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民生新闻更“民生”

时间:2022-07-12 05:10:02

让民生新闻更“民生”

【关键词】民生 民生新闻

《新华字典》中对于“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是一个带有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的词语,话语语境中显然渗透着一种大众情怀。“民生新闻”是“民生”与大众传播媒介结合而产生的概念。

目前,对于“民生新闻”的内涵,尚无定论。笔者偏向于以下观点:

1、民生新闻:是关注人民生计,关心市民生活的新闻。从广义上说它属于社会新闻,但在内容上主要关注的是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与生存空间。

2、民生新闻:“从群众日常生活中采制而来的新闻,内容上锁定群众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关注群众的冷暖痛痒、喜怒哀乐,形式上充分利用先进的传播手段,提高新闻的时效性和互动性,拉近电视与观众的距离。”民生新闻是“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

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民生新闻的发展历程:20世纪90年代,一些晚报、都市报上的都市社会新闻、市井新闻作为民生新闻的雏形一出现,便小有影响了;在电视荧屏上,北京电视台的《点点工作室》(后改名为《元元说话》,1999年至今叫《第七日》),基本带有了民生新闻的特质;2002年,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推出了《南京零距离》,被认为是开创了大时段城市民生电视新闻节目的先河;还有安徽电视台的《第一时间》(2003年开播)、湖南经视的《都市1时间》、成都电视台的《成都全接触》等等,各地电视台纷纷推出电视民生新闻栏目。民生新闻受到观众的空前欢迎,特别是受到广大老百姓的欢迎,这些民生新闻栏目同时也创造了很高的收视份额。

令人遗憾的是,现阶段大家对“民生”的价值判断存在不同看法,甚至有些民生新闻栏目不同程度地走入了误区:

1、民生概念理解狭窄化,反映问题止于表层。从现在播出的某些民生新闻节目中,可以看到“民生”的概念往往被理解得狭窄化,节目中频频出现的是一些生活琐事,如邻里纠纷、水管破裂、交通事故等等。其实这些内容不能涵盖民生新闻的全部,他们只是民生新闻中表层的、浅显的东西。

2、民生新闻出现低俗化、娱乐化倾向。现在的民生新闻节目中,还存在这样问题,类似事故、凶杀、婚外情、扫黄打非等充满暴力、色情的新闻常常出现在荧屏上。一些新闻记者为了吸引观众的注意力,甚至把某些有关凶杀、的情节作了非常详细的描述,以此来强化视觉刺激。同时,更有记者把一些不该公开报道的刑侦过程也和盘端出,呈现给受众,追逐收视效果。

3、对重大事件过度进行渲染、炒作。民众新闻以民众为报道对象和收视群体,与严肃的新闻有明显的区别。一些媒体的民生新闻往往从此出发,遇到重大事件、案件等题材时,运用煽情的口播预告、宣传片等形式频繁地进行炒作。一些媒体更是把宣传片制作得神秘感十足。

民生新闻有着最广泛最坚定的收视群体,为了使民生新闻更好地发挥积极作用,改革创新势在必行。

一、处理好贴近百姓和维护大局的关系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具体来说,就是要把就业、教育、分配、社保、稳定等五大现实问题抓紧抓好。但当前“稳定是民生之盾”,作为新闻记者,贴近现实生活中的群众,真实反映群众的生存、发展,需要很好地实践“三贴近”原则,正确地进行舆论引导,要把贴近群众和大局统一结合起来。

二、应注意扩展报道的深度与广度

1、处理好时政新闻与民生新闻的关系。时政新闻和民生新闻从来都是人为划分的。笔者认为,民生新闻着眼点当然应该关注老百姓的喜怒哀乐,从表面上看,柴米油盐、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等小事都能够反映“民生”,但这只是一种“小民生”。事实上,时政新闻与国计民生最为相关,老百姓更关心。我们主张,除省市主要领导的较为严肃的活动和重大的会议报道外,领导的一般活动、一般会议,特别是行业性的会议报道,记者应尽量从会议中挖掘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内容,以此为切入点,围绕民众关心的开展报道,把时政新闻转化为老百姓爱看的民生新闻。

2、民生新闻应注意扩展报道的广度。除了反映张家长李家短以外,涉及与百姓生活相关的政策服务咨讯、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公共事业、金融政策解读等方面的大事更是民生,而且是大民生。秉承着“最新资讯,最周到服务”的理念,《安徽新闻联播》节目中的《今日快报》栏目取材范围广泛,在民生新闻选择方面,经常把政策、服务资讯等内容进行及时解读。下面是《今日快报》栏目开播首日(2007年10月1日)的发稿情况:①多部法律、法规今起实施;②新版交警手势信号今起启用;③安徽医疗机构今起启用四色处方;④交通运输部门满负荷发送客流;⑤各大景区仍有空余客房;⑥今明两天安徽以多云天气为主。――由此可以看出民生新闻的取材可以更广泛,法律法规等政策的出台百姓会更关注。同时,安徽省旅游景点的人流客流、宾馆入住、车位、景区景点天气等信息,也给广大出游人群提供了详实的资讯,便于游客出行。

3、做好深度报道,打好组合拳。信息的、消息的传达只是关注了民生新闻的表层,我们更应该注重挖掘新闻事实的深度,进一步做好长篇通讯、组合报道、连续报道、跟踪报道等多种深度报道,并精选典型的、富有故事性和趣味性的新闻事实,予以多侧面的展示,着力打造民生新闻的思想厚度。《安徽新闻联播》曾在2008年4月26日报道了铜陵县盛瑶村多年来饱受污染之苦,村民十几年来守着水库和瑶水却没水吃的状况。新闻报道后,铜陵县环保局及顺安镇镇政府做出了承诺,为盛瑶村建设饮水安全工程,以此来解决群众吃水难问题,那么,事件的进展如何呢?2009年4月13日,栏目记者再次来到盛瑶村进行跟踪采访,原来村里的饮水安全工程修好后不到半年,又因质量问题无法使用了。由此看来,进行连续报道、跟踪报道能够多侧面地把问题展现给受众,让受众全面地了解事件的原委,促成问题的解决。

4、民生新闻要更好的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选取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问题进行报道,维护公众的权益,促成问题的解决,推动社会和谐,这应该是民生新闻舆论监督的最佳效果。铜陵县盛瑶村村民饮水难问题经过两次曝光后,当地各级政府不得不重视起来,不仅整治了当地的盛冲水库和瑶河水质,还对盛瑶村的主次管网进行了改造,今年6月19号,正式向农户供水,至此,当地1300多名村民的饮水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三、民生新闻要求新求活

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加强了新闻的时效性和互动性,记者常常站在新闻的第一现场第一时间进行播报,有的新闻可以通篇让记者站在现场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有些还可以采用角色扮演、动漫等方式重现事件的过程。写作角度也要求新颖:民生新闻的写作不能像时政的新闻写作,而是要更加注重在“新闻人物化、人物故事化、故事情节化、情节细节化”等方面花点心思。做好民生新闻同时要求记者写作时注意语言方面的锤炼,要使民生新闻的语言新颖活泼、形象生动。只有这样,民生新闻才有生存的空间与价值。

结束语

民生问题有着深远意义,它关系到社会和谐、国家稳定,关系到人民对执政党及其政策、领导体制的认同。只有始终关注民生、不断改善民生,才能凝聚民心、集中民智、发挥民力,才能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事业。媒体作为党的“耳目喉舌”,高度关注和重视民生,下大力气做好民生新闻责无旁贷。■

(作者单位:宋敏 安徽电视台;宋娟 安徽市场报社)

上一篇:创新模式 提升都市类媒体舆论引导力 下一篇:浅谈批评性报道对媒体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