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范文

时间:2023-09-19 09:13:19

信息化教学

信息化教学篇1

中国期刊投稿热线,欢迎投稿,投稿信箱1630158@163.com 所有投稿论文我们会在2个工作日之内给予办理审稿,并通过电子信箱通知您具体的论文审稿及发表情况,来信咨询者当天回信,敬请查收。本站提供专业的服务和论文写作服务,省级、部级、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摘要】培养信息化理念当今社会正在处于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则必须实施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教学策略最终目的是学生不再是信息简单机械的接受者,而要让学生成为信息的运用者,在互动的信息中将知识进行重组,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培养信息化理念 当今社会正在处于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 跟上时代的步伐 实施信息化教学

【本页关键词】省级部级期刊快速发表 学术期刊论文投稿欢迎来稿-

【正文】

3 培养信息化理念当今社会正在处于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则必须实施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教学策略最终目的是学生不再是信息简单机械的接受者,而要让学生成为信息的运用者,在互动的信息中将知识进行重组,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而实施信息化教学要注意以下三点:3.1 内容不再只局限于化学课本内容,要紧跟化学发展研究的步伐,让学生了解世界上化学发展动态和化学研究新的成果。3.2 形式不再局限于口授耳听,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辩论、采访、观看有关化学知识的影片和参观一些与化学有关的工农业单位等等,这些形式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能激发兴趣,发挥学生的特长。3.3 授课者不仅是教师,也可以是化工厂的工人、工程师及研究人员或者是具有丰富知识和实践的人都可以给学生作专题报告,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兴趣。

4 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一个综合性多角度课题,如何培养创新人才,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是目前教学中面临的一个现实。4.1 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强调教师对学生单向的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的对象。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不再是知识的灌输对象,而是学习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和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导演,努力探求新的教学思路,缩小当前学习内容和学生头脑中认知结构的差距,帮助学生顺利实现知识的同化,进而构建起系统的知识体系。4.2 创设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情景现代心理学研究发现,学习不发生于单纯的吸收,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以积极心态调动原有知识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同化或顺应新知识的积极建构过程。教师应该充分创设和模拟化学实践情景,增强事物的直观化和形象化。4.3 切实加强和改革实验教学选择与生活、生产和社会密切联系的实际问题作为课题研究的内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了解化学在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中的价值,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培养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此外,还应尽可能地把教师实验变为学生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在探索中发现问题,并尝试着解决问题。4.4 积极开辟第二课堂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研究一些实验性课题,或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化学问题,开阔知识面,增加一些生活阅历。总之,任何知识只有在应用中才能不断完善,也只有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才有所创新与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一个综合性多角度课题,涉及方方面面的内容,需要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与积累,形成一整套切实可行的培养措施,培养出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文章来源】/article/66/4381.Html

【本站说明】中国期刊投稿热线:专业致力于期刊论文写作和发表服务。提供毕业论文、学术论文的写作发表服务;省级、部级、核心期刊以及写作辅导。 “以信誉求生存 以效率求发展”。愿本站真诚、快捷、优质的服务,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便利条件!自05年建立以来已经为上千客户提供了、论文写作方面的服务,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信誉体系,我们将会继续把信誉、效率、发展放在首位,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联系电话: 13081601539

客服编辑QQ:860280178

论文投稿电子邮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邮件标题格式:投稿刊物名 论文题目

如:《现代商业》 论我国金融改革及其未来发展

声明:

本站期刊绝对正规合法

并带双刊号(CN,ISSN),保证让您轻松晋升

详细可登陆"中国期刊网" 查询

信息化教学篇2

一、教育信息化对于英语教学的具体意义

1.让教学方式变得多样化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往往比较单一,利用信息化教学能够让英语教学的手段变得多样化,让英语教学变得生动、形象、具体。教学信息化是基于计算机、多媒体以及网络通信基础上的发展起来的,这就使教师能够在英语教学的时候有更多的教学方式可以选择,极大地改善了其教学空间。教授通过信息化教学,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信息来源渠道,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自我知识更新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良好的沟通,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课堂教学、使用网络计算机和学生实现沟通交流。在保证英语教学质量的前提下,让学生的成绩得到稳步提升。

2.对于英语人才培养的优化

就目前我国的情况来看,英语学习较为偏向低龄化,存在一定的漏洞,但是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化,不仅能够对英语教学模式起到优化作用,而且还能够促进素质教育的推进,优化英语培训的模式,在英语教学中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学生能够拥有较好的学习环境,在实践中让学生理解英语,让英语能够真正被学生所运用,借此来培养学生英语实践能力,创新英语教学模式。

3.有效改善“教育关系”

教师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创新,进行教育信息化改革,才能够改变以往传统的“教育关系”,由于教育信息化能够拓宽学生知识信息的来源,增加学生知识面,那么学生也就能够从别的渠道来获取教师没有掌握的知识来进行反馈,这就需要积极主动的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以及主体作用,使教师成为英语教学当中的引导者,而不仅仅是一个讲解员,需要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充分发动其主观能动性,成为知识构建者以及信息加工主体,改善以往“灌输式”教学的模式。

二、利用教学信息化的英语教学

1.利用信息化技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主动性

兴趣永远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对此,在英语教学的过程当中,就需要尽可能的激发学生对于英语的兴趣,在英语教学当中使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能够让学生对英语这门学科产生兴趣,让其自主的对英语进行探索,从而培养学生自助学习能力,并且有的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内容具有较强的遗忘性,如果老师利用信息化技术,通过视频、图画等画面感较强的方式给学生进行教学,不仅仅能够让学生进行观察与思考,并且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视觉、听觉冲击力,加深记忆,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2.培养学生科学合理的自我学习方法,锻炼其自学能力

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英语学习,在当下计算机网络被广泛引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时候,教师可以适当进行教学情境设计,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比如:教师可以针对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Vladimir Vladimirovich Putin)进行一些课堂设计,让学生通过英语网站搜索的相关信息,引导学生使用百度、yahoo、搜狐等搜索引擎搜索至少10条关于普京信息,通过设计相关问题,借此来拓宽学生思路,提出:Vladimir Vladimirovich Putin、s date and place of birth?What cities have Vladimir Vladimirovich Putin been to in chana? How many children does he have?从而给予学生一定的自我学习空间。还可以让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回顾,比如老师可以将做完的习题和试卷给学生,然后在给学生答案,用反推的方法让学生明白自己哪些知识点理解不够,并且教师还可以将关键课堂内容记录在磁盘上,然后上传到网上,给学生共享,实现学生自我分析、自我检查。

3.组织科学有效的教学活动,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

新时期的教育强调,教师不仅仅是对学生教授知识,还要让学生加入到学习活动当中去。这就需要一定条件和辅助工具,经由学生各个感官充分了解感受和体验英语的魅力,从而让学生主动去探究知识。对此,老师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来增强学生感官刺激,比如:教师组织学生观看英语教学影片,然后在视频播放的过程当中突然关闭声音,让学生凭借视频画面来自行设计独白。并且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分组对以后的内容进行猜测和讨论。并且教师还能够通过DV等数码设备,让学生分组进行英语短片的创作,这样既增强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其对于英语的兴趣。

4.利用信息化技术充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交流

目前,我们已经步入了信息化时代,人们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也能够通过网络来实现,当下有很多的学生已经开始接触网络,并且网络已经成为其生活以及娱乐的一部分,对此,教师可以组织建立相应的英语论坛、网站等交流平台,让学生在上面交流英语学习经验。并且教师还能够通过微博、博客、QQ等一些聊天软件和学生进行交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动向,将一些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思维在微博、博客上面,然后和学生分享,供学生浏览,让教学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上,使英语学习和学生的生活能够有效结合。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我国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教学信息化已经成为英语教学的必然选择,并且是提升其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对此,教师应该对教学信息化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并且利用其多样性对英语教学模式进行优化,从而在教学中最大化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英语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英语实践能力,营造出轻松愉快的英语教学环境,让学生感受到英语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曾建立.信息化教育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与思考――以山东省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学情况为例[J].职业,2011,(29):137-138.

[2] 陈勇,王迎军.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有效整合――淄博市英语教学信息化回顾[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9):26-26.

[3] 何佩佩.浅谈英语教学信息化的推广与实践价值[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0,(9):276.

[4] 高娟.英语教师要让互联网成为教学中的好工具[J].教育教学论坛 ,2013,(29):246-246,247.

[5] 李焕欣.英语教学各环节中的信息化研究[J].科教文汇,2010,(14):142-142.

[6]孙先洪. 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课程整合中的教师计算机自我效能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7]寿晓云.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设计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 语数外学习(英语教育),2012,05:1-2.

信息化教学篇3

一、应用信息技术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

信息技术是一项先进的教学手段,它的直观、生动、知识丰富深受学生的欢迎。例如在讲授“化学变化实质”时就可以利用动画设计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参与化学变化过程的画面,使学生能够通过动画了解化学变化实质……网上内容的丰富多彩给学生打开了学习的另一扇大门,我们应该让学生学会使用网络。让网络不至于成为学生只会下载知识、聊天和游戏的场所。作为教师应该是一位引领者,要让学生努力去发现网络中的精华,能去其糟粕。总之,我们应该运用网络的宽广知识内容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让他们能够认识到化学对整个人类的影响,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二、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将许多在教室里或在当时当地无法看到,但又必须让学生观察的事物展示在学生面前,有目的地把学生的视野、思维引向教学重点或难点。为了突出重点,信息技术可以将观察对象有目的地进行选择、组接,使之更加集中、明确。例如:碳和碳的化合物之间的关系,就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组合、整合。有选择地化虚为实,从而使学生比较顺利地理解和掌握这些重点教学内容。为突破教学难点,缩短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距离,达到“启其所感,导其所难”的目的。

三、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能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教学能够创造生动、活泼、有效的教学情景,真正实现中学化学课的大容量、高效率,使学生在趣味中学习知识,在兴趣中培养能力。信息技术教学以其特有的动画、声音及演示等,能够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加快知识的消化,从而大大提高化学课的教学效果。本学期我任教于3个班级,为了显示信息技术应用的效果,我做了长期对比教学。一学期下来,其中1个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班级教学效果比其他2个班好,学生积极l生高且考试成绩较突出,每次考试这个班的平均分比另外2个班的要高出3分,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运用信息技术能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

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其“大信息、全方位、多容量”的功能,使学生在各个方面都有所受益,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全面综合素质。通过信息技术课件生动活泼、形象具体的特点,使学生在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中进行愉快的学习。

虽然信息技术教学以其独特的功能和特色被学生所吸引,被老师所采用,但是在信息技术课件制作中应特别注意几个问题:

1 课前要多演示,做好准备。老师在正式上课前要多次演示,仔细观察,注意动画、声音、图像、文本链接等内容以及其他媒体的混合运用,直到无差错为止,以免在课堂上发生知识错误、动画混乱和技术失误,而影响教学效果。

2 运用多媒体教学,要注意形象化,但不可以滥用,不能为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否则将冲淡教学内容,教学效果适得其反。有的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中,尽可能采用多种颜色、变换多种字体、使用各种声音和动画,这种不顾教学内容而随心所欲地运用这些媒体,其结果反而使学生眼花缭乱,在混乱嘈杂中度过,分散了学生学习知识的注意力。这种过于“华丽”的教学,效果自然可想而知了。因此在多媒体课件制作时一定要考虑到课件的直观性、选择性、科学性,切记不要过于摆弄而影响教学效果。

归根到底,信息技术教学能够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将成为现代教育改革前沿中的“制高点”。我们应该抓住机遇,因势利导,自觉运用信息技术为化学教学服务。

信息化教学篇4

中小学教育必须信息化,也必然信息化,这已是为实践所证明的雄辩命题。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是一个直接关系到整个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的庞大系统工程,它要求建立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全新教育体系,因而必然涉及到诸如目标与任务,决策与管理,模式与评价,环境与资源,手段与技术,科研与培训等各个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于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因而,对于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这个过程必须逐步探索,及时总结,切莫等闲视之。

一、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建设

信息化教学环境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教育信息化离开了能适应学生信息化学习所需要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就成不了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信息化教学环境,决非仅仅硬件系统而已,而是硬件、软件和潜件三者有机的综合系统,与传统的教学环境相比,其具有明显的优势:①.增强了共享学习资源的通信功能;②.实现了教学设施的网络化;③.促进了多媒体学习环境的完善。对于这一块的建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1020年)》特别指出:“重点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基础建设,缩小城乡数字化差距”,在近几年里国家实施的“薄改”计划大力倾向中小学信息化建设。学校的领导层也应以长远的眼光,审时度势,抓住机遇,满足学生信息化学习的需要,逐步建立多媒体计算机教室、宽带校园网、电子阅览室、远程教学信息网络系统。致力于建设用于信息化教和学校的各种支持系统及用于各种教育资源、教育设施管理的信息管理系统等。

二、信息化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利用

信息化教育资源是指用于教育信息化的各种资源,如学科教案、电子教材、各类素材、试题、各类教育统计数据等。信息化教育教学过程的开展与控制;有赖于通过对各类教育信息资源的传播分析、处理、加工、利用等手段来进行。换句话说,离开了教育信息资源,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活动便难以开展,教育信息化更是无从谈起。时下不少的中小学赶浪潮耗巨资建立的校园网,由于缺乏教育教学信息资源,难以发挥其在教学、科研和管理上应有的作用与效益,造成设备的闲置和浪费,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校园网的设施将面临着急速贬值的尴尬境地。这便是称为“有路无车无货”的现象,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就是教育教学信息资源的严重缺乏,这一问题也成为了制约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瓶颈”。针对这一现象所形成的“瓶颈”,建议学校及时从市场上引进和购置或自制各学科电子教材教案,各类素材,共享软件、试题,可从K12、百年树人及北大附中远程教育网引进教育教学资源,弥补了由于教育教学资源不足形成的“瓶颈”,并且与其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以适应信息技术和教育信息化建设不断发展的需求。

三、教育信息化与师资培训

现代信息技术向人类发起的挑战,使得整个基础教育界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促使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体制、教育模式、教育内容和学生学习方式都随之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自然地,被视为课改之关键所在的教师,其职能、角色的定位,也将逐渐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设计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学习资源的管理者及研究者”。这种新型教师的职能转变,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使得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必须包含现代化师资培训的重要内容。对于师资培训,培养出适应教育信息化的新型教师这项工作,这也是教育信息化建设与教育管理最主要的工作之一。学校应建成能适应学生信息化学习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并且引进和完善信息化教育教学活动所需的教育信息资源,在教育信息化所需的两个基本条件都基本具备的情况下,要走好走远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工作便是转变教师职能,将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设计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学习资源的管理者及研究者”,因此,要及时启动和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工作,针对老教师的特殊情况,从头从快从优开展教育信息技术的培训工作,切实地转变教师职能。

四、教育信息化与新型教学模式的建构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和学习方式指导下,在某种环境中展开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从目前某些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实施情况来看,有些领导和教师还存在着片面的模糊认识,他们只是关注建机房,购设备,网络布线等硬件设施的建设,只是片面地追求学生的升学率,仍停留在“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上,而对与信息化教育相匹配的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不甚重视甚至根本不去考虑。具体表现在:一些教师根本不去或者很少主动地去学习计算机,掌握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不用或者很少用学校已有的教育信息资源;一些领导也不重视信息技术课的开展情况,不重视培养教师掌握信息化教育教学的能力,对教师能否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及是否使用了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的情况不重视或不作要求。

如果是这样,我们便会步入一个“怪圈”:一方面叫喊投资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经费短缺;另一方面花费了大量资金建设起来的计算机机房、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电子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电子备课室,远程教学信息网络系统、校园网等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和大量的教育信息资源却闲置在那里,对一线的教学改革起不到多大的实质性作用,仅成为供检查、参观、炫耀的奢侈品,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又将面临升级换代贬值的风险,因此将严重阻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进程。要彻底走出这个“怪圈”,就必须更新教育观念,重视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建构。道理很明白,信息化硬件环境是死的,被动的,而新型教学模式中的交互作用过程和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认识过程却是活的,能动的,因此,学校领导层和教师必须重视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通过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的人(教师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来充分发掘教育信息化的最大潜力,也让这些耗巨资建成的信息化教育硬件能够物有所值、物尽所值、物超所值。所以,在教育信息化的前提之下,促进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建构新型教学模式,既能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性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识的主体性地位,也是我们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所在。以CAI(计算机辅助教学)为龙头,促进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有机结合,继续深化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信息化教学篇5

(一)基础设施比较薄弱

对于信息技术课程而言,特殊的信息化性质使得这一学科的软硬件环境极为重要,不仅需要条件良好的网络教室,数量充沛的教学设备,先进的软件资源,还需要专业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但纵观当前小学信息课程的整体教学环境,城市地区的小学在软硬件设施方面虽大多能符合要求,但一些问题也是存在的,教室设备陈旧,故障频发,软件资源匮乏,这些都极大束缚了教学效果的发挥。同时,对于条件较为落后的城郊和农村地区,软硬件设施满足日常教学都较为困难,更无从谈及网络教室、计算机、软件,学生的信息技术教学无法实现,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二)课堂安排不合理

对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而言,一个重要的教学特征就是前紧后松,即一堂40分钟的课程,教师往往用15-20分钟授课,剩下的时间由学生自行练习、活动。这种授课模式对于自觉性好、主动性高的学生来说较为适宜,便于他们发挥学习热情,自行探索学习中的问题。但对绝大多数处于好动年龄的小学生来说,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活动时间更是一种放松和游戏的时间,他们将此作为奖励,利用自由练习时间聊天、玩游戏、浏览网页。加之教师在学生自由练习时间的监督和指导不足,对教学密度和难度的掌握不够,极易造成课堂管理的失控和学生学习态度的散漫。实际教学中,也有一些教师精心设计了多媒体课件,提前部署了一些课堂活动,但由于对整个教学环节的安排不妥,很多练习都没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参与到设计、创造、交流以及反思的热情不高,课堂成效不大。

二、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定位和发展的对策

切实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进行定位,并提出切实的发展对策,不仅有利于促进各项教学活动的课程,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也有利于提高教师对信息技术课堂的驾驭和掌控能力,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提升教学有效性。

(一)注重软硬件环境科学有效的信息技术

课程离不开软硬件环境的支持,针对一些小学在软硬件环境方面匮乏的现状,学校及上级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适度倾斜资金,保证学生学习所必备的环境,完善网络教室、计算机以及相关软件设备,同时强化对信息技术教室的培养,不断提高其理论素养和教学水平,促使其能够更好胜任工作,提高课堂效果和教学效率。

(二)明确培养目标,采取分层目标教学策略

不管信息技术课程是否纳入考试范围,学生和教师首先要明确开设此课程的目的在于提高小学的信息技术水平,使其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社会的竞争要求,在此基础上加大对此学科的重视,科学合理地组织和开展教学合理。鉴于学生计算机水平的参差不齐,教师应根据学生对计算机的熟悉程度确定不同层次的目标,进而采取不同层次的教学和辅导,开展不同层次的检测,从而在提高教学针对性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自我满足感。实践中,教师可根据学生水平分开教学,也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结对互帮的等形式,强化授课和指导,突出学生的主动探索和交流,促使各个层次学生都能全面发展。

(三)多元方式教学策略灵活运

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是有效教学的实现途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其主要可以分为基础知识类和操作知识类,对基础知识课程来说,可以选择讲授法,同时配合图解法和提问法使得学生对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有一个深刻全面的影响。而对于操作知识类,则可以采取多元教学策略,综合运用任务驱动法、合作学习法以及案例教学法等,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结语

实践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愈加体现,而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进行定位,找出切合实际的发展对策,以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并不局限于某几种,这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和学生实际进行探索,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选取科学适宜的教学内容,制定灵活可行的教学策略,切实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信息技术课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一步契合素质教育的理念,培养全面发展的小学生。

信息化教学篇6

一、转变教学思想观念

院校是培养未来科技人才的摇篮,要实现信息化条件下人才跨越式发展,就要不断更新院校教育理念,适应信息化特点需求,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要充分认识到信息素质就是竞争力,院校领导要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在校园创建一种信息化教学氛围,使信息化教学成为培养学生信息素质的有效方法。在信息化建设与教学过程中,院校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信息化教学的思想观念,认真分析形势,采取有效措施,推动信息化建设与教学的合理发展。继承科学合理的内容,改变落后的观念、方式和机制,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建立科学规范的标准体系、运行模式和管理体制。

二、大力建设基础设施

要围绕教学力量建设的要求,不断改善教学环境,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一是立足现有条件,改建、扩建和新建教学所需的基础设施,建立一批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教学训练场所;规范建设各类教室、实验室、研究中心等。二是加强各类教学场所的信息化建设。要大力加强对现有设施器材的信息化改造,建设高效集成的控制系统,实现设备器材的自动化控制。教育技术中心、实验中心、图书资料馆实现全面数字化,为教育实施提供强大的智力和技术支持。三是加强网络化手段建设。要抓好以网络设施、信息系统、信息资源为主要内容的网络化条件建设。进一步抓好各类教学信息系统研发和推广运用,建立教学信息资源数据库,为开展网络化教学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撑。

三、提高教学人员信息能力

教师是推进信息化教学的主要力量,为了保证院校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科研成果推陈出新,对教师信息能力提出了一系列挑战。信息能力就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准备、教学、科研的过程中,能够以自身的信息素质为依托,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进行教学活动和完成教学、科研任务的一种综合能力。

培养信息化人才,要突出科技素质的提升。信息化建设既包括先进的科学技术,更离不开人的科学技能和信息素质,二者都是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对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不能间断,要把信息技术教育和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结合起来,使信息技术深入课程、深入课堂、深入学习的全过程。必须从各方面做好信息技术的推广和提高,全面提升教师队伍信息化教学的能力。一是利用院校教育技术中心的师资力量培养教师的信息知识。教育技术中心拥有信息知识丰富、信息素质过硬的专业人员,院校可以利用教育技术中心开设培训班,对教学人员进行信息化技术、信息化教学知识的培训。二是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开展教学活动。利用校园局域网,把授课所需的文字、图片、图表、视频等内容传送到网络上,授课时直接从网上打开进行教学。还可以采用和学员开展网络互动、在线答疑等形式,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实时性,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三是充分利用各院校的资源联合进行优势互补。扩大教学对象的范围,使教学内容更加系统、全面和各具特色,更具有基础性、实用性和普遍性,使信息知识和技能培养的效果更好。

四、信息化教学过程的实施

在信息化时代,要适应信息社会发展、加强信息素质教育,注重人才培养的整体性、综合性和创新性。随着教学观念的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日益重要。

(一)教学方法的改进

现代教学的发展,使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到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传递者向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者转变。在信息化条件下的教学实施过程中,首先要把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革作为突破口,结合教学实际,改进教学方法。一方面要对教学过程进行系统设计,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灵活选择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不同教学方法的作用;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有利于培养创新能力和素质的多样教学方法。其次要以能力的培养完善教学方法。使教学过程既传授知识又开发智力和发展能力,通过实行启发教学,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及将科学研究融人教学过程等途径来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再者要注重教与学的统一,突出学习方法。要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把教建立在学的基础上,在改进教法的同时,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的指导与培养。重视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研究,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将学习方法问题放在突出地位,结合各门课程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

(二)教学手段的改革

针对教学手段的改革,一是要注重新老手段的高效结合。教师的讲授、教科书以及其它传统的直观教具和教学设备的运用作为主体,发挥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在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习兴趣及推动因材施教等方面的优势,作为传统教学手段的有效辅助,二者科学合理地结合起来,实现教学手段的全面化、现代化。二是要以先进的教学手段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充分利用先进信息技术,精心制作教案和课件,严密、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把现代化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结合使用。在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设计中,通过图片资源理解教学难点、重点,通过视频录像、动画等导入学习项目;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从教学任务、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把声像教材同文字教材有机结合起来,有力提升整个教学过程的质量。三是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校园。要充分利用实验设备、图书馆、校园网、互联网,建立精品网络课程,开展网上学习。通过多种手段,使传统的教学概念赋予新的内涵和意义、教学的方式更加多样化。

______________

信息化教学篇7

[关键词] 信息化教学模式; 会计信息系统; 探究式学习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08. 081

[中图分类号] G642;F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08- 0122- 02

教育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人受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适应和推动社会的发展,教育正是通过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来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延续和发展,因此,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是一切教育活动的中心,教育的最本质要求是使学习者得到尽可能完善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学习者被动地接受学习,其主动性和创造性潜能被压制下来,培养出来的人才无法适应信息时代/知识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国内外的教育界都在努力进行教学模式的变革――由灌输式教学模式向信息化教学模式转变。

信息化教学模式是教学模式在信息化时代条件下的新发展,是基于技术的教学模式或数字化/信息化的学习模式。所谓信息化教学模式,是指技术支持的教学活动结构和教学方式。它是技术丰富的教学环境,是直接建立在学习环境设计理论与实践框架基础上,包含相关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教学模型。其旨趣在于:发展学习者适应信息/知识时代所强调的素质;变革学习方式;关注高阶能力和建构主义的信息技术应用。在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宗旨下对现行课程的教学进行变革是历史的需要。

1 信息化教学模式下会计信息系统的教学目标

信息化教学模式的一个主要宗旨则是要通过支持学习者的高阶学习,以促进学习者高阶能力的发展。所谓高阶能力,是以高阶思维为核心,解决劣结构问题或复杂任务的心理特征。它主要包括创新、问题求解、决策、批判性思维、信息素养、团队协作、兼容、获取隐形知识、自我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十大能力。而所谓高阶学习,是指运用高阶能力,特别是高阶思维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因此,信息化教学模式下会计信息系统的教学目标应当以培养促进学习者的发展为导向,帮助学习者去主动地、有意图地、合作性地学习。

会计信息系统本身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就学习该学科本身而言,要求学习者必须通过学习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数据库原理、程序开发、会计学和管理学的综合应用,还要能熟练操作流行的商品化会计软件。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上马会计信息系统,实现了会计工作的电算化,这也使得学习者为了胜任未来的工作岗位,必须具备实际操作技能和数据库开发维护的知识,要求很高。但是,目前各学校会计信息系统的课程目标就被大致分为两类:一类为理论型,重点讲解系统的理论,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脱离了实践能力的培养,走出校门后难以适应;另一类为实务型,重点讲解会计软件的操作流程和规范,这类学生与前者相反,他们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较强,但一旦具体运用中,软件出了问题,就会束手无策。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都是不能够较好地适应社会需要的,违背了教育的初衷。

因此,结合信息化教学的指导,确定课程教学目标时,必须理论联系实际,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为指导。具体到本课程,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独立完成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操作的能力,能够熟练操作会计软件并能掌握其业务流程和开发设计理念,能够进行系统维护,既懂会计又懂计算机,既懂网络技术又懂管理思想的复合型人才。

2 信息化教学模式下会计信息系统的教学内容

2.1 教学内容应当体现综合性/跨学科特征。

(1) 凡是接触过会计信息系统的人都知道,它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支柱,这也意味着它与企业管理的其他方面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尤其是近年来基于ERP的财务软件得到广泛应用之后,这方面的体现尤为明显。然而在目前的会计信息系统教学中,对于这种思想的传导并不明显,从而造成学生容易养成割裂地看待事物的思考习惯,缺乏系统的观念和全局思考的能力。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中一定要体现出学科知识的综合性特征,使学生能够真实体会现实生活中会计知识与企业管理、数据库技术、计算机技术、财务管理、财务分析等方面知识的综合。

(2) 目前在各大高校中这门课程的讲授一般采用的是课堂理论讲授与实验室实践应用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但往往是课堂讲授理论框架结构及操作流程,对于操作性很强的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无法积极主动地掌握。实验室实践应用过程中,学生只能跟随教师按照具体的操作步骤机械、呆板地处理实验数据,只求实验结果准确,而不能真正领悟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理念。这就使得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的综合应用能力和适应不同会计信息系统环境的能力较弱。因此,在进行实验室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积极、主动探索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开设常见财务软件操作实验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会计信息系统开发与设计实验和系统维护的实验。

(3) 由于社会需要的是既懂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又懂得企业管理和财务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在会计信息系统的教学内容中,应该涵盖这几方面的知识。但是会计专业的学生往往过于专注财会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第一类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即便是由于教育部的要求进行了相关知识的学习,但也仅仅满足于应付考试而已。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模式,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并尽可能提高该方面的实验动手能力。

2.2 教学内容要不断更新

(1) 理论教学方面,首先要注意的就是教材的选择方面,一本好的教材能够使学习者得到很大的帮助,选了一本好教材就是教师为学生构建一个信息化教学模式做出了第一份努力。综观国内会计信息系统或会计电算化教材大体上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以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设计为主线,其理论性较强,实践操作性较弱;另一种是以会计软件的上机实践操作为主,理论性较弱,实践操作性较强。但是,不管是那一种类型的教材,甚至是在教学中实际上采取了理论教学和上机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也未能收到所期望的效果。问题在于ERP的基本知识、电子商务、网络财会、网络审计等人们急切需要了解和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在会计信息系统教材中介绍得非常肤浅,远远满足不了人们想详细了解和掌握的求知欲望。所以,就要求教师在实施教学改革的同时,自己首先要成为“发展中的专家”、“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不断补充相关的前沿知识,并给予学生将新信息与先前的知识联系起来的帮助,从而发展学习者学会学习的能力。

(2) 实验教学方面,一方面要注意商品化财务软件的更新,近年来伴随信息化进程的步伐以及管理理论的发展,我国的商品化财务软件不断更新。从单一功能软件,升级到综合性软件;从单机版,升级到网络版;从单纯的财务软件,升级为基于ERP管理理论的企业管理软件。因此,在实验教学方面,会计信息系统的实验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就目前高校普遍使用的用友或金蝶ERP财务软件而言,不仅应使学生体验到ERP财务软件的账务处理功能,还应该体验到人力资源管理、固定资产管理、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功能,从而对整个企业管理的业务流程有深刻的理解,这将有助于学习者通过综合性实验有效提升学习的兴趣,并对适应社会需要有较大帮助。

(3) 要注意实验形式的更新。在ERP环境下实验体系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基于ERP环境的会计信息系统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以利于学生个性发展,为学生的秉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现行的ERP系统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考虑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复杂性,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ERP实验中心,它可为学生的会计信息系统的实验教学提供软件、教材、实验资料、企业案例等解决方案。

2.3 教学内容应充满挑战性与趣味性

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下,教师为学习者布置的学习任务应当具有一定的复杂度,且需要持续的学习时间。这样学习者要想成功完成这种学习任务,就需要不断延伸他们的思维技能和社会技能。因此,可以考虑引入ERP沙盘模拟对抗实验,在该实验中,学生的感性认识得到增强,同学们扮演企业实际中各种角色,体验相互配合共同努力的过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对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 信息化教学模式下会计信息系统教学效果评价

由于信息化教学模式注重的是学生探究式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本科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考核应该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在考核方式方面,采用过程性考核结合期末考核,期末考核又分为笔试考核和上机考核两部分。在平时的学生上机实践过程中,每做一个实验,需要提交一份实验报告,对实验过程中的流程、问题、对策做出说明,以评定平时实践考核的成绩,这一部分成绩可占总成绩的15%;而在平时的理论课教学中,对有关知识的学习探究情况,可占总成绩的15%;在期末考核时,编制一套较简易的账套,进行上机考试,并按上机完成的情况给出考试分数,这部分成绩也可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核的笔试考核部分可占40%,重点考核学生的理论水平,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 王冀生. 以人为本与教育创新――21世纪高等教育的理念和质量[J]. 有色金属高教研究,2000(3).

[2] 钟志贤. 信息化教学模式――理论建构与实践例说[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3] 张媛媛,梁东. 会计信息系统教学的现状和改革构想[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4):123-125.

[4] 徐玮. 论会计信息系统教学模式的优化[J]. 财会月刊,2011(15).

[5] 胡燕玲. 《会计信息系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改革的探讨[J]. 中国商界,2008(8).

信息化教学篇8

一、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提高办学水平

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高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人类的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我们的世界,使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为此,学校教育必须加快信息化建设,提高办学水平。

1.加快信息化基础性建设,营造良好的信息化环境

实现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设是基础。要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必需多渠道挖掘潜力,进行信息化教育的硬件和软件建设。要以全新的观念,确定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思路,设备添置做到整体规划,实用,够用,适度超前;经费投入做到争取政府多拨入一点,社会多支持一点,自己多投入一点,购买必备硬件设置,并通过宽带与互联网相通,为学校信息化教育提供了必备的物质条件。与此同时,抓好信息资源库建设,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设备的功能。

2.提高教师信息素养,造就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为了使教师能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信息技术走出一条现代化教学的新路,学校应把培养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信息技能作为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想方设法促使教师能尽早、尽快地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实现自我发展、自我超越,以适应新世纪的要求。

首先,要学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要提高教师队伍的信息技术素养,必须使教师全员参加信息技术教育的全程培训,做到“三学两用一制作”。“三学”:一是利用每周

二、四下午第二节课后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二是利用集体备课时间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培训;三是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个人培训。学校还制定了学习制度和奖励制度,给学习优秀的教师以鼓励,激发了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学校应有计划地对全体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通过“三学两用一制作”等一系列措施,提高了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水平。形成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创造性教学设计的氛围。教师围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设计课件,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优化课堂教学。其次,学会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当前,我国正在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成为其中的重要内容。要很好地实现各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就要求教师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中实施课程目标,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使之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提供给全体学习者共享。不仅仅是教师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演示,还要让学生运用信息加工的工具,如运用文字处理、图像处理、信息集成的数字化工具,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构、创作。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21世纪是以高科技、信息化、网络化和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特征的时代,我们处于竞争更加激烈、变革更加迅速、创新更加广泛的社会。我们如何使学生适应这信息瞬变的社会呢?最根本的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学会处理信息,有效地进行交流,从而充分地认识社会和自我,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首先,对学生实施信息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当前,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的普及,教育的重心已经从教师单纯传授知识向学生自主探求知识转移。学生的学习已经不仅指在教师指导下的课堂学习,而今天所说的“学会学习”是指:学习者学会掌握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能够通过自主探究进行有效的学习。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帕博特教授认为最理想的学习方式应该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意识到自我的存在,并知道自己可以控制事物。为达到控制某种事物的目的,他们“学着(或尝试)去学习”。网络学习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平等性的特点,学生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交互学习”、“协作学习”、“发现学习”。学生根据自己知识能力的实际水平,与特有的学习方式,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形式,自主地决定学习进度,主动探寻并发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或信息。信息作文课上,学生一旦掌握了从网上搜索信息的方法,就能在Internet这一信息空间自由翱翔。他们的好奇心得到了充分的满足,从而学习的积极性也更为高涨。四年级三班的学生,不但学会在网上阅读全国小学生优秀范文,而且能建立个人作文的文档,还在教师的指导下建立起了班级作文资料库。把以往感觉枯燥乏味的作文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再也不怕写作文了。美术课上,随着鼠标的点击,学生来到Internet上的美术长廊尽情浏览。网络学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会学习的天地。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同一时空主动提取信息、选择信息、使用信息、创造信息,可以在网上进行自由的交流,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寻找解答问题的途径,从而提高信息素养,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其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网络打破了时空的局限,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从网上获取知识,满足自己的学习欲望和需求。学校创设的网络环境为学生自主地参与社会活动、展现自我提供了机会。在网络学习中,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品质得到充分的张扬。

E-mail有匿名、隐蔽的特点,能充分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学生可以通过给教师发E-mail,大胆、真实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把自己对老师的意见毫无保留地讲出来,同时也可以给教师提建议。学生欢呼“在网上,我们和老师一样高”,体现了一种平等的新型的师生关系。电子聊天室,可以供学生宣泄心中的压力。有位女同学性格比较孤僻,有话不敢向家长、老师、同学们讲,但她在聊天室里却能把自己的苦恼、烦闷尽情倾吐。她每次上网后都感到轻松愉快。网络让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才能充分地展现出来,健康的人格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

二、坚持不懈,创新信息化教育新构架

随着信息技术在学校的普及,我们在实践中感到:构建学校信息技术教育新型的管理模式,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

1.加强学校资源库建设,开发网络的资源。当前随着校园网的建成,其关键部分的资源库的建设则显得相对滞后。集中各方面力量加快网上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建立包括资料文献库、信息资源库、软件库和光盘库在内的校园网络资源中心,提供更新、更多的教育教学资料和信息。

2.加强网络德育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互联网上也有一些负面信息,部分学生对此类信息识别和抵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影响的侵蚀。学校应建立“防火墙”,注意把网络与德育结合起来,开发研制德育课件,尽快使德育占领网上阵地。3.加快校园网建设,做到“班班通”、“家校通”,实现学校管理网络化。这样一方面便于学生网上学习、网上交流,增加学校和班级管理的透明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另一方面,可以把家庭教育的一部分纳入学校管理之中,密切家庭与学校的联系,便于家长参与学校的管理和监督。

上一篇:书法字体范文 下一篇:计算机教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