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里的故事作文范文

时间:2023-09-22 10:35:28

春天里的故事作文

春天里的故事作文篇1

星期天到了,我在家里看书。看着看着我忽然猛地抬起了头,睁大了眼睛,喊道:“爸妈,今天我们要去公园野餐。难道你们忘记了吗?”爸爸和妈妈一听到喊声便急急忙忙地开始换衣服。但是不管他们怎么急,都没有我快。因为我已经在楼下朝他们挥手呢。过了好久,才看见爸爸妈妈各提着个大篮子朝我跑来。急得我可心急了。我们全家立马上了车,便朝公园驶去。

到了公园里,我蹦蹦跳跳地走着。突然,我的余光看到了一个极好的用餐处——大树的树荫底下。于是我们便把野餐垫铺在了树荫底下。在一个和煦的春天里能够在树荫下野餐,那是多么的舒服啊!趁爸爸妈妈在布置野餐的时候,我开始在整个公园里闲逛。我闭上眼睛呼吸着新鲜的空气,那空气清凉而轻。吹在脸上凉丝丝的,轻轻的。桃花害羞了,脸上慢慢地浮现出了桃红色。看!柳树爷爷正在做早操呢。小溪哥哥真厉害。一觉睡醒后,精神饱满。一直顺着溪流奔波,怎么也不知道疲倦。再抬头望望太阳,太阳正在朝我微笑呢。他的笑是多么地灿烂,多么地耀眼。云朵们也不示弱,他们用他们那洁白无瑕的身体摆出各种各样的形状去逗孩子们,使他们笑不拢嘴。

啊!我爱春天。因为它是如此地美丽,如此地奇妙。

春天里的故事作文篇2

再现经典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啊,中国,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啊,中国,中国,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

背后故事

1992年的春天,南方一条《东方风来满眼春》的强大信息像长着翅膀一样飞遍祖国的大江南北。在中国最北端的黑龙江省木林县,刚刚退居二线的县政协副主席蒋开儒拿着报纸,被上面饱含激情的叙述震动了。深圳,那个他在1979年去香港探亲时路过的边境小乡,真的一眨眼就成了现代化的新都市了?一个念头再也挥之不去――要去看看,一定要去看看是不是真的。他果真把家里仅有的2000元一把揣着南下了。走出深圳火车站的蒋开儒,一下子糊涂起来,这与13年前他路过的乡野一样的深圳比,真是恍若隔世。

蒋开儒在小平同志刚刚走过的深圳大街上追踪着伟人的脚步,真切地感受着春天的声音。他的脑子里同时浮出一个画面:小平同志站在中国的大地图前指点江山,寻找着中国经济腾飞的突破点,寻找着创办经济特区的理想之地,他在中国的南海边找到了深圳,就在这个地方划了一个圈……这个感觉一出来,一首混着春天的馨香,唤醒了心灵深处热烈的共鸣和憧憬的歌词就如清泉一样流淌出来:“春天的故事……”

1994年3月,由广东团省委、省青联和省音协主办的省青春歌曲创作大赛掀起了一股热潮,成百上千首参赛歌曲涌向设在各市的分赛区。在深圳分赛区,蒋开儒作词、王佑贵作曲的参赛歌曲《春天的故事》落选了。

蒋开儒、王佑贵有点沮丧,又不甘心让这首歌就此泯灭,思来想去,希望能找个高手“起死回生”。曲作者王佑贵想到了时任东深供水局副局长、省青联常委叶旭全。叶旭全仔细一看歌词,心里就有底了,说:“确实是一个好胚子,修整修整可能有希望入选,我来试试吧。”

为了挽救这首立意新、题材好却不无“硬伤”的歌曲,叶旭全经过反复地推敲斟酌,终于把《春天的故事》润色完毕。拿着新歌词,作曲家王佑贵又重下一番工夫。他找到了适合老百姓平和心态的音高――它不是唱歌,它是说话,平和、亲切、感人。

叶旭全把二度创作后的歌曲直接交到了广东青春歌曲创作大赛评委会。此时,评委中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多数评委认为,这是一首政治题材歌曲,唱的是改革开放,是国家领导人,用“画了一个圈”和“一位老人”这样通俗的语句来写,不够严肃,不能选用。但另有两位评委却坚持认为,群众歌曲正是需要这种通俗的充满生活气息的写法,需要清新贴切充满深情的比喻,这首歌写出了人民对改革开放的拥护和对小平同志的崇敬,是真正的百姓心声。

《春天的故事》又一次站在了命运的分岔口上。两位评委的据理力争,再一次使这首佳作走出了险被埋没的命运,在他们的坚持和说服下,其他评委也转变了看法,最后这首歌在广东“94青春歌曲创作大赛”中独占鳌头,被评为金奖,一举成名。《春天的故事》迎来了柳暗花明的新天地。

叶旭全自信这是一首属于时代的歌曲,应该能够在全国范围内流行,于是,他想到了将歌曲拍摄成刚刚在中国落地不久的音乐电视――MTV。叶旭全和曲作家王佑贵一琢磨,没有钱,那就自己动手筹,无论如何,也要把《春天的故事》唱响!于是,叶旭全回到老家东莞筹集款项,因为小平改革开放而富裕起来的同学纷纷慷慨解囊,很快筹集了16万元。

接着,歌曲传给了中央电视台的孟欣,传给了精于摄像的张国立,传给了名满全国的歌唱家董文华,他们不约而同自费从北京飞到深圳,现任广东团省委副书记的张春生也赶来了,大家一致表示要义务拍摄这部音乐电视片。

1994年10月,这部由孟欣总创意、策划,张国立总导演兼摄像,董文华演唱的音乐电视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一炮而红,12月,又在中央电视台第二届音乐电视大赛中荣获金奖。一时间,《春天的故事》在大江南北到处传唱,红遍中国。后来,这首歌被选入大型文献纪录片《邓小平》,获得了1995年“五个一工程奖”、1996年中国音乐最高奖“金钟奖”以及广东省鲁迅文艺奖音乐奖等奖项,成为获得国家奖项最多的“金曲”。

春天里的故事作文篇3

——题记

心在颤抖

杨柳在春风中摇曳,雨丝在轻轻着落。

妇产科医生要他选择保大人还是保孩子,他坚持两个都要!产房里传出产妇的阵阵惨叫声,这叫声与其说阵阵震荡他的耳膜,不如说是一下下撕裂他的心肺。他忽而要放弃要孩子,忽而又生出等等看的念头。他的心在徘徊,也在颤抖!

阳光冲破乌云,太阳露出笑脸。产房突然传来婴儿的啼哭声,他的心却凉了半截,他担心一个生命的诞生,却伴随着另一生命的凋零!当医生笑盈盈地告诉他母子平安时,他一下蹿入产房。

他向产妇道一声谢谢,然后说:“我们的生命都坚强得如磐石,我们给孩子取个名字吧!”说着,他把孩子的小手和夫妻俩的手叠加在一起。

“磊!”聪颖的女人脱口而出。(302字)

双星捧月

小两口抱着刚刚是周岁生日的孩子在公园散步,恰好摄影师走过来。男人说:“来,我们俩共同举起孩子,留个影!”

女人问:“你又在诠释‘磊’字的涵义?”

男人说:“不是全是吧,这个造型意味着父母是孩子的登天梯!”

“我们俩捧起家庭的月亮!”女人讪笑着应和道。

男人续道:“我们托起造福人类的太阳!”

……(147字)

青春的旋律

今天恰好是磊十五岁生日,如花的年华。磊站在教学楼栏杆旁,听着同学们阵阵欢声笑语,想着爸妈是单位的管理和技术的中坚,回味自己充满甜蜜而带辛酸的成长路。他有颇多收获,亲情、友谊、理想、信念、奋斗、拼搏、竞争、合作、记忆……

那次车祸,磊在奈何桥上徘徊,是爸妈不停地呼唤使他奇迹般摆脱死神。

那次大倒退,接二连三的挫折,就像高压电把磊击得半死,磊没有了信心。是同学的关心,是老师的点拨,是父母循循善诱的教诲,磊又重新燃起复活的火焰,重塑自我!

那次手脑奥赛,磊和同学团结协作,群策群力,遥控汽车设计合理,科技含量高,以出色的表现和成绩,赢得了鲜花和掌声!

……

明天的阳光更加明媚,明天的笑脸更加灿烂!

——后记(300字)

字数:749(别看字数少,高考作文计空格,早已超出了!)

文似看山不喜平左晓春

本次作文题目为:春天里的故事。题目一出现,很多考生傻了眼,因为在以前读过的作文选里都没见过,不知道怎么写?甚至有些考生想放弃。

其实,本题目可写的很多,只是写法和立意有所不同罢了。

第一种,随便写发生在春天里的一个故事或几个故事片段。平铺直叙地写呗,怕什么?能写出来。只不过是这样写出来的文章称之为“俗气”。

第二种,把发生在春天的一个动人的故事描写得精彩,很有文采,富有文学色彩,十分感人。这样的文章可以称之为“真好”!

第三种,“春天”是用的比喻义。或以周围人的关爱来构思,比如:围绕“妈妈的呵护”、“同学的关爱”“教师的帮助”展开描写。或写战胜困难走向成功的历程,春天一样有风雨阴晴,生长在花季的我一样有挫折有不幸,我不断地战胜挫折走向成功,享受春天阳光的明媚!这样写,可以称之为“新颖”!

第四种,追求超凡脱俗的写法。写文章也应该追求曲折跌宕,富有戏剧性变化。作者在《春天里的故事》里精心设计“心在颤抖”、“二星捧月”和“青春的旋律”三个故事片段,新颖别致,超乎人之所想,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首先,“心在颤抖”故事片段里,阴晴交替,悲喜互变,以短小的篇幅向人们展示了曲折跌宕,扣人心魄的感人故事。天气映衬着人物命运,主人公心情变化更加动人心魄。并且首点一个“磊”字。其次,“二星捧月”以极短的篇幅诠释着“望子成龙”的人类最普遍的心愿,更巧妙地紧扣一个“磊”字,堪称构思之精巧。最后,“青春的律动”以磊的感悟和回味,追记了磊成长路上的生活学习片段,大大丰富了文章的内涵,深化了文章主旨。也暗暗扣着一个“磊”字,照应全文。“文似看山不喜平”的诗句出自清代袁枚《随园诗话》,意思是写文章好比观赏山峰那样,喜欢奇势迭出,最忌平坦。正是本文奇特的构思,与众不同的小标题间架结构,富有文学色彩的描写叙事笔调,使本文在诸多文章中显得卓尔不群,这就是所谓的“奇妙”!

总之,写文章追求立意新颖,构思巧妙,结构独特,内容别具一格,思想独到深邃,这样的文章会引人眼球,备受人的青睐,让人拍案叫绝!(846字)

春天里的故事作文篇4

倾听作为阅读的一种形式,是针对低段学生喜欢听故事,但因为识字量少而无法独立阅读这一现状进行的。倾听使小学生阅读故事的时间大大地提前,也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

A听一般每周集中训练4~6次,或以听为主,或以读为主,或以诵为主,主要利用每天的晨读时间,有时也利用课堂的“边角”时间进行。

倾听内容一般围绕教材课文及写话的内容选择。为激发学生倾听的兴趣,应尽量选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童谣或短小的散文等。比如在教学《酸的和甜的》时,教师利用晨读时间,推荐学生阅读《狐狸和乌鸦》《细心的狐狸》《狐狸分肉》《狐狸修鸡舍》等一组关于狐狸的童话故事,引导学生体味故事的主要内容,感悟童话故事的表达方法,然后指导学生学习《酸的和甜的》一文。《酸的和甜的》这篇课文是一个生动有趣的以连环画的形式编排的童话故事。教学时,教师先借助连续的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幅图中几个动物的神态、动作,想象它们的语言,猜猜它们的心理,结合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然后让学生借助图画或复述故事,或表演课本剧,或以讲解员的身份讲故事,帮助学生丰富语言积累。最后教师课件出示狐狸、山羊、猎狗、鸡妈妈和一群小鸡等四幅图片,请学生发挥想象,先说后写,互相启发,创编童话故事。

倾听的指导方法要尽量灵活多样,有时激情诵读,有时口语描绘,有时音乐渲染,有时生活再现,等等。比如在教学《坐井观天》时,课前,教师选取了与课文相关的一个童话故事《骄傲的青蛙》作铺垫。教师绘声绘色地讲完故事以后,引导学生交流故事的主要内容,并互相补充。然后要求学生回家后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和家长合作把故事记录在倾听本上。在这里,倾听训练以听为主,先听后说,说写结合。

为便于有计划地进行倾听训练,实验班教师集思广益,精心筛选,编写了倾听材料。内容以《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篇目为主,同时分类为成语、谚语、儿歌、古诗、词、对韵以及古今中外现、当代美文等八组,每组包括若干篇。比如谚语类,我们分为“惜时”“读书”“积累”“交友”“团结”“毅力”等12篇。根据个人需要,家长、学生也可进行自主选择、添加。在教学时,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随机补充材料。比如学习《春天的发现》这一专题时,教师激情引入:“春天是一幅七彩的画,春天是一首无言的诗。一提起春天我们就会联想到无数优美的字眼和词句:春回大地,万物复苏,鸟语花香,莺歌燕舞;春眠不觉晓、春风花草香……”引导学生阅读包括倾听材料在内的若干篇描写春天的词句、诗文段落。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自我们开始倾听实验以来,每天坚持开展倾听训练,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有了明显加强,语言日趋规范,读书兴趣日益浓厚,为快乐作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春天里的故事作文篇5

除夕的诗句(一):

《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适。其古诗全文如下:

献岁视元朔,万方咸在庭。

端旒揖群后,回辇阅师贞。

彩仗宿华殿,退朝归禁营。

分行左右出,转旆风云生。

历历趋复道,容容映层城。

勇馀矜捷技,令肃无喧声。

眷此戎旅节,载嘉良士诚。

顺时倾宴赏,亦以助文经。

《奉和元日应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许敬宗。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天正开初节,日观上重轮。

百灵滋景祚,万玉庆惟新。

待旦敷玄造,韬旒御紫宸。

武帐临光宅,文卫象钩陈。

广庭扬九奏,大帛丽三辰。

发生同化育,播物体陶钧。

霜空澄晓气,霞景莹芳春。

德辉覃率土,相贺奉还淳。

《元日》作者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其全文诗句如下: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翻译】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除夜太原寒甚》作者是明代文学家于谦。其全文诗句如下:

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

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

【译文】

给远离家乡的人们说几句话:天气虽然有些寒冷,但又何必为此而不堪苦闷呢?春天不久就要来到了,春风就在屋子的东头。

《除夜作》作者是唐代文学家高适。其全文诗句如下: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翻译】

我独自在旅馆里躺着,寒冷的灯光照着我,久久难以入眠。是什么事情,让我这个游客的心里变得凄凉悲伤?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我的鬓发已经变得斑白,到了明天又是新的一年。

《除夜有怀》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崔涂。古诗全文如下: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漂泊,明日岁华新。

【译文】

跋涉在道路崎岖又遥远的三巴路上,客居在万里之外的危险地方。四面群山下,残雪映寒夜,对烛夜坐,我这他乡之客。因离亲人越来越远,反而与书童和仆人渐渐亲近。真难以忍受在漂泊中度过除夕夜,到明天岁月更新就是新的一年。

《除夜宿石头驿》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戴叔伦。其全文诗句如下: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除夜有怀》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崔涂。其全文诗句如下: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译文】

跋涉在道路崎岖又遥远的三巴路上,客居在万里之外的危险地方。四面群山下,残雪映寒夜,对烛夜坐,我这他乡之客。因离亲人越来越远,反而与书童和仆人渐渐亲近。真难以忍受在漂泊中度过除夕夜,到明天岁月更新就是新的一年。

《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浩然。其全文诗句如下:

畴昔通家好,相知无间然。

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

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

客行随处乐,不见度年年。

【译文】

长期以来两家关系就很好,彼此相知亲密无间。天黑之后点起描画的红烛,排起守岁的宴席,友朋列坐其次。席间歌女唱起《梅花》旧曲,大家畅饮新蒸的柏酒,推杯换盏,间或会有行酒令的游戏。作者现在是四处漂泊随行处且行乐,一年一年的过去了也不见。

《除夜有怀》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浩然。其全文诗句如下:

五更钟漏欲相催,四气推迁往复回。

帐里残灯才去焰,炉中香气尽成灰。

渐看春逼芙蓉枕,顿觉寒销竹叶杯。

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

【译文】

跋涉在道路崎岖又遥远的三巴路上,客居在万里之外的危险地方。四面群山下,残雪映寒夜,对烛夜坐,我这他乡之客。因离亲人越来越远,反而与书童和仆人渐渐亲近。真难以忍受在漂泊中度过除夕夜,到明天岁月更新就是新的一年。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作者为宋代文学家苏轼。其全文诗句如下:

南来三见岁云徂,直恐终身走道途。

老去怕着新历日,退归拟学旧桃符。

烟花已作青春意,霜雪偏寻病客须。

但把穷愁搏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

【翻译】

冰冷的除夕夜,作者行走在江南道上,思绪千万,为自己政治上的失意,且行且歌,为黎民百姓的生活担忧。远水,低星渐渐模糊,不眠不是为了守岁,而为不断的在思念,思念家乡,思念父老乡亲。重衾难暖这霜雪浸透了的心田,沐浴后头发倍感稀疏。应该谢谢这残尽的昏灯,在孤舟上与我一夜相依。

《除夜》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来鹄。其全文诗句如下: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翻译】

回家团聚的渴望,牵动着我的喜乐和忧虑,转眼已成空。整夜里都怀着对万里外家乡的思念。最让人哀愁的是伴着阵阵报晓的鸡鸣,憔悴的人儿又迎来了春风。

《玉楼春·元日》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毛滂。其全文诗句如下: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酴酥沈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祗与东君偏故旧。

【译文】

莲花滴水送走了旧的一年。在井悬冻酒,晓寒侵人之时,柳枝的苗条身姿,已透露出了新春气息。虽有佳人歌女劝酒佐兴,可词人却为早春的物候所惊,犹如见到了久别重逢的故旧。构思新颖,饶有情致。

《田家元日》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浩然。其全文诗句如下: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译文】

昨天夜里北斗星的斗柄转向东方,今天早晨一年又开始了。我已经四十岁了,虽然没有官职但仍担心农事。靠近在种满桑树的田野里耕作的农夫,扛着锄头和牧童一起劳作。农家人推测今年的收成,都说这一年是丰收年。

《客中除夕》作者为明朝文学家袁凯。其古诗全文如下:

今夕为何夕,他乡说故乡。

看人儿女大,为客岁年长。

戎马无休歇,关山正渺茫。

一杯柏叶酒,未敌泪千行。

【翻译】

今儿晚是怎样的一个夜晚?只能在异地他乡诉说故乡。眼看别人的儿女一天天长大,自己的客游生活却岁岁增长。战乱连年不断、无休无歇,关山阻隔,故乡归路渺茫。饮一杯除夕避邪的柏叶酒,压不住思亲眼泪万千行。

《巴山道中除夜书怀》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崔涂。古诗全文如下: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漂泊,明日岁华新。

【翻译】

三巴的道路多么迢远,我走在万里艰危的征程。乱山上残雪在黑夜里闪光,一支烛火陪伴着我这异乡的人。离开亲人们已越来越远,和僮仆的感情分外加深。哪堪漂泊在天涯,又适逢明朝岁华更新。

《除夜寄弟妹》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白居易。其古诗全文如下:

感时思弟妹,不寐百忧生。

万里经年别,孤灯此夜情。

病容非旧日,归思逼新正。

早晚重欢会,羁离各长成。

《冬除夜书情》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卢延让。其古诗全文如下:

兀兀坐无味,思量谁与邻。

数星深夜火,一个远乡人。

雁翥天微雪,风号树欲春。

愁章自难过,不觉苦吟频。

除夕的诗句(二):

《玉楼春·己卯岁元日》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毛滂。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酴酥沈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祗与东君偏故旧。

【译文】

莲花滴水送走了旧的一年。在井悬冻酒,晓寒侵人之时,柳枝的苗条身姿,已透露出了新春气息。虽有佳人歌女劝酒佐兴,可词人却为早春的物候所惊,犹如见到了久别重逢的故旧。构思新颖,饶有情致。

《田家元日》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浩然。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译文】

昨天夜里北斗星的斗柄转向东方,今天早晨一年又开始了。我已经四十岁了,虽然没有官职但仍担心农事。靠近在种满桑树的田野里耕作的农夫,扛着锄头和牧童一起劳作。农家人推测今年的收成,都说这一年是丰收年。

《元日》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世民。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高轩暧春*,邃阁媚朝光。彤庭飞彩旆,翠幌曜明珰。

恭己临四极,垂衣驭八荒。霜戟列丹陛,丝竹韵长廊。

穆矣熏风茂,康哉帝道昌。继文遵后轨,循古鉴前王。

草秀故春*,梅艳昔年妆。巨川思欲济,终以寄舟航。

【译文】

高高的轩台辉映着春*,深邃的楼阁沐浴着朝阳。红色的宫墙内飞舞着彩色的饰旗,翠玉珠帘映曜着宫女们的玉佩。我效仿古代的明君们,恭谨而节制地治理着国家,终于使八方安定、四海升平了。(现在)丹陛下排列着森森戟戈,长廊里回荡着丝竹乐声。壮美的和煦之风浩荡在华夏大地上,康盛的帝王之道运途正昌。(我)将继承周文王的事业,遵循他的先例、并借鉴古代帝王们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来治理国家。春天来临了,小草又像以前一样沐浴在春风里,梅花也像往年一样绽蕊怒放。我想渡过巨大的河流到达彼岸,但最终还要靠舟船才能渡过去。

《元日述怀》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卢照邻。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筮仕无中秩,归耕有外臣。

人歌小岁酒,花舞大唐春。

草色迷三径,风光动四邻。

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

《元日早朝行》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鲍防。其古诗全文如下:

乾元发生春为宗,盛德在木斗建东。

东方岁星大明宫,南山喜气摇晴空。

望云五等舞万玉,献寿一声出千峰。

文昌随彩礼乐正,太平下直旌旗红。

师旷应律调黄钟,王良运策调时龙。

玄冥无事归朔土,青帝放身入朱宫。

九韶九变五声里,四方四友一身中。

天何言哉乐无穷,广成彭祖为三公。

野臣潜随击壤老,日下鼓腹歌可封。

《蝶恋花·戊申元日立春席间作》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辛弃疾。其全文如下:

谁向椒盘簪彩胜?整整韶华,争上春风鬓。往日不堪重记省,为花长把新春恨。

春未来时先借问。晚恨开迟,早又飘零近。今岁花期消息定,只愁风雨无凭准。

《上元日二首》作者为唐朝诗人李昂。其古诗全文如下:

上元高会集群仙,心斋何事欲祈年。

丹诚傥彻玉帝座,且共吾人庆大田。

蓂生三五叶初齐,上元羽客出桃蹊。

不爱仙家登真诀,愿蒙四海福黔黎。

《次韵陆佥宪元日春晴》作者为明朝文学家王守仁。其古诗全文如下:

城里夕阳城外雪,相将十里异阴晴。

也知造物曾何意,底事人心苦未平。

柏府楼台衔倒影,茅茨松竹泻寒声。

布衾莫谩愁僵卧,积素还多达曙明。

【翻译】

城里有夕阳而城外却下雪,相距十里天气竟不一样。可知道造物主是何心意?莫非人心中的苦难还没有磨平。御史府的楼台倒影在水中,茅屋松竹流泻出寒冷的信息。有布被不要担心睡觉冻僵,多一点耐心总会等到天明。

《除夜》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世民。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岁阴穷暮纪,献节启新芳。

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

冰消出镜水,梅散入风香。

对此欢终宴,倾壶待曙光。

《祝英台近·除夜立春》出自宋词三百首,其作者为宋朝文学家吴文英。其古诗全文如下:

剪红情,裁绿意,花信上钗股。残日东风,不放岁华去。有人添烛西窗,不眠侵晓,笑声转、新年莺语。

旧尊俎。玉纤曾擘黄柑,柔香系幽素。归梦湖边,还迷镜中路。可怜千点吴霜,寒销不尽,又相对、落梅如雨。

【翻译】

剪出了含情的红花,裁出了有意的绿叶,应着花期而来的春风吹得钗股上花叶葱茏。除夕的残日恋恋而坠,吹来了带着春意的东风。仿佛不愿放那岁末的年华了终。有些守岁的人西窗夜话,添烛点灯,彻夜不眠,直到天明,在连绵不断的笑声中,传来了元旦黄益莺的啼鸣。

回想旧日除夕的宴席,伊人的纤纤玉手曾剖开黄柑荐酒,那温柔的香气朦胧,至今萦系着我的心灵。我回到那湖边的梦境,那湖水如镜,留连忘返,我又朦胧胧迷失了路径。可怜吴地白霜染鬓发点点如星,仿佛春风也不能将寒霜消融.更何况斑斑鬓发对着落梅如雨雪飘零。

《高阳台·除夜》出自《宋词三百首》,其诗人为宋朝诗人韩疁。其古诗全文如下:

频听银签,重燃绛蜡,年华衮衮惊心。饯旧迎新,能消几刻光阴?老来可惯通宵饮?待不眠、还怕寒侵。掩青尊、多谢梅花,伴我微吟。

邻娃已试春妆了,更峰腰簇翠,燕股横金。勾引东风,也知芳思难禁。朱颜哪有年年好,逞艳游、赢取如今。恣登临、残雪楼台,迟日园林。

【翻译】

我难以入睡,频频倾听银签之声,又重新点起红烛,让屋室一片光明,突然想到年华飞逝,如东去流水,令我不觉心惊。告别旧岁,迎接新春,无需多久,新的一年又会来临。而今我年老体衰,怎能象往日那样通宵畅饮?想要等候新年不睡,又怕寒气难挡。我轻轻放下酒樽,致谢那梅花,陪伴着我私语低吟。

邻家的姑娘已试穿春衣,美丽的发上戴着好看的头饰。蜂腰形的翡翠透明灵气,燕股形的宝钗嵌金光闪闪。春风引起人们的春情,也令人芳情难以幽禁。人地青春哪能年年美好,不妨尽情地游乐吧,趁着现在大好的光阴。好好地去享受生活,游览那些斜阳辉映的美丽景象吧。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二》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

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

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译文】

有人边行走边唱歌,有人在野外啼哭,两种声音都令我心中伤悲,远处的灯火夜空的疏星,渐渐地趋向暗淡低微。病眼睡不着并非因着守岁,乡音无人为伴我苦苦地思归。盖着几条被子双脚依旧冰冷,知道冬霜重满是寒气,刚洗过头发觉得轻松,却感知鬓发又已变稀。多谢残灯并不将人嫌弃,孤舟中整夜里许我相伴相依。

《除夜雪》作者为宋朝诗人陆游。其古诗全文如下: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翻译】

四更天初至时,北风带来一场大雪;这上天赐给我们的瑞雪正好在除夕之夜到来,兆示着来年的丰收。盛了半盏屠苏酒的杯子还没有来得及举起庆贺,我依旧在灯下用草字体赶写着迎春的桃符。

《浣溪沙·庚申除夜》作者为清朝文学家纳兰性德。其古诗全文如下:

收取闲心冷处浓,舞裙犹忆柘枝红。谁家刻烛待春风。

竹叶樽空翻采燕,九枝灯灺颤金虫。风流端合倚天公。

《江外除夜》作者为宋朝文学家曹松。其古诗全文如下:

千门庭燎照楼台,总为年光急急催。

半夜腊因风卷去,五更春被角吹来。

宁无好鸟思花发,应有游鱼待冻开。

不是多岐渐平稳,谁能呼酒祝昭回。

《元日观朝》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厉玄。其古诗全文如下:

玉座临新岁,朝盈万国人。

火连双阙晓,仗列五门春。

瑞雪销鸳瓦,祥光在日轮。

春天里的故事作文篇6

[关键词] 《春香传》;“盘索里”;运用;传统文化

《春香传》是韩国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经过无数代民间艺人的整理润色,大约在18世纪末形成文字,与《沈青传》《兴夫传》并称韩国三大古典名著。这个讲述贵族公子与艺妓之女的古老爱情故事,在21世纪的今天并无多少新奇之处;然而,韩国导演林权泽却在2000年重新把它搬上银幕,使《春香传》成为韩国首部入围戛纳电影节的影片。

电影《春香传》被称为有史以来最宏大的韩国片,然而在两个小时的放映过程中,影片打动我们的并不是视觉上的宏大;而是电影画面静静流淌的古典气息以及震撼人心的韩国传统曲艺“盘索里”。《春香传》的成功,来源于导演的别具匠心,“盘索里”的加入,成为该片最大的亮点。本文主要阐述“盘索里”艺术在电影《春香传》中的运用。

一、何为“盘索里”

在韩语中,“盘”指舞台,“索里”意为歌唱。“盘索里”(pansori)是一种开放性的,流传于民间,演唱长篇戏剧故事的说唱艺术。“盘索里”相传成型于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流传至今已300多年,现存全部曲目仅有五个,《春香传》即为其中之一。1852年韩国诗人尹达善在其《广寒楼乐府》中即有对“盘索里”艺术的相关介绍:“唱优之戏,一人立,一人坐,而立者唱 ,坐者以鼓节之。”“盘索里”艺术的表演主要有两人组成:一为执扇站立的说唱者,二为击鼓而坐的伴奏者。在篇幅长达数小时的表演中,执扇者为观众讲述故事情节,他一人扮演故事中的所有角色,或唱或说,极尽表演之能事;而击鼓者主要起到“助兴”的作用,即依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拍打鼓点适时喝彩。

“盘索里”是韩国的国粹,它具有朝鲜半岛独特的民族风格。就像《阿里郎》幽怨坚忍的意韵,“盘索里”艺术在讲述故事情节的同时,追求发自肺腑的情感宣泄。从演唱方面来讲,其发声方法与传统意义上的民族、美声、通俗唱法均不一样,它讲究气沉丹田,通过说、唱、喊等方法,结合各种技巧音的使用,刚柔并济,形成了嘶哑、粗犷、哀怨的音质特色。击鼓者在表演中则带有很大的即兴性,随着剧情的变化,他需要适时拍打出疾缓不同的节奏,发出 “唉呀”“好啊”“当然”等感叹词。这些帮衬不仅渲染了故事情节,而且能调动现场气氛,同时有助于调节演唱者的呼吸,成为演唱者和观众之间情感交流不可或缺的桥梁。“盘索里”丰富的表演形式体现了韩国传统艺术独特的审美标准。

二、“盘索里”在影片中的运用

(一)故事情节的贯穿者

“盘索里”在电影《春香传》中是一个核心,它首先是故事情节的贯穿者,整部电影是借“盘索里”铺陈和发展的。影片起始,画面未出,即传来“盘索里”的歌唱,沙哑苍凉的歌声留给观众无尽的遐想。紧接着,执扇站立的演唱者和席地而坐的击鼓者首先出现在银幕上;画面异常简洁,身着素衫的“盘索里”艺术家挥舞着手中的纸扇,歌颂男女主人公美好的爱情,电影就此拉开序幕。两分钟后歌声渐弱,演唱者用平直的声音讲述故事:“韩国的南原人杰地灵,这里住着英俊公正的青年才子。”画面由“盘索里”表演的现场自然切换至韩国南原李府,男主人公李梦龙的出场可谓水到渠成。

电影《春香传》在原著的基础上精选了相恋、盟誓、新婚、离别、受刑、营救、团圆等主要情节,借助韩国传统曲艺“盘索里”巧妙地实现画面转换与情节发展。如春香受刑这一段,影片同时将故事情节与“盘索里”表演两种画面交叉。之后,“盘索里”艺术家话锋一转,“然而在汉城,李梦龙日夜苦读,博览全书……终于他手拿绿色的徽章和红色的书卷,做了礼部侍郎。”同一时间的两个不同事件借“盘索里”给予了清晰的阐述。影片中黑夜与白昼的交替,时空的挪移,画面的转换以及人物角色内心的情感活动,均由“盘索里”巧妙地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

作为电影《春香传》最重要的声音素材,“盘索里”的说唱在影片中占到近40%,其运用远远超越了一般影视音乐渲染画面的作用;它指引观众去理解影片,并在引领剧情的过程中创造了一种特殊的文化情感。

(二)淋漓尽致的演绎者

“盘索里”艺术的表演难度非常高,尤其在演唱方面,它形成了独特的发声方法,这是建立在说话、呼喊基础之上,经过长年艰苦的专业训练而习得的。在韩国,“盘索里”艺术没有乐谱,完全依靠口传心授世代相承。电影《春香传》中为观众演唱的是韩国第五代“盘索里”传人赵尚贤,他的唱腔苍劲大气,表演深沉内敛,为影片在塑造人物形象,表达内心情感方面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影片开始,端午时节,李梦龙来到广寒楼。他登上城楼,看到雄伟的高山大海,联想到中国诗人王勃的《临高台》,不禁心旷神怡。演唱者以粗犷的音色,悠长的气息唱出“赤城映朝日,绿树摇春风”的美好景色,表达了梦龙对恢弘的自然景色的由衷赞美。深思遐想之后,女主人公春香的出现犹如一个天使闯入梦龙的视线。不经意间,“盘索里”变得轻快起来,“白花,红花,来自花的海洋,一个天使般的女孩出现了,就像太阳和月亮,她和一个女孩的年龄一起到来……”节奏的变化,鼓的伴奏和着春香纯真的笑声悄然走入梦龙的内心。熟悉的农乐舞,飘荡的秋千,“盘索里”的演唱与画面的结合细腻无痕,让观众忘我地沉浸在南原的春天,这正验证了美国电影理论家林格伦的经典语录“最好的电影音乐是听不见的。”

“盘索里”的精彩演绎在影片中留下许多经典,“春香受刑”是最为出彩的一段。梦龙进京赶考,春香独守空房;新任南原使道强迫春香为妾,春香宁死不屈,被迫下狱,命在旦夕。影片采用画面交叉的方法,将春香受刑与“盘索里”的表演交替穿插。“打了第一杖。一道我的心,不怕折磨苦,决然从一终。” “打了第二杖。二道我的心,我心明如镜,但思李郎君。”“盘索里”的歌唱夹杂着春香抗争的呼喊,鼓声模拟棒打的节奏,淋漓尽致的表演令观众动容。当演绎到“第十杖”时,表演者早已大汗淋漓,嗓音喑哑,几近虚脱;他撕心裂肺地唱到“十道我的心,十死一生我也不怕,就教死个十万回,我这百载真情永不变”时,仿佛受刑的正是他自己!期间,演唱者还使用了“盘索里”艺术中一些高难度的技巧音,如颤抖音、砸定音(平舒渐进中戛然而止的声音)、超高音等,一度将影片推向了高潮。

“盘索里”在影片中不仅阐述了春香受刑的残酷事实,同时塑造了忠贞刚烈的人物形象。这样的一门民间艺术,凝结着整个韩国民族坚韧隐忍、刚强不屈的民族气节,这在电影《春香传》中可谓深入骨髓。

(三)情感互动的连接者

“盘索里”是韩国传统的民间曲艺,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它将文学、音乐、表演融为一体。从表演形式来看,“盘索里”有演唱者、击鼓者、观众三者共同构成,其中演唱者是“盘索里”表演的中心,击鼓者是表演的帮衬,观众则是表演效果的直接体现。

电影《春香传》对“盘索里”表演现场的展示共有4次。第一次在影片起始,整体基调淡雅简洁。歌声先出,漆黑的舞台中央投下一束追光,一袭白衣的“盘索里”演唱者手舞纸扇,挥洒自如。坐在他左侧的鼓手,和着他的演唱适时拍打鼓点并投以“啊”“好啊”等感叹词与演唱者进行交流。“盘索里”表演现场的第二次出现是在李梦龙初次见到春香之后,表达了李梦龙将要拜见春香的急切心情。电影首次将“盘索里”演唱者、鼓手、观众“三位一体”的表演形式予以了清晰的展示。在这一段,观众和鼓手一起通过语言的帮衬与演唱者互动。第三次出现即为影片的高潮“春香受刑”。影片镜头曾多次转向观看“盘索里”表演的观众,随着剧情的发展,他们与表演者一起呼喊,宣泄心中切齿的愤恨,并为春香所受的不公正的待遇欷[落泪。第四次出现在影片结尾。“盘索里”演唱者慷慨陈词“李梦龙衣锦还乡,春香坚贞,世人称颂,南原的百姓安居乐业”。镜头再一次转向现场观众,他们已从压抑的悲痛中挣脱出来,追随“盘索里”的表演,情不自禁地拍手、喝彩、舞蹈,在这大团圆的结局中表达心中无限的幸福感。

电影《春香传》真实地再现了“盘索里”艺术开放性的特点,让观众积极主动地融入剧情,参与表演,实现情感的互动与交流,这在其他电影中是不可能达到的。

三、对 “盘索里”成功运用的思考

作为韩国的国粹,“盘索里”具有极其重要的民族象征意义。“盘索里”艺术摄人魂魄的魅力,更多地来源于韩国民族对“恨”的表达。相传“盘索里”艺人为练就高超的技艺,埋身于深山老林潜心修炼。在长年累月的苦练中,嗓音破裂、病变在所不惜;久而久之,终于形成了“盘索里”艺术独有的“哀怨之声”。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韩国熟悉“盘索里”技艺的均为中老年人;当代年轻人,对这一流传了三百多年的传统曲艺相当陌生。

面对这一传统文化日渐流失的现状,韩国当局曾几度下力保护。1964年12月24日“盘索里”被指定为“国家重要无形文化财产第5号”;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将“盘索里”指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然而在浮躁的现代社会,年轻的韩国人依然很少会对纯粹的“盘索里”艺术引起关注。

《春香传》的导演林权泽在韩国电影史上是教父级的人物。长期以来,他始终坚持追求韩国本土文化的传承,通过拍摄独属于韩国自己的电影,寻找韩国民族文化的自信。2000年,林权泽重新拍摄韩国古典名著《春香传》确实肩负极大的挑战,据韩国电影年鉴记载,这已是《春香传》第13次被重新搬上银幕,而运用“盘索里”这一传统曲艺又将带来什么样的市场前景?

考虑到观众的口味,导演林权泽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注入了一些当代的元素,如影片中对“盘索里”艺术的语言要求更多地使用白话,力求文雅通俗,贴近现实生活。于是在电影《春香传》中,观众看到的是古韵流淌的唯美画面,听到的是亲切熟悉的日常话语,声、影、像的高度融合自然地打破了观众与传统文化间的隔膜,而戛纳主会场2 250名观众长达6分钟的起立鼓掌更是对电影《春香传》的至高赞誉。

林权泽导演的电影《春香传》唤起了韩国观众内心特殊的文化情感,也为“盘索里”的传播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让年轻人以这样一种方式了解古典文化,浸染“盘索里”独特的艺术魅力。“盘索里”在影片中所呈现的叙事演绎、情感升华、文化传承等多种意义值得我们思索,它在当代电影中的巧妙运用更值得我们借鉴。

[参考文献]

[1] 春香传[M].柳应九,译.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6.

[2] [美]David Sonnenschein.声音设计――电影中语言、音乐和音响的表现力[M].王旭峰,译.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127-131.

[3] 李红梅.韩国“盘索里”音乐构成的研究[J].中国音乐,2008(03).

[4] 张红秋.南北影像中的《春香传》――比较朝鲜1980年版、韩国2000年版电影《春香传》[J].当代韩国,2007(春季号).

春天里的故事作文篇7

思乡是亘古不变的话题,台湾作家琦君故土难离,思乡的愁绪化作对故乡、对童年美好的回忆,回忆了故乡那些消逝了的风俗、曾经有过的童趣、不会再来的幸福――陈年的“春酒”,以此寄托对童年、对母亲、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醉倒了无数的读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浙江永嘉,品一品作者心仪的美酒,感受其中氤氲的绵绵之情。

资料助读

作者简介

琦君(1918-2006),女,原名潘希珍,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人。现当代台湾女作家。琦君以散文响誉文坛,她的散文风格温柔敦厚、清新自然,文笔如行云流水,不雕琢,不粉饰,舒放自然,典雅隽永。看她的文章就好像翻阅一本旧相簿,一张张泛了黄的相片都承载着沉厚的记忆与怀念,温馨中透着幽幽的怆痛;读她的作品你会感觉到母亲在她作品中所占的分量。琦君的作品善于营构隽永温馨的氛围,不论写人、事、物,都以故乡为背景,以细腻的文笔,动人的情节,将读者带进时光隧道,用那些昔日的悲喜感染读者,激起共鸣。著有《烟愁》、《三更有梦书当枕》、《橘子红了》等。

背景介绍

琦君在《烟愁》后记中写道:“每回我写到我的父母家人与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忘不了他们对我的关爱,我也珍惜自己对他们的这一份情。像树木花草似的,谁能没有根呢?”“我们从大陆移植来此,匆匆将三十年。生活上尽管早已能适应,而心灵上又何尝能一日忘怀于故土的一事一物。水果蔬菜是家乡的好,鸡鱼鸭肉是家乡的鲜。当然,风景是家乡的美,月是故乡明。”那剪不断的故乡之情,理还乱的亲友之思,成为琦君散文源源不断的活水源头。

春酒

春酒最早出现于《诗经》:“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春酒,是寒冬酿造,以备春天饮用的酒,也称冻醪。宋代朱翼中在《酒经》写道,“抱瓮冬醪,言冬月酿酒,令人抱瓮速成而味薄”。“春酒”历来为文人们十分衷情的吟咏对象。杜牧有“雨侵寒牖梦,梅引冻醪倾”;元曲中有“春酒半酣千日醉,庭前还有落梅花”的唱法

美点赏读

琦君的《春酒》,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故乡的美好,抒发了对童年、对母亲、对故乡的追思之情。文章如行云流水,舒放自然,典雅隽永,集风俗美、人情美、语言美于一体。具体表现在:

第一,风俗美。甜甜的一杯春酒,是节日的珍品,更承载着作者对故乡民俗风情的美好记忆。文章以春酒为线索,以孩子的视角展现旧日新年风俗,什么“新年迎神拜佛”,什么“脚不许搁住灶孔边,吃东西不许随便抓”,什么“说话小心,多讨吉利”等等,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中国传统过年的风俗画卷,营造了新春喜庆热闹的气氛,为下文喝春酒做好了铺垫。另外,喝春酒,吃会酒,作为乡土民俗的一部分,也能展现江浙乡里特有的民风习俗。阅读琦君的文字,读者仿佛置身于乡土,能真切感受到这份浓浓的乡俗俚趣。

第二,人情美。甜美的春酒,融聚的是浓浓的人情。这种人情,既有“家家邀饮春酒”的乡邻好客的淳朴,又有亲情母女情深如酒的真挚。母亲是文中重点着墨的对象,文章一方面展现她酿制美酒惹我馋瘾的细节,“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一指甲缝,小孩子喝多了会流鼻血,太补了。”“母亲总要闻闻我的嘴巴”,生动展现对我的关心和慈爱;同时又通过她很乐意把花厅借给乡邻“供人请客”,并捧出自己泡的“八宝酒”给大家品尝助兴,“做出新鲜别致的东西,总是分给别人吃,自己却很少吃”等情节,展现母亲的善良厚道,字里行间充盈着对母亲美好的怀念和赞美。

第三,语言美。琦君的散文不雕琢,不粉饰,文笔如行云流水,语言生动传神。如“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设喻形象奇特,写出了我贪心、自在与得意,令人难忘;“我呢,就在每个人的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抓住细节,展现儿时的我的聪明乖巧,侧面写出春酒的吸引力。另外文章还善于引用地方方言,如“大约摸差不多就是了,我也没有一定分量的”中的“大约摸”和俗语如“鞋差分,衣差寸,分分寸寸要留神”,等等,文白交融,贴近乡情,自然天成,平淡中见醇厚。

知识把握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枸杞( ) 门槛( ) 过瘾( ) 酬谢( )

煨炖( ) 家醅( ) 炮制( )

2.文章中主要记叙了哪几件事情?这些事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组合在一起的?

3.母亲担心酒太补不让“多喝”,而我却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4.作者怀念的仅仅是春酒吗?

5.母亲做出新鲜别致的东西,总是分给别人吃和自己却很少吃,这说明母亲是怎样一个人?

6.今年我“如法炮制,泡了八宝酒”,却被儿子挑剔不是家乡的酒,这段小插曲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类文阅读

隔一条海峡梦回童年旧事,竭毕生心力写尽故园深情,阅读琦君的文字,总能于字里行间之中读出她对故土、对亲人的眷恋,缱绻的文字与真挚的情感相交融,化作一幅幅“真善美”和谐统一的画面。品读完她新年的《春酒》,我们再来阅读她中秋的《月光饼》,看月光下的故乡,又发生了哪些令人怀想的往事。

月光饼

琦 君

月光饼也许是我故乡特有的一种月饼。每到中秋,家家户户及商店,都用红丝带穿了一个比脸盆还大的月光饼,挂在屋檐下。廊前摆上糖果,点起香烛,和天空的一轮明月,相映成趣。月光饼做得很薄,当中央上一层稀少的红糖,面上撒着密密的芝麻。供过月亮以后,拿下来在平底锅里一烤,掰开来吃,真是又香又脆。月光饼面积虽大,分量并不多,所以一个人可以吃一个,我总是首先抢到大半个,坐在门槛上慢慢儿的掰开嚼。家里亲友们送来的月光饼很多,每个上面都有一张五彩画纸,印的是“嫦娥奔月”、“刘备招亲”、“西施拜月”等等的图画,旁边还印有说明。我把这些五彩画纸抽下来,要大人们给我讲上面的故事。几年的收藏积蓄,我有了一大叠。长大以后,我还舍不得丢掉,时常拿出来看看,还把它钉成一本,留作纪念。

我有一个比我只大两岁的表姑,她时常在我家度过中秋节,她喜欢吃月光饼。有一次,她拿了三张五彩画纸要跟我换一个饼,我要她五张,她不肯,两个人就吵起来。她的脸很大很扁,面颊上还长了不少雀斑。我指着她的脸说:“你还吃月光饼!再吃,脸长得更大更扁,雀斑就跟饼上的芝麻那么多了。”这句话真伤了她的心,她掩面哭泣起来,把一叠画纸撕成片片地扔掉,我也把月光饼扔在地上,用脚一踩踩得粉碎,心里不免又心疼又后悔,也就哇的一声哭起来。母亲走来狠狠地训我一顿,又捧了个刚烤好的月光饼给表姑,表姑抹去眼泪,看看饼,抬眼望着母亲问道:“表嫂,你说我脸上的雀斑长大以后会好吗?”母亲抚着她的肩说:“你放心吧!女大十八变,变张观音面。你越长大,雀斑就越隐下去了。”母亲又说又笑:“你多拜拜月亮菩萨,保佑你长得美丽。月光饼供过月亮,吃了也会使你长漂亮的。”表姑半信半疑地摸着月光饼上的芝麻,和我两个人呆愣愣地对望了好一会儿,她忽然掰下半个饼递给我说:“我们分吧!我跟你要好。”我看看地上撕碎了的画纸与踩烂的饼屑,感激万分地接过饼,跟表姑手牵手悄悄地去后院里,恭恭敬敬地向天上的月亮拜三拜,我们都希望自己长大了有一张观音面。

表姑长大以后,脸上的雀斑不但没有隐去,反而更多了。可是婚后夫妻极为恩爱,她生的两个女儿,都出落得玫瑰花儿似的,我们见面时谈起幼年抢吃月光饼和拜月亮的事情,她笑笑说:“月亮菩萨还是听我的祷告的。我自己脸上的雀斑虽然是越来越多,但她却保佑我有一对美丽的女孩子。”

台湾是产糖的地方,各种馅儿的月饼,做的比大陆上更腻口,想起家乡的月光饼,那又香又脆的味儿好像还在嘴边呢!

中秋节,一年又一年,来了又过去,什么时候回家乡去吃月光饼呢?

读后一思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故乡的一草一木,故乡的一事一景,一人一物,早已化作故乡的象征,珍藏在心底最柔软之处,虽容颜易改,世事多舛,但这却不会动摇心底的那份美好记忆。透过一份月光饼,我们解读出的是琦君悠长连绵的乡愁,是对消逝了的风俗、曾经有过的童趣、不会再来的幸福的眷念。想一想,文中以月光饼为题,有什么妙处?

考题回放

一、阅读上面的选文,回答问题。(2005年辽宁省题)

1.选文开头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月光饼的外形、用料、滋味等方面内容,事隔多年作者为什么还能记忆犹新?

2.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文章的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3.结合上下文,分析画线句子中“又心疼又后悔”的原因。

4.作者在台湾生活多年,可她仍感觉台湾的各种月饼“做的比大陆更腻口,想起家乡的月光饼,那又香又脆的味儿好像还在嘴边呢!”从全文看这是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5.文中记叙了中秋节作者与表姑争吵、和好的经历,这让你在为人处世方面明白了什么道理?请结合生活实际,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

6.琦君写吃月光饼、喝春酒,为我们展示了浙江的风土人情;汪曾祺写端午吃鸭蛋,使我们对江南的端午习俗有所了解。在中国这块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沃土上,还有很多民俗,请你举出一例并写出这种民俗所蕴含的意义。

参考答案

知识把握

1.gǒuqǐ;kǎn;yǐn;chóu;wēi;pēi;páo

2.过新年、喝春酒、喝会酒,如今自泡八宝酒;时间顺序。

3.用我的“偷喝”反衬出八宝酒让我难以抗拒其香醇甜美的诱惑,突出酒的好喝,儿童的天真。

4.不是,还包含着对童年、对故乡和对母亲的无限追思,表达了对人性的讴歌和赞美之情。

5.淳朴、厚道、善良、热情。

6.用我刻意的炮制酒而结果并不是家乡的酒的反差来烘托对春酒、母亲酿制的春酒的缅怀和对家乡深深的眷念。

类文阅读

月光饼既是文中线索,贯穿全文,又是矛盾冲突的触发点,更是引起读者故乡之思的动因。以此作为标题,不仅点明写作的中心,而且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中考回放

1.月光饼寄托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或思念之情;是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

2.月光饼。在结构上:与开头相呼应;内容上;深化中心(结合句意亦可)。

3.画纸被撕碎;月光饼被踩碎;说了伤害表姑的话。

4.对比(或衬托);突出了作者对故乡(大陆)的思念之情。

5.能围绕“宽容”、“理解”、“谦让”、“说话得体”等某一方面谈即可。

6.例:端午节吃粽子;为了纪念屈原,表达爱国情感。

春天里的故事作文篇8

关键词: 图意解读 观察 想象 训练 习作技能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从课程理念和低年段学情出发,即低年段学生接触社会少,没有丰富的生活经验,缺乏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良好习惯,语言运用能力弱,教师应针对学生的这些不利于看图写话的短处,优化阅读教学策略,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看图写话的习作情境,充分利用低年段教材图文并茂的特点,以及课外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较接近的,又能激发学生思维想象力的图片,训练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有效的思考、及合理的想象,通过小组相互口头表达,独立进行书面写话,进而培养低年段学生说话写话的习作技能。

一、指导读懂图意,培养习作兴趣

指导学生看图作文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读懂图意,先观看整幅图画,从整体方面把握图画的意思,对图画中的文字说明、图题或图画里的对话,让学生认真关注;接着指导学生对图画中的细节部分加以观察,使学生在头脑中对图文内容建立有效的衔接,在习作时对图画的意思进行细致刻画;然后认真整体分析全图,揣摩图意,读懂图意,做到有话可说,唤起习作兴趣,使作文活动成为学生的自觉要求,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例如,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观猴》看图写话时,我运用多媒体屏幕出示《观猴》挂图,让学生观看,并范读优秀作文,提出:“刚才范读的这篇看图作文写得如何?怎样才能写好看图作文?”接着,我指导学生读懂图意:①认真观察画面,认真地思索,看看画面上有几个人,正在干什么?这些人物年龄、神态、动作如何?周围的环境怎样?事情发生的地点和时间是什么?如我出示其中一幅图,提出:“这幅图讲述什么时间、地点、人物,正在做什么?”②大胆想象图中人物是如何做的?有什么心情感受?又如我出示《大课间活动》的图画,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提出:“在大课间活动中,同学们和谁一起玩?玩什么游戏?怎么玩的?玩时的心情怎样?”学生在我的指导下,畅所欲言,把游戏名称讲述得十分具体,又十分详尽地叙述自己是如何参与活动的。此时,学生读活了图意,静态的图意转化成动态的图意,觉得有话可说、有话必说,产生说话兴趣,积极参与写话活动,激活参与习作的强烈欲望。

二、指导细致观察,训练遣词造句

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学会观察,掌握观察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从而使学生深刻地理解图意,形成较清晰的印象。如何使学生形成有序的观察能力呢?要求学生看图时应做到:或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或从远到近,或从近到远;或从中间到四周等。让学生整体掌握图意,在习作活动中做到言之有序,把一幅画或多幅图画变成一个完整、连贯、形象、逼真的事件。当学生细致观察后,教师则要引导学生把自己对图意的理解,运用文字充分地表达出来。有了图意的理解,学生就要准确地遣词造句,恰当地布局谋篇,落笔成文。

例如教学看图作文《春天来了》,我运用多媒体屏幕出示图片《春天来了》。在学生认真观察画面后,我提出:“画面上有哪些景物?”生1:“有一条弯弯的小河。”生2:“天空中有飞来飞去的小燕子。”生3:“河里又一群鸭子。”生4:“河岸边有柳树,也有桃花。”我进行评价:“观察图画的意思要做到有规律地观察,也就是说观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例如,从整体到局部,先观察整幅图意,再一部分一部分地观察;或从远到近,观察图中远处有什么,再观察近处有哪些景物;或从上到下,观察图中的天空有哪些景物,再观察地面上又有哪些景物?”学生有序观察后,我出示诗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提出:“大家朗读诗句,想一想,诗句中讲述春天来了,有哪些景物出现变化?”随着学生的回答,我把学生回答的词语列举在黑板上,如河水、融化、燕子、飞回来、柳树、发芽、鸭子、桃花等。接着,我要求学生现在小组尝试运用列举的词语,说说《春天来了》的图意,再用黑板上列举的词语恰当地把图中的景物写具体。在我的指导下,学生通过有序观察,并遣词造句地叙述:“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天空中漂浮着几朵白云,一群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叽叽喳喳地向人们报告春天的到来。地上的所有万物都苏醒过来,河里的冰块融化了,河水正叮叮咚咚地向前流着;河里鸭子正欢快地嬉戏着;岸边,桃花绽开了笑脸;柳树摆动着美丽的身子,轻轻地跳着舞;小草偷偷地探出嫩绿的头儿。春天多美呀!”在有序观察图意的过程中,我紧扣图画的细节部分,让学生深入、细致地观察,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进而通过遣词造句地叙写图意,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

三、指导合理想象,发展习作想象

学生在看图习作中有时虽能表达图意,做到有条理地叙述,但只是简单地讲述图意,缺乏合理、丰富的想象。教师要从低年段开始培养学生丰富而又合理的习作想象力,让学生的习作语言和内容充满灵气和活力,使习作创新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只有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合理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观察图意,插上想象的翅膀,把不会思维的想象转化成会思维的,把不会说话的事物转化成会说话的事物,拓宽学生的思维想象时空,使学生的习作想象自由驰骋,把简单的事物合理地想象成丰富的活动情景,想象成生动、具体的故事。

上一篇:粗心的我作文范文 下一篇:用药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