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田径训练中训练量与训练强度的观念创新

时间:2022-09-23 01:02:20

浅谈田径训练中训练量与训练强度的观念创新

摘要:田径运动是一项非常受欢迎的运动。随着田径运动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待田径运动的训练观念也随之改变。伴随着国际田径运动新观念的不断涌现,传统的田径训练观念已经无法适应现实需要。本文就田径运动训练量和训练强度的关系进行分析,来探讨关于田径运动观念创新的问题。

关键词:田径训练;训练量;训练强度;观念创新

引言:田径运动是体育运动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田径运动也与奥运等运动赛事有着紧密的联系。随着田径运动走向国际的过程中,如何运用最新理念和科学合理的训练观念来提高田径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田径运动传统观念与新观念相互融合的过程正是先进理念指导下的田径训练的最好途径。

1.田径运动的传统观念

目前我国虽然在一些国际赛事上获得过奖牌,但总体来看还存在不足之处。田径运动员先天的身体素质存在劣势,在一些竞走、长跑等项目中的胜利大多靠的是运动员的顽强拼搏的意志。在类似于跨栏这种运动,我国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08年奥运会刘翔的胜利让我们看到了传统训练方式存在的问题,同时也让我们对训练观念的转变产生了思考。

1.1 对田径运动的认识比较模糊

随着体育运动的不断发展,相应的很多新的训练观念和方法都有改变。目前我国有很多教练无法与时俱进,对一些更为先进的训练方法都没有了解,依然沿用传统的训练观念,这就使得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无法有更进一步的提高。同时对于训练的结构方面也存在问题,大多数教练在设计运动员的训练内容和课程时存在着条理性差等问题。训练方式的不恰当直接影响着运动员训练量和训练强度,从而进一步影响着运动员的竞技水准。

1.2 对田径运动训练的性质定位比较模糊

传统的训练观念中对于田径运动的性质大都停留在教练和学员共同努力就能做好的水平上。新观念下的先进理念要求如果要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就必须要加强团队合作精神。这就要求相关部门要加强管理,在训练管理、科技支撑、伤病预防等方面要做好管理工作,同时要保障运动员的基础训练设施的完备和训练思想观念的教育等。只有加强各方面的团队工作建设才能有效的保障运动的预期训练效果。

1.3 忽略了教练在田径运动中的重要地位

教练作为运动员的指导者和引导者在田径运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教练水平的高低和指导作用直接影响着运动员实力水平的高低。田径运动是一项在训练量和训练强度上都比较大的运动之一,它需要运动员有很强的毅力同时要比较能吃苦。相关数据显示美国和我国的田径运动现状,美国的田径运动员大多有大学生组成,且一周的训练时间不得超过20个小时,同时教练如果出现违规现象还会被投诉可能撤销其教练资格。而我国的田径运动员大多是由个别的具有一定天赋的人构成而且其训练量也比较大同时很少有时间在大学校园里进行学习。通过这些对比我们不难发现对教练的重视程度上要加大,在对学员进行训练是要制定比较合理科学的训练方法和训练计划,从而有效的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2.对田径训练量和训练强度的分析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分析训练强度和训练量。运动员在传统的训练中大都以低训练强度、高训练量为原则来进行添加训练的。训练量过大会造成运动员出现肌肉疲劳的情况同时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运动员的神经反应系统。对于一些例如跨栏、短跑等项目,传统的训练方式将对此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更有甚者会出现相反的效果。先进的训练方式就可以避免这些问题的产生,在现阶段的训练中,很多教练都采用了专项训练的方式对运动员进行训练。传统的训练方式运动员在训练强度上都比较低,这样的训练会让运动员在激烈的高速运作的竞赛中无法很好的发挥自身的训练素质和竞技水平。适当的高强度专项训练方式就能够让运动员感受到训练带来的紧张感,在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方面都能得到强化训练的效果。但训练强度过高也会造成运动员出现一些韧带拉伤、肌肉疼痛等问题。科学合理的安排训练量和训练轻度是田径运动员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的保障。处理好两者的关系,运动员才能在竞技中将自身的训练效果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取得比较良好的成绩。

3.田径运动的创新观念

3.1 田径训练中训练量与质的定位

传统的训练方式是在平时的训练中以低强度、高训练量为原则对运动员自身稳定的、持续性的提高运动员的能力并无明显的效果。在节奏的安排上也是遵循平时低强度、高训练量,赛前高强度训练的规则来的,一方面是赛前的时间太短,运动员无法有效的大幅度提高自身的运动水平,另一方面赛前运动员一般压力都比较大,短期的高强度训练无法让运动员很好的适应激烈的运动节奏,在运动员的心理素质的提高上也无法达到一个新的水准。运动员在平时的训练中就应该适时适量的进行高强度的专项训练,只有通过反复不断的高强度刺激才能让运动员较为稳定的适应激烈的比赛节奏,从而在比赛时能发挥出正常水平甚至是超常发挥。

3.2 保持训练强度的结构性与大小性

平时的田径训练中结构的稳定性和适当的大小调节性是训练能够达到预期的重要保障。运动员的赛前、赛后和平时训练在训练的强度上和训练量的大小上要维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平上,这是保障运动员比赛能够正常发挥的前提。同时还应根据运动员自身的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训练结构搭配,对于超出运动员自身神经反应系统的一些高强度训练的量上面要注意训练的方式方法,切勿揠苗助长,以免出现反弹效果。

3.3 训练强度与专项训练相结合

现代科技的发展让田径运动的训练走上了信息化系统化的道路。在平时的田径训练中,应适时的加强田径训练强度与一些专项训练的相结合,这是使得训练效果成倍增加和运动员潜能充分得到激发的前提保障。在基本身体素质训练的基础上,根据运动员自身的特点对一些能力不足的地方进行专项的、具有针对性的训练,在训练的范围上和方法上不能太过广泛。训练范围过广将无法形成特殊刺激,也就失去了专项训练的意义。科学、合理的专项训练能够对运动员自身的肌肉反应系统得到全面的、针对性的刺激,田径运动的周期时间一般都比较短,这就要求在短期内达到预期效果就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训练设计。与此同时还应该在平时的训练中加强实战与训练相结合的方法。实战演练是矫正运动员训练中出现的不足之处的最好方法,通过实战得到的科学数据,可以对运动员的训练进行合理的改进。这也是保证运动员动作技术规范合理的前提。科学合理的专项训练时弥补运动员不足之处,全面提升运动员运动水平的重要保障。

4.小结

纵观我国历年来的一些田径比赛结果,传统的田径训练方式虽然能够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比较一些世界高水平的国家来看,传统田径训练方式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这也是我国无法跻身世界高水平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的王丽萍、王军霞等都是传统训练下的成功者,但都无法取得突破性的成就。自从孙海平带出了刘翔,这让我们对传统训练方式产生了一定的思考。如果要让田径运动的成绩有进一步的突破和发展,我们就必须打破传统理念的认识,同时在对训练的观念上也应加强。严格的控制训练的强度和训练量,科学合理的制定训练结构,提高训练效率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田径运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罗超毅.更新训练观念 提高训练质量(之一)[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1(04)[3]郑俊秋.我国田径教练员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09)

[2]王姗姗.面向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田径整体实力分析[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3)

[3]王晓明.浅谈游泳运动员的赛前3周训练[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02)[7]郑彩壮.简述青少年十项全能运动员训练的几项原则[J].少年体育训练.2007(06)

[4]李登光,郑荷花.我国田径运动员在奥运会、世锦赛及世界杯赛中获奖项目分布特点分析[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0(06)

上一篇:浅谈中华魂之以魂为梦,以梦铸魂 下一篇:教学领导理念内涵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