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小学数学的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0 20:04:50

有关小学数学的论文

有关小学数学的论文范文第1篇

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创新研究关注学生的情感,减轻学生学生负担,进一步由注重知识的掌握向注重能力培养的转变,让每个学生通过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创新研究在数学上都有所发展。提高作业质量,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业成绩,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

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应用研究

通过小学数学的学习,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得到不同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在数学学习的同时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为了真正贯彻落实新课标,实现小学数学作业的改革,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我们进行了个性化作业设计与应用方面的研究。有关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与应用的研究,其他学校的老师也有研究,但是,相关研究的成果大多以论文的形式呈现,涉及个性化作业设计的形式、技巧和评价。也就是对个性化作业设计的形式、技巧和评价方面的探索与研究,并没有从个性化与发展性这方面对作业的设计、实施、完善、批改、评价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基于此,我们对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创新进行了研究。

1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创新研究的范畴

个性化数学作业设计主要是对数学课堂作业与数学课后作业的设计。本研究是对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实施、完善、批改、评价等方面的探索,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业成绩,减轻学生学生负担,提高作业质量,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2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创新研究的目标

一是关注学生的情感,减轻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二是落实课程标准,提高数学教学效果。三是进一步由注重知识的掌握向注重能力培养的转变,让每个学生通过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创新研究在数学上都有所发展。

3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创新研究的步骤及方法

第一阶段:实验准备阶段(2014年7月-2014年8月):调查现有的作业状况,论证定题。撰写研究设计方案,提交研究方案。学习数学教育理论以及数学期刊杂志上有关的先进文章,如《小学数学教师》、《数学学习与研究》、《小学数学》、《小学教学参考》《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等杂志,及时捕捉前沿信息,反思研究工作。第二阶段:实验阶段(2014年9月-2015年9月)做好学生调查,对学生做作业的现状做到心中有数,为实验提供数据,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研究。分解实施研究方案,分组有针对性的开展一系列数学个性化作业研究活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及时总结反思,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同时全面收集研究数据和有关材料,及时分析论证总结,并通过论文等形式展示成果。第三阶段:总结推广(2015年10月)整理分析收集的材料,撰写研究报告,总结研究成果。

4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创新研究的实施

4.1收集作业信息、关注作业过程:随着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和自己的不断探索,笔者认为课堂作业应该成为发展学生特长,弥补学生不足的手段。多留一些激发思维的作业,如“由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大的三角形,大三角形的内角和是360度,对吗?”。

4.2课后作业要细化,以激发兴趣为主:通过实践,我们知道真正的个性就体现在课后作业中的细化。更要以数学知识故事、猜谜语、短小童话、数学游戏等形式,使学生一看到作业就跃跃欲试,这样,才能变“要我做”为“我要做”,更好地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

4.3课后作业要注重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彼此有不同的学习优势,也有不尽相同的学习兴趣。另外,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要让学生交流,在交流中获取更多的信息,使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新课程的生成性、建构性,也要求学生必须加强合作,学会合作。作业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也是一种完成作业训练的策略,更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小组合作学习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开发了学生的内在潜能。

5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创新研究的成果

进行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创新研究的所教班级学生的数学素养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应该说,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与应用的研究给数学的教与学两方面都起着深远的影响。

5.1使学生得到了个性的发展:数学教学中应当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这一观点早已被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以往的教学中,注重的是步调一致,要求统一,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而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与应用的研究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随着作业研究的深入,原来对数学学习毫无兴趣的学生有了明显的变化。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创新研究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了求知欲,满足了表现欲,提高了学生应用和实践操作能力。

5.2培养了学生善于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的研究,使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去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努力发掘和发展每个学生的潜能,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学好,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满足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促使学生在各自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动态的持续发展。

5.3提高了作业质量: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创新研究以来,学生的作业负担大大减轻,研究以前,有65%的学生家长反映作业量对自己的孩子来说比较多,现在只有15%的家长反映学生作业量多。学生的个性发展了,整体素质提高了。

5.4教师的专业素质大大提高:在研究实施中,教师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创新研究也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在课堂作业的设计上均体现了个性化的特点,取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时,有多篇论文、案例发表或获奖。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与应用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小学数学作业的内容丰富了,形式多样了,尤其是分层次作业的出现,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但是,也出现了许多有待于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如在研究中发现个别不做作业、作业滞后的学生还有个别存在,应及时进行个案研究。在研究不断深化和总结的同时,还应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促进教学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洪赏.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08)

[2]杨军.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29)

[3]李斌.数学实验教学的基本设计及其应用[J].辽宁教育.2007(04)

[4]陈承伟,谢存德.开展数学实验培养探索精神[J].江西教育.2007(08)

有关小学数学的论文范文第2篇

>> 浅析利用生活情境进行小学数学教学 如何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高效教学 如何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数学如何利用生活情境开展教学活动 略谈如何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 探讨如何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 新时期如何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 浅谈如何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 如何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 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政治 > 如何利用生活情境进行小学数学教学 如何利用生活情境进行小学数学教学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年龄较小,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吸收能力也比较低,学习起来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数学课堂上利用生活情景开展数学教学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将主要围绕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生活情景教学进行探究分析,通过一些有效的对策来积极开展数学生活情景教学,不断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究性,从而唤醒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模式 生活情境 兴趣爱好

一、利用生活情景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

首先,能够明确数学的学习动机。由于我国一直都实行的应试教育,所以在学生和家长眼里一直都是成绩之上,对于数学学习的目的并不明确。通过生活情景教学,能够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样不但能够使数学的学习更加轻松,还能够有效的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使数学知识能够学以致用,指导数学的重要性。其次,能够实现数学知识的形象化。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对于数学这样逻辑性强的学科学习起来比较困难,通过数学生活情景教学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化和简单化,有利于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最后,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生活化的教学能够将数学课堂的主置交给学生,学生能够针对很多数学问题进行自主探究,从而有利于学生对于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利用生活情境开展数学教学的对策

(一)通过生活化进行数学教学导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绝大多数教师都是采用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课堂使得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局面。同时,这样的教学课堂使得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机会较少,听课效率不高。还有一部分学生面对这样枯燥无味的教学课堂已经失去了兴趣,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搞小动作。为了改变这一教学状况,教师可以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情景教学导入就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人们都说一个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在数学课堂开始的时候利用情景教学进行课堂导入,这样能够有效的吸引学生的目光,使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充满了兴趣,从而积极的投入到课堂中去。在导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些悬念,这样学生会渴望继续去学习数学知识,从而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在进行教学导入时候,学生的目光和积聚在课堂上,教师在继续利用具有趣味性内容进行教学,从而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数学课堂中去,提高教学质量。

(二)利用生活情境解决数学问题。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开展生活情景教学,利用学生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一些事物进行教学,并将这些事物与数学知识有效的联系起来,这样不但能够将抽象的数学内容变得简单化和直观化,便于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同时还能够利用情景教学来让学生有一种熟悉的感觉,让学生在面对数学科学的学习时不再恐惧和排斥,有效的摆脱数学的学习压力,从而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数学课堂中去,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求平均数”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通过让学生积极的参与从而唤醒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踢毽子的比赛,其中选出五个男生和四个女生,并根据性别将九个人分为两个组,五个男生最后踢的毽子数为30个,四个女生一共踢的毽子数为28个,然后教师问学生这两个队伍哪一个队伍的成员最厉害。有的学生说是男生队伍赢了,因为他们比女生队伍多了两个。有的学生说是女生队伍赢了,因为女生队伍人数比男生队伍人数少一位。这时教师可以为学生们分析,男生平均每一个人是踢了6个毽子数,每一个女生踢了7个毽子数,所以,女生队伍赢了。通过这样的情景教学不但能够使学生加深数学知识的记忆,还能够不断的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自主性和探究性。

(三)实现教学语言的生活化。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耐心较差,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比较书面化的语言,学生们很难能够理解和吸收数学知识。同时,有的教师在教学课堂上使用的语言比较嗦,在语言表达时不但枯燥乏味,还会不断的重复,这样会让学生对于教师产生厌倦的感觉,对于数学的学习失去耐心,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高。为了避免这一状况的继续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自己的语言,要做到语言的准确性和简洁性。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不但的揣测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一些生活化的语言来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有一种熟悉的感觉,从而有利于学生对于数学学习兴趣的提升。在数学课堂上进行生活化的语言,还能够有效的降低数学的学习难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减少压力,提高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加减法的有关知识时,开始教师不要直接写出加减法则的直接公式,教师可以先对学生进行一些加减法则的算术训练,例如问学生:“7+5等于多少呢?”在引导学生进行计算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贴近生活为学生列举一个例子,有一些小朋友正在玩捉迷藏,有7个小朋友已经被找到了,还有5个小朋友没有找到,问学生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在玩捉迷藏呢?这样的生活情境教学引导能够让学生有一种熟悉的感觉,想象到自己捉迷藏的场面,能够将一些比较陌生的知识变得更加简单易懂,使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更加游刃有余,掌握数学的学习思路,从而提高数学的教学成效。

结语:据相关调查表明,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利用一些比较熟悉的事物进行教学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的认知度,加大对于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从而有效的提高数学的学习效率。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生活教学情景的重要性,利用生活情境教学来活跃课堂氛围,调动起学生的大脑,在掌握数学学习规律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数学创新性,使学生的个性化得到更高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洁,李碧琦,郑平.对数学生活化的认识与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1(13).

[2]韦有智.有效性,数学课堂教学的永恒追求[J]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2006.

[3]常慧.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J].新课程(小学版),2009(5).

片《林则徐》片段;由此突出林则徐的事迹,引导学生理解林则徐的优秀品质,教育学生向林则徐学习爱国主义精神。准确把握时机,能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处理好影视资源与教学策略的关系。对于教学策略来说,影视资源是作为课堂的教学手段之一,不能过于追求形式,要用在教学的“刀刃”上,要明确使用的时机,是要在导入环节放映,激发学习兴趣,还是在学生学习疲劳期刺激学生提起精神关注重难点放映,或者是延伸到第二课堂放映,帮助学生拓展、升华。只有运用正确的教学策略,准确把握影视资源的使用时机,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有效性,促进历史教学的发展。

(3)设置有效问题,启发思维。利用影视资源的目的是通过观看影片启发思维,解决学习问题。教师要在学生观看影片

有关小学数学的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在农村小学开设并上好数学活动课,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它能给学生创造开阔的空间,打破课堂教学的框框,利用丰富多彩

>> 论农村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开设 农村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几点感悟 论小学活动课的设计 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实施 小学数学活动课的探讨 我看农村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初探 数学活动课如何进入农村小学 如何上好农村小学数学活动课 如何开展农村小学数学活动课 小学数学活动课实施刍论 论小学数学活动课与教学课的区别 农村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的几点尝试 浅析农村小学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有效途径 论小学数学活动课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论小学数学活动课的有效性 论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有效开展 农村小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尝试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探索 论开展"数学活动课"的基本方法 关于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初步探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教育 > 论农村小学数学活动课的效率 论农村小学数学活动课的效率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宋庆祥")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在农村小学开设并上好数学活动课,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它能给学生创造开阔的空间,打破课堂教学的框框,利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引导学生向实践、生活、社会学习知识,既增加知识和眼界,也提高了鉴别和欣赏能力。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主要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参与中认真思考,并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发现问题,从而提高小学活动课的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活动课 在我们农村小学,许多教师对数学活动课的概念尚模糊,认为数学活动课就是数学课外活动,而且由于条件限制,许多教师在教学时还是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不注重学生数学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数学活动课的开展更无从谈起。这些都说明,在农村小学开展数学活动课是迫切需要的,对农村小学数学教育改革将起到重要的影响。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开设数学活动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去观察、分析、研究问题,从而明确学习数学的目的在于应用,养成从数学的角度考虑平常事务的习惯。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因操作性强,内容生动有趣,学生学得轻松自如,深受小学生喜爱,有着其它课型无法替代的优势。 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 数学实践活动,顾名思义,就是充分让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提高对数学知识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数学能力。在教学三年级下册“图形和变换”之后,就安排了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剪一剪”。这个实践活动紧接在“平移和旋转”后,它的内容取材于中国民间传统的手工艺“剪纸”。教材上只设计了两个比较简单的剪纸活动,分别是剪出四个排成一行手相连和四个围成一圈手相连的小人。这样的一个学习内容如果只是让学生按教材的安排来完成两个剪纸活动,那么数学课就会变成了一节美术课。但是,我想教材之所以把这部分的内容放在数学书里,必定还是想要体现出它的“数学味”来。 二、引导学生在参与中认真思考 数学活动课的特点中其中一点是富有思考性的,也就是说活动的内容通过引导,让学生认真思考,乐学而思、思学而会学,使学到的知识能贯通,而不是非知半解。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我是这样进行的;教师首先让学生大胆猜想,圆柱体的体积可能等于什么?大部分学生猜测圆柱体的体积可能等于底面积X高。然后给每组同学提供不同的学习材料,让他们自己想办法加以验证。有的组将圆柱体玻璃容器中的水倒入长方体的容器中,再分别测量出长方体容器中水的长、宽、高,计算出了圆柱体玻璃容器中水的体积。有的组将圆柱体木块浸入长方体容器的水中,通过计算上升水的体积计算出了圆柱体木块的体积。然后让学生比较报告单上圆柱体的底面积、高与体积的关系,使学生确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最后让学生看书自学,按照书中介绍的方法利用手中的学具自己推导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学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努力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才能把适合教师讲解的内容尽可能变成适合学生探讨研究问题的素材。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悦,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中来,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这样才能促使学生逐步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好学”的境界。 三、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发现问题 数学创造性思维是主动地、独创性地发现新规律,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的一种思维品质。具体表现在学生解答某个数学问题时,具有别人尚未发现且不同于常规的思考方法和途径,在原有认知结构中有所突破,在未知领域中有所创新。这样的情况往往出现在学生喜闻乐见的数学活动课上。如,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一课,传统的教学一般是教师演示学具,得出V=SH1/3,然后应用公式进行计算。根据“做中学”的指导思想,我在教学此课时,采用小组操作探究的方法。首先让学生操作学具,(等底等高和不等底不等高的圆锥圆柱装沙子),写出实验报告单,然后让学生分析报告单,发现规律,得出圆锥体的体积公式V=1/3SH。在应用中出示了一圆锥体沙堆,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测量,计算出其体积,整个过程都是学生主体活动的过程。实践证明,其效果是传统教学不能比拟的。数学是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具体思维的有机结合,相对于其它一些学科而言,显得单调、粗糙。然而,数学本身蕴含着特殊的美,只不过没有被一些老师重视而未被发掘,数学实践活动能使原本单调的内容置于情境之中。来自生活的情境生动有趣,美妙无穷,必然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 总之,数学活动课,是教师结合学生有关数学方面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方式,开展的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活动是形式,是数学内容的载体和实现目标的手段,也是区别于课堂教学的主要特点。 参考文献: [1]马东梅.浅谈小学数学活动课.新课程学习.2012年03期 [2].让小学数学活动课“动”起来.江西教育.2012年第23期

有关小学数学的论文范文第4篇

>> 谈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设计 小学数学探究性活动的设计分析 探讨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开发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开发 新课标背景下农村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开发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活动设计的实践与探索 小学数学探究性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实施探讨 浅议小学数学的探究性学习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小学数学探究性课堂学习活动设计模式初探 精选学习内容优化小学数学探究性活动设计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活动实践探析 在小学数学中实施探究性活动的教学研究 小学数学位置探究性教学活动的引导与策略 浅议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开展及应防止的不良倾向 数学探究性活动的内容\形式及教学设计 探究性活动在数学概念教学中的设计 对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设计研究 例谈初中数学探究性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原则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政治 > 浅议小学数学探究性活动的设计 浅议小学数学探究性活动的设计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小学数学的教育经历了从传统教育到新型化教育的重大变革,无论是从教育理念方面,还是从教学方式方面都有了新的更适应学生发展的新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自学意识,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学习方式。因此,本文就小学数学探性活动的设计分析来探讨,需找如何才能使小学数学课堂更具有启发性的方法,使小学数学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性活动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一、小学数学探究性活动的目的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主要是指学生以自己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在教师指导下,面对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或任务通过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而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通过探究活动,学生不仅获取数学知识,达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而且掌握了发现、认识并理解数学的一般方法,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首先,要明确小学数学课堂中引入探究性活动的必要性以及目的性。小学生是学习方法以及心智精神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如果只教会其“死读书,读死书”,对小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涯来说是百害而无一利的。而数学正是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发展能力以及是非辨别能力的关键时期,正是因为如此,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引入探究性活动,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能够自主发现并且自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性精神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二、小学数学探究性活动设计的策略

(一)优选教学内容,明确探究方法

探究教学离不开大量的教学材料,而且这些材料不是随意选择的,它们之间还必须存在某种关系或联系。所选材料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材料间能发生多教师在从事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必须首先把握所需探究问题背后的知识点以及知识重点,并且积极考虑学生的兴趣点以及可探究点,优选探究内容,进行巧妙的包装。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将探究性活动与小学数学课堂融合起来,真正发挥探究性学习活动的作用。种相互作用,形成不同的联系方式,以便学生能运用多种途径进行探究活动。

(二)巧设问题情境,提高探究兴趣

在将探究性学习活动与小学数学课堂融合起来的过程中,教师注意要以提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寻求多种解决方案为主,而不要仿照传统的教育模式,以教师教为主,否定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这是非常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思考如何设置问题的情景,才能够更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及探究精神,如何设置才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优异的思考方式以及学习方法。

如,草地上有12只小兔子采蘑菇,有7只小白兔先回家,草地上只剩下5只小灰兔。让学生根据这一问题情景列出算式:{12-5=7(只)12-7=5(只)},接着再出示天色渐渐暗下来,7只小白兔先回家了,5只小灰兔也回家了的情景。让学生根据这一情境继续解答:(12-7-5=0)。这样用动画的形式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不但使学生深刻理解减法的意义,突破教学难点,而且十分有利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引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乐于学习。

(三)创设独立探究,获得思维方法

所谓独立探究,就是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思维的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发现,再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的过程。独立探究的目的,不仅在于获得数学知识,更在于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探究,要给学生自由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不要将教学过程变成机械兑现教案的过程;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质疑问难;要给学生以思考性的指导,特别是当学生的见解出现错误或偏颇时,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矫正,将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的思考。教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没有替代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活动,因为每个思考题都是开放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思考,作出各种猜想。并且问题的设计能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知识经验对如何计算圆锥体积作出思考,提出猜想,进行验证等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数学思维的方法。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是重点也是难点,教师提供给学生一个平行四边形、一把剪刀,引导学生想一想能不能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后发现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将它分成的两个部分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原平行四边形的底,宽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由此推导出计算公式。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就是由学生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过程,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联系已学知识,用观察、操作、比较等方法获取新知识,不仅懂得了面积计算公式,还从中获得了学习方法。

(四)强化实践运用,增强应用意识

实践运用,是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中。让学生在探索中了解实际问题中的各种关系,进而将实际问题用数学关系表示出来,这对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的培养和数学思维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设计练习,不仅要有利于帮助学生巩固、掌握知识,更要有利于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及实践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学生探究总结出了圆锥体的体积公式后可设计这样的练习以加强运用:一个圆柱形木料,底面直径20厘米,高30厘米。若把它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你能得出哪些结论?这样学生可根据条件自由地提出想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解答各种问题及解题思路的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运用知识于新的问题情境的实践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创设自主探究的情境氛围,多给学生机会,多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励学生不断积极自主探究、乐于发现问题、乐于解决问题,最终培养学生乐于学习。

参考文献:

[1] 陈积春;;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J];科技信息;2010年01期

[2] 周晓虹;;浅谈分组讨论教学的新策略[J];高考(综合版);2013年05期

[3] 王希琴;;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探析[J];丝绸之路;2010年04期

[4] 遂平县和兴乡刘店学校 田凤娇;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在数学课堂中进行探究性学习[N];学知报;2011年

有关小学数学的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调动;积极性

新课改的实施,让广大小学数学教师不得不关注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运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主置,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才能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教学效率提高,才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小学生的数学智能,提高小学生数学成绩。调动起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其实也是完全符合当下新课改素质教育对于学生自主性、独创性培养的要求的。那么,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到底如何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呢?

一、教师要充分运用好自己“引导”的角色,调动学生积极学习数学的自主性

小学数学课的开展更多地是教师要不断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指导,通过交流的过程,教师来发现小学生的问题和困难,进而解决知识上的薄弱点并进行巩固。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互动过程的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和运用好自身的“引导”的角色。例如,当学生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而不是一味地让学生自己去想问题的结果。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回答对问题,自然而然就提升了小学生敢于回答问题的信心和勇气,这是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开端。

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充分而认真地研读新课标下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手段。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合理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对于数学课程的教学任务完成和教学质量提高是密切相关的。如果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变化教学方式,那么带给小学生不一样的新奇和刺激性感受,那么,形式活泼多样的教学课程必然会激发起小学生的数学兴趣,同时能够更快速而直接地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1.数学课程要尽量分门别类,做到新奇有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研究课程的功效进行分类教学,通过研究小学数学教材安排适当的数学活动课、数学观察课、数学操作课,教师有意识的在各个课上开展一些例如“想一想”“看一看”“做一做”等课程学习的环节,利用小学生喜欢新奇的心理特点,引入数学知识,直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这对于小学生而言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手段。

2.教师要在数学课教学过程中开展必要的游戏创新环节

通过研究发现小学生这个年龄段最大的特点是喜欢做游戏,因此小学教师在数学课教学过程中,可以开展一些趣味性的游戏实验,在小学生中不断地应用游戏实践环节,既活跃了小学数学课堂气氛,又让所有的孩子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数学游戏中,激发同学们的好胜心和比赛欲望,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思考和参与。参与性提高直接影响着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程度,因此,这一方法也是非常有效提高学生积极性的好方法。

3.数学教学过程要尽量做到新奇和有趣

通过观察和调查,笔者发现在小学数学课上经常加入新奇和有趣的数学环节和数学活动,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同时还能带动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开展数学手工大赛,开展数学合作互动周等等新奇的活动,不仅能够调动整个班级学生的数学积极性,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班级的凝聚力和合作意识,这是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一个有效途径。

三、教学过程中教师心态和教师理念的培养

1.教师要注重与学生对话的合理性和亲和力

小学数学课上,教师一定要注重自身讲课的亲和力,千万不要横眉冷对地面对学生,造成一种权威的威慑力只会破坏学生对于数学的积极性。教师要树立良好的教学理念,对于自身的定位要得当,尽量让自己与学生成为朋友,通过循循善诱地教导,给予学生发自真心的关爱和教导,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师德的作用,这对于促进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主动性有百利而无一害。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教授数学知识的时候,教师总是能够遇到一些敢于提出自己疑问的学生,面对这些学生,教师一定不能直接拒绝学生的疑问,保护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好奇心,当然教师一定要多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尤其是基础薄弱的学生,要让他们真正觉得自己虽然自己的基础不是很好但是只要勤于提问不断练习,一样可以将数学知识这门的课程学习好。

兴趣是学习的基础,真正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对于数学学习保持良好的热情,是数学教学成败的关键,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都应当在自身教学过程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让每一位小学生都不放弃数学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能动性,用兴趣来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相信通过上述方法,小学教师可以帮助小学生以最佳的心理态度来学习数学,并且积极参加数学知识有关的活动,配合数学教师的各种提议来完成数学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邰文.怎样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J].河南教育研究论文,2000.10

[2]王仲春等.数学思维与数学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有关小学数学的论文范文第6篇

1、课题名称:

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构建小学高年级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2、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课题的研究现状

在众多开展多元智能理论研究的课题中,进行多元智能理论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的改革尝试的还鲜有人为。

(2)课题研究的实际意义和理论价值

1、理论价值:本课题的研究是对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中多元智能相关理论的细化和补充,同时是对生活教育理论的充实。因此,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构建小学高年级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新的《数学课程标准》10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数学活动验。

荷兰教育家弗赖登塔尔的名言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道出了学习数学的根本目的。新课标的理念,数学教学应该与孩子的生活融合起来,从孩子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让孩子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寻找数学发现数学探究数学,做到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从而体现数学源于生活数学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1次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的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它学科中的学习问题,最终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实践价值: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有利于带动教师业务水平和教科研的水平提高。多元智能理论是1个开放的、不断生成中的理论,开展这样的研究,必然会使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获益匪浅。因为,多元智能理论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首先,教师应更新知识结构,善于学习、接受新教育理念,了解新的教学动态。其次,教师应具备全能意识与技能,创设能鼓励各种智能发展的学习环境,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因为教学中教师的身教最有说服力、最具示范性。再则,教师之间必须加强团队合作。多元智能教学需要多元化教学技能,而教师个体能力毕竟有限,很难集全能、多面手于1身,客观上要求不同或相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团队合作,共同探讨多元智能的课程设计与实施方案,集思广益,优势互补,实现教与学的最优化。同时,研究有利于转变教学观念,促进教学方式的改变。

在研究中教师必将带来全新的课堂,实现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他们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构建数学生活化课堂的实验研究就是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景,把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让学生能主动地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切实体验到数学存在于生活;让学生能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切实体验到数学能应用于生活;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在是实践上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学生的发展以及构建和谐的数学学习环境都具有重要的积极现实意义。

3、课题研究的范围和基本内容:

1、研究范围的界定:

研究对象:实验小学56年级

概念界定:

数学生活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研究的基本内容:

1。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小学高年级学生不同的智能强项及学习数学的水平.

2。研究在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数与代数。实践应用与解决问题几部分教学内容如何在课前向生活开放,在课上如何再现生活,在课后如何向生活延伸.

3。构建适合实验小学高年级学生实际的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

4、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认真学习多元智能理论,学习陶行之生活即教育理论、《数学课程标准》等1些相关理论或文件精神,摘录对课题研究有借鉴的指导作用的理论知识,供学习和研究借鉴,做好资料的收集和存档工作。

2、问卷调查法:在实施课题阶段,对被实施此课题之前的本校的56年级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调查研究,用以了解学生的数学发展现状与不同学生的智能强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采取相应的策略与手段。

3、行动研究法:结合教学实际,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勤于将自己从课题研究中获得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修正、再实践,逐步积累经验。

4、个案分析法:重视对典型学生学习状况的跟踪分析,从中寻找课题研究进展的突破口。

5、经验总结法.

5、研究假设和理论依据:

1、研究假设:通过研究发现小学高年级学生不同的智能强项及学习数学的水平,营造生活化的数学课堂,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生活的数学与数学的生活,沟通数学解题方法与生活问题解决策略之间的联系.用多元化的教学内容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搭建平台,让每个学生的智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并且成就积极的自我.

2、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数学课程理论、教育理论

6、研究阶段: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有:

1.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2.组织有关教师对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和操作性作充分的论证。

3.做好对课题人员的培训工作,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学习,收集理论依据,以保障课题的顺利开展。

本阶段是实验工作的关键阶段,必须认真组织实施,抓好每1个环节,这个阶段收集到的资料和得到的结论,对整个实验是否能达到预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有:

1.搜集材料,设计出针对高年级学生实际情况调查的智能光谱问卷

2.实施调查研究,对调查和测量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分类统计,比较、寻找原因,提出教育设想,撰写各个子课题报告。

3、课题组成员分别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研究在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数与代数。实践应用与 解决问题4部分教学内容如何在课前向生活开放,在课上如何再现生活,在课后如何向生活延伸的基本策略.构建适合实验小学高年级学生实际的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

4、组织课题组有关成员进行课题研究的再次论述。

5、做好课题阶段小结,每学期1次,根据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修正课题实施方案。

2、收集整理有关课题研究的资料(个案、论文、学生成长追踪记录、家长学校教学情况等)。

3、请有关专家对课题进行成果论证

4、成果推广。

7、成果的形式和课题组成员分工

1、成果的形式:

课题中期:完成《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构建小学高年级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论文

最终成果:《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构建小学高年级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研究报告。

2、课题组成员及其分工

课题组负责人:王玉玲小学高级教师,本科学历。曾经担任过部级105重点课题的子课题研究任务和市级课题的研究。

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赵凤君、李宏宇:研究在小学数学。实践应用与解决问题部分教学内容如何在课前向生活开放,在课上如何再现生活,在课后如何向生活延伸.

苏惠贤、刘素丰、王恩瑞:研究在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部分教学内容如何在课前向生活开放,在课上如何再现生活,在课后如何向生活延伸.

8、经费预算与设备条件要求:

1.学校领导班子对本课题的研究非常重视,通过必要的经费支持

2.本课题的研究人员是由学校领导、中层干部、数学教师3种成份组成,学校有必要的仪器设备。。

9、参考文献:

《智力的结构:多元智能理论》 霍华德加德纳 1983年

《生活教育10讲》 4川教育出版社 1989.5

有关小学数学的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本科层次;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养;职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8-0194-02

1问题提出

小学教师学历层次本科化是世界小学师资职前培养的发展趋势。1998年我国开始在高等师范院校开设四年制本科小学教育专业,该专业主要培养本科学历的小学教师。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使得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观、教学观、学习观、评价观都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对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对于新增加的“概率”“图形的变换”等知识理解不透。同时,缺乏对数学学科知识的深层理解,不能很好地从教学的角度或者学习者的角度考虑学科知识,即从作为学科的知识向作为教学的内容知识的转化[1];上海市特级教师曹培英在做了相关调研后发现:小学数学教师本体性知识的缺失现象日益显现,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包括调整、充实职前教育数学课程的内容,改进职前教育数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及职后的一些培训[2]。

此外,当今的就业形势,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试图加入教师行业,师范生就业面临巨大冲击,为了拥有更强的竞争力,师范毕业生必须具备更强的专业素养。因此,数学教师的职前培养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环节,依然是高师教育所面临的严峻课题[3]。

2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的培养

结合我国高等师范小学教育专业“综合培养,学有专长”的培养模式,对于小学数学教师在职前培养时,通常采用“同一专业,不同方向”的培养模式,即在小学教育专业中分为理科方向、文科方向、英语方向等。小学数学教师在职前就读的专业一般为:小学教育专业(理科方向),其所应具备的专业素养,通常包括广博的知识领域和宽厚的文化功底、娴熟的教育专业技能、教育科研能力等。

2.1 广博的专业知识领域和宽厚的文化功底

2.1.1 高等的学科专业知识作为本科专业的学生,小学教育专业的毕业生首先要在学术上达到本科水平。这样,在学术要求的基础上,结合通识教育,小学教育专业(理科方向)的学生要在学习《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等数学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学习《概率统计》《现代数学概论》《数学史》《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建模》《小学数学实践活动》《小学数学课件制作》等课程的知识,以扩大学生数学专业方面的知识面。同时,由于小学教育的特殊性,在职前小学数学教育学生还应该广泛学习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其他相关知识,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增强自己的文化底蕴。

2.1.2 有关小学数学的专业知识由于本科学生都为高中起点的学生,对小学数学知识已融会贯通,经常想当然的认为有些小学内容过于简单,不必花大力气去给小学生解释。但对于小学生的学习活动来说,即使是十分初等的题材,也可能包含相当复杂的思维发展过程[4]。此外,在实习中通常会发现,实习生经常会用小学知识体系中后面的知识来解决前面的问题。要解决此类问题,需借助于《小学数学教学论》课程,不仅要使学生明白小学数学中包含那些知识,而且应使学生明白小学数学知识的逻辑体系,不至于犯逻辑错误。对于小学教育专业(理科方向)的学生,不仅仅应该知道小学数学知识的内容,更应该站在一定的高度去重新认识小学的数学内容,既要对小学数学的十二册教材的编排体系、编写意图和数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系统、完整的了解,又要对每一个知识点背后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史能深入分析,全面掌握。比如:“用有序数对确定位置”实质是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渗透,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是对于转化思想的渗透等等。对于小学数学中新加的“概率”内容,更是要求真正理解相关概念,结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准确把握该内容的深度。这样,学生就业后才能高屋建瓴、深入浅出的驾驭小学数学教学内容。

2.1.3 有关数学史、数学文化等人文知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培养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时,强调在数学课堂中注重人文因素的渗透。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适当的加入数学史、科学家成长经历、数学与其他学科以及社会生活的联系等内容,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同时还可以通过开设《数学史》《数学文化》《科学技术史》等选修课来进行;还可以推荐一些相关书籍让学生自己研读,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2.2 娴熟的教育专业技能作为本科层次的准小学数学教师在解决了“专业性”的问题之后,就要解决好如何将“数学知识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的专业能力的问题,即“师范性”问题。华东师大张奠宙教授认为,无论是大学教师或中小学教师,所有教师都要善于做这种“转化”工作。对于这一能力的要求,由于小学生心理特点及思维特点的特殊性,对于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其要求比大学、中学教师更高。

1994年颁布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要求师范生在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育理论指导下,以专业知识为基础,掌握从事学科教育的基本知识,形成独立从事学科教学工作的技能。这些技能包括五个方面:教学设计技能、应用教学媒体技能、课堂教学技能、组织指导学科课外活动的技能、教学研究技能[5]。培养职前小学数学教师具备以上技能,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2.2.1 大学各课程的教学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普及义务教育的不断深入,世界范围内广泛关注数学课程和数学改革,对数学和数学教育的认识与理解在不断深入。我国也在2001年颁布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新的理念,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数学教学的模式与方法在不断更新,数学评价的理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要求职前学生在吸纳全新教育理念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技能。

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理科方向)各科目,尤其是教育类、数学类课程的教学,要特别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其课堂教学不管在教学内容还是在教学方法上,都应该应尽量体现基础教育课改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讲过程、讲思想、讲方法”[6],给学生以良好的示范,这样,学生耳濡目染,日后自己踏上讲台,就会师行徒效,更快的步入角色。如果在师范院校的课堂上,教师既重视数学知识的演绎,又不忘数学思想方法的归纳,观察、实验、猜想、探索与推理、证明兼顾,则对培养学生的数学眼光,帮助他们形成数学观点,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将大有裨益[7]。所以,在大学教育类、数学类课程尤其是教学法的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实践《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给学生创造观察、应用这些学习方法、教学方法的机会,使学生能逐步掌握这些教学方法。

2.2.2 加强《小学数学教学论》课程的实践性《小学数学教学论》课程是学生掌握小学数学教育技能的主要平台。而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依赖于正确的教学观念及其在教学实践中的贯彻程度” [8]所以,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论》的教学时,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教学专业技能,在培养这些能力时,要特别注重与实践的结合,及时给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机会,使学生逐步具备小学数学的教育教学技能。

小学数学的教育教学技能首先指学生的“教学设计能力”。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论》课程,不管是哪个版本的教材,都会涉及“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内容。在相关理论教学时,主要要通过学生的实践,逐步领会教学设计的方法。这部分,可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首先,教师在教学该部分内容时,可以选择一些优秀案例,可以由师生或生生一起讨论分析,领会教学设计的方法。其次,在该部分内容教学后,一方面,教师可以确定一个小学数学课本中的内容,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教学设计,并选出其中有代表性的好的及存在普遍问题的教学设计,在班里展开讨论;另一方面,也可以由学生结合小学数学课本,自己选择内容,写出教学设计,在班里开展一次教学设计比赛。再次,在后期的教学中,还可以开展课前十分钟“说课”训练,加强学生的教学设计素养。

良好的教学设计并不代表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在职前还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课堂教学能力”。“课堂教学能力”首先指教学设计的具体实施及各种教学方法的课堂运用能力,《小学数学教学论》课程也是培养学生课堂教学能力的主要阵地之一。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留出一定的课时,由学生针对小学数学内容进行试教,进行教学实训。在试讲时,一方面要关注学生对教学设计的实施情况,另一方面从每年学生的试讲、教育实习来看,很多学生存在自己会处理某个问题,但用适合小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方面存在问题,所以在试讲时也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的训练。另外,在试讲时,为了在有限时间内能让更多的学生有走上讲台的机会,可以一节课让4-5人共同准备,大家首先集体备课、合作写出一份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分工共同讲一节完整的数学课[9]。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课堂组织能力,还能让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博采众长,取长补短。

2.2.3 加强并有效利用教育见习及教育实习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还必须借助于教育见习及教育实习,学生通常在教育实习后,课堂教学能力会有大幅度的提高,在职前对于师范生课堂上小学生的组织能力的培养,只能依赖于教育见习及教育实习。对于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要有足够的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的时间,同时在见习、实习中,要充分发挥指导老师的作用。一般可以采用分年级分别进行教育实践的方式。一年级见习一周,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小学课堂及小学生,写出观察日记,并写出观察报告,在大学一年级对小学教育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二年级教育见习两周,要求学生能针对小学课堂教学写出听课笔记,并写出见结,对小学有进一步的认识;三年级教育实习四周,在前两年教育见习的基础上,结合开设的教学法的相关知识,真正走上小学课堂,实习结束要求学生能写出实结;四年级教育实习八周,在基本上学完了小学教育专业的所有课程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实习,在教育教学能力上,能有一个大的提高,实习结束,要求学生结合小学教育写出一篇实习论文。这样,循序渐进,使得学生的课堂教学组织能力逐步得到培养。

2.3 初步的教育科研能力本科层次小学教师与中师、大专层次的小学教师主要区别之一也即体现在科学研究能力上[10]。从以往的实践中可以看出,初中起点的师范生比高中起点的师范生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而言,虽然入手比较快,但是初中起点的毕业生由于知识底蕴不足,所以常显得后劲不足,尤其是在教育科研方面,很欠缺,这对于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不力,所以对于本科层次的学生,应充分利用好文化底子好的优势,注重教育科研的培养。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教育科研的能力,首先,可以通过开设《小学教育科研方法》课,让学生了解教育科研的原则、内容和方法,使学生知道怎样选题,怎样研究,怎样评价,怎样形成科研成果。其次,在教育学及教学法课堂上,注意引导学生针对教学案例、教学录像等进行观察、反思、讨论,学会观察、调查、行动研究等教育研究方法,并能针对教育教学的有关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此外,有效利用学生撰写实习论文尤其是毕业论文的时机,加强对学生的论文指导,让学生经历:选题-搜集素材-撰写提纲-整理素材-撰写论文-反复修改-定稿这一教育科研过程,逐步领会教育科研的方法,具有初步的教育科研能力。

本科层次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的职前培养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有效利用这一阶段,注重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结合,才能使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学生在就业时更具有竞争力,在走上工作岗位后,更快的成为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主力军。

参考文献:

[1]李琼,倪玉菁,萧宁波.小学数学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表现特点及关系的研究[J].教育学报,2006,(8):56-58.

[2]曹培英.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本体性知识的缺失及其对策研究[J].课程 教材教法,2006,(6):40-45.

[3]沈利玲.小学数学教师职前培养应重视的几个方面[J].集宁师专学报2009,(12):13-15.

[4]吴卫东.小学教师教学知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05,17(4):59-64.

[5]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6] 陈文胜.从小学教师的数学素养看小学教育专业教改[J].集美大学学报,2003(12):92-96.

[7] 曹培英.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本体性知识的缺失及其对策研究[J].课程 教材教法,2006(6):40-45.

[8]王阳.制约青年数学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归因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08,17(1):84-86.

[9]黄玲侠.关于《小学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的思考[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1(1-2):70-71.

有关小学数学的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171-01

根据国家课程改革的最新要求,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核心宗旨。对于处于最初级阶段的小学数学教育,则应该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为教学目的。平时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主动运用平时掌握的数学方法来解决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与数学有关的问题,能够主动思考数学的相关问题。老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在借鉴原有的教学方式基础上,开拓创新,发展适应新的条件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方式。努力实现课堂教学与平时的学生经历相结合,实现课堂教学的原生态,激发学生对平时生活的关注,积极运用数学观念来思考生活问题,进而培养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兴趣,实现学生数学能力的全面提高。本文针对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堂采用的教学模式实践,提出几点思考。

1.创设生活化情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数学不能脱离生活,生活中包含数学,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营造有利于学生接受并感觉不生疏的课堂教学环境,积极联系课堂数学知识与生活常识之间的关系。构建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的紧密联系,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并降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难度。

比如,在学习"比例的意义和性质"一节内容时候,老师可以进行如下教学:向学生提问是否知道人类身体结构的很多地方是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的?老师同时还可以通过对自己身体部位进行举例说明,比如人脚的尺码与人体的身高之间的黄金比例大概为一比七。这种比例关系的存在还经常应用于其他的领域中,比如警察破案过程中经常使用这个比例来推测嫌犯的高度。利用此类案例来引出课堂教学内容,学生兴趣很高。同时还可以利用一些典型的古代建筑景观来说明数学比例的存在,学生在观看各种壮观的古典建筑很容易被吸引,然后老师及时抓住相关教学机会进行提问,是否发现这些景观之所以美丽,其实都存在一个黄金比例的现象。通过这种联系,进入课堂教学的内容,一般都能很快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同时促进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问题。虽然很多时候数学被认为是一门抽象的纯理论工具,但是数学的真正广泛用途其实与社会实践关系更为密切。知名数学大师基本都是在对实践的仔细观察并与数学相联系而形成的。平时教学中老师要主动收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事例,并积极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呈现,让学生觉得数学课堂是一个与身边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对身边生活的观察。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关注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并积极与数学知识进行联系,学习的潜力将会被极大的激发,同时对问题关注能力和分析能力也会逐渐提升。

2.注重动手实践,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能力

课堂教学离不开学生的实际操作。小学数学课应该是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的课堂,学生通过课堂实践,来认识数学的重要性,然后通过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来提高数学分析能力,锻炼自己的数学综合思维,提高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但是这些能力的获得,首要的条件是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感知,通过对数学问题的感知,才能构建数学思维,搞懂数学关系,掌握数学方法。

比如,在讲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时,首先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模型,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如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经过学生的实践,得出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最终经过学生的亲自动手实践,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在课堂讨论中,有的学生提出通过数格子的方法来统计平行四边的面积大小,也有的学生对四边形进行分解成多个三角形,然后进行分别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再根据以前学过的面积计算方法来推导平行四边形计算规律,同时建立不同形状面积之间的转换关系。

通过该教学过程发现,教师的教学要基于学生对知识的认识规律,促进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感性认识,充分利用课堂来创造各种学生动手的l件。学生经过自己的感性认知和动手操作,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并提升为数学思想。

3.利用信息技术,融合生活化教学

多媒体教学技术与课堂教学的生活化之间联系密切,相互作用。在我国教育现代化实施过程中,学校的硬件设施都获得了很大的改善,绝大多数学校都建成了数字教室,各种多媒体教学设备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容量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老师利用各种现代教学手段,积极与课堂教学内容相联系,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总之,基于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和个人差异,提出问题解决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同时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课堂教学要能够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注意对学生的学习状态的仔细观察,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的策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养成问题意识,综合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从根本上达成国家关于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忠胜.探究小学中高年级数学的高效率教学行为[J].中国校外教育,2015(13).

[2]刘直祥.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解决的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2(3).

有关小学数学的论文范文第9篇

>>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的有效性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有效性 数学课堂中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研究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动手操作的有效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实践操作的有效性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的必要性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实践操作的有效性论述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良好习惯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有效性的探究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操作性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论动手操作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渗透 动手操作构建高效数学课堂教学 强化动手操作能力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让动手操作活动激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教育 >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性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性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吴亮 田建波 邢小东")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经历、体验和探索是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过程性目标的三个层次。数学教学过程更应该是充满着探索和创造的过程。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可操作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2-126-01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深知小学生数学学习与具体实践活动是密不可分的,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是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实践应用能力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学具辅助教学,是可以优化课堂教学的。同样我们也知道"动手操作"会增进儿童的数学知识与智慧,在教学中,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适时地进行动手操作,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从操作中获得新知,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投入到学习数学中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组织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探究发现规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认识。数学的学习方式不再是单一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而应是一个充满生命力、富有个性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数学是做出来的,学生只有亲历知识的发现过程,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纵观现在的数学教学,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越来越受到老师们的重视,组织学生动手实践操作也是教师们越来越认同的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这一可喜的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主体地位更加明显。然而,怎样提高动手实践操作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

一、合理设计操作活动,促进操作的有效性。

有效的动手实践操作要求学生在活动中必须明确自己“为何而动”,懂得该“如何而动”,这些都有待于教师合理地设计操作活动。

1、认真钻研教材。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学目标、学生活动方式等问题有全盘的考虑。“教什么?何时教?怎么教?如何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等等。在备课时,教师一定要准确把握教材,把握教材的科学体系和逻辑结构;把握教材的重点内容和非重点内容;把握教材的难点和疑点。然后才能在忠于教材和尊重教材的前提下,研究相关的学习策略,设计各种新颖的活动形式,使学生能够学得轻松、有趣、有效。

2、精心选择实践活动材料。数学是研究事物的数和形的,而不是物体的外部特征和属性。因此,选择操作材料的标准,首先要是看操作活动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认识活动,是否能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其次再去考虑它的生活化、趣味性和开放性。如果教师过多的考虑后者,学具可能就会变成“玩具”,事与愿违,起了消极的作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实践活动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考虑到材料的大小颜色等因素,在研究材料特点的基础上,精心选择、提供那些与揭示数学概念、数学道理有关的,能激发学生探索的材料,让学生放手实践。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时,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实验。分别给每组提供两套实验材料。一套空心的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另一套是空心的底高都不等的圆柱与圆锥。然后让学生借助水和沙子等材料,利用这些材料分组实验,探究圆锥与圆柱的体积之间的关系。

3、深挖操作材料的思维容量。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不是动手操作而是数学思维。所有的动手操作都是实现发展数学思维的一个载体。在40分钟的数学课堂上,教师所能利用操作材料的种类和时间是有限的,在精选操作材料的前提下,必须深挖每一种操作材料的价值,让它最大限度的为发展学生思维服务。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两位教师都让学生准备了正方形的纸,一位教师是这样做的,师:“请你把正方形的纸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用彩笔涂出其中的一份,说一说涂色部分是这张正方形纸的几分之几?”学生就按照教师的要求很快操作完了,也很快说出了涂色部分是这张正方形纸的四分之一,而学生涂色得到的四分之一是完全一致的。即:

另一位教师是这样做的,师:“你能通过动手操作,把这张正方形的纸平均分成四份吗?并把其中的一份涂色上颜色,说一说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也很快得出了正确的结论,但学生的答案却是好几种:

有关小学数学的论文范文第10篇

1.1关于生源

优秀的生源质量是培养合格毕业生的保证.目前小学教育专业属于本科二批录取,由于对小学教师社会地位的偏见,男女学生比例严重失调.学生的高考入学成绩是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的综合反映,当然也与学校的教学传统、学生的学习环境、学习氛围等因素有关.初等教育学院数学方向的学生绝大多数是按其报考志愿录取的,但学生的高考志愿往往并非完全出自学生的个人意愿,如受高考分数线的限制或听从父母的意见等,因此部分学生选择数学方向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客观来说,学生的高中数学基础相对薄弱,在接受数学分析的教学时可能具有一定的障碍.

1.2关于学生的数学观

由于数学学科自身的内容的特点,人们往往把数学等同于数学知识(在此主要指各个具体的数学结论、命题和公式等)的汇集,后者又常常被看成无可怀疑的真理.过去数学课程的内容主要局限于知识成分,很少涉及到数学思想、精神、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观念成分.正如丁石孙教授所指出的:“我们长期以来,不仅没有认识到数学是一种文化,这种状况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数学研究和数学教育”.同时学生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造成对数学的片面理解—把数学等同于计算(认为数学就是做题)、把数学看成一些枯燥的概念和定理的集合、看不到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数学应用能力差.这与我们要达到的培养目标相去甚远.

1.3关于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生的求知欲望、成功的愿望、对数学的浓厚兴趣以及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解、教学内容的新颖等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从近景的直接性动机来看,因为数学是现行高考的必考科目之一,很多学生学数学只是为了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任课教师曾经对12级数学方向的(1)班43名学生实行无记名调查,调查内容是写出一位数学家的名字和一本数学课外书的书名,结果表明只有两个学生分别写出了华罗庚和陈景润,一个学生写出了《邮票上的数学故事》,缘于高中老师的推荐.学生在进大学之前几乎没有读过数学课外书.这里说的数学课外读物是介于纯粹的课外读物和学习参考书的一个中间品种,它对于数学兴趣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但是对于数学成绩的提高却不是立竿见影的.例如徐迟在《歌德巴赫猜想》中写道:“陈景润之所以孜孜不倦地研究数学,得益于当年的中学数学教师沈兰上课时提出了‘哥德巴赫猜想’.”调查结果反映了学生的科普数学知识非常薄弱,令人感到震惊.从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来看,学生认为小学数学内容简单,与大学数学关系不大,因而感觉深奥难懂的数学分析课程对于他们以后从事的小学数学教学用处不大,由专业定位产生的“无用论”思想直接导致学生的功利实效主义观.其实,数学分析的专业知识在开阔教师的视野,指导教师在解题研究中有很大的居高临下作用.在访谈中我们发现,大三或大四的学生认为数学教育类课程如《小学教材教法》、《小学解题研究》更受同学们的欢迎,更有实用价值.在传统的数学模式下,很少有学生把自己现有的专业特点与未来的职业特征联系起来,共同发展.但我们对北京19区县245所小学9864位小学教师调查反馈表明:大学数学课程若能联系到小学数学知识,如加强数学史、数学思想方法学习及小学数学教材的分析和研究等,则对师范生走向工作岗位后是很有益的.

1.4关于教材和教师

现在小学教育专业数学方向采用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编写的数学分析教材,这是一本优秀的面向21世纪的教材.多年来的经验表明,数学分析作为大学生入学第一门课给学生的压力是很大的,学生普遍反映接受起来有困难.特别是严格的极限理论,是学好数学分析的一个门槛.其实大学教材应结合自身专业特点,按统一规定使用某一出版社的教材,不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尽管新任教师都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上岗前也接受过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等课程的培训,但对小学教育现状的了解也只是杯水车薪.如何针对小学教育专业的特点,从教学内容的取舍到教学方法的设计,解决好“为什么教?教什么?以及怎么教?”这三个基本问题.要求教师自身必须加强学习,必须随时了解基础教育中数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动向,并把相关内容及时地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去.

2课程目标

数学分析是近代数学的基础,它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思想方法已经深入到数学的每一个分支,成为现代科学研究的基本工具.数学分析的研究对象是实数集上的函数,主要工具是极限.大一学年学习极限论和一元函数微积分等,共计144学时;大二第一学期学习多元函数微积分学和级数论,共计54学时.通过对数学分析课程较系统的学习,促进学生的数学素养的形成,课程目标具体要求如下:

2.1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数学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和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为后继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2结合义务阶段小学数学的教学实际,能用相关的理论知识解决中小学数学教材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从事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能力.

2.3树立正确的数学观,了解数学教学的目的,意义和要求,了解数学文化,有关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趣闻、数学史料等,培养全面的审美情操,提高数学素养.

2.4结合课程内容,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会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如正与反、一般与特殊、运动与静止、整体与局部、量变与质变、有限与无限等.

3教学建议

担任数学分析课程教学的梯队教师立足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小学教育专业四年制本科的培养方案及指导性教学计划,提出以下教学建议.

3.1树立专业情意,培养学习兴趣

入学初期的专业思想教育、了解小学、服务小学、研究小学的教育是新生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简单来说,是培养具有本科层次的小学教师,促成小学教师专业化.小学教师的职前培养是教师专业化的起点,小学教育专业化应当被看成教育现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学生只有充分认识到现代小学教育特点及高素质师资的要求,才可能产生积极的求学内因,自觉地进入专业自主学习状态,否则他们自认为献身小学是大材小用.由于学校安排的教育见习时间是大一和大二下学期,教育实习时间是在大三下学期和大四上学期.学生对小学数学教育缺乏感性认识,他们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小学数学就是加减乘除,没什么难教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结合专业特点和教学内容,可以适当寻找一些只有站在高等数学的角度才能深刻理解的小学数学问题.例如在实数的有关概念教学中,结合小学课堂的一个真实案例:在教循环小数一课中,认识了“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就叫循环小数”之后,教师让学生举出循环小数的例子.有一位学生说道:“3.9999……是循环小数”.立刻遭来了一位同学的反对:“我曾经在数学报上看到过,3.9999……=4.而4是整数,整数怎么可能是循环小数呢?所以3.9999……不是循环小数.”学生似乎言之有理,教师缺少相关方面的知识,只有尴尬不语.学生在问题驱动下学习,更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力.作为小学教师,既要熟悉小学数学内部的系统结构,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及小学数学知识的背景、地位、作用和蕴含的数学文化,也要精通小学数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加深对小学数学教材的认识,提高对教材分析的能力.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还应该具备高一级的数学知识,了解与小学数学知识有关的扩展内容、数学思想和方法,拓展知识领域,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有比较开阔的数学视野,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做到高屋建瓴,游刃有余,以发展的眼光设计自己的课堂教学,避免犯有科学性错误.只有有了深厚的高等数学知识且认清高等数学与小学数学的联系,用高等数学的观点来分析和研究小学数学教材,将高等数学的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运用,才能居高临下地进行教学,合理而准确地驾驭小学数学教材,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习的求知需要.

3.2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全面提高文化素质

成功中学数学教育靠的是什么呢?“一是靠对数学的深入理解,二是借助人文精神的融合,数学理解不深入,心里发虚,讲起课来淡而无味;人文修养不足,只能就事论事.”借鉴到大学数学教育中,仍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数学是一种文化,从文化视野看数学,在数学教学实践中,通过俗语、谚语、古诗文创设一个适合的文化氛围并用数学解析它们,有助于数学更加平易近人,让更多的人通过文化层面理解数学,喜欢数学,热爱数学.否则教师自认为把定理、推证和演算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可学生仍然是雾里看花,茫然不知所云.例如在讲授抽象的极限概念时,教师可以把文学作品中对数学无限性的描写介绍给学生,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天下篇》),把空间无限与时间无限,无限大与无限小联系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打破学科“关门主义”,注意纵横联系,多角度、多层次的进行全方位教学,不仅要看到它与后继课程的相互关系,还要看到其中渗透的哲学、美学等思想,文理渗透.例如在讲完导函数的应用后,当即送给学生一句话:“岁月有极限,要定好人生目标;追求无最值,需解对生活方程”(其中极限、目标、最值、方程都是数学名词).言传身教的同时达到了教书育人的目的,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数学教育,其目标不是培养科学家,更不是数学家.在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时,由于招生规模的急剧扩大,使不少对数学兴趣并不高的学生进入高校继续学习数学.如果让憎恨数学的学生毕业后再投入到数学教学中,会导致恶性循环,误人子弟.因此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和经验,从某个现象、事件、故事、案例、小演示等引出问题切入教学主题,比直接从概念、定义、定理切入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课堂上绝大多数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引起他们积极地思维,形成思维上的师生良性互动,改变沉闷的数学课堂气氛.同时教师应该坚持提高学科专业水平与提高教育素养并重,要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的素质,既要给学生以鱼(显性知识),又要给学生以渔(隐性知识).

3.3改进教学方法,增删教学内容

我们围绕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根据高等教育的理论,结合教学内容自身的特点,采用内容分层次教学法,整体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发现法等多种方法结合.改革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性.例如向学生提问:为什么说limx0sinxx=1,limx0(1+x)1x=e是两个重要的极限?让学生既见树木又见森林,而不是课堂上展示的一个个孤立的数学概念、定理和公式.抓住数学分析这门课程的关键内容,把最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主要的思想方法介绍给学生,而相对来说不是最基本的一些内容不讲或作为选讲部分,让有能力、有兴趣的学生选学.对于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在不失科学性的前提下,适当减低概念的抽象程度,以求得难度的减低,达到直观理解的目的.同时适当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大量枯燥的概念、定理以直观的图形、生动的动画表现出来,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由于微积分在高中课程中占了一席之地,大学第一学期的课时计划,基本上是高三微积分初步的拓展,涉及了极限、导数的基本概念和简单的运算,以及导数在研究函数性质中的应用.讲授重点放在学生不熟悉的问题上,同时两种教材对比,找出异同,既能复习旧知识,又能突出新知识.在引发学生再学习的兴趣的同时,指出相应概念如何被当代某些学科领域和后续课程引入,以新的前景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高中数学内容的调整,数学分析的教学必须在内容和方法上进行改革,解决好数学分析与高中数学之间的衔接问题,以使学生尽快适应高等数学教学特点,顺利完成高中数学到数学分析的过渡,提高数学分析的教学质量.例如高中讲的穿线法解简单的一元高次不等式,本质是连续函数根存在性定理的运用,让学生觉得“得来全不费功夫”,没必要再炒一遍冷饭.同时利用英文教材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在国际视野下感受不同的教育理念.尽管大三才开设数学史课程,但教材里面的许多定理都是以数学家的名字命名的,趁热打铁地介绍相关的数学成果,穿插介绍微积分的发展史,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数学史知识和思想教育,效果比专门学习更好.

3.4改革考核制度,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现在对于学生的考核方式基本是以闭卷为主,采取笔试的方式,考试内容大都以“模仿记忆”为主.为了改革传统考试的弊端,充分开发学生潜能,激发学习情感,培养创新精神,除了期中、期末考试外,增加了让学生写读书笔记、学结、论文等来考察他们的成绩.作业的类型多样化,例如常规作业,开放性、探索性数学问题,课题研究作业,专题研究报告等.作业结果的呈现形式也应是多样的,例如习题解答,数学学习体会,数学小论文,研究或调查报告等.试卷所选用的题目也不局限于原来的“老面孔”,而要赋予新的背景,开放性的题目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探索的空间和自主创新的机会,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还要涉及历史、地理经济、人文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学科综合.在检测教学质量的同时,培养学生从不同渠道查阅资料的习惯,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激发了他们去探求新知的欲望,也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例如学完定积分的概念后,要求学生体会其中的哲学思想,如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

4结束语

通过对小学教育专业数学分析课程建设,教师要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转变“讲课就是灌输知识”的观念.教师通过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揭示知识的现实意义,解除学生“学无所用”的疑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数学模型,加强理论和应用的联系,努力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数学分析课程,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有发现和创造的过程.用素质教育的理念,让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和积极探索者.对于即将从事小学数学教育的职前教师具有很大的启迪,使小学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快速成长为合格的小学教师,担负起新时期的小学教育.

上一篇:五年级数学教学论文范文 下一篇:一年级数学课堂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