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章阅读范文

时间:2023-12-04 02:57:09

经典文章阅读

经典文章阅读篇1

【关键词】经典;阅读;写作;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什么是经典?经典就是经久不衰的、流芳百世的作品,后人尊敬它称之为经典。经典书籍就是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书”。传承文学经典,语文的经典阅读就显得尤为重要。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一门学科,诵读经典是语文学习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腹有诗书气自华,通过诵读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通过阅读经典、鉴赏经典能够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感受到语言背后的思想和精神内涵,获得人文素养和文学修养的共同提升。所以说,经典阅读是语文学科教育不可忽视的一个部分。

一、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阅读一直是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的模块,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方面,教师除了答题技巧上的点拨外,不能够忽视的就是学生课外经典阅读的数量和质量。除了语文选修教材中所规定的一些篇目外,语文教师也要自主选择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或者是更贴近于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自主地选择经典作品或文章,双向度地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众所周知,读书是一种习惯,更是长时间的工夫,作为语文教师要积极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作为语文教师自身要不断阅读,给学生树立好榜样。朱熹在这方面的见解就很独到。他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使其言皆若出于我之口,其义皆若发于我之心。熟读精思,融会贯通,就成了后来读书的正确标准。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教会学生如何阅读,如何学会摘选有益于自我提升的经典文章,每个年龄段的学生阅读经典应有所区别,像《千字文》《百家姓》《增广贤文》这样的蒙学读物适合低学段的学生阅读,通过阅读认识世界、增强语感。唐诗宋词可以增强学生对古代文言句式的语感,《读者》《青年文摘》《意林》之类的杂志教会学生平和地、乐观地看待生活中的一切。像《基督山伯爵》《简・爱》《傲慢与偏见》这类的外国名著可以增长见识。

二、拓宽学生的写作视野

作文一直是在中、高考中分数比重占的很大的部分,但是在语文这门学科中,无论是语文老师还是学生,对习作方面通常感到很棘手。很多教师认为作文部分的提升是一个慢功夫,所以也忽视了日常的习作与批改。而且好的文章更需要作者有足够的人生体验与经历,一个缺乏经历,不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意义的人是很难写出好文章的。现如今学生被局限在学校、家、补课班这样的三点一线的小生活圈子内,很难有过多的体验与经历,写出的作文存在“假大空”现象也就不难理解了。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学生在平时可以经常积累、阅读经典,头脑里记住了大量的词汇、精彩的段落或者美文,长期收到浸润和感染,融会贯通将这些变成自己的东西,内化成自己的东西,那么,在写作上,自然就不会感到无话可说或内容空洞了。所以说阅读文学经典与写作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是一个为写作积累、沉淀,只有大量在头脑中储备学识,才会有源源不断的思路喷涌而出。正如杜甫所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三、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我国中学生相比于国外学生,课业负担还是比较大的,留给学生自己安排的课外时间相对来说较少,即使是有了自己的时间,能够真正合理的利用、安排的学生也是少之又少。所以,课外经典阅读就成了教师对于安排学生的课余时间的有效手段,既可以丰富学生文学、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同时也能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阅读经典并不是一个强制性的作业,而应是一个习惯的养成。教师应该充分鼓励学生热爱读书,养成随手翻书的习惯,而不是规定性地要求去看某本书、某篇文章,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方向性的指引和推荐,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己体会其中的乐趣,学会选择阅读的篇目,如读《爱的教育》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什么是爱、感恩。读《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让学生在奇妙的旅程中,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读名家人物传记对于塑造人格很有帮助。

经典文章阅读篇2

关键词:经典美文;阅读活动;中职语文;素养提升

就中职语文教学而言,教师不应当只将教学的视线局限在字、词、句等基本语文知识的传授上。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驾驭语言的能力,教师应当积极地将经典美文引入教学的课堂,并进行正确的教学指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一、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机会

在传统的经典美文阅读教学中,常常存在这样的问题,即留给学生的阅读时间少,学生的阅读能力弱。这些问题的出现极易导致学生不会阅读或是使阅读教学的效果大大降低。因此,中职语文教师就应当积极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美文阅读氛围,让学生在充满阅读氛围的课堂中进行阅读,只有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被激发。良好的阅读氛围首先需要让中职学生有书可读。即中职院校要加强对学校图书馆的建设,让学生能够有地方去借自己想看的经典美文,让学生能聚集在一起,在同样的阅读环境下进行阅读。同时为了营造出良好的阅读氛围,教师还可以在班级中建立图书角,并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管理这个图书角。这种方式,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可以阅读的环境,同时学生还能在教师的帮助和推荐下读到好书,并在管理的过程中增强自己的责任感,进而提高学生自己的语文阅读素养,通过对经典美文的阅读,使学生能更好地了解各地的风俗人情,获取风貌背后有趣的人文故事。

二、教授多种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方法的传授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提升阅读教学课堂质量的重要手段。在中职阅读教学中,学生不喜欢阅读的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不会阅读。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在进行经典美文的阅读教学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1)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经典美文时先了解和记忆一些相互关联的信息,例如经典美文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文章中主要的故事内容、表达的思想与情感等,当学生将这些问题弄清楚的时候,就能对文章有一个大概的了解。(2)教师进行示范性阅读。经典美文所表达的感情,通常都是通过语气表达出来的,这时教师就可以先进行示范性质的朗读,帮助学生初步理解文章的感情基调,并正确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和方式,为学生接下来的阅读做好铺垫。(3)对学生的实际阅读进行考核和评价,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朗读,并对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分组评比,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教师还要对学生的阅读评价结果进行适当的奖惩。例如让评价结果差的学生进行经典美文的抄写,在一定程度上,抄写文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熟悉度,进而提高学生阅读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就中职学生而言,他们对书籍的选择还不是很理性,相比较枯燥乏味的课文,他们更喜欢故事性强的课文读物,当然,这些课文读物和经典美文所起到的效果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经典美文的价值,教师就应当采用具有创新性的教学对策,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开展经典美文阅读讨论主题班会。教师可以在班会上将时间和领导的权利都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这场主题班会的主人,当学生在看到有那么多人与自己有相同感受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地与之产生共鸣,进而提高自己阅读经典美文的兴趣,同时在学生进行感悟交流的过程中,还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和语文素养。其次,运用多媒体阅读。书本是死的,但是阅读是活的。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就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与所阅读的经典美文相关的视频、文字、图片等,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和阅读积极性,打开学生的阅读思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学生的中职语文素养。

总而言之,开展经典美文阅读教学对中职语文教学的意义深远。对学生而言,经典美文的阅读教学有助于提高中职学生的语文素养,即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化以及文学素养,同时还能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加强学习的效果。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要不断地丰富自己、锻炼自己。作为一名合格的中职语文教师,就应该积极地在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快乐的阅读教学,进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杨娜.谈经典美文阅读对提升中职学生语文素养的作用[J].成功:教育,2012(5):150.

经典文章阅读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目标;阅读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无论字词,还是篇段文章的学习都离不开阅读,离开阅读的语文学习是没有任何价值的,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阅读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行为,阅读是让学生在主动的情感活动中和积极敏捷的思维中对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思想进一步加深理解。在新课改后,语文课程标准为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明确的教学目标。

一、课前初读文章

在语文课文教学前,教师都会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阅读,也就是预习课文,这就是初读。初读会让学生初步地了解和认识课文内容,初读时,学生要利用字典、词典和其他工具书把文中的字词障碍清除掉,并初步地理解文章,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在阅读中要把重点和比较难理解的字词句,在书中空白处做好标记和标注,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要动笔墨读好书。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读书氛围,为学生列出阅读计划,根据文章的重点和特色分析文章,并提出对文章的见解。

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的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课前了解查找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及其文学著作,然后再利用字典和词典对文中生疏的字词进行学习,如,油蛉、斑鳌、赤练蛇、何首乌、木莲藤、覆盆子等动植物,有的学生都没听过见过,所以,在课前学生要通过工具书了解相关知识,为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与铺垫。

二、课堂精读文章

在课前初读中,首先要了解课文内容,其次,要初步了解文章的文学意义和思想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配合指导学生精读。由于初读时学生已经对不理解的字词句进行了了解,所以接下来的学习就是领会文章的深层内涵,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文章中优美句式的写法,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积极性。特别是那些能够给人带来启迪和美感的经典篇章,更要带领指导学生进行精读,这样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审美视觉。在精读时,不要忽略教师的示范朗读。通过读,探寻文字的意蕴,感悟文字的美;通过读,领悟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文章的文学意义。

《背影》这篇文章非常适合有感情地朗读。为了能更好地渲染气氛,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教师最好先充满感情地给学生示范朗读。文中对父亲去买橘子时爬月台“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等经典描写,让人感觉语言亲切,富有韵味,作者用普通人的眼睛去发现普通的父亲一个最普通不过的动作。本文教学的重点是文章朗诵,教师应把指导朗诵作为一个难点内容。要突破朗诵难点,就是要先注意“背影”这样的关键词,然后师生一起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进而领悟文章的内涵,品味文章的美,学习文章的经典写作方法。

三、课下延伸阅读

由于课程标准对初中生的阅读量进行了具体的规定,所以,课外阅读也成为学生能否优秀完成语文学习的基本条件。学生课堂时间很有限,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教材内容,确定学生延伸阅读的范围。如,学习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就应该布置学生阅读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鼓励学生对任何文章中的重点内容进行重点阅读和写读书笔记,对优秀段落进行背诵,对优秀篇章写读后感。这样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会体会到自己的阅读兴趣越来越高,体会到学习知识的快乐,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成就感。这样学生会根据自我需求把阅读作为一种主动学习的方式。

语文的阅读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目标阅读法、重点阅读法、比较阅读法等。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文章的精读时,要灵活掌握各种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更要加强教师自身的文学素养和语文修养,为完善学生文学内涵修养作出贡献。

经典文章阅读篇4

如何才能摆脱这种困境,迎来阅读教学的比较理想的状态呢?根据中职语文教学特殊情况,我建议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改变阅读方法

阅读是以准确、具体获取文章有用信息为目的的思维活动。中职生即将走向社会,对他们的教育并不是要教给他们文章的结构、修辞方法及句式,更是要交给他们如何迅速地抓住文章的重要信息。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应以目的性为阅读的前提,以信息论为阅读理论指导,以围绕阅读目的准确、快速、有效地把握文章的相关信息为基本原则,不断提高学生筛选、认知、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因此,在阅读教学中不必把观察重点放在文章用了什么句式、什么修辞、什么写法等纯语文学科范围内的事情上,而要关注语言表达了什么信息、哪些信息,什么是重点信息,如何阐述扩充关键信息等等。也就是说,阅读过程是认知信息的过程,而不是识别语文知识的过程。

二、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使语文阅读的教学活动成为学生实践的过程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因此,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积累优美语言,享受审美情趣。教师切忌用自己的分析取代学生的阅读时间。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多边互动、融合、提升的复杂过程,而学生主体的体验正是使这一过程能进入最佳状态的重要保证。只有让学生充分地阅读思考,他们阅读的能动性才能充分发挥,鉴赏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训练和提高。

三、保留经典原著

“经典是一个民族或几个民族长期以来决定阅读的书籍,是世世代代的出于不同的理由,以先期的热情和神秘的忠诚阅读的书”(博尔赫斯语)。经典里融化了先人们对人、对人性、对人生的思考与探索,表达了先哲们对真善美的思考,这不仅可以慰藉现实社会中饱受侵害与挤占的心灵,而且也能引领人们超越现实。在我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中,《论语》与《庄子》具有思想原创价值;唐诗最能代表刚健质朴的民族精神;《红楼梦》可引领学生全面了解和理解传统文化;鲁迅呢,则是迄今为止在反思与批判传统文化、建设现代民族文化中最有建树的思想家。阅读经典的目的,在于学生自主的人格建构与文化建构,学生自身的发展才是阅读的根本目的。经典本身是一个完整的生命结构,它独有的文化内涵与精神生命离不开原作,犹如神之于形,灵之于肉。任何对原作的再创作,即便是成功的再创作,都会造成原有文化审美信息的丢失与变形。经典的价值在于它的原创性与不可替代性。现在盛行戏说乾隆、水煮三国、歪批水浒的读法,作为娱乐文化自然有其价值;但在教育活动中,以“戏说”的态度对待经典,既是对现代阅读理论的歪曲,也是对教育价值的贬损,更是对经典的不恭,对学生的消极影响很大。真诚地尊重经典,静心地阅读经典,悉心体味经典的精神内涵,培养人格,提高语文素养。一句话,腹有诗书气自华。

四、增加流行读物

流行读物不是横空出世的绝对个人灵感,凡是创作者巧妙吸纳前人成果加以融会新编的产物。从某种程度上说,流行读物很像经典著作的“平装本”:稀释思想含量,降低文字修辞程度,简化人物关系,压缩情节内涵,更好读,也更好懂。但是,优秀的流行读物往往少不了从经典著作中借鉴来的主题或者细节,越是风行的流行读物就越能看出它和经典著作或隐或显的关联。如果在引导学生阅读经典的过程中,从同学们熟悉的流行读物入手,点明该读物中对经典著作的某些借鉴和化用,就可能激发同学们追根溯源的好奇心,通过阅读经典著作求得印证。教师就可以利用同学们对流行文化的习惯性热情,以流行文化和经典著作之间的源流关联为桥梁,将这种热情导向经典著作的阅读。

学生不是阅读的机器。作品是读者与作者灵魂的互动、互向的显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的真义就在于,你读到了自己内心所感应、妙悟的意义。因此,阅读必须切实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只有阅读者自己主动地去思考,才能体会到作品的真谛,才能把阅读当做一种幸福。

阅读是生命的光合作用。因为阅读,生命才春意盎然。

经典文章阅读篇5

关键词:经典阅读 中职教育 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4-0293-02

教育是什么?梁启超先生做了阐释:教育就是教人学做人――学做“现代的”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社会对中职生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这个问题,越来越多的学校也为之做出努力。以经典诵读为切入口,提倡经典阅读,营造阅读氛围,构建书香校园,提升中职生的人文素养,是一个全新的命题,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思考。

1 经典阅读与人文素养

1.1 经典与经典阅读

1.1.1 经典

“常念为经。常数为典”。经典通常是对那些优秀的具有永恒价值的文献和作品的统称,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和最优秀思想的记录,经过了历史的选择经久不衰,具有权威性或典范

性。[1]斯特劳斯曾说:“今人已无法与古人直接交谈,因而不能通过聆听循循善诱的言说,来接受其教诲和点拨;同时人们也不知道,在这个喧嚣浮躁的时代,是否还能产生他所说的‘最伟大的心灵’,即使能产生,又有几人能幸运地与之在课堂或现实中相遇。好在‘最伟大的心灵’的言说是向今人敞开的,人们可以也只能与那些心灵在其智慧的结晶――‘伟大的书’中相遇。”经典就是这种“伟大的书”。

1.1.2 经典阅读

何为经典阅读?它是对中国古代经典及现当代优秀诗文的诵读、书写及讲解。具体来说,既指的是背诵经典诗词,儒家经典,又指诵读古今中外名篇,同时还包括古今中外名著。

1.2 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的灵魂,不是“能力”,而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就其焦点来说,主要是指一个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它是人类文化的魂灵,是人类精神家园的最后归宿。它对人类的心理机制等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2 经典阅读在中职学校开展的现状

2.1 学生对经典阅读的兴趣不大

当今社会,人们过于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精神文化的修养,对于中华民族的经典过于冷淡。浅俗文化、网络文化的泛滥,挤占了传统文化大量空间,导致学生传统文化的缺失。笔者对所任教地区的三所职业学校进行调查问卷得知:中职生月平均借阅率仅为0.37/人。他们阅读更多的倾向于娱乐化、轻松化、粗浅化作品。

由于市场经济冲击和严峻的就业形势,中等职业学校已然把实用价值明显的应用技术学科放在学校教育的首位,而大大忽视了学生人文精神的教育。导致的结果不但是学生着眼于眼前利益,对于经典诵读活动较少关注。

3 经典阅读在中职学校开展的途径

爱因斯坦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但是不可能成为一个和谐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热忱的感情,那是最根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个和道德上具有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因此,中职学校仅仅停留在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层面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培养出和谐的人,必要培养中职生的人文素养。通过在学校里开展经典阅读活动,让学生阅读、感悟经典。那么,如何在学校里有效开展经典阅读活动,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着手:

3.1 完善规章制度,健全领导体制

黑格尔说: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只是关注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任何活动的实施都仰赖于完善的规章制度和健全的领导体制。经典阅读活动的有序开展必须依靠学校的大力支持。

3.2 营造阅读氛围,构建书香校园

学校良好的育人环境给人以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它能改变一个人的内在气质。所以,构建书香校园,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必不可少。

(1)与校园文化建设联合,打造诗意校园。学校可以在班级和走廊醒目位置张贴著名作家介绍和名言警句,如荀子的“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鼓励学生做事要坚持不懈。

(2)“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经典阅读关键在于“读”,经典作品中包含大量古今诗词,学生需要在熟读的基础上方能理解其深刻内涵。教师要指导学生读出精气神,让学生理解其中蕴含的思想,不自觉的跟随圣人的思想与行为,才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3.3 精选经典著作,编写校本教材

要保证经典阅读有效进行,学校必须精选经典著作,选择适合中职学生阅读的经典作品,编写经典阅读相关的校本教材。学校有了校本教材,便可以开设选修课,供学生选择学习,从而慢慢提高经典著作的影响,达到对学生人文素养培养。

3.4 成立阅读社团,开设经典讲座

学校信息传播途径广泛,几乎每个学校都编有自己的校刊读物,因此,学校要充分利用校本资源,在报校刊中开设经典阅读专栏,发表教师和学生经典阅读心得体会,展开讨论。学校定期或不定期的邀请一些专家学者来给学校师生讲座,传授经典文化知识。

4 结语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是它的灵魂所在,丧失了本民族赖以生存的文化,也就丧失了我们这个民族得以立足的精神家园。而经典就是我们文化体系的重要载体。在学校内进行经典诵读教学,让学生重新接触圣贤,认识了解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而认同它,热爱它、传承它。

当然,在阅读过程中,不要怕读不完,阅读是一辈子的事情,经典阅读尤其如此。多读经典,读好经典,这样就能体会到“修身莫如养性,至乐莫过读书”。

注释:

[1] 郭建英 经典阅读:读还是不读――当代中外阅读的现状与前景[J].博览群书,2010(7):110-115).

[2] 杨九俊等.语文(第三册)[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

参考文献:

[1] 潘莉.高职院校经典诵读活动的可行性实践――以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通讯,2013(8).

[2] 王红.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贵在践行[J].现代德,2016.02.

[3] 高建红.经典诵读教学对中职生发展的价值[J].理论研究,

2014.03.

[4] 肖颖.经典诵读 开辟语文教学的新途径[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第25卷第3期.

经典文章阅读篇6

1以著名特级教师韩军的“语文要举三反一”的理论为指导思想,减少“深、细、透”的讲读方式,要求学生做到积累为本,读书为本;数量在先,让学生大量读书识文,达到由量变到质变的效果。加强美读吟诵的指导,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语言美。

2 以“亲近母语,阅读为先”“读有趣的经典,诵可亲的名著”理念为指导,学习“亲近母语”教材:《小学生经典阅读》《日有所诵》。

4以魏书生学法指导思想为思想,开设学法指导课,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亲近母语,亲近世界优秀文化,丰厚学生底蕴,形成语感。

3提高学生学习古文的能力,熏陶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4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想象能力,理解能力。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学习语文的能力。

教学内容

1新课标六上课本及六上同步阅读和《新语文资料库》六上部分文章。

2《小学生经典阅读》六年级5至8单元。

3《日有所诵》六年级上卷。

4巩固《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

教学措施

1. 深钻教材,熟悉六本教材及要求,做到心中有整体,脑中有全局.及时总结实验的经验教训。

2. 深钻教学方法,创新课堂教学,把时间还给学生,指导做到以点带面.

3. 加大课内阅读量,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鼓励学生课外自主阅读,积极阅读,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4.加大学生日记写作力度,做到篇篇看,选择讲,重在鼓励,运用开博客,教室张贴,校报发表,开同学作品朗诵会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写作兴趣.

5.开设名作品名朗诵家欣赏课,定期播放名家朗诵的名作家作品.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赏析水平,提高学生学语文的兴趣.

6.配合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重点学好<<日有所诵>>中的传统文化部分,背会其中部分章节.

7.加强检查力度,要求背诵和默写的要落实到位,做到人人过关。

8加强差生的指导工作,保持差生学习兴趣,指导差生学习方法,发挥优生作用带好后进生,加强作文指导。

9指导优生把文章写精。

8加强自我学习,提高自身语文素养.主要包括阅读水平,写作水平,朗读水平,写字水平,网络知识水平.

教学时间安排:

9至10月 新课标六上课本及六上同步阅读和《新语文资料库》六上部分文章。另,每周将固定抽两节阅读课,一节学习《日有所诵》,一节学习《小学生经典阅读》。

11月 学习《小学生经典阅读》和《日有所诵》

12月 继续学习《小学生经典阅读》和《日有所诵》,期末复习。

经典文章阅读篇7

一、英语经典阅读及个性化作业的尝试

1 抛砖引玉用“书虫”。朱自清曾在其《经典常谈》的序言里说: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大学生仅仅掌握若干工具的用法还不够,夯实基础、提高素养,追求“无用之用”无疑是大学教育的应有之义,而阅读经典,见识经典应该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虽然这篇文章是针对大学生,但是我认为同样适用于中学生。

2 个性化作业为抓手。阅读的内容已经决定了,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却面临着不少的难题:什么时间给学生阅读合适?一次阅读的时间是多少?一次阅读的内容怎么划定?光捧着书看一下就行了吗?有没有具体的衡量或检测的办法?

带着这么多的疑问,我们整个团队集思广益,最后决定进行个性化作业的尝试。我们决定每周抽出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阅读《远大前程》的一个章节,同时在这个时间段内完成相应的个性化作业。个性化作业主要包括三个部分:问题、字词和感想。因为学生对英语的掌握情况不同,这三部分作业能够让学生们各取所需。问题的设置有难有易,通过回答问题可以让学生们有机会再回过头去细细品味书中的某个细节或人物形象。涉及到字词的题型比较多样化,有英汉互译、连线题、选词填空题,毕竟经典阅读也可以在扩充词汇量上为高考服务。感想有关的题目重在让学有余力的同学进行自我发挥,每看一个章节总有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及时地用英语把这些感想写出来也是个不错的自我提高的机会。

二、英语经典阅读及个性化作业的思考

1 适当引导,共赏经典,精选精练。在和学生共同欣赏狄更斯的名著《远大前程》的时候,我欣喜地发现学生们逐渐地喜欢上了这本书。随着主人公匹普命运的跌宕起伏,学生们也在和他一起感受着不一样的生活。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会和学生们共同分享一些精彩的段落以及对一些事情的评价。比如,郝薇香小姐由于被未婚夫抛弃,导致她仇视世上所有的男人,并作出了很多不合常理的举动。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正在逐渐形成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面对这样一个机遇,教师应该适时加以引导并设计一些问题让他们讨论。比如仇恨和报复真能让人的心灵得到慰藉吗?通过阅读作品,自身的体会以及互相之间的讨论,学生们都能感受到她在报复的同时自己却时刻得不到心灵上的安慰,痛苦陪伴着她的余生。学生们在自己的真实生活中很难有这种心灵的体验,但是小说让他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仇恨只会让自己更痛苦,只有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挫折,才能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2 长远规划,科学安排,坚持到底。经过一个学期的实施,学生们基本上养成了每周读一个章节的习惯,可是由于一开始规划得有点晚了,导致还有两个章节必须放在期末考试的前两周进行。考试前的复习时间是非常紧张的,是继续完成阅读还是为考试复习让路?许多老师都选择为考试复习让路了,我选择了坚持,同时我也想验证一下学生们的态度。当我拿着作业并宣布看《远大前程》的时候,学生们发出了惊讶的声音,心里想着“什么时候了还看这个?”当他们静下心去看完整个故事的时候,当他们理解了狄更斯这个“远大前程”的含义的时候,我想他们应该会明白经典的阅读并不仅仅是消遣,这本书的阅读或多或少都会带给他们一些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当然坚持或放弃对学生期末考试的分数有没有影响,这个我们无法去做精确的考量。但是,尽量避免经典阅读与考试之间的冲突应该是我们今后要注意的问题。长远规划、科学安排才能够让经典阅读坚持到底。

3 课堂引入,课外延伸,需求内化。课堂上抽一定的时间给学生阅读,并与他们共赏经典,这仅仅是引导学生走上课外阅读之路的第一步。36万字的课外阅读量光靠这么点内容只能是杯水车薪。所以课堂上引入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课外去阅读更多的好书。尤其是暑假和寒假期间可以推荐学生自己购买一些适合高中学生阅读的书籍,或者利用勤工俭学共同购买书籍,充分利用班级资源互相交换,共同分享。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课外阅读的延伸,目的就是让阅读成为学生内化的需求,而不是迫于外在的压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达到书海泛舟乐在其中的境界。

众所周知,英语经典阅读对每一位学生的英语学习必定是有帮助的。新课程下农村高中英语经典阅读及个性化作业的尝试已经做到了,怎样让经典阅读的优点最大化仍值得我们继续去思考和探索。

经典文章阅读篇8

2、反复阅读。很多经典名著需要反复阅读,才能领会其中的深意。无论是中国古典名著,还是外国优秀著作,在理解上多少有些难度。当我们阅读一遍的时候,可以有了基本的印象。这样,以后再次阅读的时候,会有着不一样的心得体会。

3、选择重要章节阅读。这种方法对于一些小说、文集还是比较适用的。很多时候,选择重要章节阅读可以了解其中的大概。假如我们全部去阅读,可能比较花费时间的。

4、浏览目录和简介。我们在阅读一本书的时候,还是需要浏览目录和简介,这样可以比较清楚的把握全书的基本内容。阅读完这些以后,再来仔细阅读正文就比较容易些了。

5、精读和略读。书籍很多,我们不可能都去一页页的阅读。一些优秀的著作可以作为精读的范围。我记得以前阅读《隋文帝传》时候,可以说是从开头阅读到最后。作者本人的学识和对历史的独特理解和思考,的确使我对这本书有着较浓厚的兴趣。里面的注释文字可以说是很详细和具体。读完以后,有种不一样的感受和体会。略读范围是,如词典类、非主流小说这类。不过,词典类书籍,在扩大人们知识面方面还是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上一篇:大年三十拜年祝福语范文 下一篇:杜甫的赠别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