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容诗歌范文

时间:2023-03-22 17:15:20

席慕容诗歌

席慕容诗歌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席慕容早期诗歌 女性视角 生命的美

由于性别差异,两性世界中的审美视角是有所不同的。席慕容,一位在艺术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女子,她的作品浸润着东方古老哲学,带有宗教色彩,透露出一种人生无常的苍凉韵味。在她的笔下,属于女性的青春、爱情被写得极美,淡雅剔透,抒情灵动,饱含着对生命的挚爱真情,诠释着女性世界的美。

席慕容所追求的这种美是纯美。这种纯美是人类生命初始所拥有的一种精神状态,是一种没有被尘世沾染的至高无上的美,就像一个虔诚的信徒的心,是清澈而透明的。但这份纯美是一种梦,是一种理想的境界。如何才能得到纯美?很多完美主义者都在不断地用生命去追寻。显然,现实生活因为利益的纷争是找不到纯美的,席慕容在她的诗歌中娓娓道来的是一份只有在过去或是未来才有的纯美。又因为这份纯美只能在过去或是心灵空间存在,因此与现实的矛盾常常又构成席慕容诗歌中的一丝悲剧美。任何一位解读席慕容早期诗歌的女性都能从中体味到她对绝对爱情的追索的纯美之境与纯美之下淡淡的忧伤。

一、在完美时刻遭遇破碎之美

每一位女性在经历成长,逐渐成熟时都有如花朵一样绽放,这是女性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刻,席慕容在诗中常描述到这美好时刻:“风霜还不曾来侵蚀/秋雨也未滴落/青涩的季节又已离我远去/我已亭亭/不忧也不惧。”(《莲的心事》)“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一棵开花的树》)在这最完美的时刻,作者诗中的“我”从不曾挥霍或卖弄自己的美丽,而是怀着对爱情的顶礼膜拜,炽热而又含蓄、慎重而又默默地等待着爱人的到来。这种等待是如此虔诚,像背负使命的人在号角吹响之前,像运动员在令枪鸣响之前,外表平静而内心颤动。在这种弦即将离箭之际,就希望“你”能在等待中出现,来成就这一完满。但是,现实却总是事与愿违,“你”不是“来得太早”或“来得太迟”,就是“终于无视地走过”,总是错过。“我”的最美的时候与最美丽的等待终究“你”无法看到,或是被“你”漠视。完美在这一瞬间支离破碎,使读者听到破碎的声音,“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那是我凋零的心”(《一棵开花的树》)。在《昙花》中,她叹道:“总是/要在凋谢后的早晨/你才会走过/才会发现/昨夜/就在你的窗外/我曾经是/怎样美丽又怎样寂寞的/一朵。”即便有一天是“他”来寻“我”,依然“寻我不到”,在“他”“汹涌着哀伤”地走后,“我才醒来”,只好“把含着泪的三百篇诗/写在那逐渐云淡风轻的天上”(《彩虹的情诗》)。

席慕容的诗歌中就这样将美丽的等待划上破碎的痕迹。完美是一种美,使完美破碎更是一种美。不断地错过呀错过,在唉叹之余,难能可贵的是这种破碎并没有引来“我”的抱怨,“我”最终把这种错过用淡淡的幽怨归结于“无缘”,“我”只能静静地在悲哀中独自成就那一份本该属于“我俩”的完美,这种选择让席慕容的诗歌更是凭添了一种空灵之感。

二、对人生种种别离不舍与无奈的悲情之美

人的一生中有太多的别离是我们无法逃避的。有对青春岁月的别离,有对故人的别离。

在席慕容诗歌中的女性世界里,青春是一幅最美的油画,但最美的东西即使不在最美的时间遭遇破碎,也是极易流逝的。这种易逝给人无尽的伤感。“在长长的一生里/为什么欢乐总是乍现就凋落/走得最急的都是最美的时光”(《为什么》)。这最美好的时光就是青春,这最单纯的快乐只属于青春,青春是美好的,但与青春别离之后,只剩下对青春的无尽回忆。席慕容在《青春》中诉道:“含着泪/我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对于青春,席慕容的态度,从来都是对其绵绵不绝地回忆,在每一个夜里,在灯下,在每一个季节转换的时侯。这种回忆是席慕容诗歌的主旋律,飘散着青春易逝的悲情之美。

对别去的岁月是这样,但对离人呢?《渡口》写道:“让我与你握别/再轻轻抽出我的手。”人生自古伤离别,离别之后如果不能再重逢,人应该如何对待离人。为了人生的完美,席慕容认为应该用理性的忘却来对抗忧伤之情。在《野风》中她叹道:“就这样地俯首道别吧/世间哪有什么真能回头的河流呢?”“我们也来相约吧/相约着要把彼此忘记。”在《请别哭泣》里,她恳求着:“请试着去忘记/请千万千万别再哭泣。”席慕容认为在经历无法重逢的别离之后,忘记是一道良方,可以使人不再哭泣,可以让生活恢复平静。“天,这样蓝,树,这样绿,生活,原来可以这样的安宁和美丽”(《禅意》之二)。

在席慕容的心中,别离的岁月是要怀念的,而别去的人最好要忘却。但遗憾的是,她却总难以逃离感性世界里不忘的情愫。于是在忘与不忘中徘徊,在忘与不忘的矛盾中用诗弹奏着凄恻的旋律。于是在她的诗歌悲情之美之外又凭添了追忆之美。

三、不断地怀念,但不追索追忆之美

大多女性在衣食无忧的情况下,感情世界会维持一种风和日丽或云淡风轻的状态,无论现实生活如何平淡,很少有人会将现实不断推倒重来。但女性又天生就是感性的动物,大多渴望浪漫。在这种矛盾之下,大多女性会选择在乏味的生活中不断回忆青春岁月的纯真爱情,这种纯真爱情的美带来了感性的源泉。席慕容在诗中,虽然理性地认为应该忘却离人,但又感性地对青春岁月的爱情一再描绘。《山路》与《暮色》中的“我”渴望着年轻时那一夜里“轻怜、缠绵”的歌,如“山风拂过百合”,即便“回顾所来径”时“苍苍横着”如“翠微”一般“这半生的坎坷”,但在“暮色”中,这回忆中的歌声“竟化为甜蜜的热泪”。

岁月的流逝使情感锁在了过去的时空里,但最纯真的情感却永远不会因为时空的转移而被遗忘。相反,被时间如浪一般冲刷之后,这份回忆更是成就了去除杂质的完美。“我爱你/只因岁月如梭/永不停留/永不回头/才能编织出华丽的面容啊/不露一丝褪色的悲愁”(《给你的歌》),这种停留在另一个时空里的回忆就像是平静生活中的一盏灯,写着每一个女性永恒的青春之美。

尽管回忆是不可或缺的,但席慕容认为,这种感情只可追忆,只可怀念,只可在深夜浅笑或流泪,而所恋的人与事是不能再去触及的。在《悲歌》中她写道:“今生将不再见你/只为/再见的已不是你;心中的你已永不再现/再现的/只是些沧桑的日月与流年。”在席慕容诗中,若“再见你”,将似刻舟求剑,看得到的是舟上的刻痕,求不到的是刻痕下水中的剑,剑早已留在了那个时间的那个空间里。这,实际上是席慕容在保全记忆中初恋的干净与纯洁。“我如何舍得与你重逢/当只有在你心中仍深藏着的我的青春”(《短诗》)。通过不断的回忆,和在现实生活中的不触及,席慕容保全着年青时纯真恋情的完美,勾起读者对追忆中这份完美的慎重之情,每一位读者也在读罢后,沉思或是怀疑着自己无限留恋的是那人、那事,还是那段岁月中的自己。

四、通过现实意象反映女性世界的哲思之美

席慕容的诗中充满了哲思美。这种哲思是一个淡雅、真纯的人对生命的思考,在不同的生命历程中,对生命的感悟。《七里香》写道:“溪水急着要流向海洋/浪潮却渴望重回土地。”用溪水与海浪的走向象征着人生的不同阶段,年少时,一路追逐,不断向前;年老时,却总想落叶归根,在人的一生中,思乡之情渐行渐浓。这样的比喻是如此自然贴切,是席慕容诗中闪耀着的灵感的光芒。

席慕容的诗歌中还常常把女性的一生比作一出戏,《戏子》中描绘的那个伤心的人儿,在独享着自己的泪。每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犹如浓妆重墨下的戏子,在现实的灯光和舞台下扮演着真真假假的自我。演绎着遵循大众价值观的理想的人生,看似热闹,内心孤独,因为那只是在人前的一场戏;台后,卸装之后,每一个人才能找到真实的自我。这场戏,不就是人生真实的写照。人生,终究是“一场难分悲喜的演出”(《咏叹调》)。

席慕容的文笔从来都不晦涩深奥,她用最简单纯朴的语言打开自己和读者的心扉,表达着女性世界里最简单真挚的情感,记录着女性生命中最美丽的岁月,她用一种随缘而感恩的心,在无怨中把完美留在每一个时空,在回忆中续写着生命的美丽,在思考中追求着生命的本质,让每一个读她诗的人心灵沉静,摆脱凡尘的利益之困,从独特的女性视角真正感受到了生命的美,真正为这淡淡忧伤着的生命的美而感动,而无怨。

参考文献:

[1]席慕容.无怨的青春[M].广州:花城出版社,1987.2.

[2]席慕容.在黑暗的河流上[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8.

[3]蒋孔阳.美学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0.

[4]曾苗.试论席慕容爱情诗中爱的禅意[J].长沙大学学报,2009,(7):73-74.

席慕容诗歌范文第2篇

关键词:席慕容 草原文化 人文情怀

一、席慕容诗歌中的草原文化

有一首草原歌曲这样唱到:“草原在哪里?草原在我的心里,草原在我的梦里。在席慕容的诗歌里,大家能够了解草原文化的真实美好,也让人们对草原多了几分敬仰之情。席慕容满载着对草原文化的深情与渴望,她的诗歌让现在心冷如铁的人们在很久以前曾经纯净如新月。内蒙古是席慕容的故乡,她曾经说:“内蒙古是我的故乡,我缺席了46年。她对内蒙古、对故乡的感情不言而喻,正是因为这份如此深厚的故乡情,让她在描写草原的过程中多了几分亲切、几分随意,让人们对草原文化多了几分别样的理解与感受。席慕容在《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中这样写到:“父亲曾经形容草原的清香,让他在天涯海角也从不能相忘。母亲总爱描摹那大河浩荡,奔流在蒙古高原我遥远的家乡。如今终于见到这辽阔大地,站在芬芳的草原上我泪落如雨。河水在传唱着祖先的祝福,保佑漂泊的孩子,找到回家的路。草原的美曾经令无数人倾倒,也让很多人对草原多了几分敬畏。席慕容诗歌中的草原文化与其他诗人描述的感情不同,她似乎在构建一个一个的生命现场,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草原文化能够给她心灵的启发,让她的诗歌绽放生命的光彩。

席慕容诗歌中的草原文化还有几分与众不同的沧桑,就像一个从未受到保护的婴儿,看到的人们渴望去抚摸她、保护她。对于草原,席慕容诗歌中总是掺杂着淡淡的忧伤。她希望人们能够了解草原,用美丽的诗篇向人们叙述各个角度的草原,让人们走向草原,拥有草原般的胸怀与灵魂。她最大的愿望是希望草原永远不会消失,希望草原永存。对故乡的情愁,她用自己的诗歌这样叙述着,“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请为我唱一首出塞曲,用那遗忘了的古老言语,请用美丽的颤音轻轻呼唤,我心中的大好河山。

二、席慕容诗歌中的人文情怀

席慕容的诗歌题材很广,内容涉及的方面也很多,她写爱情、写人生、写乡愁、写随想,只要她想写的,她就都写。她的诗歌有着浓厚的人文情怀,让人们感动、流泪。例如,在爱情上,她用短暂绚丽、温柔缠绵、美丽动人的诗歌向人们诠释着“爱”,这样的“爱”给人希望,并让人们充满遐想。例如,《无怨的青春》中这样写道: “在年轻的时候,如果你爱上了一个人,请你,请你一定要温柔地对待他。不管你们相爱的时间有多长或多短,若你们能始终温柔地相待,那么,所有的时刻都将是一种无瑕的美丽。若不得不分离,也要好好地说声再见,也要在心里存着感谢,感谢他给了你一份记忆。长大了以后,你才会知道,在蓦然回首的刹那,没有怨恨的青春才会了无遗憾,如山冈上那轮静静的满月。”在《流星雨》中,她这样写道:“年轻的爱,原来只能像一场流星雨”她的诗歌温柔细腻,无时无刻不体现出人文情怀。在写青春的诗歌中,诗人席慕容时而感叹青春的短暂,时而赞扬青春的勇敢,时而抒发青春的惆怅。在席慕容的诗歌里,人们随着她的思绪飞扬,在青春与爱中思考人生。席慕容的诗歌不论从内容上还是诗歌的艺术手法上看,都是极具人文情怀的。她的诗歌情调温馨柔和,风格娇倩婉约。她的诗就像她喜欢的荷花,既鲜明又柔美,一字一句无不透露着恬淡,意蕴深长,洋溢着清新婉约的柔美情调。总的而言,席慕容的诗字字含情,皆有感而发,处处充满着人文情怀。席慕容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写诗,情真意切,温柔委婉,让读者如浴春风。她的诗充满柔情,但是柔中也有着刚强,让人们无可抗拒。例如,她在诗歌《白鸟之死》中,她这样写到,“你若是那含泪的射手,我就是那一只决心不再躲闪的白鸟”,“羽箭破空而来”,“终于能,死在你的怀中”“爱情如火山爆发,我就是火中的凤凰,超越生死。她的诗非常空灵,让人们感受到超凡脱俗以及灵动,在感受清新淡泊的同时还感受到了里面深层的韵味,具有让人们无法抵抗的一种魅力。席慕容诗歌中的人文情怀还体现在她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上,她的诗让人们感受到无可抵抗的美,温柔委婉,而且诗的形象感十分强。例如在她的诗歌《山月》中写到:“我曾踏月而来,只因你在山中,山风拂发,拂颈,拂的肩膀,而月光衣我以华裳”这样一幅美丽清新的图画立刻映入大家的眼帘,皎洁的月光,柔情似水,明月照透的山林,让人感觉到温馨与甜蜜。最能体现席慕容诗歌中的人文情怀的诗篇大概是《影子叠上影子》,诗歌中虽然马路是冰冷的,但是心中涌动中的爱恋却是温暖人心的。“我来了站在这一边,影子默默地叠上影子”“任西风刮不走,任落雪盖不住”,这首诗歌让心灵与心灵进行自然的拥抱,不需要任何语言和行动,只需要静静的感受,静静的体会,就会看到风雨中屹立不倒的爱的雕塑。

尽管席慕容出生在四川,早年在很多城市漂泊辗转,但是她对家乡、对草原的情和对民族的爱却浓烈的像草原上的马奶酒,让人回味无穷。席慕容诗歌《暮歌》中写道:“我喜欢将暮未暮的原野,在这时候,所有的颜色都已沉静,而黑暗尚未来临。在山冈上那丛郁绿里,还有着最后一笔的激情,我也喜欢将暮未暮的人生。在这时候,所有的故事都已成型,而结局尚未来临。我微笑地再作一次回首,寻我那颗曾彷徨凄楚的心。“这是一个奔波和浮沉多年的流浪者对草原、对家乡的无限深情。

席慕容诗歌中的草原文化和人文情怀不轰轰烈烈,但是情真意切,让人们难以忘怀。当人们青春年少的时候,总喜欢在席慕容的诗歌中随意的畅想自己的人生,让人们在诗歌中找寻属于自己的情怀。席慕容的诗歌让人们更多的想到的是自己的青春岁月,让人们依然可以聆听自己的心跳声,感受生命的悸动。席慕容诗歌中的草原不仅仅只是实体的土地,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她让人们在草原文化中感受到心灵的一方净土,感受到生命的真实。她用自己的文字,给人们的生活涂上了一层暖暖的底色。在她的诗歌里面,内蒙古草原是那样的神圣。在她的诗歌中,似乎有某种力量召唤流着异乡的游子,让人们忍不住泪流满面。她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情愫,也从原先的唯美转向了更加沧桑厚重的美。

参考文献:

席慕容诗歌范文第3篇

在那情窦初开的少女时代,《那一棵开花的树》震撼了多少人的心灵!自己又何尝不想也化作一棵树,长在心上人必经的路旁,开满企盼的鲜花,请他走近细听我等待的热情。然而,情难舍,人难留,而当他终于无视地走过,那落了一地的不是花瓣,而是我凋零的心啊!哪个怀春的少女没有偷偷写过爱情诗呢?可只有人家席慕容才能把爱情诠释得这么美,这么真,这么深,这么切,这么痛!淋漓尽致,无与伦比!

“假如爱情可以解释、誓言可以修改/假如你我的相遇,可以重新安排/那么,生活就会比较容易/假如,一天/我终于能将你忘记/然而,这不是随便传说的故事/也不是明天才要上演的戏剧/ 我无法找出原稿/然后将你将你一笔抹去 。” 席慕容的《错误》写出了多少人心中的痛苦和无奈!相爱不如不爱,不爱却又偏偏相爱,偏偏相爱却又不能相爱!又无法找出原稿将你一笔抹去,怎不令人肝肠寸断,潸然泪下!既然不能相爱,那就把爱深藏在心底吧,“ 可是不眠的夜/仍然太长 /而早生的白发/又泄露了我的悲伤”!星转斗移,物是人非,你的无情让人心寒,一曲《悲歌》更是痴心人无声的控诉:“今生 将不再见你/只为 见的已不是你/心中的你已永不再现/再现的 只是些沧桑的日月和流年”。

时光的流水缓缓地地滑过,多愁善感的诗人席慕容不由得发出了这样深深的感慨:“我可以锁住笔 为什么/却锁不住爱和忧伤/在长长的一生里 为什么/欢乐总是乍现就凋零/走得最急的都是最美的时光”!但诗人又是豁达和睿智的,她深深地明白:“生命原是要不断地受伤和不断地复原/ 世界 仍然是一个/温柔的等待着我成熟的果园/ 天 这样蓝/树这样绿/生活原来可以这样的安宁和美丽 ”……优美空灵的语言是席慕容美丽的外衣,而豁达深邃的思想又是席慕容闪光的灵魂,浪漫忧伤,又带着些许禅意,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如梦如幻,令人如醉如痴……席慕容骨子深处散发的睿智与深情让她的诗歌充满了感恩与灵性,生活中小小的细节总能触动她心灵中最柔软的地方,诗化成一节音符,灵性成一段文字,如清歌一曲,弹着清丽的旋律,闪着耀眼的波光,带着对爱情的追求、年华的惆怅和绵绵的清愁,流淌到你我的心里,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

席慕容有关“乡情,乡思,乡愁”的诗歌写得也不少,而且情难自抑,犹如悬崖瀑布,奔腾飞跃,与读者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无论身在何处,每每走进这类诗歌,心中珍藏的那分对故土的思念之情都可谓一泻千里,大有不可收拾之势。 一首《乡愁》更是别有一番滋味令人在心头萦绕:“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爱情,人生,乡愁,是席慕容诗歌永恒的主题,因为“我知道凡是美丽的总不肯/也不会为我停留/所以我把我的爱情和忧伤挂在墙上展览 / 并且出售”。写诗,是席慕容最美的表达方式,她告诉我们:“若你忽然问我/为什么要写诗/为什么不去做些别的有用的事/那么 我也不知道/ 该怎样回答/我如金匠 日夜捶击敲打/只为把痛苦延展成/ 薄如蝉翼的金饰/不知道这样努力地/ 把忧伤的来源转化成/ 光泽细柔的词句/是不是 也有一种/美丽的价值。”席慕容《诗的价值》诠释的不仅是一位诗人的心声,更表达了她对于真善美的不懈追求。

席慕容诗歌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席慕容;青春;感伤;美好

最近赵薇当导演拍的《致青春》上映,和同学去看还是颇有感触,人生最美好,最值得留念的无疑是我们的青春岁月,偶然想起席慕容的一首诗《青春》,找来重新阅读,竟感动得有些伤感。

席慕容是台湾当代女诗人,她的诗歌曾在八十年代引起了海峡两岸很多人的追捧,尤其是青年人很多都把她的诗歌抄写下来,我想是因为大家被诗人的真情和优美的诗句所感动。正如诗人笔下的青春,总有一种美丽得令人落泪的感伤……这是诗人的独特之处,她的诗歌总带给人一种忧伤美,在生命的长河中令人动容,情感也跟着生动起来。在《青春》这首诗中,第一段写到:“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至此,我们可以理解为一个黑发染上了白霜,光洁的额头刻上了皱纹的老人,在一种“识尽愁滋味”的心态下,去追忆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回忆的基调都是感伤的。这也奠定了全文的基调。接着诗歌又写到人物无谓的追索,我追索你如影掠过的轻盈身姿,以及那份极浅极淡的微笑,而这份无望的追索,如同你的笑容被日落后的群岚所遮蔽,这些意象无疑是唯美而模糊的。所以诗歌的最后一段自然而然的写到时光的短促与不复返,一切都是那样匆促,青春就如同被命运的车轮碾过的枯黄拙劣的一页,虽然岁月一去不复返,回首的那一瞬间,所有的时光,所有的感觉,依然令人热泪盈眶。青春是本太仓促的书,有人读的深,有的读的浅,有的读的认真……但无论如何,它总是人生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美好而又仓促。

是的,岁月如一条曲折的河流,在我们的生命里静静流过。席慕容曾说:“我喜欢岁月漂洗过后的颜色,喜欢那没有唱出来的歌。”多么感伤唯美的诗句。读《青春》一诗,总会使我们将青春和许多美丽的过往放在一起,短暂、忧伤而又美好。但是席慕容的忧伤,并不是无病的感伤,也不是怨天尤人的悲悯,而是以真为基础,以善为旨归,她经历忧伤过后,对生和爱有一种顿悟,就像她在《无怨的青春》的序言中所说的:“在年轻的时候,如果你爱上了一个人,请你,请你一定要温柔的对待他;不管你们相爱的时间有多长或多短,若你们能始终温柔的相待,那么,所有的时刻都将是一种无暇的美丽;若不得不分离,也要好好的说声再见,也要在心里存着感谢,感谢他给了你一份记忆;长大了之后,你才会知道,在暮然回首的刹那,没有怨恨的青春才会了无遗憾,如山岗上那轮静静的满月。”她用她独有的善和真,告诉人们真正的爱是最柔软、最宽容、最能承受一切意外的打击的,只要你曾真正的爱过,不管未来怎样,都不应后悔,她以女性悦耳的絮语教导人如何面对人生。

席慕容的诗,不管是乡愁诗,爱情诗,还是禅意诗,还是对青春逝去的无法挽回的惆怅诗,总是流动着一种记忆的色彩,常流露出一种极淡却又极浓的感伤情调。这种感伤如逝水年华往往能够触动读者心中最隐秘的角落,拨动那常人无法拨起的弦音。感伤情怀在席慕容的诗中,可谓道尽了人生的百态。在诗《千年的愿望》中,席慕容虔诚地写到:“总希望//二十岁的那个月夜//能再回来//再重新活那么一次”,在她的散文《生命的滋味》中,她感慨道:“多希望能够把脚步放慢,多希望能够回答大自然里所有美丽生命的呼唤!”是的,只要曾经真的拥有过、爱过,相信每一种努力都会留下印记的。这就是席慕容对生命的真挚动人的感悟。《给你的歌》一诗:“我爱你只因岁如梭//永不停留永不回头//才能编出华丽的面容啊//不露一丝褪色的悲愁。”华丽的面容该有怎样五彩斑斓的颜色!回忆时,“亭亭出现的是你我的华年”此句虽不着一色,却可视葱翠的绿意四处蔓延。绿色本是生机和活力的代名词,以华丽描绘面容,用亭亭展现年华,新颖而突现,我们看到的是明亮的青春,诗人倾注其中的是浓厚的叹惋之情。青春的面庞与青春的岁月,永如一首老情歌,总在不经意间奏起,其短促又令人神伤。就如《青春》中末尾段落写到的那样:“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那么,阅读席慕容的诗歌,在今天又有何现实意义呢?我想,人来一世,总要留下些痕迹。在物质文明高速发达的今天,孩子成为父母的心头肉,异常宠爱,也导致了一些人的青春岁月实在游戏厅,歌厅,商店等场所度过,那么可以设想当这些人在回忆往事的时候会不会因虚度光阴而后悔,青春之于他们的意义是什么,会不会没有印象,这一切想起来就会使人后怕。17世纪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在这个很多人感情已经麻木、焦躁不安的当代社会,在当代社会,真的需要在人静闲暇的时候读读诗,陶冶情操又可以增长智慧,何乐而不为呢?

参考文献:

[1]席慕容.台湾著名女诗人席慕容抒情诗合集[M].广州,花城出版社,1991.

[2]高云.忧伤的画意――席慕容诗歌品评[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1.

席慕容诗歌范文第5篇

【关键词】席慕容散文;散文艺术;情感剖析;生命本体;爱与美

新时期散文由于女性作家的融入而又了新的特征,如忧伤的韵味、细腻的手法、对人生的感概、对生命各个阶段的领悟和思考、对自身目前和未来的解析,尤其是在自我情感方面区别男性则有了新的改观,她们愿意将自己的内心展示出来,用对生活和生命的渴望来赞颂真善美,揭露假恶丑,可谓散文界的又一新变革。而在女性加入后的散文界中以席慕容为代表的女性作家其独到的见解和对心灵的真切诉说则以“真”为切入点,吸引了大量读者的关注,借助席慕容的散文中对自我剖析的做法,他们开始对生活有了新的思考和探索。

一、席慕容散文中对自我情感进行剖析运用的原因

在席慕容的散文中多注重对自己成长的剖析,相对来说其散文集可以说是席慕容成长历程的鉴证,从幼儿时期的因为外貌和嗓音均没有大姐优秀,而性别和性格比不上弟弟的重要和讨喜而导致自我感觉家人对其冷漠,也至此导致其在成长的过程中敏感而自律。甚至遇到任何事情都要先从自身进行分析找到自己问题所在。也正因为如此,在其进行诗歌和散文的创作时会不由自主的对自己的内心和情感进行解析,比如在诗歌《莲的心事》中其在一开篇就写到“我,是一朵盛开的夏莲”这种将自己进行物化将物品进行人格化的做法在其散文中多予以表现,而这种表现手法也是席慕容进行情感剖析的主要融合点。

当然这种进行自我剖析和自我情感表达的做法,并不仅限在席慕容的散文中有所表现,在朱自清的《背影》、冰心的《小桔灯》以及小学作文经典散文日记体《落花生》里都有所表现。在某种意义上说,散文是作家们进行对自我情感分析、对自我进行认知,并利用文字进行雕琢和展示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席慕容散文中对自我情感的剖析和运用

席慕容是一位来自台湾的散文家,其诗歌、散文在20世纪的80年代和90年代曾经风靡中国文坛,她的文字魅力不仅饱含对生命的赞颂和对爱情、对家乡的思恋与歌颂,更是对于时光和生命进行了深入化的解析,虽然进行写作的风格相对文雅、委婉、细腻和饱含诗意,但是文字所表现出来的张力和隐含的思索空间却是其他作家无法达到的。

在她的散文中,对自我情感的剖析方面运用了三点手法:首先是以情为中心诉求点,其次是以实际的场景和日常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为切入点进行艺术再造,并注意以情寓景、以景幻情。第三,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排比、拟人作为修辞让散文的语言和对情感的表达更为诗意化。追求诗意美在散文中的合理运用。此外,典籍也直接被引用进来作为对自身观点的支撑。情景化、句意化、意象化、情景化是席慕容在其散文中对自我情感进行剖析时主要运用的手法。

(1)对于错失了美妙的场景和别人美好的情感的感慨

内心的悲情中有何种是令人遗憾却无法弥补的?《成长的痕迹》里,错失了良辰美景,或者原本想更好的去珍惜却因为做准备而导致这种良辰美景在被准备的过程中错失了。席慕容将这种分分秒秒中物化的变化提升到别人的真情却被自我的无心而错失,是阴差阳错还是由于无知、不知不觉甚至故意的无视,这些都不再重要,重要的是那种错失了回不去时的锥心之痛。哪种无力回天无法回到当时场景的茫然和无助,席慕容将其发挥到了极致。在席慕容的散文中多以“一种温柔而又凄怆的美丽”和“无法把握住那些逝去的时刻”来形容自身的痛苦和无奈,美丽生活和美丽的自然以及花的语言则是席慕容在剖析自己的时候更多运用的语言表达替身。一如在《成长的痕迹》里,在一整夜的清清朗朗的月光中,席慕容对曾经错过的人和事情,所进行的无法回复、无法重现的感慨,那种内心的荒凉感和沧桑,以及对美好的渴望和期待,却也是很多的读者具有同感却无法言说的内心语言。也正因如此,才会被追捧和热议。

(2)对于错失了自己的成长和提升自我机会的感悟

在另一篇散文《画出心中的彩虹》中,席慕容对于客观生活中无法改变的事实、无能为力的问题、以及自己无心之过或者自己一直努力却因为在当时场景中没有感悟而导致出现的问题就那些了相应的解析。这种错失自己也包括因为过于重视自己的真情在无法被重视的痛苦,忽略了自我成长和提升机会,并因此出现的感悟。

领悟是一个反复循环的过程,正是因为在某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一些问题无法领悟无法进一步解析更无法深入的找到答案的问题,必须经过生命和时间的考量而得到新的答案和要义,正如她对自身不被关注的自卑,在成为成年人时期,却是疑问一次演唱会而出现了转机,发现原来自己认为务必优秀的姐姐其实也是有犹豫和绝望的一面时,内心出现的惊讶和感慨。她将这种情感予以艺术语言的再现以及隐晦的对于自己成长过程中那种曲折的纠结的无奈的心情的感慨。曾经一个清愁的少女,一个自卑的幼儿,一个成为人妇却依旧寻找自身地位的轻愁女人的内心复杂感予以了解析。这种意境和心态的曲折性,才是散文中作者进行自我情感剖析时,对内心压力和情感所进行发泄的最好表达。

三、自我情感的剖析手法在当代文坛中的拓展和运用

散文中对于自我情感剖析手法的运用,其从本质来看也标志着人类从盲目应对生活开始向对自我认知的转变。这种转变需要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是逐步、逐层的深入而并非一朝一夕的过程。针对自我情感剖析手法的出现和在诗歌散文甚至小说题材里的广泛运用问题,有很多评论家认为,这是女性生理特征所带来的文学巨变,更是只有女性能够带来的文坛改革,然而在此之后散文结构和写作手法的变化却了此种说法,由于众多80后和90后作家新秀的崛起,以“我”主要视角进行拓展的文体逐渐增多,自我情感剖析手法不再是散文独有的手法,而是逐步被扩大到各个写作领域,对生命本体的研究,对爱与美的赞颂也随着席慕容散文作品的逐渐减少而悄然隐匿,自我情感剖析手法的普及也让这个曾经一度引发文坛热议的散文艺术手法,现在成为了当代新秀作家甚至学校学生在日常写作中经常运用的写作手法。让人不禁涌现出“昔日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感慨。

随着散文艺术的发展,更多的艺术手法在逐步涌现和被创造出来,但是自我情感剖析手法却依旧以其对生命和对自我的客观剖析魅力,而被继承、延续和发展起来,成为当代文学界进行自我描述时最好的艺术表现手段而被人类继续推崇。

【参考文献】

[1]王文艳.试论席慕容的“原乡”书写――以《追寻梦土》、《蒙文课》为例[J].民族文学研究,2011(04).

[2]温瑜.席慕容诗歌的语言风格解读[D].广西大学,2008.

[3]李清宇.抒情传统下的自我与文学[D].复旦大学,2006.

[4]范培松.从当代散文的嬗变论“以文化自我为中心”的确立的艰难――以巴金、贾平凹和余秋雨为例[J].江汉论坛,2010(01).

席慕容诗歌范文第6篇

关键词:向往 惆怅 释然 草原情

席慕容是一位生活在台湾的“不会用母语来诉说”,但却是渴望草原容纳她,与她共同分享喜怒哀乐的“高原的孩子”,她的诗歌里面饱含着满满的故乡情,让读者看到了她对故乡的渴慕以及刻骨铭心的至爱,而于至爱中贯穿的则是她向往着草原的一颗纯粹的心,为草原而惆怅的情以及那在灵魂中与草原相爱的情怀。

一、“纯真”――向往之情

席慕容来自草原的大家族,因较早得随父母漂泊,与草原母亲未曾见面,却已离散。待其初长成时,“草原”二字如同幼年的她在心里无节奏地跳动,在她的脑海里来回无数的走,有着些许好奇亦或有些许向往。草原是草原人天生的情愫,无论是否遇见过、到达过,草原就如同我们身体中的另一个灵魂,在血液里呼喊,或许是在唤起草原人对于草原的本能意识,燃起心中被压抑的故乡情结,对席慕容来说更是如此,那么向往,那么迷恋。席慕容在台湾的寓所里进行油画创作时,眺望窗外远处的山景,就不由得心生起对故乡种种美好画面的幻象,她想象着涂染敕勒川的朦胧月色,草地上不倦奔腾的野马以及流进心扉与血管的黄河水。纯真的向往是她对草原无杂质的爱,是她对一草一木,一牛一马无限的欢喜。席慕容在《盐漂浮草》中表现出了一个天涯游子对于故乡的种种痴慕与向往:“总是在寻找着归属的位置/虽然/漂浮一直是我的名字 我依然渴望/一点点的牵连/一点点的默许/一块可以彼此靠近的土地……在这迎风的岩礁上/让我用爱来繁殖”诗中席慕容把自己放置于一个无所依靠,漂泊不定的位置上,表现了一位无法索取安慰而又不得倾诉的悲情可人的形象。席慕容虽然在台湾生活时有固定的居所,但正如她在诗歌中所说的一样,她一直在流浪漂浮,已经把它们当作习惯,台湾的寓所虽安置了她的身,但却无法使她的心得以安放其中,因而漂浮成为了席慕容的代名词,心也一直在寻找归属的方向,带着层层向往与倾慕。席慕容渴望着与故乡能有某种情节的联系或是某种联系的方式,“一点点”表现了她对故乡爱之深切,一毫米的关系或认同都让她心存满足。无论草原什么模样,她依旧向往,只因那是曾给予她灵魂的母亲。席慕容有着对故乡美好的幻想,那是她对于母亲爱的结晶。在《漂泊的湖》中表现了她与故乡所有的关系的幻想以及流露出的朝朝暮暮的向往:“抢家鸦 尽管/那里曾经有过多少难舍的爱/多少细细堆砌而成的我们/难舍的繁华 当你执意要做善变的河流/我就只能/成为那迁移无定的湖了 而我并没有忘记 每个月夜/我都在月光下记录着水文的痕迹/为的是好在千年以后/重回原处 等你”,这首诗是席慕容在经过罗布泊时引发感想而作,为曾经辉煌的楼兰古城而叹息,由而着眼于生命依旧不息的故乡,她把自己置身于故乡的画里,憧憬着自己是故乡的一部分,如果故乡有条多情的河,企图流向每个人的心里,那她甘愿在原处等水的归心。“重回原处 等你”表现了席慕容的心甘情愿,愿为故乡付出无休止的爱,而她能够这样爱的基础却只是在幻想的画里,向往在她心中洋溢,弥漫着浓浓的情。

二、“悲心”――惆怅之情

有人在介绍席慕容的家世时这样说:“这位蒙古草原贵族的后裔却从未到过养育她祖祖辈辈的那块土地,对于那片遥远古老的土地,她总是怀着一份古旧般的惆怅,一股浓烈的思乡情”在远离故土46年间,席慕容于草原的向往与渴慕愈来愈浓,而在她终于回到草原,回到她心中美好的天堂时,却发现劳苦思念的旅程并没有结束,转而又有开始一个新的漫漫苦旅,多几分惆怅,多几分难言的锥心。席慕容回到故土,已然感觉自己还原为一个蒙古人,而当面对草原族人时,却发现有着一堵无形之墙隔离了她与族人的心,心里怅惘甚满。如在《旁听生》中这样讲述自己回到草原后而走过的心程:“既没有学籍也没有课本/只能是个迟来的旁听生/只能在最边远的位置上静静张望/观看一丛飞燕草如何拙生于旷野/一群奔驰而过的野马如何/在我突然涌出的热泪里/影影绰绰地融入那夕暮中的霞光”,席慕容的童年与少年时期都不曾归入原乡,她缺少对于原乡山河,原乡一切的记忆,不曾纳入草原人的学籍,接触草原文化是她46年间的遗憾,46年后她虽迟来但却弥补了她搁置在心中的遗憾之情。当席慕容踏入原乡,看飞奔而驰的野马,她感激着原乡允许她接触身体的包容与度量,但却锥心地感到无法接触灵魂,也就是所谓得原乡的内里,是她曾用笔到达的地方。席慕容把自己喻为“旁听生”,表现了一种焦心悲痛却无奈的愁情。她只能痴痴的张望,看草原大致的物象,那飞燕草的拙生,野马的奔腾,终究是无法融入与他们的快乐。她感到无所适从,无法与原乡的一切分享悲与乐,心中的怅惘层层累积,忧伤着她与原乡一切有关的忧伤。此时她多么渴望对于原乡能从一名旁听生成为一名插班生。席慕容在《迟来的渴望》中描述自己无限盼望的心境:“此刻的我正踏足于克什克腾地界/一步之遥 就是母亲先祖的故土/原乡还在 美好如澄澈的天空上/那最后一抹粉紫金红的霞光/而我心疼痛 为不能进入/这片土地更深邃的内里/不能知晓与我有关的万物的奥秘/不能解释这汹涌的悲伤而落泪”,席慕容正是因为惆怅所以渴望,是一种心疼痛的渴望,这种疼痛并非是因为无法踏入克什克腾地界,而是她终能够走入这片土地却无法进入这片土地,这片土地更深邃的内里。她的眼神能够与澄澈的天空交汇,但不能使两颗纯澈的心交融,只有一抹霞光在装饰表面,她看到了故乡不息的万物,却又不能知晓它们的奥秘,她看过汹涌的浪潮,却又无法理解它们的悲伤。席慕容为这一切一切的不得深知而忧伤落泪,带着痛的愁与悲的望。

世上的惆怅有太多种,一种惆怅的结束转而是另一种悲的开始。席慕容在反复阅读草原史,一次次原乡之旅与无数次的思索之后,她完成了由表及里的美好愿望。而真正的了解草原后,她发觉现实中的草原不及她心里美好的那片故土,或者说她对于故土的想象超脱了现实,超乎了理智。席慕容回到蒙古高原后,发现眼前这一片土地不再是父亲口中那清香的草原,也没有母亲所描摹的浩荡的大河,呈现她眼前的只是一出悲剧,是美丽高原经孩子撕裂后逐渐成为荒漠的悲剧。她的心为这出悲剧而受伤滴泪,却不知如何拯救这颗易碎的心,不知如何让这出悲剧不再上演。席慕容为她的无知而惆怅,为她爱的草原而忧伤。在《悲歌二OO三》中她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要怎样才能让你相信 就在此刻/我用双手交给你的/不只是一把猎枪 还有/我们祖祖辈辈传延的/虔诚的信仰 要怎样才能让你相信/眼前是一场荒谬的灭绝与驱离/失去野兽失去驯鹿的山林/必然也会逐渐失去记忆”,席慕容这首诗的背景是真实发生在狩猎民族鄂温克人身上的故事,她发现森林完美的生存状态被猎人所破坏,自然之景无时无刻受到猎人们的威胁,在这种悲痛之下她发出了这样一种疑问“要怎样才能让你相信”,体现了她的无奈与哀怜,而这样感情的付出则只是为她内心坚守的信仰,她认为祖祖辈辈传递给猎人的不只是一把猎枪,更是原乡延续千年的信仰,保持人与自然合一的信仰。在高原之上上演着一场荒谬的灭绝与无情的剥离,而猎人们却没有意识到他们即将失去存有记忆的山林,席慕容因猎人而惆怅,因山林而感叹忧伤。她发出的疑问实际上是一种警醒,警醒人们狩猎方式的不留余地,他们生活的土地即将失去意义。席慕容有对自身的惆怅,也有对草原的惆怅,但终究都化为一条自己与草原之间的锥心线。

三、“洒脱”――释然之心

席慕容沉静下来了,她尽管心中有遗憾,有些许不甘,但她知道“父亲是给我留下了一个故乡/却是一处/无人再能到达的地方”(《父亲的故乡》)。她的内心有思索,放下了燃烧的渴慕、无限的期许以及归来的怅惘与悲愤。她静下来了,带着一种平心的静逸,没有绝望与激越,只有悲心之后的深思与历练之后的释然。席慕容把对于高原的感情隐忍于心里,如她在诗歌《我折叠着我的爱》中所表现的隐秘的爱:“我折叠着我的爱/我的爱也折叠着我/我的折叠着的爱……我隐藏着我的爱/我的爱也隐藏着我/我的隐藏着的爱……”,席慕容与心中的爱互相折叠、互相隐藏,而这种折叠与隐藏并不是她的怯懦与退步,而是她爱着这草原的缘故。安静之下,她的爱却在遗缝中显露,张扬而不放纵。正如“我显露着我的爱/我的爱也显露着我/我的显露着的爱/像春天的风吹过旷野无所忌惮”,也亦如“我铺展着我的爱/我的爱也铺展着我……”,她最终选择抛却杂怨这样的方式,并以一颗热忱的心在心灵的原乡里遨游:“在大地与苍穹之间/我们彼此倾诉 那灵魂的美丽与寂寥 请你静静聆听 再接受我歌声带引/重回那久已遗忘的心灵的原乡/在那里 我们所有的悲欢/正忽隐忽现 忽空而又复满盈”,席慕容改变了她爱草原的方式,克制了无知的向往与无望的渴求,遏抑了因爱草原爱的深切而产生的激愤与惆怅,她与草原找到了联结爱的新方式――彼此倾诉,倾诉你优雅的灵魂,谈谈我内心的寂寥。席慕容已不执着于证明她存在的现实的原乡,心灵的原乡才是她最终爱的体现,那里有歌声在飘扬,亦有她的悲泣与欢欣。席慕容学会了释然,释然那些或许盲目的追求感,或许偏激的情感,她懂得在灵魂里与高原相伴,在灵魂里欣赏着高原的一切一切。高原中虽然并非一切都是美好,让人们痛心疾首的事情依然存在,随着对于万千事物的淡化,席慕容已褪去了因悲事而抖涩的浮面,多了一份历练之后的沉淀与释然。如在《二OOO年大兴安岭偶遇》中,我们看到了席慕容一种委婉含蓄的态度:“这不算什么 他们笑着说/从前啊 在林场的好日子里/一个早上 半天的时间/我们就可以净空 摆平/一座三百年的巨木虬枝藤蔓攀缘/杂生着松与樟的 森林 所以此刻就只有我/和一只茫然无依的狐狸遥遥相望/站在完露了的山脊上/它四处搜寻 我努力追想/我们那永世不再复返的家乡”,“笑着说”这样的表情方式是他们所具有的,此刻也亦然展F在席慕容的脸上,体现出了她的一种放下,对于心中激愤的放下。她以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来叙述“从前啊……”,向世人揭露森林被净空这件令人心痛的事,没有激越的语气,只有一颗平淡叙述的心,或许这是席慕容以另一种方式来告诫无知的人们。借“我”与“一只无依靠的狐狸”遥遥相望,都在探索与追寻一个永世不返的家乡,孤零的他们稍显无助,但他们的心中依然有所望,对于家乡归来的希望,希望里暗存一份淡然,没有偏激执拗的行为方式。他们虽然都是家乡的失宠者,而无哀怨无祈求,在他们身上只现出一颗平淡追忆,平平等待的心。

参考文献:

[1]席慕容.我折叠着我的爱[M].作家出版社,2010,(09).

[2]席慕容.边缘光影[M].作家出版社,2010,(09).

[3]席慕容.迷途诗册[M].作家出版社,2010,(09).

席慕容诗歌范文第7篇

幸好,她遇到了一个温柔敦厚的男子,为她孤独的心开启了一扇光亮的窗。

席慕容和刘海北相识在比利时鲁汶大学中国学生中心。

在几次聚会中,席慕容发现刘海北不仅知识渊博,还十分善良。他会为猫做舒适的窝,会送落单的女孩回家。他常陪席慕容打乒乓球,而且总会有风度地输给她几分。

某晚在月光下告别后,当刘海北的背影渐行渐远,席慕容的内心涌起淡淡的忧伤,那种情愫被她化为美妙的诗行:“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它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上天没有辜负她的期盼,给了他们相爱的契机。

一个周末,刘海北患了重感冒,卧床不起。席慕容亲自下厨,精心地为他熬了一锅粥。这个温柔的举动让整个男生宿舍都沸腾了。

两个人在欧洲学业结束时,都渴望回台湾。长辈们起初都不理解,最终被他们一封封家书感动,同意他们回台湾发展。两个人牵手在布鲁塞尔的大街上微笑、欢呼,向注视他们的人大声说:“我们要回家,我们可以回家了!”

回台湾后,他们没有选择繁华的闹市生活,而是在乡下住了整整10年。他们种下很多槭树,春天时一片葱绿,到了深秋一片全红。这个世上最美好的事,不过是有一个人能如此地懂你,与你一起分享生命的美妙和感动,正如她诗中所写的:“我只能来这世上一次/所以/请再给我一个美丽的名字/好让他能在夜里低唤我/在奔驰的岁月里/永远记得我们曾经相爱的事。”

内心安宁的席慕容再也不在夜梦里惊醒,开始有了梦寐以求的熟睡。刘海北永远比席慕容早起一刻,亲手做美味的食物来填充她的胃。刘海北也永远是席慕容诗歌的第一个读者,虽然不懂诗歌,却给她尊重和理解。甚至当席慕容出名后,一些人开始尊称他为“席先生”,刘海北总是微笑着纠正道:“鄙姓刘。”不是每一个男人都有如此的胸襟和气度,他还干脆写了一篇《家有名妻》发在刊物上,幽默的笔调使该文被广泛转载。

光阴似水流逝。他们也携手从葱绿的青春走到花甲之年。半年前刘海北因病去世,爱却在席慕容心中永存。在思念之时,席慕容饱含泪水地低吟着写给爱人的诗:“愿天长地久/你永是我的伴侣/我是你生生世世/温柔的妻。”

时光流转,关于爱的诗句却永远年轻。每一个人的生命,总会因另外一个人而变得丰盈;每一个流浪的灵魂,总会因为相爱而变得安宁。

席慕容诗歌范文第8篇

[关键词]爱情观 继承与发展 比较分析

[中图分类号]I20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2-0057-02

爱情自古以来就是人们乐此不疲的话题,是人类美好的追求和向往,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之一。爱情因此也成为人类自古以来不断歌颂的话题,上至2000多年前的《诗经》,下至现代各种诗文,都少不了爱情。而其中最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更是有不少关于爱情的名篇佳句,流传至今,影响深远。而其中体现的爱情观不但深深浸透到中华传统文化观念中,更深植于每个中国人的骨子里。

一、追求爱情的态度:自由浪漫与含蓄浪漫

《诗经》是反映殷周时期特别是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作品。这个时代是原始性文化自由发展的时代,封建礼教没有影响到人们的感情,自由、热烈、浪漫是爱情婚姻最明显的特征。《诗经》中有大量描写初恋的爱情诗,其故事多为描写男女互相爱慕、幽会及互赠信物,《诗经》通过爱情诗表达男女初恋时纯洁的,充满幻想的,甚至是无拘无束的感情,反映出原始社会制度的自由和人们朴素纯洁的爱情观。

自由浪漫、热烈率真的追求是《诗经》中歌唱男女相悦之情的婚恋的特点,毫不掩饰自己对于爱情的渴望与追求。《周南・关雎》《郑风・狡童》以及《郑风・子矜》这几首诗体现了大胆浪漫和真挚细腻的婚恋特点,表现出这个时代女子对待爱情的大胆与真诚。即使是人们一贯认为应该含蓄的女子一方也会唱出“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彼泽之陂,有蒲与莲。有美一人,硕大且卷。寤寐无为,中心。彼泽之陂,有蒲菡萏。有美一人,硕大且俨。寤寐无为,辗转伏枕”(选自诗经・陈风――《泽陂》)这样大胆而直率的句子。《泽陂》描写女子思念意中人的情怀。由于看见堤岸边的蒲与荷相伴成长,生发出自己心中的思念。但是总无法实现,尽管伤心落泪,辗转反侧,心中的追求依然可望不可及,就像有池泽相隔一般。这描写了一位少女在过河的时候看到一个相貌英俊的男子,心生爱慕,在她眼中心里,男子“硕大且卷”“硕大且俨”,也就是所谓的“情人眼里出西施”,而少女在字里行间不但直接表现对男子的赞美之情,也大胆表达对爱情的渴望。通过细节的描写,衬托出她内心的不安与辗转反侧,写的十分真实可感。

席慕容在上世纪80年代初推出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时光九篇》等爱情诗,征服了台湾诗坛,在大陆又掀起了一股“席慕容旋风”,被无数青年男女所追捧。她的诗如同那个时代一样,深深地印在了人们的脑海里。席慕容的爱情诗歌体现了80年代纯真的爱情观。从席慕容的爱情诗歌中,我们仿佛看到了《诗经》中对爱情追求的自由浪漫与热烈率真。《一棵开花的树》中“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两句就刻画出了一个美丽、大胆的少女,娇美的容颜灼灼,期待着生命中的那个人的出现,“最美丽”的时刻,既是少女的自信,也表现了少女对爱情的追求与渴望。“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当你走近,请你细听,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这里体现的大胆直率的追求爱情的态度,就是对《诗经》中爱情观的很好体现。

在席慕容的诗中,追求爱情的态度更多的是在继承《诗经》大胆直率的方式基础上,又增加了含蓄细腻的一面,较为含蓄典雅地追求爱情。席慕容的代表作《莲的心事》十分鲜明地体现了勇于追求爱情,直率、坦白、含蓄和浪漫的爱情观。“我,是一朵盛开的夏荷。多希望,你能看见现在的我,风霜还不曾来侵蚀,秋雨也未滴落,青涩的季节又已离我远去。我已亭亭不忧亦不惧。现在,正是,我最美丽的时刻”。这里把正值风华的女子比作一枝亭亭的荷花,无忧无惧,过了青涩的年华,还未受岁月的摧残,等待着自己命中注定的那个人。感情真挚自然,是个体生命本能的情感流露,清纯而自然,对于爱情的表达方式既大方率直,又不失含蓄和浪漫。席慕容在《千年的愿望》中对爱情十分典雅含蓄地进行描述,虽然知道表达的主题是爱情,但却一字未从正面提及,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

二、渴求爱情的态度:大胆细腻与倾情执着

《诗经》年处的时代,对恋爱、婚姻的限制并不严格。很多诗篇都体现出大胆、直白地追求爱情的特点。从《周礼・媒氏》记载中可以看出,这个时代的青年人在恋爱进程中,可以自由地择偶和同居。《诗经》中有许多描写男女自由恋爱的诗篇,无论是如《邶风・静女》《卫风・桑中》描写幽期约会的,还是如《郑风・摔兮》《王风・君子阳阳》描写同歌同舞、别后相思的,都反映了《诗经》所处社会的现实,犹如一幅幅爱情风俗画, 真实地展示了我国古代淳朴无邪、自然健康的民风,维妙维肖地表现了青年男女的纯真感情。

《诗经》所处的社会,虽然物质生活困乏,但是青年男女的内心世界依然是丰富多彩的,表达感情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也有很多诗篇表现了一种含蓄温婉的美。采用一种温文尔雅的方式来表现人们内心细腻真挚的情感。如《郑风・出其东门》这首诗表达了一种纯洁专注的爱情,以含蓄的手法表现了城门外女子貌美的样子,用“云”“荼”这样的比喻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并且通过这些描写,反衬出作者对于自己心中的那个女子的忠贞,表现了男子的专情与痴情。

《诗经》最著名的《蒹葭》也体现了这一点。其中男子看到心上人,并不是直接抒发自己的爱意,而是“寤寐求之”“辗转反侧”,只是通过自己内心的喜爱,最多是想象自己追求心上女子而没有直白地去表达自己的想法。

席慕容在表达感情的方式上继承了《诗经》的真挚细腻,有着女性独特的纤细视角。如《古乐府》的“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在芬芳的笑靥之后,谁人知道我莲的心事。无缘的你啊,不是来得太早,就是,太迟……”。不过相比之下,席慕容的表达方式更加有倾情执着之感,诸如“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这类表现生生世世执着之爱的话语,在席慕容的诗中并不少见。席慕容在《错误》一诗中关于爱情的描写,体现了对于爱人的失去而不能忘怀的哀伤,就算能够忘记,也像是一颗钉在心上的钉子,即使拔去,也去不掉印记,这种对爱情的执着令人感动。“假如我来世上一遭,只为与你相聚一次,只为了亿万光年里的那一刹那,一刹那里所有的甜蜜和悲凄,那么就让一切该发生的都在瞬间出现。”这种不顾一切,飞蛾扑火般的姿态把对爱情的执着体现得淋漓尽致。

三、坚守爱情的态度:忠贞不渝与痴迷执着

对爱情忠贞不渝和痴迷执着,是《诗经》中爱情诗和席慕容的爱情诗很大的一个共同点。不过《诗经》则更体现为忠贞不渝的态度,类似“我心匪石,不可卷也”的句子比比皆是,而席慕容则更倾向于对于爱情的痴迷和执着这一立足点,体现了恋爱中女子的细腻心思。

《诗经》中《王风・大车》对女子誓言的坚定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的描写,让人如此动容,这种决绝,也让人叹服,就好像汉乐府《上邪》里那个指天为誓,高吟着“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女子,那决绝又单薄的身影将永远印在泛黄的古籍中,倾诉着千年前的爱恋。又如《邶风・柏舟》对爱情的描写,表现出对爱情的忠贞,永远不变心。《郑风・东门》表达了一个男子情有独钟而矢志不渝的忠贞之恋。虽然东门外美女“如云”“如茶”,诗中男子不为所动,不被诱惑,依然执着、坚定地爱着家中那位共度患难、同甘共苦的荆妻。《唐风・葛生》是一首妇女悼念亡夫的诗。此诗“言寡妇感时节而生哀思,次由哀思而至墓地悼念,由墓而归,夜寝哀之情”。最后以“百岁之后,归于其居”。《诗经》的开篇之作《关雎》对爱情忠贞的描写:“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所谓雎鸠,就是一种十分忠贞的鸟,一只死去另外一只绝不独活。这里虽没有明说爱情忠贞之意,但是字里行间已经体现。

席慕容的诗中也体现了此类爱情观,描述青年男女对心上人的坚定与对爱情的执着。再如其《抉择》对爱情执着描写,体现了对爱情的执着与痴迷,为了与爱人相聚,哪怕一瞬间,也是有意义的。

席慕容在诗中不止一次提到想要回到那个二十岁。如《千年的愿望》中“总希望/二十岁的那个月夜/能再回来/

再重新活那么一次”。“在这样的月夜,很多忘不了的时刻都会回来,这样的一轮满月,一直不断地在我的生命里出现,在每个忘不了的时刻。”那个二十岁的月夜是多么的迷人、难忘,那段感情是一辈子都不能割舍的情怀。“今夜在灯下/梳我初白的发/忽然记起了山路上/少年的你/是不是还在等我/还在急切地向来处张望”。

四、捍卫爱情的态度:为爱反抗与勇敢放手

爱情并不一定总是美好的,或者不一定一直是美好的。很有可能美好的开始却迎来了令人神伤的结局。对待失恋,《诗经》中的女子和席慕容笔下的女子的反应是不大相同的。《诗经》中的女子更体现一种决绝、自立,或者是为爱反抗。而席慕容的诗中失恋后则大部分表现为黯然神伤,或者勇敢放手。如《氓》“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几句话,体现了一个女子内心的自立自强与反抗精神:“你当初信誓旦旦,现在却又把我抛弃,还不自己悔过,既然不悔过就算了吧!那就这样吧!”女子决绝离去的背影,给多少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邶风・谷风》这首诗通过一个妇女的自述,倾诉了这个女子从恋爱、结婚、受虐直至被抛弃的过程,体现了一种对于爱情,即使失去也不想放手的心理,而且她的字里行间多少带些反抗精神,不是完完全全的逆来顺受,她对于丈夫喜新厌旧的鄙弃,对于新妇将占她的位置的不满,是人性的真体现。

席慕容诗中则出现了失去爱情,但只是漠然伤心的句子。并没有表现出多少对于男主人公的不满。席慕容一直坚持着这样的爱情观、幸福观,这种爱情观对于现代人无疑是一种很好的启发。

五、结语

诗经中的爱情诗和席慕容的爱情诗有着很多的共同点,当然也有不同,二者的关系还需要更多的探讨和研究。诗经是我国源远流长的宝藏,有着蓬勃的生命力,是我们创作的源泉之一,它对我们的影响很深,后人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利用她的精华,席慕容的爱情诗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通过对于诗经爱情诗的爱情观和席慕容的爱情观的简单比较,我们可以从中看见其中的继承与发展。通过这样的比较与学习,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经爱情观的内涵,并加以发展和弘扬。

【参考文献】

[1]陆侃如,冯沅君.中国史诗[M].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

11-48.

[2]陈梓权,郭培忠,郭精锐.中国古代爱情诗歌评论[M].广东:汕头大学出版社,1998.

[3]尹建章,萧月贤.诗经名篇详解[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

[4]曾巧燕.诗经时代的爱情文化[D].百度文库,2009.

[5]席慕容.七里香[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0.

[6]席慕容.无怨的青春[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0.

[7]席慕容.天堂鸟[M].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9.

席慕容诗歌范文第9篇

近日,台湾作家席幕容新出版两本散文《追寻梦土》、《蒙文课》,这是她对蒙古故乡的追寻之歌。

席慕容出生在动荡不安的战乱年代。自幼随父母辗转重庆、上海、南京,最后到台湾,随后又去欧洲留学。每换一次环境,孤独便增加一重,她只好通过写诗来抒发寂寞重重。在无边的黑夜里,席慕容经常会梦见回家,却总在刚推开家门的瞬间醒来。

幸好,她遇到了一个温柔敦厚的男子,为她孤独的心开启了一扇光亮的窗。

席慕容和刘海北相识在比利时鲁汶大学中国学生中心。

在几次聚会中,席慕容发现刘海北不仅知识渊博,还十分善良。他会为猫做舒适的窝,会送落单的女孩回家。他常陪席慕容打乒乓球,而且总会有风度地输给她几分。

某晚在月光下告别后,当刘海北的背影渐行渐远,席慕容的内心涌起淡淡的忧伤,那种情愫被她化为美妙的诗行:“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它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上天没有辜负她的期盼,给了他们相爱的契机。

一个周末,刘海北患了重感冒,卧床不起。席幕容跑到厨房,精心地为他熬了一锅粥。这个温柔的举动让整个男生宿舍都沸腾了,每个人都跑来问刘海北爱心粥味道如何。刘海北笑而不语,但脸上泛起幸福的光。

两个人在欧洲学业结束时,都渴望回台湾。常年漂泊,特别是身处异国他乡,席幕容特别渴望回到熟悉和亲切的环境中,只有这样才能让她觉得安心,安心地去爱人,安心地被人爱。

长辈们起初都不理解,最终被他们一封封家书感动,同意他们回台湾发展。两个人牵手在布鲁塞尔的大街上微笑、欢呼,向注视他们的人大声说:“我们要回家了!我们可以回家了!”

回台湾后,他们没有选择繁华闹市生活,而是在乡下住了整整10年。从小到大,漂泊已久的席慕客没有在一个地方住这么久。他们种下很多槭树,春天时一片葱绿,到了深秋一片金红。在孩子熟睡后,两人会携手散步,满月的光辉笼罩着四周,风在树林间穿梭,整个夜空澄清无比。这个世上最美好的事,不过是有一个人能如此地懂你,与你一起分享生命的美妙和感动,正如她诗中所写道的:“我只能来这世上一次/所以/请再给我一个美丽的名字/好让他能在夜里低唤我/在奔驰的岁月里/永远记得我们曾经相爱的事”。

内心安宁的席慕客也不再夜夜梦里惊醒,开始有了梦寐以求的熟睡。夏日的清晨,在孩子稚嫩的歌声伴着清脆的鸟鸣中醒来,席幕容听见丈夫正悄声跟孩子们说:“小声一点儿!妈妈还在睡觉。”

阳光一寸寸踱进房间,光阴一分一秒地消失。席慕容把头靠近丈夫的枕头,觉得幸福是如此的真实。

刘海北永远比席慕容早起一刻,亲手做美味的食物来填充她的胃。刘海北也永远是席慕容诗歌的第一个读者,虽然不懂诗歌,却给她尊重和理解。甚至当席慕容出名后,一些人开始尊称他为“席先生”,刘海北总是微笑着纠正道:“鄙姓刘。”不是每一个男人都有如此的胸襟和气度,他还干脆写了一篇《家有名妻》发在刊物上,幽默的笔调使它被广泛转载。

而席幕容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平凡的妇人,得到了丈夫无限的包容和宠爱,所以才能幸福地写诗和画画。

在生大女儿慈儿时,席慕容遭遇了难产。竭尽全力生下孩子后,她有了短暂的昏迷。恍惚中,她感受到7熟悉的拥抱。刘海北轻轻地抱着她,不断低唤她的名字。突然之间,这个从不落泪的坚强汉子开始哭泣,并在她耳边喃喃道:“再也不生了!以后再也不要生了!”

大滴大滴的泪落在她面颊上,穿越她被疼痛撕裂的身体,开出一朵朵花来。她脑海中闪现出刚结婚时,两个穷学生奔波张罗的情景,仿佛再次嗅到他送的那把柔白的小苍兰的芬芳,心渐渐地沉静下来。

光阴似水流逝,他们也携手从葱绿的青春走到花甲之年。半年前刘海北因病去世,爱却在席慕容心中永存。在思念之时,席慕容饱含泪水地低吟着写给爱人的诗:“愿天长地久/你永是我的伴侣/我是你生生世世/温柔的妻”。

时间或许早已流转,而关于爱的诗句却永远年轻。在这个被爱笼罩的女子用心写下的诗行里,无数颗年轻的心荡起涟漪。

席慕容诗歌范文第10篇

在每个日暮,希望无论什么时候,身边都能有你的陪伴,看遍白云青山,看过千山万水。草木丛生,柳暗花明,即便是荒草遍野,也能看到你温润如玉的笑容。

这个世界其实并不大,大的是你的内心。

我发现作家都喜欢回忆过去的事情,就像席慕容所说的。我喜欢回顾,是因为我不喜欢忘记。我总认为,在世间有些人有些事有些时刻似乎都有一种特定的安排,在当时也许不觉得,但是在以后回想起来,却都有一种深意。我有过许多美丽的时刻,实在舍不得将它们忘记。

怪不得席慕容老前辈会成为一位著名的作家,她的情感特别细腻,文学功底也很深厚。

可是我觉得这大多数是由于自己的性格决定的,那样的多愁善感,才会让自己念念不忘。无论什么事情都变成了心头的头等大事,都变成了回忆的内容。记得席慕容信佛,她写了很多诗歌都是与佛有关的,我也喜欢这类诗歌,因为和她同样的,我也相信命运,我也相信天意。

席慕容的诗歌里总是有很多美好的意象,比如说皓腕上的那朵白莲,比如说殿前燃烧的那一炷香,以及十六岁的弹箜篌的女子,都是让人念念不忘的美好憧憬。

上一篇:祖国诗歌范文 下一篇:新年诗歌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