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母亲的名言范文

时间:2023-11-03 04:34:44

赞美母亲的名言

赞美母亲的名言篇1

说熟悉,那是因为诗人笔下的吟咏对象是常见的,所抒发的情感也是“人人心中皆有的”。此诗集以其中的一首诗《父亲,父亲》命名,诗集共分七辑。第一辑《父亲》除收录作为诗集名的《父亲,父亲》之外,还有一首《父亲》。显然,歌颂父爱是这部诗集的核心。自古以来,写父亲、赞美父爱的诗篇,尽管不及写母亲、赞美母爱的诗作,却也为数不少。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写父亲、赞美父爱的诗,往往又是与写母亲、赞美母爱结合在一起的。在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便可找到不少歌咏父母之爱的诗篇和诗句。单独写父亲、赞美父爱的诗,在唐宋诗里也可找到一些,但为数不多;而在当代诗人的作品中单独写父亲、赞美父爱的诗则不少。无疑,写父亲、赞美父爱之诗作,在当今读者眼里、心中是再熟悉不过的了,然而,要咏之出新,又何其难也!

这本诗集中除吟咏父亲的诗作外,还有一些咏史诗、旅游诗。其中,咏史的对象,如儒家创始人孔子、唐代大诗人杜甫、金代著名诗人元好问等,读者早在史籍中,在孔子、杜甫、元好问的著作中与之会晤,与之相识;有关山西、浙江、大江南北等名胜古迹的旅游诗所吟咏的对象,如“雁门关”、“平遥古城”、“金华”、“九寨天堂”等,读者或许也曾造访过,对其景致并不陌生。读这类诗,读者自然觉得似曾相识,颇多亲切感。

如果黄亚洲的诗集《父亲,父亲》仅仅给读者熟悉之感,那就谈不上佳著,也就很难给人艺术美的享受。我们说,《父亲,父亲》的精妙之处,就在于它给人熟悉感,而给人更深刻印象的则是其陌生化――

构思的陌生化。我们读《父亲,父亲》中的诗,无论是第一辑《父亲》中的写父亲、赞美父爱之诗,还是第二辑《生肖》中的《关于我的生肖》等诗,第三辑《生活,我为你如此感动》中的写爱情、友情的诗作,抑或是其它几辑中的咏史诗、旅游诗,都构思巧妙,与众不同。如《陶唐峪所思》一诗,首先,以“我可以想见”开篇,并通过“还可以想见”,“我甚至可以想见”等诗行分别统领下文,想象当年尧在溪边洗脚,思索如何决定将两个女儿嫁给舜,尧“是在把双脚抽出流水的那一瞬间/悟出山溪与时俱进的道理的”,并付诸实施,“于是他用方言大笑起来/他把自己,连同两个女儿/一齐交了出去”;继而,想象尧的两个女儿在几十年后“成了湘江的神”,“她们也是通过流水的方式走入了人心”;最后,则写“湖南那个地方是出领袖的”,这是事实,不需要过多想象的,但诗人“惟一不能想见的是/湖南出身的领袖们/在思考湘江之神及其伟大的父亲之时/抽着一根什么牌子的烟/以及那根烟/是怎么在一块歌唱着的鹅卵石上/揿熄的”。此诗,由“我可以想见”写到“我惟一不能想见的是”,对照强烈,并以作为父亲的“尧”、“流水的方式走入了人心”为贯穿全诗的红线,既有对父亲形象的拓展与升华,又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发人深思。如此构思,你能说给人的感觉不是陌生化的奇异吗?

细节的陌生化。细节在小说中是常见的,但这不等于在以抒感为主的诗歌中不需要,而恰恰相反,好诗往往是借助于陌生化的细节达到陌生化之诗境的。《父亲,父亲》中的诗,大都很善于运用细节,而且其细节给人的感觉也有别于其他诗人同类诗作。如开篇之作《父亲》,写出了诗人对父爱独自的感悟、对父亲平凡人生独有的解读,既具有人类情感之共性,更有诗人情感之个性,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赞美母亲的名言篇2

一天,苏霍姆林斯基像往常一样巡视校园。突然,这位前苏联教育家看到一个大约四岁的女孩从容地走进花房,举手摘下了一朵玫瑰花,随后拿着它往外走。

校长没有大发脾气地命令女孩站住,更没有疾言厉色地训斥一顿,而是慢慢地俯下身来,和颜悦色地问道:“孩子,可不可以告诉我,你摘下来的这朵花是送给谁的?”

“先生,我奶奶病得很重,躺在床上。我告诉她学校花房里的玫瑰花开得真好看,想使她高兴。可是,奶奶不相信。我只好摘下一朵来,让她亲眼看一看,开开心。”女孩保证说,“奶奶看完了,我一定把花送回花房。”

苏霍姆林斯基听完之后,被小女孩的一片爱心所感动。他牵着她的手返回花房,又摘下了两朵玫瑰花。“孩子,这一朵是奖给你的,因为你小小年纪就知道关爱别人;另一朵是送给你妈妈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一个懂事的孩子。”校长说完之后,把玫瑰花给了她。

对于苏霍姆林斯基的做法,有人可能弄不明白:摘了花还能得到赞许和奖励,简直不可思议。然而,这正是他的与众不同之处——理解别人,充满爱心,信任至上。在他看来,必须使孩子从小懂得如何热爱生活,热爱人类,从而树立一种做人的责任。

赞许具有巨大而神奇的力量,不可低估。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杰丝·雷耳指出:“称赞对温暖人类的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我们就无法开花生长。但是,我们大多数的人,只是善于躲避别人的冷言冷语,而我们自己却吝于把赞许的温暖阳光给予别人。”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人类的本性之一就是渴望受到夸奖和赞美。事实的确如此,人们总是在自觉或不自觉地用别人的看法和态度来衡量自身的价值,对周围人的评价非常地在乎,于是产生了一种被肯定、尊重和赞美的强烈愿望。正因为如此,有时候一句赞许的话语所产生的鼓舞作用是难以估量的。特别是那些在人生征途上陷入困境或遇到挫折的人眼里,赞许和夸奖犹如漫漫长夜一团燃烧的火,温暖着自己颓废悲观的心灵。由于看到了希望和前途,他们有可能改变自己一生的命运。

一天,一个小男孩在家里照看妹妹莎莉,无意之中发现书架上摆着几瓶包装漂亮的彩色墨水。他十分好奇,情不自禁地打开这些墨水瓶,然后用笔蘸上墨水,在地板上画起了妹妹的人头像。小男孩初次动笔,难以驾驭,难免在墙壁、窗帘、桌子上留下墨水污渍。不一会儿,家里就变得一片脏乱。

母亲回到家里,一见到这种情景,完全惊呆了;然而当她看到地板上那幅“画像”(说准确一点,其实只不过是一大团乱七八糟的墨迹)之后,她马上明白了其中的一切。这时候,色彩凌乱的墨水污迹在眼中似乎已经变得不复存在,母亲像发现新大陆似地指着“画像”惊喜道:“哎呀!这不是莎莉吗?”她弯下腰,高兴地亲吻了儿子。

这个男孩名叫本杰明·威斯特,后来成为一位享有盛名的画家。当有人问起成功的秘诀时,他总是说:“是母亲的赞许使我成为了画家。”

孩子的成长犹如在竞技场上赛跑,父母和教师应该为他们大喊“加油”,使他们沐浴在赞许的阳光中。哪怕孩子一千次跌倒,我们也要坚信他们能一千零一次站起来。

赞美母亲的名言篇3

1、让学生了解亲情,体验亲情的无私和伟大,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让学生回报亲情,把对父母的爱付诸实际行动。

3、丰富学生的生活和情感积累,激发学生从小有爱心,树立心中有他人,心中有祖国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1、准备节目,搜集故事,收集名言,主持人准备串联词。

2、制作相关的课件。

3、邀请父母参加班会活动。

4、场景设计,渲染环境,奠定情感基调。

三、活动过程:

一、宣布活动开始:

甲:亲情,人类永恒的话题。

乙:亲情,人间最美的情感。

合:上新街小学五年级一班“拥抱亲情”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回顾篇——走近亲情

1、我名字的故事

(1)甲:我的降临,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家庭未来的曙光。我的名字是父母理想的编制,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名字的含义吗?

(2)学生交流自己名字中蕴涵的意义。

[孩子的名字融入了父母多少的期望!学生通过向父母了解为了给自己取名字花的心思和名字中蕴涵的期望,从而感受父母深深的爱。]

2、我成长的足迹

(1)乙:有了泥土,嫩芽才会长大;有了阳光,春芽才会开花;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您呀——亲爱的爸爸妈妈。

(2)课件出示一组家庭照片,学生讲述他们成长过程中自己遭遇疾病和挫折时,父母为之作出的牺牲和为之付出的血汗。

(3)诗歌朗诵《妈妈的爱》

[孩子的成长过程凝聚了父母无穷的爱;感人的生活场景能勾起孩子的美好回忆,真情交流使他们再次体会朴实的亲情,引起情感的共鸣。]

3、父母写真

(1)甲:母亲的皱纹,父亲的白发,是父母操劳的见证,是爱的涓涓印痕,是亲情无偿地演绎。你了解自己的父母吗?你关注过父母的变化吗?

(2)以《爸爸(妈妈)的————》为题,演讲自己眼中的父母。

(3)舞蹈《烛光里的妈妈》

[通过观察,感受父母的辛苦,利用演讲,表达亲情的无私,激发学生回报亲情的动机。]

三、拥抱篇——体验亲情

1、亲情赞颂知多少

(1)甲:亲情是一种血脉相通的默契,是一种无法割裂的存在。

乙:因此,酬劳不是她的目的,收获不是她的动机,她是人性闪耀的光辉。

甲:多么质朴的情感啊!古今中外,有多少赞颂父母的歌、词;有多少演绎亲情的故事;有多少歌颂母爱的名言。

乙:让我们尽情地用歌唱,用朗诵,用故事来拥抱亲情吧!

(2)学生自由地歌唱或朗诵赞美父爱、母爱的歌曲和诗文,讲述古今中外关爱父母的故事,课件展示关爱父母、孝敬父母的名言警句。

[学生通过课前查找资料、收集相关材料、讲述故事,在准备过程中就受到了润物无声的教育,榜样的力量是伟大的。]

2、母子了解知多少

(1)甲:我们的生活,父母总是牢牢牵挂,那我们又对这些关爱自己的长辈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请到场的几位同学的妈妈和孩子共同上台做个游戏。测试一下对对方的了解有多少。请到场的爸爸作评委。(互相猜对方最爱吃的菜、最爱穿的衣服;母子共同写自己的爱好和习惯,检验默契度)

(2)请孩子做扮演孕妇的游戏,体会妈妈十月怀胎的辛劳。

[让学生亲自去体验,去实践,让学生在实践的体验中体会父母辛苦生育和抚养的无私付出,感受父母培育我们成长的不易,激发回报父母的情感。]

四、行动篇——回报亲情

1、确定回报方案

(1)甲:记得老一辈革命家驻德爷爷在抗日前一年得到妈妈病逝的消息十分悲痛,他写下了这样一片感人的文章<回忆我的母亲〉,请班主任老师给我们讲讲这篇文章。

(2)班主任讲《回忆我的母亲》

(3)乙:故事让我们感动,榜样为我们引路,名言伴我们同行。父母给了我们那么多的爱,我们已经渐渐长大,我们应该怎样回报父母的呢?

(4)学生讨论交流,并确定回报父母关爱的最佳方案。

2、实施回报方案

(1)给父母一份惊喜

送一份独特的礼物给父母,如自己设计的贺卡或小制作;给父母洗洗脚;最近通过努力取得的最佳成绩或获得的喜报;一封感谢父母的信……

(2)帮父母做家务事

每天在家给自己设立一个劳动岗位,帮助父母分担家务,向父母表示关爱。

(3)陪父母聊聊天

每天陪父母聊聊天,说说学校发生的事,同学之间的事,自己的心情听听父母工作的事,在沟通中积累情感。

3、倾听父母的感受

(1)甲:听了大家的回报方案,我们的家长十分的感动。下面请妈妈、爸爸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2)爸爸、妈妈谈感受。

(3)乙:亲爱的爸爸、妈妈,谢谢您对我们的肯定,您放心吧,感谢您对我们的爱,我们也一定把爱回报,回报给你们,回报给亲爱的社会,回报给伟大的祖国。

(4)合:最后让我们伴着美妙的旋律把手中的红花献给在座的家长。

(5)齐唱歌曲《爱的奉献》。

[积累是亲情书写它独特魅力的过程。利用讨论使学生明白:积累亲情并不在于轰轰烈烈,回报父母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正确的态度,要有一颗孝心;关爱父母要体现在平时的一言一行、点点滴滴中。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小处做起,培养爱心,去爱我们的父母,去爱我们身边的人,去爱我们的祖国。一、活动目的:

1、让学生了解亲情,体验亲情的无私和伟大,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赞美母亲的名言篇4

但英语教学中,我们教师往往培养了学生造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而忽视了语言的社会环境,特别是语言的文化差异,使学生很难说出符合场合的句子,从而使他们的交际能力得不到提高。因此,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英语教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进行比较教学。

一、风俗习惯的不同

风俗习惯,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岁月中逐渐形成的文化意识的反映和表现。民族风俗是丰富多彩的,是习语赖以滋生并获得顽强生命力的深厚土壤,许多习语就是出自民俗。 汉语习语“小菜一碟”和英语习语“a piece of cake”(一块蛋糕)都表示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在这种意义中,汉语的“小菜”与英语的“蛋糕”都含有“容易(或轻松愉快)的事情”之意。但在习语中,两个民族对同一思想的表达采用的形式完全不同,这与两国的饮食习惯有关系。蛋糕是英国饮食文化中非常常见的一种食品,英国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所以他们就用“a piece of cake”表示一件容易做的事情。在中国,蛋糕是近百年才出现在中国人的生活中的,是一种比较高档的食品,一般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能吃到。而小菜一直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吃一碟小菜对中国人来说易如反掌,因此我们常用“小菜一碟”来形容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二、中西称谓差异

学英语时,我们发现英语中称谓名称比汉语中少得多,英语的亲属以家庭为中心,一代认为一个称谓板块,只区别男性、女性,却忽视了配偶双方因性别不同而出现的称谓差异,显得男女平等。

比如英语中的“grandparents”、“grandfather”、“grandmother”,不论父或母的父亲共用一词“grandfather”,而“grandmother”既指奶奶又指外婆,简单又笼统。中文中“祖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却将父或母的双方分得很清楚。

三、习惯表达和观念的不同

1.称呼语

比如曾出现过“I’m sorry to trouble you,comrade.”的道歉语。“comrade”是社会主义国家所特有的称呼,在说英语的国家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时常用sir和madam。如果我们和英语国家的人以comrade相称,他们就会感到莫名其妙。

2.感谢和答谢

通常,在家庭成员之间中国人很少用“谢谢”,否则,不但听起来会别扭,而且相互关系上好像有了距离。而在英语国家,“谢谢”几乎用于一切场合、所有人之间,即使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也不例外。送上一瓶饮料,或为对方准备什么等,他们都会说一声“Thank you”;在公共场合,不管别人帮你什么忙,你都要道一声“Thank you”,这是最起码的礼节。现在这种习惯正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和接受。

3.夸赞及答复

“赞美” 在英语中也常用来作为交谈的引子。赞美的内容主要有个人的外貌、新买的东西、个人财物、个人在某方面的出色表现等。对别人的赞美,最普通的回答是:“Thank you.”如:A:You look beautiful.B:Thank you.而我们对于别人的赞美往往谦虚地说:“没有,没有。”“哪里,哪里。”不敢喜形于色,以防被人说骄傲。

4.个人隐私

中国人初次见面关心的问题是年龄、婚姻、收入等,而英语国家人却对此比较反感,他们认为这些都是涉及个人隐私的。特别是问年龄,因为英语国家人都希望自己在对方眼中显得精力充沛、青春永驻,对自己的实际年龄秘而不宣,妇女更是如此。

5.介绍语

英语国家的人在谈话时一般先介绍自己的名字,如“I am…”,对方自然会即刻说出自己的姓名。即使在填写表格、面谈等场合需要问及姓名时,一般也只说“Your name,please?”或“May I know your name?”如果使用“what’s your name?”他们就会觉得有一种被审问的感觉。

6.家庭观念的不同

在中国,血缘关系和亲情伦理观念根深蒂固,父母、子女始终是一家人,哪怕是成家立业、另设门户,仍和父母不分彼此,把赡养父母、侍奉父母看作自己应尽的责任。美国人却不同,子女一到成年,就会离巢而飞,父母不再抚养他们;而子女一旦独立,对父母家的事,也不再理会,更休想赡养父母或几代同堂了。

赞美母亲的名言篇5

赞颂母亲节演讲稿范文一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在我们平凡的生活中,有一件无价之宝时刻伴随着我们。它像叮咚的泉水,滋养着我们的心田;它像温柔的阳光,给我们前进的力量。它就是母爱!

母亲是伟大的,她用自己的乳汁养育着后代,安德鲁·杰克逊(美国总统)曾说过,有一个女人,她温柔的时候就像一只鸽子,她勇敢的时候,就像一头威猛的师子,每个人在走出自己第一步的时候,都要接

受她的教育,以此来奠定自己的人生之路,这个人就是我们的妈妈。

母亲们是慈爱的,她们的胳膊是由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香甜?但丁说,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母亲给我们生命,伴我们成长,教我们做人。她爱我们胜过爱自己,对我们宽容胜过任何人。

羊羔跪乳,乌鸦反哺。一年一度的母亲节,让我们有了一个向妈妈表达谢意的机会。在这一天,我们应该尽力为自己的母亲做一些事,一句关爱的话,一些力所能及的体力活,哪怕只是为妈妈端上一杯水,母亲节一年只有一次,但关爱父母是我们每天必做的事。

母亲,我们的生命来自您,含辛茹苦,风霜雪雨的交织中有您不倦的身影;母亲,我们的快乐来自您,始终如一,锅碗瓢盆的交响里有您亲切的叮咛。

母亲的笑容,是世间温暖和煦的春风,母亲的皱纹,是艰难岁月里留下的刻痕,而母亲的爱在这世间充满天地。

母亲无私的爱值得我们的尊重,母亲的宽容需要我们的尊重,母亲为了我们辛苦劳作,所有逝去的青春年华,更应当赢得我们的尊重!请打开双臂,拥抱我们的母亲吧!告诉她,我们懂得她的爱,懂得她的付出,同样要告诉她的是我们无限的感激和敬意。只是无法用语言完全表达出我们对母亲深深的爱。

岁月流逝,我们已经渐渐长大,我们渐渐理解了生活和奋斗的真谛,理解父母的不易和师长的苦心,我们决心不辜负你们热烈的期盼,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提高自己的综合实力,提高自身素质,加强修养,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少年。

母亲节虽然已经过去,但在这里请允许我,代表我们全体同学,向普天下所有含辛茹苦的母亲们送上我们最忠心的祝福:母亲,祝您节日快乐!母亲,祝您健康幸福!母亲,我们永远爱你,敬你!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赞颂母亲节演讲稿范文二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是母亲节,是我们的母亲的节日。母亲是我们每一个人心中英雄,母亲将你带到这个世界上,随即你便有了生命,有了生存的寄托。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母亲的唠叨也开始产生厌倦。然而,当你以一个有理方呵斥母亲时,你曾作何感想?母亲倾注了半生的精力来哺育你、教导你,至死方休,如果在她年迈时,你不孝敬她,反而对她不理不管、大发雷霆,她会有多么地伤心、绝望啊!哪个母亲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哪个母亲会对自己的孩子索要什么回报?

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中写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美国“9.11”灾难中一名美国公民的生命留言:“妈妈,我爱你!”……多少个事实证明亲情无价!我们应当珍惜此刻的温馨啊!

母爱,感化一切。

当你已经承受不住外界所带来的种种压力时,母亲为你顶起一片天空,抵挡所有风雨;当你心无慰籍时,她开导你、教育你,教导你“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哲理;当你遇到困难与挫折或因情绪不好而对她大发脾气时,她默默承受但仍坚强地开导;当你因学习而疲劳、心烦时,她会送上一杯热茶,不需任何语言,一切感情均化为泪水落于掌心,一切尽在不言中……

母爱,真挚无私。

当你遇到危险时,她不顾一切地救助你,即使失去生命也毫无怨言;当你感到伤痛绝望时,她比你更加痛心悲伤,却必须要坚强地劝慰你,让你安心;当你欢心愉悦时,她会陪你一起分享心中的喜悦,但是却绝对不会多霸占一点,让你的心变得空虚无物……

母爱,不求回报。

当你过生日时,她显得多么激动、紧张,为你操办了一切,每年都不落下,总记得比你还清楚。而每当到了她的生日时,却从未见她大大操办过,只是依旧保持着那一脸的微笑,默默地接受你对她生日的淡忘与对她的漠不关心……

母爱,永不停息。

在家里,母亲的关爱如泉涌般包围着我;学校里,母亲的思念如丝网般牵动着我;陪伴时,母亲的真情与温馨时刻感染着我……

母亲对我们的恩情千千万万,实数难以报答,但是仍有许多人不知其中深义,对自己的母亲毫无感恩之心,而儿女对父母的孝敬应是有实际行动的,只顾自己而不为父母着想,是十分令人愤恨的行为。

回想起成长道路上的种种片段:牙牙学语,背时识字,生病时母亲对我的守护,上学前的叮咛,放学后的欢乐与忧愁;春日里的风筝和草地上的滚闹,夏日里的游泳,秋日里的郊游,冬日里灯下伴我读书。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母亲对我的爱所构成的温情。谢谢你,母亲!是你教会了我做人的基本原则,是你给予我生命,是你……

永远祝福你:永远我敬爱的母亲。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赞颂母亲节演讲稿范文三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母亲的笑容,是世间温暖和煦的春风,母亲的皱纹,是辛苦岁月风霜雪雨的刻痕,而母亲的爱在这世间便另有天地。仿佛有一扇门,推开它便会看到万丈光芒。这光,给你指引,给你保护,给你温暖,给你希望。

小的时候,每次跌倒,都希望母亲能将我扶起。而母亲却总是站在一旁,用坚定不移的目光鼓励我,让我依靠自己的力量重新站起来。长大后的我,终于懂得母亲的良苦用心。她是要我从小便养成自强自立、顽强不息的性格。在当今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这样的精神尤为重要。

天下间便再也不会有任何人给予我们如此盛大、永无止息的爱和恩慈,再也不会有这样心甘情愿,只为我们笑逐颜开而不计得失辛苦的劳作。而我们谁会记得母亲的生日,谁会真心的为她送上一句祝福,谁会记得她头上第一根白发出现的时间?

母爱是心甘情愿,母爱是恩慈,母爱是永无止息。母亲无私的爱值得我们的尊重,母亲的宽容需要我们的尊重,母亲为了我们辛苦劳作,所有逝去的青春年华,应当赢得我们的尊重!请打开双臂,拥抱我们的母亲吧!告诉她,我们懂得她的爱,懂得他的付出,同样要告诉她的是我们无限的感激和敬意。只是无法用语言表达完整的是我们深深的爱。

感恩父母,希望全天下的父母一切都好!

赞美母亲的名言篇6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当你完成一份自认为不错的手工作品或是取得优异成绩时,你的爸爸、妈妈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中的小主人公在七岁时作了一首诗,他的妈妈给他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爸爸的评价是“糟糕透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从文中找出答案吧!

二、学习生字新词。

1.合作中自学。通过查字典掌握生字的音形义,小组合作学习,读准字音,分析难记字的字形,交流对字义的理解。

2.教师教学、检查、重点指导。

(1)读准字音:誊写:(téng)皱眉:(zhòu)分歧:(qí)谨慎:(jǐn)

(2)记住字形:誊、歧、版。

(3)理解词义

腼腆:因怕生或害羞而神情不自然。

精彩:(表演、展览、言论、文章)等优美,出色。

糟糕:指事物、情况坏得很。

谨慎:对外界事物或自己的言行密切注意,以免发生不利的事。

引入歧途:歧途,指歧路,比喻错误的道路。

极端:事物顺着某个发展方向达到顶点。

三、自由读文,理清脉络。

按照不同内容的分段依据把课文分成三段。

第一段(1—14自然段)主要讲述妈妈对我作的第一首小诗的评价是“精彩极了”,而爸爸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

第二段(15—16自然段)主要讲了几年后正是由于妈妈的鼓励,我一直在写作。由于爸爸的批评使我学会了修改。在他们的教育下我才成为了一个作家。我为自己有这样慈祥的母亲,严厉的父亲而感到幸运。

第三段(17自然段)“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两种声音一直鞭策着我不断前进。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两种不同的评价都源自对我的爱。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读课文,体会深意。

1.指名读课文最后一段。联系上文说说“这两种声音”指的是什么?(指的是“精彩极了”这样的赞扬声和“糟糕透了”这样的批评声。)

2.这两种声音对作者有着怎样的意义呢?通过学习课文,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边读边标画语句,找出听到妈妈的表扬和爸爸的批评后,我的表现和心理活动。

2.在小组间交流。把自己找到的语句读给同伴听一听,再谈出自己的体会。

3.汇报学习成果。教师随机进行点拨和指导。

(1)“我既腼腆又得意洋洋,点头告诉她诗确实是我写的。”

“腼腆”是由于“我”第一次写诗,不知好坏,有些不好意思。“得意洋洋”是一个孩子听到对自己夸奖和肯定所表现出的骄傲。

(2)“我有点迫不及待,想立刻让父亲看看我写的诗。”和“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上了一圈花边。”

“我”“迫不及待”是因为听到母亲的赞扬后便自认为这首诗写得很好,想马上把这首诗给父亲看,也想得到父亲的夸奖。)

(3)“我把头埋得低低的,诗只有十行,我觉得他读了很长时间。”

这里将“诗只有十行”与感觉“读诗读了很长时间”做了对比,一方面说明爸爸对“我”的严肃态度,他并没有马上下结论,而是通过认真读诗再下定论,可以看出爸爸对“我”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另一方面体现了“我”此时复杂的心理,既想听到父亲的赞扬,又害怕听到父亲的批评。

(4)“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和“我再也受不了了,……扑到床上痛器起来。”

爸爸的批评出乎“我”的意料,“我”没想到爸爸会这么严肃地批评“我”的作品,一点儿也不留情面。

4.试想一下,如果当初“我”的作品得到父母亲一致的称赞会怎么样?(有可能会很骄傲,意识不到自己的不足,无法加以改正,长大后更不可能成为一名作家。)

三、母亲的赞扬和父亲的批评对我有什么作用呢?请读第二段。

1.“不过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地鼓励我,因此我一直在写作”;“根据父亲的批语,我学着进行修改。”

2.“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母亲的表扬是对“我”的鼓励,是她给“我”带来了写作的力量,成为“我”灵感和创作的源泉。父亲的批评是在提醒“我”不要骄傲,自满,不断发现问题加以改正。这两者的结合,成就了“我”,使我成为一名作家。

四、再读课文最后一段,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你的同桌听。说说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1.“‘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一股风指的是赞扬声,一股风指的是批评声。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是说没有因赞扬声而迷失方向,没有因取得的成绩而骄傲、自满,沉浸于赞扬声中而不再去努力;也没有被批评声而吓倒,丧失信心,一蹶而不振。

2.作者为什么说“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赞扬声,批评声都代表着两种表现形式的爱。一种是严厉的爱,一种是宽容的爱。这两种爱都体现了父母对子女的爱与关心。

3.再次朗读这段,读出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课在能力和德育方面的目标是:1、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提高自学能力。2、课堂上培养学生动笔墨读书,培养积极思维的能力。阅读理解的能力和书面表达的能力。3、使学生明白批评也是一种爱,“良药苦口利于病”。批评的言词和鼓励的话语一样是促人进取的。培养学生虚心听取他人意见的美德。学生上课要当学习的主人,要认真思考每一个疑难问题。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题目能够大胆发言,参与课堂活动。教学的重点是在读懂每段的情况下理解课文内容。教学的难点是理解为什么面对同一首诗,父母的评价是完全相反的。还要解决一个疑问:作者为什么说“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通过问题悬念导学,引起学生兴趣,然后针对重点段落,教师进行“学路指法”,最后“引导自学”,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评议。在学生的总结评议过程中,理清思路,解决重点、难点、疑点。

探究活动

哑巴救人

有一天,一个老人挑了一担西瓜上街卖,走累了,就在路边一间危房里休息。有个哑巴看见老人进来,他也跟着进去了。他进去的目的是想告诉老人,这房子危险,要赶快离开。可是哑巴不会讲话,他打了不少手势,老人不知什么意思。这时,狂风四起,屋子立刻有倒塌的危险,一定要叫老人立即出去才行。哑巴急了,突然,他想到了一个办法,使老人主动地跟着他出去了。老人刚走出屋子,那间危房就倒塌了,好险呀!那么,哑巴用的是什么办法呢?

提示:

赞美母亲的名言篇7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在各种美德之中占第一位。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古人也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我们不仅要爱护自己的弟弟妹妹,还应该关心其他年幼的孩子。

黄香,东汉人,少年时就善于写文章,当时的人称颂他:“天下无双,江夏黄香。”但黄香最难能可贵的,还是他很小就知道孝敬父亲。

黄香9岁时母亲去世了。他十分悲伤,就把对母亲的思念和爱全部倾注到父亲身上。冬夜,天气寒冷。黄香就先钻到父亲的被窝里,躺一会儿才回到自己的床上睡觉。夏天夜里很热,黄香就手执蒲扇,对着父亲枕席使劲扇着。黄香长大后,朝廷觉得他是个人才,让他担任魏郡太守。有一年,魏郡遭受特大水灾,百姓苦不堪言。黄香拿出自己的钱财赈济灾民,百姓没有不感动的。

黄香是一个孝顺的孩子,从小就知道怎样去孝顺自己的父母,所以说,敬老爱老并非一个传说,你必须用真诚去充实它。

着名哲学家康德曾经说过:“老年时像青年一样高高兴兴吧!青年,好比百灵鸟,有它的晨歌;老年,好比夜莺,应该有他的夜曲。”老人的生活不应是黯淡的,更多的应富含生的气息与爱的欢笑。老一辈革命家着文《回忆我的母亲》,以无限的深情赞颂了母亲无比的爱和高尚的品质。伟大主席接到母亲病危的家信,星夜上路,昼夜兼程,他抚摸着母亲的棺木放声拗哭,悲痛之中挥笔写下《祭母文》:“吾母高风,首推博爱。”名人尚且如此,我们是不是应该年迈的亲人做些什么呢?着名哲学家康德曾经说过:“老年时像青年一样高高兴兴吧!青年,好比百灵鸟,有它的晨歌;老年,好比夜莺,应该有他的夜曲。”老人的生活不应是黯淡的,更多的应富含生的气息与爱的欢笑。老一辈革命家着文《回忆我的母亲》,以无限的深情赞颂了母亲无比的爱和高尚的品质。伟大主席接到母亲病危的家信,星夜上路,昼夜兼程,他抚摸着母亲的棺木放声拗哭,悲痛之中挥笔写下《祭母文》:“吾母高风,首推博爱。”名人尚且如此,我们是不是应该年迈的亲人做些什么呢?

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法律规定子女应尽的义务,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去敬老爱老,这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

随着时代的发展,尊老、敬老的主题也在进一步升华,让我们伸出双手,送出真心,让敬老爱老成为一种风尚。

赞美母亲的名言篇8

关键词:礼貌准则 王熙凤话语 语言交际策略

“礼貌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条重要准绳,作为一种社会活动,语言活动也同样受到这条准绳的约束。(何兆熊:2000)。”礼貌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恰到好处的礼貌不仅可以体现自己的文明程度与身份地位,同时也能帮助说话者在各种各样的言语交际中取得成功。本文试图从语用学的角度来考察《红楼梦》中王熙凤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言语,找出其体现的礼貌原则,以期发现成功的言语交际所需要的一些因素。

一.礼貌原则理论概述

“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是英国著名学者利奇(Leech)1983 年在美国哲学家格赖斯(Paul Grice)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礼貌原则正是补充合作原则的不足,它解释了为什么发话人要违反合作原则下属的诸准则来进行交际及受话人如何推导发话人话语的特殊含意。利奇认为,发话人违反合作原则,把话说得直接乃是出于礼貌的需要。利奇提出了制约人际交往的六条礼貌准则。它们是:

a.得体原则(Tact Maxim):即尽力多使别人受益,少让别人吃亏。

b.慷慨原则(Generosity Ma

xim):即尽力多使自己吃亏,少让自己受益。

c.赞誉原则(Approbation Ma

xim)即尽力多赞誉他人,少贬低他人。

d.谦逊原则(Modesty Maxm)即尽力多贬低自己,少赞誉自己。

e.一致原则(Agreement Max

im):即尽力减少双方的分歧,增加双方的一致。

f.怜悯原则(Sympathy Maim)

:即尽力减少双方的反感,增加双方的同情。

以上六条准则中,1、2准则和3、4准则分别为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1(得体准则)和2(慷慨准则)都用于指令和承诺,前者从他人的惠损去考虑,后者从自身的惠损去考虑。3(赞誉准则)和4(谦逊准则)都用于表情与表达。前者规定如何看待别人,后者规定如何看待自己。一致准则提出不应该直接表示不同意对方的看法,否则就是不礼貌的行为。遵守同情准则的关键是要站在对方的立场来表达心情。从礼貌原则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交过程中,尽量让自己吃亏,使别人多获利,以获得对方的好感,使交际顺利进行。

二.王熙凤言语交际中的实例分析

王熙凤这个人物在《红楼梦》当中的地位相当重要,如果把贾府中长幼、尊卑、亲疏、嫡庶、主奴等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比作一张网的话,那么王熙凤这个人物就处在一个相对中心的位置上。她要同各种各样的人物打交道,上有三层公婆,中有无数叔嫂妯娌兄弟姐妹以至姨娘婢妾,下层有一大群管家陪房奴仆丫环小厮等等。对不同的层次,不同的人,她采用了不同的语言,符合不同的礼貌准则,从而取得了交际成功。下面就其几处话语分别进行分析:

凤姐儿笑道:"我们老祖宗最是有眼色的,试一试,姨妈若松呢, 拿出五十两来,就和我分.这会子估量着不中用了,翻过来拿我作法子,说出这些大方话来.如今我也不和姨妈要银子,竟替姨妈出银子治了酒,请老祖宗吃了,我另外再封五十两银子孝敬老祖宗, 算是罚我个包揽闲事.这可好不好?"(第五十回)

这段引文是贾母与众人赏雪玩乐,兴致极高时起了聚餐的念头,吩咐王熙凤筹钱操办。又因薛姨妈也说要出资赞助,贾母想她只是客人不便同意所以假意责怪王熙凤。此时凤姐说出这段话充分体现了慷慨准则和谦逊准则。先说银子自己来出,另外还要“孝敬”贾母,又说“罚我个饱览闲事”,不仅解决了问题,且言语幽默,让众人忍俊不已,可谓皆大欢喜。言语的交际效果不言而喻。

(王熙凤)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第三回)

此处是林黛玉进贾府,第一次与贾府众人见面时王熙凤对黛玉的赞誉。这里符合了两条礼貌准则,即赞誉准则和同情准则。第一句话中她极赞黛玉的美丽,第二句不仅捧了黛玉有气质,而且也拍了贾母的马屁,更是通过“竟是个嫡亲的孙女”间接的奉承了贾母的孙女。第三句则使用了同情原则,表明自己对黛玉的同情,对黛玉母亲的去世表示遗憾,并不惹人反感。她这一番话,正拍林黛玉,暗拍贾母,侧拍众姑娘及其家人,还表示了对比自己年幼的黛玉的同情与怜悯,不仅给初次见面的黛玉留了个良好印象,更是使得在场各位人人欢喜,从而达到了良好的交际效果。

凤姐儿道: "这也有理.我想起来,他还没个名字,你就给他起个名字.一则借借你的寿,二则你们是庄家人,不怕你恼,到底贫苦些,你贫苦人起个名字,只怕压的住他."(第四十二回)

凤姐儿道:"论起这事来, 我也听见说不与你相干.但只你不早来回我知道,这就是你的不是了.你要实说了,我还饶你,再有一字虚言,你先摸摸你腔子上几个脑袋瓜子!" (第六十七回)

以上两段引文是王熙凤与比自己身份卑微者的言语交际。第一段体现了得体准则。此处的听话者是二进贾府的穷亲戚刘姥姥,她虽然是农民出身,但得贾母欢心,且年纪辈份皆大于王熙凤,再者此时王熙凤有求于刘姥姥,所以她的言语表现出尽量少让别人吃亏的礼貌。这样刘姥姥会认为自己虽然身份低,但是得到了应有的尊重,还能帮上二奶奶的忙,心里自然高兴。第二段的听话者是王熙凤手下的仆人,因他知晓贾琏在外偷偷娶了尤二姐的事情,凤姐拿他质问,探听内幕。虽然怒发冲冠,但此处她还是遵循了一致准则,所以先来了一句“我也听见说不与你相干”。又说出“我还饶你”,这样仆人自然愿意把真相和盘托出,自己不用受罚。这两处也礼貌原则的使用,均使得王熙凤顺利达到了交际目的。

三.结语

《红楼梦》中王熙凤这个人物的形象具有独特性。在整个贾府当中,她是孙子媳妇,辈份是很低的,但她却能够当家,能把方方面面的关系处理的头头是道,除了她娘家“金陵王”的背景,贾母的支持,邢王二夫人矛盾的牵制以及她个人的欲望与能力,她出色的言语交际能力,她对礼貌原则恰如其分的应用也在其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需要正确并准确的使用好礼貌原则,在传递信息的同时注意交际策略的选择,以求用最少的损失换回最大的交际成功。

参考文献

[1]K.M.Jaszczolt.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Meaning in Language and Discourse[M].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4.

[2]曹雪芹.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3]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211-230.

[4]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5]张灵,张莉萍.从礼貌原则分析林黛玉言语交际成功与失误[J].浙江: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上一篇:学习美容范文 下一篇:张九龄感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