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范文

时间:2023-11-07 15:54:38

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篇1

一、课外阅读是小学生知识结构发展的必由之路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语文素养的提升,必定要有大量的阅读量作为基础。教材和书本固然重要,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教材其实就是个“例子”。“例子”帮助学生总结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学会阅读,这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大量阅读、大量地接触语言,才能形成连贯的知识网,在学生的脑中建立丰富的“语言素材树”,才能使学生获得充足的语言信息,才能帮助学生巩固识字成果、感悟理解语言精髓,学会赏析,领悟表达,增强阅读能力,扎扎实实提高语文的基本素养。

阅读的基本素养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张海迪没有进过一天学校,但是她却以惊人的毅力,自学了小学、中学的全部课程,自学了英语、日语、德语、世界语。她最喜欢的是阅读。她最喜欢的是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吴运铎的《把一切献给党》,还有《古丽亚的道路》《我的大学》《真正的人》等催人奋进的书。她在两年内读完了革县图书馆于她有用的全部藏书,涉猎了古今中外的许多文学名著。她的事例充分证明了阅读对于一个人成长的至关重要。事实也充分证明,阅读能力愈强的人,他的发展能力就愈强。通过大量阅读对语言文字的直接体验,不仅可以有效地构建个人独特的语言文字知识体系,而且可以陶冶情操,促进思考,追求真理,提升人生境界,因而对个人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二、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方法

1.课内课外融为一体

课内的阅读应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而课外的阅读则是课内阅读的延伸与拓展。课内的阅读可以学会阅读的方法,而阅读真正的收获还是在于课外的阅读。课内和课外有效结合,不但可以使学生从课内学会方法和技能,以便能更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而且能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对课内阅读进行补充、巩固和验证,互惠互利、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因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就要站在“大语文”的立场上,必须具备课内外一体化的意识,将教材用作“例子”,绝不能就课文教课文,注意将课文与课外阅读相联系,甚至与这一类阅读相联系,与整个单元的大目标或者整册课本的大目标相联系,将教材资源和课外阅读资源进行有机的整合,构建起一个更加丰厚的阅读教学资源。这样就能高瞻远瞩、因地制宜,减少语文教学的盲目性,增强教学的目的性。

2.课内获得有用的方法是关键

想要有效开展课外阅读,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应当注重对教材中课文的表达方式、写作方法、主要线索等的教学,这些就是学生学会有效阅读的关键。例如,在文章的“表达方式”上,要引导学生弄清文章的主体结构、表达方法和写作特色等;在“领悟写作方法”上,要让学生学会圈画批注法,学会抓文章的主要内容、抓故事的跌宕情节、抓文眼、抓关键句、抓中心句,边读边想;学会从联系上下文、联系课题、联系同类文章或自己的生活经历,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写作思想等方面去思考;还要让学生学会粗读和略读、精读等阅读方法。如果在课堂上运用此法,再适当选择相类似的课外阅读材料,让学生去当堂练习或者放于课后去练习,日积月累,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利用课内之法行之于课外阅读了。

3.通过多种活动促进学生有效阅读,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良好的校园、班级环境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行程至关重要。我们要做的是,用校园内浓郁的书香墨香气息熏陶学生,有利于学生沉浸在读书的氛围之中。如,校园内名人名言、经典诗文等的悬挂、学校书吧、班级读书角等,学生耳濡目染,就可谓是“润物细无声”。同时,学校或班级还可以有计划地开展一些班级读书会、读书汇报会、读书知识竞赛、教师的读书指导课、读书沙龙,甚至师生共读、漂流读、易书读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促使学生在活动中积极阅读,产生良好的课外阅读效果。

课外阅读篇2

一、因势利导,科学选择

根据学生身心特点的不同,教师选择的读物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才能有利于学生的消化吸收。推荐一本好书,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所以,教师必须指导学生阅读一些好的作品,保证收到良好的阅读效果。那么我认为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来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1.提高思想修养的阅读。中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阶段,除了学校正常的教学活动之外,教师让学生阅读一些品味较高的书籍,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培养文学素养的阅读。文学修养是一个人文化素养、审美情趣的重要标志之一。我们培养的是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所以在阅读时要尽量选择古今中外名家的代表作,让学生一开始就接触到文学作品中的精华,同时还要兼顾散文、诗歌、小说等各种文体,引导他们在阅读过程中不要一味追求情节,而要从作品的内容、思想、情感、语言、技巧等方面去理解和挖掘作品的美。

3.增强阅读能力的阅读。课外阅读往往是紧密配合课堂教学进行的,通过对与教材内容相同或相关的书籍的阅读,从不同角度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一般的课外读物比教材的内容要广要深,有利于满足课堂上“吃不饱”的学生的求知欲,发挥他们的潜力。这种阅读可以在课堂之前进行超前阅读,也可以与课堂教学同步,或在学一个单元的内容之后进行学后阅读。超前阅读有利于带着问题听课,同步阅读有利于及时帮助理解,学后阅读则有利于系统的归纳总结。

二、方法指导,事半功倍

课外阅读的效果,不仅取决于阅读的量,而且取决于阅读的质,更取决于阅读的方法。许多学生因缺乏指导而贪多求快,囫囵吞枣,以至于读书不求甚解,费力多而收获少。所以,教师要教会学生粗读和精读的方法,指导学生写好读书笔记,定期举行读书汇报会,适当地开展辩论,在集体智慧的运用中,扩充学生的知识领域。

高质量的阅读能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生和社会,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所以,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要致力于帮助学生做好课外阅读,为我们的教学增添助力,将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

课外阅读篇3

关键词:课外阅读;传统课堂;语文素养;数字化环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1-140-01

新课标要求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课内指导为课外阅读提供方法,指引方向,使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方法之后引进大量的课外阅读,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积累知识的能力。因此,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并以此为载体进行课外阅读课内指导课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传统阅读课堂的局限性

在传统的课内指导交流课上,我们的课堂教学方式通常会受到诸多限制:

1、每个学习环节不一定能面向全体学生。在阅读同一本书的过程中,学生因为个人阅读能力的强弱,在阶段性的阅读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进度常常不能统一。其次,阅读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第三,在传统的阅读课堂上,我们不一定能让每个学生得到交流的机会。

2、互动交流、材料展示形式单一。在传统课堂上,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方式比较单一,且对于有些学生来说,过耳即忘。展示方式也相对单一,没有新意。信息获得的渠道、展示的方式的单一也成为束缚课堂焕发更蓬勃生命力的一大因素。

3、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同类文的迁移阅读。在读好一本书的基础上进行迁移阅读也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传统的课堂上,主要以口头介绍为主,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这一点上并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同时这样的阅读推荐也不能给予学生以最直观的视觉概念,往往在课后,只有少数学生会进行同类文的阅读,大多数学生则不一定能完成此目标。

二、数字化环境下课外阅读指导课堂的优势

近年来,数字化学习方式不断为人们熟知,这是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在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中,学习方式合作化,教学手段多样化,信息资源丰富化,师生们能在更广阔的时空中围绕教学内容进行对话,在“资源利用――主题探索――合作学习”的模式中激发了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动力,提升了学习能力。

我选择了沈石溪的动物小说系列中的《狼王梦》为载体,利用IPAD中自带以及网上一些相对成熟的软件进行了一次课外阅读课内指导的尝试:

1、交流全面化。利用IPAD中的推送功能,学生能一边完成思维导图,一边将完成的内容进行实时推送,这样,先完成的学生能从资料库中欣赏其他学生的思考成果,并与自己的内容进行对比,可以进行再次修改,逐步完善,在不知不觉中进行充分的生生互动,并且在逐步完善的过程中,学生又一次巩固了对书本零散信息的汇总以及重组,实现了交流的全面化。

2、学习合作化。在课堂中,学生更多地采用互助合作的学习方式,作为课堂的主体,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语言交流、数字化技术的推送进行及时、多向的交流,取得了较大的学习成果。

3、信息丰富化。在数字化环境中,学生能随时随地调取信息,可以从网上即时下载,也可以从IPAD自带的资源库中获取同伴上传的各类信息。课后,当我们进行迁移阅读时,学生还能将自己制作的相关PPT或是视频上传到资源库,并通过相关软件组成合作学习小组。丰富的信息资源使课堂上许多环节的处理成为可能。

三、数字化环境下课外阅读指导的应用策略

我希望通过这节课,能达成以下几个目标:整理本书内容,了解狼及狼王特点,初步体会动物界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梳理文章情节,感悟适者生存的内涵;通过对比阅读,体会沈石溪作品语言生动、细致、紧凑的特点;初步掌握阅读动物小说的基本策略,并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动物小说的兴趣,以一带多,建立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共同组。

策略一:思维导图――梳理、汇总信息

围绕这些目标,我利用“苹果”的任务图软件完成了零散信息的整理,狼的特性在本书中多有体现,但并不集中,通过图表梳理的方式,让学生将零散的信息通过概括关键词的方式展现出来,并且我要求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能与文本信息结合,将狼的某种特性与书中的相关内容联系起来读,在学生认真阅读本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梳理信息的能力。

策略二:信息推送――互动、交流展示

整本书阅读能够让学生接触到足够丰富的语言,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吸收。针对这一点,我让学生围绕紫岚一家追梦的精力,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想法,不断地将学生提炼的主要信息通过IPAD自带的推送功能将信息推送到屏幕上,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激发他们多角度、多元化的思考,发展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策略三:资源展示――对比、迁移阅读

同时,我还设计了对比阅读的环节,通过圈点软件的使用,我让学生自主发现同类型文本不同的表达方式,进而体会本书作者独特的语言表达魅力。整本书阅读提供了思维深入的可能性,同时也让学生自主选择他喜欢的表达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

初步掌握读动物小说的基本策略之后,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动物小说的兴趣,我让学生将制作的阅读推荐书目PPT和微视频放入百度云盘里,并将此地址共享,使学生在课后可以通过自主选择喜欢的书目,建立阅读兴趣小组,实现以一本书带动多本书的阅读。

课外阅读篇4

一、课外阅读对学生健康成长意义重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界定语文科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一点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有利于人才的成长。课外阅读是实现语文科人文性的重要途径。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以上说明明确了课外阅读在语文课程中的重要性。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最重要的阶段,是一个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对整个人生影响尤为深远。而此阶段思想的多变性、不稳定性增加了教育的难度,学校就必须利用不同的形式对学生开展教育。但是,纯粹课堂教育模式往往让学生产生厌倦情绪,收不到实在的效果;二是这种教育是一种相对被动的教育,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到提升;三是这种教育是断续的、不连贯的;四是这种教育是形式上的,缺乏内在的动力。基于以上不足,我们必须找到另外一种形式,来更好地实现教育对人灵魂的塑造。在这里,“加强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终身阅读习惯”是一条重要途径。课外阅读具有以下优点:(一)通过课外阅读获取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阅读是读者、作品、作者的心灵交互,必然产生共鸣,这种影响是内在的,也是有力量的。(二)课外阅读让我们的学习形式多样化,学生的阅读可以在学校,也可以在家里,充满着自主性、开发性。(三)课外阅读这种学习是长期的,如果养成了好的阅读习惯,那么将受益终生。

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课外阅读对学生知识结构的建立和人生价值观的形成至关重要。

二、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堪忧

新课改的推行,给地方和学校在教材的选择上提供了自由,但是受到现行考试制度的影响,学生课外阅读课程的推行成为空中楼阁,多数学校放任自流,甚至语文课本推荐的名著也没有落到实处。

笔者对本校八年级共800名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不容乐观:

从阅读兴趣看,40%的学生基本不课外阅读,30%的学生偶尔课外阅读,只有30%的学生经常课外阅读,而这30%的学生中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的只占10%。

从课外阅读类型看,更是触目惊心:100%的学生首选教材辅导读物,80%的学生读报刊杂志,60%的学生读武侠、言情等通俗小说,30%的学生读文学名著。

从课外阅读方式看,有新的变化:学生网上阅读的比例不断增大。

造成以上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这里不作论述,关键是这种现状阻断了学生健康成长的途径,让学生畸形发展。更令人揪心的是通俗小说等逐渐成为学生阅读主流,让学生的思想受到严重侵害,暴力化、庸俗化、成人化倾向越来越严重。“少年强则国强”,面对现状,改变迫在眉睫。

三、加强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

要改变当前初中生课外阅读糟糕的现状,我们必须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学校与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共同努力,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构建校本课外阅读课程体系。

1.积极开发课外阅读课程

学校要积极开发语文课程下的子课程——校本课外阅读课程。明确目标,制定整体计划,组织好监督、评价。有条件的学校应开设阅读指导课,让学生在初中阶段的整个课外阅读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

2.帮助学生制订课外阅读计划

初中阶段,正是学生思想、品质、意志等的形成期,根据此年龄学生的心理特征,语文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制订阅读计划:一是初中三年的长计划,二是每学期的短计划,三是月、周、日计划,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有方向感。教师应督促学生落实阅读计划。

3.帮助学生选择有品位的课外读物

新《课程标准》提到教师应鼓励学生“好读书,读好书”,就是要求学生有选择地阅读。初中生的认知能力、辨别能力、欣赏能力还未形成,而当前社会读物良莠不齐,受经济利益驱使,低俗文学、快餐文学泛滥,如不把好这一关,课外阅读不仅收效甚微,甚至会让学生误入歧途。语文教师应联系课本推荐的名著,给学生制定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经常与学生讨论“应该读什么书”等核心问题,有条件的学校可集体订阅一些优秀期刊,作为学生的必读书目。

4.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

“好读书,读好书”还要加上“会读书”,正确的读书方法是确保课外阅读效率的有效途径,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学校开设的阅读指导课“授之以渔”。(1)对经典文学名著宜采用精读法。经典文学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结晶,底蕴丰厚,学生应细读,从思想性、艺术性等多方面吸收营养。(2)对一般书籍、刊物宜采用浏览法和跳读法。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社会,鼓励学生课外阅读,目的之一是拓展视野,丰富知识,但学生不可能有很多时间用于课外阅读,因此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大胆取舍,为我所用。(3)课外阅读应做笔记和写读后感。知识结构和阅读能力的形成必然有一个过程,语文教师应鼓励学生做好摘录,撰写读后感,定期接受教师检查,定期参加读书座谈会。

5.创设环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好乐之者。”要让学生经年累月保持旺盛的课外阅读兴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学校和语文教师要不断探索办法。

(1)学校应定期组织活动,如读书报告会、读书知识竞赛会、读书辩论会等,推进课外阅读的开展。(2)班级应定期举办读书交流会,办墙报,组织文学社团,成立读书小组等,不断激发学生兴趣。(3)语文教师可充分利用网络,开设网上读书交流平台,利用QQ空间、微博、微信与学生不定期交换读书心得。

6.帮助学生解决课外阅读材料来源问题

当前,在部分地区,特别是农村学校,课外阅读材料的获取存在很大的问题。学校一是要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二是要加大投入,集体采购报刊杂志等;三是要加强校际联系,做到资源共享;四是建立学生阅读书籍的流动机制。

课外阅读篇5

国家根据中小学生发展的需要,通过语文课程标准为中小学生课外阅读规定了“不少于”的底线标准。小学生课外阅读文字总量应该不少于145万字,初中生不少于260万字,高中生不少于150万字。而我校(一所典型的农村中心小学)学生的课外阅读在量上质上都远远没有达到要求。

为了能激发他们阅读课外书籍兴趣尤其是阅读名著的兴趣,我充分利用现有苏教版教材中的与名著相关课文,引导学生寻找文中可疑点、矛盾点、兴趣点,激发起他们阅读期望,然后让他们自己先寻找答案,再利用课堂时间引导他们讨论,进行阅读指导,为他们开辟了一道连接课内和课外阅读的路径。

【课堂链接】

片段一

在《三顾茅庐》教学任务即将完成的时候,我临时又设置了一个质疑的环节:

师:同学们,古人说“学贵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了这篇文章,你也一定有自己的一些疑惑,把自己的疑惑提出来,让我们大家一同探讨一下,或许会有更多的收获。

生:刘备当时手下只有关羽、张飞,诸葛亮是个难得的人才,为什么要跟着刘备打天下呢?

看学生一时语塞,而下课时间也要到了,我也不愿意将自己的一些观点硬塞给孩子们,于是……

师:一时没答案没关系,大家可以利用课后时间去思考。不过,老师有一个要求,你的答案要有理有据,你的依据可以从课文中去找,也可以阅读相关名著或其他途径获得。

片段二

第二天课堂上,我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师:诸葛亮为什么要跟随刘备呢?

生:我觉得诸葛亮是为了求得一官半职,因为他这时候在隆中种田,还是个没有身份的人。

生:我不赞成你的看法,诸葛亮并不是这样的人。《三国演义》上,人们称诸葛亮是卧龙,他如果想当官,早就可以凭自己的名气去当官了。

师:不错,老师没想到你们能用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证明自己的观点。还有别的看法吗?

生:我爸爸指导我看过诸葛亮写的《出师表》,文中他说自己是为了感激刘备的知遇之恩,不是为名利。

师:既然不是为名为利,那究竟是为什么呢?

生:文中刘备说“我得到诸葛亮,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可见诸葛亮并不是一般的人物,他是卧龙,只要有机会,就会腾飞去实现自己的抱负。(掌声)

师:同学们都认为刘备请诸葛亮出山,正是诸葛亮实现自己抱负的机会,可大家要知道当时天下群雄分起,有实力的很多,尤其是曹操、孙权,诸葛亮为什么要选刘备呢?

生:刘备不仅诚心,而且很重视人才,尊重人才。他三顾茅庐,而且第三次还等了那么长时间,见到后又虚心求教诸葛亮,又和诸葛亮一起吃住,这一点一定也让诸葛亮感动,这是其他诸侯做不到的。

师:是呀,由于刘备对诸葛亮的充分信任、尊重,所以后来诸葛亮得以施展自己的才干,七擒孟获,平定蛮夷,联吴抗曹,六出岐山,屡建奇功,还在蜀国进行了一系列政治军事经济方面的改革,使蜀国的国力得到了增强。

今天,通过大家课前资料的广泛收集以及课堂上同学们激烈讨论,我们明白诸葛亮为什么追随刘备了。同时我们对刘备和诸葛亮——这篇文中的两个主要人物也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谢谢你们。

【教后凝思】

如何让课内阅读成为课外阅读的引擎,让学生在上完一节课后能自觉地开展各种相关阅读,这次教学经历,让我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1.树立大语文教学观,课内课外都是语文

本课中,我让学生围绕自己质疑的问题,课后去查找资料进行阅读,在搜集后学生对自己的资料进行了整理。第二天的课堂讨论中,我们发现,学生不仅能利用书中的材料参与讨论,更可喜的是他们还利用了从影视剧中得到的相关信息,《出师表》以及其他相关文献进行讨论,可以看出他们确实把书读厚了。

2.引导课内质疑,用“疑点”将阅读引向课外

有了疑问,学生便会产生阅读的动力,阅读也就从课内走向了课外。本教例中,我在学生质疑后,没有把自己知道的想法公布于众,而是运用这一个学生的兴趣点,要学生从书中或课外各种资料中去寻找答案,让他们自己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而学生也实实在在地利用各种渠道进行了广泛阅读,搜集到了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

第二课时我又给他们提供了一个交流讨论的时间,让他们各抒己见,在相互砥砺中,他们的想法也碰撞出了火花。在整个语言的实践中,同学们充分发挥了自主性,不管是课内还是课外学生在好奇心的引领下,充分接触语言材料,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一般的语文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课外阅读篇6

一、师生共读,营造学校阅读氛围

教师应该成为阅读的先锋,教师的引导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关键,阅读滋养底气,阅读能让教师开阔自己的教育视野和教育境界,更新自己的教育行为和教育方式,也是老师教育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基础。教师可以从阅读中寻求教育思想的营养,提升老师的专业素养,了解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从而引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使语文课堂不再僵化、刻板、生硬和枯燥。但据调查教师中每天读书在2小时的人不足20%,一些中学老师课外阅读非常缺乏,几乎处于不读书不看报的境地,一本教案走天下的语文教育观念和落后的教育思想还非常普遍。很多教师还是在把学生的视野限制在课堂和书本内,把学生关闭在乏味的说教中,根本无从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反而使他们感觉到语文阅读的枯燥和乏味。

师生共读,要发挥课堂阅读的引领作用,语文教师深厚的文学素养和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教师应该调动自身阅读优势,创建动情的、个性化的阅读课堂,用教师阅读来引领学生阅读;应该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倡导的阅读风气,用课堂的阅读引领课外阅读。比如,有的教师以评书的形式组织教学“武松打虎”“草船借箭”等精彩故事,常常让学生们舍不得下课,进而引领他们走进四大名著,欣赏和品味名著带来的精神愉悦。

让学生在课堂内感受到教师丰富阅读的感染与熏陶,感受到教师身上由阅读积累的深厚人文修养和文学文化魅力,并让学生感觉到你的思想在不断的丰富着,慢慢引领着他们进入阅读带来的乐趣。在课堂上教师不断挖掘自己和孩子们的阅读兴趣点,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和情趣,在师生共读中一同体会读书之乐,在课堂和校园营造一种阅读的氛围,把孩子业余时间节假日吸引到书店,使读书慢慢成为孩子们生活中的一部分,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

二、亲子共读,营造家庭阅读氛围

阅读在学校要有氛围,在家庭里,也同样要构建一种适合阅读的环境。有学者认为家庭教育被应试教育绑架,家长成为应试教育的帮凶,学生除了学校的学习外,课余时间大多用在各种补习班、培训课上了,根本没有时间去自由阅读,另外家长也担心孩子大量阅读会影响孩子成绩。其实这些都是多余的担心,因为喜欢阅读的孩子能在阅读中发现学习的乐趣,学到很多的知识,还能够开阔他的思维,丰富智力背景;而从不阅读的孩子知识面窄,除了课本就是作业,学习兴味寡淡,学习方法古板,思维僵化,生活枯燥,对整个学习没有兴趣,对于不喜欢阅读的孩子来说,学习就是任务,而对于喜欢阅读的孩子来说,学习是增加见识和丰富自己的快乐的事情。所以家长不仅要重视孩子和学生成绩,还要注重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习惯,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

只有亲子共读,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家长应该给孩子提供一个安静的阅读环境,至少在阅读时间段内给他们安静,如果外部环境都是打牌,看电视,玩网络游戏,怎么可能要求孩子静下心来阅读呢。现在很多父母没有阅读的习惯,孩子的亲戚、长辈、邻居也没有阅读的习惯,家里很少有适合中学生阅读的好书籍,所以家长要结合孩子兴趣订阅些书刊,让家里充满书香味;同时,家长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出阅读的榜样,与孩子一起阅读,也可以与孩子一起讨论书中的问题及分享书中的快乐。

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很多学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亲子共读”活动,这些活动倡导让父母也能够投身于培养子女阅读兴趣的教育中来,提倡家长们利用闲暇时候、节假日与孩子一起多读书,读好书。让家长参与读书,对孩子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起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与此同时,家长通过阅读明白了“先当好家庭教育的学生,后做好家庭教育的家长”的重要性,从而能够在家给孩子形成了良好的读书氛围。

三、分享读书方法与乐趣,营造品析、评价氛围

课外阅读不仅仅要让学生有兴趣,教师还应该引领他们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针对什么类的书籍要用什么样的阅读方法,对同一本书中什么内容要用什么样的方法都要让学生有这方面的意识,许多同学对课外阅读认识是十分浮浅,认为对书中的内容作一个大致的了解或把情节看懂即可,对书中的思想和观点却不能作进一步的思考。读书不仅是要看懂其中的故事情节,更重要的是体会作品的思想内容,学习作者描绘景物的表现手法、语言表述的写作技巧及刻画人物的风格特色等,同时要让学生们认识到,很多书是可以反复读的,每次读,年龄不一样,经历不一样,当时的心境不一样,读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

教师还应该给学生营造一种品读、分析书籍,评价书籍的氛围,让他们对已经阅读过的书籍进行评书论道,让学生自己把书中思想和观点说出来,传递给大家,甚至可以鼓励学生对书中的观点发表自己的评价,品读不但需要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而且还需要具备一定程度的文学鉴赏能力,以此来激起学生向更高目标攀登的兴趣,引导、鼓励学生向这一高层次的阅读水平努力进取。

教师应该经常组织学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读书的经验和感受,说出文章究竟好在哪里,自己从中汲取了什么营养,从中帮助其他同学提高阅读能力、丰富课外知识。像CCTV10有档《读书》节目,请几个嘉宾对同一本书进行解读品析、评价,主持人则相当于导读,在节目中穿针引线,引导嘉宾点评书本中的思想观点和阅读价值,与大家一起分享阅读乐趣和品析书中的经典。在学校也可以采用类似的方式开展一些活动,让学生们自己认识到所读书籍中的真谛和分享阅读的快乐,还可以带动其他同学阅读的兴趣。

课外阅读篇7

【关键词】课外阅读 教师 学生

目前学生的课外阅读还存在很多问题,要想使学生的课外阅读收到实效,我认为,语文教师要像对待课堂教学一样,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介入学生课外阅读的各个环节,用一套可供操作的方法来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

一、配合教材,推荐书目

新课标中介绍了一些经典篇目,给教师留下了推荐的空间。叶圣陶先生认为:“课外阅读的鼓励和指导必须配合着教材随时进行。”因此,为了提高课外阅读的效果,应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度,适时向学生推荐有关的书目,以解决“读什么”的问题。学期或年度书目的推荐,一定要根据课外阅读计划,配合教材的学习,认真审慎地选取高品位、高质量的读物,并列一个系统的清单,不能仅局限于与课文关系密切的内容,仅局限于书籍、报刊,应注意“杂一点”,广播、影视作品等不妨也列入一些,以利于学生全面提高,尤其应引导和鼓励学生多阅读一些科普读物。

二、指导阅读

1.加强引导。初中生兴趣广泛,感情充沛,但自制力不强,分辨能力较差,在课外阅读上易受情感的支配,往往沉湎于武侠、言情小说,或迷恋于情节离奇的卡通读物。因此,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阅读心理,引导学生多选择一些健康有益、贴近学生生活的读物来读。同时,对文学作品感兴趣的学生要给予表扬鼓励,促使其他同学产生向往之心,从而营造一种良好的阅读氛围。

2.激发阅读兴趣。除了让学生参与选书,一开始就调动起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外,还可以给学生介绍古今中外名人热爱读书的故事,树立起榜样,让学生认识到读书对于成才的重要性;介绍身边一些学业有成的人的读书事迹,用活生生的实例对学生进行引导;在课文教学之余,引导学生扩展开去,阅读有关的书籍资料,借优秀影视剧对学生产生的强烈震撼与感染,引导学生去阅读相关的名著或类似的名家名篇。其实,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有很多,老师可以在教学中、在师生交流中抓住契机,因势利导,调动起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3.进行方法指导。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效果,浏览、精读、略读、读书笔记的指导都必须从实际出发,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切实解决“怎么读”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而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方法的指导既可结合课堂教学进行,也可开设专题阅读方法指导课。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阅读方法指导,使他们学会在课外自己阅读,如浏览法、泛读法、略读法、精读法及慢读与速读等方法;教学生学会摘抄、剪裁、编写读书卡、编写阅读提纲等方法;指导学生去写读书笔记来积累知识,让他们把零碎的知识集中起来,划归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去。

4.明确目标任务。将阅读量的目标任务分解到每个学年,每个学期,甚至是每一周中,让学生逐步达到规定的要求。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对绝大多数中小学生来讲,阅读活动主要表现为兴趣化的阅读,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读物可能阅读的积极性很高,而对一些虽然有意义、有价值但不感兴趣的读物却不愿顾及。实际上,仅靠兴趣来维持的阅读是不长久的,而新课程标准以及教师推荐的读物,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感兴趣的,课程标准规定的阅读量,学生不下一番苦功夫也是难以完成的。立足于学生实际,把目标任务分解、明确,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的自觉性、自制性,完成兴趣阅读向意志阅读的跃迁,保证阅读任务的顺利完成。如配套的《补充阅读》,我布置每周五篇阅读任务,从前往后阅读,效果就不错。

5.做好时间分配。阅读是需要时间的,课外阅读的主要时间在课余、假期,但把所有的阅读任务都放到课外去并不合适(课外阅读并非单指课余阅读,还有课本外阅读的含义)。自习课上学生进行默读,早读时用10-15分钟时间朗读,这都是应该得到允许的。下面提到的阅读活动,也适宜在课内进行。总而言之,在完成教材任务的前提下,在课内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是无可非议的。

三、组织活动

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意志、进行课外阅读评价极的其有效的方法。在班中建立课外阅读兴趣小组,定期与小组内的同学进行信息交流;还可举行报告会、故事会、朗读比赛、知识竞赛、读书心得、办报纸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同学们将自己在课外阅读中得到的知识拿到课堂上来,同学之间可以取长补短,每人都有一种收获感,从而更加激发了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巩固和提升了课外阅读成果。

课外阅读篇8

一、激发孩子阅读兴趣,养成课外阅读习惯

首先要从课内向课外延伸,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学生在课内获取的知识是有限的,课内知识也只有与课外知识结合起来学习,学生的知识才能丰富。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显得尤为重要,作为语文教师,我有意识、有系统地使课内外结合,扩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其次,通过其它方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当学生口中蹦出一些精妙的词语或精彩的句段时,当有学生说出一些别的孩子所不甚了解的科普、自然知识时,我就大力表扬他,这样便在学生身边树立了活生生的榜样;以说促读,每节语文课前坚持两分钟讲话训练,按学生的座位顺序轮流进行,话题不限,但主要来源于课外读物;每周安排一节阅读活动课,组织学生开展诗朗诵、讲故事、猜谜语等活动,有时进行快速阅读比赛、读书知识竞赛等,使学生在活动中、比赛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样,很自然地增强了学生对阅读的渴望,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动机。

二、学校、家庭营造氛围,共促阅读

作为老师,我时时启发、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并利用教室布置张贴有关阅读的标语、格言,大量标语充斥在学生的视野,经常看到或诵读到,都会激发起学生极大的阅读兴趣。在班级中我也每周开展两次“出两本、看百本”的读书活动。每月换书一次,使学生拥有的图书能合理流通,给班级图书角时常注入新鲜血液。平常也经常带学生上阅览室阅读。家庭是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场所,最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阅读行为。因此,我通过校信通取得家长的配合,建议家长在家庭里营造读书的气氛,家里要有报刊、杂志、书籍。尽量和孩子一起制定阅读计划,共同阅读,或者在孩子读完一部书后,给自己讲主要内容,或者家长和孩子比赛读书。

三、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有效地阅读

1.指导学生选择健康的、有益的课外读物。

我不时地推荐各种好书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爱好选择最适合自己读的书,充分汲取书中的养分。(1)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给学生推荐优秀古诗文和名家名著。(2)平时多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作为语文教学的延伸和补充。(3)通过校信通向家长介绍一些好的书刊杂志,指导家长和学生自愿选订、购买。

2.上好阅读方法指导课,引导学生会读书。

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但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获。向他们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1)读与思相结合,教给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我让学生用“ ”“?”在书或文章上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重点词句、疑难困惑等。只有学生边读边想,不断地在重点词、句、段上圈点批注,抓住重点词、句、段去理解,再联系上下文去理解整篇文章或整本书的意思才能收到好的读书效果。

(2)读与使用工具书相结合。小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必定是有限的,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孩子们肯定会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不知道的典故等等,怎样扫除这些读书中遇到的“绊脚石”呢?我指导学生请工具书来帮忙,在阅读中注意使用工具书不但可以扫除阅读障碍,培养自读能力还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教学生写读书笔记。读而不写,印象不深,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指导学生写简单的读书笔记。一是让学生摘抄,如抄精彩词语,优美句段、格言警句等,为写好作文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二是教会学生剪贴。平时在读报时发现自己喜爱的文章或资料及时剪下来,贴在准备好的本子上。三是让学生写心得体会,也就是读后感,把读书时的心得体会写成短小文章保存下来。

四、定期评价,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

我经常围绕课外阅读开展一些为学生所喜爱的活动,来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

1.展评读书笔记本。我让学生每人准备了一个课外阅读记录本,内容包括读书时间,书名、主要内容、好词佳句摘抄、家长签名、及读后感悟等。看谁记得好,记得多就给予表扬、奖励。

2.召开读书汇报会和读书心得交流会。每周利用一节阅读课和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复述自己读过的内容,以加深对所读内容的理解,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组织学生交流课外阅读的收获或体会,让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3.召开故事会,评选故事大王,定期举行阅读、朗读、演讲比赛,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这些活动,先分小组开,让每个学生都有锻炼表现的机会,然后评出优秀故事员到班上参加比赛。

4.鼓励学生编一些手抄报,内容可以是好书推荐、佳作摘录、读书心得体会等,以巩固课外阅读成果。

五、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

充足的时间是课外阅读成功的保证,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措施:首先,我把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计划,每周安排一节课,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指导。其次,我取消机械重复的家庭作业,把课外阅读作为家庭作业,并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规定阅读的量和要求。即使教学任务非常紧张,也要保证学生有课外阅读的时间,课外阅读交流活动也不能因教学任务紧张而受排挤。平时,我要求学生每天带一本课外书进校门,利用早晨、中午自主阅读,同学间互换图书。还特别规定:凡是课堂作业做好了,允许学生取出自己喜爱的图书阅读;得到了学生的大力赞成,班内阅读热情空前高涨。

上一篇:物流工程范文 下一篇:拼音教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