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容的诗范文

时间:2023-10-06 19:35:57

席慕容的诗篇1

关键词:席慕蓉;诗歌;艺术特色

中图分类号:I227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5-11-20

画家是席慕蓉的职业,创作诗歌只是闲暇时的消遣,却不知她最终凭借诗歌开始风靡台湾和大陆。席慕蓉的诗歌带有婉约派的特色,感染力极强,其中她的爱情诗广受追捧,她的诗歌融画于诗,形成了自己的独特形式,在当代文坛可谓独树一帜。在经济迅速发展、生活脚步急速前进的现代社会,席慕蓉的诗歌是一剂良药,能治愈人们的“心慌症”,让人们学会在美中感悟生活。

一、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

自古以来,诗和画是分不开的。著名的画作中都会题上名家诗词,作诗时也会有画面感,“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最初就是对王维诗词的评价。台湾女作家席慕蓉也是一名画家,她在作诗时就习惯用颜色来传达意念,将具体事物抽象化,轻而易举将读者带入她营造的氛围,在诗歌欣赏中同时体会绘画美。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是席慕蓉诗歌的最大特点,也是源于她画家的特殊身份。诗歌是一门艺术,艺术创作需要灵感的参与,由于席慕蓉实现了诗与画在灵感上的互通,在诗歌创作时才出现诗中有画的现象。《山路》就是这样一首诗画相融的诗歌,“那坡上种满了新茶,还有细密的相思树”“在一个遥远的春日下午,在灯下梳我初白的头”“少年的你……还在急切地向来处张望”,这首诗画面感极强,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很容易就能看到一幅由“夏日”“山坡”“新茶”“相思树”“小路”“少年”等多个意象叠加形成的清纯而美丽的图画,在诗中,读者很容易感受到青春时期的懵懂和清纯,不仅勾起读者对过去美好的回忆,也对未来的美好充满憧憬。诗人以一个画家的审美感来写诗,诗画结合、虚实相间。

二、深邃幽远的意境

中国古代的诗歌讲究意境,这是诗歌最基本的审美特征,没有意境的诗歌只能是平铺直叙,不值得研读。意境是诗人在对客观事物的描摹中掺杂了自己的主观感受,达到外界与内心合二为一的境界,用简短或是冗长的话语传达丰富的内容。

席慕蓉诗歌中善于传达深邃幽远的意境,如《渡口》“让我与你握别,再轻轻抽出我的手,知道思念从此生根……年华从此停顿……渡口旁找不到一朵可以相送的花,就把祝福别在襟上吧,而明日,明日又天涯。”渡口、长亭在古诗中从来都是代表送别的地方,提到渡口就使人产生别离的伤感,离别在即,我们只能握手,从此思念生根、年华停顿,在渡口找到花送你,把我的祝福别在你衣襟上,这些表达都在暗示,即时离别,思念也会随着生命的存在得到延续,甚至思念可以生根。年华从此停顿,暗示着牵挂永世不休不止。席慕蓉在诗歌中把情感和意象融为一体,诗歌的整个结构都与作者表达的情感相协调,深邃悠远的意境传达无遗,读来回味无穷。

三、感伤情调与无悔心情

爱情不但在现实生活中不可或缺,在诗歌等文学创作中也是永恒的主题。席慕蓉善于写爱情诗,而且大多数都带有一种伤感的基调;但是,她又给我们呈现出一个个无悔的主人公,最后,在她的诗歌中我们感觉到哀而不伤。在《信仰》中,她对何为永恒的爱情做了诠释:爱的本质是生命的单纯与温柔,爱情是生命的源泉,爱情是信仰,诗中六个“我相信”就能体现诗人始终相信爱情,即使错过了也始终无悔。现代的理性社会里,人们很少再相信爱情,但是诗人却坚定不移地相信爱情依然存在,诗人说永远相信世上有真诚、无怨、美丽的爱情,如果得到了,诗歌可以为她作证;如果得不到,就让它永远存在诗歌里,这就是诗人对真正爱情的一种执着。

席慕蓉的诗歌以独特的艺术特色感染了无数读者,不管是讲述生命的悲欢离合还是爱情的聚散,她的诗歌中都体现了一种超功利,给我们一种“娓娓道来”的慢节奏感,让生活在如今迷茫、浮躁的社会中的读者的心灵得到净化。

参考文献:

[1]王仁凤.浅析席慕蓉的爱情诗[J].北方文学,2011,(6):60-61.

席慕容的诗篇2

“马有马心,人有人心,马心通人心,马也会想家。”2016年9月19日晚间,台湾著名诗人席慕蓉现身天津,在南开大学开讲“母亲的草原”,倾诉“原乡”情。

一切都似曾相识

席慕蓉1943年出生于重庆,成长于台湾,父母皆为来自内蒙古的蒙古族人。她是台湾现代散文家、女诗人、知名画家,曾于东海大学美术系任教。1981年,台湾大地出版社出版席慕蓉的第一本诗集《七里香》。出版后引起轰动,热销致短时间内重印6次,风靡华人圈。

近些年,席慕蓉常常回返大陆,在各种场合演讲中尤喜谈草原故乡。对于久居南方的席慕蓉来说,远隔千里的蒙古高原一直是她生命中不可磨灭的情思。1989年,46岁的席慕蓉才第一次见到内蒙古大草原。在那里,她追寻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流。天空、草原、牧民……故乡的一切都强烈地撞击着诗人的心灵。

记者近几年数次接触席慕蓉,无论是公开的演讲还是私底下的讲述,她的主题永远是“原乡”―那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

“当我第一次踏上草原时,我的第一感受就是我好像来过!”席慕蓉说:“我觉得我走在自己的梦里,一切都似曾相识。”

一段时间以来,席慕蓉一直在为这种感觉寻找一种合理的解释,直到2014年10月,有三位医学家被授予诺贝尔医学奖,他们的研究成果表明:潜藏在人类大脑深处的海马回掌管着人们的空间认知,这样的认知是祖先留给每一个人的生命密码。

“原来我们的乡愁是有科学根据的生理上的乡愁,这是解决我的疑惑的最好的证据,原来在我的海马回里,还包括我的先祖的一层一层的记忆。当我站在‘父亲的草原’上,面对高原原貌的时候,我觉得好像一泓清泉,解我心里面的渴。所有祖先曾经见过的草原,他们所有的资讯,在我到了草原的那一刻醒了过来,我走在祖先的梦里。”2015年10月,席慕蓉同样在南开大学的演讲中如是说。

因为这个缘故,席慕蓉应著名歌唱家德德玛之邀创作了歌曲《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父亲曾经形容草原的清香,让他在天涯海角也从不能相忘,母亲总爱描摹那大河浩荡,奔流在蒙古高原我遥远的家乡,如今终于见到辽阔大地,站在芬芳的草原上,我泪落如雨,河水在传唱着祖先的祝福,保佑漂泊的孩子找到回家的路。”歌词里写尽了席慕蓉作为一个游子的心声。

2005年,席慕蓉又做了一件被人称之为大胆的事。她带着81岁高龄的同族诗人叶嘉莹来到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使叶嘉莹成为家庭里第一个踏上蒙古原乡的人。短短8天的行程里,席慕蓉与叶先生东上大兴安岭,西到巴尔虎草原,还登上了北魏拓跋鲜卑先祖所居石室嘎仙洞。一路上叶先生神采奕奕,诗兴大发,几乎每到一处都要口占绝句一首。“已是故家平毁后,却来万里觅原乡”“护我更如佳子弟,还乡从此往来频”“伫立中区还四望,天穹低处尽吾乡”……一路上,席慕蓉被叶先生的诗人风范深深吸引。“最佳勇气奖应该颁给叶老师”,席慕蓉如是说。

“看到叶老师第一次来到蒙古高原的模样,我想到了自己。”席慕蓉说道:“当我第一次踏上原乡,与族人低头叩首时,我深切地感受到自己是这个小族群的一份子,虽然共同怀着对祖先的愧疚和思念,但内心却有一种幸福感。”

2015年7月,席慕蓉在草原见到了青铜时代游牧民族为了纪念男女英雄而留下的鹿石纪念碑,它告诉后人先祖曾经怎样生活过。

“我要把这个写出来,在见到鹿石时,我感到诗来找我了。”久未写诗的席慕蓉这样说。

在母亲的草原上遇见铁蹄马

2016年4月27日,席慕蓉首次参加了成吉思汗查干苏鲁克公祭仪式。她告诉记者,为了参加这一盛典,自己五天前专程从台湾赶来。她称,20世纪90年代当她第一次来到成吉思汗陵时,第一感觉是,跪下去、跪下去,告诉祖先这个远方的孩子回来了。

席慕蓉透露,在中国台湾地区,和她一样的蒙古人约有400人,每年到了成吉思汗查干苏鲁克公祭这天,总会自发地在家中对着祖先朝拜。这一次能来这里亲自参加祭拜仪式,是第一次,也圆了自己的梦。

除了草原和人,席慕蓉多次提到草原上的马。她认为,草原上的马也对自己家乡的方向十分敏锐。

此次天津演讲,席慕蓉又特意以“在母亲的草原上遇见铁蹄马”为题开讲。“马和草原似乎有一种注定的联系,这让牧人即便在摩托车、汽车等现代交通工具普及的今天,仍然不愿放弃自己的马匹。”席慕蓉演讲中展示了自己在寻访蒙古高原的旅程中所拍摄的一张张照片,岩画、雕塑……饱含着游牧民族对自然的敬仰。

“草原上的马对自己家乡的方向十分敏锐。”席慕蓉说,20世纪60年代有一匹被送去越南的战马,花了不知多久的时间回到了乌兰巴托,瘦骨嶙峋、浑身是伤。见到主人后,大颗的泪珠滚出老马的眼眶,主人与它“抱头”痛哭。

席慕蓉还讲到,同时期一位蒙古画家来到越南,一匹又脏又瘦的蒙古马慢慢向他走近。画家知道马在说:我知道你是从蒙古来的,你可不可以带我回家?

“马有马心,人有人心,马心通人心,马也会想家。”席慕蓉说,草原上一种珍贵的蒙古马“铁蹄马”还让她忧心不已。此马因蹄质坚硬而得名,相传曾是成吉思汗禁卫军的专用马匹。面对现代生活方式对养马、牧马的冲击,席慕蓉还与一些专家和两位淳朴而坚毅的牧民一道,在母亲的草原上开启了一段寻马、护马的苦旅。

席慕容的诗篇3

2011年,她在内地做了很多次演讲,从上海作协到复旦大学,从“诗教我的事”到“原乡和我的创作”,从容纳40人的小会议室到容纳400人的大报告厅,席慕蓉受到自60后至90后的夹道欢迎。

在复旦大学的演讲开始前3小时,会场就已被贴墙而立的学生们挤得水泄不通,加上临时分会场,共1000多人围观,另有2000多人守着看视频直播。

《以诗之名》是席慕蓉第七本诗集,离第一本诗集《七里香》的面世已隔了整整30年。

时过境迁,恩爱成灰,与原乡的情缘……提及这些,席慕蓉数度哽咽,年近古稀的她像小女孩儿一样,边抹眼泪边自嘲:“我说过我要成熟的。”但她没忍住,心里那个最真的自己又跑了出来。

大海上的一捆浮木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年轻时,席慕蓉就爱读《古诗十九首》,现在想想,“相思离乱”的种子,其实伴随了她一生。

“10年前我觉得自己写的都是‘思君令人老’,后来发现都在‘岁月忽已晚’里;我慌乱无知地错过了我的人生,还要继续错过,怎么办?只好写诗来弥补。”

这种情愫与很小就开始辗转他乡不无关系。1943年,席慕蓉生于抗战末期的重庆城郊。“那时,年轻的父母离开故乡内蒙古,在遥远的南方把孩子生下,尽所有努力在乱世里给我们一个安定的童年。”

此后,因为时局所迫,全家从四川到南京,又由上海南下广州,再至香港、台湾。儿时的她,隐约间感到外界惊涛骇浪,却道不清那抹阴影。

“2003年,我和弟弟约在香港见面,去找从前的老家。看到弟弟站在那里时,我才忽然间明白为何会害怕。1949年跟着父母到香港,码头上,父母给我们穿上厚衣服,里外好几层,每个孩子都给个金戒指,5岁的孩子从没见过金戒指,互相炫耀。当时觉得很奇怪,妈妈为什么在每件衣服里都写上我的名字?后来才明白:如果孩子丢了,有人捡到,会看在金戒指的份儿上把他养大。”

她在香港读的小学,那时候,“街上有很多难民,但香港人不排斥”,所以,她一直很爱这地方,努力学粤语,想和同学打成一片。但因为年纪小,被同学笑称为“”,也就从那时候起,她终生都带有一种自卑感。

搬到台湾后,她考上初二插班生,“但站在门口,总觉得我永远在那个团体外面,因为他们都有了各自的朋友。”“因为寂寞”,她开始在日记本上写诗,因为那是“大海上的一捆浮木,能让我健康成长”。

1956年进入台北师范艺术科习画后,她以笔名“夏采”在校刊上发表诗文,1978年,她给《皇冠》杂志写专栏,开始用“席慕蓉”这个名字。

台湾著名诗人痖弦曾是她的领路人。当年席慕蓉曾把诗稿投给痖弦,投稿刊登后,“收到他的回信简直受宠若惊。”后来,她又“很不懂事地”给痖弦寄了30首,“他给我每首诗打钩,喜欢的打3个,还有打一两个的,不喜欢的就不钩。他一直提醒我,不要因为别人的要求而大量写,这对你是个伤害。”

如今,她还会把新作拿给痖弦看,“他很鼓励我,说我是不知不觉地回到原乡,诗里才有这个境界。”痖弦的话她铭记在心:“唯一可以跟时光抗衡的,恐怕只有诗了。”

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

席慕蓉的外婆孛儿只斤・光濂公主,是位能骑擅射、枪法精准的旧王族,属于吐默特部落,是成吉思汗的嫡系子孙。“在我童年和青少年岁月里,她和我父母一起,为我指引原乡。”也正因此,席慕蓉虽未在草原出生,但一直魂牵梦绕着那里。她知道,那里有她的根。

外婆常和她说起一条“希喇穆伦河”,事实上,她的蒙文名字穆伦・席连勃,就是“大江河”的意思,慕蓉即穆伦的译音。

“我会说国语、粤语、英语和法语,可是却不能用蒙古语唱完一首歌。”与系着自己根的那个原乡隔离,曾让她深深遗憾,直到1989年8月1日的解禁。“解禁20多天后我就回大陆了。台湾的朋友不解:你为什么要回去?我说,我等了40多年,非回去不可。”

她先坐飞机到北京,“一早跑到西直门火车站,然后坐草原列车到张家口,路上听人说宣化到了,我就想到以前妈妈说宣化的一种马奶葡萄最好吃了。”每一个熟悉的名字,都是与原乡的点点维系。

从张家口往蒙古高原走,“走一段平地,上一段陡坡,周围的风景好像跟我平常看到的没什么两样,可是突然之间就到了蒙古高原。它起起伏伏,长满了青草。”看到这一望无际的草原,她突然就在车上叫起来。

这就是父亲所说的草原!她这才明白,父亲在德国时,为何那么怀念“眼前一无阻挡的风景”。“几十公里外,有人骑马过来,宝蓝色的蒙古袍子,系着金红色的腰带,我看不出马儿的颜色,看不出他的五官,但我看到他的腰带在闪光,就像针尖在太阳下发出光芒一样。”那是一位堂兄来接她,还递上了一碗奶茶,“一尝我就知道小时候喝过,过去每到冬天,外婆怕我冷,就给我喝奶茶。我突然想到,如果没有这些‘二手经验’,我到这里就只是个观光者而已。”她豁然开朗,“故乡,是一个需要时间来培养的空间。”

从第一次返乡至今,20多年间,她每年都回去几次。2006年出书时,她发现自己在高原至少已消耗了2万多张底片。在复旦演讲时,她展示了近百张照片,听到在座的人发出阵阵惊叹声,她像孩子般欣喜,“美吧?你们毕业旅行去草原吧!”

整整两个小时,她分享寻找原乡的喜悦,也表达她的忧愤和痛苦。

她去过8次大兴安岭,遇见了“无知的慈悲”下的牺牲者。2003年,那里封山育林,动员中国唯一的使鹿鄂温克族群下山来,融入现代生活。当地政府想给生活方式还很落后的他们房子和钱,让他们不再“受苦”。“这看上去是一种慈悲,其实却是一种无知的慈悲。”她知道,使鹿鄂温克族的一个男孩儿,在山下生活一段时间后,因为不适应,无法和别人沟通,最终选择了告别这个世界。“下山的人能不能回到原来那个家呢?回不去了!”因为有过痛失故乡的遭遇,她对此很心痛,也很悲愤。

2007年,她开始给虚拟的内蒙古男孩儿“海日汗”写信。儿时,作为一个动荡中永远的插班生,她饱受了“文化被恶意曲解”的痛,“现在我豁然了,但年轻人没经验,他们的苦闷就像我小时候那些不必要的自卑或过分的自信一样。”她写道:“我比你们大几十岁,你的痛我也受过,所以我想慢慢跟你说,不要责怪这个社会,要想方法找到自己的文化。在这个大文化里要有不同的文化,大家才能健康成长,如果都一样,那就是病态了。”

在每一次的讲座现场,不仅有席慕蓉从容、温婉的讲述,还有这15年间她拍下的故乡的照片。这位曾经以绵柔之声低吟浅唱爱情的女诗人,如今,则俨然是一位背负着蒙古文化阐释者和传播者使命的学者。

诗人是一种志业,不是一种职业

从师大艺术系毕业,赴比利时深造,回台后任教于新竹师范学院;恋爱、结婚、生子……在现实中,席慕蓉走了一条遵循世俗规则的道路;诗,则是她合理幸福生活中的意外。

“曾有记者问我说,按照你写诗的年份来看,你那时候已经结婚了,怎么还在写情诗?我说,你把我当做标了年份的罐头吗?我爱一个人才跟他结婚,但并不表示婚后我就突然间跟过往的一切分离,我还是原来的我,我的身体、记忆,所有生活都跟着我在走。我想说的是,我先生都没在乎我写情诗,怎么外人却在乎?”

她与先生刘海北相识于留学欧洲期间的一段“猫缘”。当年,那个“磁性男低音”悉心照料小猫的情景令她顿生好感;而他则发现,“她最具北国气质――是就是,不是就不是,从心到口是一条平坦笔直的大道,没有一丝拐弯抹角。”

刘海北曾表示,除了偶尔被冠上妻姓称作“席先生”之外,“很以拥有名妻为乐。”2008年年底,他因病去世。在《以诗之名》扉页上,席慕蓉以一行小字“献给海北”寄托对夫君的怀念。“有人问我对时光和爱情怎么看,我说大家都一样,一直错过,只能追悔。它来时你手足无措,不知怎么把握,其实你永远把握不住。我曾经追悔年轻时候的爱情,现在则追悔40年的婚姻:我怎么没多爱一点儿,当时怎么没有更珍惜这个人?后来才知道,原来我错过的不只是我的青春,而是自己仅有的、整整的一生。”

如今,乡居淡水的席慕蓉,笑称自己是“山顶洞人”。“我住山坡上,周围5公里没有交通工具,买菜要买3天的量,或者让朋友带过来。”她养了6缸莲花,有猫为伴,生活安静而规律:每天吃完早饭,梳洗完毕,喂过猫,浇过花,10点左右开始画画、写字,一直到晚上11点。她说:“诗人是一种志业,不是一种职业。”

遇到原乡后,她就一直往老家跑,“现在靠微薄的退休金度日”,成了自由的“专业游民”。她开始学蒙文,以一年5首的缓慢速度翻译代代口传的萨满教赞歌,其诗作题材也越来越广阔。“我找到好几位蒙古英雄,所以有了《英雄噶尔丹》《英雄哲别》和《锁儿罕・失剌》3首组诗。”

她正在构思一首关于木华黎的新作,“我要从他父亲写起,木华黎是成吉思汗手下伟大的将士,他的父亲曾照顾过年轻的铁木真。有一次征战落败,他们就剩下7个人和7匹马,到了一个山洼里,木华黎的父亲发现铁木真的马已累倒在地,就说,你骑我的马吧!一个普通人,他并不知道铁木真以后会是成吉思汗,却愿意为他做出这样的牺牲。我好想把这个历史画面和那种感觉写出来。”遇到原乡之后,她从那里的文化中得到滋养,找到了自己的根,现在她更想为这种文化做些什么,即便已经年逾古稀,但她的热情依然饱满。

“孤独少年时,诗给了我一种拯救;在我生命中途,诗给了我很多安静的时刻,让我整理自己的生命;现在,诗教我的是,试试看,也许历史可以在我们的诗里重新活起来。”通过诗,她不但找到了原乡,更找到了自己。■

席慕容的诗篇4

十年,极尽了灰暗。老舍郁郁难欢,投河而死。周瘦鹃一院迷蒙的紫罗兰尽被践踏,他自觉生活了无希望,在残花败叶中投井自尽。也许,变只是这样一个吃人的黑洞罢。

其实不然,纵使给社会一切染上了尘埃,枯寂如荒芜,仍有星火顽强闪烁。一代文豪沈从文在时期被远黜,但他心灯不灭,视给他的处境为安然自世、静心自然的绝妙时机。他面对着满池荷花下笔仍能思如泉涌,就这样,昂扬向上的心态让他自如地度过了这一场浩劫,并生生不息地在文坛上发光发亮。

生活中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社会与环境并非一己之力便能改变,当披枷带锁脚踩荆棘,雪满长安街时,仍须保持一颗像阳光下的绿叶般清明透亮的心,枷锁与荆棘,刺骨的风雪是上天助我们成长的恩赐,在白雪茫茫之中流泪、流汗、流血又何尝不是一种异样的美丽与极致的感受。心态决定感受,决定未来,决定生活与生命延续的状态。

以诗画见长的席慕容在初中时因数学不好而被迫只能选择不用选修数学的艺术系。后来为油画而出国留学,遇见了她一生的挚爱,寻到无数心契的好友,并广博见闻,最终在油画创作中发现了诗作的灵感,成为一位诗人。

席慕容在中年的自叙散文中说,倘若她当年为数学不好而抑郁伤怀,便会错过这世间的众多美景。

一如席慕容的心态,台湾旅行团的一位导游把伊豆半岛上坑洼不平的路介绍作伊豆最迷人的酒窝大道,如此轻松愉悦的介绍想必会留给游客一路金色的回忆。

赞诗十三贴中写道:合掌为朴素的礼敬,微启又如莲花。我愿对这世间一切的不如意怀抱这样一颗虔诚清明的心,以蓬勃如朝阳之光的心态愉悦我的生命,追寻循蹈黎明前的微光,活于光明。

席慕容的诗篇5

托物言志是一种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托”是依托、借助的意思,“志”是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或者说作者在对事物进行描述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寓了个人的情感和思想。席慕蓉的《长城谣》和纪弦的《一片槐树叶》皆是运用托物言志之作。《长城谣》借写长城寄托了诗人挥之不去的乡思;《一片槐树叶》则通过写对槐树叶的珍爱来表达诗人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在托物言志这类文章中,作者选定一个外物来抒感时,外物本身是不能直接表达某种思想感情的。作者首先要做的是突出该物的特点,以“物”的特点为中介来表达感情。所选的“物”也许有若干个特点,但作者只会在意与自己要抒发的感情相一致的某些特点。因此,阅读托物言志类文章的关键就是全面、准确地找到所写之物的特点。找到了抒情的“中介”,作者托物所言之“志”也就不难把握了。那么,这两首现代诗的抒情之“中介”是什么呢?《长城谣》的主体意象(意象是文学艺术作品中寄托作者情感的具体形象)是长城,其次还有黄河;《一片槐树叶》的意象是一片槐树叶。席慕蓉笔下的长城已成为民族的象征,祖国的象征,中华民族不朽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象征。诗人心系长城,心系故乡,视古老的长城为自己的根基和灵魂的寄托所在。长城在诗人心中,早已不仅仅是客观的物象和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民族苦难历史和民族遗产的象征。纪弦在《一片槐树叶》中落笔见情,赞叹、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这片槐树叶正如一把钥匙,一下子开启了诗人心中对故乡记忆的门,使浓浓的乡愁汹涌而出,游子怀乡之情借此得以尽情地抒发。

下面重点讲解一下席慕蓉的咏物抒情诗《长城谣》。诗中,最能抒发诗人情感的意象是长城,全诗通过对长城这个意象的勾勒,抒发了诗人对故国家园浓郁的思念与热爱之情。那么,诗人是如何勾勒长城这个形象的呢?

诗人通过采用联想、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勾勒长城,体现了诗人深深的愁思。诗人站在历史的角度,遥望长城,由长城联想开去,联想到长城的历史、民族争战的历史,由长城上的隘口联想到民族的悲欢,从而引发了诗人深厚的民族历史感。“你永远是个无情的建筑/蹲踞在荒莽的山巅/冷眼看人间恩怨”,其中的“无情”“蹲踞”“冷眼”是对长城的刻画,诗人通过拟人的修辞手法,使长城人格化。长城仿佛是历史的旁观者,然而长城本身却又是一部历史的演进史,有着曲折的经历。长城,见证着历史的短暂与无情。接着,诗人抒发了自己的感慨,表达了自己凝聚于长城的炽烈如火的民族情感。“躯体”“面容”是对长城意象化的描写,使长城的形象更加鲜明凸显;“有你的云 你的树 你的风”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诗人的感情表达:故乡的一草一木都在思念之中,这种思念日趋强烈。在最后一节中,诗人对故乡、对长城进行了遐想:“敕勒川 阴山下/今宵月色应如水”,勾勒了一幅恬静明远的意境。月色如水,黄河入梦,诗人在这里吟唱的是思乡的深情。

综上所述,诗人运用托物言志这种抒情方式的好处是:能够使自己所要抒发的感情生动形象,具体可感,避免了抽象直白,从而让读者更易于理解和感受。同时,诗人通过事物的叙写来抒发感情,多了一层曲折,文学形象的含义更丰富,文学韵味更浓,更能激发读者广泛深入地联想和想象。

席慕容的诗篇6

后来重新读了你的诗歌,才明白我的确没有太认真的领会作品的内在精神就妄下了评论,这样的确很不尊重作者很不尊重文字,虽然现在的当代诗人都很做作无聊,我当时的评论大抵也是由此而发的,并不是刻意针对什么,请你不要生气。

我想大哥看在名剑还小的份上,是不会生气的,大约也是因为如此才会先我道歉的吧?无论无何,都谢谢大哥了。

为了表示我的歉意,当然我是不会重新品论你的那首诗歌的,吃了吐毕竟是件恶心的事情,在此我就将曾经写诗的经验和体会介绍给大家,希望能对大哥有所帮助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否则大约我也不会在此公开道歉的,因为这比吐了吃还要恶心。

首先,诗歌表达的要是真感情,真思想,真性情。不要做作,虽然诗歌创作可以夸张可以忧郁但绝对不可以无病呻吟,这就是当代的诗人的病根所在,也是当代诗人走上绝路的终极原因。

当然,我在这里并不是批评当代诗歌,否定当代诗歌。相反,我非常的喜欢席慕容。徐志摩这些前辈的诗歌。在他们的诗里,有忧伤有快乐有喜悦有泪水,但无疑,那些都是真性情的体现,绝没有做作的成分在里面。

再者,要注意诗歌的内涵,诗歌绝不是单纯的风花雪夜烟雨迷楼,而是情感和思想的体现,比如李白的思乡和席慕容的失恋,这种忧郁并不让人烦心让人愤怒,反而能带给人一种隐约的感动,触动内心最深处的什么。可是如果是“月上西楼强说愁”或者无病呻吟的话,自然就让人新生厌恶了。

席慕容的诗篇7

听说璃璃当上了主席,温林和冷冰蝶当上了副主席啊。变化还蛮大的啊,不过,也在预料之中。现在这个时候,璃璃应该在主席办公室吧。这样想着,苏瑾萱加快了脚步。

"瑾萱。"

好冷的声音啊!难道是乐正香雪?不会吧,她怎么可能到这里。抬头一看,原来是冷冰蝶啊。真是没记性了,怎么忘记了这里也有一个冰女转世的呢!自嘲的笑笑。

"你笑什么?"冷冰蝶奇怪的看着苏瑾萱,声音虽然放柔了不少,但是还是有着一股难以隐瞒的冷。

"没什么,只是想起SING贵族学校转来了一个比你还冷的女生呢。"苏瑾萱说,"我去看璃璃了,拜拜。"

"拜拜。"

推开主席门,苏瑾萱走了进去。

"怎么不敲门。"唐诗璃抬起头,愣住了,眼睛中含着泪,傻傻的开口"萱萱。"

甩掉伤感,苏瑾萱露出一个温柔的微笑,说:"璃璃,干嘛干嘛啊?我来找你,你很伤心吗?"

唐诗璃也是一笑,说:"找我什么事?"

"约你玩啦,哦,对了,让我借一下广播。"苏瑾萱走到广播面前,十分熟练的开好音,说:"播送一则通知,请温林副主席,冷冰蝶副主席,和殷紫雅同学来一下主席办公室。播送一则通知,请温林副主席,冷冰蝶副主席,和殷紫雅同学来一下主席办公室。请几位同学快点,请几位同学快点。"

唐诗璃疑惑的问苏瑾萱:"叫他们干什么?"

此时,几个人已经进来了。

温林和殷紫雅呆呆的看着一身热辣打扮的苏瑾宣。

"萱…萱萱,你。.你还记得我吗?"温林首先恢复了温柔模样。

"记得,你是温林啊,怎么会忘了你。"苏瑾萱说,"好了,人都到齐了,我要宣布一个事,明天,SING贵族学校会举行一个盛大的舞会,我以王子殿下的身份邀请你们四个去参加。"

唐诗璃傻傻的问:"王子殿下不是男的吗?难道?变了?"

"当然没有变,告诉你们哦,我和SING的王子殿下是好朋友,所以,他准许你们去啦。"苏瑾萱说。(令狐阳光:我什么时候准许他们去了?你好像还没有和我说吧。苏瑾萱:我说行就行,你叫唤个啥?令狐阳光:委屈啊。)

"你是说SING贵族学校?"殷紫雅问。"难到萱萱你转到那个学校去了?"

"是啊。"苏瑾萱假装幸福的说,"王子殿下和我成了超级好的好朋友哦。"果然,殷紫雅露出了妒忌和怨恨的眼神,只是一瞬,又消失了。

"冰蝶,温林,璃璃,紫雅,你们都要去哦。我和璃璃出去一下,冰蝶,温林,你们暂时顶下她的事吧。"苏瑾萱说完,看到冷冰蝶和温林点点头,就拉起唐诗璃走了出去。

漫步在小路上,苏瑾萱问:"璃璃,你和温林怎么样了?"

"什么怎么样了?"虽然脸已经红了,但是唐诗璃仍旧是死鸭子嘴硬,就是不说。

"没怎么样吗?那真是对不起了,告诉你哦,SING可多美女了,而且,米语蝶也在那个学校哦,小心温林被她抢走,那时候,你哭都来不极了。"

唐诗璃皱眉:"怎么?难道秦佑,穆清,米语蝶和米语微都在那里?"

苏瑾萱点点头,说:"是哦,他们以前全是那个学校的,还有令狐阳光。那学校里有一个比我以前还可爱的女生,叫沁舒雅,她的声音啊,我刚去的时候听了,那叫一个娇,我终于知道恶心两个字怎么写了。"

唐诗璃"扑哧"一声笑了出来,说:"你应该早就知道了吧,我记得某人以前也是这样的啊。"

苏瑾萱微微一笑,继续说:"再告诉你一件事,令狐阳光就是SING的王子殿下。"

某人倒地的声音,再次爬起来后,唐诗璃不可置信的说:"就他?"(令狐阳光:就我!怎么了?你嫉妒啊?)

苏瑾萱点点头,继续说:"那个君主的名字叫南宫影,长得那叫一个,诶,形容不了的好看啊。"

某女两眼放光,眼睛直接升级为心形,口水流了三千尺。

苏瑾萱深沉的说:"温林,看到,我要为你担心了,你家璃璃看来要爱上南宫影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瑾萱(本人绛紫)

唐诗璃(花之曲)

殷紫雅(星灵儿)

米语蝶(安培汐暗)

米语微(微笑一辈子)

男神秘人物令狐阳光(已经现身)(炫旋小子)

女神秘人物(未现身)(季沫霞楚)

温林(赞,小猫)

穆清(蓝色女子)

冷冰蝶(梦冰儿)

南宫影(诺亚神影)

乐正香雪(飘扬爱雪)

乐正远航(傲航宇宙)

————————————————————-

欢迎报名

秦佑

另外,新加角色沁舒雅,薛慕涵,林歆然和林歆悦。

沁舒雅:甜美可爱的气质与形象,但是心肠很恶毒,且嫉妒心超强,看到别人比自己好的话就会排挤她。

薛慕涵:很有活力、很有魅力,叛逆,对自己喜欢的人亲切,如果是讨厌的人,则是高傲。而且有点暴力。

林歆然:开朗,对任何人都是笑脸相迎,单纯美好。

席慕容的诗篇8

乡 愁

席慕容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乡色酒

舒 兰

三十年前

你从柳树梢头望我

我正年少

你圆

人也圆

三十年后

我从椰树梢头望你

你是一杯乡色酒

你满

乡愁也满

心灵物语

对故土的眷恋可以说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远离故乡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汉,即使在耄耋之年,也希望能叶落归根。

席慕蓉将这份乡愁用简短的七行三节诗进行了概括。“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笛声“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试想一年四季又有几个晚上没有月光啊,但是乡音却时刻萦绕在自己的耳畔,清新依旧,隐喻出游子是无时无刻不在怀恋故乡的。第二节写乡情的怅惘,对故乡的怀念渐渐遥远,时间的推移摇落了故乡的轮廓,仅剩一种模糊不清的怅惘,如雾里别离,浓似血却又隔着一层迷蒙的云雾。用雾里的挥手别离来比喻对故乡的模糊而怅惘的印记,是用一种可观可感的具象来描述抽象的主观感受,可谓生动形象、贴切自然。第三层写乡愁的永恒。是从上两层的乡音缭绕和乡情缠绵过渡而来。诗人用没有年轮的树永驻游子心中“永不老去”的形象比喻,抒发了深似海的愁绪和怀恋、怅惘的情感。情感抒发与意象选择的融合,使整首诗的意境深邃悠远。比喻的贴切自然、语言的朴素优美更使整首诗具有牧歌式的情调。

而舒兰的这一首有色有味、既淡又浓的现代小诗则别有一番韵致。说它淡,淡在诗景,淡淡的酒香,淡淡的月色;说它浓,浓在诗情,浓浓的相思,浓浓的乡愁。仔细品读这杯《乡色酒》真是既甜又苦,既醉又醒。

上一篇:消防口号范文 下一篇:责任的名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