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描写的作文范文

时间:2023-11-30 14:59:28

场景描写的作文

场景描写的作文篇1

恰当而巧妙的场景描写,是小说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课外阅读中,要提升学生的阅读品格,认识小说场景的作用并能应用于作文,也就尤为重要。

写好场景要注意那几方面呢?

一、注意“点”的组合

如,《精彩的球赛》一文中对比赛场面的描写:眼看对方主将蔡玮运球,迅速来到我方阵地,正要切入上篮。紧要关头,我方队员谢泽,正确地判断球路,敏锐出击,果断地把球抢断。紧接着将球传给中场的蒋超,蒋超带球通过中场,将球击地传给了前锋刘伟,刘伟得球后一个漂亮的空切上篮得分。40:39,双方得分犬牙交错,我方反超1分。正当我方还沉浸在喜悦中时,对方王子宁迅速快攻,在无人防守的情况下轻松将球投进,我方由于疏忽大意而丢了两分。随即,我方镇定下来,由刘伟控球,中锋李海波迅速跑到篮下,刘伟一个背后妙传将球交给李海波,李海波接到球后一个小钩,球空心入网,我方再度取得领先。

在这个场景描写中,作者抓住了蔡玮的运球、上篮,谢泽的抢断、传球,蒋超带球、传球,王子宁的快攻,刘伟的空切上篮,李海波的小钩,对这六个“点”进行细致描写,用这几个小片断组成了球场上的精彩一幕。

二、聚焦点,点面结合

场景描写,既要有细致的特写,也要有全景的描述。要注意点面结合,既要简单地写出整个场面的全景,又要有选择地具体地描写主要人物的活动。

如,《红楼梦》中刘姥姥赴宴的场景:贾母这边说“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众人先还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撑不住,一口茶都喷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他奶母,叫“揉揉肠子”。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姐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姥姥。

这里的场景描写,既注意面的描写,更注重点的描写,只有通过各个点的细致描写(有时还要根据需要,有所侧重,集中笔墨,突出某个点),才能很好支撑、突出这个面,才能把整个场景写活。这里运用了动作、神态对面上进行了描写,内容上不仅前后呼应,而且设置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场景描写框架。

三、要起到暗示情节发展的作用

在阅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会欣赏文本中“风雪”的妙处。例如,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那雪早下得密了。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学生大多能体味出“密”“紧”写雪的妙处。鲁迅先生的话:“《水浒传》里的一句‘那雪正下得紧’,就是接近大众语的说法,比‘大雪纷飞’多两个字,但那‘神韵’却好得远了。” 而与《红楼梦》写雪“下的将有一尺厚,天上仍是搓棉扯絮一般”相比,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经过进一步讨论交流,大家进一步认识到:风雪为林冲的活动渲染了气氛,布置了场景,为故事作了铺垫,埋下了伏笔。作者把写景巧妙地织入故事情节的发展中,使写景成为故事情节的有机组成部分。

四、要有助于表现人物性格

小说以刻画人物为中心,用特定的场景来烘托、暗示小说人物性格,含蓄而有余味,并能充分调动读者阅读的主观能动性。

《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出场”,可谓场景描写中的经典:“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袖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云缎窄银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段苗条,体格,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通过对人物声音、神态、外貌及众人和黛玉的表现所构成的场景描绘,一个性格泼辣、贪婪而俗气、刁钻与狡黠但深得贾母宠爱的人物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场景描写的作文篇2

文学作品的细节就是作品细腻描写的一个个环节。比如作品中的人物眼神、语言幼鳌⒎饰装扮和环境微小的变化等。这些细节的描写,往往可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引起读者更广泛的联想。林黛玉进贾府中的细节描写可以说是文学创作的典范。以下我们从文本的细节描写入手简要地分析细节对于文学创作的作用。

一、场景细节描写凸显作品主题

我们可以把《林黛玉进贾府》别典型的细节描写分成四类: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和心理细节描写。文章第一部分的场景细节描写,看似不经意,实际上突显了整个红楼梦的主题。文中写到:“他近日所见的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门前的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的婆子……婆子们都以下轿赶上前来……另换了三四个衣帽周全的十七八岁的小厮上来。众婆子下轿围随至是垂花门前落下”。这一细节透视出了极为丰富的内容,粗略地看,也许只能看到贾府的排场奢华。从深处看,这一场景描述却非同一般。首先,贾府人的服饰,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经不凡,门前的坐的下人也是华冠丽服。这就让读者产生种种疑问,贾府的二等一等仆妇服饰会怎样?贾府的主人们又会怎样?如果三等仆妇和门口的侍妇(这些人相当于今天的保安或者是女招待)是华冠丽服,二等一等岂不是更加华美妖娆,主人们岂不是要极尽美艳?这种奢华程度林黛玉的心中会怎么想?贾府怎么这么有钱有势呢?这种极致的富贵是怎么来的?贾府周边的百姓生活会怎样?不言而喻,贾府的这种穷奢极欲的生活是建立在下层百姓水生火热一般的生活基础之上的,是封建统治者疯狂的掠夺和榨取而来的,这种巧取豪夺必然造成统治阶级与下层百姓之间的尖锐矛盾,用之逾奢榨取逾极,这种的矛盾冲突必然更加尖锐,封建统治走向灭亡的趋势得以彰显。这正是《红楼梦》的重要主题之一。在《红楼梦》的第二回就早早地埋下了伏笔,为后文贾府的没落做了铺垫。

二、场景细节描写暗含了贾府森严等级制度

从“另换三四个衣帽周全的十七八岁的小厮……垂花门前落下”。这细节看似轻描淡写,表面上是对林黛玉进贾府的重视,实际上是作者为了突出贾府内部非同寻常的森严等级制度。穿衣有等级,路径有等级,住所有等级,仆人有等级,主人也有等级,那些人可以到哪里,不能到哪里,到哪里可以有哪些行为,不能有哪些行为,都有严苛的规矩。贾府一方面极力地维护封建规则,另方面不惜为了维护这些规则而挥金如土。“几个婆子围随,换人抬轿”。这些细节告诉我们真正能进入贾府内部的绝非一般人。用今天的话来说,贾府有着严格的安防措施。人为隔离了贾府与社会民众的关系,突出了贾府与一般民众之间存在的巨大隔阂和尖锐的矛盾冲突。

三、场景细节描写垫定了人物性格形成的基础

林黛玉进入贾府的原因是因为失去了母亲,此时的黛玉年龄可能和我们今天的初二学生差不多,这个时期的女孩子,是最为多愁善感的,对外界的一切变化非常敏感。林黛玉在到此之前的生活环境和金陵城差异就很大了,贾府又在金陵城这般不寻常,再加上贾府森严的等级制度,促使黛玉产生了这种不安全感,正是林黛玉步步小心、时时在意这一谨慎性格特点形成的基础和生活氛围。

场景描写的作文篇3

一、细腻描写,景物美如画卷

只有让所写之景神形兼备,才会给人美不胜收之感。 因此,行文时不仅要有形与色的刻画,还要有动与静的交融;不仅要有面与点的结合,还要有远与近的交叠。 做到了神似,景物才会栩栩如生。 这样的描写,不在乎长短。 详细时,可以泼墨如云;简洁时,可以惜墨如金。 若能前后照应,更会呈现别样的美感。

如,佳作 《可贵的是坚持》 中有这样一段 :“雨越下越大,我甩了甩头,就在那不经意间,我看到了一个美丽的身姿,丁香开花了。 雨中,我伫立在丁香花前,仔细地凝望着盛开的丁香花。 每一枝细小的枝条上都盛开着淡紫色的花,一朵朵,一簇簇,它们骄傲地在这风雨中舞动,没有丝毫的畏惧感。 仔细嗅一嗅,没有浓烈的气味,只是一种淡淡的幽香。”这段描写中,为了展示丁香花的风采,由远写到近,由形态写到香味,描写生动细腻,让文章有了异样的光彩。

二、善用修辞,景物鲜活诱人

写景,如果少了修辞,就很难写出跃然纸上的景象。 因此,一定要学会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进行景物描写。 可以用比喻形象描绘,可以用拟人增加情感,可以用排比加强气势,可以用引用加深底蕴。

如,佳作 《那份不一样的真情》 中的一段:“江南是美女的化身。 千里杨柳,是她柔顺的青丝;万里云堤,是她云鬓上轻巧的发卡;淡绿的浅草,是她颦颦蹙蹙的 烟眉;清泉碧溪,是她含情目里的多情泪。 她如一场烟花,绚烂至极;她如一樽清酒,含香醉人;她如一幅画卷,引人向往;她如一首歌谣,悠扬婉转。”用一组排比句带出一连串的比喻,将江南之美展示得精彩绝伦。

三、融情于景,文字情感充沛

写景,除了客观地描绘所见之物外,还需要融入真挚的情感。 以 《岳阳楼记》 为例,面对洞庭湖的自然景色,文人们的感受是“或喜或悲”,而作者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字里行间,我们不难感受到诗人宽阔的胸襟与远大的政治抱负,这便是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要想让文章饱含情感,就要选择自己喜爱的景、与主题或中心事件相关的景,这样才会有景可绘、有情可抒。

场景描写的作文篇4

【关键词】环境描写 特点和作用 课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

教学目标:

1.赏析课文中“风雪”的描写。

2.分析环境描写的特点及作用。

教学重难点:

分析环境描写的特点及作用。

教学方法:

讲授法、诵读法、讨论归纳法

教学程序:

1.导入

这节课我们先来看文章的题目“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文章为何不取名“林教头山神庙复仇”或“林教头枪挑陆虞侯”?下面我们来分析“风雪”的妙处。

2.赏读本文

2.1 让学生找出文中的风雪描写并朗读。

2.2 作者是如何描写风雪的?

①学生讨论;②师生总结:主要是正面和侧面对风雪进行不同角度的描写。

(1)直接描写风雪。 课文有三处对风雪进行直接描写。①林冲初到草料场时,写风雪初起。“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②林冲去市井沽酒时,写雪势正大。“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③沽酒返回时,又进一步突出雪势之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2)用侧面描写衬托风雪。①通过环境描写衬托风雪。林冲看住处草屋时,只见:“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沽酒回到草料场,“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 写的是草屋,给人的印象却是风很猛,雪很大。 ②通过人的动作、感觉衬托风雪。如写林冲在草屋内“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是用人物感觉暗写风雪。写林冲在山神庙里“先取下毡签子,把身上的雪抖了”, 上盖白布衫也“早有五分湿了”。因为风雪大,天气冷,所以吃酒时,林冲“把被扯来盖了半截身”。 总之,作者在描写人物的动作、感觉时,时时不忘风雪二字。

2.3 描写的风雪有何特点?

明确:越来越“紧”(风大雪大)。

2.4 师提问:“风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课文中描写风雪虽然着墨不多,但非常精彩,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都起了很好的作用。当林冲怀着“不知何意”的惶惑取路投草料场来,情节逐步向高潮发展时,风雪也随之而起。“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朔风卷着鹅毛似的大雪,低垂的浓云压在头顶上,天地茫茫,前途难卜。林冲来到草料场后,“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难以安生。为了御寒,出门沽酒,“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踽踽独行,“那雪正下得紧”,正是雪借风势,风助雪威,天地昏暗,原野寂寥。待沽酒回来,“仍旧迎着朔风”,“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因为风大雪紧,回到草料场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没奈何只得去古庙栖身。他在风雪中奔来奔去,天地之大竟无他容身之处。林冲进入山神庙,为了抵挡风雪,掩上庙门后又将旁边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由于雪大天寒,使林冲外出沽酒,未因草厅被雪压倒而被压死;大雪压倒草厅,使林冲只能到山神庙住宿,未被陆谦等烧死;雪大风劲,使林冲用大石头靠住庙门,陆谦等人放火烧草料场之后也来到山神庙避风雪看火势,因推不开门便立在庙门外谈话,造成冤家路窄,狭路相逢,隔门相对,一触即发的紧张局面。风雪的描写,为情节发展提供了合理的条件,推动了情节发展。当陆谦等看着草料场的大火踌躇满志,林冲心中的怒火也像草料场的烈焰升腾,翻卷,终于拽开庙门,大喝一声,手刃仇敌。朔风呼啸,大雪铺地,火光冲天,天地间站立着一位英雄好汉。我们可以说风雪把情节推向高潮,风雪渲染了苍茫、雄浑的气氛,风雪映衬着人物形象。

描写风雪的笔墨虽不多,却是故事发展的重要因素。“风雪”的描写,推动了情节发展,渲染了浓重气氛,烘托了人物形象。作者笔下的风雪似乎一直伴随着林冲由惶惑走向反抗,完成性格上质的变化,而我们也好像和林冲一块儿置身于风狂雪紧冰冷的天地之中,为他着急,为他担忧,为他庆贺。鲁迅先生在《花边文学·大雪纷飞》中曾说:“《水浒传》里的一句‘那雪正下得紧’,就是接近现代的大众语的说法,比‘大雪纷飞’多两个字,但那‘神韵’却好得远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风雪描写的确具有“神韵”,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小说中景物描写的艺术特色,亦如我国传统的写意画,寥寥数笔,仿佛是信手点染,却意境深远,景中有情,并且留下大片天地让读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联想,去补充,去发挥。这是我们在阅读中应该认真体会、反复咀嚼的地方。

3.课堂延伸

3.1 温习课本。

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点上遍身油腻的灯盏,茶馆的两间屋子里,便弥满了青白的光。(鲁迅《药》)

渲染一种阴暗、凄清的气氛。同时通过环境描写反映时代的沉寂、肃杀。

微风早已停息;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一丝发抖的声音,在空气中愈颤愈细,细到没有,周围便都是死一般静。两人站在枯草丛里,仰面看那乌鸦,那乌鸦也在笔直的树枝间,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鲁迅《药》)

烘托了环境的荒凉与阴冷,反衬人物的失望与茫然。

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祝福。 (鲁迅《祝福》)

呼应开头,用沉闷的祝福环境来反衬祥林嫂的悲惨命运,同时烘托作者愤激、沉痛的心理。

“那荷花有袅娜的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突出作者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忧愁。

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孙犁《荷花淀》)

突出积极昂扬的喜悦之情。

3.2 师问:我们是怎样得知这些作用的?

明确:①景物本身的特点:颜色、线条、音韵、气味……;②景物修饰的对象:人、物;③景物在文中的结构作用:铺垫、对比、呼应、蓄势……

3.3 习题:近几年高考试题小说阅读中的景物描写特点及其作用分析训练。

4.课堂小结

出色的景物描写,能渲染浓重的气氛,烘托人物的形象(思想、性格、心理、情感、身份……),推动文章情节的发展,真实的反映社会背景。

5.作业布置

课后第二题。

附:板书

正面描写侧面衬托风雪渲染浓重气氛 推动情节发展 烘托人物形象

景物本身的特点:颜色、线条、音韵、气味……

景物修饰的对象:人、物

场景描写的作文篇5

首先。夯实基础,常练如何选择观察点。观察点,是指我们站在什么地方看景物,或从远及近,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从外到里。按照观察顺序叙述,这是描写景物的关键。为了把一个环境写得清楚、明白,首先要选好一个观察点。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然后再按照观察顺序把景物写出来。例如某同学写《开学典礼》:“这天,天空格外晴朗,蓝天上飘着几朵白云。微风习习,送来一阵清新的凉意。校园内随处可见五颜六色的旗帜,身穿整齐校服、佩戴崭新的校徽的学子们已经整齐地排好队等待典礼的开始。”就是通过观察对象(天一云一风一校园一学子的变化,写出了新学期的好天气好心情,奠定了全篇的感情基调。

其次,抓住重点,把握景物的特征。描写一处景物,不是把看到的都写出来。如果事无巨细地叙述,就会使文章累赘、哕嗦,而要表达的内容又不具体明确。描写一处景物应该抓住它的特征写,完全是为了文章的主题服务,而不是为显示自己的文采飞扬。否则,就会闹“画蛇添足”的笑话。我们说的特征,是一处景物独有的,与其他地方不同之处。只有选择重点,抓住特征,才能把这个景物中的特色写出来,从而完成“景”的使命。如某生《马路市场》一文开篇:“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家楼下的那条马路变成了喧闹的集贸市场。不宽的马路上摆满了三轮车、货架,有卖蔬菜的,有卖水果的,还有卖肉食的。每到上、下班的高峰时期,这里就挤成了一锅粥,叫卖声、自行车铃声响成一片,着实让人头疼。”重点描写了“市场”的混乱特征。为下文的“治理”作了铺垫。

再次,掌握技巧,了解常见的形式。眼中之景,要转为笔中之景,还得掌握一些常用的景物描写技巧。1,直接描写型:如:四周宁静,只有大自然的声音,放眼望去,绵绵的群山、绿绿的田野、青青的河水,蔚蓝的天空下漂浮着几朵白云,身边芳草吐翠,燕舞莺歌,澄澈甘甜的溪水贯穿整个树林,好一幅自然和谐图啊!(江苏淮安卷《梦中的和谐》);风徐徐,将泛着金丝的叶儿拂在一处。暮色将启。粼粼的水波荡漾开去,揉成一道道金边,与延伸的青石小道浑然一体。《沟通》)。2,情景交融型;如:白云悠悠的日子,天空格外地湛蓝,大地异常地空寂。疾风过处,绿草上跃动着一颗充满活力的心。一颗心,再配一双脚,便勾勒出了我去远方放牧青春的风景线。(上海卷《充满活力的岁月》);窗外,细雨蒙蒙,微风夹杂着细雨扑窗而来,拂过我的脸上。那是怎样一种享受、怎样的一种惬意?坚硬之中透着一丝温柔,微痛之间夹杂着丝丝舒坦。(四川南充卷《窗外,那雨》)。3,巧用修辞型:如:他独坐窗前。深黑色的天空被窗棱划成几块。颗颗繁星散落在那皎洁的上弦月的周围。仿佛夕阳下的湖面上泛起粼粼金辉,夜很美,很静,简直另人不忍呼吸。(河南卷《最美丽的心灵》);西沉的红日,把缕缕落寂的橘红涂满天际。夕阳下,沧桑古老的小道上充满着迷离的格调,显得格外的幽静。天地万物似乎都酣醉在这片凝固着却极短暂的美丽之中,止住了一切声响。(山东卷《琴声感动我心》)。

最后,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一般来讲,每篇文章都有一种感情基调,每篇作品也有一种特定的氛围,作者往往用生动的景物描写,来渲染故事的气氛,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感染读者。借景抒情,是用特定的景物,来表达作者特定的情感的一种写作技法。然而,“情”是核心,“景”的载体,“景”只为“情”服务。离开的“情”,“景”就成了“空中楼阁”,就成了“照相机”。这正如王国维之言――“一切景语皆情语”、“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如柳宗元借小石潭的幽深冷寂之景,表达孤寂悲凉之情;欧阳修借醉翁亭之秀丽风光,传自己与民同乐之志:袁宏道借满井初春美好之景色,表其寄情山石草木之趣。又如,鲁迅先生的《故乡》开篇“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的环境描写,一下子就将小说悲凉的气氛烘托了出来。这些都说明,我们在写作中要选取与自己心情相协调的景物,选取本身带有浓郁感彩的景物,不是为“景”而写景,而是为“情”而写景,“景”中必有“情”。

当然,一段具体的写景,它在文章中的效益往往是多方面的,需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斟酌思量,多读多写多练,才可能渐近浑然天成之境界。

场景描写的作文篇6

一般来说,描写包含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两大类。

一、人物描写

1.外貌描写,展现人物风采。外貌描写,又叫肖像描写。人物的外貌包括容貌、衣着、神情、体型、姿态等,写人物的这些特征,常常是为了加深读者对人物生活经历及其生活状态的认识,并以此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俄国著名作家果戈理曾经说过:“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因此,在写人记叙文中,适当的外貌描写是十分必要的。外貌描写,内容甚多。写作时,我们必须根据作文的内容、写作目的,有重点地选择某一方面来描写,以此来凸显人物特征。好的外貌描写着墨不必过多,有时只要一两个词,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外貌描写时最忌两点:一是没有特征,概念化、脸谱化。二是语言贫乏,陈词滥调。因此,我们一定要注意观察,善于区别,抓住特征,写出不同点。有时候还可以通过前后照应写变化,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命运。总之,外貌可以通过其特征作直观的描写,也可以间接烘托,通过其他人物的反应来写;既可以用粗线条作轮廓勾画,也可以浓墨重彩地进行细致描绘;既可以作静态描写,也可以作动态描写。但不论用什么方法,都必须从描写对象的实际出发,用一种自然、真切、绘形绘色的描写突出其形象。

2.动作描写,透视人物思想感情。动作描写,又叫行动描写,即对人物的动作、行为、活动的描写。这种方法对刻画人物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表现人物性格及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黑格尔强调:“能把个人的性格、思想和目的最清楚地表现出来的是动作,人的最深刻方面只有通过动作才能见诸现实。”描写人物动作,离不开动词,我们要做有心人,平时注意积累,写作时善于精选。如表示“看”这一动作,就有远眺、近察、俯瞰、顾后、窥探、端详、瞻仰、参观、瞥见、浏览、观察、注视、盯住、瞄准……细细体会,每个词语都有不同的用处。刻画人物动作时,特别是刻画细腻动作和无声动作时,要注意精选动词,力求描写得准确。此外,在动词前后可以加上适当的限制和修饰性词语,使动作的幅度、速度、力度等较细致地描绘出来。如“跳”这一动作,前后所加的修饰词语不同,所描绘的形象就有所区别。“他一咬牙,猛地跳了下去”和“他摆动两手像一阵急风似的往前一跳……”,同样是写跳,但二者的表达效果却显然不同。

3.语言描写,凸显人物性格。语言描写应努力做到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把握人物的语言也就把握住了人物的思想和个性。语言描写一般可以采取独白和对话两种方式。独白是人物的自言自语。对话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物之间的交谈,它是语言描写中运用最多最普遍的手法。语言描写既可以直接反映人物的思想特征,又可以借人物的语言来说明或推动情节的发展以及间接地描写其他的人、事、景物。

4.心理描写,展示人物内心世界。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心理状态、思想活动的描写,以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性格特征。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写清心理活动,要注意前有伏笔铺垫,后有交代呼应。二是成功的心理描写,一定要把心理过程描写出来,可以相对集中一些,但不能与叙事相脱离,而且多数情况下,总是伴随着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等。三是心理描写不能模式化,而应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来进行。四是要对所要写的人物有全面、深入的了解,要让心理描写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特征、思想状况和特定环境,要让读者感到真实可信。

心理描写的方法一般有:(1)内心独白法,即人物直接倾吐自己的内心的方法。人物感情比较激动的时候才采用这种心理表白方式,可以用第一人称,也可以用第三人称。内心独白必须符合人物所处的情境和人物的思想性格。另外,内心独白毕竟是一种心理描写的特殊方法,要写好人物,还要配合语言、行动等描法。(2)作者描述法,即对人物心理作客观的描绘的方法。一般是用第三人称来描述人物的心理。这是一种动态的写法,即描写人物在一定条件下或一定环境中的复杂心情。(3)间接写心法,即通过描写人物的言行、神态或特定景物,间接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的方法。

二、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其中,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并限制其活动的特定场所,它决定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同时,人物性格有时也反作用于环境。

好的环境描写,可以烘托人物,进而充分、明确地表达中心。运用环境描写要做到:目的明确――为表达中心思想服务;具体生动――给人身临其境之感;抓住特征――描绘出独具特色的景物。客观描写是比较真切地再现景物原形的描写,通过写景来烘托人物形象。主观描写是指带着主观情感去写客观景物,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主观感情融入景物之中,这在写作中称作“寄情于景”。环境描写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一是交代事件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件的真实性。二是渲染气氛。三是烘托人物的心情。四是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五是推动情节的发展。六是深化作品主题。因此,在写作时,我们可根据需要来进行环境描写,从而使文章更形象生动。

另外,细节描写也是描写的一种方法,是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

场景描写的作文篇7

【语文描法有哪些 】

描写的对象: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

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人物描写的方法:外貌(含神态)、语言、动作、心理

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

【按内容分类】

人物描写

⒈概括描写, ⒉肖像描写, ⒊语言描写,4动作描写,

⒌心理描写, ⒍细节描写7.神态描写

景物描写

⒈ 静态与动态⒉ 客观与主观⒊ 反衬与对比

按特征分类

白描

所谓“白描”是指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并以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事物形象的一种写法,鲁迅先生非常善于使用白描手法,如《藤野先生》中关于藤野先生的一段介绍:“其时进来的是 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 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语言简洁,印象深刻。

细描。

细描是指对事物的一笔一画的精雕细刻,相对于白描,细描也可以称为工笔,如阿累的《一 面》写鲁迅就比鲁迅写藤野又细一些:“他的面孔黄黑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 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 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新风霞的《傻二哥》则写得更细腻,把一个卖药糖的劳动者“傻灵傻灵”的特

征刻画得淋漓 尽致,从他穿的衣服、使用的用具、吆喝前的准备、吆喝的声调、吆喝的内容到他对顾客和 邻里穷哥们儿的态度都细细写来,写出了一个活生生的善良、勤快、乐观,穷而有志的年轻 人的性格和形象。

衬托 ,衬托是指在写人记事的过程中,为了突出主要对象用另外的人或物来陪衬或烘托的手法。人 们 常说:“红花虽好,还需绿叶扶持”就是这个意思。衬托可以从正面衬托,也可以从反面衬 托,可以以景物来衬托人,也可以人衬托人,还可以物来衬托人,但这些都要根据表达内容 的需要来使用。鲁迅是很擅长衬托笔法的文学大家,他的《在酒楼上》正衬、反衬都写得极 好,同学们可以反复阅读。这里摘出两段,请大家欣赏: “窗外只有渍痕班驳的墙壁,贴着枯死的莓苔;上面是铅色天,白皑皑的绝无精彩,而且 微雪又飞舞起来了。”用景物从正面衬托了吕韦甫懒散怀旧的心情。

“几株老梅竞斗雪开着满树的繁花,仿佛不以深冬为意;……山楂树,从暗绿的密叶里显出 十几朵红花来,赫赫的在雪中明得如火,愤怒而且傲慢,如蔑视游人的某心于远行。”用“ 梅”与“花”反衬吕韦甫的懒散心情。

【人物描写】

1.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对容貌、衣着、神态、服饰的描写称之为外貌描写或肖像描写。

2.行动描写(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3.语言描写,是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4.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里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

【环境描写】

1.自然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以及场景的描写。它有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点明和突出中心的作用

场景描写的作文篇8

一、环境点染,再现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

当代著名作家、学者王蒙在其著作《红楼启示录》中写道,“《红楼梦》特别注意通过陌生的眼睛来写对于贾府的总体感受”。如其所说,《林黛玉进贾府》就通过林黛玉陌生的眼睛向读者展示了贾府的面貌,从而真实地再现了贾府复杂的大环境,艺术地还原了侯门贵戚奢华的生活场景,为人物活动提供了典型的环境。

贾府处于繁华街市、阜盛人烟之地,门口“蹲着两个石狮子,三问兽头大门”“正门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对贾府的描写突出了一个“大”字,表现了建筑外观气势宏伟,气魄非凡;进人荣国府可见,贾母正房大院的垂花门、两边的抄手游廊和安放着大理石插屏的穿堂,庄严肃穆,贵气十足。贾赦处三层的仪门、厢庑游廊,皆小巧别致,别有洞天。贾政处“荣禧堂”,五问大正房,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大气。以上三处环境描写,处处可见荣国府的院落布局精巧、讲究,至于内部陈设更是极尽奢华,并以“荣禧堂”为最。这些对建筑外观、院落布局和内部陈设上的着墨,不仅表现了贾府的富贵奢华,也突出了贾府与众不同的社会地位和大家族尊荣的门第气派。

对贾府门第气氛最好的注解就是贾母进饭的片段。“李纨捧饭,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各姊妹依序入座,丫鬟执着拂尘、漱盂、巾帕。外间伺候之媳妇丫鬟虽多,却连一声咳嗽不闻。”由此可知,贾府行事自有一套礼数规范,在这种规范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家族的气派和礼数,也可以看到贾府内部长幼尊卑制度的森严。上海红学四老之一的邓云乡,曾在《(红楼梦)导读》中对此给出特别的评价:“这是大家族的气派礼数,是当时社会上十分赞赏和歆羡的。是一切暴发户、土财主做不来也学不像的。”贾府侯门贵戚的华贵、知礼、排场、大方由此可见。除此之外,作者也关注了贾府隐含的内在人际关联和外部交游的显贵。贾府的祖上荫蔽,贾府的深蒙皇恩,都成了作者反映贾府社会属性的着力点。

通过对贾府内外环境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贾府就是作者极力铺排点染的大环境。在贾府奢华、尊贵的环境中,在贾府森严礼法的桎梏下,小说中众多人物必然依存于环境,环境点染既为人物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背景,同时也决定了人物的性格心理。二、环境点染,彰显人物性格心理

可以说,没有典型环境的描写,就不会有典型的人物性格。人物赖以生存的环境直接影响着人物的性格心理。这一点在林黛玉这个人物身上体现得最明显。

分析黛玉的性格,少不了要分析她性格中的敏感与自尊。做深一层的探究,就不难发现,黛玉的敏感自尊与埋藏在灵魂深处的自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她的不好相与,她的尖酸刻薄只不过是下意识的一种自我保护。黛玉曾为周瑞家的最后一个给她送宫花言语上夹枪带棒,也曾为史湘云说她长的像唱戏的龄官而大发雷霆,她的这些反应体现了她的敏感自尊,也直接指向了她的自怜心理。探究这种性格形成的根源,就不得不说说贾府的大环境。可以说贾府的大环境在某种程度上,促成了黛玉白怜心理的形成。让我们从林黛玉进贾府说起――

林黛玉出身在一个书香门第,父亲自小就把她当儿子般教养,使得她知书识礼,才华横溢。无奈母亲早亡,黛玉幼小失去怙恃,父亲无力照顾,只好把她送往外祖母家,这就是林黛玉进贾府的原因。在黛玉进贾府之初,书中已经清楚地交代了黛玉无依无靠,将寄人篱下的处境。在黛玉弃舟登岸之后,见“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内心就产生了几许不安和无助,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她这种生怕自己做错事、被耻笑的心态,归根结底是贾府与林家在社会地位、经济实力等多方面的巨大差异所导致的。外部环境最终投射在黛玉内心并内化成了黛玉个性化的处事方式。父亲去世后,黛玉成为了标准的“寄食者”。贾府的豪华气派,只能加重她内心的孤苦无依。繁华是别人的,寂寞才是自己的。她善感的心灵无时不感受着寄人篱下的薄凉。所以,她越发地敏感自尊,并表现得日益尖刻。而这些伤痕的根源就是贾府的“与别家不同”,贾府的大环境是造就黛玉自卑心理的根源所在。

三、环境点染,推动情节铺展回环

小说中的人物、情节、环境三者密不可分。环境描写能为人物活动提供必要的场景,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对情节的回环铺展也有重要的意义。

《林黛玉进贾府》一回对贾府的环境的描写,是随着林黛玉的行踪铺展开来的。黛玉先至贾母处拜见贾母,交代了贾母处的环境;然后随两位舅母一一去拜见舅舅,在此过程中展现了贾政、贾赦处的环境;最后在回贾母处用晚饭的过程中,路过了王熙凤的屋子。黛玉的行踪把贾府的主要场景串联了起来。这些环境描写彰显了各人物在贾府中的地位,也暗示了他们在小说后文中的行事轨迹。

作者极力描写贾母住处庭院深深、轩昂壮丽及其用餐时的气派与排场,暗示了她在府中至高无上的地位,说明贾母才是贾府的最高统治者。遇到关乎贾府兴衰的大事,还要贾母做决断,这一点在后文宝玉与宝钗的婚事上也有集中的体现。贾赦小院远离中心,树木山石随处可见,还有一群盛妆丽人出人其问,三言两语的环境描写就已经把贾赦好色、胸无大志、沉迷享乐的特征表现了出来。后文中贾赦一出场,不是抢夺别人的古扇、假山石,就是逼丫鬟作妾,与前面的暗示是一致的。此外,还有贾政住处紧靠“荣禧堂”,暗示贾政是真正的一家之主。王熙凤住处就在“荣禧堂”之后,与贾母院、贾政王夫人住处都很靠近,符合她荣府管家的地位,也暗示了她的左右逢源。以上这些环境描写,都是有心之作。环境描写的合力作用,使得小说的情节前后勾连,照应回环,尽显情节曲折之美。

四、环境点染,暗示内容主题走向

《林黛玉进贾府》一回对贾府大环境的描写,就像曹雪芹亲身经历、亲眼所见一般。如此细致的环境描写,承载着多方面的功效,除了前面论述的三点外,环境描写对《红楼梦》主题走向的暗示也有着一定的意义。

在对贾府环境的描写中,我们了解到宁、荣二府本是敕造,荣禧堂的牌匾也是皇帝御赐给荣国公贾源的。贾府的荣耀与社会地位来自于宁、荣二公,来自祖上的功绩。到宝玉一辈,贾府已经风光了四代。祖上的功绩已成为历史,新的功绩又未曾建立。贾府徒有家大业大的摊子,却无继续富贵繁华的依托。仅靠入宫的元春一人,只能维持一时的风光,却不能拯救贾府于水火。人才是根本。然而贾府后继乏人,贾政平庸,贾赦荒唐,唯一的希望宝玉却乖张、叛逆。环

境描写中对三人性格多有烘托点染,实际上是在暗示小说的主题走向――贾府已经失去了兴盛的根本。再者,曹雪芹借黛玉之俊眼,极力铺排贾府的奢华生活,也是有意之举。生活上的铺张奢侈,导致收支不平、入不敷出,加之贾府众人鲸吞蚕食、包藏祸心,终导致整个大家族分崩离析。由此可见,在这表面的繁华中,包藏着破灭的祸根,这幅豪华富贵的图景却暗示了贾府必将走向败落的结局。

综上所述,我们会发现《林黛玉进贾府》中的环境描写,既完成了环境描写最基本的铺排场景、再现背景的任务,还处处彰显着人情人事。环境描写不仅脱离了单一对背景的表述,还勾连起小说的人物、情节和主题。人物性格心理的烘托、小说情节的铺展、内容主旨走向的暗示都在小说的环境描写中得到凸显。所以,读懂了《林黛玉进贾府》中的环境描写,即可读一点而知全局,在场景点染中,体会妙处,明了人事兴衰。

学法指导

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小说以人物为主要描写对象,就必须将人物放在一定空间和场所之中去展示性格,这便离不开对小说环境的描写。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其中,社会环境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自然环境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分析小说时,弄清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准确理解作品主题,把握人物形象,提高读写能力和审美能力。

每篇小说都有属于自身的特定的氛围和基调,作家往往用生动的环境描写来渲染故事的气氛,为人物活动提供活动的场景。

如鲁迅《药》开头对时令的描写:“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华老栓忽然坐起身,擦着火柴,点上遍身油腻的灯盏,茶馆的两间屋子里,便弥满了青白的光。”勾勒出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的突出特征:阴暗、凄清,还有几分恐怖,从而渲染了夏瑜就义时沉寂而肃杀的气氛,为人物活动提供相应的气氛和时代背景。

环境描写为人物活动提供了背景和场所,同时也为塑造人物性格服务,对人物性格、心理起到烘托和渲染的作用。

如沈从文的《边城》中有这样一段环境描写:“天已快夜,别的雀子似乎都休息了,只有杜鹃叫个不息。石头泥土为白日晒了一整天,草木为白日晒了一整天,到时节各放散出一种热气。空气中有泥土气味,有草木气味,还有各种甲虫类气味。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来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此处描写,渲染了残留的白天的热闹气息,万物生机勃发,人声十分杂乱。面对如此热闹的环境,翠翠内心却充满了纷乱和孤独。以环境的热闹反衬出翠翠渴望爱情而爱情却没有着落的惆怅失落之感。

情节发展与环境描写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环境描写要以情节为依据,情节发展离不开环境描写,环境描写可以使情节回环曲折。

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对风雪的描写,突出了风雪之大的特征;与此同时,风雪的变化不断推动着情节的发展。正因为风大雪紧,林冲才要喝酒御寒,才会在沽酒途中见到山神庙;正因为风大雪紧,草厅才被摇撼、压倒,林冲才被迫到山神庙安身;正因为风大雪紧,林冲进了山神庙,才用巨石顶住大门……直到暗中听到仇人陆谦等人的谈话,林冲才奋起杀敌复仇,情节由此发展到高潮。

环境描写还可以深化小说主题。

上一篇:激励人的名言范文 下一篇:普通话考试流程和内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