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读诵范文

时间:2023-09-27 02:56:13

经典读诵

经典读诵篇1

经典诵读,首先自然要学会筛选经典。这件事的高度和深度,不适宜在此深究。《红楼梦》中,林黛玉为香菱作了筛选。而当下,经典诵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我想《语文新课程标准》附录中“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不失为一个重要的参考对象。如果在完成此“经典诵读”的基础上,还是学有余力的,不妨再从各专家名家推荐篇目中,古今中外、各种文体里择取些许。

在此,我更想说的是,经典诵读所诵所读之“经典”除了要从面上拓展,更不应该放弃对于“经典”深度的积累与继承。《语文课程标准》里3次明确提到“背诵”,5次明确提到“诵读”,13次明确提到“积累”。种种迹象表明,经典似乎在向我们呼喊――“记住我,才是王道!”可是当“经典”戴上她华丽高贵的帽子,出现在当下的小学生眼前时,怎样与她更加亲近,进而由衷地喜爱她,最后深深地烙在脑海中呢?怎样拉近“经典”与“现代”的距离?怎样让孩子们在最少的时间里记忆更多的经典呢?

总结教学生活中指导小学生记诵“经典诗文”的经验,我想大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一、唱一唱,乐着记

“阿姨长,阿姨短,阿姨头上顶只碗,碗里有块萝卜干,吃煞吃斯吃不完。”试着用苏州话说一说,那叫一个押韵合辙,那叫一个朗朗上口。虽然以上童谣说的那艰苦岁月里的奢望,现在看似天方夜谭,但是,这苏州小囡幼时跟着老辈们口耳相传所习得的歌谣,即便长大了,变老了,想把那有趣的节奏抛却脑后也是很难的。偶有一个触动,那节奏,那唱词就自然而然流淌在心头了。可见,“平平仄仄平平仄”,从古流传至今的,无论是儒雅名流还是下里巴人,有节奏的,有韵律的,都是容易为人所接受,容易世代所流传的。我们在“经典诵读”中,更要因经就典,发挥节奏韵律的作用。唱响经典,让经典与现代的音韵融合。网络上,现代的旋律配上古代的诗词,让生活在当下的我们,更容易走近经典。

据研究,人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住25%,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住15%,要是把视觉与听觉结合起来,能够记住65%。我们现在加上动动嘴巴唱起来,开通多种信息输入通道记诵,效果肯定值得期待。

因为信息化的便利,我们随时可以调用现成的古诗文曲目,心理学又告诉我们,遵循艾宾浩斯遗忘规律的多次不定时的重复,有利于提高记忆的效率。所以,在课间,在午间,在教室,在操场……每一个可以利用的时空,我们都可以为学生播送“经典曲目”。让学生浸润在经典诵读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把经典镌刻到自己的脑海里,渗透在自己的汗水中……

课堂,不一定非得正襟危坐,摇头晃脑、低吟浅唱不也是我们印象中的旧时书生学习时的情景吗?《学记》中就说:“学无当于五官,五官不得不治。”意思就是,学习和记忆如果不能动员所有的感官积极参与,就学不好,也记不住。唱一唱,记诵经典,想必可行。但,并非所有的经典都被制作成了现成的歌曲,难道这些没有现成乐曲的经典我们就要放弃吗?当然不。我们可以动用最实惠的乐器――手掌――拍拍手,打打节拍,照样可以循着节奏快乐地记诵经典。

二、释一释,理解记

小学生擅长形象记忆,帮助学生在形象化地理解所诵读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识记,将大大超越机械重复所能达到的记忆效果。

在记诵《山行》一诗时,“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中“坐”字的意思与学生所熟知的意思大相径庭。为了不让歧义误导学生,把“坐”在句子中的意思――因为――告诉学生,让学生把这句诗的大意连贯起来,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记诵诗歌就显得水到渠成了。

关键性字词的解释,大大提升了学生记诵经典诗文的效率。除了关键字词的解释,根据所学的经典,编故事,帮助小学生把经典记诵对象进行全面的把握,也是符合意义识记的方法的。小学语文教材里就有“文包诗”的形式,如三年级上册《每逢佳节倍思亲》一文,就是对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的深度解读;三年级下册《李广射虎》一文,就是对卢纶《塞下曲》之一的形象阐释。在情境中学习,诗歌的意境形象化地展现在学生脑海中,是符合小学生识记规律的。

没有现成的经典故事,老师与学生也可以对经典词句与诗文进行个性化的解读。理解了的记诵对于任何一个年龄段的人来说都是更高效的记诵方式。

三、拆一拆,分头记

非白话的经典,要生活在“地球村”时代的孩子们记诵,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尤其是一些具有一定篇幅的经典。比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这些从古流传至今的蒙学读物,现在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学习的必要性。虽然《百家姓》才504字,《千字文》才1000字,《三字经》总共也就1145字……但是让学生诵读记忆内涵容量这么大的材料很困难。那么,化繁为简,化整为零。老师可以引领学生做出规划,把大段的词串诗文分割成记忆版块。每一个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每天的记诵任务,并且以个性化表格的形式予以记录。只要达成了自己每天的记诵目标的,老师给以签章鼓励。(当然,制定记诵任务不能呆板,伤害到学生的积极性,在鼓励学生增加记诵量的同时,允许学生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

另外,有些篇目不一定非得在当前全部记诵的,可以作出适当的拆分、筛选,择取部分先行记诵。与当下学生关系密切的先记诵,与时展潮流相吻合的先记诵,文本意义关系紧密的分割组块记诵。如《三字经》中“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为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可成一组。苏轼《水调歌头》里可以先摘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可选名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如此这般,一天记一二组十几二十个字,累积上一周,一个月……经典就慢慢长在学生的成长年轮里,想忘记也难了。

四、比一比,赛着记

生活中,许多人都小看了自己的记忆能力。一些专家曾经做过一系列实验证明,一个明确的比较高的记忆目标,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记忆能力。

给小学生规定时间,规定记诵材料,比一比,看谁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记诵住更多的内容。面对这样的挑战,孩子们总是跃跃欲试。一旦老师发出指令,好胜心强的他们会飞快地把注意力集中向目标。时间到,等待着在众目睽睽之下一显身手的孩子们总是把小手举得高高的。

这样的方式可以频繁地使用,每一节课都可以抽出三五分钟。需要注意的是,时间不能过长,因为这样的方式高度兴奋,注意力高度集中,如果时间长了,很容易疲劳低效。

经典读诵篇2

《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

出自 小城故事多 的新浪博客

上小学后,我一直非常喜欢《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它每学期的文章都不同,每次读完后我总是感想很多,受益匪浅,现在我就和大家一起慢慢来分享吧!

《国学经典诵读》里记载的都是我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许多精美华章,内容很丰富,既有最美的古典诗词以及《弟子规》、《千字文》、《三字经》等经典,又有《论语》、《孟子》、《大学》等诸子典籍。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每个单元后面的《千字文》,尽管每期书上选登的都只有短短几个字,却字字是经典,内含着很深刻的道理。比如在三年级上册的第十六篇《千字文》中仅有“尺璧非宝,寸阴是竞”八个字,它的意思很容易理解,就是“美玉不能算是真正的宝贝,即使是片刻时光也要努力争取利用”。但通过这简单的八个字它却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终生适用的道理: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东西都是有价的,可以用金钱来衡量,但只有时间是永远也买不来的,失去了,就永远不会再来。所以,必须好好珍惜时间。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现在我已经是一名三年级的小学生了,我一定要懂得时间的宝贵,好好珍惜,充分利用每一分每一秒来做有意义的事情。上课时专心听讲,下课后认真完成作业,空闲时多读各种像《国学经典诵读》这样有益的课外书,还要合理安排时间,把我的围棋和乒乓球爱好坚持下去,争取做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孩子。

经典读诵篇3

【关 键 词】 经典诵读;校本开发;厚德励行

【作者简介】 周锁欣,湖北省襄阳市人民路小学教师。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早读时间,孩子们稚嫩的声音在教室里响起。每天学生和教师踏进学校的第一件事,便是享受经典的熏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教师带领着学生在品味范仲淹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的声音如长夜中的明灯,点亮心中的智慧……“口诵其文,耳闻其声,心通其意”,师生充满韵味的新一天开始了。

当你踏进湖北省襄阳市人民路小学美丽洁净的校园,会感觉到绿树成荫,鸟语花香,顺着长廊的方向抬头看,文化走廊上方覆盖着透明穹顶,内绘“仁、义、礼、智、信、孝、德”等几个大字的走廊尽头,一座半人高的古书形的石雕上刻着学校赋:“万汉水泱泱,载流光,贤德俊冕,千世存芳……”,读着上面的文字,一股深厚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一、一个好读本,培养学生好习惯

“可不求甚解,须熟读成诵。诵中悟理,悟多则多,悟少则少”。学校将传统的国学经典与现代的德育规范结合起来,精心选编出一套《儿童经典诵读》读本,作为学校校本教材,供广大师生使用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校开设了“经典诵读”特色校本读书课程,每天坚持上午课前10分钟经典诵读,每间教室墙上,都悬挂着《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学生对“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等句子早已耳熟能详,并已成为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两个主阵地,营造校园好氛围

1.充分利用空间阵地

校园是一个立体的育人环境,除了公共场所的公示栏、橱窗,教室内墙上的黑板报、学习天地等传统阵地外,人民路小学还在校园东侧兴建了巨幅经典诵读文化墙“凌云长卷”,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古今先贤睿智的形象和精辟的格言深入人心,成为一道独特的人文风景。办公室、楼道、走廊的墙面、地面,甚至草坪边、路灯上,方寸之地都可大做文章。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名人画像装扮着校园的每个角落,国学经典为校园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2.创新利用多媒体阵地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伴着袅袅的古典乐曲,古诗词朗诵声飘扬在校园上空。这是下午上课前十分钟红领巾广播站的播音。学校红领巾广播站开设“诵读欣赏”、“大师诵读”等栏目,以经典诗词为主要内容,每天两首,让孩子们聆听经典。此外,学校巨型电子屏定期更换经典诵读宣传标语和视频短片,为校园营造深厚的文化氛围。

三、三个相结合,促师生参与互动

1.经典诵读活动与多学科整合

学校每周四下午第三节课为固定经典诵读课,由专任语文老师进行授课。学校语文教师结合我区“三究四学”高效课堂改革模式编写的导学案,在教研会上通过集智备课讨论形成定稿,为学生“量身定做”属于自己的传统文化经典教材导学案。导学案的编写既注重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又努力与现代社会相融合;既以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出发点,又兼顾到学生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授课教师创设具体情境,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并注重课内课外的延伸,力争使经典诵读深入人心。各年级组、教研组深入研究教材,每月寻找具有传统文化色彩的典型文本,进行重锤敲打,在组内研讨、上课,然后推选优秀课在每周三下午的语文教研会上进行全校交流。

在经典诵读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不仅仅局限在语文课堂上的学习实践,还注重与其他学科、活动的有机整合,全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如经典诵读与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等学科整合。音乐课上鼓励孩子们给古诗词配上节奏吟唱;美术课适时引导学生根据某一首诗的意境作画;综合实践活动课穿插开展“古诗吟诵展示会”、“经典美文伴我行”等活动,让学生通过背、唱、演、说、画等形式品味经典的精粹,感悟人生的真谛。

2.经典诵读与课间活动相结合

仅仅利用每周一节的经典诵读课来引导学生学经典、悟经典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采取分散训练,教师每天布置一定量的经典诵读任务,学生利用课后的时间进行背诵,上学放学路上可以背诵,踢毽子玩游戏时可以背诵,课前一分钟对子互背或全班齐背……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词常常被学生挂在嘴边,给他们的课余生活增添了色彩,充分满足孩子爱动爱表现的特点,也减少了课间无序打闹的情况出现,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了背诵的任务,正可谓“时时处处踏歌声”。

3. 经典诵读与校园文化相结合

学校在把经典渗透到年级、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做出了尝试,如本校三年级的年级文化主题为“诗情画意”,由此产生了“孟浩然班”、“李白班”、“杜甫班”等以著名诗人名字命名的班级。各班都在围绕诗人的诗词风格、人物特点、经典代表作进行小组文化建设。这样一来,学校文化、年级文化、班级文化、小组文化一脉相承,处处与经典相衔接,时时与经典相照应。

四、四个好时段,创一天独特风景

1.晨间――诵读引导,书声朗朗

晨间安排10分钟经典。教师根据学期初计划,有目的地开展诵读指导,培养读书兴趣,提升语文能力,培养文明品德。

2.午间――特色铃声,巩固诵读

每天中午放学,为了以更加丰富的形式开展国学经典的诵读活动,学校大胆尝试,把《论语》《弟子规》及许多古诗词中的经典改成了轻松、欢快的放学铃声,陪伴着孩子们的吟诵结束上午的学习,既巩固了诵读内容,又创造了和谐的诵读氛围。

3.傍晚――诵读检查,有序展示

放学前,学校依次安排各班进行十分钟夕诵。有诗词领诵,有《三字经》《弟子规》轮读,有高年级的《论语》解读,每天如此,坚持不懈,既是对学生掌握经典情况的一种检视,同时更为同学们提供了自我展示的机会。

4.课外――延伸拓展,激励诵读

在学生家庭作业中适当布置课外诵读,让经典走进家庭。家长与孩子一起读背国学经典,形成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的局面。有条件、有能力的家长可为孩子配乐朗诵,亦可边舞边诵,使孩子徜徉在诗文诵读的海洋里,形成家庭教育一道独特的风景,促使孩子与家长共同成长。

五、五种活动载体,提升学生素养

在经典诵读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学校精心策划,细心组织,积极搭建展示平台,每学期进行一次“风雅颂”国学诵读节目汇报,每年一次国学经典剧表演,加上各班的经典书法比赛,国学小报展示,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将“仁、义、礼、智、信、善、德、孝”植根于校园,植根于孩子心灵。具体活动形式有:

1. 演绎经典。每学期将各科教师联合起来选择经典篇目排演课本剧。如快板表演《笠翁对韵》、舞蹈情景剧《诫子书》……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又提高了文学审美能力。

2. 以经典诗句铭志。“给孩子人文的底蕴,还孩子多彩的童年”是学校教育的追求目标。组织学生把平时学到的经典诗句进行分类,从中选出奋发进取、立志爱国的语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学生不仅积累了优秀的诗作,而且丰富了内涵,提高了品味,受益一生。

3. 寻访诗人足迹。在假期,可以根据襄阳本地的地域文化,引导学生去寻访诗人足迹。如学校组织学生饱览襄阳山川,让他们感受孟浩然、皮日休、李白等一些伟大诗人在襄阳留下的不朽诗篇;游鹿门山,感受浩然文化;游古隆中,追忆诸葛智慧,参悟介子遗训……

4. 经典擂台赛。每学期,每班利用班队会开展“经典诵读擂台赛”。选手们兴致勃勃、摩拳擦掌、厚积薄发,俨然成为一个个小诗人,豪情万丈,意气风发。期末评选表彰“经典诵读小明星”,促进了学生的持久兴趣和经典诵读活动的深入开展。

5.书写经典。每年校园艺术节上总会有一批小小书法家现场挥毫泼墨书写经典,无论是端庄秀美的楷书作品还是笔走龙蛇的行书作品都将经典美文演绎到极美境地。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目前,结合本校的实情,教师们正着手研发一套属于自己的经典读本,其内容除涵盖国学经典、中外名家名篇之外,还结合了古今襄阳文化意蕴,选编一些具有本土特色的经典诗文,使学生对家乡文化和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两年多的经典诵读给我们带来收获的同时也引导我们向更深、更高远的层次的思考。“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经典诵读,在学生心灵中播下的不仅仅是经典的种子,更是优秀文化、文明素养、传统美德、健康情趣、良好习惯的种子。时间愈久,他们生根、发芽、结果就愈多。而且,经典诵读的作用远不止于此,教师们通过学习、传播、研究经典,开始有了“厚重”的感觉,底气更足了,教研也逐渐能跟着“感觉”走了。学校则通过经典诵读和研究找到了办学特色、校园文化、德育工作的抓手。

经典读诵篇4

时光飞逝,时间在慢慢推演,老师们的教学工作又将有新的目标,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教学计划了。为了让您不再有写不出教学计划的苦闷。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计划范文,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计划范文1__街道东平社区主动按照上级要求,广泛开展了“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广泛发动,精心组织

我们把经典诵读活动作为加强民族精神教育、提高传统文化修养的重要路径和有效抓手,在组织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中注重社区未成年人高尚道德情操的塑造和优良文明习惯的养成。为了扩大活动的参与面,确保活动取得预期效果,在上级领导要求的基础上,结合现状,制定了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本着鼓励社区居民、社区未成年人参与、全员辅导、突出特色、打造精品的原则,号召社区未成年人主动参加经典诵读活动。

二、注重宣传,营造氛围

把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作为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利用社区宣传栏、板报、小黑板等空间和角落,精心布置有关中华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的图画、警句、诗词歌赋以及孩子们充满灵性的“诗配画”作品,营造浓郁的文化环境,让更多的社区未成年人了解传统文化、喜爱传统文化,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播者;让“诵中华经典、做美德少年”,“与经典同伴,与圣贤为友”的理念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从而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三、载体丰富,高潮迭起

在组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过程中,办事处突出了两个结合。即常规与大赛相结合,诵读与表演相结合。在抓常规方面,办事处号召社区结合中秋、国庆、重阳节等重大节日,组织社区未成年人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活动,推选出优秀作品参加区里比赛,通过这种逐层晋级的比赛方法,为特长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锻炼技能的广阔舞台。

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计划范文2经典浸润人生,书香伴我成长。一个学期以来,我们社团虽然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在实验的过程中也感觉到学生的诵读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指导,活动的形式还可再多样化。这都需要今后我们更加努力开展活动。

一、丰富了学校的文化内涵。

诵读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校的德育内涵,推动了学生思想道德交涉和德育工作的发展。

(1)通过实践,初步探索出一条符合本校实际的中华传统经典诵读的路子,营造学校文化氛围。

(2)初步建立中华经典诵读教材体系、学生评价体系,探索教师导读的方法,培养了一批导读骨干。

(3)把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优秀思想与学校教育、管理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创新学习管理,办人民更满意的学校。

二、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经典诗文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意蕴深刻,境界动人,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重要教材。通过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和美丽风光的古诗,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我们祖国江山如画,从而激发他们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培养他们高远的志向和博大的胸怀。不少古诗抒发了亲情、友情和乡情,诵读这些古诗,可以培养学生爱家乡、爱长辈、爱亲朋的健康情感。

(1)在诵读实践中,感受中华经典的魅力,提高记忆力,积累语言,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

(2)陶冶情操,发展个性,提高道德修养水平,使学生具有更佳的学习、生活状态,促进各门功课的学。

(3)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学生通过自编自演节目、办手抄报,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协调能力,艺术鉴赏力等等都得到了极好的锤炼。

三、提高了教师的文化底蕴

(1)通过活动,理解中华传统经典对学生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重大影响意义,陶冶自己的情操,树立更好的学习、生活的态度,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之中去。

(2)掌握小学生经典诵读的方法,初步能创造性地展开活动,提高诵读效果。

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计划范文3在比赛中,选手们用动听的声音和真挚的感情表达了自己对亲爱的祖国的赞美与歌颂。他们精彩的表演博得了台下同学们的一阵阵热烈的掌声。选手们的朗诵充满着自立、自强的精神,充分展示了我校学生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神采飞扬。主要为构建和谐校园,提升校园文化氛围,增加同学们对读书的兴趣,给同学们提供一个展现自我,提升自我的机会和舞台;为团队成员提供一个相互了解、认识的平台,给了大家共同成长,增强团队凝聚力的平台,让同学们充分感受到书籍带来的乐趣。

经过1个多小时的激烈角逐,本着公平公正、好中选优的原则,产生了一等奖3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6名。

此次活动让同学们在舞台上锻炼了自己,并切实参与到诗歌学习中来,加深了同学们对诗歌的领悟、对祖国优美语言的热爱。增强了同学们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了我们的民族精神。这次诗歌朗诵举行得非常成功,大大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文化生活,掀起了诗歌朗诵的高潮,在语文老师的鼓励下,同学们期待着下一次朗诵比赛的到来。同学们在这次比赛中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增加了他们的勇气,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通过诗歌朗诵比赛给同学们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为我校今后参加朗诵比赛提供了大量的后备人才。这次比赛可谓是沙场大练兵,通过本次比赛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普通话的练习,在比赛中,老师针对同学们对作品的理解、声音响亮、普通话语音标准方面作了点评,纠正了同学们发音错误,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语言表达技能

从个人角度来讲,我自己还是收获颇多的,这是我第一次组织诗歌朗诵活动,做之前我甚至有一丝恐惧,我担心自己做不好,担心比赛过程中出什么问题,但是到真正做的时候我发现其实也并不难,只要自己认真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不明白的多向他人请教,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虽然比赛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但是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通过这次活动让我明白了只要肯努力,肯去学,肯用心,任何事都会迎刃而解。同时我对自己也更加有信心,我会慢慢积累经验,弥补不足争取做得更好。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学习新事物不难,关键是自己是不是真的想去学,有没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只有迎难而上才会真正进步。

本次活动提前计划并筹划,整合各方面的智慧,讨论并确定实施方案,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活动的细节考虑全面,落实具体负责人员,使活动能有序开展,统筹规划。学生倡议与升旗仪式相融合,号召并激发了师生的活动热度,让每一个人心灵得到洗礼,思想得到升华。

但是,活动的组织和开展也存在不足之处,如:创新形式的活动可以更多一点;部分活动可以再贴近少先队员的心理需求等等。总之,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们会再接再厉,争创更好。

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计划范文4我市主动响应语委组织开展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在全市各校园范围内深入开展了中华经典诵读,营造主动向上、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校园诗教文化氛围,激发师生阅读经典的兴趣。让师生喜爱吟诵古代经典,有利于提高其综合素质,丰厚精神底蕴,营造优良的读书氛围。经典诵读在全市校园中逐步掀起高潮。我市可谓全员参与,全情投入,诵读热度日益高涨,气氛浓厚,已经形成了一支强大而有声势的诵读队伍。做到了每一项活动从计划到实施方案,活动经过到项目总结,每一项都做到完善。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不遗余力的宣传经典诵读的意义

中华经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经典古诗文作为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人类文明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与根。优秀经典诗文蕴含的丰富哲理,可以成为儿童一生的文化资产。

各学校领导在思想上重视,率先垂范,利用教师例会、教研会、升旗仪式向全体教师和学生宣传实施经典诵读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教师利用班会、诵读课向学生明确不学诗,无以言,小学生,需要以传统文化涂亮人生底色,滋养心灵等经典诵读益处。学校开展的有关活动通过全课程教育网及时报道,扩大影响。

二、明确目标、落实活动方案

1、明确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培养未成年学生优良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活跃思维,陶冶情操,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促进文化发展。我们要求全体教师参与诵读活动,深入、有效地开展诵读活动,使经典诵读课程化,不断改革诵读活动的形式、成果的展示及诵读的评价。同时加强诵读的资料积累。学校定期组织专人进行诵读检查,使中华经典诵读活动逐渐成为学校的特色。

2、经典诵读课程化,确保诵读时间。

各学校根据上级的工作安排,利用每天上午上课前10分钟和每天下午上课前10分钟,进行经典诵读活动,由语文教师组织并指导学生诵读,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与各学科教学相结合,灵活安排,充分利用时间;校内向校外延伸,激励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学校有专人检查,确保诵读时间。

3、开展活动,坚持小型多样。

一些学校利用如升旗仪式等特殊时间组织教室诵读比赛,及时评价;每周让学生和教师硬笔书法练习诵读名句,选出了优秀的作品在报栏中进行展示;部分学校教室还将诵读内容与学科课程相融合,教师们精心设计了许多活泼有趣的活动形式,利用下午大课间引领孩子们在玩乐中诵读经典,从读的时间、读的形式、读的方法都进行了有效的尝试,真正让学生做到“乐读”、“美读”,从而激发学生诵读兴趣,在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形态美、意态美和韵律美,从而亲近并热爱母语,景仰祖国悠久文化,收到情的感染,美的熏陶。

经典读诵篇5

我,一名普通的小学生,在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以来,我从一个惧怕语文课、作文能力烂得一塌糊涂的后进生逐渐成长为一名喜欢语文,挚爱文学的优等生,而在经典诵读学习过程中的经历也是我永远难以忘怀的。

在我上四年级的时候学校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要求各个年级根据同学的不同年龄特点,选择适合学习和诵读的经典内容,利用早读书和课外活动的时间进行学习诵读。老师为我们找来《论语》《三字经》《唐诗三百首》等经典书籍,从中节选通俗易懂的内容教我们诵读。一开始同学们对这个活动还蛮有兴趣,能够认真跟着老师抑扬顿挫地朗诵,然而几天下来后,整天都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一开始整齐划一的琅琅读书声变得稀稀沥沥、松松散散,诵读时我们的思想开始游离于经典之外了。

老师也发现了这个问题,那天特地组织大家召开了一个特别的班会,主题就叫“我爱经典诵读”。在班会上,老师为我们讲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史,让我们懂得了诵读经典的意义,并为我们展示了全国各地小学生进行经典诵读的优秀视频,老师告诉我们:“这些经典著作都是古代的学者用尽毕生的精力完成的,里面的一字一句都有很深的含意,只有认真阅读,仔细领会才会品味出它的意蕴,读到妙处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死记硬背,即使背得滚瓜烂熟,却并不理解其中含义,又有什么意义?”通过这次班会,我们对经典诵读有了更深的认识,知道只有用心去读,认真揣摩,才会领会经典中的精髓。

从那开始,琅琅的诵读声又开始响彻教室,而这次我们不仅限于无意义地机械记忆,我们在老师的帮助下成立了“小小智囊团”,通过图书查阅和网络搜寻,专门负责帮助同学们查找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疑惑;成立了“诗韵小舞台”,由班里的文艺骨干带领大家把古诗词用演唱和舞蹈的方式表现出来,这样大家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了;我们还成立了“新芽”文学小组,经常开展同题作文、作文互评、作文比赛等活动,让大家把经典诵读的感受写出来,共同分享。从此经典诵读不再是枯燥的功课,而是我们最喜爱的学习活动,我们在朝阳初升的清晨里用清脆的声音朗读那悠长的韵律;我们在操场的树荫下共同分享那一本本图文并茂的《诗词赏析》,我们在课外活动的兴趣小组里自由交流与探讨经典诵读的精妙,我们在学校组织的经典诵读展示舞台上放声吟诵,尽展班级魅力。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厚,作文水平也越来越高,特别是我自从成为“新芽”文学小组的组长后,每天负责收集同学们的上报稿件,组织同学开展作文比赛和作文评析,我们还把好的作品打印成电子稿上传到博客里和全国各地的同学进行交流,并试着向各种刊物投稿。也获得了一些小小的荣誉:参加全国纪念《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颁布实施十周年征文评选,我的作品《美丽的语言,神奇的文字》荣获二等奖,参加全市国防征文比赛,我的征文《心中那一抹生命之绿》荣获一等奖,在学校组织的国防演讲比赛中荣获三等奖,班里很多同学的作文也都陆续在各种报刊发表。经典诵读活动开阔了我的视野,增长了我的学识,使我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传统美德、优秀文化的熏陶,让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和准则。现在我在班里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在家里是人人称赞的好孩子,这一切都来自于经典诵读。

经典读诵篇6

经典古诗文是我国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语文新课程标准》十分注重经典诗文的背诵和积累,在“阶段目标”中明确指出“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段)。”引导学生学古诗、读古诗、背古诗,正是为了给处在记忆黄金时期和人格形成时期的孩子们播下最好的种子,撒下最好的养料。正是这一原因促使我校选择了“经典诵读”这一校本课程。

我们学校的校本教材是《经典润泽童年》,它是在德州市教研室提出的240首必背诗词的基础上,组织老师又精心挑选了120首。全书共12册,每学期一册。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认知水平,一二年级每学期20首,三四年级每学期30首,五六年级每学期40首。这样,学生在小学阶段的诗词积累量达到了360首。

二、 学习主题

1.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一些著名的诗人及著名的诗句。

2.学生能够熟练地背诵所学古诗词并理解诗词中所蕴含的深意。 充分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意境美,提高学生朗诵古诗词的水平。

3.通过古诗词的阅读和欣赏,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三、活动安排

1.诵读时间

(1)每日一读,每天上午和下午语文课前五分钟,进行诵读,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自由对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吟诵。

(2)每周一课,每周安排在周一下午,进行集体诵读,老师给学生下载音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正音断句,务求语音正确流利,达到熟读成诵的水平。

(3)利用每天上午大课间的时间,师生随音乐节奏共同吟诵古诗词,做古诗韵律操,在背诵的同时达到肢体运动的效果。

2.在诵读诗文的进程中,学校将举行古诗文诵读阶段性活动。

本学期具体安排如下:

年级时间活动内容活动策划

一—六年级第四周诗配画展示纪莹莹

三—六年级第八周诗词中的节日手抄报比赛张维

四—六年级第十二周古诗韵律操展演李建敏

一—六年级第十七周诗词诵读比赛各班主任

四、教学进度

每一学期开始,各年级根据教材制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四年级上册共30首,每周计划学习两首,十一周是《诗词中的春天》,对学过的诗词进行梳理总结。第十七周学校举行诵读比赛,第十八周老师对本班级在这一学期校本课的学习情况进行汇报。

周次

(时间)教学内容教学策略

第一周杂诗十二首(之一)与诸子登岘山反复诵读、配乐吟唱

第二周过故人庄送元二使安西反复诵读、品读解意

第三周古朗月行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品读解意、感悟升华

第四周关山月 赠花卿品读解意、感悟升华

第五周月夜忆舍弟 黄鹤楼背诵积累、深化感受

第六周滁州西涧 登科后配乐吟唱、积淀语言

第七周钱塘湖春行鸟配乐吟唱、积淀语言

第八周泊秦淮过华清宫品读解意、感悟升华

第九周夜雨寄北 送春故事导入、品读解意

第十周题西林壁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配乐吟唱、积淀语言

第十一周诗词中的春天反复诵读、品读解意

第十二周游山西村 示儿品读解意、感悟升华

第十三周梅花绝词(其一) 观书有感品读解意、感悟升华

第十四周雪梅(其一) 江上故事导入、品读解意

第十五周初秋行圃花影故事导入、品读解意

第十六周戏答元珍海棠联系实际、积淀语言

第十七周诵读比赛诵读比赛

第十八周总结汇报总结汇报

五、教学内容

一二年级:每学期20首。三四年级:每学期30首。五六年级:每学期40首 。

在进一步做好古诗词诵读任务的同时,我们还会补充相应的其它任务,以扩大经典诵读的影响和成效。

六、实施要求

学校在抓好课堂教学主阵地的同时,把经典文学诵读的教学向课外延伸,为在这方面有爱好和能力的同学创造更好的机会和条件,使他们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

1.开设古诗诵读课,纳入校本课程表。

2.学科整合。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开展古诗校本课程教学和学生诵读兴趣的培养:语文老师进行古诗词诵读教学,音乐老师选择其中古诗词配曲教学生演唱,美术教师选其中的古诗词进行诗配画,让学科之间因古诗词而融合,让经典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承。

3.围绕古诗词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七、评价活动

1.每个学生一本《笔尖上的诗词》随时填写自己的背诵记录和感悟,学期末每班选五本进行评比。

2.把诗词诵读与传统节日结合起来。传统节日到来时,我们都会让学生吟诵诗词中的节日,并画成手抄报进行展示。同时举行演讲比赛,唱古诗,我为古诗来配画,根据图画猜古诗,飞花令比赛等等。

3.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班级诗词诵读比赛,对各班在背诵古诗词活动中表现突出、成绩优秀的同学给予奖励,鼓励学生不断提高背诵古诗词的数量和质量;对班级、教师,也要进行表彰。

4.节目展演,每班编排一个古诗词有关的节目,期末进行展演。

八、成果

从学校开展经典诗词诵读活动以来,我们自编校本教材,举办各种活动,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

1.校报《花雨》在今年的六月份创刊了,名字的含义是教育如花,诗词如雨。主要介绍学校诗词诵读的情况,推荐学生积累背诵诗词名句。

2.学校每学期结合传统节日举行教师经典诗文诵读比赛,上学期是“寄情端午 诵读华章”诗文诵读大赛。本学期是“同心邀明月”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大赛。

3.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我把举行的活动,反思记录下来,发表在《宁津县教学研究通讯》上。

4.我在17年3月份作为主讲嘉宾在宁津县阶梯成长交流群进行交流讲座。向全县老师介绍我校在诗词诵读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得到了全县老师的一致好评,并在全县进行推广。

5.由于我校的经典诵读在全县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鲁网、宁津电视台先后对我校诗词诵读的情况进行采访并进行宣传报道,节目一播出,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经典读诵篇7

序言

国学经典,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它是古代先哲圣贤思想与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立世之本。诵读经典,可以修养身心,丰富学识,使我们获得无限的智慧;诵读经典,可以引领我们去认识美、感知美、欣赏美,享受快乐人生;诵读经典,可以提升我们的境界,净化我们的心灵,锻造我们高尚的人格。“富润屋,德润身”。经典嘉言,是滋润心灵的甘泉,如丝丝春雨般不知不觉浸润我们的灵魂,使我们的人生更充实、更丰富、更完美。

经典的育德价值自不待言,经典的文学魅力更是历久弥香。在当下网络文学、快餐文学大行于世的社会背景下,引领孩子们多读经典,不仅为孩子们学习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提高文学修养奠定了基石,更可以让他们强根固本,趋正避邪,从而使典范的、权威的、意蕴深远的文学语言成为他们一生中最本真的语言。因此,传承中国经典文化,在小学生中开展经典诵读,是十分必要的。

古代经典文学作品言简义丰、意蕴深远,加之年代久远,背景丰富,对于小学生来讲,要做到“求甚解”,是不现实的,也是没有必要的。“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鉴于此,我们提倡,在记忆的黄金时期广泛撷取、海量诵读、积累沉淀,最终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与认知,成为自身文化与精神的一部分,就如同河流带来的种子,最终会在远处开出芬芳的花朵。

为全面落实《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致力校本教材的开发应用,我们选编了这套《经典诵读》读本,作为校本教材,供师生使用。本书根据不同年段的年龄特点,在教材内容的组织编排上,层层深入、循序渐进;题材广泛,丰富多彩。每个年段的内容按类别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圣贤书”:一年级《三字经》;二年级《百家姓》;三年级《弟子规》;四年级《增广贤文》;五年级《论语》;六年级《诗经》。

第二部分“古诗词 ”: 一、二、三年级《小学生必背古诗75+80首》;四、五、六年级《毛泽东诗词》《宋词元曲》。

经典是先人智慧的结晶,因此在诵读经典时,我们要满怀敬仰,心无旁骛,不疾不徐,字正腔圆。熟读后能悟,悟而后能用,用而后生巧,巧而后出新。

“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让我们一起诵读经典吧,心情愉悦地读,酣畅淋漓地读,让经典成为我们的精神初乳,让经典成为我们的心灵家园,让经典伴随我们快乐成长。

经典读诵篇8

关键词:读经诵典;启智塑德;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5-0100

近几年,中华文化因中国国势的强盛而随之升温。中国的孩子们由悄然兴起读经诵典发展至今天的蔚然成风,虽有中国国势强盛的原因所在,但也有中国文化的魅力所在,不然为什么会在中国的大江南北如此兴起读经诵典热呢?其实,让孩子们读经诵典,不但启其智,还能塑其德。

在小学阶段开展经典诵读可以说是学校拓展德育建设的一种全新尝试。以前的德育课往往主要是生硬空洞的说教,缺乏示范性和亲和力;而通过诵读古诗文的一系列活动,可以使孩子们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学习传统美德,拓展学校的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有利于小学生在少年时代打下良好的文化知识功底

在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的长河中,能够流传至今的经典之作,莫过于经、史、子、集,其中蕴涵了大量的成语典故、论理道德、人文历史、礼仪风化等中国文化。儿童诵读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典之精髓就会慢慢地在身上发酵,就会从内到外散发出儒雅的气息,变得知书达礼,心胸宽广,学习能力倍增。

中国历史、世界历史都证明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艺术家、经济学家,发明创造者,都必须有深厚的文化功底,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的研究,才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有所发明。读经诵典就是早早让孩子接触圣贤人的立说,从小就和圣贤为伍,并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知识的丰富,自觉地和已经内存的“满腹经纶”的知识对话,更快地接近真理,少走弯路。更容易有所突破、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新。

因此,在小学开展经典诵读,让学生从小诵读经典,有利于为学生将来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材打下良好的文化知识功底。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始终是德育教育的核心,也是德育教育的关键。让学生熟读中国的文化典籍,熟知各方面知识,可以增强他们对民族历史的了解,可以丰富他们民族的情感,从而增强民族凝聚力。曾指出:“无论在国内,在海外,在过去,还是在今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都是构成炎黄子孙的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民族文化素质的力量的源泉之一。”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等语句能启迪学生关心祖国、民族的命运,要有忧国忧民的情怀。“位卑未敢忘国忧”“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国尔忘家,公尔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惟利所在”等语句教育学生在国家民族利益受到侵害时,要自觉地维护它。“经典”中无数凝重的充满爱国情怀的精辟语句一旦为学生掌握,必然铭记在心,固守在精神家园,化为血液,从而增加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也必然会激发起他们的上进心,从小树立爱国之心,报国之志。

国学大师南怀瑾曾指出:“从儿童时期诵读历史经典是我们一贯的教育方法,例如大家所熟知的孙中山、、、邓小平等都是在幼年时期受过启蒙教育,有了中国文化的底子,然后又接受新时代的科学思潮,才影响了这段历史。”

三、有利于改变校风,影响家庭,使社会移风易俗

笔者所在学校推广读经诵典以后,校风、班风明显好转,学生尚文、守礼、博爱、积极向善,不文明、不守纪的现象减少了,家长对学校的德育教育效果不但满意,而且慢慢地也在行动上配合学校引导孩子读经诵典了。如笔者所在学校有位家长在《我教孩子读古文的心得体会》中说:作为家长,学校开展的诵读经典让我也再次受到了中国古典文化熏陶。在诵读中,不但增进了对孩子的了解,还加深了父女之间的情感交流。因此,笔者认为经典诵读教育确实可行而且应该大力推行,笔者对这种教育在培养孩子茁壮成L方面所起的良好作用深信不疑。笔者坚信“与经典同行,与圣人为伍”,中国古代文化将贯穿我孩子成长的整个过程。

还有一位家长这样谈女儿读经诵典的体会:伴着女儿成长的脚步,我也跟着一起成长。许多年来,笔者从没读过四书五经之类的书,而如今,每个傍晚,笔者都在心底里期盼着和女儿共读。在那琅琅的诵读声中,“明德、修身、正心”字字珠玑,叩击着笔者的心;在大声的诵读中,心中的情绪得到宣泄;在经典那掷地有声的词句中,生存与生活的紧张和不安渐渐消逝,在经典的书香中,笔者沉静、放松、清澈。就这样,笔者陪着女儿一起诵读,她以朗读为主,笔者以领悟为主,我们在经典文化中呼吸着、成长着。笔者相信,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智的成熟,那些反复印刻在女儿脑海的经典词句会不断发酵,会被激活,发挥巨大的力量,支撑她,穿越成长的困惑,励练出开阔的心胸,生存的智慧,让她成为一个心智健康的人。

由此可知,读经诵典在学校普及不但使学校的风气大大改善,还直接影响到家庭,使家庭和睦亲爱。而且由于它的教育是一代人的优良教育,这些人走到社会,参加社会活动就会把这种优良的品格传播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使整个社会移风易俗。

四、有利于陶冶学生性情,健全学生人格

经典著作教学生如何做人,做正直的人,做君子,不做小人,做有道德,有理想,品德高尚的人,做尊师爱友,尊老爱幼的人。

现在有些学生受不良文化影响太深,崇尚暴力,缺乏爱心,远离善良,违法犯罪时有发生。开展经典诵读就是要从小培养学生养成传统美德,具有良好的人格操守。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人格的养成,奠基在童年、少年时期,及早让儿童接受传统文化,有利于让他们心灵保持纯净,培养其品德。

如笔者班有一名孩子,成绩在班上是佼佼者,但是却经常欺负比自己弱小的同学,自己做错事会面不改色地栽赃给别的同学,还经常说谎、耍赖……这样的一个聪明的孩子如何把他的一些不良习惯导正过来,一直是令笔者非常头疼的问题。学校开展读经活动以后,笔者惊喜地发现,读《弟子规》之后,这个孩子开始慢慢有了变化,不但自己改正了原来的一些坏毛病,其他同学犯同样的错误时他还会马上出来制止,嘴里还念念有词地说“泛爱众,而亲仁”……经典的道理,滋润了孩子幼小的心灵,孩子已从经典中学习到了做人处世的道理。所谓“童蒙养正”不正是如此吗?

传统文化强调人的一生的作为起于自我的修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君子以厚德载物”。凡事要讲究诚信,“以诚待人”“人无信不立”。如有一个学生在他的读书笔记中这样写:读了《弟子规》令我感受最深的一句话是:“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这句话的意思是有错能改这个过错就没有了,可要是故意掩饰,那就错上加错了。我认为这一句十分有道理,读完后感受十分深。做错事不要紧,主要看你能不能改,故意瞒过去只会让你错上加错。

儿童教育最重要的是德行的教育。不听家长话、任性骄横乃至叛逆,是现在很多独生子女家庭面临的难题。而社会上犯罪年龄层次的降低,校园暴力事件的频传,更让家长们忧心忡忡。面对一天天长大,渐渐有了复杂思想的孩子,简单的训诫已经远远不能解决问题。而经典是最好的教材,经典诵读正是弥补学校教育、传统教育不足的最好途径。

五、有利于培育学生的仁爱思想,促进人际和谐

所谓“仁爱”,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做人要能理解他人、善待他人,而且能严格要求自己,经常检点自己行为。而当前因人情冷漠带来的问题,反映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越来越引起有识之士的忧虑。这些问题在校园内,在学生身上表现的也很明显。虚伪、顽固、嫉妒、猜疑、冷漠,总是站在自己角度考虑问题,总是要求别人尽善尽美等如毒草在学生心灵中滋长。如何改变现状,自然要通过德育教育改造学生的心灵,而诵读经典是极好的途径。

开展诵读经典活动后,经常有家长打电话或写来热情洋溢的信。如有个家长欣喜地说:我的孩子有时说话不经意间就会用上几句经典。他有时和表妹一起玩,妹妹和他争东西,他就会说:“兄弟睦,孝在中。还是我让你吧!”有时给他吃东西,他总是要让长辈先吃。他说:“长者先,幼者后。”如果他做错了事,我责备他,他就会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等。还有的家长和班主任教师说:孩子竟然能用所学的经典名句表述自己的想法啦。有一次,她的女儿同一小朋友外出游玩,小朋友因为做错了事被妈妈批评了。那个小朋友非但不改,还对着妈妈说“讨厌”。她的女儿听到后对小朋友的妈妈说:“阿姨,我觉得他这样做不对。”“为什么?”“因为他不尊重父母。书上说‘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传统经典强调要学会欣赏他人,对待他人不能求全责备,“金无赤足,人无完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与人相处必须做到克已内省,要不断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地进行思想监督,不断地进行反省,“克已复礼为仁”。因此,特别强调从自我做起,与别人发生矛盾后,首先要反躬自问,寻找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吾日三省吾身”。Ρ鹑艘有同情心,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攻其恶,不攻人之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已也。”

笔者班上的学生张淇在日记中这样写:读了《论语》中“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后,我非常的后悔。那是星期五下午放学时,我向我最要好的朋友借了一本名叫《故事大王》的书,说好了一个星期后归还。看了六天,我还有很多没有看完,就不想还了。到了星期三,朋友很生气的说:“我们不是说好一个星期后归还的吗?你真不够朋友,我不和你玩了。”我心里很内疚,赶紧向朋友道歉,因为言而无信,我差点失去一个最要好的朋友。

传统经典指出取信于人极为重要,讲究信用的人,就会得到别人支持,“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六、有利于强化学生尊爱师长的意识

孩子走出校园之前,他所受的教育主要来自父母及教师,尤其义务教育阶段更为明显。也就是说,家长、教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实践证明,一旦孩子能理解父母、教师的辛苦和期盼,自然“不用扬鞭自奋蹄”。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这告诉学生应对父母报一种深深的感恩之心,当学生吟咏着这二千年前天籁之声时,又怎能不油然而生对父母的爱敬之情。“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当学生想起这一句诗,自然会生上进之心。经典古诗文就像是滋养孩子健康成长的营养佳品,在潜移默化中起到教育孩子的作用。有位家长向我讲述了这样一个例子。由于孩子的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她自己靠送报纸赚点辛苦钱补贴家用。孩子平时学习成绩不好,很顽皮。可在诵读《三字经》的过程中,孩子从“香九龄,能温席”这个典故中悟到了孝敬父母的道理,回家之后也学着古人黄香,帮妈妈洗脚。她说怎么也没想到一句古诗能让她家这个调皮的孩子变得这么懂事。

经常有家长激动地拉着笔者的手说:“孩子自从诵读了经典就懂得关心我们了,甚至还抢着做家务呢!”“我家孩子变得品行敦厚善良,知道孝顺父母,讲文明懂礼貌,不吃独食、尊老爱幼啦!”……

教师是使民族文化代代相传的直接承担者,所以是否尊师,重法度,是关乎国之兴亡的大事。“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贱师而轻傅,则人有快。人有快,则法度坏”。是否尊师重教,关乎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

古人强调尊师,但不主张盲从,“当仁,不让于师”“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用五千年文明凝聚的经典熏陶学生的心灵意义非凡,它扩大了德育教育的时间和空间,它在孩子们心中树立了一杆道德标尺,让他们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让他们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它不仅影响学生在校言行,更会影响他的一生。“读经”收德育与文化传承双重之功效。

上一篇:七老爷庙范文 下一篇:幼儿园秋游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