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有机质范文

时间:2023-03-20 09:43:48

土壤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范文第1篇

关键词:土壤;有机质;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S153.6 文献标识码:A

1 土壤有机质的作用

土壤中的有机质,对于改善土壤的物性状,增加透气性都有很大的作用,作物在呼吸时能更加通畅,有效的快速吸收有机质中的养分,同时把养分供给到植株的茎叶、果实上去。有机质的含量越多,养分就越充足,而且对于土壤的物性状改善作用就越大,疏松土壤,保水保肥,减少流失,大大提充肥效。所以,土壤中的一些微生物体死亡后残留体形成有机质,对土壤的影响是很明显的,在作物的生长阶段,要尽可能多的使用有机肥料,满足植株的生长需要。

1.1 提供作物生长需要的养分

有机质含有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各种营养元素,为土壤微生物、土壤动物活动提供养分和能量。土壤有机质中的氮素占全氮的90%~98%,磷素占全磷的20%~50%,还含有K、Ca、Mg等营养元素。

1.2 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和缓冲性

土壤有机质属于有机胶体,比矿质胶体大20~30倍,具有强大的吸附能力,能吸附大量的养分和水分,增强土壤保肥能力。土壤有机质可以提高土壤对酸碱缓冲能力。

1.3 改善土壤物理性质

有机质中的腐殖质促进团粒结构形成,使土壤透水性、蓄水性、通气性及根系生长环境有良好改善;改善土壤有效持水量;改善土壤热量状况,颜色深,吸热多。

1.4 促进微生物的生命活动

土壤有机质能为微生物生活提供能量和养分,同时又能调节土壤水、气热及酸碱状况。

1.5 促进植物的生理活性

加强作物呼吸作用,增加膜的透性,提高其对养分的吸收,增强根系的发育。

2 土壤有机质严重缺失

近年来由于在农业生产中大量施用化肥,很少施或不施用有机肥,导致农田土壤养分非均衡化严重,土壤板结,土壤生物性状退化,土壤酸化、潜育化、盐渍化增加,防旱排涝能力差,耕地土壤基础地力不断下降,土壤出现了“亚健康”。致使农作物品质下降,瓜不甜、果不脆、米不香;大量秸秆、畜禽粪便等有机肥肥源被丢弃、浪费造成环境污染。以东北黑土区为例,土壤有机质已由开垦时的8%~10%,下降到2%~3%。我国目前的土壤资源现状迫切需要通过人为措施来补充土壤有机质,以确保农业种植水平和提高农作物产品品质。

3 提升土壤有机质的有效途径

3.1 增施有机肥

有机肥一般就是指农家肥,可以通过畜禽粪便,以及一些植物的茎秆经过堆肥、沤制而成,因其沤制腐熟的过程要经过微生物的发酵,所以肥料中会富含有机质,对土壤的物理性状改良、保水保墒、改善土壤的结构等都有很好的作用,而且肥效时间长,能为作物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和丰富的营养供应,是一种十分理想的肥料。

3.2 提倡秸秆还田免耕技术

采用秸秆还田免耕播种不灭茬,不清理秸秆,全覆盖播种,秸秆全部还田,增加了土壤有机质,每年有机质含量提高0.07%。秸秆直接还田比施用等量的沤肥效果更好,既能有效地利用有机肥资源,又能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保肥供肥性能。目前,龙江县大力提倡玉米秸秆还田技术,机收的玉米秸秆,已经被粉碎,经过风吹日晒雨淋,已变成半分解状态,成为上好的有机肥料。秸秆还田简单易行,省力省工,但在还田时,就应加施化学氮肥,避免微生物与作物争氮。通过秸秆还田技术的应用,可以节约化肥投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通过秸秆腐熟还田利用,逐步稳定化肥用量,优化施肥结构,提高化肥的利用率,还能减少水土流失,减轻了洪涝灾害,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

3.3 粮肥轮作、间作,用地养地相结合

轮作、间作制度,对于种植结构有很好的调节作用,能科学合理的利用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而且对于土壤中的有机质的品质改善也有很好的作用,科学合理的轮作、间作能把用地和养地很好的结合起来,边用边养,使土壤的肥力有效的补充,维持一个均衡的水平,而且还能改善农产品的品质,对于高效优质、绿色有机农业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4 因地制宜栽培绿肥

栽培绿肥可为土壤提供丰富的有机质和氮素,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及土壤的理化性状,促进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减少连作障碍及下茬化肥用量,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3.5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

测土配方施肥是在合理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的施用数量、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有针对性地补充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作物缺什么元素补什么元素,需多少补多少,实现各种养分平衡供应,满足作物的需要。现在越来越多农民自己开始认识到盲目施肥的危害性,测土配方施肥会给他们带来很多好处,对开展此项工作越来越积极。如县农技中心工作人员在野外取土采样调查中,当农民知道取土样化验结果出来后要把化验结果反馈给他们时,很多人争着要求在他们田里取土。测土配方施肥原则:

3.5.1 有机无机相结合的原则

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必须增施有机肥,从而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物理状况,提高土壤保水保肥的能力,增强微生物活性。

3.5.2 用地和养地相结合的原则

耕地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养分循环系统,客观上要求实现养分输出和输入平衡。为此,必须坚持用养结合,形成物质和能量的良性循环,才能实现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5.3 大、中、微量元素配合的原则

根据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补充各种营养元素,是测土配方施肥的核心内容。

土壤有机质范文第2篇

关键词:土壤;有机质;多孔消煮炉

中图分类号:S151.9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6.12.021

Improving the Detection Technology for Soil Organic Matter

YANG Zhe1,2, CHEN Qiusheng1,2, AI Dan1,2, ZHANG Qiang1,2, YIN Ping1,2, LIU Yetong1,2

(1. Tianjin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Quality Standard and Testing Technology Research, Tianjin 300381, China; 2. Laboratory of Quality & Safety Risk Assessment for Agro-products (Tianjin)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Tianjin 300381, China)

Abstract: The experimental study improved the test method that detects soil organic matter content. Porous furnace direct heat dissipation is used to determinate soil organic matter content by boiling soil samples. The method is simple, accurate, reliable and highly stable. The results that have been verified by the national standard of soil samples are within the scope of the standard value, and repeated determination of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is less than 5%.The method reduces the cost, diminishes pollution of the environment and improves efficiency so that it is suitable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bulk samples and is worthy of promotion.

Key words: soil; organic matter; porous furnace

土壤有机质是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化合物,主要包括土壤中各种动物、植物残体,微生物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化合物[1]。土壤有机质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它能促使土壤形成结构,改善土壤物理、化学及生物学过程的条件,提高土壤的吸收性能和缓冲性能,同时其本身又含有植物所需要的各种养分,如碳、氮、磷、硫等[2]。因此,要了解土壤的肥力状况,必须进行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我国地域辽阔,由于各地的自然条件和农林业经营水平不同,土壤有机质含量差异较大,低者少于1%,多者高达20%。

土壤有机质测定中普遍采用的方法有重铬酸钾容量法、干烧法、灼烧法等[3-11]。研究表明,传统的重铬酸钾容量法操作繁琐,容易产生误差;干烧法检测成本较高;灼烧法快速、简便,适于大批量土样的分析,但其应用领域受到限制。本研究亦基于重铬酸钾容量法,通过使用智能控温多孔消解炉直接加热消解,相比于常规的油浴消解,降低了试验消解过程的危险性,并且极大地减轻了人工操作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更提高了试验数据的准确度和稳定性,可满足大批量样品的测定需求。

l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智能控温多孔消解炉(莱伯泰科有限公司),100 mL玻璃消煮管。

试验所用试剂除特别注明外均为分析纯,试验用水符合GB/T 6682―2008《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中三级水规定,所述溶液如未指明溶剂,均系水溶液。

浓硫酸;0.2 mol・L-1重铬酸钾―硫酸溶液;0.2 mol・L-1硫酸亚铁溶液,用前标定;0.1 000 mol・L-1重铬酸钾标准溶液;邻菲罗啉指示剂;国家标准土壤样品GBW07412(辽宁开源棕壤pH值 5.98)、GBW07413(河南安阳潮土pH值 8.24)、GBW07414(四川简阳紫色土pH 值8.14)、 GBW07415(湖北黄海水稻土pH值 5.55)、GBW07416(江西鹰潭红壤pH 值5.44),有机质含量标准定值分别为(1.82±0.09)%,(1.43±0.06)%,(1.21±0.06)%,(3.83±0.12)%,(1.63±0.08)%。

1.2 试验步骤

精确称取0.25 g(精确到0.000 1 g)过0.25 mm孔径筛的土样于玻璃消煮管中,加入10.00 mL 0.2 mol・L-1重铬酸钾―硫酸溶液,将消煮管放入多孔炉中。将消解仪温度设置为210 ℃,当温度达到后,待管中溶液沸腾时开始计时,保持(5±0.5)min,将消煮管取出,冷却片刻,使用50~60 mL去离子水将消解液转移至250 mL三角瓶中,加3滴邻菲啉指示剂,用硫酸亚铁标准溶液进行滴定,溶液由橙黄变蓝绿,最后变棕红,即达终点。同时做空白试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前处理方法的选择

测定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多采用农业行业标准NY/T 1121.6―2006《土壤检测 第6部分 土壤有机质的测定》中的油浴加热法。除此之外,还有微波加热法、砂浴加热法、烧失量法、水合热重铬酸钾氧化―比色法、TOC分析仪法、磷酸浴法等。但是各种方法都各有不足之处,如微波加热法操作繁琐,检测效率低,不适合大批量样品的测定;砂浴加热法表面温度不均匀,温度比较难控制;烧失量法精密度较低,与真值的偏差较大,准确度较低;水合热重铬酸钾氧化―比色法测得结果比真值偏低:TOC分析仪法方法还不成熟,由于土壤基质较为复杂,TOC分析仪法较多用于植株或有机肥料有机质含量的测定;磷酸浴法气味难闻且容量瓶外壁清洗困难。本方法采用多孔消煮炉直接加热方式进行土壤样品的消解,极大地降低了运行成本,减少了环境污染,提高了工作效率,更提高了检测数据的准确度,该方法亦可满足大批量处理样品的需求。

2.2 方法准确度和精确度

为了评价本方法的准确度,本试验选取国家土壤标准物质GBW07412、GBW07413、GBW07414、GBW07415、GBW07416进行验证,每个样品做3个平行,结果见表1。结果表明,通过多孔消解炉对土壤样品进行直接加热消煮,其有机质测定结果均在标准物质的参考值范围内,这表明该方法的准确度和精确度良好。

2.3 方法的精密度

为了验证方法的稳定性,选取GBW07412和GBW07413两个标准土壤作为供试土样,同时分别称取土壤样品6份,按照上述前处理方法进行多孔消煮炉直接加热消煮,进行有机质含量测定,计算方法的精密度。测定结果及精密度如表2所示。从结果中可以看出,多孔消煮炉直接加热法的精密度为1.61%,1.87%,均小于5%,这表明该方法精密度良好,且两个样品的测定结果均在标准参考值范围内。

2.4 方法的可行性

该方法同其他测定技术相比还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加热温度稳定,消煮炉采用多孔装置,加热方式为立体环绕模式,热量损失少,加热温度稳定、均匀且易控制,因此方法稳定;二是工作效率高,目前多孔消解炉技术成熟,大部分实验室配置的为36孔或54孔,可满足大批量样品的测定,并且操作简单,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三是污染少,相较于标准方法及其他方法中使用的甘油或石蜡等,减少了污染气体的挥发,降低了对检测人员的身体伤害。

3 结 论

采用多孔消解炉直接加热方式进行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度高,重复性好,工作效率高,适用土壤类型广,所需试验设备简单,普通实验室均适用,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鲍士旦.土壤农化分析[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30-34.

[2]孙向阳.土壤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93-94.

[3]张勇,庞学勇,包维楷,等.土壤有机质及其研究方法综述[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5,27(5):72-78.

[4]于彬,郭彦青,杨乐苏.化学氧化法测定土壤有机质的研究进展[J].广东林业科技,2007,23(1):100-103.

[5]鲁如坤.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22-29.

[6]杨树筠.用重铬酸钾氧化法简便快速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J].现代农业,1997(4):23.

[7]李晓宇.重铬酸钾滴定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防护林科技,2011 (3):119.

[8]钱淑萍,武文津.土壤有机质测定方法讨论[J].新疆农业科技,1997(6):19-20.

[9]孟爽,李绍峰.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操作中应注意的关键技术[J].河北农业科技,2008 (14):44.

[10]李静.土壤有机质测定方法比对分析[J].绿色科技,2012 (5):203-204.

土壤有机质范文第3篇

基于GIS与地统计学原理,使用ArcGIS地统计分析模块研究了长沙周边地区农田根层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空间变异情况。结果表明:参照土壤养分分级标准发现长沙农田地区根层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中等;以该研究区域山坡天然土壤为农田土壤对比样,比较各项养分值的高低及相关系数,方法可行,结果也有一定意义;有机质的半变异函数最佳理论模型为球形模型,对半变异函数理论模型及参数进行分析发现有机质空间相关性均较弱,说明其空间变异主要受施肥方式和施肥水平影响;使用普通克里格插值方法,绘制长沙市农田地区根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布图,直观地显示了长沙地区基本农田根层土壤有机质的丰缺状况,可为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及指导。

关键词:

地统计学;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长沙地区;克里格插值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地不断加速,城市周边地区农田土壤资源面临的压力日益严重,加之各地施肥结构及施用量、耕作方式及制度的不同,土壤中的有效养分也随之发生变化[1]。农田土壤有机质是土壤养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评价土壤肥力和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2]。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将直接导致土壤肥力降低,从而影响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3]。面对着农田面积不断减小以及农田土壤养分状况堪忧的现状,加强农田土壤有机质实地监测分析,及时准确地掌握土壤养分含量水平,揭示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性及空间分布,对农田土壤养分的管理与合理施肥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实现土壤可持续利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4-5]。长沙市作为国家“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主体部分,应当在城市农业方面发挥带头作用。因此,尽快弄清长沙地区基本农田的土壤有机质状况,为长沙地区农业的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便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了。然而,目前对长沙地区农田根层土壤养分进行系统研究的报道很少,有关高密度采样的研究还是未见报道,同时利用研究区域天然土壤作为基本农田土壤的对比样,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研究通过布点采样法采集了长沙市周边农业地区的根层土壤,对土壤有机质这个对水稻生长影响极大的土壤理化指标进行分析,所得结果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以及研究区域采样点附近山丘天然土壤进行对比,从整体上掌握了该区域基本农田根层土壤养分丰缺状况。运用ArcGIS地统计学模块对该区域土壤养分进行空间变异分析,并采用克里格插值法绘制了长沙地区基本农田土壤养分分布图,以便更直观地了解该地区基本农田的养分分布状况,为长沙地区科学合理施肥以及主要农作物的生产和管理、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基础数据与理论依据。

1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

长沙市位于东经111°53′~114°15′,北纬27°51′~28°41′之间,总面积约为1.18万km2,地处湖南省东部偏北的湘江下游,境内丘陵低山遍布,河谷纵横,地表水系发达;年平均气温17.2℃,年均降水量1361.6mm,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雨热同期。整个区域大致坐落于长浏构造盆地西缘,出露的岩石以第四纪与现代冲积物、第四纪红土风化壳与网纹红土、砂岩、泥岩、板岩为主,分布有少量的石灰岩和花岗岩。土壤类型以红壤、水稻土为主,分别占土壤总面积的70%与25%。其中水稻土母质多样,有红壤性的、潜育性的,也有人工长期培育形成的肥沃水稻土。区域内耕地面积约为240000hm2,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580.29m2,是传统的双季稻种植区。农田主要分布在西部的宁乡县、望城区、岳麓区西部,以及东部的长沙县、浏阳市一带。

2材料与方法

2.1样品与数据来源

2.1.1采样区选择原则为了全面、客观地反映整个区域的土壤全貌,主要遵循以下原则选择样地:平整连片;种植制度、栽培技术与水稻品种基本一致;交通比较方便,邻近村落、住宅;避开地势过高与过低之处;连续多年种植水稻。

2.1.2采样方案土壤样品采集采用GPS定位,选择长沙市周边长沙县、望城区、浏阳市、宁乡县、岳麓区等主要农业分布区具有代表性的地点作为样本采集点,遵从“随机”、“多点混合”的原则进行采样。选择地块中央部位,用铁铲去除枯落物、苔藓层、杂草;每个样品均为采样点中心100m范围内10~15个土样的混合物,最终得到53个农田深度20~30cm的根系层(土壤剖面中以植物活根系为主的层,物质和能量的迁移转化在此层最为活跃)土壤样品。采样点具置见图1。在同一个采样区,于附近山坡土壤质地均匀处,以相同方法采集对比样,共采集19个山坡对比土壤样品。

2.2样品测试、数据处理及分析方法

2.2.1样品测试采用室内分析,根据不同测试内容按照试验要求配制测试溶液。测试程序严格按照TPY-6型土壤测试仪(浙江托普仪器)依次开展。对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进行测试,为避免误差,每个样本测定3次,最终结果取其平均值。

2.2.2数据分析方法采用SPSS13.0、ArcGIS10.0等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及分析。其中,SPSS软件主要进行常规的基本统计量分析及正态分布检验和相关性分析;ArcGIS主要用于空间分析,利用ArcGIS地统计分析模块工具拟合出土壤有机质的最优半变异函数模型,并采用普通克里格方法进行空间插值,绘制土壤有机质的空间插值图。

3结果与分析

3.1土壤有机质的统计特征分析全国第二次土壤养分普查所确定的有机质分级标准共分为6级:第1级,>40g/kg;第2级,30~40g/kg;第3级,20~30g/kg;第4级,10~20g/kg;第5级,6~10g/kg;第6级,<6g/kg。级数越大表示其含量越少,土壤质量越差。测定结果显示:53个样本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23.5g/kg,最大值为36.0g/kg,最小值为11.1g/kg,极差值为24.9,标准差为0.56。按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含量分级标准,长沙地区基本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水平处于第4级。山坡对比样(共计19个样本)土壤有机质统计特征结果如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21.7g/kg,最大值为33.1g/kg,最小值为13.1g/kg,极差值为20.0,标准差为0.46。山坡对比样的土壤有机质含量略低于农田土壤,但其波动性小于农田土壤。测定结果表明,长沙地区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属于中等水平,相对于普遍认为肥力水平较高的水稻土来说这一值明显偏低,而农田土壤中平均含量要略高于山坡自然土壤,这与实际情况是相符的。因为人为长期施用农家肥培育地力,所以传统农业区的稻田肥力普遍比山坡土壤高。此外,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极差相对较大,也说明各地区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受到农民施肥水平的影响,差异较明显。

3.2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分析地统计学已经被证明是分析土壤特性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变异规律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它能够揭示随机变量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解释自然和人为过程对变量空间变异的影响,从而弥补传统统计学的不足[6]。地统计学的前提是样本必须服从正态分布,因此在对样本数据进行半变异分析前必须对数据进行分布类型检验[7-8]。利用SPSS13.0软件分别绘制正态Q-Q图对数据分布进行正态分布检验,检验后确定长沙地区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正态分布,可以进行空间变异分析及插值。

3.2.1土壤养分含量的半变异函数分析在ArcGIS地统计分析模块中对有机质数据分别使用圆形、球形、指数、高斯等4种常见的模型进行拟合得到最优半变异函数模型。拟合参数包括预测误差的平均值、均方根、标准平均值、标准均方根、平均标准误差。模型选择的判断标准为:标准均方根预测误差越接近于1,预测误差的平均值越接近于0,其他值越小时,其模型拟合状况越好[9-11]。不同模型拟合参数结果见表1,比较后可知,长沙地区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半变异函数最佳理论模型为球形模型。块金值通常表示由测量误差和小于最小取样尺度引起的随机变异;基台值表示系统内的总变异,包括结构性变异和随机性变异;块金系数表示随机部分引起的空间变异占系统总变异的比例,若此值小于25%,则说明系统具有强空间相关性,变异受结构性因素影响更大;大于75%则说明系统空间相关性很弱,变异受随机性因素影响更大[12]。而研究结果测算出长沙地区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块金系数为54.6%,属中等空间相关性,这是由研究区域土壤母质、地形、气候条件等结构性因素以及农民的耕作制度、施肥状况等随机性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此外,有机质的块金值比较小,表明在最小间距内变异分析过程引起的误差较小。

3.2.2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通过拟合土壤有机质的最优半变异函数,利用ArcGIS地统计分析模块中普通克里格空间插值生成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图,具体见图2。由图2可知,长沙地区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大部分在25g/kg以下,相对于肥沃的水稻土而言,该值明显偏低。空间分布上有较明显的方向渐变趋势,由北往南,有机质含量逐渐减少。长沙县北部、浏阳市西北部及望城区有机质含量相对较高,宁乡县西南部和浏阳市西南部及浏阳盆地东部农田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有机质丰富的地区主要集中在长沙县、浏阳、望城的传统农作区,多为冲积平原上培育多年的水田,有施用农家肥的传统,而且灌溉水充足。相反,长条状山谷地带,地处山区,垦殖历史较短,母质本身贫瘠,导致有机质含量偏低,如浏阳盆地东部。

4结论

研究通过野外系统考察、取样,室内测试分析,数据处理与分析,对长沙地区基本农田根层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水平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统计特征分析,与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数据相比较发现长沙地区农田根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处于中等水平,这对于普遍认为肥力水平较高的农田水稻土而言含量明显偏低。(2)山坡与河谷、平原区稻田有密切的成因联系,坡地被流水侵蚀,物质一般会堆积到河谷与平原上,因此在物质组成上有内在联系。同时,许多水稻土是经过土地平整而成,填方物质多取自山坡土层,降水后雨水沿山坡进入库塘,后随灌溉而进入稻田。在考察与取样过程中注意到,许多地方有春季挖取塘泥肥田的习惯。因此,以区域山坡自然土壤为农田土壤对比样,比较各项有机质含量是可行的,结果也是有意义的。(3)利用ArcGIS地统计分析模块进行空间变异分析,通过有机质半变异函数的参数拟合,得出有机质的最佳理论模型为球形模型,其块金系数为54.6%,属中等空间相关性。这表明长沙地区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现状是由该地区土壤母质、地形、气候条件等结构性因素以及农民的耕作制度、施肥状况等随机性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4)通过拟合最优半变异函数,使用普通克里格进行插值分析并绘制长沙市农田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布图,直观地显示了研究区域农田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分布状况,反映出自然、人类和作物间的复杂相互作用,尤其对人工培育的水稻土而言,人为的影响更大。今后应该在整个长沙地区农田中增施有机肥,在一些养分缺乏地区重点施肥。

土壤有机质范文第4篇

1 有机质是植物营养的主要来源之一。土壤有机质中含有大量的植物营养元素和微量元素,从而保证植物生长全过程的养分需求。

2 促进植物生长发育。土壤有机质中的胡敏酸,具有芳香族的多元酚官能闭,可以加强植物呼吸过程,提高细胞膜的渗透性,促进养分迅速进入植物体。

3 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有机质在改善土壤物理性质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最直接的作用是改良土壤结构,促进团粒状结构的形成,从而增加土壤的疏松性,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透水性。

4 促进微生物和土壤动物的活动。土壤有机质是土壤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养分和能量的主要来源。没有它就不会有土壤中所有的生物化学过程。土壤动物中有的(如蚯蚓等)也以有机质为食物和能量来源;有机质能改善土壤物理环境,增加疏松程度和提高通透性(对沙土而青则降低通透性),从而为土壤动物的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而土壤动物本身又加速了有机质的分解(尤其是新鲜有机质的分解)进一步改善土壤通透胜,为土壤微生物和植物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5 有机质具有活化磷的作用土壤中的磷一般不以速效态存在,常以迟效态和缓效态存在。因此土壤中磷的有效性低。土壤有机质具有与难溶性的磷反应的特性,可增加磷的溶解度,从而提高土壤中磷的有效性和磷肥的利用率。

如何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笔者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 秸秆还田。每亩地秸秆还田量不少于300千克,提高耕地地力该技术模式通过学习机械化操作,将作物秸杆粉碎处理,并添加秸秆腐熟剂后直接翻入土壤,适用作物为玉米,该技术模式的应用范围在降雨量400毫米以上有灌溉保证条件、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的地区,秸秆还田技术是增加上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的主要技术措施,对于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提高作物的抗旱具有重要意义。技术路线如下。秸秆高留茬还田:秋收-粉碎还田-深翻-镇压。秸秆快速腐熟还田:春季-秸秆-粉碎-快速发酵-还田。

2 有机肥施用。每年深施有机肥2000千克/亩,提高耕地有机质含量,两年内在现有的基础上有机质提高至10克/千克。

3 测土配方施肥。平衡土壤中的养分,亩施专用肥不小于25千克。测土施肥技术的核心是根据当地的土壤条件和作物生长要求。进行诊断施肥、补偿施肥,并根据作物对养分的需求量,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达到土壤中的养分平衡。技术路线是:采集土壤样品取养分测试技术、肥料配方技术、肥料加工和使用技术,项目区通过定期监测,针对不同作物确定最佳配方,生产和供应适合相应品种和地力条件的专用肥,达到增产提质的目的,

4 深耕深松。深耕、深松的主要目的是加大耕作土层厚度。尽可能多地吸纳秋冬雨水和雪水,提高土壤蓄水能力。同时结合镇压技术,减少蒸发,蓄水保墒深翻深度达35厘米以上,全面打破犁底层,使耕作层厚度达25厘米以上,促进底土熟化,利于作物根系向深层伸展,雨季能蓄水贮墒,减少地面径流。技术路线是:秋灭茬-秋深翻-秋耙地-镇压-春季播种。通过使用深耕农业机械进行深耕、深松,提高土壤的保水和蓄水能力,过到作物的高产和稳产。

土壤有机质范文第5篇

为扎实做好年度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实施工作,根据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年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农办财〔〕59号)和财政部《关于拨付年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资金的通知》财农〔〕214号)精神。特制定本方案。

一、项目内容

对农民应用稻田秸秆还田腐熟技术的补贴秸秆腐熟剂。项目区主要推广水稻田小麦、油菜秸秆粉碎腐熟还田技术和小麦、油菜秸秆“田头窖”堆腐还田技术两种模式,确定在镇、镇、镇、镇及循环经济示范园(简称“五镇一区”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实施面积12.41万亩,坚持“同一地块连续实施3年为一周期,以点带面,整村滚动推进”原则,3年后项目区稻田秸秆还田率力争达到95%以上,田间地头焚烧秸秆现象基本杜绝,土壤理化性状明显改善,土壤有机质含量稳定提高,同时减少化肥施用量10%以上。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已成立以分管负责人为组长、各相关部门和项目实施乡镇人民政府(开发园区管委会)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补贴实施工作领导小组。依照项目实施要求,统筹布置,分类指导,并做好宣传发动工作,面向农民开展全方位服务;要加强工作检查督导,及时总结推广经验,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制定工作方案。五镇一区”要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落实项目地点;县土肥站要制定《秸秆腐熟剂品种筛选、稻田秸秆还田腐熟试验示范技术方案》和有关技术宣传资料,做到定人员、定任务、定措施,并细化项目实施进度表,切实加强技术指导,确保项目实施取得预期效果。

(三)落实目标任务。五镇一区”要依照项目实施要求和补贴产品实际推销数量。省、县农委项目合同的基础上,根据目标任务的分解内容,县农委、乡镇人民政府和开发园区管委会、村委会层层签订项目实施责任书,实行分级负责,确保项目实施不走样。

(四)精心组织实施。

1五镇一区”要编制秸秆腐熟剂产品补贴发放清册(包括地点、农户名、补贴产品数量、补贴面积、补贴金额、产品规格、生产企业等)及时向农户发放补贴产品并张榜公布。

因地制宜地选用适宜的技术模式,培训农民掌握技术要领和操作方法。县技术指导组对项目示范区农户应培训1次以上,骨干示范户和种田大户应培训2次以上,技术明白纸发放到户率应为100%,2要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对基层农业技术骨干和农民特别是核心示范区农民的技术培训和指导。使秸秆腐熟还田技术家喻户晓。县技术指导组成员要深入到示范基地,指导农民在稻田秸秆腐熟技术推广过程中,选用适宜的技术模式,足量施用秸秆腐熟剂,适当增施氮肥调节碳氮比。

采用不同的技术模式,3要建立核心示范片。五镇一区”要因地制宜。至少建有1-2个核心示范片,每个示范片面积5001000亩,核心示范片要竖立宣传展示牌,并建立核心示范片的农户生产档案,严格依照技术模式进行操作,确保技术要点应用准确。镇同合村、镇王集村、镇龙西和合浦村、长乐村、镇星光村以及循环经济示范园,各建立1个500亩以上的核心示范片;同时在镇建立1个稻田油菜秸秆粉碎旋耕还田万亩示范区,镇建立1个稻田小麦秸秆粉碎旋耕还田万亩示范区,建立1个稻田油菜和小麦秸秆“田头窖”堆腐还田万亩示范区。每个核心示范片选择5个典型地块设立定点调查与监测点,收集整理技术参数,进行项目技术应用效果多年定点调查,总结完善适合当地生产实际的应用技术模式。

试验示范安排专人负责。县土肥站负责技术指导,4要依照技术方案认真实施田间试验示范。分别在镇与镇的小麦和油菜核心示范区各选择1个秸秆腐熟剂品种筛选小区进行试验和1个秸秆还田腐熟技术应用大田进行示范。定期做好田间观察档案记录,重点分析项目区土壤理化性状的变化、肥料施用结构调整、农作物产量增加和农产品品质改善、不同腐熟剂产品的田间应用效果等情况,归纳总结项目实施后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及时解决农民技术应用过程中遇到实际问题,5技术服务要到位。开通技术服务热线电话指定专人负责。注意收集群众对补贴项目实施的各种反映,发现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胜利经验和典型事例。

(五)严格项目奖惩。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安排专人负责,将秸秆还田技术推广与秸秆禁烧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县项目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将不定期对“五镇一区”项目实施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发现问题,现场解决。对工作突出的个人和单位进行惩办奖励,对工作不实、措施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批评。

三、项目实施进度

结合我县实际,为保证土壤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顺利实施。按月制定项目进度计划.

土壤有机质范文第6篇

1调节土壤的环境条件

影响微生物活动的因素均影响矿化过程和腐殖化过程。因此,除了有机残体本身的化学组成外,控制影响微生物活动的土壤温度、湿度、通气状况和土壤酸碱反应等因素,也可以达到调节土壤有机质矿化和积累的目的。当土壤水分过多时,土壤有机质分解较慢,可以通过挖沟排水等措施来改善土壤的通透性,促进有机质分解。要使土壤有机质分解既不太快,也不太慢,以适应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要控制土壤有机质转化进程、方向和速度,注意处理好养分释放和腐殖质积累的关系,做到合理利用有机物来培肥土壤,保持地力常新。

2增施有机肥料

堆肥和沤肥是有效利用高碳氮比有机物料的方法。作物茎秆经堆沤后肥效既稳又长,并有利于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厩肥是土壤有机质的良好来源,如连续几年施用,可显著提高有机质含量。饼肥、人畜粪肥、河湖泥等也都是良好的有机肥。

3种植绿肥

种植绿肥在我国历史悠久。绿肥是我国农业生产中有机肥料的重要来源,其分解快,腐殖质的形成也较快。在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发展面积较大,北方地区对绿肥的种植也很重视。在粮食作物中播种绿肥,培肥土壤,效果较好。栽培绿肥的主要品种有苕子、苜蓿、绿豆、田菁等。苜蓿可在春、夏、秋三季播种,一般667m2用种1~1.5kg,在盛花期压青。绿豆、田菁3―6月均可播种,一般667m2用种3-5kg,在初花期压青。苕子一般于9月上旬播种,用作春季作物的基肥,也可在3―4月播种,作追肥用,667m2播种量为3~5kg,第二年4月下旬现蕾即可压青。

4秸秆还田

我国秸秆资源丰富,进行秸秆还田不仅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而且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减少农业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是经济有效的培肥土壤的途径。目前,我国北方正大力提倡以小麦高茬为主要措施的秸秆还田技术。小麦收割时,留20-30cm高的麦秆,经一个雨季的风吹日晒雨淋,到秋季小麦再播种时,已变成半分解状态,成为上好的有机肥料。秸秆还田简单易行,省力省工,但在还田时,应加施化学氮肥,避免微生物与作物争氮。

5用地与养地相结合

土壤有机质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土壤;有机质含量;测定原理;操作步骤;结果计算;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 S15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8-0207-02

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soil organic content in the soil fertility level evaluation, including the determination principle, equipment, reagents, operation steps, calculation and results precautions etc,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Key words soil; organic matter content; determination principle; operation procedure; result calculation; 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

近年来,全国范围内都在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工作,而其中有机质含量是评价土壤地力等级的最重要指标之一。休宁县是2007年测土配方项目县,通过近多年来的测定工作,在土壤有机质含量测定中摸索出一套可行的方法。

1 测定原理

在加热条件下,用标准重铬酸钾-硫酸溶液将土壤中的有机碳进行氧化,注意重铬酸钾-硫酸溶液要稍微过量,过量部分用标准硫酸亚铁滴定,以样品和空白所消耗的标准硫酸亚铁铵的量计算出有机碳量,从而推算出有机质的含量。其反应式如下[1-3]:

2K2Cr2O7+3C+8H2SO4K2SO4+2Cr2(SO4)3+3CO2+8H2O

K2Cr2O7+6FeSO4+7H2SO4K2SO4+ Cr2(SO4)3+3Fe2(SO4)3

+8H2O

滴定过程中以邻啡罗啉(C2H8N2)为氧化还原指示剂,刚开始时指示剂呈淡蓝色,但会被重铬酸钾的橙色掩盖,随着滴定过程的推进,溶液逐渐从绿色变为灰绿色,当Fe2+溶液过量半滴时,溶液则变成棕红色,表示滴定完成。

2 仪器设备

硬质试管(20 mm×200 mm)、油浴锅(20~26 cm的不锈钢锅)、铁丝笼(直径应小于油浴锅直径1 cm左右)、电炉(1 000 W)2只、温度计(0~300 ℃)、分析天平(感量0.000 1 g)、滴定管(25 mL)、移液管(20 mL)、三角瓶(250 mL)、草纸或卫生纸、加液器或移液枪。

3 试剂

硫酸:分析纯;植物油2.5 kg。

重铬酸钾标准溶液:称取经过130 ℃烘烧3 h左右的优级纯重铬酸钾9.807 g,溶解于400 mL纯水中,有时需要加热溶解,冷却后加水定容至1 000 mL,摇匀备用。

重铬酸钾-硫酸溶液:称取60 g重铬酸钾(分析纯)放入3 L的大烧杯中,加入1.5 L水,并把大烧杯放在盛有冷水的大塑料盆中;另取1.5 L的浓硫酸(分析纯)作几次慢慢地倒入重铬酸钾溶液中,不断搅动,当溶液液面冒水汽时应停止加硫酸,等液温下降后,再继续,直至1.5 L浓硫酸加完[4]。

0.2 mol/L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称取分析纯硫酸亚铁铵78.4 g,将其溶于纯水中,加6 mol/L H2SO4 20 mL,再加蒸馏水定容至1 000 mL备用。

4 操作步骤

(1)准确称取风干土样(称量多少依有机含量而定,休宁县土壤一般称0.100 0~0.200 0 g为宜,确保土壤通过0.25 mm)放入干燥硬质试管中,用加液器或移液枪准确加入重铬酸钾-硫酸溶液8~10 mL(取液量多少依称样量而定,休宁县土壤一般称0.100 0~0.150 00 g时加液8 mL为宜),小心摇匀,将试管插入铁丝笼内。

(2)将植物油倒入油浴锅中,当铁丝笼放入油浴锅后,确保油面稍高于试管中的液面。

(3)油浴锅放在2只并排的电炉上预热,油温加热至185~190 ℃以上(加热温度至多高,要根据每次铁丝笼里装的的样品多少而定,一般每增加一个样加1 ℃,如做30个样油温应加热至115~220 ℃之间),插好试管的铁丝笼放入油浴锅后,油温控制在170~180 ℃之间,当试管内大量出现气泡时开始计时,保持溶液沸腾5 min,取出铁丝笼在油浴锅上稍等片刻沥去试管和铁丝笼上的油,后将铁丝笼放在托盘上,再用草纸擦拭干净试管外部油液,放凉。

(4)冷却后将试管内容物倒入250 mL三角瓶中,然后用纯水15 mL左右清洗试管内壁3~4次,使三角瓶内的溶液总体积达60~80 mL,加入邻啡罗啉指示剂3~5滴摇匀,用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滴定[6-7]。

(5)滴定样品的同时,做2个以上的空白试验,用石英砂代替土样,其余操作相同,结果取其平均值。

6 注意事项

一是要用尖头镊子将土壤样品中的植物根、茎、叶等有机物挑选干净,以免影响结果;二是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为7%~15%、2%~4%、

7 参考文献

[1] 钱宝,刘凌,肖潇.土壤有机质测定方法对比分析[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1):34-38.

[2] 牛永绮,陈兰生.土壤有机质测定方法的进展[J].干旱环境监测,1998(2):97-100.

[3] 季天委.重铬酸钾容量法中不同加热方式测定土壤有机质的比较研究[J].浙江农业学报,2005(5):311-313.

[4] 谢细香.重铬酸钾稀释热比色法测定土壤有机质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5(6):998-999.

[5] 赵梦霞,姜俊玲.测定土壤有机质氧化条件的研究[J].土壤肥料,1999(2):45-47.

[6] 邵敏.不同消解方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36-38.

土壤有机质范文第8篇

关键词:秸秆还田;农田土壤;有机质

中图分类号:S15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230023

1 分析秸秆还田对农业土壤有机质提升的意义

1.1 蓄积了土壤的水分

在实施秸秆还田以及秸秆翻压的过程中,通过同步开展还田以及机械深耕的方式,不仅使大气的降水得到有效蓄积,而且能够使地下水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其功效与价值。在秋季深耕30cm时可以促进大气降水提升下渗深度,有效的避免了由于地表径流较多而对部分水资源的损耗问题;秸秆还田的广泛展开,对大气降水也起到了一定的拦蓄作用。因此,整个农田的土壤可以接纳到更均衡更有效的自然降水,并且也有效的抑制了农田土壤水分的蒸发。也就是说,秸秆还田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所在的土壤形成了有利的蓄水库,在农田休整时期,积极的发挥着集水的功效,在农作物的生长时期,则有效的发挥着耗水的功效,从而使农田的土壤含水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1.2 改善了土壤的物理性状

秸秆还田的技术主要有机械翻压还田以及覆盖还田,都能显著提升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并且使土壤内部出现许多五碳糖和六碳糖的成分,这些都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农作物更好的生长与发育,其功效甚至比直接使用化肥更显著。值得特别说明的是,通过机械翻压,可以使许多秸秆深埋在土壤内部,当土壤内部的有机质以及养分相当活跃时,会大大增加这块土壤的矿化效率,从而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养分支持。

1.3 提高了土壤有机质的含量

在实施秸秆还田的过程中,周边区域的微生物翻转规模与速度都有了显著提升,微生物加快繁殖速度会带动土壤内部的微生物的活动也加剧,使得运转速度有所提升,此时,秸秆中所含的养分便可以充分且及时的向土壤中释放,通过这种方式,土壤的结构不断被优化与改善,肥料、养分、水分与大气之间的联系相对来说更平衡,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生态体系。

2 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以明水县玉米秸秆还田为例

明水县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松嫩平原东北部,耕地面积0.14万m2。明水县地处高纬度地带,属中温带亚湿润气候,平均气温3.4℃,年日照达到2560h,年平均降水量476.9mm左右。明水县的农作物种类很多,以玉米、水稻、大豆为主,近些年来玉米的播种面积不断扩大,玉米秸秆的产量也在相应增加,对秸秆的利用上也发生了明显变化,由此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

2.1 玉米秸秆还田的生态效益

在多点进行试验观察后的结果表明,玉米秸秆还田几年之后,土壤的有机质以及含水量都比之前有了明显的提高。在还田3a后土壤的有机质提升了0.04%~0.08%,还田6a后提升了0.10%~0.11%,还田9a后提升了0.25%~0.29%。秸秆还田之后,微生物在分解初期,必须在土壤中吸取氮素来组成自身的细胞,从而使得土壤中的氮素生物被固定,也就暂时保存了土壤中的氮素,而当微生物死亡之后,这部分的氮素又被分解释放,再回归到土壤中来,从而达到了保墒调肥的效果。同期测定的土壤含水量在秸秆还田3a后增加了1.33%~1.86%,还田6a后增加了1.69%~1.92%,还田9a后增加了1.75%~2.16%。蚯蚓以及微生物的数量也有明显的增加,秸秆还田还使得玉米的秸秆被充分有效的利用,并且避免了在田间大肆焚烧秸秆造成环境污染。有机质以及微生物的增加对土壤的结构也起到了很好的改善作用,水稳性的团粒结构增加了,土壤容重也有显著的降低。由于土壤自身的肥力不断提升,也对化肥的使用率有了明显降低,从而对农作物的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不仅提高了作物的质量,更大力发展了绿色生态农业。

2.2 玉米秸秆还田的经济效益

除了生态效益,玉米秸秆还田还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根据多点的实验观测以及分析统计,把秸秆还田3a后的玉米地与未还田的玉米地相对照,产量平均增加了516kg/hm2玉米,增加率达到7.25%,增加了625元的收入;还田6a后产量平均增加了715kg/hm2,增加率达到9.34%,增加了853元的收入;还田9a后的产量平均增加了1225kg/hm2,增加率高达16.83%,增加了1486元的收入。秸秆还田之后土壤的肥力得到了提升,因而对化肥的使用量明显减少,使用的肥料费用减少了100~1925元/hm2,还田的机械投入增加了140元/hm2,而在收割秸秆的费用上省了320元/hm2,因此节约了180元/hm2,总的来说,玉米秸秆还田后增值了815~1709元,玉米的生产成本降低了0.04~0.08元/kg。

3 结 语

土壤有机质范文第9篇

【关键词】秸秆还田;土壤有机质;成都平原

1 引言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基础,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是直接提高耕地质量的重要方法。尽管土壤有机质在土壤总量中占比极小,但它对我国农业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道路有着极为重要的位置。而农作物秸秆是耕地生态循环系统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农作物秸秆中含有大量稀缺的有机质和微量元素,是农业生产重要的有机肥源之一,秸秆还田技术的实施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使土壤容重减少、透水性、透气性、蓄水保墒能力增加,并且可使土壤的团粒结构发生变化,保持疏松状态,有效缓解土壤易板结的问题。成都平原作为全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产地,保持和提升耕地肥力是促进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高速稳定的重要前提之一。

2 成都平原耕地土壤有机质的现状

前几年成都市针对除主城区外的14个区市县共612万亩耕地进行了专业的方格布点采集,总共收集到了2 600个样本。通过对成都市612万亩耕地土壤样品分析结果的统计,全市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范围在0.19%~8.00%之间,平均为2.71%。其中:

有机质含量>4.0%的耕地属于丰富型。这类土壤理化性质较好,是成都平原高产、稳产农田和蔬菜生产基地。成都市土壤有机质评价一级的耕地面积为35.69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5.83%。

有机质含量3.01%~4.0%之间的耕地属于较丰富型。这类土壤理化性质相对较好,多为中壤至重壤,作物适种范围较广,产量较高,为较优质耕地。成都市土壤有机质评价二级的耕地面积为150.03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4.51%。

有机质含量2.01%~3.0%之间的耕地属于中等型。这类土壤理化性质一般,作物适种范围较广,产量中等偏高,为较优质耕地。成都市土壤有机质评价三级的耕地面积为249.58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0.78%

有机质含量1.0%~2.0%之间的耕地属于缺乏型。这类土壤理化性质相对较差,作物适种范围较窄,产量较低,为中低产耕地。成都市土壤有机质评价四级的耕地面积为162.95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6.62%

有机质含量

成都市耕地中土壤有机质评价3~5级的耕地面积总计426.37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69.66%,仍有近70%的耕地土壤有机质处于中、低水平,耕地有机质缺乏仍然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3 成都平原秸秆还田可利用的主要方式

3.1直接还田

直接还田又分翻压还田和覆盖还田两种。秸秆利用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粉碎后直接还田,这也是各地大力推广、应用最多的模式。由于化肥的大量施用,有机肥的用量越来越少,不利于土壤肥力的保持和提高。而秸秆经粉碎后直接翻入土壤,可有效提高土壤内的有机质,增强土壤微生物活性,提高土壤肥力。

3.1.1翻压还田

将农作物秸秆就地粉碎,均匀地抛撤在地表,随即翻耕入土,使之腐烂分解。这样能把秸秆的营养物质完全地保留在土壤里,不但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了地力,而且改良了土壤结构,减少病虫危害。

3.1.2覆盖还田

覆盖还田是指种植作物时将秸秆覆盖于土壤表面达30%以上的技术。秸秆腐解后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使土壤理化性能改善,土壤中物质的生物循环加速。而且秸秆覆盖可使土壤饱和导水率提高,土壤蓄水能力增强,能够调控土壤供水,提高水分利用率,促进植株地上部分生长。秸秆是热的不良导体,在覆盖情况下,能够形成低温时的“高温效应”和高温时的“低温效应”两种双重效应,调节土壤温度,有效缓解气温激变对作物的伤害。

3.2秸秆气化,废渣还田

秸秆气化、废渣还田是一种生物质热能气化技术。秸秆气化后,其生成的可燃性气体(沼气)作为农村生活能源集中供气,气化后形成的废渣经处理作为肥料还田。

4 秸秆还田的效果作用

4.1 秸秆还田可增加土壤新鲜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

实践证明,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最有效的措施是秸秆还田和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和单使有机肥均能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秸秆还田更有助于土壤有机质的增加。且实验表明长期秸秆直接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的效果都优于单施化肥。

4.2 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使土壤耕性变好

成都平原地仍然存在多数中低产田,这些田的缺点为土壤的物理、化学性状不良,过砂、过粘,缺少营养,保水保肥能力差。实行秸秆还田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改良土壤团粒结构,使土壤中的固、液、气3项比例协调,并补充大量的有机物质和矿物质养分,达到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的目的。

4.3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

秸秆还田后能给土壤中提供较多较全的营养元素和有机质,使土壤保持良好的物化性状,能够稳、匀、足、平衡的提供大量和微量元素,从而提高农产品的营养价值、食味品质、外观品质,并降低农产品中硝酸盐的含量。

参考文献:

[1] 佟丽华,王月英,刘桂华,等.玉米秸秆与根茬粉碎还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华北农学报,2005,20(S1):321-323

[2] 周晓芬,张彦才.厩肥,秸秆和绿肥的含钾状况及其对土壤和作物钾素的供应能力[J].华北农学报,1999,14(4):83-87

[3] 李春霞,陈阜,王俊忠,等.秸秆还田与耕作方式对土壤酶活性动态变化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06(11):68-70

[4] 刘万代.大豆田覆盖秸秆的防盐增产效果及适宜用量[J].河南农业科 学,1996(2):10-11

[5] 刘宗仁,查养社.秸秆综合利用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J].农机科技推广,2010(5):38-39

作者简介:

土壤有机质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原因;提高途径

一、土壤肥力现状及问题

沧州市位于河北东南部,隶属黑龙港流域,全市耕地面积1140万亩,其中水浇地490万亩。近些年来,特别是“十五”以来,我市农业生产有了长足发展,农作物产量逐年提高。据统计,2010年全市粮食总产475万t,棉花总产15.8万t,油料总产10.3万t,分别比2005年增加108万t、2.2万t和0.5万t。但是,在这种大好形势背后,却出现了一种潜在的不利因素,即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甚至出现下降趋势。据2010年对部分县市不同类型土壤抽查测定,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1g/kg,比2005年下降0.3g/kg。速效磷为6.7mg/kg,比2005年下降1.9mg/kg,速效钾为89g/kg,比2005年下降30mg/kg,碱解氮为66mg/kg,比2005年增加30.mg/kg。根据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我市土壤肥力较低,下降速度比较明显,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必将影响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二、土壤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据调查,造成土壤肥力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近年来由于农业的过度开发,产量的大幅度提高,尤其是大量施用单质肥料,没有适当给土壤补给有机肥料,造成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和土壤微生物菌群多样性及功能减弱,使土壤出现了“亚健康”状态。一方面化肥施用与有机肥施用比例不平衡,导致土壤板结,农作物品质下降,瓜不甜,果不脆,米不香;另一方面大量秸秆、畜禽粪便等有机肥被丢弃、浪费,造成环境污染。虽然近几年国家和省市采取了一些治理措施,农民焚烧秸秆的现象大幅度下降,但现在的农民,特别是青年农民缺乏对有机肥料重要性的认识,只顾外出务工经商,很少或根本不积造农家肥,目前,各地农村在路旁、村旁、田旁乱堆放秸秆的现象仍然比较普遍。此外,部分农民缺乏相关的科学施肥知识,有的缺磷补氮,有的缺钾施磷,也有的农民采取加大化肥施用量的方法,其结果是施肥量越大,土壤越贫瘠,造成肥料比例失调,这也是土壤肥力偏低或下降的主要原因。

三、提高土壤肥力的建议

1.推广秸秆还田

?实践证明,秸秆还田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使土壤疏松,通透性良好,还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和三要素,特别是能使秸秆中的钾素再利用,补充土壤钾的不足,并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抑制杂草生长。据试验,实行秸秆还田,小麦、玉米平均增产8%以上。因此,建议各级要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和经济补贴措施,引导农民实施秸秆还田。重点推广以麦秸覆盖、玉米秸秆粉碎还田和小麦高留茬为主要措施的秸秆还田技术、需要注意的是,小麦收割时留茬高度不要超过20cm,这样经过一个雨季的日晒雨淋,到秋季种麦时已变成半分解状态,是良好的有机肥料。秸秆还田简单易行,省工省力,但在还田时?应适当加施化学氮肥,避免微生物与作物争氮。

2.实行粮肥轮作、间作,做到用地养地结合

?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农作物的复种指数越来越高,如果不能补足相应的有机肥料,土壤有机质含量就会降低,肥力下降。实行粮肥轮作、间作制度,不仅可以保持和提高有机质含量,还可以改善土壤有机质的品质,活化已经老化了的腐殖质。

3.广辟农家肥料

?重点是搞好畜禽粪肥积造和杂草、秸秆的堆沤。农业部门要指导农民采取常年积肥与季节性积肥结合,改进积造技术,大力推广腐熟剂、301菌剂和酵素菌秸秆快速腐熟技术,不仅可以延长积肥季节,而且可有效缩短腐熟时间,提高肥料质量。同时,要充分利用杂草、坑泥、河泥、沼泥等各种有机肥资源。

4.推广统测统配技术

土壤统测统配是农作物施肥历史上的一次革新,是配方施肥技术的完善和提高,目前,已成为提高化肥利用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其主要特点:一是经过取土化验,可以确定土壤养分丰缺,克服施肥盲目性;二是量化施肥指标,避免肥料浪费;三是科学的提出有机肥和氮、磷、钾以及微量元素施肥量及配比,能够满足作物需求;四是可以降本增效。据调查,采用统测统配技术一般亩成本降低20~30元,化肥利用率提高近10%,小麦平均亩增产12.4%,棉花平均亩增产13%。因此,各级农业部门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和服务方式,进一步扩大统测统配应用面积,以促进农业生产健康、稳步发展。

5.适当种植绿肥作物

种植绿肥作物可为土壤提供丰富的有机质和氮素,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土壤的理化性状,目前,我市种植的主要绿肥品种有苜蓿、绿豆、田菁等。特别是苜蓿,春夏秋三季均可种植,一般每亩用种1~1.5kg,在盛花期进行翻压。绿豆、田菁一般每亩用种3~5kg,在初花期翻压,对培肥地力,增加作物产量效果十分显著。

6.建立健全土壤升级、改造和保护制度

上一篇:土壤修复范文 下一篇:土壤类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