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创业论坛范文

时间:2023-10-11 04:27:26

青年创业论坛

青年创业论坛篇1

四月的上海,春草芳菲,生机盎然。很高兴与大家相聚上海中心,共话创新创业。首先我谨代表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对2020年上海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青年创新创业,最能体现一座城市的活力,也昭示着城市发展的后劲。上海的发展史,就是千千万万人创新创业的奋斗史,创新创业铸就了这座伟大的城市。今天的上海,正在加快建设“五个中心”,强化“四大功能”,向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迈进,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求人才,更加需要创新创业。

50人论坛,是李强书记去年10月在创新创业青年人才座谈会上倡议创办的。首届论坛以“信心·机遇—全球疫情背景下的创新创业”为主题,很有现实意义。希望50人论坛集众智、汇群力、促合作,成为助力广大青年投身创新、成功创业的重要平台。

各位嘉宾,青年朋友们!实现创新创业的梦想,信心不可或缺,机遇至关重要。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对大家的创新创业也或多或少带来方方面面的影响。

我们要善于“危”中寻“机”、化“危”为“机”,努力把握好创新创业的各种机遇。

上海历来是投资的热土、创新的高地、创业的乐园。这次疫情并没有改变我们既有的优势,而且催生出许多新的机遇。

第一,我们拥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这是创新创业的根本保障。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这次我们能在较短时间内控制住疫情再次彰显了我们的制度优势。世界卫生组织评价:“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这是中国的制度优势。”许多外国政要也表示:中国在短时间内能够迅速调动全国力量,有效控制疫情,这种能力在世界上独一无二。充分体现了中国国家制度的优势所在。所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是我们战胜重大风险挑战,干好一切事业的重要保障和法宝,同样也是创新创业的最大倚仗。

第二,我们拥有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开放优势,这是创新创业的优越条件。开放是上海的最大优势,上海应开放而生,因开放而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从浦东开发开放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从世博会到进博会,从全国第一家保税区到第一家自贸试验区,再到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上海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正在成为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之一。上海口岸贸易总额占全球3.4%,位居世界城市之首。在沪就业外籍人士超过20万人,数量全国第一。我们将继续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好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创业,推动更多创新创业的“种子”成长为“参天大树”。

第三,我们拥有经济韧性强、后劲足的发展优势,这是创新创业的坚实基础。突如其来的疫情对上海经济发展带来严峻挑战。一季度,全市生产总值下降6.7%,财政收入、工业、投资、消费等主要指标都出现明显下降。但是上海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困难中有亮点,危机中有先机,部分经济指标逆势而上,制造业投资增长12.1%,连续九个季度保持两位数增长,利用外资增长4.5%,也是逆势上扬;新经济新动能加快成长,线上购物交易额增长16.4%,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3.1%。更加重要的是我们“1+3+1”的“五张王牌”“五个中心”建设等国家战略的有力推进,成为稳定上海经济基本盘、推动上海经济持续发展的最强支撑。一季度全市金融业增加值增长7.3%,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增加到730家,外资研发中心增加到466家,上海正成为跨国公司产业链布局的首选地、国际资本的避风港之一。最近,我们也得到很多方面的信息,不少的国外企业提出要把生产经营的业务搬到上海来。全球资金、信息、技术、人才、商品、数据等要素资源向上海集聚的趋势没有变,仍将为创新创业重要高地带来源源不断的充沛养分。

第四,我们拥有实体经济能级不断提升、新经济先局的产业优势,这是创新创业的重要支撑。总书记对上海产业发展提出一系列指示,要求我们坚持现代服务业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战略定位,巩固提升实体经济能级,大力发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我们贯彻落实总书记指示要求,加大产业转型升级力度,先后出台了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三个“上海方案”,推出在线新经济等方面的政策措施,涌现一批具有技术市场竞争力、行业影响力的产业链集群。“中国芯”“创新药”“智能造”“蓝天梦”“未来车”等新兴产业加速发展。证券资管业务规模、保险资管公司受托资产规模分别占全国三分之一和二分之一以上,互联网产业规模全国第二,增速全国第一。产业结构的持续优化,新经济的加速培育,新兴产业的快速成长,将给创新创业提供更加广阔、持续不断的发展空间。

第五,我们拥有亲商惠商安商稳商的环境优势,这也是创新创业的强劲助力。连续两年元旦后的第一个全市性大会,都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大会,我们的目标就是构建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和公平、统一、高效的市场环境,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高地。前两年,我们陆续制定实施了营商环境改革方案1.0版、2.0版,助力我国营商环境国际排名从78位提升到46位,再提升到31位,还出现了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当年投产、当年上市的“特斯拉模式”等经典案例。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今年,我们已经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营商环境改革方案3.0版,不久还将推出“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两张网建设的深化措施与举措,并在全市推广“特斯拉模式”,营造办事更快、成本更低、服务更周到的营商环境。我们要不断倾力打造更优更好的营商环境,打造世界上社会治安最安全、公共卫生最完善的城市之一。使上海始终成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追梦圆梦的热土,始终保持澎湃不竭的发展动力和创新活力。

第六,我们拥有崇尚创造、追求卓越的人文优势,这是创新创业的丰厚滋养。总书记在2007年市第九次党代会上凝练了上海城市精神,就是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在前年的首届进博会开幕式上,总书记又提出了上海最鲜明的品格,就是开放、创新、包容。创新基因、创业精神已深深融入上海这座城市的肌体和血脉。现在许许多多的创新创业活动遍布上海的产业园、老工厂、商务楼、大会堂,其中有高层次的浦江创新论坛、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等,也有大众广泛参与的各种创新创业大赛,各类众创空间汇聚的创新创业者已超过38万人,全市每年新注册企业达到30万户左右。创新创业已经成为上海这座城市的一个重要标识,成为上海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上海创新创业的明天会更好。

各位嘉宾,青年朋友们,机遇总是垂青奋斗者,成功永远属于奋斗者。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广大青年朋友们要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勇于在挫折中奋起、在困难中前进,只争朝夕,不负韶华;要磨砺锲而不舍的精神,脚踏实地搞创新、办企业,耐得住寂寞、沉得住气;要练就扎实过硬的本领,增强全球视野、创新思维、专业素养、实践能力,更好地闯新路、创新业,在创造社会财富中实现个人价值。

根据我生活、学习40多年的经历,送给广大青年朋友们五句话,也许在创新创业的奋斗当中能用得上:

第一句话,每个阶段要努力完成每个阶段的任务,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世界上什么东西都有得卖,有得买,但是就是没有卖后悔药的。

第二句话,要做一件想做的事,就要做若干件自己不想做但是必须要做的事。

第三句话,我们往往不能改变客观,不能改变别人,但是我们可以调整自己。改变自己工作学习的方式和角度。调整自己就等于改变了客观,改变了别人。

第四句话,始终要处理好雪中送炭和锦上添花的关系,实现综合效益最佳。

第五句话,要朝着最优方案去设想、去努力,但是我们很多情况下要实施的是次优方案甚至是第三方案。这件事情要不要做并不是说这个方案是不是最优,而是说只要朝着最优方案前进。要只争朝夕,抓住机遇,转危为机。

有志者事竟成。我记得杭州有一个创新创业小镇,叫“四无仓库”,一个老房子改造的仓库。为什么叫“四无仓库”?因为上世纪五十年代主席老人家做出一个重要批示,全国仓库要学习杭州余杭这个仓库,为什么呢?它做得好,它是无老鼠、无蟑螂、无苍蝇、无蚊子,四无,所以大家要学习。现在这个地方还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四无仓库展览馆。但是有很多仓库不用了,所以我们把仓库改成年轻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空间,搞了十七万平方米的一期工程,几个月就改造完毕了。我们当时就想,广大创新创业的青年也是“四无”:无资金、无经验、无地位、无环境。但是我们广大创新创业者是有理想、有知识、有思路、有激情。从“四无”到“四有”,一定能够梦想成真。所以我们最后把这个小镇定为“梦想小镇”,现在已经第三期了。

我想举这样一个例子,祝大家,尤其是广大青年创新创业者,能够以拼搏奋斗之青春,实现创新创业之梦想。市委、市政府将一如既往地心系青年、心向青年,永远做广大青年朋友创新创业的坚强后盾!

青年创业论坛篇2

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全国青联主席王晓,中共福建省委常委、中共厦门市委书记于伟国,台湾中华青年交流协会创办人李钟桂、台湾青创总会总会长陈世铭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国务院台办向论坛发来贺信。

本届青年论坛以“同根同祖,同心同行”为主题,其间安排了海峡青年论坛10周年庆典、主旨论坛、第四届两岸青年社团负责人圆桌会议、共植两岸青年社团“同心林”等多项活动。来自大陆、台湾和港澳地区的59家青年社团负责人和青年代表300多人参加了活动。

“文化与创新中的青年担当”

开幕式活动分为三个篇章:“花开10年”、“一路有你”、“同心同行”,并访谈十位来自两岸与港澳的论坛发起人、见证者、组织者和参与者代表。通过嘉宾访谈的方式,回顾了海峡青年论坛发展和两岸青年交流的历程、畅谈海峡青年论坛和两岸青年论坛的标志性事件和重要历史节点、展望海峡青年论坛前景,祝福青年交流事业。

王晓在致辞中说,10年来,海峡青年论坛已经从一个幼苗成长为两岸青年交流事业中的栋梁之材。本届论坛的主题“文化与创新中的青年担当”,可以说是对海峡青年论坛10年成长历程的“点睛之笔”,充分展示了海峡青年论坛“源于文化、勤于创新、勇于担当”的精神气质,即:一是海峡青年论坛植根于厚重文化;二是海峡青年论坛成长于开拓创新;三是海峡青年论坛坚守于使命担当。

王晓说,认识、理解和践行论坛主题,是世界青年共同面对的问题,但对两岸青年来说,又有着一些与众不同的特殊性。一是认同是我们特殊的目标要求。文化与创新既有其各自的目的性,又是增强青年认同的特殊手段。期望两岸青年缔结同根同祖同龄的“文化共同体”和面向世界、面对未来的“责任共同体”,坚实中华文化认同的思想和现实根基。二是交流是我们特殊的实现路径。共同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两岸文化之间的交流,有助于促进其对母体文化的“文化自觉”,增强两岸青年的文化认同;两岸青年相通的人文心理以及思维观念、职业环境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使其便于交往合作、取长补短、共利双赢,为两岸青年履行文化与创新中的使命责任提供了特殊的路径资源。三是责任是我们特殊的动力机制。两岸青年应进一步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把感性兴趣转化为理性责任,以源于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的耐心和韧劲,持之以恒,同心同行。

李钟桂博士回忆起,在2003年,她应福建方面的邀请,跨海到此商量筹办青年论坛的事务。转眼10年过去了,她一直心里放着两句话:“我们今天为青年服务,明天青年为国家、社会、人民服务。”、“时代考验青年,青年创造时代。”她认为,我们的论坛不仅仅建造了青年交流的平台,而且创造了一块闪亮的品牌,让它成为每年一度两岸青年朋友们的盛事。

李钟桂还提到,“同根”让她想起余光中的诗句:“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两岸青年同胞同为中华儿女、炎黄子孙,此谓“同源”。同时,论坛经过精心安排和设计,提供给大家一个用心探讨、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平台,衍生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案和具有建设性的专业意见,对于海峡两岸的发展有莫大的贡献,真正切合了“同心同行”的主题。

陈文益介绍说,台湾青年企业家交流协会现有会员千余名,分布于台湾各个乡镇,其前身“青商会”多年前就已和大陆相关组织展开交流。那时的交流很艰辛,只能偷偷摸摸地来,回到岛内还难免遭到“约谈”,但2008年两岸“直航大门”的开启彻底改变了早先的困局,台湾青年社团与大陆各个省份青年的互动变得频繁、热络。

陈文益回忆说,2006年协会于厦门举办两岸青年联欢节,至今已历7届。2007年8月8日,两岸青年于杭州将日月潭水注入西湖,齐心倒数,共迎奥运。此后的几年里,台湾青年交流团先后参访湖南、河南、辽宁,并最终于去年来到北京,受到总书记的接见,温馨的场景令很多台湾青年泪湿眼眶。他企盼,两岸间的交流力度能够进一步增大,并希望台湾的青年社团能与大陆各个省份的青年组织结盟为友好会,展开青年人之间更为密切的交流、互动。

签署8个两岸青少年交流合作项目

6月16日,青年论坛举行了第四届两岸青年社团负责人圆桌会议。圆桌会议上,两岸青年社团负责人回顾了2011-2012年度两岸青少年交流活动开展情况,讨论了2012-2013年度两岸青少年交流项目合作计划,总结了一年来两岸青年交流工作实现的新发展,同时向两岸青年发出了共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共同塑造青年时代形象、共同推进青年交流合作、共同创造两岸青年未来的倡议。

会上,两岸青年社团签署了《2012-2013年度两岸青少年交流项目合作计划》,以建立良好沟通机制,促进两岸青年社团间的交流合作。其中,共有8个交流合作项目,包括:

2012年7月至8月的第七届“两岸青年联欢节”、2013年6月中旬的第十一届“海峡青年论坛”、2013年6月的第五届“两岸青年社团负责人圆桌会议”、2012年下旬的两岸青年菁英交流研讨会、2012年9月下旬的第十届“两岸青年中秋联欢活动”、2012年9月下旬的第八届“两岸校园歌手邀请赛”、2012年7月的“民族之光”海峡两岸少年儿童民族文化交流活动、2013年6月中旬的两岸青少年社会教育工作研讨会。

据悉,此次圆桌会议推出的《2012-2013年度两岸青少年交流项目合作计划》中,有多项活动将在今年内举行。其中,“两岸青年联欢节”最受关注,吸引了台湾青商总会、台商青创总会、台湾中华青年交流协会、台北市青少年育乐中心、台湾青少年多元发展协会、台湾中华联合青年议事协会,以及大陆河北、黑龙江、安徽、福建、河南、广西、宁夏等省(自治区)青联参与合办。

此外,两岸青年菁英研讨会、两岸青年中秋联欢活动、两岸歌手邀请赛、“民族之光”海峡两岸少年儿童民族文化交流活动亦将在今年内举行。大陆明星现身两岸青年论坛

在第十届海峡青年论坛开幕式暨十年纪念活动活动现场,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著名歌手水木年华组合亮相纪念活动,参与现场访谈并为庆祝海峡青年论坛“花开十年”而深情献唱。

作为两岸知名的演唱组合,水木年华曾赴台中演出,也曾随着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青年代表团造访台北。谈起台湾记忆中的点点滴滴,成员卢庚戌用“美丽”、“温暖”加以概括。他表示,台湾着实是一座美丽的岛屿,那里的建筑风格如此亲切,令人似曾相识。那里的百姓充满人情味,互动、交流中让你温暖又贴心。“没有觉得是到了很远的地方,而是到了另一个家的感觉。”

对于双双毕业于清华大学的卢庚戌与缪杰而言,能在两岸共贺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之际,造访台湾的清华大学,可谓荣幸而又难忘。“两边的校风很接近,风景都很美,给人感觉很温馨。甚至一些建筑物都是一样的。”缪杰告诉大家,在北京的清华大学有个“二校门”,上书“清华园”三字,在台湾新竹的清华大学内竟然也能看到“二校门”,虽然是缩小版的,仍能让人产生时空交错的感觉。在缪杰眼中,台湾人的言行、风格都是如此亲切、熟悉,就如同好久没见的老朋友,“就像是回到家的感觉”。

在青年主旨论坛上,名嘴白岩松与吴小莉现身厦门大学,引发了诸多学子的追捧。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白岩松告诉在座学子,在历史的场合中,青年一直是创新的真正主体,而绝不是简单参与者。同时,他认为现在我们所谓的“创新”被大家理科化了,其实应该沾点文,所以主题中的“文化与创新”其实很具有现实意义。此外,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创新和发明,大部分是青年人所为,他在现场呼吁社会给年轻人创造更大的空间。

知性、美丽、大方的凤凰卫视主持人吴小莉,一直受到广大青年学生的喜爱。一位女大学生就“如何选择家庭和事业”的问题向吴小莉发问,她笑着说:“家庭和事业并不相互冲突,这需要一个支持你的团队,支持你的工作拍档以及支持你的另一半。”一旁的白岩松忍不住向现场学生爆料:“吴小莉的女儿和丈夫也在厦门。”引发了现场的一阵骚动,吴小莉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是的,我们一家打算去鼓浪屿走走!”

海峡两岸拼图“青年大联欢”

“台湾青少年可以到大陆家庭中作短暂访问,通过深入到民间中交流,可以缩短彼此距离,加深多方面的彼此理解。”中国中常委李德维6月16日在厦门圆桌会议上如是建议。

两岸青年社团负责人会议联动,被视为海峡青年论坛的革新。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主席王晓说,海峡青年论坛已从研讨式的论坛逐步发展为反映两岸青年的呼声、提出具体实施措施的实务性论坛,“通过主旨论坛和两岸青年社团负责人圆桌会议的联动,使海峡青年论坛充满轻松和活力”。

一位参会人士表示,圆桌会议已成两岸青年社团实现合作的对话平台,“像是进行一次齐心合力的拼图,把两岸青年往来的美好愿景变为现实”。

台湾中国青年创业协会总会总会长陈世铭说,海峡青年论坛邀请两岸的青年团体共同参与,扩大两岸交流,融合两岸青年的想法,凝聚两岸青年的共识,扮演两岸青年的桥梁,发挥两岸青年的力量,达到了共创社会与经济繁荣的目标。

“一些合作,不是一年、一个季度,或者是见见面就可以达成共识。”香港福建社团联会青委会主任、福建省青联副主席施荣忻表示,希望“未来加强组织一些扮演区域性特色的两岸四地的联谊活动,最好每一两个月办一个活动”。

中国青年部主任林奕华认为,年轻人有各自不同的喜好,有人喜欢一起做环保志愿活动,有人喜欢做唱歌跳舞,有的喜欢加入社区关怀,“不同形式的活动交流,才能让两岸年轻人彼此更加的了解与更多的合作”。

据介绍,2012年两岸青年联欢节将采一个节日多地举行的方式,邀请台湾岛内北中南部及澎湖、金门、马祖等县市的青年学生2000人参加,两岸青年将共同开展参观考察、生活体验等活动。

青年创业论坛篇3

国务院台办发言人马晓光6月24日在例行新闻会上应询表示,第七届海峡论坛已于6月19日落下帷幕,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

一是出台两岸民众交流往来新举措。俞正声主席在论坛大会上宣布,将对台湾居民来往大陆免予签注,适时实行卡式台胞证。这将为两岸同胞交流往来提供更多便利,受到两岸同胞的热烈欢迎。

二是搭建两岸青年就业创业新平台。两岸青年社团、企业家、学生代表超过1000人参加了本次论坛举办的各项青年活动。福建省出台了《关于鼓励和青年来闽创业就业的意见》,从9个方面对台湾青年来闽创业就业给予支持。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红豆集团总裁周海江在论坛大会上宣布设立总额为1亿元人民币的“连锁品牌红豆创业基金”,青年到大陆创业。共青团福建省委和平潭综合试验区发起成立两岸青年创新创业联盟,共有186家两岸青年创业企业入驻,其中有130家台湾社团机构签约入驻,涵盖旅游、文创、农业、物联网等多个领域。两岸青年创业创新创客基地在厦门海沧揭牌成立,已有15家企业完成注册,27家企业正在办理注册手续,台湾青年在基地内将享有一系列优惠政策。

三是两岸基层民众交流更加深入。福建方面与台湾结成50多对同名同宗村联谊关系。今年共有6对两岸村里和居委会签约合作,推动两岸社区共治共建;两岸公益组织成立了两岸青少年心理专家智库,建立两岸公益机构重大灾难联动机制。两岸残疾人首次在论坛中举行交流活动,两岸特色庙会参与人数达到70万人次。

四是拓宽两岸经济合作共赢新渠道。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宣布,台湾已上市20年以上的台湾产中药材注册申请的受理和审批,以及台湾产部分第一类医疗器材备案,均委托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实施,以便于台湾中药材和医疗器材进入大陆市场。福建省结合福建自贸区建设,出台一系列促进闽台交流合作的政策措施,如从2015年起提高对台湾农民创业园的补助标准。此外,本届海峡论坛期间,还有25个科技、经济合作项目签约,20个茶叶贸易与合作项目签约,11个两岸影视合作项目签约,两对厦台银行还签订了关于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合作协议,推动跨境互联网金融合作。

青年创业论坛篇4

论坛开幕式上,四川省政协副主席赵振铣和团四川省委书记刘会英分别致辞,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徐晓发表了题为“蹄疾步稳推进共青团改革 引领青少年在‘十三五’进程中健康成长”的主旨演讲。

徐晓指出,要深刻把握“十三五”规划的精神内涵,引导广大青年增强建功“十三五”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准确把握“十三五”规划纲要的系列重大判断和重大思想,引导青少年认识和适应经济新常态,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自觉投身创新创业创优实践;准确把握“十三五”规划对共青团提出的重要要求,切实担负起引导青年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引导青年投身创新创业创优、服务青少年成长进步、推进共青团改革的重要职责。准确把握引领青年建功“十三五”的主要任务,贯彻实施国家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深入推进“青春建功十三五”系列行动,组织动员广大青年做贯彻落实“十三五”规划的突击队和生力军。

徐晓强调,要蹄疾步稳推进共青团改革,为引导青年建功“十三五”提供坚强组织保障。深刻把握共青团改革的重大意义,共青团改革是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在要求,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共青团牢记光荣使命、破解发展难题、焕发工作活力、增强组织功能的重大举措。要深刻把握共青团改革的主要任务,着力增强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去除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和娱乐化,构建“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团”的四维工作格局,积极推进组织机构、干部队伍、服务方式、运行机制等改革措施,不断把共青团事业推向前进。

徐晓要求,要加快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研究的改革创新,为共青团深化改革和服务“十三五”提供智力支持。要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把牢科研工作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要坚持团青特色,围绕团的根本属性,体现青年群体特征,加强青少年基础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研究;要坚持研以致用,注重研究影响青少年成长的长期性和趋势性问题,以及事关青少年的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为共青团和青少年工作提供决策参考;要坚持开放协同,联合各方各级科研力量,创新科研机制,提高研究质量,推动成果转化。

青年创业论坛篇5

身份不同,角度有异,感觉却千差万别,如六月盛开的花。

海峡论坛,并不久远,但亦已花开六度,令数万两岸同胞尽欢颜。依稀记得,六年前以嘉宾身份走进厦门国际会议中心时的光景。偌大的中心会场,高朋满座,座无虚席。会中,时而鸦雀无声,时而笑声叠起,时而掌声不断,高潮处竟此起彼伏。会下,新朋老友,新知故交,握手相拥,嘘寒问暖,谈笑风生。一片欢乐的海洋,一派蓬勃的生机。那时刻,那场景,今生想忘都难。只记得,名片一张一张递出,一个一个收来,两盒名片不到两天告罄,剩余的时间里就一个劲地说着抱歉,名片只能下次补。再后来获悉,海峡论坛仅台湾前来出席的嘉宾就达上万人,而且大都是台湾基层的民众。而我,认识的和结识的,仅是冰山一角。

依稀记得,当我以记者身份再次走进厦门国际会议中心时,我的镜头我的笔,关注的不仅仅是万人空巷、人头攒动、摩肩接踵的大场景,而且更有海峡论坛发展的本质,台胞乡亲、交流项目、惠台政策、签约内容、合作模式、各方反映,等等,我用我的新闻眼,从一场又一场的各类活动中,去捕捉我的媒体所需要的新闻;我用我新闻从业人员的道德准则,认真而积极地履行着自己应尽的责任与义务;我还用我的媒体所承载的历史担当,誓为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贡献一己之力,成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中的见证者和记录者,若干年后,人们能够从我的媒体中了解今天的人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付出的艰辛、努力和智慧。如能此,我和我的媒体,足矣。

这次,我已不满足做见证者和记录者了,而是做参与者。

一年前,在《台声》杂志创刊30周年纪念会上,《台声》即提出,作为大陆唯一由台胞主办的全方位关注两岸的中央级时政类媒体,理应也必须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中,成为见证者、记录者、参与者和推动者。是如此,今年《台声》携手中国青年网、台湾中华演艺经纪文创产业同业协会,还有其他一些伙伴,共同策划组织了第六届海峡论坛子论坛之一的首届海峡两岸青少年新媒体文创论坛活动。

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用国台办领导和海峡论坛组委会的话说,举办得不错,要好好总结。然而,我心里非常清楚,成功的光环应该戴在他们的头上――

福建省副省长陈冬计划出席论坛开幕式,谁料就在前一天,因不慎导致脚脖扭伤住院,他通过组委会表示万分歉意;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开幕式前3小时,因海峡论坛组委会临时安排他出席另一场重要活动,他歉意不已,硬是派他的新党秘书长吴成典赶来,并在致辞中代他向大家表示歉意;台湾人民最大党主席许荣淑不顾自己已过古稀之年,为了解出席开幕式活动情况,仍于开幕式前夜凌晨一时在宾馆等我们;还有,我们的台湾方合作伙伴,李国杰理事长和刘筱燕秘书长,李理事长虽谋面不多,但因他在岛内业界的影响力,许多聘请、邀请等之事,都有待于他亲自安排和督促,而筱燕秘书长则与我们一道,在活动开幕前都是整天整夜、通宵彻旦,辛苦自不言说……

活动组织中,还有一个特别的感觉不能不说,那就是以中国青年网总编助理宋楠为代表的一干青年人,工作中所展现出来的阳光、坚韧、创意、果敢、有梦的品质与作风,给人以鼓舞,给人以欣慰,这不正是两岸青年共筑中国梦的前提与基础吗?

开幕式结束时,国台办新闻发言人范丽青这样对我说,活动值得好好总结,两岸青少年交流亟需这样的平台。

青年创业论坛篇6

酒业精英共论安全和发展

本次论坛特邀江南大学校长陈坚教授、华东理工大学鲁华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魏东芝博士、中国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胡小松博士、中国酒业协会首席技术顾问杜绿君女士、美国酿造化学家协会(ASBC)前主席Gregory Paul Casey 博士等专家、教授作为演讲嘉宾,聚焦现酵技术、生物技术、农学、食品安全相关议题,就啤酒生物发酵领域的国际前沿和未来发展趋势等热点问题展开了全面深入的探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啤酒产量和人均消费量均有大幅度提升,中国啤酒行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数据显示,中国啤酒已连续11年居世界首位,占世界啤酒份额的25.8%。与此同时,啤酒行业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科技进步带来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水平的不断提升。低碳经济转型迫在眉睫,技术进步,食品安全等成为改变行业竞争格局的重要因素,只有依靠合作和创新才能挺身迎接挑战,全面提升啤酒行业国际竞争力。

科技青啤酿造“绿色”美酒

啤酒行业作为高耗能、高排放的行业,如何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成为发展中的重大课题,也成为此次论坛谈论的重点。作为世界上最具知名度的中国品牌之一,青岛啤酒的技术带动国际化发展的经验成为啤酒行业模板,通过青岛啤酒技术研发优势带动中国啤酒工业技术变革也让精英们津津乐道。

由于技术上的优势,青岛啤酒一直以品质优良著称于世,是世界上最具知名度的中国品牌之一。伴随着低碳、节能等啤酒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青岛啤酒逐步构建的啤酒“绿色酿造”标准正表现出相当的活力。一直以来,青岛啤酒非常重视科技研发,不断缩短中国啤酒业与国际领先水平的差距,成为国家科研合作和推动行业发展的主要力量。

瞄准未来引领技术变革

“未来,国民经济仍将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仍在持续推进,全球经济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宏观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为中国啤酒行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论坛上,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制造总裁樊伟表示。

今年恰逢110周岁生日的青岛啤酒,在技术、文化方面有深厚的底蕴和积淀,近几年高速发展更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而作为国内啤酒业唯一的世界品牌500强企业,世界第六大啤酒商,青岛啤酒有着110年专业做啤酒的科技积累,并在关键技术领域与德国、美国、日本等世界知名啤酒商有广泛的技术交流和合作,青岛啤酒自主研发的多项技术也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并成为其国际化发展的关键竞争力之一。

或许,复制青岛啤酒技术带动国际化发展的成功经验,依靠合作和创新,打通基础研究到成果转化的研发链条,从而赢得未来国际竞争,的确颇为值得期待。

青年创业论坛篇7

公司副总经理 古璘疆

同志们:

今天这个会议应该说开得非常好,主题鲜明,既是“师带徒”经验总结交流深入推进的大会,也是员工技术讲坛正式揭牌启动大会。参加今天的会议,我倍感欣慰,欣慰于你们对提升员工队伍素质的高度重视和培养有方,欣慰于公司青年技术员工队伍的不断成长与壮大。

利用这个机会,我对“师带徒”及员工讲坛活动的几点意见:

第一点,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深入推进“师带徒”和“员工讲坛”工作

开展“师带徒”、“员工讲坛”活动是提高企业员工整体素质,挖掘员工潜能的重要载体,是公司长期以来实施人才培养的优良传统,是实现人才兴企战略的具体实践,对提高员工现场工作能力,强化岗位培训,培养与公司发展相适应的优秀人才队伍,促进公司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员工素质、企业文化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今年,公司提出了加强员工培训和实训建设,强化“学、传、帮、带”,全面启动“全员素质达标年” 活动,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师带徒”工作和员工技术讲坛活动,积极创造条件,将这一工作引向深入。要大胆探索方式方法,不断创新培训载体,超越传统模式,加强管理考核,确保“师带徒”、员工技术讲坛活动取得切实有效的效果;要把建设和谐企业的目标有机结合起来,特别是变电中心担负的安全责任更加重大,要通过员工技术讲坛加强员工业务培训,提高员工意识、安全技能、业务技能,确保企业安全、电网安全、员工安全的大安全目标实现。

第二点,充分利用好活动平台,不断提升整体业务技能

今天参会的师傅都是技术骨干,思想品德优良,专业知识过硬,如何带好徒弟,就需要你们多思考、多实践,刚才几位师傅介绍的经验都很好。年轻人初出茅庐,都有极大的学习热情,都渴望在实际工作中获得锻炼,变电中心作为技术密集型单位,是市公司后备人才的储备库,青年员工担负着技术传承的重要使命,因此,把每位年轻人培养成才,是单位和每个师傅义不容辞的职责,不可推卸的义务,希望每位师傅进一步牢记责任和使命,进一步发挥好“传、帮、带”作用,切实传真经,拨真招,毫无保留地传授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为徒弟做好表率,让徒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要进一步建立完善跟踪考察制度,师傅要根据徒弟实际工作情况,拿出具体学习计划,督促检查落实,鼓励徒弟多参加实训、技术比武和技术创新活动,为他们的成长成才创造条件。

徒弟要自我加压,勤学善问。有了师傅的严格要求这个外因,还要有徒弟自我加压、勤学善问的内因才起作用。希望徒弟要进一步端正态度,珍惜机会,虚心向师傅学习,争取在规定时间内达到期望的能力和水平。在实际工作中徒弟要尊重师傅,不折不扣地完成师傅交给你们的学习、工作任务,勤奋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刻苦钻研实际操作技能,早日出师,成为独当一面的业务能手。

员工技术讲坛是“师带徒”活动的另一形式和载体,这种活动很好,各专业青年员工要能结合工作中的难点热点,轮流开展技术讲课活动,讲经验,做示范,展示学习成果,为培养青年技术人才和骨干打下基础,希望不断坚持下去,提升活动效果。

第三点,不断创新活动形式,推进活动纵深发展

“师带徒”活动、员工技术讲坛,是实施人才战略,提高全员素质的一项重要举措,要在活动中不断总结经验,创新工作方法,推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向前发展。

一是结合岗位特点,围绕安全生产活动,团结协作、多攻克难关。师傅要为徒弟的学习提供平台,带领徒弟在工作发挥模范作用;要建立交流学习制度,充分利用“师带徒”培训室,每周固定时间开展理论学习、专业技术和业务技能培训,充分利用好“一个工具、一个方法”,及时查找问题,反思得失,整改提高,不断提高学习工作质效。

二是注意将活动与创新人才激励机制,促进员工岗位成才相结合。通过生产技能普考、员工岗位晋级考试等手段,激发员工学习热情,建立人才成长的“第二通道”,鼓励青年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在一线建成功立业。

三是强化典型宣传。“师带徒”活动及青年员工技术讲坛作为人才培养的有效载体,在引导青年员工学习,展示青年员工风采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要不断挖掘选树“师带徒”活动及青年员工技术讲坛中涌现的典型人物,大力开展典型宣传,发挥典型人物的示范带动作用。

青年创业论坛篇8

大家上午好!

古城四月,春回大地,诗意盎然。在这一年最美的季节,我们从四面八方汇聚一堂,参加由陕西省作家协会和西北大学主办,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承办,陕众筹、汉中市文联、汉中市诗歌研究会协办的 “丝路长安・御泉笔会・汉中诗会开幕式暨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换届大会”,在此,我谨代表陕西省作家协会向前来参会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和青年作家朋友们表示热烈欢迎!对你们的到来表示诚挚的问候!

纵观现当代文坛,青年作家的队伍始终引人注目。他们不仅是中国文坛的新生力量,更是文坛的未来和希望所在。很多闻名全国的著名作家,就是从青年时代起,以笔为杖,立志从文,写出了轰动文坛的扛鼎之作,从而步入文坛。近年来,陕西省作家协会特别注重青年作家的发现和培养,多次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学活动,发掘出一批有潜力、有前途的青年作家,使他们的作品逐渐从稚嫩到成熟,从青涩到练达,获得了累累硕果。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在陕西省作家协会、团省委和省民政厅的亲切关怀与指导下,自2012年6月正式成立之日起,就在省内外文化界引起广泛关注。他们勇于克服种种困难,积极加强协会建设,团结和带领全省青年作家和文学爱好者,以文学为载体,向多层次多方面发展。三年多来,陕青文协定期编辑出版的《延河》下半月刊、《陕西省青年文学年选》,创办的西部青年网,影响力逐渐由陕西辐射到了全国,得到了文学艺术界的广泛好评。继成功举办了“人文神木・陕西诗会”之后,还举办“天竺山诗会”、“陕西青年作家看陕煤采风”、“书香伴我行――文学期刊进基层”捐赠活动,参与承办了“中国梦・文学梦―文学陕军进高校”、 2016首届华语诗歌春晚西安分会场“迎春诗会”等多场文学活动,吸引了多位知名作家诗人和大批文学青年参加,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同志们,在青年文化事业,特别是青年文学创作遇到前所未有的好机遇的今天,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积极响应党中央提出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召,深入学习贯彻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推动着我省青年作家文学创作的不断提高,为优秀青年作家队伍的建设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今天我们举行丝路长安・御泉笔会・汉中诗会开幕式暨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换届大会,有众多省上重要领导和著名专家学者前来出席,反映出大家对协会的支持与爱护,也寄希望于“文学新陕军”能在协会成员中涌现,为文坛输送新人储备一支生力军。当前,我们国家正处在一个深刻而复杂的社会与经济转型期,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相应的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青年人正是这场时代变迁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一个热衷用文字记录历史发展与社会进程的青年作家,一定不要忘记自己的使命,让自己的所感所想,成为笔下优美的篇章。

这里,我有以下几点希望,与大家共勉:

一是加强协会的思想道德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学创作氛围。陕青文协是由全省各地的青年作家和文学爱好者组成,要认真学习和领会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继承陕西文学前辈的优良传统,积极弘扬“柳青精神”,紧紧围绕省作协等部门的统一部署开展工作,为陕西的文学事业做好服务。

二是积极发挥协会职能,不断培养和发现文学新人。青年人思维敏捷,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协会要针对这些青年作家和文学爱好者的特点,深入了解这些遍布全省各地,渗透各个行业的协会成员所需所求,开展一些适合他们参与的文学活动,在办好现有杂志、网站、公众微信号基础上,通过举办培训、朗诵、座谈、采风、研讨等活动,帮助更多奋发有为、热爱文学事业的青年实现文学梦。

三是加强自身修养,肩负文学使命。今天来参会的青年作家都是协会层层筛选的优秀代表,也是各地市文学创作的佼佼者,通过这次会议,希望代表们能提高文学觉悟,加强文学修养,拓宽创作思维,肩挑重担,在协会的组织和带领下,努力写精品,早日出成果。

在座的各位朋友,接下来的几天,还将在西大举办“春回三秦・丝路长安”文化论坛,赴淳化举行 “寻源汉祖・御泉笔会”采风活动,赴汉中举行“美丽中国・汉中诗会”采风活动。可以说,本次活动内容繁多,形式多样。青年作家们一定要珍视这次机会,无论是在下午进行的论坛,还是外出采风,要主动与参会的各位专家,特别是远道而来和嘉宾们多请教、多交流、多探讨,让文学与青春的力量,在这生机勃发的春天开出绚烂的花朵。

最后,预祝本次活动圆满成功!

上一篇:互动游戏节目范文 下一篇:幼儿情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