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字体范文

时间:2023-09-27 17:01:23

书法字体

书法字体篇1

大篆:是西周时期普遍采用的汉字字体,相传为夏朝伯益所创;小篆: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21年),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宰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六国的异体字,创制了统一文字的汉字书写形式;汉简:中国两汉时代遗留下来的简牍。早在北周时代就有人在居延地区发现过汉竹简书,北宋人也曾在今甘肃等地获得过东汉简;魏碑:魏碑是指南北朝时期北朝的碑刻书法作品;章草:章草,是书法的传统书体之一。是早期的草书,始于汉代,由草写的隶书演变而成。

(来源:文章屋网 http://www.wzu.com)

书法字体篇2

关键词:中国书法艺术;字体设计;关联性

一绪论

1.1课题研究背景

书法艺术集中体现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书法中线条旋律的美、形体的美、意境的美已被许多现代设计家所采用,赋予了现代设计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时代特色,对当代艺术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书法艺术可以借鉴字体设计的编排形式,字体设计可以汲取书法的文化意蕴,营造出文化亲和力。字体设计和中国书法艺术都是对汉字的外形进行变化的艺术,两者都根植于中国汉字的土壤里,在字形字义上,两者可以相互参照借鉴。从而各自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1.2课题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本文在研究中国书法艺术与字体设计关联性的基础上,讨论了书法艺术和字体设计的发展趋势。要建立中国字体设计风格和提升书法艺术水平,需要两者相互借鉴和运用,从而在各自的创作中,能够相辅相成,得到新的灵感与启示。字体设计作为新时代的文字编排形式,需要发掘本民族文化来增加深度;书法艺术运用于字体设计,可以使我们的文明得到传承,并在新的领域里进一步发展壮大。如今,中国的字体设计随着技术的发展,其形式和内容也日趋多样化。我国的书法艺术,悠久而璀璨,应该被广泛地应用到日常生活里,而字体设计与我国书法艺术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更加紧密地进行联系,达到共同发展之目的。汉字是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汉字的象形表意特征,使其具备了无限的创意空间,是中国书法艺术和字体设计的母体。书法艺术以汉字作为书写对象,象征着华夏民族文化的精髓与精神气质。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任何高科技操作手段都无法取而代之。[1]而字体设计是指按视觉设计规律,对汉字或字母进行艺术性编排的活动,蕴含着丰富的表达形式和文字含义。

1.3文献综述

1.3.1书法艺术研究现状

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查询阅读,可以将书法艺术的研究分为三类:一是对书法史的研究,如文化艺术出版社的《中国书法史》、高等教育出版社的《中国书法简史》、云南出版社的《中国书法史演义》等;二是对书法的具体表现方式的研究,主要研究书法的实践形式,如岭南美术出版社的《傅山行草册》、中国书法出版社的《书法势》等;三是研究书法理论,主要讨论书法的相关文化和美学理论,如北京大学出版社的《中外书法名家讲演录》等,从理论上对书法进行讨论。总体而言,书法艺术的研究成果正在一步步变得丰富,书法知识的获取比以往要容易而且有一定权威性。

1.3.2字体设计研究现状

随着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作为视觉传达内容之一的字体设计也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中文字体已经广泛地应用于标志、包装、海报、装帧、广告、新媒体设计中。中文字体设计的意象性使得它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艺术设计形式。目前字体设计的书籍着重讲述了中文字体设计的形式和表现技法,如广东人民出版社的《图书版面的文字设计》、人民美术出版社的《汉字创意设计》等。这些书籍大多以图例来讲解技法,对字体设计的文化、美学理论鲜有描述。

二书法艺术与字体设计的关联性

2.1书法艺术的概述

2.1.1书法艺术的概念

书法艺术以汉字为载体,以笔力、体势和章法为表现手段,来创造意境、抒发性情。“书法篆刻作为一门纯艺术,其审美价值表现在它十分强调主体精神,主张抒情、比兴,将有个性的审美意趣融入作品形式,重视以情、意、境、趣为内容,抽象文字的线条与结构为其表现形态。”[2]就像是一种生命的律动,从书法艺术作品里,我们能分出“骨感”美、“筋线”美、“力道”美、“韵味”美和“气势”美,每个观赏者都能从中找到不同的意趣。中国书法艺术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在世界艺术史中有重要地位。

2.1.2书法的基本要素

笔法:中国书法艺术的笔法,是书法中各种笔画规律性的方法。赵子昂说的“用笔千古不易”,是指用笔的法则千古不易,是对笔法重要性的强调。书法艺术中,笔法占第一位,先有笔法,才有章法和墨法。要使字的点画线富于变化而又有力量,就需要讲究执笔、运腕和用笔。结体:结体就是间架结构,和“位置”、“布局”同义。结体是书法术语,指汉字等方块字书写的间架结构,具体指每个字点划间的安排与形势的布置,合理的书法结体,才有空间上的虚实相生之效果。章法:书法章法是指安排布置整幅作品时,处理好字与字、行与行、正文与落款之间的关系的方法。使作品整体艺术效果强烈且能让字与字、行与行之间达到相互呼应照顾的效果。结体指的是细节局部的位置比例,而章法指的是整体“留白”的比例。章法决定意境之美。墨法:“墨分五彩”,即“渴”、“润”、“浓”、“淡”、“白”。作为艺术的书法,它的各种色彩不能杂乱无章,而应是非常有秩序的。这里也有些共同的美学原则,如重点原则、渐变原则、均衡原则等。书法墨色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对背景底色的分割组合,“计白当黑”,就是这方面的内容。二是点画结构的墨色组合,从作品的整体效果来看,不但要注意点画墨色的平面结构,还要注意点画墨色的分层效果,从而增强书法表现的深度。

2.2字体设计的含义

字体设计意为对文字按视觉设计规律加以整体的安排,是对文字大小、结构等所进行的视觉美化。使字体具有更强的视觉吸引,同时又传达更深层次的文字内涵。字体设计与人类文明的进步息息相关,是实用功能与艺术结合的最早产物之一。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中已经开始注意字体的大小、疏密、位置变化,文字书写者已经具有了艺术美的设计意识,注重字体设计的实用功能。字体设计在于传达文字意义,它要求文字易于识别并适合于表述主题,同时要有设计个性和视觉美感。

2.3书法艺术与字体设计的关联性

2.3.1共同的文化土壤

书法艺术和字体设计都是对汉字的字形进行创造,同属中国文字的传承载体。在中国文字的发展中,不同时期的字体有着不同的艺术特征和内在的形式美感,为书法艺术和字体设计提供了创作母体。书法艺术具有深厚的文化内容,而字体设计的创作需要承循传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符合民族审美取向,同时探寻新的设计技术,不拘定式推出新意。两者都根植于中国文化土壤,并由此具备共同的审美特质和创作形式。

2.3.2字体设计的发展为书法艺术开辟道路

字体变化对书法艺术的发展和审美观念造成影响。书法艺术的形成首先离不开字体设计提供的资源,汉字经过字体设计流程后,具备了新的书写方式,以及新的排版布局模式,字体设计犹如一个潮流引领者,为书法创作提供新鲜的书写样式和排版技巧。书法艺术可以算是对字体设计的书写。越是有艺术性的字体设计,越能够作为书法艺术的创作来源。

2.3.3书法的发展给字体设计提供营养支持

字体设计离不开书法艺术的指引,书法艺术的字形,无论长短粗细、曲直方圆都是字体设计的灵感来源。中国书法艺术是线条的艺术,书法线条的具象性、生动性、变化性为字体设计提供创作灵感。字体设计要有创意,就要借用书法的表现手段,包括借用书法的笔、墨、章法技巧,从而使字体设计变得醒目、提神、会意、传感。险峻起伏、平淡朴实、浑厚老练、明快生动、直挺硬朗等线条风格特征,为字体设计对笔点线条的处理提供源源不断的创作方式。一本好的书法艺术书帖或者碑文,就是字体设计丰富无尽的灵感源泉。

2.3.4相似的结字审美规则

书法艺术从古到今,它的书写载体从兽骨铜铁到宣纸笔札、从砖瓦石碑到门坊牌匾,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字间规格、字形组合、行句呼应等关系,诸如结字要重心平稳、疏密相间、浓淡相宜等,先辈们用心营造的布局章法体现出书法艺术的鸿大繁茂以及书家的细心精致。从怀素的《自叙帖》,张芝的《冠军帖》,黄庭坚的《松风阁诗》等古代书法到如今赵朴初的《临江仙》,启功的《草书千字文》等,以及其他书家的笔记手稿、题跋信笺,这些作品中的文字,是对汉字结体的深度思考之后书写的。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点、线、面”是最根本的视觉形态元素,是一切造型的基础。[3]字体设计也讲究灵动和谐、顾盼生姿,肌理变化,追求着准确、醒目、时尚、大气的装饰效果和审美取向,设计者们不仅仅要让观众认识字,更要引导观众去观看阅读字;不仅要让观众理解文字含义,更要让观众欣赏字体艺术,最终达到最佳信息传播的效果。字体设计者只有积极地学习书法家的书写技艺才能更好地设计出观众喜爱的有字体内涵的作品。

2.3.5一致的情感与美学追求

书法创作的前提要求是要有娴熟的笔墨技艺,凝神细思,才能在书写过程中去表达书写者情感体验,展示书写者的精神状态,以及学识素养。总的来讲,书法作品首先要作者有扎实的书写功底,再则要作者布局谋篇的美感,更要作者的精气神,书法艺术品就是作者内心心志素质、内心情感、价值取向的展现。书法作品有不同的格局,能从中看到不同的修养、气度和精神状态。字体设计相比书法艺术的纯粹性、精神性,更有工艺性、技术性、规定性,也就是对字形的创新,采用打散排列、重构组合、借用吸收等后现代的设计方式,使字体便于观赏接收。字体设计具有商业性质,更新换代很快,这也是它的弊端所在,使字体设计不利于流传。通过对书法艺术作品内容和呈现方式的使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这一现象。字体设计的艺术感染、主题内涵、品味气势可以从书法作品中习得,在字体设计中同样展示着作者的气度格局与精神修养。所以,书法艺术与字体设计,在情感与美学上亦有共通之处,两者表现手法可以相习,表现内容可以共融。利用人的视觉感知对字体设计所进行的指导,是基于文字的涵义及其情感的基础上的,在看似严谨或随意的设计中,总有一条线索牵引着设计的进行。[4]

2.3.6对个性与民族文化的关注

书法艺术,注重个性和民族文化的表达。当代字体设计的发展,也更加注重表达个人感受和本民族文化,从而找到文化归宿,找到文化定位,获得民族认同与群体归宿感。书法艺术和字体设计本质上都是人的意识作用于物质,是人的情感的表达,一件好的作品,必然倾注了作者丰富的个人情感性格。作者个性的回归、性情的宣泄表达,化为线条、结体、色彩、章法布局等美学要素,形成了书法和字体设计作品。设计一边追随工业化脚步,适应快节奏的生活,一边又回归传统,在传统文化中找到价值依托。书法作品本身具有文化性,字体设计从书法作品获取创作灵感,一是可以获得丰富设计资源和设计技巧,二是使字体设计具备文化蕴意有深度。字体设计的成功,需要积极运用新观念新技术,使作品传播便捷,引人注目,取得商业上的成功,这是短期上的成功。包括字体设计在内的任何一项设计,如果要取得长足的发展,就需要根植于自身的文化土壤,从自己的民族文化里得到养分。每个国家的设计都有自己的文化烙印,中国书法艺术本身是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字体设计和书法艺术的关联性越大,两者越能长足发展。

三小结

综上所述,中国书法艺术和字体设计有很强的联系。在过去,书法艺术本身可以当作是对字体的艺术创作,正是因为书法家追求书写的简易流畅,文字的才逐步简化。文字从篆到行草,书写工具从甲骨到纸张,汉字字体在书家笔下变幻万千。在今天,字体设计依托于新媒体技术,和书法艺术在表现形式上不再相同,但是他们的字形字义相通,由此可以互相参照,作为各自发展灵感。两者须要与时俱进,不断交融创新,才能不断完善和发展。书法中丰富的字体造型及书写形式,是字体设计源源不竭的灵感来源。字体设计展现着书法的字形,也为书法探索出新的变化趋势和写作方式,融入书法艺术后的字体设计,能增添作品的文化厚重度和形体创作灵感,使其有实用性的同时变得更有艺术性。

参考文献

[1]万应均.《大学书法》[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05

[2]莫小不.《大学书法》[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08

[3]姚蕴华.汉字字体设计的视觉形式新探[J].国家新闻出版物发行数据调查中心,2008.04

[4]杨丽瑄.汉字字体设计中造型的情感表现方式[J].设计,2014.09

书法字体篇3

关键词:字体设计 书法轴线 动势

一、书法字体设计的发展

书法字体设计是我国独有的一种字体设计种类。它的提出使设计走向了民族化、本土化的道路。随着国外构成理论及各种现代设计理念的引进,字体设计出现大规模的西化现象,产生了一系列令人担忧的征兆。

因此,找出适合本土的字体设计方法,如何将书法内在动势体现出来是当代设计师的当务之急。

二、轴线理论的涵义及构成要素

(一)轴线理论涵义

中央美术学院邱振中教授在《书法的形态与阐释》中指出轴线就是“任何一个汉字都可以作出这样一条直线,它的位置表示这个字倾侧的方向,同时把这个字分成感觉上分量相等的两个部分”;“轴线实质上相当于图形重心的趋向线。” 轴线貌似简略,但它能客观而形象地反映书法作品各组线条的动势及变化。[1]

(二)轴线的得出

当然依靠感觉作出的轴线很难精准,因此邱振中教授提到,对15位学习过半年书法的成年人进行测试,让每个人独立做出一些字的轴线,根据这些轴线位置的平均值做出理想轴线,在测量所有轴线与理想轴线的倾角误差,测验证明,人们对这种感觉的差异很小。[2]

因为汉字构字结构较为复杂,因此影响轴线因素较多也较为复杂,那么究竟有哪些因素影响到了字体轴线的反映,这是文章下面将要解决的问题。

三、二号线书法站名字体现状分析

本文以二号线书法站名字体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验分析法相结合,分析目前二号线站名字体现状及存在的不足。

(一)西安地铁二号线调研分析

在问卷调查中,笔者拟定100份问卷,在地铁出入口随机发放,问卷中涉及三个方面:首先是受访人对书法认识程度,其次是对此套字体轴线方面的问题如:整套字体是否统一、字体重心是否稳定、字体动势如何等。

在问卷整理中,将受访人群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对书法没有了解的人群,一类是练习过或者对书法有过研究的人群。

从图1可以看出,A类人群对于整套字体的反映良好,60%的人认为整套字体较为统一、稳定;字体动势方面整体低于其他方面,37%的人认为一些字体动势不强,缺少书法字体的灵动。

从图2可以看出B类有书法经验人群对字体要求更为严格,受访人群对于整套字体统一度反映良好,但在字体稳定性及字体动势方面反映较差,40%的人认为个别字体稳定度一般,45%的人认为一些字体欠缺动势。

综合图1和图2分析,受访者对于书法站名字体的接受程度较高,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1.个别字体重心欠缺稳定,2.一些字体动势欠缺。

(二)西安地铁二号线站名字体轴线分析

我们将以上问题作为实验前提,用字体轴线理论来分析原碑帖字体及二号线设计字体现状,找出其具体问题所在。

分别作出原碑帖与设计字字体轴线,以图3“南”字为例,原碑帖与设计字轴线呈现左倾角度一致,设计字充满动势。

通过对二号线其他设计字的轴线分析发现,二号线共有49个字,其中40个字符合原碑帖轴线动势,而其他9个字,存在一些问题,因此,下面将针对有问题的字体进行分析,找出存在问题点,以此来得出影响字体动势的因素。

以北大街站名字体中“大”字为例,从图4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原碑帖与设计字轴线呈现倾角不同,字体内在动态有着较大的差别;通过两字的对比发现,字体轴线存在差别有以下两点原因:原碑帖其他笔画与主笔在宽度上有着较大的对比关系,而设计字主笔与其他笔画宽度基本一致;原碑帖字落笔点错落变化,而设计字落笔点在基本同一水平线上。

通过以上现存问题我们也可以找到影响字体轴线的两个因素,即其他笔画与主笔的宽度对比和字体落笔点的高度。

四、字体轴线理论应用实验

我们将对西安地铁二号线部分书法站名字体进行两个因素的试验即:笔画宽度及落笔点高度试验,从而得出影响书法字体轴线的数据。

实验通过使用分类树统计学分析方法,对西安地铁书法字体进行一系列的测试,每一步的测试都是在前一次测试中得到的数据基础上累积进行的。

(一)笔画宽度对比测试

测试1:笔画宽度比例

测试对象:西安地铁二号线北大街站站名字体

测试内容:以站名字体为测试对象,将主笔宽度设定为1,改变其他笔画的粗细,通过比例的变化分析其对于字体轴线倾侧角度的影响。

测试目的:观察其他笔画和主笔宽度比例的改变对于字体轴线倾侧角度有何影响。

测试结果:由图5可以看出,通过4组数据改变原设计字体其他笔画和主笔宽度比例,以“大”字为例,原设计字体其他笔画与主笔宽度比例基本一致,字体轴线与90°垂线平行,主笔在视觉上被其他笔画所干扰;当将比例调整为0.8:1时,字体轴线向左倾斜度数约为2°,整个字体有了向左的趋势;当比例调整为0.6:1时,字体轴线继续向左倾斜,主笔笔势加强;当比例调整为0.4:1时,字体轴线向左倾斜度数约为6°,字体左倾动势显著;当横竖比例调整为0.2:1时,字体轴线向左倾斜约为8°,主笔与其他笔画宽度进一步拉开距离,但横笔略显羸弱,失去了笔画应有笔势。

通过人们对试验字体的认知度表明,比例1:1,字体动势弱;比例为0.2:1时,字体动势太大,导致重心不稳。67%的人认为当字体轴线左倾6°、其他笔画与主笔比例为0.4:1时的字体比例视觉效果更佳,与原碑帖动势及笔画特点更贴近。

(二)落笔点位置测试

测试2:落笔点位置测试

测试对象:西安地铁二号线北大街站站名字体

测试内容:在上一个测试中得到0.4:1的数据对比基础上,以“大”字为例,试验将捺主笔作为参照物,移动撇的落笔点位置,通过对落笔点高度不同的变化来分析其对字体轴线角度的影响。

测试目的:通过对落笔点高度的变化,分析其对于字体轴线有何影响,哪组高度差更符合原碑帖动势。

测试结果:由图6可以看出,原设计字撇和捺的落脚点无高度差,字体失去丰富变化性;当将撇上移0.2mm后,字体轴线距离垂线的度数变为5°;当将撇上移0.4mm时,字体与垂线度数进一步降低为4°,落笔点的差距拉大;当将撇上移0.6mm时,字体右倾度数逐步加大,落笔点差距明显,笔画灵动性增强;当将撇上移0.8mm时,字体与垂线度数接近一致,相差约为2°,但字体重心略有不稳。

通过人们对试验字体的反馈情况可知,位于同一水平线的字体无动势变化,而落笔点相差太大又会导致字体重心不稳。66%的人认为落笔点相差0.4mm,字体轴线与垂线成4°倾角时,字体落笔点特点更符合原碑帖,字体视觉效果更为舒适。

(三)试验结果分析

图7中将“北大街”三个字按照试验中所得数据:笔画宽度对比0.4:1,落笔点高度为0.4mm,字体轴线与垂线成4°倾角的比例进行改良,得出改良后字体,通过与原设计字的对比可以看出,字体笔画对比更为明显,主笔气势增强,主笔与其他笔画有了更为丰富的变化,字体动势增强,更符合原碑帖动势及笔势的变化,字体视觉效果更佳。

结语

对于书法字体设计这一我国特有的设计范畴,我们不仅要在笔形上追求设计的原汁原味,同时也要从书法的内在动势及笔画变化上寻找更深层次的回归。本文对书法字体设计提出了字体轴线理论,它的应用将书法内在的动势及变化清晰的展现出来,为设计者提供了新的设计方法及思路,对于设计文化内涵的提高起着积极地作用。

注释

[1] 邱振中:《书法的形态与阐释》,93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书法字体篇4

上一节课讲到独体字的应用,接下来的几节课是合体字的学习。合体字的结构可以分为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半包围结构几个大部分。首先讲的是左右结构。在此前偏旁的练习中,我们对左右结构的偏旁就有所了解,比如三点水、单人旁、王字旁、土字旁、木字旁,等等,这些偏旁是可以作为一个字出现的,在作为偏旁时就会有一些变化。我举一些常见的偏旁来分析。

1.“米”“禾”“木”在作左偏旁时,最后一笔的捺画变成点。通过大量的实践教学对偏旁的学习,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规律,在独体字作为左偏旁时,最后一笔放纵的笔画都要收缩成小笔画,以求字形的整体效果,如“粗”“精”“和”“私”“村”“析”等。

2.像“王”“土”“足”在作左偏旁时,为了和右边偏旁呼应,最后一笔都写作“提”的笔画,这种书写目的和上者一样,同样是为了协调字的结构。如“环”“球”“城”“地”“路”“距”“细”“续”等字。

3.还有一种偏旁变形比较严重,比如“亻”“讠”“阝”,学生在刚接触这些偏旁时,很难把它们当作字来看待,只是把它们看作一些符号。如果把偏旁代表的汉字进行讲解,既能丰富课堂教学,学生也乐于接受。

以上讲到的是字的主体在右的左右结构的合体字的字形,这样的字在书写时左半部分占的空间比较小,右半部分作为字形的主体,在格子中占有的位置比较多。当然,在左右结字的形式中,字的主体在左的也有很多。接下来就介绍一些字的主体在左的字形。

1.和上面介绍的左偏旁最后一笔把放纵的笔画收缩的形态不一样,字的主体在左的字的右偏旁应放最后一笔,收缩和左偏旁相冲突的一笔。这样的收放其实很容易理解,收缩的笔画是要给左边的偏旁空出空间,以更好地表现字形。如“攵”“欠”就是这样的右偏旁,组合的字有“致”“数”“歌”“欣”等字。这些字的主体部分在左侧,字的左半部分占的空间大,右半部分占的空间小。如右侧含“刂”“乚”“阝”的字有“利”“乳”“都”等字。

2.在右偏旁的变形中,同样存在变形严重的,像“攵”这样的偏旁,其命名为“反文旁”,与其本意早已相距甚远。有些偏旁的意思很难追究,像“乚”,这样的偏旁表意成分很不明显,学生只能把其作为一个符号代表接受,待到以后知识积累深厚了再作进一步研究。

左右结构的字有左小右大的、左大右小的,也有左右相等的字形,接下来作这种字形的讲解。左右结构的字中有左右两个部件大小基本相等的,如“斯”“毁”“酷”等字。这些字看似左右均等,如果在书写中写成左右相等的字形,字的美感就会大打折扣,其中的小技巧是收缩笔画多的偏旁,舒展笔画少的偏旁,在左右偏旁的位置上加以错落。

以上讲到的是左右结构字形的普遍规律。在左右结构的字形中,有一些特殊的情况需要注意。古人讲,写字要“因字立形”,有一些字本身的结体就短小,在作偏旁时要特别注意处理这些偏旁。像“日”“田”“口”“石”这样的字在作左偏旁时,要把这些偏旁写在格子的居左居上的位置。如“旺”“旷”“略”“畔”“吹”“听”“码”“确”等字。像“日”“口”在作右偏旁时,要把这些偏旁放在格子居中靠下的位置。如“和”“阳”等字。

比较左右两边,因偏旁所占空间不同、大小不同,汉字的书写会有一些规律,我们总结如下:

左右结构字形多,拥有办法好操作。

左右不等窄让宽,窄一宽二字婀娜。

左右相同细思量,巧妙避让有礼貌。

偏旁长短有差异,长短相兼有规律。

短的在左往上挪,让出位置给右坐。

短的在右往下移,左右平稳才适宜。

在讲解之后,我们看一下学生书写的情况。短偏旁在一边,是左右结字的难点所在,所以我们对此特别关照一下。图1这两个字写得缺乏精神,平板拖沓,左右结字大小相同没有变化。“时”和“明”是两个典型的短偏旁在左的情况,根据总结的规律,“短的在左往上挪”,如果把左偏旁收缩靠上的话,整个字形就会神采飞扬。

我们再看一下短偏旁在左的其他字形。如图2,这是两位不同的学生写的,但是存在相同的问题,即都没有把短偏旁靠上写,而是写的和右偏旁一样大小,字势的峻拔感体现不出来。

接着看图3的同学所写的四个字,对短偏旁左上的规律掌握得较好。在左右结构字中,短偏旁的上下移动是难点,从学生的作品可以看出他们对这一点掌握得不是很到位。以下让我们看一下左右结构中其他字的掌握情况。

图4选了学生当中写字水平居中的同学作品。可以看出学生对左右结构偏旁的掌握还比较到位,只是左右偏旁在格子中所占空间的大小出现了问题,这一点也是在讲解过程中涉及较少的,讲解中没有特别强调指出。在发现学生问题之后,我们就这一点再作进一步的学习。左右结构的两个偏旁在字格中要基本居于字格中线的左右两侧,但不是平分字格空间。在左右偏旁不等的情况下,小偏旁占字格空间的三分之一,大偏旁占字格空间的三分之二,大偏旁可以越过字格中线。在左右偏旁大小基本相同的情况下,一般应尽量缩紧一侧偏旁,以便区分字形左右偏旁的主次。

书法字体篇5

摘 要:本文就汉字楷体书法艺术审美评品标准,结合对古代书论《欧阳询楷书间架结构三十六法》的梳理与简析,发表了个人的看法,提出了自己对楷体审美评品标准的归纳和概括。通过对现代汉语中汉字出现的频度统计的分析,提出了学习汉字楷体书法,要以尽快掌握左右结构的字为主要学习方法的主张,并提出了以掌握书法审美标准的比例,来划分书法入门者、书法中级水平爱好者与书法家的基本尺度。

一、关于欧阳询《楷书间架结构三十六法》的一点说法

欧阳询《楷书间架结构三十六法》 的全文系宋人所为 ,不过,应该说,三十六法之法则,还像是欧阳询所概括。估计宋人当初只是想概述欧阳询结字之法的大意,故而随述随评,于是间杂了同时代书家的主张与观点。后人在整理此文时,未加甄别,一总放进了文选之中。如果是有意委托,则不可能连人物的基本年代也分不清楚,以致于闹出如此弱智之笑话。

二、对欧阳询《楷书间架结构三十六法》的梳理与简析

《楷书间架结构三十六法》,究竟是不是欧阳询所总结概括出来的,姑且不论。作为间架结构方面的书写经验谈,如此之多的书写规则,显然,是根据了楷书的基本实践,提炼出来的。《楷书间架结构三十六法》仿佛有些像《论语》一类的语录体似的文字。但是,由于辑录者对于楷书之法则,尽管有一些了解,可终究不如欧阳询,没有欧阳询那样的书法造诣。所以,有些谈得具体,有些则谈得含糊,因而,编写辑录出来的这些楷书法则,自然只能是这种模样。

世传欧阳询《楷书间架结构三十六法》,既然是后人加以整理而成的,自然其说法就有些零星琐碎之嫌,我们在参考阅读时,只有加以区分归类,才容易有所收获。

在此,有必要将欧阳询《楷书间架结构三十六法》作一番粗略的梳理,以便初学书法者,较快地掌握其精华部分,直接作用于学习书法之实践。

(一)欧阳询《楷书间架结构三十六法》的原文顺序与简单提示:

1、 排叠:壽、畫、竇、筆、麗、羸、爨——主要是讲层次多的字的排叠。侧重于笔画的排列与整体的结构关系——强调了上下结构之关系。

2、 避就:廬、府、逢——主要就相同类的笔画的避就,不让起重复或雷同。侧重于基本笔画与结构之关系。

3、 顶戴:疊、壘、藥、鸞、驚、鷺、聲、醫——指字的顶部比较繁复,类同冠冕,从另一个角度讲上下结构字的字头与字底之关系。

4、 穿插:中、弗、井、曲、册、兼、禹、禺、爽、爾、襄、甬、耳、婁、由、垂、車、無、密——原指这里有些字在大章法里适当的变化,以使整体和谐。实际上在有的字里,其本身的布白,就应讲究一种均匀,此处是讲字的结构与布白之关系。

5、 向背:非、卯、好、知、和——此类字为相向者。此处所举例字不一定确切,例如“非”字;北、兆、肥、根——此类字为相背者。此处所举例字不一定确切,例如“根”字,不如举“狠”字更确切。

6、 偏侧:心、戈、衣、幾——偏向右者,即向右偏斜者;夕、朋、乃、勿、少、厷——偏向左者,即向左偏斜者;亥、女、丈、互、不——正如偏者,即端正者反而倒像偏斜者。

7、 挑窕:戈、弋、武、九、氣——讲字中的笔画与结构的直接关系;獻、勵、散、斷——此四字应放在左右结构中讲较为合适;省、炙——此处讲的结构关系,其实属于上斜下正者。

8、 相让:馬、鳥、糸字旁——左旁的右翼要求上下齐平以利于右旁的安置。此处讲偏旁部首在字中,所应当以让为原则来进行书写;鸞、辦——讲究字的中间部分应当逊让,两边部分宜明显突出;鷗、郾、馳——两旁俱上狭下阔,亦当坚持相让的结构原则;鳴、呼——口旁在左者,宜靠上。强调了字中的偏旁部首所处的位置与整个字的结构关系;和、扣——口字在右者,宜近下。同样强调了字中的偏旁部首所处的位置与整个字的结构关系。

9、 补空:我、哉——末笔撇画应当属于无所障碍书写者。讲了字中的最后一笔与全字的结构的基本关系;与成、戟等字不同,这些字中的末笔撇画要寻空当而插才行。还是强调了笔画与结构的关系。

10、覆盖:寶、容——顶点要居中,字形属于上长下短的上下结构类型。

11、贴零:令、今、冬、寒——指其下部分,像贴附在字的主体部分上的附着物,属于上下结构字中局部与主体之间的讲究关系。

12、粘合:臥、鑒、非、門——指两部分之间本不相连,而要写出彼此粘连的效果,属于左右或上下关系的字。

13、捷速:风、凤——指横折之后的笔画,在书写时要把握此项要领。同样属于由某个笔画来决定字的结构的关系。

14、满不要虚:园、圃、图、国、回、包、南、隔、目、四、勾——此类字由于有方框,字形应当写丰满才合适。属于包围结构的类型。

15、意连:之、以、心、必、小、川、州、水、求——指笔画之间有一种呼应似的联系,但不一定要表现在笔画的实际连写上。亦属于由笔画决定整个字的结构。

16、覆冒:雲、穴、營、奢、金、食、巷、秦——指字头部分要能盖住字底部分,属于上下结构一类的字。

17、垂曳:都、鄉、卯——均为垂者。指右旁的竖直画,应当向下低垂,属于由笔画决定结构的字;

水、支、欠、皮、更、辶、走、民、也——为曳者。指字的末笔,可以拖曳之意,属于由笔画决定结构的字。

18、借换:秘字中“必”的左点——在书法中,为了结构之美观,所特许的一种省略形式;秋、蘇、鵝——这些字都有各自的异体写法。几个字构成部分之间的位置,可以改换。属于笔画与结构的关系。

19、增减:新、建、曹、美——这些字为了书写视觉效果更美观,都有可以的增补点画的特点。属于笔画与结构关系一类的字。

20、应副:龍、詩、讎、轉——这种左右结构的字,要求两半必须要讲究,要能够互相匹配。

21、撑拄:可、下、永、亭、亨、宁、丁、手、司、卉、草、矛、巾、于、予、弓、千——由笔画决定结构。

22、朝揖:鄒、謝、鋤、儲;警、班——可理解为互相顾盼的左右结构。

23、救应:强调意在笔先。此说法较真的话,有些欠妥。救与应,应当是与呼应相近的。原文此处则是说笔与笔之间的连贯性。

24、附丽:形、影、飛、起、超、飲、勉、鼓、歌、枚——左右结构的字,先主后次;包围结构的字,亦分主副。此处将两类字杂掺在一起。

25、回抱:曷、丐、易、匊(向左者);艮、鬼、包、旭、它——包围结构的字,无论左右。

26、包裹:園、圃(四包围者);尚、向(上包下);幽、凶、(下包上);匮、匡(左包右);旬、匈(右包左),均属于包围结构的字。

27、却好:谓其包裹斗凑不致失势,结束停当,皆得其宜也。(此条有些含糊,比较虚。从整体感觉讲究结构。

28、小成大:同字框与走之旁所被包围之字,在其字中虽字径小,但是决定整个字的优劣。亦属于包围结构。

29、小大成形:谓小字大字各字有形势也——就单字来说,或紧密轮廓大者,或疏朗轮廓小者。

30、小大、大小:日与国、一与二——字的轮廓所占面积的大与小有区别;或者字的宽与窄有所不同。

31、左小右大:——人们习惯于将字的左旁尽量写小,但是容易矫枉过正。左右结构

32、左高右低 左短右长:——也属于左右结构的不佳状态。

33、褊:结束停当,收敛紧密,排叠次第,则有老气——相对于一些长且松的字的结体而言。

34、各自成形:强调因字而异地讲究结构。

35、相管领:强调先写的部分要起表率的作用。

36、应接:强调字的内部之间的不适应的结构。

以上各类审美评品标准的顺序,在原文献中的阐述如此。显然,这篇文献缺乏一种系统性,而且是杂乱无序的。尽管在内容上,不仅有对局部的评品标准,而且有对整体的审美评品标准;既有具体的评品,也不乏抽象的评品。但是在分类与顺序上,很有些混乱。譬如,前面4条先说到上下结构的审美评品标准,接着又说左右结构的审美评品标准,接下来又从笔画与结构的关系讲标准,其后,又讲上下结构类型的标准。在第10条、11条、16条又来讲上下结构类的标准。在13条、14条、25条、26条与28条,则讲的是有关包围结构字的审美评品标准。左右类的审美评品标准,也是散见在5、8、12、17、20、24、31与32条各条中。这种颇显杂乱的评品标准,很难给人以清晰分明的印象。因此,有必要对其洋洋三十六法,作一些适当的归类,以便在借鉴、领会之时,能更清晰一些。

(二)欧阳询《楷书间架结构三十六法》审美评品标准的归类

兹将《楷书间架结构三十六法》分析归类,计可以分为如下几类:

(1)关于笔画决定字之平正,及其结构的美丑与否的审美评品标准

①排叠:羸、爨等字,主要是讲层次多的字的排叠,自上而下,由笔画决定结构。

②避就:府、逢等字,就相同类的笔画的避就,不让重复或雷同,由笔画决定结构。

③挑窕:戈、九等字,由笔画决定结构。

④补空:我、戟等字,末笔撇画要寻空当而插,由笔画决定结构。

⑤捷速:风、凤等字,指横折之后的笔画,在书写时要把握此项要领,由笔画决定结构。

⑥意连:之、以等字,指笔画之间有一种呼应的联系,但不一定要表现在笔画的实际连写上,由笔画决定结构。

⑦垂曳:都、卯等字,指右旁的竖直画,应当向下低垂;水、欠等字,指字的末笔,可以拖曳之意,由笔画决定结构。

⑧借换:秘字中“必”的左点,是为了结构之美观,在书法中所特许的一种省略形式;秋、蘇等字的异体写法,即字的构成部分之间的位置,可以改换由笔画决定结构 。

⑨增减:新、建等字,在古人的书法中,常有增补点画的现象等,也是由笔画决定结构。

书法字体篇6

下面,我们就“书法艺术”为主题,选取相关的典型例题,深入剖析,认真探究,一起来了解高考中书法艺术题的命题规律与解题技巧。

一、汉字发展演变题

例1 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观察下图,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 )

A.楷体汉字形态直接演化于甲骨文

B.楷体汉字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

C.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

D.甲骨文具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

解析 此题可以采用排除法作答。楷书由隶书演变而来,故A选项表述错误;“飞舞飘逸”应为草书的特点,故排除B选项;甲骨文是古代中国的一种文字,其文字图形初步具备了当今汉字的某些特征,目前约有2500个甲骨文字被正确识别,故C选项中的甲骨文“不可识读”表述错误。

答案 D

点拨 本题旨在考查同学们对历史知识再认再现的能力。通过对甲骨文的特征的考查让同学们了解汉字的渊源及古文字的特点。做此类选择题时,应认真审题,通读所有选项,全盘考虑,注意文字语言表述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先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后选择最佳选项。

例2 汉字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下图所示“车”字形体演进的基本趋势是( )

A. 逐渐形象化 B. 逐渐多样化

C. 逐渐简约化 D. 逐渐国际化

解析 从图中所示“车”的字形来看,以上分别是“车”的甲骨文写法、小篆的第一种写法、小篆的第二种写法、隶书写法、草书写法。图中“车”字由繁体到简体,字形由复杂到简单,笔画越来越少,由象形到示意,发展趋势是逐渐简约化、规范化,故只有C为正确答案。

答案 C

点拨 此题主要考查同学们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同学们在答题时,应仔细观察图片,找出“车”字的形状、结构、笔画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分析归纳变化的特点,然后对照选项,排除干扰项,选择正确项。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要熟练掌握有关汉字发展演变的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图片,准确获取图中反映的信息。

二、书法字体结构题

例3 平灭六国后,秦始皇“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其中“书同文字”是指把以下哪种字体作为全国统一的官方书体( )

解析 仔细观察各选项,可以发现选项A中的字体为小篆;选项B中的字体为楷书;选项C中的字体为行书;选项D中的字体为草书。而秦始皇统一全国的文字为小篆,故选A。

答案 A

点拨 本题主要利用图片考查书法演变的历史进程及所反映的历史阶段特征。答题时同学们应注意题干中的几个关键词,如“秦始皇”、“书同文”,由此回忆秦朝时期全国使用的文字为“小篆”。同时,要认真观察四幅图片,分析其特征,了解其书写的字体名称,从而得出正确答案。高考还可能采用不同形式对其它字体进行考查,因此我们复习备考中应当能够辨别不同字体的汉字,力争掌握各种字体的结构、形状、书写特征。

例4 下表中的日文写法主要仿自中国某种书法字体,唐代擅长这一书体的书法家是( )

A.王羲之 B.颜真卿

C.柳公权 D.怀素

解析 此题有三种解法。解法一:日本文字主要由吉备真备利用汉字创造的片假名和弘法大师采用汉字草书创造的平假名构成,材料中点出平假名,故受草书影响,选项中只有怀素是狂草名家;解法二:根据材料中的平假名字体判断是模仿草书,这是本题考查的主要意图;解法三:排除法,王羲之生活在魏晋时期,并非唐朝,颜真卿和刘公权擅长楷体,故选D。

答案 D

点拨 本题利用图表材料考查古代书法艺术和书法名家。我们必须了解并掌握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大家的基本资料,如其生活朝代、擅长书法字体、代表作等,所以踏踏实实地掌握历史基础知识是高考取胜的前提。

三、书法特征探究题

例5 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一些时代特点,如通过字体的书写来表达自己追求的意境。下面这幅作品字体的特点是( )

A. 字形方整,笔画平直稳重

B. 字形扁方,笔画平稳舒展

C. 字形严谨,笔画密集繁复

D. 字形多变,笔画简约流畅

解析 此图为苏轼的名作《黄州寒食诗帖》(部分)。苏轼曾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宋元丰三年,苏轼被贬至黄州,任黄州团练副使,期间作《黄州寒食诗帖》。贴中用笔率意奔放,恣肆挥洒,有徐起渐快,嘎然而止的节奏,体现了苏轼情感的波澜起伏,可以明显看出被贬谪黄州的悲愤情感,正体现了作者通过书法追求自己的意境的特点。宋人尚意,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喜欢通过书法艺术来表达自己的意境追求。

答案 D

点拨 此题利用图文材料考查同学们赏析古代书法艺术作品的能力。对于古人的书法作品,我们应采取从局部到整体、从点到面的赏析方法。首先,我们要仔细观察每一个汉字的书写写法,通过字体的结构、形状辨别是何种字体。然后,从整体的角度观察整幅图片,把握字与字之间的间隔,正确识别作者的笔法、笔锋,把握其变化,分析其规律,进而推断作者内心世界的变化。

例6 书法以自由多样的线条艺术表现情感和意境。下列作品把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的是( )

解析 此题解答应分两大步骤。第一步,仔细观察图片,正确判断各选项的字体,A、B、C、D各选项的字体分别是行书、隶书、篆书和草书;第二步,调用所学知识,回顾各字体的特征。其中,草书是为了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书体,其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刚好符合题干中“自由多样的线条艺术”、“写意性”等特点,故正确答案应选D。

答案 D

点拨 此题主要考查同学们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难度。题目要求我们在识别书法作品字体的基础上,还应领悟各种字体的特征,了解其艺术价值。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的时候,不能死记硬背,对知识点的阐述、分析与论证与识记更重要。而若要使我们的思维能力进一步提升,则需要平时多练习、多思考。

A.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B.楷书、行书、草书、小篆

C.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D.行书、草书、小篆、隶书

3.“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辨惊四筵。”这首诗描述的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与这位书法家出现在同一朝代的是( )

A.孔子 B.杜甫

C.朱熹 D.顾炎武

4.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有人说它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是一个奇迹。下列有关汉字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汉字自诞生起就非常成熟,是世界上最完美的文字

B.我国各民族都推崇汉字,为汉字的普及提供了便利

C.汉字与书法相伴而生,具有极高的审美与实用价值

书法字体篇7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数字图书管理;图书管理

书籍量的浩大和图书种类的繁琐,给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的不便,因此,图书的管理无论在任何的年代都是一个复杂的工作。然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让传统的图书管理模式转变成了数字图书管理的新模式,极大的节约了人力、物力,并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就目前来看,当代中国在新媒体时代下的数字图书管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图书馆工作的效率和图书的开放程度,对现代化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新媒体时代下的数字图书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数字图书管理媒体技术不成熟

毋庸置疑,数字图书的产生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阅读,而数字图书的管理突破了传统图书的管理模式,提高了图书馆人员的工作效率。然而,目前我国数字图书管理的发展中还存在着媒体技术不成熟的问题,影响了图书的规范化管理和精确查找,在用户使用时带来不便,并在建设图书数据库时,媒体技术的不成熟会影响图书存储的正确率以及图书的开放程度。同时,由于技术的落后,数字系统一旦出现延时或响应时间过长,就会极大的影响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甚至带来混乱。媒体技术的不成熟是阻碍数字图书管理的最大难题,需要得到图书管理工作者的极大重视。

(二)数字图书的管理体系不完善

新媒体时代下,数字图书越来越受到大众阅读者的欢迎,与此同时,数字图书的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当前我国图书馆中的数字图书还存在着管理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影响管理的有序进行。管理体系存在漏洞,是阻碍管理工作规范化进行的最大难题,在工作人员的管理上,没有进行数字图书管理模式的培训,影响了工作人员新管理观念的形成,并且责任制的不明确,相关权责没有达到细分,导致了在数字图书的管理方面,工作的效率低下。同时,数字图书管理规则的不健全,没有给工作人员可参考的依据,导致了管理工作的混乱。

(三)数字图书管理法律法规不健全

数字图书馆的建立让大众阅读者有了阅读品鉴珍贵的文献的机会,极大的方便了全民的阅读,但新媒体与图书管理的结合也暴露了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的问题。法律法规是数字图书管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数字图书是以计算机技术为依托,将数据资源存储在数据库中的一种信息服务,而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同样也增加了被入侵的可能,导致数据资源存在有被损坏、修改的风险,是管理工作发生混乱,而数字图书的知识产权保护法的不健全,也影响了数字图书的著作权的保护,影响数字图书管理科学的长远发展。

二、如何解决新媒体时代下的数字图书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数字图书管理媒体技术

发展先进的技术是提高数字图书管理水平的首要任务,对规范数字图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当代的图书管理工作者务必要加深新媒体与图书管理的结合程度,不断的提高技术水平,优化检索步骤,以保证在用户使用数字图书馆时可以精确的查找图书,提高信息交互的效率。并运用先进的技术,提高系统的对数据的存储量、纠错率,降低冗余度,建设功能良好的图书分类数据库,提高开放程度,方便大众阅读。同时,进一步完善数字系统,提高系统的精确度,减少响应时间,提高管理人员工作的效率。而提高媒体技术水平的同时,务必要培养创新思维,并将当代新媒体的理论不断的融入数字图书管理科学中去,在具体的实践中不断开发出数字图书管理新的应用技术,更好地满足大众阅读者的实际需求。

(二)完善数字图书的管理体系

数字图书的到来,提高了全民阅读的积极性,推动了文化的发扬与新思想的形成,也带来了管理科学新的发展方向。管理体系的完善是新媒体时代下,数字图书管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当代的图书馆在开放数字图书馆时务必要注意工作人员管理观念的转变,确保工作人员对数字图书管理方法的掌握,同时,明确责任制,将管理工作的权责细分,并健全数字图书的管理规则,必要时设立奖惩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以确保管理工作有效、有序的进行。管理体系的完善需要将传统的图书管理经验与现代数字化图书管理的思想相结合,并不断的完善、优化,最终创建成熟的数字图书管理体系,推动数字图书馆的不断进步。

(三)健全数字图书管理法律法规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让传统图书馆突破了时间、地域的限制,发展出了符合当代阅读需求的数字图书馆,而数字图书馆高效、有序的实行管理,就离不开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数字图书馆运用了计算机技术,也承担了数据库因非法入侵、木马病毒而导致图书和数据被破坏的风险,而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建立,会在一定程度上杜绝这样的风险,减少网络端对管理工作的干扰。同时,数据图书的全面发展便于人们在网络上查阅、调用图书内容,但却带来了知识产权的侵权问题,目前,关于数据图书的知识产权保护法还没有健全,影响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当代的数字图书管理者务必要完善数字图书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顺应新媒体时代下,数字图书管理的发展需求。

三、结语

当代中国的各行各业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而传统的图书管理模式已经无法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图书管理工作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将纸质资料转化为数据进行储存、管理,极大的满足了当代人可以随时随地阅读的要求。尽管当前的数字图书管理还存在着一些技术不成熟、体系不完善和法律不健全的问题,但当代的中国图书管理工作者应该在实际的研究中,不断进行升级和完善,以推动新媒体时代下的数字图书管理科学的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王世伟.论数字图书馆的特点及其对当代图书馆学教育的影响[J].图书情报工作,2014,(03).

[2]成爱萍.新媒体时代高校图书馆数字阅读微媒体推广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5,(02).

[3]马晓婷.基于用户服务价值的图书馆大数据价值分析与服务质量保证研究[J].图书馆,2014,(05).

书法字体篇8

关键词:汉字;书法;传统文化;艺术创新

一、从书法的内涵看,书法艺术是汉语言文化的应有之义

世界上所有开化的民族都有他们自创的文字,或参照其他民族文字创造的文字,有文字的书写,只是他们的书写都未能成为艺术形式(如拉丁文字、阿拉伯文字等)。此外,现今的汉语拼音字母,是借拉丁文字母创造的,以拉丁文书写方式拼写,人们也不能以书法的素养书写它以取得类似汉字书法的审美效果。这表明:只有汉字才是书法艺术形象创造的基础,书法艺术是汉语言文化的应有之义。

(一)书法的定义,就是特指汉字的书写。

中国书法,博大精深。关于书法的定义(内涵),至今有多种提法,尚未定论,但每种提法却与汉语言文化息息相关。在此,略举几例加以说明:

其一,书法,顾名思义,就是书写汉字的方法。

其二,书法,是关于汉字书写研究的一门学问。

其三,书法,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以“文房四宝”为工具,通过书写汉字来抒情达意的一门艺术。它主要包括笔法、字法、章法、墨法等内容。

上述三种提法均表明: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用毛笔书写的,具有汉语言文化特征的抽象符号艺术,汉字是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

(二)书法是汉字的艺术表现。

汉字能成为艺术,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

汉字有一个为别的文字不具有的特点。汉字既不是模拟自然的图画,也不是任何人随心所欲的抽象符号,它是“本乎天地之心,得乎自然之理”,而以象形、会意诸法创作的造型,是根据汉语的单音单词构成一个个具有独立完整意义的形体。

2、汉字的形体构成充分体现了人们感悟自然万物形体构成之理。人们在自然千姿百态痕迹的启发下,创造了象形文字。有了象形文字作基础,再造其他的字就有了参照,因此,以会意、形声等造出的字就随语言的实际发展起来。这样,据单音语言创造的具有形体整体性的文字,为以书法创造出具有生命活力的形象准备了很好的基础。

3、能使汉字成为艺术的关键是书写。随着实际需要的发展,书写工具的改进,书写技术方法的总结,汉字发展形成了如大小篆、古今隶、章今草乃至楷书、行书体。体势变了,笔画变了,写法变了,但充分运用书段,借汉字的基本结构,创造出具有生动的抽象形式,具备力的运动节律,具有生命机体意味的笔画,营构有生命的形象,这些始终保持着,而且越来越明确,越来越强烈。

二、从书法结构因素看,书法是汉字艺术特质的表现

汉字书写之所以能够成为艺术,除了书写者自身艺术创造力之外,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汉字先天便具有艺术的特质。书法是汉字艺术特质的表现。

(一)书法的艺术语言是汉字的笔画线条。

书法的艺术语言是汉字的笔画线条,是有着一定的限制和高质量要求的线条,即是书家用手直接写出的,具有生命活力的线条。因为汉字的笔画本身具有艺术素质,有着丰富的表现力,不仅是书法者必须依循的,而且是书法者乐于借助的。

1、汉字笔画具有丰富性。丰富的笔画才能构成丰富的形体,蕴涵丰富的内容。汉字有甲骨文、金文、篆、隶、楷、行、草等诸多字体,其笔画也由简到繁,不断丰富。如以法度最为完备的楷书为例,其基本笔画就有点、横、竖、撇、捺、挑、钩、折。而且,每种笔画又有多种形态。

上一篇:初中化学教学范文 下一篇:信息化教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