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材范文

时间:2023-12-08 12:37:01

高校教材

高校教材篇1

高校教材发行中存在的问题

高等学校的教材发行工作,是高校教材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材管理又是高等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近些年来,尽管我国各高校及其上级主管部门越来越重视教材的发行工作,但仍然存在诸多共性问题,这些问题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教材发行制度化建设不够,管理规范性有待加强。高校教材发行工作常常出现“忙、乱、急”的被动局面。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如一些出版社不能按时出书;运输过程中出了问题;或是学校因教学计划变动、实行学分制后选修课的增加需要临时订购各种教材,而出版社对专业性强的教材印量很少,没有库存,难以满足学校这种随机性强、临时变动频繁的教材订购要求等。经调查,少数高校仍然不同程度地在使用盗版教材,多的上千套,少的几百套。这些高校大多从根本没有教材经营资格的个体书店进货,订货时既不查验对方有无教材经营资格,交货时也不鉴别版本的真伪。有的高校由院系老师指定教材版本,自主进货。有的甚至从不法印刷厂、公司进货。如果说教材在很大程度上是教育的最直接的载体,那么教材的质量就是教育的生命。

教材发行腐败仍然存在。高等教育教材发行管理工作看起来好像只是类似于后勤工作,好像与教育的关系并不很大,然而教材发行中产生的腐败问题,实际上给教育质量的提高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一方面,教材发行腐败影响了高等学校良好形象的树立。一所形象不好的学校。它的感召力和社会影响力也大打折扣。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难免受到不良的、潜移默化的消极影响。另一方面,教材发行腐败往往导致教材质量得不到保障,教材质量得不到保障将直接贻害学生、贻害教育。因此,高校教材发行管理工作是关涉高等教育大计的大问题,要十分注重高校教材发行管理工作,避免教材腐败的滋生。目前而言,高校教材发行中仍然存在一些腐败问题,这些问题的关键点是“教材发行的回扣”。

高校教材发行的诸多实际运行困难。我国有高等学校近2000所,不同高校的资源、管理各不相同,导致高校教材发行存在诸多的实际运行问题。这些问题就共性方面而言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校教材发行部门各不相同。除军事院校教材发行部门比较集中以外,大多数高校尤其是地方院校教材发行部门过于分散,教材管理与发行不再由高等学校的教务处教材科全权负责。随着教材发行渠道的多元化,各书店纷纷开拓这一市场,以打折让利的方式诱导各系、部分任课教师去为学生采购教材,使学校对学生教材使用情况难以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一些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学生教材来源就有多种方式:公共课和外语课教材主要由教材科采购,专业课一般由系或任课教师采购,而选修课大部分由任课教师直接发给学生,这就造成教材管理的混乱。没有一个部门能搞清楚全校所有课程的教材,出了问题,就互相推脱。二是预交款问题。教材科向学生收取教材预交款,然后向书店采购教材,再发给学生,本来是很普通、很正常的,问题在于收完学生预交款后,应采购什么样的教材。这一般由教材科和任课教师协商确定。然而,有的学校教材科受利益驱使,多订、订高价的教材,强行发给学生,一些任课教师参加编写的参考书、练习册也发给学生,使学生非常反感。更严重的是有的书发给学生后,到毕业前竟没有用过。因此,学生对预交款意见很大。三是旧书处理问题。这是最近几年出现的一个新问题,尤其在理工科学生用书中比较普遍。由于图书价格的不断上涨,使学生负担越来越重,因此有很多学生便在学完一门课程之后,将旧教材卖给下届同学,而新生也非常乐于购买这种既便宜又实用的教材。但由于各校仍采用计划发行方式,教材基本上提前半年已为学生预备好了,如发不下去,难免造成积压浪费。这一问题随着图书价格的上涨变得越来越尖锐。四是教材的积压处理。由于目前教材基本上还处于计划管理阶段,即新生尚未入校,第一学期的教材已准备好了。这种方式在计划经济体制中,优点多于缺点,保证了教材供应的充分与准时。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一方式却明显地落伍了。五是选修课教材。这是一个令各高校教材科头疼的问题,近几年选修课范围不断扩大,由系内选修到跨系选修、跨专业选修、文科选修理科、理科选修文科、跨学校选修,而且数量也逐年增多。由于选修课人数、任课教师的不确定性。使提前准备教材难度很大,因此有些学校教材科便干脆放弃对这一方面的管理,导致大部分选修课学生买书难,意见比较集中。六是缺书的采购和余书的处理问题。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有时某种教材只缺几本或多几本,有时临时开课又急需某种教材,出现这种情况时,购书就比较困难。目前各高校教材科和书店之间基本上是相互封闭的,往往为了一本书要与多家书店或出版社联系,造成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因此,建立一种便捷的教材横向联系已成为当务之急。

加大高校教材发行管理力度,避免问题的滋生蔓延

尽管目前高校教材发行还存在诸多问题,但要克服这些问题也不是很难的,从理论上讲,只要各高校加大教材发行的管理力度,诸多问题是很容易克服的。而关键的是,很多高校管理者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的重要性,缺乏基本的管理与监督。因此,克服高校教材发行中存在的问题的关键是高校校长、处长们重视这些问题。当然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重视这些问题。

以教材计划为工作基础,实现教材发行管理方法的模式化。学校教材管理工作实践经验表明,教材计划是教材发行工作的基础。然而。要做好教材计划工作,除了对教材计划工作在教材发行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有肯定、明确与统一的认识之外,更重要的是要紧紧抓住教材计划工作中的几个主要环节:(1)制订计划时做到三对照。一是要把教材订购、编印、使用计划与使用单位所开的课程相对照,避免漏订、错订和印刷不开课的教材与讲义。二是与库存相对照,以库存为基础,填无补缺,并加一定的机动数,以满足计划变动需要。三是与以前所报的各种计划相对照,看是否有重复或遗漏现象。(2)在实施计划中要做到“三定期”。一是定期检查核对库存教材,一般可规定在以下几个时间内查核:开学后本学期教材发放完毕时;每年春、秋两季教材预订和制订编印计划时;在每学期中后期制订下学期教材使用计划时。二是定期检查到书情况。已落实外购或自印的教材与讲义,必须在每学期放假前,特别是每学期开学前一周左右详细检查到书情况,列出不能按时到书的目录,找出原因、采取措施。三是定期研究解决问题。教材发行工作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除平时抓紧抓细外,每学期放假前一个月是研究解决问题的关键时刻,要针对教材使用计划所缺的书提出解决办法,如换书或自印等。(3)每学期教材发放完毕后,还要认真检查计划执行 情况,对于无特殊原因不执行计划的要督促完成计划,对于发行过程中出现的差错或失误,要及时查明原因,提出措施,及时纠正。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创新,以使我们的工作更能适应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需要。

加强制度建设与法制教育,克服腐败。一是从内部人手,加强制度建设与规范。建立严格的教材发行规章制度。建立一整套审批及公示程序,同时加大检查及处理力度,从管理上消除集体与个人的违纪违法行为。其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职员工的思想道德修养,使之认识到高等教育教材发行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自觉远离腐败,并树立为高校教材的优化作出自己贡献的意识。二是杜绝行政保护。杜绝行政保护在一定意义上就取消了攀利、回扣等的滋生土壤。目前很多地方的教材并不是由市场来主导采购,而是存在严重的区域化现象,这就给一些人提供了可乘之机。为今之计就是要取消地方壁垒,让一些优秀的外省教材进入本地参与竞争。这样可以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对于规范市场折扣和中间商的公平竞争都十分有益。三是尽可能减少中间环节。教育主管部门、新闻出版等相关部门要协调好关系,要使出版社发行人员全面、周到地将各种服务工作做到校园和师生中间,要及时全面地向教师学生通报出版社的教材及其教辅情况和出版动态,虚心向师生征求对教材发行工作的意见与建议,有针对性地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各种宣传活动,做到每种教材都有其不同的营销方案以合理的折扣价格让利于教师与学生,尽可能地减少中间环节,做到垂直营销,在准确地收集各种图书信息并科学分析后,以一流的服务促进高校教育的发展。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施以人为本的教材发行。高等学校不仅是一个知识传播、学术创新的重要阵地,更是一个思想解放的基本阵地。高校教材发行工作也应该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基本原则,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以服务、保障教育教学活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符合高校人才培养的教材发行工作机制。具体而言,大致可以按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工作:一是理顺机制,转化职能。不管采用哪一种模式进行教材发行管理,必须由一个部门主管,不能政出多门。同时要转变观念,要由管理转变为服务,切实从为学生服务的角度出发,做好发行工作。二是放弃学校财政补贴,自主滚动经营。教材发行中的利润是公开的。利用自有资金和教材发行中的折比,各学校教材科有能力做到滚动经营、自我发展,可以不必再向学生收取教材预交款,减少矛盾。三是减轻学生负担,购书自愿,对家庭确实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免费提供教材。成立类似于开架售书的教材服务中心,专门提供选修课教材、参考书等。拓宽教材口径,将自考、成人教育、考研辅导等图书纳入到教材发行中来。四是加强教材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其他院校、出版社计算机网络互联。教材种类和数量上网。类似于网上书店,以方便学生随时查询图书,也方便本校教材的余额处理,避免积压浪费。

高校教材篇2

生物新课程教材有许多优点,但对于乡镇中学的学生、教师而言,由于教学设备的相对落后,信息量不充分,学生体验不足,实施起来有一定难度。

生物新课程教材的问题太侧重于大城市的实际,而偏离了农村,特别是偏远山区的实际;另外,有些例子又过于理想化。因此生物新课程教材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教师发现配套资源不完善;对教学内容难度把握不准;缺乏新课程实施的指导等。加强高中生物浙科版新课程教材与校本教材资源整合利用是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根据学校的适应需要而出发的,是势在必行。

具体适应需要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生物校本教材资源的使用是要学生在生物新课程学习中能轻轻松松地理解知识、消化知识、掌握知识,并且能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生物校本教材资源在配合生物新课程教材下能与农村中学学生成长的需要相一致,能与农村中学的教育目标相一致;生物校本教材资源的开发对浙科版统编生物新课程教材和大纲起到补充、印证、丰富和发展作用;利用因地制宜,发掘资源开发为生物校本教材资源与生物新课程教材的整合利用奠定基础。

二、策略与实践

1.与校本教材资源整合利用的策略

(1)准确理解生物新课程教材《标准》对模块式的课程和教材设置的要求

高中生物学新课程由三个必修模块和三个选修模块组成。所选内容能够帮助学生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认识生命系统的物质和结构基础、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生命系统中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因此,必修模块对于提高全体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学习这些内容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生命活动的规律,理解科学的本质、过程和方法,了解并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生活、生产和发展中的应用。属于公民素养的基本要求。选修模块是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而设计的,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生物科技视野、增进学生对生物科技与社会关系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和探究能力。选修模块分别侧重生物技术、生物学与社会和生物科技进展,为学生选择学业和职业方向提供帮助。但生物科学的内容浩如烟海,发展迅猛,课标模块内容与课标要求是否存在落差,这还必须通过实践发现问题,不断完善模块内容的设置。

(2)研究生物教科书内容的编写意图,创造性地使用生物教科书

生物新教材与原教材相比的新特点: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突出科学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深化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改革教材的呈现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改进作业系统,促进评价的改革。在次建议各校高中新课程实验年级备课组要至少备齐5个版本的教材。对比研究不同版本教材对知识内容的选择、编排和呈现方式等,加深理解高中生物新课标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并依据课标优化组合不同教材的课程资源,市高中新课程实验年级中心组要组织专门的研究小组进行研究,并及时地将研究结果通过全市教研活动提供给各校参考。要摒弃过去那种“轻大纲,重教材”、“教学就等于教教材”的旧观念,树立“以课标为基本依据,以教材为基本素材,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来进行教学”的新观念。

2.生物新课程教材与校本教材资源整合利用的实践

(1)感知和体会知识内容的变化

①知识体系的变化。按课标要求,不再是普通生物学体系,每个模块的教材各围绕一定的主线展开,并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确定知识内容的呈现顺序,使之形成结构合理的知识体系。

②处理好基础性和先进性的关系知识内容的深难度总体上维持在现行教材水平,避免出现深难重。基础不等于经典。基础性应当是现代意义上的基础性。如免疫、通道蛋白、人类蛋白质组计划、DNA指纹技术、基因治疗、恢复生态学等。选修课集中体现先进性,同时注意学生的接受能力。基础性与先进性之间有时矛盾,要灵活变通。如水分子的跨膜运输。让学生搜集最新进展的资料。

(2)探究能力目标和内容的变化

①加强科学方法教育,关于科学方法的内容《分子与细胞》――观察和实证,《遗传与进化》――假说――演绎,《稳态与环境》――系统分析、建立数学模型。

②改进探究活动的设计。安排丰富多样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体验过程,领悟和运用方法。

③鼓励思考和讨论。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讨论。在资料分析、小资料、技能训练、练习、自我检测等栏目中,有许多关于科学过程和方法的思考题,可以帮助学生领悟方法,活跃思维,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3)教材呈现方式的变化

生物新课程加强内容的引导性和开放性,促进探究性学习,变单纯的叙述式为图文结合,增设重要栏目。有些问题,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探究;探究活动的写法重在引导,探究的课题、材料用具和方法步骤不作过死的规定;对于难度较大的探究活动,教材提供了参考案例;介绍生物科学上目前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或存在的争议,体现科学体系的开放性;吸引学生兴趣,提高思维的活跃程度,促进探究性学习。

我们备课组通过生物新课程教材与校本教材资源的整合利用尽可能地缩小《标准》的理念与教学实践之间的落差,促进高中新课程实验稳步地开展。具体实践的理论指导及实际操作如下:

提倡多种教学方式(包括校本教材探究实验的开展),在新课程教材的实际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优化教学过程。

新课程提倡新的学习方式并不是否定传统的学习方式,而是要发挥不同学习方式的优势,根据具体的知识内容、课型、学校条件、学生情况等对传统的和新型的学习方式进行优化组合,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三、成效与分析

我们发现新课程教材与校本教材资源整合利用存在一些问题。

1.高中新课程教学与校本教材资源整合利用中也存在许多问题

(1)教育观念滞后的问题

由于传统的习惯势力,部分老师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常常是把知识结构、难点和重点反复掂量,围绕它考虑教学过程如何展开,而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目标的实现。只有对课程目标有全面和深刻的理解,才能使教学活动的组织符合课程标准的总体要求。

(2)各校的课程资源问题

现在各学校教学硬件还不很足,不少教师过去是仅仅依据一本教科书、一册教参,就年复一年地教下去。现在实行新的课程标准,必须依托丰富的课程资源,一方面教师有责任发掘和利用多种课程资源,但更重要的方面是学校要有相应的投资和建设。各校应尽可能地完善图书资料、实验室及相应的器材,还有网络资源等,至少为各备课组配齐5套不同版本的教材。

2.对高中新课程教学与校本教材资源整合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对策

在高中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根据学校的实际寻找有效的策略,扬长避短,尽量把该模块开设模式不利因素的影响降到最低。一般地说,我们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应把把宣传和计划做在前,整体安排高中新课程两年教学;对《标准》和教科书的研究应比实施提早,以便及早发现问题和寻找对策;在新课程教材的实施中适当结合老教材知识;适时地针对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自编相应的校本练习资源;为适应新课程教材的改革趋势,经常在本校开展各种校本探究实验;在课余开设各种选修,在学生选择特长科目发展方向时,给予及时的指导;等等。

参考文献

[1]王斌华.校本课程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程功,陈仙梅主编.教育心理学.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4.

[3]王少非主编.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的发展.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李建刚.现代教学理论与实践.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

[5]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靳玉东.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创新.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

高校教材篇3

建构主义理论本质上是从学生角度入手,基于需求分析理论框架,在课程设计和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建构的框架必须要让教师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形式与学生进行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的研究,这样才能真正解决学生到底学什么和如何学习两个重要命题。例如,Waters和Vilches(2001)以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他们的需求框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教材的需求。这种需求具体表现为难度系数和实用性方面。第二,获取专业技能的需求。这种对于实用技能的需求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适应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第三,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的需求。可以是英语、专业知识、实验技能以及资助学习能力等。Tsa(i2013)以ESP(专门用途英语)为例说明基于任务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一方面学习者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课程设置能够满足他们的要求;另一方面课程的设置必须与具体的行业相关,这可以解决课程内容的特殊性。因此,建构主义往往侧重教师对整个双语授课的理解,但是随着教学活动的深入,学生的中心作用越来越重要,必然需要引入学生的意识以补充建构主义理论,而需求分析理论则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对建构主义进行了改进。建构主义为我们研究双语教学相关方面(比如教材选择)提供了新视角,有利于重新认识双语教学,提高双语教学的有效性,进而推动整个双语教学改革,同时把这一改革红利深入到人才培养模式中去。

二、双语教材建设的新趋势

双语教学是未来高校专业课改革的三大方向之一,而教材建设则是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桥梁,如何顺应财经类大学双语课建设的新趋势,对当前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否能够实现有着重要意义。双语教材建设的新趋势体现在:第一,教材编写与选用更强调质量,集中体现为“一流”与优秀。第二,强调评价指标体系在教材评价与激励中的重要性。第三,强调政策性指导在教材建设组织中的重要作用。

(一)双语教材的编写与选用目前财经类大学的双语教材还停留在引进国外教材和国外课件的层次上,但是编写双语教材具有学术性和专业性特点,不应该由外语专业的教师进行编写,而是需要具有专业背景的海外博士来编写教材。由于海外人员编写教材的收益较小,因此需要拿出国家九五重点规划教材那样的方法,由教育部或者省一级部门进行统筹安排,但是这次教材编写需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重构知识体系。同时考虑到2010年以后的使用者的特点,教材编写需要注重微信二维码和网络视频资源,使双语课程学习者方便使用视频资源或者用二维码阅读课后资料,体现用户的时代需求。在内容的安排上,不仅需要有基本的课程内容,而且在每一章都需要附有一些阅读材料,以供学有余力的同学深入做学术研究,充分体现双语教材和双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和国际教学和研究接轨。曹强和虞文美(2014)也认为编写双语教材有利于引发大学生的学术兴趣,从而全面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目标。双语教材的编写是一件长期建设的事情,短期内双语课程建设的主要工作是如何选用合适的双语教材。优秀的双语教材可以激发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的互动性,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前预习相关内容,课后及时复习,对于学生掌握该门课程乃至该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都有重要作用。但是教材的选用需要学校施加强有力的外部约束,才能更好地发挥双语教材建设的监督作用。目前我们认为实施双语教学既可以使用国际上流行的英文教材的中文版,教师使用英文授课;也可以使用国外的英文影印版教材,教师使用中英文授课,保证英文的授课比例不低于50%。比如笔者所讲授的金融学相关课程,我们更倾向于选择米什金的《货币、银行和金融市场》,克鲁格曼的《国际经济学(下册)》,博迪的《投资学》,罗斯的《公司理财》,这些教材在国内外受到广泛好评,然而缺点就是内容繁多,所以需要教师和学生在授课中进行互动,这样可以更好地体现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的。学校也可以聘用第三方教材选用监督部门,它们对于教材选用和教材供应可以提供更为客观公正的意见与建议。

(二)双语教材的评价与激励对双语教材进行评价可以有效降低教材编写者和学生之间的迷茫,有利于达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因此,双语教材的重要价值体现为教材的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前者是从促进学生学习知识和促进能力发展等方面考虑的,能够真正满足学生迫切的需要。后者是从高校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来说,让学生毕业后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具体来说,应该建立科学的质量监控体系、质量评价内容以及指标体系对双语教材进行评价,应在教材建设、教材投入、教材全面应用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中确定最合适的评价指导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学生努力学习从而获得成功的良性循环机制。任何事情的实施都需要一定的激励机制,同样双语教材的建设也不例外,高校需要对优秀的国内外教材,尤其是优秀的国外教材进入课堂加强政策导向,才能有效地建立以激励机制为中心的一系列环节,从而全面提高教材建设的内涵。

(三)双语教材建设的组织与管理高校管理者在教材建设方面起着重要的组织和管理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加大对双语教材建设的投入力度。可以考虑在实践育人项目中拔出专项经费对双语教材项目进行支持,这也是管理者重点研究的宏观问题;需要学校从地方高水平大学的建设全局出发,建立双语教材建设与专业建设协调发展的机制,形成部级、省级和校级三个层面的教材体系,以教材建设带动教学建设,从而有效促进科研建设的良好发展。第二,成立专门的教学团队,遴选优秀的双语教材。双语教材的难点在于不断更新的内容和新时期新规律的教材学科特点,这对于学科建设而言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当前高校科研中存在着忽视教学团队的建设的现象,双语教材的建设正好可以在创作过程中整合团队的教学凝聚力。第三,不断追踪双语教材的质量。随着定量机制逐步进入到考评的各个领域,双语教材也面临着对新出版教材的推介和评价问题,同时考虑到用户至上的理论,因此需要不断通过各种方式和教师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建议最好每隔几年就要修订和完善至少一次。第四,管理者要搭建各种研究平台,注重与优质出版社的合作。比如可以经常举办教学改革研讨会,定期选送优秀教师外出培训深造,在双语教学活动中引入更多新思想等。

三、相关政策建议

高等教育中双语教材的改革,经常滞后于整个学科教材的建设,比如中国中文教材的建设始于“九五”时期,有关双语教材的建设至今仍然是高校各自为战,目前还没有出台统一规划。根据教育部在2001年出台的新政策,要求高校在进行教材选择时应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求,因此建设双语教材必须与时俱进,尤其是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必须要采用新的方法与方式进行教材建设,以适应学生做为知识构建主动者的角色,另外,笔者认为,双语教材的建设是一个不断进行动态调整的过程,存在复杂性以及新趋势。考虑到双语教材建设的新趋势,我们提出以下三点政策建议,希望能够为安徽财经大学双语教材的改革与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一)增加教材趣味性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教材是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载体,从用户的角度来看,作为知识建构过程中的主动者,学生往往希望双语教材充满趣味性和活泼性,可读性较强。本着一图胜千言的理念,双语教材的编写可以表现为丰富的案例、阅读扩展专栏和插图。对著名理论的提出者可以增加作者简介和作者肖像,使得学生非常容易理解理论产生的现实背景,加深对理论的内涵式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双语教学为专业课服务、为学科建设服务目标。

(二)有效整合网络视频资源与双语课程在MOOCS的冲击下,学生总是很容易通过网络平台找到海量的视频资源,因此应该把网络视频资源与双语教材进行有效整合,方便学生更好地吸收知识从而提高双语教学的有效性。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实现教学环节的立体展示,通过数字化手段重构教材和教学过程。有效整合双语课程网络资源,可以参考慕课等网络资源和youtube视频网站以及部级精品课程建设的模式。

(三)引入合适的国外原版教材双语课程的难度是一个重要问题,难度适当的原版教材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也可以有效调动学生摄取知识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否则不仅造成经济上的浪费,也会影响到教学质量。然而目前国外的原版教材大多数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引进,难度较大,并不适合安徽财经大学的授课模式,因此高校教学团队应发挥自身的优势,遴选适合于本土人才培养模式的教材。

高校教材篇4

本文试图在解释电子课件与电子教案之间的区别后,浅显的探讨一下各种教材配套资源的特点或特性,以期为今后的高校教材建设尽一点微薄之力。

我们先来看一下教案和课件的定义。

教案:(a teaching plan; a lesson plan)教师在授课前准备的教学方案,内容包括教学目的、时间、方法、步骤、检查以及教学的组织等。

课件:(Courseware)一种辅的教学工具,利用计算机将授课内容的文字、图形等制作成多媒体等形式,可以在课堂上演示。*

看到以上定义,估计读者都已明白它们的区别。教案是“教学方案”的简称,也有称之为“教学计划”的;电子教案则是将手写的教案录成电子稿,方便复制与修改。课件则是一种方便教师授课的工具,因通常是由计算机软件制作而成,故而常叫“电子课件”。它们两者之间差异是明显的。

课件及教案都属教材的配套资源,教材的配套资源在教师选择教材的因素中占据极重要的地位,图1及图2是笔者组织的《关于科技类高校教师选择教材倾向性调查的报告》中的两项结论。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到,配套资源远较规划、获奖等因素对教师选择教材的影响要大。

现在大部分教材仅是配有电子课件,从图2中我们看到,教师对教材配套资源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教材仅配电子课件是不够的。至于教材应配套哪些辅的资源,我们可以先从教师的授课过程及学生的学习过程来分析。

1教师的授课过程及学生学习过程

1.1教师的授课过程

教师的授课过程可以简单的归结为:备课-授课-课后答疑-批改作业-组织实习/实验-组织课程考试。

1.2学生的学习过程

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简单的归结为:预习-课堂学习-完成作业-参加实验/试验/实践-复习-参加课程考试。

2高校教材应有的配套资源

根据以上简述的学习过程,我们可以认为教师和学生均需要教材本身之外的配套资源,其中部分是相同的,部分是不同的,教师所需要的配套资源应该有:教案、教材之外的案例等备课素材、课件、图表源代码等素材、习题集及答案、试题库及答案。

学生需要的配套资源应该有:课程学习指导(含实验/试验/实践指导)、部分源代码或素材、学习软件。

现在部分优秀图书配套资源甚为丰富,有的配有教学用书,而将教材划为学生用书;另有一些优秀教材将教材之外的配套资源划为公开的“学习资源包”及只提供给教师的“教学资源包”,这种方法很好,笔者认为此种方法通常较为合适,但具体到每种书可以有不同的划分方法,大一统是不可取的。

3教材配套资源应有的特点或特性

下面简单叙述各种配套资源应有的特点或特性。

(1) 可编辑的电子教案。教师可以拿来将其改为自己可用的教案,帮助其缩短备课时间。同时,优秀的教案会对年轻教师的教学起很好的指导作用,从而减少因教学经验不足而走的弯路。于润伟老师的《通信工程原理》配套资源中就有完整的教案和课件,可供参考。

(2) 充足的案例及备课素材。这些不一定全部提供,在提供一部分材料后,可以将如何搜集、准备备课素材的经验写成指导意见放到教案里,这更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自学能力。

(3) 课程学习指导。此内容篇幅不大,又因为学生学习使用,可以直接写到教材之中,有的图书在文前页或绪论中直接写出。周苏教授的《新编计算机导论》在前言之后附了“读者指南”,不仅方便了教师的教学,也方便了学生学习,是很好的范例。

(4) 可编辑的电子课件。这里要强调一下可编辑性,个别图书中提供的电子课件是不可编辑的,这对使用极为不利,如果不可编辑,则与不提供电子课件差别不大。部分演示性质的仿真模拟应归入课件。虽然Authorware和Flash功能强大,但不推荐非多媒体教材使用这两种软件制作课件,原因是教师不一定会使用这两种软件。课件作为演示性工具,首推的编辑软件还应该是PowerPoint,甚至可以用最常用的Word等软件进行编辑(至于动画和仿真,可以用其他软件编辑好后嵌入课件即可)。PLC领域的知名学者缪常初教授认为在PLC教学中,很多梯形图的高度太高,有时需要同时显示顺序功能图和梯形图,一张PowerPoint的幻灯片放不下,所以在编写的教材中多数使用Word制作教案及课件,使用起来很方便。

(5) 图、表、源代码等素材。在图书编辑成型后,提供这些资料相对简单,而且这些资料对使用者自行编写电子课件极为有利。但不少同事怕“版权”流失,或为了防止盗版,不愿提供,但笔者认为不可因噎废食,出版社不提供这些,盗版者也很容易通过扫描等手段得到。刘本军老师的《CorelDRAW X3平面设计案例教程》的下载资源包中即提供了完整的原始素材、课件、习题答案等。

(6) 实验/试验/实践指导。在多数专业课教材里已经比较重视这项内容,它们和主教材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应主要根据授课顺序及篇幅来决定。周苏教授的《新编计算机导论》在每章后设有内容丰富且操作性极强的“练习与实验”;赵子江教授的《多媒体技术应用教程(第6版)》将试验内容作为教材的附录出现;陈渝教授则将其新作分成《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开发》和《嵌入式系统实践教程》两本教材。

(7) 学习软件。学习软件对自学要求较高的教材比较重要,但配套学习软件难度较大,可根据教材重要程度与作者协商决定是否开发。

(8) 习题集及答案、试题库及答案。现在不少教材直接将习题及答案印在教材上,笔者认为一般的教材可以将习题印在教材中,但答案应该以电子版的形式提供给教师,不宜直接印在图书上。编制试题库工作量较大,能否提供则完全要根据编者的实际情况来定。

(9) 教学网站或博客。教学网站的建设非一朝一夕之功,不少作者自己建有相关的网站或博客,如周苏教授的网站,赵子江老师的博客/.cn/zhaozijiang,这两位老师的网站或博客并非完全针对某本教材而开设,但对于提升作者与使用者之间的互动水平极有好处。

(10) (模拟)教学设备。教学设备一般不会由出版社控制,但现在虚拟技术的发展已经能够使不少课程开发出模拟的教学实验设备或软件,有条件的情况下出版社和作者在这方面还可以下些功夫,也能使广大的学校减少教学设备上的投入,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徐明伟教授及其团队开发了NetRiver网络教学实验系统,而《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教程》则是其配套教材,陈渝教授及其开发团队则为嵌入式的学习提供了“SkyEye”仿真环境,为没有开发板的的读者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以上列出的仅是最常见的教材配套资源形式,根据不同课程的需求,教材的配套资源还会有其他很多形式。

现在,仅有孤伶伶的教材已难以满足教学需要,笔者建议编辑和作者在准备策划或编写教材前,首先要考虑如何为教材提供丰富的配套资源,以方便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为目标,以提升图书单品种效益和节约社会资源为目的。这样不仅能使教材好销,还能因节约社会资源产生更大的社会价值。

高校教材篇5

关键词:高职院校 英语校本教材 建设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要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根据自身的发展定位,紧扣地方经济的发展,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利用校本资源,开发符合地方特色的高职英语教材。

一、高职院校校本教材建设的必要性

高职教育,首先明确大方向:培养目标,一线岗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内容,校企共研;培养方法,工学结合。高职各门课程都必须围绕目标展开教学,为目标服务。高职英语课程也须遵此。教育部《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规定高职高专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必需的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具有阅读和翻译与本专业相关英语文献的初步能力,并为进一步提高英语应用能力打下一定基础。强调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要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根据自身的发展定位,紧扣地方经济的发展,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利用校本资源,开发符合地方特色的高职英语教材。然而目前,高职“英语教学……从教材选择、教学环节到教学方法大体上沿袭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未形成具有职业院校特色的课程体系。”[1]加之高职院校的学生,英语学习的差异较大,且受客观条件所限,不能开展小班化教学。尽管国家制定课程标准、国家组织专家编写教材,虽兼顾了不同的学生群体,然具体到各地区、各行业、各学校就缺乏灵活性、针对性和实用性,更不能很好的反映地方经济发展状况。因此,高职院校英语教学重在结合校本情况及毕业后就业岗位,内容要以应用为主,语言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的课程却受制于教材的开发。”[2]因此,“职业院校要真正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为学生量身定做具有本学校和专业特色的教材迫在眉睫。”[3]而“优质、高效的校本教材必定是教材开发者在全面考察市场及企业需求之后选择教材内容的,……如此培养出的人才更加符合用人单位的需要。”[3]才能真正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加速高职院校校本教材的开发成为必然。

二、高职院校校本教材建设的原则

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 开发英语校本教材不是帮助学生把英语理论知识学得更系统更精深,而是帮助他们掌握一些就业时用得上的基本语言知识和外语交际能力,突显英语的工具性和实用性。高职教育是就业教育,学生毕业后就要走上工作岗位,这就决定了英语教学也必须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英语运用能力为主要目标。“根据岗位需求进行教材建设,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教材内容,……根据劳动力市场的变化调整教材内容,……围绕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针对专业职业能力构成来组织内容,以工作过程所需的知识与技能以及这些知识与技能在工作过程中的排列顺序组织教材内容。”[3]教材是知识的载体,它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有着直接的关系。任何外语教材都或多或少地体现一定的教学思想、方法和手段,体现语言基础和语言应用能力之间的关系。“校本教材建设是未来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和基本取向。”[3]英语校本教材的开发也应以就业市场为导向,及时对劳动力市场变化做出反应。根据用人单位岗位技能要求的变化及时调整课程内容,以培养出符合用人单位要求的未来员工。

以有利于学生发展为原则·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教育的基本属性。称之为校本教材的教材必须具有校本特色,而校本教材除必须具有校本特色外,还必须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所以要编写一本好的校本教材,必须在对本地区企业发展状况及学生主要就业岗位进行周密的调研的基础上,依托本地区人文地理环境,利用校本研究成果,按照学生的知识结构,校企合作共同开发、编写。必须保障校本教材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与适宜性,使其不仅具有英语语言国家的文化内涵,而且具有丰富的中国文化因素和本地地方文化底蕴。同时必须确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应用为目的的教学方针,从而保证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以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

以实用为原则· 目前我们所面临的竞争,是知识运用能

力的竞争,而不是知识占有量的竞争。在校本教材公共英语部分注重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日常会话用语的模拟,加强自我介绍、求职应聘、办公用语、拨打和接听电话、发出和接受邀请、请求与提供帮助、询问与指路、问候与寒暄、赞扬与祝贺、致谢与道歉、欢迎与道别等的练习,以丰富学生使用英语交际的知识,提高学生使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在教材阅读内容的编写上,增加一些学生毕业后就要接触的素材,如地方旅游景点介绍、地方产品简介、仪器设备操作说明、维修指南等。以增强英语校本教材与日常生活实际、校本实际、就业岗位实际的紧密联系。“把教学指导思想从“以语言基础为本”向“以语言运用为本”转变,处理好语言基础与语言应用的关系, 通过语言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训练来培养语言应用能力……高等职业英语教材开发应从传统的升学导向往就业导向转变,各地区、各行业和各院校所选用的教材应从国家通编教材向地方教材到校本教材转变。”[4]

三、高职院校校本教材建设的注意事项

处理好关系· 我们在整个课程体系的构建上要处理好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与专业课程及综合性课程开发的关系;处理好高职教育的“技能型”与 “高等性”的关系;处理好“就业”与“发展”的关系。既要为企业生产提供人才,也要为社会需求作好准备,还要为学生发展储备后劲。

编写程序· 院校教师与学生就业单位一线人员共同成立校本课程建设与开发小组,依据课程目标,结合就业需要,科学地确立和序化教学内容。教师在开设校本课程中,对其中体会深刻且学生反响较好的教学素材积累起来,形成讲义。并通过教学实践,不断修改和完善。使其形成具有特定风格的、比较成熟的教材。再经专家论证、认可、领导批准后,即可以推荐给出版社正式出版,形成校本教材,全校推广使用。

质量保障· 校本教材是为在全校推广使用而编写的教材,其质量的高低对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目前存在:认为校本教材不在全国统一使用而降低质量要求;由于院内专家少、常为一人来定稿;质量监督、评价机制不健全等现象,必须加以纠正和防范。在校本教材的建设、开发过程中,必须严格质量标准和校内外专家论证制度,完善校本教材质量监督、评价机制,注重把握好校本教材的科学性、目的性和实用性。

教师· 教师是教材、课堂、学生之间的连接点和教学的直接执行者,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施动者。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教师的权威性、责任感、创造性和情感因素等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方向,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因此,从事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教师,必须从思想观念上,真正认识到高职院校开发英语校本教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真正认识到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必须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从而主动地、不断地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依据校本情况,与专业课教师、企业一线工作人员共同开发研究校本课程,主、参编校本教材。把握好高职院校英语教学重在结合校本情况及毕业后就业岗位,突出教学内容以应用为目的,语言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构建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位一体的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 王漩. 探索职业院校英语校本教材的开拓之路 [j] . 硅谷,2010,8:158

[2] 付雪凌. 高等职业院校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j]. 中国高教研究,2004,8:62

[3] 熊健民,郭兴红. 职业教育校本教材建设研究 [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68,69,69,67

[4] 费伟. 高等职业教育英语教材开发研究[j] . 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9,5:59

高校教材篇6

关键词:教材研究;师资队伍;编写资助;先进手段

高校教材是高等教育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教学的主要工具,是现阶段教与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影响着人才的培养。选用好的教材是保证高校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的重要条件,《高等学校教材工作规程》中明文规定:“要重视为本校开设的课程选用高质量的、不同特色的教材。”

一、高校教材选用与编写现状

(一)高校教材的选用

在教材选用方面,学校一般坚持选用内容上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与培养目标一致,与课程教学相符合,应遵循课程、教材匹配原则,新近、高质原则,“双语”课程外版教材合法、适用原则。

为了保证教材选用的合理性,学校要求选用教材必须坚持严格的审批制度,即层层把关,先由课程组商议选定,后由教研室审核,再由系主任把关,然后由教学副院长审定,最后由教务处组织召开教材建设委员会讨论,形成教材选用计划。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往往会因时间紧,教师忙而走过场,教材的选用成了任课教师说了算的状况。

表1:某校近三个学期教材选用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2012年春季、2012年秋季、2013年春季三个学期选用的教材部级的分别为37%、39%、38%,省部级的分别为63%、61%、61%,教材选用基本上能够优先选用部级的与省部级的规划教材,但也有个别教师选用了其他教材,如高职高专教材,一是由于教师的不认真,在网上只查看教材目录就选用了,而未深入查看教材里面的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二是由于确实没有需要的教材而选择其他教材作为学生的参考材料。

问题较严重的是选用的教材50%左右不是近三年出版的,40%左右不是近四年出版的,有些教材虽然质量较高,适合教学需要,特别是有些精品教材经久适用,但是从教学改革和知识更新方面考虑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

(二)高校教材的编写

近年来,各高校为了鼓励教师编写高档次的优秀教材,从制度上、经费上、管理上等多方面给予了许多的倾斜,教师们编写教材的积极性有所好转,教材质量有所提高,但受多方面的影响,教材编写还存在许多问题,下面是对2011年1月至2013年8月某校教师编写教材的情况分析。

表2:近三年来参与编写教材人数

从表2中看出,参与编写教材的人数428人次,参与主编的人数79人次,参与副主编的人数131人次,参与参编的人数218人次,数量上并不少,教师编写教材的积极性还是有的,特别是一些年轻教师,哪怕能够参编教材也会付出极大的热情。

表3:近三年来主编教材本数

从表3中看出,教师编写教材近三年中编写的数量63本中,实训教材只有12本,对于培养复合型人才方面来说实训教材相对较少;部级教材虽然有10本,但是10本教材几乎都是“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有的是修订本。

二、高校教材的建设

(一)教材建设需要的标准

早在1988年颁布的《高等学校教材工作规程(试行)》中已明确提出教材建设要突出思想性、科学性、启发性、先进性和适用性。2011年教高〔2011〕5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材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材建设,要坚持育人为本,充分发挥教材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体现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科技等方面取得的成就,适应不同类型高等学校需要和不同教学对象需要,编写推介一大批符合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具有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的优秀教材,进一步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材体系。

(二)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

1.出版社方面的问题

由于出版社逐步推向市场的管理改制,他们为了追求高额利润,对于用量不大的教材如实训课程、专业课程教材,提出的出版费较高或者不给予出版,而对于用量大的教材,如公共课程和基础课程教材,不同的出版社都在出版,使得教材的统一规划、统一编写机制名存实亡,教材重复出版与教材缺乏现象并存。

2.教师方面的问题

教师除了资金缺少方面的原因外,还有的因工作忙嫌编写教材太麻烦,一些有经验的老教师,编写教材兴趣不是很浓;而一些年轻教师为了职称评定、成果展示,在教材编写过程中不实际参与编写,只挂一个名字而已;有些教师,主编不了一本教材,就图参编一下,使得教材建设成效不明显。

3.管理方面的问题

教材选用把关不严,由任课教师一人说了算的现象仍然存在,随意性较大,有些教师为了自己方便或者为了自己的利益,选用自己常用的或自己参与编写的教材,使得高质量教材建设得不到重视。教材建设虽然下达了任务,纳入了学校目标考核的范围,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4.经费方面的问题

由于学校资金紧张,投入教材建设的经费不足,鼓励教师编写教材的政策力度不大,教师本身的研究经费也有限,这就限制了教材建设的发展。

(三)教材建设采取的措施

1.加强教材研究

教材研究是教材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教师、编辑出版人员、教材管理人员要进一步开展研究,了解当今教材建设现状,总结经验,找出问题,对症下药,共同编写出高质量的具有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和实用性的创新教材,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材建设质量的好坏,关键是教师的水平与综合素质的高低,学校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教师学习、交流、合作活动与科研的机会,鼓励教师多参与教学实践,拓宽视野,培养自己的教学与写作能力。只有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才会写出好的教材;只有教师熟悉了教学的整个过程,才知道学生需要的是什么;只有教师参与了科研,了解了专业发展的前景,悟出了更加先进的思想,才能更新知识,写出适合时代要求的教材。

3.加大教材编写资助力度

学校不仅拨专款分期定时对教师编写教材进行资助,还要从政策上给予扶持,允许教师多途径筹集资金用于教材编写。资助标准可适当提高,特别是对于有些新上专业或者特色专业教材紧缺的状况,更要增加资助力度,根据学校建设需要制定资助标准,重要教材重点资助,紧缺教材增加资助。

4.运用先进手段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及高校学分制等教学改革措施的推行,教材管理服务的工作量也随之增加,为了做好师生教材的选用、征订、供应、结算等工作,调动师生使用合适教材和教师编写教材的积极性,需要运用更先进的教材管理手段才能达到最佳效果。现阶段学校管理信息化、办公网络化初具成效,教材管理也应由单机版的管理系统,更新为融入学校整体网络化办公系统中,使教学管理部门的课程管理、教材选用、教材征订和供应工作都得以统一协调管理,确保教材使用单位和教材管理部门可通过校园网及时得以沟通,确保教材使用单位可随时从教材管理部门了解到教材库存、预订、到书等信息及最新的教材出版、教材优劣评价等信息,也确保教材管理部门可以随时了解广大师生的教材需求信息、教材使用后的反馈信息。利用网络化的管理使信息得以及时便捷沟通,改变管理模式,提高工作效率,促进教材建设。

5.规范教材选用程序

教材选用对教材建设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教材本身有好有不够好,有适用与不太适用,只有加强教材选用管理,严格教材选用程序,才能确保可以选到优秀的教材,确保教材选用的先进性与适用性。正确处理好他人编写与自己编写出版的、常用的与不常用的、新版的与老版的教材的关系。坚决杜绝教材选用的随意性和主观臆断的现象,按照选用程序,逐级申报,逐级把关,严格审查,确保选用教材的质量,促进教材建设。

6.教材形式应多样化

目前学校所使用的教材几乎都是纸质化的教材,学生学习的主要工具是书本,但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音像、电子文字的条件成熟,学生学习的途径极其广泛,已经不能够仅局限于从一本纸质的教材上面涉猎需要的内容,因此现代教材的概念除了纸质的教科书与教学参考书外,还包括音像与电子教材以及网络上经过加工和组织的信息,教材的触角已延伸到多媒体和网络,动感的、交互的多媒体教材已成为教材开发的新领域。信息技术已使教材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融文字、声音、动画为一体的电子教科书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如临其境,加速和改善学生对世界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学校要根据教学要求,为学生选择多种多样的教材资源,采购不同形式的教材,供学生选择学习。教师除了编写纸质教材外,还可以尝试参与电子教材、网络教材的编写。

7.建立教材资源信息库和教材样本库

为及时掌握现有出版教材品种与教材内含,学校应积极收集和整理教材出版信息,建立教材出版信息库,用电子版的形式在网络平台,或者用纸质形式编印“教材信息”分发到各教学单位,让广大的师生了解现有教材出版状况,供师生选择高质量的教材。另外,学校还应建立近几年所使用教材的样书库,把一些重要的精品教材,特别是同类获奖教材、优秀教材、国外原版教材、教指委及行业推荐教材等原版保存一份,其他的常用教材可以复印教材的重要信息页(如作者页、版权页、目录、封面、封底等)装订成册,建立原件与复印件都有、详细信息与重要信息可查的教材样书库,以备师生选择教材与教师编写教材时查阅参考。

参考文献:

[1]李湘军.浅析高校教材建设与评价[J].中国电力教育,2011(10):73-74.

[2]陈琳,蒋艳红,李凡,等.高校教材建设的时代性要求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1(10):20-23.

高校教材篇7

【关键词】廉洁教育 教材 编写体例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2-0001-02

一 对高校廉洁教育教材研究的必要性

所谓“教本,教学之本”。①说的是在教学中,教材乃是教学的主要凭借手段。可见,教材在教学活动中占有主导的地位。高校廉洁教育教材是根据高校大学生德育要求和行为规范编写的廉洁教育教学材料,其意义是多角度、多层面的。首先,从宏观层面上讲,廉洁教育教材在课堂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要面对教材,在这个过程中,教材起到的是桥梁的作用,教材一方面引领教师的教,另一方面又启迪着学生的学。同时,教材的整合性还将知识与能力相协调,让学生在阅读看得见的文字时有所思考、有所感悟,达到教学的最佳状态。高校廉洁教材的功能还体现在它是高校进行廉洁教育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手段。

正因为高校廉洁教材在廉洁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加大对教材的分析研究力度,不仅是为了编写出一部科学的、高质量的教材,更重要的是关乎廉洁教育的教学质量。

二 三本廉洁教育教材简介

本文选取的研究对象分别为: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年10月出版的由肖忠优编写的《大学生廉洁教育教程》(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十二五”重点建设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由陈万柏、张耀灿编写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和中国石化出版社2010年9月出版的由钟俊生编写的《高等学校廉洁文化教程》。据有关数据表明,目前这三种教材的使用数量相当。

1.肖忠优《大学生廉洁教育教程》

肖忠优先生主编的《大学生廉洁教育教程》由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被列为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十二五”重点建设规划教材,内容从宏观上阐述了有关“腐败”的基本理论,有助于大学生增强免疫力,避免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陷入困境。全书共分七章,分别是:绪论;廉洁社会的公敌:腐败;中外各国反腐败概览;全球化视野下的反腐败;腐败离我们有多远;反腐倡廉:现在就行动;职业选择与腐败风险。②

2.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陈万柏、张耀灿先生编写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是教育部“高等师范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是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主干课教材。编者在吸取学科理论研究的新成果、总结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新经验的基础上,深入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基本范畴、学科体系及其发展进程,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和知识借鉴。在此基础上,《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版)》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一系列重要内容,如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其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原则、方法和艺术、载体、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等进行了富有新意的阐释,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程进行了考察。该书对大学生的廉洁教育,主要是从思想上来实现的。③

3.钟俊生《高等学校廉洁文化教程》

钟俊生先生编写的《高等学校廉洁文化教程》由中国石化出版社出版,该书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倡导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突出廉洁文化核心内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树立廉洁观念,践行廉洁行为,立足于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才和发展。内容包括:廉洁文化概述、中国传统廉洁文化与世界廉洁文化的发展、廉洁文化与廉政文化建设、廉洁文化与廉洁教育、廉洁文化与高等教育事业、廉洁文化与高校党的建设、廉洁文化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廉洁文化与大学生成才。该书既可作为大学生廉洁教育读本,又可作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师教学参考书,还可供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关人员阅读参考。④

三 三本教材编写体例及特点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在社会各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腐败现象也刺激着国人的神经,“反腐倡廉”工作越来越重要。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反腐倡廉”为主题的教材层出不穷,教材的编写体例也日渐多元化。从总体上来看,高校廉洁教育教材的编写体例在不断更新,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肖忠优先生所编写的《大学生廉洁教育教程》阐述了有关“腐败”的基本理论,有助于大学生增强免疫力,避免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陷入困境。该教材被列为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十二五”重点建设规划教材。就其编写的体例来看,全书共分为三个部分,即前言、内容和后记。这样的编写体例几乎是所有教材乃至所有著述的编写模式。在教材中,作者论述了廉洁教育对高校教育的重要意义:“高校是高素质人才的摇篮,高等学校的重要任务之一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大批高质量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不仅应该是高级‘知识人’、高级‘技能人’,更应该是比普通人水准更高的‘道德人’,应该成为‘国民表率、社会栋梁’。要实现这个目标,既要求他们扎扎实实学好专业知识、掌握本领,同时也要把他们培养成为有远大理想、坚定信念、政治合格、作风正派的合格人才,使他们能够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同呼吸共奋斗。大学生作为未来高素质人才的后备力量,其成长过程关乎着我们民族的兴衰成败。能否培养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的丰富知识和扎实本领的人才,对于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陈万柏、张耀灿编写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是教育部“高等师范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是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主干课教材。可以说,在众多的教材中,《思想政治教育原理》具有不可动摇的权威性。但从编写体例上看,它区别于其余两种教材:整本教材的编写是按照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要求来编写的,虽然在教材内容中有对“廉洁教育”比较全面的论述,但是,较其余两种教材而言,它的主线不明显,而且具有很强的政治色彩。

钟俊生先生编写的《高等学校廉洁文化教程》由中国石化出版社出版,该书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倡导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突出廉洁文化核心内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树立廉洁观念,践行廉洁行为,立足于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才和发展。内容包括:廉洁文化概述、中国传统廉洁文化与世界廉洁文化的发展、廉洁文化与廉政文化建设、廉洁文化与廉洁教育、廉洁文化与高等教育事业、廉洁文化与高校党的建设、廉洁文化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廉洁文化与大学生成才。《高等学校廉洁文化教程》的编写体例也有其特点:一是侧重文化解读,削减理论论述。全书内容分为十个章节,着重强调对大学生的人文和道德素养的提高,在阐述“廉洁教育”这一概念时,并不单从概念的定义判断上下工夫,而是侧重对中国古今廉洁文化的解读,消除读者对理论问题的排斥心理。二是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思想。这里所说的以人为本,主要体现在作者在对本书章节的安排上,把廉洁教育同大学生的职业前景与人生规划联系起来,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现实意义。如整个第九章就“廉洁与大学生成才”为主题,讨论了廉洁教育与大学生成才之间的关系,体现出浓厚的人文情怀。

四 关于高校廉洁教育教材编写的思考

在高校廉洁教育教材的编写问题上,如何扬长避短、兼收并蓄,编写出科学、高质量的教材,为廉洁教学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笔者不敢妄下结论,但是我们通过对以上几种典型教材的分析,首先需要明确的是“高校廉洁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需要强调的是,这里所说的指导思想,是指要探讨“大学生廉洁教育”这门课程的学科性质。换言之,也就是要把“大学生廉洁教育”这门课程的学科性质作为教材编写的原则和指导思想。就其学科性质而言,笔者不敢妄下结论,需要有关专家去分析和总结,我们“高校廉洁教育”这门课如何与高校思想政治课、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相区分而又相互补充。更重要的是要努力探寻出一条适用、有效的廉洁教育路子,更好地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出廉洁奉公、诚信守法、品学兼优的社会有用人才。高校廉洁教育应注重“培养大学生的时代精神,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把“腐败”从大学生的思想中排除,净化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其次,是对教材的取舍问题。随着高校廉洁教育的兴起,各种各样的教材和课程资源不胜枚举,如何选择精品教材,淘汰劣质教材又是一个重要的任务。一本好的教材,一定要坚持用开放的胸怀去兼收并蓄,不断吸取本课程教学中的新建议、新经验、新问题,及时修正错误,不断改革,不断创新,这样才能经受住教学的实践检验,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再次,高校廉洁教育同一般的大众教育一样,需要的是学校、社会、家庭等多方面因素的不断努力。在大学校园里,广大教师、教育管理者与大学生朝夕相处,其言行、态度和思维方式不可避免地会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产生较为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为此,开展廉洁教育就要充分发挥教师、党政干部、政工干部的各自角色作用。通过广泛的、经常的廉洁教育和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逐步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点面结合的廉洁教育工作新局面,从而有利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注 释

①周庆元.语文教育研究概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②肖忠优.大学生廉洁教育教程[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③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④钟俊生.高等学校廉洁文化教程[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10

参考文献

[1]张文军.关于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廉洁教育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6(04)

[2]骆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构建高校和谐校园[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6(01)

高校教材篇8

1.1现状透视

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其所教授的知识是学习各个学科专业知识的基础,不仅内容相对较少,而且是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的理论和知识。因此,国家教委可以组织全国的专家和学者统一编写,教材使用中的问题也就相对少些。但是对于高等教育,一方面其涉及的学科和专业种类繁多、另一方面许多学科还在发展和研究当中,同时还有许多新学科和知识在不断产生,所以像中小学教育那样统一编写、使用教材是不太现实的。

目前,高校中使用的教材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由权威机构或权威学者编写的教材,另一种则是由任课教师自行编写的教材。

权威教材数量相对较少,其中也有差别。通常由国外引进的教材在教师和学生中是比较受欢迎的,一方面在许多领域国外的研究水平是领先于国内的,比如管理学、经济学等;另一方面,在引进的时候也是选择了国际上相对权威和知名度较大的教材。而国内的权威教材则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除了研究水平的缘故之外,国内的学术环境还经常要受到与学术研究无关的因素影响,这也使得权威教材的认定事实上常常不是将学术水平作为最重要的依据。

高校中大量使用的是任课教师自行编写的教材,这些教材则是良莠不齐。有许多教师本身就是该专业的研究者,他们将自己多年的实践研究成果写入教材,这样的教材不仅教师用起来得心应手,学生学起来也觉得与实践联系紧密。但是也有不少教师为了评定职称或其他一些非学术的原因编写教材,编写的过程通常是东拼西凑、四处节录完成。使用这样的教材,教师要不时指出其中的问题甚至是错误,有些教材更让学生根本无法学习。

总体而言,当前让教师和学生满意的教材并不多。许多大学生毕业后反映在大学里不过是学到了学习的方法、毕业后就把教材卖掉等现象也充分体现了当前高校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1.2根源探索

笔者以为造成当前大量高校教材不受欢迎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高校对人才培养的定位不清,二是学术界务实精神不够,三是教育界对高校教材的问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1)高校对人才培养的定位问题。许多高校都已经开始考虑人才培养的定位问题,但大多数高校都是一个定性的定位,即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但是社会发展的需求到底是什么,满足这样需求的人才应该具有怎样的知识结构、应该掌握哪些技能等等一些具体且需要定量回答的问题却少有人提起,而只有回答了这些问题才能真正确定一个高校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即明确人才培养的定位。

由于人才培养的定位不清晰,那么将直接导致教学目标不明确,对于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也就没有有效、规范和明确的监督机制。在这种情况下,选择教材就可以有较大的灵活性和随意性,自然那些量多质次的教材就有了生存空间。

(2)学术界的务实精神问题。我国学术界务实精神不够的问题应该是老生常谈了,关于学者们的文章著作相互抄袭的报道是屡见不鲜。

并非中国的学术界不提倡不鼓励务实精神,而是无需务实精神同样可以在学术界生存,甚至可以得到认可和推崇。学者们相互抄袭的报道常常只能把学术界外搅得沸沸扬扬,但学术界内多半还是波澜不惊,权威还是权威、教授还是教授。

如此,专心致力于研究的学者就少了许多,而投机取巧沽名钓誉者则是源源不断。质量上乘的研究成果和专著自然也就不多,高校教材量多质次也就在情理之中。

(3)教育界对高校教材的态度问题。近几年来,高校发展很快,特别是在高校扩招后,而随之带来得问题也大大增加。因此教育界主要将注意力集中于资金投入、人才争夺、毕业生就业、教师待遇等较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上,而对提高教学质量这样一个牵涉面广、且需要长期努力的问题则关注相对较少。教材只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因素也就几乎没人在意,这就导致了高校教材的编写和出版基本上是混乱无序的状态。

2对高校教材编写与使用的建议

笔者以为高校教材直接影响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应当引起教育界和学术界的重视。提高高校教材的质量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2.1建立毕业生回访机制

根据市场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是高校培养人才的关键,也是编写和选用教材的根本依据。高校若能建立毕业生回访机制则能够比较好的了解人才市场的需求。

首先,毕业生进入社会后一般还都会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他们最了解本专业本行业的当前需求甚至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而且,毕业生工作后,可以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指出所学教材中内容与实践脱节和错误的地方。因此,向毕业生了解的市场需求是一般而言最客观和正确的,甚至比许多专家的研究更有价值。

其次,毕业生往往都对母校有深厚的感情,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也都是愿意为母校服务的,向他们进行回访和咨询成本是比较低的。所以,向毕业生了解市场需求也是非常经济有效的途径。

2.2鼓励授课教师编写教材

相对于教材,许多学者更热衷于编写专著和论文。因为,教材多是讲述专业内相对成熟和基础的理论知识,而专著和论文多是阐述专业内比较前沿和先进的研究成果,它们更有利于肯定学者研究的价值。因此需要多多鼓励授课教师编写教材。

鼓励授课教师编写教材其实是鼓励教师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写入教材,另一方面也可以吸取前人的精华。高校教师一般都要承担本专业的科研任务,及时将最新的科研成果传授给学生可以尽可能的减小教学与专(行)业发展的脱节。教师编写教材的过程中也要参考前人的成果,可以筛选精华、剔除糟粕。再者,教师使用自己编写的教材也能更好地进行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

虽然鼓励授课教师编写教材有可能产生更多质次的教材,但从另一个方面看教材越多、教师的选择越多、学生的参考书越多,教材市场的竞争就越激烈,编写出优秀教材的可能性就越大。只要在选用教材的时候相关部门没有过多的限制,比如要求使用教育部推荐的教材,教师和学生最终可以使用在竞争中取胜的优秀教材。

2.3建立健全教材评比机制

建立健全教材评比机制的目的就是为了使优秀教材能够脱颖而出。

现在有许多教材评比,但那些获奖的教材也常常是错误百出、水平不高,总让人怀疑评比的标准和评比的过程是否客观公平。因此,有必要建立健全教材评比机制。

笔者以为,建立健全教材评比机制需要教育界给予大力的支持与更多的关注。一方面高校教材的所涉及的学术领域众多、专业面广,只有在整个教育界内组织成立权威的评比机构才能使教材的评比达到相对公平客观。另一方面,教材的评比需要整个教育界的共同参与的,即教材的评比应当综合考虑广大专家、教师、在校学生和毕业生的意见。专家和教师能够正确评价教材的学术水平,优秀的教材不仅应该正确阐述知识,还应该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在校生可以确定教材的易学程度,优秀的教材应该是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将深奥的知识用浅显的语言描述出来,使之易于理解和掌握;毕业生则可以确定教材的实用性,优秀的教材应当阐述与实践联系紧密、且能运用于实践的知识。

上一篇:乒乓球教学范文 下一篇:教学理念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