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银行小额贷款范文

时间:2023-11-06 22:20:19

民生银行小额贷款

民生银行小额贷款篇1

关键词:大型商业银行 农村 小额信贷

一、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现状

1、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史

1993年我国开始引入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波利维亚以及拉美等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几种农村金融服务模式,并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就。我国的小额信贷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93年到1996年,这个阶段是项目小额信贷与非政府组织操作小额信贷共同试验阶段。明显特征是以探索孟加拉“乡村银行”(GB)式小额信贷项目在中国的可行性为基本目标,以半官方或民间机构实施。强调项目运作的规范化,即小组联保,中心会议、分期还款等模式,基本上没有政府资金的介入,也不考虑持续性问题。第二个阶段是1996年到2000年,这个阶段主要是由于政府认识到小额信贷对于扶贫的作用,开始借助小额信贷服务这一金融工具,以实现2000年扶贫攻坚和新世纪扶贫任务为宗旨,以国家财政资金和扶贫贴息贷款为资金来源,以政府机构和金融机构(农业银行)为运作机构的政策性小额贷款扶贫项目。政府主导型的项目没有长期持续发展的目标和措施。从这一点考虑,这类项目不能称为规范的小额信贷,将其称为扶贫项目可能更合适。第三个阶段是2000年以后至今,主要是正规金融机构一一农村信用合作社大力开展小额信贷的阶段。

2、农村小额信贷面临的问题

(1)正规金融机构发展困难,可持续性弱

农村小额信贷贷款笔数多、金额小、管理复杂等特点造成其管理成本高;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和信用社的信贷利率只能在规定的范围内浮动,其放贷利率小,从而影响可持续性。农村小额信贷的信贷对象主要是农民,其收入低,易受影响,自身还款意识薄弱,产权遍布分散而广,造成其风险高。农信社工作人员素质较低,人员较少,而贷款对象多,分布广而散,导致贷款催收困难,同时,在放贷过程中,信贷人员没有按照规定程序执行资信评定,致使一些人通过借“小额信贷”来放“高利贷”;许多机构将农户存款转移至城镇,致使农村资金外流;此外,有些人将贷款当做政府救济,还款意识不强,更有甚者,将信用社资金当赌注,胜则荣,败则躲,加以农村人口流动性大,迁徙频繁,致使小额农村信贷诉讼时效难保。

(2)农村小额信贷供给结构性缺陷

农村小额信贷的贷款投向单一,主要集中在种植业、养殖业,很少投放在个体工商业中。由于其贷款额度小,难以支持农户在高效农业、畜牧养殖、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等方面的大额资金需求。此外,其贷款期限短,一般是一年,但部分农业项目的生产周期长,如:林果、养殖、加工业等,使得农民没有能力及时还清贷款。

二、大型商业银行参与小额信贷的状况

从2006年开始,随着银监会、人民银行等金融机构鼓励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发展的一系列政策陆续出台,农村地区涌现出一大批微小型金融机构,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城乡小额信贷的供给,有利于缓解小额信贷的供求矛盾,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乡信贷市场的竞争,促使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开始关注小额信贷市场。但是,参与进入的商业银行并不多,就我了解的,主要以邮政储蓄银行和农业银行为主。

1、邮政储蓄银行参与小额信贷的状况

2007年3月邮政储银行正式成立。2007年6月22日,邮储银行“好借好还”小额贷款在河南新乡长垣县启动试点,至2007年末共有七省试点开办。2008年初在全国推广。至2008年6月24曰在分行开办业务,全国31个省(区市)分行和五个计划单列市已全部开办小额贷款业务。截止2010年10月16日,邮储银行的小额贷款业务已覆盖全国所有地市和210个县市及主要乡镇.4500个网点开办这项业务。201O年小额贷款的发放量突破1000亿元,发放金额较上年同期增长41%。从业务开办至今,累计发放贷款近400万户、金额2300多亿元,平均每笔贷款金额约为5.9亿元,其中在县级及县以下农村地区累计发放1 500多亿元。占全部小额贷款累计发放金额的70%。小额信贷业务在全国占据先机.市场占有率在所有银行中跃居首位。

邮政储蓄银行参与小额信贷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农户联保贷款:3到5名农户组成一个联保小组,无需其他担保.就可以向邮储银行申请贷款。每个农户的最高贷款额暂为5万元。(2)农户保证贷款:需有1至2位(人数依贷款金额而定)有固定职业和稳定收入的人做贷款担保人,每个农户最高贷款额暂为5万元。(3)商户联保贷款:3名持营业执照的个体工商户或个人独资企业主组成一个联保小组,无需其他担保,每个商户的最高贷款额暂为10万元(部分地区为20万元)。(4)商户保证贷款:需有1至2位有固定职业和稳定收入的人做贷款担保人,就可以向邮储银行申请贷款,每个商户的最高贷款额暂为10万元(部分地区为2O万元)。小额信贷的还款方式主要采取一次还本付息、等额本息还款和一年内还清的办法。

2、农业银行参与小额信贷的状况

农业银行以扶贫贴息为主要方式的小额信贷业务是配合我国政府的“八七”扶贫计划提出的,目标客户是中低收入者和贫困农户。九十年代农行主要采取小组借贷的方式进行小额贷款,平均贷款额为1000-5000元/笔,其贷款的年利率很低,甚至无息由政府补贴。2000年后,主要对象为企业,2008年后农行开始发放惠农卡,从此成为向广大农户发放小额信贷的主要平台。金穗惠农卡是农业银行面向农户发行的银联标准借记卡产品,它除具有金穗借记卡存取现金、转账结算、消费、理财等各项金融功能外,还向持卡人提供农户小额贷款载体、财政补贴等特色服务功能,并提供一定的金融服务收费减免优惠。其中,惠农信用卡是中国农业银行专为具有良好信用观念的县域及农村高端客户量身定做的借贷合一型特色产品,是农业银行金穗卡系列产品之一。具有以下功能:借贷合一,即时用信;循环透支,快速周转;全额取现,使用方便;高额授信,担保灵活;定活合一,管理轻松;缴费,省心省力;主卡附卡,额度共享;支付控制,全面掌控。

农业银行参与农村小额信贷的创新模式有以下几种:(1)创建“呼图壁模式”,即由农村社保机构与农村信用社共同创建农民养老保险证质押贷款制度.这种模式引起国内外有关专家的高度关注.解决了农民生产融资贷款问题。(2)开发公务员担保模式,部分地区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在小额贷款操作中.实行由农村地区的国家公务人员为农户提供担保.该模式的违约率和不良率都很低。(3)促进担保方式升级,开发担保机构担保贷款等产品。(4)创新还款方式,按照还款方式设计按季还款、分期还款业务和最高额循环产品。(5)推出产品组合方案,向农户推出贷款+银行卡+保险的三种产品组合,为农户提供贷款、银行卡、存款、保险、基金、理财、网上银行等多产品组合方案。

三、 目前大型商业银行参与农村小额信贷的优势与局限性

目前,农村小额信贷发展前景大,新型金融机构也参与进来,与其相比,大型商业银行有着其自身的优势与局限性。

1、 大型商业银行参与农村小额信贷的优势

大型商业银行由于其资金实力雄厚,组织制度完善,经营管理人员素质较高,业务活动有严密的活动程序,所以在大额、长期贷款方面更有规模经济优势。据调查,截止至2013年6月,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达到141.13万亿元,总负债为131.98万亿元,而大型商业银行总资产61.25万亿元,占银行金融业总资产的43.3%,总负债57.05万亿元,占银行金融业总负债的43.2%。此外,由于大银行能够吸收较多的对公存款,资金成本相对较低。再次,大银行开办的业务齐全,可以满足小额信贷借款人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如:存取现金、汇兑转账、支付结算、信息咨询等。最后,大型商业银行还能够推动行政管理部门在建立信用社区方面作出努力,从而提高借款人的还款意识,降低小额信贷的信用风险。相比之下,新型金融机构由于其规模、资金覆盖面较小,使得风险无法得到有效的对冲和分散;自身设备和技术的有限使得其农村小额信贷业务无法得到深入的开展;单笔贷款额度小,运作成本高;工作人员素质较低,服务意识差,规章制度不健全等。

2、大型商业银行参与农村小额信贷的局限性

大型商业银行的业务网点在农村地区分布少、不广,一般情况下除农业银行等少数在农村地区有网点,其他的几乎都只在城镇以上级别的地区开设网点;对于其贷款,大型商业银行的投向单一,主要集中在种植业、养殖业,很少投放在个体工商业中;其基层信用社支农一线人员也较少,而贷款对象多而广,致使导致信息不对称、审批贷款时间长、贷后管理困难、经营费用偏高、贷款的催收力度不够等问题;在放贷过程中,其精细化水平较低、暗箱操作频繁,亟待需要进行标准规范化、贷后管理精细化和专业化的改变;针对于贷款人,其还款意识不强,更有甚者,将信用社资金当赌注,胜则荣,败则躲,加以农村人口流动性大,迁徙频繁,致使小额农村信贷诉讼时效难保;相比之下,新型的金融机构由于其“土生土长”的特点,致使其对贷款人的信息掌握校准,贷后监管力度较大,并且对其贷款的监督过程中信息获得的成本也相对较低,使得其在信息方面具有着较大的优势。此外,由于农村金融市场的分割性以及放贷人对其客户的排他性垄断权,使得其可以要求一个比机会成本高得多的利率。

四、 大型商业银行参与小额信贷模式的创新

大型商业银行应该加强与新型金融机构的合作,扬其长,避其短,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共同开展农村小额信贷。

1、委托模式

大型商业银行将其开发的金融产品或服务交给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并向其支付一定的渠道费用;或由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提出需求,委托大型商业银行开展设计新产品和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并向其缴纳一定“购买”费用。其特点:大型商业银行主要提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主要提供渠道。这种方式比较适合在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已具相当规模而大型商业银行覆盖面不足的东部发达地区的乡镇和农村,以及部分中西部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较为成熟的地区。

典型的有印度工业信贷投资银行,其主要业务采用的是外包零售的方式,即选择经营状况良好的新型机构签订合作协议,新型机构代替合作银行审批收到的小额贷款申请,并提供贷款发放以后的相关服务,作为回报,银行支付给新型机构部分利息。此外,我国国家开发银行内蒙古分行与内蒙古通融小额贷款公司和内蒙古融丰小额贷款公司也建立了委托的关系,一方面,小额贷款公司与国开行合作获得了稳定可靠的收益,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债券融资在解决小额贷款公司资金问题方面的不足;另一方面,国开行通过合理的利率定价,在保证自身贷款收益的同时充分体现了支持小额贷款的态度。在这种模式下,国开行获得了贷款利息收益,小额贷款公司收取了一定的费以及向借款人收取的咨询服务费。

2、资源共享模式

客户信息共享,网点网络资源共用,共同防控风险等。一方面,大型商业银行利用自身的雄厚实力、遍布全国的网点网络以及较好的客户资源储蓄等优势,可以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提供资金转存、汇兑、结算、融资等服务,甚至共享部分客户资源,共同开发市场;另一方面,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以利用自身的人力和网点资源,在大型商业银行产品及相关服务的同时,及时提供市场信息,反馈市场需求和贷款风险,同时农村资金互助组织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还可以联络、激活广大农户分散的资金需求,为大型商业银行提供潜在的客户资源。这种方式的优点:让各类农村金融机构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在自身服务覆盖不到的地方可以借助其他机构的网络和渠道,从而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效提高农村金融体系的效率;但由于其实现较困难,所以比较适用于市场发育完善,需求旺盛,而且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较为完善的地方。

大型商业银行具体的资源共享主要有以下两种:(1)自动柜员机、自助银行共享,达到节约运营成本,减少资源重复浪费,降低风险的目的。(2)网络及硬件设施资源共享。商业银行大多租用网络运营商提供的专用线路和网络设施设备组成专用网的方式来建立银行业务网,但是银行网点分布地域广,需要租用的专用线路多,所以网络租用费用是银行运营成本中不能忽略的一部分。大型商业银行共享其网络及硬件设施,能节省网络设施成本,如: Maya新型金融机构共享了土耳其Garanti银行的网络银行和电子银行系统的资源,创造了更多的利润,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3、股权发起模式

大型商业银行在农村地区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或专营贷款的子公司。专营贷款的子公司一般是全资出资,而村镇银行一般是控股的形式,并引入当地社会资本。大型商业银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是大型商业银行参与农村小额信贷最普遍的方式,其优势有:以大型商业银行为主导,兼具大型商业银行的资本优势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经营本地化、体制灵活的优势,易于为当地客户所接受;但由于其成本较高,所以比较适合于农村经济发展迅速,金融需求旺盛而金融机构网点较少,有效供给不足的地区。

在村镇银行中,内蒙古包商银行的农村小额信贷业务发展迅速。其贷款是指申请金额在300万元及以下的小型生产、服务、贸易及农业等行业的法人或自然人的所有授信业务(包括贷款、承兑、贴现、保函等业务)。由于包商银行主要是靠提高信息技术来降低风险成本,其应注意以下要点:随着贷款关系的延升,贷款的分析时间会减少,随着客户业务的扩大,贷款额度扩大,银行对客户的信心也会增强,包商银行应与借款人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并不断扩展业务来降低成本;施行“分级原则”激励机制,即只有在完全还清一笔贷款后才可以申请下一笔贷款,并且下一笔贷款额度可以增大,期限可以延长,加强对贷款的监管;进行交叉检验,从不同的角度来验证客户提供信息和数据的真实性。

4、批发贷款模式

大型商业银行成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资金提供者。即大型商业银行提供资金,获取固定的利息收入,不参与新型金融机构的经营决策,不参股或控股,不参与分红;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自负盈亏。这种方式使得大型商业银行增加了资金的使用渠道,扩大了服务范围。由于其风险小于直接面向“三农”客户,并且不直接承担经营、管理成本,且小额信贷公司获取了较为稳定可靠的低成本融资渠道,所以比较适用于经济较为发达、民营资本活跃、信用环境较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管理相对规范的地区。

国外的“批发贷款”模式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一是在政策性银行内部设立独立的小额信贷批发基金,如:印度小产业发展银行在其内部设立SIDBI小额信贷基金会,其日常业务是向与其建立了合作关系的微型金融机构、商业银行、非银行类金融机构提供转贷资金,并有以下三大类业务:向其合作机构提供批发资金;对其合作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对其合作机构提供资本金支持。二是组建全国性的大型小额信贷批发机构,如:孟加拉农村就业支持基金会,其日常工作是在全国小额信贷行业挑选出那些具备成熟经验及专业素质的群体使其成为自身的合作机构,并通过向其合作机构提供多样化经营支持以扶持其小额信贷业务的运作。其主要业务是向其合作机构提供用于小额信贷领域的批发资金;帮助其合作机构进行自我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建设;在微观层面上为小额信贷项目积累并发展有益经验;在宏观层面上为各小额信贷运作机构争取宽松适当的政策与监管环境。

我国大型商业银行也可以通过给小额信贷机构提供批发性贷款,为小额信贷机构提供充足的资金。在进行批发贷款时,大型商业银行也需对其批发贷款进行风险防范,如:进行行业判断,信贷介入首先要判断所介入的行业、产业是否具有垄断性,是否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垄断性或准垄断性行业。进行市场准入判断,对于资金密集型、规模庞大、市场准入门槛高的行业、产业,其市场是信贷介入的重点。进行经济发展阶段判断,因为经济发展的阶段会影响产业的发展,此外还要进行经济发展周期判断,并针对不同的阶段(复苏、繁荣、衰退、萧条)制定相应的信贷政策。进行国家风险判断,在发放贷款时要考虑国家证据是否稳定,经济是否发展,社会文化生活是否相适应等。

5、“村委会+农户”模式

大型商业银行可以以村委会为中介开展“村委会+农民”模式。村委会有着公私双性,其“公”的性质表现在:村委会是依照法律或接受政府委托进行公共事务管理的组织,其充当了政府和村民之间的中介,并协助基层政府开展工作;村委会还制定村规民约,帮助调解村民纠纷;其具有非营利性,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民主自治组织;此外,村委会代表的是全体村民的利益,实行的是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政策。其“私”的性质表现在:村委会具有着自治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对村委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但是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村委会代表的利益具有特殊性;在村委会中,成员不脱离农业生产,仅享受一定的补贴。以上两性决定了村委会具有着独特的优势:土生土长性决定了村委会能较充分的掌握村民的信用信息,并且能更加容易对信息变化进行跟踪,此外,其地缘、血缘、自治等方面的优势使其成本方面也有一定的优势;村委会虽非一级地方政府,在法律上也不是政府的派出机构,但在实践中却可以发挥准政府的作用,其成员一般是声望较高的村民,由此使其具有着权威性;在农村,农民之间特别是本村村民之间不仅有法律,更有自我制定的村规民约,以及在熟人社会约束力更大的传统行为规则,使其无形的手----“面子”起着巨大的约束力;对于其自身来说,村委会一方面接受来自基层的政府监督,另一方面接受来自村民的监督,其拥有着政府权力和村民权利的双重约束,从而使其更有效地履行其中介的职能。大型商业银行应该加强与村委会的合作,充分利用村委会以上的优势,以村委会为中介收集了解借款人信息,并通过村委会进行贷款的监督与催收。。通过这一模式,大型商业银行可以加强对借款人的信用评定以及贷后的监督,从而达到降低管理成本、风险和提高收益等目的。

6、“合作社+农户”模式

大型商业银行还可以结合“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种特殊的法人,是由成员农民联合所有和民主控制的经济组织,是“人的联合”和“资本联合”结合体,并以“人的联合”为主。它以服务成员为宗旨,谋求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只有那些有共同经济和社会需求,又能利用合作社服务的人,自愿要求加入,才可成为社员。其合作社是由社员民主控制。主要通过社员(代表)大会体现,重大事项交由社员(代表)大会通过;实行“一人一票”制;理事会与监事会由社员大会选举产生;理事会管理日常事务,监事会监督理事会工作,经理人员可以是合作社雇员,要对理事会和社员大会负责;合作社强调教育与培训原则;社员自愿退出也是民主管理的体现。该模式可以审慎积极地支持合作社发展,使得金融机构有选择性的扶持强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下的合作社;此外,提出创新信贷品种,完善制度办法,同时将“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纳入财政贴息和财政风险化解范围。大型商业银行通过“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以合作社为中介,一方面加强对借款人的集中管理并予以系统化,从而使其管理更加方便,成本更低;另一方面,以合作社为整体集体放贷,加大了贷款资金,降低贷款风险,提高了贷款收益。

参考文献

[1]徐国强.农村信贷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解决对策.理论探索,2010年,3期:104页

[2]何广文,李莉莉.大型商业银行的小额信贷之路.农村金融研究,2011年,5月:21页

[3]中国农业银行三农政策与规划部课题组.大型商业银行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合作模式研究.三农金融,2010年3月:54页

民生银行小额贷款篇2

【关键词】印度 农业小额贷款 金融机构 信用机制

【中图分类号】F833 【文献标识码】A

小额贷款是农业专项资金融资渠道中一个重要环节,主要面向的是农、牧、渔民,为其提供的一种期限短、额度小、程序简单的小额资金扶持的贷款。小额贷款对于农民而言,这种无抵押的金融服务模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其经济状况,能够为农业发展提供支持。中印两国均是农业大国,在农业小额贷款的发展、管理及规模上有相似之处,印度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与研究的。

印度农业小额贷款管理模式

小额贷款制度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由・尤努斯在孟加拉发起的“反贫困、促发展”运动,在1977年,尤努斯创办了孟加拉农业银行乡村试验分行,小额信贷制度由此形成。尤努斯创办的这种小额信贷制度的发放对象一般是农村低收入群体,额度小,程序简单无抵押,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这些群体的需求,这种放贷模式得到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广泛认可,很多欠发达国家纷纷效仿,尤其是在印度取得了较大的成功。

互助小组―银行联结(SHG,Self Help Group-Bank Linkage)模式。印度的小额贷款的运作采用的是小组互助式放贷模式,即参加信贷小组的成员之间具有联保连带责任。互助小组一般是由20户农村较为贫困的农户组成,这些农户一般月收入不超过250卢比(大概50元人民币),每户拥有的土地不超过2.5英亩(约15亩)。①互助小组农户必须先建立小组储蓄资金,小组储蓄资金以小额贷款的形式发放给有需要的成员。小组成员储蓄数额依照小组的规模大小而确定,一般是每户20~100卢比不等。互助小组应该以小组的名义在银行建立储蓄账户,银行根据小组账户资金多少以及小组成员家庭收支状况进行综合信用评估,评估后进行等级授信。互助小组成立半年之后,银行根据先前的授信等级直接向小组发放贷款,小组得到贷款后再根据小组成员的需求将贷款再发放给成员,还贷也需以小组名义,个人不能直接对银行还贷,从而减少了银行的风险。银行对小组发放的贷款是无抵押的,贷款数额通常是小组在银行存款的4~5倍,贷款的利率通常比普通贷款要低。互助小组对其成员发放贷款的利率也是由小组集体决定,通常与银行给小组的利率是一样的。在印度有很多金融机构办理这种对农户小组的小额贷款,一般的商业银行、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及政策性金融机构都可以向农户小组发放贷款。印度已经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农业金融信贷体系,在信用风险管理上也结合了农民、农村的实际情况。

商业性小额信贷机构的联保贷款(JLG,Joint liability Group)模式。商业性小额贷款模式近年来发展迅速,虽然上述第一种模式还是占主导地位,但是商业小额信贷模式有其自身的优点。印度的商业性小额信贷机构包括多家金融机构,主要有信托基金会(Trust)、各社会团体(如农村妇女与儿童发展组织)、合作社(Co-operation)和非银行金融机构(NBFC),这些机构都可以直接向农民发放贷款。其中,最为农民熟知的是非银行金融机构,印度有很多小额贷款公司,这些非银行的金融机构基本上是由非政府组织演变而来的,以前作为非政府组织是非营利性的,成为小额信贷公司后,就变成了商业营利性质,这是这些NBFC的商业化过程。另外,还要一部分商业银行也设立了相应的独立性的专营小额信贷业务的机构,当然这类机构不占主导地位。

印度的商业性小额信贷JLG模式也是模仿孟加拉乡村试验银行的操作方式,只不过在运作的过程中,JLG这种联保贷款并不和某家银行相连,而是直接从商业性小额信贷机构中获取,在贷款的发放上也不同于“互助小组―银行”模式,贷款不发放给小组,而是直接发放给个人,但是小额信贷机构需要对个人信用记录予以评估、追踪,以最大程度上降低贷款的风险,但是在“互助小组―银行”模式中,银行并不直接追踪某个人的信用记录,只关注整个互助小组。因此,JLG模式与“互助小组―银行”模式相比还是有一定优势的,在JLG模式中,贷款更容易获得,程序上相对来说更简单,更灵活,从这个角度看,对农民而言更具有吸引力。所以,这种贷款模式的发展对“互助小组―银行”模式是一种冲击,也是一个竞争对手。截止到2012年,印度小额信贷行业协会做了一个初步的统计,大概在印度全国范围内,这样的机构大约有252家,覆盖了印度的近500个村镇,服务于1500万贫困农村人口,累计发放贷款7亿卢比。②

印度小额贷款的效果及特点

效果。印度小额贷款的发展目标是在2012年之前使印度三千万农村贫困家庭脱贫,使农村近一半的家庭能够享受到正规的金融服务,据国际复兴开发银行2012年的分析资料显示,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印度的小额贷款虽然也经历过信用危机的影响,其运作远远没有达到完美的程度,但是近年来确实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改善农村贫困,提高农村弱势群体的地位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第一,SHG快速发展,基本上满足了农户的贷款需求。农村互助小组增长迅猛,截止到2012年3月,全印度已经有253万个互助小组和3500万成员,能够辐射到农村近1.3亿人口。SHG在印度南部地区发展尤为迅速,南部地区的SHG占到了全国的一半以上。目前,印度农村人口中大概平均1500人左右与银行相连结的SHG数量全国平均为120个左右,而南印度大概为420个。截止到2012年3月,互助小组的联系银行发放的贷款总数为1990亿卢比,这些贷款中的不良贷款为低于3.5%,每个SHG平均贷款为37791卢比,每个小组成员的平均贷款为2419卢比。印度小额贷款致力于改善农村贫困的目标正在逐步实现,效果良好。

第二,印度小额贷款降低了利息负担,间接地增加了农民收入。在印度小额贷款推广之前,农村的贫困农户在农业生产中需要资金,一般就会求助于当地的放贷者,往往会承受高利息的盘削,这种盘削关系的存在,是印度农村一直较为贫困的一个重要因素。从而农村的放贷者越来越富有,农户则越来越贫困,陷入了恶性循环。印度小额贷款模式的推广,减少了农户对农村私人放贷者的依赖。虽然现在在SHG计划和JLG计划中各金融机构的利率不尽相同,但是都大大低于农村高利贷者的放贷利率。2012年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研究显示,未参加印度小额贷款的农户平均向银行或农村放贷者借款的利率为18%左右,而参加了SHG计划或通过JLG模式取得的贷款的年平均利率仅为2.5%。不少农民开始利用小额贷款的闲余资金来进行餐饮、捕鱼等小型商业活动,大大提供了农民的收入。截止到2012年3月份,印度全国农户家庭纯收入的年增长幅度为30%左右,对减少贫困,改善农民生活的作用明显。

第三,提高了女性的能力与地位。女性在家庭、社会中的地位较低可以说是印度长期以来的传统,SHG计划的推行,开始使得很多的农村妇女走出家庭,大胆地接触外面的世界,利用银行贷款的资金发展服务产业及农产品加工产业,经济地位提高明显。JLG计划有专门的农村妇女与儿童发展组织参与其中,这些机构直接向农村女性发放贷款,程序简单,手续方便,很多女性利用这些资金,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农村纺织业,增加了女性的收入,提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

另外,印度小额贷款在改善农村教育、医疗等领域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对农村的弱势群体,尤其是妇女、儿童的教育、健康的改善是明显的。

特点。虽然近年来印度小额贷款模式遇到了一定的信用危机,发展速度有所减缓,但是,从总体上印度小额贷款还是取得的成就较大,在发展过程有一些明显的特点,这能够成为我们借鉴的经验。

第一,小额贷款定位准确。小额贷款自20世纪孟加拉创立以来,一直是以反贫困被世人所熟知,政府往往在此期间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印度的实践表明,小额贷款并不是政府扶贫,财政资金在直接扶贫中往往由于程序的不透明而引发很多消极的后果。合理正确的政策与商业化小额信贷机构的有机结合,是印度小额贷款运作的基本模式。政府不宜直接发放贷款,但是政府可以调动社会资源投入到小额贷款运作之中,在印度,不仅有商业银行的参与,也有国家政策性银行的参与,还有社会团体及合作组织的参与,同样也有民间信贷机构的参与,政府扮演的只是监管职能。

第二,小额贷款用途特定。在印度,小额贷款不仅仅是贷款,更多的是一种综合性的金融服务,包括存款、贷款及其他风险管理工具等。实际上,小额贷款的定位是改善农村贫困,提供农户收入,金融机构如何通过金融服务来提供农户的收入,那么贷款的用途就很重要,正所谓“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农户无论是在SHG还是JLG模式中,均需要给金融机构提供贷款的用款计划与意图,金融机构通过互助小组或自身去监管贷款的用途是否实现,在监管的过程中充分发挥综合金融服务的功能。

第三,贷款风险管理机制特殊。任何贷款,对金融机构来说,最重要的是风险的防范。在印度的SHG模式中,互助小组成员之间承担连带责任,银行不直接面对农户,只面对互助小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金融机构的风险,互助小组是农户与银行之间的桥梁。在JLG模式中,虽然金融机构直接面对农民,但是在这种模式中,有很多社会合作组织及社会团体的参加,这些社会合作组织或社会团体对农户是知根知底的,了解农户的信用状况的,在发放贷款之前也需评估风险,而不是盲目发放。

第四,非政府组织在小额贷款中作用明显。在JLG模式中,非政府组织如合作组织、社会团体可以发放贷款,直接为农户提供金融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分担了银行的职能。在SHG模式中,非政府组织也在积极参与,尤其是民间资本控制的金融机构参与贷款服务,这本身也体现了非政府组织在该模式中的作用。而且,这些非政府组织在动员农民方面具有优势,帮助其培育互助小组及互助小组的制度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得小额贷款有更多地良性互动。

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的小额贷款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最初是一些国际金融机构和一些国家非政府组织为了帮助我国的扶贫事业,在扶贫过程中,小额贷款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后来我国开始在部分地区进行试点,最后才全面推广。从整体上说我国农村小额贷款起步较好,但是我们还应该结合我国的国情,在实践中借鉴印度的一些成功经验。

正确定位小额贷款的性质。农业小额贷款与政府的扶贫项目是不同的,扶贫项目是一种政府行政行为,而小额贷款则是一种金融服务。作为金融服务,其服务的对象就应该更为广泛,并不完全是面向穷人,只要是有资金需求的农民都可以享受这种服务,否则就会限制小额贷款的发展。比如,在我国有些地区通过政府行为,农村信用社在扶贫办的指导下工作,将小额贷款作为一种扶贫措施,发放贷款非常随意,管理也比较混乱,对贷款人的信用也不予评估,导致了贷款及利息回收率低,造成了信用社不良资产的增大。因此,我们需要参照印度的经验,在印度不管是“互助小组―银行”联结模式还是商业小型信贷机构的联保模式,都是以市场为导向的,是一种商业性质的贷款业务,不是政府行为,政府扮演的角色是监管,不是干预。

扩大需求层次。我国目前农村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显然已经超越了印度,现在我国推行的小额贷款数额已经不能满足农民的需要,即使在欠发达的西部省区,农民需求的数额也在增加。印度的“互助小组―银行”联结模式贷款额度一般是5万卢比,约合1万元人民币,JLG模式的额度稍微大一些,也不超过2万人民币。据清华―汇丰农村金融项目调查组对新疆、河北、甘肃、青海等地的调查情况来看,结果显示需要3000元以下贷款的农户仅为20%,3000~10000元的占到36%,10000~25000元的占到20%,25000~50000元占到13%,50000元以上的占到了11%。③从这个调查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农户认为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及农业银行提供的贷款数额过小,不能满足农民扩大再生产的需要。所以,小额贷款是多层次的需求,有的农户是需要解决温饱问题,有的农户是需要扩大再生产,有的农户是需要实行农业产业化,小额信贷需要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产品,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农户对资金的需求。

吸收民间资本的进入。目前,民间有很多闲置资金,由于传统农村小额信贷带有扶贫性质,在这一领域完全被国家所垄断,而且扶贫性质的小额信贷,本身不太具有获利性,对社会闲散资本吸引力不大。前些年在山西试点的小额金融信贷公司,其利率可以在同期信用社利率的3倍范围内浮动,使得民间闲置资本觉得有利可图,对农民发展生产的资金需求是有帮助的。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小额商业信贷公司对贷款的信用管理、风险预防、不良资产的管理上有优势,可以杜绝目前国有金融机构在这方面的缺陷,因此与国有金融机构相比,这些小额信贷公司具有更明确的产权和更合理的管理制度。

建立信用评估机制,加强政府监管。信用机制是否健全,是关系到贷款发放、回收的重要标准,这方面,印度的互助小组的连带责任就是比较好的借鉴,茅于轼教授曾经在小额贷款的研究中指出,让邻里之间互相监督,造成一种外向型的社会压力,对农村的熟人社会是具有极大约束力的,比财产抵押具有更好的效果。④虽然,小额信贷公司建立了一种运转较好的担保制度,但是我们看到农村土地、房屋产权的特殊性质,这种担保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一旦发生纠纷,难以找到执行的法律依据。长久之计,还是建立一种良好的授信机制,确立农民的信用评定等级,这是推行小额贷款长期有序发展的根本办法。政府在此过程中,需要发挥监管作用,预防金融风险,组织农民学习市场金融知识,指导农民调整生产结构,监督小额贷款的用途,确定定期向银行报告制度,从而最大限度地建立健全农民的信用机制。

(作者单位:河南牧业经济学院金融系;本文系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河南省金融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4344)

【注释】

①李慧:“从印度金融机构对农村发展的支持看中国农村金融”,《世界农业》,2013年第8期,第105页。

②许莹莹:“印度小额信贷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硕士学位论文。

③吴丹烨:“我国农业专项资金管理研究”,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

④马红燕:“印度农村合作金融体系对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世界农业》,2011年第8期,第87页。

民生银行小额贷款篇3

根据银监会《指导意见》,小额贷款公司为不吸收公众存款,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这表明小额贷款公司是非传统形式金融机构,只是以金融服务为经营方式的一般普通企业。这就导致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方难以明确。在《指导意见》中,并没有明确小额贷款公司为金融机构,表明银行业监管机构并不承担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职责。《指导意见》将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权力授予省级金融办负责,而运行监管则由县政府金融办负责,这个“二元监管格局”存在诸多缺陷。

二、小额贷款公司发展进位与门槛高位

小额贷款公司的成立促使民间资本更加活跃,但是,对于民间资本有效的统一管理,形成具有规模性、规范性、高效性的金融服务体制仍需要各个方面共同努力。为规范小额贷款公司的规范化运营,银监会在2009年了《小额贷款公司改制设立村镇银行暂行办法》,该办法给小额贷款公司正规化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同时如果要将小额贷款改制设立村镇银行需要解决一下三个主要问题:一是,股东难以接受控股权让位。目前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体制与私营股份企业相似,公司经营话语权由公司主要出资人把持,其对公司经营方向、经营制度具有绝对权威性。而根据我国银行设立管理制度,村镇银行设立的发起人或出资人中应至少有1家银行机构,并且银行机构持股额度在20%以上,而作为自然人、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和关联方持股方股份额度不超过10%,让经营多年的小额贷款公司股东不愿让权。二是,操作程序将不再便捷。当小额贷款公司改制为村镇银行,其不再以私有企业形式存在,必将被银监会进行严格监管,这使得小额贷款公司失去了其经营的灵活性,再有由于银监会的参与,对资金流向、贷款审批都需要程序化操作,失去了小额贷款公司快速、便捷的灵活性,这也就失去了小额贷款公司的特色,失去其存在的实际意义。三是,业务扩大效益难保增加。如果小额贷款公司改制成为村镇银行,其原有的业务范围将有所扩展,在经营功能上增加支付结算、银行卡等中介业务,使小额贷款公司业务收入方式更加多元化,但是同时小额贷款公司专为村镇银行,其贷款利率势必下降,在短期内投资回报率下降,是股东们所不希望面对的。

三、小额贷款公司市场定位与监管补位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全民创业的热潮已经向金融业提出了新的需求,同时这也为小额贷款公司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空间。创业者、个体工商业者、小微企业、中型企业等在资金方面都需要小额贷款公司。这些需求相对银行来说,普遍存在贷款的门槛、流程问题,而小额贷款公司“简捷、灵活”的办结特点就正好成为了被服务的对象。市场经济催生是小额公司的发展,在开放性市场金融体制下,小额贷款公司良性发展不仅需要广阔的市场发展平台,更需要具有敏锐的市场定位和完善的监管体制。因此,小额贷款公司在进行体制改革中,并不应急于向着银行体制的方向进行改革,其差异化的存在正是市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必然产物,小额贷款公司现在所面临的问题是市场分布不平衡,市场定位不明确,管理体制不健全,所以,要根据小额贷款公司实际需要定位自身的发展空间和管理措施。当然,小额贷款公司有其的特殊市场定位。同时也要加大监管力度和政策扶持力度,以便其更好地服务于“三农”和中小微型企业。一是明确法律定位和监管主体,小额贷款公司从它的只贷不存的经营性质来看,应该列入新型的农村其他非银行金融组织,而不是一般企业。银行业监管部门和人民银行才能将其纳入特殊的监管对象。二是作为一个新型的农村其他非银行金融组织,税收部门的就应该以银行业的标准对其征税,同时进行必要的减免扶持。政府将以新创办的银行进行鼓励扶持或实施奖励政策,使小额贷款公司的自有资金迅速充实起来。三是加强对小额贷款公司的风险管理。人民银行应该尽快帮助小额贷款公司搭建征信平台,消除小额贷款公司贷款在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中的盲区。由此可加强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提高小额贷款公司资金的利用效率,防范市场经营风险,确保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投资人和借贷人的切身利益。

民生银行小额贷款篇4

小额贷款公司是由自然人、企业法人与其他社会组织投资设立,不吸收公众存款,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是支持“三农”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从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就开始引进和推行小额信贷扶贫模式。从2006年第一家小额贷款公司的成立到现在,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政策引导。2006年中央1号文件“鼓励在县域内设立多种所有制的社区金融机构,允许私有资本、外资等参股。大力培育由自然人、企业法人或社团法人发起的小额贷款组织”,为小额贷款公司的产生提供了政策依据,当年成立了7家小额信贷公司。在此阶段,小额贷款公司的成立模式不同,如山西平遥采取政府主导组建模式,而四川广元采取完全市场化的公开竞标模式。

第二阶段为加强管理。2008年5月银监会和人民银行出台《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从市场准入、经营行为、监督管理、退出机制等方面对小额贷款公司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积极吸引外资进入,并采取完全市场化模式,使一些不达标的机构逐步退出市场,经营风险得到一定程度控制,市场秩序得到优化。

第三阶段为有序发展。经过规范整合和重新审批,小额贷款公司稳步走上了规范运作、快速发展的轨道。截至2009年底,我国小额贷款公司总数已达1334家,从业人数超过1.4万人,资本金共计940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超过700亿元,占银行业贷款总额比例达0.19%。作为金融市场的有益补充,小额贷款公司对中小企业和需要燃眉资金的农民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尤其是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在解决困难企业和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央行披露的报告显示(见图1),截至2011年6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3366家,与去年6月相比增加了1426家,贷款余额2874.66亿元,与2010年6月底的余额1248.87亿元相比,增幅高达130.18%,连续两年来都保持了高速增长的态势。

小额贷款公司面临的基本风险

自然风险

对于以农业贷款为主的小额贷款公司而言,其主要投向是农村种植业和养殖业,而传统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都很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一旦所在地区发生自然灾害,大量客户可能同时发生违约,这可能导致小额贷款公司的破产。比如,孟加拉国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自然灾害,就曾经导致乡村小额贷款公司的客户大量违约,这一度使该国乡村小额贷款公司陷入巨大的财务危机。

制度性设计缺陷带来的风险

小额信贷的一些制度性设计缺陷,也会给小额贷款公司的运行带来风险。例如,小额贷款普遍采用小组联保机制,虽然它能较好地防范事前的“逆向选择”问题,但小组某一成员违约之后,却存在严重的“道德风险”隐患――既然别人已经违约了,我为什么还要还贷呢?而且,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在地域和部门分布上比较集中,在没有抵押和担保的情况下,其信贷资产组合面临“协变风险”,可能会出现大量客户同时违约的情况,这可能会导致小额贷款公司的破产。

经营不规范带来的风险

小额贷款公司风险的最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来源就是不规范经营,它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信用评定制度不规范带来的风险。信用评定制度不规范是小额贷款公司经营不规范的一个突出表现,它带来了比较严重的风险隐患,农户信用等级评定的准确性与真实性就成为决定还贷率高低的重要环节。二是小额信贷管理制度执行不规范。小额贷款公司的风险管理不同于正规的金融机构。在小额信贷的主流模式中,主要有以下四种风险管理机制,包括团体贷款机制、以借款额度为主要标的的动态激励机制、整借零还的分期还款制度、不同形式的担保替代安排等。许多国家的小额贷款都仿效了这些制度安排,但在实际运行中,不规范运行使得这些制度安排名存实亡,机制难以发挥预期作用。

员工素质的影响

小额贷款公司员工的素质对小额信贷的效率、成本以及小额贷款公司的财务状况都有重要影响。员工应该接受过一定的教育和专业培训,最好是既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有实际的操作经验。小额信贷面对的是城市低收入者和较贫困的农户,其受教育程度有限,因此员工的沟通能力也十分重要,这样才能及时为客户解答疑问、克服困难并传授技能,一方面帮助客户脱贫致富,另一方面提高还款率,降低资金风险。对于大部分小额贷款公司而言,以上这些员工素质要求难以完全实现。

小额信贷公司的监管问题

对小额贷款公司的性质界定不清晰。《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将小额贷款公司的性质描述为“由自然人、企业法人与其他社会组织投资设立,不吸收公众存款,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由此可见,小额贷款公司在发起人和组织形式上和一般的公司相类似,但是贷款业务又是一般的公司所不能经营的业务。指导意见忽略了小额贷款公司的金融机构的属性,使其不需要申请金融许可证就可以经营部分金融业务,这对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发展具有不利的影响,同时对确定监管的法律和监管的主体也造成了困难。

对小额贷款公司监管的法律体系缺失。目前我国的小额贷款公司并不是金融机构,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贷款通则》等法律对于小额贷款公司来说并不适用,而银监会和人民银行出台的对小额贷款公司起规范和指导作用的政策法规没有上升到严格的法律层面,最高的只是金融规章和规范性的文件。

各地的监管规则不统一。由于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权归属于省级人民政府,各地方政府自行出台地方性政策法规,例如,浙江省出台的《浙江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登记管理暂行办法》,安徽省出台的《安徽省小额贷款公司监管暂行规定》等等,这就造成了各地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所遵循的法规和标准不一,难以对全国的小额贷款公司实行统一的监管。

存在多头管理。在实践中,大多由省(市)政府指定省(市)金融办组织并牵头当地发展改革委员会、农业委员会、经济委员会、公安局、工商局等机构负责对小额贷款公司进行监督管理。但在是否存在非法集资方面,银监会和公安部门负有监管的职责,人民银行则负责对小额贷款公司的利率、资金流向等进行跟踪监管。多头管理容易产生形式化,造成监管的虚拟化,不利于小额贷款公司的健康发展。

利率监管演变成了利率限制。小额贷款公司的操作成本较高,其贷款利率的水平必须足以覆盖其资金成本、运营成本和可以预见的信贷损失,并能产生一定的利润和收入,这样才能保证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性地发展,这也是小额贷款公司必须实行较高利率的原因。但是贷款利率上限又必须遵循最高人民法院有关规定,即不得超过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同档次贷款基准利率的4倍,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

几点建议

明确小额贷款公司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属性。在我国,金融机构分为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两大类。银行金融机构以营利为目的,以吸收存款、发放贷款为主要的业务,包括在我国境内设立的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机构以及政策性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货币经济公司等。小额贷款公司经营贷款业务,应将其归为金融机构,但是小额贷款公司部既不能吸收存款,也不能办理转账和结算业务,其与商业银行有着一定的区别,所以应该将其明确为非银行金融机构。

出台对小额贷款公司监管的相关法律文件。我国应当尽快出台针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相关法律文件,建立系统的监管框架对小额贷款公司实施有效的监管。没有法律作为准绳,就难以保证小额贷款公司长期稳定的发展。一直以来,我国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都是依据决定、通知和意见来进行,虽有一定的约束力,但是文件的法律效力较低,我国应当根据国情,制订一部《小额信贷机构监管法》,将小额贷款的法律地位、法律属性、经营方向和宗旨,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这样可以使各地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标准统一起来,加快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使其更好地为中小企业和农村金融服务。

确定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部门。对于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部门,社会上有三种观点:一是仍由地方政府监管,探索地方政府监管小型或准金融机构的模式;二是交给银监会监管,银监会具备监管的资格和经验;三是成立一个协调委员会对小额贷款公司进行监管。根据国际经验,结合我国的国情,本文认为应当确立银监会为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部门,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一是银监会是我国目前唯一法定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监管机关;二是银监会可以实施其他机构所不能任意行使的各种监管措施,可以对小额贷款公司实行非审慎性的监管;三是银监会具有丰富的监管经验,尤努斯教授曾经说过“不能把监管工作留给不了解我们工作的人”,所以应当由具有丰富的监管经验和专业的监管人员的银监会对我国的小额贷款公司进行监管。

逐步取消利率限制。我国目前小额贷款公司为商业性的小额信贷机构,而商业性的小额信贷机构贷款利率的设定必须能够覆盖资金的成本、贷款的损失和经营的成本。小额贷款公司的成本要高于商业银行,其要想达到财务上的可持续性就必须设定较高的贷款利率,因此,有必要取消对小额贷款公司的利率限制。

重点解决小额贷款公司的融资问题。基于小额贷款公司的融资制度设计,只贷不存是其主要属性,因此融资问题一直制约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各商业银行也没有给小额贷款公司开展资金批发业务,我们呼吁在这个方面应该加强业务研究和制度设计,鼓励商业银行给信誉好、盈利能力强、风险控制好、管理能力强的小额贷款公司评级、授信,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融资合作,目前中国农业银行已开展了这方面的业务合作。

民生银行小额贷款篇5

关键词:邮政储蓄;农村;小额信贷

中图分类号:F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1

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明确提出:在保证资本金充足、严格金融监管和建立合理有效的退出机制的前提下,鼓励在县域内设立多种所有制的社区金融机构,允许私有资本、产业资本和民间资本到农村地区新设银行、引导农户放在资金互助组织,大力培育由自然人、企业法人或社团法人发起的小额贷款组织。

一、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农村小额信贷的现状

小额信贷又称“微型贷款”,是指贷款和存款两方面的小额金融服务,其服务对象是城乡低收入阶层,小额信贷所提供的服务往往与急需小额资金的个人或企业,可以推及所有低收入贫困人口。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之前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和中国农业银行以及各种国内外援助机构在中国农村推行小额信贷服务,虽然收到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同时也面临种种阻碍。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面对农村客户发放小额信贷存在以下问题:

1.贷款对象分为两类: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资金需求者和用于子女求学婚嫁等非生产性资金需求。一方面,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的进行和农产品涨价,增强了农民加大农业投资的积极性,而农民缺少生产所需要的资金;另一方面,农民子女求学、婚嫁等非生产性资金需求随着物价的上涨,也出现了上涨的趋势。

2.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在农村开展小额信贷存在高成本、低利率的弊端,小额信贷与一般的银行贷款不同,面临着额度小、审核和监管成本高的特点。

3.农村信用体系不健全,使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发放小额信贷风险较大。农村信用建设滞后,征信体系尚未建立,担保机制不健全,农村金融消费者金融意识薄弱,部分农村地区信用环境较差。

4.农户还贷意识普遍较差。长期以来,小额信贷主要被当作一种扶贫手段而不是一种产业或行业,小额信贷机构的法律地位仍不明确。另外,处于控制金融风险的考虑,央行政策对小额信贷机构贷款利率实行商业银行现行利率水平和基准利率4倍的限制,而不是根据市场规律来制定合理的贷款利率,这也对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开展小额信贷业务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农村小额信贷的展望

1.建立小额信贷的风险控制机制。通过建立农户经济档案,对农户的家庭住址、人口、田亩、经济收入等详细记载并经常更新,这样,在发放贷款时可避免不必要的违约风险。另外,可以对历史借贷编制还贷记录,根据记录重新评定农户的信用等级,从而决定其信用贷款限额等级和利率优惠政策。对信用良好的农户给以一定的利率优惠和优先贷款,对历史记录不好的农户取消资格或加以限制。通过建立风险补偿基金,用于弥补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因素形成的小额信贷损失。可以在农村推行农业意外保险制度以分散和规避风险,扩大承担风险的主体,提高贷款当事人的抗风险能力,使农业风险由信用社和保险公司共同承担,同时做好资金补充,完善呆坏账准备金制度。其次,要加快小额信贷监管框架的建立。

2.建立和完善邮政储蓄的相关法律法规,按照市场化的经营原则组建邮政储蓄银行,使之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金融机构,从法律的角度保证其资金运用的独立性。这不仅可以完善农村金融市场主体,增强农村金融市场竞争能力,而且可以使广大农村居民享有更为广泛的金融服务。在操作方式上,可先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积极开办小额信用贷款、专项贷款、资金结算等业务,并积极创新金融产品,最大限度地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金融需求。

3.完善小额信贷的担保机制,分散贷款风险。建立“按照市场经济原则,政府购买服务”的农村小额信贷担保机制,一方面允许担保机构收取一定的担保费,同时允许银行根据小额信贷成本高的实际,适当上浮贷款利率,从而使担保公司和银行都能取得一定的合法收入;另一方面则由政府对发放小额信贷的农户给以补贴,包括贷款贴息和担保费补贴。

4.完善邮储银行产权结构和内部治理结构。由于邮储银行目前管理体制僵化,邮储银行的管理者往往处于被动状态,只看重完成上级的任务,甚至有些明显对信用社有利的事情也不敢或不愿自己决定,过分强调短期利息,这些都会影响邮储银行的长远发展。因此应该完善邮储银行产权结构,明确邮储银行所有者主体;因地制宜的进行内部治理结构改善,引入专家队伍,以保证银行内部治理结构的科学合理性。

5.要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开展小额信贷业务制定支持性政策和措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带有一定的公共产品的特性;农业又是弱质产业,需要国家的支持和保护。因此,为了保证小额信贷的可持续性,鼓励邮政储蓄银行向农户提供小额信贷服务,国家应制定一些支持性的政策和措施。

6.开展灵活多样的小额信贷业务。目前农民不但从事农业生产,还同时从事一些非农产业来解决就业问题,以提高收入水平。因此,邮储银行在开展小额信贷的过程中要注意农民的信贷需求,设计出灵活多样的信贷产品,满足农民各种各样的信贷需求,降低由于产品设计不合理而造成的风险,实现小额信贷自身的发展。

7.积极建立保证贷款偿还机制,小额信贷由于主要贷款给农户,面临着较大的风险,为了保证贷款的偿还,应借鉴国际上小额信贷的经验,建立起贷款偿还的机制。国际上小额信贷偿还主要采取小组联保的管理办法,由相互了解和信赖的借款者组成联保小组,共同对贷款的偿还负责。邮政储蓄银行也可以借鉴这种方式,联保小组成员真正承担起在小组成员无法还款的还款责任,保证小额信贷业务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婷婷.邮政储蓄小额信贷问题探析[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9.

[2]屈波.邮政储蓄资金“反哺”农村的障碍分析及建议[J].西部金融,2007(10).

民生银行小额贷款篇6

【关键词】小额贷款公司 制约因素 可持续发展

2008年5月中国银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了《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从此我国小额贷款公司步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截至2012年末,全国小额贷款公司数量达到6080家,从业人员70343人,贷款余额5921.38亿元。小额贷款公司的蓬勃发展,对于拓宽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增强“三农”领域的金融支持,规范和引导民间资本借贷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小额贷款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由于法律定位与经营业务的不匹配造成了在监管上的困难,由于市场需求与可贷资金受限的矛盾制约了其盈利能力,由于业务性质与防控措施不配套导致了较大的经营风险等问题,这些因素成为制约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障碍。本文通过对赣州市小额贷款公司的调查来探讨小额贷款公司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一、赣州市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现状

(一)机构发展情况

2009年7月9日,作为江西省首批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赣州开发区通盈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开业,拉开了赣州市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序幕。截至2012年末,赣州市共有小额贷款公司28家,注册资本金共计268000万元,已经覆盖了赣州市除安远县外18个县、市、区。

(二)业务开展情况

赣州市小额贷款公司根据“小额、分散”的原则,立足“三农”和小微企业,面向广大个体、私营经济、城镇居民提供小额贷款业务。截至2012年12月末,赣州市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291248万元,其中,个人非农贷款余额117195万元;中小企业贷款余额30888万元;农户贷款余额135308万元。2012年全年累计发放贷款8558笔,金额622816万元,其中,发放个人非农贷款4022笔,金额302959万元;发放中小企业贷款216笔,金额66263万元;发放农户贷款4197笔,金额247401万元。

二、制约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分析

从赣州市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情况看,小额贷款公司成为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有效补充,较好地起到了支农支小的作用,其自身也获得了较好的经营效益。然而,由于法律定位与经营业务的不匹配造成了在监管上的困难,由于市场需求与可贷资金受限的矛盾制约了其盈利能力,由于业务性质与防控措施不配套导致了较大的经营风险,这些因素制约着赣州市小额贷款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一)法律定位与经营业务不匹配造成了在监管上的困难

目前,关于小额贷款公司监管的相关法规主要由银监会、人民银行于2008年5月制定的《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及省、市据此制定的实施意见和办法构成,对小额贷款公司经营管理的约束力不强,而由于小额贷款公司为非金融机构但却从事金融业务,这种法律定位和经营业务的不配套使得用于监管金融机构业务的法律法规如《商业银行法》却不能适用于小额贷款公司,同时适用于企业的法律法规如《公司法》也难以对小额贷款公司所从事的金融业务进行有效监管。

此外,根据《赣州市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市金融办是小额贷款公司市级监管部门,会同市人民银行、市银监分局、市财政局、市工商局、市公安局、市发改委、市中小企业局等有关部门成立“赣州市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联席会议”,县级监管部门参照市级监管部门设置。这样的监管体系依赖于各部门的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否则极易形成多头监管甚至无人监管的局面。另外,由于人民银行和银监部门并不直接负责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使上述两部门在对小额贷款公司的利率、贷款额度、资金流向等进行监测时,工作难度较大。

(二)市场需求与可贷资金受限的矛盾制约了其盈利能力

小额贷款公司的小额贷款业务相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业务而言,具有准入条件更低、办理手续更简便、贷款方式更灵活等优势,因而较好地赢得了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户等客户群体的青睐,很好地填补了“市场空白”,具有较强的市场需求,全市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余额从2011年初的45838万元增加到2012年底的291248万元,增加了5.35倍。

然而,由于小额贷款公司只贷不存的规定,可贷资金主要来源为股东缴纳的资本金、捐赠资金,小额贷款公司经营陷入“无款可贷”的窘境。虽然允许向银行业金融机构融入不得超过资本净额50%的资金,但由于小额贷款公司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存在一定的同业竞争,同时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于小额贷款公司的授信审批较严,小额贷款公司向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资难度较大;虽然允许依法合规经营、内控制度健全、业绩优良的小额贷款公司,在开业满1年后实施增资扩股,但目前仅有赣县汇民小额贷款公司增资1个亿;三是允许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改制为村镇银行,但由于“单一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自然人及关联方持股不超过10%”和“最大股东或唯一股东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等条件的规定,大部分小额贷款公司的原有股东积极性不高。总之,后续资金的补充问题则成为制约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一大瓶颈。

受限于有限的资金,小额贷款公司的业务运转必须依赖于可用资金不断流动,在贷款操作上往往追求短、平、快,以此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因此,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业务呈现款期限短、周转速度快、利润率低的特点。以该市某小额贷款公司为例,该公司的贷款的期限相对较短,一般都是应急需要,在3个月之间,甚至一个月,2011年全年累计收回贷款4793万元,收回率占累计发放贷款11378万元的42.1%,近一半的贷款在短期内收回。虽然贷款利息收入达297万元,除去开办经费、各项准备金和正常的营业支出,全年利润仅为25.2万元。资本收益率仅为0.42%。因此,必须解决小额贷款公司可贷资金不足的问题,扩大贷款规模,才能提高盈利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业务性质与防控措施不配套导致了较大的经营风险

小额贷款公司作为从事货币经营、发放贷款的机构,这就决定了其与一般企业相比面临更大的经营风险,特别是其客户主要是没有足值的担保抵押、达不到金融机构贷款准入的条件,所发放的贷款主要是信用、保证贷款,更加放大了经营风险。虽然《指导意见》试图通过放开贷款利率上限,即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利率上限可以放开,但不能超过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的4倍,从而帮助小额贷款公司通过提高定价来覆盖风险,然而,由于市场竞争的存在,赣州市小额贷款公司的定价水平并不高,在2011年1月-2012年12月间当月发放贷款的加权平均贷款年化利率最高为当时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的2.53倍,最低为1.92倍。

此外,虽然小额贷款公司的发起人多为当地知名企业,可以依托地缘优势,在对借款人信息的把握上相比金融机构有独特的优势,但由于相应的防控措施不完善,仍然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一是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且执行力度不够。目前小额贷款公司普遍存在追求业务的扩张,但对内部管理不够重视的现象。在制度管理上除了简单的贷款操作流程、信贷人员规程之外,风险控制及处置等规章制度有的没有建立,有的只是流于形式,未能得到有效的执行。二是员工队伍专业能力不能满足风险管理的要求。绝大部分小额贷款公司通常聘用从原银行业金融机构退休员工作为经营管理层高管人员,如赣县汇民小额贷款公司的总经理为原农业银行退休干部,而其他员工大多没有从事过银行业工作,金融业务知识欠缺,专业能力不能满足风险管理的要求。三是目前小额贷款公司的数据尚未接入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还不具备自主查询借款人信用信息的条件,这就较难对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进行了解,从而带来潜在风险。

三、促进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明确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主体

目前,赣州市小额贷款公司由市、县的金融办进行日常监管。然而,小额贷款公司主要从事的是贷款等金融活动,人民银行和银监会也应该承担监管职责。如此一来,由于监管职责的部门众多反而不利于对小额贷款公司的及时有效监管和正确的引导,各部门会因为职责范围和工作的衔接,难以对小额贷款公司实施全方位的监管。鉴于小额贷款公司主要从事的是不同于一般商业行为的贷款业务,为了避免多头监管的现象,切实防范贷款风险,达到监管目的,参照对银行业的监管模式,明确由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对小额贷款公司进行监管,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的监管经验和专业能力将起到更好的监管效果。

(二)完善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资金来源

完善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资金来源可以有以下方式:一是改制为村镇银行,这是解决小额贷款公司贷款资金来源的“治本”之策,虽然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使得现有股东的积极性不高,但从长远来看,这是一种较好的模式;二是鼓励银行业机构向小额贷款公司增加融资力度,如浙江省规定对坚持服务‘三农’和小企业、合规经营、风险控制严及利率水平合理的小额贷款公司,其融资比例可放宽到资本净额的100%,同时也可引导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银行为小额贷款公司提供转贷资金;三是借鉴农村信用社社员入股的形式,随时可以吸收股金,用吸收股金的形式增加后续资金;四是允许小额贷款公司通过定时定额发行债券的形式募集后续资金。总之,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资金来源可以是多元的,具体选择何种方式可结合自身情况进行选择。

(三)给予小额贷款公司财税优惠政策

小额贷款公司可以弥补传统性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金融服务中的缺位,起到不可替代的“市场补位”的重要作用,对于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和支持“三农”、中小企业,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然而,虽然小额贷款公司主要面向“三农”和小微企业,但不属于金融机构,因此不能享受各种针对农村金融机构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因此,政府可以仿效支持农信社发展的做法,在税收和财政补贴政策上给予小额贷款公司相应支持,如对小额农贷的利息收入免征营业税及减免一定比例的所得税等。此外,政府可以拿出奖励资金鼓励小额贷款公司“支农”、“支小”。通过财税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成本,提高其可持续经营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白山.小额贷款公司的竞争优势与发展定位[J].金融发展研究,2012(01).

[2]高小鹏.小额贷款公司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改进措施分析[J].时代金融,2012(04).

[3]苏浩宇,陈思憧.新形势下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再思考.西南金融,2012(01).

[4]卢善奎、韦文高.小额贷款公司的持续发展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06).

民生银行小额贷款篇7

关键词:困境;村镇银行;民营银行;政策建议

一、引言

2008年5月4日,由中国银监会及中国人民银行联合的《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使一直处于地下状态的民间金融见到了曙光,小额贷款公司拥有了真正的合法地位。当然在此之前,国家就选择了拥有悠久票号经营经验的山西为试点,设立了平遥的日升隆和晋源泰两家公司,如今这两家公司的业务发展蒸蒸日上,而全国建立小额贷款公司的热潮更是一浪高过一浪。从2005年试点开始,小额贷款公司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瓶颈、为民间资金提供合法身份以及推动农村金融改革步伐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恰逢其时的出现,不能不说是支持中小企业和农村建设的一场及时雨。

在规模和声誉上全国都是遥遥领先的晋源泰,一直都在思考未来的出路问题,可见小额贷款公司在其持续发展方面确实存在诸多困扰。

二、小额贷款公司的特殊困难

(一)资金来源的持续性问题

《指导意见》中规定小额贷款公司的主要资金来源为股东缴纳的资本金、捐赠资金以及来自不超过两个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入资金,且融入资金的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50%。事实上,在小额贷款公司的实际操作中,真正及时到位的资金大部分是来自于银行的贷款,公司靠从银行“批发”贷款,再以高于基准利率的0.9倍-4倍的利率贷放出去,利差是公司的唯一盈利来源。小额贷款公司的“只贷不存”模式,不能拆借,不能委托,完全依靠自有资金在运作。由于贷款不能短期内收回,在市场需求旺盛的情况下,发展后劲明显不足,有时还需要过多的留存股东权益以备发展,这也就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股东进一步投资的积极性。等到贷款收回才再次发放出去,大大降低了资金的流动性,加大了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风险,也限制了优秀公司的发展。

(二)市场份额的夺取

在我国成立邮政储蓄银行之前,农村信用合作社一直处于垄断地位,虽然在支持农村发展方面存在着许多诟病,但其强大的资金规模优势、网络优势、信誉优势,在农民心中都已经根深蒂固。和这些大银行的多分支机构相比较,只能有一个营业网点的小额贷款公司,基础设施及硬件系统建立不完善,市场覆盖面大大降低,业务范围相对较窄。很多农民和中小企业对这种机构认识度不够、信任度较低,也影响了业务的展开。另外,小额贷款公司最大的竞争对手是存在于民间的隐性金融形式,姑且不论高利贷,庞大的民间借贷、地下钱庄、典当机构,目前在我国风生水起,大多是以完全信用的方式存在,手续便利。而小额贷款公司在开展一项业务时还需要进行资信的核对,有一定的抵押担保要求,虽然目前很多客户都是熟识的人和公司,要求相对很低,但是还有庞大的资金需要得不到满足,这些都迫使小企业转而再向民间的地下金融机构进行融资。而且小额贷款公司投向的微小企业及农民,获利较低,很难成为民间资金积聚的平台。资金的来源不足、资金的去向风险大都制约着市场份额的扩张。

(三)国家扶持政策缺乏

小额贷款公司目前虽然挂牌经营金融服务,但没有取得合法的金融许可证,作为一般企业又受到国家多方面的管制。尤其是在税收政策方面,受“金融保险业”和“一般性企业”税务制度的双重管制。

一方面,因为发生贷款行为,按“金融保险业”税目征收营业税,且按规定金融机构营业税减半(2.5%),而小额贷款公司属于非金融机构,要全额上税,综合税率超过5%;另一方面,作为企业应该缴纳企业所得税,适用税率25%,公司的股东还必须缴纳20%税率的个人所得税。加上各种各样房产税、印花税、土地使用税等,公司每年税务负担相当之重。但是国家相关的支持政策都没有明确的下达,所以越来越多的小额贷款公司变相成为了高利贷的一种合法形式,高额的利率回报是吸引更多的人投资小额贷款公司的唯一动力,在支持三农的目标实现上微不足道。再加上前面所述的后续资金不足问题,公司未来前途堪忧。

三、小额贷款公司的蜕变之痛――村镇银行

正是由于小额贷款公司所具有的特殊发展困难,很多小贷公司设立之初就目标明确,希望通过这一跳板,有朝一日成为一家正规银行。目前国家提出的最明确的发展出路是改制为村镇银行。

这项举措可以使小额贷款公司成为金融界的“正规军”,拥有更加全面和完善的金融服务,扩展盈利的渠道,但同时带来的最大困扰就是容易改变民营控股地位,失去原有业务发展优势。

村镇银行与小额贷款公司最大的不同在于发起人的差异。小额贷款公司本着“谁掏钱谁投资”的原则,几乎全部为私人资本,主要以自然人和企业法人为主。由于这种民营的性质,使得小额贷款公司“小而快,快而精”,操作灵活迅速,业务办理方便。而村镇银行的设立要求发起人应至少有1家银行机构,且持股在20%以上,单一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自然人及关联方持股不得超过10%。而实际上,目前村镇银行的银行股东持股几乎都超过50%或完全由银行控股。这种转变下,一方面,能够改变过去“只贷不存”的单一模式,解决资金源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其最大痛处是大银行控股,改变了过去民营控制的局面。这很可能使改制后的小额贷款公司陷入目前银行的经营体制之中,放弃已有的灵活多变的运作机制,从而丧失了其迅速满足资金需要的优良传统。而且村镇银行必须严格执行我国银行的利率浮动管制,丧失过去巨大利差的利润来源,要想赢利就需要扩大贷款的规模,保障贷款的安全性和盈利,所以很可能改变过去支持中小企业支持三农的初衷,最终只会选择那些大企业,不能为我国的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和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利帮助。

四、苦等民营银行到来

许多小额贷款公司设立的最终目标就是成为民营银行,以维护原有民营控股的地位,并成为金融界的“正规军”。民营银行的核心在于民间资本,是由若干战略出资人及众多中小股东组成的混合股份私有制,国家可以作为民营银行的一个战略出资人,但不控股。另外,民营银行必须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拥有市场化的公司治理结构。国家不可控股,也就是产权的私有化,成为民营银行和现在村镇银行的最大不同点。

相较于国有银行,民营银行的最大优势是不受政府的干预,机制灵活。但这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外部良好的经济环境、健全的监管机制以及完善的信用体系。就目前我国情况而言,实施真正意义上的民营银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民营银行除了存在小额贷款公司已有的竞争压力大、市场份额低、业务扩展困难这些问题外,其发展还蕴含巨大的经营风险。我国没有银行业保险制度,民营银行所支持的“三农发展”或中小企业,都是风险积聚部门,在吸收大量存款之后,信用风险成为民营银行关注的重点,一旦发生损失,没有国家信用的支持,也没有相应机制协助,对储户来说是巨大的损失。而且,民营控股的银行很可能发生贷款的偏重性,控股企业很可能把银行作为其敛取资金的良好渠道,同时放宽对自己关联企业风险控制,央行和企业的信息不对称,很容易引起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过多贷款给关联企业。贷款的过度集中,风险也过度积聚。

因此,在大量学者研究了民营银行的可行性、我国已经推行民营银行试点之后,其发展步伐仍然十分缓慢。小额贷款公司在没有破除自身运作机制、风险防范不足的基础上,没有专业技能人才的支持,企图一跃成为民营银行更是难上加难。

五、政策建议

要完成小额贷款公司的未来蜕变,使它们真正走上理想的村镇银行或民营银行之路,我国必须加强以下方面的管理:

(一)设立专门监管部门,部分允许吸收存款

小额贷款公司设立之初,是响应国家的政策号召,有地方政府的幕后支持,其业绩的好差往往关系着地方的政绩,很可能出现政府为其兜底的局面。所以,设立专门机构每年对其业务发展进行审计,引入公证的第三方分开审查,并提出小额贷款公司的风险控制业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建立内部风险防范机制。把三方的数据同时公开提交给监管部门,并在网站公布,使储户和贷款者能够掌握更多信息,加强业务开展的透明度。在此基础上,选择业绩最好的企业允许其部分开展存款业务,起初设定一个额度限制,以后再根据经营和信誉的发展提高额度,并在此基础上逐渐改制为村镇银行或民营银行。

(二)贯彻落实经营自

小额贷款公司要完善自身法人治理结构,提高业务经营管理水平,才能提出适合自身需要的业务发展规划。在向村镇银行过渡时,国家出台相关法律政策,保证村镇银行过去民营管理者的独立地位,维护原有业务发展的传统优势,减少控股银行对经营的直接干预。同时对于民营银行更要维护其独立法人的地位,防范关联贷款风险,避免沦为集团企业圈钱的机构。

(三)建立良好的信用机制

我国银行业市场化较低,信用风险是最主要的风险,虽然建立了征信体系,但是发展还不完善。对于小额贷款公司,一方面,要利用信用评级机构对其自身的信用进行评定,为以后其改制为银行提供依据,加强存款者的信心;另一方面,由于其所贷的客户大多都是很难从大型银行取得贷款的,其在我国的信用体系中的信息较少,从而加大了公司对客户信用评定的难度。所以我国必须加强对征信市场的监管,大力推进中小企业、农户和地方征信系统建立,以国家法律为基础,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征的制度建设。这样在未来发展为村镇银行和民营银行时才能更好地解决信用风险问题,也利于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四)大力出台扶持政策

国家首先要破除小额贷款公司尴尬身份,制定涉及营业税和所得税的优惠政策,通过财政补贴的形式核销小额贷款坏账损失及对有发展潜力和国家支持领域的企业进行利息补贴,完成小额信贷公司的社会责任。同时允许其按照银行同业拆借利率,或介于同业拆借利率和贷款利率之间的利率向商业银行融资,解决资金问题。

六、结束语

无论小额贷款公司是在满足政府要求的情况下升级成为村镇银行,还是最终能如愿成为民营银行,在我国现有的政策环境及经济发展形势方面都有自身的困难和外界因素的干扰。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除了加强自身的竞争优势,差别化商业银行的特色,发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力量,还需要政府的在宏观政策方面予以支持,为发展村镇银行和民营银行提供良好的优惠措施。同时加强社会信用环境的建立,降低市场的信用风险,才能在真正意义上促进小额贷款公司未来的蜕变。

参考文献:

1、张琳.小额贷款公司:生死未卜[J].产权导刊,2008(10).

2、甘贝贝.小额贷款公司的市场份额[J].百姓,2008(10).

3、王峰娟,杨立峰.小额贷款公司发展面临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中国农业会计,2009(10).

4、钱水土,夏良圣,蔡晶晶.小额贷款公司:现状、困境和出路―浙江案例研究[J].上海金融,2009(9).

5、郑志辉.小额贷款公司能否迈向村镇银行[J].浙江经济,2009(8).

6、杨充.民营银行的风险及其控制[J].经济与金融,2003(10).

7、茅于轼.小额贷款机构的所有权[J].新农村,2008(2).

8、刘国防,齐丽梅.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发展问题研究[J].经济纵横,2009(12).

民生银行小额贷款篇8

2007年10月23日,银监会副主席蒋定之在“扩大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试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表示,允许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机构改建为村镇银行或者贷款公司。

银监会曾于2006年底下发《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在四川、青海、甘肃、内蒙古、吉林、湖北6省(自治区)的农村地区开展首批试点,大幅放宽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条件。其中所试点的村镇银行,同样进行小额信贷业务试点。

根据这份文件的规定,设立村镇银行的条件是:一、以境内银行为主要股东,占20%或以上的股份;二、允许自然人和企业法人入股,但最多不得超过10%;三、村镇银行在乡镇一级注册,注册资金为100万;在县一级注册,注册资金为300万;四、只能在注册的乡镇或县域范围内经营。而设立贷款公司则是由境内银行设立,注册资金为50万。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杜晓山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的“小额贷款机构改建”,其实就是针对央行曾经创设的五个省内七家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意图将央行试点,在新的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条件下,纳入银监会推行的村镇银行与贷款公司序列。

但与此同时,中国现尚有100多家非政府或半政府性质的小额信贷组织,它们的运作资金还大多依赖于外部组织和人士的捐赠,其资金来源相对比较单一,资金严重匮乏,在组织和财务上有可持续能力的只在少数。

央行试点憧憬

2006年初,国内生猪价格急剧下跌,不少养殖户的猪场不得不忍痛杀掉母猪,有的因资金缺乏而被迫关门。而山西平遥县养猪专业户却凭小额信贷逃过一劫。

“晋源泰小额贷款公司总共贷给了我7万元,生猪出栏后,我已经将贷款本息全部还清了。”山西平遥中都乡道虎壁村的农户侯生元欣喜地说。依靠这笔贷款,侯生元不仅没有关门,而且还保住母猪,扩大了猪肉生产规模。等到2007年生猪价格上涨时,侯生元单养猪在一年间已经赚到近10万元钱。

这里提到的晋源泰小额贷款公司,正是央行提倡和支持的小额贷款公司试点之一。作为试点,这批小额贷款公司由央行设立,于2005年部署,是中国第一批正式注册的小额贷款公司之一。

除晋源泰之外,还包括山西平遥日升隆小额贷款公司、四川广元全力小额贷款公司、贵州江口华地小额贷款公司、陕西户县信昌和大洋汇鑫小额贷款公司、内蒙古鄂尔多斯融丰小额贷款公司,总共五省的七家试点。

央行试点组织者的意图很明显,就是要补充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服务上的不足,填补农民的贷款缺口,鼓励适度竞争和给民间资本有合法经营的出路。

虽然只有不到两年的运作,但央行的上述7家试点小额贷款公司经营状况都还不差。据本刊记者了解,截至今年9月底,晋源泰累计发放贷款7002万元,收回贷款4850万元,贷款余额2716万元,迄今实现利润355万元。而陕西省户县大洋汇鑫小额贷款公司提供给本刊的数据为,共发放贷款1700万元,回收贷款200万元,贷款余额为1499万元,利息收入118万元。

以焦煤起家的晋源泰公司董事长韩士恭告诉记者:“小额贷款公司利润约在15%左右,要比焦炭业利润稳定得多,为‘三农’提供贷款服务,风险不大。”但相对于稳定的利润而言,能够更加吸引韩士恭的原因还在于升级为“银行”的预期。

因为目前的央行试点小额贷款公司均不允许吸收公众存款,只能运用“来自几个有限股东的自有资金和来自一个机构的批发性融资开展相关业务”,以防范金融风险。这也就是目前所说的“只贷不存”的限制。而这一限制曾被孟加拉“乡村银行”创始人、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尤努斯看作是“锯了小额信贷的一条腿”。

本刊记者注意到,央行在四川广元小额贷款组织招标的有关提示要项上已说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为2~3年,最长5年。试点结束后,小额贷款公司的未来或撤销或升级为金融机构。”这种具有暗示性的承诺令韩士恭们对未来充满了憧憬。

但央行试点的不仅不是银行,还可能涉嫌“非法”。此前银监系统有官员认为“小额贷款组织是未获银监部门认可并颁布金融许可证的狭义金融机构”。

毕竟,自2003年银监会从央行独立出来,行使对银行类金融机构的监管;央行则行使货币政策制订等职能。只有得到银监会发放的“经营金融业务许可证”才能算是合规的金融机构。

更令央行尴尬的是,银监会于2006年底下发的《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设立村镇银行注册资金为100万~300万,贷款公司注册资金为50万。“注册资金50万的机构可以从银监会拿到许可证,我们放贷2300万元却是无证经营!”韩士恭很不解。

“近日银监会副主席蒋定之提到的‘允许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机构改建为村镇银行或者贷款公司’,正是对央行方面质疑的回答和解决之道。”杜晓山说。

10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也公开表示,下一步银监会和央行将进一步共同推动小额贷款的试点,银行和央行试点的小额贷款公司间渠道年内有望打通。“这种大的商业银行吸收资金,做批发商,把一部分资金批发给有能力掌握客户情况、了解客户的小额贷款公司,由小额贷款公司做零售商是一个很好的合作模式。”吴晓灵说。

尽管直接操作了小额信贷试点的央行研究局方面没有回复记者的采访要求,但各试点地方上的选择已经非常明确:平遥县副县长温启华称,“成为央行试点的平遥县已经逐级向上行文,希望能把平遥也作为银监会的试点。”

民间组织期待合法化

自199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参照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在河北易县建立中国第一家小额信贷机构以来,小额信贷作为一种扶贫方式已经在中国走过了14个年头。迄今为止,除去央行的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等寥寥几家官方机构外,民间只放贷不吸储的小额信贷机构已先后存在过300多家。

“区别于政府部门和农行合作试点的政策性小额信贷组织,这些非政府小额信贷组织以公益和扶贫为宗旨,我们一般称之为或是福利主义或是公益性制度主义这两类的小额信贷组织。这些机构虽然发展年头最长的14年、最短的5年,但较之政府试点动辄千万的资金投入,规模较小,有的只有十几万,超过千万的只有一两家。比较大的机构和项目的覆盖面达到五六千农户,小的不到一千户。”杜晓山告诉记者。

通过对历年的小额信贷统计调查发现,这一类的小额信贷项目和机构主要以扶贫、妇女、儿童发展为目标,其中80%以上的项目位于部级贫困县。

“它们都是非营利性的机构,并以扶贫为目的,很多以农村妇女为主要扶贫对象,贷款金额多以5000元为上限。2005年以来的政府部门推出的商业性小额贷款试点,以农村中的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和普通农户为贷款对象,且以营利性为目的。”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茅于轼称。

茅于轼自1993年用500元,在山西省临县湍水头镇龙水头村开始了他的中国小额贷款尝试,这个小额贷款扶贫基金目前已经发展到注册资金100多万元。

“如果这些非政府的小额信贷机构也能拥有合法身份,与两部门的试点共同作用,那才能达到农村金融机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目标。”杜晓山表示。同时杜也告诉记者,社科院曾多次与央行、银监会沟通过非政府小额信贷组织试点的合法身份问题,但目前仍无答案。

“其实,银监会、央行的试点小额贷款公司是在政府授意下运作的,即使没有金融牌照,它们也能运作得很好,倒是我们这些非政府的小额信贷机构更需要合法身份。”茅于轼对本刊记者表达了对此事的看法。

他创办的龙水头村小额贷款扶贫基金就一度受到警告。因为,央行曾在1999年的相关批文里指出,“一切个人或单位未经批准经营小额信贷都属非法。”央行临县支行也曾下发文件,宣布该基金为“违法集资”,并称将予以取缔。最终能够存活下来,并且发展到百万资金量,作为一个民间小额贷款机构实为少数。

“转正”疑云

茅于轼同时也告诉记者,“拿山西省临县湍水头镇的试点来说,‘既存又贷’也是在央行的允许之下的,否则是要被抓去坐牢的。”但即使如此,他也丝毫不放弃任何一个将这个小额贷款项目转为合法的机会。

“我们正在与农业银行洽谈合作,准备一起推出试点,共同开展农村金融服务。相信明年就可实施,这将是个双赢。”茅于轼欣喜地告诉记者。而他在2006年底接受记者采访时,还很忧虑不能找到一个国有银行做大股东,无法正式进入农村金融市场。

不过他认为非政府小额贷款组织的“产权问题”将是最大的障碍。据记者了解,中国目前最主要的非政府小额信贷机构包括商务部交流中心管理的由UNDP(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资助的小额信贷机构,社科院的扶贫社,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小额信贷和四川省乡村发展协会等,这些机构或者注册成社会团体,或者注册成民办非企业单位。

但银监会《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中认可的股东,有银行业金融机构、企业法人或者自然人,社团法人被排除在外。“社团法人存在所有权不明确的问题,这也意味着责任不明,银行作为营利组织是不愿意与之合作的。”茅于轼坦言。

“小额信贷是一种与传统银行完全不同的金融模式,想通过传统金融机构来很好地执行,其成功率很低。”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副代表兼首席经济学家汤敏对记者谈道。其担忧在于,即便能找到合作银行,社团法人入股问题也能解决,如何将民间小额信贷组织覆盖极广的各机构纳入到银监会系统内,也是个问题。

目前银监会以及地方各级银监部门,都面临着监管力量短缺的问题。这现存的100多家民间小额贷款组织即使是部分转正,对其监管力量无疑也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即使按银监会现行的运作,将来全国2000多个县每个县设立一家‘村镇银行’,也根本监管不过来。到时候又会出现新的问题。”茅于轼担忧。

“我们希望与央行、银监会多做协商,很好地解决民间小额信贷机构的金融或半金融牌照等相关问题。”杜晓山期望,“而且,对只贷不存的小额信贷机构不需要审慎性监管。”

寻找监管主体

茅于轼则希望利用更多的市场手段解决监管问题。他对本刊记者说:“未必非得需要政府来做,美国的银行100%都是民间的。银行行长由董事会选举产生,对整个银行运作承担法律责任。政府只为银行提供信息和资金,没有被束住手脚反倒没有出大娄子,没有巨额的坏账。中国的小额信贷也可由民间成立组织来具体运作。”

与此同时,多头监管同样是令小额贷款进展缓慢的关键原因。

中国银监会近日宣布,将扩大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试点的范围,将试点省份从现在的6个省(自治区)扩大到全国31个省(自治区、市)。央行方面也迅速反应,宣称将逐步扩大试点面。

一边是正在积极推行试点的央行,一边是手持许可牌照的银监会,到底哪一个才是小额信贷的主要监管部门?为何此次银监会副主席蒋定之会强调称,“此前由央行试点创设的5个省7家试点小额贷款公司,在银监会本次试点中,将允许其按照银监会相关要求,改建为村镇银行或贷款公司。”

“小额信贷一直存在着多头监管的问题,央行可以推出,但没有权力发正式的文件。”杜晓山对此表示。

“银监会没有依据来监管小额信贷,需要法律授权。”中国银监会研究局局长黄毅这样表示。

事实上从此次银监会方面表态,允许央行的小额贷款公司试点转为村镇银行和贷款公司的办法来看,银监会同样是规避了对小额信贷是否将特殊监管的问题。

中国央行研究局副局长焦谨璞也认为小额信贷“监管模糊”,而目前小额信贷发展的最大问题正是“没有任何针对性的政策或法规,监管尚属真空状态”。

多个声音对小额信贷的发展无疑是不利的,容易造成市场乱象。“人民银行、银监会、财政部、农业部、国家工商总局应该共同协商,出台一个文件,有章可循地明确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权问题,确保一个权威声音,一个指挥棒。”杜晓山建议。

上一篇:有关雨的作文范文 下一篇:胡琴情缘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