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计划范文

时间:2023-12-01 11:43:20

训练计划

训练计划篇1

[关键词] 大学生研究训练 工程创新人才 创新能力 培养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经济等都在发生急剧的变化,“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同志在2006年的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世界范围的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人才是创新之本,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需要创新人才来实现,因此培养创新人才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在学习和借鉴国内外高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从1999年开始在校内实施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Undergraduates Research Training Program,简称“URT计划”)。实践证明,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和良好途径。

一、大学生研究训练在工程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

1.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载体

学生在具有探索和创新性的大学生研究活动中,不仅增强了“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科技意识,还锻炼了实践技能,实现了从科学知识型向实用技能型的转化。大学生研究训练活动的开展会带动并营造起一种浓郁的积极向上的创新氛围,进而带动并引导更多学生投入科研实践锻炼。

2.大学生创新实践的主要阵地

大学生研究训练具有科技性、实践性和探索性的特点,突出了“创新”的主要特征,使得大学生研究训练成为大学生参与创新活动的主要渠道之一。同时随着每年项目的增多,参与学生的增多,大学生研究训练逐渐具有大众性和普及性的特点,给每个学生提供了参与创新活动的舞台。

3.提高大学生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

应用型大学或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培养的应用型人才,不同于高职院校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其中一个区别就是学生的科研能力。开展大学生研究训练活动,不仅能增强大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知的意识,同时对于提高其科研能力,特别是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至关重要。学生在各类科技活动实践中通过亲自动手和实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得到大大提高。

二、以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为载体培养工程创新人才的实践

1.建立二级管理体系

学校成立了校级和院系两级管理机构,校级管理机构由学校教学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组成,主要职责为根据国家有关文件精神制订URT计划的有关政策、指导URT计划项目的实施、评审推荐申报市级项目和审定校级项目、监督项目资助经费的使用情况、对结题项目进行审查等。院系级管理机构主要由院系主管领导、教授、骨干教师、企业专家等组成,主要职责为研究、规划本院(系)的URT计划项目并组织申报、评审、结题验收工作,检查和监督本院(系)URT计划项目的执行情况,提出改进URT计划的管理建议等。为保证学校措施落实到位,各院(系)都设有URT管理人员,负责URT计划相关事务性工作。

2.完善管理制度

在总结多年开展URT计划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学校教务处修订了《大学生研究训练[URT]计划管理规定(试行)》,对项目的申报、评审、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以及经费管理等都给予详细说明,使项目过程管理进一步细化、规范化和可操作化,并将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固定为学校一项日常工作,保证了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的顺利实施,提高URT计划实施效果。制度的完善既有利于大学生研究训练活动的有章可循,又为大学生研究训练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3.搭建网络平台

由教务处牵头、计算机系和教务处师生联合自主研发的“基于Web的大学生研究训练网络管理平台”已于2008年试运行。网络平台不但具有宣传和交流功能,而且具有强大的项目网上申报、网上评审与日常管理等功能,规范了项目管理,提高了管理与运行的效率。网络平台使管理更加人性化,通过使用网络管理平台,学生和教师都能够随时上网课题及所需人员要求,学生可随时对课题进行了解,给学生更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和选择。同时这种允许所有学生和教师了解并参与的网络平台方式,扩大了大学生研究训练的影响面,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公平性;网上评审功能在空间上扩大了参与专家的范围,使评审更加客观、公正。网络管理平台还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管理人员和师生都可以通过自己的界面看到项目的进展情况,网络管理平台会根据每个项目预先制订的计划,自动发邮件提醒参与项目的师生近期该进行哪步研究了,也使管理更加人性化。通过URT网络平台学生在主动性、项目开发和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项目管理方面都能得到明显的提高。

4.建立激励机制

学校教务处制定了一系列激励政策: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拿出专门经费支持大学生研究训练等创新活动;在本科生学习管理条例中明确科技创新获奖的加分规定,对获得优异成绩的学生给予创新学分奖励,创新学分可取代相应通选课的学分;对指导教师则给予课时量津贴或奖金奖励,鼓励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指导工作中,充分调动了师生参与大学生研究计划的积极性。另外,学生通过亲身参与,了解到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对于他们的学习、能力培养以及走向社会都有很大的帮助,如高052的一位同学说:“在研究该项目时,无论是专业基础课还是专业课的内容都只是对我们现在所学专业的基本概况,当涉及某一特定的专门的专业知识时,我们所掌握的知识是有限的,因此需要我们更加细致的研究相应的合成反应机理等内容,大大提高了对所学专业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对专业的前景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这将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所从事的工作起到深远的影响。”高043班的一位同学说:“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不仅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一种检验,而且也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提高。在实验设计过程中,每一项工作我们都进行了细致的分工。在分工各司其职的同时,我们还相互帮助,通力合作。URT计划树立了我对自己工作能力的信心,大大提高了动手的能力,使我充分体会到了在创造过程中探索的艰难和成功时的喜悦。”学生的这些感受都无形中激励了更多还未参加进来的学生加入到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中。

5.校企合作,产学结合

为让学生积极地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学校将学术科研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联合校企,形成了联动的机制。学校鼓励广大教师和学生从实习单位或科研合作单位的生产经营管理的实际问题中开发研究课题,鼓励学生关注和思考社会生活、生产实际以及自身的学习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形成自拟项目。各院系还积极建立了一批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创新产学合作教育模式,为学生开展科学研究和创新实践提供机会,使学生能在独立工作或专业实践中激发研究兴趣和创造性,在发现问题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另外,学校还鼓励各单位聘请校外企事业单位专家为URT指导工作组成员和URT项目指导老师,来加强大学生研究训练的企业参与度,从而使在大学生研究项目具有一定应用性,也有利于创新研究成果向社会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6.强化资源共享

学校要求各实验室(中心)面向开展项目研究的所有学生开放,提供时间和设备的保障,保证项目的实施。由于学生可以跨学科、跨专业、跨院(系)参加研究项目,所以实施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有利于学校各院系之间的资源共享,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资源的统筹利用。

三、实践成效与进一步思考

1.实践成效

项目实施十年来,共设立693个URT研究项目,有2145名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指导教师686人次,学校投入近200万元经费。学生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20多篇,举办38场学生科技论文报告会,撰写科研论文400多篇,参与学校内多个网络工程项目建设等。我校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车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数学竞赛、物理竞赛、ITAT模型车大赛等一系列竞赛中取得了好成绩,仅近三年就有376人次获奖,其中全国一、二等奖58人次,全国三等奖74人次,北京市一等奖22人次,北京市二等奖80人次。我校学生获得多项部级实用技术专利,如智能机器人项目中开发出三种不同功能的智能机器人等。

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近年来我校设立的URT项目数和参与的学生数大大增加,由最初每年设立30多个项目发展到现在每年设立100多个项目,参加的学生数也由最初每年100多人增加到每年300~400人。学生在参加了大学生研究训练后,都感觉受益匪浅,如应062的一位同学说:“一年的URT结束了,这一年中我觉得自己收获很大,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都增强了许多。虽然这一年显得比别的同学要忙一点,玩的时间少一点,但是我觉得值得,因为我学会了自主创新。”

我校有许多学生因为参加URT项目而在出国留学和考研中受益,如计043的一位同学目前正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读研究生;如热061的一位同学:“在我今年申请出国留学的过程中,我参加URT计划项目的经历给我所申请学校的教授们很深的印象,在美国高校,教授们眼中学生本科时期的URT科研经历,特别是我们工科,是评判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所以能够有幸在本科时期参加大学生科学研究项目,为我出国留学深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参加URT项目的计051一位同学考上了北京化工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等。

另外,我校许多学生因本科时期参加URT项目而获得较好的就业机会,如计043的一位同学进入北京金科润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URT组长)发展、计042的一位同学进入金蝶软件公司工作、计043的一位同学进入数字星空科技有限公司工作、计052的一位同学在清华大学网络中心工作等。

2.进一步思考

首先,与研究型大学相比,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如何定位和开展大学生研究训练。应用型大学或本科院校不同于研究型大学,更强调培养人才的应用性和科学研究的应用性和实用性,通过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职能,为区域、地方、行业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以及由此取得的支持。所以学校开展大学生研究训练侧重点不应在纯理论和学术研究,而应以应用型研究或应用理论研究为主,鼓励学生进一步积极发现和开展面向企业或生产经营的项目。

其次,通过实施大学生研究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校内资源的共享,能否通过校际间互聘研究项目指导老师等途径,实现校际间的资源共享。当然这需要不同学校之间达成有关创新学分互认、相关课程替代等一系列保障制度。现在许多高校已实现校际间课程互选互认,实现了资源共享,大学生研究训练亦可通过这种方式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共享。另外,国内高校大学生研究训练仅仅局限于本校学生,有些高校甚至很少有跨院系招收学生的项目。而国外高校在此方面则显示了较强的开放性,如美国伯克利大学,其他大学的本科生科研机会向伯克利的学生开放,伯克利的研究机会也允许其他大学学生参与。这样有利本校本科生于吸收其他大学本科生的优长,从而开阔视野,全面成长。

再次,目前国内高校大学生研究训练项目开展可分为两种,一是教师设立科研项目,二是学生自己申请立项,但组织形式都比较单一。比较起来,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本科科研训练形式显得更为丰富多样。能否扩展不同层次不同种类的研究训练项目,以满足更多学生的要求:如针对很多学生平时没有大块的时间去做项目实验这一问题,设立“暑期研究计划”,这也有利于学生跨院系、跨学校参加项目研究;针对由校外提供或由企业或校友资助的研究项目,可以设立“××企业基金”研究项目等;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设立不同层次的科学研究训练项目,如可以向MIT那样设立“良师益友计划”(Research Mentor Program,RMP),将从未参加过大学生科研训练(UROP)的学生与至少有一年经验的优等学生联系起来,后者向那些希望参加项目但没有任何技术背景的预备生提供经验,指导者可得到奖金,预备生不获报酬,但当他们正式申请时,可优先获得UROP资助。

四、结语

总之,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作为高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有效载体,为创新教育提供了崭新的平台。笔者通过对近年来所在学校开展大学生研究训练活动实践进行总结、思考和探究,希望更好地把握该项活动的发展趋势,与时俱进地推进学校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工作,使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魏志渊,毛一平.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的探讨[J].高等理科教育,2004,(2).

[2]夏红卫.世界一流大学有什么――“伯克利理念”的启示[J].国际人才交流,2000,(9).

[3]刘诚.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训练活动的特点及其启示[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4]黄锁义,程金生,陆海峰,黄祖良,黄世稳,李振中.大学生科学研究训练计划的实践与探索[J].时珍国医国药,2009.

训练计划篇2

第一天胸部和肱三头肌

胸平板卧推3组*10个

杠铃上斜卧推3组*10个

哑铃平板飞鸟3组*10个

大飞鸟夹胸3组*10个

肱三颈后臂屈伸3组*10个

仰卧臂屈伸3组*10个

钢线小压3组*10个

第二天背部和肱二

背颈前下拉3组*10个

反握下拉3组*10个

杠铃划船3组*10个

坐姿划船3组*10个

肱二杠铃弯举3组*10个

哑铃弯举3组*10个

器械托臂弯举3组*10个

第三天腿臀部和肩部

腿臀部杠铃蹲举3组*10个

坐姿腿屈伸3组*10个

仰卧腿弯举3组*10个

肩部杠铃推举3组*10个

哑铃推举3组*10个

哑铃仰身飞鸟3组*10个

器械推举3组*10个

每天腰腹部

仰卧举腿3组*20个

90度卷腹3组*20个

饮食建议

早餐:面食2两+3个鸡蛋(2个全的)

午饭:米饭4两+肉4两(注意多摄取鸡,鱼,牛肉等)+蔬菜+水果一个

训练后加餐:面食3两+3个鸡蛋

运动中注意补水!

训练计划篇3

以加强学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为思想,发展个性,培养优良品质,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带动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活跃校园气氛。同时进一步贯彻实行学校竞技体育精神,增强学校体育实力。为县运动会做准备。争取一个好的名次。二、训练目标:

树立我校的风格,培养顽强,团结战斗作风。苦练各种基本功,从技术入手。三、训练时间:

5月中旬——10月中旬

训练队员:

223班杨圆圆224班陈瑶陆满华刘慧227班邹春生240班伍格森

指导教师:姜文

训练计划:

第一阶段:(提高个人基本技术)

1、发球、

2、垫球

3、传接球

4、如何提高弹跳力

5、配合

第二阶段:(提高强度训练)

1、排球队员的速度训练方法

2、排球队员的力量训练方法

3、排球队员的恢复训练方法

4、排球队员的专项身体训练内容

第三阶段:(针对比赛技战术训练)

1、分组以比赛的形式练习

2、心理训练

第四阶段:比赛前的适应训练

1、去四中比赛场地适应

训练计划篇4

一、初二的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作好训练的全方位的准备和了解;同时为今年参加能市中学生运动会比赛取得好的成绩作好准备。

目标:通过课余的训练,初三的体育普招、特招学生能形成趋形,为下半年的训练打基础,初

一、初二学生全面发展综合素质;发展部分学生的专项水平,挖掘部分学生的潜力达到一定的水平,特别是特招生的训练上要有进步,力争在县中学生运动会上有所突破。

时间:2004.2---2004.6

带队教练:

具体训练计划

星期一

练习内容:速度技术一、准备活动1:慢跑4*400M

2:柔韧性练习(正压腿侧压腿摆腿栏架上活动关节练习)

3:准保活动专门性练习

1)摆腿——初抬腿走——侧面交叉步——正面交叉步——弓箭步走——后腿踢跑——小步跑——初抬腿——单脚跳——跨步

2)技术练习:60M*6的加速跑,注意节奏、技术动作(初重心、送髋、放松、充分体会利用髋关节带动的正确跑的动作)二、基本内容:2.行进间60M*6,注意到体会后的途中跑动作,争取尽量用“髋”在跑而不是用“小腿”在跑;积极与准备活动的技术练习相结轨。3.100M*2,请注意100M全程的感觉,体会起跑、加速跑、途中跑、冲刺跑各环节的动作要领。

4.综合素质练习:摆臂——腹肌(两头起)——髋关节练习(拉橡皮带)三、结束部分:

1.草地上慢跑5分钟。

2.上下肢相互间放松。

星期二

练习内容:综合素质练习

一:准备活动,1:慢跑步3*400

2:徒手操绕栏架——左右转体——体前屈——前后摸脚跟——跨栏坐——两人对拉——下蹲跳B:1)30M两人计时单脚跳*6次

2)铅球前抛、后抛各30次、推铅球20次

3)60M放松大步

三:结束部分

1:慢跑5分钟

2:相互放松

四:注意事项:本次训练是综合练习,涉及到的面较多,要做到自理、自觉、自保和相互间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在体会铅球动作时要感觉下肢力量的传递、拉橡胶带时体会挻髋、跑动作时要体会整体跑的动作感觉、单脚跳时注意腿的折叠、向前性、脚掌的扒地。

星期三

练习内容跳跃练习

一:准备活动1:手球练习(把队员分成两大组两队男女比例相同,比赛时可以传球、拿球跑直到把球打进球门,防守队员可以抱、拉等)

2:摆腿——初抬腿走——侧面交叉步——正面交叉步——弓箭步走——后腿踢跑——小步跑——初抬腿——单脚跳——跨步跳

3:技术练习:60M*6的加速跑,注意节奏、技术动作(初重心、送髋、放松、充分体会利用髋关节带动的正确跑的动作)

二:基本内容1:立定跳运30次(体会蹬地、挻髋、展体、收腹、举腿)

2:计时、计距、计步30M单脚跳、跨步跳、蛙跳各十次

3:放松大步跑80M*3次

三:结束部分1:草地上放松慢跑10分钟 2:相互间放松

星期四

练习内容:速度素质练习

一:准备活动1:慢跑4*400M

2:柔韧性练习(正压腿侧压腿摆腿栏架上活动关节练习)

3:准保活动专门性练习

3)摆腿——初抬腿走——侧面交叉步——正面交叉步——弓箭步走——后腿踢跑——小步跑——初抬腿——单脚跳——跨步跳

4)技术练习:60M*4的加速跑,注意节奏、技术动作(初重心、送髋、放松、充分体会利用髋关节带动的正确跑的动作)2:行进间60M*4,注意到体会后的途中跑动作,争取尽量用“髋”在跑而不是用“小腿”在跑;积极与准备活动的技术练习相结轨。

训练计划篇5

基础不一,训练水平参差不齐等;主题明确——直奔高考四项考试项目。二、训练指导思想:

(1)确立“三从一大”的训练原则,以高考四项作为素质练习的重点,注重小肌肉群和神经系统灵活性的练习,提高肌间协调性。以速度发展为突破口,确立以速度发展为中心的训练体系,一切以“快”为中心,注重速度和力量发展的均衡性。(在力量跟不上速度发展需要时就适当加强力量训练,以解决[由网站收集整理]力量和速度发展的不平衡)

(2)培养自信、拼搏的意志品质(心理素质等)

(3)在练习中的所有动作都要求质量高,轻松,准确,快速完成.三、训练总原则:

(1)基本训练与高考四项技术训练相结合原则:把技术训练分解成套,一天练几套,穿插进行。要求完成得快速、熟练、准确。每天都安排一定数量的各种素质练习,使运动员既得到全面的素质发展和技术发展,又不至于使身体某部位产生过度疲劳(注:一定要注意预防运动损伤)。

(2)合理的运动负荷和循序渐进原则:处理好量和强度的关系,在逐步加长训练时间和加大动作练习数量的基础上,自然的、适当的逐步增加运动负荷强度,即让运动负荷从一个经过加大到适应,再加大到再适应的过程.负荷的增加要缓和,不要突击增加强度,(要特别注意处理好量和强度的关系),即量是基础,强度是保证,质是关键!同时要注重训练的恢复,采用各种积极的与自然的放松恢复措施,控制好负荷的节奏.(教练员请注意:量的安排是一条波浪线,强度是一条直线)

(3)区别对待原则:

(4)训练手段的选择要有很强的科学性:一切从高考能力出发.目的明确,不摆花招.

(5)训练的整体观:每个训练分期必须有侧重点。如力量训练时大肌肉群轮流练,小肌肉群天天练。

(6)把技术、力量、速度三者协调起来,力求完美。

(7)懂得三大能量的供能特点和超量恢复的原理,合理认真安排运动负荷.(通过观察出汗,心率指标等,来检测训练计划)

(8)根据运动员的生物节奏来合理安排运动节奏(要求教练和运动员经常沟通)

注:对于高

一、二年级的运动员来说,田径多项训练是个好方法,但对待高三体育高考训练,不宜摆花架子。四、训练计划安排:

周期训练计划安排,月训练计划安排,周训练计划安排和课时训练计划安排:

(1)分两个训练周期

(2)月周期:第一周中上运动负荷,第二周大负荷,第三周中上负荷,第四周小负荷。(其实在第三周的负荷是最大的,因为第二周的负荷在第三周是得不到充分恢复的,学生在训练时会感觉到最累)。

每周训练内容要有重点,一般两个素质周后接一个技术周。

(3)周训练安排:略

周训练计划的安排应根据周期和每个月训练任务和负荷的不同要求来制订,训练手段的选择根据运动员的个人特点和需要安排。训练课中要注意观察运动员的生理现象,如基础脉搏、眼神、出汗程度、睡眠等,及时调整训练计划,以免产生过度训练。

(4)课时计划安排:

(5)要注意重视训练课结束后的积极性恢复原理.

总之,要注意训练过程的宏观调控和连续性,及时修正训练计划。

训练点滴:

训练初始需要做的几方面训练:

1.提高心肺功能:为下一阶段技术训练和素质训练打基础.但不可安排过多。

2.提高支撑器官的支撑能力

3.加强柔软性素质练习

4.注重灵活性、协调性的训练

5.抓好伸曲肌训练,要轮流练不间断.

6.一定要注意放松练习。它的效果占一节课的13

7.师生要经常交流,如感觉/生理指标等,及时修正训练计划。

速度的训练分期:

第一准备期:

第一阶段:一般耐力

第二阶段:大负荷负重力量

第一竞赛期:

发展速度

第二准备期:

第一阶段:负重训练(突出快速力量)

第二阶段:专项耐力

第二竞赛期:

第一阶段:发展速度耐力

第二阶段:发展速度

力量的训练分期:分三个周期

第一周期:(6~8周)

目的:增大肌肉面积

手段:橡皮带、壶铃蹲跳等

要求:重复次数15~30次

第二周期:(6~8周)

目的:增加最大力量

手段:深蹲、半蹲等第三阶段:(6~12周)

目的:增强速度~力量,并与专项技术结合

训练计划篇6

关键词: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实施情况;创新人才

作者简介:金翠云(1978-),女,浙江江山人,北京化工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讲师;汪晓男(1971-),女,黑龙江五常人,北京化工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副研究员。(北京 100029)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化工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专项研究项目“自动化卓越工程人才多元化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A20120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1-0211-03

创新能力是高素质人才的核心能力,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1]在21世纪,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是时代赋予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SRT)是专为在校大学生设计的一种项目资助计划,它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在导师指导下以团队的形式完成科研项目、社会实践等创新活动。其目的就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学校的学科优势和科研条件,引导学生自主选题、组建实训装置,进行硬件设计和软件编程、调试,以培养大学生提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项目的实施,使学生尽早进入专业科研领域,培养科研素质,启发创新意识,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

一、SRT发展概况

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最早源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在1969年提出的“本科生研究机会计划”(The Undergraduate Research Opportunities Program,简称UROP)。UROP鼓励和支持具备一定条件的本科生参与教师的科学研究项目。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UROP已经形成一套比较系统和完整的运行体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本科生科研训练。目前,UCLA设有2个“本科生研究中心”,分别在人文与社会科学以及生命与物质科学两个领域组织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3]在90年代,随着斯坦福、加州伯克利两所大学开始对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项目进行组织并提供服务,美国研究型大学中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的项目越来越多。[4]

在我国,清华大学于1995年提出了“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并于1996年开始正式实施。1998年,浙江大学开始试行“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5]随后一些高校也陆续设立了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加入这一行列。

北京化工大学在借鉴国内外高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于2006年设立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2007年起实施教育部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2008年起实施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这些由国家、省部级、校级组织的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对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北京化工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努力构建大学生创新能力训练体系,搭建科研创新平台,经过约6年的运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二、SRT实施情况

1.组织管理

SRT计划由学校教务处负责统一实施,设有校院两级组织机构。校级指导小组由校教务处聘请的相关学科、教学科研水平高、治学严谨、德高望重的教授组成,他们来自各个学院及教务处本科教学督导组。其具体职责是:审核项目的可行性和创新性。对各学院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和评价项目实施效果,评选优秀成果,并对SRT的有关政策提出意见和建议。院级科研训练计划指导小组由院级教学管理部门负责组织,由主管教学的院长担任组长,各系、中心主任、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担任委员组成管理指导小组。其职责是:全面规划学院科研训练计划项目,负责本院科研训练计划项目审核、监督、实施、评价和验收。

2.项目实施

(1)课题来源。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是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尽早参与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创新活动的新举措。为使学生在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中能切实得到锻炼,我们在选题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所选课题的意义、可行性、创新性、应用价值等几个方面。选题要充分体现课题的基础性和合理性,又使实践过程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课题来源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教师课题。随着本科导师制的推进,我院每年有近2/3的本科生参与导师制。这使得很多学生可以较早进入导师的课题组,参与科研活动。在科研训练的申报过程中,课题的立项可以源于导师课题。教师课题的优势在于它来自于教师本人承担的科研项目,有一定积累,其可行性和应用价值都有所保障。实施过程也较为严谨。对学生而言,不论从项目立项还是项目实施,都可以得到教师的充分指导。在课题执行过程中,学生接受规范的科研训练,提高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教师而言,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可以分担具体工作,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教师又能够更好地予以指导,相互促进和提高。

二是学科竞赛相关课题。我院近几年对学科竞赛的投入比较大。对于各类竞赛由专人负责并配备专业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参加比赛,在学科竞赛方面获得了不错的成绩。为了将学科竞赛的成果转化也为了进一步推动学科竞赛的开展,结合SRT计划,由竞赛指导教师将学科竞赛内容转化为研究课题,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的申报和实施。这类课题因操作性强,另外学生通过项目的训练还能参加与之相关的学科竞赛,所学知识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因此比较受学生们的欢迎。

三是自选课题。自选课题一般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结合社会的实际需要,自行设计项目的研究内容。学生自选课题完全由学生自行设计,因而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校鼓励学生自主立项,但自选课题必须是可行的、有价值的。根据学生反馈来看,学生对这类课题兴趣浓厚,会投入更高的热情和更多的精力。

四是外部课题。为了进一步拓宽项目来源,同时也为了进一步开展校企合作,SRT计划的项目还可以来自企业。在卓越工程师计划的推动下,我院与多家企业制定联合培养计划、建立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同时,在电工电子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过程中,我院与多家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学生可以利用这些资源申请与合作企业相关的课题。学院也会密切与企业的联系,为学生配备企业导师,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申报和实施。

(2)项目申报。项目的申报每年一次。一般学校会在每年的10月组织申报工作。为了做好组织和宣传工作,我院在每年的9月会面向大二、大三的本科生做科训计划启动和宣讲会。通过宣讲会,让学生较为系统了解SRT计划的目的、意义,如何选题、申报、实施、验收等,以及相关的奖励政策。通过适时地宣传和引导,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避免部分学生盲目跟风的现象。在项目申报过程中,我院组织答辩会,由院级SRT指导小组对项目的选题、研究意义、可行性、预期的研究成果等各方面进行审核,根据项目的总体情况,给出部级资助、校级资助、不予资助三个级别,并将建议资助的项目上报校教务处。对于学院推荐的部级资助项目,学校还会进一步组织校级评审专家通过答辩会的形式再次审核,最终确定是否资助。

我院对SRT指导教师的要求是指导教师必须具有高级职称(副教授、高级工程师以上)或具有博士学位,为人师表并具有丰富的科研经验;参与SRT计划的学生主要是大二、大三的本科生,学院并不会根据学生成绩限定申报资格,仅要求每位学生只能作为1个项目的负责人进行申报,这样有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并能使得更多的学生受益于科研训练计划。

(3)中期检查。在项目执行的中期,学校将统一安排时间进行中期考核,一般在每年的4月中下旬。由项目负责人撰写项目中期报告,对项目进展情况、初步研究成果、存在问题及后期计划安排等进行总结,并由指导教师签字。学院组织科研训练计划中期检查评审会,各项目组以PPT及实物演示等多种手段向评审专家汇报项目的具体进展情况。评审专家对各项目的进展情况进行审核并给出指导意见。根据中期检查情况,及时发现实施较好的项目,予以肯定。对于实施情况较好的校级项目,学院可以推荐其升级为部级项目,从而能够获得更多的经费资助。对于进度偏慢的项目也加强监督和管理。而对于进度不符合中期要求的项目,学院会对此类项目进行“黄牌警告”,酌情降低经费资助,并在后续执行过程中重点关注此类项目的进展。通过奖惩分明的中期检查制度,对学生能够起到良好的监督和引导作用,从而确保SRT项目得以顺利开展。

(4)项目结题。科研训练项目一般在每年的10月中旬进行结题验收。在项目结题时,各项目组需要撰写项目结题报告和工作总结,并由我院统一组织答辩,各项目组向院SRT工作小组进行汇报。我院SRT工作小组在所有结题项目中按照完成情况推荐一定比例的优秀项目上报学校。校教务处对完成优秀的项目组成员给予奖学金奖励。学校在每年的11月举办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成果展,对完成优秀的项目展示其成果,并将项目成果汇编成册,以论文集的形式在校报上出版。在结题阶段,对优秀项目成果的展示,不仅对完成项目的学生是精神上的奖励,同时也是宣传SRT计划很好的窗口。

3.训练时间和场所安排

科研训练计划的主体是本科生。本科生的课业相对比较繁忙,因此训练时间需要合理安排,才能保证科研训练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一是合理利用学习阶段性。科研训练计划的执行时间一般为1年。在10月立项之初,一方面学生在这个时期课业较轻松,而课题又刚立项,学生有较为浓厚的兴趣,因此这一阶段项目进展速度较为理想。而到了期末,由于很多课程都已结课,考试科目较多,学生忙于复习功课,在科研项目上投入的精力就少,课题进展在此时基本停滞。根据这种学习时间的阶段性,应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将主要的研究训练工作安排在学期初,并合理控制研究内容和研究进度。二是充分利用小学期和暑期。根据每年科研训练计划的执行情况和学生课程安排的特点,可以将SRT计划和小学期的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相结合。学生利用小学期相对集中的一段时间,开展项目的研究工作。小学期之后就是暑假,学生根据课题进展情况,可以充分利用假期的时间,加快课题进展进度。三是与毕业设计相结合。对多数SRT项目,学生在毕业设计阶段项目已经结题。但我们建议对完成情况良好的项目,可以根据项目的内容进一步深化项目的研究,结合毕业设计继续深入研究,不仅能够深化科训课题,同时也可以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为了营造良好的科研训练环境,校内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实习基地、实践教学基地等面向本科生全面开放。我院于2011年成立电气信息类大学生创新基地,创新基地与传统的专业或通用实验室有所不同,是专为大学生提供创新活动的场所。基地实行开放式管理、预约实验方式,学生首先根据课题、项目研究和竞赛训练需要向创新基地提出使用申请,经批准后进入创新基地,而在结题后须退出实验室,在此期间学生可以自主支配实验室空间、实验时间、实验内容以及实验形式,实行自我管理。创新基地为学生提供完成其课题、项目所需的设备与器件以及基础维护。

4.相关政策

校级科研训练项目,学校一般给予2000元的课题经费,部级项目每项给予8000-10000元的课题经费。学校对科研训练项目进行过程管理,即如果在中期检查期间,项目的进度缓慢,未达到进度要求,中期检查不合格,学校可以对此类项目予以终止,不再资助。而对于中期进展优秀的项目,学校会加大资助力度。在结题期间,对结题验收合格项目的项目组成员给予一定的奖励学分;如研究成果得到应用,申请发明专利、公开发表研究论文等,学校会给予奖金奖励。对于结题验收合格的SRT项目的指导教师,给予适量的教学工作量补贴。SRT项目的成果既可作为教师参评学校、学院教学、科研优秀奖的依据,也可作为教师评定职称的依据,以鼓励教师的积极性。

三、SRT训练计划的成效

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我校不断完善科研训练项目运行管理体系,形成了服务教学和人才培养的教学、科研、协调管理的体制,使大学生科研训练的组织管理更为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为学生搭建科研创新平台,使本科生及早接触科研,及早了解社会实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生通过参加科研训练项目,自主进行课题研究和探索,可以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和手段,训练严谨的科学态度、创新创业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其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近几年,国家对于大学生科研项目的资助力度越来越大,就以我院近5年实际获得的资助情况来看,我院获得立项资助项目97项(含部级、校级立项项目),参与计划的本科生达345人次。立项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信息学院SRT立项基本情况

开展SRT取得的主要成果包括学生的小作品、硬件制作等15件,程序、软件设计12套,发表学术论文8篇,其中SCI收录论文3篇,发明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1项。在第35届大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中获得铜奖的学生,在我校参加过相应的SRT项目训练;在各类学科竞赛,如全国电子设计竞赛、全国飞思卡尔杯智能车竞赛、全国西门子杯自动化仿真挑战赛、全国软件设计大赛、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中获奖的许多学生前期也曾参与了SRT项目的基础训练。从反馈的信息来看,SRT训练计划的实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四、结语

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为大学生提供了科研创新平台,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科学研究的态度、团队协作精神等。在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应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探索更科学更系统的指导学生的方法和策略,完善项目过程管理办法及规章制度,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创新型、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林,陆灵云,沈明霞,等.SRT计划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2):8-11。

[2]葛亚明,宁红梅,刘俊伟,等.对高等农业院校动物医学专业大学生科研训练的思考[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6):14-16.

[3]刘碧强,叶勇.基于SRTP的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16(3):48-53.

[4]谢纪美,康文雄.关于开展大学生科研训练工作的经验探讨[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4):124-127.

训练计划篇7

摘 要 本文分析并研究典型周计划的训练内容及训练要求的排列顺序及组合结构模式,并通过三种常用占主导型结构模式的训练实验比较,发现准备期最佳周计划结构模式有五个基本特征。这对加强年龄组游泳的基础训练和四种泳姿全能训练具有明显的指导意义,并丰富了训练结构和训练过程的理论。

关键词 年龄组 典型周计划 结构模式

9-14岁年龄段的训练,根据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目标要求,主要是向高水平和优秀运动队输送优秀后备人才,其任务是要打好基础。根据我国训练年龄组的培养目标和任务要求,我国游泳界在认真总结国内外优秀运动员的成功训练经验的基础上制订了反映我国少年儿童游泳训练规律的年龄组训练大纲。在年龄组的竞赛内容中也突出以200米混合泳及400米、800米自由泳和四式专项50米、100米为主的全能比赛。运动训练的实践提示,解决年龄组游泳训练中出现的这一系列问题和尖锐矛盾的主要方式之一,就是要重视年龄组四种泳姿全能训练的周计划结构模式的研究。

一、年龄组游泳四式全能训练准备期周计划结构模式,常用主导型的结构种类的调查

运用周计划结构划分标准占主导地位的观点将向七省市49名教练员问卷调查收回的48份9-14岁年龄段的进入全国和各省年龄组比赛的前八名典型周计划,及通过资料收集法、档案查阅法收集的52份典型周计划进行分类。发现有三种常用主导型典型周计划结构模式,三者占统计数的68%。第一种我们根据类型划分标准把它称之“循环二段式”。即四式全能训练的各主要内容和要素在一周之内的排列顺序及组合有二次循环。第二种,我们根据类型划分标准把它称之为“分层单项与专用递进串联集约式”,即主要训练内容各要求在一周之内按专项训练要求,四种泳姿由单项专项基本技术到专项技术,专项基本素质到专项素质,最后集中到专项,量由大到小,强度由低到高。第三种根据划分类型标准,我们称之为“并联平衡式”。

二、三种不同典型的周计划结构模式的实验效果比较

我们对9-14岁年龄段的年龄组运动员(男女各40名),9岁组10男10女,10岁组10男10女,11岁组10男10女,12岁组10男10女。进行了共12周三种不同典型周计划结构模式效果的比较实验。每一种典型结构模式的实验时间为四周,实验前和实验后都进行全能测验(测验项目均通过随机抽查确定为9岁年龄组为蛙泳全能,10岁年龄组自由泳全能,11岁年龄组为仰泳全能,12岁年龄组为蝶泳全能),实验结果见表1。

(一)“循环二段式”四式一能训练周计划结构模式特征及对训练水平的提高运动成绩提高的影响

“循环二段式”周计划结构模式,从星期一至星期日,训练内容与要素的排列顺序其特点有:1.泳姿技术排列是蝶-仰-蛙-蝶-仰-蛙-(专项)的排列;2.素质是耐力-混合泳-力量-耐力-混合泳-速度-专项;3.课次数量在此种结构中一般是13次左右。此循环二段式的根本特征是技术与素质的训练一周之中有二次循环重复。即四种姿式蝶、仰、蛙有二次重复,耐力-混合泳-速度也有二次重复。

(二)“并联平衡式”周计划结构模式特征及对训练水平和运动成绩提高的影响

“并联平衡式”的周计划结构模式,从星期一至星期日训练内容与要素的排列顺序其特点是:1.训练内容和要素是按四式与素质交叉安排,第一天蝶泳,第二天耐力,第三天仰泳,第四天混合泳,第五天蛙泳,第六天速度,第七天自由泳。2.“并联平衡式”周计划的结构模式的一周总课次在13-14课次左右。3.并联平衡式周计划结构模式的周计划顺序和组合采用辅助型训练课和基本型训练组合模式,一般早上采用辅助型训练课,下午采用基本型训练课。4.辅助型训练课的时间一般是早上在一个小时或者50分钟左右,主要是基本技术和手腿的训练。基本型训练课的训练时间一般是2个多小时至3个小时左右。5.基本型训练课中一般具有2个训练重点或任务,由于在训练内容方面技术上实行泳姿分开。

(三)“分级递进单项与专项串联集约式”周计划结构模式特征及对训练水平的提高运动成绩提高的影响

“串联分层递进单项与专项集约式”周计划的结构模式,从星期一至星期日,训练内容及训练要素的排列顺序其特点是从专项基本技术、专项技术、专项速度、专项耐力、专项速度耐力、混合泳、耐力、全能比赛项目的安排方式进行的。每周的课次均是13-14次课。其主要特征表现在:1.每次课安排均有1-4个训练要素及1-2个重点训练内容。2.四种泳姿均是由四式单项与专项基本技术,四式单项与专项基本素质,四式单项与专项基本速度,四式单项与专项与专项基本耐力同时发展的,逐步由低级到高级,由软至硬,由量至质,强度逐步提高,由分散到集中,衔接过程紧密,因而四种泳姿同时推进,通过组合自由泳、混合泳训练,最后以全能比赛项目作为集约点突出训练,效果明显。

三、年龄组四种泳姿全能训练准备期最佳周计划结构模式特征的确认

(一)年龄组全能训练准备期周计划最佳结构模式的整体性和平衡性特征

在年龄组的四式全能项目的训练中,由于四式全能项目的多样性、复杂性、涉及众多的训练内容、训练要素的安排。同时还因为训练对象是在生长发育的儿童少年。正是打基础、长身体的时期,加之业余体校的训练任务就是为了向上一级优秀运动队输送优秀苗子。因此在周计划的最佳结构模式中、科学合理的安排各训练内容、训练要素的顺序及组合。

(二)年龄组的全能训练准备期周计划最佳结构模式的顺序性和交叉性的特征

由于构成训练内容和训练要素的主要成份,运动技术和运动素质之间内在的逻辑性联系。运动素质的供能体系及方式不同,不同能量体系的恢复有异时性,由于年龄组儿童少年的训练是属于训练的范畴训练时间较少,再加之四式全能训练的内容及训练要素很多。只有突出训练重点才是提高全能比赛四个项目的有效途径。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突出训练内容和顺序的排列和重视能量恢复的异时性。在耐力速度训练中注意交叉性安排,在技术训练中注意泳姿的对称性和非对称性的交替安排,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年龄组四式全能训练周计划最佳结构模式单项性和专项性与集约性特征

突出单项和专项性是运动技术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径,是在有限的训练时间内提高训练质量和效益的唯一办法。是在四式全能训练众多训练内容与要素中,选择主要训练内容和训练要素的重要依据。训练的集约性要求,是对四式全能训练内容丰富,训练要素众多的必然要求。也是年龄组四式全能训练串联性规律的反映。是由四式全能训练中众多训练要素,训练内容和训练时间有限这一对矛盾所决定的。也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合理举措之一。

(四)年龄组四式全能训练周计划最佳结构模式的一堂训练课中,训练要素的同时并进性与不同课之间训练要素的循环性特征

四式全能训练因技术、姿式、距离、素质的广而多,又因训练的时间受限的影响,在突出训练重点与弱点的前提下,重视不同课之间训练重点内容的衔接。在突出主要训练内容与要素的前提下,依据训练要素的顺序性和交叉性特征,注意在一堂训练课中,尽量将多个要素排列成不同组合,使尽可能多的有关要素在课中出现,以便使四式全能有关的训练要素同步发展,确保四式全能运动员的后续能力。

(五)年龄组全能训练周计划最佳结构模式的训练多课次性和训练要素的多周转率特征

面对众多的训练要素和有限的训练时间矛盾,面对众多的训练要素与年龄小训练承受负荷能力有限的矛盾。四式全能运动员整体能力是提高四式全能成绩的主要因素。而影响整体能力的各要素发展的不平衡性又是制约全能成绩提高的关键。我们将四式全能训练的诸多训练要素比喻成一只转动的轮子,其转动的速度越快前进的速度也随之加快。因此,四式全能训练诸多内容和要素的周转率是加快四式全能运动员整体水平提高,促进全能成绩增长的至关重要的一环。

四、结束语

(一)通过对游泳年龄组全能训练最佳周计划结构模式排列顺序及组合的分析研究,发现年龄组全能训练必须遵循“并联性”、“串联性”、“多课次组合性”和“训练要素的多周转率”的四项基本训练规律。

(二)游泳年龄组全能训练的不同周计划结构模式因其特征不同,虽然提高全能运动成绩的分数进步幅度有相似性,但是不同距离、不同泳姿的刺激阈与敏感度程度是不同的,所以全能四项成绩提高的幅度是有差别的。

(三)通过对游泳年龄组全能训练不同周计划结构模式的实验结果分析研究,发现不同周计划结构模式只要具备了最佳周计划结构模式特征中的3-4项就能对全能运动员的全能成绩和整体能力水平的提高起到非常明显的作用与效果。

参考文献:

[1] 孙晋海.我国优秀田径全能运动员子项训练结构初探[J].体育科学.1996.2(16).

[2] 李建平.多种训练要素的周转率与成绩的关系[J].

[3] 田麦久.论运动训练过程[M].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4.

训练计划篇8

为进一步提高保管员应知应会汇报水平,强化规范化、标准化汇报流程,增强技能展示效果,根据保管员日常工作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 培训组织及具体时间安排

(一)培训负责人:

培训教练:

技术指导:

培训人员:

(二)时间安排:

自年 月 日—年 月日,每天下午进行。

(三)培训地点:职工之家

二、 培训方式

采用集中培训,主要突出训练,重点掌握保管员所管库房的物资汇报流程、站姿、汇报词、走动中汇报规范,相互配合熟练程度。

三、 培训内容

(一)各库汇报词及走动中物资情况介绍

走动中物资情况介绍包括:码垛方法、技术标准、性能、用途、规格、数量,熟练掌握查库内容和流程等。

要求:

1.汇报全部用普通话,达到声音洪亮、吐字清楚、数据准确、举止大方。

2.汇报过程要做到流利顺畅、语速适中、抑扬顿挫。

(二)表情、站姿训练

要求:

1.站立要精神饱满,双目平视,下颌微收,面带微笑(露出6-8颗牙齿),面部表情亲切自然,双肩放松,稍向下沉,呼吸自然。

2.身体挺直,挺胸收腹、提臀,整个身体庄重挺拔。膝盖要自然挺直,小腿向后发力,可占成丁字步型,双手交叉于肚脐位置上。

3.双腿直立并拢,两脚跟靠紧,脚尖分开呈60度;男子站立时,双脚可分开,但不能超过肩宽。

4.主、副保管员手势要规范、整齐、一致。

5.行走要做到体态优美、步调一致、重心适中、摆动适当(手臂与身体的夹角在10-15度)、步幅规律(男:40厘米;女:36厘米)、速度均匀(60-100步/分钟),有领导检查时可先左前两步引导。

6.走动时,动作要规范统一。

四、几点要求

1.保管员要高度重视,刻苦训练,全身心地投入到训练各个环节当中,提升精、气、神,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

2.在形式上不断下功夫,要把空姐形象作为参照对象,对着镜子练习站姿、表情、手势等。

3.应知应会汇报训练中,要全面、客观、简要反应物资库情况及标准,强化静态汇报标准,提升动态汇报效果。

五、培训效果

上一篇:小学生好词好句范文 下一篇:班委竞选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