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故事范文

时间:2023-03-08 03:25:38

绘本故事

绘本故事范文第1篇

我女儿现在6岁多,我和她一起读书最早的照片记录,是女儿2个月零4天大的时候,我给孩子看《婴儿画报》,后来,还给孩子读过一些唐诗宋词三字经等等。

我至今还记得,刚刚知道绘本(也叫图画书)这个词,第一次看到绘本的时候,给我的震撼。那是在女儿快2岁的时候,我第一次知道世界上有“绘本”,有这样美好的书!

从我第一次听到“绘本”这个词汇到现在,已经4年多了。这4年,我和女儿一起,差不多读了1000本绘本。2011年6月起,我在微博上记录、分享和女儿的阅读之后,身边聚集了非常多的“绘本控”,受他们的影响,我和女儿读的绘本越来越多,速度也越来越快。

和女儿共读6年后的今天,我要说,绘本,是最好的亲子阅读读本,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书;在读了千本绘本后的今天,我要说,为什么读绘本,绘本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这个问题与我来说已经越来越明白――这就是,通过这些年来的绘本阅读,在读了那么多的优秀绘本的今天,我想,我已经在孩子的童年,为她建立了一个审美的基准。这个基准,既包含对于文学的、图画的审美,更主要的,是通过图画书,让孩子了解和学会了分辨美丑、善恶,让孩子在阅读中,从心底里生长出快乐活泼、安静专注、勇敢自信、勤劳善良、幽默风趣、创意创新的品质。

我们都有个体会,就是妈妈做的东西最好吃。这就是我们的食物观,是从婴儿期开始,每一次吃饭间潜移默化得来。就像喂孩子吃东西,我们希望营养全面、味道好吃、花样多变一样,我们给孩子读书,希望这些书好看、有趣、孩子会喜欢,读完之后有收获。家长为孩子购买童书时,都受自己爱好、阅历的影响,所以,孩子的阅读品味,一定是从家长提供的书中得来。孩子没有分辨能力,我们最好一开始就给他提供好的作品。

关于这个问题,我在微博上曾发表过一篇小短文,即:图画不好的书不买,故事不好的不买。画面美丽,构思奇特,气氛温馨,特别重视人间情感,是我给女儿购买的绘本的共同特点。这些书,即使是大人来读,也有很大的收获。

――假如面对众多的绘本不好下手,那么,就先从获得国际大奖的作家、作品开始,比如获得凯迪克大奖、格林纳威大奖、丰子恺图画书奖、信谊图画书奖等等的作品。还有获得国际安徒生儿童文学奖插画家奖的作品,一定要多留意一下。

孩子在阅读中找到自己

日本绘本之父松居直说,读图画书的最高境界,就是大人和孩子一起用手翻书,在讲述中,大人搂抱着孩子,共享读书的快乐。对此,我有个体会,就是孩子爱上读书,首先爱上的是被父母抱着,眼睛看着图画,耳边听着父母温柔的声音,爱上这种人类最原始的淳朴而优美的感受。

当然,经典的绘本,是最爱孩子、理解孩子的优秀作家、画家,为孩子创作的作品。每一本经典作品,无疑都是从孩子的心理需要出发,用孩子最能够接受的语言,采用最形象的表达创作出来的。比如低幼儿童的读物,故事的形象都非常接近孩子――狗熊、大象、小老鼠、小猫……它们圆圆滚滚的形象,与幼儿们真的差不多,首先就获得了孩子的认同。作家和画家,把孩子们最关心的事物,借这些孩子非常喜欢的小动物们,表达出来,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故事的趣味和道理。

举例来说,《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故事的主题,是大人们很难讲述的“大便”,在故事里一共出现了鼹鼠、鸟、羊、马、牛、苍蝇、狗等形象,出现了这些动物大的、小的、干的、稀的、软的、硬的等不同的便便,用小鼹鼠找是谁在它的头上便便的故事,把这些动物的排泄介绍出来。在阅读中,孩子一下子就会联系到自己的便便,对便便这么臭不可闻的东西,有了自己的答案。有了正确的认知,孩子的情绪就会得到舒缓――这是所有的动物都做的大事儿啊。这本书的作者,获得安徒生大奖。

绘本,是精美的图画,有趣的故事,精炼的语言的结合。这么多的绘本读下来,孩子的词汇掌握得越来越多,内心的感受也越来越丰富。而且,孩子很快会用绘本来解决问题。

女儿1岁7个月大的时候,我发现她开始有自己的脾气了,有时候生气了会大喊大叫。正好这时接触了一套情绪管理绘本,没想到,女儿特别喜欢这套书。每当我有空闲的时候,女儿就自己去拿来一本要我讲给她听――她拿来的也往往是《我不要生气》(新西兰作者特蕾西著)这一本。有一天晚上,孩子的纸尿片没有包好,尿到床上了。半夜里,我有点气急败坏地给她换衣服、处理被尿湿的床褥。女儿迷迷糊糊地问我:爸爸,我是不是尿床了?我说:是。语气里可能有很多的不满不耐烦。女儿迷迷糊糊中接着问我:那,你有大火球吗?(大火球是书里对生气的说法)女儿这么一问,我的火气一下子全都消灭了……过了不久,有一天孩子妈妈发现她自己一个人呆在小房间里,就问她怎么了,为什么一个人在那里。孩子回答妈妈:我生气了,在自己灭火球……

是呀,每个人都会生气,但不一定每个人都会主动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呀。读绘本,可以让孩子不知不觉地,就学会了很多东西。他们在阅读中,找到了自己,很快就学会了分析、理解自己的情绪,会对症下药了。

幸好,我们不算太晚

中国的现代绘本,起步稍稍滞后,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经典绘本很多都是2000年以后从国外译介来的。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国内不少大专院校,在美术系里开设了插画班,讲起了绘本课。这是非常好的。

我在绘本的阅读和推广中,发现了一个现象,就是有许多大器晚成的绘本大家。简单列举几个(以出生年月为序):

威廉・史塔克(1907~2003),1968年,61岁的他出版生平第一本儿童图画书《驴小弟变石头》,获得凯迪克奖。

李欧・李奥尼(1910~1999),49岁时出版第一本图画书《小蓝和小黄》,四次荣获美国凯迪克大奖。

赤羽末吉(1910~1990),50岁才开始创作图画书,却是亚洲第一位获得“国际安徒生大奖”的插画家。赤羽末吉的经典《苏和的白马》创作于1967年,他57岁的时候。

安野光雅(1926~),1968年,42岁的他以《不可思议的画》(福音馆书店)出道,从此开始了源源不断的绘本创作。1984年,58岁的他获得国际安徒生大奖。

艾瑞・卡尔(1929~),1967年,38岁的艾瑞卡尔作为插图作家,出版第一本图画书《棕色的熊,你在看什么?》。1969年,40岁的他出版了《好饿的毛毛虫》。

安德烈・德昂(1935~),52岁才推出第一部绘本作品《月亮,你好吗》。他的作品独树一帜,其中所描绘的既温暖又纯真的梦幻世界,以及每一幅图画里色彩与情境的美妙共振,都强烈吸引读者的目光。

岩村和朗(1939年~),1970年开始从事绘本创作,1975年,36岁的他开始“14只老鼠系列”绘本的创作――这时,他举家搬离东京,来到拥有更大树林的地方生活。1983年,44岁的他获得了日本绘本大奖。

安东尼・布朗(1946~),1984年,38岁时出版的《大猩猩》获得格林威及艾米克两项大奖。中国大陆引进绘本,多为他40岁以后的作品,如《朱家故事》,“威利系列”等。在2000年获安徒生大奖,他已经54岁了。

……

列举上述大师的例子,我是想说,这些大家,是在他们有了丰厚的人生和艺术积淀以后,才把自己的人生,映照在图画书里。所以,我不仅期待艺术院校的学生,将来可以为孩子们创作出优秀作品,更期待有着丰富人生阅历的中老年画家,也能拿起画笔,用图画为孩子们讲故事。

我从一个带孩子阅读的爸爸,到现在的推广人,我想,我正在从事的是一项非常美丽的事业。到目前,已经有4万多人在我的影响下为孩子读起了绘本。有一位妈妈在我的微博评论中这样说:“孩子在肚里的时候就关注杨政老师的“女儿爱看的书”系列微博,正式读大概是两三个月时,《月亮晚上好》是第一本,开始的时候只是安安静静的在怀里听,慢慢要自己翻,现在能准确在一堆绘本中找出月亮姐姐,会到里面找猫,找乌云,跟着说再见,一转眼都11个月大了!”

绘本故事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绘本 解构绘本 绘本价值

一、 认识绘本

绘本在英美国家被称为“picture book”,在日本被称为绘本。绘本是一种图文并茂的书籍形式,语言浅显易懂,故事情节贴近幼儿生活,情感态度易于幼儿的健康成长。绘本的主题范围非常广泛,故事内容是从生活的角度出发的,情境化的结构设计,贴近幼儿的生活,富有形象化的人物和通俗易懂的口语,帮助幼儿在阅读绘本故事的无意识中收获快乐。教师根据绘本故事的特点,从艺术、认知、勇敢、自然环保、情绪管理、想象力、交通工具、安全保护的主题分类和语言、科学、艺术、社会、健康的五大领域解构绘本。通过绘本阅读,幼儿逐渐建立社会责任感,促进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以发展。

二、巧用合适方法解构绘本

国内学者王添强指出,对于不同的活动方式,可以采用“故事结构”分析法和“故事探究”分析法[1]。对于领域化的绘本教育戏剧活动,以“故事结构”解构绘本故事。根据故事情节发展,经过大致归纳的故事成分为:主角、情境、引入、探索、意外、选择、高潮、逆转、解决等。在综合化教学活动中,教师按照主题分类采用“故事探究”分析法。编写活动教案时,采用“概念地图”的方式对故事内容进行解构,围绕一个绘本内容改编的教案涵盖五大领域的目标,一个绘本教育戏剧的活动可以进行五次,每次40分钟左右,大班幼儿的语言表达、动作协调、对故事的理解能力等方面比较适合开展绘本教育戏剧活动。根据幼绘本教育戏剧活动,由浅入深进行,一般以暖身活动、主题活动和放松游戏的方式展开。本文以《戴眼镜的露娜》为例,以“故事探究”中“概念地图”分析法解构绘本,可以按照五大领域的方式进行。语言领域中,教师根据绘本主人公的经历进行讲解。如:露娜在梦中发生什么,爸爸眼中的露娜的样子;健康领域,告诉幼儿预防近视,缓解眼疲劳;科学领域,教师带领幼儿发现眼镜的神奇之处;艺术领域,幼儿手工打造小眼镜,初步认识眼镜造型;社会方面,父母要善于表达对孩子的关爱,树立幼儿的自信和满足感。

三、绘本对幼儿成长的价值

(一)绘本能调节幼儿的情绪管理

绘本饱含童真、童趣,故事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情节发展曲折有趣,简练的文字搭配精美的图画,很容易吸引充满好奇心的幼儿[2]。在现实社会中,绘本一方面可以有效释放幼儿的压力,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幼儿讨论情绪、认识情绪发生的原因控制自己表达情绪的方式,不乱发脾气或无理取闹。从绘本故事内容的角度和引人入胜的情节,帮助幼儿平复内心的情绪波动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故事中的各种情绪词汇、表达的语言和方法,使幼儿可以探索自己的感受,让身体达到放松的状态。幼儿经常阅读情绪管理类的绘本,会知道引起某种情绪的原因,在故事书中找到解决的方法,克服紧张不安的消极情绪。

(二)绘本能促进幼儿分享行为的发展

分享是人类的一种亲社会行为,学会分享对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价值[3]。国内研究者在幼儿分享行为发展中指出,大班幼儿做出分享行为的人数要高于其他班级阶段的幼儿,在分享行为性别研究方面,结合大多数研究者的观点,女孩比男孩更具有分享行为的潜质和愿望[4]。绘本中优美的语言可以培养幼儿分享行为的观念,书中的人物角色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幼儿通过阅读社会领域类型的绘本,体会故事角色的情感和态度带来的快乐与自信,学会站在同伴的角度考虑问题,尽可能表达观点,从而促进分享行为的发展。

(三) 绘本可以提升幼儿的语言水平

词汇是语言表达的基础,绘本中色彩丰富的图画带给幼儿的视觉感受,贴切的语言可以帮助幼儿强化日常词语的运用[5]。幼儿的语言训练必须依据自身的心理与生理规律进行,通过绘本加强幼儿的语言训练和外部刺激,有利于幼儿语言学习能力的提高。绘本中精彩的内容与情节可以牢牢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积极性。教师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设计教学活动,对幼儿多感官进行刺激和调动,把握故事中的兴趣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让幼儿通过语言表达想法,提升幼儿与同伴之间的语言交流水平。

四、结语

绘本可以带领幼儿进入一个神奇的世界,对幼儿的情绪、认知和分享行为都具有重要的价值。绘本阅读使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加快乐的体验。教师在进行绘本教学活动时,要考虑幼儿的年龄水平和发展特点,绘本内容中的教育价值表现,引导幼儿体会绘本所表达的情感。教学活动运用“概念地图”的方法解构绘本,设计出适合故事情节的五大领域活动,根据主题活动和故事情节的深入引导幼儿发挥想象进行表演。

参考文献:

[1]王添强.解构绘本故事是绘本教育戏剧活动编写的开始[J].保育与教育,2014(10).

[2]徐美娥.利用绘本进行幼儿创意戏剧表演的探索[J].学前教育研究,2015(2).

[3]嵇B,刘晶波.幼儿分享教育的价值与实践改进[J].学前教育研究,2011(12).

[4]杨淑萍,李德显.幼儿分享意识与行为的代际比较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08).

绘本故事范文第3篇

关键词:绘本阅读 幼儿品质 行为养成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4-0236-01

1 读绘本,有助于幼儿发展

1.1 情节生动,幼儿喜欢听

孩子喜欢听故事,这一点毋庸置疑,大人们也不难看出。临睡前,常常会听到孩子说:“妈妈,给我讲个故事吧!”逛书店时,孩子们经常有这样小小的要求:“爸爸、妈妈给我买本书吧!”而在幼儿园,当老师讲故事的时候,孩子们就会安安静静的倾听。一个个精彩的绘本故事内容单纯,篇幅短小,情节却生动有趣,与幼儿的接受和欣赏能力相适合。不论是对孩子们美德的张扬,还是对其缺点错误的批评,都采取了巧妙委婉的方式。使孩子在温暖欢愉的故事氛围中得到引导和启迪,从而潜移默化之中获得精神的滋养。

1.2 道理浅显,幼儿易于接受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有的孩子张口就说:“这是我的,我不给你玩!”“我先玩!”等等,也经常可以看到有的孩子为了独自占有某种自己喜欢的玩具,或是先抢到某种东西,不惜把别的小朋友推倒等等。当这时我们一般就会说:“不能这样,这样不好!知道吗?”也许当时孩子会低头:“哦”一声,但是他真的就知道自己这样做不好?就会真的改正吗?可能他们更多的知道这样做大人们不高兴,不允许。但是如果我们来换一种教育方式,通过孩子喜爱的且易于接受的绘本对孩子进行耐心的教育,也许效果就会大相径庭。例如,阅读《艾薇的礼物》《我爱妈妈》《你真好》这些优秀的绘本作品,就会教会孩子要懂得知恩、感恩、念恩!

1.3 内容丰富,有助于良好品质的形成

古语道:“人之初,性本善。习相近,任相远。”孩子的天性是善良的,但后天的教育也至关重要。但是我国独生子女家庭较多,独生子女的特点大多以“自我”为中心,容易形成自私、孤僻、自理能力差等不良品质。这对幼儿今后的发展是很不利的。针对这方面的培养,通过阅读《小猪变干净了》《懒惰的小熊》等绘本故事,让孩子认识到劳动是最光荣的,自己能做的事情就不要去麻烦别人。此外,自信心在幼儿的成长中起着非同小可的作用,但由于家庭教育环境的不同,自信心会有不同的表现。针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我们可以给孩子讲一些《小黄鹂爱唱歌了》《我能行》等让幼儿会自信的绘本,鼓励他们做自己能做的事,让他们渐渐的体验到自己并不比别人差,渐渐地树立起自信心来,让他们逐渐形成自信、坚强的个性。

2 选择绘本,根据幼儿特点

幼儿阶段已有了一定的阅读兴趣,他们会拿着一本绘本书翻来翻去,左看右看,但是他们还不知道怎么看,只是无目的的乱翻,分不清封底和封面,不会逐页翻,不停地更换书本……他们是处在前阅读阶段。但是孩子的世界和我们大人的不同,我们要选择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绘本,也就是要有针对性的选择,而不能一味的接受。

2.1 根据幼儿的现有经验

现在的绘本故事书琳琅满目、层出不穷,但有些过于偏离孩子的现有经验。如果孩子们听故事要费心思去思索,那就会减去不少兴趣。所以我们应该选择幼儿日常生活范围内的事物作为材料的故事。如以家庭、幼儿园,动物生活,植物生长以及日常生活中简单事物等,这些绘本故事幼儿易于接受,也很喜欢。

2.2 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要注意根据幼儿的年龄来选择绘本故事,小班的孩子只能讲一些篇幅很短的故事,字句不宜过长。而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阅读的能力渐渐加强,并且需要了解更多东西的时候,就可以选择内容更加丰富,情节更加生动的绘本,篇幅稍长的绘本。

2.3 抓住教育时机

时机是指进行活动或生活过程中具有时间性的有利机会,对幼儿教育也有个时机问题。孩子犯了错误,有时直接批评会给他造成心理压力,或产生逆反心理,强化错误行为。这时,如果借助具有教育功能的绘本故事,如:《大卫不可以》《玩具不玩送回家》等,就能有效地避免负面影响,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

3 集体阅读,注重指导策略

绘本教学逐渐成为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一部分。但光让孩子去自己阅读绘本,如果没有教师的监督和指导,孩子是很难理解,也很难做到的,所以教师还应掌握一些绘本教授的方法,在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有意识的去提醒他们,这样,孩子才能从小就树立起良好的行为习惯。

3.1 封面阅读,激发兴趣

封面是整个绘本的一个缩影,看绘本之前一定要让孩子养成看封面的习惯,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猜测故事里会发生什么?让幼儿学会带着问题去阅读,去寻找答案。这是一种好的阅读习惯,而且精彩的封面,往往很容易激起幼儿阅读的兴趣,达到更好的阅读效果。

3.2 精选阅读,感受内涵

精读是难点前置,引导幼儿再读的过程。要通过揣摩、推敲、乃至咬文嚼字,对绘本的思想、观念和情感等方位细细品味,从而形成新的体验。正如有人说过:“精读是阅读的窗户,没有它,情感的窗户就射不进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关键的句子以及人物的对话,使幼儿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味,绘本所要表达的涵义。

3.3 整体阅读,深层感悟

阅读教学应始终把绘本看成一个整体,注重从整体上感受和感悟,对绘本每一方面或某个局部的感悟都应放在整体中进行。因此,在教学的最后,我们还应回到整体的阅读。幼儿通过一边完整听课件故事录音,一边看绘本书(人手一本),能力强的幼儿可以一边读,使幼儿在理解故事后,有所思,有所悟,充分在整体阅读中受到“情感体验”,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绘本故事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绘本故事;主题教育;德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9-219-01

无可非议,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和智力不断走向成熟的阶段,而且也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普遍重视,然而,青少年的精神成长却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精神的成长,才能帮助孩子们树立健全的人格,坚定的信念,具备基本的公民素养,树立远大的理想与志向,帮助他们取得人生和事业的成功。那么,促进孩子们的精神成长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班级管理中,我们要经常性的进行“主题教育”,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启迪他们的感悟力。而绘本故事,它用简练生动的语言和精致优美的图画紧密搭配而成。它短小单纯,带给学生直观而美的感受,引领学生飞翔在一个个神奇纯然的空间里,最关键的是绘本中的许多内容和“主题教育”相关联,那么,何不把绘本引人思班级管理中呢?

一、巧借“绘本故事”,促进学生耐挫力的培养。

绘本(Picture Book),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即以绘画为主,并附以少量文字的书籍。因此,必须用简短、精炼的文字构建出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必须风趣活泼,符合学生的语言习惯。其生动有趣的画面,不说教、不呆板,既含蓄委婉又充分表达,是一种独创性的艺术。绘本作为一种“流行文化”,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更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案例】“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如何教会学生克服困难,把拦路石早就成登攀的台阶?如何教会学生在逆境面前奋勇搏击、排除万难而不是在危急关头惊慌失措?“挫折”教育对学生的成长的而言太重要了。我巧借了绘本《大脚丫跳芭蕾》。绘本讲述的是一个叫贝琳达的女孩很喜欢跳芭蕾,而选拔会的评委嫌她的脚太大而拒绝看她的表演。她只好放弃跳舞,找了一份餐厅的工作,她也很喜欢餐厅的老板和客人,可是,她还是常常怀念跳舞。有一天,餐厅里来了一个乐团,在他们美妙的音乐里,贝琳达不知不觉中跳起舞来了。在老板的邀请下,贝琳达开始为餐厅的客人跳舞,她跳得美极了,餐厅的客人越来越多,连大都会芭蕾舞团的指挥都来看她跳舞了,并被她感动了。贝琳达终于又回到了舞台,开始为更多的人跳舞。贝琳达很快乐,因为她可以一直跳舞,跳舞。至于那些评审们会说些什么,她一点也不在乎了……将绘本拍摄成电子稿并制成PPT学生观看完后设问:1、跳芭蕾舞需要具备什么条件?贝琳达遇到了什么困难?2、如果你是贝琳达,听到评委的话,你会怎么想?3、看完这个绘本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在对绘本的解读和问题的思考中,挫折的含义、导致挫折的因素、挫折具有双重影响和怎样正确对待挫折和困难,都迎刃而解,学生们在故事中把自己想成了“贝琳达”,又在设问中由“贝琳达”想到了自己的生活,在思维的碰撞中激发了他们耐挫力的觉醒。

二、善取“绘本故事”,培养学生学会“爱”。

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成人意识和独立意识开始增强,渴望父母把自己当做大人,得到尊重与理解,因而对父母像以前一样事无巨细的照顾和干预感到厌烦,对父母的一些看法和结论开始怀疑、反驳,甚至产生了一定得抗拒性,所以在这一时期,引导学生处理好与父母的关系显得十分重要。

【案例】在引导学生处理好与父母的关系这个主题教育时,我选择了绘本《爱心树》。《爱心树》给我们讲述了一个简短但却耐人寻味的故事。一棵大树很爱一个男孩,经常向他提供许多他用的着的东西。而男孩虽然经常接受大树的奉献和施舍,但却根本没把大树当一回事。最后大树被男孩整棵砍倒,只留下一小截树桩,可是却没有丝毫怨言,后来男孩事业无成,仅剩木桩的大树也依然默默无闻地给男孩当了一个能让他静静坐下来休息的座椅。在故事的进展中,我不断穿插着各个问题:1、为什么树对小男孩无悔地付出,而且感到很快乐?2、联系生活,自己是否也得到过这种守护?是谁在守护着我们呢?3、你觉得小男孩为什么会事业无成?4、如果你是故事中的男孩,你会怎样对待那棵大树?这一连串的问题,让学生逐步深入到故事情境中,又在故事情境的体验中回忆出平时和父母生活的点点滴滴,并以故事中的“男孩”为参照,想起了自己平时的所为,在递进的问题中一步步激活情感体验,书本知识不再局限于书本,平时做的不够好的,像“男孩”那样不断索取,认为父母的付出都是理所当然的,愧疚了;刚和父母有过小摩擦,闹情绪的,反省了;平时不懂得表达“爱”的,感恩了……

三、活用“绘本故事”,启迪学生懂得珍爱生命。

生活在阳光下的人们,生命应该是美好的。许多人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对未来充满着憧憬和希望。生命如此珍贵,有些人却轻易地毁灭了自己的生命,这是生命的悲剧,让人叹息。在这样一个人生的花季年龄,还有什么比享受生活的阳光更幸福呢。“绘本故事”虽然简单,只有寥寥数笔,但图画精美,并令人充满想象,常常蕴含着责任、生命、亲情等丰富的人生哲理,容易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使得一些抽象深奥的内容易以领悟。

【案例】在进行“生命”主题教育时,我选择了绘本《小绿狼》。故事的主角是一只自卑的小绿狼,他为了使得自己变得和小伙伴们一样,千方百计让自己变成灰色,可是却遭遇了一次次的失败。无奈之下,垂头丧气的他在仙女的帮助下找回了自信。展现这个故事时,我给学生留有了悬念,在几个关键之处停留,让学生猜想后面的故事,想想小绿狼为了变成小灰狼所做的事情,以及当努力过后还是失败时他的心情。最后当小仙女把他变成一条鱼、一只鸟的时候,小绿狼还是决定做原来的自己。在故事、画面、问题的层层推进中,让学生感悟到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真正去感受自己的独特,领悟生命的宝贵。

四、智引“绘本故事”,增强学生环保力的培养。

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我们不仅要爱护自己、爱护他人,还要爱护地球上的其他生物。然而,从我们呱呱落地来到人世,就向生命的家园――地球不断地索取。我们的地球,可爱的家园,它敞开胸怀,把山山水水、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空气阳光……都无私地奉献给了人类,而人类却给地球以“垃圾”……人类为了珍爱自己的生命,使自己生活得更美好,必须保护生命的家园――地球。而成功的道德践行教育,不是“喋喋不休”的说教,而应是“水到渠成”的感化。教育过程中,当教师精心准备好了许多案例,有条不紊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行为习惯指导时,学生会觉得教师在说教,常常不以为然,甚至产生排斥心理。而绘本中的故事都是小故事,都是平凡人的故事,更容易让学生产生亲近,并真正接受去反思自己这方面的行为,而真正体现思品教学的实践性。

【案例】在进行“环境保护”主题教育时,我选择了绘本《西雅图酋长的宣言》。提到这本绘本故事,不得不提一下杰佛斯的绘制是那么生动地勾勒出极具立体感的动人景致,画面柔美如诗,融情入景,充分掌握了大自然环境多样、繁琐却和谐的美感,就是在这样的美丽画面下,再去对照现代经济开发后令人触目惊心的枯槁景象,加上故事本身简单到极致却极富感染力的语言,此刻,只需留白,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相信在这强烈的震撼感下,必有所触,而这一份发自内心的触动,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生活中的行为:保护环境,爱护地球。

事实证明,绘本故事能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能够调动学生的情绪,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学习的情感体验,启迪学生学习的感悟力,并增强学生的实践力,能使班级管理中的“主题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更能激起学生共鸣,并真正指导于学生生活。

参考文献:

[1] 朱永新.叶圣陶教育箴言[M],福建教育出版社。

[2] 义务教育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M],教育科学出版社。

绘本故事范文第5篇

2011年,童嘉创作的绘本《千万不要告诉别人》在台湾小熊出版社出版,这也是小熊出版的开山之作。小熊总编辑郑如瑶谈起这本绘本,话语里透着无限感慨和抑制不住的自豪。做童书是郑如瑶早就计划好的事,但要怎么做,却是在准备的过程中才慢慢清晰起来。在创立出版社的筹备阶段,她四处拜访童书作者以规划充实出版的内容范围。一天,在绘本作家童嘉那看到关于传播小秘密的儿童绘本手稿,这份手稿很完整,故事情节和绘画都算得上理想,那便是后来的《千万不要告诉别人》的最初样貌。

创作者(包括文本作者和绘画者)在创作图画书的时候,如果没有相关的编辑经验,通常不会考虑书的开本大小和页数。《千万不要告诉别人》是事先创作好的,因它的完整性,郑如瑶需要做的大动作只是讨论整本书的结构和节奏,少数地方为了配合节奏添补新图,开本和页数自然也经过调整,剩下就是美编设计时处理所有小细节。这时候,编辑的工作还没有完成,这本书的故事到这里也仅仅开了个头。

书稿定版后就是印刷,这本书虽然是童嘉早年的作品,却没有出版,以她如今的知名度,好像解释不了未出版的原因。实际上,最关键的原因就在于这本书的印制要花很大的工夫和成本。这本书是黑色的,书封是特别色的黑,而内页只需要四色黑。为了让书封印成油亮的效果,印刷厂制了两个版,印了两遍。读者或许不像编辑那么敏感,编辑对书品质的识别度高很多,为了让封面更好地呈现编辑设想的效果,郑如瑶还特意选用了日本进口纸,手摸、眼看的效果都大不一样。这本书的整个印制过程中,编辑都在积极与印刷厂沟通,一开始双方对效果认知有落差,第一批竟印坏了2500本,只得重新沟通,重印。那是小熊的第一本书,郑如瑶不容许有任何差错。也是到了这里,这本书的出生历程才算告一段落。

《多多和吉吉:野餐日》是一本在编辑策划上有故事的书。郑如瑶一再强调,原创作品好玩在于,所有成书的想象都在编辑的脑海中,你必须跟创作者讨论,让书成为你脑中的那一本,但这个过程会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状况。就像她曾经是制陶人,能靠经验预知陶胚上了什么釉药会烧出什么样的成品,但也不能预测到窑变这件事。

编辑的经验是拿到稿子,配上最合适的图画,让书呈现最好的阅读效果。郑如瑶拿到《野餐日》的稿子后就开始构思成书模型,为文稿配页,文字和页数都落好版后,将方案交给特别选定的画家林玲远,同时沟通书中图画的风格。由于林玲远当时在英国,因此所有的沟通都通过Email。根据落版方案绘制的草图前前后后讨论过5个以上版本,光是主人公多多和吉吉的角色设计和定位就花了很多时间,例如该穿什么衣服,通常各自会有什么表情和动作,以标明各自的特征。草图画完后进入不间断的每页结构讨论,以及在原落版单的基础上讨论翻页的节奏效果,这有点像建房子的时候物料建材都备好,再照着设计图纸浇筑框架。整本书的画面框架确定后就开始上色,这个过程中还是有“窑变”发生,与编辑的要求多少有偏差,颜色和细节处理不好时必须重画。

书稿上色后交给美编,美编主要处理书中图和文的位置适配等细节,例如页码标号在书中用几号字,放在什么位置,版权页的设置等等。虽然在草图阶段编辑和作者共同处理过这样的细节,但图和文如何微调变化才能在版面上达到最好的平衡,就要看美编怎么处理。书中还设计了蝴蝶页,这是一个附加的功能,通过各方讨论,最后决定是让小读者在读这本书的时候还可以玩走迷宫的游戏,里面的绘画元素也是由书的绘画者和编辑完成。

历经一年半,《多多和吉吉:野餐日》终于面世了。在书的制作过程中,自某一个环节以后发现书比想象中的那本更好,郑如瑶对书的期待和热情便与日俱增,最终收获了最完美的一本。

多次做绘本的经历也给了郑如瑶很多经验,让她感触最深也收益颇多的一条,就是编辑要去了解画家的能力。每位画家所擅长的题材和风格都不一样,编辑应该了解画家的兴趣、习惯,以及最喜欢用什么媒材作画。如果一个画家擅长画建筑,那就不一定发给他画人物的题材;倘若他擅长画鲸豚,一旦有这样的题材就可以优先考虑这位画家。画家本身的个性和背景都不一样,他们往往会在画作中呈现出来,编辑收到文字稿件后,首先考虑的是找到合适的画家,而不是让不合适的画家来迎合他不擅长的题材和风格。

绘本故事范文第6篇

一、衍生话题,提高课堂张力

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是我们基础教育阶段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重点。如何让学生们有效地“说”英语?首先,要让学生们“有话可说”。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照本宣科,紧咬教材内容不放,学生们反复地嚼着书本上的几句对话,实在无话可说了。在我的口语课堂中,我常根据教学内容,寻找与之相关的绘本故事,以绘本衍生话题,引导学生们在已有语篇及对话的基础上,加以联系与想象,从而为他们的“说”提供更多的方向与提示。

在教学译林版5B《U1 Cinderella》时,我想,灰姑娘这个童话故事深入人心,学生们不仅熟悉,而且非常喜欢。在拓展训练中,我以故事延伸故事,在灰姑娘的基础上,插入了另外一个学生们耳熟能详的童话故事――《The Little Match Girl(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两个故事都是以一个贫困的小女生为原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这个绘本故事教学中,我尝试“放手”,引导学生们在“灰姑娘”学习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通过问题的提示,开展探究活动。在活动中,我发现,这个绘本故事果然达到了话题延伸的教学作用,学生们顺着故事,说得很是热闹。

二、设境激情,彰显英语活力

所谓语不离境。生活情境是口语交际的第一发生地,在口语教学中,创设特定的语言情境,能够以仿真的形式将生活带进课堂,营造出轻松、浓郁的口语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们的情感体验。而儿童绘本以故事为支架,情境鲜活,易于理解,能够有效地帮助我们支撑课堂,丰富已有的教材内容,提高学生们说的积极性。我在教学设计中,就常以绘本充实语篇教学,通过以话题相关的绘本故事,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们在情境中生成对话,提高口语教学的活力。

在教学4A《Unit4 I can play basketball》时,我在“Fun time”中插入了绘本故事《I can run fast!》,以动画视频的绘本阅读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在这个绘本故事中,我在阅读与对话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们创造性地“说绘本”“编故事”。在这个绘本活动中,我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通过“你来说,我来接”的方式,在故事开头之后,编一个有小组个性的故事。如,

I can do many things.

S1:I can play football !

S2:I can do housework!

S3:I can play basketball very well!

S4: ...

在这个“开火车”式的故事活动中,学生们畅所欲言,你一言我一语地往下接,生怕故事在自己这里掉了链子。通过这样的故事情境,课堂教学氛围热烈,大部分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能够将刚学的绘本内容及教学内容,巧妙地应用在故事创编中,真正实现了学以致用。

三、专属平台,活化教学互动

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对绘本故事的应用还非常有限,大多止于教学导入、话题引入、情境补充等,对于其在口语教学中的潜在价值开发得远远不够,不过浅尝辄止。在实际教学中,我尝试创设绘本故事主题活动课,设计以“读故事―说故事―演故事”为主线的英语故事会,打造属于学生们的专属平台,让他们在“动”的过程中,获得更多说的机会。

例如:在教学5A《Project 2 Our friend》这单元时,在这个综合板块的教学中,为了有效地考查学生对上几个单元知识的学习与应用,我创设了以绘本故事《My best friend》为背景的主题活动课。在这个活动课中,我通过讨论、儿歌、表演、动手实践相结合的活动形式,带领学生们走进绘本,鼓励学生们利用“信息表”(eg. Name/Age/Hobbies/Favorite subject/Favorite food...),分享自己的好朋友,并学着绘本的模样,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己与好朋友之家的故事画起来。在随后的分享交流中,我组织班级学生,将各个小组的绘画作品即故事分享,装订成册,制作出属于我们班级的绘本故事。在这个以绘本为载体的活动课中,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他们不仅说得开心,而且画得开心,当班级“绘本册”完成时,大家都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不仅收获了快乐,而且获得了成功的学习体验。

绘本生动活脱,深受小学生们的喜爱,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教学资源。在小学阶段的口语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机智,挖掘绘本潜在的教学价值,以生动有趣的绘本为诱饵、为背景、为平台,开启学生们的“话匣子”,让他们大胆地说英语、快乐地用英语,有效地促进他们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绘本故事范文第7篇

《妈妈摘的葡萄》是一个以“爱”为主题的绘本故事,故事中妈妈对孩子无私的爱感染着每一个聆听的人,很多孩子第一次听这个故事时,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从孩子们的表现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个故事的力量。那么,在平时的绘本故事教学中,如何让孩子真正地走进绘本故事的世界,领略绘本故事的魅力,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一、借图画引人,引导幼儿读故事――由静至动

就绘本而言,“画”是它的生命线,儿童常常凭借图画来读懂故事的脉络或者理解图画提供的知识、信息,因此绘本的画不是插图,它不是只为了表现文字已经表白的那部分内容,不是作为文字的“助手”来出现,而是它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创作,它的内涵甚至比文字讲述得更丰富。虽然绘本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个静止的画面,但其实里面蕴含的是一个个动态的情节,是许多变化着的信息。所以,绘本中的图画是能够“讲述”的、它藏着丰富的细节等待孩子去发现,并能够和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连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引起孩子的共鸣。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孩子以画为线索,由静至动,进入另一个世界,一个动态的世界,要让孩子透过一个个独立的画面,在心中创造一个立体的世界。如《妈妈摘的葡萄》中,静态的画面内容其实是比较简单的:如一只躺在山洞里哭泣的狐狸宝宝。但教师恰当的引导可以让孩子读到更多,如老师问孩子:“妈妈为什么这么久还没回来,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此时,在孩子们脑海中闪现的就是更多绘本以外的画面,“妈妈遇到猎人了”、“妈妈走得太快,摔跤,受伤了”、“妈妈找到了很多食物,搬不动了”等等,让孩子们猜猜画面里面的故事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阅读,孩子们凭着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对事物的认识及生活体验做出各种猜想推测,也许想象的结果与故事的发展不谋而合,也许相差悬殊,但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都经历了探究思考的过程。和孩子一起读故事时,老师的引导语言至关重要,它可以帮助孩子真正地主动读故事,读这个故事静态画面以外的动态画面。

二、以提问启人,鼓励幼儿讲故事――由点及面

幼儿的语言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绘本的重点虽然在阅读,但它也是帮助幼儿获得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所以,教师在绘本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抓住故事中可挖掘的点,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让幼儿自己来讲一讲绘本故事。

1.猜想式提问:当看到山洞里妈妈和小狐狸面对面站在那里时,老师可以让孩子们讲一讲:“这时,妈妈和小狐狸会说些什么?”鼓励幼儿在猜想中产生想说的强烈愿望,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阅读到的独特理解大胆地与大家共享。

2.开放式提问:当故事进行到结尾处,小狐狸明白了妈妈对自己的付出和牺牲时,教师也可以问问幼儿:“如果你是小狐狸,还能再见到妈妈,你最想对妈妈说些什么?”这类开放式的提问可以开拓幼儿的思维,每个幼儿都可以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出现不同的答案,这样的提问不局限于故事内容本身,答案百花齐放,幼儿敢说,不怕说错,能让更多的幼儿参与进来。

3.递进式提问:故事中,在狐狸妈妈看到老鹰高高地站在山顶上,虎视眈眈地盯着她时,老师可以一个接一个问:“老鹰想干什么?”、“如果你是狐狸妈妈,你会怎么做?”、“你为什么这样做?”这是一种循序渐进、逐层深入的提问方式,能培养幼儿的思维逻辑性,增强思维活动的密度和深度并形成完整的语言。由浅入深的提问,有助于提高幼儿对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连贯表达能力。

总之,绘本阅读过程中,教师适时地启发,有效地提问,不仅能帮助幼儿进一步阅读理解绘本故事内容,而且也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

三、用真情感人,带领幼儿品故事――由浅入深

我们老师在教学中也接触过很多绘本,我们不难发现,绘本其实也是有不同风格的,有的比较幽默、有的比较唯美、有的比较生活,像《妈妈摘的葡萄》这一绘本,是属于情感类的,活动中,我们要将情感线贯穿活动始末,那就是狐狸妈妈对孩子的爱,而且这条线一直牵着孩子们的心。当故事讲到狐狸妈妈再也没有回来的时候,孩子们哭了,当孩子们看到风雨里小狐狸孤独的身影时,他们又流泪了。其实,幼儿接受作品丰富内涵的过程,也是作品描绘的生活图景和情感世界与他们的知、情、意、行系统相互作用的过程。当故事的情节一步步向前发展时,孩子与作品以及作品中的角色心灵的相互沟通、相互交融也在逐步深入,他们用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着故事中的情感世界,故事中丰富的情感也在扩展着孩子的世界,孩子们感受着角色的处境、心情、欲望。对他们来说,阅读即生活,这是一个不知不觉、潜移默化地进行社会化的过程。对于幼儿的阅读而言,绘本中极强的人文性,帮助幼儿的情感从体验到内化,从内化到共鸣,从共鸣到发展,一步一步,踏实走来。

绘本故事范文第8篇

绘本创作虽有发展但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翻译西方优秀绘本仍占国内绘本市场的主导,而且原创绘本在运用民族传统文化方面明显缺少创新,导致原创绘本一直不受欢迎。

1.1国外绘本作品占中国市场的主导

当当网作为当前中国最大的网上图书售卖平台,笔者根据吴晓月的统计结果中看出,一方面我国引进国外绘本数量较多,使其成为中国绘本市场的主导,欧美的绘本无论是平装还是精装版所占比例最高,高达73%,而本土原创的绘本只占13%。[1]另一方面从我国原创绘本多集中于平装书方面,精装较少,通过打价格战来博得消费者的青睐,这也就说明了我国消费水平依旧偏低,大多数消费者对高价的精装本价格仍不能接受。

1.2民族传统文化的运用缺乏创新

中国原创绘本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虽然当前有不少绘本艺术家汲取传统文化元素创作绘本,引发了一阵热潮,如《兔儿爷》《小石狮》《灶王爷》《年》成为国内原创绘本中较为优秀的作品。但纵观中国原创绘本的整体情况,明显存在照搬硬套民族文化符号的现象,如绘本《家树》表达了华夏儿女对家庭与寻根文化的依恋,其将水墨元素与现代书籍编排相结合,全书用绿叶连接形成整体,但对水墨元素运用并未汲取其“气韵生动”的精髓,而只是符号化的使用[2]。当前绘本艺术家民族文化底蕴的缺失,导致当前原创绘本创作仅停留在表面,甚至图画绘制粗糙,且缺乏儿童心理系统研究,不利于传统文化的宣传,更不利于儿童启蒙教育。

2基于茶文化民间故事在儿童绘本创新运用

2.1茶文化民间故事

我国茶叶种植的历史悠久,在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中,古代先哲们从种茶、饮茶过程中,综合其它文艺形式与内容,形成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不仅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代表,而且是世界文化遗产的珍宝。[3]茶文化蕴藏着丰富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其以茶为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是茶和文化的有机融合,包括并体现了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主要分为物质文化、心态文化、行为文化以及制度文化。[4]这些文化背后蕴藏丰富多彩的故事,如关于茶叶起源民间一直流传神农尝百草的故事,公元前3000多前的神农已经发现有些植物具有药用功效,但他需要到深山野岭找草药且通过自己亲口尝试分辨草药的功能,有一回他尝到有毒的植物,吃完发现了茶叶的药用功效,口干舌麻,头晕目眩,此时天下飘下树叶,他随手抓起塞在嘴里,顿时感觉舌底生津,精神振奋,之前的不适感都消失了,其将这种植物认定为茶,这个故事一直流传到汉代,《神农本草经》便记载了:“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5]这一则故事丰富有趣而又能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不仅让幼儿知晓茶叶的来源,了解神农时代的历史,而且又能培养幼儿不怕吃苦的实践意识。

2.2用茶文化故事创新绘本设计可行性分析

仅神农尝百草故事中就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更何况在随后的几千年的发展中,茶文化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于一体形成的文化体系,包括我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的内容,可以说,一部茶文化历史,就是一部中国社会的发展史。虽然茶文化内涵丰富,意义深远,但对于心智还处于发展中的幼儿来说,仅仅具有这些并不够,因为儿童思维方式、智力发展、认知习惯等都有独特的特点,他们习惯于从具象的、直接的并与其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中认识世界,学习知识。茶文化不同于其他脱离于生活实践的文化形式,其深深扎根于各个时代的生活中,更适合幼儿的认知规律,因此,用茶文化故事创新绘本是值得当代绘本艺术家思考的课题。

2.3用茶文化故事创新绘本设计的思路分析

如何创造高质量的绘本呢?在绘本创作素材的情况下,需要艺术家从构图、色彩、文字以及3D技术等多方面进行考虑。首先在构图方面,必须坚持简单的法则,通过简单背景衬托主要图形方法、借助空间透视法则、利用图形大小烘托气氛等等突出简明扼要地表达主旨大意,符合幼儿思维认知。其实这一法则与我国茶文化内涵具有相通之处,可以说绘本这一艺术形式特别适合表现中国茶文化、茶道精神以及茶艺表演内容,而这方面的民间故事非常之多。我国茶文化以“清、静、和、俭”等思想为核心,其都指向了“简单”,因此,无论是独自品茶、还是三五好友一起品茶都体现这些思想内涵。其次在色彩方面,绘本创作应该坚持以明亮温暖的色彩为主,国外学者们针对儿童对图片的喜好和理解方面做过实验调查,结果得出幼儿观看图片时,色彩比构图更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而且明亮温暖的色彩更适合幼儿情感表达的需要,这是因儿童与生俱来具有强烈的色彩感知能力。虽然我国水墨画占据主导地位,但在民间美术中色彩文化非常之丰富,唐宋以前绘画中的色彩都具有明快、单纯、浓艳之本质特征,而且由于中国文化赋予了色彩的象征意义和哲学意义,使其具有民族传统文化的特质。中国色彩的特殊性非常适合表达茶文化民间故事,因此,笔者认为当代绘本传统文化底蕴缺失,其对中国绘画艺术构图、造型以及色彩等认知不到位,进而导致基于民族传统文化角度创作的绘本流于形式表达,并未体现民族传统内在意蕴。中国茶文化民间故事内容简单明了,艺术家们从唐代张萱的《侍女烹茶图》、五代王齐的《陆羽煎茶图》、齐白石的《寒夜客来茶当酒》、《研和茶具》等作品中分析构图、色彩表达的方式进而提高绘画技术,为幼儿创造精美的绘本作品。第三,构图与色彩是绘本创作的基础,文字表达也是点睛之笔,艺术家要通过通俗易懂、直接明白的文字表达主题思想,同时文字之间一定要体现出逻辑性,培养幼儿逻辑思维能力,除此之外,还有一点非常重要。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地更新换代,4G网络、ipad、智能手机等的发展,人类的视觉效果已从平面的2D上升到为立体的3D空间,甚至的4D和5D。3D影像书、立体书籍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喜爱,这就给儿童绘本带来极大的极大创作空间。在3D技术的引领下,绘本艺术家一方面可以创作数字有声绘本,这也是当前欧美国家非常流行的绘本形式。2011年台湾著名绘本画家几米创作国内第一本数字绘本《走向春天的下午》,给儿童提供青春活跃的视觉体验。借助当前信息技术、绘图软件等运用,帮助艺术家在动态图像中融入交互游戏、音效、智能旁白等元素,让儿童与机器产生互动刺激幼儿的兴趣,可以多元化地开发儿童的智力、锻炼儿童手指灵活性、同时让幼儿轻松接触海量信息和启蒙知识。另一方面,立体绘画书籍开创纸质绘本的新模式,现代印刷工艺实现了二维平面纸材向三维虚拟立体空间转换的实例,幼儿通过3D眼镜可以欣赏到逼真唯美的绘画空间,这是文字语言形式无法达到的效果,符合幼儿视觉认知规律,给幼儿带来一场视觉盛宴。这些技术的创新为茶文化民间故事绘本创作提供新形式,中国茶文化不仅仅体现在种茶、饮茶过程中,还体现在茶叶生产、运输中,如云南茶马古道历史闻名于世,其起源于古代的“茶马互市”的贸易,宋代还设置专门的机构管理,随着贸易兴盛形成茶马古道,其穿越了峡谷、青山、草地等,是连接川滇藏,延伸至不丹、斯里兰卡、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抵达西亚、西非红海岸”的古代贸易通道。如何在绘本中表现如此宏大的历史故事,笔者认为数字有声绘本艺技立体化绘本形式比平面绘本更易于表现故事内容。

3结语

绘本阅读对象主要是儿童,因此,其在内容、形式等方面都要符合儿童审美心理、求知欲,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茶文化民间故事不同于我国其他民族文化,其具有生活性、趣味性、文化性等特点,笔者认为非常适合作为绘本创作的素材,进而从构图、色彩以及3D技术等三个方面尝试分析茶文化民间故事绘本创新的设计思路,旨在为当前我国原创绘本设计提供新思路,也为传承民族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作者:帅静泉 单位:广西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吴晓月.中国原创儿童绘本出版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2]段妍坤.中国绘本发展现状研究[J].艺术教育,2010(9):130-131.

[3]张艳.论中国茶道精神“和”的思想内涵及其现实意义[J].福建茶叶,2016(6):370-371.

[4]刘文洁.弘扬茶文化构建和谐社会[D].湖南农业大学,2006.

绘本故事范文第9篇

【关键词】绘图故事;班级区域;应用

绘图在幼儿园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利用绘本故事来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教师要将绘本故事与舞蹈表演、绘画等多种形式结合起来,表达出自己对图画和故事的理解,才能通过绘本故事来提升幼儿的课堂参与度,丰富幼儿课堂教学活动,拓展教学资源,促进学生的思维健康发展。

一、制定明确目标

开展任何课程最关键的就是要明确教学的目标,绘本故事教学当然也不例外,教师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幼儿发展状况来制定教学目标,这样才能够帮助幼儿更容易接受绘本故事的内容,提升绘本故事在课堂的利用率。以《好饿的毛毛虫》的教学为例。

师: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吃饭吗?最喜欢在吃饭的时候吃什么呢?

生1:我可不喜欢吃饭,但是爸爸妈妈总是让我吃饭,实在是很烦。

生2:我也不喜欢吃饭,而且不喜欢吃青菜,所以每次吃饭的时候都很不开心。

师:原来同学们在吃饭的时候还有这么多烦心的事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绘本故事,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来看看毛毛虫在吃饭的时候是如何表现的,然后再对比自己吃饭的情况。现在同学们就开始自己阅读吧。

(然后学生就开始仔细阅读起来。)

师:同学们看完这个故事了吗?在这个故事中毛毛虫是怎样的?

生1:毛毛虫为了长大,每天都吃很多的食物,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每天都要吃好好东西,我觉得毛毛虫实在是太能吃了。

生2:毛毛虫一点都不挑食,青菜、蛋糕、鸡肉、牛奶都吃,我再想想我自己平时的吃饭情况,觉着自己很羞愧。

生3:但是我觉得毛毛虫这种一口气吃太多东西的行为并不可取,这样容易引起胃不舒服。

师:同学们说得没错,毛毛虫的确有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比如不挑食,这对于每个小朋友来说,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补充各种营养物质来促进身体的发展。但是同时要节制自己的吃饭过程,不能吃太多,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健康成长。

学生在阅读绘本故事之前,教师先让学生针对自己平时的实际情况进行问题讨论,然后设置一系列的问题,学生在阅读绘本的时候就能够有目的来进行,学生对绘本故事的理解也会更加的深刻。

二、选择最佳材料

教师要对绘本故事进行筛选,选择那些能够教给学生正能量的故事,让学生通过故事学习到真善美,能够对学生思想和行为尽心提升,让学生从小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以《鳄鱼怕怕 牙医怕怕》的教学为例。

师:鳄鱼是一种非常凶猛的动物,许多动物都害怕鳄鱼,但是鳄鱼也有害怕的东西,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生:是什么啊?鳄鱼还有害怕的东西吗?

师:那我们现在就开始阅读《鳄鱼怕怕 牙医怕怕》这个绘本故事,学生在看故事的时候要分析,鳄鱼在害怕什么?牙医又在害怕什么?鳄鱼是因为什么而需要去看牙医?

(然后学生开始阅读绘本故事。)

师:哪个同学能回答教师刚才提出的问题?

生:鳄鱼是吃了吃了太多的糖,并且不喜欢刷牙,因此在嘴里面就滋生了细菌,所以就长蛀牙,牙齿变得非常的痛,因此就需要去看医生。

师:没错,鳄鱼宝宝就是因为自己不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造成自己牙痛的。

生:知道了。

在设计过程中,教师挑选的《鳄鱼怕怕 牙医怕怕》这个绘本故事中蕴含着诸多道理,比如不能吃太多糖、做医生要有责任心等,学生在阅读中就会将绘本中道理转化成自己的日常行为,喜欢吃糖的小朋友开始变得有节制,一些缺乏责任心的小朋友也开始变得有责任心。

三、促进写作结合

教师还需要利用好绘本故事,将绘本故事和写作结合起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绘本故事中没有表达出来的内容进行阐述,幼儿园的想象力正处于最丰富的时期,教师要保护好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从小保持一种发散性的思维。以《德沃夫爷爷的森林小屋》这个绘本故事的教学为例。

师:同学们已经阅读了这个故事,谁能说一说德沃夫爷爷为什么要建新的房子。

生:因为德沃夫爷爷以前住在一个狭窄灰暗的洞穴里面,所以希望盖一个有t望台的房子。

师:那么最后德沃夫爷爷的房间建好了吗?

生:没有建好。

师:这又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森林里面的小动物都来帮德沃夫爷爷建房子,房子也慢慢从小房子变成了大房子。

师:那么建好的房子漂亮吗?

生:当然很漂亮。

师:那么同学们现在将小动物建的房子画下来呢,并且描述房子究竟是怎样的,同学们开始动手绘画和写作吧。

教师在引导学生对绘本内容了解的基础之上来进行绘画和写作,对德沃夫爷爷的房子进行想象,这样就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同时提升绘画能力和写作能力。

综上所述,绘本故事内容丰富,蕴含着许多的道理,而且难度不大,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教师要利用好绘本,让学生通过绘本来端正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郭碧蓉,钟泽洲.绘本教学实践中的困惑与反思.基础教育研究,2011(4)

[2]陈春凤.关于幼儿园集体早期阅读活动过程的质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2011

绘本故事范文第10篇

幼儿的发展特点决定其对图像的感知优于文字

对2~3岁的孩子来说,他们对图像与数字的敏感度要优于文字。所以在美国,幼教老师不会主动教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认字,但孩子们会学习儿歌,学习口语,当然并不限于英语;认识各类图形,以及与各类图形相近的实物;学习数字,数数;学习拼图,初步认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美国的幼教专家虽不提倡刻意教孩子识字,却鼓励父母从孩子出生后就开始与宝宝一起“阅读”,培养孩子热爱阅读的习惯。我带孩子去医院时,在候诊室就经常看见妈妈抱着几个月大的孩子,在安静地读一本低幼绘本。年纪稍大的孩子,则会坐在小书架边自己翻阅,在做picture reading(我的理解,就是看图画)。在美国书店里,为孩子准备的书种类繁多,适合各个年龄段。其中有一类是布制的。专门给低幼儿童玩着看,撕不破,还可以放在嘴里咬。这类书大部分没有完整的故事,主要是各类图片:动物、植物、人物,还有各类交通工具等,五花八门,在我眼里更像是书类玩具。

孩子挑书,一般凭直觉,绘本的图片本身就是故事。所以对孩子来说,好的绘本就是光凭图片就能读懂的,而绘本上的字,是给父母看,再念给孩子听的。我的女儿贝贝最喜欢的绘本《城里老鼠和乡下老鼠》,就是这样的一本书。贝贝极为钟爱这本书,曾经让妈妈陪着看了一个月。书里画的乡村的土特产,城市的豪华宴会,以及后来两只老鼠偷吃奶酪被发现以后的仓皇逃窜,到最终他们回到乡村过上平淡艰苦但安宁的生活。贝贝可以把大意说得八九不离十,但书中的文字贝贝根本不认识,妈妈给她读的时候也经常被她打断,妈妈认为她是完全凭着对图片的理解来讲述这个故事的。她这是很经典的看图说故事。

幼儿阅读主要遇过图片完成

幼儿起初对外面世界的认知是感性的,完全凭自己看到的整体图案来,他们对细节的理性分析能力,是要靠后天长久的锻炼来形成。这一点反映在幼儿阅读上,就是孩子很快会把自己融入到图书绘本所描述的情景中,把自己当成书中的人物、动物,亲历书中角色所经历的故事。而图片在这一点上远比文字做得好,给了孩子很开阔的想象空间。

比如贝贝喜爱迪斯尼小公主,所以她非常喜欢有关小公主的绘本。在绘本里,小公主的形象是具体的,能够模仿的,她不会在意书的文字中小公主到底说了什么,但绘本里小公主的形象切切实实在告诉她,小公主会说什么。有时我感觉贝贝对她喜爱的书中小公主的情绪把握得很准确,根本不需要妈妈再读给她听。在日常生活中,贝贝也喜欢穿上长长的公主裙,戴上小王冠,模仿小公主的神态举止,就像是把书中的人物搬到了现实生活中一样,我也会有意识地让她像小公主一样,陸礼貌。

从这点上说,我觉得幼儿对读书的兴趣就是靠对绘本中图片的理解建立起来的。幼儿由于认识的文字有限和对图片的无限想象力,绘本图片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幼儿对书中故事的理解。所以,一个好的绘本应该是用图片来讲故事的。

幼儿对绘本的选择与成人目标不同

幼儿自己选书关注的是绘本里的画面能否告诉他整个的故事,而不是内容是否有教育意义,文字是否浅显易懂。这和父母选书有着本质的差别。家长也许把简单绘本当成是孩子独立阅读的必经阶段,希望孩子从简单绘本开始,逐步认识更多的字,从而逐渐过渡到字多图少的绘本,最终目的是阅读chapter book(章节图书)。所以,一些在成人看来非常好的绘本,儿童不一定喜欢,因为那只是“课本”,用来学文字的:而不是“故事”,用来看图片的,如果做父母的仔细观察会发现,有时虽然孩子认识了所有的字,可是当你反过来问他:“故事讲的是什么?”他反而不知道了,因为这时他的注意力是在学文字上,忽略了对整个绘本意境的把握。我觉得,这就是“只阅读,不理解”。

上一篇:合同法规范文 下一篇:成人绘本范文