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范文

时间:2023-11-29 19:13:22

琵琶行篇1

鲁人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三单元的单元话题是“感受艺术魅力”。这个单元的学习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对描写艺术(音乐和绘画)的文学作品的学习,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的鉴赏知识,积累一些基本的鉴赏技能,进而培养学生们对艺术的热爱之情。但这个目标对于目前的高中学生来讲却是有一定难度的。首先学生自身已有的艺术素养不足以支撑他们对描写艺术的文学作品的品读鉴赏。因此当作者用一些相对专业的术语把对音乐和绘画的理解用文字的形式表述出来的时候,学生很难通过抽象的、自己也不甚理解的文字去还原艺术作品的本来面目和真正魅力,在此接受层次上进行艺术鉴赏几乎不可能。因此在教学上,多数老师不过是把它们上成文学课罢了,对于如何真切地感受艺术魅力觉得无从下手。笔者力拙,但却想从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角度去作一尝试,力争使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在感受艺术魅力上能有所收获。

阅读是打开文学艺术作品宝库的钥匙。学生要想体味用文字呈现出来的艺术魅力,就要到文字上去找突破口;要想体会文学艺术作品的美,感受文学艺术作品的魅力,就必须从它的载体――文字入手;要想深刻体会文字所传达的艺术气息,就必须在明白语义的基础上反复阅读,在阅读中感悟、体会、升华,由文学形象还原为艺术形象,由艺术形象上升为一种个人情感体验。因此在设计本单元的教学时,要把阅读放在教学目标的首位。

以《琵琶行》为例,笔者的教学设计是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学习目标、自主设计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不管是学习目标还是探究的问题,都要强调在阅读的基础上去设计,去理解。这样,阅读就成了课堂的主轴线,在阅读品味中学生初步感知文本,在阅读品味中学生初步感知艺术形象,在阅读品味中学生形成了自己的情感体验,这样本单元的教学总目标才会达成,学生才会真正从本单元的学习中得到可能受用一生的东西。

教学过程

1.导入

这个单元的单元话题是“感受艺术魅力”。大家知道,艺术的魅力是永恒的,但却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感受到的,学习这个单元的任务就是来尝试掌握这一本领的。而《琵琶行》主要是为了锻炼大家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力的,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琵琶行》,一起品味、感受音乐文学艺术的魅力。

2.检查预习

明白文意是理解文本的基础,检查内容主要是学生对字词句的理解。

《琵琶行》是描写音乐的传世佳作,阅读全诗,结合学案,根据自己的阅读体会为本课设计一个学习目标,并根据自己设计的学习目标,设计一个有价值的探究问题。

学生设计的目标和问题,尽管表述各不相同,但都不外从情感、音乐描写、人物形象、环境描写等方面着手,老师此处可根据学生设计,选择两个问题进行课堂处理。教师备课要充分,所有的方面都要准备好。笔者执教过程选用两个目标:⑴阅读品味音乐描写的特点。⑵ 阅读品味人物的思想感情。

针对第一个学习目标,老师引导学生从集中描写音乐的第二段入手去品味琵琶曲之美。首先,学生高声朗读第二段,总体把握琵琶曲的特点。学生多数能体会到琵琶曲的美。此时老师再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是如何来描绘琵琶曲的美的。学生带着问题再读文本,很快就会发现作者运用的一些典型艺术手法。这些手法的综合运用,使作者为我们提供了一席如此美妙的“听觉盛宴”。音乐本身是流动的时间艺术,主要通过音调的高低和旋律的变化等来塑造艺术形象,作者的文字描绘当然会捕捉到这些变化。而学生也要捕捉到这些变化,并利用朗读的轻重缓急来反映这些变化,就要再读文本,边读边体会。当学生掌握后,请学生朗读,老师趁机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这样学生就能越来越准确地把握琵琶曲的变化,并读出自己的情感,此时老师再适时范读,把整个阅读体味推向高潮。此时学生已经完全沉浸在通过阅读而再造的琵琶曲的艺术境界中,个个摇头晃脑,跃跃欲试。

由此老师总结过渡,进入第二个目标的学习。音乐是一种不需要翻译的语言,没有经历过生活的困苦,我们也能感受《二泉映月》的辛酸,没有经历过爱情的痛苦,我们也能感受《梁祝》的悲欢。音乐是用来表达情感的,那琵琶曲表现琵琶女怎样的情感呢?同学们再读文本。

学生通过阅读会从乐曲中得到愉悦、激愤、哽咽等不同的情感体验,老师趁势点拨,学生一下子明白了一首繁复的琵琶曲就是琵琶女一路走来的人生经历的高度凝练的概括,总体情感基调是由喜转悲的。这种理解是否正确,学生通过阅读文章第三段,印证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琵琶曲旋律的变化和琵琶女身世的经历是如此的契合,学生真正体会了音乐作品和演奏者合二为一的境界,也就自然体会到了艺术的震撼力和表现力。

对于琵琶曲作者的体会是“我闻琵琶已叹息”,对于琵琶女的诉说作者的感受是“又闻此语重唧唧”。学生阅读第四段,体会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学生能概括出作者的人生经历,由此联想琵琶曲的繁复多变和琵琶女的身世经历,不免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慨叹。最后让学生自由朗读二、三、四段,深入品味艺术作品的魅力。

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大家表现很优秀,通过一起讨论交流,我们共同积累了感受文学艺术作品的方法,提升了感受艺术魅力的能力,达成了同学们预先设定的目标。有了这些能力,如果我们能重返两千多年前俞伯牙所生活的地方,那么相信他将不再会感到知音难觅,相反他会说:高山流水,知音无限。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培养学生文学艺术作品的感受力为目标,以阅读为主线,通过多种方式的阅读,最终形成了学生、作者、琵琶女、琵琶曲多方面的共鸣,真正体会了艺术的感染力。从这个角度说,这节课是成功的。本节课还尝试了让学生自主确立学习目标、自我设计探究问题的环节,从实际的课堂效果看,学生经过这么多年语文素养的积累,完全可以放心地把这个工作交给他们自己去完成,这不但充分调动了学生主体学习的积极性,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锻炼学生捕捉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但这节课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比如在对音乐的描写方法归纳时,应该更详细,让学生学习具体鉴赏的步骤和答题思路,对音乐描写的方法进行归类整理,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链。文中很多环境描写的句子优美动人,老师应该捕捉其中学生最感兴趣的一两句进行写作训练,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可以加深学生对诗歌艺术的感受能力,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想象力。教材中随处都有值得挖掘的写作素材,只要老师引导到位,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琵琶行篇2

五岁那年,我便开始学习琵琶。那时,我用的是小号琵琶,可这“小”琵琶往我腿上一放,却足足高出我一头半!仰视过后,我才发觉这庞然大物已把我瘦弱的腿压得不堪重负了,可它却仍“摇摇欲坠”。老师不等我适应过来,便让我们练习基本功。那“凤凰指”的手形,“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姿势,使我应接不暇。一节课下来,我便头晕脑涨,可老师却仍笑着补充:“这是基本功,必须练好!”“基本功?”没办法,回家后,我只好重打精神,专心致志地练起来——弹、挑、弹、挑……就连在公交车上,我也要拿着纸,背那些数字变成的简谱和各种弹法的标识,弄得本就晕车的我,更加头晕目旋。可这却更坚定了我要学好琵琶的信心。后来在走路时,我那小手还不知不觉地比划着“弹挑”哼唱着音阶。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后,我便随着乐团去平谷演出。那是我第一次演出。跟着前面的大姐姐们,坐在高高的红皮椅上,面对冷冰冰的镜头,望着下面一片黑压压的人群,我踮着的脚尖开始微微颤抖。“这可是要上报纸的,下面还有那么多的观众,我要弹错了,可要大出洋相了!”虽然心中有无限的紧张,可一想到演出后报纸上就会有我的“倩影”嘴角仍溢出一抹欣喜的笑容。

当然,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技艺的长进和经验的丰富,我便适应了各种各样的演出、比赛。校外艺术节团体赛的一等奖第一名,独奏比赛的第二名等等各种奖项都向我投来。出国的演出、奥运广场的演出、少年宫大庆的演出,我已经学会享受舞台的氛围。当然,每个月我的左手上都会结出厚厚的、硬硬的、黄色的老茧,要忍痛用牙齿将它咬掉。

现在,我将要考九级了,所弹的曲子就有15页。听,这是《月儿高》。月亮踌躇地升起,皎洁的月光洒向万物。泉水一冲出深山的孔隙,月光就扑过来。一轮梨花月变成了液体。揉碎了的月光,叮叮咚咚唱着歌,奔跑在幽山竹林中。忽然从高高的石崖向下“蹦极”,玉珠四溅,月亮也成了一颗颗晶莹的珍珠。音乐在琵琶的三个把位回旋。装饰音机智乖巧,似鱼嬉水草;扫弦激越奔放,像是作曲家似的畅快淋漓;揉弦婉转流畅,音符中有诉不尽的柔情。月亮渐渐升高,照到了河塘。静静的湖面映着月光,微风过处,河塘内的荷花轻轻摇曳,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碧叶与荷花上,如一曲和谐、幽静的旋律。音符从我那宛若兰花乱颤般的指尖滑出,柔情从那微颤的四弦中流出,真可谓:半月无双影,全花有四时;摧藏千里态,掩抑几重柔。

琵琶,叙说不完人间悲欢离合,抒发不尽心头喜怒哀乐。这块富有灵性的木头将倾注我毕生的心血,她,是我最忠实的“朋友”。技术技巧磨练我的意志,旋律曲调陶冶我的情操。而这充满辛酸、艰苦,又诗情画意的琵琶“行”,将是我千金难买的精神财富。

北京市中关村第三小学六年级 李瑞明

琵琶行篇3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继杜甫之后唐朝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琵琶行》是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后,一次因听了琵琶女的不幸身世后写成的有感之作。《琵琶行》中不少词句都是镌刻人心的千古绝唱,在民间广为流传。它之所以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不仅由于它的语言美而不浮华,精而不晦涩,而且通俗易懂,情意深刻内容贴近生活,不但当时的知识分子能够欣赏,就连下层人民也能去欣赏这首千古之作。而且白居易在音乐上的造诣也是很高的,他的一生几乎一直和音乐为伴,他不但酷爱音乐而且精通音乐,对于音乐,他的接触可以说是多方面的:从实践到理论,从演奏到欣赏,从器乐到声乐都有所接触。他对音乐美的深入洞察、理解和描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从而使其作品超越了本身的文学价值。语言的运用白居易非常重视诗歌的语言。他的诗以通俗、明快、润畅为基本风格。赵翼说:“元自尚坦易……坦易者、多触景生情,因事起意,眼前景,口头语,自能沁人心脾,耐人咀嚼。”而初读他的诗时,较之其他诗人的诗都好读一些,“据传,白居易写完诗时,都要读给邻居的老妇人听,听不懂就改,直到对方能够听懂为止”。而白居易《琵琶行》这首诗则采用了这种风格,走老少咸宜,雅俗共赏这条平民化的路。它把叙事与抒情紧密地结合起来。可以说它既是叙事诗,又是抒情诗,或者说它既是以抒情见长的叙事诗,又是以叙事见长的抒情诗。诗中既有凄婉感人的情节,又有真挚动人的情感。

从为琵琶女作诗传的角度看,是叙事诗,有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诗中琵琶女的身世构成一层故事,读者可以通过几个片段看到她从“十三学得琵琶成”到“老大嫁作商人妇”的悲惨经历。作者由京城贬居江州的遭遇也构成一层故事。与此同时,良人此次相遇,由送客到闻乐,到演奏,到琵琶女和作者先后自叙身世再到弹奏和满座掩泣,又是一重故事。由于有这样三方面的结合,所以《琵琶行》的故事显得丰富曲折,不同凡响。

从抒写“迁谪意”来讲,等于是抒情诗。诗中作者直接出场,与琵琶女共诉天涯沦落之痛,抒情气氛浓郁。于是在叙事与抒情的紧密结合中,哀怨悱恻的悲剧主人公——琵琶女和作者自己的形象就被塑造了出来,而读者也就不禁随之而唏嘘了。

这一特点是与这首诗的主题有关的。《琵琶行》的主题具有双重性。诗中既刻画了一个漂流沦落,凄楚孤苦的琵琶女形象,又通过“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抒发了作者自己“谪居卧病浔阳城”后的苦闷心情,塑造出作者横遭贬谪,郁郁寡欢的形象。琴拨既倾泻了琵琶女的满腹辛酸,也拨动了作者受了创伤的心弦,于是两种身世,一种悲痛,互相映衬,互相感染,使全篇在叙述中充满了强烈的抒情。

《琵琶行》主要是通过作者自己的口吻抒情的,这种强烈的主观色彩是有其原因的。白居易本是抱着强烈的济世思想走上仕途的,特别是在任谏官时“有阕必规,有违必谏”,很想在政治上有一番建树,但他却遭到了政敌的诽谤,最终在种种责难下,被贬到江州,此时现实与理想发生了剧烈的矛盾,他仍想“兼济天下”,但又苦于报国无门;他何尝不想从此只“独善其身”,但又感到于心不安。这是他一生中最痛苦,最不得志的时候,只不过他素来乐观旷达,“恬然自安”罢了,这次“感斯人言,始觉有迁谪意”(见《琵琶行》序)。感情的闸门再也控制不住这积蓄已久的洪涛,终于激动得“江州司马青衫湿”了。

诗中还有细致传神的人物描写。《琵琶行》不像《孔雀东南飞》那样对刘兰芝有一段很集中的肖像描写,避免了具象过多之嫌。但同时又配合情节发展,在关键时刻加以点画,着墨不多却能细致传神。如“犹抱琵琶半遮面”,“整顿衣裳起敛容”都是明显的例子。诗中心理描写的内容也很丰富,特别是“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借音乐描绘曲传琵琶女的内心世界,更是心理描写中一种新的成功的尝试。

另外,这首诗中写景的句子虽不多,但与叙事抒情相配合。景物描写侧重于在故事发展的关键时刻用不同的方式展现统一的环境气氛。“枫叶荻花秋瑟瑟”,这开头的第二句就已为全诗悲凉的情调定了弦。诗中三处关于江月的描写,“别时茫茫江浸月”,“唯见江心秋月白”,“绕船月明江水寒”,前后映带,使整个环境沉浸在迷蒙的月色江水之中,起到了很好的衬托作用。

这首诗还富于音乐美。为了避免平淡沉闷,全诗不断地换韵,少则两句,多则十几句,读起来如行云流水,更增加其一唱三叹的情致。例如诗中关于音乐的一段描写,优美的语言随着琵琶曲“三两声”,“续续弹”,“银瓶乍破”,“曲终收拨”的变化,将音乐的轻重缓急,旋律的抑扬分合形容备至,再加上叠字的回环往复,本身也染上了强烈的音乐感,变成了一曲用文字谱成的乐章。

琵琶行篇4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点击查看:琵琶行原文翻译及赏析

2、琵琶行课文对照翻译。

秋夜我到浔阳江头送一位归客,冷风吹着枫叶和芦花秋声瑟瑟。

我和客人下马在船上饯别设宴,举起酒杯要饮却无助兴的音乐。

酒喝得不痛快更伤心将要分别,临别时夜茫茫江水倒映着明月。

忽听得江面上传来琵琶清脆声;我忘却了回归客人也不想动身。

寻着声源探问弹琵琶的是何人?琵琶停了许久却迟迟没有动静。

我们移船靠近邀请她出来相见;叫下人添酒回灯重新摆起酒宴。

千呼万唤她才缓缓地走出来,怀里还抱着琵琶半遮着脸面。

转紧琴轴拨动琴弦试弹了几声;尚未成曲调那形态就非常有情。

弦弦凄楚悲切声音隐含着沉思;似乎在诉说着她平生的不得志;

她低着头随手连续地弹个不停;用琴声把心中无限的往事说尽。

轻轻地拢,慢慢地捻,一会儿抹,一会儿挑。初弹《霓裳羽衣曲》接着再弹《六幺》。

大弦浑宏悠长嘈嘈如暴风骤雨;小弦和缓幽细切切如有人私语。

嘈嘈声切切声互为交错地弹奏;就像大珠小珠一串串掉落玉盘。

琵琶声一会儿像花底下宛转流畅的鸟鸣声,一会儿又像水在冰下流动受阻艰涩低沉、呜咽断续的声音。

好像水泉冷涩琵琶声开始凝结,凝结而不通畅声音渐渐地中断。

像另有一种愁思幽恨暗暗滋生;此时闷闷无声却比有声更动人。

突然间好像银瓶撞破水浆四溅;又好像铁甲骑兵厮杀刀枪齐鸣。

一曲终了她对准琴弦中心划拨;四弦一声轰鸣好像撕裂了布帛。

东船西舫人们都静悄悄地聆听;只见江心之中映着白白秋月影。

她沉吟着收起拨片插在琴弦中;整顿衣裳依然显出庄重的颜容。

她说我原是京城负有盛名的歌女;老家住在长安城东南的虾蟆陵。

弹奏琵琶技艺十三岁就已学成;教坊乐团第一队中列有我姓名。

每曲弹罢都令艺术大师们叹服;每次妆成都被同行歌妓们嫉妒。

京都豪富子弟争先恐后来献彩;弹完一曲收来的红绡不知其数。

钿头银篦打节拍常常断裂粉碎;红色罗裙被酒渍染污也不后悔。

年复一年都在欢笑打闹中度过;秋去春来美好的时光白白消磨。

兄弟从军姊妹死家道已经破败;暮去朝来我也渐渐地年老色衰。

门前车马减少光顾者落落稀稀;青春已逝我只得嫁给商人为妻。

商人重利不重情常常轻易别离;上个月他去浮梁做茶叶的生意。

他去了留下我在江口孤守空船;秋月与我作伴绕舱的秋水凄寒。

更深夜阑常梦少年时作乐狂欢;梦中哭醒涕泪纵横污损了粉颜。

我听琵琶的悲泣早已摇头叹息;又听到她这番诉说更叫我悲凄。

我们俩同是天涯沦落的可悲人;今日相逢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

自从去年我离开繁华长安京城;被贬居住在浔阳江畔常常卧病。

浔阳这地方荒凉偏僻没有音乐;一年到头听不到管弦的乐器声。

住在湓江这个低洼潮湿的地方;第宅周围黄芦和苦竹缭绕丛生。

在这里早晚能听到的是什么呢?尽是杜鹃猿猴那些悲凄的哀鸣。

春江花朝秋江月夜那样好光景;也无可奈何常常取酒独酌独饮。

难道这里就没有山歌和村笛吗?只是那音调嘶哑粗涩实在难听。

今晚我听你弹奏琵琶诉说衷情,就像听到仙乐眼也亮来耳也明。

请你不要推辞坐下来再弹一曲;我要为你创作一首新诗《琵琶行》。

被我的话所感动她站立了好久;回身坐下再转紧琴弦拨出急声。

凄凄切切不再像刚才那种声音;在座的人重听都掩面哭泣不停。

要问在座之中谁流的眼泪最多?我江州司马泪水湿透青衫衣襟!

琵琶行篇5

2、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3、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4、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5、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6、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7、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8、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9、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10、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11、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12、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13、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14、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15、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16、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17、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18、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19、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20、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21、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22、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23、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24、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25、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26、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27、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28、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29、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30、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31、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32、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3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34、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35、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36、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37、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38、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39、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40、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41、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42、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43、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44、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琵琶行篇6

唯中国一条历史绵延千年不断文脉,造就中国人特有历史厚重感。中国文化人,不甘心在柏拉图(前427~前347 年)《理想国》设计的洞穴中游荡,那是抹杀我们智慧的陷阱。中国文化人,拒绝黑格尔(〔德〕1770~1881)式的绝对理性,不做历史终结永恒不变的木头人。违背历史时空观的观念,断绝了过去、当下、未来的通道。中国文化人,冲破西方传统与现代二元对抗论,不受严复(1853~1921)新与旧对立误导,传统在当下,传统在未来,我们永远在历史长河中行进。楚国诗人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古希腊诗人赫拉克利特:向上的路和向下的路是同一条路。

两千多年前中外先辈与当下子孙后代,在同一条时空航道上。圣籍神皋寄所思,陈寅恪先生晚年诗中一句话,打开琵琶人天眼。古今中外圣籍为我用,海阔天空神皋任我走。圣籍神皋一座取之不尽的世界宝藏,激活琵琶人航船的动力。笛卡尔脱离中世纪传经布道之宿命,悟出一句名言:我思故我在。以绝对主体代替神位,之后蜕化为科学理性的卫道士。琵琶人向笛卡尔挑战,不争辩逻辑层面对与错是与非,不再需要理性(工具理性)同意,不再奢求齐一化同质化。琵琶人宣扬因情生理、以情制技的情本体艺术观。我弹故我在,你在故我弹,在主与客、人与神之间上下徊磨。古人很现代,表述东方现代性话语从孔子开始。与古人一起生活在价值共识大家庭里,找到自己。琵琶人唯一知道的航行总目标终极关怀。航行中琵琶人设计三件事:1. 记忆历史,理解古人,还原历史真相,为未来设计可供后代新的记忆;2.间隙意识的确立。间隙是动态中的静态思维,暂停脚步,得以心灵的宁静,反思、反省、质疑,随时调整航向;3. 深信未来更光明更有意义,是记忆历史的动力。将过去、当下、未来置于一个有机的共同体中所思所行。时间性维度的转换,尽管其可能性早已蕴含在希腊哲学和基督教之中了,但其真正的实现,却要等到后来的启蒙运动承接上述海德格尔(〔德〕1889~1976)哲学论点,全力搜索时间性维度的转换蕴含在历史事件的航船与当下琵琶人航路对接的可能性。开启大脑智慧纽。点击古希腊:翻开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名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雅典与斯巴达城邦历时27 年(前431~前404)一场惨烈较量、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一方,则使人失去人性而坠于野蛮残酷,另一方,对文明、高贵、卓越、优雅等希腊精神的守护。

修昔底德为守护希腊精神而不受胜利或失败来干扰被判断对象应得的不朽颂扬,以诗性的哲学思维撑开审美中立的空间,达到宣扬人性价值的目的。点击中国秦汉:楚汉相争发生在中国公元前二百多年,距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已过二百多年。中国历史学家亦有类似修昔底德以审美中立的笔触记录历史。古代伟大的琵琶人将楚汉相争胜者汉王刘邦与败者楚霸王项羽的故事,分别谱写了两首经典武曲《十面埋伏》《霸王卸甲》,近代琵琶人皆以故事情景直叙方式传承之。点击中国远古黄帝与蚩尤大战:胜方黄帝,是正义与秩序的象征,败方蚩尤,是邪恶与混乱的代表。蚩尤,兽身人语,铜头铁额人身手蹄,四目六手。形态怪异奇样、残暴凶狠的蚩尤被后人敬仰为战神。据《史记》记载,刘邦当初起兵,曾在沛县向蚩尤歃血祭祀,颂扬蚩尤为司兵之星,莫非刘邦因撑起蚩尤战神大旗而打败项羽,项羽为何不拜蚩尤,这位盖世英雄本人就是一位战神,自助发力,何需另求同行。中国冷兵器时代的历史表述,游离于成王败寇的思维与审美中立之间。胜者之王一旦掌权,功夫全用在维护帝国世俗化的政治秩序,被百姓奉上神位的大都是离经叛道、杀身取义的悲剧性英雄人物。再回到两首武曲。历史故事蕴含的现代性在当下琵琶声中得到新的解读。美学家宗白华说:全剧的结果即英雄在挣扎中殉情的毁灭有如阴霾沉郁的暴雨淋漓,反使我们痛快地重睹青天朗日。琵琶人以审美中立而不受故事情节干扰,抱着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对生命意义的渴望,把《十面埋伏》千军万马的战争场面与《霸王卸甲》项羽宁死不屈的悲剧性情景,统统推向极致,来一次痛痛快快的生命张力的宣泄。从近处说:审美开悟起初来自海外洋观众。刘邦项羽何许人,垓下大战怎么回事,他(她)们全然不知,是独特的语言,__强烈的音响感染而欢呼。

当音乐与人的生命律动对接时,掌声四起。从远处讲:中外古今世俗化的政治秩序与神代表的超越性精神秩序,构成相互牵连的二维张力,维护国家社稷的稳定。当今世界现代性把精神抽空,二维张力已不复存在。当下琵琶人正是在个体空间里,保持世俗与神性的二维张力,使得艺术常新常变而精神不变。古希腊与中国历史事件对接,为当下琵琶人蕴含时间性维度的转移的可能性逐渐变为现实,并将可能性再传给未来琵琶人。大唐文化开放兼容的精神,孕育出光彩夺目的琵琶音乐。宋代尊先王嘉言美政,文化由开放转入保守,艺术从宫廷贵族走向文人雅室,文风精巧光新润饰藻绘。有言道,宋代文风熟透了。大唐音乐十部伎,宋元明清一路走来还剩几部?压缩在以五声音律为主体里的昆曲音乐,几乎快雅死了。琵琶千年,千年常青,没有熟透,没有雅死,其法道何在。不问你和我,向佛界天王殿东方持国天王请教。四大天王各司风调雨顺神责,东方持国天王怀抱碧玉琵琶,妙手弹出调的声音调节风尚,调和民风,调整心态,调理和谐。一个调字,浅显明白,深不可测。琵琶历史三次大交流:一、丝绸之路从西域经大唐到明清由西向东的传承;二、明清,由北往南在江南生根开花结果,形成近代几大流派;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由南返北,众多人才以首都为聚集点,向全国辐射。琵琶交流史显示中国调文化法道之神通,尤其第二次交流琵琶有了质的飞跃。当初琵琶人将西域大漠出生的琵琶姑娘请到江南安家落户,她得到江南田园水乡雨露的浸润,儒雅细巧的丝竹声,把姑娘调理得更加丰满可爱。琵琶啊,琵琶,奏起武曲,你是刚毅不屈的男子汉,拨动文曲,你却是柔弱秀美的女子,琵琶之性,实难说清。在现代化进程中,冒出两句时髦口号:与国际接轨,与时俱进。东方文化盲目接上西方轨道,顺着西方时间表走,一场纳税人买单全社会娱乐运动开始了,娱乐盛况比西方还西方。上帝神位被娱乐之星代替,生活宗教正在蔓延,遭遇困境的不仅只有琵琶。祖宗对此境状:嵇康,将《声无哀乐论》改写为《乐有淫声论》;孔子,将乐有教化后添加一句乐有毒化老子更哀叹,乐之非常道,也不可道矣。当下琵琶人带着祖母文化焦虑症,为调和危机提出:回归江南文化摇篮。反哺琵琶母亲,再启新的航线。2013 年,写在《瀛洲古调》家乡江苏崇明岛音乐会前言:60年琵琶行,爬坡60年,父母之爱养育我,江南文化培育我。

蕴含农耕社会水乡情结的丝竹之音,给我琵琶打下永不磨灭的印记:柔韧、细腻、清脆、灵巧、秀丽颇具江南汉民族气质特征的文化符号丝竹,成为我琵琶生存发展的基因。眼下,身处文化消费、娱乐至上、虚无主义泛滥的环境,市面上,琵琶的脾气越来越轻浮古怪而让人难以欣赏。中和之声,丝竹之音,敦厚秀美的音乐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大群无家可归的音符在弦上莫名游荡。今天,我们怀着对母亲文化的思念和焦虑,重回江南,汲取养料,反哺母亲,养亲报恩。21世纪,琵琶群体带着精神的归属感,营造一个江南文化摇篮历史性回归的大局面。秦汉时期所谓江南卑湿,丈夫早夭这一地理意象影响颇深。唐人张谓撰《长沙风土碑铭序》为之辩诬:郡邻江湖,大抵卑湿,修短疵疠,未违天常。而云家之重膇之人,乡无颁白之老,谈者之过也。唐中叶以后,太湖流域的江南成为发达地区的代名词。地理环境变迁,陶化风土民物,艺术意象涌现,创作琵琶新声,继唐以降第二高峰。今日航行途中间隙时刻,航向江南文化大回归,情归本体,理顺天常,势之必然也。坐而论道,器不开口,人还在吗,请听琵琶独白弹拨乐群,数我实力强,我有四位王者支撑:头王日神,崇尚经典,二王酒神,通俗见雅,三王土神,民间原生,四王海神,探索未来。四位王者各司其责,相互比试,各美其美,美出多元,相互巴靠,美美与共,共为一体,方寸琵琶多元一体大世界也。

人降于世,劳作之余乐舞求欢,踏歌节拍与心跳合韵,弹拨音乐率先融入生活律动中。唐裴神符首创指弹替代拨奏。弹挑:一弹一挑,一刚一柔,一起一伏,一放一收,弹挑两声合成二律,正与心脏同律合拍。从此琵琶更具生命体征。誉为东方颗粒之弹挑,诗性词化语言之美也。弹挑孕育出轮指,能刚能柔,能紧能松,能快能慢,能虚能实。轮指极慢频率犹如太极拳势,飘逸而凝重,其美拨子所不能。轮指具东方曲线之美,誉为弹拨乐器中人生咏叹之歌后。左手兼容中外弹拨技法,推、拉、吟、揉、滑、打、带、绞,左右手组合快速点状语言,其独特风格区别于提琴、钢琴。我的优点,能歌善舞,我的缺点,脾气刚烈。对其症只需一味药调。感谢裴神符给予我新的生命,没有他,我或许仍处在铜琶铁板铿锵镗鎝高唱大江东去的年代。我每天梦想成为国际流行乐器。我羡慕小提琴和钢琴:技术完美,音乐光彩,经典厚厚,人才多多。这两件世界性乐器,鲜有弄潮儿光顾,保持高雅品位,万幸。在现代化大潮里,我被挤压得面貌全非,我向全体琵琶人呼吁!减负再减负,调和再调和,请把我带回到江南文化摇篮,多听听娘家人丝竹语吧。(琵琶独白结束)世界首先是人的环境,人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琵琶人以一个调和心态,把心律调到72跳,回到日常生活中去,树立低碳燃烧的审美观。乐无诗性,行之不远,回到诗情画意语境中去。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伟大诗人但丁(1265~1321)的《神曲》;德国理查瓦格纳(1813~1883)的诗性牧歌;中国绘画大师丰子恺(1898~1975)简朴拙稚的儿童画;将琵琶人带到人类原初的儿童时代。点击丰子恺一幅画《好妈妈讲好故事》:赏画萌生三问儿童爱听什么故事,又爱听什么音乐,什么音乐适合他(她)们听。

于是一首音配画的音乐产生了。点击琵琶圣籍崇明派《瀛洲古调》(下文简称《古调》):《鱼儿戏水》《雀欲回巢》《蜻蜓点水》《小银枪》《狮子滚绣球》昔日,成人之心弹奏《古调》,今朝,赤子之心《古调》新奏,置换心境,调出新意。《古调》与丰子恺儿童画对接,开辟出琵琶新空间。母爱与童趣皆是艺术审美的源点,为琵琶寻人获得宝贵的精神元素。眼下又有新作:《螳螂姑娘的舞步》《跳蚤迎亲》《小青虫化石复活》琵琶进入昆虫世界,痛快得忘掉一切。艺术已经完成历史使命,黑格尔断言事实果真如此,艺术家活着还能做什么?过去艺术沉默的时候,开始了政治学和哲学,现在政治学和哲学到了尽头,于是艺术又重新开始。给当下琵琶重要启示,琵琶的历史使命刚刚起步。革命本义一,源于《周易》: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义大矣哉。本义二,西方最早出现在16 世纪哥白尼(1473~1543)《天体运行论》,革命是一个天文学术语,指有规律的天体旋转运动。从哲学上说,革命是突破和重构。琵琶避开尼采(〔德〕1844~1900)式的暴力摧毁,认同德里达(〔法〕1930~2004)不能遗忘过去有价值的东西的历史观。对琵琶人而言,带着深厚的历史价值观才有可能产生革命思想。革命本义回归之时,琵琶革命之路早已显现。且看1960~1976 年阶级斗争时期:《狼牙山五壮士》《游击队之歌》《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同时还有《送我一枝玫瑰花》《土耳其进行曲》《马兰花开》文革时期:《语录歌》《唱支山歌给党听》《草原英雄小姐妹》《歌唱敬爱的周总理》同时还有,《牧场之家》《婚礼舞曲》《小船歌》琵琶在红色主旋律盛行年代出足风头,同时,技术改革,创作新曲,古今中外全面开花。回归、调和、突破、重构,近半个世纪琵琶革命从不间断。这一个现代琵琶史上的奇迹,值得当下及未来琵琶人细细把玩。

人类活动最基本形式是对话,所谓艺术意象论,就是人与天地,人与人对话。琵琶依托三大技术在革命路上:与日月江河对话,与草木山石对话,与花鸟鱼虫对话,与古今中外人物对话。能否与鬼神对话?佛家经书《毗奈那杂事》有记,大意是:昔日王舍城吃人恶神鬼子母,在佛祖教诲感召下,顿悟前非,立地成佛,奉为诃梨帝母护法天神尊位,造福于百姓。琵琶人假凭技术力道与鬼神合其德,终成一曲《鬼子母独白》。从此,琵琶乐库里鬼神占有一席之地。于是乎,自作狂态,与清朝乾隆帝PK一副对联:气备四时与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乐游九州纳中外古今悲喜融以海。琵琶情商,在天地人场域里,不断迸发出光与热。

琵琶行篇7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欣赏诗歌的音乐美。

2.品味诗歌意境,感受人物命运悲剧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领会作者运用独特的手法描绘音乐形象的写作特点,感受诗中人物命运的悲剧情感。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如何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的感情融为一体。

【教学设想】:《琵琶行》教学重点在于整体感悟。应将掌握字词知识放在课前预习中完成,课堂上应着重围绕领会作者运用独特的手法描绘音乐形象的写作特点,感受诗中人物命运的悲剧情感,这一重点内容进行。

【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音乐是人类共有的另一种语言,它通过七色乐音的有机组合,描绘多彩世界,叙说丰富人生,传达内心情感。那么无声的诗歌是如何能将音乐转化为可感知的形象的呢?千年绝唱——《琵琶行》给了我们答案。一曲绝唱《琵琶行》,司马洒泪青衫湿。那弦音有着怎样的魔力,触动了诗人怎样的情怀?今天,我们就来解读千年乐曲——《琵琶行》。(板书:《琵琶行》)

二、看课题,知重点:

看标题想想本诗重点可能写什么?谁写的?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表达什么情感?

三、自读诗歌,讨论梳理

1.学生自学课文,掌握疑难字词,了解诗歌意思,读通诗歌。

2.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

点名读课文,思考问题:

(1)诗歌前的小序说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2)概括段意,找出小序和诗中的对应部分。

四、探究赏析诵读

1.本诗是一首叙事诗,在这首叙事诗中刻画了哪两个主要人物?(明确:琵琶女诗人。)

2.是什么把这两个素不相识、不同层次的人联系在一起的?(明确:琵琶声。)

3.研读课文,赏析音乐美,感受悲剧情调:

(1)学生读第二段,选择最喜欢的句子赏析。

明确:整个曲调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前奏曲:“转轴拨弦……平生不得志。”浔阳江上,冷月风寒,琵琶女独处空船,凄凉孤单。因而出场弹奏的旋律凄清抑郁,抒发着失落与不得志的情怀。那么怎样从琵琶曲调变化中,捕捉琵琶女的情感生活变化轨迹呢?(赏析:抓住“情”‘朗读:突出凄凉抑郁失落之情)明确:生活反差勾起琵琶女对昔日生活的回忆,于是音乐转入第二部分——欢乐曲:“轻拢慢捻……落玉盘。”这时明朗欢快悦耳的琵琶声,高低错落,交织成跌宕起伏的欢乐乐章,奏出了她风光的青少年时代。(赏析:抓住比喻、叠词、韵律,突出“向往”之情,朗读:旋律轻快舒缓圆润清脆。)可是,光阴似箭,好景不长。亲人远走、离世,自己年长色衰,落得门庭冷落。由于生计所迫,她只好嫁给了商人。想到这,她心酸不已、肝肠寸断,因而旋律进入第三部分——沉思曲:“间关莺语……无声胜有声。”旋律变得“凝绝”“冷涩”,乐曲之声渐停,琵琶女沉浸在深深的思考之中。(赏析:比喻、韵律运用,言虽尽意无穷的体会,朗读:悲抑哽咽之情)结尾部分是——悲愤曲:“银瓶乍破……一声如裂帛。”琵琶女沉思后的情绪突然高涨起来,以急促刚劲的节奏,诉说着自己对命运的愤懑之情。丈夫“重利轻离别”,她时常独守空船,现实使她悔恨交加,痛不欲生,因而音乐之声高亢激越。这是对丈夫重利寡情和世人重色轻才的愤怒控诉。最后,“四弦一声如裂帛”,是绝望的呼号,因而旋律急促刚劲。(赏析:突出余意无穷,朗读:绝望悲号之情)

(2)本段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作结有什么作用?

五、再诵读第二段,指导背诵。

1..方法指导:大弦之后四句要背得快点,语调轻快;间关以后两句速度要慢,背得要流畅;冰泉后四句是蓄势待发,要轻微小声地背;银瓶向后四句话是高潮,要背得热烈紧张。

2.学生试背、互相点评。

六、课后作业:

1.巩固字词

2.再读课文,质疑思考。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学生朗读全诗,回顾诗歌内容。再畅谈自学时遇到的疑难点。

二、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1.谈谈琵琶女艺术形象,她的悲剧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琵琶女才貌双全,而在当时却被侮辱、摧残。她对自己的不幸遭遇、对世态炎凉,表示了强烈的愤激之情。她的悲剧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年龄、歌妓、丈夫重利等方面,最主要的是他自己。

2.从内容上看,作者心情如何?从哪里可以看出?

(明确:凄凉,孤寂,伤感。从“枫叶荻花秋瑟瑟”“醉不成欢惨将别”“我闻琵琶已叹息”“江州司马青衫湿”等诗句可以看出。)

3.在这样的情境下作者与主人公的心情在哪点上产生了共鸣?为什么?

明确: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投影:作者6岁能写诗,9岁懂声韵,29岁中进士,32岁登科,35岁被授翰林学士,36岁被授予左拾遗,44岁上书遭贬为江州司马。

明确:(1)两人均沦落江州:本是京城女——辞帝京。

(2)两人均怀才不遇:名属教坊第一部,曾教善才服——才华四溢。

(3)两人均落魄失意:门前冷落鞍马稀,商人重利轻别离,梦啼妆泪红阑干——谪居卧病浔阳城。

三、总结归纳,把握主题:

通过这首诗的学习,我们欣赏到了用独特手法描绘音乐形象的写作形式,了解到了通过环境渲染气氛传达感情的独到之处,感受到了悲剧人物的内心情感。

四、再读全诗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品味欣赏。

五、布置作业:

欣赏《荷塘月色》这首歌,然后写400字左右的一段文字来描摹它。

板书设计:

琵琶行(并序)

琵琶女白居易

京倡京官

商妇——音乐——谪官

同是天涯沦落人

琵琶行篇8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情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声,唯见江心秋月白……”

对以上诗歌从三个方面分析如下

一、靠使用具体的比喻

从“大弦嘈嘈如急雨”到“四弦一声如裂帛”这十四句中,诗歌借助语言的音韵写音乐的时候,兼用各种生动的比喻以加强其形象性。“大弦嘈嘈如急雨”把大弦弹奏的“嘈嘈”的声音比作“急雨”,既用“嘈嘈”这个叠字摹声,又用“如急雨”使它形象化,“小弦切切如私雨”亦然,把小弦弹奏的声音“切切”比作“私雨”,既用“切切”这个叠字摹声,又用“如私语”使它形象化,这还不够,“嘈嘈切切错杂弹”已经再现了“如急雨”,“如私语”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再用“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比,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就同时显露出来,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旋律交错继续变化,出现了先“滑”后“涩”的两种意境,“间关”之声,轻快流利,而这种声音又好象“莺语花底”视觉形象的优美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幽咽”之声,悲抑哽塞,而这种声音又好象“泉流冰下”,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的冷涩。由“冷涩”到“凝绝”是一个声渐歇的过程,诗人用“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佳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弹奏至此,满以为已经结束了,谁知那“铁骑突出”,刀枪轰鸣,把“凝绝”的暗流突然推向高潮,才到高潮,曲终收拨一画把“四弦”发出声音比喻成“裂帛”来标志着弹奏的结束。这其中作者在运用比喻描写弹奏的声音运用得灵活自如。袁行需曾对《琵琶行》在语言方面的成就作出这样的评价:“《琵琶行》对音乐的描绘有独到之处,音乐形象是难以捕捉的,白居易却借助语言把它变成读者易于感受的具体形象。他用生活中可以感受到的声音比喻各种不同的音乐和旋律。”③这种评价恰当地把他在描绘音乐时适当运用比喻具体表现出来,化抽象为具体,使人耳目一新。

二、靠着对演奏者意图的揭示和听众感受后的心理反映的描写

在琵琶女弹奏中,其出场后分别用“似诉平生不得意”,“说尽心中无限事”来对于演奏者意图的领略,其中“似诉”表现了作者对琵琶女弹奏音乐目的揣摩。“说尽”表现了通过音乐展现出来的事似乎说不完。其后的“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也是与弹奏者意图的照应。对于听众感受后的心理的描写用了“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等诗句来描绘,其中“此时无声有声”的叙述展现听众的心理听完歌声弹奏后最后的感触,最好的效果是沉默无言,独自品味。“唯见江心秋月白”则用描绘环境来渲染听众寂静无声的感受。“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则表现了听众对女子重弹琵琶后深深感受,掩面而泣的动人场景,这些诗句很好地从侧面反映了琵琶女精彩的弹奏给听众所带来好的效果。

三、适当地运用叠字,加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上一篇:妈妈的朋友四季范文 下一篇:文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