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大全范文

时间:2023-09-22 21:13:57

高中作文大全

高中作文大全篇1

高一、七张国庆

I\'maboy,一个高中男生,一个并不出众的一般男生,在芸芸众生的男士集团里扮演着属于自己的角色。十七八岁的男生,已经开始注意着和自己一块学习的女生了。在没事的时候(甚至有事的时候),总爱趴在窗边、楼道扶手上对女生大加评论一番。

高中的女生是文弱纤静的。她们不会拍篮球,不会带着球满场飞。让她们投篮,竟会“三不沾”。不会在一起狂追猛跑,在她们眼中,篮球场是地狱(当然,除了观战、拍手、傻乐),摇滚乐是噪音。下了课后只会坐在自己的位子上“掩耳苦攻”,在她们的字典里,运动便是烈酒,喝了会“上头”。在语文课上,通常是女生打天下:课文倒背如流;说点评析文章的话,那是小菜一碟;做个阅读题如捏死一只蚊子。

虽说文静,但对起口角来一个甚一个。她那一套一经爆发,也不是闹着玩的,话一出口,准淹死你,会说得你七窍生烟、捶胸顿足,自知理亏,(男生们)即使有理也成无理了。

高中女生是犹豫的、有点傻的。有点傻是因为一道物理题竟也能让其耗掉半节自习课(当然,除个别的同类异人之外)。有问题了,这个问问行不行,哪个问问好不好,总是在征求了一大把“好不好”“行不行”之后才艰难地下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决定:今天不交作业了。初中时有位女同学,学习一般,作文获奖不少,但一到关键的决策问题上就如进了诸葛亮的“空城”,找不着北了。需要上琢磨下琢磨左思索右思索,前后问一问,左右征求一下,这才从城边的狗洞匍匐而出。正是因为这一点,班长竞选,她光荣地未被提名。

高中的女生爱美、天真、漂亮、花枝招展。小学时拖着羊角辫的小丫头,高中时却是有形有体的大姑娘。初中时,班上的女同学因为深受校服所害,所以漂亮的衣服没机会穿。但也有不吃老师那一套的,尽管穿着自己的花衣裙,结果被扣分,还被老师骂了一顿。这会儿该老实了,但没几天,又穿回来了,我们男生看了,“哦,真有个性!”女生在男生面前的打扮可就更加惹眼了。同学生日聚会上,所有请到的女生都比平常见到的漂亮十倍,有的还打上了口红,咦咦,你个妖怪。说真的,真让人心动。女生在遇到自己心中的白马王子时总是低着头,等问题,即使没话,也愿低着头偷着乐,脸却涨得通红,连他打篮球时,也在场边尘土飞扬中拍手,也顾不得脏和卫生了。但是对普通同学开玩笑时总是笑嘻嘻地,尽显自己的淑女形态。

高中作文大全篇2

摘要: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剧,高校文化安全愈发成为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内容。高校教师作为文化的传承者和青年大学生的教育者,肩负着培养人才的重大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其文化责任在维护高校文化安全教育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关键词:全球化 教师 文化责任 高校文化安全

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剧,高校文化安全愈发成为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内容。高校教师作为文化的传承者和青年大学生的教育者,有着维护高校文化安全的神圣责任,其文化责任在维护高校文化安全教育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一、有助于培育大学生的文化安全意识,提升文化自觉能力

大学生文化安全意识是大学生对国家和民族文化安全状况的反映,是他们对文化安全问题的感受和认知,是他们行动实践的基础。 [1]大学阶段是人才成长的重要时期,也是文化自觉形成的关键时期。提升文化自觉能力,就是要提升大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独立反思和分析的自觉意识。然而,当代部分大学生,常会因为思想单纯、阅历不深,而缺乏文化安全意识,普遍缺乏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一般说来,心智发育正常的大学生多少都可以形成一定的文化安全意识和文化自觉能力,但深刻、全面和正确的文化安全意识和较高水平的文化自觉能力则需要我们高校教师对之进行教育、灌输和引导。多元文化面前需要教师对文化作出主动的反应和取舍。教师是学生模仿和学习的对象,教师的思想言行每时每刻都会对学生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因此,在多元文化的大背景下,高校教师应通过多内容、多视角的文化比较、引导、帮助学生进行民族文化选择,提高民族文化的自信心。这对于培育多元文化大背景下大学生的文化安全意识,树立大学生坚定的文化安全观念,不断提升其文化自觉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同

要抵御西方文化糟粕对我国高校大学生带来的威胁和渗透,有效维护我国高校的文化安全,首先需要我们将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深地植根于大学生的心中。[2]作为传承民族文化和先进文化的重要继承者、开拓者、传播者的高校教师,在从事日常教育教学的过程当中,要充分考虑自身学科特点,把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到学科教学内容之中,努力实现文化安全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融合”。课堂外,以各种社团活动为依托,把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和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到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当中,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体验到民族文化的魅力。高校教师通过多渠道、全方位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实现了课堂和课外教育的有机结合,对于不断丰富和加强大学生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加深他们的民族感情,从而不断增强大学生抵御风险的自觉性和免疫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有助于倡导主流文化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文化判断力

文化判断力是人对一定文化现象及其价值进行识别、选择、判别、取舍并加以改造整合的能力。如潮水般涌入的西方文化,正深刻改变着国人的文化观、价值观、思维方式与生活方式,主流文化价值观是人们进行文化判断和选择的前提和标准。“多元文化的氛围可以为人们增加选择机会,增添生活色彩,但缺乏主导与主流的文化多元泛滥却反而增加了青少年道德选择的难度与文化受害的机会。” [3]多元文化的相互交流与冲突,带来了多元价值观的相互激荡。由于大学生涉世不深,思想尚未完全成熟,识别能力差,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多元文化冲击下,部分学生失去了价值选择上的方向感,丧失了基本的价值判断力,在图谋不轨的西方文化霸权主义强烈的文化渗透下却全然不知,这就使得高校文化安全面临的风险陡增,而更可怕的是目前高校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此却熟视无睹,表现出一种对民族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疏离和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担负着维护高校文化安全艰巨任务和伟大使命的高校教师应主动出击,对多元文化作出主动的反应和取舍,而不只是对“给定”的主流文化进行被动的传递,教师通过给学生传授知识,帮助学生形成主流文化价值观,对于引导学生学会对多元文化进行深刻反思,理性分析和鉴别,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文化判断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四、有助于培育校园先进文化,提升大学生的精神文化安全

校园文化作为反映大学生特有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亚文化形态,成为对高校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高校校园文化理应成为发扬社会主流文化的宣传阵地和高雅文化的辐射源。但是,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加剧,信息传播工具的方便和快捷,打破了我国原有的一元文化状态,文化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态势,这使得处于各种文化交流与互动前沿的高校首当其冲,对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严重冲击,进而对大学生的精神文化安全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核心力量的高校教师要充分发挥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积极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推动丰富多彩、内容健康、思想向上的先进文化在校园内的传播,将对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的学习寓于各种具体活动之中。通过广泛深入地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弘扬主旋律,引领校园文化正确的前进方向,为文化安全教育开辟更广阔的空间和范围,对于培育校园先进文化,对于提升大学生的精神文化安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文化全球化大背景下,教师文化责任在维护和加强高校文化安全建设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如果每位高校教师都能够自觉肩负起传承和重建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及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任务,把完成和实现文化责任与校园各种思想教育、教育教学和文化活动结合起来,相信在纷繁复杂的全球文化激荡中必定能够培养出更多的坚守中华民族文化之根的青年学子。

参考文献:

[1]黄家周.加强大学生文化安全意识培育工作的思考[J].高教论坛,2011(12):6.

[2]曾熙,黎婉勤.国家文化安全与教师文化责任[J].教育评论,2012(2):59.

高中作文大全篇3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省tj系统文明创建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xx届六中全会精神,回顾总结XX年文明创建工作经验,全面部署XX年文明创建任务,进一步动员组织tj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继续振奋精神,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全面推动系统文明创建工作再掀新高潮,再创新业绩。

下面,我代表省局党组讲两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XX年文明创建工作回顾

一年来,全省tj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x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按照“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工作思路,全力推进文明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系统文明创建工作由点到线、由线到面,上下联动、纵深推进,呈现出稳步发展、整体提高的大好局面。临沂市tj局、济宁市tj局已成功迈入全国文明单位行列,其它市tj局继续保持“省级文明单位(机关)”荣誉称号;已有136个县(市、区)tj局已获得“文明机关(单位)”称号,其中,有34个县(市、区)tj局获得“省级文明单位(机关)”荣誉称号;基本上实现了全系统“一片红”的创建目标。回顾一年来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文明创建已形成齐抓共建的良好工作局面。经过几年的努力,文明创建工作已在全省tj系统深入人心,形成了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齐抓共建的良好局面。一是文明创建已渗透到日常工作之中,成为经常性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各级tj局坚持把文明创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计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做到了年初有计划,年中有检查,年底有考核。二是全系统继续坚持把文明创建工作摆在重要突出的位置来抓,坚持实施“一把手”工程。各级tj局主要领导亲自任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列入议程,常抓常议。三是文明创建已成为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通过创建工作不断地宣传教育,干部职工对创建工作的认识有了新的提高,文明创建意识明显增强,自觉性进一步提高。四是形成了良好的创建工作氛围。每到一个单位,都会看到创建工作的专栏、工作、活动情况,感受到创建工作浓厚的气息。目前,在全省tj系统进一步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领导班子成员合力抓、党政工团配合抓,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参与,人人身上有担子,人人身上有责任的良好工作局面。

(二)文明创建已成为提高tj干部队伍素质的有效途径。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职工队伍,是文明创建的出发点,也是促进tj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全省tj系统始终把文明创建工作作为提高tj干部队伍素质的有效途径,坚持分层次、多渠道、重质量、求实效。一是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坚持把理论武装工作摆在首位,把学习邓--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与学习xx“七一”重要讲话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党的xx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扎实推进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理论学习。上半年召开了全省经济形势分析暨省局党组中心组(扩大)理论学习读书会议,读书会吸收了各市局长参加,这在全省tj系统还是首次。济南、青岛、枣庄、潍坊、泰安等市印发了党组中心组学习意见,对中心组学习做出全面安排,并严格落实中心组学习制度。结合庆祝建党九十周年,全省tj系统积极开展“学党史、增党性、当先锋”主题实践活动,深入开展了理想信念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省局、临沂、济宁、聊城、莱芜等市积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到红色革命胜地参观学习,深入开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二是强化业务技能培训。省局针对困扰tj发展的难题和促进tj改革急需的知识重点选题,采取专业处长进行业务轮讲,邀请国家tj局有关方面的领导和专家就“国民经济新核算方法”“四大工程”、“tj法”、“经济形势”等专题讲座。利用网络优势,把热点问题加载到网络,每个人可以自行安排学习。济南在北京举办了全市tj系统领导干部培训班,东营组织各级tj人员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高级研修学院进行了专项培训,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提升了把握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和解读数据的能力。

(三)文明创建已成为全面加强tj机关建设和行风建设的重要平台。文明创建既是机关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促进tj行风建设的一个重要工作平台。为使文明创建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济宁、菏泽、日照等市建立健全岗位职责、组织生活、政治学习、考核管理等规章制度,实施文明创建量化考核评比,实行责任目标、量化管理、考核监督、奖罚兑现“四位一体”的全员目标责任管理。德州、东营实行财务公开、政务公开的机关全面规范化管理,做到事事有依据,人人有目标,以制度管理人,用制度约束人,做到决策科学化、议事民主化、管理规范化,推动了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淄博、东营、临沂、烟台、威海等市积极开展 “文明科室”、“文明职工”、“文明家庭”、 “文明tj站”等创建活动,在不断拓宽和延伸文明创建工作领域的同时,也全面促进了我们tj系统的行风建设。

(四)文明创建工作已成为弘扬tj精神、展示tj形象的主旋律。全系统坚持把文明创建作为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有力抓手,不断赋予文明创建工作的时代内涵,使文明创建工作日益成为弘扬tj精神、展示tj形象的主旋律。省局开展的城乡文明牵手共建活动,投资30万元,与共建村建设一个集文化娱乐、宣传教育、科技普及于一体,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的农村文化大院。全系统首次举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齐鲁tj颂歌”文艺汇演

,青岛举办的“迎国庆、展风采、促发展”为主题的文化成果会演,等等。通过文明创建活动的开展,既充分弘扬了全省tj工作者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又展现了tj部门的良好社会形象。

二、明确目标定位,把握努力方向,力争XX年文明创建再创新业绩

目标定位决定工作努力方向。今后一个时期,全省系统文明创建工作要继续坚持高目标定位。经省局党组同意,我们确立的系统文明创建的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是:建立一个机制——创建文明系统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明确一个目标——争创全国文明单位;叫响一个口号——建文明系统,树tj形象;突出一个主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围绕“四个一”的工作思路和目标定位,XX年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文明创建工作要与加强理论学习结合起来,做到心中有数,目标明确。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唯有思想统一,认识提高,才能凝心聚力,共谋发展,文明系统创建之路才能越走越宽。一是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用党的最新理论武装头脑。党的xx届六中全会,是我们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对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全省tj系统要把学习贯彻xx届六中全会精神作为文明创建的头等任务,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xx届六中全会精神上来,统一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来,统一到推动tj改革和建设上来,进一步认清新时期tj所担负的重要责任,为推动文化强省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应有贡献。二是要用主流价值取向统一思想。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tj核心价值观融入文明创建全过程。tj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tj人坚持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全系统要抓住喜迎十八大召开和全国tj机构成立60周年这一重要契机,深入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进一步唱响时代主旋律。

(二)文明创建工作要与“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坚持内强素质,外塑形象。文明创建是一项长期性工作,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内涵丰富、外延广阔、覆盖面大。要把文明创建工作抓好,就必须与当前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夯实基础,将系统的文明创建工作进一步推向前进。一要建设队伍,强化素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tj工作社会关注度的提高,只有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思想作风硬、业务技术精、奉献精神强”的高素质队伍,才能担负起tj责任。这就需要我们全方位、多层次的加大tj队伍政治和业务工作的培训力度,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和“更严、更高、更强”的要求建设好队伍,才能进一步提高工作的质量,满足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要求。二要加强作风建设,树立良好形象。作风建设是文明创建的一个重要内容。今年是国家tj局确定的作风建设年,也是我省的tj行风建设年,这两项活动是tj系统提高工作效率,优化tj环境、弘扬优良作风,提升tj形象的保障工程也是贯彻落实“三个提高”实现“四大工程”和创建文明单位的基础工程。在作风和行风建设上,各单位要坚持做到教育、制度、监督并重。不断强化思想教育、健全工作机制,加强督促检查,使tj队伍的工作作风有新转变、新进步、新提高。要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职工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加强调查研究,掌握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手材料,摸清经济发展的新情况、新动向,解决影响tj科学发展的症结和问题,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有效依据。要认真抓好《廉政准则》的贯彻执行,克服“tj部门是清水衙门,廉政建设不会出大问题”的错误认识,严格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践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tj系统行风建设责任书的承诺内容,教育全体干部职工严格自律,保持tj系统廉洁勤政的良好形象。三要创新载体,覆盖全面。文明创建工作需要有好的载体和丰满多彩的活动方式,才能贴近实际、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把创建热情和群众意愿有机的结合起来,要做到年初有规划、任务有目标、活动有载体。文明创建工作要在加强针对性,提高实效性上下功夫,增加覆盖面,扩大参与度,多开展群众便于参与,乐于参与的活动。要充分利用重大节假日组织一些文艺活动营造良好的创建工作氛围。

(三)文明创建工作必须与tj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一要努力提高tj服务水平。紧紧围绕全省转方式调结构的工作大局,不断强化tj服务意识,着力提高tj服务水平。加快tj方法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反映转方式调结构的tj指标体系,使我省转方式调结构的成效在tj上得到充分反映。提高tj服务的针对性,加大对服务业新兴产业等重点行业、物价民生等重点问题、黄蓝经济区等重点区域的监测分析力度,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服务。进一步完善tj方法,更加重视对民生、居民收入等指标的监测分析,确保tj数据全面准确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提高对数据变化的解读能力和对宏观经济形势的把握能力,打造tj分析精品,为领导实施宏观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二要积极推进文化产业tj。党的xx届六中全会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从全局和战略高度部署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出了新形势下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政策举措。省委、省政府在“xx”规划中提出,到“xx”末,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要翻两番,实现从文化大省到文化强省的转变。tj如何更好地为文化大发展服务,这对山东文化产业tj提出了更高要求。全省tj系统要认真研究完善文化产业tj方法制度,加大文化产业tj监测力度,将文化产业指标列入科学发展观综合考核体系,充分发挥tj部门的职能作用,为推动全省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tj保障。三要全力推进四大工程建设。四大工程建设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tj改革的重中之重,是一场关键性战役。全省系统要在前期工作基础上,总结经验,找出问题和不足,细化分工流程,强化协调合作,强化业务培训,为确保从XX年报和XX年定报起全面实施企业一套表提供坚强基础。

(四)文明创建工作要与机制创新结合起来,坚持真抓实干,齐抓共管。文明创建工作贵在坚持,重在创建。我们要在“创”字下功夫,做文章。在机制创新上凝聚合力、凝聚人心、确保创建工作的生命力、发展后劲,确保创建工作制度化、长效化。一要坚持做到常抓不懈。为保障各项工作任务落

到实处、取得实效。各级tj部门要把文明创建工作作为一项事关全局、事关发展的任务来抓,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继续坚持“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干部职工全员参与的领导机制和工作运行机制。要重视发挥工、青、妇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要按照各级文明委文明创建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具体要求,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制定实施办法,进一步明确职责,找出文明创建工作中存在薄弱环节,研究具体改进措施。召开好文明协作区片会,加强横向交流,取长补短,要按照年年打基础、步步上台阶的工作思路,努力实现文明创建工作向更高目标推进。二要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创新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也是各项工作取得突破的关键。文明创建工作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要根据不同时期的形势,不同阶段的任务,不断探索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创新载体。要完善好四个机制:一是目标考核机制。要把文明创建活动纳入对各单位的目标责任年终考核。希望各级tj局加大督导考核力度,把文明创建与年终干部考评结合起来,把精神文明创建成果与物质奖励结合起来,把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与各项评先、表彰活动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全体干部职工的创建积极性。二是动力机制。坚持动态管理、优胜劣汰,防止“牌子到手,创建到头”的思想。对于在文明创建工作中涌现出的好人好事和先进典型,要及时总结提炼。对在文明创建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要给予大力表彰。对于发生领导班子成员严重违法违纪,受到党纪、政纪法纪处理的;发生重大失职、渎职责任事故;发生重大刑事案件、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参加非法邪教组织;弄虚作假、骗取荣誉;tj数据弄虚作假,严重失真,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实行文明创建工作“一票否决”。三是监督约束机制。在强化内部约束的同时,加强外部监督。四是投入机制。各级tj局要拿出一定的资金来支持文明创建,保障其正常的工作运行经费。三要务求真抓实干。文明创建工作能不能出成果,关键是要虚工实做,真抓实干,常抓常新。各级领导班子一定要讲政治,讲大局,提高系统执行力,保证政令畅通,全省一盘棋,上下一条心。各级tj局长作为第一责任人,要切实担负起“班长”的职责,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其他领导和部门要齐心协力、齐抓共管,履行责任,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要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加强管理、带好队伍,从基层单位、基础管理、基本素质抓起,进一步夯实文明创建工作的群众基础。做到抓创新增活力、抓重点带一般、抓难点求突破、抓落实求实效。确保文明创建工作有声有色、成效明显。

高中作文大全篇4

全会审议通过《关于召开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决定党的十于2012年下半年在北京召开

全会充分肯定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号召全党要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满怀信心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新华社北京10月18日电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

(2011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

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202人,候补中央委员163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了会议。党的十七大代表中部分基层文化工作者和从事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也列席了会议。

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作了重要讲话。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李长春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全会充分肯定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一致认为,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中央政治局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制定实施“十二五”规划纲要,着力稳物价、调结构、保民生、促和谐,推动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为实现“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打下了坚实基础。

全会研究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认为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全会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文化工作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全会指出,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发展,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我国文化改革发展,显著提高了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显著增强了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全会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我们必须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

全会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全会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进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全会按照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提出了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号召全党全国为实现这个目标共同努力,不断提高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

全会对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作出了部署,强调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

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全会提出,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必须全面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立足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激发文化创作生产活力,提高文化产品质量,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要坚持正确创作方向,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推出更多优秀文艺作品,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完善文化产品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全会提出,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现代传播体系,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

全会提出,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要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推进文化科技创新,扩大文化消费。

全会提出,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必须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要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完善政策保障机制,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

全会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思想,全面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加快培养造就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要造就高层次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和作风建设。

全会强调,要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担负起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政治责任,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重要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文化改革发展成效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要加强文化领域领导班子和党组织建设,发挥文化战线全体共产党员在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要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积极性,在全社会营造鼓励文化创造的良好氛围,让蕴藏于人民中的文化创造活力得到充分发挥。

全会全面分析了当前形势和任务,强调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科学判断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力度,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各项工作,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效防范各种潜在风险,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全会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召开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决定党的十于2012年下半年在北京召开。这次大会,是我们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对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要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高中作文大全篇5

关键词:校园文化 安全工作 关系

一、校园文化影响高校安全工作的特色

1.服务意识。高校是向社会提供高等教育服务的机构,高校安全工作身肩为师生员工、家属提供安全服务、安全咨询、法律咨询,为群众排忧解难等服务职能,必须具有强烈的服务意识和服务精神。高校安全部门应该树立“一切为了师生员工,一切服务于师生员工”的思想,增强服务意识,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在大力提倡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高校的安全工作也要在建设和谐校园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与时俱进,不断改善工作思路和作风,为高校师生提供令人满意的安全安全服务。

2.人文精神。高校校园是大学生成长和活动的地方,当代大学生是一个思想活跃、精力充沛而富有开创精神的群体,他们经过十多年的教育,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不涉猎。正是因为青年大学生身上潜载的科技与创新的生产力,民族科技的进步与经济的腾飞才有强大的支撑力。与此相关,高校校园文化与其它群体文化相比,就表现出内涵丰厚、形式多样、大胆前卫、富有青春活力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高校安全工作应当具备与之相适应的高校特色。在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基础上,采取“内紧外松”的工作思路;提高安全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增强法律意识和执法精神,自觉维护广大师生的合法权益;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大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人隐私,爱护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使安全工作更富有人文精神和法律意识。

3.教育职责。高校是高等教育机构,高校的安全工作还肩负着对师生员工进行遵纪守法教育、治安形势教育、交通安全教育、“四防”教育等重要的教育职责。这就要求高校的安全工作站在较高的出发点,以传道育人为己任,以守望训导为己责。而且,由于工作的对象是正在成长的青年大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应该提倡正面的教育,更不能以罚代教。

二、校园文化提供高校安全工作的平台

1.爱国主义教育与国家安全的关系。国外敌对势力和国内破坏分子总是把目光放在年轻大学生身上,他们从来就没有放弃对中国青年一代的渗透。然而,令人忧心的是:有的大学生盲目追求西方国家的生活方式及社会制度,容易导致被国外敌对势力利用。年轻单纯的大学生往往会在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中流露出对社会的不满以及对西方国家的盲目崇拜,甚至是对西方文化糟粕也不加辨别地接受。这种现象一旦蔓延下去,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就会渐渐在年轻一代的心中湮灭,取而代之是可悲的崇洋的心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只有一个国家的公民都爱国,才会自觉捍卫国家的利益和安全国家的安全。因此,爱国主义思想是保证国家安全的最重要的防线。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不断改革德育方法,使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真正落地生根。只有国家未来的栋梁们都牢固树立起爱国主义思想,国家安全才能得到有力的保障。

2.校园文化活动与获取情报信息的关系。人群聚集的地方就会出现言论,而言论往往是情报信息的载体;学生们的思想动态和内心世界往往借助校园文化活动反映出来。换言之,只要有校园文化活动就会有可能获得情报信息。从历史的角度和政治战略的高度看,校园文化阵地历来都是敌我双方争夺的“制高点”。破坏分子经常趁机在大学生聚集的场所撒播反动言论,进行煽风点火、蛊惑人心;大学生的不良思想和过激情绪也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宣泄出来。因此,校园文化活动是安全部门探取情报信息的重要来源,我们要充分借利用校园文化活动的机会,敏感快捷地获取各种情报信息,及时有效地制止一切破坏活动。

三、校园文化与高校稳定的关系

1.校园文化建设与高校稳定的关系。校园文化阵地历来是国外敌对势力和国内破坏分子共同瞄准的目标,如果我们不耕耘,敌人就会乘虚而入。关于校园文化的研究始于1985年的上海高校,原因就是当时的高校校园出现了“无文化”现象,导致校园中应有的高雅文化受到了社会通俗文化――音乐茶座、卡拉OK的强烈冲击。而“”之所以能渗透高校围墙,除了众所周知的原因外,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滞后也有一定的关系。如某高校一“”练习者在悔过书上写道:由于平时校园文化活动少,课余生活单调,精神十分空虚。偶然经人游说,看了“”的宣传资料后,抱着好奇的心理开始练习,很快便走火入魔……西方一直对我们虎视眈眈,总是千方百计通过理想信仰、价值观念和道德取向等争夺年轻人,企图占领中国年轻一代的意识形态领域,从而进行思想渗透和文化入侵。

2.校园文化管理与高校稳定的关系。高校是传播文化和创造文化的机构,校园文化活动非常丰富,对校园文化管理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校园秩序乃至高校的稳定,进而影响到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相反,高校的稳定给良好的校园秩序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从而也影响校园文化活动的管理质量。由此来看,校园文化管理与高校稳定密切相关,只有提高校园文化管理水平才能确保高校稳定发展。为此,我们必须建立健全的校园文化管理制度,守好校园文化活动的“关口”,以便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确保良好的校园秩序。

四、校园文化与高校安全秩序的关系

1.制度文化与校园秩序的关系。完备严格的管理制度是做好高校各项工作的有力保证。在高校中,没有制度化的管理,各项工作也就无法正常运转,管理秩序、教学秩序就会出现混乱。虽然规章制度实际上只能粗略地规范和约束个体的外在行为,但是,当学生们的个体价值观及行为习惯尚处于较为幼稚和成型的阶段,甚至于失去了理性和法律的意识时,严谨的规章制度是必不可少的。不难发现,一旦校园秩序出现混乱,大多都可以相应地在学校制度建设上追溯到原因。例如:一高校原来的规章制度没有考虑到车辆管理的问题,汽车长驱直入驶进校园,大声鸣笛,随意停放,严重破坏了校园秩序。后来,学校安全部门出台了相应的《校园车辆管理条例》,增设了减速带,并画出停车位。从此,车辆进入校园都按规定自觉出示通行证、减速行驶、不鸣笛、停放在固定的停车位,教工汽车数量不断增加,但校园的秩序却井井有条。可见,只有制定完善、严谨的学校管理制度,才能在牢固的框架上构建起校园的秩序。

2.行为文化与校园秩序的关系。只有严格地执行学校的管理制度,培养良好的行为文化,才能有效地维护校园秩序。所谓行为文化,就是人们的行为中所蕴含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校园是师生共同学习和生活的场所,校园秩序直接与师生的行为有关。如果学校中的师生具有良好的行为文化,就会在日常行为中表现出文明礼貌、遵守公共秩序的特点,所在的学校就会出现良好的校园秩序,反之亦然。

3.安全意识与校园安全防范的关系。高校安全事故的发生,大多是因为学生缺乏安全防范意识以及对事故的预防、扑救等技能。因此,高校安全部门要对大学生加强消防安全知识、火灾预防、扑救知识、防盗自卫意识等安全教育。从而使大学生能在思想和心理上对各种不安全故事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和预防性,将危险事故的发生率控制到最低点,一旦面临危险也能从容不迫地逃生自救。因此,缺乏安全意识的校园是危机四伏的校园,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能够提高校园安全防范的力度。

高校校园文化与高校安全工作密切相关。脱离校园文化的高校安全工作就失去高校的特色和赖以支撑的平台;脱离安全工作的高校校园文化就缺少健康、安全发展的保障。高校安全工作只有善于适应并借助高校校园文化,才能站在更高的起点上真正成为高校改革发展的安全卫士。

参考文献:

[1]韩连生:《论高校安全组织的德育功能》,《中国高教研究》,1998.1。

[2]乔华林:《21世纪前十年中国高校保卫工作发展趋势》,《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1.9。

[3]刘兴德等:《浅谈高校保卫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求实》,2003.11。

高中作文大全篇6

中部六省占据了全国国土面积的10%,人口占全国人口的28.1%。中部承东启西,连北通南,中部六省是中国的“腰”,是中国地理区位的“心脏”,中部稳则天下定。中部崛起是重要的国家战略,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六省人民的迫切期望。地方社科院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高智库,肩负着服务国家战略、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造福民众的神圣职责。在这次论坛上,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谭维克作了题为“加强区域合作、促进中部崛起”的发言。本刊将谭维克院长的发言以访谈形式刊发,以飨读者。

记者:谭院长,欢迎您来太原参加”中部社科院长论坛”,您对中部六省及中部崛起有什么样的印象呢?

谭维克:“中部”是一个地缘概念,同时传承着深厚的文化脉络。最早甲骨文的“中”,是古人测天的仪器;次之,“中”象征着“空间”,比如将自已生活的地域称作中土、中洲、中国;再之,“中”深化为对宇宙秩序的认识,“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又之,“中”融入政治伦理道德规范,表达为整个华夏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今天,“中部”是幅员辽阔的我国疆域的重要腹地和战略要地,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自强挺立的“脊梁”和“纽带”。没有中部的崛起,就没有整个中国的崛起;没有中国的崛起,绝不可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我们高兴地看到,实施“中部崛起起战略”的五年来,中部六省紧抓机遇,发奋图强,发展境界越来越宽广,发展路数越来越开拓,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发展水平越来越提升。“十一五”期间,中部六省的GDP、地方财政收入、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以及投资、消费、出口这些重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率,绝大多数都高于北京市的同期增长水平。同时,中部六省在战略谋划、工作举措、实际政绩等方面也亮点纷呈,创造了许多鲜活、宝贵的经验。中部地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和指导下,在邓小平“两个大局”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正在步入“快车道”,开启新征程。成绩可赞可叹,前景不可限量。

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是全国一盘棋的大局,不仅中部六省责无旁贷,兄弟地区包括北京市在内同样义不容辞。北京作为首都,既属于东部地区,又与中部毗邻。北京与中部地区的城市有明显的资源禀赋差异,有明显的战略互补特点,有明显的合作共赢条件。北京应当而且能够在促进中部崛起方面有所作为,发挥积极的作用。

记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路,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所在。中国曾经作为“世界工厂”付出了巨大的资源环境代价,放眼未来,唯有创新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唯有创新才能在国际上具有话语权和表决权,唯有创新才能引领中华民族走向真正复兴。创新能力也是区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和关键表现力所在。北京、上海由于条件好、起点高,多年来在区域创新能力排行榜上领跑,而中部六省由于种种原因,大多在这方面还处于中下游水平。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必需抓住这个“牛鼻子”,大力度地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和区域创新合作体系,博采众长,由弱渐强,把区域发展真正纳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高端引领的轨道。谭院长,中部六省与北京市在共同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方面可以采取那些合作模式和合作方式呢?

谭维克:我认为中部六省与北京市共同在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方面应以中关村自主创新为带动,共筑区域创新合作体系。

北京作为首都,拥有丰富的创新资源,聚集了百余所高校、全国半数以上的两院院士、100多家国家骨干科研院所、100多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实验室等高端创新要素。去年北京共有72个项目分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发明专利授权量长期位居全国首列。特别是中关村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形成了一批有影响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掌握了一批打破国外龚断的关键核心技术,培育了3家收入过千亿企业,21家收入过百亿企业,2010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占全国83个部级高新区总额的1/7。中关村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孵化器”,孵化的技术和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每年输出技术成果多达3万多项。

中关村的企业还通过在外地建生产基地的方式,带动了全国高新区的发展,比如中关村的190家上市公司分支机构和产业化基地遍布全国,在上海张江高新区设有近80家,在深圳高新区设有40多家,在中部地区也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就有近30家。这些上市公司实现总收入9700多亿元,其中在京收入仅有2300多亿元,京外收入达到7300多亿元,对当地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今后,北京与中部地区应继续加强创新合作,积极鼓励首都的高科技术企业、科研院所在中部地区设立成果产业化基地;可以大力支持中部地区的高科技企业在北京设立研发机构,利用首都丰富的创新资源实现更大发展;也可以采取政府间共建产业化园区的模式,将首都丰富的创新成果在产业园区内实现集中转化。通过多种模式的创新合作,更好地发挥北京创新资源密集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利用中部地区丰富的土地资源和较低的人力成本优势,共同构筑“研发――产业化”区域创新体系。

记者:总部经济是北京社科院科研人员在研究首都经济转型发展中提出的一种新的经济理论,这一理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条件,是大城市转型发展的一种新思路,也是区域合作、城市合作的一种新理念和新途径。谭院长,在促进中部崛起中,怎样发挥首都总部资源密集的优势,共筑区域企业合作模式呢?

谭维克:北京总部资源非常丰富,是许多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首选地,也是国内大型企业集团总的聚集地。目前北京拥有跨国公司地区总部82家,2011年进入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总部41家,中国企业500强总部96家,央企总部数量居全国第一。但北京空间资源有限,水资源严重短缺,能源主要从外部输入,生产制造成本相对较高,环境承载能力有限。而中部地区有着广阔的空间资源、丰富的能源和劳动力优势,具备建设规模化产业腹地的条件,可以通过总部经济模式,以新的思路整合区域资源,加强区域分工与合作。

这种总部与生产制造基地功能链的合作,不是简单的区域分蛋糕的关系,而是把两个城市、两个区域的优势资源结合,实现了资源效益最大化,是共同做大蛋糕的过程,是在国家利益最大化的背景下,实现区域利益再分配的过程。由于我国实行的是以增值税为主的税收制度,这种区域间的分配,可以通过国家层面的税收制度以及区域间的政府协商,实现较为合理的利益分配,从而实现区域共赢发展。比如首钢集团就是以总部经济模式实现区域合作的一个典型案例。首钢通过技术升级在曹妃甸建立起一个年产970万吨的现代化钢企,成为河北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将总部留在北京,保住了“首钢”品牌,进一步提升了首钢创新能力,并通过在外地包括山西长治投资建设钢厂等联合重组方式,产钢量突破3000万吨,是原来在北京最高产能800万吨的近4倍,2010年跻身世界500强行列。而且,首钢还在原厂区腾出8平方公里多的空间,重点吸引总部入驻,大力发展生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计划到2020年实现1000亿元收入规模,相当于再造一个新首钢。

北京与中部地区可以采取总部经济模式开展区域合作。一方面,北京要“舍得”做减法,把在北京不具备优势的生产制造环节转移出去,转移到中部地区,转移到中小城市。另一方面,中部地区的中小城市可以积极吸引北京总部型企业的分支机构和生产制造基地入驻;同时积极支持地方龙头企业通过总部经济模式,利用北京等大城市的人才、信息、技术等高端资源,为企业发展注入核心要素,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记者: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国家的形象,文化凝聚人心,文化塑造魅力,文化构建文明。一个民族,如果没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就难以攀登世界民族之林的高峰;一个国家,如果仅有经济实力,而没有文化实力,就没有强大的综合竞争力和影响力。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专题研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谭院长,北京和中部六省如何抓住文化发展大繁荣的战略机遇,共筑区域文化对接、融合、共享机制呢?

谭维克:在文化发展上,北京与中部地区同样有着悠久的文明传承,厚重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具有其他许多地区难以望其项背的无可比拟的优势。中部地区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和交汇地,传承着数千年“王者必居天下之中”的王道政治文化,汇聚着南来北往的文化精华,演绎着名家荟萃、思想交融的生动传奇,蕴藏着文化旅游的巨大市场。北京则是全国的文化中心和中华文化的代表,集都市文化、经典文化、高雅文化、科技文化、学术文化等主要特征为一体,展示了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引领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由此可见,北京与中部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巨大的合作潜力,美好的合作前景。

首都文化与全国文化是互为渗透、互为促进的。首都文化是全国的文化,是开放的、包容的、多元的文化。首都的文化题材来自包括中部地区在内的全国各地,首都文化人才来自全国各地,很多艺术家都来北京发展,北京已经成为全国文化人的重要集散地。比如奥运开幕演出,聚集了张艺谋等国内外顶尖的华人艺术创作团队,由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文化系统、教育系统以及部队文工团1.5万多人参与演出。可以说,首都的文化发展离不开全国的支持,离不开中部的支持。同时,首都的文化发展又服务于全国,全国各地文化发展也得益于首都。目前,北京与包括中部在内的全国各城市之间的文化合作已经非常普遍。比如,湖南卫视、河南卫视等许多地方卫视都在北京设立节目制作中心,仅大兴的星光影视基地就聚集了全国60多家电视台的驻京机构和节目制作中心。这些机构就是看中了北京丰富的文化人才、高端的文化平台。再比如,北京的文化市场是全国最具品牌感召力、影响力和辐射力的市场,为地方文化提供了很好的展示推广平台,许多地方剧都是从当地走向北京市场,打响品牌后再走向全国。山西的《一把酸枣》、《解放》等舞台剧在国家大剧院成功上演,越剧、黄梅戏、豫剧、川剧、评剧等地方戏剧成为国家大剧院的艺术品牌板块之一。

今后,首都和中部地区可以携手,推动首都文化和中部文化更好地融合和对接。一方面,可以把更多的中部文化题材、更多的中部文化精品纳入首都文化体系中来,既可以借助首都文化平台、文化市场向全国、全世界展示中部特色文化,也可以进一步强化和提升首都文化中心的服务功能。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首都文化产业的引领、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吸引首都文化企业与中部地区文化企业合资、合作,吸引首都文化人才来中部地区创业等方式,加速推动中部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为提高我国的文化影响力、文化软实力做出贡献。

记者:您的谈话为北京与中部六省的合作提出了很好的建议,相信北京今后在促进中部崛起方面会更加有所作为,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北京与中部六省的合作关系会更加密切,合作范围会更加扩大,合作模式会更加多样,共创合作共赢的新局面,为振兴中华共同努力。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高中作文大全篇7

关键词:高速公路;公路养护;安全文化

中图分类号: U412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高速公路养护安全文化在我国还是一个刚刚开始的新生事物,对养护期间施工路段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对交通组织方法的研究,对施工区具体如何布置,施工区内交通设施如何摆放,交通协管员人员的配备以及如何对安全生产进行监管管理、责任如何细化、企业安全生产培训及文化的建设等都还没有进行系统研究,故高速公路养护安全文化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性意义。

1、统一价值观念,提高安全养护意识

安全管理工作的好与坏是由人的主观意识决定。要建立养护安全文化就需要统一全体员工的安全取向,形成统一的安全价值观念,形成“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的安全文化氛围。

(1)通过文化调整养护人员的心态。在部分项目部,重效益、轻安全的思想依然存在,由于管理人员对安全人员的岗前培训重视程度不够,参加培训人员存在着走过场的心理,随着工作经验的增多,部分养护人员也会产生自傲自满的情绪,认为自己对自己的工作路段非常熟悉,就不按操作规程摆放施工的标志标牌。养护工作的工作环境是全天候野外作业,恶劣的工作环境和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使养护人员很容易产生抑郁、焦虑、紧张等不良的情绪。对此,可以通过开展各类培训,建立体育活动室,举办文体活动等来丰富公路养护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通过文化的熏陶来提高养护人员对本职工作的正确认识,改变他们的工作心态,缓解他们的工作压力,使每个员工始终能够保持正常的作业心境,在平常心态下思考问题和开展工作。

(2)提炼安全文化核心价值观。管理者要深入到公路养护的现场,与广大一线养护人员共同工作,了解他们的需求,并与公司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相融合,提炼出适合于养护安全工作的价值观。并通过职工家属座谈会、征集亲人赠言、“安全警言”展示活动等文化活动,收集公路养护安全文化管理理念,唤醒养护员工心中的情和爱,加深他们对公路养护安全文化的理解,提高职工的安全工作自觉性。养护作业安全方面的科技创新投入不足,着眼于质量、费用、环保的四新技术应用投入较多,着眼于养护作业安全的投入较少,前瞻性安全技术的研究储备不足。

(3)将安全理念渗透到基层班组。养护队、桥梁办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最终落脚点,也是高速公路养护作业的基层班组。在班组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将安全文化融入班组建设。通过建设良好的团队精神,和谐的人际关系,来增强员工的职业安全感。绝大部分高速公路养护公司财政支出里面没有养护安全生产专项支出,人员的安全培训、交通协管员的配备等经费都需要在其它经费中开支,个别施工区还存在着标志不发光、锥形帽反光膜脱落、标志牌破损等现象,这就影响了高速公路养护作业安全相关事宜的开展。

(4)以活动促安全价值观的落实。当有较大工程量时,些施工队为了施工方便,任意扩大施工警示标志的摆放范围,这就会占用正常的行车车道,不仅给过往车辆通行带来不便,还带

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将养护安全文化与开展创建青工技术比武、“职工小家”、“青年文明号”等活动相结合,让职工认识到安全与他们的本职工作息息相关,让养护安全价值观和管理理念在每个员工的心中铭记。

2、建立现代化的安全避险控制方法

(1)路养联动。各高速公路养护公司之间也存在着养护安全标志不统一、不规范的现象,部分养护安全设施抗风稳定性差的问题也亟待解决。使路政大队和养护工区合并工作,这种管理模式,缩短了事故处置时间,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不仅整合了资源,同时也有利于处理突发安全事故。

(2)严格作业程序。由于养护行业面临的安全形势越来越严峻,加强高速公路养护安全生产文化建设势在必行。而许多经营者由于只见眼前效益,对安全生产教育认为可有可无,就出现了消极对待、面子工程。按照安全规范的规定认真总结养护作业程序,并以文件的形式固化下来,把按照规范固化的作业程序作为高速公路安全养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学习培训。通过培训让流程在每个养护人员的脑中铭记,在养护现场要确保严格按照作业程序进行操作,达到对自己、对过往车辆的安全提示与保护。

(3)实行预防性养护作业。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不够的直接原因就是安全生产教育力度不够,就会出现养护人员随意穿越马路等不规范现象,也会造成许多不该发生的事故出现,养护安全文化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按照国家的规范标准,保持交通导向标、隔离栅等完好,统一安全管理标准、统一安全作业程序、统一安全标志摆放。

(4)采用新技术、新工艺。高速公路养护安全生产管理趋向智能化。在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方面,随着 GIS、GPS及 3G 视频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完善,这些高科技在高速公路管理逐渐得到推广应用,使管理者对高速公路养护实现可视化。当借助计算机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时,也实现了养护管理产业的升级。养护安全管理产业实现科学化管理,也为应急救援及时有效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作用。并与软件相结合,对高速公路沿线做三维空间分析, 这使高速公路数据管理既方便高效,又简单明了。新技术地使用,让高速公路养护变得既智能,又经济。在高速公路养护施工方面,应用了路面再生技术、泡沫沥青就地冷再生等新技术,并结合新技术针对高速公路养护中常见病害(如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车辙、裂缝等)进行分析和研究,结合机械设备提出组合方案,这不仅贯彻了“绿色施工”的理念,给养护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并且大大减少了养护人员上路作业时间,降低了潜在事故发生,为下一步推广快速养护的历年做了有力的铺垫。如TK胶处治台身裂缝技术、粘贴碳纤维技术、植筋加固技术、锚粘钢板技术、同步顶升更换桥梁支座技术等,有效解决了施工中存在的难题,取得了较好的处治效果。

3、健全安全运营机制

(1)完善考评。“人”是养护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为了保证养护安全文化的落实,应建立以“安全文化”为考核内容的考评机制。要大力表彰对工作积极、成绩显著的人员;批评对工作消极、频繁出错的人员。在安全文化建设中树立先进模范,正确引导,形成学模范、赶先进的良好氛围。随着高科技和高新技术在高速公路养护产业上的应用,养护安全生产管理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而随着高速公路养护安全生产管理待遇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人才加入到养护安全生产管理的队伍当中。人才的加入,让先进的理念和管理设备可以更快更好地为养护保驾护航。

(2)完善应急预案。高速公路养护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突发状况,这就要求养护人员既要装备精良,技术全面,也要训练有素,反应迅速,只有这样,才能安全快速的排除险情,保证高速公路通畅。

结束语

高速公路养护安全文化的建立要大力推广信息技术和信息化管理,建立各类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如高速公路管理数据库、日常养护管理系统,提高高速公路养护作业的及时性、高效性,保证高速公路的畅通。

参考文献:

[1]许慧.高速公路养护作业区安全分析与评价方法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09

[2]周茂松,吴兵.中国道路作业区交通管理研究与启示[J].中外公路

高中作文大全篇8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 高校管理 安全保卫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3C-0091-02

随着新媒体在高校学生群体中的广泛渗透,互联网文化在高校产生巨大影响,而互联网文化属于一种明显的“后喻文化”,容易对大学生产生不良的思想影响和道德异化,由此产生认知缺陷和心理障碍,为高校安全保卫工作埋下威胁和隐患的“伏笔”,影响校园稳定;基于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趋势,高校学生保卫工作需要重新构建可行性策略,对现有工作方法、模式和途径进行创新,才能满足和谐校园发展要求。

一、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安全保卫工作面临的挑战

“安全保卫”既是高校建设中的基本要求,也是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提出的全新挑战。传统意义上的高校安全保卫工作主要发挥校@秩序维护功能,包括巡逻、值班、看门、检查等工作方法,所涉及的高校安全因素较少,在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发展相对落后的阶段,基本可以满足安全保卫要求。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主体面临着新的安全隐患。其中,新媒体是广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学习、生活中的重要工具,如利用智能手机应用购物消费、下载资料、交流互动等,高校环境已经从互联网渠道被过度“开放化”,形成一个自由的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不同的是,这一个虚拟世界中既缺少自我约束,也缺乏安全保卫机制。同时,我国并没有形成完善且有效地事业单位安全保卫工作机制,且高校是我国事业单位中较为特殊的一种类型,它的本质目的是实现人才培养,但学生数量众多的情况下,本质目的不得不向学校管理工作“妥协”,将一部分资源分配到与教育功能不相关的部分,“安全保卫”就是其中之一。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保安公司、物业公司等介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安全保卫资源的不足,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实现与高校管理工作的深度结合。高校学生在学校教育体系的成长过程中极少接触社会,经验欠缺、阅历不足,虽然在生理层面已经接近成年人,但心理承受能力、是非辨别能力依然较弱,一旦在学生安全保卫工作层面出现纰漏,很容易导致高校学生过激行为或群体,严重威胁高校学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结合现状来说,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安全保卫工作面临着三个方面挑战:其一,网络亚文化侵袭。互联网文化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出现,虽然内容新颖但内涵浅薄,其中包括这大量文化糟粕和反动信息,如色情、恐怖、迷信等文化要素,以及歪曲事实的反华言论、组织宣传等。高校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很容易接触到此类文化侵袭,在缺乏坚定政治信仰和理想的情况下,极容易发生思想混乱。这不仅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影响,也会导致校园不稳定因素的出现,例如在非法分子煽动下聚众闹事。其二,多元化价值观影响。新媒体开启了一扇通向世界的大门,进入一个空前自由的虚拟世界,世界文化潮流均在此汇集,导致多元化价值观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如拜金主义、实用主义、利己主义等,这对大学生思想品质培养会产生负面作用,也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其三,网络犯罪破坏。新媒体时代为用户提供了空前“自由”,但这种自由并非没有代价,很多大学生都忽视了规则在发挥限制的同时,也提供了保护功能。近年来频频出现的网络诈骗、电信诈骗、网银盗窃、隐私窃取等,都是建立在忽略网络安全基础之上。基于以上分析,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职责也进一步延伸,并非仅仅针对大学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还包括精神、思想和品德领域。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安全保卫工作的必要性

新媒体在高校环境中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大学生群体,任何一类或一个高校体系元素,在新媒体时代都或多或少地接触这一科技产物,从而对自身运转模式产生影响。从这一逻辑点出发,高校保卫工作部门也不例外,且传统的高校保卫队伍、手段和制度已经严重落后,远滞后于时代科技进步的速度。其突出表现在于,绝大多数保卫人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一些甚至来源于高校离退休人员及家属,并非正规保卫人员。在工作方面缺乏热情和精力,对现代化管理手段和技术缺乏了解,与大学生沟通能力较弱,逻辑思维僵化――这样的安全保卫人员所发挥的实际功能很小,对于当前高科技犯罪手段没有预防和制约能力。

同时,加强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安全保卫工作是互联网时代的一个必然趋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强调要强化“人防、物防和技防”的综合措施,传统高校中人防、物防的机制相对成熟,而在“技防”层面,则发展严重滞后;同时,《纲要》中也提出了“加强校园网络管理”的明确要求,指出现代化信息技术与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相结合是一个大趋势。

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安全保卫工作就是实现安全保卫工作的“信息化”,这也是高校信息化建设中必要的组成部分。传统高校安全保卫工作“严防守、筑高墙”的做法已经不适合新时代的发展,高校教育体系的开放,客观上促进了高校环境的开放,不断投入物防的方式,不仅会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也不符合高校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社会文明精神,不利于高校社会亲和力的形象;结合新媒体时代特征,将信息技术引入“技防”是一个必要措施,在完善监控系统、警报系统、门禁系统的同时,还要结合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开拓高校信息舆情监控体系,通过分析判断并将其作用于安全保卫工作的预警机制,将可能出现的问题遏制在萌芽状态。

三、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安全保卫工作存在的问题

第一,认识不足。绝大多数高校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普遍重视的是校园网络技术方面的安全,而忽视广泛影响的新媒体要素威胁,从思想认识上存在不足缺陷。落实到高校保卫工作层面,多数从业人员思想保守、能力落后,对于明显的新媒体威胁要素也缺乏警惕性,这导致高校大学生面临的威胁、危险增加。同时,即便引进一些专业网络技术人员参与到安全保卫工作,也往往受限于管理体制和方式,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第二,投入不足。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教育经费一度呈现紧张局面,为了满足更大的生源容量需求,高校的经费主要用来扩建,相对地在安全保卫工作方面投资较少,大部分高校的信息化安全保卫机制不完善,甚至完全暴露在威胁中。

第三,管理不足。目前高校中新媒体介质的承担者主要是校内局域网,或者企业注入的免费网络资源,在管理方面存在很大缺陷,尤其是信息内容筛选力度明显不足,这容易导致一些非法、恶俗内容流入。

四、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安全保卫工作改进策略

本质上说,新媒体作为一种互联网工具或平台产品,在高校学生安全影响方面的作用机制是“引导”或“诱发”,与传统意义上的安全威胁属于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考虑到当前高校学生在新媒体领域的主体地位,高校安全保卫工作不可忽视这一要素,该积极探索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新机制、新途径和新方法,提高工作水平和质量。

(一)强化安全保卫工作中的信息识别能力。新媒体时代中大量犯罪、非法行为都具有隐性特征,即便是专业的网监人员也需要仔细辨别和判断,而一般高校安全保卫工作人员缺乏对信息的敏感,容易导致工作中的失误,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例如,校园BBS上出现煽动游行、示威等标题,并出项大量跟随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加强对高校周边人群、重要校园措施等监控,如果忽略了这一动态,很可能造成大规模,甚至影响社会稳定和团结;通过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安全保卫人员的信息识别能力,并根据实时动态做出正确的行为判断,可以有效地提升高校学生安全。

(二)构建适应新媒体的高校安全保卫队伍。狭义上的高校学生安全保卫队伍职能主要是打击校园犯罪、预防学生侵害、维护高校运转秩序,而在互联网背景下,新媒体促生的各种新型威胁,导致传统安全保卫队伍的功能削弱。究其原因,普遍存在网络技术缺失,对待一些网络非法行为、犯罪行为不能做出保护行为。如网络恐吓、敲诈等,高校学生在向安全保卫队伍举报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沟通困难,一些人员的新媒体操作能力交叉,无法有效地对网络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

因此,构建适应新媒体时代的高校安全保卫队伍势在必行,在新型队伍构建过程中,可以参考我国公安部“网络警察”的形式开展,在提升原有队伍素质能力的基础上,围绕着专业技术人员展开网络舆情监控、犯罪监管等安全保卫工作。

(三)促进安全保卫和高校管理工作的融合。高校管理层应该充分认识到安全保卫工作的重要性,在运行机制上可以利用多种方式,如自身建设、行政主管指派或引入市场经济下的第三方主体,但在管理方面必须严格执行校园信息网络安全的相关规定,完善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制度建设,并推行相关的责任管理制度。

狭义上说,新媒体对高校学生安全方面的不利影响,主要呈现在思想信仰、价值观、心理等方面,在缺乏有效地思想政治教育前提下,很容易形成。高校安全保卫工作与学校管理工作的结合,就是要把控学生在新媒体空间、平台上的动态,根据事先做好的紧急预案开展工作,构建实时监控、迅速行动的管理机制,实现两方面工作的有效结合。此外,可以“安全保卫”为主题,积极开展与高校大学生的新媒体互动活动,如开通微博、微信公众号等。

【参考文献】

[1]李硕淮.网络时代下高校安全保卫工作面临的威胁和应对策略研究[J].才智,2015(11)

[2]柏海川.新媒体背景下学生安全保卫工作的思考[J].知识经济,2015(21)

[3]陈洵.试析网络时代高校安全保卫工作[J].科技展望,2016(21)

[4]郑恒毅,王伟,刘瑜.“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安全教育探索[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

[5]许莉.网络时代高校安全保卫工作初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10)

【基金项目】2016年度广西教育系统维护学校安全稳定立项研究课题(20161C129)

【作者简介】向银环(1979― ),女,广西凤山人,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学生管理;韦银幕(1979― ),男,壮族,广西环江人,研究生,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基础应用数学。

上一篇:鲁迅写的文章范文 下一篇:民风民俗手抄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