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描写作文范文

时间:2023-09-29 00:08:05

场景描写作文

场景描写作文篇1

试论场景描写在小说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场景描写,也就是场面描写,它不是单纯的环境描写,而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包括自然和社会),一般由人物、事件、环境等组成,是人物在一定场合相互发生关系而构成的情景。小说就是由一个个的场景组合而构成的。

从上边场景描写的定义就可以看出它对任何一部小说的重要性。它所起到的作用有很多方面,但是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因为场景描写的运用,使得原本“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小说创作,又回归于我们身边,触手可及,可闻可感。“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伴随着那一阵笑声传来的话语,我想很多人都印象深刻吧,每当读到这一句的时候,我眼前都会闪现出一些我熟悉的朋友的形象;抛开王熙凤的心机不说,她的这份泼辣真是让我感觉如在身畔,热气袭人!而随后一连串的亲人相见的场景描写,有虚有实有千呼万唤有似曾相识,如同把贾府以3D特效的形式,把粉墨登场的各色人物,活灵活现又可亲可感的投放于读者眼前身边,栩栩如生,明白易懂。

《石头记》手抄本收藏者之一的戚蓼生,曾经这样说过他读《红楼梦》的感受:“绛树两歌,一声在喉,一声在鼻;黄华二牍,左腕能楷,右腕能草,神乎技矣,吾未之见也。

今则两歌而不分乎喉鼻,二牍而无区乎左右,一声也而两歌,一手也而二牍,此万万所不能有之事,不可得之奇,而竟得之《石头记》一书”。

可以说,《红楼梦》是由大大小小的生活场景构成的,他正是运用了这些贴近我们生活的红楼画面,以小见大,反映了他所预见的社会兴衰变迁。还记得那些让我们经久不忘、脍炙人口的经典场景描写吗?王熙凤的大笑出场,宝黛的初次会面,元妃省亲的豪华阵势,大观园的建筑格局,黛玉葬花的落英缤纷,湘云醉眠的芍药相伴,苦绛珠焚诗稿魂归离恨天。

《三国演义》中波澜壮阔的战争画卷,托起英雄人物的战火烽烟,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温酒斩华雄,青梅煮酒论英雄;《水浒》则更善于写小的战斗画面,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那雪正下的紧啊!而今这些文学创作的内容,俱因为着场景描写的精彩,成为了老百姓津津乐道的生活画卷。

在此多说一句,千万不要轻视了平民百姓对于经典小说的鉴赏能力,因为通过场景描写,他们早已深入人心,没有高于众人的理解程度和责任感,还是不要翻拍的好吧。。呵呵,可怜的可怕的可叹的李少红版《红楼梦》呀。

场景描写的作用还有很多方面,给人物出场以背景,烘托气氛,衬托人物等等,本文只谈论了一点自己的浅薄理解。在以后的小学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忽略这项重要内容。

场景描写作文篇2

那么,怎样进行场面描写呢?

一、以人物的活动为中心。场面描写包括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是特定环境中人物活动的描写,而且主要是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动态的描写。因此,场面描写的重点并不在于表现周围的环境,而要求以人物的活动为中心,展示人物彼此之间的关系,描写人物的神情、语言、动作、心理等,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构成一个具体生动的生活画面。

二、分清主次。场面不论大小,往往都是人物众多,事件繁杂。因此,无论对人物也好环境也好,场面描写既不能面面俱到,也不能只写一点不及其他。要理清头绪,善于从多方面观察,从不同角度表现,有主有次,有详有略,这样才能做到主次分明;还要分清层次,考虑好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再写什么,有层次、有条理地展开描写,这样才能做到有条不紊。

三、点面结合。场面描写既要从宏观上进行面的概括描写,写出整个场面的全景,给人以场面的整体画面感;又要从微观上选择那些能够代表面的点,有选择地、具体地描写主要人物的活动。做到既有全景鸟瞰,又有局部特写,将整体描述与细节刻画综合运用,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以面托点,以点衬面,面上写不透的在点里淋漓尽致地加以表现。这样,既能给人完整的印象,又让人有具体的感受。

四、凸现性格。场面描写,既要写好整个场面的环境、背景、氛围和人物的活动概况,使文章内容丰富,使读者对事件有全面的了解;也要写好典型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等,这样才能突出个别,才能有声有色、有血有肉地把整个场面具体生动地表现出来。成功的场面描写,往往能够在描写中通过勾勒、描摹或衬托,以各种方法让人物形象在场面中鲜活起来。

五、营造氛围。生活中,某个场面必然会伴随着某种气氛。进行场面描写时要下大力气渲染、营造特定的氛围,或豪迈、壮阔,或喜悦、恬静,或悲怆、紧张,让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真实地展开活动,用多种方法营造出场面的气氛,把场面描写得活灵活现,才能感染读者。

六、语言艺术。成功的场面描写要借助语言艺术,通过精选动词、形容词,灵活使用多种修辞手法,使得场面声色具备,更加逼真感人。

七、表现主题。场面描写最主要的作用是为表现作品主题服务。优秀的作品,往往通过场面描写渗透作者的感情倾向,让人物在活动中完成自己的使命,从而将作者的倾向在具体的场面描写中自然流露出来。

场景描写作文篇3

关键词:语文;环境;作用

一、环境描写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

环境的描写在优秀的文学作品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详细理解这些环境用法,不但可以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更能提高自身写作能力水平。

(一)交代背景,为人物出场作好铺垫

在文学作品中,作者通常会通过生动的环境描写,来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为人物活动埋下伏笔,同时,也能够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深刻理解,实现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如学习《孔乙己》一文时,作者在文章开头部分便巧妙地运用了环境描写:“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开头处先介绍了鲁镇酒店的基本格局,接着又交代了喝酒的两类人物,即在柜台前站着喝酒的短衣顾主和屋里慢慢地坐着喝酒的长衣衫顾主。这样的环境描写,为主人公孔乙己的正式出场作了铺垫。

(二)渲染氛围,为人物活动创设环境

事件的发展并不是单一性,直线性,一定会有其客观存在的环境决定着事件的发展,事件的人物特性。相对于舞台艺术和影视艺术而言,文学作品属于一种静态语言艺术,不能直观的创设出动态的环境氛围来渲染读者,只能通过对场景的文字描绘,将有关的声响,色彩,情境都用文字记录,比拟,使读者可以想象出作品中所描述的环境,通过读者的想象力来演绎动态的事件产生,从而为作品中的人物行为埋下伏笔。

(三)展示形象,为塑造人物性格提供平台

优秀的文学作品中必然存在着大量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描述,作者之所以来描述强调这些环境,主要就是为了突出人物的存在合理性,人物发展的必然性,从而使得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更加具有立体感,让读者阅读时更能建立事件动态线。

二、引导学生在习作练习中巧用环境描写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大部分的学生对作文的写作都抱有抵触感,写出来的作文大多为应付式。实际上,是因为学生觉得无话可写,根本原因是没有掌握足够的写作技巧。因此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拓展迁移的能力,就能引导学生借鉴前人通过描写的环境来塑造人物,通过描绘景物来营造意境,抒感的写作方法,就能让学生的写作水平大幅度提升,写作内容更加丰富。

(一)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

多看,多练才能写出好的作品,多看就是善于观察。文学作品源于生活,生活中无论景物环境还是社会环境,都是客观存在的,只有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才能确保文章更加真实、生动。

(二)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到情景交融、物我一体

一切景语皆情语,在确定好写作情感线索的前提下,按照主题要求去选择相应环境描写,这样在写景的字里行间便流露出真实的感情,做到寄情于景。不掺加任何感情的景物仅是美丽苍白的“躯壳”,无法真正地感染人。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环境描写时必须引导学生将自己的个人情感融入到作品当中,使读者嚣雾能够产生共鸣,感受到美的享受。此外,教师也应让学生了解环境描写只是以景衬情、借景抒情的重要手段,避免学生走人“情不 够,景来景来凑”的误区。特别是在记叙文当中的写人记事上,作者之所以使用环境描写,是为后文烘托人物形象服务的,因此,在进行这一类的环境描写时,必须三思而后行,做到了景中有情、情中有景,达到“景上添花”的效果。

(三)赏大师手笔,掌握环境描写写作方法

文学作品中的环境描写,是大师们巧妙地表达思情情感,揭示作品主题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大师们追求作品艺术效果的一种表现形式,更是展现作品魅力的一种主要技巧。如鲁迅先生的《故乡》开头处巧妙地运用了白描手法勾勒环境,“阴冷的 风,苍黄的天,远近横着的荒村”,将故乡冬天毫无生机、萧条荒凉的景致勾勒出来,渲染了一种是悲惨凄苦的气氛,烘托了作者凄凉悲苦的心情,反映了当时中国农村破败萧条的社会现实。由此看来,白描手法对于增强文文章的艺术魅力,突出文章主题是十分有效果的。 因此,赏大师的写作作品,分析写作方法,对于掌握好写作技巧,增强作品的内涵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场景描写作文篇4

第一步,积跬步成千里,积小流成江海,培养语感,进行渗透式学习。这一点与我们经常提到的积累有相通之处。为了使这一点更务实,不流于形式或中途流产,我做了一些严格的规定:积累有两个方面,即语言积累和生活积累。在语言方面,结合课堂教学,要求每位学生每周抄写两段美文,其中一段必须是景物描写或人物描写,尤其是细节描写,且要求写景美文必须运用了至少两种修辞手法,写人的美文必须在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肖像中的某方面或某几个方面写得生动逼真、有特色。然后利用每周的两个晨读适当地背诵,这样,学生在这一活动过程中不仅能从浩渺的书海中采撷到精美的贝壳,丰富自己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无形中培养了语感,进行了渗透式学习,这对作文来说是基本功的训练。老师在这一长期性工作中要起好监督的作用,定期检查其摘抄,在美句旁边做好批注,让学生做好摘抄质量关。在生活积累方面:要求学生每周将自己遇到的或看到的或听到的令人高兴的事、激动的事、伤心的事、新奇的事、郁闷的事等有关于喜怒哀乐情感的事件及寓含生活哲理的事用简洁语言概括出来写入周记本,老师利用固定的时间让学生分组交流。由老师与学生共同评价其使用价值及审美取向。精选一以当十的材料为班级共有作文素材,实现资源共享,这样有助于学生捕捉原汁原味的生活细节,同时也体现了班级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扶贫的作用,多少可以弥补一下“茅庐”不出,生活面极其狭窄所带来的不足。通过语言积累和生活积累,学生从浩渺的书海,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可以采集到丰富的花蜜,巧妇就有米可炊了,可以杜绝部分学生在写作时无话可说,无病的毛病,从而做到厚积而薄发了。

第二步,宏观上引导方向,微观上具体指导,引导学生走出二维世界进入三维世界。针对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景物描写不形象,人物描写不够丰满的弊端,我对这类作文的教学,主要从观察上与想象上进行攻关,并且进行一些具体的指导。首先是景物描写的指导,主要指导学生调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各种感官去感知事物,写五官感受,选择具有时令、气候、时间代表性的事物,把事物的形、声、色、味、质地、动态等多种属性有选择地写下来,并根据作者感情抒发的需要,准确地运用拟人、比喻、排比、通感、夸张等多种修辞去写景。针对写景训练,我安排了一系列小练笔:按时令进行春、夏、秋、冬的练笔,按天气情况进行阴、雨、晴、雪的练笔,按一天的时间进行早、中、晚的练笔,并要求学生在写景时给景物添上一点灵动的色彩即人的活动。如在训练写夏天中午炎热的景致时,要求学生调动生活常识储备,先找到最能体现夏日特点的人、物,如骄阳下的树木、花草、树上的知了,马路上飞驰的汽车、路上的行人等等。然后,展开各自的想象,恰当地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写一段能体现夏日特点及自己心情的写景片段,再由老师及时进行批改和点评,这样经过一系列的写景片段的技能训练,使学生真正把握写作规律,获取有效的方法,写出声情并茂,具有流动性画面的写景片段来。

其次是人物描写的训练。针对学生在叙事写人的记叙文中人物干瘪,不能再现生活画面,而是几句介绍词的弊病,我采取了以下办法:

其一、结合阅读教学,从课文中找范文,让学生自主探讨,让学生明白范文中人物描写好在哪儿,让学生领悟到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肖像描写、细节描写对于刻画人物形象、写活人物场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中的祥林嫂,《林黛玉进贾府》中的黛玉,王熙凤等经典人物。当然,仅让学生明白其重要性是永远不够的,紧接着就要进行下一步的训练。

其二、通过活动课的教学,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联系生活实践,写出逼真的场景来。对于这一点,可以从课文或经典名篇中截取某些场面,也可以由学生每周的生活积累中调取场景或由老师提供的场景来作为训练素材,场景一:今天是母亲节,我用节衣缩食节省下来的零花钱悄悄地给妈妈买了一束康乃馨,想给妈妈一个惊喜,谁知妈妈看到花……场景二:阿Q被大黄狗追出来的时候……场景三:放学回家后,我把书包往床上一扔,把门一关,拿着掌上插卡游戏机玩了起来……场景四:记得有一次,我和弟弟在门前玩游戏,一不小心,我手上的一根树枝碰着了他的眼睛,弟弟哭了起来,爸妈听到哭声……场景五:今天回到家,爸妈不在家,桌上留下一纸条,十块钱,叫我自己解决晚餐,我可喜欢吃麻辣烫了,平时没机会,我拿着钱……

甚至有时还由部分想像不够丰富的同学和想象丰富的同学同堂表演一下场景中的角色,看谁表演得逼真传神,并点评他们各自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是否符合人物身份、是否符合人物的性格、是否符合场合、是否具有生活的真实性等。最后在活动之后要求学生以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老师及时地对他们的作文进行批改、讲评。经过多次有组织地反复训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使学生真正成为生活的有心人,达到其书面表达能力与心智同步协调发展。

经过前面几步的训练,学生基本能在记叙文中用生动细腻的景物描写、活生生的人物描写扮靓自己的文章,使自己的文章片段让读者读后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能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写作训练的最后一步当然是综合训练,主要是指导学生如何审题立意,布局谋篇以及多种表达方式的恰当运用,这一点在我们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普遍提到,在此我就不再赘述了。

场景描写作文篇5

一、以人衬景,浓墨重彩绘对歌。

山野对歌,具有较强的对抗性质,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因此,作者交代了对歌方式的多样性和对歌内容后,重点描绘了对歌人。对那位年轻妇女的出场,作者采用了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从荆条丛中站起身子,理理发,拍拍绣花围裙上的灰土,向大家笑笑。”在这里“站、理、拍”的动作和“笑”的神态,表现了那位年轻女子对歌获胜后心里的轻松欢快。不仅如此,作者还细致地刻画了人物的肖像:“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在这一段中,写面容黑中透红,写牙齿白白的,写衣饰突出了色彩、样式、特色,写辫子形色具备,以浓墨重彩的工笔描绘为主,刻画细腻真实。这种准确、生动、形象的描绘,不仅是为了赋予人物惟妙惟肖的形体状貌,为人物形象造型画像,更重要的目的是以“形”传“神”,鲜明地展现出人物独特的精神风貌和个性特征,一位聪明、开朗、勤快的少数民族农家妇女的形象仿佛映入我们眼中。在这里,作者以浓墨重彩的工笔方式对唱歌人进行描绘,烘托出了欢快的场面,描绘出了朴素动人的情景,我们可称之为“以人衬景”。

二、以景衬人,艳丽淡雅绣漫歌。

山路漫歌“,漫”者,漫不经心也。它是即兴的自由歌唱,发乎性情,自然成趣。这样的闲情雅致,恐怕只有在这样的秀山丽水中才会有。因此,作者着力描绘出了唱歌人所处的优美环境。此处的环境描写,作者移步换景,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写山坡树林,写花,写鸟,写人,绣出一幅充满自然情趣的山野风光图来。如写花:“土坎边的粉蓝色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总令人疑心那个蓝色竟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用了拟人的修辞,显得活泼生动;从视觉的角度运用比喻的手法写艳丽的蓝色令人疑心“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更是奇特的联想,让人感受到了花的灵性和花色的纯净。写鸟,如云雀,这样写道:“最有意思的是云雀,时常从面前不远草丛中起飞,一面扶摇盘旋而上,一面不住唱歌,向碧蓝天空中钻去,仿佛要一直钻透蓝空。”“起飞、扶摇、盘旋、唱、钻去”等动词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把云雀轻捷的身姿、悦耳的鸣叫描绘得栩栩如生,在碧蓝天空的映衬下更添几分淡雅的气氛。这幅山野风光图,有天空、报春花艳丽的蓝色和具有淡雅色彩的悠悠鸟鸣,山花烂漫,山鸟齐鸣,这是何等的生机勃勃!而生活在其间的女孩日日领略,潜移默化,在性格气质上早已渐染了如此美好的自然真趣。山鸟或悠扬或质朴的鸣唱与赶马女孩的歌唱交相应和,互为辉映,交织成一片动人的山野田园交响曲。这种以优美环境映衬优美的人物与优美的歌的写法,我们姑且称之为“以景衬人”吧。

三、点面结合,不事渲染勾传歌。

场景描写作文篇6

本文以景物描写为例,谈一谈记叙文应该如何进行描写。

鲜明生动的记叙文中,景物描写必不可少。适当的景物描写,不仅对人物性格的彰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能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还能寄托作者的情思。

景物描写主要包括自然风光描写和社会风情描写。自然风光描写侧重表现自然环境和人物活动的场景,包括自然景象、名胜古迹、时令节气等;社会风情描写偏重反映社会风气、风俗人情等。

1.渲染气氛。《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对风雪有这么两句描绘,一是“那雪正下得紧”,二是“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两个“紧”字,堪称经典:既写出了雪确实下得极大、极快,又暗示小人行凶的步伐也在加快,增加了情节的紧张气氛。可见,合理的景物描写,对渲染气氛有良好的作用,能起到增强文章感染力的效果。

2.推动情节发展。《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前面交代:“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正因为有了这句描写,才有了下文的情况:“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发展至此,雪又越下越“紧”,才导致“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于是,林冲被迫赶往山神庙,后来无意中得知敌人的阴谋。寥寥几句描写,直接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3.烘托人物心情。《边城》写道:“两个新年虽照例可以看到军营里和各乡来的狮子龙灯,在小教场迎春,锣鼓喧阗大热闹,到了十五夜晚,城中舞龙耍狮子的镇筸兵士,还各自着肩膊,往各处去欢迎炮仗烟火……”在这欢乐的节日里,“人人把颈脖缩着,又怕又欢喜”,可是,翠翠即使“也看过这样的热闹”,“却总不如那个端午所经过的事情甜而美”。这一切只因为两年前的端午,少女的情怀被男儿吹开,那天的印象无比美妙。如今,热闹是别人的,翠翠什么也没有,因为他不在。这段环境描写,便是用热闹至极的场景来反衬翠翠的落寞心情。

4.暗示社会环境,表现文章主题。《祝福》开篇写道:“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这一段人们准备“祝福”的情景,可以显示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农村的状况:封建势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对农村的统治依旧,揭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表现文章主题。

1.根据写作主旨及内容需要,明确描写内容。《林黛玉进贾府》中对贾赦住处的描写是:“黛玉度其房屋院宇,必是荣府中花园隔断过来的。进入三层仪门,果见正房厢庑游廊,悉皆小巧别致,不似方才那边轩峻壮丽,且院中随处之树木山石皆在。一时进入正室,早有许多盛妆丽服之姬妾丫鬟迎着……”

随后,文章又对贾政的住处进行描写:“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比贾母处不同……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大紫檀雕螭案上,设着三尺来高青绿古铜鼎,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

两人的住处及房间的摆设有如此大的区别,只因为他们在秉性与喜好上有巨大的差异:贾赦崇尚享受,对读书学问、仕途经济、家族命运、国家政治没有兴趣,故他的院落偏远,宅中多花草;贾政则是传统的正面官僚,为人端方清正,严守君臣之道和封建宗法制度,于是,对他的房屋的描述,选择了大富大贵、能彰显身份地位的物件。两人还没有正面出场,读者却可以通过恰当的景物描写来推断他们的个性差别。

2.抓住景物特征,精确用词。《祝福》中有对鲁四老爷书房的描写:“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 “已经脱落”的对联尚在桌上,说明鲁四老爷是个附庸风雅之人;“事理通达心气和平”则是对他一个极大的讽刺,因为恰恰是鲁四老爷强烈的宗法思想和礼教把祥林嫂一步步逼上死亡的道路。几处描写,用词精确,突出了景物特点,彰显了人物性格。

3.确定观察点,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描写。

①定景定点。如茅盾《白杨礼赞》中对白杨树的描写:“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②定景换点。如余秋雨《坡突围》中对赤壁的描写:“这便是黄州赤壁。赭红色的陡峭石坡直逼着浩荡东去的大江,坡上有险道可以攀登俯瞰,江面有小船可供荡桨仰望,地方不大,但一俯一仰之间就有了气势……”

③移步换景。如李健吾《雨中登泰山》中对登山的描写:“我们来到雨地,走上登山的正路,一连穿过三座石坊:一天门、孔子登临处和天阶。水声落在我们后面,雄伟的红门把山挡住。走出长门洞,豁然开朗,山又到了我们跟前。人朝上走,水朝下流,流进虎山水库的中溪陪我们,一直陪到二天门。”

4.注意顺序。

①空间顺序。如刘白羽《长江三日》中对长江美景的描写:“这时,你朝江流上望去,也是色彩缤纷:两面巨岩,倒影如墨;中间曲曲折折,却像有一条闪光的道路,上面荡着细碎的波光,近处山峦,则碧绿如翡翠……”

②时间顺序。如梁实秋《雅舍》中对夜景的描写:“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舍前有两株梨树,等到月升中天,清光从树间筛洒而下,地上阴影斑斓,此时尤为幽绝。”

场景描写作文篇7

从场景描写的定义就可以看出,它对任何一部小说的重要性。它所起到的作用有很多方面,但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因为场景描写的运用,使得原本“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小说创作,又回归于生活,触手可及,可闻可感。

“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伴随着那一阵笑声传来的话语,很多人都印象深刻。读者每当读到这一句的时候,眼前都会闪现出一些熟悉的朋友的形象。抛开王熙凤的心机不说,她的这份泼辣真是让人感觉如在身畔,热气袭人。而随后一连串的亲人相见的场景描写,有虚有实,有千呼万唤,有似曾相识。如同以3D特效的形式,把贾府粉墨登场的各色人物,活灵活现又可亲可感地投放于读者眼前身边,栩栩如生,明白易懂。

《石头记》手抄本收藏者之一的戚蓼生,曾经这样说过他读《红楼梦》的感受:

“绛树两歌,一声在喉,一声在鼻;黄华二牍,左腕能楷,右腕能草,神乎技矣,吾未之见也。今则两歌而不分乎喉鼻,二牍而无区乎左右,一声也而两歌,一手也而二牍,此万万所不能有之事,不可得之奇,而竟得之《石头记》一书。”

可以说,《红楼梦》是由大大小小的生活场景构成的,作者正是运用了这些贴近生活的红楼画面,以小见大,反映了他所预见的社会兴衰变迁。那些经久不忘、脍炙人口的经典场景描写,如,王熙凤的大笑出场,宝黛的初次会面,元妃省亲的豪华阵势,大观园的建筑格局,黛玉葬花的落英缤纷,湘云醉眠的芍药相伴,苦绛珠焚诗稿魂归离恨天的凄凉场面,等等。

《三国演义》中波澜壮阔的战争画卷,托起英雄人物的战火烽烟,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温酒斩华雄,青梅煮酒论英雄,等等;《水浒》则更善于写小的战斗画面,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那雪正下的紧。而今这些文学创作的内容,俱因为着场景描写的精彩,成为了老百姓津津乐道的生活画卷。

场景描写作文篇8

【关键词】场面描写;描写方法;个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导语:描写的种类很多,场面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环境描写,细节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对场面描写谈一些浅陋的看法。

定义:场面是指某一时间、某一特定环境中众多人物活动的生活画面。场面描写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环境中展开的以众多人物活动为中心的生活画面的描写。简言之,就是描写一事多人的片段。常见的有劳动场面、战斗场面、运动场面以及各种会议场面等。

要求:场面描写要表现出一种特定的气氛,单一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是不够的,要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手段,以及映衬、象征等多种手法,这样才能使场面变成一幅生动而充满感染力的图画。

那么如何进行场面描写呢?主要有以下方法:

一、揣摩环境,定准氛围,选词达意,表达到位

任何的场面描写都是在特定情境中展开的,都活动在特定的氛围之中,这些特定的氛围通常可以用一个形容词概括,可以是紧张、喧闹、凄清、沉闷等,也可以是宁静、喜悦、激昂、热烈……

例:我们走进公园。公园里真热闹呀!四五位阿姨带着一大群穿着雪白围裙的小弟弟小妹妹们在做游戏。树荫底下,还有小朋友们在看书。石桌上有工人叔叔在下棋。长椅上有七八个戴着红领巾的小朋友,围着两位叔叔在谈话。我们边走边看,走到耀眼的玉石牌楼,往西一拐,到了一所房子面前,上面写着“唐花坞”。小秋拉着爷爷问:“什么叫做唐花坞?”爷爷笑着说:“小秋真是个聪明的孩子,有不懂的就问。我们中国在一千多年以前唐朝的时候,就懂得用暖室来藏花了。‘坞’就是花房的意思……”爷爷还没有讲完,小秋又往前跑了,阿姨和姐姐就跟了去。爷爷说他要在台阶处坐下歇一歇,我就站在一边。

这是典型的场面描写。抓住公园这个特定环境,定准“热闹”氛围,选择了准确的词语来进行描写。

二、点面结合,由点带面,宏观把握,突出个性

场面写出的主要应该是一个面,而不是分散的点。所以场面描写首先要考虑面的描写。当然,也要注重点的描写,只有通过各个点的细致描写,才能很好支撑、体现这个面,才能把整个场面写活。

上面这个材料它围绕人和事展开,写出了一定范围(公园)中不同人物的活动。既从“面”上勾勒了整个场面,写出了一般“群众”人物的活动,又从“点”上描写了主要人物的活动,这是整个场面的“特定镜头”,是人物活动的“中心点”。作者先写群体,再写个体,点面结合,“点”融会于“面”,又突出点的形象。场面气氛热闹,层次井然。

三、借助细节,见缝插针,具体而微,体现特点

细节的描写往往会使记叙文更具有可读性与真实性,会让你的作文别开生面,场面描写要想活起来,就要重视这些细节描写,特别是各个点的细节描写。

例:遇到一个非常挤的场面。公共汽车擦着人群的边缘驶了过来,没等到停稳,人们便一起涌向前门、中门、后门,于是,青年的潇洒大度、教授的温文尔雅、姑娘的矜持恬静,便一齐被抛在那空落落的车牌下,只有那一个个黑发的头、白发的头、长发的头、短发的头和戴帽子、包围巾的头,一样地在车门口攒动,那一双双白皙的手、粗糙的手、青筋暴露的手和戴手套的手,一齐向上挥舞着,努力向前伸——企图抓住车门,此时人们之间便无了高低贵贱,紧紧“团结”在一起:笔挺的西装和肮脏的工作服挨在一起,白亮的高跟皮鞋胡乱地踏在黑亮的大头皮鞋上;人们之间也没有了礼貌谦让:身体高大的在尽情发挥高空优势,身体瘦小的也在巧妙地利用低层空间,上的人气急败坏,下的人败坏气急,满眼扭曲的面孔、暴怒的目光,满耳叫声、喊声、骂声和小孩的哭声。”上面语段中的场面借助细节描写增强文章的艺术魅力。所以说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细节就是品味,细节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深度。

四、层次清晰,移步换景,叙议结合,合理安排

场面描写有一个时间和空间顺序问题,无论是宴会场面,还是战斗场面、婚嫁场面、丧事场面,都要安排好描写的顺序,或以时间为顺序,或以空间为顺序,或移步换景。场面描写形式多样,有全景式和特写式描写,有人物活动和情景氛围描写。无论哪种描写,往往是叙述议论相结合,全景特写相结合,群体个体相结合。要想写出合理有序、表达精粹的场面,就要抓住特点。

五、巧用修辞、用好动形,把握基调、协调气氛

例:天阴沉沉的,不时刮来阵阵冷风。风刮到我身上,我就不由自主地打战。教室里静悄悄的,只听见“沙沙”的发试卷的声音,“哗啦!”我的心随之猛跳了一下,一个同学不小心把书碰到了地下。同桌的试卷已发下来了,72分,看着同桌哭丧的脸,我不由得心里直打鼓。突然我看见满试卷鲜红的叉组成一张巨大的网向我卷来,我用有点颤抖的手去掀试卷,一个鲜红的“4”字映入我的眼帘,我的手一抖,试卷又合上了。我一咬牙,把手伸到试卷底下,用力一翻,随着“啪”的一声,我看到了我的分数──48,可怜的“48”,我“唉”了一声便瘫在了桌上。这时我又看到了老师满面的怒容, 使我不能动弹,不能呼吸。我对老师说:“发发慈悲,手下留情,我以后上课一定好好听讲,认真学习,我再也不听录音机,不看电视,不打游戏机了。”这时我听到了老师的叹息声和同学的嘲笑声。我静静地趴在桌上。泪水在漫漫地流淌。

上述描写如“突然我看见满试卷鲜红的叉组成一张巨大的网向我卷来,……”运用比喻表现我内心的沉重,准确鲜明。

上一篇:点名问题范文 下一篇:关于申请经费的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