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容散文范文

时间:2023-11-13 11:36:30

席慕容散文

席慕容散文篇1

关键词:席慕容;花;人生体验;审美意蕴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8-0014-01

花,是许多作家青睐的审美对象。也许和身为女性有关,席慕容对“花”的钟爱近乎痴狂。在她的生命中,花的世界就是爱的世界,无论是追忆青春、吟唱爱情,还是倾诉乡情,她都擅长以花表意、借花抒情,字里行间飘逸着女性少有的潇洒情怀。可以说,席慕容漂泊的心在“花”中找到了归宿。她笔下的“花”,大致为分为无形之花和有形之花两类。

一、无形之花

所谓无形之花,就是那些叫不出名字的花,是一种泛指的花。这类花没有具体可感的形象,读者只能靠想象形成立体形象。如诗歌《一棵开花的树》: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我已在佛前 求了五百年/……/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是我凋零的心”。

“花”在诗中出现了两次,虽是同一意象,然此“花”非彼“花”。第一次的“花”是少女五百年来一直追逐的心中的渴盼;第二次的“花”则是落花,凋落的是少女心中的梦。前世五百年的求佛,只换来今生与你的一次擦肩而过,这是何等的遗憾、悲痛啊!

这不仅是一首单纯的爱情诗,还是一首哲理诗。生命是有限的,生命的存在表现出不可避免的悲剧性,从灵视的角度出发,生命却能在与自然的同一中获得永恒,生命的存在因而也显现出澄彻、透明的超越性。为了获得这种超越生命的“美丽”,我在佛前“求了五百年”,终于感动了佛,“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按照一般的心理逻辑,生命一旦与自然融为一体,他就找到了一个让心灵自由驰骋的世界。然而,这首诗并没有沿着心理逻辑运行下去,心理时间与物理时间发生碰撞的结果是,化作了“开花的树”的生命不仅没有获得无限的自由,反而在现实时间和“你”的双重伤害中“落了一地”的“花瓣”。生命有限性的不可克服和生命的终极性悲剧,就这样通过席慕容的独特的叙写传达了出来。

再如散文《淡淡的花香》:“我喜欢的不仅是那一朵花,而是伴随着那一朵花同时出现的所有的记忆……友谊和花香一样,还是淡一点的比较好,越淡的香气越使人依恋,也越能持久……”,席慕容以“淡淡的花香”来比喻友谊,认为友谊和花香一样,越淡就越能持久,这是很有道理的。大概是由于个性随和的缘故,席慕容自小就不缺乏友谊,幼年时遇到的小卫兵、读书时的同学、留学时的同胞、志同道合的文友,她的朋友数不胜数。能够来到这世间,能够与相识或不相识,记得或不记得的朋友们共度这几十年的时光,是一种怎样的幸福啊!她完全相信那种感动,友谊在花香中散发着芬芳。

二、有形之花

和无形之花相对,这类花不仅有花名,且具体可感,形象鲜明。这类花计有桐花、荷花、百合花、茉莉花等。

(一)桐花

“总有这样的初夏,总有当空丽日,树丛高处是怒放的白花”——散文《桐花》展现出了一种生命的律动:与其说是“怒放的白花”,还不如说是怒放的生命,炽热的激情;可“在幽深的林间,桐花一面盛开如锦,一面不停纷纷飘落”,难道这就是生命?花开花落,难道皆为命数?难道生命在片刻欢聚之后真的只能剩下离散与凋零?“在转身的那一刹那,桐花正不断不断地落下……我俯首轻声向他道谢,感谢他给过我的每一个丽日与静夜”,生命虽然短暂,但却绽放得精彩,我们要倍加珍惜,学会感恩。在桐花的怒放与凋零中,席慕容看到了生命的短暂与永恒,她通过平常的人生体验传达出了对永恒的认知和把握。

(二)荷花

荷花是席慕容的最爱:“我觉得荷花是一个似曾相识的友人,并且,在初识的那一次就一见倾心,不忍离去,就这样过了几千年”,因为爱之切,所以用情深。“我/是一朵盛开的夏莲/多希望/你能看见现在的我/……/谁人知我莲的心事/无缘的你啊/不是来的太早 就是/太迟”。在这里,作者以“莲”自喻,赋予“莲”以情感内涵,这里的“荷”,抑或是“我”,不再是“才露尖尖角”的新荷,展现的是女子成熟自信的卓越风姿,成熟的季节就是“我”最美丽的时刻,可却无人欣赏,全诗渗透着一种擦肩而过、“恨不相逢未嫁时”的无奈。在《夏日午后》里,她将少女心中最不易捕捉的“最最温柔”情绪以曲尽幽微的方式展示出来,那是极为感人的“最易疼痛”的“那一部分”和“最不可碰触”的“华年”,其质地最脆弱,而记忆最永恒,祈望最坚定。

(三)百合花

《山百合》以山百合自比,营造出佛家推崇的“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的境界:“与人无争/静静地开放”,尽管“没有人知道它的存在/它的洁白”,但它依然芬芳,只为“在孤独的路上”的“我的流浪者”能“时时微笑地想起它来”,只为知己者静静地开放,虽然寂寞,却令人感动。《野生的百合》是对友情的吟唱:“陈果然是深知我心的朋友……当我把百合抱在怀中的时候,真有一种无法形容的快乐和满足。”然而,“在我的幸福和喜悦里,总无法不掺进一些淡淡的悲伤。”有友情,“我”幸福,但又怕这种幸福不长久,这是一种含笑的哀伤。席慕容借“百合”诠释了友谊的真谛。

(四)茉莉花

茉莉花语表示忠贞、清纯、迷人,常用来传达坚贞的爱情和纯洁的友情。《茉莉》:“茉莉好像/没有什么季节/……/想你/好像也没有什么分别/在日里夜里/在每一个/恍惚的刹那间”,这里的“茉莉”可象征作者对爱情的那份执着,“茉莉”有花期,而“我”对爱人的想念却没有“季节”之别,浓烈的爱意流露于字里行间;当然,也可象征作者对远方友人的强烈思念。《回首》:“一直在盼望着一段美丽的爱/所以我毫不犹疑地将你舍弃/……/那清晨园中为谁摘下的茉莉/……”,在对美丽爱情的不停寻找中,蓦然回首,发现被舍弃的“你”在“我”的心里“从未稍离”,回首过去的点点滴滴,才觉得那时的“我”是何等的愚昧不堪,这里的“茉莉”,无疑象征着爱情。

事实上,席慕容写“花”的作品多不胜数。除以上这些外,还有昙花、海棠花、山茶花、芙蓉花等等。在作家笔下,每一种花都有其特定的内涵,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她在艺术化地展现“花”的传统意蕴的基础上,又凭借独特的个人体验和审美感受,赋予“花”以个性化的丰富的内涵。“花”之意象与情感相交融,产生了回味与追忆、幽微与绵长的审美效果。她的爱情诗中固然有爱而不得的无奈和感伤,同时亦有渗透玄机从容应对的通达了然,呈现出哀而不伤的风格。她的作品中流淌着对悠然逝去的岁月的无比留恋和美丽时光不可倒流的无限失落,“花”的加入,给这份相思笼上了一袭朦胧的面纱。无处不在的淡淡感伤仿佛一缕轻烟,似有若无。其深深打动我们心灵的,不仅是作品中淡雅飘渺的诗意,更在于流转于故事背后那经过人生沧桑的过滤而纯化了的情感潜流,那种哀而不怨、怨而不伤的平和超然的情绪,以及洋溢在字里行间的暖人的激情。

席慕容的作品具有净化心灵、启迪人生的审美意义。在当下人心浮躁的功利化社会,充斥着平面化的没有思想深度的消遣性快餐文化,纯真人性的泯灭以及人际关系的恶化,造成了社会的悬想。因而,她的这种显示坚持力量的伟大和永恒的爱的美丽写作就显得极为可贵。正如她自己在《初心》里所说:“我多么希望,在不断地衡量、判断与取舍之后,能够找到一种最精确的方式来表达出这种感动,以及我对于能拥有这种感动的生命的珍惜。”她的作品能给读者带来一份温情和爱心,在弥漫着失望乃至绝望的情绪中,获得某些意外的补偿。她透过生活的纷繁表象,总结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在挫折与悲伤里,变得成熟起来,发现了生活的价值,生命的真谛。因而,品读席慕容,我们会懂得什么叫做感恩,什么叫做珍惜;阅读席慕容,我们还能学会了从细微处发现美、感受美,一朵花都会触及我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她教会了我们把脚步放慢,用心倾听大自然里所有美丽生命的呼唤。

参考文献:

[1]席慕容.席慕容精品集[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7.

[2]龙泉明.中国新诗名作导读[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3:520.

[3]徐桂梅.论席慕容诗歌中“花”之意象[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4):76.

[4]席慕容.迷途诗册[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0:108.

[5]余婷婷.浅析席慕容抒情诗的几种意象[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6(4):37-38.

席慕容散文篇2

1、席慕蓉古乐府所表达的感情:每一次爱恋都是一次心碎的过程,愿幸福的继续幸福,孤单的不再孤单。

2、席慕容,女,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画家。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是蒙古族王族之后,外婆是王族公主,后随家定居台湾。她于一九八一年出版第一本新诗集《七里香》,在台湾刮起一阵旋风,其销售成绩也十分惊人。一九八二年,她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成长的痕迹》,表现她另一种创作的形式,延续新诗温柔淡泊的风格。代表作品有《记忆广场》、《成长的痕迹》等。

(来源:文章屋网 )

席慕容散文篇3

阔别故乡多年,我才吟出这一句诗的滋味。或许,“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关于故乡的记忆经历时光的打磨,反而愈发清晰了。

梦中常常回到故乡。那是一个安谧的小山村,夏日的午后,似睡非睡间,总有几声欢快的蛙鸣,老牛“哞哞”的呼喊。有时又回到村前的小溪旁,和傻丫等小伙伴玩笑嬉戏,水花常常溅在挽起的裤管上……宿舍的人说我常常在梦中笑出声。

时间就像是一条宽广的河流,缓缓地从大堤上流过,洗去了尘埃,濯新了记忆。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栩栩如生地浮在我眼前,六年来从未消失过。我常常怀念那些淳朴的乡亲,他们是不是也同样惦念着漂泊在外的伢子呢?

初到城市,我紧紧握住小叔的衣襟不敢放开。那些红烛、灯光、悠扬的萨克斯、快节奏的列车……一切向我涌来,让我不知所措。想象中的城市应该是多一些安宁和淳朴的,一如我的故乡,那个多年来魂牵梦萦的地方。

时间有时候很慢,特别是久久收不到家信的时候。我在日历牌上用鲜艳的红笔圈出每一个收信的日子。对我来说那一天是新年,是最值得铭记的日子。圆圆圈圈,红色有时密有时疏地散落在每一本日历上,记载着好多关于故乡的记忆。日历不只明示给我时间,更给了我许多美好的记忆。也许,这就是余光中先生所说的“根”的感觉吧。

问及故乡,回信中常说哪里变了,哪里没变。于是关于故乡的记忆也一点点修整,一点点完美。时间固然更改了故乡昔日的容颜,却风化不了她在我心中的记忆。某日在键盘前敲击文字,洋洋洒洒一片全是记忆中的故乡。隔几日汇款单来了,除了稿酬,还有一句:

记忆是无花的蔷薇/永远不会败落

――席慕蓉

拿到单据的那一刻,泪水盈满面颊。我不知道是谁特意写给我的这句话,也许他/她也是漂泊在外的游子吧。记忆中的故乡,时间愈久便愈有分量。时间又怎么会风化她在我心中的记忆呢?

我的故乡,我心中的无花蔷薇,千载盛开……

满分揭秘:

这篇满分作文在众多的佳作中别具一格。独成一派,犹如陶渊明、谢灵运笔下的诗歌,充溢着乡情乡音,展现着田园风光。

席慕容散文篇4

对于读书,我是一个功利的人。顺境时,忙着意气风发、乘风破浪,顾不上细细品味;逆境时,无处倾诉,天大地大似乎都无处收留一颗迷茫的心――除了书海。颜如玉和黄金屋,自是鲜少遇到。收容所和诊疗室倒是常常有。

刚上初中,喜欢一本《时文选粹》的散文集,尤其其中涉及佛家轮回的文章,这些文章虽然不能完全理解,可是那些婉转的文字、凄惨的经历深深刻进我的心里。有一段时间读名著,《傲慢与偏见》、《汤姆叔叔的小屋》、高尔基的三部曲、冰心的散文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简爱》都是那个时期念完的。作为一个没有任何生活经历的十三四岁小姑娘,当时最大的感慨就是自己衣食无忧的生活太幸福,这是最直接也最浅显但最有实践意义的感慨,这种感慨无疑大大提高我的幸福指数,那段时间我,享受着读书的美好时光,平静而又满足,收获简单的小幸福。

再后来,还是喜欢看经典,但再难给我之前那种强烈而又美好的冲击。这种变化始于《平凡的世界》,我为我的变化紧张。无疑,这是一部奋斗史,也是同学和老师很推荐的一本书。可是,我却觉得其中的故事离我太远了,觉得身边难以发生书中的故事,这种不真实感让我难以产生共鸣。或许已在我不知不觉中庸俗地步入功利读书的陷阱――对现实有指导意义的才是好书,否则,就没用。然而,我并不能很好的判断什么才是现实,或者,什么才算有指导意义。这时候,我像福尔摩斯一样读《呼啸山庄》、《牛虻》――仅仅因为对故事情节感兴趣。

后来,课余时间我喜欢去图书馆,开始只读老师布置的课外读物和学英语类书籍。等看完了这些,开始读浏览群书。一段时间我觉得中医很神奇,像模像样地抱着本《本草纲目》;一段时间又对历史课上稍稍了解的古代思想流派感兴趣,就翻翻四书五经,读读老庄;后来,因为父母带我去的一次旅行,喜欢上了《中国地理》;一段时间后又对摄影感兴趣,觉得拍照片很酷,抱着本摄影集反反复复琢磨……总之,什么书都会翻翻,但是,没有一本精读。开始还会做读书笔记,主要是想背诵书中优美的文字,也怕之后和同学显摆读过什么书时记不得书名没面子。那段时间的阅读,然我什么都能谈得一点,也学会了和不同的人交流。

我有时苦恼为什么鲜少遇见好书,后来安慰自己说,好书不难寻,难寻的是读书的心情。文字成了消费品,我不停地读,不停地写,依靠文字的刺激提醒自己不断努力,其实,扪心自问,自己始终没有逃离功利主义和刻意读书的怪圈。

心灵像一张白纸,任何文字都可以留下印痕,哪怕再浅显再直白,而一旦体会到那种快乐,就会忍不住努力再去寻这种快乐,可越去寻找,越难捕捉,以致我开始怀疑那份久远的沉淀是否是水中月镜中花,是不是真正存在过。近几年的时光,在这种寻寻觅觅中度过,再次印证了那句话:有些事情就像手中的沙子,握的越紧,流失的越快。至于最初寻找的快乐,在我为应付考试的题海中、为未来的憧憬中、为高考的选择中慢慢飘散、飘散。是了,我总是想从别人的故事中懂得点什么,寻求点生活的智慧,祈求在未来的生活里能排上用场,对于阅历尚浅的我来说,没有什么比读书能更好地隔岸观火了。而实际上,我从自己的故事里才真正学到点什么,自己的故事里,我身兼导演、制片、主演,偶尔还要去别人的故事里客串一下,也是一部不错的故事了。

席慕容散文篇5

――题记

叶是树的窗口,迎风而动,轻嗅着春风中花的芬芳。

码头是泊船的窗口,夜深人静的时候,船依偎在它的身旁,仰望着月夜的浩渺。

河口是大江的窗口,诉说着亘古的约定,期待着轮回的重逢。

……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

澄澈的眼眸能够驱散心灵的阴霾,它让我们对美好的事物报以微笑。而在如今“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时代,作为“社会眼睛”的某些西方媒体却倾斜了正义的天平。你会看到在国外各种报纸头条报道分子的所谓“正义”活动的消息,你会看到互联网上国外官方网站发表的对人民的所谓“不公待遇”的,你会看到在奥运火炬传递的现场,没有职业道德的记者把镜头对准的是分子而不是那令人兴奋和鼓舞的一片“中国红”,你会看到美国CNN主持人“正气凛然”地说中国产品是垃圾,中国人是暴民……

其实我们并不期望西方一些国家能在短时间内消除对中国的偏见,然而当文化披上了政治的外衣,染上了制度的色彩,当“眼睛”戴上“过滤镜”,正义便开始向黑暗垂下了它高贵的头颅。可是,正义的人们不会忘记:“奥运”一词后面还有一个破折号,破折号的后面是和平,而不是中国。让我们擦亮眼睛,去看那正义之剑划破地平线,迎接东方破晓的曙光。

诗是诗人的窗口

诗中,有蒋捷“而今听雨僧庐下,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点点滴滴是岁月浩浩荡荡碾过的痕迹,让人不堪回首。有王国维“近来瞥见都无语,但觉双眉聚。不知何日始工愁,记取那回花下一低头”的温柔。那温柔如同一只摩挲宝贝的手,将每一个细小的缝隙,每一条微妙的纹理,每一处看不见的起伏都把握得丝丝入扣。亦有舒婷“在你的胸前我已变成会唱歌的鸢尾花你呼吸的轻风吹动我在一片叮当响的月光下”,对着那月儿浅吟低唱。也有“可以清心也,以清心也可,清心也可以,心也可以清,也可以清心”的大彻大悟,以一颗止水之心看世事沧桑而波澜不惊。

更有席慕蓉那“我们去看烟火好吗去去看那繁花之中如何再生繁花梦境之上如何再现梦境”对浪漫的狂想,有席慕蓉“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的痴情盼望;也有席慕蓉“长大了以后,你才会知道,在蓦然回首的刹那,没有怨恨的青春才会了无遗憾,如山冈上那轮静静的满月”对岁月的从容淡定。诗是诗人爱过、痛过、悟过后刻骨铭心的收获,亦如夏日一捧嫩绿的薄荷,给自己慰藉的同时,也给别人无限的遐想。诗如其人,诗人将诗陈列在情感的橱窗,让人品味,每一次咀嚼,又是另一种醇香。

微笑是爱的窗口

一个微笑不费分文但益处颇多,它使获得者富有,也不会让给予者贫穷。一个微笑只是瞬间,但有时人们对它的记忆却是永远。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富有和强悍到不需要微笑,也没有一个人贫穷到难以支付一个微笑。一个微笑足以将挣扎在黑暗边缘的人们引向光明,一个微笑可以给迷途的人们指明方向,一个微笑也可以将人生的句号改写成逗号。不要吝啬你的微笑,有微笑的地方总有爱,用微笑去唤醒一个又一个沉睡的心灵。

眼睛是明亮的,它教我们明辨是非。诗是醇香的,它让我们回味无穷。微笑是温暖的,它让我们体会到爱的力量。

打开一扇窗,就会获得一个全新的世界。

席慕容散文篇6

“金砖”制作工艺的精细程度与昆曲和苏州园林建筑一样,是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价值所在。繁琐和精细的工艺,是苏州艺人的智慧结晶,也成为中国传统工艺和文化韵味的一种典型。

以金砖雕刻艺术家袁中平为代表的新一代“金砖”工艺大师,经过对金砖雕刻技艺的潜心研究,制作出千姿百态的艺术作品,形象逼真,呼之欲出。从金砖到蟋蟀盆再到砖雕作品,或大气,或婉约,或精细,或灵动,令人目不暇接。

袁先生说:“对于制砖和雕刻,在汲取前辈精湛技艺的同时,会仔细揣摩金砖的制作工艺,不断追求突破创新。”正是这样一种精神动力,使得袁中平在“习字金砖”领域取得了新的成果。吴地说书人传说,在一个秋风萧瑟的午后,乾隆皇帝在书房内来回踱步,一手拈须,一手握茶碗,若有所思。忽听得窗外一声尖锐的猫叫,心中一惊,茶碗不稳跌落地下,触地之时似有金玉之声。一个侍女赶忙上前将破碎的茶碗收走,岂料地下砖石顿现一水字“昌”,笔工硬朗,笔锋不化。皇帝大喜,隧又执笔蘸茶水在其后书一“隆”字,寓意“天道昌隆”。

袁先生听了这段评书后大受启发。练习书法对初学者来说不但费纸张,还可能弄脏衣物。有的家长特地跑到普通的砖窑厂去买金砖,但这些金砖质地粗糙,书写时笔锋容易开叉,于是他从一般的金砖中遴选出粒子更为细密的做成书写板,规格小,厚度薄,色呈灰白,用毛笔撇清水在上面写字,笔迹清晰地显现出来,“习字金砖”由此而生。

比起普通的宣纸,“习字金砖”不仅节省纸张和墨水,绿色环保,而且书写时蘸水再多,字体也不会化开,笔锋干净,硬朗有力。但其后有人反映,“习字金砖”写字后干得慢,特别是冬天。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袁中平想到了远红外技术,用一根电源连接线直通金砖,电源线上装有电源适配器,可使电压下降到36伏,确保安全;控制器是定时温控器,分为五档,可自动调节温度,温度越高干得越快;还可设定通电时间,时间一到就自动切断电源等。“习字金砖”的设计理念在做到绿色环保的同时,也满足了广大书法爱好者的多重需求,是传统工艺与高科技的完美融合。

袁先生说:“做人和做金砖一样,金砖的制作精神就是一种文化,需要传承下去。”在第八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颁奖典礼上,中国文联名誉主席周巍峙在袁中平的金砖书写板上,写了简体字“苏”,随后,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大笔一挥,在“苏”后写下了繁体字“宝”。一简一繁,既是古典与现代的交流,亦是传统与科技的对话。

席慕容散文篇7

关键字:慕课;主体;主导;新课标

慕课,是近年来教育界十分火热的一个词。它代表着一种全新的开放式在线学习模式,它包含了以前的教育资源、学习管理系统、评价系统,形成了既开放又严格的全新学习系统。

“慕课”(MOOCs),是一个舶来品,“M”代表Massive(大规模),学习规模宏大,学生成千上万,突破传统学校限制;第二个字母“O”代表Open(开放),以兴趣导向,凡是想学习的,都可以进来学,不分国籍,只需一个邮箱,就可注册参与;第三个字母“O”代表Online(在线),学习在网上完成,无需旅行,不受时空限制;第四个字母“C”代表Course,就是课程的意思。

慕课具有三个特点:一是规模大,慕课的学生动辄上万人,甚至十几万人,优质教育受益范围可无限扩大;二是授课形式生动活泼,充分运用动画、视频、微课程和小测试等手段,使教学深入浅出,更加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三是很强的教学互动,线上“你问我答”,亦学亦师,形成强大的线上学习社区,极大促进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学、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同学习。

慕课的课程范围几乎涵盖了各个学科,并提供该学科的系列课程,学习者只要有兴趣去完成学习,甚至可以零起点起步学习直到精通。同时,学习者在学习的同时,还要不断地参与测验,测试合格才能继续学习。从某一个角度来说,慕课是内嵌学习跟踪评价系统的在线学习平台。

慕课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对学习者而言,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它脱离了传统课堂来自老师的“束缚”,可以自主选择课程,参与学习。因此,它更适合那些有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动力的学习,比如成人自学考试、大学课程等。那么,慕课能否完全适合中小学教育呢?

慕课正在逐渐中小学基础教育渗透,这个步伐已经不可逆转,那么慕课对于基础教育到底有多大魅力呢?

首先,慕课是开放的,同一课程会有不同的教学资源,这就给学生已选择的余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接受能力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同一课程下的不同教学资源进行学习。同时,不同地域不同学校的学生也可以选择“名师”课程来学习。慕课是打破名校界限,实现教育均衡的有力武器。

其次,慕课使用微课手段,使用短视频、小资源来进行学习,这种人机互动学习是可重复的,学生在学习某一较难理解的知识点时可以反复学习,知道学会为止。这种重复性是课堂教学不能给与的。

再次,慕课是一个开放的学习社区,学生可以就自己的学习情况随时在社区上进行提问、交流从不同层面角度对同一知识点进行深入学习,使学生深入掌握理解所学知识。

慕课的这些优势,使得它与中小学教育越来越紧密的融合在一起。在慕课走进中小学的时候,很多人也对在中小学开展慕课提出了质疑,认为慕课并不适合中小学教育,阐述了一些慕课的短板。

慕课的存在冲击了传统的课堂教学,翻转课堂一时间让老师和学生们都难以完全接受。中小学生与大学生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差异。完全的翻转课堂很容易让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的中小学生迷失,不知该学什么甚至逃避学习。老师也无法及时掌控学生的学习状态。

中小学课堂教学,是依据教学大纲,有严格的课时进度的学习过程。完全脱离课堂“束缚”展开开放式的教学是不现实的,那样完全有学生兴趣出发的学习很容易偏离教学目标和延误教学进度。

那么慕课,真的不适合中小学教学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研读新课标,不难发现,慕课与新课标的思想理念并不冲突,甚至是“量身定做”。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创新,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1.自主学习:学生积极培养自主学习习惯,通过慕课平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逐步做到想学、能学、会学,坚持学。

2.合作学习:学生通过慕课平台的社区活动,在小组和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学习

3.探究学习:学生针对学习目标,自主探究,通过任务驱动完成学习内容。

如果,学生自律能力比较差,不能有效自主学习怎么办?

新课标强调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意思是说:教学以学生的学为主要目的,应为学生服务,教学要围绕学生展开,而教学过程的开展,教师要起到主要的引导、导向作用,不是由学生自由开放去学。这样既避免以教师为主的现象,又克服课堂学习学生自学式的“散”。

这句话,既适用于传统课堂教学,同样适合于以慕课平台为环境的学习过程。针对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强调“学生为主体”,这个“主体”并不是说在教学过程中忽视教师的作用,变成以学生为“主”,而是在“教师为主导”前提下的“学生为主体”。在开放的慕课平台下学习,“教师为主导”一定不能够忽视,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学习、怎样学习,教师要“约束”学生在一定教学目标、教学框架下自由学习,不能任由学生散漫学习。同时监督学生的学习进度,确保学生的学习进度与教师的教学进度相一致。

结合中小学的特点,应该有适合基础教育的慕课平台。这个慕课平台,应该是以新课标下的课程体系为核心,以教学大纲、教学进度为脉络的学习平台。

中小学慕课学习平台,要寻找学习开放性和课程统一性以及学生统一管理的平衡点。

课程统一性:在一定地域内,学生都是使用材,按照同样的教学大纲和学习进度进行教学。慕课学习平台也必须严格把握这一点,才能在基础教育中生存。慕课学习平台要以各学科教材的章节顺序为基础建立学习过程。按照课时划分学习节点,学习节点内课程知识点的展开,紧密围绕教学大纲。

学习开放性:失去开放性的学习平台不能再称之为“慕课”。所以在严格遵照教学大纲,形成的学习节点后,其下的教学内容应该是开放的。也就是说在同一教学目标下,应该存在为完成这一教学目标或者学习同一知识点的不同开放性学习资源。

这样,在课程的统一性“约束”下,学生可以在就某一章节和知识点“自由”学习。

学生统一管理:在中小学慕课学习平台上学习的学生,不能脱离教师的掌控,教师要随时发挥主导性作用。因此,慕课学习平台必须有“班级”这个组织,这样,教师才能及时了解跟踪自己学生的学习状态,指导学生学习过程。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班级管理布置作业,安排测试,完成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过程。

另外,慕课不是盲目的翻转课堂,它起步应该是课堂教学的辅助,作为学生课堂教学未掌握知识点的补充学习。随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逐渐加大翻转力度。

席慕容散文篇8

【关键词】慕课 高校教学质量 提升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5C-0049-03

慕课是英文MOOC的音译词,为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的缩写,是网络学习的一种全新的形式,从慕课产生到其发展,速度之迅速、影响之深远、形式之多样、规模之浩大,可以视为教育界的新一代革命,其对教育界无论是教师、学生,还是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变革无疑都是一种机遇和挑战。近年来,国际上一些知名的大学纷纷加入到慕课,像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这些优质的教育资源通过网络的形式让学习者们自由地选择,推动了教育平台的共享,这一股教育的浪潮随后也迅速影响了中国的教育,国内一些知名一流大学也先后加入了慕课这一平台,慕课无疑给传统的教育形式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当前的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与传统教育方式相比慕课的特点

(一)慕课学习的多元化。一是学习者的多元化。由于是网络教学,免费参与,对于学习者没有任何准入门槛,也没有地理位置方面的局限,因此学习者既有可能是在校大学生,也有可能是社会人士想要继续教育的人员,学习者来自不同层次,知识水平完全不一样,虽然人员多样化,但是学习者有一个共同点即是对学习内容有着强烈的爱好和兴趣,会有一种自发自愿的学习动机,这与传统教育模式内的学习者有着很大的不同。二是学习内容的多元化。慕课教学内容多来自世界知名高校权威教授的精彩授课,大多为一所高校的特色与精华课程之所在,内容涉及文学、历史、哲学、教育、理学、医学、工学等各个学科领域,基本上是参与慕课教学高校的精品课程的展示,这种在线优质课程的共享,既提高了课程的影响力和辐射面,又让更多学习者感受到名校一流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多元化的教学内容,精彩纷呈的展示,将吸引和促使越来越多的高校加入到慕课教学的平台中来。

(二)慕课学习的自由与个性化。一是学习形式的自由。慕课网络教学平台资源的学习不受限于时间、地点,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一堂课40多分钟,师生共聚一堂,新型的慕课形式让学习变得灵活多样,只要有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只要有一颗积极上进、想要学习的心,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稍有闲暇的任何一个时间段,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二是学习手段的自由。运用网络学习平台观看视频的学习形式,让学习变成了主动,学习者可以根据学习的难易程度、自己的理解能力及喜好,自行点击快进,后退或重复观看,一小节一小节的学习任务完成之后,学习者可以进行自我测试,有疑问之处也可以上互动平台进行咨询与交流,课程包括了学习目标、练习和作业、学习评价、学习成果证明等。这种便捷、自由的学习手段给自主学习者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福音,也激励了学习者主动思考与选择的能力。

(三)慕课的新颖与创新。一是从慕课的产生发展本身来说就是教学界的创新。互联网的产生与发展给一个时代的各个领域都带来了重大的变革,而给教育界的影响是非常缓慢甚至微乎其微的,直至慕课这一网络教学平台的诞生,在其产生后其以势不可挡的席卷速度,给教育界带来了一场革命,这对全球的教育发展无疑是一件好事,但是对传统的教育形式来说又是一件迫在眉睫、急需变革的推动力。慕课其教学内容的新颖,让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学习者都可以感受到知识的新鲜与活力、知识的感染力和一种力量。二是慕课教学内容的新颖性。目前加盟慕课教学平台的均来自知名高校,均有知名教师的授课,其教学水平、理念与实力毋庸置疑,先进的教学引领专业学界前列,同时慕课的教学平台是通过学习者点击教学的,点击率均有排行榜,位于排行榜末位的会逐渐退出慕课教学的平台,虽然目前并没有系统科学的评价体系来评估慕课教学的质量与水平,但是这种点击与排行的方式给加入慕课平台教学的高校和老师有一种压力与动力,教学内容的新颖、创新会成为其加入慕课教学平台所考虑的重要因素。

二、慕课背景下高校提升教学质量的策略

由于慕课在国外已经刮起了一阵旋风,而这股强有力的风已经刮至了中国,中国的一些知名高校,如上海交通大学就宣布将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重庆大学等共建中文“慕课”平台。12所高校将建立若干高水平在线课程平台,实现在线优质课程共享,率先“试水”中国教学模式改革,率先探索跨校联合辅修专业培养模式,探索和实施“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向社会开放。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在edX平台上的课程于2013年9月份已经开课。这些举措势必会影响中国的高等教育,而高校在面临此潮流下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当前必须思考的一项重要课题,如何让高校的教学质量在这一机遇与挑战面前,更加地普及化、个性化、多元化,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措施。

(一)提升高校教师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艺术水平。不管慕课时代将来会对高等教育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当前慕课的到来已经导致了激烈的竞争,这种竞争必将会表现在国家之间、学校之间、教师之间的优胜劣汰。传统高等教育的课堂不同于慕课形式下的学习者,课堂中的大学生,一部分学生对知识的渴望程度不同于自主学习者强烈和自觉,他们经过了高考之后,甚至会有解脱与放松的感觉,进入大学校园,学习环境很宽松,如果没有大学教师专业娴熟的知识水平与高超教学艺术魅力的感染的话,他们很容易厌学、逃学或者养成懒散的习惯,出勤不出力教学效果并不佳。

要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需从几个要素展开:一是相关的教育教学知识体系结构。从教育学角度方面,需具备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从心理学角度方面,需具备教学认知能力、教学操作能力和教学监控能力;从社会学角度方面,需具备构建和谐关系的能力,课内外对学生个人做出有效反馈的能力,唤起学生学习兴趣。二是完善的专业知识结构。具备充分的专业知识贮备,知识更新能力、驾驭学科内容的能力、学术研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哲学思辨能力、教学实践能力、教学反思能力、教学监控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努力钻研学科业务的能力,教师自我学习和指导能力。三是良好的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影响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良好的语言表达、配合手势等肢体语言,结合PPT以及适当书写板书,都会对教学效果起到一定的提升。另外,一些幽默语言的运用对课堂具有积极意义,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振奋学生精神、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幽默与机智教学风格的出现也体现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日渐成熟。

(二)多种教学法融入课堂教学。慕课的教学形式由于借助网络,学习者可以自由选择内容,自由选择速度。而课堂教学则无法具备这一优势。但是传统课堂由于其现场学生的集中,教师现场的教学,只要善于改进,善于思考,课堂的凝集力及集思广益等特点也是网络所无法比拟的。一是课堂的改进一方面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除传统的讲授法外,还可以用讨论法分组进行,针对一个主题进行讨论;或是情境表演式,让学生参与其中;也可以运用辩论式,根据教学知识点中的某一难点重点,展开辩论,在集体参与中让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加透彻,让学生的记忆更加深刻。案例教学启发激励引导式的教学方法也可以融入课堂,由于现场就可以看到学生的反馈,可以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使教学效果趋于完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会学生学习思考的方法。二是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个性化和针对性,更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显著提高。由于课堂教学的特点,教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会有大致的了解,鉴于不同特点,为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个体积极性,使他们在自身原有水平上都有所提高。这与慕课教学范围的过大过散相比,又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这种教学方式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实行个性化教学,对学生实行个性化培养,体现了高等教育特色化的教学理念。

(三)将慕课为教学所用。慕课教学资源来自世界名校名师的精品课程,这些课程跟踪所授学科发展前沿,进入慕课平台皆为课程类的品牌与精华,如果在教学中引入这些微视频,势必会为课堂增色不少,然后再结合教师的引导点评,学生现场的反馈与讨论,可以迅速地让学生消化和吸收,这与传统上的教师教授效果好得多,而且通过这些形式,可以让学生眼界开阔,接触到外面更广阔的学术领域,对学生知识面的扩大和学习动机的引导尤为重要,对大学教师保持教学的新鲜和活力也至关重要。慕课引入教学,对于学习不太主动、缺乏自主学能力或主动思考能力的学生来说,无疑会起到极大的推动力,课前的学习,让他们对所学知识一睹为快有了感官上的第一印像,对于学习时必会轻松亲切不少;而课堂上的学习,则让课堂的内容多了一道风景,整个课堂生动不少;课后的学习让学生温故而知新,对书本知识起到了很好的拓展作用,不是仅仅只啃书本局限于为学习而学习。

(四)建立健全、科学的考评体系。慕课的快速发展席卷全球教育界,短短一年多,全球共有81 所成员高校或机构加入这一联盟,共享386 门课程,全世界注册学生已超过400万。“慕课”课程的范围不仅覆盖了广泛的科技学科,比如数学、统计、物理、化学、计算机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学,也包括了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慕课的快速发展由于其便捷、自由、没有门槛的特征,让越来越多的学习者加入其中,但是慕课网络课程却缺乏系统、科学、健全的评价体系,无法科学地统计出数据,这一特点也导致慕课即使快速发展也无法代替传统教育模式,并不能保证其长期良性的发展。而当前的高等教育体系,由于其校园环境不同于虚拟网络,考评体系更易建立,也更利于教学效果立竿见影地起到提高的作用。

建立考评体系一是建立多角度、多方位的考评体系。校级的教学导听课评价、院级同事评价、青年教师带教导师的评价,在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教师进行积极主动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同时还有学生信息员及学生的网络评价,根据这些方面的信息,教师也可以举一反三,进行自我的评价与反思,多方位的评价,更加客观、科学,不会因为个人色彩与偏见引发不公平、不真实的评价。二是建立高校教师的理论教学、实(下转第71页)(上接第50页)践教学和学术科研考核体系。把教师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学术科研考评纳入教师业务的整体考核中,这三种教学的能力是一个教师综合水平的体现,同时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较好的理论水平有利于教学实践活动的实施,而学术水平的精专又会促使一位教师专业技术水平提高,保证教学内容总体质量的提升。一位学术水平高超的教师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也会让学生掌握做学问的方法,真正做到授人以渔。在制度层面上建立有效机制,保障教师教学水平的快速提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才能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真正落到实处。

总之,慕课背景下的高等教育虽然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但只要认清形势,勇敢迎接挑战,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运用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将慕课为高等教育教学所用,将会促使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培养出更多具有复合型高素质的综合人才。

【参考文献】

[1]殷丙山.慕课发展及其对开放大学的启示杨进[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5)

[2]李晓东.慕课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挑战与对策[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

[3]董玲玲.“慕课”对传统高等教育的冲击与应对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3(23)

【基金项目】2011年广西教育厅基金项目(2011JGB031);2014年广西医科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14XJGB07)

【作者简介】俞 师(1983- ),女,湖北黄冈人,硕士,讲师,广西医科大学教务处学籍科副科长,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

上一篇:秋高气爽范文 下一篇:日落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