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会计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11-08 03:00:30

信息技术会计工作计划

信息技术会计工作计划篇1

关键词:信息时代;城市规划;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城市在我国的发展中所占据的位置也越来越重要。因此,城市规划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城市规划对于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其不仅是城市发展和管理的基本准则,同时也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然而,现阶段我国城市规划还存在有诸多不足,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加以介绍,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希望能为信息时代下的城市规划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一、信息时代下的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原则

工业革命之后,城市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甚至危及到了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为了能够让城市居民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生态城市规划设计被提上议程,得到广大群众以及相关部门的支持,很多的城市规划人员,也在根据不同城市的特点进行设计,但是无论哪种类型的城市,在对其进行生态规划设计时,都应该遵循以下原则:首先,综合考虑城市规划的各种因素,生态城市规划设计针对的并不是城市某一方面,而是城市整体条件,比如人文,地理、自然因素等,必须全面综合的考虑,这样设计出来的效果才能真正符合城市发展要求,有些非常优秀的城市规划设计方案并不适合所有的城市,所以设计人员还是应该根据每一个城市的具体综合情况来考察,这样才能更符合城市发展特色以及人文文化。其次,节能,这是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必须遵循的尊则,不仅要做到节能,还要做到无污染。生态城市设计其最终的目标就是希望城市居民能够生活在污染的环境中,而如果在设计过程中,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那么,生态城市也只是一句空话,要想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保证适应的材料节能无污染,然后再利用先进的设计理念来规划城市,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做到节能与无污染。再次,使用先进的技术,城市规划要想真正的达到生态,需要很多的先进技术,没有先进技术做保障,生态城市建设很难实现。在众多技术中,有一种生态处理技术比较重要,因为这种生态处理技术的主要功能就是处理生活中城市居民产生的垃圾以及各种排泄物。我们知道垃圾是影响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因素,如果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目标就能够早日实现。第四,增加绿化面积。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方法就是增加绿化面积,尤其多种植一些绿色植被,因为绿色植被不仅可以进行化合作用,如果设计合理,还使城市每一个季节都能有不同的景象,这也树立了城市的外在形象。第五,最大程度的利用原有的生态环境基础。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并不是完全否定原有的城市规划,尤其有些城市规划设计相比较而言就比较优秀,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造设计,不仅能够节省大量的设计材料,减少设计成本,而且也不需要对城市进行全方位的改动,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也不会产生很大影响。

二、信息时代下的城市规划设计

1、新时期城市规划设计工作对信息技术的要求分析

信息技术对于城市规划设计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数据信息的处理与整合,时间和空间等方面都需要信息技术的应用。这就要求城市规划设计中要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水平,从而满足我国城市化设计工作的要求。虽然我国目前的城市化设计工作中的信息技术仍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这些问题也得到了较大的完善和改进。因此,为了更好实现现代城市规划设计,要制定相对应的规范制度,并采取更多科学有效的解决措施,从而满足现代化城市规划设计的需求,使城市规划设计与信息数据相统一,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设计工作中重要的作用。

2、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在当前的城市规划设计中,信息技术具有很大的应用空间,可以在城市规划设计的很多领域中进行广泛应用。例如在信息数据的处理领域,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能够极大的提高数据处理效率,为城市规划设计提供精准及时的信息数据。再例如在城市勘察领域中,运用信息技术中的遥感技术,能够快速便捷的获取到城市的相关地理信息,从而为设计人员对城市的土地利用布局、交通规划以及绿地规划等提供重要信息。另外,在城市规划设计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还不仅仅只有这些,还能够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设计出城市空间模型,为城市规划设计提供更直观的空间模型。从当前城市规划设计中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得知,信息技术的应用正在改变着传统的城市规划设计方法,并大幅度提高了城市规划设计水平。相信在未来的科技推动下,信息技术还将会在城市规划设计中有更加广泛的应用,为其提供更加精准的数据服务,促进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现代化发展。

3、信息化技术对城市规划设计的影响分析

在信息化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信息技术能够提高城市规划设计管理效率,以办公自动化、计算机辅助设计、信息共享与应用等,满足城市规划设计管理需求,提高城市规划设计部门内部管理水平及管理质量。同时,计算机图形输入技术、输出技术还能够弥补传统规划设计存在的不足,为设计师提供更加便捷的设计途径,避免规划设计方式繁琐等对设计人员灵感的影响。以遥感技术图像为基础、针对城市地下管网的实际情况,科学开展规划设计工作,实现城市空间设计目标。在现代网络技术普及的今天,信息化技术还能够为城市规划设计提供公众参与渠道。通过同步交流、异步交流技术,满足城市规划设计中公众参与需求。以多渠道信息反馈、信息收集,了解城市居民对城市规划设计的需求,促进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科学性、适用性的提高,满足城市居民对城市居住环境建议及意见提出的需求。

4、信息技术对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工作的必要性

就我国目前常城市规划设计发展现状来看,整体队伍建设素质较低,缺乏高素质的城市规划设计人才,甚至部分城市规划设计人员并不具备本专业的知识与技能,非常希望能有与工作经验丰富的城市规划设计人员进行学习交流,从中弥足自身的不足,促使后期工作的顺利开展。那么,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出现,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同行业的城市规划设计人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相互间的交流探讨,对彼此工作内容进行评价,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进一步提高城市设计规划工作的质量与效率。此外,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即使处于不同的地域中,城市规划设计人员也可以全面掌握到城市的规划状况,制定出最终完善的城市规划设计方案。

结束语

信息技术会计工作计划篇2

关键词: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工程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一、基于计算机的信息技术与工程管理的关系

运用科学方法,收集、储存、加工、处理企业的经营管理信息,再加上决策技术就是我们常说的信息技术。当今社会,计算机已经在多种领域大范围地渗透人们的生活,现在对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的考虑不再是是否应运用的问题,而是如何进行运用。将计算机应用于现代化工程管理,信息的收集、保存、变更、检索、分析和使用变得轻松而便捷,并能够实现跟踪并预测在施工中各种自然、人为因素对项目进度、质量造成的影响。信息技术蕴藏于计算机中,应用信息技术能够简化程序、提高效率及工程管理的水平。

二、工程管理的特点

(一)范围广

“为实现预期目标,有效地利用资源,对工程所进行的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这是工程管理在《论工程管理》中的定义,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知道工程管理包含了两个方面,不包括正常稳定生产的经济活动以及技术经济活动。

(二)繁杂性

其一,技术繁杂。一个工程中包含了多门学科,而一门学科又涉及到多种技术,因此,一个工程的顺利施工要考虑到的技术非常繁杂。其二,组织繁杂。一项工程的完成需要很多单位的参与与配合,而这些单位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各种矛盾,矛盾不能顺利解决,就会影响工程的顺利施工。其三,程序繁杂。一个工程的顺利开工不仅要考虑自身对土地、材料、资金、技术、劳力等条件的调查,还需政府审批、社会评估、招标投标方案选择、队伍组织、进度计划、多方协调等。

(三)系统性

将一个工程看做是一个系统,各个子系统间都有密切的联系,认识并正确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对顺利完成工程是很重要的。

(四)创新性

工程都具有创新性。这里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技术和组织管理两个方面。

(五)不确定性

工程是一项活动,要完成这个活动涉及到很多方面,如计划、环境等,这些方面都是动态变化的,因此工程的施工也是动态变化的,具有不定确性。所以工程管理应具备协调好这些动态的变化条件,保证工程的顺利完成。

三、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上的应用

(一)应用于项目系统管理。计算机项目管理系统的优点之一就是能够提供和保留项目的投资、计划、进度。因为以上工作内容一般都是单位项目经理负责,所以,项目经理可以登陆计算机项目管理系统查阅信息,采用计划评审法和关键路径法等网络技术,利用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做出系统计划,并整理出关键路径报告。之后再将资源分配、现场进度等内容通知工程管理人员并加以分析,确保管理人员及时和妥善地处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二)应用于物资系统管理。预测存货及分析材料可用性,能够为项目施工提供详实的材料报告。因此对其进行程序操作应在工程项目实施之前进行。计算机电子技术可将世界范围内的货物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帮助决策者在掌握市场行情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判断。计算机电子技术可以完成行情摘要系统的分析,整理出货物的价格数据、购买分析、投标状况等信息。此外,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还能够避免时间、地点等因素影响,满足销售方和购买方进行无障碍交流和沟通,实现隔空交易。

(三)应用于管理系统。项目工程施工都会根据之前制定的施工计划进行,随着工程进度的展开,就要制作施工工作状态报告、关键活动表、项目执行报告以及执行与计划的比较分析报告等,这些工作采用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进行统计和整理,直接得出分析报告并报送项目经理,不仅使其及时掌握项目情况并自如运作,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四、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在工程自动控制中的应用

自动化控制可以把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以及恶劣、危险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并能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目前,自动化控制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在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等各个领域中。

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上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控制对象的操作。对控制对象的操作主要是指计数机通过计算所要控制的装置或设备的递函数表征、放大系数、惯性时间常数、积分时间常数等结果,从而实现对他们的监控。

(二)对执行器的操作。执行器是控制系统中的重要部件,它是根据调节器的控制信号,通过改变输出的角位移或真线位移或通过调节机构改变被调介质的能量,来实现生产过程的预定要求,而计算机电子信息系统可以边计算边调,实现执行器的准确执行。

(三)对数字调节器的操作。计算机通过对由传感器和测量线路转换而成的某种形式的信号的测量,将得到的数值储存到数字调节器中。数字调节器是以数字计算机为核心,它的控制规律是由编制的计算机程序来实现的。它有输入通道和输出通道两部分组成,输入通道包括多路开关、采样保持器、模—模转换器;输出通道包括数—数转换器及保持器。计算机就是通过这些通道实现其自动化的控制。

五、提高工程管理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措施

信息技术会计工作计划篇3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管理;通讯工程规划;应用

十三五规划对于通讯业的发展提出了宏伟的构想,要求“加快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推进信息网络技术广泛运用,形成万物互联、人机交互、天地一体的网络空间”。城乡通讯服务的均等化、通讯设施的升级、通讯业务的扩大化等都需要极大的信息支撑系统,这些服务的开展,需要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更深入的与通讯工程规划相结合,以处理、分析并利用来自于更多通讯载体的信息,使通讯工程的建设能够真正达到生产、生活、军事、国防等各个领域的使用需求。

1通讯工程规划的基本内容

计算机信息管理整合了计算机技术和管理技术,借助计算机及其配套设备、网络技术,围绕一定的目标及规划采集、加工、处理、存储、传输、查询信息同时做出判断和决策的过程。这一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当前社会的各行各业,使各行业管理活动的决策和规划更为科学、高效。通讯工程规划是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环节,围绕城市当前建设需求和未来发展需求,需要通过科学地规划使通讯工程发挥最大的作用,为城市进步和发展提供支持。通讯工程规划,要围绕实际需求以及发展目标,实行总体和分区规划,并分析和探索规划重点,使规划更有方向性、目的性。

1.1通讯工程规划的工作内容

通讯工程是基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便利而产生的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涵盖范围逐步扩大,是对通讯技术、通讯系统和通讯网络等工程的总称。通讯工程规划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保障,基本要求就是合理完成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我国通讯工程规划工作中包含有庞大的地理属性数据量,需要借助于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才能得到最有效、准确的利用,这也是今后计算机信息管理在通讯工程规划中将要面对的主要工作内容,基于这些工作内容,才能对通讯工程的线路、设备、站所配置进行优化。从总体规划上,确定国内、国际长途电话的规划发展,以及非通话业务和数据通信等业务的发展目标,对于市话局到长途局之间的长市中继方式进行规划。对于新建的邮政以及电话局所等,要对模块局和郊区分区之间的集线器等远端模块位置进行勘定,对于分区内的近、远期的局所和站设备配合关系以及交换网的区界做出确定。明确近、远期的广播电视设施的规模以及用地面积。明确无线电收发信的区域范围和保护控制措施以及微波通道的宽度和控制高度。明确电话及广播电视的近远期枢纽、主干路和主要配线的路由以及电信缆道的管孔数。对于电话、广播、电视、邮政等通讯的布置进行优化,确保长途电话和数据通信等业务的实效性以及合理性。当前,我国的信息发展较为迅猛,新旧线路的置换也处于关键时期,旧站所、设备的维护和新站所的建立等都需要有科学的规划,避免大拆大建和浪费现象。在建设的基础上,确保项目功能达到最优化,全面提升通讯工程的效果。计算机信息管理将计算机技术和科学的管理理念结合起来,在大量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保障了通讯工程规划的科学性、长远性、系统性。

1.2通讯工程规划的基本原则

第一,通讯工程规划要以社会信息化需求为依据,根据社会信息化的需求,保障最普遍的通讯服务,为社会信息化发展提供最大的保障。第二,要做到通讯工程规划与城市规划的有效结合,根据城市规划布局进行合理的通讯工程规划。第三,要根据国家相差标准及规范进行规划,通讯技术的标准日新月异,在规划的过程中,必须了解相差标准,才能进行科学、合理、可靠的规划,确保通讯工程能够在使用过程中发挥最大的效果。第四,要以现阶段的发展实际以及未来发展需求为基础进行规划,充分分析当前的发展状况和未来通讯需求,保障通讯发展规划具有协调性,既满足当前城市需求,又能有更长远的规划,为通讯工程未来的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综合化、宽带化、多样化发展提供基础。。

2邮政设施工程的规划

邮政是我国覆盖范围广、数据流量庞大、为人民基本通讯服务的基础设施。邮政连接了城市与城市、城市与乡镇、乡镇与乡镇之间的通讯,科技的不断发展、区域之间联系的不断加强使传统的邮政设施面临着升级压力,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已经成为邮政设施发展的关键技术。

2.1连接中心区域和周边区域

邮政设施的发展在我国存在较大的不平衡性,各地区之间邮政通讯存在着差异性,同一地区之间也会有中心区域和郊区的差异,依靠传统的人工服务很难将中心区域和周边区域实现通讯服务的均等化,但运用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就能够把各区域内的邮政设施和邮政通讯用户进行统一的信息管理,实现整体化、系统化的管理。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使中心地区和周边地区之间的连接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实现了邮政通讯连接的稳定性、安全性和畅通性。工作人员只需要把周边地区的邮政设施和用户信息在计算机管理系统中进行输入,借助管理系统和计算机的数据分析技术,能够更迅速的运算出最理想的通讯方式及通讯线路,使周边地区的信息能够畅通地传输到中心地区,提高区域整体邮政通讯效率。

2.2邮政枢纽的设计和规划

通讯线路的设计和规划是邮政通讯传递的基础和关键步骤,线路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邮政通讯的工作效率和传递效率。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运用,使邮政的设计和规划更加理想化。通过一键化和自动化操作,工作人员只要将现场勘察数据信息直接传输到信息管理系统中,管理系统在全面分析邮政枢纽的基础上,借助强大的数据统计和分析能力,更快捷、科学地规划通讯线路,使线路设计和规划更为合理化,不仅极大的减少了人力、物力和时间的花费,还极大地优化了设计结果。邮政通讯作为一个发展时间较长的系统,在规划过程中,尤其要注意整体性以及对现有资源的整合力度,因此通过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将各支部的布局和规模数据统一起来,再进行整体规划,能够确保规划更加科学、长远,而且既实现了独立工作,又能够进行集中管理。

2.3邮政通讯设施的维护和管理

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为邮政通讯设施的运行、管理和维护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资源,设施运行也更为安全、稳定。工作人员运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一个邮政通讯设施运行正常状态的数据信息库,或者直接输入到管理系统中,借助系统的存储和记忆功能,分析邮政设施的运行状态。由管理系统连接区域内全部设施,实施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异常信息,向工作人员发出相应的指令,以便及时控制故障设施和线路,避免损坏扩大化。

3城市电话系统的规划

固定电话系统在移动通讯系统大规模发展之前,对于现代社会便利度的推动作用是巨大的,随着科技的发展,固定电话通讯技术也在不断提高,新设备和新技术的运用,使固定电话通讯线路更为复杂而多变,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运用,为固定电话通讯工程的网络连接的完备性以及安全通信的需求提供了技术支持。目前,我国城市电话系统已经形成了光缆为主,微波和卫星为辅的立体化通讯网络。拥有全球最大的固网系统,在为城乡用户提供固定电话服务的同时,还提供了大量的宽带网络服务,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帮助下,建成了一个庞大的电信网络传输系统。

3.1固定电话的业务办理

固定电话在业务办理时,需要实名办理,根据业务办理所在地信息和用户身份信息进行办理,这些信息使用计算机管理系统能够与身份证明信息系统快速进行核对和匹配,在完成身份信息准确性认证的同时,再生成相应的固定电话号码,完成身份证明与固定电话号码的匹配。在后续的各种固定电话业务中,只需要使用身份证明和电话号码,就能够办理各种相关业务。

3.2固定电话通信线路的规划

城市固定电话系统的规划也是固定电话通讯质量的关键环节。我国城市电话系统从规划要求来说,住宅电话要求每户一部,而非住宅电话则是住宅电话三分之一左右。电话局和站所设备容量在占用率方面从近期要求是50%,中期则是80%,远期要达到85%。长途、市话等各网之间的交换,线路的选择等,都需要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强大的存储和分析功能,从而为系统规划提供更为合理的方案。城市固定电话系统需要相应的分支机构和站设备容量进行支撑,要保证通讯质量,就需要对分支机构和站设备容量的占有率进行分析,以选择最佳的通信线路,充分利用电信设备,提高城市电话系统的通讯质量,保障电话系统的布局、规划更为合理,能够将资源投放到最需要的地方。

4移动通讯规划

移动通讯工程的发展,是当前通讯工程发展最为迅猛的领域,对于固话领域形成了巨大的冲击,随着移动通讯基站的不断扩展,移动通信逐步覆盖了全国绝大部分地区,为人们的工作、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通讯的实时性、便捷性都实现了质的飞跃。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作用的极大的发挥,为移动通讯工程提供了最为坚实的技术支持和发展动力。

4.1业务办理

移动通讯客户数据量爆增,使得移动通讯的信息量急剧增加。移动通讯电话卡的申请、办理、补办,通讯纪录的查询、监督和管理等,都需要庞大信息量的支撑,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为业务的快速处理提供了更为智能化和自动化的方式,从而使移动通讯能够满足不断增长的客户需求。

4.2业务故障处理

我国移动通讯网络有A、B、C、D、G,其中A和B网都是模拟移动电话网,C、D、G网则是数字网。各个网络之间客户群不同,线路也存在差异,要使整个移动通讯网络能够在各个线路之间及时、准确交换,就需要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支持。通过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将客户信息传输到通讯网络中,确保其通讯的正常运行。业务发生故障时,也能够通过身份证明到营业厅处理,或者通过电话客服以及网络服务进行处理。

5广播电视规划

5.1广播电视规划宏观预测

广播电视规划一般以人口预测的方式对信号口和户均数据进行分析,按照2.8-3.5人为一个用户进行运算,从而测算出标准信息口和户均两端的数据,人均端口数则不能超过1个端口。有线电视包括了总前端和分前端等光接点,以200-500户的标准在路边箱内设置光接点。分前端则位于服务区中心,每两间机房服务于10000户左右。

5.2广播电视规划信号传输

广播电视规划的业务主要是无线的覆盖和有线网络设施,无线覆盖需要发射台和检测台等设备和站所,有线设施需要信号源接收和网络传播等设施。这些设施的信号覆盖、信号传输都需要通过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提供技术支持。广播电视信号由卫星以及地面庞大的网络系统传输到用户设备中,要完成信息的实时、高质量接收,必须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支撑下,通过快捷、准确的信息分析和处理技术,将数据信息及时、快捷、准确地提供给用户设备。

5.3广播电视运行和故障维修

广播电视作为城市规划的基础通讯设施,会受到来自于天气以及各种自然环境的影响,故障率较高,需要投入较大的监控和保护措施。当设施发生故障时,需要信息管理系统对故障进行排除、分析和指派处理,业务的办理、报停以及故障和线路的维修,都通过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得到了极大的便利。同时,广播电视设施覆盖面积和用户信息量都较为庞大,运行和维护都需要强大的信息支撑和管理。

6结语

计算机信息管理对通讯工程规划的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和先进的管理理念,使通讯工程规划工作的日常管理更为及时、准确。通过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提供的数据存储、处理和分析功能,极大地提高了通讯工程规划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能够使各个部门通过计算机网络,就能够了解到整个通讯工程的运行状况,通讯部门的决策有了更科学、全面的依据,使城市通讯工程规划更为真实、可靠。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对于通讯工程规划的宏观预测技术支持,使通讯工程规划在满足当前实际需求的基础上,更符合当前通讯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宽带化、综合化的发展要求。

引用:

[1]熊建.计算机信息管理在通讯工程规划中的应用探讨[J].装饰装修天地,2016(6).

[2]李成刚.论计算机信息管理在通讯工程规划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5(34).

[3]付洁.计算机信息管理在通讯工程规划中的应用探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23).

信息技术会计工作计划篇4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GIS技术;应用;探究

GIS技术就是指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辅助决策作用的应用型系统,不仅具备信息系统所具备的优势特点,还具备空间位置数据与属性数据有机结合的独特优势,主要是因为GIS系统存储的信息数据都有地理编码,检索信息也分为地理位置或者其他相关的地物苏醒信息,因此更能有效处理、分析和管理城市规划设计中庞大的(非)空间信息,从而给当前城市规划设计带去极大的便利。

一、城市规划设计中GIS技术应用的必要性和作用

近些年我国各大城市利用传统规划设计方法已经无法解决当前诸多城市出现的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用地紧张等等各类问题,只有更加先进、全面和科学的城市规划设计和设计方法才能够满足城市规划需要,而GIS技术强大的空间信息分析能力和准确的统计计算能力能够更好的反映城市建设发展现状,可谓是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型和实用型兼备的有力臂助。尤其我国当前城市规划设计需要处理大量不同种类信息数据,如建筑、土地土质、地形地貌、空间气候等等。此外城市规划设计工作需要根据不断变化的数据信息来反复调整其他数据,而且不少数据之间逻辑性强,修改一个数据就会影响其他数据,工作量及其繁重,当然对于各类数据之间的分析工作也有很大难度,尤其是非空间数据(历史人文、经济等等)和空间数据(地形地貌、地质、建筑工程等等)之间,这些工作单凭规划设计师个人能力很难高效完成,尤其处理分析数据很容易出现人为客观失误,且一旦出现数据错误不仅会牵连其他数据,和很难查找这些错误。GIS系统快速发展则为城市规划设计提供了成套的、科学全面的、系统有效的数据处理和空间分析方法,能够有效解决以上难题,因此其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不仅十分必要,且分外重要。

二、城市规划设计中GIS技术的具体应用

当前我国大多城市规划设计中都广泛运用了GIS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城市现状了解分析及规划设计三维可视

一般进行规划城市建筑设计时都会事前调查其规划城市当前状况,包括城市技术经济、自然条件,现有基础设施和建筑、气候环境等等内容,而利用GIS系统中的空间查询、统计和三维制图功能,不仅能够定量直观调查城市空间信息项目内容,还能够分类统计、比例计算并绘制相应专题图,还能够有效借助三维技术和虚拟技术,遥感图像、地面摄影、GIS系统等等来形成真实的虚拟城市空间,从而帮助城市规划设计师身临其境,更好的掌握了解城市状况,这样设计人员就能够随时观察不同方案在城市大环境中的效果,可以针对设计建筑外观、尺寸、高度及其周围环境协调性进行比较分析,确保其城市规划设计的整体效果。

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空间布局

城市建设中必不可少各种公共基础设施,这些公共设施也都随着城市不断开发而不断完善,而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配备也都是基于其住宅开发建设区域基本需求基础上的,尤其是一些人口密集或者交通流量大区域,就必须要建设更多公共设施来实现其住区人们的基础服务和生活需求。但是当前我国不少城市人流密集区域或者人口密度大小区都没有配建足够的公公设施,而利用GIS技术就能够借助该系统缓冲区来快速查找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盲区,有利于设计人员及时调整。此外在缓冲区上标注该区域人口密度,也能够更好的统计一个公共设施平均所需服务人口,也有利于设计人员更好的确定需要扩建公共设施小区具体地区及其建设规模。

(三)城市规划设计的竖向布局

城市规划设计基础核心要点就是要应地制宜,必须要合理根据城市当前环境来规划设计和完善后续建设扩展内容,因此城市规划设计人员全程都要对城市地形地貌了然如心,要在不影响环境的情况下有效合理利用城市地形,并尽可能降低工程成本耗费,而GIS技术就在此项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借助GIS技术能够使得系统生成三角网模型,这种模型具备强大的空间立体分析能力,并大幅度提高建筑土方平衡计算结果的精确性和出挖方工程/填方工程数量和范围的准确性,这就间接提高了城市竖向空间布局的科学合理性和经济实用性。

(四)城市规划设计方案的分析和比对

一般城市规划设计需要考量的因素有很多,且涉及到诸多方面内容,为确保城市规划最终设计方案能够是可实现的最优状态,一般都会设计众多设计备选方案,相关人员进行经济分析比对然后选出最佳方案。GIS技术本身自备的空间叠加分析功能就能够帮助工作人员更好的对选取的考量指标及相应权重进行评价叠加分析和比较,每进行评定分析一个图层就能够得出一个综合评价值,经过这样定量分析和挑选,就能够选出综合价值最优的城市规划设计方案。

(五)城市建设拆迁量的计算

城市规划设计工作也需要计算分析城市建设拆迁量,而城市建设拆迁量则直接取决于道路、公路工程建设和用地方案调整带来的建筑拆迁工程,借助GIS系统的空间选择和缓冲区分析效能,就可以挑选出所有拆迁范围内建筑,然后综合统计分析该建筑各类数据信息,通过科学计算就能够得出准确他们各自建设拆迁量及总拆迁量。

(六)城市各种经济技术指标计算和统计

GIS系统能够很好的融合空间属性和非空间属性,这一功能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各种基于空间数据的非空间属性的信息统计和分析工作中就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使得城市规划设计各类技术经济指标图表能够快速生成,而且也能够生成其他不同格式类型统计专题图,如直方图、折线图等等,这大大提高了城市规划设计所需各种数据信息分析比对结果的清晰准确度,提供了强大直观的城市规划设计数据支持服务。

结束语

根据上文分析,毋庸置疑,当前我国城市规划设计方法已经从传统二维平面制图转为计算机辅助制图,而GIS系统具备信息技术优势,能够有效融合空间与属性,使得城市地理空间信息数据的统计、分析、计算、比对效果和质量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能够更好满足当前城市规划设计工作需求,因此可以说GIS技术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能够发挥重大的作用,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参考文献

[1]李祺玮.GIS在城市规划中应用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J].山西建筑,2011.37(7):P204-P205.

[2]宋小东,钮心毅.城市规划中GIS应用历程与趋[J].规划研究,2011.10(34卷):P23-P29.

信息技术会计工作计划篇5

关键字:信息化 信息化管理 计划生育 促进

1、信息化管理与传统工作方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化这一概念渐渐深入人心,另外信息化所带来的科学技术也渐渐地得以应用,应用得很广泛,越来越多的地方利用都信息技术,因而得以飞速发展。就连我们非常熟悉的计划生育工程,也在逐渐踏入信息化的领域当中,科学地管理计划生育工程,也是很多相关人士的期待,而信息化的管理相对于传统工作方式,到底有怎么样的优越之处,传统的工作方式又有怎么样的不足从而不得不进入淘汰的队伍。

1.1传统工作方式存在着很多的不足

在信息化管理还没有普及之前,计划生育工作早就已经开展了一段时间了,但是与预期的结果不尽相同,主要原因是其在工作开展工程中,经常会遇到很多的问题。传统工作方式以人工操作为主,涉及的过程有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等一系列活动,又由于计划生育工作的信息量巨大,所以让人工操作起来,不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同时也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这样漫长的过程下来,或许最终得到的结果又会因为数据不可捉摸的变化,而使其失去了当初研究的意义。由此可见,传统的工作方式未必适合计划生育这种工作量大、程序复杂的工作,而对于信息化管理,在这些方面有着一定的优势。

1.2信息化管理在计划生育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由于传统工作方式带来的不足,直接或间接地导致计划生育工作的进度,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工作的质量。为此,信息化管理是人们寻找到管理这项特殊工作的另一出路,它是结合相应的管理思想、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计划生育工作进行全面的信息化管理,是一种领先的管理模式。信息化管理,一方面能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减少实际误差;另外一方面减少工作人员的投入,提高工作的效率。总的来说,信息化管理,很好地弥补了传统工作方式的不足,在计划生育工作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2、信息化管理所带来的促进作用

利用信息化手段,对计划生育工作进行管理,这对推动计划生育工作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信息化管理的优势,使其在计划生育这一特殊工作中很好地体现出来,从另一个角度出发,使用信息化对计划生育进行管理,这是时展的趋势。信息化的管理,促进了工作效率高、质量高地完成,促进了传统工作方式的改变,也进一步促进了其管理水平的提高。因此,信息化管理带来的促进作用是不可比拟的,这也正是它的优越性所决定的。

2.1促进计划生育高效率、高质量地进行

人工作业的方式一直使得计划生育效率低下,而又为此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然而却没能理想地得到预期的结果。花费的成本、时间换来的却是令人失望的结果,这无疑给计划生育工作笼罩上了一层阴影。然而,随着信息技术开始普及到计划生育工作中来,使得工作的进程有了起色,开始了新的研究之路,有效地从阴影中摆脱出来,从而工作得以顺利进行。除此以外,信息化管理加快了信息收集、整理的进度,也迅速地进行数据分析,这样便可及时地获得分析结果,从而促进计划生育工作高效率、高质量地进行。

2.2促进计划生育工作方式的改变

新技术的引入,必然使得传统工作方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以前,计划生育工作往往需要人工收集、统计,再由人工进行对数据分析,可以说都是人工完成的一系列操作。由于人为因素存在的不足,势必会让计划生育工作产生一定的问题,而现今信息化管理逐步替代传统的人工模式,实现数据处理的自动化、高效性、准确性。当然,相关人员也从原来的工作方式转变为新的工作方式,实现信息处理工具的操控,以保障工作的持续进行。可以说,信息化管理促进了计划生育工作方式的改变。

3、计划生育信息化管理的建议

计划生育方面的建设,信息化管理已成为主流,当然采用信息化管理的方式,也需要及时留意一些问题的存在。特别是在对于计划生育工作的建设中,信息化管理可能还不成熟,还不够完善,所以为了更好地促进计划生育工作的建设,下面提出两点建议。

3.1 加强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培养

信息技术的更新加快,信息技术人才的缺乏无疑是信息化管理的重要问题。如果没有专门的人员去实施信息化管理,那么计划生育将无法正式进行,而传统的工作人员往往不可能一下子就适应信息化技术的使用,所以加强信息化管理的人才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以便进一步地推动计划生育的信息化发展。

3.2 信息化管理的安全问题

计划生育的信息化管理,必然要将庞大的数据信息进行存储,然而这些数据又怎么样保证其完整、安全?数据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如果由于系统故障而致使数据丢失,那么后果不堪设想,直接影响着计划生育工作的进行。所以增强数据安全,也是为了更好地促进计划生育的正常运作。

4、结束语

利用信息手段对计划生育工作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这在计划生育的未来里,应该是一个必要的路径。计划生育工作有其特殊性和局限性,往往都是人为难以解决的,所以有必要对信息化管理的引入,既可以保障数据的准确率,又可以有效地实现资源的重复使用,节约人力、物力,从而推动各方面工作的进行。实行对计划生育的信息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工作质量的同时,也提高了管理水平。可以说,信息化的管理,促进了计划生育工作的进行。

5、参考文献

[1] 黄平.寻求生存――当代中国农村外出人口的社会学研究 [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

信息技术会计工作计划篇6

关键词:网络计划技术;ERP系统;应用

中图分类号: G250.72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是21世纪敏捷制造模式下企业运作的基础。它拓展了传统的管理理论,集成其他先进管理模式,形成面向整个供应链的集成化先进管理模式。在我国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它集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于一身,成为现代企业的运行模式,反映了时代对企业合理调配资源,最大化的创造社会财富的要求,成为企业在信息时代生存发展的基石。ERP实现供应链上企业的资源优化、降低成本、缩短产品生产周期。

网络计划技术概述

网络计划技术是一种管理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的科学方法,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科研等计划管理中。网络计划技术的基本原理并不复杂,它的主要思路就是紧紧抓住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即关键工作,“统筹兼顾”,以取得节约资源的效果。在同等技术条件下,工序组织的合理与否,会直接影响一项工作的完成速度、费用、质量等指标,因此对工作安排的合理与否至关重要。网络计划技术可以在计划实施中对项目进行合理的监督,控制与调整,有效的降低风险,保证工程项目优质优量的完成。网络计划技术以工作所需的工时为基础,用“网络图”反映工作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整个工作任务的全貌,通过数学计算,找出对全局有决定性影响的各项关键工作,据以对工作任务做出切实可行的全面规划和安排。

网络计划技术特点

网络计划方法的核心是,它提供了一种描述计划任务中各项活动相互间(工艺或组织)逻辑关系的图解模型---网络图。利用这种图解模型和有关的计算方法,可以看清计划任务的全局,分析其规律,以便揭示矛盾,抓住关键,并用科学的方法调整计划安排,从而找出最好的计划方案。

(一)网络计划技术优点

1、网络计划技术把一项工程中各有关的工作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能全面、明确地表达出各项工作之间的先后顺序和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关系。

2、在网络计划执行过程中,能够对其进行有效地监督和控制,如某项工作提前或推迟完成时,管理者可以预见到它对整个网络计划的影响程度,以便及时采取技术、组织措施加以调整。

3、通过网络图时间参数计算,可以在名目繁多,错综复杂的计划中找到关键工作和关键线路,从而使管理者能够采取技术,组织措施,确保任务计划总工期。

4、利用网络计划中某些工作的时间储备,可以合理地安排人力、物力和资源,达到降低工程成本和缩短工期的目的。

5、 网络计划可以为管理者提供工期、成本和资源方面的管理信息,有利于加强任务的管理。

6、通过网络计划的优化,可以在若干个可行方案中找到最优方案。

7、可利用计算机进行各项参数计算和优化,为管理科学化、现代化创造条件。

8、网络计划技术有利于领导管理。只需要抓主要矛盾线,抓关键工作,从而既可以保证项目的方向不出现偏差,利于领导对项目的监控与掌握,又帮领导节省了时间,使领导有时间处理别的重要事务,提高了管理效率。

(二)网络计划技术缺点

在网络计划编制过程中,各项时间参数计算比较繁琐,绘制劳动力和资源需要量曲线比较困难。

ERP系统及特点

(一)、ERP系统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它是从MRP(物料需求计划)发展而来的新一代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它扩展了MRP的功能,其核心思想是供应链管理。它跳出了传统企业边界,从供应链范围去优化企业的资源。ERP系统集信息技术与先进管理思想于一身,成为现代企业的运行模式,反映时代对企业合理调配资源,最大化地创造社会财富的要求,成为企业在信息时代生存、发展的基石。它对于改善企业业务流程、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显著作用。ERP是针对物资资源管理(物流)、人力资源管理(人流)、财务资源管理(财流)、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流)集成一体化的企业管理软件。它将包含客户、服务架构,使用图形用户接口,应用开放系统制作。

(二)、ERP系统特点

1、实用性。ERP系统实际应用中更重要的是应该体现其“管理工具”的本质。ERP软件协调企业各管理部门,ERP系统围绕市场导向开展业务活动,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ERP软件从而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所以,ERP系统首先是一个软件,同时是一个管理工具。

2、整合性。ERP最大特色便是整个企业信息系统的整合,比传统单一的系统更具功能性。

3、弹性。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式,使系统本身可因应企业需要新增模块支持并整合,提升企业的应变能力。

4、便利性。在整合的环境下,企业内部所产生的信息头过系统将可在企业任一地方取得与应用。

5、实时性。ERP是整个企业信息的整合管理,重在整体性,而整体性的关键就体现在“实时和动态管理”上,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强调的就是不同部门的“实时动态配合”,现实工作中的管理问题,也是岗位配合和部门协调的问题,因此缺乏“实时动态的管理手段和管理能力”的ERP管理,就是空谈。

6、及时性。ERP管理的关键是“现实工作信息化”,即把现实中的工作方式和工作内容,用信息化的手段来表现,因为人的精力和能力是有限的,现实事务达到一定的繁杂程度后,人就会在所难免的出错,将工作方式和工作内容信息化,就能形成ERP管理的信息化体系,才能拥有可靠的信息化管理工具。

四、网络计划技术在ERP系统实施中的应用

(一)网络计划技术可以作为管理咨询的一种利器

ERP不仅是一个IT项目,它更是一个管理项目,它需要ERP系统知识和企业管理思想的紧密结合,这一点往往是企业内部人员和ERP厂商产品实施人员任何一方单独难以实现的。因此,具有跨学科知识的管理咨询机构便以“第三方”的身份出现,给企业成功的实施ERP提供建议和解决方案。此时,若管理咨询机构结合企业自身和ERP供应商的特点,应用网络计划技术,做出一份详细的网络图,便可以据此制订一份切实可行的方案,帮助有效的实施ERP。

(二)网络计划技术有利于“一把手工程”原则的执行

ERP是一个资金投入大,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它要获得成功,与企业高层领导对它的重视,期待和参与程度密不可分。因此,ERP被称为“一把手工程”。但是,随着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错综复杂的问题和矛盾,以及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常常使企业的领导难以对它保持始终如一的支持和关注。此时,如果把网络计划技术引入其中,在一个有着清晰脉络的网络图的帮助下,就大大的降低了企业领导的决策难度,从而可以使企业领导满怀信心的对ERP实施提供最强有力的支持。

(三)网络计划技术可以在ERP实施中进行项目管理,优化工期

各个企业的具体情况不同,各个ERP供应商都有各自相关的实施方法论,它们的实施流程也会有所差异。由于ERP系统的实施有如此多的步骤,稍不留意,就会造成工期拖沓,资源浪费。比如测试工作开始的过早,一些流程人员过多,而另一些流程却人手不足,生产和财务等部门对此毫不关心,认为实施仅是技术部门的事情,这些问题会严重影响ERP的实施,甚至造成实施失败。应用网络计划技术,得到优化的网络图,找出关键路线和关键工作,可以保证ERP的实施沿着一条主要的工作线进行,强化了关键流程,弱化了次要流程,合理的在关键流程和次要流程间分配资源,并且保证计划进展到哪里,就会要求相关的部门提供必要的支持,以使实施工作顺利的进行,从而优化了工期,恰当的进行了项目管理。

结束语

网络计划技术作为一种科学的统筹方法,一种编制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的有效方法,如何恰当的应用到ERP系统的实施中,对项目进行有效的监控和管理,是需要项目组成员深入企业,详细的分析企业自身和ERP产品的特点,从而编制一个科学合理的计划。可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浩,李弘.网络计划技术在ERP系统实施中的应用探讨[J].管理观察,2009.04

[2]张宗军,李军庆,张淑民.网络计划技术在建设项目实施管理中的应用与探讨[J].西部探矿工程,2012.04

信息技术会计工作计划篇7

【关键词】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创新;内容;重要性;存在问题;有效方法

创新是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源泉,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提高和社会各行各业的繁荣,有着重要的积极推动作用,社会各领域都应该积极创新,进而取得更优异的发展成绩。计划生档案管理工作也不例外,相关的计生档案管理部门必须在计生档案管理实践工作中开展创新,依据时展和社会进步需求对计生档案管理进行数字化建设,从而更好地满足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发展需要。

1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及创新内容

计划生育档案管理能够为我国开展计划生育工作提供大量具有实用价值的文件资料,对做好我国的人口控制工作,稳定我国的低生育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计划生育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创新的重要性,同时进一步加强计生档案的管理力度,力求实现计生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是我国实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重要信息基础,通过不断的对计划生育档案信息管理人员进行创新工作宣传和数字化培训,可以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提升计生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建设程度,提高计生档案的利用率。同时也可以使我国的计生档案管理人员对自己的工作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更积极主动地开展档案管理服务。通常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创新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对计生档案实施规范化、系统化管理;②进一步提升计生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档案管理数字设备的性能。相关计生档案管理部门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必须建立一个规范化、科学化的计生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进而提升计生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增强计生档案管理工作的权威性。同时计生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还应该熟练掌握各种档案管理新技术和现代化信息设备,能定期维护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只有这样才能加强档案管理的规范性,合理有效地利用各种计生档案信息资源。并且这种规范化的管理,还可以逐步加强计生档案信息的真实性,提升我国计划生育档案信息的管理水平。开展计生档案管理创新工作离不开优秀的档案管理人才和先进的计算机软硬件设备。因此计生档案管理部门应该定期的对计生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档案知识培训和现代信息技术培训,以增强计生档案管理人员的档案业务素质和信息技术专业技能,提高他们的档案信息管理能力。然后,各级政府还必须拨出一定的专项资金供计生档案管理部门购买先进的计算机设备、正规的档案管理技术软件以及各种信息安全防护软件,进一步提升计生档案管理数字化设备的各种软硬件水平,创建起一个科学先进的计生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最终促进我国计生档案管理工作的高效、安全、顺利、有序进行,为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持续开展保驾护航[1]。

2计划生育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计划生育档案数字化建设是当前我国计生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它的开展既是顺应当今信息时代社会发展趋势的结果,也是现代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在计划生育工作中大规模应用的必然结果。但是计生部门工作人员仍然应该清醒认识到,我国现阶段在计划生育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相关人员深入研究并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大致可分为四个方面:

2.1没有设定统一的计划生育档案管理机构

现阶段,我国许多的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其岗位属于临时调动,没有统一的计生档案管理机构对其考核管理。大部分计生档案管理人员都没有经过严格的计生档案管理业务培训,就直接上岗了。他们不能充分理解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档案管理意识差,对各项计生档案管理操作规定和业务知识也不太清楚,难以胜任日常的诸如计生档案收集、整合、归类、存档等基本的档案管理工作[2]。

2.2缺乏统一的档案管理工作标准和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

当前我国并没有制定统一的计划生育档案管理标准,多数计生档案管理机构都是自行发展,缺少规范化的档案管理要求和准则。因为我国的计生档案管理人员很多都是临时抽调来的,档案管理专业才能不高,所以他们在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中工作表现不佳,常常在工作过程中丢三落四,存在大量的管理漏洞。同时计生档案管理机构的管理制度也不完善,权责划分不清楚。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数量、档案内容等保密意识不强,一旦出现管理失误和档案泄密事件,很难查找具体的档案管理责任人[3]。

2.3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资金不足

由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条件还相对落后,所以我国各级政府在计生档案管理工作上的资金投入是非常有限的。资金问题是现阶段我国进行计划生育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的最大制约因素,资金不足严重限制我国计划生育档案信息化管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因为档案管理经费少,很多计生档案管理部门就难以购置先进的数字化软硬件设施,从而难以建设比较规范和科学的高性能计划生育档案管理数字化网络系统。

2.4数据库建设较为落后

各级计生档案管理部门的数据库建设严重落后,这也是现阶段导致我国计划生育档案数字化建设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我国许多的计生部门依据时展创建起了不同规模的计划生育信息档案数据库,然而因为这些数据库没有与先进的档案管理软件相结合,“信息孤岛”现象严重,所以,它们的利用率不高,在进行一般的计生档案管理时,很多时候仍需人工操作查找,增加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降低了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的水平。

3加强计划生育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的有效方法

3.1提高计划生育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因为我国的计划生育档案管理人员很多都不是专业的档案管理人才,所以计生档案管理机构必须加强对这些人员的定期培训,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帮助他们更好地胜任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一般在对这类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时,其培训内容可从三方面着手。①对他们进行职业道德培训,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和信息安全保密意识,并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计生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工作责任心。②对他们进行档案业务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处理能力。③加强他们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培训,从而提高他们的档案管理设备操作水平[4]。

3.2加大资金投入,购买先进的档案管理软硬件数字设备

在进行计划生育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各类软硬件设备是建设基础和建设工具。因此各级政府都必须加大对计划生育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的经费投入,帮助他们购置先进的档案管理数字软硬设备,为更好地开展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工作提供强大的物质保障。

3.3做好计生档案信息的虚拟化工作

计生档案信息虚拟化,有利于档案管理人员对计算机服务器资源进行集中化管理。①通过创建虚拟的计生档案信息资源,可以增强服务器的管理性能,进而降低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运行成本。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还可以与其它的计划生育档案信息资系统相联合,实现本部门计划生育档案信息的共享,提升计生档案信息的利用率。③在计划生育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创建规范化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创新档案信息管理方式等,也非常有利于档案数据虚拟化的实现。简而言之,现代计算机设备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推动计划生育档案管理事业的发展[5]。

3.4加强情报监控

加强计划生育档案的情报监控对于完善各类计划生育档案信息,进行科学的档案信息管理意义巨大。在计划生育档案数字化管理过程中,不断应用新的信息模式,建立新型数据库,能够逐步增强计生档案信息管理的标准性、适用性和安全性。在进行计划生育档案管理时,特别是在信息情报管理过程中,不断进行网络咨询和实时浏览,能够有效控制和迅速更新计划生育档案信息。在具体的计划生育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中,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必须具有较强的职业道德意识,充分借助现代互联网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等方法,对计生档案分类、归整,并最终实现计划生育档案信息的共享,提升计划育档案的利用率,确保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的实用性、严谨性和真实性。也就是说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互联网的普及极大地方便了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的信息搜集、信息整合以及信息存储,提高了档案管理人员的资料管理效率,促进了我国计生档案管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6]。

4结语

综上所述,对计划生育档案管理进行创新发展和数字化建设不但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我国计生档案管理工作的革新,还能促进计生工作的规范有序开展。所以以各级政府必须大力支持和全力配合计生部门档案管理机构进行档案管理创新和数字化建设。虽然当前我国计划生育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只要计生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积极学习档案管理业务知识和现代信息技术,并配合其它一些针对性的措施,这些问题都是可以有效解决的,并且能有效实现计划生育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吴媛.初中语文随笔训练及作文教学研究[J].课外语文(下),2016,(1):88,92.

[1]王建国.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创新及档案管理数字化问题[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19):57~58.

[2]李忠平.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创新及档案管理数字化问题探析[J].科技视界,2013(24):192.

[3]刘海峰.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创新及档案管理数字化问题探析[J].黑龙江史志,2015(9):151.

[4]崔慧.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创新及档案管理数字化问题探讨[J].现代企业文化,2017(6):105.

[5]许庆辉.计生局档案信息化管理创新分析[J].魅力中国,2015(42):42.

[6]魏晓英.论计划生育档案数字化管理[J].兰台世界,2013(z1):99.

信息技术会计工作计划篇8

关键词:散杂货码头信息系统 客户服务中心 无线通信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4)05-0230-02

1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在散杂货码头企业中的逐步深入应用,散杂货码头的工作方式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传统的纸质单据流转向数字化、系统化的现代物流管理方向发展。企业迫切需要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建立起一套安全、高效、方便、灵活和适应自身业务特点的管理系统,从而提高信息的准确度、及时性和透明度,实现企业管理的专业化、系统化,达到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水平、节约成本的目标。

2 系统简介

曹妃甸钢铁物流码头信息系统是为实现企业管理提升的要求,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建立的一套基于工作流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其核心思想是计划、派工、调度和监控完成物流管理,同时综合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并将上述技术与码头作业实际相结合,实现完善的业务流跟踪与控制。该系统通过与财务系统、计量系统、集团管控系统、海关海事系统等其它信息化系统的数据交互与共享,实现对企业合同受理、计划编制、作业调度、人员派工、现场作业、结算管理的全流程跟踪与管控,为客户综合服务中心和企业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3 系统流程

本系统引用现代物流理念,力求打造一个以客户为中心,以计划(船舶计划、库 场计划、作业调度计划、人员分配计划、机械分配计划)为主线,将港口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单证、计划、调度、现场作业)纳入系统的管理范围,将各个生产部门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形成环环相扣的优化作业流程。

以卸船流程为例:(如图1)

4 系统功能设计

(1)客户服务中心。客户服务中心是以客户为核心,提升服务水平为宗旨,各个物流环节为支撑的客户业务统一办理窗口。它由商务受理、单据打印、财务结算和作业信息实时查询组成,通过消息机制和信息共享将各个物流环节贯穿,实现客户订单签订、相关单据打印、客户缴费、客户作业信息查询等功能,简化客户业务办理程序,实现对客户的一站式服务。(2)商务管理。商务管理是在客户信息管理、作业类型管理和费用信息管理基础上,以客户为主要单位的信息管理平台。它由客户信息管理、费目信息管理、费率信息管理组成,通过客户化的费率维护和现场作业信息的实时反馈,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客户费用信息的自动统计分析与反馈。(3)计划管理。计划管理是在合同受理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的库场利用情况、泊位利用情况、现场机械配备情况、人员到位情况等进行企业作业计划编制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它由库场计划、泊位计划、昼夜作业计划、潮汐计划等组成,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实现计划编制的可视化,从而实现企业资源的最大限度利用,同时为码头调度作业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4)调度管理。调度管理是在计划管理的指导下,利用计算机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实现对船舶靠泊作业的指挥、对码头人员的调度和对现场船舶动态的实时监控。它由工班任务单管理、员工出勤管理、作业单配工管理、船舶动态管理等组成,通过对人员信息和机械信息的精确调配,以确保码头生产作业的高效有序进行。(5)现场作业管理。现场作业管理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和射频技术,通过现场手持终端的数据录入、条码扫描等将现场作业实时数据利用无线网络传回服务端,实现对现场作业信息的实时收集与统计,为生产调度和客户服务中心提供支撑。它由现场作业、进门管理、出门管理、衡重管理等组成,通过对进出门信息的管理实现对在场车辆的控制,通过对现场作业信息的实时收集实现作业资源的及时调配和客户服务中心的实时反馈。(6)系统安全管理。系统和数据的安全性是设计的一个重点,考虑系统各个方面的功能和配置,数据库服务器采用双机热备和定时备份机制。两台数据服务器通过磁盘阵列连接成为互为备份的双机系统,当一台服务器发生故障时,其上所运行的进程及服务可以自动地由另一台服务器接管,保证网络用户的工作不受影响。权限控制方面,系统将用户权限控制到按钮级别,可以保证不同用户在相同界面具备不同的数据操作权限。

5 应用效果

散杂货码头信息系统通过对码头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有效管控,实现了企业管理的规范化,业务流程的标准化。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和射频技术等实现了多个系统的整合和数据共享,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服务水平,确保了数据的及时性与可靠性,为公司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规范企业管理,实现业务流程的标准化。通过本系统的实施与应用,实现了对钢铁物流码头的业务流程梳理,形成了集港、疏港、装船直取、卸船直取、倒垛作业五个标准化业务类型。针对相同的业务类型建立统一的流程控制,实现企业的业务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建立一站式客户服务中心,提升企业服务水平。通过本系统的应用,钢铁物流码头建立了统一的客户服务中心,极大的方便了客户的业务手续办理,提升了业务效率和服务水平。

可视化计划编制,提高企业资源利用率。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系统实现了企业作业计划的可视化编制,大大提升了企业的人员、设备、泊位、库场利用率,提升了企业的盈利水平。

作业管理实时调控,提高作业效率。通过无线技术和射频技术的应用,大大提升了作业数据收集的及时性,确保了作业人员和机械的实时调度,提高了企业的作业效率。

6 结语

散杂货码头信息系统的成功运行,实现了服务的窗口化、管理的规范化、信息的透明化、决策的智能化,有利于码头企业不断提升整体管理水平和营收能力,可以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官卫虹.散杂货港口计算机辅助生产管理.见:中国港湾建设,2003年5期.

上一篇:委派会计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票据会计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