天的信息说出来。学生一边说,教师在黑板上画思维图。)

把自己看到的春天景色、闻到的春天味道、想要在春天做的事情,按照老师在黑板上画的思维图的样子,在自己的作文本上,把自己的思维图画出来。

2.选素材

在你画的关于春天的思维图中,你最想告诉别人的是什么呢?为什么呀?(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把它选出来。一会儿我们就写我们最想告诉别人的事情或者看到的春天的景物。

三、结构安排

我们每个同学都选择好了自己想要写的内容。你们都想怎么写呀?是写一首小诗,写一件事情,一个童话故事,还是画一幅画,在下面配上文字呢?(指名学生回答)

1.写一首小诗

就要按照诗的格式来写,请看第一课《春的消息》。

风,摇绿了树的纸条;

水,漂白了鸭的羽毛。

盼望了整整一个冬天,

你看,春天已经来到!

……

句子都比较短,一个内容写一个段落。

2.写一件事情

如果你要写关于春天的一件事情,一定要把这个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是怎么开始的,经过是怎样的,有什么结果写清楚。

3.写一个童话

童话中的人可以是真实的人,也可以是小动物、花草,他们都会说话。比如:

小刺猬学唱歌

一天,刺猬妈妈让小刺猬出去学唱歌。

小刺猬走到公鸡音乐房。公鸡老师说:“你是来学唱歌的吗?我来教你吧”,说完就喔喔喔的唱了起来。小刺猬怎么学也学不会,就去喜鹊音乐房了。小刺猬说:“喜鹊,你能教我唱歌吗?”喜鹊很高兴答应了,并喳喳喳的唱了起来,小刺猬还是学不会。又去小猫音乐房,小猫又教他喵喵喵地唱歌,小刺猬还是学不会……

4.画一幅画

可以在我们的作文本上用彩笔画一幅关于春天的图画,一定要写上画的是什么呀,要不别人会看不懂的。把你想写的画成思维图吧。

(找一名学生在黑板上画思维图,教师指导:怎样安排结构,给别的学生示范。)

四、指导写具体

根据学生画的思维图,具体指导。注意使用上学到的作文知识。

1.注意动作描写

如:春天,我们折下一枝手指粗的柳枝,拿小刀切割齐整,然后搓一搓,使绿色的树皮略略熟软,猛一下抽出树枝,一管柳笛就温顺地呈现在手中,愿意怎么吹就怎么吹。

(作者是怎么制作柳笛的:折下柳枝——拿小刀切割整齐——搓一搓,使树皮熟软——猛地抽出树枝。)

在自己的作文里,如果有动作,一定要把动作写明白。

2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

如,“当柳树的长发披散开来,在春风里沐浴时,榆树常常把身子探出墙头,向我们招手。”这是拟人的修辞方法。“清晨,露水还浸润着榆钱的时候,它们亮晶晶、绿莹莹,真像一串串晶莹的玉荚。”这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写春天的景物的时候,如果用上一两句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你的作文就非常棒了。

五、自主写作

在学生写作文的时候,教师巡视,不要打扰学生的思路,可以个别辅导。

有关春天的作文篇3

——引自《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人教版语文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使语文知识更系统,教师教学有的放矢,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有目标、更轻松。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除了如珠玉般的篇篇课文之外,还有每学期二、三次的与单元主题一致的综合实践活动。这往往是我们赶教学进度时容易忽视的一个方面。其实每一次综合实践活动就是一个专题学习的机会,一个专题或是一个关键词往往又能使学过的知识系统化。以往有人认为复习时搞几个专题还可以,平时没有必要。其实在日常教学中穿插一些专题训练能在阶段性总结的同时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本只是例子、是凭借,真正的语文课程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老师也可以跳出教材,根据自己的理解设置专题进行学习。如在天气转暖、春意渐浓时,我就以“春”为关键词,进行了一次专题学习——“拥抱春天”。下面就以这次活动为例,谈一下我对专题学习的一点想法。

一、首先应该根据情况确立一个学习的关键词。

确立了专题的关键词之后,应该进行素材的积累。这个过程放给学生,利用课下时间,利用各种手段尽可能多地进行搜集拓展。在“拥抱春天”的学习中,他们搜集了很多写春天的诗文。看着同学们交上来的摘记本,听着他们的交流,感觉到的是扑面而来的春意:“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说的是在晴朗的日子随朱熹去踏青,随时都可以感受和睦的春风,欣赏百花的艳丽;“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写的是春天小雨珍贵如油,小草刚刚探出头,那初春景色令人陶醉;“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写的是朱自清眼中那清新、美丽、充满活力的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我们听到了谢灵运家的园林在不知不觉之间传来的鸟儿婉转的歌声;“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在画中也感受到了春天的魅力,“桃花”、“春江”散发着春天的气息;“春到人间万物鲜”,此时的世间万物处处是春景,时时为春色。学生们在文学的海洋中撷取朵朵春的浪花,闻着春的芬芳,怎能不沉醉其中?

二、搜集完素材就具备了学习的内容,然后就可以让学生感知作者的情感,体味文学的魅力。

由景入情,由表及里,这个过程就是让学生探究和体会作家们的种种情怀。王国维曾经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素材所描绘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作家们通过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手法表达了自己如山花春树般的思想感情。带着小小的问题,不妨让学生们自己轻轻叩开每一位文人的心扉,去倾听春天带给他们的不同感受吧!

我班夏雨婷同学从春雨入手,比较《春夜喜雨》和《清明》,她写道:前者写了春夜的细雨,透露出无限的喜悦之情,诗人听到细雨在春夜里缠绵无尽的飘落,想到春雨滋润大地,不由地展开想象:天明之后满城是怎样的诱人春景?后者写清明时节,气氛凄凉,行人远离家乡,孤身赶路,纷纷细雨在淅淅沥沥地下,衣衫湿透,行于雨中,心情更显得凄迷纷乱,恰如心魂欲断。同为春雨,却是一喜一悲,迥乎不同。看到此处,作为老师,我问她一下:这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由此引申出对素材的理解:即使同在如画的春天,由于作家的处境和心情不相同,感受也就不一样了,它可以给人以无限的喜悦之情,也能增添愁绪,衬托出生离死别的痛苦和羁旅行客的愁闷。

学生们的思绪如春花般烂漫,有的写《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看到国都沦陷,山河破碎,荒草树林满目萧然,作者寄情于物,在他眼中花儿溅泪,鸟也惊心,由此可以看出作者那份忧国思家的感伤情怀。“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人逢喜事精神爽,孟郊一朝金榜题名,心中自有说不完的畅快豪情,我们好像真得看见他神采飞扬、心花怒放,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有的同学由李煜的“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悟出了好时光在不停消逝的道理;而“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则是诗人雪莱在意大利佛罗伦萨近郊的树林里发出的对革命的春天的呼唤。“春天的夜晚,淡月笼纱,娉娉婷婷。有风拂过脸颊,掠起长发。月光如水平静柔和。我心如这月光,平静柔和。不敢去刻意追求什么,只是希望所有美好的开端都有一个美好的结局,一如这春夜长长远远。”这是作者在春夜淡淡的遐思。

三、体会感知之后,学生明白了文学作品中的春意。

同时,这个过程也是对专题学习的文本进行感悟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体会作者的情感,才能真正感受文学的魅力。就“春”这个专题而言,学生明白了,每个人眼里的春天都是不同的,有了作者的主观色彩之后,就成为“我”的春天、与众不同的世界。

有关春天的作文篇4

关键词:语文教学;南方;春天;口语交际;习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8-0083-02

南方有些语文老师最头痛的就是让学生发现春天,学写春天。老师们可谓是绞尽脑汁地想办法,有的甚至是带学生到公园等地方去寻找春天。即使这样,学生也很难抓住春天的具体景物特点来描写春天。因为南方四季不明显,学生不知道春天桃花盛开的绚丽,不知道梨花盛开的灿烂,不知道冰消雪融景观的奇特……即使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他们也难以感受春天的特点,难以从实际生活中获取素材进行口语交际与习作。因此,在教学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一单元的口语交际与习作“春天”时,可采取把学生“关”在教室里学习的方式,让学生感知春天。

一、“忆春天”引起共鸣

教学伊始,学生跟着多媒体影音齐唱《春天在哪里》引出课题,然后,让学生用概括性的语言说一说自己印象中的春天。我是这样引导的:“这是一首唱什么季节的歌曲?(春天)老师相信你们通过报刊、电视或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已对春天有了一定的了解。也相信春天那万物复苏、百花争艳、春雨绵绵、春雾弥漫的景色,给同学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下面就请同学们概括地说一说自己记忆中的春天。”在学生回忆的同时,我及时提供如下范文片断引路。【经历过寒冬的人记忆中的春天】春天像一个慈祥、宽厚的长者,他用他温暖的手轻轻地抚慰着经历了一个寒冷的冬天的人们,他为人们搬来灿烂的花和厚重的绿,他要人们在他宽厚的胸怀里舒展疲惫的身心。【老舍先生记忆中的春天】枯黄的原野变绿了。新绿的叶子在枯枝上长出来。阳光温柔地对着每个人微笑,鸟儿在歌唱飞翔……接下来,学生用三行至五行的话语把自己说的或同学说的写下来,写作时间为四分钟至五分钟,即文章的开头――总印象,写完后进行了全班交流与简短评议。此教学环节的设置,激发了学生的口语交际与习作热情,尊重了学生的个性感受。使得课堂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在优秀范文片断引路中,在同学们的交流中,展现出了一幅幅迷人的春天画卷,引起了学生“对春天的喜爱”的共鸣,学生也自然学会了用概括的方法来写文章的开头。

二、“看春天”拓宽思路

由于导课时歌曲的暗示作用,学生所描述的春天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美丽。于是,我抓住时机进入第二步――看春天。“因为春天给人以力量,给人以希望,所以叫人难忘。同学们,你们可曾知道,当我们还沉浸在春节喜庆团圆的氛围中时,当我们刚刚步入新学期的学习中时,当我们还沉浸在前几天薄雾弥漫的环境中时,春姑娘已悄悄地向我们走来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步入春天,寻找春天的足迹,感受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美丽吧。”接下来我播放课件,展现春天那隆隆的雷声,呱呱的鸭叫声,潺潺的流水声,还有那绵绵的春雨,朦胧的春雾,绿油油的小草,一朵朵、一簇簇的鲜花……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和体会绿草如茵、繁花似锦、活泼生机的春天。几分钟的课件展示,为学生提供了口语交际与习作的素材,拓宽了口语交际和习作的思路,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口语交际和习作的热情。学生虽然没有走出课堂、走出校门,但通过丰富多彩的春天的影音资料,学生却有如身临其境。

三、“说春天”引导具体

就在学生处于欣喜、兴奋、感觉新鲜的良好状态时,课堂教学迅速进入第三步――说春天。我让学生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说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种景物,并发挥自己的想象把一处景物说清楚、说具体、说美妙。这里不要求每个人把自己看到的每一处景物,面面俱到地说出来。这样一来,不同的学生选择了不同的景物,如:有的说春天的雨,有的说春天的花,有的说春天的草,有的说春天的雾,有的说春天的动物……每一个人把自己选择的景物说得具体、生动,汇集起来的就是一幅五彩缤纷、多姿多彩的春景图。而且,每一个学生说的内容,对其他学生观察的角度、想象的空间、口语交际与习作的方法又都是一种启发和暗示。这样,进一步拓宽了学生口语交际与习作思路,为学生习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了让学生说得更具体、更生动,我给学生四分钟至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把想说的先写下来。我还在大屏幕上为学生提供如下一些写春天的古诗词供学生参考引用:“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等。在习作片断交流的过程中,抓住一些典型景物描写进行了指导。为了进一步拓宽学生口语交际与习作思路,让学生知道春天不仅美在景物上,还美在人们多姿多彩的生活和人们展现出来的奋发向上、积极进取、欢快愉悦的精神面貌上,我话锋一转,引导学生说说在春天里人们曾经做过什么,现在正在做什么,你想做什么。或者说说你曾经在春天做过什么,打算做什么,人们都会许下怎样的心愿。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我又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示人们在春天生活、工作的画面,进一步拓宽学生的习作思路,让学生的习作能更深入、更具体、更具有灵活性和思想性。如此教学,凭借多媒体课件,在突出春天“美丽”的同时,拓宽学生的口语交际与习作思路,及时让学生根据内心的感受去说真话,表达出真情实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赞春天”表达真情

教学至此,学生对春天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他们被春天的美丽吸引了,心里有许多话想倾诉。于是,我又进行了如下引导。“原来,春天不仅美在它那轻柔的风,绵绵的雨,弥漫的雾上,还美在人们多姿多彩的生活上,美在农民们充满希望的笑容上,美在孩子们那天真的笑声里,美在人们那美好的心愿中。同学们,我想此时的你一定有许多话想对春天说,下面请你们把自己的心里话写一写,用几句话赞美一下春天,时间四分钟。”即文章的结尾――赞美春天,学生写完后进行了简短的交流。这一教学环节,为学生提供了说心里话的平台,讲真话的机会,流露真情的空间。学生在喜爱春天的基础上,赞美春天,表达了真情,升华了情感,为后面写“春天”的情景交融打下了伏笔。

五、“写春天”开放命题

经过“赞春天”的教学,学生的热情完全被激发起来了,有了习作的热情,也有了习作的灵感,他们此时应该很想用笔来展示自己心中的春天。此时进入最后一个环节――写春天,即完善习作的阶段。“同学们说得真好!深情的话语,投入的表情,流露了你们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用优美的诗句、迷人的画卷赞美了春天。同学们,你们也动起笔来把自己喜欢的春天写下来吧。不过,好的文章要有好的题目,想一想应该给自己的文章起一个什么样的题目。”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我为学生提供了如下题目:春天的足迹、春的使者、春的嘱托、给春天的一封信等开放命题,目的是减少作文的局限,把习作命题的自交给了学生,激发了学生更多更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在自主命题的基础上再进行习作,自然是水到渠成。

六、结束语

整节课的教学,以下几点比较成功。其一,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将学生“关”在教室里学“春天”,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现春天的美景,开阔了学生眼界,学生有如身临其境,做到了让学生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的效果。其二,抓住某一同学的话题加以指导,直至详细具体,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第三,教师通过优美的过渡语、范文片段等,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了学生应用好词好句的能力。第四,把口语交际与习作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学生边说边写,边说边议,边写边评。伴随着口语交际的结束,学生的习作已基本成型,在此基础上,学生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完善习作。第五,教学中培养了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伴随着“忆春天”“看春天”“说春天”“赞春天”“写春天”的过程进行,文章“总印象――具体景物描写――赞美春天”的基本结构也展示了出来。第六,本次习作教学,对学生的价值取向做了正确的引导。教学中,回避了大雾弥漫等给人带来的烦闷话题。整节课学生都沉浸在春天的美丽中,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树立了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勇于进取的价值观,有利于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李悦新.“春天的发现”课堂实录与评析――人教版第十册一单元口语交际与习作教学[J]. 小学教学设计,2007(02).

有关春天的作文篇5

朱自清先生的《春》和郁达夫的《故都的秋》,都是借景抒情的典范之作。作为通过对季节描写来传递情感的作品,它们类似的结构及抒发出的迥异的情感值得我们玩味揣摩。

我们先以朱自清的《春》为例来分析它的结构。

在朱自清先生的《春》中,作者先用“盼望着,盼望着……”奠定了自己的感情基调,渲染出了作者的欣喜之情;接着又对春天的各种景物进行细致的临摹;最后通过对春天的赞美来表现自己的喜爱之情。全文形成了“盼春-画春-赞春”这样三段式的结构。

而在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中,开头用“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也是先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接着也是对秋进行细致描绘;最后表达自己对秋的眷恋之情。形成了“向往秋天-描绘秋天-眷恋秋天”三段式的结构。

对比如下:

盼春-画春-赞春

向往秋天-描绘秋天-眷恋秋天

在写法上,两位散文大师为了更好地抒怀,在对季节的临摹中都选用了最具季节特征的景物。如在《春》中,朱自清先生具体描绘了5种最能体现春意的景物: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和春天人们的活动,分别形成了五幅优美的图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在《故都的秋》中,郁达夫也具体临摹了最具秋天特征的五幅图画:早晨所见画、槐花落蕊图、秋蝉残声图、秋雨图、果树奇景图。

对比如下:

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早晨所见画-槐花落蕊图-秋蝉残声图-秋雨图-果树奇景图。

《春》和《故都的秋》在结构和写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在文中抒发的情感却是完全不同甚至相反。这也许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有关。

古人早抒发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喜悦,也有“万里悲秋常作客”的哀叹与惆怅。作为文人的朱自清和郁达夫不可避免地要接受古人的文化熏陶。因此在《春》中用“盼望着,盼望着……”为开头,这就决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是充满希望、明快而喜悦的。朱自清先生在行文中使用了大量的暖色调的词,如:“朗润、红、粉、繁花嫩叶、呼朋引伴、热闹……”这些词语的运用,给人以热烈和欢愉的感受,让人精神为之一振。

而在《故都的秋》中却以“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为开头,奠定的基调是深沉、悲凉和寂寥的。在行文中使用的词也都是冷色调的,如:“一椽破屋、破壁腰、疏疏落落、清闲、落寞、衰弱……”这些词的运用足以让读者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强烈的共鸣。

我们通过对《春》和《故都的秋》两篇文章的比较,不仅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而且可以体会到关于季节(包括夏天和冬天)这类话题作文的写法。

有关春天的作文篇6

关于立春的说明

旧俗立春日又为民间传统节日,称“立春节”,中国自古为农业国,春种秋收,关键在春。民谚有“一年之计在于春”的说法。旧俗立春,既是一个古老的节气,也是一个重大的节日。《事物记原》记载:“周公始制立春土牛,盖出土牛以示农耕早晚。”后世历代封建统治者这一天都要举行鞭春之礼,意在鼓励农耕,发展生产。

如立春恰逢正月初一,俗谓“岁朝春”,百年难遇,民间认为这一年的收成肯定好。有“百年难遇岁朝春”民谚。

立春作为节令早在春秋时就有了,那时一年中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八个节令,到了《礼记·月令》一书和西汉刘安所著的《淮南子·天文训》中,才有24个节气的记载。

在汉代前历法曾多次变革,那时曾将24节气中的立春这一天定为春节,意思春天从此开始。这种叫法曾延续了两千多年,直到1913年,当时的国民政府正式下了一个文件,明确每年的正月初一为春节。

此后立春日,仅作为24个节气之一存在并传承至今。

立春的习俗

立春亦称“打春”、“咬春”,又叫“报春”。这个节令与众多节令一样有众多民俗,有迎春行春的庆贺祭典与活动,有打春的“打牛”和咬春吃春饼、春盘、咬萝卜之习俗等。

“立春”这一天,中国民间习惯吃萝卜、姜、葱、面饼,称为“咬春”。但是各地的不同风俗又有不同的表现。最早的记载显示咬春吃春饼。民间在立春这一天要吃一些春天的新鲜蔬菜,既为防病,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唐《四时宝镜》记载:“立春,食芦、春饼、生菜,号‘菜盘’。”可见唐代人已经开始试春盘、吃春饼了。所谓春饼,又叫荷叶饼,其实是一种烫面薄饼——用两小块水面,中间抹油,拼成薄饼,烙熟后可揭成两张,用来卷菜吃。民俗专家表示,一个咬字,是心情,更是心底埋下的吃得了苦的一种韧劲儿,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风俗。

相关专家表示,现今立春日迎春虽不如从前隆重,但立春这天寄托着人们的希望,所以各地仍会有一些特殊的方式来迎接立春,比如“打春”、“咬春”、挂风车、踏青等。

打春的风俗,最早来自皇宫。传说立春这一天,皇宫内外都要把它当作节日一般,要格外隆重地庆祝一番,最早有立春之日要把皇宫门前立的泥塑春牛打碎一说。现在,一些农村仍有打春牛的风俗。立春前,用泥塑一牛,称为春牛。妇女们抱小孩绕春牛转三圈,旧说可以不患疾病,今已成为娱乐。

立春这一天,中国民间还习惯吃萝卜、姜、葱、面饼,称为“咬春”。民间在立春这一天要吃一些春天的新鲜蔬菜,既为防病,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民间“咬春”的另一种食品是萝卜。因为萝卜味辣,取古人“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之意。

立春节气养生

在养生上主要是护肝。在作息时间上,人们也应顺应自然界的规律,早睡早起。在精神养生方面,要力戒暴怒,更忌忧郁,做到心胸开阔,保持心境愉悦。

对于健康人群而言,饮食要清淡,不要过度食用干燥、辛辣的食物。同时,因为此时阳气上升容易伤阴,所以要特别注重养阴,可以多选用百合、山药、莲子、枸杞等食物。

立春之后的一段时间往往冷暖不定,要当心“倒春寒”的侵扰,特别是对于体弱的人来说,感冒、发烧是常有的事情。对此专家表示,要想杀菌并防寒,在饮食上可增加吃大蒜、洋葱、芹菜等“味冲”食物的次数,对预防伤寒感冒等春季多发的呼吸道感染大有益处。

中医认为,洋葱、姜、蒜、芹菜这些带味食物,既可疏风散寒,又能杀菌防病。其中,大蒜含有挥发性辣素,可消除积存在血管中的脂肪。洋葱含有前列腺素,有舒张血管及降低血压的功能,还有促使血凝块溶解的作用。芹菜含有挥发油、甘露醇等,具有降压、镇静、健胃、利尿等作用。不过,儿童可能会对这类食物有些抵触,这时可把芹菜、姜末做饺子馅吃,也可以用碎洋葱来炒饭。此外,将洋葱、蒜、芹菜等加热时间长一些可减少气味,但烹饪时间越长,气味儿中的健康物质保留越少。

立春之后依然比较干燥,喝花茶可以帮助驱散冬季聚积在人体内的寒气和邪气。由于每一种花、草都有其相应的性、味、功效,如果使用得当,花草茶的确有一定的保健疗效,但需根据自身的体质进行调整,饮用过量也会造成身体不适。性温的食用花草主要包括梅花、茉莉花、玫瑰花、月季花、藏红花等;性寒的食用花草主要有夏枯草、金银花、菊花、槐花等;性平的花草主要有合欢花、玉米须、芙蓉花、薰衣草等。在搭配时,那些药性温的花草最好不要和性寒的花草配伍食用。

有关春天的作文篇7

一、多种形式让幼儿体验、感受散文诗的意境美

意境,就是文学艺术作品中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幼儿的思维直观、具体、形象,活动带有较强的情绪色彩,在散文诗教学中,如果一味地让幼儿学习掌握优美的词句,幼儿就会感到索然无味,因此,我们将重点放在多种形式让幼儿体验、感受散文诗的意境美上。

如新授散文诗《春天是一本书》,活动前带领幼儿到大自然中寻找“彩色的春天”、“会笑的春天”、“唱歌的春天”,多方位感受春天,并引导幼儿与小伙伴们相互说一说;教室内主题墙上布置“彩色的春天”(黄的迎春花、红的桃花、绿的柳叶、白的梨花……)、“会笑的春天”(小池塘的酒窝、小朋友的笑脸……)、“会唱的春天”(春雷、春雨、燕子、青蛙……),让幼儿犹如在一个童话世界里,直接感受到散文诗中的意境美;活动中让幼儿观看多媒体课件(优美的音乐、动人的散文诗语言、鲜明的形象、迷人的画面……),在视听结合中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去进一步感受作品的丰富意境,幼儿注意力集中,思路开阔。

又如散文诗教学《春节是个百音盒》,活动开始,结合挂图通过谈话帮助幼儿回忆过春节时的热闹情境,唤起幼儿已有的关于春节的感受,尝试让幼儿通过从各自的理解出发表述对春节的认识,进而激活幼儿的思维,激发幼儿的兴趣,在初步欣赏的基础上让幼儿观看精心设计制作的形象、生动、快乐、有趣的课件:伴着“叮当叮当”的响声,圣诞老人的礼物车还没走远;“噼啪噼啪”声中烟花和爆竹、“哗啦哗啦”风中舞动的春联、“咕咚咕咚”锅中翻花的元宵和水饺让新春的气氛浓浓的;“咔嚓咔嚓”声中小河不停地打开透明的冰窗晒太阳;“嘻嘻哈哈”是孩子们欢快的笑声。在视听结合中,让幼儿进一步感受散文诗的意境美,帮助幼儿在脑海中建立了有关春节的立体的印象。

有时还可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体验、感受散文诗的意境美,如散文诗教学《捉迷藏》活动中,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再根据教学内容让幼儿分别扮演相应的角色(黑夜、太阳、绿色、白色、黄色、蓝色、红色等),在这种氛围中,让幼儿直接感受到散文诗的意境美。

二、寻觅散文诗的语言亮点,以幼儿乐于接受的方式丰富给幼儿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散文诗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教师要善于寻觅散文诗的语言亮点,然后以幼儿乐于接受的方式丰富给幼儿,让幼儿创造性地运用到生活中去。

散文诗《春天是一本书》,运用比喻的手法赞美春天。第一自然段围绕“春天是一本彩色的书”出现了第一组排比句:“黄的迎春花,红的桃花,绿的柳叶,白的梨花……”;第二自然段围绕“春天是一本会笑的书”出现了第二组排比句:“小池塘笑了,酒窝圆又大;小朋友笑了,咧开小嘴巴……”;第三自然段围绕“春天是一本会笑的书”出现了第三组排比句:“春雷轰隆隆,春雨滴滴答,燕子唧唧唧,青蛙呱呱呱……”。这三组排比句意境优美,句式结构工整,语句浅显易懂,是幼儿学习的好素材。教学中,我们借助图夹文的形式,让幼儿有重点地说出图片的内容,然后听一听、看一看、想一想、念一念,在进一步熟悉诗歌内容及结构的基础上,模仿散文诗的句式,将各自有关春天的经验用图文的形式记录下来,并仿编诗歌,通过本活动,幼儿不仅理解了散文诗的内容,感受了散文诗所表现的春天的美,而且还掌握了散文诗的句式,有效提高了幼儿运用语言的能力,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经验,同时体验到与同伴共同学习的快乐。

三、给幼儿自主仿编的空间,以支持、鼓励的态度引发幼儿仿编的积极性

散文诗仿编是一种融思维、语言发展为一体的创造性活动,散文诗仿编活动中,孩子的语言运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创造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但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过于注重句式结构的严谨性,不顾孩子的年龄特点,致使幼儿对仿编活动失去兴趣,感到索然无味,仿编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因此,一定要给幼儿自主仿编的空间,注意引发幼儿仿编的积极性,让幼儿觉得有趣,愿意参与,并有成功感,以支持、鼓励的态度引发幼儿仿编的热情。

有关春天的作文篇8

关键词:春雨 《春夜喜雨》 爱民情怀 和谐

在我国古代诗歌意象中,春雨是一种别具一格的抒情载体。有的诗人会因春雨伤花而怜花惜春――“夜来风雨急,无复旧花林。枝上三分落,园中二寸深。”(白居易《惜落花》);有的诗人因春雨绵绵而抒发离别相思之苦――“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李商隐《春雨》);也有诗人借雨抒发心中愁闷之情――“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而杜甫在《春夜喜雨》中对春雨描写,却是让我们感到了一种喜悦之情。

一.“及时雨”映射出农耕文化

作为生命之源的春雨,对于我国传统的农业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农民进行耕田、播种等农事必须要依春雨来的早晚、多少而随时进行动态调整,因此,风调雨顺成为农耕社会时期人们共同的期待。在古代科技不发达的条件下,人们对于气象灾害无法像今天那样用仪器技术精准测量出来,只能向他心中的“神灵”祈祷,保佑庄稼能像往年一样丰收,春旱求雨就是最典型的例子。“琴瑟击鼓,以御天祖,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以b我士女。”《诗经》中这段文字记载就是先秦时期人们祈求上天降雨的庄重场面。[1]此后,北宋时期苏轼在《喜雨亭记》中描绘出人们因久旱得雨的喜悦心情,甚至把建筑名定为喜雨亭,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出春雨与我国古代农业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春夜喜雨》是作者在历经“安史之乱”以后,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草堂生活第三个年头写下的。当时的杜甫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亲自躬耕于田地之间,农耕的生活拉近了诗人与农民之间的距离,也使诗人有机会亲身体会农民耕作之苦。对于农业社会的人们来说,春种、秋收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方式,而其中春雨又成为关键因素――决定着他们在春天播下的“希望之种”是否能够在秋天获得丰收。诗人深知雨水对于农事的重要性,在完成播种后,与其他农民一样期望有一场绵绵春雨为干涸土地带来滋润,让希望的种子得以萌发。当这场春雨如约而至地到来时,不仅缓解了人们迫切等待春雨的心情,更重要是缓解了春旱,滋润了禾苗成长。所以,诗人才称这场雨为“及时雨”、“好雨”。首联中“知时节”,好像一下子就把春雨写活了,春雨好像似乎很通灵性一样,知道人类农作活动需要它,所以一入春便发生了。诗人赋予雨于主观意识与精神,使雨从“无知”变为“有知”,进而丰富了这场春雨“好”的内涵。表面上说是诗人对春雨的赞美实则是暗含对农事的关心和对农民命运的关怀,这时的杜甫与其说他是一个诗人,不如说他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他的躬耕田亩的切身体验,使他的诗歌作品总是多少都会出现农耕文化的影子。农耕文明为古代优秀诗歌发展的提供了成长土壤,而在文人诗歌创作中也不乏会出现农耕文化的印记,《春夜喜雨》正是折射射出是古代诗人对农民的怜悯之心。

二.“细柔雨”尽显和谐之美

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崇尚和谐的民族,“和”的思想和观点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影响巨大。“和”是理想社会状态的重要特征。我国春秋时期的道家和儒家的思想主张里都包含有“和”文化因素,如儒家强调“天人合一”或“天人合德”,在这里儒家强调的“和”,并不是无原则的“同一”,而是在保持个性基础上的“统一”。道家主张“道法自然”,人应该崇尚自然,依据客观规律从事劳动生产活动。[2]简而言之,所谓的“和”,就是适度原则,无论做什么事,只有做到恰到好处,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从小出生在“奉儒守官”的传统家庭里,杜甫从小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儒家的“天人合一”的“中庸思想”不仅改变了他对人生的态度,而且杜甫也把这种思想带到了诗歌创作中。《春夜喜雨》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具体体现在:

首先,诗歌内蕴上调突出人与自然的统一。颔联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不仅点明了春雨发生的时间、对春雨进行了细致的刻画,最重要的是这里体现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潜入夜”不仅表明春雨选择在晚上悄无声息来到身边,使得人们能够在甜美的睡梦中去消除白天耕作的疲劳。从另一方面讲,如果春雨选择在白天来临,那么就会耽误农民进行农事的进程,而且也会使加重农民劳动的负担。所以在杜甫笔下春雨是一个通人性的精灵,能够“主动协助”人类进行耕种。对句中的“细无声”,一个“细”字就点明春雨适量,常言道:“雨露滋润禾苗壮”,正是这场“恰到好处”的春雨才能起到滋润万物效果――它像是一个天然的花洒,滋养着每一株嫩绿的禾苗。作者在这里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春雨这种默默奉献、不张扬、节度适中原则都与传统的“和”文化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其次,在诗歌创作手法上也能寻觅到“和”文化的烙印。一是杜甫运用美学“虚实结合”的手法来对诗作进行整体构思。诗的首联先是实写了春夜在晚上来临,滋润着万物,而诗的尾联则虚写次日锦官城内姹紫嫣红景象,“花重”不仅表明花朵经过一夜雨水滋养重量略微增加,而且也进一步表现出雨后花朵开的更加艳丽,使雨后的锦官城呈现花团锦簇的景象。作者用春雨夜至这一实写来带动次日锦官城里一片万紫千红的景象,诗人这种以实带虚,虚实结合创作手法,将春雨润万物的景象与春雨带给作者和广大农民久旱盼雨的喜悦之情全都统一在一个画面里,体现了儒家和谐统一的思想。二是诗的意象也遵循了对立统一的原则。“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由于下雨缘故,所以就造成天空乌云密布,笼罩在田间小路上,周围一片漆黑,唯有渔船上点点灯火在隐隐闪烁。作者将隐约朦胧的“野径”、“云”这两个意象与模糊闪烁的船灯进行对比,用似星点的船灯之“明”来反衬春夜之雨的“黑”,从而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不仅体现了两者对立统一的关系,从而也使锦官城内春雨之夜更加形象化。三是作者把视觉角度与厅局额角度相结合来进行诗歌创作,使诗从表现技巧上达到和谐统一,从而增强诗歌美感。例如诗的颔联通过“潜入夜”“润无声”的听觉角度来描绘春夜之雨温润如酥的特征以及它“无意”滋润万物作用。紧接着诗的颈联又从视觉角度转而刻画春雨之夜――用江边孤灯来衬托雨夜之漆黑,从而点出这场春雨能够下到明天早上,对万物的滋润也就更“彻底”。诗人将这两句与前两句从听觉上来写,进而为我们构造了一幅生动完整的春夜雨景图。

杜甫将儒家所提倡和谐统一的思想运用到诗歌创作中的理念是符合古代诗人创作诗歌普遍遵循的规律,主张诗歌“发于情,止于礼”,追求中庸,提倡“温柔敦厚”,“不偏激,不狂躁”,[3]这正是中华民族祥和、宽厚、不张扬的优秀品质在古代文学中的沉淀。这种追求“和谐统一”的创作理念不仅对古代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为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使中国文学史上涌现出一批优秀文人以及经典代表作。

这首诗虽题为《春夜喜雨》,但诗的通篇却没有一个“喜”字,也找不出任何与心情愉悦有关的词语。实际上,作者是将这种“喜”贯穿到整首诗创作中去。诗的首联先写正在诗人翘首以待能够来一场春雨滋润万物时,春雨应节气而至,于是诗人便称这场雨为“好雨”。接着在诗的颔联里,诗人在夜里听出春雨淅淅沥沥地下,它既为干扰人们正常作息,又起到滋润禾苗的作用,有着爱民情怀的杜甫自然在夜里“喜”得睡不着觉,在诗的颈联中,诗人又从视觉角度写出雨意正浓,“润万物”的效果也就会更好,最后诗人通过想象次日清晨锦官城内一片万紫千红的迷人景象,心中的愉悦之情就溢于言表。总之,诗人的喜悦之情是与人民生产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这也是诗人会称这场雨为“好雨”的缘故,也应是《春夜喜雨》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高亨:诗经今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328

[2]漆思.中国哲学的“和”思维特质与和谐发展理念[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报.2005(06)

[3]王素娟:读《春夜喜雨》[J].古典文学知识,2011(11)

上一篇:克隆技术的利与弊范文 下一篇:绿色环保知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