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模式范文

时间:2023-03-12 08:18:47

ppp模式

ppp模式范文第1篇

PPP模式不是简单的项目融资模式,更是一种管理模式。在管理模式下,PPP的风险分配原则是让最有能力承担风险的一方承担风险;PPP项目收益原则是盈利而不暴利;同时,监督管理是成功实施PPP的基础,而实现有效监督最好的办法是公开透明。

一、PPP模式的形成和发展

PPP,公私合作制并不是一个完全新的概念。早在19世纪,英国工程师查德威克就提出了在地方污水处理和卫生服务方面,可以采用特许经营权的方式改进效率,这是比较早的合同管理的思想,也是公私合作制的雏形。从那时起,各国在公用事业的经营过程中,制度变迁非常频繁,从“国有化”到“私有化”,再到目前的“公私合作制”,几经沉浮,不仅体现出人们对公用事业部门的产业特征的重新定义和理解,也深刻反映出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变迁。

PPP模式最早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英美国家。当时为解决经济萧条下的财政短缺导致的公共部门投资不足,从而倡导私人部门的参与,并将PPP模式用于公共政策。1992年,英国最先应用了PPP模式。智利于1994年也引进了PPP模式用于提高基础设施的现代化程度。1997年,葡萄牙也引入该模式,应用于公路网、医院、铁路及地铁的建设。2004年12月,巴西引入PPP模式用于公路、铁路及港口和灌溉工程的建设。2005年2月,我国首次运用PPP模式进行北京地铁四号线的建设。PPP模式在各国的运用私人资本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

二、PPP模式的优点

总的来讲,PPP模式的应用优点是比较多的,对于各个方面均体现出了较强的优势价值。从政府方面来看,其能够较好地降低政府的债务问题,对于政府职能的转变具备着较强的促进作用,如此也就能够更好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从企业方面来看,这种PPP模式的应用能够较好激发企业的活力,如此也就能够保障相关企业更好地发展,尤其是在私人部门的发展上意义重大;从社会方面来看,其同样能够体现出较强的宏观调控效果,对于资源配置具备着较强的积极作用。具体而言,这些优势又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消除费用的超支。以往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出现费用超支的现象是威胁性较大的一个方面,一旦建设项目出现了费用超支问题,其必然会影响到企业的受益,而费用超支问题又和相应的造价管理存在着密切的联系。PPP模式的应用能够较好地提升对于项目的分析和管理效果,如此也就能够确保其项目在经济性方面体现出较强的优化效果,最终提升其经济价值。

第二,有利于减轻财政负担。对于政府相关工作的开展来说,财政问题同样是需要引起重点关注的一个方面,政府财政方面出现较大的负担的话,必然也就会影响其相关职能的发挥,PPP模式的应用能够较好的促使政府在繁杂的财政事物中摆脱出来,转变成为专门的监督角色,如此也就能够更好发挥政府的相关职能。

第三,促进了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当前项目建设过程中体现出了较强的发展变化特色,从投资方面来看,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发展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发展趋势,PPP模式的应用能够从设计、施工以及设施管理等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管控,对于资金的管理也能够具备较强的积极效果。

第四,政府部门和民间部门可以取长补短,发挥政府公共机构和民营机构各自的优势,弥补对方身上的不足。双方可以形成互利的长期目标,可以以最有效的成本为公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第五,使项目参与各方整合组成战略联盟,对协调各方不同的利益目标起关键作用。风险分配合理。与BOT等模式不同,PPP在项目初期就可以实现风险分配,同时由于政府分担一部分风险,使风险分配更合理,减少了承建商与投资商风险,从而降低了融资难度,提高了项目融资成功的可能性。政府在分担风险的同时也拥有一定的控制权。

第六,应用范围广泛,PPP模式突破了目前的引入私人企业参与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组织机构的多种限制,可适用于城市供热等各类市政公用事业及道路、铁路、机场、医院、学校等。

BT作为PPP一种模式,公司已进行几次成功的尝试。2011年6月首次中标余姚市马渚镇污水管道工程、兴马大道及东一路道路工程,中标金额86322457元,建设期12个月,回购期36个月,目前已成功回购。10月中标绍兴市镜湖新区越西路北延伸工程BT(投资、建设、移交)项目,中标金额172658362元,建设期730天,回购期36个月,目前已进入回购期。2012年,我们又成功运作绍诸高速皋埠连接线工程BT(投资、建设、移交),中标金额53341863元。从前几只BT模式成功的尝试,对工程公司而言,运作经营BT项目是当前企业获取利润增长点比较好途径,同时有利于避免与各施工企业残酷竞争,又能锻炼、培养企业人才、发挥资金的综合优势。稳步推动BT项目工程施工经营模式,意义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效益角度来看,运作经营BT项目是当前工程公司获取利润增长点比较好途径。二是从锻炼队伍角度来看,BT项目给职工创造了舞台,推进了市政道桥项目管理水平。三是从企业品牌角度来看,BT项目中标打响企业品牌,提升了企业市场竞争力,为公司争取更高级别的市政工程奖杯创造了条件。

三、PPP模式的发展机遇

PPP模式,对我们施工企业的影响既又当下,也有深远的,对我们既是发展机遇,也是挑战。一是国家大环境下助推PPP。当前,宏观经济步入新常态,工程建设行业转型升级更加迫切,已进入攻坚阶段,数万亿的PPP项目,为施工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和新的发展机遇,对施工企业优化经营结构,转变盈利模式,由原来单一的施工承包商,向投资商、承包商、运营维护服务商等多角色的转型,提供了可能的方向和途径。二是当前社会矛盾助推PPP基础设施需求快速增长与政府有限供给能力之间的矛盾,已经推动基础设施领域向社会资本的进一步开放,这为基础设施领域PPP的发展开辟了空间。无论是从城市化和老龄化社会发展趋势、经济转型升级(包括环境治理和保护)的角度看,我国基础设施供给都存在较大缺口,而我国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的基础设施投资能力明显不足。制度环境和金融市场发展正朝着有利于PPP的发展的方向演进。三是PPP模式助推施工企业转型升级和持续健康发展。PPP模式助推企业转型升级,施工企业要想使自己实现现代化企业转型,仅仅依靠传统承包工程施工项目是无法完成企业转型和升级这个历史重任的。通过从传统的承包模式向更高层次的PPP模式转变,进而通过并购和重组实现企业的重生,是施工企业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PPP投融资项目是工程承包企业产业链延伸,实现产业升级,转变盈利模式的一种重要手段,企业可以根据其资金、技术和管理水平,将传统承包方式向设计采购施工EPC方式转化,向“工程+融资”“工程+投资”方向发展。

ppp模式范文第2篇

关键词:ppp模式;bot模式;碧水源;优势;特点;问题及发展建议

一、ppp模式和bot模式的含义

bot模式是build-operate-transfer的首字母缩写,它是上世纪90年代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时面对出现资金短缺情况提出的一种有效解决措施。BOT模式根据英文名称可知基本模式是:首先是build(建设),一般是项目首先被立案,根据项目进行投标,然后让中标的一家或几家私人企业与政府签订特定的协议,然后进行建设。其次是operate(经营),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后由私人企业根据协议进行经营管理。所获得收入用于偿还建设的债务和获得利润回报。最后是transfer,在合约期满之后,私人企业要将经营的基础设施项目无偿的转让给政府。所以,bot就是一个项目由政府和私人企业合作建设,然后私人企业经营,最后政府无偿收回基础设施的一种方式方法。

ppp模式是public-private-partnershhip的首字母缩写,顾名思义就是政府部门与私人企业建立合作,是在bot模式之上提出来的一种范围更大模式更多的一种项目融资和合作模式。虽然由于制度、经济、文化的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对ppp模式解释各不相同。但是本人认为ppp模式实质上和bot模式一样,是一种公私合作模式,以合约的形式吸收社会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以充分缓解政府财政资金紧张的局面。相同之处:

1.Bot和ppp模式的主要当事人都包括政府、项目公司。

2.Bot和ppp模式都是通过签订特许权协议明确政府和私人企业的权利和义务保证基础设施建设。

3.Bot和ppp模式都通过私人企业在合约期限内运营项目获得盈利,以保证基础设施的运转和偿还建设项目时欠下的债务,大大减轻了财政压力。

但是ppp模式又对bot模式的内涵进行了发展和延伸。在ppp模式中,私人企业从一开始就参与项目的论证,保证了私人企业对项目充分的认识。而bot模式中,私人企业只能在项目确立后参加招标,导致基础设施建设开始后问题不断,投资额大大增加。ppp模式对于bot模式主要有两个优点:一是减轻了项目从调查到审核再到论证最后确立的工作量,大大降低了人力和物力成本。二是政府由于参与基础设施的全过程,保证了财政资金的安全,并且由于私人企业从一开始就参与到项目建设中通过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保证了运行的效率和设施的现代化,为以后投入市场获得利润提供了前提。

二、碧水源的发展历程

从碧水源近几年的发展历程,我们见证了从bot模式的出现,政府开始尝试进行社会融资,到现在ppp模式在基础设施建设的广泛应用,政府利用社会资本的逐渐成熟。2010年碧水源在上市之后一开始采用bot模式,公司通过股市募集大量资金,在北京、太湖流域、海河流域以及西北干旱地区等水资源敏感区域,和当地的政府进行合作,建立合资公司,保证了企业前期的建设和发展。但是随着碧水源公司在进行各项水设施基础建设的隐患不断加深,这些项目的风险完全由碧水源以及合作的民营企业承担。随着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和融资规模的加大,项目参与者不断增多,这种模式存在着出资人承担风险过大、项目融资前期工作周期过长以及投资人各方利益冲突的弊端不断突出,越来越需要对这种模式进行深化和发展。Ppp模式也就应运而生,PPP 模式让企业在一开始就对项目进行论证并通过签订多方协议,在项目建设初期就降低风险,保证各方的利益,合约不管形式还是内容都比bot更加规范和完备。政府从bot时的主要债务方到现在ppp模式的主要权益人和监督者,从而使基础设施建设的效率大增,使用更少的资金完成更大的事。2015年3月23日公告称,碧水源与新疆沙湾县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签订了《沙湾县生态环保工程项目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协商采用ppp模式实施,这是公司对ppp模式进行的成功实践。从这次项目中我们明显看出政府在其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政府参与了项目的全过程,拥有一定的决策权和控制权,提高了政府的积极性,保证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风险也被各方参与者分担了。

三、ppp模式的发展的建议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各地政府应当在国家颁布的指导性文件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颁布相应的法律法规,从而切实推动ppp模式的应用,更加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本,切实减轻财政资金压力。这些地方法律法规要规定具体,增强可操作性,当出现问题时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2.扩大和完善融资渠道

国家应该畅通融资渠道,对于信誉好和资金雄厚的私人企业政府要给与一定的政策优惠,保证社会资本能够充分的进入到项目建设上。同时减少私人企业贷款的手续,减低抵押标准,建立信誉账户,保证私人企业能够贷到充足的贷款。另一方面在基础建设时,政府要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态度,对私人企业和本单位事业单位一视同仁,建立相应政策法律法规,保证私人企业能够充分参与。

3.建立完善的定价和风险分担机制

政府应该建立完善的定价和风险分担机制,保障私营资本的资本回收和项目收益。商品定价一般在协议建立之初就已经确立,根据市场进行浮动,保证投资者的利益和基础设施的顺利运转,同时又不会因为定价过高而影响正常的生产生活。同时建立完善的风险分担机制,让项目的各个参与者共同承担分险,从而加强各方的配合,提高资金的运行效率。(作者单位:山东财经大学财政与税务学院)

参考文献:

[1]姜建平. PPP模式与BOT模式融资方式比较分析[J],山东交通科技,2006(4):

[2]肖林.融资管理与风险价值[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290.

ppp模式范文第3篇

1月10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交大一附院”)与环球医疗金融与技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环球医疗”)拟共建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际陆港医院(以下简称“国际陆港医院”)的投资预案签约仪式于西安国际港务区落幕。

“公立医院引入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是现阶段改善医疗管理和运行的有益举措,也是医疗机构扩展医疗资源渠道的最方便、快速方案。”国家卫生计生委医疗管理指导中心主任赵明钢认为,通过PPP模式共建国际陆港医院能深度挖掘优质医疗资源的利用潜力,解决资金瓶颈,实现国有资本之间的强强联合与共同增值。

近年来,我国医改逐步步入深水区和攻坚区,为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痼疾,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的政策,鼓励并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2015年,国务院明确提出支持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领域采用PPP模式,鼓励社会资本以医院托管方式参与推动医疗卫生领域的改革发展。此外,主席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构想,也为西安国际港务区的跨越式发展开辟历史性契机。

“目前港务区医疗资源较为空白,随着人口大幅度增加,亟需建设一家绿色的三甲综合医院,以辐射整个西北地区。”交大一附院院长施秉银表示,作为医院整体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陆港医院将为本部建设、学科布局带来新的拓展空间和发展机遇,对短期内解决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问题大有裨益。

据悉,国际陆港医院项目计划占地375亩,建筑面积约34万平方米,床位1000张。合作共建后,国际陆港医院拟定位为“大专科、小综合”,提供国际诊疗服务,在高效、可靠信息平台基础上运行的三级综合医院。交大一附院将注入品牌职能,提供与品牌需求相一致的医疗技术支持、技术领军人才、人才团队。

ppp模式范文第4篇

中国PPP研究院院长贾康谈起PPP模式是从精准扶贫开始的。通过长期的田野调查,贾康发现,具体的某个疆域,要解决脱贫致富的问题,最重要的是基础设施的支撑,也就是公共工程建设必须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于地方政府帮助百姓致富、解决特定人群摆脱贫困状态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贾康说。

具体措施必须放到精准扶贫这个大的措施设计组合里去,形成全套方案。贾康将这个全套方案称作理性的供给管理。这是直接对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高和供给侧提升效率的一个规则。

PPP的一个切入点解决的是基础设施的问题。直观而言,即为架桥修路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但这个建设不是由政府单方面去完成。贾康分析道,“是政府通过合理的机制,调动政府以外的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和政府形成合作伙伴关系,在法制化的保障条件之下,形成全套的设计方案,把事情以更高的绩效做成。”

贾康进一步指出,PPP除了正面效应之外,还可以明显缓解未来几十年中国需要面对的工业化、城镇化、老龄化的压力,缓解政府的财政负担,从而更好地履行政府职能。

企业方面,在贾康看来,特别是像太平洋建设这样在世界500强中已经有一席之地的资本雄厚的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有实力在在商言商的基础上,进一步体现社会责任。而PPP正是在给这样的企业一个机会。

PPP模式是一个倒逼法制化进程的创新。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需要全面推进高标准法制化建设环境,加快从投资到融资方方面面的法制化。贾康将PPP模式视为“天然的催化剂”。贾康认为,PPP模式必须有法制化基本的法律保障,要有契约精神,一个项目在政府、企业及专业机构的参与之下,要达成协议并签订合同。PPP模式培养了法制化下的契约精神。

在贾康眼里,PPP模式的社会意义大于其经济意义。“从理论到实践都可以证明PPP模式是一个政府、企业、专业机构再加社会公众群策群力形成的1+1+1>3的绩效提升机制。”贾康说。

PPP模式在实际生活中的有效投资,可以很好地把一部分过剩产能转化为有效产能。不论是架桥修路、公共交通建设,还是航空港建设、边缘地区的城乡一体化建设,都要用到钢材、水泥,配以专业机构的技术力量、管理力量。

贾康认为,通过阳光的PPP模式,在决策过程中,能够使社会投资形成有效投资,更加充分地调动过剩产能转化为有效产能,以对冲经济下行压力,平稳过渡到经济新常态。

ppp模式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建设 民营资本 融资 分析

中图分类号:F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0-0064-01

新型城镇化建设带来较大的资金缺口,而地方债务高企下,可供政府资金腾挪的空间有限,因此吸引民营资本成为新型城镇化融资的重要渠道。2013年12月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放宽市场准入,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的办法,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公用设施投资运营”。

根据融资项目属性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融资模式。当前政府主推的时介于两者之间的融资模式,典型的有BOT和PPP模式,两种模式的主要区别也是政府介入的程度和方式不同,并无明显的优劣。一般来说,BT模式适用于非经营性项目,BOT模式适用于经营性项目,PPP模式适合准经营性项目。

1、PPP模式和BOT模式的区别

PPP模式和BOT模式对于政府的资金压力较小,因此也成为力推的主要融资模式。这两种融资模式非常相近,差别主要集中于合作关系、民营企业进入时点、支付方式、利益诉求、风险分担、融资担保、信息是否完全几个方面。

1.1 合作关系方面,BOT模式是政府与企业是垂直关系,即政府授权企业独立建造和经营设施,PPP模式是政府与企业是合作关系,即政府与企业参股组建项目公司,共同建造和经营设施。

1.2 民营企业进入时点方面,BOT模式是在招投标阶段进入项目,PPP模式是在项目的可行性分析与论证阶段进入。

1.3 支付方式方面,BOT模式是更多是用户付费,PPP模式是用户付费和政府补贴。

1.4 利益诉求方面,BOT模式是双方只关注自己利益,PPP模式是双方以整个项目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1.5 风险分担方面,BOT模式是民营企业承担风险较大,政府对项目的控制较弱,PPP模式是政府对项目控制较强,双方共同承担风险。

1.6 融资担保方面,BOT模式是以民营企业资信或项目预期收益担保,PPP模式是以项目预期收益和政府补贴担保。

1.7 信息是否完全方面,BOT模式是信息不对称,PPP模式是信息共享。

2、PPP模式的应用

PPP模式在海外得到广泛应用。在美国,最大的PPP部门是供水和废水处理,约15%的市政水务服务通过PPP项目进行,并且越来越多的交通运输项目开始采用PPP模式,南部诸州的收费高速公路PPP项目正在建设中。英国签订的PPP合同累计超过700项,总投资超过500亿英镑,涉及交通、卫生、教育等领域。亚洲和非洲各国的PPP项目也很多,据世界银行调查,全球有超过50%的PPP项目在亚洲设立,主要集中在能源和交通等基础设施领域。

通过在政府与民营企业之间建立了风险共担机制,PPP模式能够调动民营资本的积极性。在项目建成运营后,政府成立专门监管机构,定期核定项目运营成本,对民营企业的短期亏损进行补贴,使得民营企业“有钱可赚、有利可图”,且盈利相对稳定。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基础设施短期回报差的问题,使民间资本进入成为可能。但是当前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公平有效的风险分担机制尚未得到完善都会阻碍PPP模式进一步推进。

PPP现已成为财政部力主推广的模式,被寄予解决城镇化资金来源、缓解地方债等期望。财政部副部长王保安预计2020年城镇化带来的投资需求约为42万亿元,而PPP模式正抓住了有效解决城镇化融资需求这一关键环节。

在农民市民化过程中,政府、市民和企业三方都需要出资。政府方面需要承担责任包括基建、医疗教育、公共安全以及社会保障等。农民个人也要承担社会保障和购房等。PPP模式将是资金重要来源在拓宽投资渠道、分担成本方面,建议引导社会资金,大力推行政府购买、特许经营、合同委托、服务外包、土地出让协议配建等方式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在未来的城镇化建设中,规范、透明的城市建设融资机制必不可少。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将成为城镇化资金来源的重要渠道。PPP模式抓住了有效解决城镇化融资需求这一关键环节。”

3、PPP模式的分析

3.1 PPP合作协议责任应明确划分

政府和企业签订协议时的责任划分,具体的规定由双方协定。比如运营一个供水项目。停水,是政府批准停水,这是规定,企业必须遵守。

3.2 PPP模式的资本不做限制

目前国家推广的PPP并没有明确是私人资本、外资还是国资。对于一个城市来讲,无论是私人资本、外资、国资都属于外来资本,都是PPP引进的模式,比如,很多城市有国企参与PPP项目,因为对于这个城市而言,外来的国企也是外来的资本。

3.3 应引入咨询公司构建管理体系

以前政府对公共事业的运作,一般是平台公司或者自己的国有企业。但是政府的投资效率不一定很高。像医院、学校、水务、垃圾处理、地铁、天然气等公用事业,传统上这属于国有体制范畴,政府与企业没有界线,一般是委派的方式做。 PPP是将市场资本引进,而且周期长,面临的问题是把双方的边界划清楚,不划清楚,双方会出现扯皮的现象,对资源消耗较大。而咨询公司的作用就是重构管理体制,把政府和市场的边界清楚,双方的责权清楚了,事情才好执行。

3.4 PPP与公众利益不一定冲突。

PPP项目,企业参与竞标,政府选择一家报价低的公司。最典型的是地铁PPP模式,票价是两块钱,这与政府的结算价有差价,政府与公司有个合同价,假如我定的价格高,多的部分归我,假如定的低,我给你补偿。这等于是把市场化与公共服务在机制上解决掉,相当于政府购买了服务。

3.5 要在市场竞争条件下开展工作

PPP模式节省资金是有前提的,不是PPP模式就一定节省资金,而是在竞争的条件才会节省。如果没有竞争,政府建的污水厂原本只要3亿元,可能就会要4亿元,而如果让社会资本进来竞争,或许只需2亿元。市场经济一定是竞争,离开竞争就不是市场经济。PPP节省资金提高效率,一定是竞争的,没有充分的竞争,是实现不了的。

ppp模式范文第6篇

关键词:PPP模式;精准扶贫;重大意义;应用领域

中图分类号:F323.2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7-00-01

一、准确理解PPP模式和精准扶贫

(一)PPP模式: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PPP模式是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建设,能够有效调节社会公共产品供给能力,让广大人民群众能够享受优质公共服务的一种模式。

(二)精准扶贫:精准扶贫相对粗放扶而言,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一般来说,精准扶贫主要是就贫困居民而言的,谁贫困就扶持谁。

二、PPP模式助力精准扶贫的意义

(一)有利于增加贫困地区资金投入,确保精准扶贫的全方位实现

目前,离我们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小康社会的一个百年目标只有3、4年的时间,但是我国还存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14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592个、贫困村12.8 万个、贫困户近3000万个、贫困人口7017万,扶贫攻坚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贫困仍然是阻碍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首要问题。

对贫困地区资金投入不足,是导致贫困地区脱贫难的首要问题。解决资金的问题,不单单要依靠我们政府,更要依靠我们整个社会的力量,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扶贫。在贫困地区引入 PPP模式,允许社会资本进入贫困地区,允许社会资本在贫困地区基础建设,教育,医疗等领域投资,是解决目前贫困地区资金投入不足的比较便捷的,快速的方法。

(二)有利于完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精准扶贫的全方位实现

中国目前的贫困地区多处于边远山区。这些地区基础设施落后,交通,教育,医疗,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均落后于发达地区。这些基础设施的落后已经严重影响了这些贫困地区的脱贫与发展。

无法平等的享受到改革开放带给每个人的福利,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实现小康。所以在贫困地区引入PPP模式,允许社会资本进入贫困地区公共服务领域,利用财政资金引导社会资本,鼓励社会资本通过参股、合资、独资等形式投资到贫困地区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建设中来,不断完善贫困地区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供应体系,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有利于切实贫困地区政策的落实,确保精准扶贫的全方位实现

多次强调的“六个精准”中,要求在扶持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脱贫成效等方面要精准,而PPP模式可以切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将扶贫重点放在切实贫困的山区,贫困村镇以及贫困家庭,将PPP模式资金真正引入这些地区和人民,政策也向其倾斜,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精准扶贫。

三、PPP模式助力精准扶贫的重要领域

PPP模式在我国贫困地区能应用领域比较宽泛,可以在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领域应用,也可以在住房、产业发展、生产和生活条件等领域应用。PPP模式为贫困地区引入社会资本,让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贫困地区建设,一方面可以缓解政府财政的压力,另一方面也让社会资本实现其自身价值。通过引用PPP模式,有效的改善了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实现贫困地区的精准扶贫提供了有利保障。

因此,应积极在以下主要领域推广PPP模式:

(一)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积极推广PPP 模式

部分地区造成贫困的主要原因是基础设施薄弱。例如个别村镇中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包括村内道路建设、自来水供给、污水处理、河道治理、垃圾收集处理、改厕、路灯亮化、通公共交通、电网改造、有线电视等等。这些基础设施的欠缺,直接导致了部分地区无法真正的脱贫致富。因此加大国家财政力度支持,以及引用PPP模式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是解决这些地方贫困的根本所在。

(二)在产业扶贫领域积极引进PPP模式

部分贫困地区致贫的主要原因是当地没有产业支撑。我们以往解决贫困的主要手段是“输血”,就是仅限于物质和资金的给予。但是这种方法长远来讲,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地区的现状。但是引入PPP模式进入产业扶贫,是更改了我们的扶贫方式,由“输血”到“造血”,真正意义上盘活当地的经济。例如:通过集约化的农业产业管理结合PPP的模式可以有效发展符合市场需求的种植、养殖产业;以PPP模式介入到乡村旅游项目的建设,以PPP模式深入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农村电子商务、农村特色旅游,农村沟域经济等等多个产业,最终帮助贫困农村百姓致富。

(三)在公共服务领域积极引进PPP模式

部分贫困地区致贫的主要原因公共服务水平落后。包括医疗卫生水平有限,教育水平低下,等等。另外大量的人才流失,也是导致这些地区贫困的原因,无人对贫困地区的发展负有应有的担当。在许多地区产生贫困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病致贫,由于当地医疗技术、医疗资源、设备和人员的匮乏,导致贫困地区最基本的医疗都难以保障。教育水平低下,主要表现在这些贫困地区的师资力量、教学设施、办学资金等资源都比较缺乏。

教育和医疗是一个地区最为重要的公共服务领域,以往,政府提供这两个领域的相关产品和服务,统一由财政给予拨款,这给财政就造成了巨大的负担。如果大量的资金都用来办教育和医疗,那么流入到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企业等方面的资金就会有所减少。如果单纯的继续依靠政府的力量,可能不会较快的解决这些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但是在贫困地区引入PPP模式,通过签订长期合约的方式,鼓励和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到教育、医疗卫生服务领域,可以有效的减少政府财政的压力,而且对于实现社会资金的利用效率,都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签订合约或者协议时,要充分考虑到私人收益和公共利益的平衡,既要确保社会资金能够实现价值的最大化,也要确保公共利益的有效实现。

(四)在生产条件、生活条件改善等领域积极引进PPP模式

贫困地区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一般都较差。引入PPP模式,可以有效的减少政府财政的压力,可以直接利用PPP的资金用于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

ppp模式范文第7篇

一、公私合营(PPP)模式的内涵特征

PPP模式即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字母缩写,通常译为“公共私营合作制”。公私合营(PPP)模式主要是指政府与社会资本为提高公共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和供给效率而构建的全过程合作关系。公私合营(PPP)模式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伙伴关系。作为突出特征,伙伴关系核心是指具有共同的预期目标,简而言之,是在具体项目中,立足于资源投入最小化,实现产品与服务最大化目标。针对民营企业来说,是在特定范围内,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目标,相对应的公共部门而言,通过该模式建立合作关系,以实现公共福利最大化目标。

2、利益共享。利益共享作为公私合营模式本质决定的重要特点,主要是受到该模式公益性特点的影响,共享项目经济与社会方面的效益。就民营角度来看,获得一定投资回报,如提高企业知名度及扩大自身投资范围。而公共部门,主要是实现公共服务的投入与成本的降低,不断提高效率。

3、风险分担。风险分担主要是指双方公共分担项目的风险,不同的风险交由善于应对该类风险的一方承担,最大限度降低整个项目的风险,为项目顺利进行保驾护航。通常情况下,PPP模式风险分担最优原则是私营部门承担建造、运营风险,而政府分担政治、法律等风险。就具体实践而言,PPP模式中的风险分担机制还应遵循风险程度承担与回报相匹配和风险承担要有上限两项原则。

二、公私合营(PPP)模式的国内应用情况

1995年1月我国颁布第一部与PPP模式相关管理规定,之后发展过程中,相继颁布了很多相关政府管理规定,为PPP模式的落实提供了强大的法律依据。通过对我国PPP政府管理模式发展情况来看,主要侧重两个方面:一方面由内资转变到外资;另一方面立法调整范围逐步扩大。相关调查研究表明,到2020年,受到城镇人口数量增加而新增的市政建设,如公共交通、市容环卫等资金需求高达16亿元。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深化影响下,PPP模式在为民间资本提供巨大商机的同时,也为城市基础建设提供了支持。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深化影响下,PPP模式在为民间资本提供巨大商机的同时,也为城市基础建设提供了支持。

三、促进公私合营的有效对策

1、以拓展公共服务覆盖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为基础,为落实新型城镇化建设目标给予充足的政府财力保障基础。一是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地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步伐,以创新经济增长形式。政府需要针对第三产业所存在的发展潜力给予充分重视,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促进餐饮、旅游及金融等服务业的发展,逐渐实现产业的集群化发展。与此同时,要针对传统企业进一步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加大对其财政补贴力度,以逐渐提高其竞争力,为促进城镇发展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政府要引导具有发展前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向城镇发展,进而为进一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奠定基础。二是整合财政专项资金并进行有效优化。为了进一步提升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就需要通过对专项资金的整合与优化,针对城镇发展项目成立相应的专项资金,进而为确保实现对企业发展提供充足的财政补贴,为工业行业逐渐实现自身的创新与发展奠定基础。

2、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为确保民营部门能够顺利融入到新型城镇化建设体系之中,需要针对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为实现PPP模式下项目的稳健运行提供必要的基础。一是明确定位立法层级,以避免相关规定对该项法律力度产生影响。因此,这就需要我国的立法部门结合PPP模式的实际需求特点,针对所涉及到的各方面影响因素进行充分考虑,以体现出基于PPP模式下政府部门与私企间的合作关系,约束各方的行为并保障各方利益。二是明确立法内容。在实际落实相应立法工作过程中,需要针对PPP模式的定义进行明确,并要针对该模式的应用范围等进行定位,同时要明确主管部门以及准入条件,并规定相应合同的模板,确保合同能够充分保护双方的权益,约束双方落实自身的义务,同时还要对竞争机制以及风险承担机制等进行明确规定。整个立法内容应尽量将基于PPP模式下所涉及到的各项法律问题进行有效解决。

3、国家要积极落实各项扶持政策。要想确保地方建设事业的稳步前行,就需要国家给予有效的支持,国家要以完善的政策为支撑平台,为实现PPP模式的融入奠定基础。具体来讲要做到:第一构建相应的补贴预算,确保地方政府能够有针对性的落实财政补贴。财政补贴落实则需要通过对项目运营绩效的综合评估为基础,建立动态补贴机制。第二要在设立项目赎回资金的基础上,实现对多种融资方式的充分利用;第三要有针对性的落实税收减免政策。

4、构建全面综合的管理体系。基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PPP模式下,由于项目时间长且所涉及到的利益主体较为复杂,因此,就需要实现全面且综合性管理体系的构建,以强化相应管理效率。因此,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则需要各地方政府以各项管理政策的制定来进行约束,确保在明确政府与私企间权责划分的基础上,针对各个管理阶段制定相应的执行标准,进而以风险分担机制的构建来确保双方利益的获取。同时,为了确保项目实现连续性,则需要建立相应的监管体制,并明确相应的监管措施。二是明确合作门槛。在实际落实PPP模式的过程中,要想实现对投资企业行为的有效约束,避免出现投机取巧的行为,确保项目的正常运转,这就要求针对企业融资过程中所投入的资金设置相应退出期限,明_最短期限以实现对其筹资行为的约束。

5、构建基于PPP模式下的专业组织机构部门。为了确保PPP模式的实施具备组织保障基础,就需要实现相应辅助机构部门的构建,以通过这一辅助力量来确保政府部门能够实现对PPP模式的完善设计与运营。当前,基于大部分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都是由国企进行垄断性投资与经营,而在此过程中,一系列体制性制约因素的存在致使民营企业无法有效的参与到PPP模式的竞争中。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应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撑,通过对PPP模式下交易流程的明确,提供相应技术支撑,进而为民营企业参与到PPP模式中创造更多的机会。

6、加大人才培养与引进力度。实现PPP模式的完善发展,需要注重相关方面专业人才的引进与培养,通过复合型人才队伍的打造来满足实际发展之需,进而为PPP模式的顺利开展与稳健运行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源基础。通过人才引进奖励政策的制定来确保实现相应人才队伍的完善构建,进而为满足PPP模式的发展之需奠定人力资源基础。在实际引进人才的过程中,主要针对技术研发型、经营管理型等人才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入,在此基础上来落实各项培训工作。

ppp模式范文第8篇

【关键词】PPP模式;政策;风险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即“公共部门-私人企业-合作”的简称)模式是政府为增强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提高供给效率,通过特许经营、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与社会资本主体建立的利益共享、风险分担的长期合作关系。其实质是政府通过给予社会资本主体长期的特许经营权和收益权来换取基础设施建设,以解决政府的财政困境。

一、近期国家对PPP模式的政策推进

PPP模式是20世纪90年代后出现的一种新的融资形式,但一直未被全面认知,大家普遍只对其中的BOT等方式有所了解,但对PPP模式的真正内涵理解不够全面,甚至有失偏颇,近期之所以成为行业推崇的“热词”是国家政策推动的结果。

1.2014年9月21日,《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提出了新一届政府对地方债务治理的框架,明确规定经国务院批准,省级政府可以适度举借债务,市县级政府确需举借债务的由省级政府代为举借,对地方政府的举债,中央政府实行不救助原则,并逐步剥离地方融资平台公司的政府融资职能,推广使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10月23日,财政部印发了《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纳入预算管理清理甄别办法》(财预〔2014〕351号),突出的重点就是要大力推广PPP模式,通过PPP模式将政府债务转为企业债务。

2.2014年11月16日,《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60号)提出,要认真总结经验,加强政策引导,在公共服务、资源环境、生态保护、基础设施等领域,积极推广PPP模式,规范选择项目合作伙伴,引入社会资本,增强公共产品供给能力。

3.2014年12月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发改投资[2014]2724号)就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的指导意见》,鼓励和引导社会投资,增强公共产品供给能力,促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

首先明确了PPP模式的适用范围:主要适用于政府负有提供责任又适宜市场化运作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类项目。

其次指出了不同项目适用的具体模式,分别为:

(1)经营性项目。对于具有明确的收费基础,并且经营收费能够完全覆盖投资成本的项目,可通过政府授予特许经营权,采用建设―运营―移交(BOT)、建设―拥有―运营―移交(BOOT)等模式推进。

(2)准经营性项目。对于经营收费不足以覆盖投资成本、需政府补贴部分资金或资源的项目,可通过政府授予特许经营权附加部分补贴或直接投资参股等措施,采用建设―运营―移交(BOT)、建设―拥有―运营(BOO)等模式推进。

(3)非经营性项目。对于缺乏“使用者付费”基础、主要依靠“政府付费”回收投资成本的项目,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采用建设―拥有―运营(BOO)、委托运营等市场化模式推进。

4.制定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通用合同指南》。同时,要求各级发展改革部门要按照当地政府的统一部署,认真做好PPP项目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等工作,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顺利实施。

二、本人对PPP模式的理解

1.在PPP模式下,社会资本主体必须以投资者的身份,独立或者联合其他社会资本成立特殊目的的项目公司来参与公共服务提供和基础设施建设,对社会资本主体来说之一种投资行为,而不是一种垫资行为,这是区别于BT等垫资施工形式的本质特征。

2.规范的PPP模式,政府公共部门应当通过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等方式,公平、择优选择具有相应管理经验、专业能力、融资实力以及信用状况良好的社会资本主体作为合作伙伴。但实际操作中,绝大部分项目在立项前期社会资本即会介入,配合公共部门跟踪前期工作。

3.公共部门或其委托的项目实施机构要与社会资本主体依法签订项目合同,合同要符合《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通用合同指南》的要求,明确服务标准、价格管理、回报方式、风险分担、信息披露、违约处罚、政府接管以及评估论证等内容,确保合同内容全面、规范、有效。

4.为了便于项目顺利实施,公共部门可以委托当地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所辖公司参股投资,但社会资本主体必须掌握控制权,必须坚持同股同权和同比例出资。

三、PPP模式下社会投资主体的主要风险

企业的任何投资和经营都会存在风险,但在PPP模式下,对社会投资主体而言最主要的风险是政府信用风险,政府的信用又取决于财政收入情况,在土地财政逐渐被淡化的情况下,社会投资者应注意以下问题:首先要把好决策关,做好项目前期调研,对政府决策是否符合实际,投资回报是否可行作出甄别;其次要把好合同签订关,要与公共部门或其委托的实施机构签订《合作合同》,并互相提供对等的履约保证;再次要做好合同实施过程控制,对实施过程中政府应做未做事项取得准确依据并记录在案,为今后诉诸法律做好准备。

以上是本人对PPP模式的理解,由于PPP模式的很多具体形式还未得到广泛应用,更没有得到实践的验证,以上理解不准确之处,请予指正。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

[2]《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60号).

ppp模式范文第9篇

关键词:政企合作;PPP模式;融资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根据亚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和日本协力国际银行的统计,在2006~2010年间,中国每年大概需要1800亿美元投资用于道路、桥梁、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而这其中至少有25%的资金直接来源于私人或者企业的投资。为此,政府部门和企业之间构筑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即应用PPP模式。把政府部门的远景规划协调能力、社会责任与企业部门的技术经验、管理效率、资金支持充分地结合起来,不仅获得了比单独一方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还有效地减缓政府的财政压力与财政风险。

二、PPP模式内涵

PPP为公私合作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的简写,是政府机构(Public)与私营机构(Private)形成合作伙伴关系(partnership),主要应用于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一种模式,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早期由英国的Reymont最早提出[1][2]。世界各地对PPP的定义各不相同,且其内容和目标也随各个国家的特定背景和各个专家的关注点不同而变化,很难达成共识,因此,一些学者和业界人士认为PPP的定义过于复杂宽泛,要给PPP提出一个统一的具体概念是比较困难的。

欧盟委员会认为PPP模式是政府机构和企业机构之间一种合作方式,两方根据自身条件承担相应的责任和风险,双方共同完成合作的项目,而此项目之前是只能由政府机构来完成的[3]。

香港效率促进会将PPP定义为一种由双方共同提供公共服务或实施项目的安排,通过如此排布,双方根据各自的优势特点采取不同程度的参与,获得风险的分担和利益分享,包括许经营、私营部门投资、合伙投资、合伙经营等几种方式[4]。

三、政企合作(PPP)模式的运作项目类型

1.经济独立型的项目

政府在这类项目的开发和运营中所起的作用很有限,其参与项目的前期计划,帮助投资者成立专门的项目公司。项目公司独立进行项目设计、建设、资金的筹措及运营,独立承担风险。以向最终的使用者收费的形式来收回成本和实现利润。

2.为公共部门提供服务型的项目

政府在这类项目中主要进行投资,企业部门只是负责部分项目的建造,或者受政府委托完成设施的管理维护或者提供部分公共服务,通过向公共部门收费来收回投资和实现利润。

3.政府企业合营型项目

政府和私营企业共同参与项目的开发建设,企业部门参与部分或者全部的投资,通过一定的合作机制双方共同分担风险且共享收益。在建立的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基础上,此类项目能够充分发挥双方的各自优势,为整个项目节约建设和经营成本,同时还能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合同结束后,项目资产最终归属于公共部门。

四、政企合作(PPP)模式的组织形式[5]

1.政府部门一般是项目的发起人,是引入企业部门参与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来的相关政策的制定者。政府部门通过组织对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采用招投标的方式寻找合适的投资者(中标者)成立项目公司作为项目开发的主体。政府与项目公司签订协议,由项目公司来完成项目的融资、设计、建设及运营,在此过程中,政府起着提供信誉担保、承担相应风险和提供法律保障的一系列政策支持,并对项目进行监督管理。

2.民间的投资者即企业部门是PPP项目的主要参与者,由于PPP项目的资金需求量较大,项目工期持续时间长,民间投资者不仅需要具备雄厚的资金实力还要具有良好的社会信誉,政府会采用招投标的方式来确定合适的民间投资者。

3.为了更好的能对项目进行管理与操作,项目的投资者专门组织一个项目公司。项目公司可以是由单独的投资者组成,也可是由若干投资者以联合体的形式与政府机构共同组成,项目公司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项目公司会获得当地政府与机构给与的经营特许权,主要是负责项目的建设与具体经营,提供开发项目所需资金,提供管理经验和操作技术,并承担相应的风险,进而从中获得利润。

4.由于项目的开发建设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仅仅靠私营也部门的投资是不足以支撑的,故需要有大量的贷款来支持。通常情况下项目的贷款数额较大,放贷方需要承担很大的风险,这时多家银行以组团的形式来对项目放贷,这样就把风险分散,降低了自身所需要承担的风险了。

5.PPP模式的巨大投资金额以及面对未来很多难以预测的不利因素,要求项目的各个参与方能够准确地认定面临的主要风险,并根据需要进行投保。因此,保险商成为了分担风险的重要一方。

6.其他机构包括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各类设备原、材料、能源的供应商,运营商、承购商以及相关的咨询顾问和专家等,他们同样都在项目运作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与项目公司及各合作方的协调和密切配合保证了项目的成功运作。

7.对于具体的设计和建造工作,项目公司可以不必亲自参与,通过相关合同协议由专业的承包商来完成,这样项目公司就把相应的风险转移给了承包商,技术水平及社会信誉是承包商能够获得项目及获得银行机构贷款的关键因素。

五、政企合作(PPP)模式特征

1.是政府提高公共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

政府提供传统服务的方式是直接参与到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运营和管理中去,从而会产生质量低劣、工期滞后、费用 超支等问题。PPP模式的实施实质上就是对政府传统投融资模式的创新和变革,政府职能的改变和机制的创新,使得企业部门和公共部门各自的优势得以充分展现,公共服务的质量得以提升。

2.是实现资金最佳价值的有效形式

在PPP模式的实施过程中,一般是由企业部门来管理设施项目的融资、设计、建造以及交付使用的全过程。企业部门要按照合同中规定的要求来完成实施的项目否则要接受相应的经济惩罚,这从而使PPP项目在整个工程的有效期内节省开支,进而获得较高的利润双方来共同分享。

3.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政府的投资压力

新建或者是更新维护基础设施及社会事业项目的需求与政府资金供给不足的矛盾是世界各国面临的普遍问题。PPP模式的应用,通过企业部门与政府部门的合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政府在资金上的压力,并能够尽快满足公众对服务的需求。

4.政府的扶持直接提高项目收益是PPP融资成功的关键

向银行机构的贷款和项目公司自身的资本金是公司进行项目实施的主要资金来源。项目公司用来偿还贷款的资金来源来自于项目的经营与当地政府机构的大力扶持所产生的效益。一般情况下,项目公司获得贷款主要是当地政府机构向银行部门提供了担保,这样政府机构不仅分担了企业部门的部分风险,还解决了企业面临融资困难的尴尬局面。

5.风险在公共部门和企业部门之间得到合理分担

风险由公共部门于企业部门共同承担,这改变了传统模式下单独有政府机构来承担的传统局面。风险分担的原则是将风险交给最适合管理与控制的一方。风险的合理分担不仅使企业部门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政府部门也能够更加专注于基本职能的执行,例如对标准的制定与执行和对人民公共利益的保证。

六、政企合作PPP模式的必要性

1.缓解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巨大资金缺口。

随着城市经济的加速发展,新的城区不断涌现,新城区的开发建设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基础设施,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虽然政府机构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财政优惠、支持政策,但毕竟不能解决问题的根本,在投资量加速增长的情况下,我国的财政投资预算对工程项目的需求量已成开始逐年下降。

2.促进项目投资和运营效率的提高

一般情况下,在企业参与PPP模式的项目之前,必须明确自己是否有能力承担项目项目的投资风险和项目的经营风险。所以,一旦成本价格确定下来,投资企业会为了降低成本,会努力利用增加服务品种和扩大服务数量来获得更多的收益,通过利用先进的技术经验和管理方法来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

3.为竞争机制的创立做铺垫

在竞争机制引入后,行业的改革发展有了较大的突破,尤其是把民间资本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引入,行间的竞争就无从谈起。为此,保持经济发展的良好形势,尤其是公共设施领域和城市开发建设领域的发展,要通过一系列措施的制定,来激励民间资本进入此领域以实现资本的多元化,并在此领域内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

4.利于政府工作效率的提高

政府部门与民间的投资者通过签订协议来规范各自的权利与义务。如果政府出现违反约定的请情况,企业可以在规定的情况下对政府部门提出要求或撤出投入的资金与设施;企业出现违反约定的情况,政府同样可从企业手里收回项目。通过这样的协议规定,项目的建设与运营就有了可靠的保障。政府就可以把精力集中到自己善于发挥利用的地方,比如环境变化的分析,对经济政策进行指定与调整,保证宏观经济在一个稳定的状态下运行。

5.有助于财政负担的减轻

民间资本的注入,为政府降低了财政支出,这样政府机构就可以把资金应用到更需要的领域,如教育领域、科技领域、人民生活保障领域等等,并且企业的引入,还会通过高效率、高质量的运作使税收增加。

参考文献:

[1]刘志.PPP模式在公共服务领域中的应用和分析[J].建筑经济,2005(07):13-18.

[2]United Nations Institute for Raining and Research.PPP-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R],2000.

[3]王守清,柯永健.特许经营项目融资(BOT、PFI和PPP)[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4]The European Commission. Guidance for successful PPP[R].2003.

ppp模式范文第10篇

PPP模式本质是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在公益性、准经营性领域引入私人资本和政府合作,在国内兴起自2014年至今已有近3年的时间。社会资本对其的关注也从最初的反响平平、冷眼旁观,到后来的蜂拥而至、热火朝天。

根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截至2016年11月30日,全国PPP入库项目达10828个,入库项目金额129565.81亿元。随着PPP项目大量落地,其中的问题也逐渐暴露。而2017年将是PPP模式从狂热增长复归稳定发展、从盲目追随向理性选择转换的一年。

PPP是管理模式而不是融资手段

“如果仍把PPP作为融资手段,这种理解是片面的。”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中心主任焦小平认为,PPP是一种市场化、社会化公共产品供给管理方式,是创新发展的一种“新引擎”,而并非简单地融资手段,应被赋予新内涵。

中国财政学会PPP专委会秘书长、亚洲开发银行PPP专家孙洁也持有同样的观点:“PPP不能看成融资方式,我一直认为它是一种管理方式、是一个管理的概念,直到现在我依然没有改变。”

孙洁认为,PPP更能体现其价值的地方在于政府借助社会资本方的能力和资本来运营社会公共项目,而不是简单的融资,“如果只是借钱,银行资金多的是,直接找银行能完成这个目标吗?完成不了。”

虽然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PPP模式是政府的一种公共管理模式,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偏向于把其当做融资工具来使用。孙杰指出:“最为明显的特征是无论政府方还是社会资本方仍然习惯于将投资回报高低作为谈判的核心,从而忽略项目未来运营的质量和效率。”作为社会资本方,站在其个人利益来看,除了社会公益层面,固然需要考虑回报高低,但是在PPP项目的具体实施中,一些地方政府“甚至不惜将明股实债、保底回购等作为投资PPP项目的方式和条件,这与采用PPP的初衷背道而驰。”

专家称,PPP模式视为管理模式而且非融资手段更能体现出它的优势。PPP的特点之一是利益共享、风险同担和全程合作,而许多PPP项目更趋近于融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风险和收益并不一致。收益由项目公司获得,而之后的风险却由政府单独承担。而很多项目合作时间只有三五年,项目建成后由政府负责回购,这就导致只负责前期风险较低的项目公司很容易获得收益抽身而退。

另外,把PPP看做社会管理方式而不是简单的融资渠道,可以改变地方政府把PPP当做减少政府财政支出、“美化”资产负债表的讨巧手段。

PPP要合作共赢而非相互博弈

西方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在其《经济学原理》的第一篇导言中表示:“竞争可以是建设性的,也可以是破坏性的;但即便建设性时候的竞争也没有合作那样有利。”对此,孙洁总结到“马歇尔本人是研究竞争的,却也表示合作是最好的”。马歇尔虽然认为合作是最好的,但却没有研究合作,是因为西方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大前提。合作固然好,但是在理性人的前提下,合作又是最难实现的。

经济学中的“囚徒困境”也形象地描述了合作的难以实现性:两个共谋犯罪的人被关入监狱,不能互相沟通情况。如果两个人都不揭发对方,则由于证据不确定,每个人都坐牢一年;若一人揭发,而另一人沉默,则揭发者因为立功而立即获释,沉默者因不合作而入狱五年;若互相揭发,则因证据确实,二者都判刑两年。由于囚徒无法信任对方,因此倾向于互相揭发,而不是同守沉默,从而导致整体利益最低。

如何才能实现双方利益最大化?相互之间绝对的信任是达到双方利益最大化的有效前提。这一点在PPP模式中也有所体现,在PPP中政府和企业要相互信任,并站在对方的利益角度考虑,那么获得共同利益就是最大的。政府站在企业角度考虑,在合理合规的前提下,尽量为项目合作企业提供便利。合作企业站在政府角度考虑,在保证项目安全的前提下尽量节省政府资源、提高社会公共项目的服务水平。如此,才能使PPP项目双方获得最佳收益。

政府在没有做好足够的工作情况下,匆忙设立PPP项目,企业进入后不但没有获得利益反而出现亏损,高风险低收益必然会降低企业的积极性,导致项目草草了事。企业受损――百姓没有得到好的服务――政府被百姓抱怨,三方获得利益最低。而如果政府做好前期工作,为企业提供便利,企业获得相对高收益低风险的项目,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积极性。企业做出好项目――百姓获得好服务――政府得到百姓的认可,如此才能使三方同时获得最佳收益。

目前看来,我国项目投资大多在几十亿到上百亿之间,如此大的项目必然涉及到各方面错综复杂的群体。成功,皆大欢喜,失败,也必将满目疮痍。

据孙洁研究员提到,在南方某城市,政府新修了一段8公里的高速连接线。而距此不远也有一条并行的高速连接线,这条原高速连接线是在几年前政府无钱修路为方便百姓通过授权企业修建的,并答应准许其向过路车辆收取一定的费用。随着近几年家庭自有车辆的急剧增加,每当节假日这条线路都会形成严重的拥堵。为了方便群众出行,政府与企业协商准备回收这条线路并取消收费站,缓解拥堵。政府、企业多次协商,最后政府给到企业一个相对合理的价格,企业最终拒绝退出。政府无奈才又建了一条并行的道路,不设立收费站,方便了百姓出行。企业修建的道路开始变得冷冷清清,收不到过路费又再去找政府希望政府回收而未果,双方都不愉快。

两条并行道路,一条空置,占用了大量的资源却没有获得相应的效果。

PPP不是“万能药”

在PPP热潮下,各地方大量的PPP项目连续上马,仿佛一时间PPP就成了地方政府包治百病的万能良方。地方政府为了美化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纷纷设立PPP项目,PPP项目咨询公司为了赚取咨询费用而推波助澜,各企业因为这是“由政府提出的靠谱项目”也闻风而动积极参与。

但是PPP模式并不是适合所有项目的“万能药”,PPP更适合的是有较长后期经营的项目。模式所渴望的并不是融资需求,而是专业的经营管理能力。这也是PPP模式与BT模式不同之处,当把PPP模式当做融资模式来运作的时候,就失去了PPP的主要优势,退化为BT模式,即政府缺钱――社会资本建设――三五年后政府回购并支付社会资本一定的回报。

国家发改委投资所投资体制政策研究室主任吴亚平认为,PPP比较适合有较长后期经营的项目,如轨道交通项目、污水处理厂、供水厂等。融资不是PPP的主要目的;PPP是长期的合作,8年、10年甚至20年的合作,PPP的本意是让社会资本来经营,利用社会资本专业的经营管理能力,来提高效率。

而短期的、纯公益性的项目则不适合PPP模式,如市政道路、园区基础建设等。因为此类项目没有收益,投资者获得的回报只是来自于政府财政补贴或者政府购买服务。此类项目持续时间较短,管理方式单一,更趋近于BT模式。

PPP项目多以经营性项目,或准经营性项目为主,社会资本通过后期的持续经营获取收益来弥补前期的建设支出并获取一定额外收益。但也不是所有的项目都能单靠经营收益达到最终盈利目的,还有一些项目需要政府给予一定的补贴才能达到预计收益。吴亚平认为,如果PPP项目投资者回报超过70%都是来自于政府补贴获得,这个项目就不适合于PPP模式。政府补贴占比超过70%的项目,政府完全有能力自己运营,此类项目的设立模式可以考虑其他模式,而非PPP模式。

PPP模式兴起之后,有人对其极力鼓吹,甚至把带动中国经济企稳复苏的重任都交给了它。但是PPP在经济复苏中的作用真有如此神效吗?

PPP模式只是欧美国家众多基础建设投资方式中的一种补充形式。据财新智库莫尼塔研究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介绍,PPP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比例,欧洲平均为4.9%,美国平均2%左右。如此低的占比明显不能在经济运行中起到主导作用。

而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欧美PPP项目数量和项目金额都大幅减少,而政府投资在基础建设投资中占比显著提升,承担起应对金融危机宏观调控的责任。

虽然不应该把中国经济复苏企稳的希望和重任完全甩给PPP,但是PPP模式优势亦显而易见。PPP模式不仅提升城市基础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效率稳定经济增长,也弥补了地方债受到规范之后的融资缺口,缓解了地方债务压力。对于社会资本PPP填补了房地产和地方融资平台缺位之后的资产荒,开拓了社会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项目等新的业务模式。同时,PPP模式下的医疗、教育、交通、污水处理等公共服务项目也给普通民众带来极大的便利。

上一篇:卫生评估范文 下一篇:小结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