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青年与“二逼”青年

时间:2022-10-04 02:21:52

文艺青年与“二逼”青年

随着中产阶级数量的增长,人们在追求物质享受的生活中体味辛酸苦辣,社会中出现一种明显的反文化。这种现象曾在全世界发生过,现在正在中国发生。在汉语中,这群人被称为文艺青年或文青,字面意思为“有文化修养的青年”。这是与让人爱恨交加的英文单词“Hipster”最接近的汉语等价词。

这群人讲究、怀旧、文艺气,有点诗人的感觉。文艺青年是精神至上的,但却生活在非常世俗、金钱驱动的中国,他们被贴上了高度个性化、浪漫、艺术鉴赏家的标签。

他们往往是中上流社会中的城市居民,但却小心地与提LV、开宝马的暴发户划清界限。人们更多地用他们的思考方式来定义他们,而非他们拥有的物质。一位在北京的27岁NGO工作人员用略带轻蔑的口吻说:“他们总是喜欢与众不同。”

“文艺青年”这个词可以将中国受众分为赞赏或嘲笑两类。最近新浪微博上出现了一个典型的例子“上海文艺青年地铁读诗”。这条微博包含一段视频,视频中三位女士在一节拥挤的地铁车厢中大声朗读一首关于自然的诗。一些评论者祝贺这些表演者,表扬她们的创意和勇气。但其他人称这段视频是“垃圾”或者表示“文艺青年”和“二逼青年”似乎没有区别。

一组有助于说明“文艺青年”和“二逼青年”区别的照片在微博上被病毒般传播。这些照片描述了开车、写字和吃饭等日常活动,每个活动都以普通青年、“文艺青年”和“二逼青年”三种不同的方式进行。这组照片也显示中国自称“二逼”的人与美国的hipster有共同点,至少在反文化这个根源上。

在美国,hipster主义在上世纪90年代的散漫人时代首次出现。散漫人是一群沮丧青年,困在低薪且无前途的工作中,对未来充满悲观。他们见证了那个时代的复杂性,并选择了前三十年中嬉皮士、抗议文化以及其他反文化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他们的反应是一起停止创造新文化,实际上就是拒绝相信一切。

这些特点与中国的“二逼青年”相同。他们没有多少寄托,总做出一些无意义、故意弄巧成拙的行为,看起来只是搞笑。

中国这些反文化背后是残酷的现实。最近的一份皮尤全球态度调查显示,中国81%的受调查者同意以下说法:“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外交政策》上月报告了该国的性别失衡——120名青年男性对100名青年女性——给单身人士造成了巨大压力。那些寻找另一半的男士已经越来越明白拥有一套房子的重要性,而“中国一线城市的平均房价现在是平均年收入的15到20倍”。

面对如此令人畏惧的社会压力,也难怪有些中国青年放弃了文艺和骄傲。曾经伤人的词语——“二逼青年”和丝——现在已经被受到这些词语伤害的人接受,用于自我解嘲。这些词语为中国青年提供了一种认同感和归属感。

作者:Monica Tan

来源:《大西洋月刊》11月1日

编译:黄郴

上一篇:基于产业集群效应的区域旅游竞争力分析 下一篇:新常委的文科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