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范文

时间:2023-09-17 12:14:14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篇1

1990年,根据国家教委印发的《普通高中教学计划的调整意见》,普通高中物理课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即二·一分段),物理教学大纲相应地作了调整。这项调整改变了过去单一的课程设置,是建国以来对普通高中物理课程的一项重大改革,取得了相应的成效。但从实践看,高中物理课采取分段的办法来划分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内容,具体落实确有困难。我国幅员辽阔,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很不平衡,即使一地之内,客观上也存在差异很大的几类学校。高中前两年的必修课,内容和要求都一致,不能适应这种差异。国家教委最近提出的多种办学模式,我们体会,是承认差异。面对这种差异,高中物理课与其采取分段的办法,不如采取分层次的办法。高中物理课可分为两种物理课,以适应不同办学模式的学校,适应不同程度、不同发展倾向的学生。这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使全体学生都能有效地学习。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科学,具有多层次、多侧面的特点。同一个知识点,在程度、要求、讲法、侧重点等方面可以不同,甚至可以很不相同。对不同的学生,即使所学知识无大差异,能力要求可以有相当大的区别。也就是说,就知识的理解程度而言,就所处理的问题的复杂程度而言,差异是相当大的。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或为将来准备升入理工科院校打下坚实的基础,二者虽然是一致的,但着眼点不同,对物理课的教学要求将会不同。采取分层次的办法,将会较好地适应高中物理课的教与学。

按照课程计划的规定,高中物理开设必修课和限定选修课。必修课在高中一年级(2课时)和高中二年级(2.5课时)开设。限定选修课在高中二年级(2课时)和高中三年级(3课时)开设。为了适应高中物理课的特点,便于教学,新大纲把课程计划中的必修课和限定选修课贯通起来,不再分段,合起来称为必修和限定选修物理课。这样,新大纲提供两种物理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种是必修物理课(简称1类课),共4.5课时。第二种是必修和限定选修物理课(简称2类课),共9.5课时。

1类课是基本要求的物理课,是全体学生都必须学习的。内容和要求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知识面包括物理知识的主要方面。考虑到现行必修课的知识面较窄,新大纲适当地扩展了1类课的知识面。2类课是较高要求的物理课,适合于理科基础较好的学生学习。内容和要求着眼于为学生将来进一步学习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内容包括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主干知识,同时增加了近代物理中的相对论和量子论,作为选学内容。2类课的内容和要求完全覆盖1类课,以保证全体学生都能达到必修课的要求。

据了解,现行必修课对部分学生要求仍偏高,所以新大纲从总体上适当放低了1类课的程度。2类课的程度,就重要的主干知识而言,与现行的必修加选修的程度大体相当。以2类课与我们所看到的某些国家和地区的物理课比较,基本的主干知识大致相同,但程度上我国要低些。

两种物理课的内容都分为必学和选学。选学内容不作考查,供师生选择,以补充知识面偏窄的不足。

新大纲对必学的知识点的教学要求分为两个层次,A层次要求低,B层次要求高。作B层次要求的知识点是比较重要的概念和规律。在1类课中,A层次的知识点约占全部知识点的60%,B层次约占30%。在2类课中,A层次约占50%,B层次约占40%,B层次所占的百分比有所提高。教学要求分层次,有利于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不适当的加深,减轻学生的负担。

新大纲十分重视实验。1类课的必做学生实验共12个,其中有4个是新实验,必做实验个数与现行必修课的必做实验个数相同。2类课的必做学生实验共23个,其中有一个是在专题中安排的制作性实验,这23个实验中有7个是新实验。现行的必修加选修一共17个学生实验,新大纲增加了6个实验。在课时减少的情况下,学生实验所占比例有所提高。大纲中安排的演示实验有所增加,并提出,有的演示实验可安排为学生随堂实验,以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有利于学生仔细观察现象,提高观察和实验能力。

能力的培养要因材施教,因而两种物理课的能力要求是不同的。1类课的能力要求相对低些,这并不是说,某些方面的能力如运用数学的能力不需要培养,而是考虑到能力的要求应该恰当,应该有所侧重,不能脱离多数学生的实际。2类课的能力要求高些,表现在新大纲提出要设置适合于高中学生的课题研究,在教师的指导下培养学生独立研究问题的初步能力。这是一种新的尝试,而且要求较高,希望能在实施中积累经验,使之成为培养能力的一条新的途径。

实行两种物理课并不要求过早地分流,或者说过早地分为文理科。不论选用哪种物理课,都要在高中阶段学习必修课的内容,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适应现代生活,继续深造,都是十分必要的。

为了便于实施,在高中一年级,两种物理课的内容和要求完全相同。学生进入高中二年级后,分别学习上述两种物理课。2类课把必修课和限定选修课的内容安排在一起,是为了便于教学,不是为了所谓“一次到位”。在高中一年级,为了适应大多数学生某些重点知识的应用,如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等知识的应用,限定为简单的应用。而在高年级,在2类课中设“专题”,以利于学生深入地理解知识和综合地运用知识。

我们认为,根据新大纲编写的新教材,高中一年级应该有较大的弹性,以适应不同学校和学生的需要。教师在高中一年级可根据各自的情况,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并指导他们在高中二年级对两类物理课进行选择。

面向全体学生,要承认差异,使他们都能有效地学习,这应该是物理学科课程设置的着眼点。

新大纲指出:“教学内容应当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他们进一步学习,以适应21世纪对人才的需要。”这就需要从新审视高中物理教学内容,按照两类物理课的不同要求,进一步对教学内容加以精选,并适当予以更新。

(一)科学技术有加速发展的趋势,预料21世纪的科学技术将发展得更快。面向21世纪,要考虑高中物理课如何适应这种趋势。高中是高层次的基础教育,物理学又是一门基础科学,这就决定了高中物理课应当强调加强基础,把那些重要的基础知识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在高中阶段,基础打得扎实,学生才能在今后有效地学习文化科学技术。脱离开打好基础,片面追求大量的现代知识,只能得其皮毛,回过头来就会觉得基础单薄。

加强基础,这是确定高中物理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在这个基本要求下,要处理好主干知识与非主干知识、经典物理知识与现代物理知识、理论知识与实际知识的关系。

(二)在高中首先应当把那些在知识结构中处于重要地位的主干知识学好。主干知识学得透彻,学习其它知识就容易些,也有条件扩充和加深自己的知识。在课时减少的情况下,要减轻学习负担,决不能削弱主干知识。新大纲精简了某些非主干知识,以加强主干知识。

一方面要强调主干知识,另一方面知识面又不能偏窄,这是一个矛盾。知识面偏窄,不利于开阔眼界和思路。知识面窄,这是我国学生的重大缺陷。但是,在当前,宁可知识面相对窄些,也要保住主干知识。宁可要求低些,也不能冒然砍掉主干知识。因为主干知识学得好,学生将有可能独立地去扩展知识面。此外,教材可增加阅读的内容,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阅读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地开拓知识面。这样可以很好地解决强调主干知识与知识面偏窄的矛盾。减轻负担,必须精简某些次要内容。有的知识在大纲中可不列为知识点,不作扩展性要求,采取其它形式如练习的形式去解决。

减轻负担不能只靠砍内容,要多方面设法解决矛盾。例如,主干知识的要求要合适,不能不适当地提高要求。教材的系统或结构要加以改进,充分发挥主干知识的带动作用,使主干知识和非主干知识配合得更好。教学方法要加以改革,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讲解不能过细,要给学生留有思考、探究和自我开拓的余地。要强调因材施教,对物理有兴趣的优秀学生,应该鼓励和帮助他们课后独立地钻研。课内讲得精粹一些,而且有吸引力,使学生对物理发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

(三)要处理好经典物理和近代物理的关系,适当增加近代物理的内容,使教学内容随着时代而有所更新。经典物理知识反映了宏观、低速情况下的客观规律,具有广泛的实际应用。近代物理知识是在经典物理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好经典物理知识,才能够进而学习近代物理以及其它各方面的知识。

近代物理是指以相对论和量子论为基础的20世纪的物理学。前期量子论的知识在现行大纲中已经有所反映,为使量子论的知识能够充实一些,新大纲中明确列出量子论,以求有所加强。现行大纲中没有涉及相对论的知识,新大纲列出相对论,作为选学内容,希望经过新大纲的实施,逐渐取得在高中讲述相对论(主要指狭义相对论)的经验。教学内容要随着时代而有所更新,不更新将不能体现和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但从全国大面积的推广来说,这种更新的进程应该是渐进的。当前,在课程的内容和体系上作过大的变动,看来还缺少经验和依据。而且作过大的变动,教师和设备均不适应,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逐步积累经验,逐步探索,是一条可行之路。从长远来看,课程的体系应该而且必须改变。当今的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在中学阶段哪些知识是基础知识,体系应该如何改变,都需要重新加以认真研究。物理课程要作较大的改革,必须先在小范围内试验,取得经验,以备将来改革之需。

新大纲加强了守恒定律,加强了能量的知识,加强了波动的知识,努力反映与近代物理的联系。在教材的编写中,应当寻求传统内容与现代内容的“接口”或者“连接点”,引导学生走向近代物理之门,开阔他们的眼界,引起他们的兴趣。讲解经典物理知识,要反映和渗透近代物理的观点。还应当以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介绍近代物理的成果,使学生知道近代物理是怎样从经典物理发展起来的,知道物理学是一门发展中的科学,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篇2

关键词 选取,必修课,教材内容,方法,模糊定量

分类号 G633.7

1问题的提出

90年国家教委颁布了《现行普通高中教学计划的调整意见》。这次调整将高中物理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尚属建国后的首次。必修课内容选取,结构安排,学时长短,教学要求深广度等方面还值得深入研究探讨。特别是必修课内容选取,既要照顾所有高中学生的物理学习,又必须考虑其内容与初中物理、高三选修课的过渡衔接。因此高中物理必修课教材内容的选取成为物理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2选取高中物理必修课内容的必要条件和主要因素

根据有关课程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对学生存在不同要求的实际情况,选取必修课内容应主要考虑如下几方面:

1)学生个体学习后适应未来社会和个人生活的一般需要,应选取有利于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知识。

2)适应未来社会生产的大多数劳动者在基本技术上的需要,应选取实际上有广泛应用的知识。

3)学生学完必修课后继续学习的需要,应选取在知识结构中处于重要地位的主干知识。上述三方面的知识都应满足一个前提条件:大多数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接受的可能性。把上述确定必修课教材内容的三个方面和一个前提条件概括为三个因素和一个必要条件。即必要条件+一般需要因素应用因素逻辑因素

3模糊定量化处理方法

这里,模糊定量化处理方法是指模糊综合评判方法。

3.1因素模糊集合

3.1.1因素权重集采用专家调查法,进行大量调查后得因素权重集A~,A~=(0.4,0.38,0.22)。0.4为逻辑因素权重,0.38为一般需要因素权重,0.22为应用因素权重。

3.1.2逻辑因素评价集X1~a)对核心与主干知识点——物理学中重点知识,x1~=(1,0,0)b)对过渡性知识点——物理学中重要知识,x1~=(0,1,0)c)对延伸性知识点——物理学中一般知识,x1~=(0,0,1)

3.1.3一般需要因素评价集该因素集可选择在校文科大学生为样本,由对他们进行物理知识需求情况调查得到。比如对某知识点的调查项目分三项:较多用到,经常用到,很少或不用到,相应序号为2,1,0。选择合适数量的样本对该知识点进行调查,其每项应答结果的百分比可作为该知识点的一般需要因素评价集的量化指标,则这个知识点的一般需要因素评价集为X2~=(填2的百分比,填1的百分比,填0的百分比)

3.1.4应用因素评价集该因素评价集可由1985年全国物理教学研究会开展的社会十六个行业对中学物理知识需求情况的调查结果得到。当时调查的对象是各行各业的一般工作人员和技术员,要求他们根据自己所在行业的需要,分别对各项物理知识填写“0”、“1”、“2”、“3”四种符号之一。其中“3”表示较多用到,且需要定量掌握;“2”表示较多用到,但只需定性了解;“1”表示较少用到;“0”表示不需要;对某知识点,它的应用因素评价集,X=(2.0以上需求行业占16的百分比,2.0-1.0之间需求行业占16的百分比,1.0以下需求行业占16的百分比)

3.2进行模糊综合评判

3.2.1模糊综合评价矩阵对每个知识点,都可写出其因素评价集,X1~,X2~,X3~,则它的模糊综合评价矩阵R~=x1~x2~x3~

3.2.2模糊综合评判A~。R~=B~(结果为模糊集合)

3.2.3计算综合评判值为了计算综合评判值,通常设立一组成等差数列的数组成一普通集合。如M=(5,3,1)M的转置矩阵MT=531则综合评判值为b=B~oMT。根据上式,可以计算现行教材中所有知识点的综合评判值。

4选取必修课教材内容的模糊定量化方法

4.1模型必要条件+逻辑因素一般需要因素应用因素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篇3

一、降难减量――《必修一》教材的处理

《必修一》是高中化学的基础和源头,它涉及与后续学习密切相关的章节有:

1.物质的量:高中计算的基础

2.离子反应:高中元素化合物学习的基石

3.氧化还原反应:高中元素化合物和物质结构学习的基石

4.元素及其化合物:高中所有知识的载体,但选修中不再涉及元素化合物的系统学习

《必修一》每一个章节都直接决定以后的化学学习效果。但理论章节需要深层次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量大、零散,需要大量地梳理记忆,短时间高强度的教学,效果很难保证。因此,我们可以把非金属中硫和氮等内容放到高一下期去处理,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石。

二、抛砖引玉――《必修二》教材的处理

《必修二》将高中化学的难点知识分散在必修和选修教学,因此,如何做好必修和选修教学内容的分割和衔接非常重要。笔者认为各章可作如下处理:

1.第一章: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 化学键

内容:在化学键基础上补充分子极性、分子间作用力、氢键相关知识。

目的:为有机化学及元素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做理论支撑。

2.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内容:将原电池和电解池内容分为必修二和选修四切割教学。原电池(除盐桥)所有内容,及化学电源部分整合在必修二完整教学,而在选修四不在进行化学电源的教学,重点进行电解池的教学。

目的:保持知识完整性,避免重复教学,浪费时间。

3.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三节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

内容:必修二主要针对化学反应速率教学,而选修四主要进行化学平衡的教学。

目的:降低教学难度,减轻学生负担。

4.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 甲烷

内容:补充烷烃的系统命名,适当拓展烷烃烯烃的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目的:构建基本有机物研究框架,但不增加物质,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注意:教学分割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分阶段有梯度地教学,尽量不重复教学内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三、温故而知新――选修教材的教学

选修教材是在学生已有知识上的提升,教学时应密切联系必修课程的知识,紧扣必修课程展开教学。

1.“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的教学

该书与必修的衔接教学非常重要。教师应在对必修教学内容适当复习的基础上再进行新课教学。下面将必修二和选修四知识要求程度相关内容总结如下:

(1)化学反应与能量

《必修二》:能总结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能定性描述化学反应前后的能量变化关系。

《选修四》:会书写热化学方程式,能从化学键的角度对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进行计算。

(2)电化学基础

《必修二》:掌握原电池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的化学电源。

《选修四》:复杂原电池的理解,电解池的原理,电极方程式的书写,原电池、电解池的综合运用。

(3)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必修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和速率的计算,理解化学平衡的建立和特征,知道化学反应有限度。

《选修四》:掌握化学平衡的相关复杂内容及平衡常数的应用,会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

2.“选修五――有机化学”的教学

在必修二的基础上补充。

(1)命名:必修二补充烷烃的系统命名,选修五学习多类别同系物的系统命名。

(2)同分异构:必修二只要求烷烃,烯烃的同分异构,选修五拓展到所有同分异构。

(3)同系物:必修二只要求烷烃,烯烃同系物,选修五拓展到各类有机物。

目的:《必修二》让学生形成基本的有机学习思路,在选修五教学中再逐步提升。

3.“选修三――物质结构”教材的处理――融合必修二,谨遵考纲。

《选修三》的知识应谨遵考纲。在回顾必修知识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在选修三的相关内容中融入必修二及元素化合物知识,用物质结构知识辅助记忆理解元素化合物及有机化学的相关知识,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并回顾元素化合物知识。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篇4

但是,把这次的生物真题给高二即将升高三的学生做,发现真正有分差的是第29题:光合题。

下面我就具体来分析一下:首先是选择题,选择题的出题很好地符合高考出题要求和特点:四个选项中,有明显的错误选项,字数不得多于72字,便于学生快速获取题目信息。像第1题属于生物必修一基础知识,考查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区别,本题很容易选择出正确的答案。当然此题也设置了易混淆知识点:对DNA、RNA和ATP元素组成的考查,是平常的难点。第2题属于必修三植物激素调节(补充一下:本人觉得今年考必修三考得比较多,像选择题就有3个,5个大题就有2个)纵观6年新课标考点,2010年,2011年,2012年植物激素调节考查了三次,2015年是第四次。考点设计的内容比较简单,今年考点中出现了一个新的知识点:非极性运输。课本知识点重点讲解了横向运输和极性运输,而这次考试涉及了非极性运输,所以给我们启示:在平常的教学中要扩宽学生的知识层面,注重课本。第3题属于必修三内环境与水盐调节,主要考点是内环境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比较容易得分。第4题属于必修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结合物种丰富来考查,内容较容易,考生基本都能拿到全分。(去年江西也考了群落的演替,但是在非选择题,难度也不大)第5题属于必修二知识点,考查的是朊病毒的增值过程,此题是对中心法则的补充,来源于课本必修二第69页的资料分析,这题也说明了高考命题的一个很重要的来源:课本的资料、实例。第6题属于必修二人类遗传病,考查考生对各种遗传病的发病特点的认知,这个比较基础,只要大家熟记各种遗传病的特点,就可以拿到全分。

下面再来说说非选择题:第29题属于必修一光合作用,也是平常模拟考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由于考到了光反应和暗反应的相互影响,所以试题难度提升,要拿到全分很难。尤其是第1问的第一、二两个空,要能正确答出必须要对光合作用有一个全面充分的认知,同时对实验思路也要充分认知,理解C组为什么能达到94%。还有第二问的光照频率的回答,学生都懂那意思,但是难以表达。第30题属于必修三水盐调节和神经调节综合类考试题,考查了肾上腺素的作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作用的共同特点。此题考查的知识点,在近几年中都有出现:2011年新课标选择第六题考查肾上腺素的作用,2012年新课标第三十题考查神经调节,所以此考点是高频高点,也是考生比较熟悉的考点,比较容易拿到全分。

第31题属于必修三种群和生态系统的综合考点。必修三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每年必考,考点也不尽相同。今年生态系统考点比较容易得分,考查了种群的年龄组成,标志重捕法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等内容,属于基础类考题。(但是,本人不赞同第1问中幼年,成年,老年的比例的计算,觉得这是生物试卷里考这么个纯数学的计算有点不妥,最重要的是在高考考场那么紧张的环境下,学生很容易算错,我让即将升高三的学生来算,他们算出了40∶41∶42,就是没得出1∶1∶1)第32题,考查必修二基因频率知识点,还有一个随机情景下的计算,相比往年的遗传题甚是简单。第40题,15分,属于选修三蛋白质工程,基因工程综合类题目(当然还包含必修三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考查整体以基本概念为主,只要考生对课本基本概念和基本考题类型有所掌握,都能将本题拿到满分。总体考查方式比较基础,考生容易得分。

总的来说,今年理科综合中的生物延续了以往的难度,甚至是更易,着重考查学生的基础以及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具有扎实的功底,较强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以及今后考生备考时一定抓好基础,重点研究核心考点。

参考文献: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篇5

一、利用模块间的交叉知识

必修模块《化学2》中的有机化学内容,是以典型有机物,如甲烷、乙烯、乙醇、乙酸、糖类、蛋白质等物质为切入点,让学生在初中学习有机物常识的基础上,能进一步加深对有机物和有机化学的整体认识。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课时数的要求,必修模块中的有机化学内容没有完全考虑有机化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主要是选取典型代表物来介绍其基本的结构、主要性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较少涉及到有机物的结构和同系物的性质。选修模块《有机化学基础》比较系统、深入地介绍烃类、卤代烃、醇、醛、酸、酯的结构、性质、用途等有机化学基础知识,还要求学生了解有机物异构现象、反应原理等较难的知识。

分析两个模块有机化学教材可知:必修模块所学习的内容、化学反应方程式在选修模块均有重复出现,可以说必修知识是选修内容的基础,选修内容是必修知识的延伸与拓展,但因为教学目的的差异,二者内容又不是简单加减。因此,选修模块的教学必须充分利用两个模块的交叉知识,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通过分析、推理、归纳,实现旧知识向新知识迁移。

例如,选修模块“乙醇性质”的教学。学生在必修模块已掌握乙醇与氧气、乙酸反应的方程式,选修模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分析乙醇反应时断键规律,归纳醇羟基的性质,推导醇类物质的通性,掌握反应原理等较难知识。

二、利用学科知识的内在规律

每门学科知识都有其内在规律,有机化学的学科规律是“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在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设计中,我们要始终关注这一核心问题,让学生体会“官能团一结构一性质”的变化规律,为后续各类有机物的学习建构一个理论方法的平台。因此,教师教学中要注重讲评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通过结构理论指导性质的学习,利用性质帮助理解物质结构,由典型有机代表物的结构和性质推导出同系物的性质,由个性得到共性。

分析两个模块有机化学教材可知:必修模块主要学习典型的有机物的性质、用途,极少涉及反应原理,内容缺少系统性。选修模块注重有机化学本身内在逻辑体系,教材以结构、官能团、性质、用途为主线编写。因此,选修模块的教学应以必修内容为基础,以学生已掌握的有机化合物知识延伸出官能团性质,理解有机物的结构,再由结构推测出同系物的性质。

例如,选修“脂肪烃”的教学。在《化学2》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甲烷、乙烯的结构和性质。因此,教师可先从回顾《化学2》知识入手,通过结构和化学反应类型对比归类,使学生明确结构(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将甲烷、乙烯的结构和性质迁移到烷烃和烯烃,再进行甲烷、乙烷和乙烯的结构和性质对比,并以此推广到烷烃和烯烃的结构和性质的相似性、递变性和差异性。

三、利用问题情境

化学与社会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紧密的联系,化学知识的形成来源于自然、生产、生活。新的高中有机化学教材贴近生活实际,在教学中应多从学生熟悉的身边化学现象入手,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展开探究,以获得有关的知识和经验,同时也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热情。

分析两个模块有机化学教材可知:必修模块以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为切入点,介绍它们的性质、用途,教材具有很强“实用”性,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选修模块是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而设计的,教材较完整介绍有机化学知识体系,注重介绍它们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因此,必修与选修模块的知识可以通过问题情境相互联系,在解答问题情境过程中学生不但复习必修知识,而且把必修与选修内容相互融合。

例如,选修“糖类”的教学。学生在《必修2》已经了解糖类化合物的粗浅知识,对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等典型碳水化合物性质、结构有了初步了解。教师可事先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怎样检验某人是否得糖尿病?(2)农村用大米酝酿酒时为什么会先变甜,后变浓?设置以上问题目的,一方面复习葡萄糖性质,另一方面为淀粉水解打下伏笔。这些“问题情境”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解答问题的过程又达到必修知识向选修知识迁移的目的。

四、利用探究型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化学实验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知识,提升科学精神。在介绍元素化合物性质的章节中,教材编写通常是先从验证式或探究式实验得出实验现象,再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元素化合物的性质,最后介绍这些性质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分析两个模块有机化学教材可知:新教材更注重实验,明显增加实验数量,而且必修模块中的探究型实验在选修模块中得到重现。因此,选修模块的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在必修模块中学习的典型代表物的相关实验入手,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充分利用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反应,再从结构角度深化认识。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篇6

生物这一学科总体来说,记忆的东西比较多,而且知识板块之间逻辑关系并不复杂。但是,由于高中阶段我们学习生物的时候往往只是浅尝辄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考生物正确的一轮复习方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生物正确的一轮复习方式分析高中试题考查方式,获取信息运用能力

对于高二的考题来说,集中于一节课内的知识,知识偏向基础和记忆,而且题干和每个选项都是对一个知识点的考查,只要掌握了一个知识点的知识,基本可以拿到分数。高三期中期末试卷中有部分题和高二考题类似,但例题的题干中加入了很多课表上未涉及的新内容,考生要理解题干的每个选项所考查的知识点都是不一样的,要完成这道例题,考生需要有一定的获取信息和综合运用能力,熟悉考点相关知识,而且能对知识点进行联系。

梳理高考知识体系,提升双重复习能力

高考前一轮复习主要进行知识梳理,将高二和假期讲解过的内容进行重新串讲,但会比高二学习新知识时更加细致更加系统化,一定程度上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让考生能够看懂并做对高三期中期末的题目。大部分考生会在11月初进行高三上学期的期中考试,高中生物期中的考试范围为必修一,必修二,选修一,选修三等。为保证考生能够在生物考试中发挥出自己的实力,推荐从知识和能力两方面来提升。

知识层面

平时要多找老师答疑,尽快掌握选修知识点,尝试构建思维导图,加强细节和知识之间联系。学校会在开学前两周或暑期补课时将选修一和选修三进行讲解,在11月初复习到必修一和必修二。两本选修教材的内容记忆量大,和必修内容联系紧密,在期中考试前基本是不会复习的。考生在课上如果没有掌握,可能是必修知识存在漏洞,或者是过程记忆不清,所以一定要主动找老师答疑,在理解知识点后构建表格或思维导图,填入细节,把过程系统化避免混淆。

复习时请使用新的笔记本重新记笔记,不要在高二笔记上进行添加。一轮复习时知识点会更细,还会有一定的整合和思维扩展。在高二笔记上记录扩展知识会显得凌乱,影响系统性。

能力层面

通过购买练习册、适量刷题来提升能力方面。知识点需要习题来夯实,《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和《三年高考两年模拟》都是不错的选择。做题之前先通过笔记复习知识点,再收起笔记解题,做题过程中不要翻看笔记,以锻炼考试能力。以上推荐的练习册难度都稍高于目前的考试要求,解题时会感觉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推荐慢速读题,高质解题,以保证正确率为前提,订正后反思每道错题。在订正错题时可以把知识漏洞补在笔记本上,并把易错题拍下来,在手机里构建“错题相册”,随时查阅。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高效策略1.收集资料。

比如老师对高考趋势的看法,专家的评价等,在研究这些资料的过程中,要对于高考生物的重点做到心里有数,如果可能的话,能够适当预测高考题目。

2.基础训练,提升能力。

掌握教材之后要利用试题进行巩固。从最近几年的高考题中可以看出,基础题目一直占据主要位置。所以不一定要选择难度较大的题目,但是一定要覆盖所有知识点,并实行地毯式、拉网式梳理,不放过任何死角。绝对不能蜻蜓点水更不能像炒冷饭一样的重复知识点。这些内容需要同学们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3.构建知识网络

。我们知道,生物学的概念、名词、术语相对较多,也是考试所要考察的重点内容。但是它们的分布比较零散。

如何深刻的理解每个概念的内涵、外延,掌握有关公式、原理、生理过程呢?建议对所学知识点进行分类、比较、归纳等,运用比较形象的方式,包括画图、表格、知识网络图等构建知识网络,构建出来之后还需要找老师修改,或者可以与其他同学相比对,互相指导、互相促进。

4.每次测试后先做好试题分析,对同一类型的错误和问题进行归纳整理,明白错误的根源。

对于错误较多的问题,要从正面、反面等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讨论。

在复习的过程中,同学们要注意利用生物学的观点来指导复习和做题。要重视实验,领会实验的设计意图,掌握实验的操作方法。一轮复习不能操之过急,只有稳扎稳打、把基础知识夯实,生物成绩才能在接下来的复习中突飞猛进。

生物高考复习方法如何进行l、立足教材,打好基础

从历年生物高考来看,所考内容中有60%左右是考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在确保60%的基础分能高比率地拿下,就要认真地阅读课本,对课本知识融会贯通,在复习阶段,不少同学重做题轻课本,贪图一两次测验或模拟考“质”的飞跃,这种舍本逐末做法很危险,最终会吃大亏。将各章节中类似的、易混淆的知识点或联系紧密的知识点作好笔记,并对其进行分类、比较和归纳。

2、理解图表

提高能力

近年高考图表题占比分较大且图表题越来越复杂、越综合,呈现一题多图(表),图表和曲线相融现象。因此,在备考复习中,应十分重视课本或与课本联系紧密的图表和曲线。应做到有图必读,有图必识,有图必析,加强形象感,进一步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3、重视实验操作

培养基本技能和创新能力据统计,历年高考实验题得分率均低于全卷平均分,造成低得分率的原因是学生未对实验进行实际操作或对实验的原理、方法真正理解,实验后没有回忆过程、没有分析结果。

4、阅读目录,把握整体

目录是全书的缩影和提纲,读目录有利于学生把握全书的知识体系,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5、精做习题,举一反三

做教材的课后练习题,以前做过的测练题、测验题等,精做习题,完成习题后归纳知识点和解题方法,并举一反三,将知识升华。做习题时不能抛弃基础,去做一些难、偏、怪的题目,这一点,基础差的同学更要冷静和清楚。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篇7

关键词:新课改;选修课;物质结构

一、新课改的宗旨

高中化学课程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兼顾学生志趣和潜能的差异及发展的需要。为充分体现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的基础性,设置两个必修模块,注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和高中阶段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必备的基础。

二、选课的依据

1.根据高中阶段学生的要求而定

学生在高中阶段修满6学分,即在学完化学1、化学2之后,再从选修模块中选学一个模块,并获得2个学分,可达到高中化学课程学习的毕业要求。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从6个选修模块中选学一个模块,也可以选学2个或3个模块,以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素养。

2.根据学生的发展方向而选

(1)对文科类学生,学完必修1、必修2后,再选修一门选修模块,就可以达到高中化学课程的学习毕业要求。在学习了必修课程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后,可以从6个选修模块中选择比较简单,理论性不强,接近现实生活的模块进行学习。针对这6个模块而言,《化学与生活》模块相对比较简单,适宜学文科的学生选修。学生在学完必修课程后,已经对化学基础知识有所掌握,在此基础上选修《化学与生活》,能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的知识,形成合理使用化学品的意识,以及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2)对理科学生而言应依据高考的趋向而定。

①根据高考思路有选择性地选课。

宁夏高考内容是两个必修模块和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为必考内容,选考内容为《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与技术》《有机化学基础》三个选修模块中任选一个。

②依据选修课的知识结构来选。

高中化学选修模块中,各模块之间相互独立而又有知识结构的联系。《化学与生活》是以生活中常见物质为基础,了解其性质和用途。《化学与技术》《实验化学》是综合性的知识,用到的一些原理、概念、方法、规律都分散在各模块中,相对比较难学,拓展起来要用到各方面的知识。《物质结构与性质》是了解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重要意义和基本方法,研究物质构成的奥秘,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化学反应原理》是学习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认识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了解化学反应原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有机化学基础》探讨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应用,学习有机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了解有机化学对现代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的贡献。《实验化学》是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和方法,进一步体验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认识实验在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我校在高二开设选修课时,依据学生的选课情况,有两个班级选《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一个班选修《有机化学基础》。我在给没有学《物质结构与性质》的班级上有关甲烷、乙烯、乙炔、苯分子中碳原子的成键情况,及分子的空间构型时,涉及碳原子的轨道杂化理论对分子结构的影响,给学生列举了许多例子,花费了好长时间,其结果学生仍然是懂非懂,教学过程中感到很费力,学生难以接受,教学效果不佳。但是当我在学完一个模块后,两班交换模块后,给学过《物质结构与性质》的班级上这节课的内容时,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并且能用杂化轨道理论来解释这几种分子的结构,学生学习兴趣比较高,讨论也比较活跃。

因此,我认为,在选修这三个模块时,应先学《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与性质》,再学《有机化学基础》比较好点。另外,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选学《化学与技术》,这要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就来选课。

总之,在高中化学新课改的教学中,各学校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进行选课,使学生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特点,展示自己的优点,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江家发,阎蒙钢.高中化学课程评价[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篇8

一、江苏高中化学学业水平必修测试特点

1.具体的内容规划

化学课程被分为必修课程模块和选修课程模块,选修课程的测试范围是对《化学与生活》和《有机化学基础》二择一。必修测试中的内容规划有认知化学科学、化学实验基础、常见无机物的应用。而具体就化学的基础知识认知来划分内容,则包括化学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和能力、化学与生活以及可持续发展中的利用。

2.测试能力要求的表述

化学必修科目的主要测试内容是化学基础知识的考查、化学基本技能的考查以及化学基本思想和方法的考查,注重对学生基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的考查。对化学的学习目标具体可分为技能、认知和体验三类,在每一类的学习目标中再进行由低到高的层次划分。其中技能类分为三层次:技能性考查要求学生初步学习能力过关,能够独立操作基础简单的化学实验,对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用途和使用方法要熟悉并掌握;初步学会化学实验中基础性的检验、过滤、蒸馏、配置等化学方法,并能对记录的实验数据进行初步的整理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完成实验报告;灵活应用课堂上学到的内容,对基本实验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认知类分为四层次:认知性考查则要求学生对化学元素、基础无机物和有机物有足够的认识和识别;了解化学物质的性能,化学物质之间反应和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相似物质之间能够做比较和归类,认识它们之间存在的差异;掌握和认知化学反应原理,并在实际问题中能够运用。体验类亦分三个层次:在知道化学是一门科学研究的主要对象的基础上,认识并学会化学的定量研究方法;体验化学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在新能源、新材料的开发上化学所起到的关键作用等。

3.考点突出主干知识

江苏化学学业水平必修测试中,考点的分布紧扣化学知识主干,并通过对主干知识的考查来鉴别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成绩的优异。对主干知识考查的试题中多为常见和难度一般的题型。试卷中突出主干知识的考查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着重理解化学的基础性知识和核心内容。紧扣主干知识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对于化学大框架的整体把握,在学习相关化学知识的同时能够做到更加的系统全面。

二、江苏高中化学学业水平必修测试对教学的启示

化学教学如何做到有利于学生学科素养的提高,以及现代公民在当今的人文社会该怎样习得有关化学方面的知识,这些都是近年新课程改革以来化学教师一直讨论的话题。而江苏高中化学学业水平必修测试给予了很好的启示。

1.基础化学知识教学

高中化学基础中很多常见知识是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最基本应该了解的化学常识,是属于公众素养的必修知识。高中化学知识中的基本概念其实也是作为具有科学观念的现代人所应该筹集的基本事实性材料。对于参加必修考试检测的学生,我们应该根据化学中所研究涉及的物质层次,以及化学的各类型反应、能量变化、反应方向及限度对学生进行事实性的教学,为学生充分了解化学基础知识,构建学科知识框架打下坚实的基础。

2.知识价值体验的强化

学生目前已经学到的知识以及该年龄段的生活经验都应该促使其与化学知识的接轨,并强化体验,这可使学生获得知识价值的体验。在教学中不仅使科学与人文知识的融合恰如其分,而且有关技术、科学和社会的特征也逐渐在化学知识充分的体验中紧密关联,从而使化学教学在新课程的改革中发挥真正的作用。因此,引导学生在社会、技术、科学的大环境下认知化学,并解决生活中实际发生的问题,这样才能发挥化学知识习得的真正作用。

3.学科观念的形成

上一篇:住宅物业管理方案范文 下一篇:化妆师简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