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范文

时间:2023-09-27 02:59:26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篇1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336-01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经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我们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带动了教育的现代化。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掌握计算机知识,已经成为学生进行学习和生活的一项基本技能,学生学会应用是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所以,作为一名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总结以找到信息技术行之有效教学方法。本文作者就以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为题材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作为教师,应当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把学生的学习内容、教学目标等相关教学内容相结合,还要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意义,在设计教学情境时做到:选择情境范围要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基点,创设情境素材要以激活学生知识与技能为支点,设计情境过程要以积淀学生信息素养为重点,教学情境创设与素材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情趣与课堂教学效果,比如在文字处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到教学内容的需要,应当在多媒体屏幕上展现出事先准备的电子报。因为教学版面设计得非常独特,图、文字背景相当漂亮,在演示过程中,学生看后特别感兴趣,个个赞不绝口,表现出跃跃欲试的求知欲。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强烈的求知心理,让学生自制贺卡和专题报刊,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教学情境影响下,学生会表现出高涨的学习热情,能发挥丰富多彩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出精美的作品,感受到了真切求知的情趣,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会主动进行信息技术知识的综合运用。在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和合理选择素材的努力下,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课堂教学的气氛更加活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断提高。

二、示范教学与实践操作结合

示范教学法是我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向学生作示范性操作,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新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就能更正确、更深刻、更牢固地掌握概念、原理、规律等理性知识,使学生少走弯路、节省时间。另外,通过演示,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如:Windows、Word等,这种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是一种重要而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演示完后学生就有跃跃欲试的欲望,这时最好马上让学生自己操作,使学习的内容立即得到巩固。比如,在演示完后,设计一个相关知识的“任务”,让学生稍微动动手就做好。学生自己动手做,最后请做得比较好的学生演示给其他同学看。这样对演示的同学有鼓舞作用,对其他的学生也有激励作用。演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就可以形成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特征。大大培养了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

三、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解决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差异

信息技术课和别的学科最大的不同是学生基础的差别,有的学生你不教他也会了,而有的学生或许还从来没有摸过电脑。因此,我们在上课时一定要注意到这种差别,并要经常有意识地去缩小差别。事实上,不仅基础水平,包括学生个性在内的诸多因素,总会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差异,我们应该尊重差异,并把它作为实施教学的依据,这也就要求我们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设计分层的课堂教学时,应面对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在不同程度都有进步,都能发展,都有成功感。一般在设计教学任务时,应有层次地安排任务,让学生进行练习。一般分为:基础题、提高题、探究题,其中“基础题”是每位学生必须掌握的,而“提高题”和“探究题”等主要是针对动作快的同学,正确地引导他们,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举一反三的能力,避免出现玩游戏等现象。

四、学以致用,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是一种工具,一种技能,在教授好信息技术课程的时候,我们要和其他课程的教学结合起来,鼓励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将信息技术课手段实际运用到我们的教学之中。

信息技术领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要做到信息技术内容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其他内容有机整合,特别是研究性学习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那我们又如何来进行整合呢?首先,信息技术教师应做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信息技术顾问。当学生在开展活动中有信息技术需求时,可以进行专题培训。其次,在信息技术课上设计主题学习活动,让学生学会应用技术来学习,主题可以来源于各学科与生活中。

五、结语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对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的研究将是一个长期的课题。中学计算机教学是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也是非常之多,此文讲了几点个人教学中的心得与观点,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利于互相交流教学体会。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我愿意不断实践、总结,找出更佳、更科学的教学方法,努力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把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搞得更好。

参考文献:

[1] 李相义.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之道[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17).25-27.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篇2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重要的技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使用。在当今及未来社会,掌握信息技术是对人的一种基本要求,人们都知道不懂得信息技术的人必将被现代社会所淘汰。但是,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新课,还很年轻,需要我们教师同行及社会各界人士等不断地关心、支持、探索、交流,使我们的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我校于XX年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投资30多万元,购置浪潮pⅲ以上品牌计算机60台,自去年9月份高一、二年级共十五个班开设每周一节的信息技术课,在学校教职员工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以下就是我在一年来的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的一点感受、体会和总结。

一、立足实际、搞好教学。 

    怎样让一个从未接触过信息技术知识的学生,熟练地掌握最基本的知识,这是开始上课前首先思考的问题。也是教学研究的第一个课题。

1、 揭开神秘的面纱。

    对学生来说,信息技术课是一个陌生学科,大多学生有很大的神秘感。首先我们注意帮助学生揭开“信息技术”这个神秘的面纱,让学生沿着正确的轨道去汲取新鲜的知识。这样我们从开始的教学中首先把信息技术从“原始——>先进”的发展过程给学生讲清,让学生了解到信息技术不是才有的,而是早就存在的,只是没有明确提出。从理解简单落后的信息技术,上升到了解当今最先进的信息技术。这样学生便从思想上对什么是信息技术有了占领深刻的认识。攻破了这一难题,顺理成章地过渡到了处理信息的手段或者工具。我们也是从处理信息的原始工具讲起,逐渐讲到当今处理信息的最先进的工具——计算机。提到计算机,学生就不那么陌生,引导他们回答在哪些地方见到过计算机,这样便引出计算机的广泛地应用。由此介绍计算机的发展过程,从原始的计算机的构造及功能讲到当今最先进的计算机的构造及性能,让学生清楚的知道计算机的基本结构的演变和性能的提高,了解计算机这个高科技产物的惊人发展速度,继而从心里佩服这个先进的产物,逐渐开启好奇之门。有了这些基础,接下来的工作就很容易做了,讲述计算机中的信息是怎样表示的;计算机是怎样处理信息的;信息技术中的几个热点问题及计算机的安全问题等等。

2、登堂入室。

   经过上述的教学,让学生从实质上了解了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及其中的一系列问题,基本上打破了信息技术的神秘感,并且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下一步就要真正接触到怎样使用计算机这个先进的工具了。

   讲使用计算机,首先我们注意讲清整个计算机系统(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让学生搞清硬件、软件的作用。明白了这些,就可以学习计算机家族中的小兄弟——微型计算机的使用了。

   先讲述现在常用的操作系统软件,让学生明白自己所进行的操作都是通过操作系统软件来完成的。接着讲解现在最常用的windows98操作系统。在这里,我们注意了把微机从开机到windows98启动成功这个过程讲清楚,这有助于建立学生的整体意识。讲述windows98时,我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先讲清最基本的鼠标操作,让学生反复练习,这里我们增加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小游戏,如纸牌、扫雷等加强鼠标操作的训练。实践证明,学生很快掌握了鼠标的使用方法。然后可以从最直观的桌面讲起,逐渐扩展到窗口操作、任务栏的作用及各种菜单等等。掌握了这些基本内容,使学生在学习如何对文字信息进行各种简单处理、文件及文件夹的概念、磁盘上的文件及文件夹的各种操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样,windows98的学习基本完成。实际上,在整个信息技术课中,学习windows98是一项最重要的内容,它是一个桥梁,沟通着用户和微机,只有真正掌握了这一层,用户才能高效率地使用各种其他软件。解决了这个问题,以后的教学就轻松多了。如怎样使用wpsXX、dreamweaver 4等等及网络的使用,教师稍加点拨,学生很快就能掌握。

3,自由探寻。

    通过上述的教学,学生已会简单的使用计算机了。但是,毕竟学生求知欲比较强,这样在后期的教学中,我们采取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发散思维,让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尽情地去探索、去研究,在不断地探索中提高自己的水平。比如,有的同学在学习wpsXX时,对插入图片提出了问题:怎样在引入之前,对图片作一下处理,让它变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我们便把一些图形编辑处理软件介绍给他们,学生的认识和操作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再如我们让学生自己找材料,根据材料的内容进行输入、编辑,各种各样的材料,给我们也出了不少难题,几名教师全部靠上辅导,师生相德益彰,都有很大收益。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任何教学活动总离不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条主线。信息技术更是如此。在学习书本知识阶段,由于学生一周一节课,理论与实践时间差大,我们通过对比总结,把原来在教室内上一节理论课,再从微机房上一至两节实践课,改为全部在微机室上课,四十五分钟时间,基本按“讲—练—讲—练—总结”这个模式,教师利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通过教师主机边讲边操作演示,把每一个知识点视难易程度,进行一至二遍讲解和演示,然后让学生模仿练习15分钟左右,接着教师利用5分钟的时间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及重点进行第二次讲解,之后学生再练习10至15分钟,最后5分钟时间教师抓住教学重点进行总结,把所学知识点系统起来。每一节课根据教学内容不同,可以有不同的时间安排。这样一路走下来,学生基本上能够掌握所学知识。共2页,当前第1页1

5,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信息技术领域发展迅速、更新很快,新知识、新产品、新术语几乎天天出现。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只有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地自我加压,才能将信息知识更流畅地、轻松地、完整地讲授给学生,才能让学生始终走在信息技术知识的前端,跟上不断发展的时代的步伐。

6, 结合现状,激发学生为强国而学习的信心和决心。

    我认为,信息技术课,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几种操作,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一种思想、一种意识,为我国各产业的长足发展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学生,是未来国家的建设者,如何使将来有更多的有志者为我国的信息技术产业作贡献,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把我国信息技术业的现状讲述给学生,让他们知道我国信息技术业在世界上的位置,不断激发起他们好好学习、为国效力的决心和毅力,让我国的it业快速发展,以期早日赶上和超过

it业的发达国家。

二、环境支持。 

    如何高质量的完成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我认为,除了教师在教学中不懈地努力之外,更重要的莫过于教学环境的改善。

1,学校良好环境的建设。

   一个良好的学校环境,对于开好这门新课是至关重要的。在一个学校里,如果从学校领导到各科教师都不关心支持,甚至排斥这门课的话,教师怎能去尽力工作,怎能顺畅地完成这门课的教学。在目前信息课还没有列入高考课目的前提下,我们经常和领导交谈,向领导汇报工作,介绍外地使用先进的教学设备的情况,争取领导的支持,现在从校长到各科教师,都非常关心支持这门课的开展。从去年开始,我校在教委和校领导的支持和关心下,先后投入资金近百万,建成了微机室二间,语音室二间,智能广播系统也正在施工中,这给我们的教学活动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为了响应我国教育部提出的“校校通”工程,我校计划在最近几年内进行学校校园网的建设,进一步加速学校的信息化进程,力争用最短时间建成比较先进的信息化学校,挤身电化教育先进行列。有了这样好的学校环境的支持,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才能日益走向正规化、系统化。

2, 社会环境的支持。

   一个好的学校环境是重要的,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也不可缺少。对于一个新生的事物,只有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才能更好地向前发展。如果一个社会对信息技术的接受程度过慢或者说排斥的话,整个社会的信息化程度肯度会受到限制,甚至非常落后。在一个落后的环境下中的信息技术的发展是可想而知的。

   教好这门课,我们需要借助于一些先进的手段、设备,才能不断地提高这门课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但是,一个学校的财力、技术等毕竟是有限的,这就需要社会各界的不断支持帮助,能够为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提供更好的条件。

   综上所述,我们深深感到,只有立足实际,认真分析和研究好教材、大纲,研究好学生,争取学校师生的支持、社会的支持,才能创造性地搞好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才能使我们的工作有所开拓,有所进取。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篇3

【关键词】高中 信息技术 教学 策略

引言:作为一名任教多年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及本节课,就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的策略谈一点做法和体会。

1.根据教学需要重新组合教材,激发学生兴趣

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并没有严格的难易程度界限,并不是必须掌握了所有琐碎的基本知识,才可学习应用。教师可以打破并重新组合教材结构,不需要完全按照书本教学内容的次序,可以按照自己的教学需要把一些内容,如章、节或知识点重新组合。

高中学生一般对信息技术都非常感兴趣,很想学,然而老师上来就重复初中学过的计算机的产生、发展、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等,上机也只是中英文输入练习,一段时间下来,学生自然会感到计算机学习枯燥无味、晦涩难懂,渐渐地兴趣就会消失了。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重新组合教材结构,首先让学生学习高中课程(信息技术基础)的第二章信息获取,上因特网,同学之间相互收发电子邮件。每当学生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了自己的想法,他们的自豪感会油然而生,在兴趣激发的过程中,学生也自然发现了很多疑问,求知的欲望自然生成,这时再介绍基础知识,学生的兴趣也会逐渐浓厚。

2.教师运用多种类比迁移,灵活运用知识

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来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教师应该通过类比迁移教学方法让学生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背景,对新知识进行认识和编码,从而建构自己的理解,也就比较容易掌握新知识。例如,讲到Word时,我要求学生选择文字块时,也用选取文件的方法来试,学生很快发现了相似点和不同点,再对Word图形进行选取时,也发现了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学生不仅记得牢,而且在以后学习中容易进行类比,起到灵活运用已学知识突破新知识的迁移作用。学生通过比较,找出了相似性,为以后知识的迁移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当然,使用这种方法时,选择的类比对象要恰当,否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3.课堂教学应充分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设置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先设计安排与学习有关的问题悬念,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强烈求知欲望,以最佳的学习状态进行学习。例如我利用延安是革命圣地这个可以引起学生共鸣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搜索延安图片并进行复制、粘贴等,开展自主学习。所以,知识问题情境的设置不仅在教学的引入阶段要格外注意,而且应当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要成为一个连续的过程,并形成几个潮.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不断激发学习动机,给学生提供学习的目标和思维的空间,学生自主学习才能真正成为可能。从发展性的要求来看,要让学生具备在未来的工作中,科学地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若能对信息技术教材巧安排,对问题妙引导,创设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是非常有益的。

4.信息教学应巧妙运用比喻,帮助学生理解知识难点

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使抽象难懂的变成形象易理解的,最好的方法就是打比方。因此,我尽量将深奥的理论讲得通俗易懂,在教学中巧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将难懂的理论形象化。比如,为了讲清楚IP地址,同一网络中不能有相同的IP地址,不同的局域网中可以用相同的IP地址,IP地址比作学生名字,班级比作整个互联网,同一班级中学生名字相同了,老师提问时,不知道两个中哪一个站起来,而有两个学生的名字相同,但出现在不同班级中,就没有问题了。运用这种用现实生活中大家熟悉的事物,对问题进行说明的方法,学生就会感到所学内容与生活是接近的,理解起来也相对容易。

5.教师演示与学生实践结合,提高学生操作能力

演示法是我经常采用的一种的教学方法,它是利用教学软件,向学生作示范性操作,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新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就能更正确、更深刻、更牢固地掌握概念、原理、规律等理性知识,使学生少走弯路、节省时间。另外,通过演示,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我在课堂上巡回进行技能练习指导,解答疑难。学生实践操作占整堂课的大部分时间,有很多自己实践动手的机会。

教师演示完后学生就有跃跃欲试的欲望,这是一个大好的时机,马上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使学习的内容马上得到巩固。比如,在演示完后,设计一个相关知识的“小任务”,让学生稍微动动手就做好。然后再深入一点,设计一个稍难点的“任务”,学生自己动手做,然后请做得比较好的学生演示给其他同学看。这样对演示的同学有鼓舞作用,对其他的学生也有激励作用。演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就可以形成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特征,大大增强了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

6.充分运用表扬激励,给予学生信心

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老师给他信心,他就有感觉会成功,就去努力。作为教师就要多多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合理运用表扬。表扬比批评的效果好,表扬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对教师的指导也会欣然接受;批评只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师生之间对立了,你如何去教育学生?所以通过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突出表现及时加以表扬和鼓励,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学习的价值感、荣誉感和喜悦感,学习兴趣得到进一步深化,形成良性循环,同时也激励其他同学。

7.课堂教学应注重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

学生对信息技术的领悟和掌握程度是有很大差距的,如果每一节课都同样的要求学生完成相同的任务,或演示一遍就放手让学生自己操作,会导致优秀学生吃不饱,反映慢的学生消化不良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我采取分层次教学,根据学生的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点等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对于一些能力强的学生,出一些提高性题目,指导他们上机完成,给他们补充图像、多媒体作品、网页制作等一些内容。对于一些中等水平的学生指导他们上机练习,巩固本课知识;对于那些基础差的学生从零点开始,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使他们不会因为自己基础知识差而丧失学习计算机的信心,这样一节课,可以使学生们都能在各自不同基础上接受新知识。另外我还组织学生在课下组成一帮一活动,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培养了同学之间的协作能力和合作精神。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篇4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ASP技术来进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以便在课程管理中设置课程内容,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利用ASP技术来进行系统设计,在功能上涵盖了课前准备到课后总结的全部内容,在对学生作业进行评价时,也能够做到及时处理,及时掌握好学生的动向。基于此技术能够便于对学生的管理,将上课签到的信息保留,方便了教师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也能及时掌控学生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做到及时改进。利用ASP技术对网站进行测试管理,针对所学内容进行作业布置,方便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通过输入学号进入系统,对自己的个人资料、课程、测试、网站要进行确认,再进行修改和完善,在登陆的同时也完成了上课的签到,根据网站和课程的要求来完成相应的任务,上交作业或作品。利用ASP技术设计的网站可以方便学生的资料下载,需要相关资料,只需要在资源下载处下载即可,甚至有能力的学生还可以利用ASP技术对网站进行自主设计、。

二、利用ASP技术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高中信息技术的学习中,数据库的学习占据很大一部分课程,相对复杂也相对枯燥,学生对这一部分的课程学习并不是很感兴趣。使用ASP技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巧妙的引入课题,比如说,可以设计一个班级的通讯录,需要输入每一个学生的姓名、学号、生日、联系电话、兴趣爱好、电子邮箱等,最后提交完成。通过将全班的信息汇入到一张表格中的这项活动,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据库生成都是有关身边的人及与自己相关的事,得到切身体会,由此产生学习的兴趣,为教师对数据库的基本概念讲解做好铺垫。利用ASP技术简单地将ADO组件与数据库文件联系起来,再利用Request对象来获得表格中的相关信息,就如班级通讯录中的姓名、学号、生日等,再通过调用SQL语言,将学生信息保存到数据库中,其中ASP技术就能够主动完成与数据库的连接,进行数据的输入和读出等。最后将生成的Access数据库文件让学生进行共享,这样就能让学生拥有一个完整的素材,因此在以后的学习中也会继续保持较高的热情,主动地去完成学习任务。

三、ASP技术能够巧妙化解教学难点

ASP技术在很多方面能够给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提供便利,同时也能给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难点进行巧妙的化解。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有关CSS样式表的语法格式和书写方法具备一定的难度,虽然语法格式和书写方法不是教学的重点内容,但是如果不解决这一问题,会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带来不好的影响。因此,利用好ASP技术,就能够巧妙地化解这一难点,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个简单的活动来方便学生了解。通过登陆界面,让学生选择好班级、学号,然后进入实验,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自行设计文字来获得感性认识。最终教师将所有学生设计的文字样式放入一个网页中,让所有学生进行观看,让其代入应用到自己的网页中,自行观察使用效果。通过这样一个小小的设计,能够让学生简单直观的感受到CSS样式表的调用方法,提高学生学习CSS代码的积极性,在显示时,要根据显示文字的实际效果,结合CSS技术,再根据自己的设计效果来改进网页存在的不足。

四、利用ASP技术上传并评价作品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中,学生经常需要完成一些电子作品,那么如何对这些电子作品进行保存并评价呢?利用ASP技术能够更加简单方便的进行保存评价,通过设立一个文件夹来将完成的电子作品上交到指定文件夹中,在发表成功后,这些作品就可以打开浏览,教师也可以进行评分,同学间也可以互评。利用这种方式,能够提高学习能动性,通过打分这一方式来激励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全力以赴去完成作业,促进教学的有效展开。ASP技术一般是与数据库联系在一起的,ASP应用程序的开发离不开数据库,所以应当充分利用好这个特性,并让这个特性能够适时地展现出来,实现相互监督、相互促进的目的,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地促进教学任务的展开。如今,信息技术已经得到迅猛的发展,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也在发生着改变,利用好ASP技术来适应当今的教学方式,能够让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变得更加简单、高效,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推动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注入新的理念。与此同时,还能让学生应用好ASP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篇5

【论文摘要】如今的社会已是信息时代社会,计算机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普及,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在此也对我们学习并掌握计算机的使用提出了一个要求,为此根据教育部要求,各中学已经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并且高中已将其列入会考要求。所以做好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为了培养学生计算机意识、普及计算机文化、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按照计算机课教学大纲的要求,自99年起,我校在高中年级开设了计算机课,计算机课程将逐步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学科。为了教好这门综合性课程,我采取了以下方法:

1.对教材的处理

我们采用的教材是广西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信息技术教科书,本书共分四册,每学期1册,适合高一看到至二年级使用。其内容主要为:一、信息技术入门;二、计算机操作系统;三、文字处理系统;四、网络基础与运用;五、数据处理;六、网页制作;七、动画制作;八、简单程序制作。我们的教学主要采用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按照《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的要求,从小学、初中均应开设计算机课,但实际情况是,许多小学、初中都未开设计算机课程。因此,在高一开设计算机课,学生既有新鲜感的一面,更有缺乏基础知识的一面。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高一年级,利用上课的时间,讲授键盘指法、汉字输入等基础知识,并向全校学生介绍计算机基本知识及计算机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加了学生在这方面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机意识。

2.多用举例对比,讲清基本概念

在讲授“计算机基本知识”这章时,除讲清楚概念外,多采用举例对比。讲“信息技术的特点”时,为了讲清“信息的依附性”我举了令狐冲在思过崖崖壁上学习剑法的事例,讲“信息与人类的关系”时,我将去年我军海陆空三军演习中的原始森林生存实验做为练习题,把学生分成小组,每个组自行讨论选择物品完成实验,是学生轻松愉快的掌握了基本概念。

讲“计算机特点”时,为说明计算机速度快,用计算机几分钟就可以预报第二天的天气,而用人工计算,则须要六万四千人连续计算24小时。又如英国数学家w.SHANKS曾经用15年的时间将圆周率Л的值计算到527位,而用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仅用40秒钟就打破了这一记录。讲计算机的精度高时,可举例:用计算机控制的导弹,从几公里或几十公里之外发射,可以准确击中预定的目标,而误差不到一米。

在讲“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一节时,“字节”是计算机存储容量的基本计量单位。着重对学生强调基本的“计量”单位,与我们生活中重量采用“克”、长度用“米”或“尺”等计量单位相对比,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转贴于

3.突出重点内容,注意各学科的联系

高中信息技术中数制的转换,主要是让学生理解不同数制之间的关系,明白计算机世界中的二进制的使用。在讲解过程中要用到大量数学的知识,因此在讲解之前先将数学中进制方面的知识复习讲解一遍,讲授时效果较好;2005年高考数学试题中就考查了数制的转换(6进制与10进制之间的关系);因此学习信息技术学科必须注意与各门学科之间的联系。

在学习“计算机操作系统”一章时,对DOS的一些基本操作命令,不要求学生死记命令字符,而应引导学生,从命令的形式或英语单词的缩写,去联想该单词的意义或单独短语。如:删除命令De1,即是单词delete“删除、除去”的意思;diR/w紧缩显示当前盘上的文件目录,参数w代表with,即“宽度、横向”的意思;即将当前磁盘文件目录横向排列(每行5个)显示出来;软磁盘格式化Format命令,format/S的参数s,即为“系统”单词system的代替,意为将三个主要系统文件存储在磁盘上。

4.多用实物讲解,保证上机时数

我校高一年级有7个教学班,共计300多人,但学校实际可用计算机却仅50多台。为解决人多机少矛盾,我们多采用实物教学。如讲“外部设备”、“磁盘的使用”、“启动”、“键盘与指法”等章节内容,就将计算机室的软磁盘、驱动器、硬盘、光驱、软驱、主板、CPU等带进课堂,对着实物讲解。在讲“微机组装”时,就到电教室去讲,当场演示给学生看,并采用课件的形式以小组(6-8人一组)形式分批练习演示。在没有正规电子教室软件的情况下,加班加点在网络上查找下载(飞云电子教室软件)安装到每台计算机,使得在讲解如WORD2000、EXCELL等各种操作性强的软件时,能在一台计算机演示给每台计算机观看,让学生的学习更直观,教学更有效。

计算机课程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操作能力,需要有一定的时间用于学生上机实践。我们经常在上课时将学生统一到机房上机,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验证、熟悉。在操作实践过程中,及时解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并要求将学过的典型例题和课本上安排上机实习的内容都亲手操作一遍。对在教学中重点、难点内容一讲完,就及时让学生上机实践,边练习边发现问题及时解答,效果良好。

中小学计算机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素质的一门特殊课程。要确保上好计算机课,还须不断地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不断摸索总结。

参考文献

[1] 江西省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科书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篇6

关键词:新课程;信息技术;信息素养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与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尝试: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简单地说就是信息的敏感程度。现在各类信息纷繁,鱼龙混杂,真假难辨,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信息的基本特征入手学会甄别有用信息、无用信息和有害信息,在信息的海洋中吸收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同时提高对负面信息的鉴别能力和自我防护意识。

二、提高学生信息处理的能力

在信息社会中,学生除了学好语文、数学等基本文化知识外,还必须学习信息技术及相关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创造信息、表达信息、交流信息、应用信息等方面的能力。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通过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分层次布置操作任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处理信息的能力。

1.信息创新是信息加工的高级阶段

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就会大大降低信息的价值。信息创新就是在信息加工过程中通过归纳、综合、抽象、联想等思维活动,找出相关性、规律性的线索,或者从表面现象中分析出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得创新的信息。教师在教学中要十分注重这种能力的培养,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发挥的空间,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大胆地发表不同的观点,尤其是对于学生“标新立异”的看法更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只有在这种宽松的氛围中,学生的思维才能爆发出创新的火花。

2.信息的交流可以实现信息共享,从而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信息

如何培养学生表达信息和交流信息的能力呢?在网络时代的今天,电子邮件、QQ、论坛等的普遍应用,使得网络教学成为信息技术学科的一种很好的教学手段。网络教学为合作学习提供了一个开放的交流环境。

(1)网络教学能够使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内部交流和组际交流更充分

由于受教学时间的限制一堂课中往往只有几个小组发言,交流不够充分,参与度低。而网络教学则可以通过QQ群或电子邮件的形式在小组内部进行小规模讨论,然后再在小组之间展开大规模讨论。这样可以使每位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2)网络教学可以拓宽交流范围

网络教学不仅可以提高班内师生交流的效率,改变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的结构关系,真正实现“师生互动”的教学,而且还可以实现班级、学校,甚至不同国家之间师生的交流,使学生在交流合作中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通过“贡献智慧、分享成果”进而学会合作。

三、引导学生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学生接触计算机的机会很多,家庭、学校、网吧等,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会对学生的身心造成很大的影响,比如:视力下降、身体健康受到影响,导致学习没有精神。我认为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保持正确的操作姿势

2.注意用眼卫生和劳逸结合

3.坚持锻炼身体

所以,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一个重要前提。

四、培养良好的信息情感和信息道德

因特网的开放性和便捷性为人们参与网络传播提供了方便。首先,任何人可都可以在网上设立网站或网页。其次,任何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发表任何言论,从而导致网上出现了不少为法律所禁止或社会道德所不容的行为。所以,培养良好的信息情感和信息道德在信息时代尤其需要加强,这是因为传统的社会条件下,人

与人的交流是面对面的,人对某些问题的自律或良好的道德表象是由于受到社会的舆论的压力,但在信息时代,人与人的交往是隐形的,目前在青少年中存在网上说谎、使用粗言秽语、阅读不良信息、发放病毒,甚至各种各样的信息犯罪不断出现并呈上升趋势等令人担忧的现象,正是由于其信息交流的隐蔽性所导致的,

缺乏直接的舆论监督和社会的压力。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一个人具有很高的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但没有良好的信息道德,其危害更大。所以,一个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人,首先应该是一个具有良好的信息情感和信息道德修养的人。具体表现在:能负责任的使用设备和信息;不随意删除系统软件,篡改计算机的设置或故意删除、修改他人保存在计算机上的文件,甚至给别人计算机加设密码等;不制造不传播黄色的、反动的信息等;主动抵制黄、赌、毒、反动等不良信息的入侵;不非法复制软件和购买盗版软件,不制造和传播病毒;能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法律法规;遵守信息法律法规,做到网上文明聊天、负责任地使用信息等。

总之,在我们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过程中,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不同层面信息素养的综合提升和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吴效锋.新课程怎么教:教学艺术与实践.沈阳出版社,2004-01.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篇7

关键词:分层教学;信息技术教育;应用

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其实就是根据教学计划的需求,通过实践性教学使学生的信息技术整体水平得到提升,而分层教学应用在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中的本质意义就是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和实践应用能力进行合理的划分,分成不同层的几个组,根据每个组不同的知识掌握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从而能够保证任何学生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都能够完全掌握基本知识点和实践应用能力。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中分层教学的内容

(一)教学内容的分层

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是教育改革的必然结果,而且也是为了更加符合现在学生的学习需求。

1.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分层教学计划。首先,在进行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时,根据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不同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分组,对知识掌握程度较低的学生一组、对知识掌握程度中等的学生一组、对知识掌握程度较高的学生一组,或者交叉分组,能力强的学生分散到各组,帮助提高其他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要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适当的调整教学难度。其次,分层教学是循序渐进的,在进行分层教学时,教师不能太过于心急,认为分层教学既然有一定效果,那么就必须快速见效,是不合理的,也不可取的。教师在情感上要时常对其进行鼓励,激发学生的自信,使学生能够对学习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兴趣;教学方法上要注重由易而难,逐渐培养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和自信,逐渐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成绩。

2.在教学内容方面,划分不同层次的教学难度。教师要根据学生只是知识掌握的不同情况进行清晰的划分不同的层次,对于成绩较好的那组就要适当的提升教学进度和教学难度,而对于成绩较差的那组来说,就必须要适当的降低知识难度并且还要放缓教学进度或加以单独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完成教学任务,这样既能减轻差生学习困难的压力,又能增强他们学习的求知欲望,从而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练习内容的分层

在分层教学过程中,可以将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与平时的测验进行结合,根据学生当月的教学进度进行适当的测验,要保证教师能够及时的了解到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在进行高中信息技术练习时,主要将整体教学计划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就是重点练习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主要教学受众人群就是信息技术水平较差的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练习,能够使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得到提升,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还能够起到一个巩固知识的作用;第二部分就是适当的给学生做一些简单的信息技术综合题,综合题的难度不宜过大,综合题的主要作用就是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综合题思考理念,使学生能够通过简单的信息技术综合题练习,拥有一定的信息技术思考能力和思维能力;第三个部分就是要将信息技术综合题的难易程度进行适当的提升,主要目的就是要提升成绩较好的学生进行延伸和拓展。例如在讲授文字排版与编辑的时候:①第一部分练习内容:输入一首古诗,对其进行简单的文字大小、段落格式调整,这个练习考量学生的基础知识,学生基本都能完成。②第二部分练习内容:对古诗标题进行简单美化,给学生加以提示,可以使用艺术字的形式对其美化,让学生自主选择不同形式的艺术字,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意识。③第三部分,根据古诗内容搭配插画或配上背景图,让学生从互联网中去搜寻图片,插入图片,改变图片的大小,图片与文字的位置协调,叠放次序,色彩搭配,这部分练习内容知识点涵盖比较多,要求较高,供成绩较好的学生去完成。

二、分层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一)重点注重备课过程的分层

在进行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时,要将主要教学计划分成两个部分,一个就是为总体成绩较好的学生制定的教学计划,此类教学计划主要是针对学生知识上的延伸制定的教学计划,适当的提升学生的信息计划教学难度,能够使学生信息技术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升。而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就必须要着重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培养。比如在进行同一种教学时,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和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知识掌握度应当明确划分,成绩较差的学生只需要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和运行原理就可以了。但是成绩较好的学生就必须要熟练的掌握基本操作方法和全部运行原理,还要拥有一定处理突发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分层

在进行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的放松对成绩较好学生的控制力度,可以使用任务驱动法,教师布置好任务后,让学生自主探索去完成教学任务,不要规定完成步骤。而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就必须加强对其的控制力度,严格控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让他们参照老师的每一个步骤去完成,使他们能够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从而提升他们信息技术的整体水平。在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过程中,要以提升学生整体成绩为目标,通过适当的划分层次,使班级学生的整体成绩得到全面提升。

(三)小组教学分层,共同进步提高

1.分层学习。由于很多学生来自农村,不少学生以前从未接触过计算机,因此动手能力不足,实践操作能力比较差。因此一上课,经常有很多学生不懂,举手提问,光靠老师一个人指导不过来,而且还经常影响课堂教学。另外一部分学生来自县城,家庭条件较好,家里都买了电脑,小学初中也开了信息技术课,因此实践动手操作能力较好,课堂知识点能较快掌握。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笔者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层次不同小组,提倡优生帮助差生,互补互助,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共同进步提高。这样又能保证课堂教学不被中断,学生都能积极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发挥了学生的特长。

2.分层评价。学生完成任务后,根据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和任务的完成情况,还有对学生小组合作讨论的过程加以记录,加以点评和考核,不同层次的学生考核标准不一,对优生考核标准要求要严格,高标准,使之成为操作能手、课堂明星和老师的好帮手。对中等学生不要遗忘他们,要以鼓励为主,既要肯定他们的优点之处,也要指出他们不足的地方,使他们明白自己的努力方向,更好的进步。对差生要不吝啬表扬,要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有进步的学生加以鼓励和表扬。通过分层教学,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还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合作意识。总而言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才能够更好的制定相关教学计划。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的了解到每一位学生的知识掌握度,从而根据学生知识掌握的不同程度制定适当的教学计划,这就需要教师恰当的划分教学时间,通过灵活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信息技术整体水平得到提升。

作者:黄世金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赣县中学

参考文献:

[1]刘仙.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实施分层教学的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5(10)

[2]方志明.浅析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评析与应用策略[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22)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篇8

最新版的化学《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以下简称新大纲)提出: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应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和自然现象外,还应充分利用实物、图表、模型等直观教具以及幻灯、录像、电脑等电化教学手段”,“要研究使用现代化教学媒体组织课堂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这些论述表明,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成为了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和焦点。

那么,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从而高效地为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服务呢?结合自己多年的一线高中化学教学实践,笔者浅谈如下。

一、现代信息技术的兴起及对化学教育教学的冲击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普及,现代信息技术如同雨后春笋,一下子遍布各行各业。现代教育技术,它包含多媒体技术里的图片、音频、视频、三维动画、演示文稿PPT、电影以及网上冲浪等各种各样的现代计算机互联网技术。

可见,现代教育多媒体技术的内涵和外延是十分宽广的。正式现代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和广阔应用,使得各行各业都受到冲击和影响;高中化学教育亦然。

1、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传统化学教学模式的更新。在传统教育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一个人一言堂,对于复杂的分子式、原子式,采取的是枯燥乏味的“说教”。学生如果没有听懂老师的课,就很难要求教师重上一次。但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等多媒体手段的出现,打破了传统观念中的化学教学时空,学生们通过互联网等资源共享,甚至可以反复观看名师的课堂讲解。

2、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传统化学课堂死记硬背居多,学生们上课死气沉沉,兴趣不高。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多媒体却是有声、有色、有趣。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心理内因,远远胜过教师激励这一外因。信息技术的光、声、电的三位一体,特别是电影视频和动画片式的课件,会让学生们趣味盎然地爱上枯燥的化学课程。

3、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推动了高中化学教育教学整体改革。现代信息技术是智能的、全新的、开放的。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信息技术等多媒体手段的运用,正是对化学教育“面向现代化”的最好诠释,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式”学习能力。

二、凭借多媒体信息技术,打造高效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既然现代信息技术等多媒体手段对我们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这么多的益处,那么,如何在课堂中具体运用呢?

1、巧借多媒体影片,对学生进行化学课的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品德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总体要求,化学新大纲指出:“要寓思想品德教育于化学教学之中”。教师“可以结合我国在化学、化工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加强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运用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电影进行思政教育,我们可以播放一些化学教学中的名人事迹和故事。如:中国化学家杨石先的故事,发明炸药的诺贝尔,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的大师谢苗诺夫,把化学确立为科学的波义耳,发现氢气的伟大学者卡文迪许,以精确著称的化学家瑞利,为测定元素原子量而立功的里查兹,获诺贝尔化学奖的美国华裔科学家钱永健、共产主义者化学家肖莱马,为周期表增补新家族的拉姆塞,哈伯法合成氨的发明者哈伯,电离学说的创立者阿累尼乌斯,开创化学发展新纪元的拉瓦锡等等。

2、利用多媒体图形,形象生动地化解教学难点

高中化学里面涉及到的化学元素和分子式,相对于高中来说,是增加了许多。这些抽象的、枯燥的、复杂的内容,如何变成形象的、生动的、动态的、有趣的教学呢?对此,教师可以通过运用信息技术中的PPT幻灯片或图片图形,从而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突出化学教学重点,降服化学教学难点,让学生们一目了然地记住重要知识。例如在教学《原子结构》时,讲到原子序数、核素、同位素时,我们一般要求学生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我们就可以通过PPT一一来展示。

3、运用多媒体动画,营造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化学实验远离危险

新大纲里指出,“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教师应“借鉴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坚持启发式教学,加强学生的探究活动,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同时“要重视化学实验室的安全和通风设施,防止环境污染”。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动画,运用栩栩如生的flas,就能帮助学生们快速进入到像实验室里一样的三维空间。在这样逼真的教学情境中,学生们既能了解化学反应的原理和结果,也能远离一些具有危险性化学实验制剂、化学制品。这对于那些众所周知的普通化学反应,避免不必要的危险操作和环境污染,都不啻为一个上策。

4、运用多媒体动画,演绎动态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一些复杂的实验过程,转瞬即逝,而信息技术等多媒体手段却让这一过程变得详细而慢步,学生可以看得真真切切、明明白白。另外,高中化学新大纲指出“在学校中,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是课堂学习,但不能忽视参考书籍、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展览等其他信息渠道的作用”,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教给他们自学的方法,鼓励他们充分利用其他信息渠道积累知识、开阔视野,养成自学的习惯”。这就要求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借助多媒体录像或者互联网资源,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发现、自主学习,从而让学生的自学行为,内化为自学能力,为将来继续深造打下基础。

上一篇:低碳农业技术范文 下一篇:湿地生态系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