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故事范文

时间:2023-11-18 08:43:35

绘本故事

绘本故事篇1

幼儿的发展特点决定其对图像的感知优于文字

对2~3岁的孩子来说,他们对图像与数字的敏感度要优于文字。所以在美国,幼教老师不会主动教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认字,但孩子们会学习儿歌,学习口语,当然并不限于英语;认识各类图形,以及与各类图形相近的实物;学习数字,数数;学习拼图,初步认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美国的幼教专家虽不提倡刻意教孩子识字,却鼓励父母从孩子出生后就开始与宝宝一起“阅读”,培养孩子热爱阅读的习惯。我带孩子去医院时,在候诊室就经常看见妈妈抱着几个月大的孩子,在安静地读一本低幼绘本。年纪稍大的孩子,则会坐在小书架边自己翻阅,在做picture reading(我的理解,就是看图画)。在美国书店里,为孩子准备的书种类繁多,适合各个年龄段。其中有一类是布制的。专门给低幼儿童玩着看,撕不破,还可以放在嘴里咬。这类书大部分没有完整的故事,主要是各类图片:动物、植物、人物,还有各类交通工具等,五花八门,在我眼里更像是书类玩具。

孩子挑书,一般凭直觉,绘本的图片本身就是故事。所以对孩子来说,好的绘本就是光凭图片就能读懂的,而绘本上的字,是给父母看,再念给孩子听的。我的女儿贝贝最喜欢的绘本《城里老鼠和乡下老鼠》,就是这样的一本书。贝贝极为钟爱这本书,曾经让妈妈陪着看了一个月。书里画的乡村的土特产,城市的豪华宴会,以及后来两只老鼠偷吃奶酪被发现以后的仓皇逃窜,到最终他们回到乡村过上平淡艰苦但安宁的生活。贝贝可以把大意说得八九不离十,但书中的文字贝贝根本不认识,妈妈给她读的时候也经常被她打断,妈妈认为她是完全凭着对图片的理解来讲述这个故事的。她这是很经典的看图说故事。

幼儿阅读主要遇过图片完成

幼儿起初对外面世界的认知是感性的,完全凭自己看到的整体图案来,他们对细节的理性分析能力,是要靠后天长久的锻炼来形成。这一点反映在幼儿阅读上,就是孩子很快会把自己融入到图书绘本所描述的情景中,把自己当成书中的人物、动物,亲历书中角色所经历的故事。而图片在这一点上远比文字做得好,给了孩子很开阔的想象空间。

比如贝贝喜爱迪斯尼小公主,所以她非常喜欢有关小公主的绘本。在绘本里,小公主的形象是具体的,能够模仿的,她不会在意书的文字中小公主到底说了什么,但绘本里小公主的形象切切实实在告诉她,小公主会说什么。有时我感觉贝贝对她喜爱的书中小公主的情绪把握得很准确,根本不需要妈妈再读给她听。在日常生活中,贝贝也喜欢穿上长长的公主裙,戴上小王冠,模仿小公主的神态举止,就像是把书中的人物搬到了现实生活中一样,我也会有意识地让她像小公主一样,陸礼貌。

从这点上说,我觉得幼儿对读书的兴趣就是靠对绘本中图片的理解建立起来的。幼儿由于认识的文字有限和对图片的无限想象力,绘本图片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幼儿对书中故事的理解。所以,一个好的绘本应该是用图片来讲故事的。

幼儿对绘本的选择与成人目标不同

幼儿自己选书关注的是绘本里的画面能否告诉他整个的故事,而不是内容是否有教育意义,文字是否浅显易懂。这和父母选书有着本质的差别。家长也许把简单绘本当成是孩子独立阅读的必经阶段,希望孩子从简单绘本开始,逐步认识更多的字,从而逐渐过渡到字多图少的绘本,最终目的是阅读chapter book(章节图书)。所以,一些在成人看来非常好的绘本,儿童不一定喜欢,因为那只是“课本”,用来学文字的:而不是“故事”,用来看图片的,如果做父母的仔细观察会发现,有时虽然孩子认识了所有的字,可是当你反过来问他:“故事讲的是什么?”他反而不知道了,因为这时他的注意力是在学文字上,忽略了对整个绘本意境的把握。我觉得,这就是“只阅读,不理解”。

绘本故事篇2

台湾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郝广才在论及绘本奥秘时说过:“达・芬奇的密码,并不是藏有什么宗教的大秘密,而是他如何创造了‘美’,让我们的眼界大开,学会一种观察的方法,来发现新世界。”那么,绘本作文教学,引导儿童创生“第三个故事”的密码又是什么呢?

密码1:图文交融,“第三个故事”在往返运动中生成、推进

绘本是说故事的图书。绘本的故事,不只是靠文字来叙述,而是由文字和图画来共同表达。文字讲述的故事常常被一幅幅图画分割着,使故事暂时中断,从而造成悬念。它们迫使儿童读者追问:“事情是怎么发展的?下面会怎样?”从而产生阅读期待。然而,好的图画却又常常吸引读者的目光,迫使他们不由自主地停下来观看并注意画中的细部,享受图画带来的乐趣。如此,读者的注意便在图画与文字之间来回往返运动。

绘本作文教学可以顺应这种阅读方式,引导儿童在图文之间来回往返的运动中,读图读文,图文交融,产生悬念,积极投入,获得感受,在心中逐步生成、推进“第三个故事”。同时,着力激发其倾述“故事”的欲望,捕捉倾述的时机,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讲述自己的“第三个故事”。

譬如绘本《记忆的瓶子》,图画和文字通过反复的手法,呈现出一个很有意思规律――戴尔的记忆,根据其内容和感情的不同,所装的瓶子形状和颜色也会各不相同,而且二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譬如白色的是想念、蓝色的是依恋,红色的是胜利,弯曲的是不易……我曾在绘本作文课上与孩子们一起阅读这一绘本,引导他们叙述自己的“第三个故事”。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孩子们在老师的引领下,潜心阅读绘本中的文字和图画。文字推动孩子细致观察图画,并展开想象;读图、想象,又让他们产生继续阅读文字的欲望。阅读过程中,图文交融,儿童心中自然诞生了关于《记忆的瓶子》的第三个故事。故事中既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更是融入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

实践研究表明,在文图交融、往返运动的阅读过程中,只要教师善于引导,“第三个故事”的生成和讲述将会是主动的、独特的、充满儿童情趣。

密码2:化静为动,“第三个故事”在想象、推测中鲜活、生动

故事都是关于运动和变化的,它们必然在时间中发生,然而画面都是静止的。一幅图只能表现时间长河里短短的一瞬间。为了让图能够传递足够的信息,让读者把图中的信息构成故事,绘本的创作者在构思故事时,总是着力于用图表现动的东西,表现一瞬间的行为、动作、神态,以暗示时间的推移,叙述故事,而原本应承载这些信息的文字语言则被“少量化”了,其中一部分文字被作者融进了图画里,或隐退到图背后。

根据绘本的这一特点,我们则可以精选绘本中的“典型图画”,巧妙设计教学过程,在文图交融、往返运动的阅读过程中,引导儿童仔细观察图画中人物的行为、动作、神态,联系配图的文字,放飞想象,弄清他们在干什么,发生了什么事,并调动各自的生活经验,注意图中人物之间,人物与环境之间的联系,揣摩他们在说什么、想什么,让平面的、静止的画面,在儿童心中变得立体起来,鲜活起来。

譬如《疯狂星期二》,一本配有极少文字的图画书。大卫・威斯纳高超的绘画技法,娴熟流畅的图画叙事功力,带给读者的不仅仅是视觉的享受,更是想象力的飞跃。在课堂中,与孩子们尽情享受图画带给我们的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后,我精选并出示了一幅图,引导孩子们仔细观察,放飞想象,描述各自心中的“第三个故事”。

图画书的一幅图展现的只是故事中的一部分,有时,教师还需引导儿童从当前看到的这幅图联系到下一幅或上一幅图画,注意两幅图之间的变化,鼓励他们主动追问,大胆推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积极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事情的发生、推进,又会怎样发展?让一幅幅独立呈现的画面在儿童心中联系起来,流动起来,如影视一般连续播放起来。

我深感,在绘本作文教学中,引导儿童联系文字仔细读图、想象推测,实质上是在图文交融的阅读过程中,利用“静止画面”和配图文字调动儿童的经验,激活儿童的语言潜能,让儿童读出绘本创作者融在图画中和隐退图画外的文字,并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和自己创生的“第三个故事”,使这一故事鲜活而生动。

密码3:聚焦细节,“第三个故事”在发现、寻找中丰满、厚实

优秀的绘本创作者通常会十分注重图画设计的机智和细节的巧置、隐藏。绘本中的细节可以是人物的某个特别动作、表情、衣饰,可以是环境中的某件物件、某处背景。这些细节有的着力营造了故事的氛围,有的刻意让读者追求原因和结果,暗示时间的推移、故事的变化。每一个细节都传递着重要甚至是主要信息,丰富了图画的叙事容量。绘本中的文字往往能引导读者注意图画中的特定细节,提示读者用特定的方式解读这些细节,图画中的细节注重的也往往是文字的特定方面,并引导读者解读文字。

在绘本作文教学中,教师应着力利用细节激发儿童发现的欲望和乐趣,引导他们在读图时仔细观察、寻找这些特定的细节,积极思考,发现暗含在细节中的意义,从而使创生的“第三个故事”丰满、厚实。

《铁丝网上的小花》的绘画者――意大利画家罗伯特・英诺森提以一种超级写实的画法向我们述说了一个发生在德国小城的故事。二战期间,小女孩白兰琪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发现了集中营。接下来的日子里,白兰琪坚持偷偷省下自己的食物送给集中营里的孩子吃。最后,战争结束了,白兰琪却牺牲了。这本书讲述的故事关于战争、大屠杀,却又分明让读者感受着纯真、善良和爱心。在课堂中,当孩子们读到故事最后的文字和图画时,我安排了如下教学环节,引导他们借助文字对图画意义的指向功能,注意寻找图画中的特定细节,解读细节,丰富“故事”的内容,倾情叙述自己的感受。

孩子们当堂写下的文字和这本书都足以让我们的心在哭泣!图画细节引爆了儿童情感的高潮!孩子们透过战争现象感受着人性本真,分辨善恶、美丑……他们在绘本作文课堂中寻找着生命的力量。可以想见,“故事”,在他们心中也必然因此而深厚、丰满起来。

绘本是孩子们十分喜爱的读物,可以作为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一种新的课程资源。实践研究表明,从“图文交融,化静为动,聚焦细节”三个层面,引导儿童进入绘本的世界,在往返运动的阅读过程中,想象推测,发现思考,创生、讲述生动而丰满的自己的“第三个故事”,是可行的、有效的。

绘本故事篇3

我们在二年级选取绘本――《小机灵鬼皮科的故事》进行教学。该故事由多幅图组成,讲的是小白兔皮科用聪明的头脑战胜大象和河马这两个庞然大物。是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故事。

第一次试讲,老师事先把书放在孩子们的书桌上,课上,先课件出示这本书的封面,

师问:同学们从封面上看到了什么?

生1答:我知道这本书叫《小机灵鬼皮科的故事》

生2答:我知道这本书里说的是小兔子的事。

师:书里到底讲了小机灵鬼皮科怎么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赶紧打开书自己读读吧!要求: 既要看图,又要读文,不认识的字,可以问同学,问老师。

接下来的时间,孩子们积极翻阅手中的绘本,有的还互相交流,但孩子们基本都是看热闹,很少有孩子注意观察图的细节,对绘本中夸张性的语句不断重复,教师费了很大的劲才把学生收回来。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在课后研究、反思后决定,不能过早地把绘本抛给学生,对于初涉绘本学习的孩子来说,应该教给孩子观察图的方法,根据图进行大胆的想象,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想法。那么拿出哪幅图来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呢?在哪让学生进行想象呢?

《小机灵鬼皮科的故事》由16个画面组成,是一个非常连贯的故事,要想选图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必须选前面的几幅,我们把教观察方法定在前3幅图,第一幅图是春天来了,小兔子皮科在草地上高兴地玩耍;第二幅图是,皮科突然觉得土地摇晃起来,一头大象恶狠狠地来了;第三幅图是大象卷起皮科让皮科不要来自己的领地。

第二次试讲(换了教学班),课始,老师还是先让学生观察绘本的封面和封底,让孩子对绘本的“长相”有了初步的了解,然后引出第一幅图。

师:多姿多彩的春天来啦,小兔子兴高采烈的来到草地上玩耍,他打着滚,唱这歌,春天的景色真美啊! 忽然,皮科感到有点不对劲,咦,脚下的土地怎么摇晃起来了?(播放课件出示第二幅图) 发生了什么事啊?

生:一头大象来到皮科面前。

师:这是一头怎样的大象?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这是一头生气的大象

师:你怎么知道它生气了?

生:因为大象的眼睛瞪得圆圆的

师:你真会观察,抓住了大象的眼神就看出这是一头生气的大象。

生:这是一头硕大无比的大象。

师:你从哪看出它硕大无比?

生:小兔子看大象得仰着脖子看

生:大象的腿像柱子、身子像堵墙、耳朵像大扇子,轻轻一扇就把小白兔打倒了。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了大象的样子,再和小兔子皮科一对比,就发现对于皮科来说,大象真的是硕大无比了。

师:你们猜猜大象会对皮科说什么呢?

生a:我吃了你。

生b:你来我的地盘干什么?

生c:我给你点厉害瞧瞧。

……

随后老师出示第三幅图,仿照第二幅图的教学步骤,教师又引导学生一点点观察,先分部分说图的意思,然后又整幅图说图意。

眼看下课铃要响了,后面的图,学生还没看呢,想象点也没拎出来呢,这节课基本定位成了看图说话课,但较第一次课,有了明显进步,教给学生按顺序观察图的方法,通过猜一猜,调动了学生的想象,通过整幅图说图意,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课后我们继续研讨,这次的方案是:出示第一幅图的时候,教师不再使用绘本中的文字,创造性地用优美的语言去描述图意,去感染学生,然后重点指导学生观察第二幅图,教学生观察的方法、猜想图中人物语言、心情,把静止的画面让它动起来(此环节与第二次试讲基本一致)。在这个环节后,我们就放手让学生试着用刚才学到的方法,自己去阅读前7幅图,然后小组内讲讲前7幅图讲的是什么。(后边的图,教师不发给学生),这时把开放性的想象问题抛给学生:面对大象和河马这样的庞然大物,小兔子皮科该如何战胜他们呢?请你帮皮科想想有什么好办法。这个问题的提出,是想让孩子们创编故事,既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又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学创造力。让孩子们思绪尽情飞扬,只要他们敢想,情节离奇些也鼓励他们。课的最后,把绘本剩下的部分发给每个孩子,让他们去认真读读,看看书中小机灵鬼皮科用什么好办法战胜大象和河马的。

绘本故事篇4

看到封底的介绍《巴巴爸爸》在1975年就拍成动画片的,可是小时候家里没有电视,直到我上初中了家里才买电视机。现在有了女儿跟着看动画片的机会多了,也让自己稍微的找回点童年的感觉,同时也弥补一下自己童年的缺陷。这次的书是巴巴拉拉的新故事书,一连几个晚上女儿都和我一起看的这个故事。

看完了书上网给女儿搜索动画片来看,开场白就是“这就是巴巴爸爸、巴巴妈妈、巴巴祖、巴巴拉拉、巴巴利鲍、巴巴鲍巴、巴巴贝尔、巴巴布拉德、巴巴布拉伯,记住了吗?巴巴爸爸、巴巴妈妈、巴巴祖、巴巴拉拉、巴巴利鲍、巴巴鲍巴、巴巴贝尔、巴巴布拉德、巴巴布拉伯”说的非常的快很好听的,真是一下子就吸引了我和女儿。一口气看了二集,女儿还意犹未尽,只是一下子不能看时间太长,答应女儿每天放学可以看两集,真的是很搞笑的动画片。

看到书的第一页人物的介绍这里,女儿还能分出来哪个是男孩哪个是女孩。说女孩子的头上都带着花呢,可不是嘛,还是孩子观察的仔细啊,我自己倒是没有怎么注意呢。

这本故事里面有两个故事:巴巴利波的第一本书和巴巴伯做陶罐。就让我们一起故事的阅读吧。

巴巴利波刚刚写完《巴巴爸爸一家的新故事》。她说“总有一天我会出名!到时候那些崇拜我的人会给我建一座雕像!”可是写好的手稿怎么变成一本书呢?巴巴布莱特想到了一个办法:可里可里可里,巴巴变!巴巴布莱特和巴巴组变成了字母A B。巴巴伯把一张大大的白纸压在刚刚涂满墨水的字母上,字母出来了,只是字母太大了,拿得印出来是多大的书啊,不能躺在床上看书了。

巴巴爸爸带孩子们去了一家小印刷厂亲自体验了一次书是怎么印刷出来的。巴巴利波在检字盘里细心的找出每行字需要的字母,在排好的字母模具上涂上油墨,铺上白纸,然后用力紧紧的压下去,把印好的纸一张一张整齐的叠好,装订起来,再压一下,一本书就做好了。瞧,巴巴利波正忙着给她的读者签名呢!

书是怎么印出来的我们倒是真的不太清楚,也没有机会去印刷厂去参观,看到这本书的介绍大概的了解了一些。女儿说那我以后也写书也去印刷,哈哈想法倒是不错啊,我笑着说“那就要多读书,多积累素材为以后写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如果宝贝出书了,妈妈就是你忠实的铁杆粉丝,妈妈第一个支持你”

巴巴伯做陶罐讲述的是陶罐的制作过程,这个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是很难接触到的,这次看完了这个故事,女儿大概的知道了陶罐是怎么烧制出来的。第一步,用力的揉泥巴,这样泥巴里才没有气泡。第二步,把泥巴搓成球状,可是巴巴伯太用力了把泥巴都喷到巴巴贝尔的脸上了,画面上出现了一只可爱的小猪,我问女儿“什么意思啊?”女儿说“说巴巴贝尔像一只小猪”还是孩子理解的好啊,看文字结合图画,我还奇怪呢怎么出来一只小猪呢。第三步在转动的底盘上把泥球慢慢拉成陶罐的样子。第四部,就是放到炉子里面烤5到6个小时。一个精美的陶罐就做好了。

绘本故事篇5

一、选择合适的材料,构建良好的学习平台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选择的绘本故事教材应该是有所区别的。另外,在一个班级内也应根据幼儿学习能力的差异进行分别辅导。在幼儿的绘本故事教材选择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以图为主,吸引孩子的兴趣。幼儿的绘本教材应该以大量优美的图片为主,以精彩的图片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孩子在感受图片魅力的同时,慢慢了解图片的内容,并尽量在教师的指导下,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在初期,我们可以选择经典的童话故事《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儿童百科全书》等。

(2)循序渐进,增加文字内容。在幼儿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文字的重要性是无与伦比的。在幼儿的听说能力达到一定水平后,我们可以尝试着对孩子加强语言书写的训练。我们可以把内容加入到精彩的绘本当中,通过绘本内容的不断加深,让幼儿的语言学习也循序渐进地提高。

(3)定期更新,保持新鲜感。对于应用于幼儿语言学习的绘本教材,我们每隔一段时间就应当增加新的内容,不断保持幼儿的学习兴趣。在幼儿的语言教学中,让孩子能自由选择喜爱的读本进行阅读,教师的作用就是根据幼儿的兴趣,帮助他们制定相应的阅读计划,有计划地阅读对语言的学习也是有帮助的。

二、创建宽松的学习环境

幼儿应该在童话的世界里进行知识的学习。对于幼儿的学习场所,我们可以根据绘本教材中的精彩内容设计不同的宝宝剧场、开心游乐场、趣味猜谜、手工艺品展示等,保证让幼儿在欢乐的场所中学习。我们只有用心布置幼儿的学习场所,才能更好地与孩子进行互动沟通,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幼儿学习环境的设计,我们可以从墙面装饰、开心游戏、小鬼当家等几个环节入手。首先,我们可以把精彩的绘本故事做成挂饰,图画等装饰在墙面上,让孩子身处童话的世界中学习语言,必定是事半功倍的。其次,我们可以根据绘本故事中的情节,组织孩子们进行故事的表演等活动,让孩子在参与的过程中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和掌握。第三,我们可以让幼儿自己把所看过的绘本故事讲给大家听,在给大家讲故事的过程中,对语言的掌握也会不断走向成熟。

三、绘本故事教学实例

(1)狐狸爸爸鸭儿子。这是一个充满爱意的小故事,故事的大致内容是有一只狐狸,在见到一枚鸭蛋后决定把鸭子孵出来再吃掉,但经历了漫长而辛苦的孵蛋过程后,狐狸在毛茸茸的小鸭子出生后反而不舍得吃了,变成狐狸爸爸照顾起了鸭儿子。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主要是想让幼儿了解爱与被爱的幸福以及关爱生命的思想。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帮我们完成绘本故事的教学。我们先放一段小视频,森林里一只狐狸发现了一枚鸭蛋,在这个地方,我们可以向小朋友提问,下一步,狐狸会干什么?在幼儿的踊跃发言中,我们一点点地进行下面故事环节的展示。在几个关键的环节,比如狐狸孵蛋的过程,小鸭子孵出的一刹那等。通过引导,让幼儿了解狐狸内心的变化。在故事的结尾,让孩子们讨论一下,狐狸没有吃掉小鸭子,狐狸会怎么照顾小鸭子的呢?鸭儿子又会为狐狸爸爸做些什么呢?通过讨论和讲解,让幼儿愉快地进行知识的学习和语言的掌握。

(2)小老鼠学画画。这个故事中主要介绍了各种事物的颜色以及不同颜色混合后的结果,能让孩子初步了解颜色混合的奇妙以及不同颜色搭配出的美丽图案,还能学习到保持画面的整洁才能画出漂亮的图案。

绘本故事一开始,小老鼠出现了,还拿着一支画笔。我们就可以让小朋友踊跃发言,说说小老鼠想干什么。当小老鼠将画笔点向颜料盒里的黄色时,我们可以问小朋友,黄色可以画出来什么呀?这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小朋友的发言,将黄色的物品列举出来,比如香蕉、梨子、小黄花等。在这个过程中,小朋友们便学会了将不同的物品跟不同的颜色连接起来。在这个绘本故事的教学中,可以让幼儿拿着自己的画笔进行现场的模仿,进行语言和绘画的同步教学。最后,让他们拿着几种不同颜色的画笔在同一个地方描一下,画面变成黑色了,然后向小朋友讲解一下不同颜色搭配的结果。这个过程也可以穿插提问,不同颜色混到一起会变成什么样,然后通过实际的操作验证答案的正确性,也让小朋友了解颜色混合的概念。

(3)让孩子勇敢地说出来。在绘本故事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让孩子学会勇敢地说出来。在引导孩子发言的过程中,一定不要进行逼问和打断,认真地倾听并给予足够的鼓励。幼儿发言过程中,教师一定不能以高高在上的高傲姿势与幼儿交流,要俯下身子与孩子平等地沟通。让幼儿在发言过程中都能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赞赏,将他们带入故事当中,让幼儿自由地说出心中的感想。

绘本故事篇6

1、《中国青少年必读名家经典文库:快乐鸡毛(纯美彩绘本)》从文学性、思想性出发,精心收录了金波的经典作品,包蕴了关于成长、校园、家庭、社会、自然、人性、生命等丰富而深邃的题材。有的温馨感人,有的清丽优雅,有的机智幽默,有的深刻隽永。

2、《快乐鸡毛》是2012年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金波。

(来源:文章屋网 )

绘本故事篇7

一、 结合新授内容指导学生认识绘本和创编封面

英语绘本与教材内容的结合将会使英语课堂更具有趣味性,使孩子亲历英语知识的生动性,体验英语学习的现实性。他们接触到的英语知识,不再是纯粹的文字,而是他们感兴趣的故事情节以及贴合他们心理认知水平的生活环节,是一段段生动活泼的故事情节,是一串串美丽的生活细节,从而使英语教学更具有现实性。

在课堂呈现环节,利用事先创编的英语绘本作为范本,让学生在学习新目标语言的同时欣赏英语绘本的魅力,先介绍英语绘本中的主要人物,再根据故事前情或者图片预测故事文字,从而帮助学生了解英语绘本的构成、绘本的图画特点等,然后指导学生创编绘本封面的模式,打开指导学生进行英语绘本创编之门(见图1)。

以PEP教材Book 4 Unit 2 What time is it?第二课时的内容新授为例。笔者结合本课时的教材内容创编了英语绘本“Just a Minute”,学生通过故事人物语言预测以及模仿演说,在丰富的故事情境中进行体验,从而掌握目标语言。此外,教师通过介绍故事人物、引导学生参与故事情节的设置以及语言表达等,让学生对英语绘本的文字故事的构成形成一定的了解。然后教师请学生找该英语绘本最有代表性的主题词句作为标题,布置任务创编绘本封面,征集完整的“Just a Minute”的绘本封面。(如组图1)

二、 结合教材内容指导学生补充创编英语绘本

利用上文的教学模式开启绘本创编之门后,可以循序渐进指导学生对英语绘本中部分故事情节进行补充创编。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从绘本封面预测故事内容入手,根据故事前情或者绘本中的图画进行故事文字的预测,利用绘本故事情节简单和句型反复的特点指导学生分组补充创编英语绘本(见图2)。

比如在PEP教材Book 4 Unit 3第五课时的教学中,笔者结合教材内容改编了绘本故事《城里最漂亮的巨人》,在改编后的故事中,Barba Papa想成为最漂亮的人,Barba Papa购置了新衣,Barba Papa穿着新衣回家时路遇困境中的小动物,他用自己的新衣物帮助它们摆脱困境,最后成为公认的最漂亮的人。本课时主要帮助学生将本单元所学的关于衣物类词汇和重点难点句型在表演故事时融会贯通。因为Barba Papa路遇困境中的小动物的各个情境中使用的句型都是重复的,所以在呈现两个情境后,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创编。最后,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补充创编英语绘本的交流和分享,并编辑成册。(如组图2)

三、 结合复习内容确定故事主题指导学生合作创编英语绘本

英语绘本创编最具挑战性的就是另辟蹊径,进行完整的英语绘本创编,因此特别需要小组合作的有效开展,将故事构思,图画讲故事和英语语言讲故事等任务进行合理分工。具体的指导创编可以先对所要求的环境进行预设,对于该环境下的语言点可以通过头脑风暴(brainstorm)的形式帮助学生进行复现,然后指导学生构思故事、画故事和用英语写故事等,最后分享故事(见图3)。

例如,在六年级比较级的复习中,笔者给学生确定的主题是Barba Red因擅长运动所以要跟森林里的小动物们比赛的主题情境。笔者设计了一张表格帮他们构思,相对合理且完整的情节,并用中文书面写出来。虽然教师强调故事情节要相对完整,但是第一轮征集到的故事仍然缺少相对合理完整的情节。以下是学生创编故事的其中一个例子:Barba Papa带着全家人去亚马孙雨林探险,他们遇到了巨型蟒蛇,Barba Papa一家打败了巨蟒,逃离了雨林。为了让学生能关注到相对简单的情节和故事的完整性和合理性,笔者设计了一个构思表以帮助学生完成情节的呈现。以下是学生对上文例子中的故事小主题呈现的修改。

故事修改首先关注学生故事的完整性,然后为了将PEP教材八册的相关语言内容进行整合,让复习既要涉及丰富的语言点又要对语法点有所侧重,笔者将学生的故事进行了修改。在修改中尽量达到以下特点:情节简单,篇幅不宜过长,适应大部分学生的语言能力并包含重复性的短语,情节故事便于运用,人物对话要简短,便于记忆。一般,笔者主要将学生的故事进行几个方面的修改:首先将故事的时态进行统一;其次用对话和具体的事件描述丰富故事的情节性,增加趣味性,让学生能感受到故事主人公的情绪发展。

绘本故事篇8

关键词: 绘本 美术教学 实践研究

随着绘本开始运用于小学教学活动中,各科不断挖掘绘本中的资源,通过各种方式,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有效开展绘本教学。绘本中蕴藏着许多美术元素,给当下的美术教学带来了鲜活生机。美术教师可以从美术学科视角进行不同角度的挖掘开发,探究绘本与美术教学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阅读绘本中学习美术知识,掌握美术表现技法,提升美术素养。

1.选用绘本故事,整合美术资源

曹文轩说:“一个人读书的兴趣应该是从童年开始的,童年中你没见到好书,你一生很难培养好真正的读书兴趣。”绘本中大量生动有趣的形象,丰富的色彩,布置巧妙的构图,吸引学生阅读,感受绘本带来的乐趣。绘本中循序渐进的故事情节,唯美的画风,多样的表现手法,丰富的视觉语言把学生带入生动的图画世界,学生在绘本中可以品读、畅游、体验绘本带来的艺术魅力。

绘本中充满各种美术元素,造型、色彩、构图都是学生需要学习、掌握及运用的美术要素。教师可以根据课堂需要,有选择地从绘本中选取图画,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自主欣赏、体验、感受和交流。绘本《快乐的婚礼》中,可爱的小猪仔们利用油漆精心设计了不同款式的服饰,生动有趣,一场服装创意大赛由此拉开帷幕。绘本中有创意的服装设计和苏少版《有趣的服饰》中如何让学生设计出款式新颖的服饰殊途同归,教师在教学中完全可以让学生欣赏小猪仔们的创意服饰,然后欣赏讨论、交流、感受和创意服饰的乐趣,为学生的创作打开想象的大门。

2.借用绘本故事,设计教学环节

一本绘本一个故事。故事中的人物、事物和情节的变化,让学生产生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借用绘本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采用各种教学手段,设计教学环节,把美术知识整合到绘本故事的情节中,带领学生一起走进精心设计整合的绘本故事。

在苏少版二年级《在相同图案排排队》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借用绘本《乱七八糟的魔女之城》中的情节设计教学,整节课紧紧围绕听故事、找规律和用规律三个环节设计教学。在听故事环节,教师讲述公主准备去规则之城拯救王子的任务,创设童话般的教学情境。在找规律环节,教师根据绘本中公主遇到的景物,采用不同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发现各种规律。在用规律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规律练一练,帮助公主解决遇到的各种困难。学生边听故事,边找规律,边学习美术知识。教学环节的设置与绘本情节紧密结合,既体现了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的新课程理念,又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最终,学生利用规则之城中所见所闻和积累的知识,帮助公主面对创作“在相同图案排排队”这一终极考验。整节课的设计结合绘本的情节开展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掌握和运用美术知识。

3.巧用绘本人物,激发想象能力

儿童图画书研究专家柯南指出:“培养儿童想象力的一个重要起点就在于图画书。图画书能够将文字形象化,一个没有见过‘摩天大楼’的孩子,如果只看到文字是无法想象出它为何物的。而在阅读图画书时,他就可以通过想象将画面与现实连贯起来。”

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想象,一直困扰着一些年轻教师。尤其是面对低年级学生,教师干涩的语言和无趣的图片难以激发学生兴趣和热情。在绘本故事中,可爱的大象艾玛、憨态可掬的胖脸、机灵的鼠小弟等这些绘本形象深深地吸引着学生。教师可以将一些有趣的绘本形象运用于教学中,让学生爱上绘本形象,尝试讲述或续编绘本故事,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丰富学生的想象。

在《想想说说写写画画》教学中,教师可以选用绘本故事中的胖脸,让学生想一想,胖脸和木瓜子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让学生大胆地思考和想象。接着让学生说一说,分享胖脸与木瓜子之间的故事。在听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其他同学续编故事中的新颖之处,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师还可以将自己编写的胖脸的故事,跟学生分享交流,感受续编绘本故事胖脸和木瓜子所带来的乐趣。

在教学中,运用绘本故事中胖脸和木瓜子展开教学,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被吸引;接下来胖脸和木瓜子还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学生就会不断想象和思考,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将会一直保持。

4.感受绘本情感,丰富学生体验

阅读习惯可以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协助学生以流利的言语,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绪反应。阅读绘本对于语言表达能力尚处于发展阶段的学生而言,既是吸取新讯息的过程,更是印证旧经验的历程。阅读绘本过程中,其中的故事内容若与旧有经验相似,则往往会促使学生回溯自己经历过的人事或情境,并借此学习如何以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感受。正如钱钟书先生所说:“理之于情,如水中盐,蜜中花,性存体匿,无痕有味。”绘本对学生的影响同样如此,它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陶冶熔铸当中,情感得到陶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选择绘本中有价值的画面资源进行联想迁移,可为美术教学活动增添色彩,渗透爱的教育。在苏少版六年级《爸爸妈妈》教学中,学生的心理逐渐成熟,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但羞涩谈及对爸爸妈妈的情感,难以组织语言。面对这样一对矛盾,教师可以借用绘本《我爸爸》中的故事情节和画面资源来唤醒、帮助学生回忆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情感。欣赏绘本故事中爸爸的人物形象,感受爸爸小眼睛、大嘴巴和胖乎乎的人物特征,引导学生回忆描述自己爸爸的形象特征。接着,欣赏绘本中“爸爸还会走高空绳索”、“爸爸敢跟大力士摔跤”、“爸爸在运动会中,跑了第一名”等绘本图片,引导学生感受爸爸的勇敢、魁梧和多才多艺,体验画面中的幽默风趣,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回忆并叙述自己和爸爸在生活中的故事,感受爸爸给自己带来的无微不至的爱。学生已经沉浸在“爸爸爱我,我爱爸爸”的情感体验中,适时让学生提起画笔描绘自己与爸爸的美好瞬间,一幅生动有趣的作品就跃然纸上了。

通过阅读有趣的绘本图书,学生不仅感受到了美,而且自然而然地激发了想象,获得了快乐的体验。绘本的运用摆脱了传统美术教学的枯燥模仿,以绘本为载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造兴趣。

参考文献:

[1]耿明磊.绘本阅读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分析及教育建议[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10).

上一篇:成人绘本范文 下一篇:合同法规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