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政策法规范文

时间:2023-12-07 21:23:49

旅游政策法规

旅游政策法规篇1

【关键词】旅游政策与法规 课程教学 纠纷案例 角色扮演 情景教学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6C-0132-02

旅游政策与法规是旅游专业一门专业核心课程,特别是投诉旅行社纠纷的问题,涉及面广、复杂,往往涉及组团社、地接社、酒店、运输企业、景区、导游服务、餐饮服务等,涉及多部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及行业规章制度。但职业学校的大部分学生文化基础薄弱,普遍觉得法律法规及政策枯燥乏味难以理解,提不起兴趣。而且学生理解授课内容并不难,但面对具体问题时,难以应用学过的知识来给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为此,央视《今日说法》的演绎手法令笔者思考,设想可否在教学中,将教材中按章节编排的若干大块法律法规知识和纠纷案例重新编排整合,根据纠纷案例适用的法律法规分别归成几大学习任务模块,通过情景教学方式,让学生以双方当事人、法官的角色视角来学法、析案、用法、判案,达到提高学生(扮演当事人双方)对相关法律的学习兴趣?这完全是可行的。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也能激起扮演行政执法人员或法官的学生树立起用法律为纠纷双方解决的问题的责任感。具体说来,从正在处理的纠纷案例入手展开旅游政策与法规课程教学,有以下七个课程环节:

一、教师提交案例模块

笔者此次打破通常提交已有定论的案例给学生,将笔者正在的一个组团社A社的纠纷案子提交学生,学生们兴趣大增,简况如下:

组团社 A社于2012年8月31日收到某市旅游局[2012]第XXX号旅游投诉电话记录传真件,反映客人龚先生等3人提出的三条投诉事项:

第一,投诉组团社A社未亲自履约,私自“卖团”交由第三方(地接社B社)执行。龚先生等3人认为A社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合同法》及《旅行社条例》及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涉嫌合同欺诈,要求双倍退回旅游团费1200元。

第二,投诉地接社B社在线路游览安排时对其有歧视,未能将他们3人和其他客人一视同仁。龚先生等3人认为B社违法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规定,涉嫌歧视消费者,要求B社赔礼道歉,赔偿3人精神抚慰金各300元,A社负连带责任。

第三,投诉地接社B社安排的酒店早餐标准未达到合同的约定星级酒店标准,违反了与组团社A社所签旅游合同对餐饮的约定,要求A社或B社双倍赔偿餐费。

某市旅游局旅游质量监督所依据国家旅游局颁布的《旅游投诉暂行规定》要求被投诉者组团社A社在接到通知之日起30日内做出书面答复。

二、学生自主选择角色扮演,领受任务

笔者告诉学生,组团社A社经过3天和消费者3人代表龚先生商谈无果,现将投诉案子书面委托笔者处理。目前还剩余27天,笔者决定将全班学生分成3大组,各组学生经过认真阅读旅游局转来的龚先生等3人的投诉状,根据兴趣,各自选择代表旅行社A、投诉者、旅游局旅游质量监督所3个角色,领受任务,分别提出自己诉求的法律根据(旅行社A、投诉者),或裁决的法律依据(旅游局旅游质量监督所)

三、教师先行指导、学生带任务自主学习

学生法律基础薄弱,不知如何下手。笔者先行指导,指出该投诉主要涉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合同法》、《旅行社条例》、《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及实施细则等,请学生带任务先自主学习。达到让学生在大脑里先有基本法律知识及概念。而扮演旅游局旅游质量监督所的这组学生还需学习《旅游投诉暂行规定》。

四、当事人维权的法律依据

该课程是一周4节课,但笔者每周只能用其中2节课来上,4周也是只有8节课的时间。3组学生兴趣盎然,努力想在以上几部法律法规当中找到支持自己诉求的条款,分别摘录部分条款下来作为维权的依据。初步达到笔者使用该教学模式的目的,即让绝大部分学生发自内心的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学法律,在大脑里先有基本法律知识及概念。

笔者每周都和投诉者代表龚先生联系,将初步商谈的进展、矛盾焦点、双方使用法律依据的认识都实时如实在上课时告诉学生。然后笔者先听3个模拟组的基本看法,以及对3个投诉事项进行法律适用的分析,逐条引导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即民事纠纷无非违约类纠纷和侵权类纠纷。在签署旅游合同的情况下,如产生纠纷两类,尊重及遵守合同的约定是双方维权的重要法律手段及依据。基于此,学生的思路开始清晰起来,初步分析出客人龚先生等3人提出的三条投诉事项哪些属于违约,哪些属于侵权。

笔者趁热打铁,告诉学生,根据我国《民法通则》,对某事的民事纠纷的诉求,当事者只能在违约和侵权之间二选一,请同学们认真细看龚先生等3人提出的三条投诉事项中,是否存在同时提出违约和侵权的诉求,如有,请3方角色扮演的学生指出来,法律只能满足其投诉对方违约和侵权之一的诉求。经过指导,扮演龚先生的学生觉得以侵权告组团社A社划算,而扮演组团社A社的学生觉得以合同部分违约对维护自己划算,而扮演旅游局旅游质量监督所的这组学生也在思考如何选择适用法律来公正公平的处理,因为旅游行政机关可以有3个处理选项,分别是指导纠纷双方之间签署:A.和解协议;B.旅游行政机关调解纠纷双方签署调解协议;C.行政裁决。这些知识点是学生很难一下子在一大堆法律条文中学到的,经过点拨,学生们豁然开朗,视野开阔起来,解决问题的思路也清晰了。学生们经过用法律的博弈,慢慢有一种学以致用的自豪感和学习的成就感。平时见面,喜欢问笔者:“事情进展如何,对方有何反应,我们的思路和适用法律条文对吗?”学生们积极的求知欲为上下一节课打下了好学求知的学习氛围。

五、析案及判案

经过3周的实时跟踪事情动态的发展,角色扮演的学生们在笔者的指导下,以当事人的心态,学法、析案、用法,期望最大限度的维护自己的权益。

扮演旅游局旅游质量监督所的学生们,你们是以一种准法官的身份来断案,笔者提醒到:“法律则是人类自己造出来的条条框框,其释义与运用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公正更需体现在程序方面”。首先要让另外两组学生充分表达理由后,才能做初步的行政裁决。

为此,扮演旅游局旅游质量监督所的学生们认为:客人以侵权投诉A社,是适用法律不当,而且事实并非客人单方面描述,经过对合同约定及旅游行程单的安排的审阅,认为是客人违约在先,导致A社无法满足其过分要求。客人抓住地接社B社导游的不恰当言辞引发争吵,导致客人投诉,以解心中怨气。初步认定,纠纷双方最好和解,旅行社A社毕竟是组团社,和客人签有合同,虽未违约也未有实质权,但地接社B社的导游服务态度及言辞不当,使得客人感到未得到尊重,引发客人不满而投诉。学生们决定:旅行社A社负连带责任,应首先向客人赔礼道歉,并要求B社做出对导游的处分(旅行社内部停止其带团一个月)并通过A社也向客人赔礼道歉。

最后事实结局:经过笔者和旅游质量监督所对客人大半个月的法理情的宣讲,客人也意识到自己的不妥,最终接受与旅行社A社签署和解协议。一个月后,课堂模拟与现实结果基本一致,学生高兴不已,有一种能学以致用的自豪感。

六、对学生的评价标准

一种教学模式使用的效果,主要看学习者是否能理解、明白其中的基本原理,具备运用原理能处理基本简单的问题,也就是岗位技能。文科类的法律服务岗位能力和理工科类以动手为主的岗位操作能力的评价模式是完全不同的。因为评价旅游专业学生的法律服务岗位能力,主要看学生是否掌握涉及旅游法律法规的基本常识,是否能使用一些常用的法律法规常识来解决一些基本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程序,知晓相应的具有管辖权的行政管理机关等即可。

旅游行业属于服务业,旅游专业属于文科类,如果学生能达到以上基本处理问题的能力,已经难能可贵,毕竟他们不是法律专业的学生。笔者认为,一种让学习者易于接受的教学模式并能让他(她)从学习中感到有趣的经历是教师终身努力的方向。

七、共同反思

笔者引导学生对此次的角色扮演实景教学模式给大家带来哪些认识和值得的反思。有学生提出,客人在此次投诉中,要求过分,小题大做,有过度维权的现象。笔者很高兴学生能说出“过度维权”这个词。笔者然后进一步问:为什么近年来,在旅游市场上,特别是每年的旅游“黄金周”,在全国一些热点旅游城市及热点旅游景区,当一些问题出现后,部分客人不理智的过度维权时有发生?“原因是复杂的,首先,维权过度源于维权成本过高。主要表现在:维权所需的检测费、诉讼费等费用偏高;维权程序复杂繁琐,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维权机关相互之间缺乏协调联动导致效力低;法律规定不完备导致维权的机会成本和风险较高。”也有学生认为,此次客人选择向旅游质量监督所投诉,方向是对的,但诉求确实过高,不排除客人确实由于法律常识缺乏,或者个人道德修养欠缺以此“狮子大开口”,或者是为了导游不礼貌的几句话要求旅行社赔礼道歉以求得尊重……

当然,大多数学生也注意到:通常情况下,随着社会及媒体对法律的宣传,客人的法律意识也逐步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提高了维权意识。但伴随维权过度现象也屡屡出现,是整个社会值得思考的问题。

笔者通过将正在处理的纠纷案例运用在角色扮演的情景教学中,让学生实时参与到处理案子中来,有临场感和现实感,激起学生为解决真实的问题而自主学习法律的兴趣。笔者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该案例给大家的启示,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即对一件事要有自己的看法,不盲从,不随大流,会辨别真伪,达到开拓学生视野,促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透过现象看本质、思考案例给自己的认识及触动,这才是教师实施任何教学模式和手段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朱伟一.走过法律[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

[2]邝俊凌.消费者过度维权现象的法律思考[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11)

【作者简介】昌意文(1968- ),男,广东乐昌人,在职研究生学历,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校)专业教师,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与经营、旅游教学、会展实务等。

旅游政策法规篇2

一、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一)案例教学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占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教师进行的是教授给学生的正确答案、下定结论的教育,重视的是结果。案例教学是一种引导启发式教学,改变了教学过程中单纯由老师唱主角、讲授知识、学生当观众、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教师往往不给学生下定结论,不让学生寻求唯一的正确答案,活跃思路,得出不同的观点,重视的是过程。

(二)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得到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培养思维习惯、提高思维能力,是摆在教学、教师面前的现实而重要的课题。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几乎成了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教材上的内容及教师的答案成了“学术权威”,学生根本就不敢也没有信心对这些“学术权威”提出质疑,就更谈不上什么创新了。所有这些,不仅在无形中违背了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的观念,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也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业人才。而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自由探索、大胆质疑,及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好奇心,使学生在一种安全的心理环境下将自己的潜能发挥出来。同时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可以发现成功与不足,进而针对漏洞寻求填补方法,因此,通过案例教学既可以把握理论的精髓也能够增强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通过讨论还可以使学生提高表达能力,培养交流和合作的意识,强化竞争意识。

(三)案例教学可以把抽象的概念、原理具体化,容易记忆

教师通过案例可以很清晰地将难点内容内化成自己的语言讲解给同学们听,课堂教学内容能真正做到深入浅出。学生要想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他必须预先充分准备,认真分析弄懂案例中出现的问题并站在决策者的角度进行决策。在课堂上他要积极参与讨论,通过这个过程,学生就将对自己亲自参与的课堂内容深刻理解并铭记在心。

(四)案例教学可以促进教师的发展

要讲好一个案例并不容易,需要真正的理论修养和相应的领域知识。如何以小见大,如何于细微处见精神,如何多视角多侧面地剖析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又能做到收放自如,这些都是需要认真思考和切实解决的问题,在案例分析上是最能检验一位教师的“功力”。案例的运用促使教师很好地掌握理论,教师通过案例教学得到的知识是内化了的知识,并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整合教学中那些“不确定性”的知识。同时,案例教学能提升教师的教学兴趣,增强其对教学工作的满意度。众所周知,人长期从事某―特定工作,会形成工作倦怠。教师也不例外。如果课堂教学只是靠书本理论来进行,不仅学生不爱听,长期如此,教师也不爱讲。教学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能有所学。因此,通过案例教学,学生们爱听了,教师也就更爱讲了。教师接触到活生生的案例后,讲课兴趣必将大为提高,从而,其对工作的满意度也将随之提高。

二、案例教学的局限性

(一)案例教学的课堂上容易出现“冷场”

案例教学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的,但我们的学生大多数长期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成长起来,出现了或重或轻的迷信权威、教师的行为,面对新的教学方法常表现出保持原有的“惰性”,采取了冷眼旁观态度,被动接受、机械记忆的方式,参与课堂讨积极性、主动性会受到限制,而一但学生没有参与课堂讨论的热情,课堂上就容易出现“冷场”。

(二)案例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较高

运用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工作态度及教学责任心的要求很高,既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又要求具备丰富的教学与实践经验:既要求教师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修改教案,又要求教师更加重视改革开放的社会经济实际和科技的高速发展变化,对现实问题保持高度敏感,不断地从社会实践中求索适宜教学的案例,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三)案例选择费时费力

案例教学是以精选出来的能说明一些问题的案例为材料的。案例是为了增强教学效果而设置的线索、背景,案例选择是否恰当是案例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所选案例不仅不能脱离教材内容,要同教材内容“接近”,而且还要使其具有一定的通俗性、简洁性、疑难性和典型性,要通过案例选取将深奥的理论通俗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便于学生从案例中准确地理解教材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案例要力求简洁,要将主要时间用在讲授理论和学生思考、讨论上,不能把整堂课变成故事会,避免冲淡授课的重点。选择案例还应考虑疑难性,给学生开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提供多种意见。而要做到这些方面的有机结合往往较为困难。

(四)案例可能使学生形成一些不正确的概括化认识

因为有时某一或两个案例所展现出来的信息非常吸引人,学生也深受影响,但他在这一两个案例上形成的概括化认识,也许远远不能说明事物整体,这样就出现了一种“过度概括化”的现象。同时,虽然案例对于启发人的灵感、创意和理性有好处,但作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不能仅靠这种启发。学校的根本任务是为学生打基础、进行科学修养,是在强调基本训练的前提下来谈结合实际和灵活运用,切不可本末倒置。否则,容易陷入“让学生到学校里来学实践、学经验”的误区。在学校,当然可以学实践、学经验,但显然不是学校最擅长的,学校毕竟是“探索和传承普遍学问的场所”,对系统的、结构化知识的掌握,当成为学生的主要诉求。

教学中我们要认清案例教学的作用,合理地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案例分析法,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人才培养的要求。

旅游政策法规篇3

【关键词】旅游政策法规;旅游专业;职业素养

我国职业教育的奠基人黄炎培先生曾强调:“职业教育的目的,一为谋个性之发展;二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三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四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这句话告诉我们职业教育的学生应成为思想品质优秀、专业操作技能过硬,具备良好行业职业纪律和行业职业道德的人才。

1.培养中职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性

中职旅游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其外在的表现形式是旅游职业礼仪、形象、导游服务技能等内容,内在的载体则是其旅游行业职业心理、旅游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中职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是个人内在的发展需要,也是中职院校旅游专业教学目标之一,当然也是旅游企业对于合格员工的要求。

1.1培养职业素养帮助学生建立完整人格

只有对中职学生加强职业素养教育,才能帮助学生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这个“人”不但掌握专业技能,而且热爱祖国和社会,对从事的工作有高度的责任心的积极性,遵守社会法律法规,遵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

1.2培养职业素养是中职学校教书育人目标之一

学校,乃教书育人之地,要求学生首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做事。我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实施方案》里也强调“培养的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掌握旅游行业方面的基本技能,并能树立良好的旅游行业服务意识和职业道德。”这些都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和教育。

1.3培养职业素养是旅游企业对旅游人才的要求

旅游行业的用人单位希望毕业生具有敬业、精业和创业精神,有工作热情、诚信和责任心,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旅游企业的员工必须具备旅游职业知识、职业行为和职业技能,这是显性素养。旅游企业更看重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等隐性素养。只有具备一大批高素养的员工才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2.《旅游政策法规》课程教学中的职业素养培养实践

《旅游政策法规》课程是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之一,是旅游专业的必修课程。这门课程主要内容为国家基本政策、旅游行业基本法律法规和旅游行业职业道德。本人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体会到:教学内容讲解除了知识点介绍外,还应该注重在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旅游职业素养的培养。

2.1在专业教学中进行思想品质教育

职业素养的一部分是思想素养,包含政治素养、品德素养和职业理想。在《旅游政策法规》课程讲授过程中应贯穿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理解国家的基本政策。在讲授“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方针政策”等章节时,应穿插介绍祖国经济发展的大好形势,增强学生的爱国热忱和国家荣誉感。

例如,在教学“重大战略方针政策”一章时,可列举外国游客对于我国“一国两制”看法的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假如你是一家旅行社的地陪,接待了一批来自美国的游客。这批游客对中国不了解。他们认为“一国两制”政策是对香港和澳门问题的不负责任。请你对这批外国游客解释“一国两制”。通过讨论和讲解,加深了学生对我国重大方针政策的理解,增强了爱国之情。

2.2在专业教学中进行职业规范教育

旅游行业有其行业规范和行业条例,教师在讲授相关旅游法律法规知识时,应引导学生成为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良好公民和合格导游。《旅游政策法规》中的“旅行社管理条例”、“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等章节都是对于旅行社和导游人员提出的经营规范和服务约束,通过讲解告诉学生旅游行业的职业纪律和服务标准,再通过案例和实训让学生具体了解旅游行业的工作要求,为其将来成为遵守旅游职业规范的导游员打下基础。

例如,运用情境模拟法来教学“导游人员管理条例”一章,结合当今导游活动中出现的无证导游、导游欺骗游客等事件,给定一个导游活动的具体情景,请同学上台表演怎样为游客服务。情境如:你是一个20人国内团队的地陪导游,你将如何向这个团队致欢迎辞?表演要求:展示佩戴的导游证,介绍自己和旅行社,叙述这几天的标准游程,表达为客人提供诚信服务的愿望。通过学生自己的情境表演,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活跃课堂气氛,又通过老师的点评来复习巩固《导游人员管理条例》中对导游员的职业规范和纪律要求。

2.3在专业教学中进行职业意识教育

“敬业爱岗,真心诚意为游客服务”是每个导游员都应当具备的职业意识。从事旅游行业的工作需要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需要认真踏实、恪尽职守、精益求精。本课程中的“上海市旅游条例”、“旅游服务情感与意识”等内容都涉及到这些旅游服务的职业意识。教学中通过举例、案例讨论,宣扬在我们的导游服务中,真情奉献,营造和谐互助旅游氛围的各种事例,自然而然地进行优质服务意识的教育。

例如,可在教学中运用小组实训来强化“敬业爱岗,真心诚意为游客服务”的职业意识。以2人为一个小组,分别担任这个旅游团队的地陪导游和全陪导游,共同设计和表演某景点的3分钟讲解。鼓励学生自行设计讲故事、猜谜语、唱歌曲等形式,践行“提供让客人满意的旅游讲解服务”的职业意识。

2.4在专业教学中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旅游行业职业道德的内容是丰富的,结合《旅游政策法规》课程,“旅游资源保护法律规定”章节提倡保护文物保护旅游资源,这是“讲求公德,注重环保”的导游人员职业道德。教学这一章节介绍旅游资源保护条例时,也可向学生宣传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社会公德和导游员的职业道德。“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一章,则应着重对学生进行引导:游客是消费者,导游员应当尊重游客的消费,提供符合旅游合同的消费项目和活动,这是“诚信尽责,保障游客利益”的职业道德等等。

3.《旅游政策法规》课程教学中的职业素养教育实效

通过在《旅游政策法规》课程教学中对旅游行业职业素养的教育,学生不再认为《旅游政策法规》是一门枯燥的法律法规条例介绍的专业课,他们觉得学习这门课有兴趣,很实用,能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活动中,并对今后从事的旅游行业工作充满了期待和憧憬。学生从内心接受了应当在职业规范和职业情感中怎样严格要求自己,也开始纠正自身的不良行为。笔者所教授的旅服班思想端正,学风浓,班风正,学生心态良好,积极活泼,获得了上海市优秀班级称号。指导的学生参加全国旅游院校导游技能大赛,自信自如,表演规范,综合表达能力强,获得一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旅服专业的毕业生得到多家旅行社的好评。 [科]

【参考文献】

[1]应月芳.导游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工程实施途径探讨[J].机械职业教育,2012(12).

[2]刘黎.构建“全程全面”的职业院校职业素养教育模式[J].管理学家,2011(12).

[3]付强.论提高《旅游政策法规》课程教学效果[J].现代商贸工业,2013(10).

[4]李敏.浅析《旅游政策法规》课程中的职业道德渗透教育[J].科技信息,2011(23).

旅游政策法规篇4

关键词:自然旅游资源;休闲度假旅游;旅顺口

自然旅游资源是大连旅顺口区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旅顺口区旅游业发展基本要素之一。在旅顺口区的旅游资源单体中,虽然自然旅游资源单体不如人文旅游资源单体数量多,但优良级单体比重达70.97%,总体品质相当高。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有着极大的开发价值和发展优势,可以成为旅顺口区旅游的招牌和原生动力。本文在对大连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类型、赋存、开发潜力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开发对策,希望能对旅顺口区旅游发展实践能有所裨益。

一、自然旅游资源概述

(一)总体描述

旅顺口区是大连市所属的六区之一,位于大连市最南部,隔渤海海峡与山东半岛相望。介于黄海和渤海之间,陆域面积506.77平方千米(包括龙王塘街道80平方千米)。属受海洋影响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境地形是六丘半水三分半田,共有山丘292座,最高峰为海拔465.6米的老铁山。海岸线长169.7千米,有岛屿礁砣13个。森林覆盖率为46.44%,是第三批部级生态示范区。2006年接待国内外游客611万人次,总收入6.2亿元。

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在大连市自然旅游资源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完成的大连旅游资源普查结论是:旅顺口区拥有自然旅游资源单体31个,优良级22个.优良级单体比重达70.97%,优于数量见长的人文旅游资源。

(二)类型与赋存状况

1、数量与品质

旅顺口区旅游资源的单体总数量为209个,其中,自然旅游资源占31个单体。

本表统计中包括龙王塘街道3个水域风光单体和2个生物景观单体。

通过表1可以看出,水域风光类资源数量最多,其次是地文景观、生物景观、天象气候。旅顺口区的自然旅游资源数量虽然不多。数量上在全区中不占优势,但在品质上优于全区和大连市。

2、空间分布

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单体在5个镇、7个街道(未含龙王塘街道)、1个开发区的分布情况见下页表2。

本表统计中未包括龙王塘街道3个水域风光单体和2个生物景观单体。

通过表2可知,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在全部13镇、街道和开发区中,除3个单体为共有外,只在7个镇(街道、开发区)中有分布,分布不平衡。德胜、铁山两街道和双岛湾镇都是5个单体,北海镇是4个单体,主要集中在这4个镇(街道)。

二、主要自然旅游资源景观及开发潜力

在旅顺口自然旅游资源中。其优良级(三级以上单体)景观资源主要有:

水域风光类:月亮湾浴场(五级单体)、老铁山温泉(五级单体)、黄渤海分界线(四级单体,评价时放人地文景观中,但从景观效果角度放人此类中)、老虎尾海滨(四级单体),北海大潮口海滨浴场、黄金山海水浴场、西湖山庄浴场和龙引泉均为三级单体。

地质地貌类:蛇岛和老铁山为四级单体,鸟岛和白玉山为三级单体。

生物景观类:蛇岛一老铁山自然保护区(五级单体)、老铁山鸟栈(四级单体)、斑海豹自然保护区和旅顺口国家森林公园为三级单体。

天象气候景观类:旅顺口避暑地为四级单体。

可以看出,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主要特点和开发潜力:

一是数量不多,类型较全,品质较高。这便于综合开发和旅游产品的多样化开发。

二是可供开发的海滨浴场资源丰富,这与旅顺口区三面环海有关,可以充分的开发。海滨浴场的旅游开发方向主要是休闲度假。

三是生物景观资源分布较集中。蛇岛上的黑眉腹蛇、老铁山“鸟栈”及鸟岛上的海鸥、渤海中的班海豹等景观特色鲜明,具有开发的潜力。基本上都分布在区内的2个部级自然保护区和1个部级森林公园。这一类景观资源可以开发休闲度假旅游、观光旅游、探险旅游和生态旅游等。

四是地质地貌景观具有一定品级和开发潜力。这类景观资源主要有蛇岛、鸟岛、老铁山、老虎尾、白玉山等。是大连滨海国家地质公园四个园区(金石滩、大黑山、南部海滨、旅顺口)之一。这类景观主要可以开发为观光旅游,但也可以同其他景观资源组合开发其他类型的旅游产品。

五是温泉和气候景观资源品级较高,可以进行休闲度假旅游和保健养生旅游开发。

旅顺口区的自然旅游资源具有相当的开发潜力和发展空间.可开发的旅游产品为度假旅游、休闲旅游、观光旅游、探险旅游、生态旅游等。还可以同人文旅游资源、乡村旅游资源组合开发。

三、开发对策

(一)贯彻落实、制定执行好政策

旅游政策被列为旅游核心竞争力之一。在2007年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世界旅游业竞争力排名中中国列第71位(全部124个国家和地区),总体竞争力仍不是很强,而在旅游政策一项评价中中国列第97位。这一方面说明旅游政策是旅游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通过旅游政策来提升竞争力的余地非常大。旅顺口区如何培育自己旅游竞争力,这是值得政府、旅游企业、学术界进行深入探讨的问题。无论是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还是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都需要有适应社会发展和旅游发展规律的相应政策与法律法规。要大力发展旅顺口区的旅游业,就必须在政策上下功夫。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些年来,国家、省、市和旅顺区政府先后制定了许多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一方面提出了许多扶持旅游业政策措施,保障旅游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制定了许多规范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规范也是为了保障。现实中一提到政策或法律法规就与优惠挂钩,而对规范重视的不够。这些法律法规和政策是地方旅游发展的方向和保障,用好政策,关键在于贯彻落实和执行。相关的规范与标准是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的保障,尤其旅顺口区拥有1个部级风景名胜区、两个部级自然保护区、1个国家森林公园、1个国家地质公园,在开发建设过程中更应该贯彻落实和执行好国家和地方政策和法律法规。在旅顺口区旅游网站上还看不到这些政策和法律法规,给人宣传不到位之嫌。对于自然旅游资源而言,尤其是《森林保护法》、《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件》等法律法规。

某项事业的发展有赖于良好政策的制定。好的政策会促进事业的健康良好的发展,落后的政策会对事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对已有的政策要进行清理,凡是对旅游发展能继续发挥其作用,不能继续发挥作用要坚决取消。考虑到旅顺口区即将迎来全面开放,应该及时从战略层面制定旅游强区政策,进一步刺激旅游业的发展以增加旅游业在旅顺口区旅游业中的贡献率,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开发使用政策,如地热资源的使用问题等。

(二)做好旅游的策划、规划与开发工作

策划、规划、开发、营销、管理等组成旅游发展链条的各个环节,在旅游发展中不但缺一不可,还要做的好,有特色,有创新,最后才能有发展。

1、旅游策划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思维观念的改变.旅游者的需求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一方面旅游业要引领旅游消费。另一方面,旅游业又要不断调整自己适应不断变化的旅游需求。在这种旅游需求动态变化的时代,要想能不断适应旅游者不断变化的旅游需求,仍停留在原来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观念和开发模式上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了。近年来.旅游策划这门技术性强、理论要求高的学科正在发展和完善。策划介入到旅游之中,为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旅顺口区深度开发自然旅游资源必须重视策划工作,要舍得花钱请智引技,把旅顺口区的旅游大计用智慧和技术描绘出来。做好形象策划、项目策划、产品策划、营销策划等一系列策划工作。比如项目策划问题,旅顺口区缺乏具有旅顺口资源特点和高品质的旅游项目,这就需要大手笔、高水平的策划。等着开发商拿的项目是一种开发,但这究竟还是被动的,也有一些开发商在不断地找项目,我们把项目策划好了与开发商的对接或许更容易。如蛇岛开发策划、老铁山开发策划、地质公园开发策划、森林公园开发策划、气候资源开发策划等。

2、旅游规划

旅游规划在旅游业发展中的意义越来越受到旅游地的重视。关键是如何规划,又该如何根据规划去进行开发,实践中往往差距很大。旅顺口区已委托北京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设计院规划《旅顺口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并于2008年7月举行了初稿汇报会。这是一个关于旅顺口区旅游业发展全面的规划,希望能尽快完成,以使旅顺口旅游业发展有个总的遵循。就自然旅游资源而言,应做好具体的规划。主要包括《旅顺口国家森林公园开发规划》、《旅顺口区老铁山一蛇岛旅游区开发规划》、《旅顺口区海滨观光游憩地开发规划》(或《旅顺口区海滨浴场开发规划》、《旅顺口区(部级)旅游度假区开发规划》、《旅顺口区国家地质公园开发规划》,原则上应在《旅顺口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框架下来规划。

3、旅游开发

对于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要在旅游策划和旅游规划的前题下进行,没有策划就是盲目开发,没有策划的规划也是缺乏内涵的空规划。山林草兽、石洞海泉、日出日落、月色气候……移步换景,处处是资源,步步是景观。要有全新的资源观、规划观和开发观,不但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还要看到“全息的森林”。

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主要有这样五个子系统构成:气候予系统、海滨游憩子系统、森林生态子系统、地质地貌子系统和泉水地热子系统。具体见下图。

旅顺口区还有一些自然资源的价值和潜力虽然现在还没有表现出来,但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比如,老铁山岬观黄海日出和渤海日落、大潮口湿地等。

通过前述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中的核心资源应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森林资源、蛇、鸟资源,以及海滨浴场和温泉资源。所以,未来旅顺口区在自然旅游资源开发应在这几个资源上下功夫,而气候资源则是控制和影响着这些资源的面貌。

旅顺口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做到:

(1)选准开发方向(定位)——休闲度假;

(2)要引智创意策划——不能走简单的山水观光开发之路,创意要新、项目要新;

(3)科学规划、加强保护;

(4)加强环境建设和市场管理——建设标准要高,管理要到位;

(5)树立精品意识——推出重量级、高质量的产品;

(6)加强营销——要了解竞争对手,进行市场定位和市场细分;

(7)进行资源整合——区内自然旅游资源的整合,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的整合(深度开发自然资源,提升人文资源,系统开发),与区外加强合作。

(三)休闲度假旅游项目开发建议

纵观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的特点,可总结为:青山、碧海、茂林、温泉、地貌。在此基础上,大力构筑森林生态、海滨休闲度假、温泉养生度假三大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体系

1、充分开发海滨旅游资源,发展海滨休闲度假旅游

旅顺与大海相伴相依,应该发展亲海型休闲度假旅游,看海、玩海、吃海、闹海。旅顺口区拥有众多海滨浴场,但还没有形成足够的吸引力,在大连市众多海滨浴场中地位并不突出。旅顺口区旅游要发挥好自然旅游资源的优势,必须做好海滨浴场的文章。

海滨浴场的提升改造。按照《大连市夏季“3s”旅游示范单位评定暂行办法》的标准进行提升改造。主要包括海滨浴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保证海滨浴场的沙滩沙质、海水质量,同时,提高海滨浴场的服务质量,按照服务标准规范服务。

区分大众和高端海滨浴场。针对未来休闲度假旅游发展的趋势,旅顺口区海滨浴场区应坚持大众化,免费开放。同时,要对海滨休闲度假旅游市场进行细分,选取一定的区域或单独开辟建立高端海滨浴场。高端海滨浴场选址建议选择在月亮湾海滨浴场。

海洋体育休闲。海滨浴场不仅作为洗浴之地,在海上还可以发展海钓、游泳、帆船、帆板、摩托艇、冲浪、滑水、划船和水上飞机等运动;在沙滩可发展沙滩拔河、沙滩跳伞、沙滩排球等活动。

海洋美食休闲。旅顺沿海盛产鱼虾,蟹类和海珍品,用这些海产品制作出具有地方风味的海鲜佳肴,如烧海参、烤大虾、蒸鲍鱼、爆干贝、炒香螺、涮文蛤、扒鱼翅等。应根据不同消费层次游客开设高、中、低档海味餐馆,有条件的还可在高档餐厅席间辅以适当表演,介绍旅顺海鲜特色及传统趣闻。也可以建立美食街,形成观光、游览、水产购物、海鲜美食一条龙。

海洋民俗休闲。旅顺渔民在长期征服海洋、生息繁衍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渔家民俗风情,如起锚拉网吹号子、请海神等。可以举办“渔家乐”民俗体验游,让游人随船出海,开展垂钓和养殖等活动。还可以兴办海洋渔业展览馆,陈列各时期的渔船、渔具等实物模型,使游客全面了解渔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2、建立海滨旅游度假区

在旅顺口选取适当的地域,建立部级旅游度假区。大连市已拥有金石滩部级旅游度假区,金州区也正在开发金渤海岸旅游度假区,旅顺口区应充分利用资源条件建立部级的旅游度假区。这个旅游度假区选址可以考虑包括老铁山温泉、月亮湾海滨浴场、老铁山海岬等。目标高端,兼顾大众。在度假区内要选择适宜休闲度假的旅游项目,深挖温泉文化内涵,发展温泉养生度假旅游;建立高尔夫球场和海上游艇俱乐部;建立旅游度假酒店(村)和休闲度假主题公园;开拓探险、科考等专项旅游。

3、深挖森林文化内涵,发展森林生态旅游

立足优越的资源条件和区位条件,将老铁山国家森林公园、南山森林公园开发休闲度假、科普教育、宗教文化三大功能于一体的、在大连乃至东北地区有市场影响力的森林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议在森林生态旅游内涵上多做文章。少上开发建设项目,做到森林资源旅游价值的最大发挥和自然生态环境的最小影响。

4、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旅游政策法规篇5

【关键词】地方政府 旅游目的地 角色定位

目前,我国旅游业已成为地区 经济 发展的重要增长值之一。在以市场调节为主的旅游产业化经营过程中,政府必须实施积极有效的宏观引导和行业规制。尤其在旅游目的地开发过程中,更需要地方政府扮演重要的角色。

“温泉之城”武义县位于浙江省中部,旅游资源丰富。在温泉效应的带动下,武义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旅游经济初具规模,产业竞争力逐步提高。2008年接待游客147.3万人次,增长24.3%;实现旅游收入11.05亿元,增长24.2%。在2009年春节长假期间,全县共接待游客10.36万人次,同比增长20.9%;旅游业总收入988.4万元,同比增长37.9%。旅游市场呈现购销两旺的态势。在武义温泉旅游开发过程中,政府扮演着重要角色,而政府职能的准确定位成为发挥其重要作用的首要保证。

一、地方政府在旅游开发过程中的定位

在旅游目的地开发过程中,政府的角色定位应符合旅游市场化经营的要求,政府职能重心逐步由规制者向协调者过渡,由单纯依靠政策法规等强制性行政职能,转变为在遵守市场 规律 的前提下,提业扶持政策、公共和相关产业的协调以及环境保障等服务性职能。

二、地方政府在旅游开发中的政策行为

政策是市场机制驱动因素的根本性保障和原动力。地方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政策,营造出利于旅游产业化发展、实现市场化操作的制度环境。

1.制定区域旅游产业及相关配套政策体系

地方政府应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总目标和战略定位,制定具体的旅游产业政策和产业划分体系。通过 科学 的规划开发,重点培育优势产品和特色资源,形成区域性旅游热点。同时,加强与相关产业间的协调,在行政审批、 交通 运输,税收等方面实施优惠和扶持。

2.旅游市场培育政策

旅游市场的宣传与促销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消费的非竞争性和排他性,以及单个旅游 企业 的局限性,决定了地方政府必须要承担培育旅游市场和塑造区域旅游形象的责任。政府在旅游市场培育方面的作用主要是进行旅游目的地形象促销和主题推广活动,并积极为旅游企业搭建营销平台。在旅游目的地建设开发阶段,地方政府应根据目标市场制定相应的旅游市场培育政策,营销树立与提升区域旅游形象,引领市场需求。

武义县围绕温泉度假这一核心旅游产品,制定极其优惠的旅游招商引资政策,吸引境内外投资者来武义兴办旅游业。颁布引进会议、培训、赛事等项目的奖励政策,扶持培育温泉会务、温泉养生、温泉休闲等目标市场。实施旅游组团奖励政策,鼓励旅行社组团来武义旅游。近来,武义县政府又推行发放旅游券政策,进一步促进和刺激旅游消费,增加旅游收入,扩大旅游市场占有率,提高品牌知名度,实现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地方政府在 旅游 开发中的服务行为

旅游业的快速 发展 需要有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来支持。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即为旅游市场建设和产业发展提供公共服务。在旅游目的地的开发过程中,地方政府的服务职能主要包括规划和开发旅游资源、监管与维护旅游市场秩序、提供旅游产品供求信息、建设和改造基础设施等硬件环境,以及为旅游者提供安全舒适的软环境。

武义县政府先后组织编制《武义温泉度假区总体规划2003-2020年》等旅游规划,制定旅游发展战略。通过改善对外 交通 等基础设施条件,营造良好旅游投资环境,积极招商引资;规范市场竞争行为,实现旅游市场的良性发展。

四、地方政府在旅游开发中的 金融 行为

旅游业的产业化运作要求地方政府改变以往行政手段为主的单一调控方式,主要运用 经济 和 法律 手段解决市场化经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有效的财政手段、合理的融资机制以及完备的金融风险规避策略,成为地方政府在旅游目的地开发中履行金融职能的主要内容。

1.财政手段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依赖于政府财政的保障性投入支持,这在政府主导型旅游目的地开发中更为重要。旅游开发初期,具有公共属性的旅游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配套都依赖于政府财政的投入。此外,政府的投资还具有示范和导向性作用。

2.融资手段

通过市场调节机制,实现旅游资源的最优配置和合理利用,是旅游产业化进程的关键步骤。旅游目的地开发的市场化运作,必然涉及到景区产权关系的结构性调整。

在武义“温泉旅游”开发过程中,武义县财政提供了2000万元的启动资金,并且每年为旅游配备500万元旅游发展资金。扶持旅游重点建设项目和旅游服务 企业 发展。在旅游发展模式上,采用了国际流行的“bot”(投资—建设—转让)发展模式,武义清水湾温泉度假村,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等旅游项目的经营权都通过公开竞标转让给民营企业,掀起了民企进军旅游市场的高潮。

3.法律手段

在旅游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市场主体的独立性,市场秩序的有效性,政府行为的规范性,都依赖于完善的法制保障。这就要求地方政府应制定切合自身实际的地方性法规。一方面,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控制旅游行业中不规范的行为,保证旅游企业竞争的公平性和旅游者的合法权益,维护旅游经营市场健康稳定。另一方面,控制旅游经济中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保障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 文献 :

[1]罗文.旅游产业化经营中的政府行为分析[j].经济师,2003.(5).

[2]章尚正.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的反思.旅游学刊,1998,(6).

[3]吴必虎.地方旅游开发与管理. 科学 出版社,2000.

[4]刘怡.政府在旅游业中的作用.科学时报,1999,(05).

[5]都索.论我国旅游产业的市场化发展和政府行为.旅游学刊,2001,(02).

[6]邓燕萍.论旅游经济发展中的政府作用.宏观经济管理,2003,(12).

[7]芬杏娟.旅游发展中的政府主导角色[j].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5.

旅游政策法规篇6

[关键词]国外;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590.75 陂献标识码]B

一、引言

乡村旅游被认为是现代旅游业向传统农业延伸的一种新的尝试,是一种新型产业,借助旅游业的推动将生态旅游和生态农业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在城镇化飞速发展的进程中,调整农村的产业结构,促进农业资源整合,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城乡和谐统一,乡村旅游对维护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法国是最早开展乡村旅游的国家,现在乡村旅游在美国以及英国、德国、西班牙、法国、奥地利等欧洲国家都发展的已具规模。我国乡村旅游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虽然在发展水平、农业资源、农村环境以及市场成长阶段等各地区存在较大的差别,但总体上已经进入全面发展阶段并引起国家及政府的高度重视。

二、国外乡村旅游发展经验总结

(一)法国乡村旅游

法国作为欧洲第一农业大国,乡村旅游起源较早,利用农业资源与旅游业的有效结合吸引游客,以此带动了乡村家庭旅馆的发展。法国乡村旅游的发展首先是得力于政府的大力支持,由政府出资成立乡村旅游协会,例如“农家长租房”、“欢迎来农庄”等,并为当地居民修葺和维护民居提供必要的经济支持。其次法国政府重视保持乡村的原始性,加强对古老村舍等传统建筑文化的复原与保护,鼓励当地居民围绕本地特色开展乡村旅游。再者乡村旅游行业协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与政府之间巧妙的配合更是乡村旅游得以顺利发展的关键,行业协会在政府指定的标准制度和行业规范内自行制定质量评定标准及相关规范,并对当地居民进行多元化、全方位指导,是农民与政府之间重要的纽带和桥梁。最后法国注重对乡村旅游产品的营销,常常多种营销并用,根据当地乡村旅游特色及地域因素对市场进行准确定位,一些中小型企业不仅向政府、行业协会积极寻求帮助,还会与竞争对手相互联合,加大与媒体的合作力度,扩大宣传的规模和影响力。

(二)西班牙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在西班牙兴起是20世纪80年代的中期,90年代以后不断的发展壮大,目前乡村旅游收入高于其海滨旅游的收入,占据了西班牙旅游业的重要地位。西班牙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注重立法和组织管理。立法上力求做到每个地方政府都拥有本地区关于乡村旅游方面的法律法规,从法律上明确其地位。组织管理上,组建乡村旅游协会,为政府、村民之间搭桥引线,西班牙一半以上的乡村旅游产业都加入了旅游协会,协会通过制定行业标准来规范成员行为,以提高乡村旅游体验的质量。西班牙在乡村旅游发展上还有一个亮点――将乡村旅游纳入国家旅游业统筹考虑。最为代表的属1992年推出的“激活和优先计划”以及2000年实行的“全面质量管理计划”,高效激活了乡村旅游,促进产品多元化,并从旅游目的地建设到旅游管理、环境保护、旅游安全等十个方面着手全方位的提升了产业素质。

(三)美国乡村旅游

美国乡村旅游兴盛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形式较为多样化,利用森林、渔村、牧场、农业等资源开展观光或者度假型的乡村旅游。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美国经历了从一小块公共游憩地到大肆开发破坏生态自然环境的过渡,所以吸取教训后的美国更加强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紧紧围绕乡村的自然景观、农业资源以及本土的风俗文化等为宗旨,回归自然,实现良性循环。美国乡村旅游强调其社会意义的重要性,客源主要针对国内居民,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征收税款等在宏观上给予支持和调控。尤其各州政府的大力扶持和重视为其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不仅通过税收提供资金支持,还专门设立服务机构为当地提供相关服务和旅游营销。另外,美国鼓励各州政府简化申报程序,对申请发展乡村旅游的农户或村庄在手续上给予一定的简化并在一定政策范围内适当降低申请门槛。再者,美国乡村旅游善于借助节庆、事件、项目等营造氛围对乡村旅游进行宣传营销,打造品牌节会、展会,极大丰富游客体验,吸引游客,拉动游客消费。

(四)日本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在日本一般被称作绿色旅游,是在绿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的渔村、山村或是农庄等地区进行游览观光、休闲度假,享受当地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战后日本快速的城市化使农村面临衰落,为了促进城乡之间的平衡,激发农村新的活力与激情,日本政府全力促进绿色旅游的发展,可以说,绿色旅游是在日本农业政策和地域开发政策的背景下得到成长的即。在规划开局上,倾向自然地、乡村意向,采取得当的措施去激发乡村居民的工作热情和干劲,使绿色旅游产业与开发政策、农业政策、城镇居民的旅游愿望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辨明城市与乡村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基础上制定有效的乡村旅游政策。另外,日本在发展绿色旅游的同时,注重城市与农村之间交流的对等与互动,不可将其分开进行对待和研究,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导下对绿色旅游发展进行动态跟踪,及时解决城乡之间交流的障碍。

三、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策略建议

(一)政府主导,促进资金到位

在上述国外乡村旅游发展成功经验中可总结出其共通点,就是政府主导,乡村旅游首先要引起国家和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我国开展精准扶贫政策及“美丽乡村”建设等项目都推动了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国家及各级政府应该发挥积极主导作用,不仅从宏观层面给予必要的指导,制定政策法规,进行规划营销,还应帮助村民拓宽投资渠道,加大投资力度,将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电力、排水等纳入政府职责范围。充分利用村民原有的道路、果园、院落、林地、鱼塘等盘活资产,推进新农村建设,建立乡村旅游示范基地。

(二)重视旅游资源评价,做好乡村旅游规划工作

要想使乡村旅游得以顺利开展必须事先做好对当地乡村旅游资源的评价开发及科学规划工作。我国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且各具特色,蕴藏着巨大的开发潜力,要想从源头把握乡村旅游的发展方向,必须高度重视对旅游资源的评价,适时调整策略,秉着其规划要与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与城乡规划相协调的原则,深入调查其乡村旅游资源并进行归类整体,抓住主题与重点,重视对生态环境及人文资源的保护,分步骤有节奏的按照规划实施,规划不能一蹴而就,要分清主次、缓急、远近、轻重,梯度推进。

(三)规范行业标准,完善法律体系

目前我国乡村旅游还处于发展阶段,关于乡村旅游行业标准及相关法律政策尚不健全,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前提下,应结合我国当下实际发展情况,稳步完善行业标准及行为规范,加强旅游行业管理,合理组建行业协会,规范经营主体的行为,维护游客切身权益。认真归纳整理我国关于新农村建设及乡村旅游方面的文件及政策,围绕乡村旅游规划、游憩地土地利用、乡村旅游管理条例、生态环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及经营主体上岗规范、质量安全投诉等方面来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推动我国各地乡村旅游健康持续发展。

(四)整合旅游资源,挖掘文化内涵,创建乡村旅游规模化、独特化

国外乡村旅游能够得以发展壮大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保持乡村的原汁原味,在政府、协会及农户的努力下使乡村旅游形成规模,打造本地特色品牌。而我国目前由于资金、技术、制度等多方面原因,乡村旅游的目的地较为分散,规模较小,对旅游产品的开发也处于较低层次,在这方面,我国应该借鉴国外经验,根据各地区不同的特色、历史文化资源发挥自己的优势,综合考查整合乡村资源,健全产业经济结构,为乡村旅游规模化发展、独特化发展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服务与体验。

(五)强化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及服务水平

我国乡村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农民文化水平低,对乡村旅游发展认识不足,缺乏集体主义思想,存在私心或争抢即得利益等现象。借鉴国外经验,我国也应该让政府牵头组建以乡村旅游为主要工作的组织及协会,帮扶当地村民,有效指导村民科学合理的发展当地的乡村旅游产业,梳理清楚社区、政府、协会、村民之间的关系及作用,强化对村民的教育及培训,提高村民对乡村旅游的深入认知,提升服务水平,切实为农民带来收益,增加就业途径,鼓励村民参与到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的决策中去,为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人才。

(六)重视对乡村旅游产品的营销

乡村旅游发展较为成功的欧美国家对产品的营销非常重视,有效的营销方式可以促进乡村旅游产品的宣传与推介,更好的吸引游客前来消费。我国应该根据各地地区差异性推出不同的营销手段,创新营销策略,不仅可以根据当地的民风民俗创办节日营销、民俗营销、假日营销等,随着互联网的兴盛,更可以利用网络进行营销,将本地区打造的乡村旅游产品进行广泛推介宣传。加强同质或异质旅游产品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联合宣传共谋发展取代恶性竞争。

四、结语

旅游政策法规篇7

现代旅游经济,是一个包括旅游者消费活动、旅游企业经营活动、旅游市场活动和宏观旅游经济运行的经济子系统,是国民经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系统论角度分析,旅游经济系统,既体现了旅游活动相关的各组成要素的集合,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运行过程(见图1),还从动态角度反映了整个旅游活动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和规律性。

(一)旅游经济活动

旅游经济活动,一般包括三个层面的活动,即旅游者的旅游活动、旅游经营者的经营服务活动和旅游组织的管理活动。第一个层面是旅游者的旅游活动,通常包括旅游者从购买旅游产品并离开居住地开始,经过一定距离的空间移动而到达旅游目的地,通过在旅游目的地的活动而满足其旅游需求,再返回居住地的全部过程。这个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组成部分:一是旅游者在旅游客源地选择、决定和购买旅游产品过程,只有当旅游者购买了旅游产品后才可能成为现实的旅游者;二是旅游者往返于旅游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的空间移动过程,实质上就是旅游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旅行消费过程;三是在旅游目的地所有旅游活动的消费过程,是满足旅游者需求的主要内容,也是旅游活动的核心内容。第二个层面是旅游经营者的经营服务活动,主要指旅游企业为保证旅游者的旅游活动顺利有效进行,直接提供各种旅游服务的所有经营活动过程。由于旅游活动内容复杂、涉及面广,因此必然涉及旅游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的许多企业。按照现代旅游经济系统模型分析,旅游经营者的经营服务活动可大致分为旅行商、长途交通运输企业、旅游接待企业三部分。旅行商的经营服务活动包括旅游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两部分,前者的主要职能是销售旅游产品,招徕和组织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后者的主要职能是整合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要素,做好旅游者的接待组织活动等。长途交通运输企业、旅游接待企业则按照旅行商安排的旅游线路,做好旅游者空间运送及旅游活动的所有接待服务活动。主要从事旅游经济研究、旅游规划设计和旅游行政管理。第三个层面是旅游组织的管理活动,主要是指旅游目的地政府旅游组织和其它非政府旅游组织,通过旅游行政管理、宏观调控、行业自律和中介咨询等活动,提供旅游信息服务、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规范旅游企业行为,为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和旅游经营者的经营服务活动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保证旅游者的旅游活动顺利而有效地进行,实现旅游经营者的经营服务目的和旅游组织的管理目标。

(二)宏观旅游经济内容和特点

在旅游经济系统中,宏观旅游经济体现了宏观旅游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和运行过程,是旅游发展过程中各环节、各部门、各地区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而形成的综合体,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和特点。

1.宏观旅游经济,是旅游再生产过程中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环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而纵横交错形成的综合体。从横向看,宏观旅游经济活动表现为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各子系统活动同时并存的经济活动过程;从纵向看,宏观旅游经济运行像一般社会再生产一样,是按照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各子系统活动依次进行,并不断循环往复的经济运行过程。因此,这种纵横交错的旅游经济总量和结构的运行和化,就形成了旅游经济再生产过程中各环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宏观旅游经济系统。

2.宏观旅游经济,是旅游产业内部各行业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而构成的综合体。旅游产业是由多种旅游服务要素构成的经济产业,其既包括直接为旅游者服务的旅行社业、旅游住宿业、旅游餐饮业、旅游运输业、旅游景观业、旅游娱乐业、旅游购物业等,也包括部分或间接为旅游者服务的邮电通讯、医疗卫生、金融保险、文化科学、教育培训、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及工农业等众多行业。其从纵向上表现为各产业、行业和企业之间上下指导和执行的经济层次关系,从横向上表现为各产业和行业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协调的经济序列关系,从而形成多层次、多序列立体交叉的宏观旅游经济系统。

3.宏观旅游经济,是各区域旅游发展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综合体。任何旅游者、旅游企业和旅游行业的活动都必然是在一定的空间中进行的,因此一定的区域旅游布局构成了宏观旅游经济的空间表现形式。从纵向看,区域旅游布局主要表现为部级、省级、地市级、县级的上下联系的区域旅游的层次布局结构,如不同级别的风景区、度假区、森林公园和景区景点等;从横向看,区域旅游布局主要表现跨省区、跨地市区、跨县区等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空间布局结构,体的旅游景区等,从而构成多个旅游区域相结合的宏观旅游经济系统。

二、宏观旅游管理的目标

宏观旅游管理,是指国家旅游管理机构和相关部门,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和旅游发展的总体目标,运用决策、规划、组织、调控、监督和服务等职能,统筹协调旅游发展中各环节、各部门、各地区之间的关系,实现宏观旅游经济的良性运行与发展,不断提高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促进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宏观旅游管理,首先必须明确宏观旅游管理的目标。所谓宏观旅游管理目标,是指国家促进旅游发展和调控旅游经济运行的总体目标。由于旅游活动是一种综合性经济社会活动,其涉及面广、环节多、层次多,因此宏观旅游管理目标也必然是多方面性和多层次性的。从总体上分析,宏观旅游管理的目标通常可以分为政治目标、经济目标、社会目标和发展目标四个方面。

1.政治目标

宏观旅游管理的政治目标,是按照“以人为本”的发展目标和要求,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通过旅游活动的广泛开展,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不断增强公民的爱国主义意识,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养,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时,还要充分发挥旅游的“民间外交”功能,通过大力发展国际旅游(包括出入境旅游)

,促进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国家的国际地位和政治影响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国家竞争力等。

2.经济目标

宏观旅游管理的经济目标,是通过有效配置旅游资源和生产要素,提供质量高、数量多、类型全的旅游产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协调发展。同时,在有效满足国内外旅游者需求的同时,为旅游经营者带来更多的收益,促进旅游目的地群众收入增加,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为国家增加更多的税收和外汇收入,推动旅游服务贸易和国际服务贸易,从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

3.社会目标

宏观旅游管理的社会目标,是通过旅游活动和加强宏观旅游管理,在满足国内外旅游者跨文化交流、增进人们相互之间的友谊和理解的同时,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改变传统落后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促进旅游企业文化建设和旅游行业职工素质提高,增加旅游目的地的社会就业,改善旅游目的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推动与促进旅游目的地各项社会事业的繁荣兴旺与发展等。

4.发展目标

宏观旅游管理的发展目标,是通过加强旅游宏观管理,不断丰富旅游活动内容,为旅游者创造良好的旅游环境,促进旅游企业健康发展,推动旅游业和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保护,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为实现旅游目的地及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从宏观旅游管理的阶段性目标看,一般可以分为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近期目标主要是实现旅游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的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更好地满足人们的旅游需求;中期目标主要是实现旅游行业结构和旅游区域布局的合理化,实现旅游经济持续健康地增长与发展;远期目标是实现旅游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同时,还必须为后代人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生存与发展的条件。

三、宏观旅游管理的职能

宏观旅游管理的主体是国家旅游管理组织,客体是宏观旅游经济活动、运行和发展,简言之,宏观旅游管理就是国家对宏观旅游经济运行和发展的管理。正确理解宏观旅游管理的涵义,还必须注意宏观旅游管理与微观旅游管理、旅游市场管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正确把握宏观旅游管理的主要职能。

(一)宏观旅游管理和微观旅游管理的区别和联系

宏观旅游管理和微观旅游管理的区别,主要是管理的对象不同。微观旅游管理的对象,通常是指对旅游者活动和旅游企业经营活动的管理,是以个体旅游活动为客体的管理;而宏观旅游管理则是对宏观旅游经济活动和运行的管理,是以旅游经济总量和结构变化为客体的管理。宏观旅游管理和微观旅游管理的联系,主要表现为两者是互为前提的。微观旅游活动是宏观旅游经济活动的细胞,宏观旅游经济活动和运行必须以微观旅游活动为基础,因此宏观旅游管理是建立在微观旅游管理基础之上的;同时,由于宏观旅游经济活动和运行直接影响着个体旅游活动的进行,因此宏观旅游管理又是微观旅游管理的重要前提条件,并对微观旅游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协调作用。旅游市场是连接个体旅游活动和宏观旅游经济运行的桥梁,决定了宏观旅游管理和市场管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旅游市场管理,不仅包括对微观旅游活动的作用和影响,对旅游市场的规制、监督和调控等,也包括在宏观旅游管理指导下,对旅游市场机制和功能作用的有效发挥,因此旅游市场管理是宏观旅游管理的对象。但是,在具体的旅游市场管理中,往往又包含了某些宏观旅游管理的职能和内容,如对微观旅游活动主体的监管,对旅游市场供求的调控等,因此旅游市场管理与宏观旅游管理又是密切联系的。

(三)宏观旅游管理的主要职能

宏观旅游管理,通常是通过各种管理职能对宏观旅游经济活动和运行进行管理。从旅游管理的实践看,宏观旅游管理的职能主要包括决策、规划、组织、调控、监督和服务等方面。

1.旅游决策职能

是指政府对旅游发展目标、发展模式、发展重点和政策措施做出选择和决定的职能,其贯穿于整个宏观旅游管理的全过程。在现阶段,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处于完善过程中,因此政府决策职能在旅游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由此形成了具有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色的“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模式,各级政府在旅游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促进旅游发展的各种措施方面,还发挥着重要的决策职能和主导作用。

2.旅游规划职能

是根据旅游决策职能确定的

旅游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对旅游资源配置和生产力要素进行统筹安排的职能。如政府通过制定旅游发展战略和规划,统筹安排和配置旅游资源要素;通过确定实现旅游发展目标的政策措施,促进宏观旅游经济健康持续地发展;通过采取各种宏观调控方法和手段,促进宏观旅游经济有效地运行等。

3.旅游组织职能

是为了有效实现旅游决策目标和规划的要求,建立旅游组织体系、配备相应人员、明确职责权力、调配旅游要素的职能。其包括建立旅游行政管理机构,促进旅游中介组织和旅游企业发展;形成合理的旅游管理体制,明确政府旅游部门、行业中介组织、旅游企业之间的权责利;开发和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等。

4.旅游调控职能

是对旅游决策目标和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内外关系、发展变化进行协调和控制,以保证旅游决策目标和规划的顺利实现。如政府通过制定产业政策,调控生产要素价格,实施各种税收政策,实行转移支付制度,采用合理的经济杠杆等,调节旅游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以缩小地区差别和贫富差距,实现旅游经济统筹协调地发展。

5.旅游监督职能

是通过建立健全法律体系,提供完善的法规和制度,规范旅游市场主体行为,保护各类产权主体的合法权益,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维护良好的旅游环境,限范不正当的旅游竞争行为,创造公平、公开和公正的旅游竞争环境,促进旅游企业在竞争中优胜劣汰,不断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

5.旅游服务职能

是政府通过提供各种旅游公共产品和服务,包括提供各种交通基础设施、城市公共设施、供水供电等公共产品和安全救援、医疗卫生、教育培训等公共服务,为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和旅游企业的经营服务活动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和外部条件。

四、宏观旅游管理的过程

宏观旅游管理过程,是作为管理主体的国家旅游管理机构,运用宏观旅游管理职能作用于管理客体的过程,简言之就是宏观旅游管理系统的有效运转和发挥作用的过程。宏观旅游管理系统的运转过程,是通过旅游的宏观决策系统、宏观执行系统、宏观调控系统和宏观信息系统,在时间上有序、在空间上并存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下,共同对宏观旅游经济运行和发展发挥作用的过程(图2)。

1.旅游宏观决策系统

是国家宏观层面的决策系统,其决策内容包括确定旅游管理体制的基本模式,制定旅游法律法规、旅游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调控旅游经济总量和结构变化,实现区域旅游布局合理化,促进旅游经济增长,统筹协调旅游发展等。由于旅游宏观决策是一种高层次的决策,因此对旅游行业、旅游区域、旅游企业的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性。为了保证旅游宏观决策的科学化,必须根据有关的政策规定和各种信息,按照科学的决策程序,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做出科学的宏观决策,以指导宏观旅游经济的有效运行和发展。

2.旅游宏观执行系统

是实现宏观旅游经济活动和运行的系统,即完成旅游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再生产过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旅游宏观执行系统的有效实施,离不开计划机制和市场机制的共同作用。计划机制,是通过国家的旅游发展规划和指导性计划,保证宏观旅游经济活动和运行的方向和目标;而市场机制,则是通过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促进宏观旅游经济活动按照客观经济规律有效地运行和发展。段综合形成的调控系统和监督机制,是正确执行旅游发展战略和规划,促进宏观旅游经济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旅游宏观调控的手段,主要是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三者有机结合而形成监督和调节旅游宏观旅游经济活动的调控机制,并及时发现宏观旅游经济运行中的问题,反馈旅游宏观决策系统和执行系统,及时进行调控,保证宏观旅游经济活动和运行的有效进行。

4.旅游宏观信息系统

是有关宏观旅游经济活动和运行的旅游信息和信息工作系统,是旅游政策子系统、旅游统计子系统、旅游会计子系统、旅游市场情报子系统及相关信息子系统的综合体。旅游宏观信息既来自于旅游宏观调控系统的有关情况,又来自于宏观旅游经济系统运行的结果,不仅是旅游宏观决策的重要依据,对宏观旅游经济活动和运行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旅游宏观信息工作贯穿于整个宏观旅游管理的全过程。

五、宏观旅游管理的特征

宏观旅游管理,既是对旅游全行业的管理,也是对宏观旅游经济活动和运行的管理,因此,宏观旅游管理具有不同于微观旅游管理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宏观旅游管理的权威性

宏观旅游管理的依据是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因此宏观旅游管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政府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烈的行政权威性。一方面,宏观旅游管理必须通过制定和实施各种法律、法规和政策,来促进和保障旅游活动和宏观旅游经济运行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实现国家发展旅游的目标和任务。另一方面,宏观旅游管理又必须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完善旅游市场机制,规范旅游企业行为,保护旅游者合法权益,维护旅游市场秩序,确保旅游活动和宏观旅游经济运行有序地进行,促进旅游经济健康持续地发展。如果宏观旅游管理没有权威性,则旅游活动和宏观旅游经济运行必将是盲目、混乱和低效率的,也就无法实现旅游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2.宏观旅游管理的政策性

宏观旅游管理是政府有效管理旅游活动和调控旅游经济运行的行为,因此其具有很强的政策性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宏观旅游管理必须体现政府鲜明的政策倾向,即体现国家发展旅游的意志和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对旅游发展的总方针和总决策,确保旅游活动和宏观旅游经济运行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旅游活动广泛性和旅游经济的综合性,要求宏观旅游管理必须正确处理各部门、各层次、各环节的关系,而统筹这些关系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即必须依法行政,按照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合理的协调和正确的处理,才能使旅游发展获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3.宏观旅游管理的全局性

旅游活动是一种综合性社会文化活动,为保障旅游活动的顺利进行,宏观旅游经济运行必然涉及众多的行业和部门,不仅协调范围广泛,而且协调难度也比较大,使宏观旅游管理不同于一般的经济管理,而是一种全局性、综合性较强的宏观管理活动。因此,在宏观旅游管理中必须正确处理好全局与局部的关系,一方面必须遵循旅游活动规律和宏观旅游经济运行特点,从全局上统筹安排和合理配置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素,确保旅游活动和宏观旅游经济运行顺利地进行;另一方面,必须立足全局来协调处理好各局部的关系,使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尽量避免“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不断提高宏观旅游管理的整体效率和效果。

4.宏观旅游管理的服务性

宏观旅游管理的服务性特点,强调宏观旅游管理必须服务于旅游活动和宏观旅游经济运行的客观需要。既要通过加强宏观旅游管理,为旅游者活动和旅游企业经营活动提供良好的宏观环境和公共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和旅游企经营的需要;又要通过科学地引导旅游者的消费活动,规范旅游企业的经营行为,促进旅游市场机制作用的有效发挥,维护良好的旅游市场秩序,创造一种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和条件,保障旅游活动有效地开展,促进宏观旅游经济正常地运转,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5.宏观旅游管理的动态性

旅游活动、旅游市场和旅游经济运行都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从而决定了宏观旅游管理也必然具有动态性的特点。这种动态性特点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宏观旅游管理必须适应旅游活动的动态变化,及时调整宏观旅游管理的目标、任务和重点,以保证旅游活动的有效开展;二是宏观旅游管理必须适应旅游市场和旅游经济运行的动态变化,不断改进和完善宏观旅游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以充分发挥旅游市场机制的作用,促进宏观旅游经济运行有效地运转;三是宏观旅游管理必须适应现代管理的发展和变化,不断汲取先进的管理理论、实践经验和方法,丰富和完善宏观旅游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科学地指导宏观旅游管理的实践。

摘要:随着国内外旅游的快速发展,我国旅游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迫切需要加强对旅游经济的宏观管理。本文首先分析了旅游经济系统的内在联系和动态运行过程,分析了宏观旅游经济的内容和特点,然后在此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宏观旅游管理的目标、职能、过程和特征,为加强我国宏观旅游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旅游政策法规篇8

论文摘要:本文应用产业组织理论,探讨了旅游产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三个基本范畴,针对我国旅游产业有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产业组织政策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产业得以迅猛发展,但是,我国旅游产业仍而临着诸多发展问题。旅游产业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产业,具有很强的依托性和产业关联度,它的发展涉及到许多部门和产业。因此,探索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内在机制、产业内的企业与市场的合理组织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旅游产业与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研究始于上世纪30年代,贝恩在1959年出版的《产业组织》著作,标志着第一个现代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形成。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内容包括产业组织理论的二个基本范畴以及相应的产业组织政策,这二个基本范畴是指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

(一)市场结构

产业的市场结构,是指市场经济活动中构成产业市场的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关系综合反映了市场的竞争和垄断的关系。而影响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是:市场进退障碍、市场集中度和产品差别化程度。

对于旅游产业来说,首先是研究企业的进退障碍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旅游产业进入门槛太高,不利于旅游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不利于新兴旅游产业的发展。门槛太低,将导致旅游产业的无序发展,盲目上项目,机会成本很高,投资回报则很低。另一方面,旅游产业退出的障碍也较大,因为旅游产业的发展不会由于某个企业的退出而停止。其次是市场集中度的问题。如果过分分散,不利于形成旅游产业的集约程度和规模经济效益。对于旅游产业而言,要使旅游产业的发展尽快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就要强调集团化经营、追求规模经济效益。第二是产品差别化问题。对企业来说,产品差别化是一种非价格竞争的经营手段。旅游产业所而临的是千差力一别的自然环境条件和各种需要,因此要求旅游产品多元化及服务的多样化。

长期以来,我国旅游产业的基本特征是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大而全、小而全现象明显,企业规模不经济,企业的实际竞争力不强。截止2000年,我国共有旅游企业24574个,固定资产总额3570.09亿元。企业平均营业收入810.78万元,平均拥有资产1452.79万元。显然,我国旅游产业组织规模偏小,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以饭店业为例,我国饭店业是最早在服务水准和企业管理层次结构与国际饭店业接轨的一个行业,最早形成了中国饭店业的对外开放局而,但是饭店业同样存在“小、散、弱、差”的特征,不改组为大的饭店业集团企业,现有的市场份额可能被挤占。

旅游产品是服务产品,在形式和内容上,不同的旅游产品存在一定的差异,并且旅游产品因供给客体不同,产品所带来的效用也是不同的。从这个意义上,旅游产品具有较大的产品差异度。我国旅游产品品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传统旅游产品成熟。观光旅游、度假旅游、探亲访友等一大批传统旅游项目已具备一定生产规模,能够满足不同的旅游消费者。另一方面新兴旅游产品出现。现代旅游者尤其是重复旅游者的增长,表明人们已不能满足大众化的旅游消费,史加追求特殊性、趣味性和有益于健康的个性化旅游消费.散客旅游的比重达到80%。我国自1992年已经成功推出一系列的主题旅游年,由此各种专项旅游产品层出不穷:会务旅游、商务旅游、体育旅游、教育旅游、探险旅游等等旅游产品适应于不同年龄结构、不同收入结构、不同文化结构的旅游消费者。

但是,在我国旅游市场,由于设立了行业标准,使得旅游产品有趋于标准化的倾向。同时,由于产业组织创新能力较差,旅游产品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旅游产品内容形式雷同,产品差异小。

(二)市场行为

市场行为,是指企业为实现其经营目的而根据市场环境情况采取相应行动的行为,其中的市场环境主要是指企业所在产业的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是企业市场行为的主要制约因素,但同时企业市场行为又反作用于市场结构。对于旅游产业而言,如何形成公平合理的价格机制,如何搞好旅游产品的促销工作,以提高效益都是旅游产业需要解决的问题。

总的来说,旅游产业的市场行为表现为旅游产业市场秩序较为混乱,市场运作规则、市场管理手段不完善,市场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体系尚未建立,缺乏强有力的监督管理措施和手段,影响了旅游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造成我国旅游产业市场这种局而的原因主要是:一方面是管理体制比较混乱。旅游产业行业跨度大,隶属关系复杂,分属于不同部门、不同系统、不同的经济体制,而各系统又有不同的产业政策、技术与管理条件,条块分割现象严重。由于没有明确的主管部门,缺乏统一的发展战略和实施调控的机构,致使旅游产业在整体发展方向、获得投资来源、政策与市场扶持、产业技术开发等方面基本上流于各自为政、自生自灭的状态。另一方面是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垄断,搞市场自我保护的封闭体系,从而引发不正当的市场竞争,并以高额回扣、虚假广告等不正当竞争手段扰乱了旅游市场,使旅游企业缺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这样直接影响了产业组织结构的改善,导致旅游市场竞争环境恶劣。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旅游市场法制和竞争规则进一步健全,旅游企业正逐步远离价格竞争的恶性循环,从加强管理、产品创新和提高产品品质着手,才能而对新一轮国际和国内市场竞争。

(三)市场绩效

市场绩效是指市场的运行效率,它是指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下,由一定的市场行为所形成的收入、成本、利润、产品质量以及在技术进步等方而的最终经济成果。评价市场绩效的好坏,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如资源配置效率、市场供求平衡、企业规模效益、科技水平的提高等;而评价旅游产业市场绩效的最终标准是旅游收入和旅游利润。

我国旅游产业市场效益总体理想,2000年,全国旅游总收入达斗519亿元,比上年增长12.9%,其中,国际旅游收入达162.2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1%洲内旅游收入达3175.5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1%;旅游总收入占gdp的5%,比上年增长3.5%,在gdp中的增幅超过其他行业,保持良好的发展趋势。另外,从我国旅游产业各领域的情况来看,发展也是不平衡的。旅行社、饭店业己成为旅游产业的支柱,2000年,我国旅行社8993个,其中,国际旅行社1268个,国内旅行社7725个,比上年增长7.7%,旅游饭店1.05万个,比1999年增长了21%。

但是,我国旅游产业仍存在多种制度壁泉,限制了旅游企业的进入和退出,旅游产业投资、资本运作还受到极大的制约。这必然降低了旅游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旅游企业的影响越来越大,我国的旅游产业组织普遍存在的信息化动力不足,对信息的有效需求不足,信息系统封闭和结构不良等问题,不利于协调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市场对结构性资源配置的关系,不利于促进结构性生产能力剩余的消化,不利于旅游产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二、应采取的主要旅游产业组织政策

产业组织政策就是政府为解决产业内企业间的矛盾,为实现规模经济和开展有效竞争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的总称。因此,产业组织政策包括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二方面的政策内容。市场绩效构成产业组织政策目标,市场结构与市场行为是实现产业组织政策的前提条件和途径。因而,旅游产业组织政策的内容应包括创建公平的竞争环境、鼓励和保护竞争、提高企业的规模经济水平、实现产业结构的高度化。

(一)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旅游产业组织政策

不同的产业有不同的发展规律,旅游产业政策的制定要具有针对性,符合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首先就要遵循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这是已为国内外旅游业发展的实践所反复证明的我们顺应旅游经济发展的规律,就是吸取和借鉴国内外旅游业发展的正反两个方面经验,主要包括国际通行做法和惯例(如简化入境签证、海外旅游者购物退税等),各国发展旅游业的经验,以及防止和规避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各种不利因素。其次,应符合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由于国情不同、社会经济环境不同、旅游发展阶段不同,产业政策的具体内容也有所区别。当前,我国旅游产业组织政策的制定应考虑的问题是,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虽然正在加速向市场经济方向迈进,但旅游业发展所依赖的基础条件、配套设施、综合环境等,与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在此情况下,产业政策必须处理好政府主导作用与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问题。

(二)降低旅游产业进退障碍,形成一个开放的、较完善的旅游产业市场

旅游产业组织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不可能孤立地进行的,要降低旅游产业进退的障碍,形成较完善的旅游产业市场。首先,旅游产业的发展需求在较完善的经济体制下进行,没有确立市场经济体制,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旅游产业组织政策。其次,要为旅游产业的发展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使不同大小、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有公平、合理的竞争条件。这种规范的竞争环境必须由法律制度作保障,不仅要有专门的旅游产业发展法规,而且要在经济法、民法、刑法、行政法、劳动法等各法律中也涉及旅游产业发展的内容。

(三)提高旅游产业的规模经济水平,促进旅游产业结构高度化

上一篇:法规标准范文 下一篇:现代舞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