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教师的文章范文

时间:2023-11-30 11:06:55

赞美教师的文章

赞美教师的文章篇1

教师上课应具备三种能力,即更新自我的能力、教会学生学习的能力和科学评价学生的能力。

1、课堂教学中要有笑声,师生之笑能舒缓紧张情绪,激发师生教学的积极心态,形成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要树立欢乐课堂的观念,使课堂有教学内容引发的笑声,有教学情境设置引发的笑声,有教师幽默语言引发的笑声,有学生机敏语言动作引发的笑声。

2、课堂教学中要有赞美声,教学中要有师生对教学内容的赞美,要有教师对学生学习进步和取得成绩的赞美,要有学生对教师精湛教学技艺的赞美,要有学生对学生学习创新的赞美。

3、课堂教学中要有惊讶声,好奇是孩子们的天性,课堂教学要激发学生的惊奇感,要引发学生的惊讶声。这样教学,能够引导学生学习自觉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

(来源:文章屋网 )

赞美教师的文章篇2

[关键词]语言 赞美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7-0246-01

每个人都渴望被肯定被赞美,赞美能满足人心理上的自我尊重的需要。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尤其需要教师通过他的学习或表现来对他的价值、作用给予肯定,使他对学习、生活更富有信心。

学生渴望老师的赞美,这是他积极向上的体现。人类行为科学研究工作者约翰·杜威说:“人类本质里最深远的驱策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希望被赞美。”青少年处于对知识和人生的求知和探索阶段,对自己的表现、行为是否符合大众价值取向还不太确定,他渴望作为长者的教师给予他一个明确的方向。当他的某一表现或行为被赞美时,他便明白他的做法或行为是正确的,今后还应该这样做,使自己赢得更多的好感和肯定。这时的赞美就具有了教育的作用,它使学生明确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在获得赞誉的同时,也激励了他的进取心,推动他再去做受人赞扬的事。

真诚的赞美还有利于创造良好的师生交际环境,形成良好的交际氛围。有一次,有个学生因小事在班上打架了,老师责令其写检讨书,学生极不情愿地写了检讨书交给老师。老师看了看检讨书后,说:“你的字写得真漂亮。”学生没想到老师会这样表扬他,于是内心舒畅了,对立感全消,谈起了这次打架的全过程,并真诚地认了错。这次师生交往之所以能成功,教师的适时赞美功不可没。

赞美的话语具有神奇的作用,但如何使赞美的语言发挥它最大的交际效果呢?这就是教师们要研究的课题了。要想适时、适情、适人地使用赞美的语言,教师们必须掌握一些赞美学生的技巧。

一、赞美要具体

人人都渴望真诚的赞美,反感虚假的赞美,学生也不例外。具体切实的赞美最能体现赞美者的真诚,也最能给被赞美者接受并留下深刻印象。所以赞美一个学生时,就应该具体切实,切忌流于空泛。如赞美一个学生“你是个好学生”“你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都会过于空泛,学生就不确定自己好在哪里,哪些行为是值得学习的。只有将空泛的赞美化为具体,赞美的语言才有力量。如将“你是个好学生”具体为“你为同学们收发作业本,方便了老师和同学”,将“你最近表现不错”具体为“你准时上学,按时完成作业,上课积极思考,主动回答老师问题,同学们都说你进步很大”。这样的赞美列举了学生值得赞美的地方,让他看到了自己的作用和价值,明确了自己以后努力的方向。当然,老师要对学生做出这样具体的赞美,细致长期的观察是必不可少的,细致观察后的赞美更能拉近师生的距离,因为这让学生知道,老师是时刻关注着他的,他会更有前进的动力。

二、赞其隐处,出奇不意

雷同的赞美听多了,谁都会发腻,要想使你的赞美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产生积极作用,就要在学生不易被人觉察的隐蔽长处进行赞美,这样才能产生更佳效果,这样的赞美也更能凸显老师对学生的关注。

比如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他们被关注的焦点往往是成绩的优异,思维的敏捷,学习的勤奋,于是在这些方面,他们会听到很多的赞美,而他们其他方面的长处就会被忽略,如果老师能发现他们在其他方面的优秀表现,并给予表扬,那么老师的语言能达到更好的交际效果,更好地拉近了师生的情感距离。如一个老师对一个成绩优异的学生的成绩进行表扬,则被认为很平常,没有太大的积极作用,但如果老师这么说,效果就不同了:“我真没想到你在家里是这么能干,听你妈妈说你在家里常做家务,而且常为家人做你的拿手菜。我原来只知道你在学习方面的勤奋。”这样的赞美发掘了他作为儿女的优点,并给予出人意料的关注,无疑会触动他内心的情愫,会收到意外的效果。

三、有赞有“求”,效果更佳

只是赞美学生,有时会让人觉得你虚假敷衍,这样的赞美难以达到想要的效果,特别是对学生,你一味赞美,他会觉得老师是在哄我呢。如果你在赞美时候提出请求,不故意为赞美而赞美,或许能收到一些实际效果。比如老师对一个学生说:“你的英文字写得真不错,能教我吗?这些字母我老是写不好。”这样的赞美是很巧妙的,以“求”结尾不过是为了使赞美显得随意,赞“求”结合,使赞美不着痕迹,极易激发学生的荣誉感,并显示出了老师的亲和力。

四、背后赞美,巧露真诚

一些脾气很倔强或性格很孤僻的学生,往往不乐意与同学交往,与老师更没有太多接触,老师要接近他们,开启他们的心扉,着实不容易,这时,不妨试试背后赞美的方法。老师可以常在背后肯定他们,赞美他们,当这些赞美的话语传到被赞美者耳中时,他们的心里一定能产生积极作用,老师在背后赞美我了,看来他确实认为我比别人强,老师还是很认可我的。学生觉得老师尊重他认可他了,他才会对老师产生好感,才会向老师敞开心扉,背后的赞美巧妙地表露了教师对学生的关注。

教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要使用不同的赞美语言,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情况下,赞美的方式也应有所不同。如果教师能巧妙使用赞美语言,真正达到激励学生进取的效果,那么他就一定会大受学生爱戴。让学生喜欢你,并被学生在内心深处接受后,教师的教学教育工作才能如鱼得水般开展,不妨学着做一个善于赞美学生的老师。

【参考文献】

[1]赵毅,钱为钢.言语交际学[M].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03.

[2]韩东才.班主任基本功[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

赞美教师的文章篇3

【关键词】中职语文 改变模式 快乐学习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中职生在文化学科异常薄弱的情况下,好的语文基础显得尤为重要。但中职生厌学情绪非常严重,如何让中职生在语文课堂上快乐学习,适应中职环境,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职业技能人才,成为中职语文课堂亟待解决的问题。我认为,让中职生在语文课堂上快乐学习,就必须摆脱传统的普教教学模式,正确定位好自己的教学内容、方式、方法和手段,形成适合中职生学习的特有的教学模式,真正发挥语文在中职教学中的作用,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学会微笑,营造和谐快乐的学习氛围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教师应了解学生学习水平与心理特点,关注他们的学习困难,重视他们的学习需求,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的确,要想学生在你的语文课堂上快乐学习,首先得让学生感受到你老师的快乐心情,正如郑杰校长在他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中写道的那样:“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去做一个称职的老师,一个快乐的老师,一个幸福的老师。”作为教师,不能因为自己日常生活的不快而失去自己那美丽的笑容,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份职业,你就应学会在快乐和清贫中寻找那份属于自己的平平淡淡的快乐,因为你那一抹真诚的微笑,课堂上学生会更快乐着,更幸福着。

二、学会赞美,给学生一缕阳光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凡受过别人赞美的人,都曾感受到甜蜜。”的确,人人都喜欢听到赞美之词,我们的中职生更是这样。大多数中职生,在父母的眼中,是令家人失望的不肖之子;在老师眼中,是令老师头疼的“朽木不可雕”的差生。赞美之词,对他们来说是吝啬的。我会努力让自己的眼睛找寻到、让自己的心灵感受到学生身上值得我赞美的东西,并使之发扬光大。你听“你提的问题很有个性,说明你用心思考了”“你能根据文章所表现的中心寻找答案,这种方法值得大家学习 ”“你特别用心倾听别人的发言,既是一种好的学习态度,也学会很好地尊重别人”……这样的赞美,这样的评价,是中职生生活中难得一见的一缕阳光,也就这一缕阳光就可让课堂上的中职生快乐着幸福着。

三、学会转变观念,给学习生活增添一丝快乐情绪

快乐是一种美好的感觉,每个人都不会拒绝快乐,由此以快乐为载体的事物也让人们无法拒绝。教学如此,学习更是如此,好的教学方法就是教师打开学生求知欲望的最有效的钥匙。了解中职生的学习水平和心理特点,创设适合中职生的教学模式,是中职生快乐学习的必要前提。

中职生是普通教育下的失败者,他们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产生了厌烦感或恐惧感,而我们的中职教师却是普通教育模式下的成功者,我们的老师教给我们的那种教育方式多多少少在左右着我们的教育方式,所以课堂上的师生对立就在所难免。职业教育期待着新型语文教师的出现。要想改变中职生对语文学习的厌烦感和恐惧感,那教师首先得完成自己的角色转变,抛弃以重知识以考学为目的的普通教学模式,由原来的面面俱到到变得懂得取舍,成为有职教特点的新型语文教师,让学生的快乐情绪洋溢于语文课堂。

四、学会追求教学的艺术美,给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既然一半是艺术,那么,语文教学就离不开一个“美”字。但我们大部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没有感受到文学作品中那些自然美、生活美、情感美、艺术美、语言美的存在,脑中留存的只有那简单直白的说教给他们带来的心累和对语文学习的厌弃。如果想让语文课堂充满快乐情境,语文教师还需追求语文课堂的艺术美。

对于一些写景抒情散文,仅凭教师讲一讲学生读一读是不行的,那样显得过于说教。假使利用视觉媒体辅助教学,变文字为直观,让学生直接感受景物,那一定可以增添文章的感染力。比如高一上册的《荷塘月色》,可以先让学生展开想象,然后展示《月光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色》等图片,配以恰当的音乐,再放映当时的历史背景资料,学生就会在惊叹荷塘月色美的同时,作者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也就不难理解了。

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生命活力,充满人文关怀,促进中职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课堂。希望有语文的地方都是快乐的地方,也希望每一位接触语文的人都是快乐的人。我想只要我们对职业教育多一份责任,努力收集我们语文教学中的点滴感受,我们的中职语文课堂一定会快乐起来。

赞美教师的文章篇4

关键词:气场;好玩;情感

“气场”,通俗地说,也就是“吸引力”,而我,今天要把它用在教育上,用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我更愿意把语文看成是一个“人”,一个集思想智慧、美丽优雅、淡定从容于一身的“人”,她应该也必须拥有更强盛的气场,这种气场,将深深地影响着孩子们。

一、奏起好玩的课堂之乐

1.教材好玩

我不敢说,我们的教材还存在着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因为那些课文毕竟是一些教育专家从浩如烟海的文章中选择出来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的文学意义和教育意义。但我们的孩子,为什么还是愿意手捧有趣的课外读物,而不愿意把大量的时间用在我们的教材里呢?仔细观察2~5岁的幼儿,我们发现,这个时期的孩子语言发展速度惊人,效果也惊人,每个孩子都是天才。但为什么一进入小学,开始正式而系统地学习“语文课”,口也就拙了,眼也就呆了,心也就迷蒙了?“小学语文是被我们自己整垮了的。”(商友敬语)太凝重的内容孩子不喜欢,说理性的文章孩子读过一遍就再不愿意再捧起。儿童的阅读就要从儿童的立场出发,就要从儿童的视角选择。基于儿童的教材,儿童能不喜欢吗?能不兴奋吗?能不被吸引吗?

2.学习方式好玩

语文与其他课程不一样,她可以拥有很多好玩的教学方式。特级教师张学青在教学《月光启蒙》这篇课文时,采用让文本复活的方式,让凝固的月光流动起来,让凝固的歌声飘扬起来,一切,都是那样美好。她首先将词Z所指的那个事物本身的魅力展现出来,譬如课文中有这样一首童谣:“毛娃哭,住瓦屋,毛娃笑,坐花轿。毛娃醒,吃油饼,毛娃睡,盖花被。毛娃走,唤花狗,花狗伸着花舌头。”如果你只是用眼睛默读这些词句,或者只是用一般的诵读课文的语调将它读出来,说实话,它的语言看上去并不美,听起来也很平常。但是,当孩子们拍着手,跺着脚,捶着桌子,用天真的童音“唱”起来的时候;当他们一边有节奏地唱着,一边做着坐花轿、盖花被的动作的时候,这首童谣的魅力就表现得淋漓尽致了。你看,这样的课堂多好玩啊!这样的课堂,想让学生游离其外都很难。

二、永葆轻舞飞扬的情感

1.唤醒

孩子年龄尚小,还不能深刻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或者说只能停留在最浅的层面,这时候就需要我们教师的唤醒。教师要开启学生的情感之门,使之与教师、与文本、与作者之间产生情感“共鸣”。教师讲课冷冰冰,似三九天之冰雪;像机器人一样虽有声而无情,虽有行而无内涵。这无激情的教学,必然得不到有激情的听课。只有把教学情感交流、沟通得恰到好处、水融、和谐统一,才能克服枯燥无味的说教,才能防止出现压迫强制式的教学,才能产生最佳的教学效果、最强大的气场效应。

请看孙双金老师执教的《黄河的主人》的课堂片段,我们看他是怎样带领学生叩击课堂的情感大门的:

师:看老师写黄河两个字!(板书:黄河)你了解黄河吗?说说你心目中的黄河!

生:我心目中的黄河波涛非常汹涌!

生:黄河在我心目中气势磅礴,而且每年携带泥沙高达16亿吨,可以绕地球27圈!

生:黄河在我心中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十分豪迈!

生:黄河在我心中是位母亲,她哺育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儿女。

师:讲得好极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哺育了中华民族,她养育了中华儿女。多少年来,我国历史上有多少文人墨客在高声赞美黄河。李白在诗中赞美:“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王之涣是这样赞美黄河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韧山!”让我们一起来和着诗人的感情赞美黄河!

生:(读)

师:(充满感彩)黄河的水啊,就像从天上滚滚流到了人间,奔腾不息,一直流向大海!这就是诗人眼中的黄河!我们再一次吟诵这两句诗词!“黄河之水――”

(学生大声朗读)

……

师:是啊,我们站在黄河的边上看到那万马奔腾的气势,就使我们胆战心惊!那么,又有谁能够做黄河的主人呢?拿起书,带着这个问题自己读课文。

孙双金老师先从板书课题“黄河”入手,说说自己心目中黄河是怎样的,唤醒学生的已知经验,为学习课文所写的黄河情境做铺垫。接着,老师先后作了两次有关黄河的动情描述,师生分别吟诵了古诗赞美黄河的诗句,还配上了激情澎湃的音乐,这样就很自然地激发了学生赞美黄河的情感,为课堂教学扣开了情感的大门。

2.诵读

朗读是课文理解的一扇窗户,推开这扇窗,阳光可见,高山可见,鲜花可见,溪流可见,一切美景皆在眼前。“万千语言‘读’自明”,会“读”了,理就通了,气就顺了,情就生了。指导学生摇头晃脑地读,有滋有味地读,品词品句地读,一根“情”线贯穿课堂始终,孩子穿行在语言文字中,感动着,热爱着,赞美着,愤怒着,憎恨着,同时也内化着,生成属于自己的能力素养。

语文,是一首最美的诗,是一曲最动听的歌,需要我们精心创造,用心弹奏,在强大的气场里孩子们翩跹起舞,尽情展现从语文中得来的人生智慧!

参考文献:

赞美教师的文章篇5

——观《盖章》有感

七(24)王璞

指导师:沈翔

“如果当你疲劳至极,微笑,微笑……”这是《盖章》的主题曲。当你旅途劳累时,请保持微笑,因为他是解药;当你感到无助时,请保持微笑,因为他是生命的导航;当你对世界失去希望时,请保持微笑,因为他会点燃起幸福之火。

我们,何时忘记了微笑?我们带上了一副面具,冷酷无情,用锐利的目光扫视他人,用冷酷的话语去刺伤他人的心,哦,他们并没有心。因为他们无刻在揭露他人的缺点,面无表情的漫步在街上,太阳被吓的拉来云朵,蓝天并不再蓝,而是灰的,鸟儿不再歌唱,就算开口,也只是哀鸣……

“微笑,微笑!”我在心中一次次呐喊,只有微笑,才能让人摆脱困境,正如那位主人公一样,他用一番对他人的夸奖和一个免费的微笑,他改变了别人暗淡的生活,他让这个世界鸟语花香,不在沉闷无比,而被他救过的人,丢弃了面具,将它踏在脚下……

朋友,你可曾向陌生人微笑?我曾向路人派送过微笑,但他们只是向前走,并未发现,流入漫漫的“面具大河”中,不见了踪影,只留下我凝固住微笑,回头看他越陷越深,心中想着:人们对微笑已经毫无察觉,而我却在这儿派送微笑,这不是无稽之谈吗?

有一天,我沉闷至极,漫步在街上,在不经意间,一位陌生人向我微笑了一下,我的心深深地受了感动。我在这一天因为一个微不足道的微笑而满怀喜悦之情度过了这美好的一天。我重新振作了又拾起想让人过好每一天的微笑力量,我打开门,坚定的走了出去……

人们已经与面具融为一体了,慢慢的在时间长河中死去,只有微笑,才能救他们,因为他们忙着拾取鹅卵石,却忘记了钻石……

当困难来临的时候,请你保持微笑,微笑代表着方向,他不会向困难低头。当遇到挫折的时候,请你保持微笑,微笑代表着希望,他不会再为挫折发愁……

请为孩子的劳动打赏吧!谢谢!

指导师:沈翔

联系电话:15382596161

出处:沈老师的作文课公众号

赞美的力量

——观《盖章》有感

玉海实验中学七(23) 彭新宇

指导师:沈翔

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如果你想要它对你微笑,你只有一种办法,就是对它——微笑。然而微笑却是最美好最迷人的一种表情。

在日常交往中,人人需要赞美,人人也喜欢被赞美。如果一个人经常听到真诚的赞美,就会明白自身的价值,有助于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特别是当交际双方在认识上、立场上有分歧时,适当的赞美会发生神奇的力量。不仅能化解矛盾,克服差异,更能促进理解,加速沟通。所以,善交际者也大多善于赞美。

有许多时候,在祷告中赞美神比祈求更重要。赞美能使你由战争本身转而注视它的得胜,因为基督是得胜的王,而你则已有得胜的王住在心中”你的生命和祷告就拥有了他的胜利。一般而言,祷告应该以赞美开始。圣灵愿意时时带领我们脱离重担满满的祷告,进入得胜有余的赞美。背负他人的重担合乎圣经的教导,赞美则更是如此。

正如老师上次给我们看的这个电影《盖章》,一个在第下停车场的人。他给人赞美,没有信心的人,被他的赞美瞬间变的自信,所以一个人,口才很好很重要,我个人认为。不然他为什么会引来那么多人呢?说明当今社会,自信心很重要,而电影中的那个男的感化了里面的各种失去信心的人,甚至感化了,他的“丈母娘”使得自己有了个非常漂亮的媳妇,所以我认为口才非常重要。做人要多赞美别人,但是不能每件事都赞美,不然那人的尾巴翘到天上去了。

赞美能使人有自信心,更有动力,赞美和沮丧同样有感染力,所以做人要Happy!记住也要让身边的人开心。

请为孩子的劳动打赏吧!谢谢!

指导师:沈翔

联系电话:15382596161

赞美教师的文章篇6

长期以来,新诗教育都是一笔糊涂账。新诗研究在大学里即便不能说是另类,但不同程度的被忽视是毋庸置疑的。[1]当代诗歌,特别是1980年代中期以来的诗歌在中国当代文学史教学(此处专指大学阶段的专业必修课程)当中的状况,大抵如1940年代资深语文教育专家叶圣陶在回顾语体文(白话文)教学历史时的一个判断:尽管“语体成为国文的教材和习作的文体”已有20多年的历史,但从教师素养的角度看,“语体始终没有好好教学过”:喜新的教师专教一些“新文艺”和论制度论思想的语体,结果是谈论了“新文艺”的故事和制度思想的本身,而忽略了他们所担任的是属于语文教育的国文科。不喜新的教师就只阳奉阴违,对于教本中编列的语体,一一翻过不教,如果自选教材,就专选文言,不选语体;他们以为文言才有可教,值得教。两派教师的做法绝不相同;但是有共通之点,都没有好好地教学语体。[2]把这段话中的“语体文”(白话文)换作“1980年代中期以来的诗歌”,“文言”换作诗歌以外的文体(特别是小说文体),下面这个判断基本上就能成立:在大学阶段中国当代文学的课堂教学之中,当代诗歌也基本上“没有好好地教学”过。对新诗有兴趣,熟悉当下诗坛状况,且有过一些研究的老师可能会多花两个课时来讲解,其他老师则很可能一笔带过。[3]在各种文体之中单单挑出诗歌,并不完全是个人偏好的问题,实是因为诗歌是所有文体当中最敏感的那一支,对于诗歌的态度与感觉,在相当程度上可看出一个人的文学素养。何以新诗教育会遭遇这般境遇?教师素养无疑是一个突出的因素,专事新诗研究的人才相对较少,而文学教授读不懂一首新诗的现象似不在少数。中国当代文学史教材的写作本身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实际上,完全可以说,正是前者对后者构成了非常重要的制约。

纵览中国当代文学史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各类教材,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症结,那就是现代文学史教材往往给予了诗歌更多的章节,且不少章节均是由著名诗人领衔;当代文学史教材给予诗歌的章节则要小得多,且多以年代或以流派、群体来统称。也就是说,在“现代”与“当代”之间,诗歌史的写作似难获得必要的平衡。[4]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材所呈现的诗歌图景也有不少可疑之处。笔者所在学校正在使用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五”部级规划教材为例,新时期以来的诗歌共有两章,一章是“80年代诗歌”,下设2节,即“80年代诗歌概述”和“朦胧诗”,另一章是“90年代诗歌”,下未分节。前一章的篇幅为11页,后一章则为4页。[5]且不说对于“北岛”这一最为重要的“朦胧诗人”依然采取避而不谈的策略[6],比较突出的问题在于,新时期以来诗歌复杂多元的面貌、重要诗人的创作实绩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呈现,而且,在整体叙述之中,诗艺探索基本上也不是被赞誉的,诗艺探索所带来的所谓“困境与问题”被并不恰当地强调,即1990年代新诗探索“所造成的混乱,似乎比取得的成绩更为突出”。比照现代文学阶段,当代没有出现那些已成定论的重要诗人固然可以理解为事物尚在进行中,尚不到盖棺定论的时刻,但1980年代中期以来,诗歌写作的多元态势比之现代文学阶段应该说已有过之而无不及,从此时到1990年代末期的诗歌状况,对当代文学史的写作而言,已有数年的距离,理应得到较为充分的呈现。在教材所划定的这等简单、粗暴、偏狭的诗歌图景之下,如何向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讲述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当代诗歌着实是一个非常头疼的问题。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大学课堂里的诗歌教育问题还会遭遇另一个问题,即年轻学子们在更早阶段所接受的诗歌思想或知识。前几年我曾考察过中学语文课本及读本所选诗歌的情况,重点考察的是穆旦的作品,[7]其中,人教社高一语文必修教材所选为《赞美》。除了像鲁迅这样的文学大家外,中学语文教材一般仅选入一位作家的单篇作品,《赞美》多半就是中学生们关于穆旦的最初阅读。我当时即对“课后练习题”及相关教师用书的解答多有注意,结果发现编者的核心理念全在于思想与形象。教材的相关习题为:《赞美》一诗中的“我”指代什么?诗人究竟“赞美”什么?诗中每一节都以“一个民族已经起来”作结,有怎样的意味?[8]相关《教师用书》给出的答案则是:此问主要是让学生把握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赞美》一诗中的“我”指的应该是抒情主人公自己,赞美的是中华民族忍辱负重、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性格,以及生生不息的雄健的生命力。诗歌每一节都以“一个民族已经起来”作结,使这个声音成为全诗的主旋律,凝聚着诗人对中华民族顽强生存力的赞美,充满了一种鼓舞人心的力量,而且使悲痛没有沦为伤感,显得悲中有壮,有一种内在的力量。[9]从习题及解答不难发现,所列问题都是主题学方面的———更确切地说,是思想教育方面的,诗歌之为诗歌的艺术品质基本上没有触及。

似乎可以说,《赞美》之所以被选入,乃是因为“中华民族”这一大的命题,它是一个思想的文本,而与“诗”本身无关。将这一问题移换到中学语文的实际教学的角度来看,也会有别一重理解———与前文提到的叶圣陶的判断相似,这里也可套说此前的一个现象。1937年曾有过一场“看不懂”的争论,大致情况是一个已经教了七年书的中学国文教员看不懂卞之琳的诗、何其芳的散文和无名氏的大作。对此,沈从文在《关于看不懂》中指出:症结出在“大学校中国文学系的课程表上”,大意即是,在大学课堂里,“现代中国文学”并没有被好好教过,“那些人之师在学校读书时,对这方面的训练,有的竟等于零。他不‘学’,怎么能‘教’?”[10]一如前面所提到的叶圣陶的判断,类似问题即是,大学课堂里既然没有被好好教授,中学课堂里的诗歌教育问题又何以可能呢?这样一来,也可以说,所谓诗歌教育的问题也并非到大学课堂方才出现———在相当程度上,它乃是更早阶段诗歌教育缺失症的一种延续。不过,最近几年来,情状可能会有所改观,针对不同阶段歌读本的编辑出版即可视为一个积极的现象,较近的有钱理群、洪子诚两位先生主编的《诗歌读本》,分“学前卷”、“小学卷”、“初中卷”、“高中卷”、“大学卷”、“老人儿童合卷”,但这种诗歌教育如何持续地实施,实际效果又如何,显然还有待时间的检验。#p#分页标题#e#

再回到中国当代文学史教材上来。基于多重因素,不难理解,对于诗歌探索,以及当下诗歌写作中所出现的一些新现象或者热点问题,当下的中国当代文学史著作是缺乏有效的回应能力的。在实际教学之中,笔者人近期遇到一个问题,即如何看待在网上引起较大争议的“乌青体”诗歌。“××体”可说是近年来的网络用语,“乌青体”不过是一个叫乌青(1978-)的人写下的诗歌,其中有一首叫做《对白云的赞美》:天上的白云真白啊真的,很白很白非常白非常非常十分白极其白贼白简直白死了啊———学生看了之后爆发出一阵哄堂大笑,他们在问,这是一首诗吗?称之为诗倒是无妨,但从任何意义上,它都不是一首好诗。但我同时也提出,仅仅这么说显然淡看了网络的核能,以及1980年代以来诗歌探索所累积的成效。“乌青体”的出现又一次应和了当下社会的娱乐化的态势,一时之间,网民纷纷仿效“乌青体”,衍生了不少造句式写作。在当下的诗歌写作之中,日常化、口语化、戏谑化等现象实际上多有出现,其中自然是泥沙俱下,但诗歌娱乐化的热闹纷争局面之中也还是有其积极的意义的。诗歌娱乐化意味着一种释放。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太多非诗的因素———特别是政治与社会文化的因素———黏附于诗歌躯体之上,诗歌面孔变得严肃,甚至可憎———诗歌成为了心灵的重负。

1980年代中段以来,“日常主义”、“口语化”、“废话体”等写作态势开始成为诗歌界的一股潮流,它们包含了某种改变诗歌写作局面的抱负,可视为一种积极的诗学冲动。近年来娱乐或游戏情绪在诗歌写作中的蔓延大致可算是此一冲动的蔓延,而并非一个突如其来的风潮。诗歌被戴上了一张极其轻松的、戏谑的面具,部分写作者对于现存诗歌秩序的不满,以及对于轻松的心理诉求被成倍地放大———由于这一诉求顺应了当下社会愈演愈烈的娱乐化潮流,同时又借助网络这一巨大核能的推波助澜,它最终方才演化成了一出又一出狂欢的闹剧。从当代诗歌的此一发展线索来看,“乌青体”不过最近的一个典型例子而已。可以说,《对白云的赞美》固然称不上是好诗,其效果比之当年韩东的《有关大雁塔》等诗远不可同日而语;但它也具有一种积极的文化意义,构成了对于宏大叙事、过度修辞的颠覆。无视此等诗歌的文化意义,将其一棍子打死,显然是有失公道的。[11]

赞美教师的文章篇7

关键词: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有效性

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一直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在教师引导的阅读实践中,帮助学生学会基本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新一轮的教学课程改革以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也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长期以来由于课程改革的进程较快,相对忽略具体操作中的实施情况,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解决,因此,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如何保证阅读的有效性就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首先是课程教学目标,从上文所述的三个角度出发的教学目标,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大多流于形式化,许多教师在具体的教学目标设计中机械的进行模糊化的设计。其次,在教学方法中,新课标倡导“因文而定、因课而改、因时而变”,即使是同样的文本,根据不同的教学侧重点和训练目标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刻意模仿名师的公开课,僵化的照搬照抄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由于老师没有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基础知识水平,认真设计出的富有个性和价值的教学形式,往往造成教学内容过于高深使学生不能够接受,打击学生的自信心或者教学内容过于肤浅,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不能实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标。再次,在新课改的形势下,由于课堂节奏需要教师根据多方面因素进行主观调节,在教师经验不足的情况下有些教师没有很好的把握教学课堂的节奏,导致课堂有效教学时间短、课堂纪律差、教学进度慢等状况。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

(一)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教师教、教师讲,很少有学生的阅读。新课程强调体验和感悟,实际上就是强调语文教学要让学生自己阅读。很显然,体验和感悟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学生只有通过阅读才能够体验,才能够感悟,才能够因文悟道。能力依赖于知识,更依赖于方法,方法是能力的桥梁。新课程新教材强调了阅读能力的层次和要求。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应力求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切入点,从学生的思维的形式和模式入手,借助语言学、语法学、修辞学和逻辑学的原理和规则,追根溯源,开发出一套快速而行之有效的语文阅读的具体方法,以此贯穿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始终,使学生凭借这种方法并且熟练地驾驭这类系统的方法进行阅读,准确地把握各种各样的阅读材料,达到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真正达到语文教学“教是为了不教”的最终目标。并且,教师运用这样的方法进行教学,能使教学方法的改革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课堂教学模式得到有效的更新,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真正落到实处。

(二)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阅读

阅读教学和其他学科教学一样,都是师生之间的互动。研究表明,通常每节课学生能够专注的时间为30分钟,即使是高中生,依然依赖于教师,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或者一个和蔼的表情,都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且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教师更多的表扬和鼓励。可见,教师真诚的赞美不仅仅能够激励学生主动学习,还能够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但是,教师的赞美需要恰当的运用,不然就会起不到任何作用。因此,如何赞美何时赞美也是我们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重点。例如,当学生回答的答案不正确时,教师要保持和蔼的态度和满面的微笑,给予正确的指导,学生回答的答案还不是理想答案的时候,教师也不要大声斥责更加不能够辱骂学生,免得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反之,学生回答的答案是正确的,教师要及时的给予肯定且给予表扬。但是,表扬话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状况来选定,不能一视同仁,不然有时候会适得其反。总之,教师要运用自己真诚的爱,去赞美表扬学生,创造和谐的可叹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的阅读。

(三)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归根结底还是要从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着手,只有教师真正从根本上理解新课标中倡导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且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才能使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提高。高中语文教师不仅仅要具备一定的语言和文学功底,还要具备很高的人文素养。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充分运用自身的知识和修养,把阅读教学中所蕴含的人文情怀展示出来,使学生更好的领悟和体会。

(四)采用多种方法,使课堂训练落到实处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使学生学懂内容,在课堂训练中,应层层深入,在“听、说、读、写”这四个字上下功夫,设计各种练习。其中写是最重要的一环,写出来的文章漂亮与否,是很能说明一个人的语言水平怎样的。所以教学生写好作文这一工作,是需要长抓不懈的,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就是要让学生及时学习别人的优秀写作方法和语言,把它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文章的许多写作技巧大家在学课文都已经明确了,关键是如何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这就要教师帮助他们做一些铺垫,设计一些练习,让学生发挥想象与联想展开写作。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就心中有数了,然后再说明一下自己所要说的道理或要赞扬的精神,选取有代表性事物,拟好提纲,搭好文章的框架,再写完整,再润色,文章就写好了。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阅读教学不同于语文教学中的其他部分,更加注重正确思维方式的引导。因此,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必须引导学生主动的参与体验阅读的过程,在循序渐进的基础上,完成阅读能力由量变到质变的提升。同时,还需要指导学生进行阅读量储备的增加,在其拥有一定阅读量的基础上在加以正确的方法引导,必然能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杨怀增.高中语文科阅读课的教学思路与设计[D].陕西师范大学,2010

[2]黄歆.试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D].华东师范大学,2010

[3]李翻英.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探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

[4]张栋.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反思[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06)

赞美教师的文章篇8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一旦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 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为了使学生愿学、乐学,笔者在多年的课改实践中作了以下三方面的探究:

1 赞扬欣赏激趣法

人类本质最殷切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赏识。老师要关注学生成长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清代学者颜元也说过:“数子一过,不如奖子一长。”这都是讲赞扬欣赏的激励效用。赞赏是廉价的,也是无价的。同学的掌声,老师的赞扬,小小的奖品,都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力量源泉。课堂上笔者采用多种表扬方式:或用赞许的口吻――“你说得真好!”“你的想法真棒!”“你想象力真丰富!”;或用亲切的动作――拍拍肩膀,轻轻一点头,微微一笑,每节课笔者尽量多赞赏学生,不光赞赏一个两个,而是赞赏一群一批,甚至全班;不是虚伪的应付的,而是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有了赞赏这一“添加剂”,学生在学习中就能常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的乐趣,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效果好。可以说,赞赏出创造力,赞赏出学习兴趣,赞赏出进步的学生,赞赏出有特点的学生。通过赞赏融洽了师生关系,活跃了课堂氛围, 激发了创造热情,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能力养成起着十分明显的促进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赏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能力的提高,又要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及方法上的优良行为,还要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 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苏霍姆林斯基提醒我们教育工作者:“请记住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2 认真倾听激趣法

传统的课堂教学多是老师掌握着“话语霸权”,学生只能当作一个个容器,等着老师往里灌东西,可结果,园丁的辛勤,往往扼杀了学生的天性,“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变成了统一模式铸造的标准件。新课标提出教师要多倾听学生的发言。笔者认为,学生“讲”教师‘听”。有三大好处:一是通过“听”可以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笔者通过“听”常常被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独到深刻的见解、幽默睿智的语言所折服。 二是通过“听”可以真正使教师领悟“教学相长”的真谛。三是通过学生“讲”教师“听”,可以锻炼学生。学生越说越会说,越说越想说,越说越自信,课堂成了他们发挥的舞台,这更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焕发出课堂的活力。如《两小儿辩日》,几乎都是学生在疏通文意在争辩。新课程要求教师树立“自主学习和协调学习” 的教育观,由传授知识向学生终生发展延伸。世界教科文组织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而这种学生多讲、老师多昕的教学模式正是“授之与渔”“操练捕鱼”的有效途径。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是学生做主角,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兴趣,使学生的学习状态保持活跃和热烈,使语文课堂呈现无穷的活力与魅力。

3 教师魅力激趣法

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即有魅力的教师。一副自然大方亲切随和的教态,一身时尚端庄搭配得当的衣着,一手龙飞凤舞刚柔相济的书法,一口字正腔圆抑扬顿挫的普通话,一段声情并茂慷慨激昂的朗诵,一句委婉动听相得益彰的轻唱,都会对学生的注意力具有无形的控制作用,对学生的审美情趣具有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从而激发起学习兴趣,焕发课堂活力。语文教师要将学生带人美妙的文学殿堂,最重要的还得用语文的真正学识去感染学生,使其 受到熏陶――教师满腹经纶,才气横溢,授课时,或宏论滔滔,妙语连珠,或精点略评,字字珠玑,让学生如饮甘醇,定会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而言,教师的授课语言要有绘声绘色的形象性, 表情达意的准确性,辞约意丰的简明性,和谐悦耳的音乐性,严密准确的逻辑性,教师用这种语言描景状物,述说人事,说明特征,品味诗文,剖析事理,定能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语文教师不仅要熟悉教材,对典范的名篇佳 作记忆成诵,而且应形成自己钻研教材的真功夫, 能常教常新,能给学生以艺术熏陶与美的享受,真正成为学生求知与做人的良师益友。语文教师出色的艺术审美能力与艺术创新能力,有助于激活课堂气氛,使课堂充满朝气与生机,因为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与点拨下,能够从教材的字里行间发现各种静态美、动态美、形态美、色泽美、韵律美,能够用自己的心灵感受到教材横生的情趣。不仅如此,教师匠心独运的板书设计也能给学生以美的 享受、美的熏陶,从而激发起学习语文的兴趣,焕发出语文课堂的活力。

上一篇:逝去的爱情范文 下一篇:最伤感的文章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